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数学教案>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教案

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教案

时间:2024-07-11 14:07:22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教案【共1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教案【共15篇】

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教案1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让学生认、读、写11~20各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初步建立数位的概念。

  2.培养学生能够准确地用数学语言对概念进行表达的能力。

  3.培养学生勤于动手和勤于动口的习惯。

  教学重点

  11~20这些数的个位和十位上各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

  对数位的理解。

  教具准备

  小棒,计数器。

  学具准备

  小棒,计数器。

  教学设计

  一、教学导入

  同学们,你们看,老师今天给大家准备了这么多精美的礼品,一会儿将把它们奖给今天表现最好的那些同学,我们来看看老师准备了多少个奖品。(师生一起数,个数大于10)咦?这大于10的数该怎样表示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

  二、活动一:建立数位概念。

  (一)数小棒

  1.老师手里有几根小棒?我们来数一数,1、2、3、4、5、6、7、8、9、10。

  2.。一根一根数,有10根小棒,也就是10个1。现在我们把它捆成一捆,它就成了1个十。

  3.学生自己数出10根小棒,并将10根捆成一捆,体会10个一就是1个十。

  4.让学生再拿出1根小棒。

  (1)、现在是几根小棒?

  (2)它是由什么组成的?(是由1个十和1个一组成的)

  (3)它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它里面有1个十和1个一)。

  (二)介绍计数器及数位

  1.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十位上的1就表示是10。

  2.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出11。

  一边拨一边说:在个位上拨几,在十位上拨几。

  3.同样的方法让学生学会数、认、读、写12~20各数。

  三、活动二:快速拨数。

  (一)师生互练

  1.教师说数,学生快速在计数器上拨出。

  2.说一说它的含义及是怎么拨的。

  (二)生生互练

  一人说数,另一人拨出,并说一说。两人互换再练。

  四、活动三:对口令。

  (一)师生互对

  例:教师说16,学生对1个十和6个一。

  教师说1个十和7个一,学生对17。

  (二)生生互对

  五、活动四:填、读尺子上的`数。

  (一)出示图片:写一写

  师生一起将尺子上的数补充完整。

  (二)教师提问

  1.比15小比11大的数有那些?

  2.17的前面是几?后面是几?

  3.你还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

  六、活动五:找一找生活中的11~20各数,密切数与生活的联系。

  找一找,说一说你在生活中的哪些地方见到或用到了11~20各数。

  通过给学生准备的奖品的数如何表示这一悬念导入,引起学生的兴趣。通过自己捆小棒来体会10个一就是1个十,并让学生通过摆小棒和在计数器上拨一拨以及边拨边说等环节来让学生理解11~20各数的含义,并通过对口令和快速拨数等活动来进一步使学生掌握11~20各数。通过填写和读尺子上的数以及引导学生提问等使学生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最后设计了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的11~20各数这一环节,密切数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探究活动

  听口令,做动作

  活动目的

  使学生进一步熟悉20以内数的顺序、组成以及大小比较。

  活动准备

  1-20的数字卡片

  活动过程

  1.20名同学每人胸前都佩戴一张数字卡片。

  2.教师说要求,学生活动。如: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队,比17大的数出列,分别介绍自己(说组成),两位数原地转两圈,找相邻的数做朋友,15后面第三个数教大家做动作等。

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教案2

  1、教师都能按照要求提前备一周的课,课时量充足。能在资源共享的情况下进行有效的二次备课,逐步完善预设的过程。如王校长《识字6》教学过程中设计了“请你向外国友人介绍一处景点”的活动,让学生将词串表现的情境用语言描述出来,激发了学生说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夏金侠老师《识字8》教学预设时: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设计了“我做你猜”的游戏和“看图说句话转转盘”的预设来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把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生字的读音、字形和字义;陆璐老师设计《朱德的扁担》一课时通过具体语境和插图理解“山高路陡”,显得扎实有效。

  2、多数教师教学目标明确,能运用新理念设计教学过程,重难点突出。在教学环节设计中,能注重关注学生个体,注重情境创设和兴趣培养,注重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注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知识的积累与内化,注重实践性与拓展性。如:丁礼秀、石德芬老师在备课中进行了很好的体现。

  3、教师们能重视作业设计和板书设计,使板书真正达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如张灵宁老师让学生画一画秋姑娘写的信的样子,符合一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王越越老师设计“秋姑娘的信还会写给谁?”鼓励孩子想象写话,捕捉了文本中生成点;毕言琳老师设计让学生编课本剧演一演,注重了语文的实践性。陈晓飞老师的《梅兰芳学艺》板书设计抓住“勤学苦练”突出从“没有神儿”到“有神儿”的变化,理清了文脉。

  4、教师们对教学的反思态度,比以前更认真了。很多教师能结合课堂教学实际总结得失,撰写课后反思,写得实在,具体,体现出教师对教材的深入研究以及对教学中出现问题的进一步改进。如杨霞兰老师能从指导朗读方面反思了《我叫神舟号》的成功做法;刘暄老师在《江南》一课反思时不仅反思了自己的.教法还反思学生的学法;周寰寅老师反思《识字7》时围绕“图文结合识字”深入展开,针对性强;潘成越、朱小力老师的课后反思详实、丰富,有一定的价值,值得一读。

  5、手写备课的教师态度认真,页面整洁、清楚、美观。老师们备课态度认真,工作扎实。母案中圈圈点点,并且对现成的内容进行了针对性地增、删、改、批,留下了老师辛勤耕耘的串串足迹。如王越越老师、陆璐老师的备课笔记看着真是一种享受。

  6、方余顺、周寰寅和满斌三位教师的工作态度更是值得学习,他们不仅要备好自己主学科的课程内容,在兼职学科的备课上也毫不马虎,教案备得非常认真。

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教案3

  一、教学目标:

  1、能熟练地计算100以内两位数的加减法、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

  2、能够运算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的教育。

  二、教学重点难点:

  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

  三、教学过程:

  同学们,你们最喜欢过什么节?属于你们自己的节日是哪一天?六一儿童节你们是怎样度过的?

  同学们在儿童节这一天都非常愉快,老师也为你们高兴,那如何使六一儿童节过得更有意义呢?我们看看小明和妹妹是怎样过的`。他们向妈妈提出今天我们来当家,让妈妈安心去工作妈妈交给小明30元钱,给妹妹20元,让他们到超市去购物。

  哥哥先来到了肉类区,有鸡、鸭、肉和鱼,同学们想一想,哥哥用30元钱可能买哪些商品?注意所买的商品的总价不能超过30元,你们估计一下。

  接着哥哥随妹妹来到了蔬菜水果区。

  妹妹用20元钱可以在这里买哪些商品?

  除了香菇、虾仁以外,请同学们任选两件商品并算出它的价钱。

  3+5=8 3+1=4 3+5=8 3+9=12

  3+9=12 3+3=6 3+10=13 3+8=11

  3+6=9 3+3=6 5+1=6 5+5=10

  5+9=14 5+3=8 5+4=9 5+10=15

  老师请同学列举出三件商品并计算出结果。

  让学生说一说如果买四件商品、五件商品都是哪几种,各是多少元?

  让每个学生都说一说,做到全员参与。

  出示图片:这位老爷爷用100元购物,他可以买到什么?还剩多少?请同学们说一说,最多不超过三件商品。

  让学生自由发言。

  小明和妹妹买完了东西到收银台去交钱,小明花了25元钱,妹妹花了14元,那位爷爷只花了8元钱,请同学想一想他们各买了哪些商品?

  让同学们算一算他们各找回多少钱?

  小明应找回:

  妹妹应找回:

  老爷爷应找回:

  小明和妹妹把买来的商品拿回家,妈妈见到后夸奖他们是爱劳动的好孩子。小明提议:今天我们家吃饺子吧!妈妈同意了,妹妹算了算如果做两种馅的饺子,每种饺子要做50个才够,两种饺子一共要做多少个?

  同学们,你们来帮助妹妹算一算。(50+50=100)

  到了晚上,大家围坐在一起吃饭,妈妈向爸爸夸奖了小明和妹妹今天不但帮妈妈买东西,还帮助妈妈包饺子,真是妈妈的小助手,这时妹妹说:我帮妈妈包了43个肉饺子,小明说:我帮妈妈包了38个菜饺子。

  同学们,你们说他们俩谁包得多?多几个?小明和妹妹一共包了多少个?其余是妈妈包的,妈妈包了多少个?

  同学们,今天通过小明和妹妹当家这一天,我们一起复习了100以内的加减法、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希望同学们也能向小明兄妹俩学习,做一个勤劳能干、爱劳动的好孩子。

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教案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统计的过程,掌握统计的方法,会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

  2、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

  教学重点

  进一步使学生掌握统计的`方法,体验和感受整理数据的过程。

  教学难点

  观察统计图,回答提出的问题。

  教具准备

  投影片、图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

  (1)同学们,新年快到了,我们布置教室需要一些气球,你们说是哪种颜色的气球可以多买一些?

  红色黄色绿色蓝色

  (2)学生自由发言

  问:多买的依据是什么?

  学生讨论、汇报讨论结果

  (3)让我们来统计一下吧

  二、制成条形统计图。

  (1)你想用什么方法记录?

  红色黄色绿色蓝色

  (2)统计,制成统计图

  (3)回答问题

  1、统计图中可以看出,调查了()名同学。

  2、喜欢()颜色的人最多?喜欢()颜色的人最少?

  3、如果你们班有一名同学没来,他最有可能喜欢()颜色?

  4、布置会场,多买些什么颜色的气球比较好呢?

  三、实践活动:

  每一位同学调查本组同学最喜欢的电视节目是什么?

  动画片体育比赛电影新闻

  做一次统计

  四、总结:你今天有什么收获?

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教案5

  一、优点

  1、调整了教学内容,为学习数学提供了更丰富的知识。

  (1)增加了"比一比"、"分类"内容。

  (2)充实了认识图形的内容。先认识立体图形引出平面图形,并体验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3)增加了认识钟表,让学生直观地认识整时、半时。

  (4)把"10以内各数的认识和加减法"分成了"1--5的认识和加减法"和"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5)各单元初步渗透了统计、数据整理内容。

  2、内容的呈献体现了儿童的已有缀和兴趣特点,提供了丰富的与儿童生活有关的素材。图文并茂,版式多样,风格活泼,色彩明丽,能吸引学生阅读,激发学习兴趣。如第6页的"小白兔盖房子"、第96页的"在运动场上"等等。

  3、重视学生对数的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数感。增加了"生活中的数",如教科书的第46页、第57页。

  4、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如:20以内进位加法中的9+5=(),可以用数数的方法:9、10、11、12、13、14;可以把9凑成10;还可以把5凑成10。并且"凑十法"降低要求,不再写出思考过程。

  5、把旧教材的枯燥的文字叙述的"应用题"的内容,变为"用数学"的内容,改变成一幅幅色彩鲜艳的图画,这样具有趣味性,使学生在欣赏图画中学习新知识。

  6、体现了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创造性,为老师组织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如教科书第39页"根据不同的标准分类",呈现了三种不同的分类方法,后面提出了一人问题:"还可以怎样分?"使老师可以创造性的教学。

  7、教材的"新"

  (1)"新"在体现教育观念上,按照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数学教育观,坚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教材安排了"做一做"、"数学乐园"等栏目,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去观察、操作、实验、推理,在积极思考与合作交流中,在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的同时,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积累学习方法。

  教材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这也是新的教学观念的体现。如在学习第几的时候,课本出示了一幅排队买票的情景图,并让学生指出谁排在第几。

  (2)"新"体现在内容上,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在知识内容的构建上采用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实际与童话故事作为题例,以利于引起学生的有效学习,使学生完成"现实题材--数学问题--数学模型--数学知识与方法"的学习过程,形成从数学角度考虑日常事物的兴趣与习惯。

  教材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增加了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又是个体发展所必需的统计知识等内容。

  (3)"新"体现在编排上,设置小单元。数学课程标准确定的数学目标是多元的,因此必需充分注意这种多元的教学目标,以便于教师细致地、深刻地、准确的理解。教材设置小单元安排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相对集中,重点突出,这样有利于教师在把握教学内容和认知目标的同时,去研究对数学的认识、情感体验、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等各个领域的教学目标,根据教学任务、教学要求选择适合于学生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的数学学习。

  (4)直观形象、图文并茂、生动有趣,是教材新的另一体现。实验教材所选取的素材是生动有趣的,是学生所喜爱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积极性。

  8.教材的"活"

  (1)"活"体现在教材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教材倡导小学生在浓厚的问题情景中动手实践,获得感性知识,并经过大脑的加工思考,达到理性的认识。因此,教材为学生留有探索和交流的空间,以利于改变他们的学习方式。

  如在学习《数的分解》这一部分内容时,教材分三个层次,让学生自主探索。第一层次,让学生通过操作得到4的三种分法,接着让学生合作学习,小组共同分5根小棒,掌握5可以分成几和几,几和几组成5。第二层次,让学生自己填写6、7的`组成,在活动中探索8、9的组成,并归纳出分的方法,做到不重复、不遗漏。从而得出10可以分成几和几,几和几组成10。

  (2)"活"体现在教材选择的数学学习内容,不仅有现实意义,也富于挑战性,设置的问题具有启发性,有的问题还有利于学生开展观察、操作、实验、推理等活动。

  如在"认钟表"中有这样一道习题:过一小时是几时让学生思考。

  (3)"活"体现在教材信息的呈现形式多样而有选择性,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答案不唯一。例如,学生在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允许学生联系实际探索不同的算法,相互比较、交流,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学习8加几,8+9可以把8凑成10,也可以把9凑成10。再如分类让学生可以按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4)"活"体现在练习形式,大部分例题和习题以学生喜爱的形式出现。如跳绳、乘坐公共汽车、小动物找房子等,都是学生所喜爱的。

  9.教材的"实"

  教材首先是落实数学基本功。教材减少例题数量、避免过多重复的机械的技能训练。与此同时,通过富有情趣、形式多样的练习和活动,保证学生打好基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缺点

  1、教材在章节的编排上有一定的缺点,如第五章分类应该放在第四章认识物体和图形的前边,因为在学习认识物体和图形中要用到分 类的知识。

  2、配套的教具、学具、练习题跟不上,给教师的教学带来诸多不便。

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教案6

  “做数学”是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中的一个重要观念,主张让学生动手去“做”数学,而不是用眼睛“看”数学,强调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现实的体验。波利亚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去发现,因为这样的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内在的规性质和联系。”作为一个最先使用新教材的一线教师,非常接受这个新理念,但是,如何引导学生“做数学”,而且是让一年级的小学生做数学,使他们的课堂生动、有趣起来呢?我在学校开展的新教材研讨课中,就《桌子有多长》一课,进行了大胆的实践,从中获得了点滴启发。

  教学实录:

  一、创设问题情境

  师:今天,学校要给我们一年级的同学买新桌子,你们高兴吗?不过想问问同学们,咱们现在使用的桌子有多长?

  二、自主探究、体验思考

  1、估计和测量

  师:同学们,你们想用什么办法或工具来量一量呢?想好后,请你动手量一量。(学生很快相出办法量)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用什么量的,桌子有多长?

  生1:我是用拃量的,桌子有7拃长。

  生2:我是用文具盒量的,桌子有6 个半长。

  生4;我是用格尺量的。桌子有7个长。(根据学生的汇报,师板书数据)

  师:你们看这些数据,发现了什么?

  生:大家测的结果都不一样。

  师;为什么你们测量的数据不同呢?可以和同桌商量商量。

  生:因为有的同学用文具盒量、有的用格尺量、有的用书量,用的东西不同,所以量的结果也不同。

  生:因为我们每个人用的工具不同,也就是他们的长短不同 ,所以测的结果就不同。

  师;怎样才能使你们的测量结果相同呢?

  生:用同一个东西量。

  师:你真聪明!那你们知道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一般用什么工具测量物体的长度呢?

  生:(异口同声)地说,用尺子。

  2、认识尺子、感知1厘米

  师:(出示尺子):尺子上有统一的测量单位,它是人们通用的测量长度的工具。说一说,你都见过哪些尺子?

  师:观察尺子,看看尺子都有些什么?(同桌之间说一说)

  生汇报:尺子上有0、1、2、3、等数字。

  尺子上有小格,每个小格都一样。(学生汇报时,并幕上显示相应的部分)

  师说明:尺子上这些长短不一的线是刻度,第一条线下面是0,表示0刻度,和1对着的稍长的线表示1刻度;从0刻度到1刻度之间的长度是1厘米,厘米可以用字母cm表示,1cm就是1厘米。

  师:请在尺子上找到1厘米,用手比划一下1厘米有多长。在我们身边那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呢?找一找,量一量。

  生:大拇指的宽。

  生:图钉的长。

  师:用食指和拇指轻轻夹住图钉,再轻轻的抽出图钉。手指缝之间就是1厘米。

  生;练习本的厚度大约是1厘米。

  师:那么,0刻度到3是几厘米?1——2又是几厘米呢?请再观察尺子,说一说。

  生:0——3是3厘米。

  师:你们桌子上有一张黄色的纸条,猜一猜它是几厘米?

  生:13厘米、20厘米、5厘米……

  3、 正确测量

  师;我们认识了尺子,怎样用尺子测量呢?拿出自己的尺子动手测量纸条。谁愿意把自己的测量方法告诉大家。

  生;我把尺子的一端对准纸条的 一端,看是15,纸条长就是15厘米。

  生:不对,得把尺子的一端对准0刻度,再看到几,我量的纸条长16厘米。

  师:到底谁对呢?看看笑笑是怎样量的。(出示投影,配话外音:我们测量物体时,先把一端对准0刻度,再看物体的另一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了。)

  师:那些同学的方法和笑笑一样?(生举手)现在,再用正确的方法量一量纸条的长度好吗?

  师:同学们,你们学会了测量物体的方法,现在我要考考你们。桌子上有一张绿色的纸条,谁能准确的剪下10厘米长的纸条,看谁又对又快。

  师:请把剪好的纸条举起来,说说你是怎样剪的?(请学生到前面示范)

  三、解释应用

  1、先猜一猜,在量一量(文具盒、小刀、纸条)(学生活动后汇报)

  2、蚂蚁搬豆。创设情境,小组合作已竞赛形式出现,激发兴趣。

  3、聪明屋;(看图上的线段)师:这一条线段的长是不是8厘米?为什么?

  四、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年组评价:

  改变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整节课的学习,教师始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合作者,而学生始终都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主体作用。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注重指导学生操作,在动手操作中,通过学生自己的努力,主动获取知识,体现了“做数学”的教育理念。建立1厘米的实际长度的表象,让学生用手比划一下1厘米有多长,然后用食指和拇指轻轻夹住图钉,再轻轻的抽出图钉。仔细观察拇指食指之间的缝隙大约是1 厘米,再举起来自己看一看,同学互相纠正,这样指导学生的操作,有条理,动作到位,学生在操作中感知、领悟,顺利建立起1厘米的长度观念,形成了技能,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

  2、放手让学生探索,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凡学生能自己探索出来的决不包办代替,凡心学生能独立发现的决不暗示。上课伊始,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动脑获得桌子有多长的结论,这过程老师绝没有半点代替。在建立了1厘米的长度观念后接着进入认识几厘米这一环节,老师放手让学生尝试在尺子上长出2厘米、3厘米长度,并说出道理,,这一环节的学习,老师考虑到学生能独立解决,因此教学时并没有作出任何暗示,而是让学生独立去找,

  3、学生始终处于“跳一跳”摘果子的学习状态。教师充分相信学生,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由学生自己跳起来“摘果子”,让学生自己试着量纸条的长度,结果学生通过努力量出了纸条是15cm,然后用电脑演示笑笑的方法起订正的作用,调动学生的兴趣和自主力量,促使全体学生自主学习。

  总之,整个教学过程,田老师敢于“放”,把时间和空间交给学生,让他们通过观察、猜测、操作、独立思考、讨论、交流去获得数学知识,使学生得到主动发展。从这节课的教学给我们一个很大的启发:只要教师放开你呵护的双手,就会发现,孩子也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创造者。

  自我反思:

  让学生学身边的数学、培养学生做数学的意识。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源于生活。因此,教师应努力努力寻找做数学的内容,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学习联系起来,让学生学习活生生的数学知识。新课开始,从学生熟悉的买新桌子入手,探讨桌子的长度是多少呢?你能想出办法量一量吗?引导学生参与实际的测量活动。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探索测量方法,接着提出两个问题:为什么测量的结果不同?使学生感受到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进而引导学生观察几乎每天都用的尺子,从尺子上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再用厘米量物体的长度。这整个教学过程,所创设的情境,选择的教具、学具等等都取材于学生的现实生活中,使学生感到亲切、有趣,便于操作,使教学活动更富有生气和活力,更能使学生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扎根于生活,应用于生活,从而培养学生逐步形成运用数学的意识。

  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指出,只要数学的学习过程稍能反映出数学的发明过程的话,就应该让合情的猜测占有适当的位置。可见,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大胆猜测、猜想、假设、提出一些预感性的想法,实现对事物的瞬间顿悟,有利于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这节课,“猜测”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在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的时候,先让学生猜测黄纸条的长度,再让学生用尺子量一量,来验证自己的猜测;在巩固练习环节,进行猜测活动,然后再通过尺子测量去验证各自的猜测。这样的设计,使猜测与实际测量相互配合,有效地帮助学生发展长度的空间观念,增强他们测量的灵活性。学生就在这样的猜测过程中,不断产生创造的灵感,闪现创新的火花。

  总之,“做数学”是以学生操作实验、自主探索、大胆猜测、合作交流、积极思考的方式进行的数学学习活动。它需要老师引导、支持和帮助,更需要教师提高教育理念,为学生提供机会、材料、时间和空间。我们还要对自己说“要成为点火者”因为“学生的头脑不是需要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支需点燃的火把”。我们可可能需要不断的实践和思考,在以后的教学中,要让每个学生得到发展,要点燃每一支火把,并使其越烧越旺,这是我们教师的责任。

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教案7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8、7、6加几

  教学目标:

  1、在游公园的情境中,探究出8加几、7加几、6加几的计算方法,并能灵活口算。

  2、经历操作、讨论、交流,养成自主探究的能力和迁移推理的能力,优化算法。

  3、激发学习兴趣,感到想学、乐学、会学。

  教学重点:能正确计算8加几、7加几、6加几,掌握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养成迁移推理的能力。

  教学准备:每人一个十只装的针剂药盒、小棒学具、答题卡、练习纸,8加几、7加几、6加几的转盘各3个。

  教学设计说明:

  本小节的教学分两部分,一部分是8、7、6加几的口算,这部分教学的关键是掌握口算方法,能灵活口算。在设计时,通过教学环节逐层深入,让学生感受到“多中求异,同中求优”。如,玩“转转盘”游戏中体会到“凑十法”的便捷,紧接着“动动脑”中感受到依据题目的不同选择灵活的方法优化口算方法。口算教学比较枯燥,在设计时通过生动活泼的练习形式,激发口算的兴趣,同时熟练口算。

  第二部分是“用数学”,这部分的教学设计力求体现:①充分运用情境图让学生学数学用数学;②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意,体验相同的问题,观察的角度不同,列式也会不同;③在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搜集信息资料的手段。

  教学过程:

  一、 创设问题情境

  小红出了一题考考你们:9+5=

  重点突出“凑十法”想的过程。为什么把5分成1和4?

  今天的天气真好,小红和朋友一起去儿童公园玩,说说你看到了什么。(课件动态出示课本第103页买票的情境图,)。

  你能提出了什么数学问题?(估计学生能提出一共有多少人买票?由此引出式子8+5=?)

  二、 探究新知

  (一)、例讲8、7、6加几(初步感知计算方法)

  1、教学8+5。

  (1)小组内讨论:怎样能够最快地知道得数。互相说一说,再把思路写在答题卡上。有困难的可借助针剂药盒。(教师参加小组讨论。)

  (2)学生汇报,口算方法可以多样,重点突出“凑十法”,指名回答。

  8+5=13 为什么把5分成2和3?

  10 2 3

  (3)小结:

  刚才同学们想出了又快又好的方法算出了8+5=13,老师真为你们高兴,同学们真了不起!

  2、小比赛:转转盘(教学例2——突出凑十法的优越性)

  1、教学7加几和6加几,初感凑十法的好处

  (1)你们看一片绿油油的大草地,花儿在向我们点头,鸟儿在向我们微笑,坐下来休息一下吧!你能从这幅图里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怎样解决?

  天空上有7只小鸟,又飞来了5只,天空上一共有多少只小鸟?

  草地上一边有6朵花,另一边有5朵,草地上一共有多少朵花?

  板书列式:7+5 6+5

  (2)现在请你用最快的方法计算出7+5和6+5。

  (3)请同学介绍口算方法。

  7+5=12 为什么把5分成3和2?

  10 3 2

  6+5=11 为什么把5分成4和1?

  10 4 1

  (4)小结:看来凑十法不仅能算9加几,还能算8、7、6加几。

  (二)、教学8、7、6加几

  1、小组合作玩转转盘。(限时8分钟)

  玩法:转盘中间和四周都有一些数,转动圆盘,转到几,先说出算式,并写在卡片上,再口算出得数。比比哪个小组算得又快又多。

  (1)转盘有:

  3 4

  9 5

  8+

  8 6

  7

  4 5

  9 5 6

  7+ 9 6+

  8 6 7

  7 8

  (2)写得又多又快的小组进行汇报得数(只要求说8+4和8+8、7+6和7+8、6+6和6+8的计算方法),

  (3)说说用什么方法口算又快又准。

  3、动动脑(教学例3)

  (1)计算8+9可以用凑十法,你还能想出更快的`方法吗?由学生们自由回答。

  ① 8+2=10 10+7=17

  ② 9+1=10 10+7=17

  ③ 9+8=17 8+9=17

  重点介绍计算方法③,当两个加数一样时,可以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7+9、6+9你能用最快的方法算吗?

  三、巩固练习

  1、圈一圈,算一算

  课本第104页,第1题

  2、说一说,算一算

  课本第104页,第2题

  3、坐火车

  每人手中有一张车票(口算卡片),要先算对了车票上的三个算式才能上车。然后根据你车票上的得数对号上车(分别有15、14、13和12四列火车)。教师在8、7、6加几中各抽一题说说怎样想。

  四、拓展延伸

  小白兔可以吃哪两根胡萝卜,小灰兔呢?

  学生游戏,设 “智慧星”,教师巡视指导。

  五、 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8加几、7加几和6加几”,计算时用了什么办法?

  (凑十法;交换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的规律)

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教案8

  所以这一知识点对学生来说又是陌生的。所以教学时,我是以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六一儿童节”联欢会的会场布置引入新知教学,既充分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也紧扣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到身边处处有数学,学有用的数学的思想感情。当然教学中我也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积极创设情景,以激发学习热情。本节课我尽量考虑低年级小学生爱玩好动的特点,设计一些比较生动有趣的情景,如:找联欢会会场中的规律、画一画、图一图、找规律游戏、欣赏规律中的美等都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在动中学,在乐中学。

  二、面向全体,关注个体。班级的学生中有聪明灵活的优秀生,也有较迟钝缓慢的学困生,因此在课堂上我尽量照顾到学困生的需要,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让优生带动学困生,帮助学困生,以达到全面发展。当然我也经常请一些学困生尝试回答问题,并给以鼓励支持,以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三、紧密联系生活,学有用的数学。本节课我都是以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情景入手展开教学的,比如今天是5月31日,明天就是学生最高兴地“六一儿童节”,每年的儿童节学校都会举行一系列的活动来庆祝孩子们的节日,所以我就紧扣这个有意义的日子展开了教学,学生不仅学得开心,也觉得意义深刻。在比如“欣赏规律中的美”这一环节,通过欣赏生活中一些有规律的事物,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规律,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但是由于时间的关系,本来我想让学生有说说自己见过的生活中的哟规律的事物却不能在课堂中完成,所以只好留着让学生当成课外的作业去完成,当然我也相信学生一定能够很好的完成老师布置得作业的。

  四、给与学习主动权,做学习的主人。本节课我尽量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去探索规律,然后在集体的反馈中矫正,总结,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习,让他们真正做学习的'主人。但是由于投影仪显示不够清晰等原因,课堂中也出现了各种不足的地方,如有些学生看不清图片的颜色,给教学带来一定得麻烦;在比如由于学具的不足,我只能把“摆一摆”的环节改成“画一画”,虽然学习目的同样达到了,但总感觉有些欠缺;另外由于我的一点紧张的情绪,把学生在操作时放点轻松的音乐让他们放松一下紧张的情绪的这一环节也给漏掉了,只有操作,没有音乐等等。这一系列的不足之处,都是由于本人的教学经验有限而引起的,这有待于以后不断地学习和改进。教学目标

  1、通过物品有序排列,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会根据规律指出下一格物体。

  2、通过涂色,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创新意识。

  3、通过找生活中的规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4、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会的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

  难点:会运用“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并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

  教学准备

  教具:教学课件

  学具:彩色笔等。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探究意识

  1、师:小朋友们,有谁知道明天是什么节日?(六一儿童节)是呀,明天就是“六一国际儿童节”。我们学校准备举行一场联欢会,同学们听到这个消息可高兴了,都行动起来了,看课件演示:彩旗、灯笼和彩花。

  同学们有的剪了漂亮的彩旗,有的做了美丽的灯笼,有的折了各种颜色的花儿,想把会场布置得漂漂亮亮的。可是你们觉得这些东西这样摆放好吗?(不好)为什么呢?(因为不整齐)

  是啊,他们摆放得不整齐,如果能够按照一定得规律进行摆放,一定会更美丽的。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找规律(板书课题)

  二、感知规律——认识简单的规律

  1、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看谁的眼睛最亮,能够找出这幅图里藏着的规律。

  (1)、四人小组讨论联欢上的规律。

  (2)、学生汇报:

  红旗的规律:黄红黄红黄红黄红……

  彩灯的规律:黄紫黄紫黄紫黄紫……

  花朵的规律:红绿蓝红绿蓝红绿蓝红绿蓝……

  小朋友队伍的规律:男女男女男女男女……

  学生汇报,教师课件演示。并说明找规律的方法,用虚线分一分,分成相同的几组。

  3、教师小结,明确“一组”的概念

  师:刚才,我们已经找出了彩旗、灯笼、小花和小朋友队伍的规律。像灯笼这样一黄一紫、彩旗的一黄一红、小花的一红一绿,和小朋友队伍里的一男一女,以及我们黑板上的两朵黄花,一朵红花,我们都把他们叫做一组。(板书:一组,齐读:一组)

  当我们找到图形排列的规律的时候,只要找到一组是什么,在看一看是不是按照一组一组重复地排列(板书:重复),如果是我们就说他是有规律地排列。

  3、教学例2

  师:小朋友们真厉害,能够又对又快地找出图里的规律,有几只小动物们听说;了,都来了,他们想和你们交朋友,但是他们也带来了很多的数学问题,并要求谁能够帮他们回答这些数学问题,他们就和哪个小朋友做朋友呢?你们想认识他们吗?(想)那就一起看看谁来了:

  课件出示小白兔和书本第88页的例2。

  (1)学生尝试画一画。

  (2)全班交流。

  4、教学例3。

  课件出示小猴子和例3。

  (1)学生尝试图一图。

  (2)全班汇报交流。

  (3)完成课本89页上面的“做一做”

  三、动手操作,巩固发展:

  1、画一画规律:

  师:小朋友们的眼睛真是太厉害了,个个都是火眼金睛。小松鼠觉得小朋友太聪明了,于是他带来几道更难得题目,有信心完成吗?(有)请把你的小手拿出来,你能用你灵巧的小手图出美丽的规律吗?请你打开书本89页和水彩笔,完成下方“做一做”的第2题。画出你喜欢的规律,先想一想你想画怎样的规律,想好的小朋友可以开始画了。

  ①学生画规律,师巡视,并注意表扬动作比较快的同学和提醒速度(画好的同学坐端正,同时也要注意时间,比一比哪个同学的动作最快。)

  ②汇报展示:(选几幅有代表性的)请小作者介绍自己的规律(或者其他同学找规律,并说说下一个图形会是什么。)

  四、游戏激趣,冲向另一个高潮

  师:同学们觉得找规律好玩吗?(好玩)下面老师想和同学们再来玩一个更有趣的游戏呢,想玩吗?(想)

  课件演示前两组图片,学生根据规律猜出下一张图片是什么。

  五、生活中的规律。

  师:同学们知道吗?规律不仅很有趣,而且还很漂亮呢?我们一起来欣赏规律的美吧!(课件出示)

  师:谁也能像这样找出生活中有规律的事物呢?

  五、总结延伸,拓展新知。

  师:今天我们班的小朋友真能干,不仅学会了找规律(板书:找)小手还能画出美丽的规律,做出有创意的规律。有规律的事物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很多,希望小朋友们课后能够多仔细观察,发现更多美丽的事物,下课。

  教后反思:

  本节课是比较有趣,联系生活比较紧密的一个知识点,对学生来说,规律其实在生活中处处可见,但是由于平时没有这方面的意识,所

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教案9

  一、教学内容分析

  《元角分的换算》讲的是人民币的单位,分与角、角与元之间的进率,是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这一单元的第二课时。用人民币购买商品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事情。学生也常常会遇到买门票、食品、玩具、学习用具以及交费等实际问题,掌握元、角、分之间的进率能使学生清楚的知道“应该找回多少钱”。因此,学习这一部分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教材56页的例题重点教学元、角、分之间的进率,对照着人民币的实物图,引导学生一分一分地数,一角一角地数,结合生活经验,认识“1角=10分”、“1元=10角”。因此教学重点是认识人民币单位间的十进关系,领悟这种十进关系和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相同.教学难点是说出几元化成 几角(几角化成几分),或几角聚为几元(几分聚为几角)的想法。

  二、学生情况分析

  在教学最初,我想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平时独立使用人民币购物的机会应该很少,对人民币的面值大小和人民币单位之间的进率应该是比较陌生的,所以我做了一个前测,只出了3个小题。

  (一)、前测试题:

  1、在○里填上“>”“<”“=”

  1元○1角 1角○1分 1元○1分

  2、老师要把1角钱换成几分几分的硬币,

  你应该给我( )分才和我的钱同样多。

  3、1个生字本5角钱,你有1元钱,售货

  员阿姨应该找给你多少钱?

  (二)、测试结果:

  第三题的正确率是100%,都知道要找回5角钱。第二题正确率是43.75%(

  32人受测,14人正确),18个出错的学生给我几分的都有。第一题是65.63%(

  32人受测,21人正确),11个出错的学生都填的“=”。

  (三)、测试结果分析:

  通过测试我了解到学生很清楚1元=10角,证明平时有这个购物积累。有一些孩子不清楚1角=10分,我想是因为现实生活中“分”已经使用得越来越少了,学生缺乏这方面的购物经验。对于学生不知道1元大于1角,1角大于1分,而填等于号原因有两个,一是不知道人民币三个单位的大小,还有就是受到了“数字1”的干扰,没有考虑后面单位的大小。

  三、教学目标的确定

  (一)、知识与技能 :

  1、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理解单位的大小。

  2、掌握元、角、分之间的进率:1元=10角 1角=10分。

  3、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二)、过程与方法: 借助实物引导学生在换钱的游戏中体会出元、角、分的进率。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灵活思考,从多角度、采取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活动设计

  (一)、在换钱的游戏中,体会元、角、分的进率。

  ⑴ 认识1角=10分

  ①师:(举起1角纸币 )这是…,我想把它换成以分为单位的零钱,你能换给我吗?

  ②生思考换钱,老师找典型的收上来几份,追问学生为什么给老师这么多?

  ③当孩子已经知道1角=10分之后,再把没有反馈的换法也一一说出来,巩固角与分之间的进率。

  ⑵认识1元=10角

  因为在前测中学生对1元=10角已经很清楚了,所以我直接借助课件一角一角地数,数到10角是1元,然后创设了一个让学生用1元钱买一瓶8角钱的酸奶,问要找回多少钱的情境。从而引到换钱的游戏中,问学生把1元换成以角为单位的.零钱有多少种换法。

  ⑶1元=100分

  探究1元=100分的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领悟人民币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和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是相同的。因为把1元换成100分太麻烦,所以我利用课件帮助学生理解了元与分之间的进率关系。

  2、进行简单的换算

  第一层次的练习我设置的比较简单,只是单名数之间的转换,(如:7角=( )分等)我注意引导学生说出 “你是怎样想的?”这也是本课的教学难点。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设计了 “可以这样想”的填空 ,(可以这样想:1角=( )分 7角就是( )个10分 就是( )分)最开始扶着学生理解,慢慢过渡到独立思考。

  3、学数学用数学

  第二层次的练习我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用1元钱买学具,你打算怎么花掉这1元钱。在这个活动中,即巩固了1元=10角的进率,又让孩子体会出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我还适机地对学生进行了不乱花钱的教育。

  我自己认为本课的设计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做到了引导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体会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防止了学生死记硬背,课堂气氛是轻松的、和谐的。

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教案10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8页的例题,第39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材简析]

  5以内的加法一课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首次接触计算的问题,这节课的知识基础是5以内数的分与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要能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在这个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初步的数学意识

  本节课包括加法的初步认识和5以内的加法两部分内容。加法的初步认识是选择了学生熟悉的在校园中劳动的场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到把两个数合起来要用加法计算。在此基础上,通过进一步让学生看看、摆摆、算算,学习5以内的其他加法算式,并初步学会用加法解决生活里简单的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重点是初步认识和理解加法的含义,并学会5以内数的加法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2、发展初步的.观察、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3、初步学习用加法计算解决问题,树立数学意识,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游戏:快速抢答

  5可以分成2和( ) 1和3合成( )

  ( )可以分成2和2 1和( )合成2

  3可以分成( )和2 4和1合成( )

  二、认识加法,理解含义

  1、谈话:我们在学校里上学,不仅要学习,而且要劳动

  看,一些小同学正在校园里干什么出示例1图

  总结:原来有3人浇化,又来了2人,一共有5人。

  2 提问:你怎么知道有5人的?

  提问:把3个人和2个人合起来,可以用加法算。(板书:3+2=5)

  读算式:3加2等于5。

  提问:3表示什么意思?2呢?

  +表示什么意思通过交流,明确是合起来的意思

  =5表示什么意思?

  小结:+的名字叫加号,它代表了一种计算方法加法。把两部分合起来,求一共是多少,就要用加法算。

  三、学会计算,掌握方法

  1、连续出示例2的两幅图,让学生说出图意

  2、引导学生根据图意列出加法算式

  提问:算式中的每个数代表什么意思在小组中互相交流

  3、谁知道得数多少是怎样想的

  教师对学生合理的方法都加以肯定。

  四、实际应用,深化新知

  1、想想做做第1题。

  谈话:小动物们看到同学们学得这么好,纷纷把自己的宝宝带来向大家学习。你们看,谁来了

  (1)出示图1(鸡妈妈一家),学生说图意,提问题,列算式计算。说说怎样算出来的(可以用多种方法) 说说3+1=4这个算式中每个数表示的意思

  (2)出示图2(小兔一家)、图3(青蛙一家),按图1的要求完成。对算式的含义在小组中交流。 2、 想想做做第2题

  谈话:聪明的小青蛙,看到大家在学习,自己也想学加法,回家后,列了许多加法算式,得多少呢它正在用画圆圈的方法计算呢!

  同桌学生合作,看算式,先画圆圈,再在书上填得数

  集体订正。纠正错误,对学生加以鼓励

  3、 想想做做第3题

  (1)出示加法算式:4+1=□,

  你能说出结果吗把得数填在书上

  (2)出示:2+1=□,1+2=□。引导学生用3的分与合来计算结果

  4比较:刚才我们用数图、画圆圈、想分与合的方法来计算加法,你最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小结:这就是今天同学们学习的5以内的加法。(板书课题)

  五、拓展应用,提高能力

  1、想想做做第4题

  讲述:小白兔看到同学们学得这么好,正在准备礼物奖励大家呢!

  (1)出示图1。学生列加法算式,说含义

  (2)根据图2、图3的意思,学生在书上完成

  (3)集体订正

  2 想想做做第5题

  谈话:下面我们来做一个送信的游戏,大家看到书上的信筒么?上面都有哪些数?

  2+2这封信送到了4这个邮筒里,为什么?

  你能把其它的信也送一送么,用线连一连。

  小结:大家用5以内的加法解决了这么多问题。

  回家后,继续观察,看看还能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好吗

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教案11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本节课的教学注重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热情,营造了宽松愉快的氛围,让学生积极参与,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整节课的设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整节课的教学都创设了生动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产生问题,并能结合情境解决问题,增加了学生的`直接经验,把每个学生潜在的热情调动起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巧用迁移,积极探究。

  学生已经认识了加法,通过加法来迁移,增进对减法含义的理解。在探究新知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动口、动手、动脑,利用旧知获取新知。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3.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动手实践是学生获得数学知识的最直接方式,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亲身经历了减法的形成过程。同时,通过动手摆一摆,也促进了学生对抽象数学知识的理解,更好地理解了减法的含义以及在具体情境中的意义。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数一数5以内的数。

  (1)从1数到5。

  (2)从5数到1。

  2.引入:有几支彩笔?(5支)送给小朋友2支,还剩几支?你们会算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索5以内的减法。

  设计意图:利用“送彩笔”这一生活情境,使学生初步感知减法的含义。

  探究新知

  (一)故事导入,揭示内容。

  1.智慧爷爷看见大家很会计算,想请大家帮帮忙,他现在一共有几个智慧果?(教师戴上智慧爷爷的头饰,左手拿2个智慧果,右手拿1个智慧果)

  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师:你真是一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智慧爷爷谢谢你!(把右手拿的1个智慧果送给回答问题的孩子)

  师:智慧爷爷送给小朋友1个智慧果,他还剩下几个?你是怎么想的呢?先对你的同桌说说,也可以用学具摆摆看。

  2.引导学生用学具摆一摆。

  学生汇报:原来有3个智慧果,拿走1个,还剩2个。

  3.认识减法算式。

  师:像这样的过程我们可以用减法算式来表示。(板书:3-1=2)中间这个运算符号“-”叫减号。(板书)这道算式是一道减法算式,读作:3减1等于2。(板书)

  (1)带领全班学生读两遍算式。

  师:减号前面的3表示什么?减号后面的1表示什么?等号后面的2表示什么?

  (2)同桌之间交流、汇报。

  (3)小结:减号前面的3表示原来有3个,减号后面的1表示拿走1个,等号后面的2表示还剩2个。以后我们遇到这种“去掉”或“减少”的情况都可以用减法来计算。

  设计意图:通过“智慧爷爷送智慧果”的情境,使学生初步感知减法的含义,认识减号及减法算式的读写法。

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教案12

  课题:加减混合(教材67页例题)

  教学目标:

  1、认识加、减混合运算式题,掌握加、减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加、减混合式题。

  2、能看图列出加、减混合算式。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认真做题,计算正确、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5、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掌握加、减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记住第一次的'运算结果。

  教、学具准备:例题图,口算卡片、小棒。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播放丑小鸭动画片断

  你看过这个故事吗?丑小鸭讲的是它在小时候因为长的丑处处被人欺负,后来经过自己顽强的努力终于变成了美丽的白天鹅,那你知道美丽的白天鹅生活在哪里吗?

  今天我们请来了白天鹅为大家做向导带大家去做客吧。

  二、合作探究

  1、教学天鹅例题1

  播放动画

  看:湖里有几只天鹅?

  演示:又飞来3只

  现在呢?谁能说出完整图意

  演示:又飞走2只

  说出正确图意,然后老师演示完整图意

  湖里有4只,飞来3只,又飞来2只,现在有几只天鹅?

  谁能把图意完整的说一遍?

  你知道怎样列式吗?求先飞来3只,怎么办?

  问:一共有几只天鹅?怎样列式?(4十3)

  又飞走2只又该怎么办?

  问:飞走几只天鹅?怎样列式来表示飞走的2只?

  学生回答后老师在“4十3”的后面写“—2”。

  师:这个算式们以前学的连加、连减有哪些不同呢?

  师:这个算式里有加法也有减法,是加和减混合在一起,我们把它叫做加减混合式题(板书:加减混合)

  这样的算式读做:4加3再减2。(学生齐读算式一遍。)

  师:加减混合式题怎样计算呢?你知道吗?

  根据图意想一想,先算什么?

  你怎么知道先算4+3接着什么?用哪个数减去2?谁能说说4+3-2的意义?演示课件,鼓励学生把这道题计算过程说一说。

  (这道题是加在前面,减在后面,就先算4加3得7,然后再算7减2得5。)

  2、教学天鹅例题2

  咱们再来看看另一个湖里的天鹅吧,演示:先有4只飞走2只,又飞来3只

  学生在小组里互相说出图意,独立列式后集体订正

  师:这道算式也是有加法,有减法,也是加减混合式题,要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学生在书的方框里填数,指定学生说计算过程。

  3、小结:同学们真聪明,看看我们学习的和前面学过的连加连减相比有什么不同的吗?

  刚才计算两题都是加减混合式题,第l题是加法在前还是减法在前?先算什么?第2题是加法在前还是减法在前面?先算什么?

  师概括:计算加减混合式题,加法在前面就先算加法,如果是减法在前面就先算减法。像这样的算式叫加减混合

  三、巩固练习。

  (1)做课本67页“做一做”题。

  指定学生说图意。指名列算式。

  问:这道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接着学生计算,填方框里的数。做完后订正。

  (2)、做练习十五第1题。

  引导学生仔细看图,说题意,边讲边填,集体订正。

  学生说计算过程。

  四、课堂练习

  1、练习十五的第2题。指导学生规范书写算式。

  2、练习十五的第3题。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五、总结:加减混合运算应怎样计算?

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教案13

  1.使学生在观察、交流的过程中,初步理解几和第几的不同含义,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并在实际生活中加以运用。

  2.进一步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3.结合排队等活动,使学生从中受到尊敬老人、礼貌谦让等社会公德教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活动1:开车出游。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个非常有趣的地方,你们想去吗?那就开上咱们的小列车去吧。(律动开火车,多媒体显示列车开到了动物园)

  [说明:律动时,要让学生模仿坐车的动作,并配上列车行进及到站时的声音,使学生身临其境。]

  二、感知新知

活动2:排队买票。

  1.动物园一大早就有人来排队买票了。(多媒体显示5人排队买票图)

  2.引导看图,自由提有关几与第几的问题。

  如:有几个人在排队?老爷爷排第几呢?戴帽子的男孩排第几?小女孩的前面有几人,后面有几人?

  3.说一说。

  (1)如果是你排在老爷爷的前面,你会对老爷爷说些什么呢?(多媒体演示老爷爷从第五走到了第一)

  (2)老爷爷高兴地排到了第一。现在看看戴帽子的男孩排在第几?没戴帽子的男孩排在第几?小女孩前面有几人,后面有几人?

  (3)刚才我们说的几人与第几人,如5人和第5人,2人和第2人意思一样吗?(板书课题)

  4.(多媒体演示老爷爷买完票走了)教师继续提出问题并要求回答。

  如:剩下几个人?戴帽子的男孩排在第几?没戴帽子的男孩又排第几?小女孩的前面有几人,后面有几人?

  [说明: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要适当地加以引导,特别要让学生说清楚是怎么数的。同时,要告诉学生排队的时候我们一般都从前面数起。]

  三、内化认知

  活动3:点灯笼。

  1.今天动物园可真热闹,门口挂满了灯笼。我们一起来做点灯笼的游戏好吗?

  多媒体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图。

  要求:第一行从左边起点4个灯笼,

  第二行从左边起点第4个灯笼。

  2.指名在电脑上进行涂色操作。

  3.议一议:4个和第4个意思一样吗?

  [说明:给灯笼涂的颜色不作统一要求,可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并要求说说为什么涂这种颜色。在区别4个与第4个时,如果学生能明白4个指一共有四个灯笼,而第4个指排在第四个的那个灯笼就可以了。]

  活动4:我说我家。

  1.多媒体出示小丽家楼房图。

  2.看图,要求用几和第几这两个词说一句话。

  如:这幢楼有5层,小丽住在第4层

  3.介绍自己家:你家的楼房一共有几层?你家住在第几层?

  [说明:在数楼房层数的'时候,要引导学生根据房门、窗户和阳台等参照物来数,并要指出数楼房习惯上都是从下往上数。]

  活动5:猴子捞月亮。

  1.快看,动物园里的小猴子又在捞月亮啦!

  多媒体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右图。

  2.说一说:看到这个画面你想说什么呢?

  (学生可能会注意到戴帽子的猴子很特别)

  3.小组讨论:戴帽子的小猴排在第几?你是怎么数的?

  [说明:数戴帽子的小猴子是第几只时,要引导学生先从下往上数,再从上往下数,明白由于数的方向不同,答案也不同。]

  活动6:课间律动操。

  1.挑选领操员。(每组各派1名学生排队上台领操)

  提问:一共有几个小朋友上台领操?谁排第一?谁排第二?你是怎么数的?

  2.全班模仿动物动作做课间律动操。

  3.领操员重新排队下台回原位。

  提问:刚才领操员下去时谁排第一?谁排第二?你是怎么数的?

  [说明:本活动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目的是通过活动解除学生的学习疲劳,调节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活动要有一定的时间保证,不得少于3分钟。]

  活动7:赛车比赛。

  1.小朋友们的操做得可真不错。接着,我们一起去看小动物赛车。(多媒体出示赛车图)

  2.抢答:4号车前面有几辆车?是哪些车?

  5号车前面是几号车?后面又是几号车?

  4号车前面是几号车?后面又是几号车?

  3.小组合作:看着这幅图,你还能提什么问题?

  [说明:在小组合作活动中,最好是同桌合作或前后桌合作,同时要强调学会尊重,学会倾听,不要轻易打断别人的发言,说话不要太大声,不要影响其他人的交流等。]

  四、总结评价

  活动8:满载而归。

  1.小朋友们今天在动物园里玩得开心吗?不过时候不早了,我们回家去。(律动开列车游戏)

  2.今天我们参观了动物园,学习了几和第几的知识,你能说一句含有几和第几的话吗?

  3.今天这节课有意思吗?为什么?现在你知道几和第几有什么不同吗?你觉得你今天表现怎样?满意吗?

  [说明:在说几和第几时,要启发学生结合实例进行描述。在课末评价时,要引导学生既评价自己,也评价别人,甚至可以评价老师。]

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教案14

  教学目标

  (一)初步了解学生数数的能力和认数情况。

  (二)使学生初步了解分类的含义,初步掌握分类的方法。

  (三)对学生进行爱学习、爱学校的教育。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了解学生数数的能力,初步掌握分类的方法。

  难点:学会分类方法。

  课前准备

  (一)教具:三幅教学图及1~10数字卡片。

  (二)学具:10根小棒。

  教学过程设计

  (一)教师谈话 同学们,我们今天开始上数学课。我们在数学课上会学到好多好多知识,比如:认识数字、认识图形、会计算等等。现在请同学们看一幅图。

  (二)学习新课

  1.初步建立方位概念。

  请同学们看看这幅图上都有什么?

  图的上面是什么?下面是什么?左边是什么?

  右边是什么?中间是什么?

  数一数:图的上面有几架飞机?下面有几辆汽车?图的左边有几个萝卜?右边有几棵白菜?中间有几只灯笼?

  小结同学们回答得都很好,不但能认真看图,还能分清上、下、左、右。今后我们看图、看书、做事都用得上这些知识。

  下面请同学们做认识新朋友的游戏:说一说:你座位四周的同学都是谁?(要说清前面、后面、左面、右面是谁)

  2.学习数数:

  出示学校新学年开学图。

  师说:这幅图画的是开学了,同学们高高兴兴地来到学校。开始新的学习生活。大家仔细看看图上都画了些什么。

  (1)引导学生按照一定顺序进行数数:

  图上有几位老师?几个同学?(一组一组地数)一共有几个人?

  图上面有几朵向日葵?几棵树?几只小鸟?(从左往右数)

  (2)数周围的实物:

  数一数你们小组一共有多少人?

  数一数教室里有几盏灯?几扇门?几扇窗户?

  数一数自己的铅笔盒里有几支铅笔?衣服上有几个扣子?

  3.学习分类。

  (1)看书上图提问:

  图上画的是什么?(铅笔和球)

  为什么大球小球圈在一起?(大球小球都是球)

  师说:大球小球都是球,是同类物品,所以圈在一起。铅笔是写字用的,和球不是同类物品,所以不和球圈在一起。

  (2)出示图片:

  请你们分一分,哪些是同类物品,学生回答后,教师圈上圈。

  (3)学生看书上图:

  师问:图上都画了些什么?(书包、小鸡、母鸡、公鸡和气球)

  可以把哪些东西圈在一起?(可以把小鸡、母鸡、公鸡圈在一起)为什么?

  师说:你们说得对!小鸡、母鸡、公鸡都是鸡,所以把它们圈在一起。请同学们自己动手圈一圈。

  4.了解学生认数的.情况。

  (1)看图回答问题:

  师问:每个圈里画的是什么?有多少?它旁边的数是几?

  (2)指名几名学生分别数出1~10实物的个数。

  (3)教师带领学生打乱 1~10各数的顺序数数。

  (三)巩固反馈

  (1)看数摆小棒:

  教师出示卡片,学生摆出5根小棒。

  教师出示卡片,学生摆出7根小棒。

  (2)做拍手游戏:

  教师出示卡片,同学们拍手表示。

  教师出示卡片,,同学们拍手表示。

  (3)做练习一第1题,把同类的圈起来。

  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数10以内的数。学会了把物品进行分类。这是为我们以后学习数学的一节准备课。(板书课题)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这节课是新生入学后的第一节数学课。在这节课里要体现以下几点:

  一、使学生初步了解学习数学的目的。通过看图、数数、游戏、动手摆实物来激发学习兴趣。

  二、在这节课的开头设计了分清方位的练习。目的是让学生会使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词语,逐步分清方位。

  三、在练习数数上,除了数课本上的图片还设计了数周围的实物。目的是不仅了解学生是否能抽象的数数。还要了解每个学生能否正确地数出物体的个数。

  四、在学习分类这个环节,不但要求学生能把同类的圈起来。而且还要求说出为什么这样圈。从而体现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教案15

  师:在动物园的另一角,有一只小蚂蚁饿急了,正在找东西吃呢。忽然它看见一个又大又红的苹果,很想吃,可在它周围有许多方格,怎样才能吃到苹果呢?请看图,这儿有提示:蚂蚁往右走几格,再往上走几格到苹果处。我们一起来帮帮小蚂蚁好吗?(老师演示,让学生明白题意)

  师:这只小蚂蚁又发现不远处还有一个香甜的香蕉呢,请小朋友自己去帮助小蚂蚁,好吗?你可以看提示(2)

  师:这只小蚂蚁的胃口可大了,它还想吃到可口的小青虫和脆甜的鸭梨呢!该怎么办呢?同桌两人可以商量商量蚂蚁该怎么走,然后再画出来。(展示不同的方法)

  4、说一说,他们各住在哪里?

  5、综合练习(上、下、左、右、前、后、位置)

  四、总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5~6页内容及练习一的4~7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实践或游戏情境中进一步体验和深化位置概念。

  2.能准确地确定和表述物体所处的准确位置,建立较强的位置感,为今后建立较好的空间观念打基础。

  3.让学生在多种活动的参与中体会出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4.在数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思想教育,使之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难点

  能准确地确定和表述物体所处的准确位置,建立较强的位置感。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游戏,导入新课。

  师:教师知道同学们特别喜欢做游戏,那我们上课前也来做个“点指”的游戏。老师说哪,同学们就用手指哪? 生随老师做游戏

  师:从这个“点指”游戏中我们明白了耳朵、眼睛等都有自己特定的位置,其实任何物体都有它们的位置,那么在生活中如何确定他们的位置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位置。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探究位置

  师:经过一周的评选,我们的假期作业终于评出了两名优秀的作业,你们想知道是谁吗?

  生:想

  师:这两名同学一个同学是第五组的`,一个同学是第四个。根据老师的描述请同学们快找一找他们是谁?

  (生四下寻找发现无法确定)

  师:为什么不能一下就猜出是哪位同学?

  生:因为第五组有4个同学,而且每一组都有第4个同学,所以无法确定是哪一个同学

  师:是啊!第五组有四名同学,只说第五组很难一下子知道他是谁,而坐在第4个的每一组都有1个,所以也无法知道他是谁,那么怎样能让同学们一下子把位置确定下来?

  (生自由回答)

  师:既要说出在第几组,又要说出是第几个。(板书)

  师:他们分别是第五组的第3个(冯铭思)第2组的第4个(韩嘉悦)

  生汇报后发给学生奖品,并及时鼓励。

  师:按我们现在的座位,同学们看一看,班级一共有几组?

  生:一共有6组

  师:谁来数一数 生数一数

  师:习惯上我们都是从左往右数这是第一组、这是第二组……

  请各组同学记住自己是哪一组的,听老师的口令

  请第一组的同学挥挥手 请第二组的同学跺跺脚

  请第三组的同学拍拍肩, 请第四组的同学站起来转一圈

  请第五组的同学笑一笑, 请六组同学拍拍手

  师:最近咱班的王爽学习上很有进步,你能说出他的位置吗?

  生:王爽在第6组第2个

  师:第四组第一个同学请起立(张墨焜)

  师:谁是老师的好朋友,请你告诉我你的位置。

  (生自由回答)

  师:你的好朋友是谁?请小组的同学猜一猜

  (生小组合作)

  师:请和你的同桌互相说一说你前、后、左、右同学的位置,把第5页的内容填上。

  (生自由活动后汇报)根据学生的汇报适当板书

  师:通过同学们的汇报,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前后两个同学的座位、左右两个同学的座位与自己的座位有什么关系?

  生自由回答,教师适时板书,齐读板书内容。

  三、巩固练习

  1、师:看到同学们学得这么认真,小动物们也想考考大家你们看,他们来了。从这幅图上你获取了什么信息?

  (出示做一做)

  根据第一行第2个是猴子这个条件,谁知道狗在第几行第几个?

  师:你还能提出 什么问题?

  生自由提问

  2、星期天小明去看电影,他买了一张8排13号的电影票,他拿着票走进电影院发现有两扇门“单号门”、“双号门”,小明看了看手中的票想:“我应该进哪扇门呢?”哪位同学能帮助他?(出示教科书第8页第4题)

  学生分组讨论怎样帮助他。

  师:(学生汇报后,小结)我们的电影院都是这样的,如果拿的是单号票,就从单号门进,双号票就从双号门进,那么小明拿的是8排13号,这是一张单号票还是双号票呢?

  (我们看单号或双号,只看票上是几号,不用看是几排)

  小明由单号门进入,看到电影院里座位很多,他急了:这么多座位我应该坐在哪?如何帮助他找到座位?

  生:先找8排再找13号

  师:小明和小丽是好朋友,一个是8排13号、一个是8排12号,他们会坐在一起吗?

  生:不会(因为电影院的座位比较特殊,把的在的单号排在一起,从中间往右次是1、3、5、7……所有的双号排在一起,从中间往左依次是2、4、6、8……中间号,向两边逐渐扩大,所以他们不会挨在一起。

【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教案06-12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11-22

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教案[优选]06-12

[集合]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教案07-05

(精品)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教案07-02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12-12

[合集]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教案07-11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08-16

【精】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教案07-05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