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课文内容,把握父亲人物形象
2、能力目标:切合文章联系实际感悟真情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悟父辈的坚韧,体悟父辈的艰辛与责任
教学重点:诵读课文把握父亲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方法:朗读、讨论、点拨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设计:
一、导入,板书课题
介绍作者,导入新课
二、整体感知,阅读课文
1、检查预习,认清字词
2、讲述故事情节(简要概括主要情节,理清思路)
三、理解阅读
问题探究(一)
1、作者为什么在老屋的三级青石板上用了那么多的笔墨
2、“父亲坐在绿荫里,……一片片旱烟雾在父亲头上飘来飘去。”表现父亲怎样的思想感情
3、奇怪的是造新屋的过程写得简略,造台阶反而很详细,这是为什么
4、父亲回来时,为什么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样这种心态怎么理解(学生思考、讨论、交流,教师点拨、小结)
问题探究(二)说说父亲
1、说说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从文中哪些地方读出来的
2、说说为了台阶,父亲付出了什么你从哪里读出来的(跳读、思考、讨论、交流)
四、感悟阅读
1、思考文章的标题能否用“父亲”或者“新屋”等来替换,原因何在
2、你从文中读出了我对父亲怎样的情感反复咀嚼文末句话,体味一下。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泊船、数重、游子、寸草心、三春晖。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3.理解诗句的意思,初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1.挂图、投影片或自制的多媒体课件。
2.朗读课文的录音磁带。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学前谈话
1、板书课题:泊船瓜洲
王安石
同学们,一提起家乡,我们都会感到特别亲切,诗人王安石也是如此,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王安石的《泊船瓜洲》,齐读课题。
2、哪个同学愿意起来介绍一下王安石。
3、你背过哪些王安石写的`诗,并说说你的体会。
4、下面我们来看这首《泊船瓜洲》。
二、理解题目。(出示全诗)
(1)泊船是什么意思?(停船靠岸。)瓜洲是在什么地方,(出示挂图,指名找出瓜洲所在地。)
(2)泊船瓜洲这个题目是什么意思?
三、检查预习。
1、指名朗读。(可多请几位学生个别读。要求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注意以下多音字的读音:
数重:读chóng,不读zhòng(重量)。
还:读huán,不读hái(还好)。
四、理解诗句意思。
1、小组合作学习
(1)先自己对照注释默读,思考,再小组互相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2)小组合作画一幅简图,图上要标有京口、瓜洲、钟山。
2、讨论、交流。
小组选派代表上台,出示标有京口、瓜洲、钟山地名的简图,并说全诗意思。京口瓜洲一水间,两岸只隔数重山的意思。
3、评议
你觉得哪一小组完成的质量最高。
4、教师演示
同学们,我在备课的时候也在电脑里画了一幅简图,我给大家展示一下。
五、体会古诗思想感情
(出示挂图)
在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里,诗人驾船来到了江边,望着对岸,想到了家乡就在离对岸不远的地方,现在你就是画中哪位诗人,此时此景,你在想些什么呢?
六、指导朗读。
(1)、同学们说得多好啊,就让我们带着感情来读好它读之前先欣赏两遍配乐朗诵。第一遍,要求大家注意听;第二遍,我们边听边跟着录音轻声朗读。)
(2)学生自由朗读。
(3)下面我请几个同学起来朗读,我为你加上音乐(多请几个人读,注意读出诗的节奏。读出感情,读后评价。)
(4)试着背诵《泊船瓜洲》。
七、启发学生推敲词句。
据说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作者在作诗过程中曾修改过多次,最后定稿时才用了绿字。我们一起来想一下,作者可能用过什么字?为什么最后用绿字?
八、拓展练习。
课前我曾布置我们同学搜集些表达思乡之情的诗句,谁愿意起来背给大家听的。
九、布置作业
1.背诵《泊船瓜洲》,再看看诗中的每个字怎么写,准备默写这首诗。
2.预习《游子吟》。
语文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升国旗》一课,是一首清新自然,简洁易懂的儿童诗。三句六行,押运上口,好读易背。学习这首诗,使孩子们明白国旗是我们祖国的国旗,升旗时要奏国歌,我们要敬礼的生活知识。识字,写字,朗读和背诵是本课的重点。图画的内容是校园里国旗的情景。
教学理念:
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知道,国旗是我们祖国的国旗,它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与标志,我们应该尊重和爱护国旗。从而更有效的激发学生的阅读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目的:
1、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认识“升,旗”等7个字,学写“升,国”等8个字。
3、学习偏旁“口,红,贝,衣”。
4、了解国旗,懂得尊重国旗,热爱国旗。
5、加强有感情的朗读,做到读中有情。朗读的形式可以是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学生的自由读,个人读,引读,齐读等多种形式,最后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
教学重点:感悟热爱国旗的情感。
教学难点: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准备:升国旗录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亲爱的同学们,每周一的早上我们在操场上做什么事?你们的心情怎样,想用那些词语来表达呢?让我们到天安门广场去感受国旗冉冉升起的壮观景象吧!(播放天安门升旗的录象)
二、初读课文,探究识字。
1、板书课题,学生跟着书空,并齐读课题。
2、汇报资料收集成果,(1)学习小组进行资料共享,感觉课前准备活动,收集资料的快乐。(2)汇总资料,由代表发言,讲我们了解的“国旗”。(3)教师适当,五星红旗是我们的国旗,它代表着中华人民共和国。
3、自由读课文。
师:同学们,你们想知道我们的书上是怎么说的吗?现在请同学们快速打开课本,自由读课文,并且把不会的字圈出来。
4、现在同学们小组内互相帮助学习生字,读通读顺课文。
5拼音识字小组赛。
师:出示标注拼音的生字:“升,旗,起,正,您,敬,礼”,小组“开火车”,哪组又快又准,哪组就可得到优秀奖。
三、朗读感悟。
1、指导看图,引读第一句。
(1)我们的国旗是什么样子的?
(2)出示句子:五星红旗,我们的国旗。
(3)指名读
(4)五星红旗是我们的国旗,代表我们的祖国,我们是多么自豪啊!你能用自豪地语气读这句话吗?
(5)指导朗读第一句。
2、指导看图,引读第二句。
(1)升国旗时,我们听到了什么?
(2)在国歌声中,五星红旗是怎么升起来的?
(3)出示句子:国歌声中,高高升起。
(4)多媒体演示升国旗。,五星红旗升的'多高啊,在祖国的蓝天上随风飘扬,谁来读这一句。、
(5)指导朗读第二句。
3、指导看图,引导第三句。
(1)升国旗时,同学们应该怎样做呢?
(2)我们立正,向您敬礼。
(3)指名读句子,并做动作。
(4)“您”在这儿指谁?”您”一般用在长辈或值得你尊敬的人身上,在生活中可以用”您”称呼那些人?你能有感情的读出这句话吗?
(5)指导朗读第三句。
(6)表演朗读第三句。
4说话训练。
同学们,你们学了这首诗,看了天安门前的升旗仪式,现在想对国旗说什么?
出示:国旗_____________________(指名自由说)
升旗仪式结束了,同学们的心情激动吗?让我们一起把这首儿歌背一背,好吗?
四、愉快识字
1、认识新偏旁,在语言环境中学习,并指导学生书写。
方框儿。与“国”字相结合,说明其表示“围起来”的意思,掌握先外后内再封口的笔顺规则,并说出“国”字的结构。
学习示字旁。了解偏旁的变形,与”礼”字一同学。
学习“绞丝旁”,注意“红”字的写法。
示范写“歌”,注意左右大小的安排。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字型,可以讲故事,编顺口溜,猜谜语,组词等,每人选一至两个字在小组中交流,加深对字型的记忆,对字义的理解。
3、巩固识字,通过猜字游戏加深记忆。
五、扩展延伸。
1、说说你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看到过升国旗。可以用几句话描绘,也可用笔画一画,给画起个名字,小组内交流。
2、进一步收集国旗资料,可了解五星红旗的象征意义,也可以收集外国国旗图片。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⒈认识3个字,学写8个字。
⒉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⒊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大自然的生机与情趣,知道种子发芽需要的基本条件,获得一些简单的植物生长的知识。
教学重点:
⒈认识3个字,学写8个字。
⒉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003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二课:一粒种子。请大家齐读课题。
读了课题你们有什么问题吗?学生质疑。
二、初读课文。
⒈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标明课文自然段。
⒉指名读课文,大家评议。
⒊默读课文,课文讲了什么?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
不明白的`吗?
⒋学生反馈,质疑,解疑。
⒌再读课文。
思考:一粒种子是在什么情况下成长的,他看见了什么?
听见了什么?
⒍同桌互相说一说。指名反馈。
⒎抽读要求认识的字。
挺蚯蚓
三、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悟文中所蕴涵的情感。
⒈学生自由读课文。
⒉指名读,教师指导。
⒊分角色朗读课文。
四、拓展。
种子看到了一个光明的世界,你能说说这个光明的世界
是什么样子的吗?
⒈分组说。
⒉分组反馈。
第二课时004
一、复习。
⒈认读生字卡,说词。开火车
⒉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二、丰富我们的词语库。
暖和热闹连忙……
三、自由组合表演。
四、学习会写字。
⒈出示会写字,读一读,说词,看谁说的多。
暖渴舒服轻边叫钻
⒉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⒊同桌互相说一说。
⒋有哪些字需要老师和大家的帮助。
⒌学生练写,教师个别指导。
⒍作业展示。大家评议。
作业:
⒈写字。
⒉和家人一起读课文。
语文教案 篇5
课前准备:
1.课外阅读写人的作文,积累好词佳句。
2.再次回忆本单元的四篇课文,并思考每个主人翁的性格特点是怎样的,你是从哪知道的?
3.列举你熟悉的人的名单(不得多于四个),并思考你熟悉他(她)的什么。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今天要写第二篇作文,怕吗?
生:不怕!
师:声音够响亮,有胆气!告诉我为什么?
生:因为上一篇作文得了“优”。
师:有成功的经验所以不怕。
生:因为这篇作文很简单,所以不怕!
师:好一个自信的小伙子!
生:因为有黄老师您教我写作文所以我不怕!
师:(笑)这么相信我,好我得好好教呀;不过,要想真正把作文,最主要还是要靠你们自己,我想问一句,你们有没有信心写好这篇作文?
生:(大声)有!
师:好,有力量,老师也相信你们能够写好。来,齐读课题,找一找关键的词在哪儿?
生:熟悉!
生:人
师:认为是关键词是”熟悉”的同学请举手.。
生:(举手)
师:很好,同老师想的一样,老师在课前曾经布置过一个任务,叫你写出四个熟悉的人,写了没有?写了就说说看。
生:爷爷
生:妈妈
生:爸爸
师:都是说的`自己的亲人,问一下,你妈妈是一个怎样的人?
生:她是一个勤劳的人。
师:她是怎么样勤劳的?
生:她每天做家务都做得很晚!
师:你爸爸呢?
生:我爸爸很喜欢抽烟。
师:他是怎样喜欢抽的?
生:妈妈不让他在家里抽,她就躲进洗手间,打开抽风机,在里面偷偷抽,害得我妈妈还以为里面起火了呢。
师:(笑)看来你爸是真的喜欢抽烟,而且很聪明;还有哪些熟悉的人,接着说
生:同学
师:不好意思,打断一下,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自家都只有一个,但同学就有很多了,所以应该说具体一点,我熟悉的人是“某某”同学,说上他的名字比较好,别人才知道,你再说一次好吗?
生:我熟悉的人是罗威同学。
师:接着往下说。
生:我熟悉的人是语文老师黄老师。
师:没说准确,姓黄的语文老师很多,又没有骂我,可以说出我的名字,重新说一次。
生:我熟悉的人是语文老师黄兴刚。
师:(笑)考考你,你熟悉我什么,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生:你很严厉!
师:(笑)同意他的说法吗?你们看我的笑容多灿烂,哪里严厉?
生:(笑)很严厉。
生:(一部分)不严厉
师:你哪里感受到我的严厉的,口说无凭,拿点事实出来,不然的话我可要严厉地批评你了。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本首诗中的“紫、尺、疑”三个生字,熟读并背诵这首古诗。
2、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生”与“挂”二字的用法之妙,想像古诗所描述的意境,感情朗诵这首古诗。
3、感悟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受到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想像古诗所描绘的意境之美。
教具准备:
庐山瀑布实景录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本学期,我们学习了一篇有关庐山的文章《庐山的云雾》,知道了庐山景色秀丽。是的,庐山以她秀丽的景色吸引着无数中外游人去旅游观光。唐朝的大诗人李白也曾慕名前来。他在山间漫步,一会儿弄石临溪坐,一会儿寻花绕寺行。一路走来,时时闻鸟语,处处是泉声。峰回路转,忽然,一个奇异的景色出现在他面前——一道瀑布从天而降!李白诗兴大发,一首流传千古的名诗脱口而出(课件出示《望庐山瀑布》,指名读。)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他的这篇古诗。跟老师一起写课题。
(二)交流学法,准备自学。
1、同学们,我们以前也学了不少的古诗了,想想看,我们以前是怎么样学习古诗的?(要会读,要弄懂诗的意思,要会背诵,还要会默写。)
2、自由读好古诗。
3、交流理解诗意的方法。
先理解诗句中关键字的意思,再理角诗句的意思。方法有:查工具书,看诗下面的注释,问别人,联系上下文等,依据学生回答随即板书,在板书中一定要加入省略号,以免学生被框在这几种方法里。
(三)、学生自学古诗。
1、学生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法自学古诗。师巡视,随时帮助有问题的学生。
2、在自学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在合作中取长补短。
(四)、全班交流,理解诗意。
1、交流对诗题的理解。重在指导学生对“望”字的.理解:不只是看,而是从远处看。
2、交流对第一行诗的理解。
(1)指名说说诗句中关键字的意思。
日:太阳 照:照耀 (如果不这么细致地去分析,孩子们很可能把日和照当成“日照”这个城市来对待。)香炉:香炉峰,庐山上的一座山峰;生:飘浮紫烟:紫色的烟雾
(2)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太阳光照耀下的香炉峰上飘浮着紫色的烟雾。、
(3)由“紫色的烟雾”让学生想像一下,李白遥望香炉峰的时间(早晨)
(4)指导学生进行初步的感情朗读:明白意思后让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
(5)抓“生”字感受作者用词之妙,从而指导学生更有感情地朗读诗句。
这句诗中有一个字用得特别妙,睁大眼睛找一找,看它藏在哪里啦?学生找出“生”字后引导学生说出“生”字的妙处:一个“生”字写出了云烟飘浮的动态之美,让我们产生了无尽的遐想,仿佛看到了紫烟那飘飘悠悠、缠缠绕绕、娉娉婷婷,袅袅升腾的样子。
3、交流对第二句诗的理解。
方法与步骤同第一句。再指导学生进一步有感情读诗句时,要引导学生品味“挂”字的妙用,知道一个“挂”字化动为静,写出了瀑布在遥看中的状态,想像到此时展现在诗人眼前的简直就是一幅巨大美妙绝伦的山水画。如果学生能品出这种味道来,他们就一定能够读好这句诗。
4、交流对第三四句诗的理解。
理解这两句诗,先理解 “疑”字的意思,然后理解诗句的意思。诗意理解后要抓“飞流直下”与“落”感受瀑布的磅礴气势,指导学生读出这种气势。
5、每句诗的意思理解完后,要回归整体,让学生把整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五)、想像意境,感悟诗情。
方法
(1)师描述意境,生闭目静听默想,用心去感受诗句所描绘的意境之美。
早晨,一轮红日冉冉升起,红日照耀下的香炉峰上,紫色的云雾轻轻浮动,围绕着香炉峰缠缠绕绕、飘飘悠悠、袅袅娉娉,缓缓升腾。远远望去,那从天而降的瀑布仿佛是一条大河挂在了悬崖绝壁之上。来到瀑布跟前,看那瀑布飞流直下,撞击在绝壁上突起的岩石上,溅起了无数的水花,发出了震耳欲聋的声响。我出神地看着,听着,恍恍惚惚间,我似乎觉得,这该不会是那银河里的水从九天之上直落了下来吧,要不,怎么会如此磅礴,这般壮观?
(2)学生在想像意境的基础上再次朗读这首诗,在反复朗读中不断与想像中的意境融合,最终达到诗与意境成为一个完美整体之目的。
(六)进入角色,深情吟诵。
方法
(1)让所有的学生都做一回李白,全体起立,站在庐山瀑布前观看瀑布,身临其境感受瀑布之壮观。、
(2)面对瀑布,让“李白”吟诵《望庐山瀑布》,先让个别学生吟诵,再让全体学生一起吟诵。
至此,本首诗的教学已基本结束。
(七)课外拓展
为了让学生对瀑布的感受更深一些,我找了一些其他人对瀑布的描写充实在这一堂课的里面。拓展内容,一首唐朝诗人施肩吾的《瀑布》一首叶圣陶先生写的现代诗歌《瀑布》,最后一个是现代作家庐隐描写瀑布的一个片断。(目的:1、本课课后第五题要求学生再找出一到两首描写祖国名山大川的诗诵读。这里的拓展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而且正合了这一道题的要求。2、本课课后第四题要求学生选两首诗中的一首说说诗意。说诗意变成改写将会对学生的表达能力的提高更有利,所以我决定要改写。但改写得给学生一些扶手。这里的拓展其实就是给学生的扶手。)
豁开青冥颠,写出万丈泉。
如裁一条素,白日悬秋天。
还没看见瀑布,
先听见瀑布的声音,
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
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
山路忽然一转,
啊!望见了瀑布的全身!
这般景象没法比喻,
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
站在瀑布脚下仰望,
好伟大呀,一座珍珠的屏!
时时来一阵风,
把它吹得如烟,如雾,如尘。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理解《渔歌子》的词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背诵并默写这首词。
3.想象“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这句话的画面,并描述出来。
教学重点:
学习词的内容,想象词中描写的情景。
教学难点:
结合词句展开想象,并能描述出来。
教学时间:一课时
课前准备:背诵课文查阅资料了解有关词的知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欣赏唐宋名家名词。
读生字:塞箬蓑
二、自读《渔歌子》理解词意
自读全词,整体感知。
读《渔歌子》有什么感觉?这首词写了哪些景物?
三、自读词,提出疑问。
四、细读《渔歌子》理解词意
1.《渔歌子》的作者是谁?哪个朝代的人?
2.自学、对照注解或字典理解字词的意思。
读生字:塞箬蓑
斜风:微风归:回家、回去
3.理解全首词的意思。
在美丽的西塞山前,几只白鹭飞上天空。河边粉红色的桃花正在盛开,清澈见底的河水中有肥美的鳜鱼在游动。在风景如画的河边,诗人头戴青箬笠;身穿绿蓑衣,沐浴着斜风细雨,久久不愿离去。
五、总结升华
请同学们自愿理解词意。
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大自然)
有感情地朗读《词两首》。
板书设计:
白鹭飞斜 风细雨
渔歌子 桃花流水 热爱大自然
鳜鱼肥 不须归
《麦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畔、兜、穗、裹、嚼、肺、腑、撩”八个生字,能准确认读。
2.感悟乡村的欢快、柔美生活,能有感情朗读。
3.体会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热恋。
教学重点:感悟乡村的欢快、柔美生活,能有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体会乡村生活的欢快、柔美,和我们这些整天忙忙碌碌的现代人相比较,他们才是真正的生活的主人,是自己生命的主人,是真正快乐、幸福、自由的主人。
教学准备:《牧童短笛》的音乐,挂图或,识字卡片
教学课时: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
1.直观激趣
播放,观看乡村生活的场面,让学生对乡村生活的情趣有一个直观的认识,有助于学生接下来理解课文的意境。
2.范读激情
教师配乐范读全文。要求学生闭目静听,全身心地感受课文的美好意境。
3.初读感受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自学新词,读通课文,初步感受课文大意。
4.互助识字
相互交流生字学习情况,出示生字“畔、兜、穗、裹、嚼、肺、腑、撩”,要求每位学生至少选择一个生字(越多越好)准备参与交流,多音字的分析(和、应),形近字的比较(“俯”和“腑”)。发挥学生主体性,引导学生从自己的实际出发,说说自己曾经见过的字,自己容易写错读错的字,自己发现很特别、很有趣的字,(尽量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二、感悟
1.步入“欢快、柔美”的课堂
《麦哨》是一篇十分优美的散文,读起来很有情趣,很有味道,令人陶醉。课文有两个词语特别重要,只要我们抓住并真正理解了这两个关键词,就可以说理解了整篇课文,到底是哪两个词语呢?
学生快速地默读课文后,请同学们来猜一猜,看看谁是老师“心心相印”的好朋友。
2.理解“欢快、柔美”的情态
(1)教师板书“欢快、柔美”,然后问学生:“欢快、柔美”是什么意思?课文中是谁在什么环境下“欢快、柔美”地干什么?
(2)学生“欢快、柔美”地自由朗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第一次感受人们的“欢快、柔美”。
(3)你平时在生活中见到过哪些人、在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什么情况下是“欢快、柔美”?
从文本向生活拓展,使学生认识到“欢快、柔美的生活”是建立在一定的环境下和一定的基础上的,需要一定的条件,不是每个人随随便便就能过上“欢快、柔美”的生活。
3.领悟“欢快、柔美”的内涵
(1)播放《牧童短笛》,师生一起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2)你喜欢这样的生活吗?找出你喜欢的部分,说说理由,朗读出感受。
(3)乡村的生活为什么柔美、欢快呢?仅仅是因为乡村景色怡人吗?
提示:请同学们展开想象,家里的老人、孩子、父母,以及邻居,他们和人们的“欢快、柔美”有关系吗?
4.提升“欢快、柔美”的意境
(1)教师告诉学生,有一位诗人读了《麦哨》这篇课文之后,激动不已,将乡村的欢快、柔美生活,用28个字概括成一首精美的小诗:
碧湖,绿田,孩子;清风,炊烟,农家;青山,翠柳,稻花;夕阳西下,幸福人,乐开花。
(2)引导学生反复吟诵,细细品味。
(3)最后告诉学生这首小诗的作者就是老师自己,希望同学们展开想象,课后也写一首精美的小诗。
板书:(简笔画:一副乡村图)
教后记:能感悟乡村的欢快、柔美生活,能有感情朗读;体会乡村生活的欢快、柔美,和我们这些整天忙忙碌碌的现代人相比较,他们才是真正的生活的主人,是自己生命的主人,是真正快乐、幸福、自由的主人。
《语文园地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词语训练,提高形象地运用语言的能力。
2.通过综合性学习,激发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兴趣,培养学生口头表达和书面的能力。
课前准备
1.搜集关于乡村生活的图片、文字以及自己独特的感受。
2.实物投影仪。
第一课时 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复习词语
1.认读词语盘点中的词语。
2.听写词语。
3.同学们,在学习完这组课文后,你们一定有很多新的发现,试着说一说。
我的发现
今天,我们一起来读几个句子,看你有什么发现。(屏幕显示三个句子)
1.读一读,注意加点的部分。
2.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把物当作人来写)
3.组内交流。
4.换一换,将加点部分换成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词语,再读一读,你又会发现什么?(如:第一句中“舞蹈”换成“摆动”)
5.试一试,说一个或几个这样的.句子。
日积月累(屏幕上出现诗句)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
2.同桌互读,体会诗意。
3.背诵诗句。回忆全诗,尝试背诵。
4.拓展延伸,搜集整理。(将你了解的描写景物的其他诗句背给大家听)
第二、三、四课时口语交际习作展示台
谈话引入
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大家在综合活动中又搜集了课外资料,一定有很多新的收获吧!这节课,我们就再次走进田园,去看看你们对田园生活的学习成果吧!
口头交流展示
1.小组交流,互说互评。边说边展示自己课外学习的成果,如:搜集的图片、文字或自己的感受、有关农村生活的人、事或故事等等。
2.代表交流,师生共评。评一评谁的收获大,感受深。
习作
1.精彩回放:
a.读一读:上节课整理的好词佳句。
b.想一想:作者是怎样运用这些词句的。
c.写一写:你感受最深的内容。
d.用一用:本组课文作者抓住生活中做平凡的事物、最普通的场面来展现乡村生活的表达方法。
2.学生习作:
a.教师启发思路。(将自己知道有关农村的故事讲给大家听;把自己农村家的景象和生活描绘下来)
b.教师个别指导。
c.同桌互相交流。
d.推荐代表交流。
e.师生共同评议。
f.独立进行修改。
3.展示台:
将自己的习作展示在“学习园地”中,请同学们观看、评议。
反映自己农村家的景象和生活文字、画面或照片。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05
语文的教案08-05
语文的教案01-09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1-10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4-02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4-06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04-05
《语文天地》教案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