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范例15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
2、使学生在探索算法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发展数学思考。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二、计算练习
1、笔算并验算
(出示)比一比,算一算
6+8 7+9 6+3 5+7
60+80 70+90 60+30 50+70(口算交流)
A:第二行的几道题你是怎样算的?(同桌说一说)
比一比,两组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学生比较异同)
强调:在计算时,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都要向前一位进一。
(板书)265+137 472+58
要求计算并验算(学生做在课堂本上)
2、练习五第2题
校对板演,集体订正
A:计算中要注意些什么?
1)相同数位对齐;
2)从个位加起;
3)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
A:怎样验算加法?
交换加数的位置再加一遍
3、用竖式计算,并验算。
428+172 94+707 546+215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校对订正
三、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
4.从凉亭到葡萄园走哪条路比较近?(出示)
学生说说图意,在心里进行快速口算
A:从凉亭到葡萄园走哪条路比较近?
(同桌说一说,全班交流)
凉亭到梅园哪条路近一些?
(同桌说一说,全班交流)
(出示)
学生说图意
5.A:小明一共跳了多少下?小方呢?
怎样列式?(学生思考交流,解决在课堂本上)
交流校对,集体订正
A: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提问,解答)
四、教后小记:
课题三数连加
教学目标
1、经历自主探索三个数连加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个数连加的`计算方法。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意识,激发数学兴趣。
3、培养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勇于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探索三个数连加的计算方法,鼓励算法多样化。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地,激发兴趣(出示“各年级借书情况统计表”)
(学生经历提问和列式的过程)
引入:一、二、三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
要求列式:85+143+126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教学例题
要求:同桌说一说,你准备怎样算?(同桌交流)
独立在随堂本上尝试(独立练习,同桌学习)
(巡视)指名板演:
1)两道竖式
2)两道竖式叠加
3)只列一个竖式的
2、动手实践,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3、小组合作,灵活进行笔算
4、初步小结校对板演,集体订正
A:比较竖式的写法,说说你喜欢哪一种?
(倾向于:只列一个竖式:
8 5
1 4 3
+1 2 6
3 5 4)
学生小组交流自己喜欢的算法,再全班交流
(使学生感受到不同的竖式的好处和不足,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
A:用你喜欢的算法,你能算出四、五、六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吗?怎样列式?
讨论列式,独立尝试在随堂本上,同桌说说每一步是怎样算的。(独立计算,同桌交流)
(就178+194+236
1 7 8
1 9 4
+2 3 6
□□□进行讨论)
A:如果是这样列竖式,个位上先加哪两个数比较方便?十位上呢?
讨论交流:
方法1、把各位上的数依次相加
方法2、把各位上能凑满10的数先加
A:十位上的数相加满20,怎么办?
指出: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几十,要向前一位进几。
组织讨论方法1和方法2的优劣
(交流明确:能凑成10的先相加)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
一、学习目标
1、能灵活地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口算。
2、通过自己探索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同学积极合作的意识。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掌握整百、整千的进(退)位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算法的多样和优化。
三、学习准备:
ppt课件
四、学习过程
活动一:准备练习,复习旧知,为新知学习奠定基础。
出示准备题要求能快速准确地计算出结果。
活动二、教学新课。
让学生学会用自己学习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
五、活动流程:
1、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看图。
爷爷去商场买电器,买了一台大电视机,和一台冰箱。
2、根据这幅图提出数学问题。学生自由说一说
问:(1)爷爷一共花了多少钱?
(2)电视机和电冰箱哪个的价格贵?
教材说明
本单元的复习包括本册所学的主要内容。复习共分为七部分: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万以内的加、减法,克和千克,图形与变换,解决问题,统计。本学期所学的“找规律”内容,目的是开阔学生的思路,不作为基本要求。因此,在总复习没有单独安排复习,只是在练习中带着练习。
总复习的编排注意突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便于在复习时进行整理和比较,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如把数概念、计算和解决问题分别集中起来复习。这样便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本学期分散学习的各部分知识,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单元的重点是复习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以及根据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下面就各部分内容的复习作一简要说明。
1、“表内除法”的复习。
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对除法的意义和计算已经比较熟悉了。教材中安排了两道题,分别对除法的意义和计算进行总复习。目的是使学生清楚什么样的实际问题要用除法解决,同时,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进行除法计算。
2、“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复习。
万以内数认识的重点是数的读、写和数的组成。教材分别安排题目进行复习。另外,结合实际数据,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准确数与近似数不同,知道近似数的作用,从而对数有更全面的认识。
3、“万以内的加、减法”的复习。
本学期所学的万以内的加、减法计算与100以内的加、减法有很多联系。因此,这部分内容复习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对于每一个计算的问题,学生应能根据已学知识正确计算。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另外,还要特别注意对学生估算意识的培养。
4、“克和千克”的复习。
这部分内容的重点是让学生能够形成对克和千克的`观念,知道它们的作用,并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正确的单位。
5、“图形与变换”的复习。
本学期所学的图形(锐角和钝角)与变换(平移和旋转)都是实际情境中学习的。因此,复习的重点也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对图形和变换进行描述,加深对这些知识的认识。从而培养学生有意识地用数学语言表达生活中现象的意识和习惯。
6、“解决问题”的复习。
培养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通过本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根据情境中给出的资源(条件),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本单元的复习中,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是使学生能够根据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正确选择解决方法。对同一问题的解决方法不止一种,不要求学生都掌握,只要学生用一种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解答即可。
7、“统计”的复习。
统计知识复习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对数据的分析能力。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下教材第48页中的例2及相关内容,参考苏教版和北师大版相关教材。
教学目标: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掌握“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对比、总结的能力。
3.培养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体会数学语言表达的简洁美。
教学重点:
能正确理解和运用正确的运算顺序进行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
理解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准备:
课件、课堂练习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学过的混合运算吗?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再口算。
像这样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时,我们要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从左往右)
今天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二、创设情境,解决问题
周末,小军和小红来到了书店,瞧,它们正在买学习用品。
(一)提取信息、揭示问题
仔细观察,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出示问题:小军买1个文件夹和3本作业本,一共用去多少钱?
(二)解决问题(1),学习含有加、乘法综合算式的脱式计算。
1.想一想: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2.学生独立列式并计算,和同桌交流想法。
3.请生板演,可能出现以下方法:
①分步计算???4×3=12(元)
12+5=22(元)
②不含括号的综合算式
4×3+5
5+4×3
=12+5
=5+12
=17(元)
=17(元)
4.汇报交流:
①请分步计算的学生说说想法。
②重点突出:为什么要先算3本作业本的钱?买3本作业本用多少元?为什么用4×3计算?
③请列4×3+5?的学生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第一次对比:两位同学都认为要先算4×3,他们列式方式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④请列5+4×3的学生说想法。
这个算式如果先算5+4,算的什么和什么的.钱?再乘3呢?(结合课件演示)
所以在这道题中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第二次对比:看看这两个综合算式,你发现它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在计算时又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4×3+5
5+4×3
=12+5
=5+12
=17(元)
=17(元)
5.
学习4×3+5和5+4×3的脱式计算。
哇,你们学会了用脱式计算帮小军算出买学习用品的钱,真了不起!我们来看看小红想买什么?
(三)解决问题(2),学习含有减、除法综合算式的脱式计算。
哦,小红可能想买钢笔,出示问题,你能帮她解决吗?
1.明确问题:1个订书机比1支钢笔贵多少元?
2.初步梳理:你觉得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些信息?
1支钢笔的钱有直接告诉我们吗?得动动脑筋了。
3.区分对比,明确运算顺序。
小精灵为我们送来了3个同学列的算式,哪个算式能正确解决这个问题?
想一想,再和同桌说一说,对错都要能说出理由哦。
8÷2-10
10-8÷2
10-8÷2
=4-10
=10-4
=2÷2
=6(元)
=6(元)
=1(元)
第一个算式错在哪里呀?哦,那就是要改成10-4,10是谁的钱,解决这个问题就是用1个订书机的钱减去1支钢笔的钱等于多出来的钱。
小结:像这样问谁比谁贵多少就要用较多的钱减较少的钱等于多出来的钱。
第二、三个算式对比:你们都认为第2个算式是对的,可老师看第3个算式列的不是和第2个一样吗?
所以减法和除法在一起要先算(除法)再算(减法)
第2个算式是怎么算的,你们看懂了吗?我们一起把这个算式请到黑板上。
三、观察对比,总结运算顺序
1.初步梳理
一起来看一下今天认识的3位新朋友,当有乘法和加法时,我们先算?(乘法),有减法和除法时,我们先算?(除法)
2.和同级运算对比
我们把这3个新朋友请到课件上来,和前面认识的这两位老朋友对比一下,它们在计算时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先想一想,再和同桌说一说。
3.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什么加、减法。
4.提炼
综合算式在进行脱式计算的时候,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吗?
要做到一看,看什么?对,看清楚运算顺序。二算,然后再进行脱式计算。
四、练习巩固,应用实践
下面我们就用这节课所学的知识来挑战几道题。
★
圈一圈:下面各题第一步要先算什么,把它圈出来。
15-2×5
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2×9÷3
2+9÷3
两题中都有除法,为什么这题要先算除法,而这题要先算乘法呢?
真不错!能把新旧知识进行区别,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辨一辨:下面的计算对吗?对的在(
)里打√,错的打×。
6×4-2
6+4÷2
=24
=10÷2
=22
=5
(
)
(
)
★★★算一算:用脱式计算完成下面各题。
10+8×2
18-8÷2
=
=
=
=
★★★★连一连:把算式和正确答案连起来。
4+4+4
20
4×4+4
5
4+4÷4
12
观察这三个算式,你发现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哇!这些运算符号可真神奇呀!
再给你两组算式,你能在○里填上合适的运算符号,使等式成立吗?
想一想:在○里填上合适的运算符号。
①
4○4○4
=4
②
4○4○4
=3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想知道老师的收获吗?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感受10个一千是一万,经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发展。
2、会读写万以内数(中间、末尾没有零),知道这些数的组成,了解万以内的数位顺序。
3、会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大数,发展学生的数感和估算能力;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数学应用意识。
4、培养学生关注数学学习与社会生活联系的习惯,进行德育教育与人文精神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
1、万以内数的组成和数位的意义。
2、接近整十整百整千数的读法。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汇报数据引入新课
师:南京长江大桥公路长4589米,铁路桥长6772米。
这两个数怎么读。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生活中的大数--10000以内的数(板书:10000以内数的认识)
二、操作体验探索新知
1、认识计数单位万:
师:一万是多少呢?
数小方块,初步验证;
师:同学们们说10个一千是一万,是不是这样呢?一起来看看吧。
师:(课件:一百一百的呈现小方块图)
你看到了什么?现在是多少呢?
师:是的,刚才一百一百地数,10个一百是一千,现在我们一起一千一千地数好吗?
(点击课件)
生齐数:1000,20xx,3000~~~~~~~~~~
师:(当数到9000时)再数一千就是?
师:这里共有几堆呢?几个一千?
师:也就是10个一千是一万
数计数器
师:现在看老师变魔术了,一个大正方体变成了什么?
(课件演示变魔术:把一个大正方体变成一粒珠子,放在计数器的千位上)
师:这才是一粒珠子,它是1对吗?为什么?
师:是啊,千位上的1表示1千,我们一起来数吧
(课件演示:1.千位上的珠子一粒一粒下来,最后一粒放慢速度;2.千位上的.10粒珠子慢慢移到万位上变成1粒)
你知道了什么?
师:“万”也是计数单位,一万里面有10个一千。如果从一万里面去掉一千那是多少?再去掉一千呢?
师:确实10个一千是一万(板书)
C、齐读结论:10个一千是一万。
2 、复习:10个()是(),导出数位顺序表:
师:老师怎么觉得这句话这么耳熟,以前是不是也学过这样的句子呢?
预设:10个一百是一千
10个十是一百
10个一是十
(均板书)
师:(你能将这四句话排排队吗?)
师:好的,那你会编一张数位顺序表吗?(课件出示:数位顺序表)
我们认识了哪些数位呢?
师:个位写在哪里?其它数位呢?
师:(点击课件填写个位……)接着的是……,千位的左边是?
师:万位在千位的左边,你还有什么补充的吗?(意思是指省略号)
如果有生:万位的左边是十万位
师:十万位是不是就是最高的数位呢?那用什么来表示?
师:看着这个数位顺序表,你想提什么问题吗?
(从右边数起第几位是万位?万位上的数代表的是几个万)
师:一万怎么写呢?1在什么位上?(出示:计数器)
师:10000它是5位数,而且是最小的5位数
3、万以内数(没有零)的读写及组成。
(1)(出示:计数器上为2356)
师:这个数是多少?怎么写?(出示:写作)
师:你是怎么读的?(出示:读作)先同桌说一说好吗?
师:会了吗?
师:现在你能提什么问题呢?(珠子在各个数位上各表示什么?)
师引导:2粒珠子在千位上表示2个千
生:3表示什么?5表示什么?……
师:这个数是由什么组成的?
生齐说:这个数是由2个千,3个百,5个十,6个一组成的。
(2)能说出千位,百位,十位,个位上数字都一样的一个数。
师:每个数字表示的都一样吗?
(3)说说课前收集的这些数的组成
4、数万以内的数:
(1)两同桌一起一个一个地数:9986→10000
引入:
师:说得很好,我们已经和“万”交上了朋友,现在你会数万以内的数吗?下面我们一起来玩数数游戏。
学生活动数数
师:谁愿意来展示一下?就你们这小组一个接一个数吧
(适时板书:9989,9999)
师:刚才数数的时候,你觉得哪几个地方容易错?
师:9989下一个是(9990),9999下一个是10000,在这些地方同学们要特别当心!
(2)抢答:
师:抢答游戏。要求是:你知道后马上举手,老师叫最快的同学们。
没意见小手放好不说话,有意见小手高举示意我,明白了吗?
准备好!说出紧挨它后面的一个数:4199、5949、9999。
说出紧挨它前面的一个数:3300、2760、10000。(师举各个数片刻)
(3)按规律数数
师:你发现了什么?你会数吗?
A 996、 997、998、 、 、
B 2260、2270、2280、 、 、
C 5700、5800、5900、 、 、
D 7633、7632 、7631、 、 、
三、应用知识培养数感
1、在情境中感知10000的大小,发展学生的数感:
师:同学们们真厉害!生活中还有许多万以内的数,你知道吗?
(1)10000个字有多少?
师:老师这有一张报纸,知道10000个字有多少吗?(猜3个)现在老师给你一些信息:这半面约5000个字,那10000个字应该有多少?有这样的两面。当然是这张报纸,这些字密密麻麻的,别的那可不一定了。
(2)10000米有多长?
师:同学们,你知道10000米有多长吗?早上我们老师带同学们去晨跑,绕跑道一圈才200米,咱们什么时候去跑跑10000米吧,怎么了?10000米要绕跑道几圈?100个一百是一万,也就是50个200就是10000米长。当然跑10000我们不需要,平时跑一跑还是必要的,可以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3)容纳10000人的地方有多大?
师:同学们,瞧这是……?对,我们学校有1148人。快把那个地方站满了,那你想象10000站的地方大概有多大吗?有几个我们站的地方?挺大的吧
四、总结评价布置作业
1、现在请同学们在心里想一个数,并把这堂课你学到的本领用进去,谁敢试试?
2、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这堂课你最骄傲的是什么?
课后小结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习题
完成课后练习题。
板书
10000以内数的认识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知识也是后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基础。教材先让学生在教室或类似的生活场所里找一找,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再引导学生通过对长方形、正方形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等活动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和角的特点,感知对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认识,然后再把长方形正方形相比较,体会相互间的联系,揭示长方形的长、宽及正方形边长等概念。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一、二年级已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知道长方形、正方形有四条边,四个直角;长方形的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这些已经足够了。因此,本节课的关键是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得出和验证。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测量、动手操作,使学生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2、能在方格纸上,正确的画长方形和正方形。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抽象概括及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
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的.得出和验证。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 同学们,一般星期一早上我们都要到操场排队举行什么仪式?
2.课件出示升旗,你们知道国旗是什么形状的吗?
二、学习新课
3.课件出示数学课本、黑板,手帕、方桌, 齐答 个别答这些又是什么形状的呢?
4.引出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
三、课堂练习设计
1.课件出示一张长方形纸。
2.教师把学生的猜想板书出来。
3.教师再用电脑验证。
4.小结。
5.学习长方形的长和宽。
四、全课小结
6.学习正方形的特征。
(1)电脑验证
(2)学习正方形的边长
7.知道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那么他们之间有什么异同点呢?又有什么联系呢?
预设学生行为:
齐答
个别答
1.猜一猜这张长方形有什么特征?学生猜。(有的说相对的边相等,有的说四个角相等)
2.同学们拿出手中的长方形纸,动手验证大家的猜想。(有的同学用量一量,有的同学用折一折的方法来验证它的边,用三角板的直角来验证它的角)
1.猜想。
2.学生动手验证猜想。
小组讨论
设计意图:
1.教师以 亲切的话语引生活画面,调动了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他们的思维却被调 动起来了,这样不仅 培养了孩子们的问题意识而且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新知的欲望。
2.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在不断 地体验中感悟出长方形的特征,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3.因为学生已有了探索长方形边和角 特征的经验,所以再 让学生自主探索正 方形的特征,是学习方法的一次迁移,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4.练习设
计体现了“针对性、灵活性、实效性、趣味性”。
5.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学习方法、学习结果等进行全面总结,体验学习的成功感。
板书设计: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
长方形:四条边,对边相等 四个角,都是直角
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 四个角,都是直角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能辨认角和用尺子画角。
2、能力目标: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意识,并培养学生初步学习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3、情感目标:结合生活情景认识角,使学生感受角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在探索角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认识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用尺子画角。
【教学难点】让学生通过直观感知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教学用具】课件、布袋、球、圆柱、三角尺、纸条、活动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初步感知角同学们,我们来玩一个游戏,想玩吗?这里有一个袋子,请你来摸一摸,猜一猜是什么?让学生上前摸一摸,并说说判断的依据。
学生分别摸出了球、圆柱、三角板。
过渡:同学们我们桌上都有三角板,把它举起来。
摸一摸它的角有什么感觉?(尖尖的、扎手)
提问:课桌上还有其他的学习用品上面也有角吗?请你找一找、摸一摸?(第一位小朋友指导摸)
刚才我们小朋友摸感觉尖尖的,(指着角的边说)那我们摸这个地方怎么样?直直的预设:我摸到尖尖的地方,而且直直的。
小结:我们摸到的角是尖尖的,角的两边是直直的。
2.寻找生活中的角过渡:其实像这样的角在身边也有很多,平常你有发现生活中有哪些角吗?小结:如果你留心观察,就会发现角就在我们身边,让我们一起来欣赏生活中的角。(课件出示并请孩子欣赏生活中的角。)
二、自主探索,初步认识角
1.认识“角”的`基本特征过渡:为了便于观察和研究,老师把这些角从物体表面“描”下来(把三角板)按在黑板上,沿着其中的三个角分别描画出来。
思考:这么多的角有什么相同的地方?生:它们都是尖尖的。
提问:在哪里?上来指一指生上台指,老师用红笔点出来。
讲授:这个尖尖的位置我们把它叫做角的顶点。(板书:顶点)
追问:除了顶点还有其他相同的地方吗?生:都有两条直直的线。
讲授:这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角的边,角有几条边?(板书:边)
生:两条边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个新朋友,它叫什么名字啊?——角,它向小朋友进行了一个自我介绍:我是一个小小角,一个顶点两条边。
2.画角认识了角,我们来画角。
提问:画角需要什么工具?指导:请跟随老师的手来看看画角的过程:先画顶点(板书:顶点),再用尺子从这个点开始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边(板书:边),最后画一个小弧线表示角。这样一个角就画好了。(示范)看清楚了吗?生叙述画角的过程,再尝试画角。
教室巡视,投影学生的作品。
反馈:你们是这样画的吗?板书:
边边顶点学生回忆怎样画角,相机小结:画角时,要记牢,先画顶点再画边。
3.辨角现在你们都认识角了吗?这里有一些图形都说自己是角,请您们来判断一下,哪些是角,哪些不是?4.寻找图形中的角小朋友已经会辨角了,你们真棒呀!那如果角藏在图形中,你们能找到吗?
三、操作探究,比较角
1.认识角有大小。
过渡:小朋友们已经找到了图形中的角,钟面上的角你能找到吗?提问:(出示钟表,转动表针,两针联动)仔细观察钟面,时针和分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发现:两针离开的越来越远了,角就变得越来越大了。
比较:哪个大?哪个小?小结:角有大有小。(板书:角有大小)
2.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无关。
游戏一:火眼金睛,找准角。
活动要求:
出示一个缺了一个角的三角形。同桌讨论、想一想:桌上的哪个角是从图形中剪下来的。为什么?有什么办法证明?教师巡视。
指定两名同学拿着角上来。
设疑:现在这些小组有答案了,你们认为谁的角是上面缺失的角?那到底是不是这样的?一起来验证,怎么验证?生提出比较一下,引导孩子尝试重叠法。
师补充讲解重叠的过程(顶点和一条边重合,如果另一边和三角形的边重合那么就是一样的),并确定两个同学的角都是从同一个图形上的同一个角上剪下来的,并指出两个角的大小是相等的。
提问:都是从同一个图形上剪下来的角,大小相等,但是有什么不同?发现:边的长短不同;
指导:是的,老师剪的时候,有的边剪得长,有的边剪的短,但是却不影响角的大小。看来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无关。
生再尝试说一说。
3.角的大小和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游戏二:心灵手巧,制作角。
活动材料:
纸条两根,同桌合作。
小组开始制作角,教师巡视;
小组汇报;
设疑:想一想,怎么把角变大一点呢?变小呢?发现:看来这个想要大就要把两条边张开得大,想要小就要把两条边张开的小。
小结:那么,我们可以说角的大小和(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观看角的大小变化的动画。
4.出示活动角。
指导:观察老师手中的角,教师将两条边叉开的越大,角就变得(越大),教师将两条边叉开的越小,角就(越小)。(教师将两条边延长)而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
小结:要知我的大与小,只看张口不看边。
四、总结升华通过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了角,你对角有了什么新的了解?小结:为了更好的记住这节课的知识,老师送给大家一首小诗。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角我是一个小小角,一个顶点两条边。
画角时,要记牢,先画顶点再画边。
要知我的大与小,只看张口不看边。
五、拓展提高,生活应用。
1.生活中的应用出示小学生儿童保护视力纠正器及护眼阅读看书架。调整阅读看书的角度,便于小朋友阅读,纠正了坐姿,有效预防近视。
2.拓展提高一共有()个角。
【板书设计】:
角的初步认识角有大有小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
教学目标:
1.学生联系现实生活的场景,经历简单的分类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初步学会按不同标准分类,能用自己的方法记录、表示数据,初步体验记录、整理、分析数据的方法,能对数据整理的结果进行简单的分析。
2.学生通过按不同标准分类和记录、整理数据,体会分类可以有不同标准,初步感受不同标准下数据分类整理的不同结果,初步体会符号的作用;初步了解在生活里可以收集数据,体会数据能说明信息,发展初步的数据分析观念。
3.学生初步体会数据存在于日常生活的现实情境里,初步学习用数据眼光观察生活;在小组学习中感受合作学习的作用;主动参与数据收集、整理活动,尝试回顾数据收集、整理活动过程,感受数学学习的收获。
教学重点:
会用自己的方法记录数据,会按不同标准分类整理数据,体验不同标准下统计结果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
能够按照不同分类标准整理数据,用自己的方法记录数据。
教学准备:ppt,作业纸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出示邀请函)
谈话:大门是关着的,要怎样才能打开门进去参观呢?
(出示慢羊羊的要求)
提问:同学们,有信心吗?
(出示问题)
提问:你是怎么分类的?
二、探索新知?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谈话:问题解决了,大门打开了,我们可以参观童心园了,看看,童心园里都有哪些人,分别在做什么?
师:我们看图时要按一定的顺序,从上往下,从左往右仔细观察。
师:童心园中有老师、学生,他们有的在看书,有的在下棋,有的在做游戏。
提问:根据这幅图,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2.引导分类,明确标准。
引导:同学们想知道的问题真多,要弄清这些问题,可以先把图中的人分类整理。
提问:分类要有一定的标准,你打算解决什么问题,要按什么标准来分?可以分成几类?
学生思考,小组讨论
指名回答:
师:看来解决不同的问题,分类的标准也会不同,要根据问题选择合适的分类标准。
3.小组合作,整理数据
(出示作业单)
导入:我们根据人物的身份分成了老师和学生两类,分类分好了,还要整理出每一类各有多少人,才能知道结果,师:你打算用什么方法表示分类的结果?
小组合作,教师巡视
交流:谁来汇报一下,你是用什么方法表示分类结果的?
交流经验:
你是用什么方法表示分类结果的?
记录时,怎样才可以做到既不重复又不遗漏?
(小组代表交流结果)
教师再演示一遍整理方法:
小结:我们整理数据时要按一定的顺序,做一个记号,记录一个,这样才能做到既不重复,又不遗漏,整理的结果才准确。
刚才我们按老师和学生分成两类,整理好了数据,现在你能按参加的活动分成三类,整理好数据吗?
小组合作,教师巡视
师:谁来汇报一下,你是用什么方法表示分类的结果?
师小结:
4、根据分类,解决问题
(出示两张表)大家看看整理的数据,(出示以下问题)你们一开始想知道的问题现在能解决了吗?你是从那张表中知道的?
你还知道些什么?和同学交流。
如果不分类整理,直接看图,能很快的解决这些问题吗?
小结:分类整理后,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图中有哪些人,各有多少。弄清我们要解决的问题。
5、回顾小结,积累经验
(1)提问:刚才我们收集的都是同一幅图中人的数据,为什么整理出来的结果却不一样?
小结:按不同标准分类,整理数据的结果是不同的,我们可以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选择合适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整理。
(2)那分类整理出来的结果有相同的地方吗?(同一幅图中人的总数是一样的')
(3)提问:回顾分类整理的过程,你学到了什么?
小结:分类可以更清楚地知道图中有哪些人,各有多少。
按不同的标准分类,结果是不同的。
我们可以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选择适当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整理。
揭示课题: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按不同标准分类整理数据。
(板书:按不同的标准分类整理数据)
三、应用实践,巩固新知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导入: 现在老师想考考你们。
出示题目
师:分别按颜色和形状整理右图中的物体,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出来。
学生独立整理,师巡视指导。
师:请你来汇报一下,你是用什么方法表示分类结果的?
投影展示,全班交流,提问:从两次分类结果中,你知道些什么?
比较:两次分类的结果,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出示图。
提问:下面的邮票可以按哪些标准分类整理?
学生先互相说一说分类的标准。(可以按邮票的面值分三类,可以按图案分四类,可以按邮票的版式形状分两类。)
提问:在人物邮票中,面值100分有几枚?
在竖型邮票中,图案是花的邮票有几枚?
3、拓展延伸: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出示问题
师:你们小组里一共有多少个同学?可以按怎样的标准分一分?互相说一说。
布置要求:课后选择其中的1~2个标准分类整理好。
四、总结回顾,布置课外实践作业
1、今天你学会了什么新本领?
2、课后就我们小组同学的情况,按不同的标准分类整理。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8
教学内容:
课本P23~24的例4。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学习用减法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问题。
2、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3、培养学生的数学生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学生学会用减法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问题。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例4。
从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指名汇报。
2、提出问题。
(1)一班得了12面小红旗,二班比一班多得了3面。二班得了多少面?
(2)三班的小红旗比一班少4面,三班的了多少面?
二、合作探究
1、教学例4。
(1)出示问题,仔细观察、思考。分组讨论。
(2)学生探讨解答的`方法。学生回忆、迁移思考,或是摆学具帮助理解。 学生汇报,并说明解题思路。
(3)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解答的思路。学生汇报。
2、完成教材第24页的做一做。
观察图,在小组内交流了解到的信息。指名说明解题思路。
鸭蛋有多少个?鸭蛋的个数和鸡蛋的个数有什么关系?和鹅蛋又有什么关系? 思考、提问,在小组内交流问题。选择一个提问进行解答。全班交流并说出解答思路。
3、小结。
比较一下,今天学习的知识和以前学习的有什么区别和联系?指名回答。教师引导学生梳理所学知识。
三、巩固练习,实践应用。
1、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练习四第3题,选择一题说说计算方法。
2、完成教材练习四第1、2题,学生读题,理解题意,汇报并说明解题思路。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又学会了什么?
学生自己总结。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9
一、教学目标
1、能用所学额统计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体会统计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体会统计的必要性,经历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
4、培养学生初步的描述、分析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进行简单的统计
难点:根据统计数据解决简单问题
二、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自己的生日是哪一天吗?你知道还有谁和你一天过生日吗?你想知道那个月份过生日的人最多吗?这节课我们就来统计我们班同学的生日情况。
2、实践操作
这学期,我们学习了统计的知识,不仅知道了怎样收集数据,还学习了很多统计的方法,下面请你在的小组讨论交流,怎样统计同学们的生日情况。
(1)小组交流
先收集同学们的生日数据,(同学们可以用写字条的方式,由小组长收集交给老师,也可以组长举手统计……)
再整理数据(举手统计,画正字统计,画其他符号统计等等)‘
最后全班交流,汇报自己的想法
师:同学们都有自己的`想法,为了方便大家共同整理,老是把12个月的表格贴到黑板上。
全班同学生日情况统计表
一月二月三月四月五月六月七月八月
九月十月十一月十二月
(2)贴一贴
说出自己的生日月份,到组长处取彩色小圆片,并贴到表格中对应的位置
(3) 整理数据
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整理数据,在小组内交流,最后汇报结果
(4)说一说
根据数据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三)巩固练习
1、小熊文具店(书96页1题)
2、汽车的快慢(书96页第2题),根据统计表回答问题
3、喜欢的动物。(书96页第3题)能够准确写出自己的思考过程。
4、下面是丁丁小组14名同学喜欢看的漫画书统计情况
西游记熊出没喜洋洋和灰太狼
3人5人( )人
(1)补充完表格
(2)看了上面的表格,你知道喜欢看( )的人最多,喜欢看( )的人最少
(3)买一本《熊出没》9:00元,买6本需要( )元。
(4)买一本《西游记》要18元,买一本《喜洋洋和灰太狼》要9元,买一本《熊出没》9:00元,丁丁带了40元去买这三本漫画书各一本,他的钱够吗?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0
教学目标
1、知道带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计算带有括号的脱式计算题,能使用抽象概括的语言说出运算顺序;逐步规范算式的读法;能够根据具体问题合理的使用括号,加深对括号作用的理解。
2、用迁移类推的方法对含有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进行脱式计算;通过对比观察让学生充分辨析感受括号的作用。
3、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培养认真仔细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知道带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计算带有括号的脱式计算题。
教学难点: 能够根据具体问题合理的使用括号,加深对括号作用的理解。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同学们喜欢吃水果吗?你喜欢吃什么水果?百果园里有各种各样的水果呢,今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师:大家知道吗,阳光明媚的四月,正是草莓成熟的时节;(快速播放摘草莓图片)今天百果园里的叔叔阿姨想邀请大家去摘草莓,你们想去吗?
【复习】(活动一:摘草莓)
师:草莓园里的草莓可多了,你们能摘到吗?要想摘到草莓,必须说出草莓上每个算式的运算顺序,有信心吗?
(出示要求:说说下面每题的运算顺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6÷2 5×4+13 10-(5+3) (1) 10-(5+3)
师: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生:
师:为什么要先算5+3?理由
生:算是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师评价
小结:这是我们一年级学过的含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顺序,算是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2)7×7-5
师:说说它的运算顺序?
生:
二.【讲授】迁移运用
师:这道题里有减法、有乘法,如果我想先算减法7-5怎么办?
生:加小括号
师:加在什么位置呢?(指名学生到黑板上演示)为什么要加小括号呢?
生: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师:噢,原来他是掌握了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这个规律,了解到了小括号的作用你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大家把掌声送给他!
1、现在添了小括号,谁来说说它的运算顺序?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生:
师:为了展示每一步的运算过程,你会脱式计算吗?请你们在练习纸上把每一步的计算过程写下来。(指名板演)
反馈:看看黑板上这位同学写的对吗?2是怎么来的?14是怎么来的?噢这个同学是先算的7-5=2,再算的7×2=14,你们和他写的一样吗?现在请同学们看着老师写一遍(一般来说先算的一步在后面的,前面的数和符号也照抄在前面。)
2、读法:这个算式我们已经会算了,那你会读吗? 预设1:学生都会读 他们刚才都把这里读成7减5的差,怎么想的? (因为括号里面7减5算出来的得数叫差,所以……)你们读得真好 预设2:一个对、一个错 他们读得一样吗?哪种读法更好?我们要读出添了小括号的`区别 预设3:都错 这样读跟没有括号的算式一点儿区别都没有,合适吗? 听老师来读一次:7乘7减5的差;(学生跟一次) 3.对比领悟
(1)7×7-5 和7×(7-5)这两题有什么不同点?
(2)为什么数字相同、运算符号相同,计算结果却不一样呢?
(3)运算顺序不一样?是谁的原因呢?看来小括号真神奇,它能改变算式的运算顺序!
引导学生归纳,初步明白运算顺序:一个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4.老师这里还有一个带小括号的算式,你会读吗?黑板出示:(77-42)÷7,
师:咦,这道题里有减法和除法,应该先算除法?那应该先算什么?
生:
师:噢,原来算式里有小括号,就一定先算——括号里面的。
谁来大声地告诉大家,这道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在本子上脱式计算。(指名板演)
反馈:师生共同完成板书。
5.比较提升:
(1)观察这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都有小括号,
师:像这样,含有两级的带小括号的算式计算时都要先算什么?(括号里面的)
师:你们看小括号的位置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一道在前面,一道在后面。小结:你们真会观察,但是不管小括号在哪里,只要算式里有括号,我们都要……
生:(先算括号里面的。)师:你们真是太棒了!
师:看来啊,这个小括号确实很神奇,一起,大声的把这个神奇的发现读一遍。(师板书)
板书课题: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三、【练习】练习运用:
1.(活动二:百果品尝会)
同学们真聪明,不光顺利摘到了草莓,还发现了这么重要的数学知识,真了不起!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百果园里正在举办一场有趣的水果品尝会,你们想参加吗?
请看活动要求(说一说每题都先算什么?)
76—(12+25) (12—5)×3 48÷(8—2) (88—56)÷8
小结:这些算式都有一个相同的特点,它们都有小括号。只要算式里有括号,我们都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72—18)÷9 72—18÷9 (1)在这组算式中每题都先算什么?
(2)它们的计算结果相同吗?我们 赶快来验证一下。(生口答)跟你们的猜想一样吗?
(3)是什么导致了它们的结果不同?(小组讨论)
生:小括号,它改变了运算顺序,导致了结果的不同。
师 :(77—18)÷9因为有小括号所以要先算77—18,再算35÷9;77—18÷9没有小括号要先算18÷9,再算77-2。
小结:这个小括号真是太神奇了,算式里有了它,就要先算括号里面的。进而,改变了运算顺序,导致了结果的不同。小括号既然有这么大的作用,你能用好它吗?
2.:(活动三:摘苹果)
我看到有的小朋友可能还没摘过瘾,老师带大家去摘苹果怎么样?
出示要求:根据运算顺序先填空,再列综合算式
(1)口答每图的运算顺序
(2)根据运算顺序独立列综合算式
反馈
生:43—36÷21 21÷43—36 21÷(43—36)
师:这三种不同的列法,你们赞成哪一种?为什么?
师评价
(3)想一想:什么时候才需要添小括号,同桌轻轻地讨论一下?(必须得改变原来的运算顺序的时侯)
(4)一起来了解一下括号的使用说明:
为了尽可能少用括号,数学家对运算顺序做了规定:
算式中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的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算式里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的,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需要改变以上两种运算顺序时,才用到括号。
四、谈收获
不知不觉愉快的一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大家玩的高兴吗?在美丽的果园里,你有哪些收获呢?
板书
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7×(7-5 ) (77-42)÷7
=7×2 =35÷7
=14 =5
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1
一、教学目标:
1、在观察钟面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时间单位的认识,利用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进行简单换算。
2、能根据钟面,计算经过时间。
3、在回顾时、分、秒的过程中,培养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探索实践的能力以及积极的学习情感与态度。
二、教学重点:
熟练读出钟面上的时刻
三、教学难点:
能正确说出钟面上接近正时的时刻 经过时间的计算
四、教学过程:
(一)引出课题
今天我们来上一节复习课,课前老师让大家准备了钟表模型,猜一猜,今天我们复习什么?板书:时分秒的`复习 请同学们回想一下,关于时分秒,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同桌交流一下,回忆不起来的可以翻一翻书。
(二)梳理内化 提炼方法
全班交流,师随机引导,并适时板书
(1)钟面 钟面上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时针走一个大格是1时,分针走一个小格是1分,秒针走一个小格是1秒。
(2)时分秒的关系 1时=60分,1分=60秒。
(3)1时多长?1分有多长?1秒有多长? 老师还知道,发电厂1秒钟发的电,可供一户家庭用三个月。你有什么感想?
(4)会读钟面上的时刻 指一生结合钟面讲读法,再指一优生结合钟面讲时针不好确定时的读法。
(三)分层练习 提高能力
1、同学们学会了这么多时分秒的知识,下面老师要考验大家,能不能利用学过的知识灵活解决问题,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
(1) 3分=( )秒 4时=( )分 120分=( )时 60秒=( )分 1分30秒=( )秒 2时40分=( )分
做在练习本上,指生读答案,选1题说说是怎么想出来的
(2)数学书94页第11题(现场反馈)
(3)数学书94页第12题,(独立完成,汇报交流)
2、为了奖励大家,我们来玩一个游戏,请大家拿出钟表模型,同桌合作,一人拨一个时刻,另一人快速读出来,然后再交换角色。
3、小丽同学有坚持记日记的习惯,自从学习了时分秒的知识,她专门写了一篇数学日记,我们一起来看看。指生读。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2
教学目标:
1、能够准确地读出几时几分;知道某个时刻时针、分针在钟面上的位置。
2、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理解1时=60分
3、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初步建立时、分、秒的量感,初步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合作学习意识。
4、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认识时间单位,准确读出钟面时间。
教学难点:
准确读出几时几分,会用电子表表示方法和几时几分的表示方法表示时间。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时钟教具
教学过程:
一、引入(情景)
同学们你们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吗?小白兔失败后非常后悔,决心以后再也不骄傲了,有一天他又碰到了老乌龟,他们决定绕着这些树围成的'圈再进行一场比赛,我们一起喊口令,让他们同时开始“预备、开始……”
比赛结束了,乌龟跑了多少?兔子跑了多少?
一共有几个空挡
他们跑的路程不同,但是时间怎么样啊?(他们同时起跑同时停,跑过的路程怎么样?)这个龟兔赛跑的场面像我们生活中的……:钟表
钟表告诉我们什么?怎样才能认识和掌握时间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时和分。
二、过程
1、课本20页投影。(分针、时针的认识)请你说说钟面上有什么?学生交流
师总结:较短的指几时的针叫时针;较长的指几分的针叫分针。
2、再观察一下钟面上有几个大格,每个大格里有几个小格;钟面上共有几个小格。(小组合作、交流)
师:5格5格数共有xxxx小格,(5、10、15、……60),分针走一小格是xxx分,分针从12到1是xxx分,从12到4是xxx分,从12到9是xxx分,分针走一圈是xx分
师:时针从12到1走了xxx大格,经过xxx小时。从12到3走了xxx大格,经过xxx小时。让学生得出时针走一格就是一小时的结论。
请学生举例说说时针走几格经过几小时。
师:实际生活中,分针和时针都是在同一桌面上同时同向转动的,只是它们快慢不同。(多媒体或教具演示:分针转一圈时时针的变化)
学生观察得出结论: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大格
分针走一圈是60分,时针走一大格是一时
一时=60分,60分=一时
3、师:你知道一分钟有多长吗,让我们来感受一下吧。(音乐)
你能在一分钟里做多少事情?(生交流)
抓紧一分钟,我们能做很多事情。
看看在一分钟里你能完成几道口算题。(生操作、交流)
我们要珍惜每一分钟。
师:我们上一节课几分钟?课间休息几分钟?再加几分钟就是一小时?
4、认识钟面(教具)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3
教学内容:
课本第26页
教学目标:
1、掌握千以内整十数、整百数的加减法,并能正确计算。
2、通过“几个几加减几个几”推算出“几个百加减几个百”,逐步培养类比与推算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千以内整十数、整百数的加减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1、通过已掌握的“几个几加减几个几”的计算来推算“几个百加减几个百”,从而掌握整百数的加减法。
2、通过已掌握的“几个十加减几个十”(百以内)的计算来推算“几个十加减几个十”(千以内),从而掌握整十数的加减法。
教学准备:
配套软件平台,数学卡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出示数射线:这条数射线上的数字是怎样排的?
2、复习旧知:
(1)小青蛙从0跳到300,提问:300是由( )个( )组成的。
(2)小青蛙从0跳到100,提问:100里面有( )个十,100的一半是( )。
3、学生根据问题指出小青蛙该跳到的'地方。
(1)5个十是( )3个百是( )2个百是( )
(2)由9个百和7个十组成的数是( )
(3)45个十是( )38个十是( )
4、提问:小青蛙使劲一跳的成绩是300,请你想想可以从几跳到几?
二、情境演示:
1、师演示主题图:小青蛙甲从200向前跳到500,小青蛙乙从900往后跳到500。
2、提出问题:请你讲讲小故事,并且用算式来进行表示。分组讨论。
3、交流汇报:
(1)小青蛙从200向前跳到500。算式怎样列?200、300、500各表示什么意思?
(2)小青蛙从900往后跳到500。算式怎样列?900、500、400各表示什么意思?
4、齐读算式,比较这两个算式不同的地方。(出示课题)
三、探究尝试:
1、出示:800-200=
(1)让学生尝试练习,并说出是怎样想的?
(2)8个百减2个百等于6个百是600,板书:800-200=600
试一试:900-600= 200+700= 700-500= 300+400=
小结:整百数加减整百数的计算要以“百”作计数单位。
2、出示:120-40=
120减40等于多少?你们会算吗?同桌讨论。
120是12个十,40是4个十,12个十减4个十等于8个十。板书:120-40=80
试一试,说出口算思考过程:
900-10= 440-40= 80+50=
800+40= 270-70= 130+60=
小结:刚才的练习都是以“十”作计数单位。
3、出示:420+190=
师:现在的题目数字更大了,你们怕吗?让我们好好研究一下,它以什么作计数单位计算更方便呢?小组讨论。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42个十加19个十是61个十。61个十是610,所以420+190=610
4、出示:580-240=你能独立地很快算出来吗?
交流:58个十减24个十是34个十,34个十就是340。
试一试,说出口算思考过程
340+210= 170+250= 380-290=
5、这几道题目你们用怎样的方法计算又快又准确?
生:都是以“十”为计数单位计算的。
四、检测练习:
1、出示数学卡片,比比谁算得又对又快?
800-300= 900+100= 600-300=
700-400= 200+700= 500+200=
2、任意挑选一列题目进行计算,及时反馈核对:
700-30= 40+550=
580-40= 370-90=
590+40= 180+30=
730-450= 240+470=
250+340= 580-490=
3、趣味题1000-450=你是怎么想呢?
五、总结:
1、今天学习了什么本领?你有什么收获?
2、整百数、整十数加减法的口算,方法是怎样的?
(把两个数看作由相同计数单位组成的数再相加减)
六、课堂练习:练习册P18-19
教学反思: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4
教学目标:
1、将系数从千扩展到万。
2、迁移能力-将数的认识与表达迁移到万将数位顺序表迁移到万。
3、培养学生迁移能力。
教学重点:万以内数的组成以及万以内的数位顺序表。
教学难点:建立“万”的数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 出示主题图:多媒体与投影片展示万人体育馆的俯视图,从A、B、C、D、F、G、H、I、J每个看台上都坐了一千人,E看台坐了636人。
师:今天上海万体馆有一场精彩的足球比赛,小朋友,我们先来估计一下有多少人在观看比赛?(由学生随意想个数)
1. 出示具体数字,从以上资料中,你获得了什么信息呢
算一算,今天有多少人观看比赛?你是怎么算的呢?
生:我是一千一千地加, 1000+1000=20xx, 20xx+1000=3000,3000+1000=4000,4000+1000=5000,5000+1000=6000,6000+1000=7000,7000+1000=8000,8000+1000=9000,9000+636=9636,生:我先数了一下,有9个一千,1个一千是1000,9个一千就是9000,9000加636就是9636。
生:我是按顺序数:一千、二千、三千、四千、五千、六千、七千、八千、九千,还有六百三十六,就是九千六百三十六。
二、感受问题。
1.出示9636, 充分信任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万以内数位顺序表的建构;
师:看到9636这个数,你想到了什么呢?
生:比这个数大的数还有吗?
生:这个数应该怎样读?
生:这个数应该怎样写?
生:这个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 小结并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万以内数的认识与表达。 你能创造出千位左边的数位吗? 38000人到底是多少人呢?
三、探究知识。
1.师:谁能回答刚才小朋友们提出的问题吗?
2.由学生总结归纳,老师板书
写作: 9636
读作:九千六百三十六
这个数是由9个千,6个百,3个十和6个一组成的`
3. 谁会写几个数或读几个数考考大家吗?
4. 学生动手操作,用千数图拼出万,并说说你是怎么拼出万的?
生:我是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是一万。
生:我是二千二千地数,5个二千是一万。
生:我是五千五千地数,2个五千是一万。
5. 多媒体演示:小丁丁、小胖、小巧和小亚在草地上用千数图拼出万。
揭示: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就是一万。
6.多媒体演示用小方块建构万以内的数。仔细观察:个、十、百、千、万之间有什么关系?
生:一万有10个千,一千有10个百,一百有10个十,一十有10个一。
7.认识数位顺序表。
师:你知道一万是几位数吗?你还知道我们学过哪些数位吗?
生:我知道一万是五位数。
生:我们还学过个位、十位、百位、千位。
8.我们一起来制作数位顺序表。
师:万位后面还有数位吗?
生:有!
师:万位后面还有很多数位我们这堂课也说不完,那我们可以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呢?
生:省略号!
四、巩固新知。
“生活中的数”。 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的数”。
在师生互动、师生交流中丰富对万以内数的认识。 例:
五、总结。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5
教学内容:课本第4页
教学目标:
1、能将14×6这类表内乘法题拆成两个表内乘法题来完成。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3、经历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感受身边的数学知识,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让学生知道分拆的方法有很多种,能力强的`孩子能从组合的角度按数的分拆的策略系统地列出所有分拆。
教学难点:能将7×12(第二个因数是两位数)分拆成两个表内乘法题来完成。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创情景,引问题
1、出示:海南运来一卡车无籽大西瓜。14箱,每箱6个,一共有多少个西瓜?
2、出示小胖的话:“14箱,每箱6个,14×6,没有口诀,这怎么算呢?”
二、探究
1、交流汇报:
生1:可以将14个6拆成10个6和4个6,10个6是60,4个6是24,加起来是64,所以14×6=84
生2:可以将14个6拆成9个6加5个6,9个6是54,5个6是30,加起来也是84 ……
师:(媒体演示)看看小丁丁和小巧是怎样分拆的?
3、指导写法:
(1)14×6(2)14×6
=10×6+4×6 =7×6+7×6
=60+24(60和24哪里来的?中间为什么是+?)=42+42
=84 =84
小结:这样的书写叫作递等式,要求上下等号要对齐。你能将其余几种按这样的方法书写出来吗?
4、梳理
(1)把14×6拆成两个表内乘法题有几种方法?讨论:可以把14拆成12和2吗?
(2)思考:哪几种分拆的方法计算比较简便?
生1:分拆成10+(),比较方便
生2:分拆成7×6+7×6也比较方便,只要用一次乘法口诀
5、提高:你能计算5×17吗?你是怎么想的?
(1)可以先交换,变成17×5=10×5+7×5=85,也可以直接处理5×17=5×10+5×7=85
(2)可以先交换,变成17×5=9×5+8×5=85,也可以直接处理5×17=5×9+5×8=85
6、试一试书上第4页第二题。
三、巩固与提高
1、练习册第一页
14×6可以有多少种分拆?
按你喜欢的方式来分拆、做题。
18×9 9×15 7×14
2、同桌编题再分拆
四、总结:今天学到了什么方法?
检测目标达成练习:
把下列算式分拆成几个几加几个几或几的几倍加几的几倍,并计算:
17×6 17×6
= =
= =
= =
8×15 8×15
= =
= =
= =
课堂练习:练习册P4
板书设计:
分拆成几个几加几个几
14×6 14×6
= 10×6+4×6 = 7×6+7×6
=60+24 =42+42
=84 =84
教学反思: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2-20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1-03
数学教案二年级下册优秀06-18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01-07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优秀02-02
【热】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03-17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热】03-18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推荐】03-10
【荐】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03-16
二年级人教版下册数学教案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