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锦集15篇)
作为一名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
教学目标
1、知道带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计算带有括号的脱式计算题,能使用抽象概括的语言说出运算顺序;逐步规范算式的读法;能够根据具体问题合理的使用括号,加深对括号作用的理解。
2、用迁移类推的方法对含有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进行脱式计算;通过对比观察让学生充分辨析感受括号的作用。
3、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培养认真仔细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知道带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计算带有括号的脱式计算题。
教学难点: 能够根据具体问题合理的使用括号,加深对括号作用的理解。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同学们喜欢吃水果吗?你喜欢吃什么水果?百果园里有各种各样的水果呢,今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师:大家知道吗,阳光明媚的四月,正是草莓成熟的时节;(快速播放摘草莓图片)今天百果园里的叔叔阿姨想邀请大家去摘草莓,你们想去吗?
【复习】(活动一:摘草莓)
师:草莓园里的草莓可多了,你们能摘到吗?要想摘到草莓,必须说出草莓上每个算式的运算顺序,有信心吗?
(出示要求:说说下面每题的运算顺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6÷2 5×4+13 10-(5+3) (1) 10-(5+3)
师: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生:
师:为什么要先算5+3?理由
生:算是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师评价
小结:这是我们一年级学过的含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顺序,算是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2)7×7-5
师:说说它的运算顺序?
生:
二.【讲授】迁移运用
师:这道题里有减法、有乘法,如果我想先算减法7-5怎么办?
生:加小括号
师:加在什么位置呢?(指名学生到黑板上演示)为什么要加小括号呢?
生: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师:噢,原来他是掌握了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这个规律,了解到了小括号的作用你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大家把掌声送给他!
1、现在添了小括号,谁来说说它的运算顺序?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生:
师:为了展示每一步的运算过程,你会脱式计算吗?请你们在练习纸上把每一步的计算过程写下来。(指名板演)
反馈:看看黑板上这位同学写的对吗?2是怎么来的?14是怎么来的?噢这个同学是先算的7-5=2,再算的7×2=14,你们和他写的一样吗?现在请同学们看着老师写一遍(一般来说先算的一步在后面的,前面的数和符号也照抄在前面。)
2、读法:这个算式我们已经会算了,那你会读吗? 预设1:学生都会读 他们刚才都把这里读成7减5的差,怎么想的? (因为括号里面7减5算出来的得数叫差,所以……)你们读得真好 预设2:一个对、一个错 他们读得一样吗?哪种读法更好?我们要读出添了小括号的区别 预设3:都错 这样读跟没有括号的算式一点儿区别都没有,合适吗? 听老师来读一次:7乘7减5的差;(学生跟一次) 3.对比领悟
(1)7×7-5 和7×(7-5)这两题有什么不同点?
(2)为什么数字相同、运算符号相同,计算结果却不一样呢?
(3)运算顺序不一样?是谁的原因呢?看来小括号真神奇,它能改变算式的运算顺序!
引导学生归纳,初步明白运算顺序:一个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4.老师这里还有一个带小括号的算式,你会读吗?黑板出示:(77-42)÷7,
师:咦,这道题里有减法和除法,应该先算除法?那应该先算什么?
生:
师:噢,原来算式里有小括号,就一定先算——括号里面的。
谁来大声地告诉大家,这道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在本子上脱式计算。(指名板演)
反馈:师生共同完成板书。
5.比较提升:
(1)观察这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都有小括号,
师:像这样,含有两级的带小括号的算式计算时都要先算什么?(括号里面的)
师:你们看小括号的位置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一道在前面,一道在后面。小结:你们真会观察,但是不管小括号在哪里,只要算式里有括号,我们都要……
生:(先算括号里面的。)师:你们真是太棒了!
师:看来啊,这个小括号确实很神奇,一起,大声的把这个神奇的发现读一遍。(师板书)
板书课题: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三、【练习】练习运用:
1.(活动二:百果品尝会)
同学们真聪明,不光顺利摘到了草莓,还发现了这么重要的数学知识,真了不起!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百果园里正在举办一场有趣的水果品尝会,你们想参加吗?
请看活动要求(说一说每题都先算什么?)
76—(12+25) (12—5)×3 48÷(8—2) (88—56)÷8
小结:这些算式都有一个相同的特点,它们都有小括号。只要算式里有括号,我们都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72—18)÷9 72—18÷9 (1)在这组算式中每题都先算什么?
(2)它们的'计算结果相同吗?我们 赶快来验证一下。(生口答)跟你们的猜想一样吗?
(3)是什么导致了它们的结果不同?(小组讨论)
生:小括号,它改变了运算顺序,导致了结果的不同。
师 :(77—18)÷9因为有小括号所以要先算77—18,再算35÷9;77—18÷9没有小括号要先算18÷9,再算77-2。
小结:这个小括号真是太神奇了,算式里有了它,就要先算括号里面的。进而,改变了运算顺序,导致了结果的不同。小括号既然有这么大的作用,你能用好它吗?
2.:(活动三:摘苹果)
我看到有的小朋友可能还没摘过瘾,老师带大家去摘苹果怎么样?
出示要求:根据运算顺序先填空,再列综合算式
(1)口答每图的运算顺序
(2)根据运算顺序独立列综合算式
反馈
生:43—36÷21 21÷43—36 21÷(43—36)
师:这三种不同的列法,你们赞成哪一种?为什么?
师评价
(3)想一想:什么时候才需要添小括号,同桌轻轻地讨论一下?(必须得改变原来的运算顺序的时侯)
(4)一起来了解一下括号的使用说明:
为了尽可能少用括号,数学家对运算顺序做了规定:
算式中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的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算式里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的,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需要改变以上两种运算顺序时,才用到括号。
四、谈收获
不知不觉愉快的一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大家玩的高兴吗?在美丽的果园里,你有哪些收获呢?
板书
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7×(7-5 ) (77-42)÷7
=7×2 =35÷7
=14 =5
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71—72页“欣赏与设计”
二、教材分析
教材先展示了几幅设计精美的图案,使学生在欣赏的同时进一步熟悉已学过的几何图形,并从中感受图形的美。在这基础上,让学生用已学过的图形设计图案,其目的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创造美,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审美意识。
三、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认识了三角、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特征。对于圆形、菱形等平面图形只是初步认识,有一定的知识基础。色彩鲜艳的图案能吸引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但他们还不能从中感受图形的美,也没有主动发现其中规律的意识。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观察和发现。
四、教学法建议
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先观赏,然后在讨论;这些图案是由什么组成的?学生以活动为载体在观察、欣赏、合作交流、动手操作中发展空间想象力和审美能力。
五、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2、通过欣赏与设计图案,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已学过的几何图形。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体验变换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3、通过课件演示,发现实例的设计方法和过程,总结规律,学会设计方法。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5、通过欣赏与设计图案,让学生感受图形美,发展学生空间想象力和审美意识,并从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六、重点难点
1、重点:巩固各种图形的特点,应用图形的特点进行实设计。
2、难点:有创意地应用已有的图形进行设计。
七、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方格纸
八、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些老朋友,想不想知道他们是谁?如果你认识他们,就喊出他们的名字,好吗?【依次出现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师:今天我们就利用这些图形学习欣赏与设计【揭示课题:欣赏与设计】。【设计意图:简单地复习学过的图形,为本课的设计埋下伏笔,课件的演示能调动学生的感官,激发兴趣】
(二)欣赏图形,发现规律
1、欣赏一组图案,初步接触规律
课件出示教材第71页一组图案。问:哪幅图好看?为什么?这幅图案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这幅图可以用在什么地方?这幅图中还有哪些你认识的图形?看一看,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
2、欣赏单独图案,学会寻找规律
(三)运用规律,设计图案
(四)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欣赏了图形的美,感受了美,并用双手创造了美。老师希望大家在今后的生活中,不仅能画出美的'图案,还能够用美的语言、美的行为和美的心灵去装点我们的生活。
九、板书设计
欣赏与设计。
十、课后反思:
在欣赏中尊重教材设计,在发现规律时从细节入手,欣赏与设计穿插进行,学生在美中学,在美中感受。学生的动手操作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从小培养创新的能力。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27页“比一比”。
教学目标:
1、通过比一比的活动,掌握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方法,能用符号表示万以内数的大小。
2、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3、通过多形式活动,结合现实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
教学重点:
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
教学难点:
让学生总结并熟练掌握和运用比较大小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你喜欢去爬山吗?我们的祖国风景优美,物产丰富。名山大川更是让世人心驰神往。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走近几个美丽的.风景区,在领略美丽风光的同时学到一些数学知识,好吗?(出示情景图)。
获取信息:生读,问:谁最高?谁最低?
1、比较黄山和香山那座山高?你是怎样比较呢?
学生回答:黄山。黄山1873米是四位数,香山575米是三位数,四位数比三位数大,所以18 73>575(板书)。
师:这个同学分析很有道理,四位数确实比三位数大。(板书:位数不同,直接比。)
2、黄山和恒山比较,那座山高呢?为什么?
生:恒山和黄山都是四位数,在千位上1比2少,所以1873<2017(板书)。
师:真聪明。比较两个数,位数相同的数,从最高位比起,最高位大的那个就大(板书:位数相同,比首位)。
3、恒山和华山比较,那座山比较高呢?你能说说理由吗?
生:华山。恒山和华山都是四位数。从最高位比起,它们的最高位千位相同,就比较百位,在百位上,0比1要少,所以2017<2160。
师:这个学生的思路很清晰,语言概括很具体。同学们,比较两个数,如果位数相同的数,最高位也相同的数,就比下一位,这样一位一位比下去。(板书:首位相同,依次比。)
(二)巩固练习。
(1)、完成36页练一练。
(2)、完成试一试。
师:我们都是两个数两个数地比较,你们敢不敢一次比较6个数,把6个数从小到大的排列?
1、(课件演示题目)387,809,1752,345,99和4300。
2、独立思考解决,思考用什么符号连接排序。
3、小组讨论:这么多数,怎样能很快从小到大排列呢?
4、汇报讨论结论。
生可能会把这些数分成了两位数、三位数和四位数三类。
师:你们觉得这样的方法好不好?我们一起用这个方法来试一试。
(3)、想一想:
最小的三位数是多少?最大的三位数是多少?
最小的四位数是多少?最大的四位数是多少?(指名回答)
(4)、猜数游戏。
1、师:我写了一个几千几百的数,请你猜一猜是多少。
2、四人小组进行游戏。
由召集人在练习本上写出一个数,挡住一部分,引导小组成员猜数。教师巡堂了解游戏情况,游戏结束时奖励合作优秀的小组合作卡。
(5)、考验能力,树立自信。
1、考眼力:估计杯子中的沙里多少。
2、考智力:确定数的单位。
(三)、说一说,评一评。
请谈一谈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你觉得自己表现得怎么样?
板书设计:
比一比
1873>575,位数不同,直接比
四位数三位数
1873<2017,位数相同,比首位
四位数四位数
2017<2160,首位相同,依次比
四位数四位数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
课程特点:
1、本节课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闯关游戏,营造愉快欢乐的课堂气氛,从趣味的游戏中理解、掌握数学知识,点燃学习数学的兴趣。
2、本节课借助闯关游戏串联知识点,让学生在一个比较有挑战性的学习环境里充分调动出数学学习的主观意识,活跃学生的数学学习思维和意识,激发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潜能,促使学生在主动探究和思考中,进行数学知识的深度学习。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49页例3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混合运算》第三课时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加减混合运算、乘除混合运算、积商之和(差)的混合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进一步学习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教材要求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从而真正理解并学会正确使用小括号。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学习兴趣浓厚,尤其对有趣的、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富有兴趣,因此本节课,设计了有趣的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闯关游戏激励学生的学习,并设计了符合低年级学生年龄特点的学习活动。同时,学生在一年级时已经学习了含有小括号的加减运算,只要做好引导,利用知识迁移,学生掌握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顺序并不难。这一部分内容是进一步学习四则运算的基础,要培养好学生良好的做题习惯和思路。
教学目标:
1、充分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会计算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2、能够根据具体问题合理地使用括号,加深对括号的作用的理解。
3、对含有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进行脱式计算,通过对比观察让学生感受括号的作用。
4、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培养认真仔细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
了解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计算含有小括号的脱式计算题。
教学难点:
能够根据具体问题合理地使用括号,加深对括号作用的理解。
突破重难点的策略:学生在一年级时已经学习了含有小括号的加减运算,但接触并不多,教学中应尽可能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和操作活动,使学生积极参与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等探究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去操作、探究、体验、经历,感悟、理解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应用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预设用时:5分钟
师:(情境)数学森林里的小动物们无忧无虑地生活着。一天,小猫汤姆突然生病了,猴子医生用超级放大镜仔细检查了她的身体,发现这是病毒搞的鬼!猴子医生说:“这病毒太厉害了,如果我们想要打败它,得去找卫生超人帮忙!”
卫生超人知道情况后,气愤地说:“这病毒太可恶了,我一定要消灭它!不过,我需要找一些小助手来帮忙。”
同学们,你们愿意跟卫生超人一起出发,消灭病毒吗?(愿意!)只有完成下面的考验,才能一起去哦!我们一起来看看,卫生超人的考验是什么?
我会分类。
①10-(5+3)
②7+15÷5
③3×6÷2
④13-5×2
⑤5×(1+8)
⑥12+5-9
师:这些算式可以分成几类?你是怎样分的?
预设:从算式的外形特点来分,②、③、④、⑥没有括号分为一类,①、⑤有括号分为一类。
师:真聪明!没有括号的这些算式还可以怎样分?
预设:把它们再分成从左往右依次计算一类,先乘除后加减一类。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把四道算式再细化分成两类,从左往右依次计算一类,先乘除后加减一类。
师:你们真会思考!快把掌声送给自己吧!
师:我们再来看含有小括号的两道算式,序号①这题是我们一年级学过的,谁还记得它是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计算的?
预设:这道算式要先算小括号里的“5+3”。
师:(小结)含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我们在一年级已经学过了,知道了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师:我们再来看5×(1+8),这道算式里有乘法、加法,还有小括号,它的运算顺序又是怎样的?
预设:也是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师:这道题到底是不是先算括号里面的?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板书课题:神奇的小括号——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卫生超人:同学们太棒了,我们一起出发去消灭病毒吧!
师:卫生超人带着装有特效药的药箱出发了!病毒听说卫生超人即将过来城堡医治汤姆,让伙伴们在城堡中设下重重关卡刁难卫生超人。
【设计意图:课始把算式进行分类,把学生已经学过的运算顺序进行复习,从分类中找算式的特征,确定算式的运算顺序。由此提出疑问,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同时还含有小括号的算式,是不是也先求括号里面的?从学生已掌握的运算顺序引入疑问,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为下一环节探究新知做好铺垫。】
二、探究新知,探索运算顺序
预设用时:15分钟
1、创境激疑,引出新知
教学例3第一个算式:把教材中例3的第一道计算题改编成解决问题,体会小括号的作用。
师:(情境)病毒:啊!卫生超人来了!快跑快跑!
卫生超人:病毒哪里跑!
卫生超人立马追了上去,发现,狡猾的`病毒居然用了两把锁把门锁上了。
同学们,我们怎样才能把锁打开呢?
咦!上面有小纸条。纸条上写着:(课件出示题目)
一瓶洗手液7元,一个口罩比一瓶洗手液便宜5元,买7个口罩需要多少钱?
师:从题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预设:洗手液一瓶7元,口罩比洗手液便宜5元。要求的问题是:买7个口罩需要多少钱?
师: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应该先求什么,怎样列式?
预设:先求一个口罩多少钱。因为一个口罩比一瓶洗手液便宜5元,所以用减法计算,列式为:7-5=2(元)。
师:知道一个口罩2元,再求什么,怎样列式?
预设:再求7个口罩多少钱。因为一个口罩2元,买7个口罩要花多少钱,就是求7个2相加,用乘法计算,列式为:7×2=14(元)。
师:刚才我们列的是分步算式,你能列出综合算式吗?
同桌讨论,尝试在课堂本写出综合算式。教师巡视。
预设1:7×7-5;
预设2:7×(7-5)。
2、互动解疑,学习新知
(1)引导学生讨论:7×(7-5)和7×7-5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预设:这两个算式的数字、运算符号是相同的,但左边算式有小括号,右边算式没有小括号。
(2)加了括号的算式,运算顺序上有什么改变?
预设1:本来是先计算乘法7×7的,加了括号,就变为先算减法7-5。
预设2:小括号改变了运算的顺序。
师生共同总结:小括号有神奇的作用,改变原来的运算顺序。
(3)哪一个算式与分步算式表示的意义相同?
同桌间讨论,说一说,教师补充。
师:列综合算式时,要先求一个口罩多少钱,也就是要先计算7减5的差,需要神奇的小括号帮忙。正确的列式为:7×(7-5)。
(4)学生独立计算,表述运算顺序。
师:同学们,前两个课时我们学习了不含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脱式,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脱式大家会吗?拿出课堂本,试试吧!
含有小括号和不含小括号表示的意义不相同。
小括号表示要先计算
不含小括号,要先计算乘法,再计算减法
7×(7-5)
7×7-5
=
7×2
=
49-5
=
14
=
44
师:脱式计算时,注意在算式下面第一行抄下没有参加计算的数和运算符号,在第二行写出上一行计算的结果。等号要对齐。
师生共同总结: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3、启思导疑,内化新知
师:(情境)哇!左边的锁打开了,赶紧看看右边小纸条写什么。
出示例3第二个算式:
(77-42)÷7
(1)指名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你会算吗?请在课堂本独立计算,同时指名学生板演。
(3)评比交流,教师针对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时分析、纠正。
小结: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师:现在请同学们打开教材第49页,例3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用你喜欢的符号把结论画出来,读一遍。
师:我们回到刚才的5×(1+8),先算1+8的和确实是对的。
【设计意图:大胆改编教材,设计了一个解决问题的情境,使原本生硬的一道算式活了起来,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解决问题,感受使用小括号的必要性和合理性。设计中,由浅入深,层层深入,逐步提高,让学生感受含有小括号和不含小括号的不同,主动探索出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同时,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比较练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
三、巩固练习,拓展提升
预设用时:15分钟
师:(情境)看!门打开了!卫生超人火速前进。咦!又有一扇门!
1、基础练习:任选其中一组进行独立计算。
(1)画一画:上下两题分别先算什么?在下面划线。
(2)算一算:学生独立计算。
(3)比一比:上、下两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小括号起到什么作用?
同桌间讨论,说一说,教师补充。
强调:①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②小括号有神奇的作用,可以改变原来的运算顺序。
师:(情境)第二扇门打开了,卫生超人继续前进。啊!这病毒太狡猾了,居然还设置了第三个关卡。同学们,你们有信心通过第三个关卡吗?
2、拓展练习:先填空,再列综合算式。(教材49页做一做第3题)
算式1:
算式2:
教师指名板演。
算式1:65-5×6=35
算式2:21÷(43-36)=3
预设质疑:为什么算式1不用加小括号,而算式2却要加上小括号呢?
全班交流:什么时候需要加小括号?
通过追问,让学生进一步明确算理,弄清楚为什么算式2要加小括号,如果不加小括号结果会怎么样?让学生从列式的意义和计算的结果的不同去分析,从而得出加小括号的必要性。
师:(情境)恭喜同学们!成功通过第三个关卡。我们继续往前追!
啊!狡猾的病毒在这段时间居然召集了许许多多的同伴。
卫生超人:“同学们,我们需要一些洗手液来消灭病毒。你们赶紧去森林里的卫生超市买5瓶洗手液回来吧!”
3、应用练习:解决问题。
(1)
找出题目中有用的数学信息。
(2)题目中隐含了什么信息?(中间问题是什么?)
(3)列综合算式解决这道题。
学生独立思考完成,教师指名板演。最后集体汇报。
师:同学们真是优秀的小助手!在大家的帮助下,卫生超人终于来到汤姆面前,让汤姆把特效药吃下。汤姆渐渐好了起来!掌声送给你们自己!
卫生超人进行卫生教育:想要病毒远离你,一定要做到戴口罩、勤洗手,不去外面到处跑!
【设计意图:①在掌握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基础上,设计有层次性的练习,在练习中不仅凸显小括号的神奇作用,而且训练学生列综合算式的能力,这样既巩固了新知,也为后面知识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②通过小助手帮助卫生超人买洗手液,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把知识应用到生活中,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③课堂学习也渗透德育教育,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四、分享收获,总结升华
预设用时:5分钟
师:今天在帮助卫生超人消灭病毒的同时,你收获了哪些知识?
学生举手发言。
预设1:我知道了小括号的作用是改变原来的运算顺序。
预设2:我学会了含有小括号的混合算式的脱式。
预设3:我知道了含有括号的算式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师:我们回想一下学过的混合运算,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课件出示树形图总结所学过的运算顺序。
师:这节课我们收获满满!收获了知识,就增长了见识,并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我们的生活当中去。这节课就上到这里,再见!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所学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把新知识纳入已经整理过的知识系统中,形成新的知识结构,从整体上系统地帮助学生理解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以“树形图”为结尾,前后呼应,融为一体,注意知识结构的系统性。】
板书设计:
神奇的小括号
——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小括号的作用:改变原来的运算顺序。
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7×(7-5)
(77-42)÷7
=7×2
=
35
÷7
=14(元)
=
5
答:买7个口罩需要14元。
【设计意图:板书简单清晰,一目了然所学知识。】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
教学内容:
课本P23页例1,练习五第1~3题。
教学目标:
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自己得出除法算式的商;通过比较分析的思维过程,使学生体验到可以用多种方法求商,感受到用口诀求商的简便;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点:
使学生学会求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
用多种方法求商。
教学准备:
情景图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出示例1放大图,讲述猴妈妈给小猴分桃的故事。
【设计意图】:故事引入,激发学习兴趣。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看图,思考问题:小猴摘了几个桃子?猴妈妈准备分给几只小猴?
动手操作,探究方法。
(1)、各小组动手分一分,并说说分的过程。
(2)、小组合作,交流方法。
我们通过分一分知道了可以分给4只小猴。如果我们不动手分,那该怎样想呢?
学生交流想法。
揭示课题,板书课题: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12÷3的商是几?你是怎样算的?
学生汇报并说明解题思路。
小结。
【设计意图】:通过操作为下面的抽象思维作准备,使学生由直观向抽象过渡。通过相互交流、启发达到共同发展的效果。让学生在感受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中逐渐加深对计算方法的理解。
三、拓展应用,加深理解
引导学生完成第24页的“做一做”第1题。
(1)、要求学生利用口诀独立解决,并想想这些题目有什么特点。教师巡视指导。
(2)、交流汇报。
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1题。
学生认真观察图,说说图意。然后独立完成。
3、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2、3题。
【设计意图】:寓学习于游戏中,并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让学生体会被除数和除数一样时商是1。
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
60减去40得20,300与20得320。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口算步骤。
3、完成课本第52页“做一做”习题。
全班练习在课本上写了出得数后,指名口答并说说口算的步骤,并按三组题进行比较。
4、教学例8:320+400=720
可先让学生想一想怎样算,320可分解成哪两个数的和?让学生试说口算步骤。
小结:几百几十加、减几百,计算时先算几百加、减几百,再与几十加起来。
三、巩固练习
完成课本第53页“做一做”习题。
学生将每题的计算结果直接写在课本上,订正时抽出部分题由学生讲讲口处步骤。
四、课堂练习
练习十四第1-2题。
第1题将结果写在课本上。
第2题计算后指名说说怎样列式,怎样口算,再订正。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几百几十的加减法(2)。(课本第55页例9、例10,“做一做”习题和练习十五第1、2题)
教学要求:
学会几百几十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教学重点
学会几百几十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地进行口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40+80 60+90 70+30 110-20 130-80
2、出示课本第50页复习题。
20+90 160-70 30+80
二、新授
今天学习几百几十的进位加法和减法。板书课题。
1、教学例9:320+90
提问:这道题怎么加?90先与谁相加?为什么?
在学生的回答过程中,教师板书;
320 + 90=410 想:20加上90得110,300加上110得410
300 20
小结:几百几十的进位加法,也是先算几十加上几十,十位满十就向百位进一,再把和加上整百数。
2.完成例9下面做一做的习题。
先做左第1栏,全班练习后引导学生将两题进行比较相同点不同点。
3.教学例10:360-70
启发学生想:把360分成300和60行不行?为什么?
提问;应该把360分成怎样两个数?让学生说出口算过程,教师板书:
360 - 70 = 290 想:先算160减去70得
200加上90,得290
200 160
小结:口算几百几十的退位减法,当几十减几十不够减时,要把被减数分成几百和一百几十数,先算一百几十数减几十,再把差加整百数。
4.完成例10下面“做一做“习题中的第1题。
先做第1题中的第1栏,250-40和250-60
全班练习,指名口算,并说出口算过程。
引导学生比较这两小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都是几百几十减几十的口算。
不同点;上面一题是不退位减法,先算几十减几十,再加整百数,第二题是退位减法,要先算一百几十,再加整百数。
全班练习第1题中的第2.3栏,完成后说口算过程。
三.巩固练习“做一做“的第2.3题
四.作业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
教学内容:
教材第67页例5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并能运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知余数在生活中的灵活应用,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目标解析:
本课教学目标是在学生已学习表内除法和有余数除法的基础上定位的。结合学生熟悉的划船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最多与至少的含义,运用所学的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学会根据实际情况灵活的`选择进一法或舍余法确定问题的结果,进一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感知余数在生活中的灵活应用。
教学重点:
运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根据实际情况对余数进行合理取舍。
教学准备:
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设疑自探
(一)交流:用最多和至少说一句话。
(二)复习导入
1.复习有余数的除法。
口算教材第69页第3题。
2.汇报交流,以旧引新。(板书课题)
二、解疑合探
(一)提出问题,理解题意。
1.课件出示例5
22个学生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4人。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
2.审题交流
(1)你知道了什么?
(2)每条船最多坐4人什么意思?
(3)至少要租多少条船什么意思?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学生尝试解题,教师巡视指导。
2.多种方式感受进一法。
(1)画图表示
(2)数字表示:4,4,4,4,4,2,要租5+1=6(条)船。
(3)列式表示:224=5(条)2(人)
还多出的2人,应该再租一条船,共要租5+1=6(条)船。
3.比较辨析,理解进一法。
(1)讨论辨析,明确进一法。
①有些同学认为租5条船就够了,你怎么想?
②余下来的2人怎么安排?
(2)比较优化,掌握列式表示法。
(三)检验结果,梳理强化。
1.回顾反思:他们至少需要6条船,解答正确吗?
2.乘法验证:5条船最多只能坐20人,所以要坐22人至少要6条船。
三、质疑再探
师生总结:这节课你有收获吗?
余数在生活中真是太调皮了,有时候需要加1,有时候需要舍掉,一不小心就会出错。在今后的学习中、生活中,我们会经常遇到有余数的问题,只要同学们认真审题,静心思考,根据实际情况对余数进行合理的取舍,就能成为余数的好朋友。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四、运用拓展
(一)基本练习(第67页做一做的第1题)
1.审题,理解题意。
2.思考,独立解答。
3.质疑:结果为什么要加1?
(二)变式练习( 教材第67页做一做的第2题 )
1.小丽有10元钱,买3元一个的面包,最多能买几个?
(1)弄清题意。
(2)独立解答。
(3)讨论交流,理解舍余法.
思考:余下的1元,还够再买一个面包吗?
2.用这些钱能买几个4元的面包?说说理由。
(三)综合练习(教材第70页练习十五的第8题)
学生独立审题思考解答后,汇报交流,引导学生综合考虑3种花的情况,以束数最少的花为标准确定。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8
册数:二年级下册
教师姓名:
任教班级:
二年级数学教学进度
教学计划
一、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的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据收集整理、表内除法、图形的运动、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数学广角——推理、总复习等。
三、教学目标
1、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2、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3、认识轴对称、平移和旋转,剪一剪等。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4、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5、结合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经历数数的过程,能认识万以内的数,结合实际物体知道这些数的组成与分解。
6、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秤。在实践活动中感知1克、1千克的物体有多重,了解克、千克的实际意义及1千克=1000克。
7、通过一系列的猜测、比较、推理等活动,使学生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
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与组合数。
四、情感态度
1、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和创新精神。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3、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
4、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学好数学家的信心。5、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习兴趣和敢于探索的科学精神。训练学生养成认真审题,仔细验算的良好习惯。
6、进一步学习用具体的数学描述生活中的事物,经历与他人交流活动,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五、教学措施
1、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不光凭经验,过去看样提,现在也怎样提;也不能搬课本,凡是课本上有的.内容,都不作统一的教学要求,而应该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
2、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习中,不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
3、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4、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动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5、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习题的编排突出思考过程。在教学时,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6、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
教材分析
本单元学生主要学习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掌握统计数据的记录方法,并能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使学生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初步了解统计的基本思想方法,认识统计的作用和意义,逐步形成统计观念,进而养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
学情分析
上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比较、分类,能正确地进行计数,所以填写统计表时不会感到太困难,其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学会收集信息,整理数据,根据统计表解决问题。学生在生活中积累了较多的生活经验,能利用统计图表中的数据作出简单的分析,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体会统计的作用。本单元教材选择了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生活场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学生的校服、讲故事比赛、春游的人数情况统计等,同时渗透一些生活基本常识,使学生明确统计的知识是为生活服务的。教学内容更加注重对统计数据的初步分析。在教学时,教师要注意让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要鼓励学生参与到活动之中,在活动中不断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并加强与同伴的合作与交流。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利用统计表的数据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
数学思考: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问题解决: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9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下教材第48页中的例2及相关内容,参考苏教版和北师大版相关教材。
教学目标: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掌握“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对比、总结的能力。
3.培养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体会数学语言表达的简洁美。
教学重点:
能正确理解和运用正确的运算顺序进行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
理解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准备:
课件、课堂练习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学过的混合运算吗?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再口算。
像这样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时,我们要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从左往右)
今天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二、创设情境,解决问题
周末,小军和小红来到了书店,瞧,它们正在买学习用品。
(一)提取信息、揭示问题
仔细观察,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出示问题:小军买1个文件夹和3本作业本,一共用去多少钱?
(二)解决问题(1),学习含有加、乘法综合算式的`脱式计算。
1.想一想: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2.学生独立列式并计算,和同桌交流想法。
3.请生板演,可能出现以下方法:
①分步计算???4×3=12(元)
12+5=22(元)
②不含括号的综合算式
4×3+5
5+4×3
=12+5
=5+12
=17(元)
=17(元)
4.汇报交流:
①请分步计算的学生说说想法。
②重点突出:为什么要先算3本作业本的钱?买3本作业本用多少元?为什么用4×3计算?
③请列4×3+5?的学生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第一次对比:两位同学都认为要先算4×3,他们列式方式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④请列5+4×3的学生说想法。
这个算式如果先算5+4,算的什么和什么的钱?再乘3呢?(结合课件演示)
所以在这道题中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第二次对比:看看这两个综合算式,你发现它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在计算时又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4×3+5
5+4×3
=12+5
=5+12
=17(元)
=17(元)
5.
学习4×3+5和5+4×3的脱式计算。
哇,你们学会了用脱式计算帮小军算出买学习用品的钱,真了不起!我们来看看小红想买什么?
(三)解决问题(2),学习含有减、除法综合算式的脱式计算。
哦,小红可能想买钢笔,出示问题,你能帮她解决吗?
1.明确问题:1个订书机比1支钢笔贵多少元?
2.初步梳理:你觉得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些信息?
1支钢笔的钱有直接告诉我们吗?得动动脑筋了。
3.区分对比,明确运算顺序。
小精灵为我们送来了3个同学列的算式,哪个算式能正确解决这个问题?
想一想,再和同桌说一说,对错都要能说出理由哦。
8÷2-10
10-8÷2
10-8÷2
=4-10
=10-4
=2÷2
=6(元)
=6(元)
=1(元)
第一个算式错在哪里呀?哦,那就是要改成10-4,10是谁的钱,解决这个问题就是用1个订书机的钱减去1支钢笔的钱等于多出来的钱。
小结:像这样问谁比谁贵多少就要用较多的钱减较少的钱等于多出来的钱。
第二、三个算式对比:你们都认为第2个算式是对的,可老师看第3个算式列的不是和第2个一样吗?
所以减法和除法在一起要先算(除法)再算(减法)
第2个算式是怎么算的,你们看懂了吗?我们一起把这个算式请到黑板上。
三、观察对比,总结运算顺序
1.初步梳理
一起来看一下今天认识的3位新朋友,当有乘法和加法时,我们先算?(乘法),有减法和除法时,我们先算?(除法)
2.和同级运算对比
我们把这3个新朋友请到课件上来,和前面认识的这两位老朋友对比一下,它们在计算时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先想一想,再和同桌说一说。
3.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什么加、减法。
4.提炼
综合算式在进行脱式计算的时候,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吗?
要做到一看,看什么?对,看清楚运算顺序。二算,然后再进行脱式计算。
四、练习巩固,应用实践
下面我们就用这节课所学的知识来挑战几道题。
★
圈一圈:下面各题第一步要先算什么,把它圈出来。
15-2×5
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2×9÷3
2+9÷3
两题中都有除法,为什么这题要先算除法,而这题要先算乘法呢?
真不错!能把新旧知识进行区别,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辨一辨:下面的计算对吗?对的在(
)里打√,错的打×。
6×4-2
6+4÷2
=24
=10÷2
=22
=5
(
)
(
)
★★★算一算:用脱式计算完成下面各题。
10+8×2
18-8÷2
=
=
=
=
★★★★连一连:把算式和正确答案连起来。
4+4+4
20
4×4+4
5
4+4÷4
12
观察这三个算式,你发现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哇!这些运算符号可真神奇呀!
再给你两组算式,你能在○里填上合适的运算符号,使等式成立吗?
想一想:在○里填上合适的运算符号。
①
4○4○4
=4
②
4○4○4
=3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想知道老师的收获吗?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0
教学目标:
1、在观察公园路线图、公交路线图、公园平面图等活动中,认识路线图,并会运用方向描述行走路线。
2、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3、在观察、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运用生活经验帮助思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认识路线图,会运用方位词描述行走路线。
教学方法:
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谈话:清明小长假的时候有同学去过公园玩吗?哦,人不少。(课件出示:公园的不同路线图)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
对了,是路线图,有了这些图,我们才能在游玩中不迷路,同时也能游览各个景点。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
揭示课题:认识路线图。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教学例题
(出示课件:南山公园的平面图)
(1)辨认平面图的方向
谈话:我们看到平面图,首先确定什么?通过什么来确定?(方向标)
请学生在书上标出八个方向。
(2)说一说各景点在艺术广场的哪一面?
(3)认识游览路线
谈话:今天小明带我们去南山公园玩,你们想去吗?
小明的游览路线是:从南大门进入公园,先后游览了音乐喷泉、月亮湖、艺术广场和盆景园,最后从西门出了公园。
提问:你能看图说出小明游览时行走的路线吗?
同桌说一说。
全班交流:
小明从南大门进入公园,向北走到音乐喷泉,再向西走到月亮湖,再向东北走到艺术广场,再向西北走到盆景园,最后向西从西门走出公园。
(4)小结:我们在说行走路线时,要用上我们的方向词,这样说的会更清楚。
2、试一试
要求:小芳从西门进入公园,她要游览盆景园、艺术广场、水上乐园、四季亭和音乐喷泉这几个景点,最后从南门出公园。
四人小组交流讨论。
指名一小组成员回答,其他组可以补充。
交流:小芳从西门进入公园,先向东走到盆景园,再向东南走到艺术广场,再向东北走到水上乐园,然后向南走到四季亭,再向西南走到音乐喷泉,最后向南走到南门,从南门出公园。
3、谈话:小朋友们说的真好。如果你也喜欢南山公园,用铅笔在图上画出路线并以四人一组说一说自己的'行走路线,要用方向词哦。
小组交流讨论,指名回答。
三、课堂检验,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2题。
说出小兔到小狗家的不同的方向和路线。
走哪条路近呢?为什么?
四人小组合作学习,一人提问,其余回答。
2、“想想做做”第3题。
谈话:我们除了认识旅游的路线图,还要认识公交路线图。这些在我们的生活中都很重要。
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四人小组学习完成书上的三个问题。
全班交流汇报。
小结:我们在乘车时,首先要知道车的行驶方向,然后根据自己的需要,正确选择乘几路公交车和下车地点。
四、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设计
认识路线图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初步懂得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并能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2.能力目标:注重引导学生利用数学思想和方法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初步感受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
3.思想教育目标: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态度,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在交流中养成倾听他人想法以及尊重他人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内容
第19~20页
教学、学具准备
教具:课件(小朋友游戏图),写有解决问题的课题题目。用来进行小组评价的三星(智慧星、创新星、合作星。)
学具:每组1块小黑板,1枝白板笔。用来进行学生自评和互评的小印章。
教学设计
创设情境学习新知
1.教师:老师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今天我们班来了好多小客人,让我们一起请出他们吧!
(出示课件:学生活动图)
2.提问:你都看到了什么?在小组里说一说,然后指名回答。
学生可能说:我看到很多小朋友在草地上玩,有的在准备踢足球,有的在玩丢手绢的游戏,有的在玩捉迷藏的游戏。
3.教师:这些小朋友正在参加丰富多彩的活动呢!你能根据他们的活动提出数学问题吗?(学生会自信地说:能。)
这么有信心呀?那就发挥你们小组的力量,根据活动中已告诉的信息试着提出数学问题,我们比一比哪个小组提的问题最多最好?
4.小组合作提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既能提出关于加法的问题,又能提出关于减法的问题。)
5.小组汇报学习情况。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课件上拉近画面并出示问题。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有:
生1:丢手绢的活动中,有8个女同学,有6个男同学。我们提出的数学问题是:一共有多少个同学?
生2:我们来看踢足球的活动,要有16人来踢球,现在来了9人。提出的数学问题是:还要来几人?
生3:我们来看捉迷藏的活动,13个同学玩捉迷藏,这里有6人,我们提出的数学问题是:藏起来几人?
6.教师:同学们提出的这三个问题都很好,你们能不能用数学知识解决这些问题呢?(学生会很自信地说:能。)
教师:那我们就进行一个小小的比赛,看看哪个小组合作得最愉快、最成功。请每个小组任选一个问题来解答。
(分组解决问题,把算式写在小黑板上。)
教师:老师刚才到小组中去,看到同学们合作得非常好,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哪个小组愿意说给大家听。
7.小组汇报。(采用学生互相提问的形式,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可能出现以下情况:
a.学生:我们组解决的是捉迷藏的问题,列出的算式是;13-6=7
学生1:你为什么用减法?
学生2:因为要想知道藏起来几人,必须从参加捉迷藏的13人中去掉找人的6个人,剩下的就是藏起来的人数,所以用减法。
学生3:算式中的13、6和7分别代表什么?
学生4:13代表玩捉迷藏的总人数,6代表找人的6个人,7代表藏起来的人数。
b.学生:我们组解决的是踢足球的问题,列出的算式是:16-9=7。
学生1:你为什么用减法?
学生2:因为要想知道还要来几人,必须从要参加踢足球的`16人中去掉已经来了的9人,剩下的就是还要来的人数,所以用减法。
学生3:算式中的16、9和7分别代表什么?
学生4:16代表要参加踢足球的总人数,9代表已经来了的9人,7代表还要来的人数。
c.学生:我们组解决的是丢手绢的问题,列出的算式是:8+6=14
学生1:你为什么用加法?
学生2:因为要想知道玩丢手绢的一共有多少个人,必须把8个女同学和6个男同学合起来,就是总人数,所以用加法。
学生3:算式中的8、6和14分别代表什么?
学生4:8代表要女同学的人数,6代表男同学的人数,14代表参加丢手绢游戏的总人数。
这个环节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对学习小组进行评价,能够说明白的小组可以得到合作星。
[利用教材主题图提供的信息资源,通过课件,创设动态情境,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自然地引入了新知。在学习新知部分,教师给学生提供了较大的思维空间,放手让学生去探索新知,引导学生通过组内合作学习、组间相互汇报、交流、提问、评价等形式,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利用已有知识经验来提出并解决数学问题。]
巩固反馈深化新知
1.看到同学们这么聪明,小动物们也想来我们班作客,都等急了,让我们再把小动物请出来,好吗?(课件出示:第20页的小动物图)
2.都有哪些小动物呀?(生:有小鸟、小鹿和小鱼。)
看着这幅画面,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小组讨论。)
3.小组汇报。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依次在黑板上板书问题。(这时,每当学生提出一个问题,课件中可以把学生提问的部分闪动几次,以此让学生进一步的明确所提问题。)
a.树上还有几只小鸟?
b.草地上还有几只小鹿?
c.还有几条小鱼?
d.飞走了几只小鸟?
e.跑了几只小鹿?
f.游走了几条小鱼?
4.你能又对又快地解决这些问题吗?请你拿出练习纸自己完成。
5.集体订正,同学互评。
知识应用体验成功
教师:同学们真是了不起,能用数学知识解决这么多问题,而且做得又对又快。其实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藏着许多数学问题,比如我们的教室里就藏着很多数学问题,你能发现吗?
和同桌说一说(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身边的事物提出数学问题。)
例如:
1.观察小旗。
2.观察其中两个组的人数。(可以按组来分,也可以按男女来分)
小结
1.教师提问: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们都有什么收获?
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说一说。
2.教师总结:今天这节课同学们上得非常好,大家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解决了这么多问题,都是用的什么知识?(数学知识),用数学来解决问题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出示课题:解决问题)数学知识可真重要呀,我们一定要学好它、用好它。
[评析:通过观察身边的事物发现数学问题,真正实现了本节课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目的,进一步让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中获得成功体验,对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有很大帮助。]
提出课后建议将课堂所学知识进行延伸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2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教科书第24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拨一拨”、“数一数”及“数学游戏”等活动,激发学生读数、写数的兴趣。
(2)借助计数器,初步学会多位数的读法和写法,了解万以内的数的顺序。
教学重难点:
(1)会数、读、写万以内的数。
(2)中间末尾有0的多位数的读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让学生说一说数位顺序表: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第四位是千位,第五位是万位。
(2)各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
二、导入新课
三、新授
(一)学习从298一个一个的数,数到302。
一)学习二百九十八。
1、拨一拨。
2、说一说二百九十八该怎样拨。
生:二百表示有两个百在百位上,拨二;九十表示九个十在十位上,拨九;八表示八个一在个位上,拨八。
3、学习二百九十八的写法。
这计数器上的数该怎样写呢?
生:百位上是二就在百位下写2,十位上是九就在十位下写作9,个位上是八就在个位下写8。
二)一个一个的数,数到302。
1、学数298的下一个数。
师:298的下一个数是多少。
生:是299。
师:为什么?
生:因为298的下一数就是在298的个位加1,是299。
2、学习299的写法。
百位上是二在百位下写2,十位上是九在十位下写9,个位上是九在个位下写九。
3、学习299的读法。
百位是二读作二百,十位是九读作九十,个位上是九读作九。
4、学数299的下一个数。
5、拨一拨。
师:299下一个数是多?
生:299的下一个数是300。
师:为什么?
生:因为在299的个位上加1发现个位满十了,得向十位进一,个位上的十个珠子退掉。
师:十位进一后,你发现什么。
生:十位上也满十了。
师:怎么办?
师:向百位进一,先把十位上的十个珠子去掉再向百位进一。299的下一个数是300。
6、写一写。
那300怎么写?
生:百位上是3在百位下写3。
师:位和十位怎么写呢?
生:个位和十位一个数也没有,都写0。
7 、读一读。
师:谁来把它读一读。
生:三百。
师:百位上是三读成三百,那末尾的0读不读?
师:数末尾的0不读。
8、学习数301。
9、说一说。
300下一数是多少?
生:300的下一个数是301。
师:300的下一个数是301,300的下一个数就是在计数器个位上加一所以是301。
10、写一写。
师:这个数怎么写?
生:百位上是三就在百位下写3,十位上一个珠子也没有,就在十位写0,个位上1就在个位上写1。
11、读一读:301。
师:谁能读出这个数。
生:三百零一,百位上是三,读作三百。中间十位上是零就读零,个位上是一读一。所以这个数读作三百零一。
12、学习302的读法和写法。
小结:刚才我门学习一个一个的数数,当数到个位满十时向十位进一,十位满十、向百位进一。
(二)学习从三千八百,一百一百的数,数到四千一百。
一)学习三千八百。
1 、想一想:三千八百,该怎样拨?
2、三千就在千位上拨下三个珠子,八百就在百位上拨下八个珠子,个位和十位上没有数一个也不拨。
3、写一写:怎样写这个数?
生:从高位写起,千位上是三就在千位上写3,百位上是八就在百位上写8。
师:那十位和个位呢,十位和个位上一个数也没有就写0。
4、读一读。
师:这个数谁会读?
生:个位上是3,读作三千,百位上8读作出八百。
师:那末尾的两个零怎么办?
生:末尾的零不读。
二)一百一百的数到四千一百。
1、学习3800的下一个数是多少。
一百一百的数就是在3800的百位上加1,是3900。
2、写一写,这个数谁会写,先写最高位。
千位上是三,在千位下3,百位上是九,在百位下写9。十位和个位一个数也没有,写什么?(对,写0)
3、读一读:谁来把这个数读一读。
读作三千九百。
那3900的下个数是多少,生:4000。
师:为什么?
生:3900的`下一个数,就数在3900的百位上加1一个珠子。
师:好,你发现什么?
生:我发现百位上满十了,应该把百位上的十去掉向千位进一。
4、学习写4000。
师:这个数怎么写?
生:先从高位写起最高是千位,千位上是四个就在千位下4。
师:那百位十位个位上都写什么?
生:它们的位上一个也没有,在百位十位个位下都0。
5、学习读4000。
生:高位读起,千位4,读作四千,那数末尾0读不读,对,数末尾的0不读。
6、4000的下一个数是多少,4100写作4100,读作四千一百。
小结:刚才我们学会了拨生活中的大数,读生活中的大数,写生活中的大数。
(三)游戏环节。
现在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老师拨数,你们写数,看谁写的又对又快。写好后老师把答案写在黑板上,答案对了的同学请鼓掌。
师拨5006。生写5006。对了的同学为自己鼓掌。
806,同上。4800同上。
(四)巩固练习。
完成书本25页练一练的第2题。
总结:学完生活中大数的读法和写法后,你知道读数和写数要注意什么?
1、读时,要从高位读起,千位有几就读几千,百为有几就读几百,每个数位上有几就读几,并加上基准面计数单位。数中间有一个零或连续有几个都读一个0。
2、数末0都不读。
3、写数。
(1)每个数位上有几就写几;
(2)哪个数位上一个数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0。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3
教材分析:
本单元学习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包括只含同一级的混合运算,含有两级的混合运算,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以及用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具体情境,体验运算顺序规定的合理性,帮助学生理解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解决问题主要是将两步计算的,转化成混合运算的,运用括号,能使列出的综合算式与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相一致,进一步发展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教材安排逐层递进,目的让学生逐步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四则运算的意义,发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树立好学习数学的信心,逐步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而本节课教学例1在学习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梳理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这对学生来说难度不大,重点在于理解综合算式的概念,初步认识并使用脱式计算。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已经学会了加、减、乘、除的基础知识,懂得简单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有一定的计算基础,在学习之前学生一般分布计算两步式题,或者以直等的方式写出得数。但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脱式计算”第一次接触,所以教学脱式计算作为一个重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教学情境学习同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运算顺序规定的合理性。能够正确按照运算顺序进行脱式计算。
2、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的问题意识,同时培养独立思考,规范书写的好习惯。
3、在自主解决问题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及难点:
1:掌握加减混合、乘除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2:让学生理解混合算式中的运算关系,能够看出算式中每一步的意思。
教学用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谈话导入
们我们以前学过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你们还记得它们的运算顺序吗?好下面老师来考考你们。
出示习题,请你说出下列各题的运算顺序。
师:们你们的运算顺序掌握的很好。老师还知道你们很爱看书,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习惯。老师建议你们有时间去一下大的图书馆,去感受一下那里的读书氛围。图书馆里有好多好多的书,这不有的小朋友正在聚精会神的在看书呢,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好不好?(多媒体出示例1)
设计意图:教师从熟悉的读书生活出发,以谈话方式简洁明了直奔主题学习,激发学习兴趣,又把数学知识和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
二、探究新知
教师大屏幕出示主题图: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认真阅读。说一说你了解到的信息。(说完整)
生1:上午总共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来了38人。找两个同学
师:根据这些已知信息,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把信息和问题连起来说完整)
生:阅览室上午总共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来了38人。阅览室里下午一共有多少人?
谁和他提的问题一样?
师:你们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师:下面请同学们自己在练习本上列式试着解答。
(教师巡视,在学生中寻找找两位书写格式不同的学生(分步计算和综合列式)上台板演,其余学生独立列式解答,如果学生不能列出两种方法的可以引导完成)
生1:53-24=29
29+38=67
生2::53—24+38=67
师:交流分步计算。我们来看这种书写方法,找说一说53-24求的是什么?再加上38呢表示的又是什么?
谁和他做法一样,谁再来说一说53-24求的是什么?在加上38呢?
师:同学们说的真是太好了,在这道题中要想计算出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我们可以先算出阅览室中午走了之后有多少人,然后再加上下午来的人数就是阅览室里下午的人数了。
设计意图:教学例1以现实情境为载体更好地让学生体验运算顺序规定的合理性,在例1解决问题的教学中没有直接呈现问题,而是让学生自主提问,培养的问题意识。通过表述锻炼的`解题思路。
(二)学习脱式计算格式
师:我们来看这个算式53—24+38=67,谁是这样做的,你们做对了,像这样的算式就是综合算式。(板书)
师:你在计算53-24+38的时候是按什么运算顺序计算的?(从左往右计算)
师:但是从53—24+38=67算式中我只能看到它计算的结果,不能看出运算顺序。如果我还想看出它的运算顺序怎么办?这就要写出每次的运算结果。
师:我们看算式53—24+38,按从左到右的顺序第一次先算谁?
生:我们先算53-24=29
师:在53-24下划横线,第一次的计算结果29写在哪呢?就写在这个算式的下面(提示等号的位置)
师:我们第二次要算什么?
生:29+38=67(教师随即板书+38)
师:我们把第二次结果67写在哪?教师自问自答,写在最下面。
师反问67是什么?
师:这样我们把每次运算的结果都写出来了,也就可以看出运算顺序了。这种方法就是脱式计算。以后我们在计算综合算式时就用这种方法,你们学会了吗?
刚才谁列的是综合算式?请你按脱式计算的方法改写一下,没列综合算式的同学自己也试着写一下。改写完用你的坐姿来告诉我。
同学们我们一起回过头来看一下,我们在计算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法、减法运算时,按( )运算顺序进行计算的?
生:从左到右
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法、减法运算时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好,们你们能不能用新学的脱式计算的方法来完成23+6-11的计算?
出示练习,先观察算式,想运算顺序,然后再计算。
23+6-11
=□○□
=□
设计意图:教师在教学中脱式计算时通过下划线和箭头标出运算顺序给学生以直观的支撑。进而去突破难点,同时规范的书写,培养养成一个良好的书写习惯。并且让在让学生独立用脱式计算时,让经历“先观察算式——再确定运算顺序——最后有序计算”的过程,既发展了他们数学思考的能力,又提升了掌握运算顺序的水平。
(三)尝试乘除法的计算
师:对于只含有加减法的综合算式我们掌握了它的运算顺序和脱式计算方法,那么对于只含有乘除法的综合算式又应该怎样计算呢?请你试一试。做完与你的小伙伴交流一下你的算法。
出示15÷3×5
学生试算后集体讲评。
15÷3×5
=5×5
=25
师:老师真为你们高兴。自主的解决了含有乘除法的计算。
通过刚才的计算我们知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含有乘、除法,我们按照( )的顺序进行计算(从左往右计算)。
小结:好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含有加、减法或只含有乘、除法,我们都要按照( )顺序进行计算。
师:们老师知道你们掌握了运算顺序,那你们能不能根据正确的运算顺序进行脱式计算呢?
好老师看一下谁能大显身手
设计意图:对于乘除混合运算教材直接呈现,所以我让利用知识迁移自主试算。在试算的过程中到成功的乐趣。
三、大显身手
1.先观察算式,想运算顺序,然后在再计算。
2×8÷4 72÷8÷3
=□○□ =□○□
=□ =□
2.我是小医生:先找出他们的错误,然后把它改正过来,1-3组做第一个,4-7组做第二个
3寻找好朋友
每人手中有一个综合算式,用今天学的脱式计算的方法算出结果,结果相同的就是好朋友。先计算,课下寻找好朋友,在找好朋友的时候要认真检查,以便有算错的来冒充。
设计意图:对于习题的处理我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加设一个小医生改错,巩固对运算顺序的掌握情况。最后加设一个找朋友环节提高的计算兴趣,同时培养检验习惯,在课下找朋友是还可以和我们学习的统计知识联系起来。用什么样的方式统计出所有好朋友的数目,培养合作意识。一个一个问肯定不行,这是一道综合性的数学实践题目。
四、课后
今天同学们学习的特别棒,我们知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含有加、减法或只含有乘、除法,我们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那如果在一道算式中,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我们又该按照怎样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呢?我们下节课来学习。
附板书设计
混合运算
综合算式53-24+38 15÷3×5
=29+38 =5×5
=67 =25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含有加减法或只含有乘除法,都要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教学例1以现实情境为载体更好地让学生体验运算顺序规定的合理性,我在例1解决问题的教学中没有直接呈现问题,而是让学生自主提问,培养的问题意识。教师在教学中通过下划线和箭头标出运算顺序给学生以直观的支撑。进而去突破难点,同时规范的书写,培养养成一个良好的书写习惯。并且让在让学生独立用脱式计算时,让经历“先观察算式——再确定运算顺序——最后有序计算”的过程,既发展了他们数学思考的能力,又提升了掌握运算顺序的水平。对于乘除混合运算教材直接呈现,所以我让利用知识迁移自主试算。在试算的过程中到成功的乐趣。对于习题的处理我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加设一个小医生改错,巩固对运算顺序的掌握情况。最后加设一个找朋友环节提高的计算兴趣,同时培养检验习惯,在课下找朋友是还可以和我们学习的统计知识联系起来。用什么样的方式统计出好朋友的数目,培养合作意识。一个一个问肯定不行,我认为这是一道综合性的题目。不足有的地方教师处理过急,在讲解脱式运算时结合情境效果应更好。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4
教学主题:
三位数加法—竖式计算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三位数的竖式加法算理,能正确进行计算。
2.让学生自主探索计算方法,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3.在探究过程中体验成功,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三位数竖式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两位数竖式计算迁移到三位数竖式计算。
教学内容:
一、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情景引入。
前几天,小巧他们和老师进行了一场师生跳绳比赛,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的比赛成绩。
轮小巧小亚朱老师1866418623738167
问:从图上你看懂了什么? 你可以提出哪些问题?
二、 独立尝试,合作探究
(一)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
1、呈现例题。
我们先来研究 “小巧在两轮比赛中共得多少分?”
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怎样列式? 86+37 你能猜测一下86+37究竟等于多少呢? 你能想办法来证明自己的猜想吗?
(1)横式计算
86+37 或 86+37
=86+30+7 =86+7+30
=116+7 =93+30
=123 =123
(2)推算: 因为 86+40=126 所以 86+37=123
(3)竖式计算:
8 6
+37
123
竖式计算应从哪里算起? 为什么?
会用横式计算、推算的方法算出了小巧在两轮比赛中的得分,还会用竖式来计算。竖式是我们 学习数学的'好帮手,今天我们就请竖式来帮助我们计算好吗?
86+37的竖式计算方法
8 6
+37
123
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6+7=13 个位上写3,向十位进1。再算十位:8+3+1=12 十位上写2,向百位进1,百位上写1。
2、试一试
你能用竖式计算78+84吗?
(二)学习三位数竖式计算方法。
1、探究算法。
( 1)我们再来算算“朱老师在两轮比赛中共得多少分?”
186+167=
(2)计算方法
1 8 6
+ 1 6 7
3 5 3
(3)小结方法。
不管哪一位相加满十,都要向前一位进1。多位数加法也一样。
(三)总结计算方法。
用竖式计算加法怎样计算? 你觉得需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
三、 多层练习,巩固新知
1、练一练
7 2 8 6 1 8 9
+45 +6 7 +442
2、列竖式计算
66+358= 789+8= 503+609=
3、请你当参谋:小丁丁的爸爸有1000元超市购物券,他想买2件小家电,可以怎样买?需要多少钱? 把算式写下来并计算。
吹风机 电熨斗 饮水机 电饭煲 电水壶
257元 189元 745元 438元 88元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你有什么收获?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5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巩固对长度单位分米、厘米、毫米和质量单位克的'认识,熟记相邻单位间的进率,并能进行简单的化聚。
2、让学生巩固对直线和线段的认识,会量、画线段。
教学重点:复习长度单位、质量单位和直线、线段。
教学过程:
一、复习长度单位
说说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1米=()分米=()厘米
1分米=()厘米
1厘米=()毫米
二、复习质量单位
说说我们学过哪些质量单位?(千克、克)
1千克=()克
完成第12、13题
三、复习直线、线段
什么叫直线?什么叫线段?直线和线段有什么区别?
完成14、15题。
四、应用题第16、17、18学生独立完成。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1-03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2-20
数学教案二年级下册优秀06-18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01-07
二年级人教版下册数学教案02-23
【热】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03-17
【推荐】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03-13
[经典]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07-01
(优选)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07-12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必备】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