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教案(范例15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年级数学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年级数学教案1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使学生体会到高和矮也是相对的,进一步建立比较的意识。在比较的过程中,差别比较明显的,可以直接感知得到结论;差别不明显的,就要利用数量进行刻画,再比较。
3、培养学生在不同的解题策略中,选择自己认为最合适的`方法,培养学生的优化思想。
教学重点
在比较过程中,差别不明显的,要利用数量进行刻画,再比较。
教学过程
1、情境引入
(播放《柯南》片段)你喜欢柯南吗?柯南抓坏人可能干呢,为什么呢?因为他观察事物非常仔细,细小的差别也能看出。今天我们就学习他这种细致入微的观察精神,看谁观察最仔细!
2、观察主题图
出示主题图
观察图,和同桌互相说一说图上有几个人,他们在干什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你怎么知道是在路上?你怎么知道是盲人?)
(1)比较
把图上的三个人进行比较,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教师板书)
他们三个人中,谁最高,谁最矮?
(2)小结
生活中有很多可以比较的东西,这里是比较高矮,你还知道哪些比较呢?
3、练一练 (1)直接比较
第16页的第1~5题,学生直接比较得出结果。包括高矮、长短、厚薄、曲直。
(2)游戏
让两个学生上台比高矮。(故意让一个学生踮着脚尖)学生一看,就叫:“不公平。”教师马上问:“为什么不公平?”从而让学生明白:事物比较,要在同一起点上。然后分小组比高矮。
4、间接比较
(1)汽车图
观察,汽车能通过吗?分小组讨论。请一小组汇报讨论结果,并说明为什么。允许学生有不同的结论,全班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只要有理由,都给予肯定。
(2)蚂蚁图
看图讨论:哪只蚂蚁最先回到家?为什么?(有的学生直接观察,走得直的最先到家,予以肯定。引导学生用数一数的方法判断)
(3)钉子图
先让学生讨论:哪根钉子合适?为什么?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教师先不说对错,用实物演示给学生看,让学生自己选择。从而渗透优化思想。
(4)绳子图
此题很明确,让学生独立完成。汇报结果。
(5)笔图
此图比较的事物较多,要求也较难,不但要比较,还要排序。小组合作完成。
(6)兔子图
虽然只有三只兔子,但由于三只兔子的起点不同,差别也细小,不易看出。先让学生小组讨论,发表意见。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找参照物。
5、总结全课
今天小朋友们学得非常好,观察很仔细,人人都像小柯南。在我们的生活中,比较的事物很多,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开动脑筋,就会学会很多知识。
“高矮长短”教学设想
“高矮长短”是北师大版数学实验教材第一册的教学内容。它是本册教材第二单元“比较”中的第二部分内容。这节课的教学是学生在学习了比较“多少大小”的基础上学习的又一种比较。这部分教材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学生的学习兴趣比较高。根据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和教材特点,我从情、能、知三方面制定本课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使学生体会到高和矮是相对的,进一步建立比较的意识。在比较的过程中,差别比较明显的,可以直接感知得到结论;差别不明显的,就要利用数量进行刻画,再比较。其中,“差别不明显的,要利用数量进行刻画,再比较”是本课重点。
一年级数学教案2
第七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5~26页和练习三的部分习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演示;使学生知道减法的含义,能正确读出减法算式,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有许多问题要用减法来解决。
2、通过学生操作、表述,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3、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减法的含义难点:减法与加法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准备:师:课件、实物投影仪。生:5个圆片、5根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按顺序填数
()3()5
2、听算式,说得数(或写得数)
2+31+31+42+24+13+1
3、昨天我们学习了加法,有还谁记得,加法表示什么?
(把两部分合起来)
二、探究新知
1、引导观察,感知减法的含义
通过电反复演示,让学生认真观察
同桌之间互相说交流说图意,然后全班交流。
(桌子上放着3只纸鹤,有一个小朋友拿走了一只)
师:像这样,从3只里面去掉一只也就是从一个数里面去掉一部分或减掉一部分,要用减法计算。
板书:-
2、学习减法算式
问:3只纸鹤可以用数字几表示?板书:3
拿走了一只,是从几只里面拿走的?
拿走一只可以用数字几表示?板书:1
像这样拿走了、去掉了、或者是吃了、坏了、死了等都要用减法计算。
板书:3-1=
问:3-1等于几?你是怎样想的?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还有没有不同的想
法?请你说一说。
(然后全班齐读算式)
3、发散联想
教师引导启发,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其他能用3-1表示的事物来。
三、巩固发展,学会学习。
1、电脑演示第25页的第2幅图和第26页上面的一幅图,分别让学生认真观察
(1)请多个同学说图意(2)根据图意列算式
2、先画一画,再说算式(第25页最下面的做一做)
A:教师先分步骤讲解第1幅图
(1)先画三朵花,问学生:这是几朵花,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板书:3
(2)再用虚线圈2朵花,问:谁知道是什么意思?请你猜一猜。
(3)用虚线圈表示去掉的意思。那么,去掉了要用什么方法计算?
(4)去掉的.2朵是从几朵里面去掉的?去掉的2朵可以用数字几表示?板书:2
(5)谁能够根据图意列出算式。
板书:3-2=1
B:你们能够根据刚才所讲的,把后面的2幅图的图意说一说,并列出算式吗?试一试。(4人小组合作完成)
(1)指名说图意
(2)指名说算式,并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3、学生独立完成第26页的“做一做”,然后集体进行评价。
三、巩固反馈
1、P27页的第5题
(1)4人小组每个人说图意,对学得不好的同学要给予帮助和鼓励。
(2)说完图意后,再每个小朋友独立写出算式
小组内由小组长组织大家进行评价,说一说每个人写出的算式是不是符合题意,不对的又错在什么地方,应该怎样改正。
第1幅图:
图意为:原来有3只小猪,跑了2只,还剩几只?3-2=1
第2幅图“原来荷叶上有4只青蛙,跳进水里1只,还剩几只?4-1=3
2、P27:6每个小朋友拿出5朵小花,根据题目摆一摆。
3-24-35-2
并说出图的意思。
板书设计:减法认识
3-1=2
减号
3减1等于2
一年级数学教案3
教学目标:
1、探索并初步掌握100以内数连减的计算方法。
2、发展初步的估计意识和能力。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教学时,可以先引导学生观察画面,说一说图意
引导学生估计两只船够不够,让学生根据图意提出问题。
在些基础上,让演学生独立探索与解决问题
二、算一算。
1、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引导学生交流计算方法,对于是100-54,学生可能出现不同的算法,应以鼓励为主。
2、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做。
三、数学游戏
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己阅读,也可以与学生一起做这个游戏
这道题不仅练习100以内的减法,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枯燥的计算变得有趣。
乘车
教学目标:
1、探索并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
2、发展初步的估算以及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教学主题图。
1、看懂图意。
2、运用问题开展估算活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3、鼓励学生浓度根据图意来提出问题。并列出相应的`算式。
4、对于56-27+19,可以让学生自己探索计算的方法,学生可能会出现将加减法的算式列在一起的写法,教师应给予肯定。
二、练一练
首先让学生明确图意,然后让学生估计一下现在合唱队人数比原来多还是少,并说说理由,最后独立解决这个问题。
三、学后体会
一年级数学教案4
一、教材内容:“上、下”、“前、后”、“左、右”和“位置”(用两个数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这是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新增加的内容,是从空间方位的角度引入的。
(这些内容以前是作为常识性的知识,没有作为小学数学的正式的教学内容。现在为了加强空间观念的培养,改变过去少“空间”少“图形”,多计算的做法,拓展几何知识的范围,把这些内容纳入到几何教学的范畴。
(“上、下”“前、后”“左、右”这三对方位,正好对应着三维空间的三个方向。
二、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初步了解它们的相对性。
2.使学生学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使学生能够在具体情景中,根据行、列正确地确定物体的位置。
三、教材说明
1.“上、下”“前、后”“左、右”这三对方位,由于“上、下”“前、后”学生已在日常生活中建立起来了(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儿童6岁能完全正确地辨别“上、下”“前、后”),所以教材结合一些情境和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让学生去进行两个物体、或三个物体之间的比较。对于“左、右”方位的建立,儿童有自己的认知特点和规律,有心理学家认为儿童判断左、右的根据是身体的左、右两半,后来有人证明在左、右分化中起绝对优势作用的不是身体,而是手。也就是说,儿童建立左、右的过程是:先将左、右同自己的左、右手建立起联系,然后再与自己身体的两边对应起来,最后以自身为标准来进行判断。教材教学左、右概念时,就是按这样的顺序来编排的。①让老师背对着学生,学生模仿老师举右手,观察自己的左、右手,再让学生说明左、右两只手的习惯性分工,将左、右与自己的左、右手对应起来,②再通过“做一做”第1题,初步感知身体的左、右,③再通过“做一做”第2题,让学生以自身为中心确定物体的位置,逐步建立左、右的概念。
2.对于左、右的相对性,儿童也有自己的认知规律。心理学研究表明:6岁左右有儿童在判断物体的位置时,是由以自身为标准逐步过渡到以他人为标准来进行判断的(要确定一个站在对面的人的左右,开始儿童需要真正站在对方的位置上才能确定,以后才能逐步想象自己处在那人的位置上,以此确定其左右)。所以我们在编排时,●先让两个学生面对面,伸出右手握一握,引起认知冲突,为什么同是右手,从自己的角度来看对面同学的右手和自己的右手不在同一方向?这时还可以转到对方同学的位置感受一下,以此体会左右的相对性。由于左、右的相对性比较难以理解,我们主要是通过一些活动,●如让两个学生面对面,判断两人中间的学具在对面同学的哪一边等,帮助学生体会左、右的相对性。
学习左、右的相对性,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在判断方位时,到底以谁为标准?这是实验过程中,老师们提出来的。我认为以谁为标准,不是绝对的,要看具体情况。如当我们与他人交谈时,要给对方指明方位,就要以对方为标准。如要让对面的人把在他左手边的东西递给我,这时就以对方为标准。而当我们看一幅图片时,往往是以自身为标准,来说明图片中物体的方位,当然你说“我要以图片中的物体为标准”,也未尚不可。对于以谁为标准,平时我们说话交流问题不大,稍加勾通就明确了。那么考试时,有两种可能时,为了明确可以注明以谁为标准。这个问题是很多老师提出来的,这里说明一下。
3.用两个数来确定物体的位置,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有一些感性认识,因此,教材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学生座位引出位置,使学生认识到用两个数表示一个物体的位置非常简明,从另一个角度感受数学的作用。
这部分内容,教学的重点应是使学生初步掌握用两个数表示一个物体的平面位置,因此教师在设计活动时重点就应放在如何确定物体的'位置上。可以设计不同层次的多种活动(正、反两方面的活动都应设计,如指定一个物体,用行、列说出它的位置,或给出行、列去找对应的物体),这方面通过前面的实验,老师创造了很多好的经验,如河南开封的范静老师,●先让学生用前后、左右说明同学的位置。再按教室的座位介绍好朋友的位置。接着每个学生写出自己的位置。再打乱座位卡,重新找座位。然后按照教材设计的活动,帮助小朋友在电影院找座位,在方格纸上找位置,结合生活实际解决问题。每一项活动都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进行,逐步深入。●并且对教材上的有些活动加以改进,如第7题,教材让学生回答这些爷爷、奶奶......各住在哪里,范老师将这个活动改造得非常巧妙,她把这个活动设计成送信游戏,把其中几人先遮起来(用纸做了两扇窗户),让学生根据信上的指令送信如“把信送给第二门第三层的老奶奶”,送到后,让学生打开窗户看一看是不是送给一位奶奶的。这题这样一改,就活了,学生争先恐后地想参与。因此老师们在教学中,可以根据教学实际的需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四、教学建议
这一单元教学内容比较新,在教学方式上需要老师们进行有益的探索,同时在教学中,要注意两点:
1.注意根据学生认识空间方位的特点安排教学。
2.适当把握教学要求。(如对左、右的相对性只要求学生通过活动初步感知,不要求进行抽象的判断,而对位置只要求学生能够用行、列来确定物体的位置,不要求用数对来描述。)
3.要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一年级数学教案5
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
基本技能:让学生发现、经历、探究图形和数字简单的排列规律,通过比较,从而理解并掌握找规律的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推理能力。
2.数学思考:在教学过程中,发展合理推理能力,并合理、清晰的阐述自己的观点。
3.解决问题:合作中逐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4.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教学重点: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字简单的排列规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体会规律
1.设情引课
师:你们知道吗,快要过大年了,喜欢过年吗?知道吗小博士班的同学们也在高兴地期盼过年,他们还要开联欢会呢,这不已经忙着布置开了教室,连小青蛙呱呱和小猪哼哼都赶来帮忙。
(电脑分别出示小猪和小青蛙布置的教室)
师:他们俩都认为自己布置的漂亮,于是就争吵起来,小朋友,你们认为谁布置的漂亮呢?为什么呢?
2.学生讨论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请小组长领导各组进行讨论,各自发表不同的意见。
3.汇报结果
请各组派代表来汇报各自不同的想法。
生1:我们认为小青蛙布置的漂亮,因为这样看起来很整齐。
生2:我们认为小猪布置的好,因为花和灯笼放在一起好看。
生3:小青蛙布置的漂亮,因为它的布置是花和花,小旗和小旗,我觉得这样的好。
生4:我们认为小青蛙布置的漂亮,因为小旗是一红一黄,灯笼是一紫一黄,很有顺序。
师:大家有各种不同的意见,那么你们喜欢哪一种就可以选择哪一种,刚才有人说到小青蛙的布置中小旗是一红一黄一红一黄排列的,象小旗这样一红一黄一红一黄的重复出现,我们就说小旗的排列是有规律的。
4.引入生活
师:其实规律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会经常遇到的,(随着教师的语言电脑出示四幅生活中有规律的图片),比如:树枝上叶子的排列,妈妈买的花布上花纹的排列,地面上地板砖的排列以及旅行家旅行时用的热气球上颜色的排列等等都是有规律的。
5.揭示课题
师:看来规律的用处非常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找规律。(板书:找规律)
二、引导探究,认识规律
1.观察主题图
师:其实小博士班的同学也比较喜欢小青蛙呱呱布置的教室,请仔细观察(电脑出示书上主题图),说说哪些东西的排列是有规律的?分别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并想个办法让我们一眼就看出这个规律。
2.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讨论,找出不同的规律。
3.汇报结果
(随着学生回答电脑分别出示每一组排列有规律的图形)
学生每回答一组后,教师引导学生再仔细观察,加深对每一组规律的理解。
(如:学生答出灯笼的排列有规律)
师:谁来说说这组灯笼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
生:是一紫一黄、一紫一黄、一紫一黄的排列的。
再指名学生回答,在第二名学生回答的同时,电脑上依次在每组之间加条虚线,引导学生发现这些都是每两个为一组的。
师:对,这组灯笼的排列就是这样一紫一黄、一紫一黄重复出现的。(在教师讲解的同时,电脑上一紫一黄、一紫一黄逐个闪动。)
4.同桌说说
四组规律同时在电脑上出现,同桌两人互相说说他们的排列规律。
三、连闯三关,应用规律
师:小博士班的同学要带大家一起来这间漂亮的教室里参加一场智力竞赛。
1.涂一涂
由四人小组长给组员每人分配一道,共同完成,实物投影订正。
2.演一演(用不同的动作或声音把这些规律表演出来。)
①
学生独立表演。
②
同桌两人从中任选一组。
3.(1)找一找
师:刚才同学们用自己的身体动作和不同的声音表演出了不同的规律,看来规律就在我们的身边,那谁能说说在生活中哪些东西的排列是有规律的呢?
生1:我身上衣服的花纹是有规律的。
生2:我家地板上的瓷砖也是有规律的。
生3:马路上的斑马线也是有规律的。
(2)帮帮他
师:老豆博士想请大家帮个忙:他买了一块花布想做窗帘,但买回来之后又觉得这块布缺花边,所以他想请大家用今天所学的规律帮他设计一种花边,你们愿意帮这个忙吗?
学生积极性很高,有用彩笔画的,还有拿各种形状的纸片贴的。(用实物投影展示一部分作品,学生互相评价。)
四、全课结束
一年级数学教案6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2、能看图正确地说出图意。
过程与方法:能用简洁的数学语言看图说图意。
情感态度价值观:对学生进行文明乘车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难点:建构加减混合运算的模型。
教学媒体:口算卡片、实物投影、课件、双色片等。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10的分与合
一、复习连加连减。
板书:6+1+2= 2+4+3=
6-2-3= 10-4-4=
1、直接说得数。
2、计算后先让学生说说2+4+3=和10-4-4=计算这两题时分别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让他们着重说一说在2+4+3的计算中第二步是哪两个数相加,在10-4-4的计算中是哪两个数相减。
3、连加连减是按怎样的顺序计算的?
二、体验感知
乘车情景:
小朋友们学得真棒,邵老师带大家去乘小火车。
看,小火车开来了。
(一)先加后减
1、车上有多少乘客?(3个)
2.小火车到站了,发生了什么?(上来了4个,又下去了2个)
3、谁能编一个数学小故事?
(1)指明2~3人说。
原来车上有3人,上来了4个,又下去了2个,现在有几个人?
(2)同桌互相说一说。
4、谁会列算式?
师板书算式:3+4-2=5
3表示什么?+4表示什么?-2呢?5呢?
5、这个算式跟以前学过的连加连减有什么不同?
谁来给这样的算式取个名?
6、揭题:对,像这样有加又有减的算式叫做加减混合运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本领。
板书:加减混合。齐读。
7、这个算式你是怎么算的?
(1)同桌说一说计算过程。
(2)指名说。
(3)归纳:先把前两个数字的得数算出来,再和第三个数字相减。
(二)先减后加
1、多媒体出示:看小火车又到站了,仔细看,发生了什么?
(下去了1人,又上来了2个)
2、请你编一个数学小故事。
(1)指名2~3人说。
原来车上有6人,下去了1个,又上来了2个,现在有几个人?
(2)自己轻声地说一说。
3、谁会列算式?
师板书算式:6-1+2=7
6表示什么?-1表示什么?+2呢?7呢?
4、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1)前后说一说。
(2)指名说。
5、比较一下,这道算式和刚才的算式有什么不同?
6、归纳:无论是先加后减还是先减后加,只要有加又有减的算式都叫做加减混合运算。
7、小组讨论:加减混合是按怎样的顺序计算的?
师板书“按从左往右的次序算”
8、归纳:加减混合与连加连减一样,都是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的。
三、巩固应用
1、模仿练习:乘车游戏。
要求:摆学具,讲故事。
同桌合作,一人摆一人说。
2、书P36/3
3、看卡片,说计算过程。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自己学会了加减混合算式的计算方法,那就试试你们的.新本领吧!(学生口头说说计算过程)
5—3+4 3+6—7 8—5+3 2+8—9
4、师:停车场里又出现问题了,汽车怎么开不走呢?你能帮助他们找对钥匙吗?
(1)师:汽车开走了,却留下了问题,问什么这两道算式(7―2+4、7+2―4)看上去很像,得数却不一样呢?
(2)在做题目时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看清符号)
5、送信游戏:争当合格邮递员。
(1)将自己的信送到合适的邮箱。
(2)师生共同检查。
四、总结
1、今天学习了什么知识?
2、计算时按怎样的顺序计算?
3、师:小朋友,这节课你们用自己的智慧,学会了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你认为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检查反馈效果的作业
看图列算式:
板书设计
加减混合
从左往右计算
3+4—2=5 6—1+2=7
一年级数学教案7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P82-83数学乐园。
二、教学准备:
每组同桌一张数学游戏纸、每人5颗棋子、色子、笑脸。
三、教学目标与策略选择:
“数学乐园”是人教版新教材小学数学第一册第六单元后的实践活动课。教材安排了“数学謎宫、对口令、送信、起立和投掷乒乓球”等五个游戏活动,其目的在于:通过活动复习巩固前几单元已学的数学知识(包括:10以内数的组成、10以内数的顺序、10以内数的加减法、几和第几、比多少及统计思想的渗透。)让学生在趣味性较强的游戏中获取知识,增强能力;使学生在主动获取知识中体味成功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让学生用已有的知识(10以内数的组成、加减法、比多少、几和第几)完成两个数学游戏,进一步梳理和巩固这些指示,充分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务,培养数学意识,体会数学乐趣。
2、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多途径地探索解决问题,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和优化。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与人合作。
本课安排的五个游戏活动虽然有趣,但每个游戏之间彼此独立,不够连贯,各环节间的教学过渡也就不自然;且教具学具的准备麻烦,不便于课堂操作和教学组织。我们受本班学生课间玩“飞行棋”的启发,设计了“数学飞行棋”(详见后面的附件),试图把以上各知识点融入这棋盘中,让学生也像玩他们最喜欢的“飞行棋”一样,在玩乐中不知不觉的得以知识的巩固和能力的培养。基于这样的想法,我们创造性地改编了教学素材,巧妙地设计了教学过程:先让学生用围棋子在自己的棋盘中下“数的组成”,再掷骰子玩“数学飞行棋”,最后检查“输赢情况”和各组表现,整堂课的各个教学环节一气呵成。
四、教学流程设计及意图:
教学流程
设计意图
(给课前准备做得最好的小组,奖一个大笑脸)。
一、引入:
师介绍“数学飞行棋”的名称、“数的组成”玩法(详见后面附件)。
二、玩数的组成:
1、下“8的组成”,黑方先下。
(1)学生下棋,教师巡视指导,并表扬相互谦让和下完5颗棋子安静等待的孩子。
(2)小结。
师:“刚才老师发现有一组小朋友玩的方法有点不一样,我们一起看看他们是怎样玩”8的组成“的。(请一组小朋友上来演示玩法:一边玩一边说数的组成)
师:他们的办法哪里值得我们学习?
对啊,他们一边玩还一边说呢,那我们也向他们学习一下这种一边玩一边说的方法,玩一玩”9、10的组成“。(根据表现好的程度给小组加笑脸)
2、学生玩”9、10的组成“。
(给表现好的小组加笑脸)。
三、玩”数学飞行棋“:
1、过渡
师:看来第一个游戏太简单了,难不倒你们,下面我们再来玩一个难一点的游戏,比赛数学飞行棋。三颗棋子选择不同的路线,谁先以最快的速度全部走出来,谁就获胜,就可以从对方那里赢得一颗棋子(游戏规则详见附件)。在比赛之前我们先来猜一猜,你们觉得同桌之间谁会赢,觉得自己会赢的小朋友举手。
师:那我们就来看看到底谁会赢。
2、比赛开始。
3、巡视,请有好方法的孩子上来说一说方法。
师:很多小朋友都跟他们一样,选择了有宝藏的路线,这样就可以走得更快了。真聪明。
(时间到,给表现好的小组加笑脸。)
4、师:你们赢了还是输了?
师:怎么有这么多人输了呢,刚才有很多小朋友都猜自己赢的呀。
师:说明比赛你有可能会赢也有可能会输。
5、投影展示一组同桌小朋友的比赛战果,把两个小朋友的棋子以一一对应的方式排好,先盖住其中一个小朋友的棋子。)
(1)师:这是一个小朋友比赛过后的结果,咦,他本来是5颗黑(白)棋的,现在怎么是这样呢?根据这里的情况,你们能猜一猜他是赢还是输,你有什么根据?
那他同桌手中的棋子情况是怎样的?(猜后出示另一个小朋友的结果验证)。
(2)师:在这里,你们可以找到哪些我们已经学过的数学知识呢?
(同桌互说后指名回答,可能出现)
a、××的棋子比××的棋子多(多多少)或少(少多少)
孩子的方法可能有一一对应、数一数、用减法算式得到等。
b、××小朋友的白(黑)棋比黑(白)棋多(少)。
c、从左(右)数,××小朋友的白(黑)棋排第几。
d、一共有几颗棋子。
......
【备选】若学生出现a、b情况时,师:你怎么看出来的?
【备选】若学生出现c情况时,师:还可以怎么说?
(3)师:小朋友说得都很不错,现在请同桌小朋友来比一比,看看谁的棋子多,用”比“字说一句话。再看看同桌小朋友不同颜色的棋子排在什么位置。
给说得好,听得认真的小组加笑脸。
6、师:小朋友们,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六个小组的笑脸情况,你想说些什么?
学生可能会说:
(1)××小组的笑脸最多(有几个),我们要像他们学习
(2)××小组的笑脸比××小组多(少)几个或一样多。
(3)我们这组表现不错(不怎么好)
【备选】若学生出现(1)情况时,师:那各个小组的笑脸分别有几个?(把数字板书在各小组的下面)
【备选】若学生出现(2)情况时,师:说说你是怎么看的?各小组笑脸分别有几个,(数字板书在各小组下面)用这些数字你们会比吗?
四、课堂总结:
师:这节课很多小朋友都表现不错,特别突出的是第(几)小组,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这节课,你们玩得开心吗?
给表现好的小组奖大笑脸,即有利于课堂组织,有为后面的统计提供数据。
玩下棋游戏是学生喜爱的活动,让学生边玩边巩固数的组成。
通过玩”数学飞行棋“,可让学生在玩乐中巩固10以内数的顺序、10以内数的加减法。并渗透方法的多样化,策略的优化。
还可以进行适度的思想品德教育,要遵守游戏规则,诚信大方地把棋子给对方。
渗透可能性思想。
通过看一个小朋友的棋子情况判断输赢,然后猜他同桌的输赢情况,培养孩子的简单推理能力。
根据游戏结果,让学生巩固”几和第几、比多少“等知识。
渗透统计思想,进行课堂纪律常规教育
五、教学片段实录
片段一 (游戏过程中的策略优化)
师:刚才潘瑶璐小朋友在比赛中发现了一个小秘密,我们请她上来,说说她发现的是什么小秘密。
潘:我的棋子已经走到胡啸川(B)那边的这个6了,我又滚到了8-6,就是走2步,那就是要走到4了,我就得走这个有地雷的4要好点,这个地雷是叫我们退(10-7)步,正好我发现旁边的`7有宝藏,进(6+3)步,那我们就可以走出去了。(参照附件)
生:哇!真的耶!
生:这么爽!
师:看来选择走哪条路很关键,选择有宝藏的地方就会走得快,但说不定有些地雷里会藏着更好的宝藏呢,所以我们要像潘瑶璐一样仔细观察,开动脑筋。
片段二(输赢情况,各组表现)
师:小朋友们,刚才玩得开心吗?
生:开心!
生1:我还想继续玩。
师:好,那等一下我们再继续玩好吗?现在啊有两个小朋友的战果在老师这里,就是他们比完赛后的成绩,(把两个小朋友的棋子一一对应排列起来,然后盖住其中一个小朋友的棋子)这排是金子博小朋友的棋子,咦,他本来是5颗黑棋的,现在怎么会是这样呢?你能根据这里的情况猜一猜他是赢了还是输了?说出你的根据。
生:我想是赢了一盘,他本来有5颗黑色的,可现在多了一颗白色的,那肯定是他赢过来的。
师:其他小朋友同不同意他的说法?
生:同意,我也是这样想的。
师:你们真棒,都猜对了。那你们能知道金子博的同桌程度小朋友的输赢情况吗?
生:程度输了一盘,因为金子博赢了一盘,那程度就是输了一盘。
(揭开程度的棋子进行验证,发现少了一颗)
师:咦,程度的棋子少了一颗,这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程度输了一盘。
师:比赛是有输赢的,两个人比赛有一个人赢了,那另一个人肯定就是输了。刚才程度小朋友啊也非常大方,输了就把自己的一颗棋子给了对方,愿赌服输嘛。真棒!你能在这里找到我们已经学过的数学知识吗?
生1:金子博有6颗棋子,一颗白棋,5个黑棋。6可以分成1和5。
生2:金子博的棋子多,程度的棋子少。
生3:金子博的棋子比程度的棋子多2颗
师:你怎么知道是多2颗呢?怎么看出来的?
生3:我用找朋友(一一对应)的方法,因为那里还有2颗棋子找不到好朋友,所以多2颗。
师:还有其他办法吗?
生3:我是数一数,金子博有6颗,程度有4颗,6比4大2。
生4:6-4=2
师:那反过来应该怎么说?
生5:程度的棋子比金子博的棋子少2颗。
师:真了不起。还发现其他什么数学知识了吗?
生6:金子博的棋子有两种颜色,程度的棋子只有一种颜色。
师:对,金子博赢了一颗棋子,所以他的棋子有两种颜色。还有吗?
生7:从这边,那颗白棋排在第3。
师:这边是哪边?
生:左边。
师:请你再说一说
生7:从左边开始那颗白棋排在第3
师:真棒!还可以怎么说?
生8:从右边数,那颗白棋排在第4。
师:小朋友们真会学习,下面请同桌间的小朋友互相比一比谁的棋子多,用”比“字完整地说一句话。并看看同桌那里不同种颜色的棋子排哪里。在下面先说一说。
生1:我的棋子比郑丞量的棋子多2颗。从左数黑色棋子排在第2和第4。
师:哦,他有两颗不同颜色的棋子,设说明他赢了几盘?
生:2盘。
生2:我的棋子和沈弛凯的棋子一样多,从右边开始,我的白棋排在第5
师:怎么会一样多呢?
生3:他们两个都赢了一盘输了一盘,所以他们的棋子还是一样多的。
师:你们明白是什么意思吗?再请一个小朋友说一说,为什么会是一样多呢。
生:他们都有赢一次,输一次都要给对方一颗,也都有得到一颗,所以一样多。
师:噢,原来是这样,我现在知道了。
师:小朋友们,这节课老师给表现好的小组都加了笑脸,(指向笑脸),看到这些你想说什么?
生1:第三小组得的笑脸最多,有8个。
师:那你知道其他小组得了多少个笑脸吗?
生:(第一组:4个,第二组5个,第四组5个,第五组7个,第六组6个)
师:你还想说什么?
生2:我们这小组没有表现好,第三小组表现最好,我们要向他们学习。
生3:第二小组的笑脸和第四小组一样多,都是5个。
师:噢,你会用我们的数学知识来比一比,真不错。
生4:第三小组的笑脸比第一小组多4个,第一小组的笑脸比第三小组少4个。
师:对,说得真好!第一小组下次还要加油。现在你们能脱离小组,用这些数字来比一比吗?
生5:7比6大16比7小1
生6:5比7小27比5大2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这节课呀大家都表现得很好,老师非常满意,特别是第三小组的小朋友,就像一个小朋友说得那样,我们应该向他们这一小组学习。
师总结:小朋友们,这节课你们玩得开心吗?
生:开心!
六、教学反思:
在对本课教学素材的改编、教学过程的设计、课堂教学的实践和课后的评议反思中,我们充分体会到了创造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感悟最深的是:
1、”数学飞行棋“真好。
根据”数学謎宫“和飞行棋改编的”数学飞行棋“,深受同学、老师的青睐,课后同学们围着一定要我们让他带回家接着玩,部分老师也向我们要了一份,说是要包装一下当作小礼物送给小侄儿玩呢!难怪在教研组评课时,老师们都开玩笑地说:你这”数学飞行棋“可以去申请专利,以后也可以生产出来装入学生的学具盒中。没错,这张棋盘看似简单,却融入了教材上安排的各知识点。首先,骰子上不是直接出现”1、2、3、4、5、6“各数,而是相应的10以内加减法算式,学生投掷后得先算一算,才知道走几步;更吸引学生的是”数学謎宫“式的棋盘中,也像飞行棋一样多了许多”进□+□步或□-□步“的”宝藏“和”退□+□步或□-□步“的”地雷“。比之教材中零散的五个游戏,不仅体现了”数学乐园“在玩中学、乐中练的特点,而且便于教师操作,各教学环节连贯自然。而且,课后可以让学生继续玩,作为课间棋类活动之一;在教了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后,只要修改一下棋盘上的数据,又可以再上一堂学生喜欢的有趣的”数学乐园“活动课了。
2、学生玩得真开心。
在开展有益课间活动的倡导下,我班学生课余时间正热衷于玩飞行棋,在此刻推出新颖的”数学飞行棋“让学生痛快地在课堂上玩,学生岂能不开心!且玩有所得,整节课学生对所学知识都是在玩乐中不知不觉地体验着、提高着:第一环节,学生像下围棋一样你一颗我一粒地下,玩的可是数的组成;紧接着换成”数学飞行棋“的玩法,还提高了要求:投一次骰子,三颗子一起飞,且飞行路线要不同,学生为了赢得比赛,必须选择最佳线路,如一生上台介绍时所说:我告诉大家棋盘中几处与众不同的”宝藏“,你们一定没想到的!那就是有几个”退□+□步或□-□步“的”地雷“区,其实是很好的”宝藏“,因为虽然退了几步,但只要退到”宝藏“区,可以前进更多步,马上就飞出对方的”謎宫“获胜了。可见,他们在玩乐中,多次经历着口算,线路、策略最优化的过程。最后是让学生汇报”输赢情况“和检查各组上课表现,高高兴兴的让学生明白了”比多少、几和第几“;老师一句:看着黑板上你们各组奖得的”笑脸“,你想说些什么?仅从中渗透了统计思想,又”润物无声“地渗透了思想品德教育。我想:寓教于乐,让每个孩子玩得开心,玩有所得,是编排”数学乐园“的目的所在。本课的教学设计就是这一新理念的最好体现和解读。
3、老师上得真轻松。
本课中,老师是游戏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老师只要在课前或课中讲清游戏规则和方法,组织学生二人一组地玩,并参与到他们之中一起玩。当然,在强调”以学生为本“、放手让学生玩游戏的同时,也不是放任地让学生随便地玩一节课,而是要老师适时地加以引导和点拨。比如:刚开始玩”数学飞行棋“时,学生不知选择最佳线路,老师适时地请了一位同学上台介绍他为何走的这么快的经验,从而引导大家进行了线路、策略的优化。
一年级数学教案8
教学内容:
课本第50--51页。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5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的理解,能正确熟练地计算5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
2、在练习过程中,让学生初步感受加、减法计算在生活中的应用,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3、在练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
教学重点:
加深对5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的理解。
教学难点:
正确熟练地计算5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
课前准备:
课件、口算卡片,教材配套光盘。
教学过程:
一、知识再现:
复习5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
口算卡片练习:教师随机出示卡片,学生读题后报出答案。
5+0= 4-1= 3+2= 5-4= 3-0= 3-1=
2+2= 1+2= 3-2= 0+3= 4+1= 5-2=
相机提问:你是怎么想的?
二、基本练习
1、练习五第1题。
课件依次出示第1题的'四幅图,引导学生观察,说说每幅图的意思。每题要说清楚从图中知道了什么,可以求什么。
图1:师:左边这幅图上画的是什么?你会列式吗?让学生独立把书上的算式填写完整。
请学生汇报交流,说说每道算式表示的意思,再说说是怎样算出来的。(4表示什么?1表示什么?5是怎样得出来的?)
图2:右图小鸟们在干什么?你能自己列式吗?
图3、4减法同上
2、练习五第2题。
导入:小鸡妈妈带着它的孩子出去玩,但是半路上走散了,你能帮每只小鸡找到它的家吗?
(1)课件出示第2题图,引导学生弄懂题目的意思。提问:怎样可以知道小鸡的家在哪里呢?你打算先怎样做?
让学生理解:先要算出小鸡口衔的算式的得数,再把这些算式与相应的房子连起来。
(2)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在书上连一连。
(3)集体反馈,课件进行演示。
三、综合练习:
1、练习五第3题。
(1)课件出示题目,让学生在书上独立写出结果。
(2)比较,说说每组中上下两道算式有什么不同。左边两题你发现了什么?中间的两题呢?右边的两题呢?
第一组重点体会:一个数加0和一个数减0都得原来的数。
第二组重点体会:看清运算符号并认真计算的重要性。
第三组重点体会: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后,得数不变。
2、练习五第4题。
(1)课件出示第一幅主题图,让学生看图说说图中画了什么。
(2)教师示范提问:有三个小朋友在跳绳,又来了两个小朋友,一共有几个小朋友在跳绳?
学生在书上列出算式后进行交流。
(3)仿照老师的方法,根据图上画的,同桌互相说说图意,提出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并把算式写下来。
(4)学习第二幅主题图。可以直接让学生提问。
3、练习五第6题。
师:谁来说说怎样才能把算式写的又好看又整齐?
让学生先在书上描一描,并写出结果。再在写字本上独立写一写。时间不够,可安排作业。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练习五
1. 4+1=5 3+2=5 4-1=3 2-2=0
3. 5 5 3 5 4 4
教学反思:
加、减法含义、计算及实际应用,都是小学教学中最基础的知识。特别是口算内容,掌握得好与不好,对学生计算能力的进一步提高有很大的影响,所以要使学生尽可能熟练地掌握。
看图说图意、列式计算的题目,要通过教学使学生体会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加深对加减法含义的理解,初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数学意识和口述题目及表述计算过程的能力。
加强同学间的交流,让学生体会:解决同一个问题可能会有不同的方法。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和思考问题的习惯。
一年级数学教案9
教学内容:
课本第56--57页。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帮助学生熟练掌握得数是6、7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2、进一步体会加、减法计算的实际意义,体会相应减法的内在联系,提高学生应用加减法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熟练掌握得数是6、7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看图提不同的问题。
课件准备:
多媒体课件,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前两天我们学习了得数是6、7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今天我们一起来练一练。(出示课题)
二、计算练习
1、游戏一(练习六第1题)
(1)同桌分工,找相加等于6、7的卡片,找到一组说出两个算式,同桌判断。
(2)交流,有哪些等于6的加法?看谁说的多?(鼓励有顺序地回答)
(3)等于7的加法呢?
2、游戏二(练习六第2题)
(1)选两张卡片,用大数减小数,说给同桌听。
(2)集体交流,要求有序地说。
3、计时口算(练习六第3题)
(1)计时2分钟完成。
(2)了解学生错误,及时评讲订正。
4、趣味练习:找朋友。(练习六第4题)
(1)请学生说题意。
(2)独立完成。
(3)校对。(注意上下都有两个等于7的算式)
三、综合练习
(一)看图列式
1、补充练习
○ | ○○○○ ☆☆ ∣ ☆☆☆☆☆
□+□=□ □-□=□
□+□=□ □-□=□
2、一图两式练习。(练习六第5、6题)
(1)带领学生看图,看清图上分成了哪两部分。
(2)完整地用三句话说说每幅图的'意思。(根据题目所要求的加法
或减法来提问)
(3)把书上的算式填完整。
(4)交流。说说每道算式的含义。
(5)比一比两道算式之间有什么联系。
3、开放练习。(练习六第7题)
(1)交流:从图上你知道了什么?
(2)读教材所给的问题,独立列式计算。
(3)说说算式的含义。
(4)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5)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让另一同学解答。
(二)推理练习(练习六第8题)
1、按从左到右的顺序一起说说第一根线上排列的物体的形状。
2、思考:你发现了什么排列规律?
3、猜猜1号盒子里的物体是什么形状,说出理由。
4、2号、3号呢?
5、独立思考第二根线上的3个盒子里是什么形状的物体,把思考的结果告诉同桌。
6、交流、说明理由。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呢?跟大家说说吧。
板书设计:
5. 4+2=6 2+4=6 7-5=2 7-2=5
6. 5+2=7 7-3=4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6、7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减法的含义。掌握6、7以内的加法与减法的计算方法,并根据一幅图列出两道不同的算式。部分学生理解有困难,作业时出错较多;一部分同学不是从总数里去掉一部分,而是拿大数加减小数;还有的同学不能理解图意,把图的两部分分开了,左边的那部分列一道算式,右边的那部分再列一道算式。出现这么多的问题,老师应该找出学生出错的原因,再下功夫让学生理解明白。
一年级数学教案10
1~5各数的认识
教学内容
1~5的认识及书写
完成自主练习的第1~8题
教学目标
1、会读、会认、会写1~5以内的各数,并注意书写的工整,2、能用1~5以内的各数来表述日常生活中事物的数量,初步建立数感,并能进行交流。
3、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
教学重、难点
会写1~5各数,初步建立数感。
突破措施
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说说数字像生活中的什么东西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再示范写。
教学思路设计
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去数数,在数的过程中除了关注数的是否正确外,还要特别关注学生是否能够利用图中的实物有序地去数。关于数的意义的`教学,可以先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情境图中的信息体会1~5各数的意义,再联系生活,广泛选取生活中的例子进一步体会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
各种动物的卡片5张以内,1~5的数字卡片,5根小棒,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情境图
你发现了什么?
二、主动探索:认识1~5各数
(一)认真观察,主动学习
1、认识1
(1)你看到图中有哪些物体是用1表示的?(学生随意回答)
凡是象这样:1个人、1个太阳等都可以用数字1表示。
(2)你还可以说出哪些物体可以用数字1表示的?
(3)请你拿出1根小棒
2、认识2
(教学方法同上)
3、认识3
(1)图中有哪些物体是用3表示的,请你说一说。
象这样的,就可以用数字3表示。
(2)你还可以说出哪些物体可以用数字3表示的?
(3)请你拿出3根小棒然后想一想,用3根小棒可以摆成一个什么图形?请你摆一摆。
4、认识4、5
(教学方法同上)
(二)、出示计数器
先拔一颗珠,你认为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1)
如果再增加一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板书:2
如果再增加一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板书:3
如果再增加一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板书:4
如果再增加一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板书:5
板书:1、2、3、4、5
(全班齐读:正、反读)
3的前面是几?后面呢?与2相邻的两个数是几?与4相邻的两个数是几?
(三)、教师说,学生操作
1、请你伸出4个手指头
2、请你画出3个三角形
3、请你拿出5个圆片。
4、教师教拿笔姿势
5、教写每个数字的起笔,运笔、落笔。先教师示范,紧接着,学生书空,然后学生在书中
描红。
四:练一练
自主练习的第1~8题,学生做在书上。
(1)学生互评(2)集体评(3)教师评价
一年级数学教案11
教学目标:
1、通过秋游这一情境,在愉快的情绪中进行6、7、8、9加几的进位加法练习。
2、培养学生的数感,提高计算能力。
3、初步形成小组内互相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进行6、7、8、9加几的进位加法练习。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数感,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
凑数游戏,凑10,两人一组出手指, 一人出9个,另一个人出1个……
二、综合实践:
1.看卡片计算。看谁算得又对又快(1题)
2.算一算,说一说。
让学生独立完成(2题)并要求同桌交流算法。重点让两名学生在全班讲7+4的方法与8+几,9+几方法一样。
3.算一算,比一比(3题)
同学们用各种方法都会算6+几,7+几,8+几。现在请用你认为最好的方法来计算。四人小组交流选出代表在全班交流,其余学生当评委选出自己认为方法最好的同学。评出大家一直认为方法最优秀的同学。最后掌声给予鼓励。
4.要求学生,以最快的速度完成第4题、第7题。
5.游戏(5题)登山。(出示)
接下来我们就要来一场全身运动的登山比赛,小朋友们,你们准备好了吗?
(1)男生、女生各选一名代表到黑板前进行板演。
(2)同桌之间进行比赛。
(3)引导学生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生1:两边算式得数都相同。
生2:左边都是7加几,右边是8加几的算式。
生3:我知道为什么两边算式得数相同:7+3与8+2前一个加数7比8少1,后一个加数3比2又多l,最后得数就会相等。
生4:7+3可以变成7+1+2=8+2,7+4=7+l+3=8+3
原来这两个算式可以通过互相转换变成与右边相同的`算式。
6、引导学生看第6题,说说题意,再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反馈。
7、昆虫乐园。
昆虫乐园里,有一群七星瓢虫正在找食物,我们一起去观察它们,向它们提一些数学问题。
生l:我观察到七星瓢虫庄吃树叶,左边叶子上有5只,右边树叶上有7只,我提的问题是:这里一共有几只七星瓢虫?
师:有谁能替七星瓢虫回答这个问题?
生2:5+7=12,这里一共有12只七星瓢虫。
生3:也可以列式7+5=12。
师:你们又能从另一幅图中,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1:下午七星瓢虫吃饱回家了,小房子里有9只,又飞来6只,一共有几只七星瓢虫?
生2:一共有15只,9+6=15。
生3:我是这样列式的:6+9=15。
8.在今天这节课,我们开展了许多有意思的活动,在活动中我们进行了6、7、8、9加几的练习。
(1)填数。这是一个开放题,只要求学生写出一个答案,对学有余力的同学应鼓励他们写出多种答案来。)
生1:18:9+9=18。
生2:13:7+6=13。
生3:13:6+7=13。
生4:14:6+8=14。
(2)数学游戏。
这节课咱们进一步练习了进位加法,下面小朋友们在小组内把这些算式进行整理,同学们之间可以相互商量,按怎样的规律进行排列。
①教师应参与学生的整理过程,适当引导学生进行有规律的整理。
②小组与小组之间互相交流,可以采取小组互相参观的方式。
三、总结:今天,大家学得愉快吗?你们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板书: 练习四
7+3 = 7+1+2 = 8+2
7+4 = 7+l+3 = 8+3
一年级数学教案12
教学设想:
按照新的教学理念,数学学习是学生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的一种自我的、能动的、有意义的建构,动手操作、自我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材的呈现方式应该适应并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因此,在这节课的教学时,首先创设了情境,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以有的加法概念,让学生从中提出数学问题,列出算式,再主动探索计算方法。让学生运用已有知识选择各自的计算方法,创造了学生算法多样化的氛围与环境,在互评、互补的'活动中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学会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并能选择一种喜欢的方法正确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
在实际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活用知识于生活实际中。
教学重点、难点:
探索整十数加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回忆交流,激情引趣
1、这两天我们又认识什么数?你能说出几个整十数吗?观察50、60、90这几个数有什么特点。(个位上都是0且都是两位数把这样的数叫整十数)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和整十数相关的一些计算。
3、谈话:星期天到了,松鼠和小熊到街上去玩。街上的人很多,卖东西的也很多。小朋友们看!松鼠和小熊他们买了什么?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图,理解题意,提问。
①松鼠和小熊各拿了几个糖葫芦?怎样知道的?提问:看着这些糖球,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会提:一共有几串糖葫芦?一共有多少个糖球?松鼠比小熊多多少个?小熊比松鼠少多少个?)
师说:松鼠比小熊多多少个?小熊比松鼠少多少个?我们以后学。
②要求计算出松鼠和小熊一共有多少个糖葫芦怎样列式?
(板书:30十20=)
(2)计算“30+20”
①30+20怎样算呢?请小朋友自己想办法算一算。
②组织学生交流算法,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30+20=?
谈话:你想怎样算?可以用学具摆一摆,可以结合以前学过的知识来想一想,也可以和同座的同学讨论,然后全班同学交流。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十个十个地数3个十加2个十得5个十3+2=5
30,40,50。是50。 30+20=50
③你喜欢用哪种方法计算?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计算“30+20”并说给同桌同学听听。
2、教学“试一试”。
板书;50—20=
提问:这一题计算时你是怎样想的?谁愿意说给大家听。(学生可能会说因为5=2=3
所以50—20=30还能说5个十减2个十个,就是30)
3、观察这两道算式你发现了什么?那你能用这三个数再说一些算式吗?从这四个算式中你能概括一下今天我们学的是什么样的计算吗?(小结板书: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4、像这样的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算式你能出几道让大家试试吗?(从中选几道让学生说算理)
四、练习巩固,应用拓展
1、“想想做做”第1题。
(继续用你们观察发现的小眼睛来完成第一题)学生独立列式计算,说说每道算式的意思以及计算时是怎样想的。
2、口算3+2 4+5 6—4 7—3
30+20 40+50 60—40 70—30
(打乱顺序出示学生口算,口算后问你能将这些算式分分类吗?(按加数的位数分、按得数特点分、按加减法分)谈话:刚才小朋友们算得好说的更好,你们不仅会算更能从简单的问题中去发现去分析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
3、下面让我们动笔来算算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完成第5题(学生做完后同座互改)
4、发展应用
(看来小朋友掌握的还不错,继续带上我们发现的小眼睛到生活中去看看。)
出示信息玩具店部分玩具价格:皮球10元、洋娃娃30元、遥控赛车60元、书包30元,根据以上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能用今天的知识解决这些问题吗?
4、机动:100—()=30 20○40○30=30()○()=40
五、全课总结
这节课同学们积极思考,并与小伙伴讨论,学到了很多知识,你有哪些收获?说给大家听听。
课堂作业。
“想想做做”第28页。
教后反思: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是进一步学习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属于计算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之一,应给予足够的重视。计算的兴趣,我们采用了说一说、算一算、填一填、画一画、找一找多种形式进行练习。
在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中,为了使教学目标落到实处,我力争做到以下几点。
1、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计算,培养学习兴趣和计算意识。“计算”常与“枯燥”、“机械重复”相连,这是由传统数学教学上的缺陷造成的。所以,在本节课中,我充分利用具体的情境,使计算教学成为学生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又可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培养学生遇到问题能够从数量上进行观察和思考的兴趣与习惯,从而促使学生形成初步的计算意识。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课程标准认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探究新知”这一过程中,我创设了有意义的问题情境和数学活动,激励每一个学生在动脑观察中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与同伴进行交流。进而,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方法,组织学生交流计算方法,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明白了算理,掌握了算法。
3、组织好练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观察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要达到这个目标,除了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掌握算法,还需要组织好练习。而生动有趣、丰富多彩的练习更适合低年级孩子。问题意识的培养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之中———开始情境的观察提问、口算后的分类、再到生活情境的提问交流。
一年级数学教案13
〖教学目标〗
1.通过“我和小树一起长”的情境,使学生能够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同时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与创新精神。
2.借助具体的生活情境,通过对数的猜测活动,培养学生的数感。
3.通过各种形式的小组活动,为学生提供讨论交流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材分析〗
本课是学生在学习了“生活中的数”“观察与测量”“加与减(一)”三个单元之后的一节实践活动课,教材借助“我和小树一起长”这一生活情境,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从“植树”和“重回故地”这两个具体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问题,以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加深对“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等内容的理解,体会各部分之间的联系。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生活中的数”“观察与测量”“加与减(一)”三个单元的内容,认识了100以内的数,初步学会了估测物体的长度,掌握了100以内不进位、不退位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同时,学生经过一学期的学习之后,有了初步的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具备一定的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设计〗
(一)我们一起去植树
1.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现在是几月吗?那刚过去的是几月?谁知道3月里都有什么节日?
生:现在是四月,刚过去的是三月,三月有个三八妇女节。
生:还有一个是植树节。
师:3月8日是妇女节,植树节是几月几日?
生:好像是3月12日。
师:对,植树节是3月12日。现在我们的地球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而植树能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所以,在三月里,很多人都会去植树。我们小朋友也不例外,淘气和他的小伙伴也去植树了。
(意图设计这两个问题可以给学生渗透环保意识,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
2.猜一猜
(出示36页的情境图:一班)
师:淘气很快种好了一棵,他东走走西看看,来到了一班种的树旁,他正在和小树比个呢!你们听他在说什么呢?
生:我身高是1 m 20 cm,小树大约有多高?
师:请你先估计一下,小树大约有多高?再说给同桌同学。
生1:小树大约是1 m 10 cm。因为淘气比小树高一点,我觉得小树大约1m 10 cm。
生2:我想小树大约是1 m 14 cm。因为小树比淘气低一些。
师:像这样的1 m 10 cm,1 m 14 cm,都是1 m多一点,也可以说成是1 m左右。我们已经知道小树大约高1m。
师:你还想知道什么?
生:我还想知道一班种了多少棵树?
(学生数出一班的棵数。)
师:我们已经知道一班种了31棵,二班和三班也来种树了,他们种了多少棵呢?我们先来猜一猜,淘气告诉我们:二班种的比一班多一些。(出示12,43,98三个数)你们猜猜可能是多少棵?
生:可能是43棵,因为淘气说二班种的比一班多一些,12比31少,98比31多得多,43比31多一些。
(学生纷纷点头,表示同意他的意见。)
师:再来猜猜三班种了多少棵,淘气已经数过了,“三班栽树的棵数是两位数,十位是4,个位是5。”是多少棵呢?
生:45棵。(学生都表示同意他的意见。)
(意图通过学生对所提供的信息进行思考,猜测二班、三班种的棵数的活动,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培养学生的数感及估计意识。另外,增加猜数的环节,还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添学习的趣味性。)
师:我们知道了一班种了31棵,二班种了43棵,三班种了45棵,根据这些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该怎样解答?自己先想一想,再3人小组讨论。
师:谁能说说你们小组讨论的问题呢?
生1:我们组发现三班种得最多,二班第二,一班最少。我们还想问问大家,一班和二班一共种了多少棵?
师:你们会解答吗?(学生把算式和结果写在练习本上。)
师:谁想说说你是怎样解答的呢?
生2:31+43=74(棵)。
师:还有不同的问题吗?
生3:我们组想问的是三班比一班多种几棵?
生4:45—31=14(棵)。
师:还有吗?
生5:我们的问题是三个班一共种了多少棵?(学生有的面露疑色,有的皱起了眉头。)
师:这个问题对我们来说,有一点难了,我们把它存入问题银行,等以后学了更多的知识再来解决它,好吗?
(二)小树长高了
师:又是一个植树节,淘气和他的小伙伴商量去看看他们种的小树,坐着飞机来到了林场。你们看,淘气说什么了?
生:小树都长高了。(出示37页的情境图。)
师:从图中你都知道了些什么?(学生观察图,说一说。)
师:这里也有许多数学问题,你们能发现吗?自己先想一想。
(6人小组讨论,教师巡视。)
(意图之前的小组讨论是3人小组的形式,在此基础上,把参与小组讨论的人数增加为6人,不但变换了讨论的形式,而且为学生提供了参与多人讨论交流的机会,让每人都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同时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学会与人合作交流,培养团队精神,并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师:谁能代表你们组说一说?
生1:我们组讨论的问题是柳树有多少棵。
师:谁会解答?
生2:40+16=56(棵)。
师:还有不同的问题吗?
生3:柏树比杨树多多少棵?
生4:52—40=12(棵)。
生5:杨树和柏树一共多少棵?
生6:40+52=92(棵)。
……
师:淘气在飞机上还看到了凉亭,他看到的凉亭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看书选择并讨论,全班交流。)
(三)学生说说自己的收获
师:谈谈你对这节课的感受。
生1:这节课我提了很多的数学问题。
生2:我会算数学题了。
生3:我想告诉大家要保护环境。
生4:这节课我上得很高兴。
……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一节实践活动课,它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在教学中,我首先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创设“植树节”去植树的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积极思考,并从中渗透环保意识。
其次,我根据教材原有的内容,增添了猜一猜的活动,让学生根据我提供的“二班种得比一班多一些”和“12棵、43棵、98棵”等信息进行思考,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
再次,本节课我还充分给学生创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首先一开始在“一班植树的情境”出示后,我就提出“你还想知道什么?”让学生自己提出想要知道一班种的棵数;紧接着,在三个班种的棵数知道之后,我又提出“你能发现什么数学问题吗?”让学生进行讨论,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并进行解答;接下来当我出示第二幅情境图时,对于图中的几个信息,我也不再引领着学生一一阅读,而是让学生自己去看去想。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积极思考,通过对各种信息的理解,从数学的角度提出很多的'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同时,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在这节课里,我采用不同的小组讨论的形式,刚开始是两人小组,接下来是三人小组,最后才是六人小组的讨论形式。学生从一对一的交流,到小范围的讨论,再到多人参与的形式,不仅为学生提供多次讨论交流的机会,而且在每一次的讨论过程中,由于人数的增加,对学生认真倾听他人的想法,与人合作的要求也一次比一次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在本节课中,我也有许多遗憾的地方。比如,在学生讨论之前,我还应该给学生留出更多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进行交流和讨论,才能更好地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思考和发表意见的机会。当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时,可以先让其他学生来说说他的看法,进行学生之间的评价,在学生有了思考的过程之后,我再作为其中的一员来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样才更能把“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理念落到实处。
〖案例点评〗
“我和小树一起长”是学生初步尝试应用数学来解决简单的问题,整节课以植树、重回故地为主线,把教学内容清晰有趣地串了起来,设计新颖。教学过程科学合理,层次分明,层层递进。整节课的设计和课堂教学的实施主要体现了以下几点。
1.注重学生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教学设计体现了“生活——数学——生活”的整体思路,由生活情境引入,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数学课程的人文精神和社会性。
2.注重创设问题情境,真正地把学生的探究发现贯穿在整个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中。
本节课,何老师注意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身边的各种事物,学会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并设法解决问题。创设一个又一个有利于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情境和事例,让学生在发现数学、应用数学中体验与感悟数学,从而体现数学的价值。如:在植树情境中提出:“我们知道一班种了31棵,二班种了43棵,三班种了45棵,根据这些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该怎样解答?自己先想一想,再在3人小组讨论。”在小树长高了的情境中提出:“从图中你都知道了些什么?这里有许多数学问题,你们能发现吗?自己先想一想,再在6人小组讨论。”
3.重视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有效地合作学习应是建立在独立思考基础上的。本节课,何老师很注重为学生创设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教学中,无论是学生“估计、猜测”或是“提出问题”或是“解决问题”,都是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进行小组合作或再组织讨论交流。这样的交流讨论,是在学生独立思考之后进行的,因此,课堂上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想说,有话能说,充分发挥积极性。此外,在教学活动中,何老师还多次采取了合作互动的方式,选择不同的组合形式(同桌2人小组、3人小组、6人小组),让学生经历合作和交流的过程,感受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过程,合理地调整、丰富自己的认识,形成浓厚的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合作气氛,初步培养学生团队作战的意识,强化合作精神,达到相互交流启发的目的。
一年级数学教案14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第单三元《分类与整理》
【教学目标】
1.从解决问题的角度出发,让学生初步理解分类的含义,掌握简单的分类计数的方法。
2.让学生经历和感受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体验统计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并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3.使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整理过程,能够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图画,表格等)呈现分类的结果,初步体会统计的完整过程。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学会按不同标准进行不同的分类,并用简单的统计图、表表示分类的结果。
【教学难点】
让学生体会到分类的含义、方法及目的,体会分类标准不同,结果也不同
【教学流程】
一、 激趣导入
1.出示图片,引入新课。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最近表现的特别好,特别爱动脑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礼物,谁知道老师一共带来多少件礼物啊?
生1:一共有六件礼物,有三个大的礼物三个小的礼物。
师:真棒!你是按照大、小来分的(板书大小)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生2:一共有六件礼物,蓝色的'有四件,粉色的有两件,所以有六件礼物。
师:那他是按什么来分的啊?
师:真棒!几位同学通过不同的角度来把这几件礼物数了出来,今天咱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分类的知识(板书:分类)
【设计意图:激趣导入,引发学生兴趣,体现数学学科素养让学生感知生活中的数学现象】
二、新授
1.分类:
春天来了,老师想领同学们去公园玩,看到公园门口这么多漂亮的气球你愿意把它们分分类吗?那我们可以如何分类呢?
生:按颜色分类(师板书:颜色)
师:还有不同意见吗?
生:按形状分类(师板书:形状)
师:那今天我们就先来按照形状来给气球分分类,请同学们按形状把气球摆一摆,再数一数每种气球有多少个,收集数据,把结果记录在格子里,现在开始。
同学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师:请你坐好,老师刚才巡视的时候发现咱班同学们整理的可真好啊,老师拿了一个同学的作品请他给大家分享一下他整理的结果。
师问生1:你能和同学说一说为什么这样摆吗?(摆成一堆一堆)
生:我把一样形状的放在一起了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行吗?好请回
师问生2:那你为什么把气球摆成一排一排的呢?
生:这样更容易数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让学生经历和感受收集与整理的乐趣】
2.整理
师:那我们看这位同学的作品,你们能一眼看出来谁最多谁最少吗?你们是怎么数的这么快的?我还没来及数呢!
生:看那个最长哪个就最多,哪个最短哪个就最少
师:哦!你们是通过长短看出来的,老师这里也有个作品,我一摆出来就发现糖葫芦型的和心形的一样长,那他们一样多吗?
生自己发现需要按照一个对应一个的标准来数
师:为了让我们的图更加清晰我们还要一起补上一些内容,我在图的下面画上一条横线告诉大家我是从这里开始数的,在下面标记,第一列都是圆形的,第二列都是糖葫芦型的,第三列都是心形的,这下就能让看图的人一眼就能看出我画的是什么意思了。这样我们就可以用图来表示我们的结果。我发现还有很多同学有很多有创意的作品(收集同学作品进行展示)
师:我发现这些漂亮的作品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你们发现了吗?他们都是用什么来记录结果的?
生:用数来记录结果的
师:我们刚才用图来记录结果的这一次用数也能记录结果(利用学生作品制作表格)
师:我们先横着来看,第一行都是…生:形状,第二行是…生:个数。我们再竖着来看,通过观察第一列你能知道糖葫芦形状的有几个吗?观察第二列你又知道什么了?老师在这里加上几条线你会发现它特别像一张…
生:表格。
师:同学们你们真棒,你们不仅把这些气球进行了分类,而且还能把它们整理成图或者表,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分类与整理。(板书整理)
师:呀!老师突然发现我有一个气球忘放进去了,快帮老师出出主意,这个气球应该放在哪?(师举起一个粉色心形气球)
生:应该放在心形的气球上面
师:可是我黑板上的气球没有粉颜色的啊,为什么也能呢?
生:因为它们都是心形的
师:因为我们是按照形状来分的,不管什么颜色只要是这个形状就得放在这里。那我们现在又增加了一个心形的气球我们的表该如何改变呢?
生:心形下面的3改成4.
师:呀!这里还有一个兔子形的气球(老师举起一个蓝色的兔子气球)这该放哪啊?
生:应该单独放在一行,因为他是单独一个形状
师:那我们的图和表如何改变呢?图的下面画上一个兔子形状,表示这一列是兔子形状的气球,表格里第一行加上一个兔子形状,下面写上1表示有一个兔子形状的气球(更改图和表)这下我的表格完整了吧,那为什么同样都是增加一个气球,你们一会变了个数,一会又让我增加了一列啊?
生:因为它们的形状不同
师:同学们帮助老师解决了问题,虽让增加了一个气球,可是心形气球只增加了一个,而小兔子形状的气球却增加了一类,你们学会了吗?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观察和总结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自己感受到制作图和表格的过程,对知识有更深的理解,设计情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师:春天是出游的好季节,不光老师爱出去玩,同学们一定也特别爱出去玩吧?老师到了游乐园门口就看到了好多的同学都和爸爸妈妈一起来郊游了!你们能给这些人分分类吗?
生1:可以按大人和小孩分类
师:还可以按什么分类?
生2:可以按男人女人分类……
师:还有吗?
生:按左右、家人等等
师:现在老师要带领大家进游乐园了,看看我们到哪了?可是到了售票处我就想你们那么多的分类标准,我该选择哪种呢?
生:按大人小孩分类
师:为什么啊?
生:因为大人20元,小孩10元。
师:好了,我们接着往下走,这一站我们该选择哪种分类方法更好呢?
生:分男女
师:你们怎么不选大人小孩了?
生:因为这次要进男更衣室和女更衣室了。
师:看来虽然给这些人分类的标准有很多,但是根据具体情况我们要选择适合我们的标准来进行分类。刚才的这两个情景都是老师遇到的困难,现在就请同学们帮我解决这两个困难,真正的给这些人分分类,老师给每个同学准备了一张小卷子,先仔细看一看老师想请大家帮我什么忙,把这些人按什么来分类呢?
师:看看你的卷子,谁能告诉我你是帮我什么忙?按什么标准分类?
生1:按男女分类
师:你来给大家看看你从哪看出来是按男女分类的?(生指表格)
师:还可以按什么进行分类?
生2:可以按大人和孩子分类
师:除了按男女分类和按大人孩子分类还可以怎样分类能?选择一种你喜欢的分类标准记录在表格里。
师:同学们已经帮老师解决了两个问题,可是新的问题又来了,都是这么些人分类,可是为什么两次分的结果不一样啊?
引导生说:因为标准不同,所以结果不同
师:标准不同、结果不同(板书)但是有什么是没变的?
生:总共的人数不变
师:表扬同学。你不仅找到了他们的区别还找到了不变的地方。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中遇到的实际情况感受遇到不同情况分类的标准也不同】
三、课堂总结
师:分类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你们有没有遇到过分类的现象?
生:垃圾分类、超市分类、书籍分类、药品分类……
师:垃圾分类可以让我们的生活更环保,超市分类、药品分类可以方便我们的生活,分类在生活中的作用可真大啊,以后在生活中你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你能不能用今天学习的知识去解决啊?相信你们一定会解决好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师:现在马上就要下课了,你能和你小组的成员交流你本节课的收获并派出代表把你们的收获分享给大家吗?
学生分享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不仅一起学习了把一些东西进行分类,还能够把分类的结果进行整理,整理成图、整理成表,同学们还知道了标准不同结果不同,而且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的这部分内容就是我们今后要学习的统计与概率的原型,相信你们一定会解决好今后遇到的问题。
一年级数学教案15
教学目标:会比较100以内两个数的大小。
教学重点和难点:会比较100以内两个数的大小。
教学媒体:教学平台。
课前学生准备:口算。
一、引入课题
谈话: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解百以内的数,你能任意地说出一个别100以内的数吗?(指定三四人说一说)
老师手里有很多雪花胶片,你们猜猜看可以用100以内的哪个数表示。我们一起来数一数,看小朋友们猜得怎么样。
下面请你们也抓一把雪花胶片先猜一猜有多少个,然后再数一数是多少。刚才这几个同学说的这些数谁大谁小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比较数的大小。
板书课题:比较数的大小
二、游戏中学习新知。
1.第一次游戏。
(1)师介绍道具:从材料袋中几张数字卡片,师准备“个、十”的卡片。
(2)游戏规则。
①每次两队各派一个代表来抽签;
②第一次抽到的同学把数放在个位,第二次抽到同学把数放在十位上。
③哪一队抽到的数字组成的两位数大,哪一队就赢;
④能确定胜负时,本轮比赛结束。
(3)师把学生分成男队和女队,各队派代表开始游戏。
在每一次抽完后问摸大数的学生:“你高兴吗?”再问另一个学生:“你呢?”也可以让下面的学生谈谈。摸百位上的数时可卖卖关子:还要摸吗?谁先摸?
(4 记录结果,填上符号。(师也板书)
2.第二次游戏。
(1)还想继续来吗?好,不过,这回可要改一下游戏规则。
(2)出示游戏规则。
①每次两队各派一个代表来抽签;
②第一次抽到的同学数放在十位,第二次抽到的数放在个位。
③哪一队抽到的数字组成的两位数大,哪一队就赢;
④能确定胜负时,本轮比赛结束。
(3)学生游戏。
学生摸一次后问:还要摸吗?为什么?
出示魔术牌,和第一个孩子十位上的相同,继续摸……
3.第三次游戏。
(1)还要玩吗?再玩还要改规则,猜猜会是怎样的规则呢?
①每次两队各派一个代表来抽签;
②每次抽到的`数由抽签者自己决定放在哪一位;
③哪一队抽到的数字组成的两位数大,哪一队就赢;
④能确定胜负时,本轮比赛结束。
(2)各队选派代表,师问代表:你准备怎样放?
(3)生游戏,师有选择的提问学生。
(4)假如现在三个数字还允许他们重新排列,会有什么结果?(学生重排,记录结果并比较大小)
4.小结。
刚才,同学们表现的非常积极,也表现出充分的集体荣誉感。好,看几次比赛的结果,该回答我一个问题了。刚才在游戏中思考问题了吗?比较的方法有了吗?同座互相说说。
指名交流。(板书: 看十位 看个位)
5.试一试
老师这有几道题,填上﹥或﹤。
82○95 40○30 86○87
34○43 97○97 56○46
通过分析得出:一位数<二位数<三位数
(继续完成板书:看数位)
三、巩固应用
比一比生活中的数
1.我们班男生有34人,女生有43人,男生多还是女生多?
2.男孩家到学校有100米。女孩家到学校有70米。谁应该要上学早点出发?
3.王明家57度,李军家75度,谁家要节约些?
四、拓展延伸
1.写一写,排排队。
你们已经抽了好几次了,老师也想抽3张(8、0、5)
假如用这3个数组成最大的两位数是多少?
(猜猜,老师会问个什么问题?)组成的第二大的数是多少?
让学生自己写一写,再和同座比一比大小。
2.在方格中填数,看看你能想出多少种填法?
28<□8 □1>8□
板书设计:
比较百以内数的大小
看数位
一位数 < 二位数 <三位数
看十位
看个位
【一年级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一年级数学教案08-16
一年级下数学教案01-27
一年级数学教案11-06
一年级数学教案11-07
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教案06-12
(经典)一年级数学教案07-01
一年级下册的数学教案02-23
一年级北师数学教案02-25
一年级趣味数学教案04-30
一年级数学教案范文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