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
课前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谈话揭题
上节课我们复习了小数,那么小数与分数之间、分数与百分数之间又有怎样的区别和联系呢?希望通过本节课对分数、百分数的相关知识的复习,你们能找到正确的答案。[板书课题:分数(百分数)的认识]
⊙回顾与整理
1.分数的意义、分数单位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1)师:什么是分数?什么是分数单位?
明确: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做分数,其中的一份叫做分数单位。
(2)师:分数与除法有着怎样的关系?
预设
生1:除法中的被除数相当于分数中的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母,除号相当于分数线。
生2:因为0不能作除数,所以分数的分母不能为0。
2.真分数、假分数的特点。
(1)真分数的分子比分母小,真分数的分数值小于1。
(2)假分数的分子大于或等于分母,假分数的分数值大于或等于1。
3.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和通分。
(1)师:什么是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做分数的基本性质。
(2)师:什么是约分和通分?
预设
生1:把一个分数化成同它相等,但是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
生2: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做通分。
(3)师:什么是最简分数?
分子和分母是互质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4.小数、分数、百分数的互化。
(1)小数、分数、百分数的互化。
①小数化成分数。
原来有几位小数,就在1的后面写几个0作分母,把原来的小数去掉小数点作分子,能约分的要约分。
例如:0.7= 1.25==
②分数化成小数。
用分子除以分母,能除尽的就化成有限小数;有的不能除尽,不能化成有限小数,一般保留三位小数。
例如:=3÷4=0.75 =3÷25=0.12
=3÷7≈0.429 =4÷9≈0.444
③小数化成百分数。
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同时在末尾添上百分号即可。
例如:0.23=23% 1.7=170%
④百分数化成小数。
只要把百分号去掉,同时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即可。
例如:120%=1.2 85%=0.85
⑤分数化成百分数。
通常先把分数化成小数(除不尽时,通常保留三位小数),再把小数化成百分数。
例如:≈0.143=14.3%
⑥百分数化成分数。
把百分数改写成分数,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例如:85%==
(2)师:谁能举例说一说什么样的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
预设
生1:一个最简分数,如果分母中除了2和5以外,不含有其他的质因数,这个分数就能化成有限小数。
例如:=0.65,分母中只含有质因数2和5。
=0.8125,分母中只含有质因数2。
生2:如果一个最简分数的分母中含有除2和5以外的其他质因数,这个分数就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例如:≈0.056
分母中除质因数2以外,还有质因数3。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
教学内容:复习百分数及百分数的应用。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能迅速的阅读、判断、处理信息,并运用百分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3、通过创设和谐、向上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运用百分数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提高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同桌互相检查下面各题)。
(1)自行车现价是原价的85%。(谁是单位“1”?)
(2)六折就是,也就是%,六五折就是,也就是%。
(3)五成就是,也就是%,二成五就是,也就是%。
(4)按营业额的3%缴纳营业税,就是把看作单位“1”,占的3%。
(5)存入银行的`钱叫做(),取款时银行多支付的钱叫做(),利息与本金的比值叫做()。
(6)、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二、情景练习。(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情景一:海报促销
1、王阿姨去买果汁,看见两家超市都有促销活动。
A超市:每瓶16元,买四送一。
B超市:每瓶16元,八五折。
王阿姨准备买5瓶果汁,到那家超市买比较划算?
2、看了海报促销,你有什么不理解的问题吗?
3、王阿姨准备买5瓶果汁,我们帮王阿姨算一算到那家超市买比较划算?
4、小组交流学习成果。
情景二:学会奉献
20xx年2月六年级三班的张华同学把积攒的5000元钱存入银行,定期两年,年利率4。4℅,她准备把到期后的利息捐给失学儿童,到期时她可捐钱多少元?(不计利息税)
情景三:买房问题
一套普通住房的标价为48万元,小兰家选择了一次付清房款,可享受九六折的优惠价。
(1)、打完折后,房子的成交价是多少?
(2)、买房还要缴纳契税,是成交价的1。5℅,契税是多少钱?
三、小组交流学习成果。
四、全课小结
1、出示评价单,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感受和体会。
(1)、本节课我学到了什么?
(2)、对自己本节课的表现满意吗?
(3)、本节课的学习对我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2、教师小结
看来,在生活中百分数的用处真大啊!只要大家做个有心人,就可发现数学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很多问题,数学的用处真大啊!所以,老师送给同学们一句名人名言。看:
教师寄语:天才=99℅的汗水+1℅的灵感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3
复习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熟练地掌握四则运算定律和性质,并能根据题目灵活运用这些知识使计算简便。
2、使学生能正确地掌握整数、小数、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复习过程:
一回顾与交流。
1、运算定律。
问:我们学过哪些运算定律?
(1)学生回顾曾经学过的运算定律,并与同学交流。
(2)根据表格,填一填。
名称举例用字母表示
加法交换律
加法结合律
乘法交换律
乘法结合律
乘法分配律
(3)算一算。
①计算:2.5×12.5×4×8
=(2.5×4)×(12.5×8)……应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
=10×100
=1000
2.混合运算.
(1)说一说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
算一算:(710-18×4)÷2
板书(710-18×4)÷2
=(710-72)÷2
=638÷2
=319
(2)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一样吗?
二巩固练习。
1.做一做
2.完成课文练习十四第3~7题。
复习内容:综合练习
练习目标:
1、通过综合复习使学生能牢固地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能选择合理、灵活的计算方法。
2、能理解四则运算中的数学术语,列综合算式解答文字题;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练习过程:
一、选择合理的算法进行四则混合运算
1、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
在一个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如果含有两级运算,要先做第二级运算,后做第一级运算。
在一个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2、练习。(让学生先练习并讲出算法,然后讲评)
二、文字题的列式计算
1、例:用去除3与2.25的差,所得的商再减去0.9,结果是多少?(先让学生列综合算式,然后讲解)
(1)这里的“结果”是表示什么?(差)
(2)什么数与什么数的差?(商与0.9的差)
(3)那么商是多少?怎么算?
(4)在老师的引导下列出综合算式:
(3-2.25) -0.9
=0.75 -0.9
=1-0.9
=0.1
0.75除以,虽然是小数与分数混合运算,但是像这样情况还是要让学生掌握,以提高他们的运算能力。
2.练习
(1)25.16除以3.7的商,减去0.2乘20的积,结果是多少?
25.16÷3.7- 0.2×20
=6.8-4
=2.8
问:这里“的商”“的积”为什么可以不添上括号?
(2)174.8减去74.7,所得的差除以0.91,得出的商再减去100.95,结果是多少?
(174.8-74.7)÷0.91-100.95
=100.1÷0.91-100.95
=110-100.95
=9.05
问:这里“的差”为什么要添上括号?
从以上练习中可以看出,在文字题中数学术语的理解非常重要,特别是在除法中有几种不同的表达方式要着重掌握。
例如:
a÷b可以读着:
(1)a除以b; (2)b除a;
(3) a被b除; (3)b去除a。
可以看出:“a被b除”与“a除以b”是一样的;“b去除a”与“b除a”是一样的。
3.总结:四则混合运算要认真审题,观察题目里的运算符号决定运算顺序,选择合理的简捷算法。对于文字题列成综合算式,审题时要注意最后一步求的是什么?在列式时如果要改变运算顺序,就要合理地使用括号,以及注意题目中的叙述,如“除”与“除以”等。
复习内容:解决问题
复习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运用分数乘法、除法知识解决有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2、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4、对不懂的地方或不同的观点有提出疑问的意识,并愿意对数学问题进行讨论。
复习过程
一基础练习
1、算一算。
出示算式:
过程要求:
(1)利用计算卡片逐一出示算式。
(2)学生口算,直接说出计算结果。
(3)选择部分算式,说一说计算的过程、方法。
2、列式计算。
(1)200的是多少? (2)200减少后是多少?
(3)甲数是500,乙数是甲数的,乙数是多少?
(4)甲数是500,乙数比甲数多,乙数是多少?
(5)甲数是500,乙数比甲数多,乙数比甲数多多少?
过程要求:
①利用电脑课本或幻灯逐一出示以上题目。
②认真读题,说一说题中分率表示的意义。
③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什么方法计算?
④列式计算。
二知识梳理
1、说一说解决问题,有哪些主要步骤。
学生回答时,不必要求统一表述,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理解。只要内容正确都应该予以肯定。
如:
(1)认真读题,理解题意;
(2)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
(3)判断解决问题的方法,列出算式;
(4)计算;
(5)验算。
2、说一说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
过程要求:
(1)学生回顾解决问题时,所采用的方法;
(2)与同学交流,互相探索、整理;
(3)不必作统一要求,让学生找到自己所理解的方法。
3、举例说明。
(1)出示例题。
六年级举行“小发明”比赛,六(1)班同学上交32件作品,六(2)班比六(1)班多交1/4 。六(2)班交了多少件作品?
(2)解决问题。
①认真读题,弄清题意。
②分析数量关系。
A、这里的1/4表示什么?
(表示把六(1)班作品平均分成4份,六(2)班的作品比六(1)班多其中的1份)
B、画线段图表示。
C、六(2)班作品是六(1)班的几分之几?
(六(2)班的作品是六(1)班的“1+ 1/4”)
D、求六(2)班交了多少件作品,实际是求什么?
(实际是求六(1)班的“1+1/4 ”是多少,也就是求32件作品的“1+ 1/4”是多少件)
E、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什么方法计算?请列出算式,并计算结果。
三练习。
1、完成课本做一做。
2、完成课文练习十四第6、7题。
教学内容:式与方程
复习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方法,能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运算定律,几何形体的周长、面积、体积等公式。
2、能根据字母所取的数值,算出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
3、理解方程的含义,会较熟练地解简易方程,能通过列方程和解方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复习过程
一回顾与交流。
1、用字母表示数。
(1)请学生说一说用字母表示数的作用和意义。
(2)教师说明。
用字母表示数可以简明地表示数量关系、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为研究和解决问题带来很多方便。
(3)说一说你会用字母表示什么。
学生回顾曾经学过的用字母表示数的知识,进行简单的整理后再与同学交流。然后汇报交流情况。
①说一说,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书写数与字母、字母相乘时,应注意什么?
如:a乘4.5应该写作4.5a;
s乘h应该写作sh;
路程、速度、时间的`数量关系是s=vt.
②你还知道哪些用字母表示的数量关系或计算公式?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如: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b+ac
用字母表示公式。
长方形面积公式:s=ab
正方形面积公式:s=a平方
长方体体积公式:V=abh
正方体体积公式:V=a三次方
圆的周长:C=2πr
圆的面积:S=πR
圆柱体积:v=sh
圆锥体积:v= sh
(4)做一做。
完成课文做一做。
2.简易方程。
(1)什么叫做方程?
①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②举例。
如:X+2=16 4.5X=13.5 X÷ =30
(2)什么叫做解方程?什么叫做方程的解?
方程的解: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解方程: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3)解方程。
过程要求:
①学生独立解方程。
②请一位学生上台板演。
③师生共同评价,强调书写格式。
3.用方程解决问题。
(1)出示例题。
学校组织远足活动。原计划每小时行走3.8km,3小时到达目的地。实际2.5小时走完了原定路程,平均每小时走了多少千米?
(2)结合例题说一说用列方程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步骤。
(3)学生列方程解决问题。
(4)全班反馈、交流。
路程不变
原速度×原时间=实际速度×实际时间
3.8×=实际速度×2.5
(5)做一做。
二巩固练习
完成课文练习十五。
复习内容:常见的量。
复习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能熟练掌握长度、面积、体积的计量单位,质量单位,时间单位等。能正确使用学过的计量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2.熟练掌握有关计量单位之间的进率关系,并能正确进行单位换算。
复习过程:
一常见的量与计量单位
师:这一节课,我们来复习常见的量。
板书:常见的量。
问:我们学过哪些量?它们各有哪些计量单位?
过程要求:
(1)由小组同学共同分类整理。
(2)教师引导学生列表整理,并巡视课堂进行个别指导。
(3)全班交流。
分类整理结果如下:
1.长度、面积、体积单位。
(1)板书:
长度单位毫米厘米分米米
面积单位平方毫米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体积单位立方毫米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
容积单位毫升升
(2)说一说。
①什么是长度?什么是面积?什么是体积?
长度:两点之间的距离。
面积:物体表面(图形)的大小。
体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
② 1厘米有多长?1分米有多长?1米呢?
③ 1平方厘米有多大?1平方分米有多大?1平方米呢?
④ 1立方厘米有多大?1立方分米有多大?1立方米呢?
要求:学生用手比划或举例说明。
(3)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有什么联系?
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米=100厘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升=1000毫升)
(4)你还知道哪些长度、面积或体积单位?
①学生回顾曾经学过的有关单位。
如:千米、平方千米、公顷等。
②与同学交流,说一说你对这些计量单位的理解。
2.质量单位。
(1)常见单位:克(g)千克(kg)吨
(2)进率: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3)估一估。
①1只梨大约有多少克?1块橡皮擦大约有多少克?
②你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3.时间单位。
(1)常见单位:年、月、日、时、分、秒。
(2)进率:1年=12个月1月有31日、30日、28日或29日
1年=365天(闰年366天)
1日=24时
1时=60分
1分=60秒
(3)说一说
① 1节课有多长?1小时大约有多长?
② 1秒是多长?你跑100米大约要多少秒?
4.人民币单位。
(1)人民币单位:元、角、分
(2)进率:1元=10角
1角=10分
二单位换算
1.说一说。
(1)如何把高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名数?
(2)如何把低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名数?
2.练一练。
(1)3时20分=( )分
(2)2.6吨=( )吨( )千克
(3)3080克=( )千克( )克
(4)7立方分米8立方厘米=( )立方分米=( )升
把高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名数要乘进率,把低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名数要除以进率。
在学生理解单位改写的原理的基础上,再引导运用小数点移动的方法进行改写。
3.做一做
三巩固练习
完成课文练习十六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掌握圆柱的基本特征。
(二)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经历探索圆柱基本特征的过程,提高学生观察、操作、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2.通过学生自主研究,使学生掌握研究立体几何的一般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一步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精神,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圆柱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高的认识。
三、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长方体模型,圆柱模型。
学生:每生自带一个圆柱形物体,草稿纸。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出课题
1.师:同学们,我们学过哪些立体图形?它们各有几个面?这些面是什么形状?生回答。(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研究方法)动手操作:画、剪、比、量。
2.(课件出示)师:那下面的这些物体你认识吗?它们是什么形状?如果把这些物体的形状画下来会是什么样子的`呢?课件演示:从实物图抽象出圆柱图形。
3.小结:上面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圆柱体。揭题:今天我们要一起来研究圆柱。(板书课题)
(二)自主学习
学生仔细观察手中的圆柱模型,边看书边思考:
①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什么?
②用手摸一摸圆柱周围的面,你发现什么?
③圆柱一共有几个面?是哪几个面?
④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什么?在哪里?
及时练习(课件出示):让学生根据圆柱的特点判断下面的图形。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找一找,初步了解圆柱的特征,为后面突破难点打下基础。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对称图形,明白对称的含义,能找出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多种能力,渗透美的教育。
教学重点
理解对称图形的概念及性质,会找对称轴。
教学难点
准确找全对称轴。
教学准备
1、教具:投影片、图片、剪刀、彩纸。
2、学具:蝴蝶几何图片、剪刀、白纸。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你们看这些图形好看吗?观察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
(图形的左边和右边相同。)
你能举出一些特点和上图一样的物体图形吗?(人体、昆虫、房屋、衣服……)
这些图形从哪儿可以分为左边和右边?请同学到前边来指一指。(指出中间的那条线。)
你怎么知道图形的左边和右边相同?(看出来的……)
还有别的办法吗?用手中蝴蝶图形动手试一试,互相讨论。(对折,图形左右两边完全合在一起,也就是完全重合。)
你能不能很快剪出一个图形,使左右两边能完全重合?可以讨论,也可以看一看其他同学是怎么剪的。(把纸对折起来,再剪。)
(二)讲授新课
1、对称图形的概念。
(1)对称图形和对称轴的定义。
以剪出的图形为例,贴在黑板上。
问:你们剪出的这些图形都有什么特点?
(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
师:像这样的图形就是对称图形。(板书课题)
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画在图上)。
问:现在谁能准确说出什么是对称图形?什么是对称轴。
板书: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2)加深理解概念。
以小组为单位,说一说,你刚才剪的图形叫做什么图形?为什么?画出自己剪的图形的对称轴。注意对称轴是一条直线,两端可以无限的延长。
(3)巩固概念。(投影)
①判断下面的图形是不是对称图形?为什么?用小棒摆出对称轴。
生:天安门、奖杯、汽车图是对称图形,金鱼图不是对称图形,无论怎样折,两侧都不能完全重合,因此也就没有对称轴。
②拿出从方格纸上剪下来的几何图形,折一折,看一看哪些是对称图形,画出它们的对称轴。个人完成后,按顺序摆放在桌子上,同桌互查,再指名按顺序说。
投影出示,折一折,说明是否是对称图形,并在xx里写明有几条对称轴。
生边回答老师边填在投影片上,并用小棒摆出对称轴。
回答:
1°任意三角形不是对称图形。
2°等腰三角形是对称图形,有一条对称轴。
3°任意梯形不是对称图形。
4°正方形是对称图形,有四条对称轴。(学生再折一折,老师示范。)
5°平行四边形不是对称图形。(再折一折,沿任何一条直线折都不重合。)
6°长方形是对称图形。有两条对称轴。(有四条对不对,折一折。)
7°圆是对称图形。有无数条对称轴。(在你那个圆上至少画出三条对称轴。)
8°等腰梯形是对称图形,有一条对称轴。
③小结。
问:决定一个图形是不是对称图形,具备什么条件?有几条对称轴由谁来决定?
④练一练
打开书第125页“做一做”,读题后做在书上,一名学生做在投影片上,投影订正。
第2个图和第4个图较难,要引导学生用对折的思想思考,关键找准第一条对称轴,其它就好找了。
2、对称图形的性质。
(1)结合实例思考:对称图形在沿着对称轴折叠时,为什么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投影对称图形,边观察边思考边讨论。
(2)测量并归纳性质。
打开书第125页,看下半部分的对称图形,用尺子量一量图中的A,B,C,D点到对称轴的距离分别是多少厘米?(保留一位小数)
认真度量,结果填在书上,你发现什么?
投影订正。填后的结果:
A点到对称轴的距离是0。6厘米。
B点到对称轴的距离是1。2厘米。
C点到对称轴的距离是0。6厘米。
D点到对称轴的距离是1。2厘米。
问:根据测量的结果你发现什么?
(A,D两点及B,C两点都分别在对称轴两侧。A,D两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都是0。6厘米;B,C两点到对称轴的距离也相等,都是1。2厘米。)
问:根据度量结果,你们能总结出对称图形的性质吗?
板书:在对称图形中,对称轴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3)验证性质。
量一量五角星对称轴两侧到相对应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是否相等。
看126页上面三幅图,同桌指着图形说出谁和谁是相对的点,相对点到对称轴的距离是多少。反过来,如果图形两侧相对应的两点到图形中线距离都相等,那么这个图形就是对称图形,中线就是对称轴。
(三)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什么样的图形叫对称图形?什么是对称轴?对称图形具有什么性质?为什么有很多建筑、生活用品都是对称图形?
(四)巩固练习
1、第127页1题,画出对称轴。
2、在你周围的物体上找出三个对称图形。
3、让学生把一张纸对折,用笔画出图形一半,然后剪出来,打开看一看是什么图形。也可按第127页第3题先画、再剪。
4、你能否应用对称图特点,剪出美丽的窗花或五角星。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6
设计说明
本课时是百分数知识的拓展和延伸,学生很少关注农业中的成数,贸然地与数学知识、课本中的百分数内容联系起来,欠缺知识间的沟通,所以需要教师规范、指导形成系统的概念,联系生活实际来展开教学。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特点,特作如下设计:
1.复习旧知,为新课的学习作铺垫。
温故而知新。在教学中复习旧知,达到与新知间的贯通。本节课在学习新课之前,设计了三道复习题,其目的是通过复习让学生回忆把分数和小数化成百分数的方法,巩固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的解法。通过复习为新课的学习打好知识基础。
2.交流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由于有百分数的应用知识作为基础,因此在本节教学中没有过多的进行讲解,而是采用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体现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理念。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课前收集的有关成数的资料
教学过程
⊙复习准备
1.把下面各数化成百分数。
0.2 1.36
2.李庄去年种小麦50公顷,今年种小麦60公顷。今年比去年多种百分之几?
3.小华家承包了一块菜田,前年收白菜41.6吨,去年比前年多收了25%。去年收白菜多少吨?
师:农业收成可以用百分数来表示,有时也可以用另一种表示方法,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成数。
(板书课题:成数)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为新知的学习作铺垫。
⊙探索新知
1.成数的意义。
师:在一些新闻报道中,我们经常能听到“增产两成”“减少一成”等描述,这里的`“两成、一成”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成数。
(1)质疑:什么是成数呢?
(2)学生交流自己的见解。
(3)教师明确:成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十分之几,通称“几成”。
(4)举例说明:“一成”就是十分之一,“二成五”就是十分之二点五……
2.把成数改写成百分数。
(1)课件出示:把下列成数改写成百分数。
三成 三成五 七成 九成四
(2)小组探讨,找出改写方法。
(3)指名汇报:先把成数改写成十分之几,再改写成百分数。
3.教学例2。(理解成数的含义,解决有关成数的实际问题)
(1)课件出示例2。
某工厂去年用电350万千瓦时,今年比去年节电二成五,今年用电多少万千瓦时?
(2)学生读题,理解题中的数学信息。
(3)节电二成五是什么意思?
(4)学生独立解答,指名学生说解题思路。
教师根据学生的思路,板书解题过程:
350×(1-25%)
=350×0.75
=262.5(万千瓦时)
答:今年用电262.5万千瓦时。
师:在列式计算时,我们可以直接把成数改写成百分数,用百分数进行列式计算。
设计意图:首先让学生掌握把成数改写成百分数的方法,再出示实际问题,很自然地就能把成数问题转化成已经学过的百分数问题。这样的设计符合学生的思维过程,从而降低学习的难度。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7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1—72页的例1、“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十四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教材让学生在直观的情境中想到转化,并应用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知识进行图形的等积,等周长的变形。
2.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体会转化的含义和应用的手段,感受转化在解决这个问题时的价值。
3.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转化"意识,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感受“转化”策略的价值,会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会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学生每人一张例1的格子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策略
1.谈话导入。
师:过年的时候,一些地方有个风俗,就是把窗花贴在窗上,非常漂亮。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些非常美丽的窗花,请你在欣赏的时候,仔细观察,它们分别是通过怎样的变化得到的?
(分别演示蝴蝶平移的过程,第二幅图顺时针和逆时针分别旋转一次,第三幅图从左往右顺时针平移一周的过程)
提问:(1)蝴蝶是按怎样的顺序变化而来的?
(2)花环两次变化又是怎样形成的?
(3)最后一幅又是怎样变化的呢?
学生回答,师依次板书:平移,旋转,顺时针,逆时针。
师:同学们回答得都非常好。平移,旋转就在我们身边。今天我们再来利用身边的知识来解决问题。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二、合作交流,探究策略
1.出示例1。
提问:这两种平面图形,我们以前学过吗?(没有)你觉得它们象什么呢?(生发挥想象力回答,但要说明的是平面图形。)
2.引导交流。
提问:你能从图上准确地数出它们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吗?(不能)面积会相等吗?请同学们4人一小组讨论,并可以在刚发下的作业纸上涂涂画画,验证你的结论。
小组交流,教师巡视,并指导。
3.指导验证。
师:你们组是怎么想的?指名回答。你在观察这两幅图的时候有什么发现吗?
学生说想的过程,并投影出示学生的作业纸。
(生可能回答上半圆平移下来就是下半圆,他们的面积吻合;“花瓶”突出来的半圆就是瓶口凹下去的半圆,只要分别把他们旋转180度就可以了)
教师及时评价并用演示刚才学生说的过程。
提问:这两幅图经过旋转和平移后都变成了什么图形?(生:长方形。)
提问:变成长方形后它们的面积相等吗?为什么?(生:相等,长和宽一样,所以面积一样。)
教师再次演示变化过程,提问:在两幅图变化的过程中,什么不变?(面积)都把它变成了谁的面积?(生:长方形。)
小结:因为我们无法一下子看出这两个平面图形的大小,但分别把它们转化成一个长方形后,我们就能比较这两个图形的大小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用到这样的策略——转化。(板书: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
三、应用策略,归纳方法
1.谈话:刚才,我们运用转化的策略把不规则的图形变成规则图形来比较大小。在有关平面图形的.计算中经常会用到“转化”的策略。请同学们试着来解决以下问题。
(1)练习十四第2题的左边两幅图。
学生独立思考后口答,教师相机演示。
(2)“练一练”右边的图形和练习十四第3题的第一幅图。
提问:你能用比较简便的方法快速地求出图形的周长吗?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和同桌交流。
个别学生介绍自己的方法,教师相机演示。
小结: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我们都用到了怎样的策略?(转化)我们要把复杂的图形转化未为简单的图形,具体地说又是用到了以前学习的哪些知识呢?(平移和旋转)
四、回顾知识,体验转化
1.谈话:其实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中,很多都运用了转化的策略,哪位同学来说说看。
指名回答,生可能会说:1.推导三角形公式时,把三角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2.推导梯形时把梯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3.推导圆面积时,把圆面积转化成长方形。4.计算小数乘法时把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乘法。5.计算分数除法时把分数除法转化成分数乘法等等。
在学生说的过程中请学生说说推导的过程,并相应演示推导过程。
小结:看来,“转化”的确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解题策略,在刚才的交流和演示的过程中,你觉得这种策略有什么优点?(学生交流后教师相机板书:化复杂为简单,化未知为已知,化不规则为规则------)
五、拓展运用,提升策略
1.出示试一试:计算1/2+1/4+1/8+1/16
提问:(1)这些分数分别表示什么意思?生根据分数的意义回答,并强调单位“1”相同。(2)相邻的分数是什么关系?(后一个是前一个的1/2)
师:我们一起来画图表示看看。师根据题目依次画图。
师:这题我们又可以怎样转化呢?学生看图解答。
指名回答。1-1/16=15/16
(如果学生回答不出,师提示:求阴影部分,空白部分又是多少呢?)
提问:如果给这道题目再添上一个加数1/32,和是多少?再加上1/64呢?如果一直这样加下去,加到1/1024呢?
小结:在解决这个分数加法的计算题时,我们借助图形来分析问题,把复杂的算式变成了简单的算式。这也是运用了“转化”的策略——数形结合。(板书)
3、出示:比较大小:16/17和35/36
你准备怎样比?先和同桌说一说,再组织交流。体会:异分母分数大小比较,一般要通分后比较大小,通分很麻烦,现在只要转化成比较1/17和1/36的大小就可以了。
2.谈话:在解决一些稍复杂的实际问题时,有时我们也可以用“转化”的策略思考问题将复杂问题变得简单些。请同学们看这一题:
出示练习十四第1题。
(1)学生读题理解单场淘汰制的比赛规则并看懂图的意思。
(2)提问:什么是单场淘汰制?你能结合示意图来说说淘汰赛的过程吗?你会列式计算吗?(学生列式计算后进行解释。)
(3)提问:如果不画图,有更简便的计算方法吗?(提示:不管第几轮,每场比赛都要淘汰几支球队?到决出冠军为止,一共要淘汰多少支球队?那么一共要比赛多少场?这样看来求比赛了多少场就转化成了什么问题?)
(4)如果有64支球队,产生冠军一共要比赛多少场?
3.出示练习十四第2题的第3幅图。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指名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教师及时评价并演示。
4.出示练习十四第3题的第2幅图。
要求图形中红色部分的周长是多少,你有什么好方法?
学生独立思考后解答(思路:转化成2个圆的周长),集体校对。
小结:谁来说说我们是怎样运用“转化”的策略来解决这两个问题的?
六、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是什么?“转化”随时随地都在我们身边,你认为在什么时候采用“转化”的策略能较好地解决问题?生回答。
七、课堂作业:完成补充习题相关内容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
平移 转化成体积相等的长方形
旋转(顺时针,逆时针) 不规则——规则
S三角形——S平行四边形 复杂——简单
S梯形——S平行四边形 未知——已知
S圆 —— S长方形 不熟悉——熟悉
------
小数乘法——整数乘法
分数除法——分数乘法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8
【教学内容】
教材第11-12页内容。
【教学目标】
1.理解储蓄的含义,明确本金、利息和利率的含义。能正确地进行利息的计算。
2.经历储蓄的认识过程,体验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广泛应用。
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利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税率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快要到年底了,许多同学的爸爸妈妈单位里会在年底的时候给员工发放奖金。你的爸爸妈妈拿到这笔钱以后是怎么处理的呢?爸爸妈妈会不会把一大笔现金放在家里?为什么?
(启发学生说出各种可能性和原因)
师生共同小结:人们常常把暂时不用的钱存入银行,储蓄起来。这样不仅可以支援国家建设,使得个人钱财更加安全和有计划,还可以增加一些收入,即到期可以取出比存入的要多些的钱。
那么同学们知道为什么有时我们把钱存在银行,最后去取的时候钱会变多呢?
同学们知道吗,在不同的银行,有时我们可以得到不同的利息,因为它们的利率不同。那么,什么是利率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
教师板书课题:利率。
二、探究新知
1.引导质疑,理解相关概念。
(1)学生围绕上面提出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阅读教科书第11页,不理解的内容可在小组讨论或做上记号。
学生看书时,教师巡视指导,并参与学生的讨论。
(2)汇报交流。
师:通过看书学习和讨论,你知道了储蓄中的哪些知识?能向全班同学汇报一下吗?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存款方式
活期
定期:零存整取、整存整取
本金:存入银行的钱叫本金。
利息:取款时银行多支付的钱叫利息。
利率:利息和本金的比值叫做利率。
利息=本金×利率×存期
教师说明:利率由银行规定,根据国家的经济发展情况,利率有时会有所调整,利率有按月计算的,也有按年计算的。同一时期,各银行的`利率是一定的。
2.教学例4。
(1)课件出示例4。
(2)引导学生理解题意,本题中本金、利率、存期分别是多少?
(3)到期后取回的钱除了本金,还应加上利息。
(4)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展示。
方法一:5000×3.75%×2=375(元)
5000+375=5375(元)
方法二:5000×(1+3.75%×2)=5375(元)
(5)教师讲解:存期是几年,就要选取相对应的年利率。本金与年利率相乘,得出的是一年的利息,求两年的利息就要乘2。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第11页“做一做”。
先提问本题中本金、利率、存期分别是多少?后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完成教科书第14页第9题。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存款凭证后提问:存期是多长?半年用多少年计算?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教后思考】
储蓄与人们的生活联系密切。本节课中概念较多,教学中结合具体实例,帮助学生理解本金、利息、利率的含义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在引导学生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学生在解决有关“利率”的问题时,可能会出现以下几个错误:计算利息时忘记乘存期;没有注意利率和存期的对应性;计算利息时,存款的利率是年利率,计算时所乘时间的单位应是年等。要将学生的错误转化成学习资源,在纠错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9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
【教学目标】
1、在丰富的现实情境中认识生活中的折扣现象,理解折扣的含义。
2、能把折扣问题转化成百分数问题,并能准确、灵活地解决生活中的折扣问题。
3.在探索解决“折扣”问题的过程中,体验百分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获得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折扣的意义,感受折扣在生活中的运用,能正确解决生活中简单的折扣问题。
【教学难点】能应用“折扣”的知识灵活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课
1、导入课题
(1)、孩子们!五一和国庆期间,商家为了招揽顾客,经常采用一些促销的手段,你见过哪些促销手段?(降价,打折、买几送几、送货上门等)
(2)、有些同学提到了“打折”,大家看,(出示课件) 你认为打折之后去购买商品,是比原来便宜了还是贵了?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与打折有关的数学问题——折扣。(板书课题)
2、明确目标
师:对于折扣,你知道些什么?还想知道什么?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出示学习目标:(1)、知意义 。(2)、会运用
刚才有同学提到他的理解,那是这样吗?在这节课中你一定会找到答案的。好,让我们进行今天的第一个学习任务。
二、民主导学
任务一:理解折扣的意义
1、任务呈现:请大家自学书97页第一自然段,完成下面的问题,有困难的组内互相帮助。
(1)什么是打折?
(2)几折表示( )也就是( )
(3)八折=( — )=( )% 九五折= ( — )= ( )﹪
(4)八折表示什么?九五折表示什么?
2、自主学习
学生自学后完成,如遇到困难可以组内互相帮助。
3、展示交流
(1)明确”打折”的含义
打折就是商店降价出售,几折就是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十。
(2)明确“九折”“八五折”的含义
九折就是现价是原价的十分之九,百分之九十。
八五折表示现价是原价的十分之八点五,百分之八十五,谁是谁的85%呢?谁能说一说八五折的具体含义?
(3)及时巩固
也就是说,折扣都可以转化成百分数,是这样的吗?那你能不能很快地将下面的折扣改写成百分数。你能说说这些折扣的意思吗?(课件出示图)用谁是谁的百分之几描述。
七折 六五折 八八折
(4)小结
同学们,我们说了这么多折扣的意思,几折就表示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如八五折:现价是原价的85%(或十分之八点五)
刚才我们了解了这么多的折扣知识,下面看我们能不能利用这些折扣知识帮解决几个实际问题。
任务二:用折扣解决问题(例题4(1))
1、出示例4的第(1)题:
爸爸给小雨买了一辆自行车,原价180元,现在商店打八五折出售,买这辆车用了多少钱?
小结:孩子们,你们听明白了吗?他是把折扣问题转化成百分数问题解决的。看来呀,关于折扣的问题我们只要把它转化成百分数问题就能顺利解决了。看来这道题没有难倒大家,好,来道难点的。
2、任务呈现
幻灯出示例4的第(2)题:
爸爸买了一个随身听,原价160元,现在只花了九折的钱,比原价便宜了多少钱?
2、自主学习
学生独立思考,自主解决。
3、展示交流
是啊!九折就是便宜了一折,我们是说打九折销售,在国外有些国家就说成降价10%。说法是不一样但意思一样吗?六折就是便宜了几折,八五折呢?
4、比较上两题的共同点和不同点,请大家仔细观察我们刚才这两道题,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都已知了原价的折扣,求现价和便宜了多少钱,在解答方法上我们都是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 折扣问题的应用题其实就是百分数应用题,解答时可以按照百分数应用题的`方法去解答。
5、同学们!通过这几次的购物经历,老师发现大家理解了折扣的含义,其实关于折扣还有很多的小奥秘。如果商场打折你最想让他打几折呢?也就是折扣数越小越好,刚才有同学提到0折,其实0折并不是不花钱,是什么意思呢?大家可以上网查一查。
看这道题,同一款米奇书包,在A店打八折,在B店打九折,如果是你,你会到哪个店去买?
那如果老师告诉你这个书包的原价,你还会这样选择吗?A店原价95元,B店原价80元。想想看你要去哪个店去买?非常好,大家都拿出笔来开始计算了。
小结:同学们灵活运用折扣知识解决了这么多的问题,真不错。看来我们在购物时,不能仅看折扣,还要看这件商品原价,当然我们还要注意这件商品的质量、你是否需要等等,不要被商家的促销手段所蒙骗,做一个理智地消费者。
好,这节课你学得怎么样呢?我们检测一下吧?
三、检测导结
1、目标检测
一、填空、
1、七折=( )%=( — ) 95%=( )折。
2、九五折表示现价是( )的( )%。
3、一件衣服打六八折销售,就是便宜了原价的( )%
四、解决问题
一个书包原价100元,现在商店打八八折销售,买这个书包现在要花多少钱?便宜了多少钱?
2、结果反馈
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出示答案,订正。
3、反思小结
折扣是百分数在生活中应用的一个例子,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还非常广泛,这些知识都等着我们去发现、去思考、去探索,希望大家能做个有心人!可不要让自己的学习成绩打了“折扣”哦!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0
教学内容:
教材第11~17页圆锥的认识和体积计算、例1。
教学要求:
l.使学生认识圆锥的特征和各部分名称,掌握高的特征,知道测量圆锥高的方法。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求出圆锥的体积。
3.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具准备: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等,根据教材第167页自制的圆锥,演示测高、等底、等高的教具,演示得出圆锥体积等于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 的教具。
教学重点:
掌握圆锥的特征。
教学难点:
理解和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 说出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
2. 我们已经学过了长方体、正方体及圆柱体(边说边出示实物图形)。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我们还常常看到下面一些物体(出示教材第16页插图)。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圆锥体,简称圆锥。我们教材中所讲的圆锥,都是直圆锥。今天这节课,就学习圆锥和圆锥的体积。(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
1.认识圆锥。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还见过哪些物体是这样的圆锥体,谁能举出一些例子?
2.根据教材第16页插图,和学生举的例子通过幻灯片或其他方法抽象出立体图。
3.利用学生课前做好的圆锥体及立体图通过观察、手摸认识圆锥的特点。
(1) 圆锥的底面是个圆,圆锥的侧面是一个曲面。
(2) 认识圆锥的顶点,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在图上表示出这条高)提问:图里画的这条高和底面圆的所有直径有什么关系?
4.学生练习。
口答练习三第1题。
5.教学圆锥高的测量方法。(见课本第17页有关内容)
6.让学生根据上述方法测量自制圆锥的高。
7.实验操作、推导圆锥体积计算公式。
(1)通过演示使学生知道什么叫等底等高。(具体方法可见教材第18页上面的图)
(2)让学生猜想:老师手中的圆锥和圆柱等底等高,你能猜想一下它们体积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3)实验操作,发现规律。
在空圆锥里装满黄沙,然后倒入空圆柱里,看看倒几次正好装满。(用有色水演示也可)从倒的次数看,你发现圆锥体积与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得出圆锥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体积的 。
老师把圆柱里的黄沙倒进圆锥,问:把圆柱内的沙往圆锥内倒三次倒光,你又发现什么规律?
(4)是不是所有的圆柱和圆锥都有这样的关系?教师可出示不等底不等高的圆锥、圆柱,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得出只有等底等高的圆锥才是圆柱体积的 。
(5)启发引导推导出计算公式并用字母表示。
圆锥的体积=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13=底面积高13
用字母表示:V= 13 Sh
(6)小结:要求圆锥体积必须知道哪些条件,公式中的底面积乘以高,求的是什么?为什么要乘以 13 ?
8.教学例l
(1)出示例1
(2)审题后可让学生根据圆锥体积计算公式自己试做。
(3)批改讲评。注意些什么问题。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1
教学目标
1.通过例2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整数除以分数计算法则的推导过程,引导学生正确地总结出计算法则。
2.能运用法则正确地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善于抓住事物本质的能力和思维方式。
教学重点
整数除以分数计算法则的推导过程。
教学难点
如何区别、统一分数除以整数、整数除以分数两个计算法则。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旧知
1.说出下面各题的倒数。(投影出示)
2.把算式补充完整。(投影出示)
问:分数除以整数的法则是什么?谁不变?谁变?
生:被除数不变,除号变乘号,除数变成它的倒数。(法则的本质)
问:分数除以整数是把谁变成它的倒数了?为什么?
生:把整数变成它的倒数了,因为整数处在除数的位置。
师:我们上节课学习了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看谁最善于思考、分析,能正确的总结出计算法则。(板书:整数除以分数)
(二)新授教学
1.一辆汽车2小时行驶90千米。1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问:①谁会列式计算?
板书: 02=45(千米)
②根据什么这样列式?
生:根据路程时间=速度。
问:要求1小时行驶多少千米就是求什么?
生:求汽车的速度。
问:怎样列式?为什么这样列式?
怎样进行计算呢?我们认真分析一下题意。画出线段图帮助我们寻找解题的方法。
师:根据你们说的老师画图。用一条线段的长表示1小时,把它平
问:怎么求?为什么这样求?
(2)要求1小时行多少千米,怎么求?
算式变化形式:
根据上面的推导过程可得出:
这两个算式相等吗?
我们把这道题完成。
答:汽车1小时行驶45千米。
(3)观察算式:谁没变?谁变了?怎么变的?
讨论: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是什么?
谁能说一说?
板书:整数除以分数等于整数乘以这个分数的'倒数。
同桌互相说一说。
谁愿意给大家说一说?
(4)根据我们总结出的法则,同学们试做下面两道题,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订正,错的说错在哪里,并改正过程。
(三)巩固练习
1.投影出示。
(1)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分数乘以整数的倒数。
(2)整数除以分数,等于整数乘以分数的倒数。
问:第一个法则整数后面为什么要加上0除外而第二个整数后面就不加了呢?
生:第一个法则整数是处在除数的位置,除数不能为0,所以必须加上0除外;第二个法则中整数处在被除数的位置,可以是0,因此不必加上0除外了。
问:你看这两个法则一会儿变成乘以这个整数的倒数,一会儿变成乘以这个分数的倒数,把我们都弄糊涂了。你有什么办法记清这两个计算法则吗?请把你的好方法讲给你周围的同学听。看谁的方法最好。
问:这两个法则的共同之处在哪儿?谁愿意把你的方法讲给全班同学听?
生:这两个计算法则虽然叙述的不一样,但它们都是被除数不变,除号变乘号,除数变成它的倒数。这样记就不会记错了。
2.把下面各题补充完整。
3.计算。在本上写过程,得数填在书上。
订正,指名把过程写在投影片上。
错的同学说明错因。
4.判断。对的举,错的举,并说明理由。
师:同学们的思维非常敏捷,语言表达能力也很强。同学们对每一道题都是认真观察、思考,这样我们就能避免出现很多不该出的错误。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是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五)作业
课本第36页第1,3,4题。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的内容是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这节课有两个难点:
第一是理解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的推导过程。为了突破这一难点,采用了把例2的条件和问题分别解剖加以分析的方法,引导学生根助学生理解算理,效果很好。
第二是分数除以整数,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的应用。这一部分内容学生容易产生混乱。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教师要调动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兴趣,使学生抓住了一不变二变这一本质。在练习中教师设计了一组对比练习。加深学生对法则的理解。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2
教学目标
会综合应用学过的统计知识,能从统计图中准确统计信息,能够解释统计结果。
能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作出正确的判断或简单预测。
学情分析
学生已学过一些统计知识,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选择一个全班感兴趣的问题展开讨论,让学生收集数据,用统计图表展示数据,并作出决策。
重点、难点: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从统计图中获信息,并能作出决策。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68页例1,练习十一第一题。
教学目标:
体会数据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能从扇形统计图中获取有用的信息,并作出相关决策。
理解统计图中各个数据的具体含义,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从扇形统计图中获信息,并能正确决策和简单的预测。
教学媒体:
教师可以再准备课本以外的扇形统计图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看电视吗?你们知道家里的电视是什么品牌的吗?今天我们就去彩电市场看看各种彩电的'市场占有率吧!(出示教科书第68页例1的扇形统计图)
二、探究交流、总结规律
小组探讨、交流。
根据这幅统计图,你们了解到哪些信息?A牌彩电是市场上最畅销的彩电吗?根据提出的问题,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学生可能会产生两种不同的看法:一部分会认为A品牌最畅销,而另一部分则认为A品牌不是最畅销的。
(学生谈出个人观点后,会出现一些争论,让学生在争论中做出判断.)引导释疑。
在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提问:请大家仔细观察,说说统计图里“其它”部分可能包含了哪些信息呢?可让学生分别说说"其它"的具体含义,从而明确“其它”里面可能含有比A牌更畅销的彩电产品。
小结。
这幅统计图提供的数据比较模糊,不够完整,我们无法得到有关彩电市场占有率的完整信息,所以从本统计图中不能得出A牌彩电最畅销的结论。
引导学生认识到:在利用统计图作判断和决策时,一定要仔细观察,注意从统计图提供的数据信息出发,不要单凭直观感受轻易下结论。
三、巩固练习
完成教科书第69页练习十一1.
补充习题
四、总结概括
学习了这节课,你知道在利用统计图作分析判断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吗?
谈你的收获。(本课注意事项:1.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2.不要单凭直观感受轻易下结论。)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3
教学目标:
1、在整理与复习中回顾整个第一学段的相关知识。
2、结合生活中的实际运用复习有关万以内数的数的读写法,比较大小等,培养学生的数感。
4、会计算万以内有加减法,小数和分数的加减法,会计算一位数乘三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运算,会一位数除三位数的除法运算。以及两步运算为主的四则混合运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巩固万以内数的读写法,会比较数的大小;结合生活实际,会估一估。准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比较数的大小,掌握数的基本计算。
教学过程:
一、我的成长足迹。
1、师:同学们,三年的学习生活不知不觉已经过去了,我相信你们肯定有很多话要对同伴和老师说一说吧,谁愿意说一说三年来你在数学上有了哪些收获?
2、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
4、作品欣赏。
将上学期在数学活动周中获奖的优秀学生作品《数学小报》进行展示。
学生的优秀作业本进行展示。
4。学生自评、互评。
自我评价:说一说自己三年来在课堂上、作业方面、数学兴趣等等方面的优点与不足,以及说一说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体会与进步。
同桌互评:同桌之间或者比较了解的`同学之间进行互相评价。
二、计算。
1、简单地复习有关加减乘除的有关计算方法,进行简单的练习。
2、让学生说一说在计算过程中应注意的地方或者说有什么地方要提醒其他同学的。
学生发言
教师小结,把学生作业中错误率比较高的题目和类型进行讲解。
4、完成书本上课后习题:要求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得数。
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教师要求学生进行检查,完成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检查的。从而提高学生检查的意识和能力。
二、基本练习。
1、在你认为正确的答案下画钩。
(1)两个数相乘,积比1000大一些,比20xx少得多,可能是();
3270 4819 2151
(2)38与23的积可能是:
863 874 594
这题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判断的?然后老师进行概括。如第二题,可以先判断积是个位是几,因为两个乘数的个数是8和3,所以积的个位肯定是4,因此排除863,再进行估算选出合适的答案。
2、找规律填数。
(1)20xx 20xx 20xx()()
(2)1200 1100 1000()()
先找到一组数之间的关系,然后根据规律填写下一个数。
4、在括号内填上>、<或=。
认识符号>、<、=的意义,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来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对于常见的量的单位,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4。复习克、千克质量单位。
让学生回顾所学的有关质量单位之间的关系。
让学生回想一下:哪些物体大约重1克、1千克。
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克、千克。
5。 1200张纸大约有多厚?1200名学生大约能组成多少个班级?1200步大约多长?
解决这类问题,一般先确定一个标准,再估算。
第一个问题:100张纸大约厚1厘米,1200张纸大约厚12厘米;
第二个问题:一个班大约40人,1200名学生大约能组成30个班。
第三个问题:10步大约7米,1200步大约1207=840米。
不同的纸张厚度不同,不同的人步长也不一样,实际教学时可请学生选实际量一量,再估算。
总结:
比较分数大小:
同分母分数,分子大的分数就大,分子小的分数就小;
同分子分数,分母大的分数反而小,分母小的分数反而大。
代数运算法则:
加法交换律;A+B=B+A
乘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结合律:A(BC)=(AB)C
分配律:A(B+C)=AB+AC
作业:
1、直接写出得数。
1028+998= 20xx-619= 1830= =+=
= = = = 82+62=
+= 20-1 = = 1 = =
0 =+8%=%= 50%= 1010%=
2、脱式计算,能简算的要简算。
800-(287+365)+717 20xx-
+1721 1593-[(4419+44)5]
139+159+179++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4
教学内容:
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十二册P31~32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和操作,认识圆柱的特征,能看懂圆柱的立体图,认识圆柱的高和圆柱侧面的展开图。
2、使学生形成圆柱的清晰表象,能根据圆柱的特征辨认圆柱体,认识圆柱的高,并能想象出圆柱侧面的展开图,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圆柱的特征和侧面展开图
教学难点:使学生弄清圆柱侧面展开得到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与圆柱底面周长,宽与圆柱的高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圆柱模型,卡纸做的长方形(长30 cm,宽20 cm),正方形。
学生:每生自带一个侧面包装好的圆柱形物体,剪刀。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出示一个长方形小旗,快速旋转,让学生观察:看到了什么?(圆柱)
点出课题:圆柱的认识
对于圆柱一年级时我们已经有了初步认识,今天我们对它进行进一步的研究,相信将会对圆柱的认识更加深刻。
二、学习新知
1.认识圆柱的特征
(1)观察比较,建立表象
师:生活中的圆柱体很多,同学们都在那些地方见过圆柱?
课件展示老师搜集的圆柱图片,从实物中抽象出圆柱的立体图形。
(2)操作感知,归纳圆柱的特征
师:圆柱由那些面组成,这些面有什么特征?下面我们就利用准备好的圆柱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滚一滚等方式对圆柱进行研究。重点解决以下问题:(课件显示)
圆柱由那些面组成?这些面有什么特征?
圆柱上下两个面大小相同吗?请你通过量一量,比一比等方式进行验证。
活动完成,汇报交流,教师及时板书,引导,得出圆柱的组成及特征。
2.认识圆柱的高
瞧,老师这还有两个圆柱呢。注意看,它们的底面相同,那它们的什么不同呢?那什么是圆柱的高呢?你认为圆柱的高指的是什么?谁能指一指?
课件讲解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让学生再指出几条高。体会高有无数条。并引导学生明白内部也有高。并用课件演示高一样长。课件出示:圆柱有无数条高,长度相等。
介绍生活中圆柱的高的不同叫法。
及时练习(课件展示)
这些问题孩子们轻而易举就解决了。看你们这么棒,老师手中的这个小圆柱也忍不住想请你们帮个忙了。它想知道自己身上的侧面包装纸有多大。该怎么办呢?
3.研究圆柱的侧面展开图
(1)思考:你想怎样剪呢?剪完展开后会是什么形状呢?想一想。
(2)小组合作探究:(课件出示探究要求)
(3)活动完成后小组汇报。(找两组同学上去边演示边讲解,师适时追问并板书)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的底面周长,宽就是圆柱的'高。
(4)师进行演示操作,并把侧面展开图贴在黑板上。
(5)课件演示侧面展开整个过程,让学生把整个过程理解消化。
(6)思考: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有没有可能是正方形呢?什么情况下是正方形呢?(用正方形纸演示)
小结:圆柱的侧面如果沿高剪开,侧面展开就是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如果斜着剪开就是平行四边形,如果沿折线或取下剪开得到的将会是不规则图形。
这节课不知不觉中我们既认识了圆柱的特征,又研究了圆柱的侧面展开。同学们的学习效果如何呢?下面我们就来对自己作一检测。
三、巩固练习
1、概念辨析
2、辨一辨(哪个是圆柱的展开图)
3、创造圆柱
结束语:同学们,其实在刚才旋转创造圆柱的过程中,隐藏着一个奇妙的数学现象呢。想知道吗?(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课件显示)有趣吗?在神奇的数学世界里,像这种有趣的现象还有许多,就等着你们去探索,去发现呢!
教学反思:
圆柱是一种常见的立体图形,在实际生活中,圆柱形的物体很多,学生对于圆柱都有初步认识。因此,在导入环节,我引导学生从平面图形联想到立体图形,感受“面动成体”从而引入新课。本课的重点是认识圆柱的特征。教学时我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探究,研究圆柱的基本特征。
在探究的过程中,我努力为学生创设动手实践的机会,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操作和思考,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活动经验。活动分两个层次进行:活动一研究圆柱特征,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滚一滚等方式进行研究,探索出圆柱的主要特征;活动二探究侧面展开图。通过这样的活动体验,让学生经历学习数学的过程,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充分感悟,形成表象,观察、比较、探索规律。
本节课属于空间与图形教学,它的另一个重要功能是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因此我通过多个环节来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1、从长方形旋转得到圆柱引入新课。
2、在进行侧面展开之前,让学生先去想象展开后的形状,再去动手操作。
3、巩固练习创造圆柱中鼓励学生大胆去想象、创造圆柱。以此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发展空间观念。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5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观察算式的特点,引出倒数的意义,并能够真正的理解和掌握。
2.学习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求出一个数的倒数。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正确理解倒数的意义及互为的含义。
2.正确地求出一个数的倒数。
教学过程设计
(一)激发兴趣,引出概念
1.投影。哪个同学和老师比赛?谁说得快?
师:你们想知道老师为什么说得这么快吗?这两个因数之间有什么联系吗?这节课老师就要把这中间的奥秘告诉你们,相信你们得知后比老师说得还快。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倒数的认识。(板书课题)
2.同学认真观察每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同桌互相说一说。指名说。
板书:乘积是1 两个数
3.你还能很快说出乘积是1的两个数吗?你为什么说得这么快,有什么窍门吗?
生:两个数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就可以了。
师:说得好,因此我们把乘积是1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倒数。(把板书补充完整)
4.举例说明,什么叫互为倒数?
师:3是倒数这句话对吗?为什么?
你们说得对,谁能说出几组倒数?
同桌互相说,每人说两组。(指名说)
问:怎样判断他们说得是否正确?
生:看这组数的乘积是否是1。如果乘积是1,这两个数是互为倒数;如果乘积不等于1,这两个数不是互为倒数。
5.思考:1的倒数是几?为什么?0有倒数吗?为什么?
板书:1的倒数是1。0没有倒数。
(二)求一个数的倒数
同学们已经掌握了倒数的意义,也能正确地判断出两个数是不是互为倒数。那么怎样找出一个数的倒数呢?
1.出示前面的投影,找特点。
观察互为倒数的两个数有什么特点,把观察到的结果同前后同学交流一下。
问:谁来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生:互为倒数的两个数,是分子、分母交换了位置。
师:你们观察得很仔细。根据这一规律,你们试着做一做下面的题。
学生说老师板书:
3.同学们想一想,怎样求一个数的倒数?前后、左右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谁来给同学们汇报一下?(2~3名)
板书:求一个数( )的倒数,只要把这个数的分子、分母调换位置。
问:老师为什么要空出一些地方?
生:0除外。
问:为什么要加上0除外?(板书:0除外。)
问:你们现在知道一上课时,老师为什么说得那么快了吗?奥秘在哪儿?你们已经知道了方法。如果给你一个数,你能很快写出它的倒数吗?比一比看。
4.课堂练习。
写出下面各数的倒数:
35的倒数是怎么想的?
问:2的倒数是几? 10的倒数呢?怎样又对又快地写出一个自然数的倒数呢?
5.写出1.5的'倒数,怎样做?
(三)课堂总结
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倒数的意义是什么?怎样判断两个数是不是互为倒数?怎样求一个数的倒数?还有什么问题?
下面我们一起做几道题,检验一个我们这节课的知识是否真正掌握了。
(四)巩固练习
1.投影。
问:怎么填得这么快,你是根据什么填的?
问:①谁能回答?
②你根据什么填的?
③为什么根据倒数的意义填?
看下一组题:
问:怎么填?根据什么?与(2)有什么不同?
师:所以做题时要认真审题,看清符号,千万不能出审题错误。
2.下面哪两个数互为倒数?(课本24页第2题做在书上,用线连接,投影订正。)
3.判断下面各题。对的举,错的举,并说明理由。
投影出示:
(1)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
(2)2.5和0.4互为倒数。 ()
师:你们是怎么想的?
生:2.5和0.4乘积是1,所以是对的。
(3)因为1的倒数是1,所以0的倒数是0。 ()
问:错在哪里?
问:错在何处?
问:这道题错在哪了?
生: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这道题是3个数的乘积是1,所以错了。
4.游戏。
每个组第一个同学手里有一块小黑板,上面都有6个数字。每人写一个数的倒数,写完后传给你后面的同学。如果后面同学发现前面的题做错了,你可以改,再做下一题再向后传。最后一名同学做完后迅速把小黑板拿到前面来。哪一组又对又快做完,哪一组就是优胜。
评比表扬优胜,找出谁给前面的同学改了错。
(五)作业
课本24页第3,5,6题。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1.这节课的设计思想首先从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一上课就采取了师生比赛填空的方法,使学生产生疑问:老师为什么说得那么快?有什么窍门?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起来了,他们迫切地想听完这节课,解决他们心中的疑惑。这样,一上课就抓住了学生的心。在课的最后,又用小组比赛的形式设计练习,把课堂气氛推向了高潮。这样既检查了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又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2.这节课还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新授一开始,就让学生观察每道算式,找出共同点,引出倒数的意义。而后又让学生自己观察互为倒数的两个数的变化规律得出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相关文章:
数学下册教案03-16
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案07-02
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案06-14
数学六年级下册教学教案01-06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1-23
六年级下册人教版教案数学12-23
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案优秀04-23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06-12
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案(优选)07-07
【精品】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案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