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数学教案>二年级数学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时间:2024-07-12 10:32:39 二年级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5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5篇)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

  一、教学内容分析

  1.教学主要内容:《东南西北》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方向与位置”的第一课时教学内容。

  2.教材内容的核心数学思想: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皆数学。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中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培养方向感,发展空间观念。

  二、学生特征分析

  辨认东、南、西、北是在学生 会用上、下、左、右描述 物体相对位置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要他们能正确辨认现实生活中的方向,是具有一定难度的。因此,在教学中应特别注意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现实的活动情境,增加探索体验的机会,让所有的学生都能积极参与活动。

  三、学习目标

  1、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中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培养方向感,发展空间观念。

  2、在指出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的条件下,会辨认其中的三个方向。知道地图上东、南、西、北的方向。

  3、在互动、探究的交流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及能力,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的态度,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不同的数学能力。

  4、在实践操作及趣味游戏中,学生获得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亲身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辨认东、南、西、北;能运用东、南、西、北的知识解决日 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难点:能在现实中正确辨认东、南、西、北。

  五、教学策略选择:

  根据学生的心里特征和 教材实际,本节课选择了观察、操作、启发、和情境性等教学策略,改变以往的学习方式,采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自主学习、重视体验等多种学习策略,力求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表达能力以及初步的判断和推理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养成良好的合作学习态度。整堂课体现了从生活入手,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一些有趣的活动来学数学、用数学,体现了在玩中学,学中玩的教学理念。在认识方向的实践活动中有效的实现了学科知识的整合,体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合作精神和空间观念。

  六、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图片,实物投影、气球、相关课件若干。

  学具准备:图片、胶棒、

  全班若干若干个学习小组,每组若干人。

  七、教学活动

  (一)创设情境,引发需要

  师生介绍交流:

  师:刚才我把自己介绍给你们了,现在我特别想认识你们,和你们交朋友,看谁想第一个把自己介绍给你的新朋友呢?

  生举手回答。

  师:这样介绍是不是太慢了,那怎么介绍呢?在介绍自己时,也可把你前后左右分别是谁介绍一下。转个方向再介绍,你们发现了什么?其实不管你如何转,都还有更直接的方法能说出你身边的同学的方向 ,你想知道吗?

  { 设计意图:课始师生的谈话,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融洽了师生之间的关系,并为后面认识东南西北埋下了伏笔,同时顺利地导入了新课。}

  (二)活动体验、学习新知。

  活动一:生活中辨认方向。

  1、学生用生活中的知识辨别方向。

  师:我们已经知道了前后左右这些表示方向的词,那除此以外你还知道哪些方向呢?(板书:东南西北)

  生:早上太阳升起的一面是东,下午太阳落下去的一面是西……

  生:和东方对着的那一方是西方。

  师:咱们用小手指一指东方、西方。

  师:同学们有这么多好方法,现在就请同学们来辨认一下教室的东面和西面有什么?

  指生把“东”“西”两个字贴到墙上。

  2、课件演示继续辨方向。

  师:东方和西方可以根据太阳升起和落下的地方去找,怎样才能找到南方和北方呢?

  生:看北极星,指南针,树的年轮,积雪,儿歌……(教师课件演 示并根据学生的回答适当介绍)

  师:这里还有两个字宝宝“南、北 “迷路了,谁能帮助他们找到家?

  指生贴字

  师:用你的小手指一指南和北,然后和你的同桌说一说教室的南面和北面分别有什么?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充分汇报,交流生活 中辨别方向的方法,将已有的前、后、左、右的方向知识与东、南、西、北建立联系,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经常要用方位的知识,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活动二、教室中辨方向。

  1、玩一玩,辨一辨,看谁反应快。

  A:面向东方跺跺脚--面向西方跺跺脚,你发现了什么?

  生:东西相对

  B:面向南方拍拍手,面向北方拍拍手,你发现了什么?

  生:南北相对

  C:老师说方向,同学面向相反的方向,也可生说方向学生做动作,也可小组间同桌间互动。

  D:面向东方,点点东南西北;面向南方,点点东南西北;面向西方,点点东南西北;面向北方,点点东南西北。

  2、说一说,解决问题

  师:通过刚才的活动同学们肯定牢记了东南西北方向,课前我们用前后左右介绍了你周围同学,现在就请你用刚才学的方向词介绍一下你周围的同学。

  小结:我们知道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还知道了东西,南北两两相对,不管我们如何转,东南西北的方向是永远不变的。

  律动:说一说,动一动

  师:前面的表现很精彩,现在我们一起来做做运动,放松一下,你们准备好了吗?(课件演示)

  向着()方说一说,太阳公公,起床了!

  向着()方说一说,太阳公公,晚安!

  向着()方说一说,北极熊,你们那里冷吗?

  向着()方说一说,小燕子,春天来了,你们快回来吧。

  {设计意图:在具体的环境中,通过形式多样的游戏活动,调动多种感官,感知南与北相对,东与西相对。所有的活动既为学生获取有关方向的知识提供了可靠的源泉,又为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生活提供了有利的途径。}

  (三)回归生活,玩中强化。

  面图中辨认方向。

  1、填写教室平面图。

  师:我们在生活中已经有很多的方法可以找到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现在请大家认真观察教室然后在记录纸上标明物品所在的方向。(题卡)

  指生板贴

  师:观察比较图上所标的方向有什么不同(他们都把什么方向贴在了上面),大家想一想,如果我们在绘制地图时,这样行吗?那你能想个办法吗?

  师讲故事(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由来)--我国古代皇帝的宝座都是坐北朝南的,所以那时地图的'上部表示南方。而当时美国致力于西部开发,早期的地图都是以西为上,后来各国加强了交往,发现同样世界的人民做出来的地图根本不一样,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麻烦。人们为了方便统一,以北极星来定方向,规定以北位上,故有了现代地图上的”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判定方法,从而解决了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记录、讨论等方法,让学生明确地图上的方向位置。让学生在统一平面图方向的过程中,感受方法的多样性,明确了统一方向的必要性。实现了从实际方向 向地图方向的迁移,注重了对学习过程及学习方法的探究。}

  明确地图上的方向。

  (课件演示)

  3、根据天安门广场平面图,说一句有关方向的话。(课件演示)

  4、我是小小设计师:学生自由设计校园平面图,举行新闻发布会并把设计推荐给校长。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既巩固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意识和空间观念。 }

  (四)体验收获、拓展延伸。

  1、学生谈收获。

  2、实践作业 :

  根据本节课所学知识,把你家到学校的路线绘制成一幅平面图。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 谈收获,既注重了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又关注了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通过多 种形式的实践运用、发展延伸。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现了数学从生活中来,同时又运用指导于生活,以期 使学生达到自我感悟、自我认识、自我升华的效果。}

  八、学习评价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做出判断的过程,体会统计的必要性;

  2、过程与方法:认识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与他人合作,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收集数据,认识简单的统计表。

  【教学难点】能根据统计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新的学期开始了,学校要给同学们定做校服,有下面4种颜色

  选哪种颜色合适呢?

  生:选大多数同学喜欢的颜色。

  师:怎么知道哪种颜色是大多数同学最喜欢的呢?

  生:可以在全校的同学们中去调查一下。

  生:全校学生有那么多,怎样调查呢?

  生:我觉得可以先在班里进行调查。

  生:还可以现在组内进行调查。

  师:你们真聪明,你们刚才说的调查,其实也就是进行统计。揭示课题:统计。要统计出喜欢每种颜色的学生人数,首先要进行数据的收集过程。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调查喜欢每种颜色的学生人数。

  二、亲历统计过程,体会收集数据的形式和过程。

  1、收集数据。

  师:在这四种颜色中,你最喜欢哪种颜色?为什么?

  师:要想知道喜欢哪种颜色的同学最多?我们应该怎样调查呢?

  生:自由发言。

  师:我们可以采用举手、起立、画“√”、“○”作记号等很多方式来收集数据。但是这些方式中举手既快速又简捷。下面我们就用举手的方式来进行调查。请听规则:每个人只能选一种颜色,每当老师说出一种颜色时,喜欢这种颜色的同学就举手,好吗?一个人能选两种颜色或不选吗?

  生:不能。

  师:为什么?

  生:如果选一种以上就重复了,而不选又遗漏了。

  师:是呀,收集数据有很多不同的方式,但是无论采用哪种方式调查,都要做到不重复、不遗漏,也就是说你只能选择一次。那好,现在我们开始举手调查。

  2、整理数据。

  师:刚才同学们已经通过举手这种方式选出了自己喜欢的颜色了,老师也知道了,但是负责定制校服的领导还不知道,那该怎么办呢?

  生:自由发言。

  师:你们真会想办法。那我们现在再举一次手,在这张表中【出示统计表】

  颜色红色黄色蓝色白色人数

  统计出喜欢每种颜色的人数,好吗?

  师:喜欢红色的请举手,请一个学生数出人数,老师记录在统计表中。其余三种颜色采用同样的方式进行统计。

  3、认识简单的统计表。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将统计后的结果用表格的形式展示出来,这种表格就是简单的统计表。仔细观察统计表。

  颜色红色黄色蓝色白色人数96158

  师:你看懂什么?

  生:

  4、根据统计表解决问题。

  师:是的,这张统计表的第一行表示的是同学们最喜欢的颜色,第二行表示的是最喜欢的每种颜色的人数。统计表可以直接看出各种数据的多少,同学们可以根据这些信息分析和解决一些问题。下面大家就请你根据统计表中的信息解决下面的问题。

  (1)全班共有()人。

  生:要想知道全班有多少人,应该把喜欢这四种颜色的'人数全部合起来,即

  9+6+15+8=38(人)所以全班共有38人。

  师:你真聪明,谁能解决第二个问题?

  (2)喜欢()色的人数最多。

  生:比较喜欢每种颜色的人数,19>9>8>6,通过对比得出:喜欢蓝色的人数最多。

  师:你真是个会思考的孩子。那你能解决最后这个问题吗?

  (3)如果这个班定做校服,选择()色合适。全校选这种颜色做校服合适吗?为什么?

  生:因为全班喜欢蓝色的人数最多,所以如果这个班定做校服,选择蓝色合适。

  生:但是全校选择这种颜色做校服不一定合适,因为全校学生不一定喜欢蓝色的最多,应该再调查其他班级同学喜欢什么颜色的人数最多,最后比较全校学生喜欢哪种颜色的人数最多,从而确定全校学生做哪种颜色的校服。

  师:你们真的很厉害,会帮助领导分析并解决问题,相信学校的领导一定会采纳你们的意见。

  三、巩固练习。

  师:同学们,下面老师请你们用刚才学到的知识解决数学书第4页练习一的相关问题,你们敢挑战吗?

  1、完成练习一的第1小题。

  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参加哪个课外小组,并解决问题。

  生:先调查,完成统计表后,再独立解决问题,最后汇报。

  2、完成练习一的第2小题。

  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哪一个季节,把结果填入下表。

  生:先调查,完成统计表后,再独立解决问题,最后汇报。

  四、归纳总结。

  师: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交流后,教师总结。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统计的相关知识,知道在统计时要先收集数据,而收集数据有举手、起立、画记号等很多方式,但无论选择哪种方式都要做到不重复、不遗漏。还知道收集完数据后要对数据进行整理,将数据进行整理记录填入的表格叫做统计表。统计表可以告诉我们很多信息,并帮助我们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课后习题

  4页3、4、5题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

  课题:

  锐角和钝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会辨认锐角和钝角。

  2、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锐角和钝角的特征。

  3、学生在建立锐角和钝角的表象同时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学会辨认锐角和钝角,知道锐角和钝角的特征。

  教学难点:

  直角、锐角和钝角三者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准备:

  课件、三角尺等。

  教学过程:

  预设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活动效果

  一、情境导入,复习铺垫

  复习:上节课我们认识了直角,生活中很多物体的角都是直角,你是怎样判断的?

  可是生活中并不是所有的角都是直角,(课件出示锐角和钝角)你瞧!这两个角是直角吗?也直角有什么不同?

  设疑:这些角,有的比直角大,有的比直角小,它们是什么角呢?

  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角。(板书课题)

  二、互动新授

  1、认识锐角和钝角

  (1)比一比

  课件出示例5中的队旗和红领巾图。

  问:同学们这是少年先锋队队旗和红领巾,上面有这样两个角,老师用三角尺上的直角和它们比一比,看看有什么发现?

  教师根据学生得出的结论,介绍并板书:

  比直角小的角是锐角;比直角大的角是钝角。

  (2)动手做角

  强调学生做角时:一只手动,另一只手不动。

  ①拿出活动角,做一个锐角

  同桌互相比一比,锐角的大小一样吗?(锐角的大小不一样,但都比直角小)

  ②拿出活动角,做一个直角

  同桌互相比一比,直角的大小一样吗?(一样)

  ③拿出活动角,做一个钝角

  同桌互相比一比,钝角的大小一样吗?(钝角的'大小不一样,但都比直角大)

  (3)连一连(教材41页做一做第2题)

  课件出示,说说是什么角,再连一连。

  提出问题:怎样验证?

  引出学生思考,得出:用三角尺的直角来验证。

  组织学生进行验证,如发现错误给予纠正。

  教师小结:根据角的大小可以把角分为三类:以直角为标准,比直角小的角叫做锐角;比直角大的角叫做钝角。(补充课题)

  三、深入感知

  1、认一认

  认真观察你手中的三角尺,刚才我们知道了三角尺上有一个角是直角,那剩下的两个角是什么角呢?

  小结:每一个三角尺上都有两个锐角。

  2、练习八第9、10、11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学到了哪些知识?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材第55-57页。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情境和加减法的验算过程,体会验算的必要性和认真计算习惯的重要性。

  2、探索加减法验算的多种方法,提高计算的准确性。

  3、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成功感。

  教学重点:探索掌握三位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认真检查、仔细验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师:同学们,快过“六一”儿童节了,大家高兴吗?淘气和笑笑用自己的零用钱买了一些课外书,准备送给贫困山区的孩子,希望他们能和我们一样过一个快乐的“六一”儿童节。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去看看他们买书的场景,看看在买书的过程中售货员阿姨算的对吗?(板书课题:算的对吗)

  二、合作交流,学习新知。

  1、学习加法的验算(课件出示主题图)。

  师:从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售货员阿姨说的共256元是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18+138=256(元)

  师:笑笑买一套科普丛书和一套中外童话共256元,也就是应付256元,售货员阿姨算的对不对呢?你有什么方法可以判断?(指名回答)

  师:请你用你刚才听到的方法和你想到的方法,来判断阿姨算的对不对?请你在作业纸上这个问题的下面用一种加法和一种减法来进行判断,并写出竖式。

  展示学生方法并交流自己的算法:

  118 138 256 256

  + 138 + 118 - 138 - 118

  256 256 118 138

  师小结:在判断阿姨算的是否正确,我们有的同学是重新用竖式算了一遍,有的是交换了加数的位置算了一下,还有的是用一共花的钱数减去其中一套书的价钱,看是否等一另一套书的价钱。这些方法都可以帮助我们判断售货员阿姨算的是否正确,这就是验算(板书副课题:验算)。

  2、学习减法的'验算。

  师:验算可以帮助我们减少计算的错误,现在淘气和笑笑要去付款了,大家来看(课件出示问题2:付给售货员阿姨300元,找回44元,对吗?)。

  师:你能自己去判断吗?请大家在这个问题的下面和刚才一样也用一种加法和一种减法计算来判断,并写出竖式。

  展示学生方法并交流自己的算法:

  300 300 256 44

  - 256 - 44 + 44 + 256

  44 256 300 300

  师小结:大家来看刚才这两次的判断,大家在对加法、减法进行验算的过程中,我们既可以用加法来验算,也可以用减法来验算,一般情况下,我们选择一种方法来进行验算就可以了,大家听明白了吗?那你愿不愿意自己来算一算,并验算自己算的对不对。

  3、课件出示计算并验算。

  367+254= 732-186=

  学生独立完成,展示交流。

  三、巩固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57页练一练第1、2题,集体讲评,纠错。

  四、全课总结: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验算,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时缺乏验算,没有及时发现计算错误,发生了严重的错误,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课件出示生活中由于计算错误造成的严重后果事例)

  师:最后老师送给大家一句话:计算后,请自觉验算!

  板书设计:

  算的对吗(验算)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

  教学目标:

  1、在活动中探索并掌握万以内数大小比较的方法,能正确地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

  2.在比较数的大小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数学思维,增强数感,积累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掌握万以内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教学难点:

  合理灵活地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准备:

  练习纸、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填一填:

  (1)10个一千是( );最大的三位数是( );8562千位上的数是( );比100小1的数是( )。

  (2)一个四位数,最高位上是5,最低位上是3,其他各位上是0,这个数是( )。

  请你把这些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一排。

  2、草图验证:在数射线上,标在右边的数比标在左边的数大。

  3、小结:两个数比大小,如果位数不同,那么哪个数的位数多,哪个数就大。(板书)

  4、揭示课题。

  (板书: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二、探究新知

  1、游戏1:(从个位抽起)

  游戏规则:

  (1)每次两队由一名代表抽一张数字卡片。

  (2)第一次抽到的数字卡片放在个位上,第二次抽到的放在十位上,第三次……

  (3)哪一队抽到的卡片组成的四位数大,哪一队就获胜。

  多媒体出示游戏过程,教师引导提问。

  小结:位数相同的两个数比较大小,最高位上的数最关键。

  2、游戏2:(从千位抽起)

  游戏规则:

  (1)每次两队由一名代表抽出一张卡片。

  (2)第一次抽到的数字卡片放在千位,第二次抽到的放在百位,第三次……

  (3)哪一队抽到的.卡片组成的四位数大,哪一队就获胜。

  多媒体出示游戏过程,教师引导提问。

  小结:位数相同的两个数比大小,从最高位比起……

  3、游戏3:(抽签者自己决定放在哪一位上)

  (1)每队派出一名代表来抽签。

  (2)每次抽到的数字自己决定放在数位顺序表中的哪一位。

  (3)哪一队抽到的数字组成的四位数大,哪一队就获胜。

  4、小组讨论:

  刚才游戏中,比较的数位数都是相同的,我们是怎么比的?

  总结:比较两个位数相同的数的大小时,从最高位比起……(板书)

  三、实践应用

  1、比一比:在 里填上“>”或“<”。

  964 1002 2776 2761 5140 4621

  8149 8419 7326 7320 7002 6989

  2、填一填: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13 2 ﹤1352 4 08 ﹥4608 500 ﹥500

  3、解决问题。

  武夷山:717米, 希夏邦马峰:8012米,珠穆朗玛峰:8844米,峨眉山:3099米。

  请将它们从低到高排队。

  4、出示:5、0、2、6。

  它们能组成的最大的四位数是几?最小的四位数是几?

  还可以组成哪些四位数?

  我们还可以给这些数排排队,大家在课后可以和小伙伴一起讨论试一试。

  四、总结内化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课堂练习:练习册P48

  板书设计:

  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99 < 100 6754 < 9563

  4027 > 895 2754 > 2563

  8 > 5

  位数不同 位数相同

  哪个数的位数多,哪个数就大。 从最高位比起……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

  教学内容:课本第5页

  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算线,并会在算线上做加、减法。

  2、在算线的帮助下,通过补充和减去求差。

  3、 利用算线解决实际相差问题。

  4、学会在1个情境中用不同形式表述相差多少。

  5、培养学生的算法多样性。

  教学重点:

  1、通过图示帮助学生分析数量关系。

  2、理解有关“相差多少”、“比多”、“比少”的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相差多少”、“比多”、“比少”的问题,并能正确列式求解。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师:寒假中小丁丁发明了一条算线。

  出示:

  师:它其实就是从数射线演变而来的,变得更简化,只需标出数的大致位置,但数与数之间的位置不能出错,观察一下,这些数怎样排列?(小的.数在左,大的数在右)

  2、师:下面我们也来尝试画画算线,并在上面标出数的位置。

  ⑴29 36生独立画后展示评讲。(如没有下列几种情况不必再讲)

  ①没有标出数所在位置的记号

  ②小数在左,大数在右

  ⑵34 57 19

  (3)师:我们可以将解题的思路借助算线更清晰地表示出来。

  (箭头向右表示加)

  师:加法中借助算线表示计算方法时常用的方法是

  (1)第一步加第二加数十位上的数,第二步加第二加数个位上的数。

  (2)第一步加第二加数个位上的数,第二步加第二加数十位上的数。

  (3)先将第一加数加几凑成下一个整十数,再加上第二加数中去掉已加的数后剩余的数。

  2、减法:

  (1)要求:借助算线表示计算过程: 71-28=

  尝试将计算方法用算线表示出来(箭头向左表示减),独立练习后汇报,纠正错误。

  3、求相差问题

  (一) 观察图意,理解“相差”

  1、观察主题图:说说你看懂了什么?

  2、编一个数学问题:

  东东身高100厘米,丽丽身高78厘米,东东比丽丽高几厘米?

  4、小结:通过比较,丽丽比冬冬矮,可以说冬冬比丽丽高或丽丽和冬冬相差多少。

  (二) 在算线上计算

  1、思考:如何计算100和78相差多少呢?

  生1:100-78

  生2:78+( )=100 板书

  2、学习计算过程用算线来表示。

  3、请你在算线上尝试着自己算一算。

  试一试:小丁丁有68个玩具小人,小胖有84个玩具小人,他们之间相差多少个小人呢?

  三、总结:

  算线是一种计算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正确地计算。

  四、检测目标达成练习:P5/练一练

  它们相差多少?用你喜欢的方法画一画、算一算:

  28和57 24和63 36和54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

  教学目标:

  1、对加与减的计算进行整合,能正确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

  2、学会看简单的图式、专业指令,并根据指令进行准确的操作。

  3、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能读懂图式的要求。

  教具及其它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出示图

  问:小丁丁和小胖在干什么?掷数点块。

  2、小丁丁掷出:

  组造了一个数:415

  师:掷数点块有什么用呢?掷出数后我们要进行这样一个游戏

  3、出示游戏图:

  检验:415〈500

  加:415+350=765

  他将得到的'结果登入表内:

  造的数415结果数765

  4、小胖掷出:

  他造了一个数:633

  检验:633 〉500

  减:633-350=283

  他将得到的结果登入表内:

  造的数633结果数283

  二、生自己尝试练习:

  1、像小丁丁、小胖一样先掷3个数点块,然后造数,判断加或减,最后将得到的数填在表内。

  造的数结果数

  谁得到的结果最大?

  谁得到的结果最小?

  2、

  ①要得到最小的结果,必须掷出哪些点图?(511)

  ②要得到最大的结果,必须掷出哪些点图?(466)

  三、总结

  四、课堂作业:

  小胖掷出:

  造的数结果数

  结果数最大()最小()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8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

  2、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体会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3、通过开展对学生身边有趣的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4、在统计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进行简单的统计。

  难点:用画“正”字进行简单统计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导入新课。

  老师给大家买了一些水果,可是不知道买什么水果,你能帮帮老师吗?

  我们调查一下,把大家喜欢的水果写下来,就买最喜欢人数最多的水果。

  哪种水果喜欢的人多就多买些,哪种水果喜欢的人少就少买。(水果图片贴在黑板上)

  二、实践操作、掌握新知。

  1、收集数据。

  先了解同学们喜欢吃的水果,在喜欢的水果下面画“√”。

  怎样才能知道同学们最喜欢吃什么水果呢?

  (1)老师边读我们边做记录。

  (2)用一种符号代替一种水果。

  2、整理数据。

  (1)初次进行记录。

  (2)交流汇报:你是怎么记录的`?

  展示整理数据的方法。

  说一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记录的?

  大家同意吗?

  还有不同的记录方法吗?

  数据都一样吗?

  小结:

  (3)教师简介画“正”字的方法,演示“正”字的结构,说明为什么。你知道“正”字的笔顺吗?请写下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统计中经常用画“正”字的方法来记录数字。

  (4)再次进行记录。

  你能用“正”字的方法来记录吗?

  3、填统计表。

  4、通过统计表,回答问题。

  5、小结:在我们记录数据的过程中。画“正”字的方法很常用,而且又快又准。

  三、联系实际、巩固练习。

  1、确定游玩地点。

  2、数球的个数。

  3、数一数、填一填,涂一涂。

  四、课堂小结。

  谈谈本节课你的收获。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9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自主探索出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经历求商的一般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在议中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设计理念: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掌握了乘法口诀和会运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创设学生喜欢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求知欲。然后让学生收集图画中的数学信息,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究、感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再引导学生提炼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感受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经历运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法:

  迁移法,观察讨论、比较分析法。

  学法:

  自主探究学习,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重、难点:

  1、能较熟练地用7、8、9的乘法口诀正确求商。

  2、运用已有知识与经验自主探究“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以旧引新,激发学生兴趣。

  1。对口令。

  二七()六九( )

  ()八五十六 六八()

  ()八三十二九九( )

  ()九四十五()七二十一

  2。口算。

  12÷6=( ) 36÷6=( )

  30÷5=( ) 24÷6=( )

  18÷6=( ) 8÷2=( )

  3÷1=( ) 12÷4=( )

  师:你们用的是什么方法求商的?

  生:想乘法口诀。算除法想乘法,口诀缺几商是几。

  除数是几就想几的乘法口诀;除数和几相乘得被除数,商就是几。

  师:看来同学们基本掌握了用“算除法想乘法,口诀缺几商是几”这些方法来求商。这节课我们就用这种方法,一起学习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你们有信心学会吗?(板书课题)

  二、创设情境,合作探究新知。

  1。师:同学们知道属于你们的节日吗?

  生:(六月一日儿童节)

  师:为了庆祝六一儿童节,小朋友正在布置他们的教室呢,同学们,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课件出示情境图

  2。引导观察,收集信息

  提问: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他们有的在做彩旗,有的在做五角星,还有的在准备爱心气球。)

  通过观察,你获得了什么数学信息?(指名回答)

  (生:第一组做了56面彩旗,要挂成8行。

  生:第二组做了49颗五角星,分给7个小组。

  生:第三组带来27个爱心球,每9个摆一行。)

  3。梳理信息,提出问题

  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先让学生想一想,再同桌互相说一说)

  4。学生汇报

  指名汇报问题,教师板书“平均每行几面?”“平均每组几个?”“可以摆几行?”

  三、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探究56÷8的口算方法。(从主题图中点取出例1)

  (1)请一人读题,提问:56÷8=?怎么解答列式?你能不能独立试着做做?(学生独立试算,并和同桌说说是怎么算的?)

  (2)指名汇报(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方法)

  (3)问:“用哪种方法最简便?(用乘法口诀求商)

  引导学生小结:求56÷8的商,想()乘八得五十六,用乘法口诀想,就是()八五十六,因为七八五十六,所以56÷8的商是7。

  师:我们平时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列玩算式要在后面写上什么?(单位)一起说这道题的单位是什么?(面)今天我们要探究学习的是除法算式求商的方法,所以它的单位同学们在口头上说出来就可以了。下面的题目也一样,清楚了吗?

  2。(1)师:这56面小旗,要是挂成7行,平均每行几面?

  怎么列式?

  列出算式:56÷7= ,能用乘法口诀求出这个算式的商吗?

  让学生独立试算。

  (2)交流:说说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3。比较56÷8和56÷7两个算式的联系。

  (让学生明白,用一句口诀可以列出两个除法算式)

  4。完成主题图中另外两个数学问题。

  (1)男生一道,女生一道。教师巡视。

  (2)说说你是如何求出商的?

  5。小结: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除数是几就想几的乘法口诀;除数和几相乘得被除数,商就是几。我们把求商的方法编成了一首儿歌。(课件:乘法口诀求商歌:算除法想乘法,口诀缺几商是几。)一起读读。

  三、反馈练习(课件出示)

  1、选择题:用“七九六十三”这句口诀求商的'算式是:

  A、7+9B、7×9C、36÷9D、63÷7

  2、请大家完成书上49页做一做的习题。

  (学生汇报)

  师:通过这一组习题,你们又发现了什么呢?

  生:我发现,乘法算式里的积,在除法里做被除数。

  生:乘法算式里的因数在除法里做除数和商。

  生:这3个算式可以用一句乘法口诀来计算。

  师:同学们有这么多的发现真了不起!乘法和除法是一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在以后的学习中将会继续学习。

  3、巩固练习

  (1)练习:小猴摘桃子(课件9)

  师:其实,儿童节不仅是我们小朋友们喜爱的节日,就连森林里的动物宝宝也喜欢出来看热闹。这几只可爱的猴宝宝想在“六一儿童节”上给同学们送上又大又红的桃子,可是当他们来到桃树下面正准备上梯子的时候,才发现梯子上早已站好了除法算式,要算对了才能往上爬,小猴子怎么也算不出来,同学们你们愿不愿意帮帮小猴子?

  (2)练习:小猪吹泡泡

  出示课件10:小猪吹泡泡的情境

  师:小猴的问题解决了,小猪被同学们助人为乐的精神感动了,它特别吹了一些泡泡来送给大家,如果你们把提算对了泡泡会飞的又高又远。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0

  目标

  ⒈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除法的第二种分法,懂得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几份,也可以用除法计算,进一步认识除法的含义,并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⒉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动手操作的能力。

  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养成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除法的第二种分法及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难点 使学生掌握除法的第二种分法,懂得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几份,也可以用除法计算。

  教法学法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

  主 要 教 学 流 程

  一、引入新课

  ⒈教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除法的初步认识。

  ⒉分小圆片:教师拿出8个小圆片。要把这些小圆片分给另一些同学,每个同学分2个,可以分给几个同学?接着教师让学生注意观察,老师是怎样分的。使学生知道,教师把小圆片先拿2个分给一个同学,同时拿出2个小圆片分给另一个同学,再拿出2个小圆片分给第三个同学,最后拿出2个小圆片分给第四个同学。也就是每2个小圆片分给一个同学,分完后问学生:分给了几个同学?学生观察出:8个小圆片,每个同学分2个,可以分给4个同学。

  想一想:刚才老师是怎样分的?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二、新授

  ⒈出示教科书第19页的例题5.

  ⑴教师:每4个放一盘是什么意思?(每一份是4个竹笋)

  ⑵用自己的学具动手摆一摆20个竹笋,按每4个放一盘,可以放几盘?(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对操作有误的同学给予个别指导)

  学生分完后,教师请一个同学到黑板前面来演示分的过程。(教师要强调四个四个的分,每4个放一盘,也就是每4个为一份)

  ⑶让学生回顾分的过程和结果,提问:我们刚才是怎样分的?分的结果怎样?

  小结:我们分竹笋的时候,把4个竹笋放一盘,求能放几盘?实际上就是把一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这种方法也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⑷指导算式的.写法。

  ①竹笋的数量是20个,这是表示要分的数量,写在除号的前面。每4个放一盘,就是每份是4,写在除号的后面。分的结果是可以放5盘,5是分的份数,写在等号的后面。

  板书:20÷4=5

  ②让学生说一说除法算式20÷4=5表示什么意思?(表示有20个,每4个分一份,可以分成5份)

  ③认识除法各部分的名称:被除数、除数、商。

  ⑸小结: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了除法,就是把一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用除法来计算,并认识了除法各部分的名称。

  ⒉练习:教科书第19页做一做的第1题。

  提问:一共有多少个小圆片?每堆有几个小圆片?可以分成几堆?(先让学生动手摆一摆)

  怎样列除法算式?(要摆的小圆片是12个,除号前面写12,每堆6个,除号后面写6,可以分成2堆,等号后面写2)请一个同学读一读这个除法算式。(12除以6等于2)再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把12按照每6个一份可以分成2份)

  ⒊练习:教科书第19页做一做的第2题。

  三、巩固练习

  ⒈完成教科书第20页练习四的第4题。

  要分的糖葫芦有几串?那被除数应该写几?每个小朋友2串糖葫芦,表示什么?除数应该写几?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商应该写几?

  完成后要学生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

  ⒉完成教科书第21页练习四的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讲评。

  ⒊完成教科书第21页练习四的第6题。

  要求学生认真读题,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然后再列式。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五、板书设计

  认识除法的各部分名称

  20个竹笋,按每4个放一盘,可以放几盘?

  20 ÷ 4 = 5

  被除数 除数 商

  表示:有20个,每4个分一份,可以分成5份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1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会计算两步式题的基础上编排的。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运用加法和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并学会使用小括号;运用乘法和加法(或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本单元教材在编写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1.结合生活情境发现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

  2.例题的呈现形式具有开放性。

  单元教学要求:

  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生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知道小括号的作用。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单元教学重、难点:

  1、小括号的使用。

  2、综合算式的应用。

  单元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课本第4页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教学重点:

  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游乐园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小朋友们你们去过游乐园吗?你最喜欢玩什么?

  2、投影出示游乐园情境图,问:“我们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教师适当启发引导:有多少人在看木偶戏?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观察主题图问: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有选择的板书: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2、观察了解信息: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方法一、22+13=35(人)35-6=29(人)

  方法二、22-6=16(人)16+13=29(人)

  5、比较两种方法的异同。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6、把两个小算式你能写成一个算式吗?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

  板书:(1)22+13-6 (2)22-6+13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7、小结。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观察事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明确条件,提出问题并自主解决。

  三、练习巩固,应用实践

  1、练习一的第1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练习一的第4题,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汇报解决问题的思路时,教师结合题目的具体内容,适当渗透思想教育。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交流、实践中掌握知识。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到了什么本领?你能把我们今天学会的知识解决我们生边的问题吗?

  五、课堂作业

  第二课时 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课本第5页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小括号的作用。

  4、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教学重点:

  使学生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从不同的角度发现并提出问题以及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面包房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小朋友昨天我们去游乐园,今天,我们去面包房看看,看看那里有什么好看的,想吗?

  2、投影出示游乐园面包房图,问:“我们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教师适当启发引导:还剩多少个面包?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观察主题图问: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有选择的板书::还剩多少个面包?

  2、观察了解信息: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还剩多少个面包?

  (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方法一、54-8=46(个)46-22=24(个)

  方法二、8+22=30(个)54-30=24(个)

  5、比较两种方法的异同。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还剩多少个面包?,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不同。

  6、把两个小算式你能写成一个算式吗?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

  板书:(1)54-8-22 (2)54-(8+22)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若第二种综合算式有困难教师进行点拨指导。特别强调计算时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7、完成练习一第5题先让学生仔细看图,明确要解决的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8、小结。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观察事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明确条件,提出问题并自主解决。

  三、练习巩固,应用实践

  1、练习一的第2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练习一的第3题,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汇报解决问题的思路时,强调小括号的使用。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交流、实践中掌握知识。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到了什么本领?你能把我们今天学会的知识解决我们生边的问题吗?

  五、课堂作业。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2

  课程特点:

  1、本节课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闯关游戏,营造愉快欢乐的课堂气氛,从趣味的游戏中理解、掌握数学知识,点燃学习数学的兴趣。

  2、本节课借助闯关游戏串联知识点,让学生在一个比较有挑战性的学习环境里充分调动出数学学习的主观意识,活跃学生的数学学习思维和意识,激发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潜能,促使学生在主动探究和思考中,进行数学知识的深度学习。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49页例3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混合运算》第三课时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加减混合运算、乘除混合运算、积商之和(差)的混合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进一步学习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教材要求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从而真正理解并学会正确使用小括号。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学习兴趣浓厚,尤其对有趣的、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富有兴趣,因此本节课,设计了有趣的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闯关游戏激励学生的学习,并设计了符合低年级学生年龄特点的学习活动。同时,学生在一年级时已经学习了含有小括号的加减运算,只要做好引导,利用知识迁移,学生掌握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顺序并不难。这一部分内容是进一步学习四则运算的基础,要培养好学生良好的做题习惯和思路。

  教学目标:

  1、充分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会计算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2、能够根据具体问题合理地使用括号,加深对括号的作用的理解。

  3、对含有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进行脱式计算,通过对比观察让学生感受括号的作用。

  4、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培养认真仔细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

  了解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计算含有小括号的脱式计算题。

  教学难点:

  能够根据具体问题合理地使用括号,加深对括号作用的理解。

  突破重难点的策略:学生在一年级时已经学习了含有小括号的加减运算,但接触并不多,教学中应尽可能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和操作活动,使学生积极参与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等探究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去操作、探究、体验、经历,感悟、理解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应用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预设用时:5分钟

  师:(情境)数学森林里的小动物们无忧无虑地生活着。一天,小猫汤姆突然生病了,猴子医生用超级放大镜仔细检查了她的身体,发现这是病毒搞的鬼!猴子医生说:“这病毒太厉害了,如果我们想要打败它,得去找卫生超人帮忙!”

  卫生超人知道情况后,气愤地说:“这病毒太可恶了,我一定要消灭它!不过,我需要找一些小助手来帮忙。”

  同学们,你们愿意跟卫生超人一起出发,消灭病毒吗?(愿意!)只有完成下面的考验,才能一起去哦!我们一起来看看,卫生超人的考验是什么?

  我会分类。

  ①10-(5+3)

  ②7+15÷5

  ③3×6÷2

  ④13-5×2

  ⑤5×(1+8)

  ⑥12+5-9

  师:这些算式可以分成几类?你是怎样分的?

  预设:从算式的外形特点来分,②、③、④、⑥没有括号分为一类,①、⑤有括号分为一类。

  师:真聪明!没有括号的这些算式还可以怎样分?

  预设:把它们再分成从左往右依次计算一类,先乘除后加减一类。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把四道算式再细化分成两类,从左往右依次计算一类,先乘除后加减一类。

  师:你们真会思考!快把掌声送给自己吧!

  师:我们再来看含有小括号的两道算式,序号①这题是我们一年级学过的,谁还记得它是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计算的?

  预设:这道算式要先算小括号里的“5+3”。

  师:(小结)含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我们在一年级已经学过了,知道了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师:我们再来看5×(1+8),这道算式里有乘法、加法,还有小括号,它的运算顺序又是怎样的?

  预设:也是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师:这道题到底是不是先算括号里面的?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板书课题:神奇的小括号——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卫生超人:同学们太棒了,我们一起出发去消灭病毒吧!

  师:卫生超人带着装有特效药的药箱出发了!病毒听说卫生超人即将过来城堡医治汤姆,让伙伴们在城堡中设下重重关卡刁难卫生超人。

  【设计意图:课始把算式进行分类,把学生已经学过的运算顺序进行复习,从分类中找算式的特征,确定算式的运算顺序。由此提出疑问,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同时还含有小括号的算式,是不是也先求括号里面的?从学生已掌握的运算顺序引入疑问,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为下一环节探究新知做好铺垫。】

  二、探究新知,探索运算顺序

  预设用时:15分钟

  1、创境激疑,引出新知

  教学例3第一个算式:把教材中例3的第一道计算题改编成解决问题,体会小括号的作用。

  师:(情境)病毒:啊!卫生超人来了!快跑快跑!

  卫生超人:病毒哪里跑!

  卫生超人立马追了上去,发现,狡猾的病毒居然用了两把锁把门锁上了。

  同学们,我们怎样才能把锁打开呢?

  咦!上面有小纸条。纸条上写着:(课件出示题目)

  一瓶洗手液7元,一个口罩比一瓶洗手液便宜5元,买7个口罩需要多少钱?

  师:从题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预设:洗手液一瓶7元,口罩比洗手液便宜5元。要求的问题是:买7个口罩需要多少钱?

  师: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应该先求什么,怎样列式?

  预设:先求一个口罩多少钱。因为一个口罩比一瓶洗手液便宜5元,所以用减法计算,列式为:7-5=2(元)。

  师:知道一个口罩2元,再求什么,怎样列式?

  预设:再求7个口罩多少钱。因为一个口罩2元,买7个口罩要花多少钱,就是求7个2相加,用乘法计算,列式为:7×2=14(元)。

  师:刚才我们列的是分步算式,你能列出综合算式吗?

  同桌讨论,尝试在课堂本写出综合算式。教师巡视。

  预设1:7×7-5;

  预设2:7×(7-5)。

  2、互动解疑,学习新知

  (1)引导学生讨论:7×(7-5)和7×7-5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预设:这两个算式的数字、运算符号是相同的,但左边算式有小括号,右边算式没有小括号。

  (2)加了括号的算式,运算顺序上有什么改变?

  预设1:本来是先计算乘法7×7的,加了括号,就变为先算减法7-5。

  预设2:小括号改变了运算的顺序。

  师生共同总结:小括号有神奇的作用,改变原来的运算顺序。

  (3)哪一个算式与分步算式表示的意义相同?

  同桌间讨论,说一说,教师补充。

  师:列综合算式时,要先求一个口罩多少钱,也就是要先计算7减5的差,需要神奇的小括号帮忙。正确的列式为:7×(7-5)。

  (4)学生独立计算,表述运算顺序。

  师:同学们,前两个课时我们学习了不含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脱式,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脱式大家会吗?拿出课堂本,试试吧!

  含有小括号和不含小括号表示的意义不相同。

  小括号表示要先计算

  不含小括号,要先计算乘法,再计算减法

  7×(7-5)

  7×7-5

  =

  7×2

  =

  49-5

  =

  14

  =

  44

  师:脱式计算时,注意在算式下面第一行抄下没有参加计算的数和运算符号,在第二行写出上一行计算的结果。等号要对齐。

  师生共同总结: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3、启思导疑,内化新知

  师:(情境)哇!左边的锁打开了,赶紧看看右边小纸条写什么。

  出示例3第二个算式:

  (77-42)÷7

  (1)指名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你会算吗?请在课堂本独立计算,同时指名学生板演。

  (3)评比交流,教师针对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时分析、纠正。

  小结: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师:现在请同学们打开教材第49页,例3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用你喜欢的符号把结论画出来,读一遍。

  师:我们回到刚才的5×(1+8),先算1+8的和确实是对的。

  【设计意图:大胆改编教材,设计了一个解决问题的情境,使原本生硬的一道算式活了起来,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解决问题,感受使用小括号的必要性和合理性。设计中,由浅入深,层层深入,逐步提高,让学生感受含有小括号和不含小括号的不同,主动探索出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同时,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比较练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

  三、巩固练习,拓展提升

  预设用时:15分钟

  师:(情境)看!门打开了!卫生超人火速前进。咦!又有一扇门!

  1、基础练习:任选其中一组进行独立计算。

  (1)画一画:上下两题分别先算什么?在下面划线。

  (2)算一算:学生独立计算。

  (3)比一比:上、下两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小括号起到什么作用?

  同桌间讨论,说一说,教师补充。

  强调:①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②小括号有神奇的作用,可以改变原来的运算顺序。

  师:(情境)第二扇门打开了,卫生超人继续前进。啊!这病毒太狡猾了,居然还设置了第三个关卡。同学们,你们有信心通过第三个关卡吗?

  2、拓展练习:先填空,再列综合算式。(教材49页做一做第3题)

  算式1:

  算式2:

  教师指名板演。

  算式1:65-5×6=35

  算式2:21÷(43-36)=3

  预设质疑:为什么算式1不用加小括号,而算式2却要加上小括号呢?

  全班交流:什么时候需要加小括号?

  通过追问,让学生进一步明确算理,弄清楚为什么算式2要加小括号,如果不加小括号结果会怎么样?让学生从列式的意义和计算的结果的不同去分析,从而得出加小括号的必要性。

  师:(情境)恭喜同学们!成功通过第三个关卡。我们继续往前追!

  啊!狡猾的病毒在这段时间居然召集了许许多多的同伴。

  卫生超人:“同学们,我们需要一些洗手液来消灭病毒。你们赶紧去森林里的卫生超市买5瓶洗手液回来吧!”

  3、应用练习:解决问题。

  (1)

  找出题目中有用的数学信息。

  (2)题目中隐含了什么信息?(中间问题是什么?)

  (3)列综合算式解决这道题。

  学生独立思考完成,教师指名板演。最后集体汇报。

  师:同学们真是优秀的小助手!在大家的帮助下,卫生超人终于来到汤姆面前,让汤姆把特效药吃下。汤姆渐渐好了起来!掌声送给你们自己!

  卫生超人进行卫生教育:想要病毒远离你,一定要做到戴口罩、勤洗手,不去外面到处跑!

  【设计意图:①在掌握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基础上,设计有层次性的练习,在练习中不仅凸显小括号的神奇作用,而且训练学生列综合算式的能力,这样既巩固了新知,也为后面知识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②通过小助手帮助卫生超人买洗手液,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把知识应用到生活中,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③课堂学习也渗透德育教育,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四、分享收获,总结升华

  预设用时:5分钟

  师:今天在帮助卫生超人消灭病毒的同时,你收获了哪些知识?

  学生举手发言。

  预设1:我知道了小括号的作用是改变原来的运算顺序。

  预设2:我学会了含有小括号的混合算式的脱式。

  预设3:我知道了含有括号的算式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师:我们回想一下学过的混合运算,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课件出示树形图总结所学过的运算顺序。

  师:这节课我们收获满满!收获了知识,就增长了见识,并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我们的生活当中去。这节课就上到这里,再见!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所学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把新知识纳入已经整理过的知识系统中,形成新的知识结构,从整体上系统地帮助学生理解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以“树形图”为结尾,前后呼应,融为一体,注意知识结构的系统性。】

  板书设计:

  神奇的小括号

  ——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小括号的作用:改变原来的运算顺序。

  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7×(7-5)

  (77-42)÷7

  =7×2

  =

  35

  ÷7

  =14(元)

  =

  5

  答:买7个口罩需要14元。

  【设计意图:板书简单清晰,一目了然所学知识。】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3

  一、教材分析

  《辨认方向》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17-18页”的内容。这是本单元的第二课时,是在学生学会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辨认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教材设计的活动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为学生提供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因此,在教学中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创设现实的活动情境,增加学生探索、体验的机会,让所有学生都能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去。让学生制作方向板,用方向板在教室校园内认出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四个方向。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会辨认东、南、西、北方向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东南、 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活动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密切联系,不仅要求学生能在平面图上人方向,还要求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通过学生指一指,认一认的活动,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获得数学经验。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结合具体情境给定一个方向,能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2、情感目标:创设师生互动情境,在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以及乐于合作的意识,发展学生的个性。

  3、能力目标:借助辨认方向的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

  四、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情境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能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

  五、教学难点

  在现实生活中准确辨认方向。

  六、教学准备

  课件、方向板、东、南、西、北贴片。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疑引思。

  1、电脑出示机灵狗,并配上声音:“嗨,同学们好,我们又见面了。”接着,师:机灵狗正在某地旅游,它买了张地图,可还是不 知 道怎么走, 想请大家帮帮忙,你们愿意吗?

  2、演示课件(没有图书馆、动物园、少年宫和电影院 四个建筑物),同时设问:机灵狗想知道体育馆、医院、邮局、商店分别在学校的什么方向?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激发学习兴趣。通过课件和问题情境的创设,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并且把主题图进行分解,让学生先回顾东、南、西、北这四个方向是如何辨认的,为正确辨认新的方向做好铺垫。

  (二)解决问题,掌握方法。

  1、师:你说的真棒!这是我们上节课学过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除了这四个方向外,你们还听过哪些新的方向?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

  生1:我还听过东南方,在电视上天气预报里听过有东南风。

  生2:我知道西北方,听过西北风。

  生3:我知道有东北方,我姑家在东北。

  师:你姑家在什么地方?

  生3:黑龙江

  师:你们了解的真不少,对,黑龙江位于我国的东北方。

  2、用方向词说一说物体所在的位置。

  师:机灵狗现在想知道以学校为中心西南方是指什么地方?

  生 :在学校的西南方。

  师:大家同意他的意见吗?

  生:不,学校的西方。

  生:不同意,学校的南方。

  生:同意,因为既在学校的西方,又在学校的南方,所以在学校的西南方。

  用新方向词说一说物体所在的位置。

  师:机灵狗知道了这几个地方,它还想去其他地方,请同学们帮它找找这几个地方在学校的什么方向?

  (小组讨论、交流、全班汇报)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新方向词为机灵狗指 方向,使学生对新方向更熟悉起来。

  走进生活,体验方向

  (一)制作方向板

  师:同学们不仅认识了东南西北,还通过自己的努力认识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新的方向。我们来比赛,给你一个方向,你能不能认出其他七个方向,把它们写在方向班上,看谁的动作最快?

  (教师组织开展抢答游戏,课件显示:标有北方的空白方向板,大家抢答填写其他空位)

  【设计意图】将学生脑海中模糊的方向,通过制作方向板抽象到纸上,能看、能记能用,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数学模

  (二)辨认方向

  利用方向板辨认教室的八个方向。

  (1)讨论:靠什么辨认方向?

  师:我们到一个新的地方,大家靠什么辨认方向?

  生:靠指南针

  生:请教别人。

  生:看早上太阳,早上的太阳从东方升起。

  生:傍晚的太阳西落。

  师:同学们真棒,遇到问题能够自己动脑筋想办法解决,而且办法真不少。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长学生的见识。

  (2)根据指定的一个方向,辨认教室的其他七个方向。

  师:大家试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观察,能辨认出教室的八个方向吗?

  学生尝试着辨认。

  师:谁来告诉老师我们教室的垃圾箱在教室中心的什么方向?

  生:南方。

  师:知道了一个方向,其它方向你知道吗?同桌交流

  师:谁能介绍我们教室的八个方向?

  生:教室中心的南方是垃圾箱,教室中心的北方是黑板……

  小游戏(听口令做动作、从慢到快)

  师:同学们这么能干,老师和你们做一个关于方向的游戏,好吗?

  生:好!

  面向南-- 点点头 转向西--拍拍肩 面向北--拍拍手 转向东--扭扭腰。

  向着东北--点点头 向着西北--伸伸手 向着西南--招招手 转到东南--扭扭腰。

  【设计意图】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充分体验教室的八个方向,通过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学,乐中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给学生休息调整时刻。

  找出自己身边八个方向的学生

  (1)体会方向的相对性。

  师:我们再来做一个游戏,以王永涛同学为中心,每个同学都想想自己在他的什么方向?

  师:请王永涛同学西边的同学起立。

  师:在他北边的同学起立、在他东边的同学起立、在他南边的同学起立。

  师:在他东南边的同学请你冲他招招手,在他东北边的同学请你冲他拍拍手,在他西南面的同学请你冲他神神手,在他西北边的同学情你冲他拍拍肩。

  (学生反应慢跟不上,有些乱,经调整后都好了。)

  师:再来一次,请马雪青同学东边的同学起立……

  (学生再经过思考、判断、调整、校正的过程)

  师:我们玩了两次,你发现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沉默)

  师:为什么同样是路静,一会在王永涛的东方,一会在马雪青的西方?

  生:我知道,她在王永涛的右边,马雪青的左边。

  生:每次的中心不同,第一次以王永涛为中心,第二次以马雪青为中心,所以我们得出的结果不同。

  师:同学们真棒!在观察和判断方向时要确定是以什么为中心。

  【设计意图】开展有趣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在行动、调整自己的行动、观察判断性动过程中,从而 体验、感悟数学知识。通过提问,引发知识矛盾点,让学生充分地探讨,最终得到的结论。

  同桌活动:向同桌介绍自己八个方向的学生。

  师:向同桌介绍自己八个方向学生时,老师提个小小要求:一个同学介绍,另一个同学当裁判,然后交换,遇到困难时帮帮他。

  (再给学生实践,体验的机会。)

  练一练(课件出示练一练)

  师:看机灵狗还给你们带来了什么?

  师:谁知道我国的首都在哪?你能在地图中快速找到它吗?

  生:我国的首都是北京,有红星的地方是北京。

  师:你的眼睛真尖,你能快速 的找一找四川、吉林、台湾分别在北京的什么方向?

  生:四川在北京的……

  师:我们的家乡在什么省?在北京的什么方向?学生在图中找。

  师:老师想去打谷场转一转,谁愿意和老师一起去?谁愿意读一读进打谷场之前有什么要求?

  说一说图中的建筑物分别在打谷场的什么方向?

  师:你们用什么方法能顺利过关?

  生:首先标好方向。

  生:最好像老师一样以谁为中心用标尺画十字,标清方向。

  师:你们是个能干,爱观察的好孩子,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不会迷路。

  【设计意图】学生再次体验、实践,并会把数学知识用于实践使数学变得更有活力。

  设计学校地图。

  四、感悟生活,体验成功

  师:今天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自由发言。

  你们的收获真不少。这节课大家表现真棒,机灵狗非常满意。学了今天的内容,你们不会像机灵狗那样迷失方向了吧?今后,请同学们多观察,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数学知识,希望你们能把我们学习的知识运用于生活当中。现在运用我们所学的知识到操场绘制学校地图,比比谁画的最准确,最好。好了!让我们行动吧!

  八、教学反思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注重加强学生的体验,强调让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本课是在学生学会辨认东、南、西、北四方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辨认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这个内容我们不能 把它作为知识点去讲授,而是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的加深体验。

  首先,通过生动有趣的电脑画 面让学生帮助机灵狗解决问题,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他们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使学生明确辨认方向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知识;接着通过主题图的分解,让他们说出已学的四个方向的物体,为学习新知识作好铺垫。在学生帮机灵狗找方向的过程中,让学生有了切身的体验。在课上通过借助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以认一认、想一想、辩一辩的活动形式,帮助学生初步感授新方向。

  其次,学生通过第一个活动感受到现实生活中存在这些新的方向,那抽象到平面又是怎样呢?为此,让学生制作方向板为载体,不仅可以使学生进一步感受这八个方向和了解他们在平面中的位置,而且还可以帮学生,特别是学习困难的学生,在后边的学习中选择这个工具准确辨认出方向。这一过程是建立学生的数学模型的过程,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总之,本课通过生动有趣的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已有的生活经验中自主探索获得知识,教师为学生只提供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学生亲自进行观察、猜测、讨论、交流,并且能结合具体情境给定的一个方向,能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以及用这些词描述物体所在位置,让学生在活动中既体验到数学学习的快乐,又积累了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4

  一、教学目标

  1、能用所学额统计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体会统计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体会统计的必要性,经历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

  4、培养学生初步的描述、分析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进行简单的统计

  难点:根据统计数据解决简单问题

  二、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自己的生日是哪一天吗?你知道还有谁和你一天过生日吗?你想知道那个月份过生日的人最多吗?这节课我们就来统计我们班同学的`生日情况。

  2、实践操作

  这学期,我们学习了统计的知识,不仅知道了怎样收集数据,还学习了很多统计的方法,下面请你在的小组讨论交流,怎样统计同学们的生日情况。

  (1)小组交流

  先收集同学们的生日数据,(同学们可以用写字条的方式,由小组长收集交给老师,也可以组长举手统计……)

  再整理数据(举手统计,画正字统计,画其他符号统计等等)‘

  最后全班交流,汇报自己的想法

  师:同学们都有自己的想法,为了方便大家共同整理,老是把12个月的表格贴到黑板上。

  全班同学生日情况统计表

  一月二月三月四月五月六月七月八月

  九月十月十一月十二月

  (2)贴一贴

  说出自己的生日月份,到组长处取彩色小圆片,并贴到表格中对应的位置

  (3) 整理数据

  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整理数据,在小组内交流,最后汇报结果

  (4)说一说

  根据数据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三)巩固练习

  1、小熊文具店(书96页1题)

  2、汽车的快慢(书96页第2题),根据统计表回答问题

  3、喜欢的动物。(书96页第3题)能够准确写出自己的思考过程。

  4、下面是丁丁小组14名同学喜欢看的漫画书统计情况

  西游记熊出没喜洋洋和灰太狼

  3人5人( )人

  (1)补充完表格

  (2)看了上面的表格,你知道喜欢看( )的人最多,喜欢看( )的人最少

  (3)买一本《熊出没》9:00元,买6本需要( )元。

  (4)买一本《西游记》要18元,买一本《喜洋洋和灰太狼》要9元,买一本《熊出没》9:00元,丁丁带了40元去买这三本漫画书各一本,他的钱够吗?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5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让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体验统计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会用统计表表示数据的结果。

  组织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交流开展统计活动的体验与技巧,提高数据处理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继续练习统计表的有关知识。

  二、练习巩固

  1.“想想做做”第3题。

  出示张力在班上调查的原始材料。

  提问:张力同学调查了自己班级中的同学的什么情况?一共调查了多少位同学?

  根据这个调查表,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对这些数据进行,怎样进行分类?出示书中的两个统计表。

  让学生独立分类,并填写。用适当的方法收集数据,如画“○”或画“正”字等。

  组织学生在组内进行交流,说说自己在这两张统计表里分别知道了什么,回答菜椒先生的问题,回答第一个问题要看第一张统计表,回答第二个问题要看第张统计表。

  :同样一张调查表,但根据不同的分类,我们可以得到不同的统计结果。分类后的数据比原始数据更清楚地反映相关的'信息。

  2.“想想做做”第4题。

  根据张力同学的调查,我们了解了他班同学的一些情况,我们也来进行一个类似的调查。

  以小组为单位,先调查组内每位同学的年龄及出生月份。

  全班汇总,算出合计数,请学生完成第97页上的统计表。

  3.“想想做做”第5题。

  启发学生提出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按图片颜色分为彩色和黑白两类,可以按图片上动物的只数分为1只、2只和3只三类,也可以按拍摄照片的方式分为横拍和竖拍两类。教师要重点指导学生填写统计表,并正确算出相应的“合计数”。

  三、课堂

  通过今天的练习,我们学会了分类统计并填写统计表格,这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都是非常有用的。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2-20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1-03

数学教案二年级下册优秀06-18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01-07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优秀02-02

【热】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03-17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热】03-18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推荐】03-10

【荐】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03-16

二年级人教版下册数学教案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