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语文教案>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07-12 09:31:19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9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鲜花盛开”“鲜果飘香”“洋溢”“允许”“隆冬”“孤独”“狂风大作”“雪花飞舞”“草翠花开”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课文内容想象画面。

  3.读懂课文,明白快乐应当和大家分享的道理,愿意和同学交流阅读的感受。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童话的兴趣,想象画面,体会巨人思想感情变化的原因。

  【教学难点】

  体会这篇童话在表达方面的突出特点。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巨人的花园》故事原著。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看童话故事吗?童话动人的故事和优美的.语言,总能把我们带入美好的情境。英国的《典雅》杂志将王尔德和安徒生相提并论,说他的《巨人的花园》(师板书课题)堪称“完美之作”。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王尔德笔下的童话世界,去感受童话的无穷魅力吧!

  师:请同学们齐读课题,你们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师:学贵生疑,疑则进也。解疑的最好方法就是品读全文,让我们在字里行间寻求答案好吗?

  二、初读感知

  (一)出示自读要求

  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读通句子。读完以后,想想自己能解答其他学生提出的哪些问题。

  (二)学生自由读书

  给学生一个选择的空间,让其在没有约束的情境下自主阅读,获取自己独特的阅读体验。

  (三)检查自学

  1.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2.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训斥”“凝视”等词语。

  3.说一说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生字、理解词语的。

  4.指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

  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用直线标出巨人叱责孩子们的话。

  (一)学生勾画,教师巡视。

  (二)学生汇报。

  四、指导书写

  师:本课有许多难认、难写的字,同学们快找一找,想一想哪些字容易出错?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2.认识本课生字,背诵喜欢的诗歌。如果有兴趣,尝试写一首儿童诗。

  教学重点:

  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把上学期同学们有关理想的文章引入课堂,引发对梦想的谈话。

  二、学习《我的写作梦》

  (一)导读引入,激发兴趣

  指名读导读部分的前三句。

  师导:今天我们要学习儿童诗。刚才同学们读的我们班级墙报上的《理想》这几句话实际也可以称得上是一首抒发童年梦想的诗。现在请同学们把课文读一读,看看它能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

  (二)自学儿童诗,读通、读顺、把体会和不懂得地方作上记号。

  回忆学习方法,用不同色彩代表不同含义的批注。

  (三)同学们在下面自由交流。

  1、老师巡回,参与讨论。

  2、重点关心学习有困难的同学,与他们一起思考。

  3、对学习优秀的同学,注意提高要求。

  (四)全班交流。

  可以代表讨论小组,也可以代表个人。

  (五)老师检测生字词学习情况。

  注意区别形近字,重点解释“铅字”的意思。

  (六)认真朗读课文。

  三、小结课文,课堂练习。

  第二课时

  一、全班一起朗读课文。

  二、继续学习。

  (一)指名上台,其他同学在下面,听写和解释。

  (二)诵读诗歌,感悟想象

  1.生自由读诗。想想每个小节作者所表达的愿望。

  2.指名分小节读诗,想一想,每节写什么?

  3.指名说作者在每一个小节里所表达的美好心愿。

  4.说一说自己最喜欢哪一个小节,为什么?

  5.学生自由品读诗句。

  (1)“我”为什么沉甸甸的信,就像是放飞的翅膀?

  (2)“我”为什么决的.邮筒像一只大大的储蓄罐,存进去的又是梦想?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如,平日里看见阳光的感受、脚踩土地的感觉以及结合天空、白云的样子和土地上草木葱翠的情景,谈感受。

  6.生展示读,并说说自己在读的过程中似乎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7.比较读,看看谁能通过朗读表现诗歌所表达的意境。

  (三)回归全诗,感受意境

  1.师:让我们把整首诗串起来完整地读一读,边读边想,诗人是怎样表达自己的美好梦想?这首诗在表达上有哪些值得我借鉴的地方?

  2.生谈自己的发现。教师引导学生小结。

  3.生再次自由读文,感受诗歌的韵律、节奏。

  4.全体齐读。

  三、总结作者的写作方法。

  1、选择真实朴素的写作材料。

  2、展开想象,用心理活动表达对梦想的追求。

  3、充满童趣,充满生活气息。

  四、你也写一首儿童诗?

  板书设计:

  1、我的写作梦

  作品——放飞()

  邮筒——秘密大吃一惊

  一天天等待

  储蓄罐——一个梦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并能正确读写。

  2、读懂课文内容,理解我国人民向法国和世界人民送和平神像的意义。

  3、体会和平女神像的形态美,体会其蕴涵的寓意。

  4、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5、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我国人民向法国和世界人民赠送和平女神像的意义。

  2、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具准备:

  课时安排:2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二、初步感知

  1、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握课文内容。

  2、本文写了什么内容?

  3、3、质疑。自己有什么弄不懂的问题提出来。

  4、师生研讨,汇报初读课文的情况。

  三、学习第1、2自然段

  1、自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读了这段,你知道了什么?

  2、学生交流课前收集到的有关背景资料,借此来理解这一段内容。

  3、教师向学生介绍反法西斯盟军在法国诺曼底地区发起的登陆战役情况。让学生感受战争的惨烈和最后胜利的.来之不易。

  4、指读第2自然段,请同学们听读思考:你从哪里可以看出世界和平女神像揭幕仪式是隆重热烈的?

  5、让学生就此段内容质疑。

  四、课堂小结

  1、从这两自然段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2、学生自由朗读这两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了什么内容?

  二、精读赏析

  (一)学习第3、4自然段

  1、默读这两自然段,你感受到会场上一种什么洋的气氛?

  2、放映和平女神像揭幕仪式的影片片段。让学生直观感受。

  3、学生提出这两自然段中弄不懂的问题。

  (1)揭幕式为什么如此隆重热烈?

  (2)人们为什么如此欢乐、祥和,和平女神像的布幕揭开后,人们为什么又显得庄严肃穆?

  (3)怎样理解法国官员在揭幕仪式上的讲话?

  (二)学习第5、6自然段

  1、快速浏览第5自然段,从文字介绍中了解和平女神像的外形特点。

  2、放映和平女神像的放大投影,学生图文对照,再次体会其形象特点。

  3、把“中”字、“平”字及表示“世界”的第一个字母“W”连串起来,说说和平女神像向人们传达了怎样的寓意?

  4、指名第6自然段,思考:本段中哪句话揭示了和平女神像的寓意?哪句话又表明了中国人民向法国和世界人民赠送和平女神像的意义?

  (三)学习第7自然段

  结合课后第2题第(2)小题,读了这句话后,你有什么体会?

  (四)学习课文最后一段

  自由朗读,边读边想象文中描绘的画面,想象光色声乐映衬下的和平女神像的美丽、高贵的形象。

  三、总结积累,拓展延伸

  1、学生总结学完本课后的收获。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找出感受最深的语句画下来,再读一读。

  3、站在和平女神像面前,你想说些什么?

  板书设计:

  19和平女神像

  和平女神像

  形象:舒展双臂放飞和平鸽

  寓意:表达和平友好的伟大主题

  中国赠送和平女神像的意义

  传递和平信息,促进世界和平发展

语文教案 篇4

  【设计理念】

  由于低年级学生注意力易分散,并且好动、持久性较差,4《秋天》。本课设计时注意到这些,采用多媒体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充分吸引学生的兴趣。利用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拉他们走上学习的主体地位,在自然、自如、自娱、自悟中完成学习任务。

  【设计特色】

  教师教,重在"引导";学生学,重在"自主"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画面激趣谈话导入。

  1、你知道一年有哪四个季节?(春、夏、秋、冬)

  2、(画面)这里的风景到底是哪个季节呢?

  (学生根据画面上的红色枫叶、金黄的稻田、往南飞的大雁、穿上毛衣的小朋友回答是秋天)

  画面上出示课题:秋天

  [利用多媒体生动逼真的有声画面,激起学生的兴趣,轻松的谈话让他们无拘无束地进入课堂,并且自己揭开了题目。]

  二、读课文初步感知

  1、(画面配乐朗诵)学生听读课文,要求看清哪三种动物在说话,你最喜欢哪个小动物说的?记住它说了什么?

  2、学生各抒己见(画面出示学生说到的某个句子)

  [让学生练习边听边看,还要边记,由于是选择自己的所爱,所以特别感兴趣,画面出示句子的.一刹那,让学生体验成功,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4《秋天》》。]

  三、自读感受角色体验

  1、初读课文,(可以选择最喜欢的句子)要求读准,读通,模仿刚刚听的录音朗读。

  2、(让小老师上台)点好画面,读自己选的句子,提醒小朋友哪些字音要注意。(画面也相应点出)领读句子,可提出自己的朗读要求。

  [充分给予学生时间,自读感受,注意字音,尝试读好。并且安排他们体验"老师"这个他们感兴趣的角色,学习兴趣浓了,学习积极性高了。]

  四、比较异同感悟语言

  1、(出示第一自然段)喜欢这一句的小朋友读,你为什么喜欢这一句?

  (画面上在第一自然段的边上,出示"小鸟说,秋天是蓝色的,因为天空是瓦蓝的。")学生比较异同,你认为哪一句好,为什么?

  2、后两句与上面教法相似。

  3、指导读好第四自然段。说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理解"多彩的图画"

  4、你认为秋天是怎样的?为什么?小组交流。用"我认为秋天……我喜欢秋天"说话。你也可以注意观察周围之后再与老师、同学交流。

  [学生在比较中体会到叠词、形容词的美妙,在比较后自然而然理解了最后一句感叹句的意思。后面的延伸问题,让学生观察大自然,热爱大自然。]

  五、创设情景表演巩固

  1、(画面、配乐、头饰)分角色朗读,给时间准备。

  2、上台表演,巩固课文内容。

  [机械的背诵学生没有丝毫兴趣,创设有美丽的画面、动听的音乐、有趣的头饰的情景,学生兴趣盎然,在表演中悄悄地完成了巩固课文的任务。]

  4《秋天》

语文教案 篇5

  一、教学要求:

  1、学习6个生字,认识1个部首,会认识5个汉字。

  2、能独立认读音节,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看懂图意,通过看图和学习句子,大致了解影子是每个人都有的,会随着光的方向不同,而变化方向,能辨别前、后、左、右四个方向。

  二、重难点:

  1、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认识方向。

  2、学会本课生字。

  三、课时:两课时

  第 一 课 时

  教学目的:

  1、认真观察图,了解影子变化方向的'大致原因,能辨别方向。

  2、借助汉语拼音认读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3、指导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具准备:

  生字卡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我们走在太阳地里,脚下会出现什么?(影子)

  板书课题: 影子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小声自渎课文,读准字音,了解大意;

  2、在书上勾出生字,多读几遍;

  3、学生齐读课文,说说课文有几句话。

  三、学习课文,结合插图理解课文内容。

  1、课文有几句话?(两句)分组读 同时出示挂图。

  2、学习第一句

  (1)指名读,理解意思:“在前”“在后”方向不同。

  (2)看插图一,小孩向哪里走?(向太阳走)

  (3)出示生字卡,学生认读。

  (4)反复读句、识字。

  (5)为什么说影子是个小黑狗?(怎理解就怎说)

  3、学习第二句 方法同上 弄清左右

  4、出教室 看自己的影子 边看边读课文,进行理解,以达基本能背诵。

  四、指导朗读 背诵

  1、你还在什么时候见过自己的影子?(灯光下、月光下等)

  2、做“手影游戏”,你们喜欢影子吗?读课文应带怎样的感情读?(喜欢)

  3、师范读 生仿读体会

  4、背诵:自背 同桌互背 小竞赛:看谁背得熟 背得好

  五、巩固练习:课后第三题。

  第 二 课 时

  教学目的:

  1、学会6个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意,认识一个部首。

  2、指导书写,练习口头组词。

  教具准备:生字卡

  教学过程:

  一、朗读、背诵课文

  二、学习生字

  1、认读6个生字,读准字音

  2、认清字形,指导书写

  (1)“个” 上下结构 “一个”是数量词 在书上田字格中描摹

  (2)“我” 注意笔顺 不要漏点

  用“我”说一句话

  在田字格中描摹。

  (3)“左”“右”

  说相同的地方(都是半包围结构,都有一横一撇)

  不同的是“左”下是“工”;“右”下是“口”。说说区别的方法(例:右手拿筷子喂口,左手端碗做工。)

  小游戏:举手分清左右。 理解两意思相反——反义词

  描摹

  (4)“朋”

  左右结构 (两轮月亮肩并肩)两边都是“月”,左边是“月”字旁。

  书写时左右距离要恰当 师范写 生仿写(描摹)

  口头组词 书上勾词 读词

  三、巩固练习:

  1、认读6个生字,说说字形结构、偏旁,书空笔画顺序;

  2、学生书写练习;

  3、认读要求认识的字;

  4、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10、影 子

  前——后

  生字 左——右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睹、弛”等8个生字,读读记记“悠闲、松弛、尴尬、熟视无睹、彬彬有礼、翩翩起舞”等词语。

  2. 巧妙引导学生学会借助词语提炼课文主要内容,并能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学会抓住关键词语品读课文,领悟课文先概括后具体叙述的表达方法,积累优美的语言。

  3. 了解泰国大象的特点,感受泰国的独特风情与文化,体会大象与人类和谐相处的美好境界。

  课前谈话

  同学们,旅游,能让我们旅途中放松心情,收获快乐。有一种旅游必须身临其境,有一种旅游却可以足不出户——就是“神游”!现在,老师就带着大家去神游一个美丽的国家:泰国(播放图片)。

  简介:泰国有着“千佛之国”的美誉。这里到处是金碧辉煌,尖角高耸的庙宇、佛塔, 随处可见精致美观的佛像,为泰国的热带风情平添了许多神秘的气息。泰国还有“万象之国”的别称呢(出示图片)你见过大象吗?你能说说对大象的了解吗?

  一、揭示课题

  看来同学们都有自己对大象的感受。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作者赵丽宏去感受与象共舞的另一番情趣吧。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受大象

  1.让我们快速地读读课文,边读边想,作者笔下的泰国大象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巡视指点

  2.交流初读收获:泰国大象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请你抓住文中的一两个词语或一两句话来概括地说说 板书(印象)板书:中心句

  (自由说)点评 {你说的很有意思。

  {你很会抓关键词语来概括课文内容

  {你还会从课文中找中心句来说呢!像这样的句子谁再来补充?

  小结学法:看来同学们对课文都了初步的印象,像这样的课文,我们有时候可以抓住中心句来读懂它。

  3.现在请你带着对泰国大象的感受再读课文,边读边找出文中描写大象的词语吧

  老师来检查一下同学们的读书效果,你能说出几个词语呢?

  简单交流——点评,引导归类

  {1.准确,量大——你找到了描写大象悠闲、聪明而有灵气的词语

  {2.只找到一两个词语——你找到的是描写大象……谁还有补充吗?

  小结:【老师发现有些同学把课文读得很细致,记住了很多词语,不少同学还在文中留下了读书的痕迹,真是个好习惯。

  同学们找的这些词语,描写了大象多方面的特点,让我们来分类积累一下:(出示表格)试着自己积累一到两组,速度快的可以多积累一些,把字写端正。

  交流:你积累了哪组词语?谁来补充?——

  4.老师也摘录了一些,请你先对照一下,没有写的可以补充完整。

  5.朗读词语:让我们先来看看第一组词语吧,你看到了怎样的大象?谁来读?第一组

  {读得不好:不要紧张,你把语速放慢点,可能就会读出那悠然自在的感觉,你再试试!

  谁再来试试!{真是一头悠闲自在的大象啊}——请女生像她一样,一起来读读

  第二、三、四组词语:

  后面三组词语请大家先自由读读,带着自己的.理解,读出大象的特点。

  谁来读第二组?

  {我想,如果你能加点气势,肯定能读得更好!你再来读读!——谁再来读读?

  {你真是一头勇猛、能干的大象!

  {请男生一起来读读—— 从你们的朗读中,老师仿佛看到了一大群勇猛、能干的大象。}

  第三、四组 我们一起来读读吧

  小结:我们积累了这么多好词语,透过它们,我们看到了悠闲温和、勇猛能干、聪明而有灵气的大象。在平时读书时,我们就可以这样分类积累词语,提高学习的效率!让我们再来读读课文,想想作者运用这些词语,给我们描写了哪几个画面?请你用概括小标题的形式简练地写在语段旁边。——板书:画面 巡视指点

  自由交流:相遇 按摩 跳舞

  同学们刚刚说到的大象会为人们做按摩非常有意思,老师和大家一起合作地来读读这个画面:请同学们读大象的句子,努力体会蓝色的词语,其余老师来读!

  小结:这画面可真有意思啊!

  四、升华感情

  1.但是最让作者难以忘怀的还是——看大象跳舞(生接)——那是在芭堤雅的东巴乐园,一群大象为人们表演——出示第5自然段部分

  2.让我们自己读一读这段话,边读边体会描写大象跳舞的词语,告诉我,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3预设:

  【动作:你说的这些都是大象舞蹈的——板书动作 你找到了这一句

  大象的舞蹈动作有哪些?拿起笔圈一圈!交流——在一般人印象中,大象总是很——笨重的——可是这里的大象的舞蹈,却给人?的感觉——谁能带着轻盈的感觉为我们读读第二句。

  {读得不好:你读书时可以想象一下画面,用轻快的语气,可能会读得更好!你再读读!——轻盈多了!谁再来读读?

  {读得好:真是一头舞姿轻盈的大象啊。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大象的舞蹈,读出节奏感

  你仿佛还看到了什么?

  【画面——你感觉到了那里热烈的气氛 板书

  怪不得人们都要拥上去和大象跳舞呢,这个拥字让你感受到人们的心情怎么样?

  【表情引导:人们是那么快乐,脸上都带着快乐的笑容,那大象呢? 板书表情

  大象也和人一样,陶醉在音乐之中了。 引读最后一句:我想,如果大象会笑……

  4.小结:这样热烈的气氛,这样快乐的人群和大象一起舞蹈,其实这就是——“与象共舞”, 这境界如此美好,怪不得最令作者难以忘怀!

  配乐齐读:让我们一起伴着音乐,融入热烈的气氛中,与大象共舞吧!

  ——小结:听着同学们的朗读,老师感觉到自己仿佛已经身在泰国了。

  【作家冰心曾这样说过:“美的真谛应该是和谐。这种和谐体现在人身上,就造就了人的美;表现在物上,就造就了物的美;融汇在环境中,就造就了环境的美。”】这与象共舞的境界就是一种真正的美,和谐的美。 板书和谐

  这样的和谐之美都来源于作者那美妙的文字。

  五、小练笔:

  作者正是通过围绕中心句写的方法,抓住热烈的气氛、大象的动作和表情,以及人们的感受,让我们感受到那和谐美好的境界。我们也来学着写写吧!

  1.看视频: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个视频,分别是看大象投篮和倒立。请同学们边看边注意当时的气氛,大象的动作和表情,想象人们的感受。听清楚了吗?

  ——观看视频——我们还可以从图片中寻找灵感。出示图片2张

  2.回顾词语:看了视频,你脑海里出现了哪些词语?你还可以运用本课积累的词语——出示,哪些可以运用?现在我们要开始写了

  3..出示题目:请你选择其中一题,以它为开头,模仿者作者围绕中心句写的方法,把那快乐的气氛、大象的动作、表情和人们的感受写出来。

  2.学生开始写 幻灯片展示

  3.交流点评3-4人

  六.总结全文

  “与象共舞”这样的美好和谐的境界,又何尝不是我们每个人最向往的呢?也许有一天,我们与大自然中的一切,小到一朵花,一棵草,也能达到这“与象共舞”的和谐境界!让我们共同期待!

  板书设计:

  与象共舞

  悠闲、温和 相遇 中心句

  勇猛、能干 气氛

  聪明而有灵气 按摩 动作、表情

  跳舞 人们的感受

  和谐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学会文中的“蚱、晃”等11个会认字,会写“蝴、蚂”等14个会写字;会读“蚂蚱、樱桃、蚌壳、瞎闹、倭瓜、水瓢、圆滚滚”等词语,通过查字典并结合课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说说园子里有什么,“我”和祖父在园子里做什么,祖父的园子有什么特别之处。

  3.体会出“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情趣。

  4.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 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点

  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难点

  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初读《祖父的园子》,感知园子的世界。

  (一)交流激趣,导入课题。

  1.谈话激趣:著名作家萧红在《呼兰河传》中曾经写下了这样的感受——“童年的记忆,忘却不了,难以忘却。”你有过这样的感受吗?

  2.自由交流:学生自愿举手发言,引导学生通过具体事例表达自己的感受。

  3.教师小结:童年是纯真的,充满童真稚趣的,自由的,快乐的……周围世界对儿童的关爱、包容也给童年带来温暖,于是一切的美好便融人了童年的生命,成了我们学习、生活乃至生命的起点,同时也是我们最后的栖居地。女作家萧红的《呼兰河传》就记录了这样的感受。在萧红的记忆里,难以忘却的是什么?让我们一起走进萧红童年的记忆,走进《呼兰河传》节选的——《祖父的园子》。(板书:祖父的园子,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谈话引导:“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能力。”这是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生阅读的总体目标要求。在这节语文课上,我们又该用怎样的方式,来再现《祖父的园子》呢?

  2.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相机引导并小结:这节课,我们就通过“读”来再现“祖父的园子”。

  3.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小学生读时“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作为高年级同学,我相信你们事先一定预习并朗读过课文了。课文一共20个自然段,请选择在预习中,自己认为读的还不够充分的,或者特别喜欢的段落,朗声地读一读。

  4.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由选择并进行朗读。

  5.检查学生阅读情况。

  (1)交流读好第1自然段。①指名学生读课文第1自然段。

  ②学生自由评价,纠正读得不准确的字音,教师相机引导并小结:朗读第一句话时,应该特别注意顿号之间的停顿。注意词语间的停顿,读出句子停连的节奏。

  ③学生朗读体会顿号停顿的节奏。(课件突出显示: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

  (2)指名学生朗读课文中我和祖父的对话。

  ①指名学生朗读这几个自然段的人物对话。

  ②学生自由评价,纠正读得不准确的字音,教师相机引导并小结:这是作者和祖父祖孙俩的对话。朗读时候应该注意萧红和祖父年龄的不同。

  ③学生分角色朗读萧红和祖父的对话。

  (3)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第17自然段。

  ①指名学生读课文这一自然段。

  ②学生自由评价,纠正读得不准确的字音,教师相机引导并小结:这一自然段是课文中最长的一部分。朗读时不仅要注意标点的停连,还要注意内容的停连。

  a.(课件突出显示: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我发现刚才同学在读这个地方的时候,在两句话中间的句号处停顿了一下,这是因为什么?(一句话结束了,句号处应该停顿;花儿写完了,下一句又换做写鸟了,应该停顿。也就是说朗读的语气要根据标点和朗读的内容确定停和连。)

  学生练习朗读。

  b.(课件突出显示: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我发现刚同学读这个地方时,中间的句号处是连着读的。这又是因为什么?(几句话写的都是一种景物,朗读时,要注意连在一起。)

  ③学生练习朗读这一自然段。注意根据标点和内容的异同,该停的时候停,该连的时候连。

  (4)交流发现。

  ①通过阅读课文,你发现在祖父的园子里都有些什么?(学生思考。)

  ②鼓励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相机引导并小结。

  a.祖父的园子里有花儿、鸟儿、虫子。

  b.祖父的园子里还有倭瓜、黄瓜、玉米、蝴蝶。

  c.祖父的园子里还有蜜蜂、蜻蜓、蚂蚱。

  d.祖父的园子里还有祖父和萧红。

  ③教师小结:同学们真棒!通过初读课文和互相交流,就把祖父园子里的世界再现到了我们的眼前。是啊,祖父的园子里有花儿、鸟儿、虫儿,还有蔬菜、庄稼、树木、人等等。

  ④谈话过渡:那么,这园子里的世界是怎样再现在我们眼前的呢?我们又该怎样用朗读来细细再现园子描绘的世界呢?下面我们一起继续读课文,相信同学们在祖父的园子里一定会有更多更精彩、更感人的发现。

  二、朗读“样样都有”,感受“花园”的世界

  (一)感受昆虫的世界,样样都有。

  1.指名学生把第1自然段读给大家听,师生评议,学生自由朗读。

  2.小组同学互相交流自己在朗读中的发现,小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发现。

  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教师评议相机引导并小结。

  (1)谁能把这一段中最能概括本段内容的一句话朗读给我们听。

  ①学生朗读,课件突出显示: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

  ②课文的开头萧红就告诉我们,这个大花园里有这些可爱的小昆虫——蜜蜂、蝴蝶、蜻蜓、蚂蚱。(读昆虫名称时,教师一边读,一边掰着手指。)

  ③学生学着老师的样子(掰着手指,一副可爱的样子)读: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

  ④作者萧红在这句话里说的是“样样都有”。我觉得,在祖父的园子里不仅有这些种类的小昆虫,一定还有更多。谁来告诉大家还有什么?(除了蜜蜂、蝴蝶、蜻蜓、蚂蚱这些小昆虫之外,还会有蟋蟀、蚯蚓、飞蛾、毛虫、蚂蚁、甲虫……)

  ⑤指名大声朗读第一句话,师生评议,教师范读: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学生练读。)

  ⑥交流过渡:作者萧红在这部分课文中除了介绍昆虫种类“样样都有”,还描写了什么也“样样都有”? (昆虫的颜色“样样都有”。)

  (2)指导学生读好作者对昆虫颜色的描写。

  ①谁能把这一段中作者对昆虫颜色的.描写朗读给大家听。

  ②学生朗读。(课件突出显示: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这种蝴蝶小,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

  ③评议学生朗读,指导朗读:怎样在你的声音中感受颜色的不同?(“白蝴蝶”读得色彩轻浅一些;“黄蝴蝶”黄比白读得稍微重一点儿;“大红蝴蝶”突出朗读“大红”,表现它的艳丽浓重;对比前面,“满身带着金粉”中的“金粉”最突出;“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突出“金”和“绿”。)

  ④学生练习朗读。

  ⑤教师小结: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这真是,要什么颜色就有什么颜色。

  ⑥交流过渡:祖父的园子里,昆虫的种类“样样都有”,昆虫的颜色“样样都有”,除了这些“样样都有”,还有什么“样样都有”?(昆虫的声音以及它们飞行的样子“样样都有”。)

  (3)指导学生读好作者对昆虫声音和样子的描写。

  ①谁能把这一段中作者对昆虫声音以及它们飞行的样子“样样都有”的描写朗读给大家听。

  ②学生朗读。(课件突出显示:蜜蜂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乎乎,圆滚滚,就像一个小毛球,停在上面一动不动了。)

  ③评议学生朗读,指导朗读:怎样在你的声音中让人感觉到昆虫的声音以及它们飞行的样子“样样都有”的特点?

  a.模仿昆虫飞行时“嗡嗡”的声音,重读“嗡嗡”,读好象声词,在读中突出表现昆虫飞行时的声音特点。

  b.有点夸张,粗声粗气地读“胖乎乎、圆滚滚”,在读中突出表现昆虫的样子特点。

  c.“飞”读得较快,“一动不动”读得较慢,在读中突出表现昆虫的动作特点。

  ④学生练习朗读,说说自己的朗读感受。(读好“嗡嗡”“胖乎乎”“圆滚滚”“飞”“一动不动”等,在读中表现出蜜蜂飞行的样子,感受到小蜜蜂的可爱。)

  ⑤引导交流:这段只描写了蜜蜂飞行的样子,没有具体写蝴蝶飞行的样子,请同学们展开想象,把作者没写的内容补充出来,要通过自己的声音表现出蝴蝶的特点。

  a.学生各抒己见。

  b.教师评议并小结:通过同学们的交流,我了解到原来这些小昆虫飞行的样子、飞行的声音各有各的特点,真是“样样都有”。

  4.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

  5.教师评议:通过你的朗读,我们感受到这些小昆虫的颜色啊,样子啊,种类啊,声音啊,样样都有。也让我们感受到祖父的园子就是昆虫的世界!

  6.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在朗读中表现出作者对这座大花园的赞美,表现出作者内心的自豪!

  7.交流过渡:在祖父的园子里除了昆虫“样样都有”,还有什么“样样都有”?(学生各抒己见。)

  (二)感受园子里的“树”,及其他“样样都有”。

  1.谈话引导:萧红在文章的开头说“我家有一个大花园”,在这个大花园里除了这些小昆虫,还有什么呢?

  2.小组同学自由交流,小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发言。

  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教师评议,引导交流。

  (1)感受祖父院子里的树。

  ①指名学生把这段话读给大家听,师生评议,学生自由朗读。

  ②小组同学互相交流自己在朗读中的发现,小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发现。

  ③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教师评议相机引导并小结。

  a.(课件突出显示:据说这花园,从前是一个果园。祖母喜欢养羊,羊把果树给啃了,果树渐渐地都死了。到我有记忆的时候,园子里还有一棵樱桃树、一棵李子树,因为樱桃和李子都不大结果子,所以觉得它们并不存在。)指导学生读出作者萧红内心的遗憾的同时,感受羊的自由,感受樱桃树和李子树的自由。

  b.(课件突出显示:小的时候,只觉得园子里边就有一棵大榆树。这榆树在园子的西北角上,来了风,榆树先呼叫,来了雨,榆树先冒烟。太阳一出来,榆树的叶子就发光了,它们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朗读时读好“呼叫”“冒烟”“发光”“闪烁”等词语,表现出榆树旺盛的生命力。

  ④学生自由朗读。

  (2)感受祖父园子里的太阳和太阳光下的其他事物。

  ①指名学生把这段话读给大家听,师生评议,学生自由朗读。

  ②小组同学互相交流自己在朗读中的发现,小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发现。

  ③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教师评议相机引导并小结:原来祖父的园子里啊,有天上的,有地上的;天上飞的,地上跑的,长在地上的,藏在地下的,朗读着,朗读着,祖父的花园就这样再现在我们眼前。使我们真切地感受到祖父的园子是一座大花园,这里样样都有!

  (三)教师小结:祖父的园子的确是一幅多姿多彩的风景画!难怪萧红说“童年的记忆,忘却不了,难以忘却。”在以上的学习中,我们通过朗读再现了祖父的园子里花园般的世界。

  三、朗读五件事,感受童年的乐趣。

  (一)整体感知五件事。

  1.谈话引导:萧红从小生活、玩耍在祖父的园子里,这园子就像一幅五彩缤纷的风景画,园子里的一切深深印刻在萧红的脑海里。在祖父的园子里,让萧红难以忘怀的还有什么呢?请读读4-15自然段,提取关键信息,朗读给大家听。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4-15自然段,提取关键信息。

  (2)小组同学互相交流自己在朗读中的发现,小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发现。

  (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教师评议相机引导并小结。

  ①(朗读) 祖父整天都在园子里,我也跟着他在里面转。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祖父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跟在后边,用脚把那下了种的土窝一个一个地溜平。哪里会溜得准,不过是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有时不但没有把菜种盖上,反而把它踢飞了。(栽花、拔草、种小白菜。)

  ②(朗读) 祖父铲地,我也铲地。因为我太小,拿不动锄头,祖父就把锄头杆拔下来,让我单拿着那个锄头的“头”来铲。其实哪里是铲,不过是伏在地上,用锄头乱钩一阵。我认不得哪个是苗,哪个是草,往往把谷穗当作野草割掉,把狗尾草当作谷穗留着。(铲地。)

  ③(朗读)我并不细看,不过马马虎虎承认下来就是了。一抬头,看见一个黄瓜长大了,我跑过去摘下来,吃黄瓜去了。黄瓜还没有吃完,我又看见一只大蜻蜓从旁边飞过,于是丢下黄瓜又去追蜻蜓了。蜻蜓飞得那么快,哪里会追得上?好在一开始我也没有存心一定要追上,跟着蜻蜓跑了几步就又去做别的了。采一朵倭瓜花,捉一个绿蚂蚱,把蚂蚱腿用线绑上,绑了一会儿,线头上只拴着一条腿,而不见蚂蚱了。(摘黄瓜、吃黄瓜、追蜻蜓、采倭瓜花、捉绿蚂蚱。)

  ④(朗读) 玩腻了,我又跑到祖父那里乱闹一阵。祖父浇菜,我也过来浇,但不是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一扬,大喊着:“下雨啰!下雨啰!”(浇菜。)

  (4)教师小结:你们真棒,通过朗读告诉大家,让萧红“童年的记忆,忘却不了,难以忘却”的几件事情都写在文字里了,让我们把萧红隐藏在文章里的这些信息提取出来,一起朗读。

  ①祖父栽花,我就栽花;

  ②祖父拔草,我就拔草;

  ③祖父种菜,我就种菜;

  ④祖父铲地,我也铲地;

  ⑤祖父浇地,我也过来浇。

  (二)变换语气朗读五件事。

  1.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2.小组交流读好五件事应该注意的问题,小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发言。

  3.全班交流,教师相机引导。

  (1)祖父整天都在园子里,我也跟着他在里面转。祖父(用浑厚的声音强调“祖父”)戴(重音强调“戴”)一顶大(重音强调“大”)草帽,我(用清脆的声音强调“我”)戴(重音强调“戴”)一顶小(压低声音强调“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

  (2)祖父拔(重音强调“拔”)草,我就拔(重音强调“拔”)草。

  (3)祖父种小白菜的时候(慢条斯理:祖父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在后边,用脚把那下了种的土窝一个一个地溜平(一板一眼:我——就——跟——在——后——边——,用脚把那下了种的土窝一个——一个——地——溜——平——)。哪里会溜得准,不过是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调皮的语气)。有时不但没有盖上菜种,反而把它踢飞了(语速适当加快)。

  (4)祖父铲地(语气特快),我也铲地(语气也特快)。

  (5)祖父浇菜(语气特快),我也过来浇(语气也特快),但不是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一扬(调皮的语气),大喊着:“下雨啰!下雨啰!”(欢快的语气)

  4.师生合作进行朗读训练。

  师:祖父整天都在园子里,

  生:我也跟着他在里面转。

  师:祖父(用浑厚的声音强调“祖父”)戴(重音强调“戴”)一顶大(重音强调“大”)草帽,

  生:我(用清脆的声音强调“我”)戴(重音强调“戴”)一顶小(压低声音强调“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

  师:祖父拔(重音强调“拔”)草,

  生:我就拔(重音强调“拔”)草。

  师:祖父种小白菜的时候(慢条斯理:祖父种——小——白——菜——的——时——候——),

  生:我就在后边,用脚把那下了种的土窝一个一个地溜平(一板一眼:我——就——在——后——边——,用脚把那下了种的土窝一个——一个——地——溜——平——)。哪里会溜得准,不过是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调皮的语气)。有时不但没有盖上菜种,反而把它踢飞了(语速适当加快。)。

  师:祖父铲地(语气特快),

  生:我也铲地(语气也特快)。

  师:祖父浇菜(语气特快),

  生:我也过来浇(语气也特快),但不是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一扬调皮的语气),大喊着:“下雨啰!下雨啰!”(欢快的语气)

  5.交流小结:同学们,在朗读中你感受到了萧红有着怎样的童年生活?(自由、快乐、幸福……)

  (三)重点朗读“铲地”这件事。

  1.谈话引导:童时的萧红就这么调皮,这么任性,又是这么可爱。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 “铲地”这件事,细细地朗品味。

  祖父铲地……

  我并不细看,不过马马虎虎承认下来就是了。

  2.学生自由朗读,说说自己的朗读感受,教师相机引导。

  (1)(课件突出显示:祖父铲地,我也铲地。因为我太小,拿不动锄头杆,祖父就把锄头杆拔下来,让我单拿着那个锄头的“头”来铲。其实哪里是铲,不过是伏在地上,用锄头乱钩一阵。我认不得哪个是苗,哪个是草,往往把谷穗当作野草割掉,把狗尾草当作谷穗留着。……我并不细看,不过马马虎虎承认下来就是了。)通过调整、变幻语速和语气,表现出“我”的无忧无虑,天真烂漫,活泼任性。

  (2)(课件突出显示:祖父大笑起来,笑够了……我看祖父还在笑……)读好祖父的笑和祖父的语言,把笑声含在语言中,表现出祖父是一个豁达、民主、慈祥的老人,懂得尊重孩子的天性。

  (3)指导学生读好对话。

  祖父发现我铲的那块地还留着一片狗尾草,就问我:“这是什么?”(温和的语气。)

  我说:“谷子。”(心不在焉的语气。)

  祖父大笑起来,笑够了,把草拔下来,问我:“你每天吃的就是这个吗?”(疑惑的语气。)

  我说:“是的。”(一本正经的语气。)

  我看祖父还在笑,就说:“你不信,我到屋里拿来给你看。”(严肃的语气。)

  我跑到屋里拿了一个谷穗,远远地抛给祖父,说:“这不是一样的吗?”(郑重的语气。)

  3.教师小结:难怪童年的萧红是那么的无忧无虑,天真烂漫,活泼任性。原来是因为她有一位这么慈祥的祖父。无论萧红多么调皮,祖父不变的是永远的慈祥,饱含对萧红的宠爱。

  (四)朗读“浇菜”这件事。

  1.谈话引导:儿时的萧红在祖父面前想怎么做就怎么做!让我们再细细朗读体味浇菜这件事,继续感受在祖父面前的萧红的顽皮、开心、快乐!

  玩腻了,我又跑到祖父那里乱闹一阵。祖父浇菜,我也过来浇,但不是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一扬,大喊着:

  “下雨啰!下雨啰!”

  2.学生自由朗读,说说自己的朗读感受,教师相机引导。

  (1)小小的萧红当时是怎样大声喊的?谁来朗读给大家听。(学生朗读,教师相机引导。)

  ①“下——雨——啰——!下——雨——啰——!”(语气适当放慢,读出萧红陶醉的样子。)

  ②“下雨啰——!下雨啰——!”(语气前低后高,读出欢快的语气。)

  ③“下——雨——啰——!下雨啰!”(语气前慢后快,表示心情的变化。)

  ④“下雨啰!下——雨——啰——!”(语气前快后慢,表示心情的变化。)

  (2)教师小结:在这祖父的园子里,萧红想怎么喊就怎么喊;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她是快乐的!她是自由自在的!

  3.结合交流,深化课题。

  (1)问题交流:同学们,读到这里,你觉得这究竟是谁的园子?(不仅是祖父的园子,更是萧红的园子。)

  (2)你为什么觉得这是萧红的园子?(因为在这园子里萧红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想怎么做就怎么做,想怎么喊就怎么喊。她在院子里是快乐的,是自由的,是任性的,是幸福的……)

  (3)你又为什么觉得这园子是祖父的?(因为萧红在院子里的快乐、自由、任性的、幸福等都是祖父给予的,是祖父的理解、宽容,是祖父的慈爱,甚至是宠爱、溺爱,才使童年的萧红拥有了自由、快乐和幸福。所以,萧红要在题目上强调是“祖父的园子”。)

  (五)朗读园子里感受到的快乐。

  1.谈话引导:在祖父的园子里,不只是萧红自由的,你还发现了那些自由的事物?(学生自由发言,教师评议。)

  太阳在园子里是特别大的,……好像对面的土墙都会回答似的。

  花开了,……太阳也不知道。

  2.指名多个学生朗读,学生评价,教师相机引导:通过你们的朗读,让我感受到凡是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自由的,正是这自由的世界,给萧红的内心带来无限的欢乐。于是在作者的笔下院子里的一切都自由的、快乐的成长着。

  3.教师引读。

  师:太阳光芒四射,亮得使人睁不开眼睛,

  生:亮得蚯蚓不敢钻出地面来,蝙蝠不敢从黑暗的地方飞出来。

  师:凡是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拍一拍手,

  生:仿佛大树都会发出声响;

  师:叫一两声,

  生:好像对面的土墙都会回答似的。

  师:花开了,

  生:就像睡醒了似的。

  师:鸟飞了,

  生:就像在天上逛似的。

  师:虫子叫了,

  生:就像在说话似的。

  师: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师: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

  生: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

  师: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

  生: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

  师:若都不愿意,

  生: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

  师: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

  生: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

  师:蝴蝶随意地飞,

  生: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一只白蝴蝶。

  师: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要飞到谁家去?

  生:太阳也不知道。

  4.引导学生转换角色进行朗读。

  师:我是倭瓜——

  生:我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

  师:我是黄瓜——

  生:我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我。

  师:我是玉米——

  生:我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我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

  师:我是蝴蝶——

  生:我们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一只白蝴蝶。我们是从谁家来的,又要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

  5.教师小结:原来,祖父园子里的一切都是自由的,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

  6.指导朗读:全体学生“自由”地朗读,在朗读中表现出园子里的“自由”。

  四、朗读全文,感受生命的家园。

  1.祖父的园子里“样样都有”,那各种各样的昆虫令“我”自豪。

  (指导学生轻轻地,陶醉似地朗读) 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这种蝴蝶小,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蜜蜂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乎乎,圆滚滚,就像一个小毛球,停在上面一动不动了。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2.童年的“我”在祖父的园子里尽情地享受着祖父给我的无尽的欢乐——

  (指导学生骄傲地朗读)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祖父种菜,我就种菜;祖父铲地,我也铲地;祖父浇地,我也过来浇。

  3.祖父园子里的一切一切都和“我”一样,享受着无限的自由和快乐。

  (自由地读)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

  4.天空蓝悠悠的,又高又远。白云来了,一大团一大团的,从祖父的头上飘过,好像要压到了祖父的草帽上。我玩累了——

  就在房子底下找个阴凉的地方睡着了。不用枕头,不用席子,把草帽遮在脸上就睡了。

  (1)学生自由朗读。

  (2)同学们朗读的语速渐渐变慢了,同学们朗读的声音渐渐变弱了。小萧红就在你们的朗读声中慢慢地进入了梦乡,她正在做着园子里的梦呢。

  (3)鼓励拓展阅读:你想了解萧红梦中更多的故事吗?你想通过萧红的梦境走进她的内心世界吗?那就快去读读萧红的《呼兰河传》吧,你会看到那里更多的世界,会发现更多属于自己心灵的园子,到那时你一定会说——“童年的记忆,忘却不了,难以忘却。”

  萧红(1911-1942),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乳名荣华,学名张秀环,后由外祖父改名为张廼莹。笔名萧红、悄吟、玲玲、田娣等。

  《呼兰河传》是萧红创作的长篇小说。该作品以萧红自己童年生活为线索,把孤独的童话故事串起来,形象地反映出呼兰这座小城当年的社会风貌、人情百态。

  五、回顾总结,延伸拓展。

  1.请同学们把课文连起来读一读,说一说在“我”童年的记忆中,祖父的园子是一个怎样的园子?

  (1)学生阅读全文。

  (2)小组交流,小组长整理小组同学的发言。

  (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教师小结:随着作者富有诗意的语言,我们走进了祖父的园子。祖父的园子是一幅明丽的漂亮的富有童话色彩的画,画里有树、有花、有菜、有庄稼、有蜻蜓、有蝴蝶、有蚂蚱、有小鸟、有风、有雨,还有太阳的光芒、有云朵的影子,这是作者童年的乐园(作者曾称它为自己的后花园),就像作者说的一样,“花园里边明晃晃的”“新鲜漂亮”。这里一切都是欣欣然的,充满了生命的气息。这里是自由的,花是自由的,鸟是自由的,虫子是自由的,菜是自由的,什么都是自由的,空气里弥漫着自由,童年的作者也是自由的,这自由是她童年快乐的源泉。

  2.作者萧红常常会忆起呼兰河城,因为呼兰河这小城里住着她的祖父,有她和祖父的园子。所以,作者用一颗真诚的心,用一本《呼兰河传》记录了曾经的点点滴滴。《呼兰河传》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希望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进行阅读。

  3.《呼兰河传》这本书的尾声部分这样写道:(学生阅读)

  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现在埋着我的祖父。

  我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多岁了,我长到四五岁,祖父就快七十了。我还没长到二十岁,祖父就七八十岁了。祖父一过了八十,就死了。

  从前那后花园的主人,而今不见了。老主人死了,小主人逃荒去了。

  那院里的蝴蝶,蚂蚱,蜻蜓,也许还是年年依旧,也许现在完全荒凉了。

  小黄瓜,大倭瓜,也许还是年年地种着,也许现在根本没有了。

  那早晨的露珠是不是还落在花盆架上,那午间的太阳是不是还照着那大向日葵,那黄昏时候的红霞是不是还会一会儿工夫会变出来一匹马来,一会儿工夫会变出来一只狗来,那么变着。

  这一些不能想象了。

  听说有二伯死了。

  老厨子就是活着年纪也不小了。

  东邻西舍也都不知怎样了。

  至于磨坊里那些磨官,至今究竟如何,准则完全不晓得了。

  以上我所写的并没有什么优美的故事,只因他们充满我幼年的记忆,忘却不了,难以忘却,就记在这里了。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截取人物表现中最典型的经历来表现人物,语文教案-我的母亲...。

  2、理解作者通过对母亲生活片段的回忆,为我们塑造了一位感人至深的普通而伟大的母亲形象。

  [重点难点]

  1、重点:截取人物中最典型的经历来表现人物。

  2、难点:语言细腻、真挚、深沉。

  [教学时数] 二教时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导入

  1、作者简介

  邹韬奋,新闻记者、政治家和出版家。名恩润,祖籍江西余江,生于福建永安。1921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自1926年在上海主编《生活》周刊起,毕生从事新闻出版工作。1932年创办生活书店。1936年与沈钧儒、李公朴等七人被捕。先后在上海、汉口、重庆主编《抗战》、《本民抗战》等刊物,积极宣传团结抗战,反对妥协投降。著作编有《韬奋全集》《韬奋文集》等。

  邹韬奋也是一位散文家。著有《萍踪寄语》《萍踪忆语》等散文作品。

  2、导语

  有人说过:“父母对子女的爱,尤其是母爱,是人类最高尚纯洁的、美好的感情,初中二年级语文教案《语文教案-我的母亲...》。”同样是至爱亲情,朱自清的《背影》是写父爱,而课文是写母爱。让我们来欣赏作者如何写一位普通而伟大的母亲形象吧。

  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三、理清文章思路

  学生讨论、交流、明确:

  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2),交代母亲的姓氏和早逝。

  第二部分(3—6),回忆关于母亲的四个片段,表现母亲的慈爱、善良、能干和奉献精神。

  第三部分(7—8),以无限痛惜的心情交代母亲去世时还年轻,概括母亲的良好品质。

  四、探究

  作者深情地回忆了关于母亲的四个片段,哪些话语、哪些事情、哪些细节最让你动情?你还记得自己的母亲给你留下的深刻印象吗?

  学生概括关于母亲的四个片段,教师评价。

  四个片段:1、元宵夜的“巡阅” 2、涌流的泪珠 3、丰富的内心世界 4、劳碌的身影

  第一个片段中最感人的话语是:“我由现在追想当时伏在她的背上睡眼惺忪所见着她的容态,还感觉到她的活泼的、欢悦的、柔和的、青春的美。“这是从幼儿的感觉中写出母亲可爱的形象,笔墨不多,但母亲的形象栩栩如生。

  第二个片段中最感人的细节是:“往往讲到孤女患难,或义妇含冤的`凄惨的情形,她两人便都热泪盈眶,泪珠尽往颊上涌流着。”这个细节真实而传神,表现了母亲感情丰富,对患难女性有着深切的同情心。

  第三个片段中最感人的细节是:“我自己呜咽着,同时听得见坐在旁边缝纫着的母亲也唏唏嘘嘘地泪如泉涌地哭着。”这个细节描写表现母亲对子女无限怜惜和疼爱之情。

  第四个片段中最感人的地方是:“我眼巴巴地望着她额上的汗珠往下流,手上一针不停地做着布鞋——做给我穿的。这时万籁俱寂,只听得嘀嗒的钟声和可以微闻得到的母亲的呼吸。”这段文字有人物的外貌、动作描写,也有环境描写,以寂静的环境衬托母亲的劳苦。这段文字是从我的视觉、听觉、感觉中写出来的,颇为真挚动人。

  五、小结

  本文截取人物表现中最典型的经历——四个片段,来表现人物的。

  六、布置作业

  课外练习四

语文教案 篇9

  教学要求:

  1、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上海的建设新貌及上海的建设已开始迈向世界先进水平,从而坚信的改革开放政策,激发学生热爱家乡,为家乡灿烂的明天而努力学习,刻苦锻炼的感情。

  2、熟悉作者在参观上海新客站时的所见所闻,简要复述课文。

  3、理解课文是按参观顺序介绍的,了解过渡句的作用。

  4、学习本课生字新词,重点理解“庄重典雅、蔚为壮观、恢宏”等词语,会用“宽敞”、“格外”、“应有尽有”造句。

  5、积累词语,摘录描写建筑物的词语。

  教学重点:

  1.借助填表简要复述课文。

  2.体会过渡句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介绍上海新客站。(板书:上海新客站)

  上海新客站在八十年代是建筑史上最辉煌、最灿烂的创举。它采用现代化高科技手段,整个车站显得气势恢宏,造型别致,尤其令人称道的是它为南来北往的旅客了极大的方便和舒适,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揭示课题。(补充完整课题,带着愉快心情读题。)

  过渡:下面,就让我们跟随小作者一起到上海新客站参观、访问,看看他介绍新客站哪些地点?

  二、范读课文

  思考:上海新客站的特点是什么?用“——”划出有关词语。

  (板书:雄伟的`现代化建筑群)

  三、自学课文

  1.自学字词。

  要求:(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有重点地查阅字典。

  2.读通课文,完成练习。

  课文按(参观先后)顺序叙述,其中第2节到第5节具体介绍了南广场、南大厅、上层候车廊道、(人行)地道和北广场。

  四、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领读生字,注意前后鼻音。

  注意字形:敞、镶

  2.开火车分节读课文。

  3.指名完成填空,齐读。

  4.给课文分段。(按参观前。参观时,参观后分为三段。)

  五、学习第一、第三段

  1.女生读第一段,男生读第三段,想想:人们为什么把新客站称为上海“陆上新大门”?

  2.师:这就是上海新客站的重要地位。课文第一、第三段概括写了新客站的特点和地位,在结构上起了前呼后应的作用。

  3.有感情地朗读第一、第三段。

  师述:作者在这五个地点分别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呢?他又是怎样巧妙地连接这五个地点呢?下节课,我们将深入学习第二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上海新客站的特点是什么?

  2.课文介绍了哪些地点呢?

  3.课文中有五句过渡句,分别将这五个地点巧妙地连接在一起,使全文衔接紧密,过渡自然。齐读五句话。

  过渡:当我们来到车站南广场时,拾头看到什么?

  板书:看到的

  二、学习课文第2节

  1.默读第2节,用“··”点出小作者在南广场

  看到哪些建筑物?用“。。”圈出有关能反映这些景物具有雄伟的,现代化特点的词语。

  2.出示课后习题l的表格,结合学生交流板书。

  地点看到的

  南广场主站屋、大钟、喷水池

  3.重点理解“庄重典雅、造型别致,蔚为壮观”

  4.师引读:当我们来到车站南广场时,抬头看到了庄重典型的——(主站屋),古堡式的——(大钟),造型别致的——(喷水池),合为一体,蔚为壮观。

  5.简要复述这小节内容。

  过渡:南广场给人留下的印象是雄伟的,现代化的。之后,我又跟随妈妈步入南大厅。

  三、学习课文第3节

  1.指名读过渡句2。

  (1)理解“气势恢宏”的意思。

  (2)这句话在这一节中起什么作用?

  2.围绕“气势恢宏”,作者是怎样写具体的,默读第3节,用“··”点出作者看到的景物,用“~~”划出“我”听到的语句。

  板书:听到的

  (1)完成表格中第二行内容。

  (2)结合交流板书。

  地点看到的

  南大厅吸顶灯、候车室、自动扶梯普通候车室母子候车室

  3.师引读板书。

  我跟随妈妈步入南大厅,大厅气势恢宏。我不仅看到——(吸顶灯、候车室和自动扶梯),而且听到妈妈对(——候车室)的介绍。

  4.简要复述这一节内容。

  过渡:游览完毕南大厅,“我”又来到上层候车廊道里,妈妈一面带我参观,一面告诉我什么呢?

  四、学习第4小节

  1.指名读第4节,思考,这一节主要介绍什么?

  (理解“应有尽有”)

  2.用“——”划出上层候车廊道里应有尽有的设备,并说明了它们的作用。

  3.指名读句。(理解“首屈一指,媲美”的意思。)

  4.独立完成表格中第三行内容。

  5.师引读。

  在上层的候车廊道里,妈妈一面带我参观,一面告诉我——(这里的设备应用尽有),我看到(自动显示翻牌,电视问讯台等)。这样的规模设备——(国内首屈一指,国外为数不多)。

  6.简要复述第4节内容。

  过渡,穿过廊道,我和妈妈顺着铺有粉红色地砖的3号站台走去。在人行地道,我又耳闻目睹到什么呢?

  五、学习第5小节

  1.默读,独立完成表格,同桌简要复述这一节。

  2.联系上下文理解“钻”、“昌”。(前呼后应,点出新客站“现代化”。)

  3.齐读第5节。

  六、全文

  上海新客站在八十年代堪称全国一流。随着时代发展,科技进步,今天,当你再次步入新客站时又会有许多惊人的发现和焕然一新的感觉。

  你们不妨再到那儿去走一走,看一看,拿起手中的笔仿照课文的写法写出一今日上海新客站。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8-05

语文的教案11-05

语文的教案01-09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1-10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4-02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4-06

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04-05

语文试讲教案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