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语文教案>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07-13 17:13:59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汉字10个,会写6个生字,并理解文中好词、好句。

  2、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文理解课文内容。

  3、懂得和别人合作,并愿意、学习与他人合作。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猜谜语。(出示谜语)

  “______能游,_______会飞,爬树无法追。”(学生自由填)

  是的,每个小动物都有各自不同的本领,那么它们谁的本领最大呢?我们今天学习一篇童话,名字就叫《比本领》,学完之后就明白了。

  2、谈话。让生说说自己最大的本领是什么?那么谁的本领最大呀?有一只梅花鹿和一只金丝猴,它俩也想比一比,看谁的本领大?我们看看它们是怎样比的?

  二、自学

  1、自读课文,圈出不懂的词语,可以通过或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再有不懂的'可以向小组其他同学请教。

  2、同桌互读,互相纠正字音。

  3、小组分角色练读。

  4、指名分角色读,全班正音。

  三、识字

  1、读字卡。摘果子(大树上有许多果子,学生读对一个,就可摘一个。强调音:“垂、丧、摘”。)

  2、用自己最得意的方法识记字形。注意:“垂、象”。

  四、自读自悟

  在充分读文的基础上学习第一自然段。重点理解“它们两个都觉得自己的本领大”这句话。

  (可以采用表演这一方式来理解)

  五、表演

  让学生把自己当做梅花鹿或是金丝猴,想象当时的神态、心理,再运用动作、表情来表演当时它们是怎样想的。

  (激发学习兴趣,换位思考,体会感情,铺垫下文。)

  六、诵读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

  1、大象伯伯的话要读出老者的语气来。让学生自己体会读。

  2、带着刚才表演时的心情读读两个人的想法。

  3、分角色练读、表演读。

  七、交流探讨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二自然段。思考:梅花鹿的本领大吗?你是怎样认为的?(有的学生会认为它本领大,让学生抓词句谈体会。如“飞快地跑”、“轻轻一跳”等。也有的会认为它本领不大,因为摘不到果子。让学生畅所欲言,谈自己的想法。谈想法的过程就是再次理解课文的过程。)

  在读文中理解“得意洋洋、垂头丧气”的意思。

  2、金丝猴的本领大吗?你是怎么知道的?(方法同上)

  八、诵读

  体会梅花鹿的心情变化,读出得意洋洋、垂头丧气的感情来。金丝猴的话要读出着急的心情来。

  九、总结

  说说这节课有何收获。

  第二课时

  一、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都明白了什么?让我们再次有感情地朗读一、二自段。

  二、学习三、四自然段。

  1、默读三、四自然段,小组讨论:它们谁的本领大?你是怎样知道的?回顾全文,畅所欲言。(学生通过读言语中词句,自己理解。同学间交流会得出两人合的本领最大。此设计目的就在于培养学生通过各种手段探究问题的能力,在探究中思考,学会发现。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

  2、理解最后一句“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笑了。”两个人都明白什么了?试着用各自的语气说一说。(换位思考,升华主题,体会合作的重要。)

  三、讨论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小组讨论:什么是合作?

  2、以刚才讨论作为实践活动,评价哪些同学会合作,哪能个小组合作得最好。

  3、再次讨论:当你和同学意见不一致时,你是怎样做的?(结合语文天地中的金钥匙进行教学。)(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合作,把书本上的知识转化为生活中的实践能力,真正培养学生会合作的个性品质。)

  四、写字

  本课生字笔画较多。“象、垂”可以先书写,课后练写。其余几个生字,要求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分析字形,自己学写。

  五、练习。

  1、连一连。

  天鹅 大虾 梭鱼 梅花 鹿 金丝猴

  跑 飞翔 游泳 爬树

  2、说话。

  用“得意洋洋、垂头丧气”说一句话。

语文教案 篇2

  一、教材依据

  本节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30课)。

  二、设计思路

  教材分析:

  本文选自《聊斋志异》中《狼三则》的第二则,是清朝作家蒲松龄写的一篇笔记体小说。叙述了两只狼与一个屠户场较量,狡诈的狼想吃掉屠户,却最终双双毙命于屠户刀下的故事。本文篇幅短小,结构紧凑,情节曲折,语言简练生动。随着情节的波澜起伏,生动的表现了狼的贪婪、凶狠和狡诈的本性和屠夫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

  设计理念:

  学生初学文言文,对文言知识缺少足够的字词积累,但本文篇幅较短,内容并不难懂,因此授课中决定遵循文言文学习的一般规律和学生认知的一般规律,通过四读(一读读准字音、二读读出节奏、三读读懂内容、四读读出情感)的方式,使文言文的语言学习融入到思想情境的感知中,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自己进入学习的领域,从自己的学习实践中逐步掌握文言文阅读的基本方法。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研读文本、理解重点虚词“之”;通过探讨问题,深入理解文意,领悟狼的狡猾与屠户的勇敢、机智;

  方法与途径:通过自主研读、合作探究的方式理解文意;

  情感与评价:通过诵读,感受故事情节的艺术魅力;通过研读课文,懂得在生活中,对待邪恶势力,不光要敢于斗争,而且要运用智慧,善于斗争;

  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重点字、词、句理解课文的寓意;紧扣情节,培养丰富的想象力。

  五、教学难点

  对文章主旨的探究、领悟、理解。

  六、教学准备

  制作“四步十二法”导学案;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完成“四步研读预习表”上的内容(常识研读——作家作品、写作背景、文体;文本研读——生字新词、情节研读、基本结构、文章主旨;艺术研读——立意、选材、结构、表现手法;生活研读——自己的启示与感悟)。

  七、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导入示标:

  出示幻灯片,学生观看狼的图片及解释,猜出成语。

  (形容大声哭叫、声音凄厉——鬼哭狼嚎

  比喻把坏人或敌人引入内部——引狼入室

  比喻凶暴的人居心狠毒、习性难改——狼子野心

  四处都是报警的烟火,指边疆不平静——狼烟四起

  形容心肠像狼和狗一样凶恶狠毒——狼心狗肺)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就和这几个成语的主角有关,请同学们大声说出今天的课题——《狼》

  预习共享:

  结合自己的预习情况,完成自主学习部分的内容:

  1、《狼》的作者 蒲松龄 ,字 留仙 ,一字 剑臣 ,别号: 柳泉居士

  世称 聊斋先生 , 清 朝文学家,我们曾学过其文章

  《山市》 。本文选自文言短篇小说集 《聊斋志异》 。

  2、《聊斋志异》中的“聊斋”是作者的` 书屋 名,“志异”的意思是 记录奇异的事 。

  3、作者书屋的对联是: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

  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六人小组合作,讨论解决以上内容,不能解决的向教师提出。

  讨论完成后教师就出错较多的问题统一讲解,学生使用双色笔纠错。

  (二)引领探究

  一读——读准字音

  学生自读:划出自己认为难读的字词,做好标注。可借助课下注释及工具书。

  学生范读:一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听读后补充或点评。

  教师正字正音:

  缀zhuì 窘jiǒng 苫shàn 蔽bì 弛chí

  眈dān 瞑míng 隧suì 尻kāo 黠xiá

  二读——读出节奏

  小组讨论以下节奏的划分并说出划分依据:

  第二段: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第三段: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第四段:其一犬坐于前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第五段: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学生齐读

  三读——读懂内容

  (小组合作,结合预习表与课下注释理解文意,记录下自己有疑惑的地方,组内解决)

  重点虚词

  之:

  1、代词“它”。例:又数刀毙之。

  2、助词“的”。例: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3、助词,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例: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4、助词,补足音节,不译。例:久之,目似暝,意暇甚。

  重点句子翻译:

  1、两狼之并驱如故

  ——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2、恐前后受其敌

  ——(屠户)恐怕前后都受到狼的攻击。

  3、苫蔽成丘

  ——覆盖成小山似的。

  4、其一犬坐于前

  ——其中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

  5、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狼也是很狡猾的了,可一会儿功夫两只狼先后毙命,禽兽的欺骗手段又能有多少呢?只不过(给人)增加笑料罢了。

  你能流利的讲出这个故事吗?(学生复述课文内容)

  四读——读出情感(层层深入,揭示主旨)

  1、课文中哪些语句写出狼的本性?

  贪婪凶恶:缀行甚远;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后狼止而前狼又至;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狡诈阴险: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2、文章如何来刻画屠户的形象?

  (要求从人物描写方法入手,找出课文例句并分析。)

  心理描写:

  惧——投骨避狼; 大窘——骨尽狼仍从;

  恐——前后受其敌;悟——刀劈两狼。

  动作描写:

  “投以骨”“复投之”“顾”“奔”“倚”“弛”“持”“暴起” “劈”“毙” “转视”“断”“毙”这些动词写出了屠户有勇有谋,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

  3、如此狡猾的狼,最终却自取灭亡,这是为什么?这个故事给了你哪些启示?(学生思考、六人小组讨论后回答)

  问题的答案就是本文的主题所在

  ——人有狼没有的智慧、勇气和力量。对像狼一样阴险狡诈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妥协退让,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样才能取得胜利。

  (三)训练检测

  对比阅读 牧竖

  两牧竖入山至狼穴,穴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顷①,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其一竖又在彼树致②小狼鸣急;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③,跑号如前状。前树又鸣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僵卧,久之不动。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导读:狼虽是凶残的动物,但狼所表现的母爱令人感动。两牧竖利用狼的母爱天性而杀害狼未免过于残酷。不管是人类还是动物,母爱永远是伟大的。

  注释:

  ①少顷:不一会儿工夫。

  ②致:使。

  ③舍此趋彼:离开这只小狼奔向那只小狼。

  ④前树又鸣:指前树上的小狼又叫。

  对比练习:

  1、下列每组句子中,划线字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B )

  A:两狼之并驱如故 B:目似暝,意暇甚

  故令嗥 意甚仓皇

  C:狼不敢前 D:相去数十步

  跑号如前状 一狼径去

  2、说说自己读完《狼》与《牧竖》的感受。

  (四)总结升华

  说说自己这节课有什么收获。(知识梳理、规律总结)

  多媒体呈现课文寓意主旨:

  狼虽然贪婪凶恶,狡诈阴险,但又十分愚蠢,在有高度智慧的勇敢精神的人面前,终究难逃灭亡的命运。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存在幻想,妥协退让,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样才能取得胜利。这正是蒲松龄的两则狼的故事所告诉我们的。

  八、教学反思

  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语感、帮助理解的主要方法,因此本节课指导学生通过自读、齐读、默读、范读等形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懂内容、读出情感。之后,让学生借助工具书和课文注释,进行自读理解、疏通文义。其间,教师起到指导作用,学生以自主学习为主。学生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用六人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围绕四读及问题,分析理解课文的内容、形象和寓意,并联系实际,谈谈得到的启示。这是学习本文的主要目标。“训练检测”环节中的“对比阅读”可充分发挥学生的求异思维,使其拓展思路,全方位认识事物。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辛弃疾其人及其词作风格。

  2、以读代析,在朗读中体味《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感受词人爱国主义情怀和悲凉意境。

  3、深刻体会《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用典的艺术特色。

  能力目标

  1、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2、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分析典故”这一赏析诗词的基本方法。

  3、通过理解文句,分析意境,提高学生理解和鉴赏词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在朗读中品味这首词的意境。

  2、指导学生理解典故的含义。

  教学难点

  1、引导在了解词作内容的基础上把握诵读技巧。

  2、指导学生理解典故的含义。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下面我们来齐背一遍。

  赤壁的惊涛骇浪引起了苏轼的无限遐想,他怀念古人,但是与雄姿英发、年轻有为的周瑜相比,华发早生、壮志难酬的东坡自然会生发无限的感慨。同是豪放派词人,一生致力于抗金,收复中原,但不被统治者重用的辛弃疾登上京口北固亭,又会借古人抒发何种感想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赏析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常言说书读百遍,其意自见, “诵读”也是赏析诗词常用的一种方法。请同学们齐读一遍。

  二、整体感知

  1、学生齐声读一遍。

  2、根据学读的'情况发现问题当时进行纠正。可能存在的错误:

  (1)、佛(bì误读为fú)狸祠下。

  (2)、封/狼居胥,误读为“封狼/居胥”。狼居胥是山名,封是动词,封山,是在山上筑土为坛以祭山神,纪念胜利。

  3、教师范读一遍。

  三、课文研读

  学生再读一遍,体味豪放风格并思考这首词的最大特点是什么。(用典很多)

  找典故。

  1、作者为什么要用这么多的典故呢?

  我们来看标题:《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永遇乐”是词牌名,“京口北固亭怀古”才是题目,大家知道,词往往用它开头的第一句话作题目。看题目《京口北固亭怀古》,作者在什么地点做些什么?京口北固亭,怀古

  2、学生再默读一遍。结合课后注释,看作者都怀想了哪些古(典故)?

  为了引导学生更好地寻找典故,我并没有笼统地提问“词中引用了哪几个典故”,而是把它细化成以下几个小问题,由浅入深地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思考。

  1、有几个典故?

  2、在文中分别是哪一句话?

  3、它们分别与谁有关?

  4、请分别用一句简练而完整的话来概括这些典故!

  3、老师再做总结。本词中共用了五个典故,它们分别是:

  明确:1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孙权)(孙权击败曹操,建太平伟业)

  2寄奴曾住(刘裕)(刘裕北伐收中原,气势如虎)

  3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刘义隆)(刘义隆北伐,因草率而败北)

  4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拓拔焘)(拓拔焘击败宋文帝)

  5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廉颇)(廉颇虽老仍不忘国)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深情地朗读。2、细腻地感受。3、诗意地仿写。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背景地导入。

  1、今天我们一首现代诗《天上的街市》。这是一首寄托了作者郭沫若的理想的诗。这一课的学习任务是(见上)。

  2、我们读诗,要知道作者是什么样的人,还要知道作者写诗时的情境,这就是读诗的背景。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郭沫若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诗人、学者。其诗集《女神》融入了大胆的想象,奇特的构思,保持了浪漫主义艺术风格,一些诗作流露出诗人积极的探寻与追求光明的心情。作品还有诗集《星空》;剧本《屈原》、《高渐离》、《棠棣之花》等。

  本诗写于1921年,五四运动高潮已过,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处于北洋军阀混战时期。社会“冷酷如铁!黑暗如漆!星秽如血!”诗人对祖国的憧憬被黑暗社会击得粉碎。他陷入了苦闷感伤中,但他没有悲观失望,依然不倦地搜索和追求理想世界。

  《天上的街市》是作者根据我国古代神话“牛郎织女”的传说,加以再创造,并借助丰富奇特的联想与想象,描绘了天街美好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摆脱封建束缚,追求理想、向往自由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

  3、这段文字向我们介绍了这首诗的写作背景:中国正处于社会最黑暗时期,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这首诗是作者改编神化传说“牛郎织女”而成的,作者是想借诗歌表达自己追求自由幸福的理想。

  二、深情地朗读。

  1、读诗的第一个要点:要随着诗情,进入诗境,每一个字都要

  饱含情感。听读一二节。

  2、生自读,齐读。提示要有韵味。

  3、第二个要点:要把握基调,就本诗而言,要读出作者对理想的追求,幸福与自由度渴望。范读第三节。重点提示“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中“牛儿”升调。(语气、语调)

  4、要点三:要读出语音轻重,音节快慢,语气强弱。(提示重音、节奏,重点范读第四节及末一句(“灯笼”延长音;“在走”用升调)。

  5、整首诗齐读后,采用“自由朗读”的方式:“天上的街市,作者郭沫若……朗读者……”

  6、实践了这三点朗读的要求,读诗时表现的韵味就不同了。请看,又来一首写“牛郎织女”的诗了: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

  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7、就用刚才学到的方法,进入诗境,深情地朗读,注意强弱、停顿、轻重,自读后齐读。再点名读。

  8、这两首同一内容的诗,“牛郎织女”的生活有什么不同?

  (一写的是牛郎织女被无情的天河的痛苦的心情。织布机札札地响着,织女的泪水如雨,她只能永远寂寞地织布,隔着一条天河,有情人只能遥遥相望而不能说话,这是对封建礼教的不满。一个写的是牛郎织女不再被天河隔开,而且过上了自由幸福的生活——天天在街市上逛街呢!

  三、细腻地感受。

  1、作者为什么要对“牛郎织女”的传说作改动呢?下面我们进入第二个环节:细腻地感受。

  有这样一个话题需要我们从课文中找内容来完成:

  我从中感受到。

  横线上的内容:可以是一个字眼,一个词,一句诗,或是一节诗、全诗。感受的内容可以是动作、心情、形态、情景、画面,或者是诗的结构、情感、手法……一句话你们的发言是自由的。你从什么地方感受到什么就说什么。

  举例:我从“请看那多流星”中的“朵”感受到:“朵”,常用于花,而花是美好的象征,把流星比作花,比喻天上的生活像花儿一样美好。

  2、师生交流。备疑:

  (1)“现了”不可改为“亮了”:天上的星星都亮着,白天被太阳的光芒掩饰了。明星就是“亮”的意思。

  (2)“远远”叠词,有音乐感。“点”只有人才能办到,而诗写的就是“天上的街市”,有街市就有人,扣题了。

  (3)“定然”“定”坚信这个美丽的街市是存在的。

  (4)“陈列”是说物品放了很长的时间,和下文“世上没有的珍奇”呼应。

  (5)“你看,那浅浅的天河”,这里加了逗号,可使读者感到亲切,拉近了读者与作者之间的距离。“宽广”与“来往”押韵。

  3、若把第三节改为“你看,那茫茫的天河,定然是无限宽广。那传说中的牛郎织女,只能够隔河相望”我觉得改了,更加符合传说,好不好呢?不符合作者心中的美好的想象,美好的向往:向往美好的生活,向往人间能够像天上一样美满,自由。

  4、再次齐读全诗,注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摆脱封建束缚,追求理想、向往自由幸福的生活)

  四、作业。

  1、有感情朗读全诗并背下来。

  教后记: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与检查。

  1、生字词。

  2、背诵。

  二、诗意地仿写

  1、这节课我们主要进行第三环节的学习:诗意地仿写。

  2、仿写什么呢?看诗的第一节,一起齐读一遍,就仿写这一节。你们看这节:如果改为:“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行吗?为什么?用了什么手法?(联想、想象)

  (作者由人间的街灯联想到天上的明星,再由明星联想到了天上的`街灯,然后想到了天上的街市。由街市想到了物品(珍奇),想到了人——牛郎织女—天街闲游

  这是由实到虚的过程。首先是联想,然后是想象。板书:

  街灯 明星 (天上的) (天上的) 牛郎织女

  街灯 街市 天街闲游

  联想 想象

  (实)——————————————————— (虚)

  3、生仿写,并朗读。

  三、放飞地想象。

  1、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一首古诗,先请大家自由朗读,然后分小组讨论,作者是怎样来发挥想象力的?

  梦天

  唐

  李贺

  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碧天色。玉轮轧露湿团光,鸾佩相逢桂香陌。

  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鸟。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这首诗歌中,诗人梦中上天,天上众多仙女在清幽的环境里,你来我往,过着一种宁静的生活。而下望人间,时间是那样短促,空间是那样渺小。诗歌寄予了诗人对人事沧桑的深沉感慨,表现出冷眼看现实的态度。文艺评论家说:“艺术想象是创造诗美的生命力。”可见艺术想象在诗歌创作的重要作用了,而这些年,研究者们有了惊人的发现,“文人的艺术想象常常成为未来科学的发现”。(板书)

  2、宋代苏轼在《水调歌头》中有“高处不胜寒”之说,这种大胆的猜测,今天的科技已经印证了。

  “科学源于幻想”这已成为新格言,不少科学发明便是最好的例证。可举例。

  3、富有创造力,离不开想象,下面我们进行思维训练,看看哪些同学最富有创造力。请看一则材料。

  景泰蓝的纱质灯罩。灯罩透出淡黄的光圈,微微颤动着,把我所住的小屋染成一片朦胧的海,这时我正在观看窗外的波形浪影,海,却骤然扑了进来。

  清凉的海水浸泡着我,好像我已不是用嘴呵气,而是用腮,带着土腥味的水草缠着我,紫菜,海参,随手可摘,红珊瑚,白珊瑚,玲珑剔透,。

  我,发现我已不复存在!

  我是在鼓鳍寻诗,畅游心海……

  (1)请写出上文中与课文第一节相类似的联想和想象链。

  光圈

  海

  我

  鱼

  (2)根据上下文,在横线上加写一个句子,使前后文一气呵成。(应写海洋生物)

  4、根据提供的词语,请你们经过四五步的联想,使两个意义相距很远的词语联系起来。

  示例:木质

  树林

  田野

  足球场

  足球。

  (1)雪花

  茶

  (2

  钢笔

  月亮

  (3)沙滩

  啤酒

  (4)夏夜

  鲜花

  三、作业。

  1、根据提供的情景,编一则小故事。

  月光 树影 笛声

  海豹 高原

语文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狮子和兔子》是一充满童真童趣的寓言故事。“狮子”是一种凶猛的野兽,被称为“百兽之王”,“兔子”则是一种性格温顺,身体娇小的动物,这两种强弱对比十分鲜明,通过朗读感受启发学生光凭力气和发脾气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要靠动脑筋,想办法来解决。

  教学目标:

  1、认读本课生字新词,练习正确书写;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理解兔子最后说的话,懂得遇到问题,光凭着力气和发脾气是不行的,应该积极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正确识记生字,并加以书写。

  教学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受到教育、养成动脑筋解决问题的习惯。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挂图、小黑板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读本课生字新词,练习正确书写;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懂得遇到问题,光凭着力气和发脾气是不行的,应该积极动脑筋 想办法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学习本课生字,重点学习“蹲”“疲”“怒”“醒。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带来两个新朋友,你们看,他们是谁?(出示图片:狮子和兔子)大家想和他们交朋友吗?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有趣的故事呢?让我们大家一起走进课文,读一读这个有趣的故事吧!(师板书:狮子和兔子)

  二、初读课文,读中识字。

  1、阅读要求。

  (1)选择轻声读或者默读的方式,自由读课文。遇到生字词、长句子和自己感兴趣的词句多读几遍。

  (2)标记己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借助拼音、听记识字、问同学问老师、查字典、猜一猜……

  (3)小组内分段轮流读课文,做到读准确、读通顺,小组内互相正音。

  2、检查识字情况。

  3、教师出示本课生字,词,指导认读,识记。

  4、整体感知,齐读课文。想:这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三、识记字音形义,练习书写

  1、抽读田字格中的生字,并扩词。

  2、交流识字方法。

  3、学生认真观察字形,提出书写难点,教师做重点指导。群:左上方中间的“-”要伸到右侧去。怒,右上方是“又”,不要写成“口”。

  4、教师范写,学生描摹。

  5.生独立完成生字。

  四、: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狮子的表现,体会兔子的笑,从中明白道理。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了解狮子的'表现,体会兔子的笑,从中明白道理。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开火车抽读生字,练习扩词。

  2、听写本课生词。

  一群 叮咬 筋疲力尽 恼羞成怒 讨厌 提醒 解决

  3、出示文中带有生词的句子,练习流利地朗读。

  4、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二、读懂课文,了解内容

  1、师问:这一只凶猛的狮子遇到了什么麻烦?

  (1)生答:狮子受到红蚂蚁的叮。

  (2)引读课文第2自然段,理解词语“又疼又痒”。

  2、:红蚂蚁的叮咬又疼又痒,实在难以忍受,面对自己遇到的麻烦,狮子是如何对待的?

  (1)指名生反馈。

  (2)引读课文第3自然段,启发学生展开想象,理解狮子的表现。

  a.“蹦着”:狮子蹦着是为了什么?(希望红蚂蚁从身上掉下来)

  b.“翻滚着”:狮子为什么不停翻滚着?(希望压死红蚂蚁)

  c.“筋疲力尽”:狮子为什么会筋疲力尽?(理解狮子光凭力气和发脾气来解决问题,结果用尽气力也解决不了)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

  3、讨论:狮子的这些表现被兔子看在眼里,兔子蹲在一边“哧哧”的笑。那什么是“哧哧”地笑?兔子在笑什么?

  (1)理解:“‘哧哧’地笑”指的是忍不住笑出声来。

  (2)联系上下文,懂得:兔子在笑狮子遭到红蚂蚁的叮咬,只顾着发脾气与花力气,根本就解决不了问题。

  4、引导:看到兔子在一旁发笑,狮子又是如何表现的?

  (1)学生发言。

  (2)引读课文第5自然段。

  (3)理解:“恼羞成怒”。

  a.“恼”:狮子因什么而恼火?(甩不掉红蚂蚁而恼火)

  b.“羞”:狮子为什么觉得羞愧?(拿红蚂蚁没办法而羞愧)

  c.“怒”:狮子恼羞成怒时是怎么说的?(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5自然段)

  5、过渡:堂堂一只大狮子,却奈何不了去去一群小红蚂蚁,在兔子面前,狮子真是丢尽了面子。面对恼羞成怒的狮子,兔子又是怎么表现的?

  (1)指名读课文第6自然段。引导理解

  a.“笑嘻嘻”——对于狮子的蛮横无理,兔子并不与他计较。

  b.“如果红蚂蚁叮在我的身上,我就跳到水里去。”——这是兔子在教给狮子赶走红蚂蚁的办法,帮助狮子解决问题。

  c.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第6自然段。

  6、:那兔子说的这个办法管用吗?

  (1)指导反馈。

  (2)引读课文第7自然段。

  (3)理解:“立即”——立刻、马上。体会兔子所说的办法十分有效。

  7、讨论:兔子这样做,是想让狮子明白什么呢?引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说说:自己怎样理解兔子说的话。

  8、:兔子这样做是为了让狮子明白,虽然他的力气很大,但遇到问题时,光凭力气和发脾气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关键还得认真动脑筋,想有效的办法才能真正把问题解决清楚。

  三、全文

  1、学生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谈谈:学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收获?

  3、:是呀,一只凶猛威武的狮子虽然力大无比,可面对红蚂蚁的叮咬时,光凭着力气与发脾气,却奈何不了红蚂蚁,最后,还是兔子提醒他,用了一个十分简单的办法就轻易地把红蚂蚁赶走了。看来当我们遇到问题时,光着急、害怕是不行的,而应该积极懂脑筋,想处既简单又好用的办法才是最重要的。

  四、布置作业

  把这课文讲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狮子和兔子

  狮子: 吼 蹦 翻滚——赶不走

  兔子: 跳到水里去 ——立即冲走

  (动脑筋——解决问题)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了这课文的内容,巩固了生字和词语,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充分利用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带着问题进入新课学习,教学中我充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充分发挥了主人翁。通过学习学生也明白懂得遇到问题的时候,不能光凭蛮力和发脾气,应该冷静的思考,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存在问题:在培养学生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上显得过于急躁,学生掌握起来还比较困难;在课文插图可内容的结合上还有待于提高,比如“兔子在岸上教狮子该跳到河里去让水冲走红蚂蚁”时,学生可以利用插图来进行想象,狮子和兔子的心理活动。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

  1、读读背背唐诗,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2、阅读短文,理解文章内容。

  3、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口语交际。

  4、把搜集到的材料进行删减后,抓住重点,写家乡的变化。

  教学重点:

  1、阅读,理解文章内容。

  2、提高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难点 :

  提高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时间:

  三课时

  课前准备:

  整理收集到的信息。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

  1、读读背背唐诗,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2、阅读短文,理解内容,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教学重点:

  阅读短文,理解内容,从文章中受到启发。

  教学难点 :

  阅读短文,从文章中受到启发。

  教学过程 :

  一、 读一读、背一背古诗《终南望余雪》。

  二、朗读《雾凇》,理解内容。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自学:

  (个人读、双人读、小组读、互相讨论等学习方式;教师巡视课堂,或询问、或指导、或鼓励。)

  1、学生围绕问题自学短文,试着解决问题。

  2、讨论交流:

  (1)说说作者是从那几方面描写雾凇的?

  (2)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三、结合自己生活的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口语交际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 :叙述有顺序、有重点 。

  教学过程 :

  一、创设口语交际的情境

  家乡的山山水水养育了我们,根据你的调查,家乡有了哪些变化,哪些变化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要求:

  1、注意礼貌用语,叙述有顺序、有重点。

  2、语言简单、明白、生动。

  三、小组汇报

  说: 每组向全班汇报。

  说说你印象最深的一两个方面。

  听: 同学们认真听,不清楚的地方可以提问。

  谈: 如何努力,将来建设可爱的家乡。

  四、总结:

  表扬积极参与的同学。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

  运用搜集到的有关家乡变化的资料写作文。

  教学重点:

  抓住变化最大、印象最深的'一两方面来写。

  教学难点 :

  按一定的顺序、有重点地叙述。

  教学过程 :

  一、 指名读题目要求,使学生初步了解作文内容。

  二、读题目要求,思考本次作文对我们提出了 什么要求?

  1、充分利用学积累运用七时搜集的有关资料。

  2、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进行删减,按一定的顺序、有重点地叙述。

  3、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不写错别字。

  4、写完后读给别人听,再自己修改。

  三、学生作文,教师巡视

  四、个别面批,指导差生

  五、学生交流作文,修改作文

  学生交流作文,互相学习、批改。

语文教案 篇7

  教材分析:

  《世间最美的坟墓》为河大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十四课。是奥地利作家茨威格于1928年游历俄国,参观托尔斯泰墓后写的一篇游记。表面看这是一篇游记——记游托尔斯泰墓,但在实质上它是一篇抒情散文,借游览托尔斯泰墓抒发作者对这位伟大作家的崇敬之情,表现作者对朴素、恬淡人生的追求,是一篇平淡其外激情其中的散文。学习这篇散文,应注意引导学生体味作者抒发的感情,引导学生注意理解“朴素”、“最美”的深刻内涵。

  教学设计思想:

  首先通过学生自读,教师范读整体了解课文内容;再通过介绍人物加深理解;最后,由教师引导讲述、学生讨论把握课文语言,体味作者所抒发的感情。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味作者所抒发的感情。

  2.把握课文以简朴的语言写朴素的坟墓的特点,理解“朴素”、“最美”的深刻内涵。

  3.掌握对比手法和衬托手法。

  (二)过程与方法

  1.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理解“朴素”、“最美”的深刻内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从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美、鉴赏美的良好习惯。

  2.引导学生理解朴素美、人格美的内涵,争做有高尚道德情操的人。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为什么说托尔斯泰墓“最美”?

  2.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味作者所抒发的感情。

  (二)教学难点

  “朴素”、“最美”的深刻内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生命终结无可避免。古往今来,世人对生命的最后的驿站——坟墓作了各种不同的诠释。坟墓通常是什么样子的?什么样的坟墓是美的坟墓?让学生思考:(答案不定).世间有哪些美的坟墓?

  课件展示世间公认美的坟墓的图片并介绍相关的背景知识(幻灯片2--5)。请同学们概括出这些坟墓的`特点(幻灯片6)

  作者认为上述的坟墓都不是最美的!作者是何许人?

  作者简介:(课件展示,幻灯片7)

  到底在他眼里怎样的坟墓才是最美的?今天我们一起随着作者来到俄国参观世间最美的坟墓——托尔斯泰的坟墓!(课件展示托尔斯泰的坟墓的图片,幻灯片8),并介绍托尔斯泰其人

  3.托尔斯泰简介:(课件展示,幻灯片9---14)

  二、引导点拨,展开教学

  (一)引导学生感受托尔斯泰墓与前面列举的名人的坟墓的差异(课件出示图片,幻灯片15,使学生直观地加以比较,从而得出结论),试用一词概括对托尔斯泰墓的整体感觉——朴素。

  (二)听读课文(课件出示幻灯片16,播放课文朗读),划出值得注意的字词以及体现托尔斯泰墓朴素的句子

  1.正音(课件展示:幻灯片17)

  2.体现托尔斯泰墓朴素的句子:(生回答后用课件展示:幻灯片18)

  师点拨:托尔斯泰墓的周围,该有的却什么都没有,我们看到的只是随处可见的阳光、白雪、一个长方形的土堆和稀疏的木栅栏,以及四周盛开的鲜花和几株大树,听到的只是清风拂过树梢时发出的“飒飒”声响。如果要给这样的“朴素”再加一个修饰语的话,那便是文中的一个词——逼人。的确是“朴素”扑面而来,不知道同学们感受到了没有。下面我们一起有感情的读一读这些句子吧!

  (三)感受托尔斯泰墓的“朴素美”

  1.请一些同学谈谈读完了这些文字,除了“朴素”,还感受到了什么?(学生回答的答案不一)

  师小结:我们还感受到了一种“美”,这里景色优美,环境宁静,很美。让我们再来看看那些亲临墓地的人们有什么感受吧!要求学生速读课文找出有关语句,明确:

  “然而,恰恰是不留姓名,比所有挖空心思置办的大理石和奢华装饰更扣人心弦:……震撼每个人内心深藏着的感情。”(课件直观展示,幻灯片19)

  3.再找出表现作者感受的句子,明确:

  “我在俄国所见到的景物再也没有比列夫托尔斯泰墓更宏伟、更感人的了。”

  “他的坟墓成了世间最美的、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最感人的坟墓。”

  4.师点拨、引导:来这里参观的人们心里受了强烈的震撼,作者更是用了三个“之最”来表达感受——世间最美、最宏伟、最难忘的坟墓。感受都比我们深刻。这不由得引起我们的思考:托尔思泰墓为什么有这么大的神奇力量?墓冢的朴素,与人们的崇敬形成了怎样的联系,这种关系说明什么?

  学生回答后,课件展示(幻灯片21)

  (四)探讨:请同学们谈一谈对美的认识。

  1.生思考,讨论,形成意见,回答

  2.师点拨:托尔斯泰坟墓的美,其原因不仅在于它的形式,还在于托尔斯泰本人的一种人格的美!是他的形象宏伟,品格感人!其实“美”不仅仅是指能给人们带来视觉享受的有形的东西,它还包括那些强烈地冲击人们的心灵的、给人们以心灵的震撼力的事物。震撼越是强烈,审美的效果便越好。“美”还在于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幻灯片22)

  (五)思考:文章结尾为什么要提到拿破仑、歌德、莎士比亚的坟墓?

  课件展示三位伟人的坟墓图片及简介(幻灯片24,25,26)

  生思考,讨论,形成意见,回答

  明确:对比。拿破仑、歌德、莎士比亚他们的坟墓虽然豪华、华丽,但这并不为过,这和他们伟人的声名是和谐统一的,而托尔斯泰墓的朴素与他淡泊名利的品格是一致的,因而人们认为它是最美的,那就让这位伟人享受这种自然、宁静,幸福地安睡在这片远离尘嚣的林阴里,让我们默默地向托尔斯泰墓告别吧!

  三、拓展延伸

  讨论:对学生化妆,穿高档华丽服装的看法。

  四、作业

  (一)读一部托尔斯泰的名著

  (二)预习新课

  媒体和资源:

  教学评价:

  教学反思: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8-05

语文的教案11-05

语文的教案01-09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1-10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4-02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4-06

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04-05

语文试讲教案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