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语文教案>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07-09 18:46:29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篇1

  一、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就是为了达到教学目标,使学生身心都得到发展而在教学前进行的设计、规划等。

  教学设计可以是一个课时的教学设计、一个单元的教学设计、一个学期的教学设计、一个学年的教学设计、一个学段的教学设计。

  一个课时的教学设计是针对一个课时的设计,微观的设计。他关系到一节课的教学质量,每一节课的质量都能够达到,整个学期的质量就能够达到,整个学年、学段的质量就能够达到,所以,一个科室的教学设计是非常重要的。

  一个单元的教学设计是针对一个内容单元进行的设计。单元教学设计师相对较微观的教学设计,它需要确定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与要求,知识的重点与难点,课时的计划安排,例题与习题的选取,现代化教学设备与教具、课件的配置的内容

  一个学年的教学设计与一个学期的教学设计是较宏观的设计。他主要是针对一个学年或一个学期的教学设计的。设计的内容包括教学目标与要求、教学进度、课外活动和教学研究的安排、信息技术与本学科教学的整合等,只是集中于学年或学期。它是由本年级的本学科的教师集体研究、讨论制订的。

  一个学段的教学设计是最宏观的教学设计。它是针对整个学段的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和当地学校、班级的实际情况由全体本学科的教师集体研究、讨论共同制订的。设计的内容主要有教学目的确定、学生学习

  的指导、本学段的教学计划、本学科课外活动的安排、信息技术的开发和利用以及教师的教学研究、培训进修等。

  一、教学内容:主要描述教材使用版本,第几册第几单元第几课,主要学习内容简介。

  二、学生分析:学生学习本课内容的认知起点、学习兴趣、学习障碍、学习难度……

  三、设计思想:主要描述教学过程中模拟实践的教学理念、教学原则、教学方法。

  四、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五、教学的重难点:描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掌握的重点和难点。

  六、教学过程:具体说明教学各个教学环节安排,重难点的处理,教与学双边活动安排

  七,教学反思和评价:目标是否达到;情境创设是否得当;教学过程是否流畅;重难点是否突出;师生互动是否有效;学生个体差异是否得到尊重;教学评价是否促进了学生发展;教学中存在什么困惑等等;

  二、教学设计与编写教案的异同点

  1、它们的不同点有:

  ⑴教学设计从整体入手对教学进行规划,如怎样确定教学目标,怎样展开教学过程等;编写教案则更多地考虑具体内容与细节。

  ⑵教学设计是原则性的、指导性的和纲领性的,它适用的范围非常广泛;教案通常是针对一个班级或一类学生撰写的,他的适用范围较窄。

  ⑶教学设计不能直接用于教学,要对其进行加工、创造,适用具体化,

  适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方能实施教学;教案则可以直接用于本班的教学,单用于其他班,则必须对其进行改造,改造的力度有可能相当大,甚至面目全非。

  2、它们的相同点有:

  ⑴目的相同,他们都是为教学服务的,都希望实现教学目标,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⑵考虑的因素相同,无论是教学设计还是编写教案,都需要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分析处理教学内容、研究学生的特点以及现代教育技术如何与教学整合等。

  什么是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和教案是一回事吗?

  教学设计是指教师依据教育教学原理,教学艺术原理,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根据学生认知结构,对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需要使用的教学手段进行的策略。教学设计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它是一门运用系统方法科学解决教学问题的学问,它以教学效果最优化为目的,以解决教学问题为宗旨。具体而言,教学设计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第二,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第三,教学设计是以系统方法为指导。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

  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第四,教学设计是提高学习者获得知识、技能的效率和兴趣的技术过程。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教学设计和教案是有区别的:

  教学设计是教学的整体构思,包括具体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是如何突破的,整个教学内容是采取怎样的教学方法。

  教案是具体的上课体现,是教学过程的全部。教案,也称课时计划,教师经过备课,以课时为单位设计的具体教学方案,教案是上课的重要依据,通常包括:班级、学科、课题、上课时间、课的类型、教学方法、教学目的、教学内容、课的进程和时间分配等。有的教案还列有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如电影、投影、录像、录音等)的使用、作业题、板书设计和课后自我分析等项目。由于学科和教材的性质﹑教学目的和课的类型不同,教案不必有固定的形式。

  如何进行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有整体(宏观)设计和局部(微观)设计。整体设计如课程设计(以某一学科为设计对象)、学段整体教学设计(以某学段、某学年或某学期为设计对象);局部设计(以某一单元或某一课的教学为对象)、微格教学设计(以某个教学环节为设计对象)。以下所讲以局部教学设计为主。

  1、前期分析

  首先,搞清楚课标(或教材)要求的教学内容有哪些?哪些内容属于知识,哪些内容属于技能?哪些内容又是方法或过程?哪些内容是情感态

  度价值观方面的?各个内容要求的程度是什么?

  其次,分析教学对象(学生)的现状怎样?由于信息技术学科开课的不均衡,可能有些内容学生已经掌握,那么就要搞清楚哪些内容学生已经掌握或部分掌握?如果是部分掌握,掌握到什么程度?如果只有一部分学生掌握,那么这个比例有多大?还有哪些内容是教材上没有但需要补充给学生的?根据对教学内容与教学对象的分析,可以得出学习需求,即学生需要学习的内容以及这些内容学到什么程度。学习需求可能比教材上的内容少,也可能比教材上的内容多。

  此外,在分析教学对象的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是怎样的状况?他们的思维能力有多高?他们的自学能力有多强?生活环境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影响有哪些?这些分析结果决定了教学过程中要采取什么样的教学策略。

  2、根据需求确定教学目标

  新课程强调教学目标要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为什么?因为人学习不同类型的东西,方式不同。所以,建议老师们分三个维度来写教学目标,当然这样会有一定难度,这个问题我会有专题来讲,此外,撰写教学目标还要注意目标的可操作性。

  3、设计教学策略

  有了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什么样的方针、方式或手段高效地达成教学目标,这就是教学策略。这里包括了课题如何引入、教学内容如何组织与呈现、选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如何应用教学媒体、提供哪些教学资源以及教学资源如何组织与呈现等问题。这是教学设计的重头戏,也是教师发挥想象力进行创造的最佳阶段。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读准跳跃欢吠、沁人心脾、根深叶茂、馋涎欲滴等一些词语的读音;通过了解沁人心脾、根深叶茂、馋涎欲滴这些词语中带点字的意思。

  2、能快速默读课文找到文中小狗的活动线索,并在熟读了解内容的基础上以此为线索简要复述课文讲述的一件事。

  3、能结合课文有关内容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并能在领悟中心的基础上联系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说说自己的读文后感想。

  教学重点:能结合课文有关内容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教学难点:能在领悟中心的基础上联系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说说自己的读文后感想。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去果园摘过水果吗?都摘果哪些水果?有什么收获呢?

  2.美国作家盖尔.布兰克也去果园摘过桃子,想知道他特别的经历和感受吗?咱们一起来学习《信任》这篇课文吧。

  3.板书课题,齐读。

  4.揭题:信任什么意思?课文主要写了谁信任谁?

  那么双方是怎样信任的?信任给人带来怎样的感受呢?相信通过学习,你会找到答案的。请同学们打开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5.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婆家 树荫 跳跃 欢吠 沁人心脾 根深叶茂 馋涎欲滴

  小心翼翼 蹦蹦跳跳 掏钱包 沉甸甸

  6.指名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二、研读课文,合作探究

  1.这次采摘桃子,作者最深的感受是什么?默读课文,画出文章的中心句。

  2.仔细读读课文,找找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被信任?画出有关的语句,写简单的批注。

  先自己找,再在小组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1)告示牌

  a.课件出示:桃子自采三里路

  b.告示牌上只写了七个字,是什么意思呢?它把人们引向什么地方?

  c.三里之外真的有桃林吗?作者夫妇找到果园,采摘到了桃子吗?

  (2)木桌上的留言

  课件出示:屋前有一张木桌,桌上搁着几只竹篮,篮下压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朋友,欢迎您,每篮桃子五元钱,尽管自己采,然后把钱放在箱子里。祝您愉快!

  a.纸条上哪些词最能表现主人对客人的信任?尽管还可以换成什么词?

  b.你从这张纸条中获得哪些信息?

  c.从这张纸条上,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主人?(热情,有礼貌,信任客人,友好)

  d.让我们以主人的语气,把这张纸条读一读。

  e.假如你就是作者,你看到这段留言的`时候,心情怎样?为什么?

  (3)自采桃子。

  a.同学们,你们想不想钻进桃林,亲自体验一下自采桃子的乐趣?

  (放有关桃林的图片)看到这些桃子,你有什么感受?你最想干什么呢?

  b.现在默读第五自然段,看一看作者有什么感受?

  (沁人心脾是什么意思?沁,渗入。本课指桃子芳香的气味让人感到非常舒适。作者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

  馋涎欲滴是什么意思?涎,口水。馋得口水都要滴下来了。你感受到了吗?)

  c.课文为什么要写果实的长势呢?我们从中又可以体会到什么?

  d.师:正因为彼此的信任,我们才能感受到亲手摘桃的愉悦。请大家带着自己的感受有感情的进行朗读。

  从哪里还能感受到桃园主人对我们的信任呢?

  (4)无人看管的钱箱

  我掏出钱包,这才发现钱箱旁躺着一只大花猫。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呢?

  师:瞧,主人不担心人们摘了桃子不付钱,不担心大家多摘了桃子少给钱,也不担心有人会把无人看管的钱箱抱走,充分的尊重信任客人,让客人感受到受人尊重的喜悦。

  3.文章中多次提到狗和猫,找到有关句子,画出来读一读,体会到了什么?

  A、从狗对客人的行为,我们联想到什么?

  (主人是多么的热情好客,把大黄狗训练的如此盛情,为我们领路。大花猫也旁若无人的躺在钱箱旁。)

  师:果园的主人虽然没有出现,但处处与人为善,相信每一位客人。课文通过对狗和猫动作、神态的描写,从侧面烘托了主人的美好品质。

 四、整体回顾,感情升华。

  1.师:这次桃园之行,让我们感受到了被信任的喜悦,所以,当汽车慢慢朝来路驶去时,我不禁回头学生接读

  2.作者为什么不禁回头,为什么久久注视着?你体会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3.谁能通过你的朗读让我们感受到作者的这份留恋与不舍呢?

  4.课件出示:

  公路边的告示把人们引向了,让人们采摘到;还把人们引向的境界,让人们感受到。

  五、拓展延伸

  课文所讲述的故事像绵绵的细雨洒落我们的心底,滋润我们的心田。最后,老师送你们一句名言与大家共勉。

  六、布置作业:

  小练笔:如果我和丈夫回到家,会怎样告诉家人由信任带来的有趣的摘桃经历?写一篇200字左右的短文。

  板书设计:

  信任

  桃子 自 采 三里路

  迎客领路 亲手摘桃 如数付款 愉悦返程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理解“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意思。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感受异域风情,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

  教学重难点:

  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并从中受到教育。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检查复习

  同学们,春天来了,百花齐放,今天老师把各种各样的花请进了我们的教师,大家一起来欢迎吧。学生欣赏图片,并谈感受,顺势导入新课。同学们在课前已经读熟了课文,学习了生字词。现在老师想考考你们,课件出示脊梁、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等词语。生读句子“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为什么说景色是“奇丽”的?民族是“奇特”的呢?围绕这个问题来研读课文。

  二、感悟朗读,点拨提升

  (一)感受景色的奇丽

  1.同学们,作者在德国看到了一种怎样奇丽的景色?请你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

  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从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景色的奇丽? 感受“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家家户户”、“任何”等词语。学生练读。

  2.师:我们沐浴在花的海洋里,看着花开,闻着花香,听着鸟语,真是一种美的享受。你们想不想亲眼目睹一下这奇丽的景色?下面我就带大家一起走进这花的海洋。师配乐读,生欣赏图片。

  师:此时你走在这样的街道上,你的心情会怎样?

  如果“我是一位疲惫的游客,看到这怒放的鲜花,我

  ?? 我是一位遭遇挫折、心情烦闷的行人,闻到这醉人的花香,我

  ?? 我是一位德国小学生,来到这花海般的街道,我?? ?

  ? 3.入情入境朗读。

  师:多么奇丽的景色啊!人们每天沐浴在花的`海洋里,闻着花香,听着鸟语,望着窗外一朵朵,一簇簇,竞相开放,姹紫嫣红的鲜花,真是一种美的享受。请你们用朗读把老师带到这美丽的异国风光。老师把它们稍稍做了下改变,变成了一首小诗。让我们一起美美的读一读。

  (二)感受民族的奇特

  1.师:刚才我们感受到了景色的奇丽,你从哪体会到了这个民族的奇特?

  生:我从第二自然段:“家家户户都在养花……他们把花都栽种在外面,不像我们中国人把花养在屋子里。简介女房东并且提问,在德国,谁会养花?生答医生护士军人工人等。

  2.谁能结合上下文,谈谈对“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理解?

  师:你先说说对“耐人寻味”的意思是什么?

  生:值得人深思。

  师:为什么说这种境界让人“耐人寻味”呢?

  生:他们把花给别人看,这种为别人着想的精神境界耐人寻味。

  生:他们那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高尚的、无私的精神境界让我们耐人寻味。

  ? 师:我们理解了这个问题,明白了每个人要先为别人奉献,在为别人奉献的同时,也能得到很多,这确实耐人寻味呀!在我们生活中,也有许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例子,你能说一说吗?生答值日,互相帮助等例子。

  (三)朗读升华

  在德国,能看到漂亮的花海,能闻到鲜花绽放的清香,能感受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这奇丽的花,这奇特的民族,深深地打动了季老先生,所以他发出赞叹: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师引读:正是这种“我为人人”的境界,让我们见识到了这样奇特的民族,他们“家家户户都在养花……”正是这样奇特的民族,也才有了这样奇丽的景色:走过任何一条街……

  (四)理解“变化是有的,但美丽并没有改变”。

  四五十年后,当季先生再次踏上这块土地时,他看到的是怎样的风景?四五十年前,季老先生看到的是这样的景象,四五十年后,季老先生看到的还是这样的景象,这时他又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1.联系上下文说说“什么东西变了,什么还是没有改变”?

  2.联系上下文思考“美丽并没有改变”是指什么?

  三、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季老先生故地重游,他做了一个梦。请你猜猜季羡林大师都会梦见些什么?并且交流总结。

语文教案 篇4

  教材说明:

  这是一首儿歌。通过四季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示春、夏、秋、冬不同的景色。儿歌用拟人化的手段来写,语言亲切、生动。所配四幅插图,形象优美,色彩明丽,便于同学观察想象,

  预设教学目标:

  1.认知11个生字,会写"七、八、九、无"4个字。认知两种笔画"七、九"和4个偏旁"月、雨、口、禾"。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四季的特征,感受各个季节的美丽。

  教学重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认字和练习朗读。要让同学通过观察和朗读,感知四季的不同特征,激发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

  让同学在自主、合作学习中,发生探究的兴趣。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预设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四季的'特征。

  2. 认知11个生字,会写"七、八、九、无"4个字。认知两种笔画"七、九"和4个偏旁"月、雨、口、禾"。

  3.能正确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现在是什么季节?从哪些地方看出是秋天呢?

  一年中,除了秋季,还有哪几个季节?俺们来看大屏幕,猜猜是什么季节?说说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看图片,以动画形式连续出现课文中的4幅图,最后定格)

  揭题:这四幅有趣的图和几句优美的文字组成了俺们今天要学的课文。

  板书课题2.四季

  二、整体感知,质疑问难

  1、根据注音,读读课文。①碰到不认知的字多读几遍;②有不明白的地方,用横线划下来;③标一标课文有几句话,想一想每一句讲了什么。

  2、小组交流,看看小伙伴间能不能解决你感到困难的问题。(新型生生关系)

  3、反馈

  ①课文有几句话,每一句讲了什么?

  ②提出难点,全班协助解决(自主、合作、探究)(字词在本节课解决,课文理解教师酌情放入下节课解决)

  三、学习生字、新词

  1、出示11个生字。

  哪些字的读音你认为应该注意,能给大家提个醒吗?(注意整体认读音节及平翘舌音)

  ①指名说、带读

  ②自由读、开火车读生字。

  * 练一练,连一连:

  Yuan shi dui jiu shou xia ye xue dong du qiu

  对 说 是 叶 圆 夏 秋 雪 肚 就 冬

  *这些字哪些方面(字形)你要提醒大家注意的?你能给这些字找找好朋友吗?(指名说)

  *"草芽尖尖、荷叶圆圆、谷穗弯弯"这些词语多好呀,俺也会试着说几个。

  2、学写"七、八、九、无"4个字

  ①读读"七、八、九、无"4个字

  ②这几个字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重点指导"七"和"九"两种笔画,让同学明白:①它们都是一笔写成②观察转折角度、运笔的大小

  ③写一写这四个生字

  四、小结

  本节课同学未解决的问题,下节课解决。

  第二课时

  预设教学目标:

  1、在自主、合作学习中,发生探究的兴趣。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知道四季的特征,感受各个季节的美丽。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上节课俺们初学了课文,初步感知了四季的特点。这节课俺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研读课文。

  1、让同学根据兴趣,自由组成学习小组,选择其中的一句话进行研读。(合作学习)

  2、小组汇报、交流。(允许同学用各种方法汇报:诵读、合作扮演读等)教师可根据同学需求放背景音乐。

  3、评价。(你觉得刚才的朗读好吗?为什么?)

  4、指导朗读(重点词、句指导),(激发情感,引起兴趣)

  *本环节和刚才的小组汇报可有机的结合,教师酌情灵活调整教学环节。

  5、把你最喜欢的句子背一背、记一记。自由准备,全班背诵。(轮流起立把一篇文章背完)

  三、拓展作业

  *说说画画:

  你喜欢哪一个季节?为什么?把你喜欢的季节画一画,并能给图画取个名字。(放背景音乐,用背景音乐来调控画画的时间)

  **挑战题:(教师酌情决定做否)

  读读下面的儿歌,你能试着写几句吗?

  春雷唤醒了桃花。

  夏雨洗绿了树叶。

  秋风染红了枫叶。

  冬雪铺满了大地。

  四、课后延伸

  找找描写春、夏、秋、冬方面的小诗,读读并能介绍给小伙伴们。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 认识6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 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儿时的童心童趣。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儿时的童心童趣。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自制的小纸船或小木船,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你见过什么样的船?用简介的语言描述一下。

  生描述各式各样的船

  1.老师出示自制的小纸船或小木船:同学们玩过自制的`小纸船、小木船,也从商店买过玩具轮船、舰艇,但是你玩过从大自然中得到的芦叶船吗?这节课让我们一起随着作者走进大自然,采摘芦叶做小船。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多读几遍,想办法解决不理解的词句。

  2.同桌合作,轮读课文,互相欣赏。

  3.出示预习提纲,小组合作学习。

  (1)朗读课文,自学生字词语,再在组内交流

  (1)组员轮读课文。

  (2)联系课文内容,每人准备提一个有探究价值的问题。

  4.各组代表发言,教师梳理问题。

  a 汇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生字:横、竖、蜘、蛛、窄、喇、叭、航、浩、荡、桅

  词语:风帆、保险、手艺、晴朗、浩浩荡荡、远航、

  强调字形:竖(坚) 航(船) 喇、窄

  b 说说本文写了什么?

  着重引导学生探究下面三个问题:

  (1)课文讲了关于芦叶船的什么事?

  (2)芦叶船给作者的生活带来了什么?

  (3)“我们”放芦叶船时产生过哪些联想,为什么会产生这些联想?

  三. 自读自悟,想象画面。

  1.学生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试着在头脑中想象画面,同时也可以用自己的方式书写感受或标注问题。

  2.小组互相交流

  四. 指导书写,巩固字词。

  1.交流认字方法。

  2.提示写字中易出错的地方。

  五. 布置作业

  1.抄写字词。

  2.读读自己感兴趣的部分。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引入

  1.听写本课词语。

  2.同桌互评互改。

  二. 研读品味,感受作者的童年生活

  1.谈话导入。作者笔下的童年生活非常有趣,读着读着,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就浮现在我们的脑海,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来感受作者童年的快乐吧。

  2.合作学习,感受童年的乐趣。

  (1)同桌一起细细的品读课文。课文写了关于芦叶船的什么事?找出有关段落有感情地读一读。

  (2)“我们”做成芦叶船,放在家乡的小河里,放在长江里。说说“我们”放芦叶船时产生过哪些联想?为什么会产生这些联想?(小组交流,各抒己见)

  (3)通过交流,通过感悟课文的内容,你现在最想说什么?

  三. 朗读训练,加深体验

  1.最后一段是作者丰富的联想,我们应该用怎样的感情来读?

  2.有感情的朗读最后一段。

  四. 读背说写,积累语言

  1.配乐朗读课文。

  2.把喜欢的句段多读几遍,熟读成诵,摘抄生动优美的语言。

  3.能画一画你想象中的芦叶船吗?

  五. 拓展延伸

  你喜欢作者的童年生活吗?你希望自己的童年生活是怎样的?

  六. 作业

  1.理解句子。

  2.课外阅读《芦苇》和《风筝》。

  板书设计:

  飘向 竖河——长江——东海

  2. 芦叶船

  带来 惊喜——希望——向往教学反思:教学没有花俏的设计,甚至由于电脑坏了,连课件也没有用到,可是,就在最朴实的读读说说中,给了孩子们最大的参与空间,师生同台诉说自己的感悟,激辩不同的观点,看似热闹中收获了思维的训练与能力的提升——这样的课堂该是本色的回归吧。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的

  1.学习有“破”有“立”的写法。

  2.体会“说”这种体裁笔锋犀利的特点。

  3.了解韩愈关于尊师重道的论述和本文的思想意义。

  一、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文第2段既是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从全篇布局来看,作者先“立”(第1段)后“破”(第2段),“立”是为了“破”;“破”后再“立”(第3段),乃其“余事”,可见“破”是要害。这所谓“破”,实质上是针对砭时弊,即批判“耻学于师”的恶劣风尚。这不是一般性问题,必须联系当时特殊的社会背景进行分析,才能得到比较透彻的理解。对这个方面存在的困难,不不估计到。

  此外,将这一段视为教学重点和难点,还出于这样的考虑:这一段笔锋犀利,汪洋恣肆,充分体现了“说”这种体裁“炜晔而谲诳”(陆机《文赋》)的特点。学生此前已学过《马说》《捕蛇者说》《黄生借书说》《少年中国说》等篇,对这个特点已有所认识,在此基础上着重体会一下本文作者的行文方式,对学生今后阅读同类作品必有很大的好处。

  二、教学方法。

  本文可以兼用诵读教法和讨论法。诵读,用来熟悉课文语句,领悟作者的思路;讨论,用来加深学生对本文思想意义和行文特点的认识。前者是基础,后者是提高,在时间分配上,应以前者为主。

  采取逐段进行的方式:诵读一段,讨论一段。有关全篇主旨和布局的问题,放在最后讨论。讨论题应是开放性的,可以各抒己见,不给固定答案,要在于能自圆其说,以养成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由于本文语言有鲜明的个性特征,要留出时间让学生做一点语言积累的`工作。

  三、课时安排。

  本课拟用3课时。分配如下:

  第一课时:介绍本文写作背景,初步了解本文基本内容,诵读第1段,讨论“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这一命题。

  第二课时:诵读第2段,讨论韩愈对“耻学于师”时风的批判和文章的锋芒。

  第三课时:诵读第3、4段,讨论“圣人无常师”这一命题。总结全文(认识本文思想意义和写作方法),积累语言。

  预习安排

  这篇课文的预习工作十分重要,时间应相当充裕,做得越细致越好。为此,拟在课堂抽出20──25分钟让学生预习,掌握要领;未完成的部分由学生自找时间补做。

  一、给下面的字注音后朗诵全文2—3遍。

  谀(yú)苌(cháng)聃(dān)郯(tán)

  欤(yú)蟠(pán)经传(zhuàn)贻(yí)

  二、本文是针对“耻学于师”的坏时尚写的,笔锋犀利。试就下列两个方面各举出几个例子。(划在课本上)

  1.批判坏现象的尖锐语气。

  2.叙述正确主张的决断语气。

  三、下面的一段文字出自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注意加黑点的语句。仔细阅读一遍,然后说说韩愈写《师说》有什么意图。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2.进一步了解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3.引导学生养成搜集信息,筛选信息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进一步了解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引导学生养成搜集信息,筛选信息的学习习惯。

  教学方法:阅读 讨论 探究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前预习:

  1.阅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字词障碍。

  2.查找克隆的相关资料,如文字资料、图片资料、实物资料。

  3.思考:以克隆为例,谈谈对“科学是一把双刃剑”的理解。

  一、导入

  古希腊有位哲学家曾经说过“世上不可能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但是,现在情况却有了变化,有一种新兴生物技术“克隆”,或许可以做到这一点。那么克隆是什么呢?它奇妙在哪里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奇妙的克隆”。

  展示查找的资料

  自然界中哪些动、植物先天就具有克隆的本领?

  (出示实物、图片:秋海棠落叶生根、富贵竹插枝即活、土豆、地瓜发芽生长、各种水果、蔬菜、稻麦的嫁接、水螅除夏初和秋末外通常进行无性生殖即身体长出芽体等)

  二、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请学生快速自读课文,概括各部分主要内容,并出示问题,供小组讨论。

  问题:

  a.课文使用了四个小标题,有什么作用?

  b.“克隆”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c.第二小节写了许多实验,为什么要这样安排材料?

  d.“多利”的诞生有什么重大的意义和影响?

  e.克隆技术能够给人类带来哪些益处与弊处?

  明确: a.课文使用四个小标题,使全文内容层次分明,条理清晰。先写克隆的含义,接着写克隆实验,再写克隆的发展,最后写克隆对人类的造福和对克隆的思考。

  b.理解“克隆”的关键是:来自一个祖先,无性繁殖。

  c.作者没有用时间顺序来介绍“克隆”实验,而是用两条线索来组织材料:一条是以中外科学实验为线索,这样写突出了中国科学家在克隆实验方面的研究成果和贡献;一条是以实验对象即由鱼类、两栖类到哺乳类为线索来安排材料,这样写便于认清克隆技术发展的脉络。

  d.“多利”的诞生标志着克隆研究取得新的进展和重大突破,而且这个结果证明:动物体中执行特殊功能,具有特定形态的所谓高度分化的细胞与受精卵一样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在能力。也就是说,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一样,也具有全能性。

  e.课文从三方面来写克隆技术造福于人类:第一,克隆可以有效地繁殖具有“高附加值的牲畜”;第二,克隆可以用来挽救珍稀动物;第三,克隆对于人类疾病的防治、寿命的延长具有重要意义。作者并没有沉浸在盲目的乐观当中,而在结尾处提出了关于“克隆”牵涉到道德伦理问题的冷峻思考。

  三、内容研读

  1、明确什么是克隆?

  (1)找出上述天生具有克隆本领的动植物的共同点,用自己的话说说克隆是什么?(不是由生殖细胞结合产生的后代)

  (2)齐读课文第一部分,找出文中直接告诉我们什么是“无性繁殖”,什么是“克隆”的语句。(出示幻灯片:“都是生物靠自己的一分为二……这就是无性繁殖。”“凡来自一个祖先”……也叫‘克隆’。”)

  2、讲解说明方法:在介绍“克隆是什么”时,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举例子、下定义、作诠释、列数字)

  任何说明方法都是为说明事物特征服务的。“克隆”属于前沿科学知识,对一般人而言生僻难懂。作者通过列举大家熟悉的事例,再加以细致地解释,最后用简洁、准确、概括的语言定义它,使它的特征清晰、明了地展示在我们面前,让我们知道了“克隆是什么”。

  探究:(1)如果课文一开始就告诉大家克隆是无性繁殖,名称来源于希腊文,效果好吗?

  (2)举孙悟空的例子有什么作用?

  明确:科普短文重在“普”,作者从常见且容易理解的生物现象写起,将高深的科学技术说得生动形象,明白晓畅。接着又从词源追溯“克隆”原意,进一步弄明白了克隆含义。用《西游记》中妇孺皆知的故事,更将科学技术写得富有趣味。

  四、布置作业

  1、借助生物书,了解某一动、植物,按照一定的顺序,选用适当的说明方法,介绍它的特征及生长过程。

  2、字词读一读写一写,课后研讨练习

  第二课时

  一、新课导入

  本文是一篇科普文,“科”为其“科学性”,重在内容;“普”为其“普及性”,重在语言。二者完美结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说明了深奥尖端的生物技术。

  二、复习:

  研读第一小节“克隆是什么?”思考:

  a.用一句话告诉大家“克隆”是什么。

  b.如果课文一开始就告诉大家克隆是无性繁殖,名称来源于希腊文,效果好吗?

  c.举孙悟空的例子有什么作用?

  d.这一小节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其作用分别是什么?

  三、合作探究:

  1.第二小节与第三小节有何关系?

  2.请找出这两小节中表现科学家严谨、求实、锲而不舍的态度与精神的语句。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找出使用的说明方法,并说明其作用。(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并明确)

  4、“克隆鲫鱼出世前后”一节的说明顺序是什么?为什么不以时间的先后来写呢?文中这种安排有什么好处?

  提示:

  1、第二小节为第三小节写“克隆绵羊‘多利”’的诞生提供了科学基础,做好了行文的铺垫,并且按由低等动物到高等动物(鱼类、两栖类、哺乳类)的说明顺序。

  2、句子见课文。

  3、有举例子、列数字等,各举例说明。

  4、按照生物顺序来安排的。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符合人们认知的规律。再说,无性繁殖属于低级繁殖。动、植物越进化、越高级,就越难以进行无性繁殖。这一顺序说明克隆技术在不断发展。

  四、拓展延伸

  1.分组辩论:克隆人是福音,还是恶兆?

  最后一部分的小标题是“克隆技术造福人类”。请同学们自由阅读这部分内容,思考文题是否恰当。(大家的意见有分歧,书上也说“科学进步是一首悲喜交集的进行曲。”下面,我们就请持不同意见的双方围绕“克隆技术造福人类?!”的辩题展开讨论。)

  2.组织辩论。

  辩论的要求:(1)语言清晰、流畅,声音洪亮;

  (2)观点鲜明,论据充足;

  (3)驳斥对方观点时既要有“理”,又要有“礼”。

  五、小结

  同学们各抒己见,对此提出了不少看法,或许不够深刻,却是朴素而真实的。坦白地说,我在这方面的知识未必比你们高深,你们的发言给了我启发。想阻止科学技术进步是徒劳无益的,科学向未知领域的探索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人类始终要进取。克隆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世界为之轰动,它对我们人类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呢?

  现在下结论还为时过早,但我们希望“克隆技术造福人类”我们更期待(出示幻灯片)“许多生物学家,特别是那些从事无性繁殖研究的科学家,将会严肃地考虑它的含义,并展开科学讨论,用以教育世界人民。”这篇课文里引用诺贝尔奖获得者、著名分子生物学家J.D.沃森的话作结束语,也是我们这堂课的结束语。请大家齐读这段话。

  六、布置作业

  将课堂小结“我学到了……”写成书面文字;从网上、报上、书籍中查询科学前沿的新兴技术。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8-05

语文的教案11-05

语文的教案01-09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1-10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4-02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4-06

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04-05

语文试讲教案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