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小学语文教案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语文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教案1
[学习目标]:
1.了解《诗经》常识:风、雅、颂、赋、比、兴。
2.学习诗中的比兴手法及重章叠唱的章法。
3.了解《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认识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特点。
4.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
[重点难点]:
1.《诗经》六义及重章叠唱的手法是学习要点,赋、比、兴手法的理解鉴别又是学习的难点。
2.诗歌所反映的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用及《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是学习的要点。
3.有些词句理解起来也可能有困难。
《诗经》因距今时代久远(近三千年),加之某些词句的理解历来有分歧,今天阅读理解起来在语言方面困难较大。我们在学习中首先要结合课文下面的注解预习课文,把握大意;然后再在理解的基础之上反复熟读课文直至背诵,透彻理解。学习的重点不必放在字词句的逐一解释上(但某些古汉语常用的实词、虚词和至今仍在沿用的词语、成语一定要掌握);重点应是学习掌握作品所表现的思想感情,所刻划的人物形象,所运用的赋、比、兴手法用及章法结构和停顿节奏等的艺术意味和艺术效果,从而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化品味。
[教学时间]:一课时
[学习内容与步骤]
一、了解《诗经》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关于《诗经》的编集,汉代有两种说法:①行人采诗说。②孔子删诗说。近代学者一般认为删诗说不可信 。 但根据《论语》中孔子所说:“吾自卫返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可知孔子确曾为《诗》正过乐。只不过至春秋后期新声兴起,古乐失传,《诗三百》便只有歌诗流传下来 ,成为今之所见的诗歌总集。
《诗经》所录,均为曾经入乐的歌词。《诗经》的体例是按照音乐性质的不同来划分的,分为风、雅、颂三类。
①风,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风》诗是从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等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共160篇。大部分是民歌。
②雅,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即所谓正声雅乐。《雅》诗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不同又分为《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
③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的。《颂》诗又分为《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
《诗经》全面地展示了中国周代时期的社会生活,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奴隶社会从兴盛到衰败时期的历史面貌。其中有些诗,记载了后稷降生到武王伐纣,是周部族起源、发展和立国的历史叙事诗。有些诗,用冷嘲热讽的笔调形象地揭示出奴隶主贪婪成性、不劳而获的寄生本性,唱出了人民反抗的呼声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显示了奴隶制崩溃时期奴隶们的觉醒。还有不少诗表现了青年男女的爱情生活。
所谓《诗经》“六义”,其中,风、雅、颂,是指体例分类来说的;赋、比、兴,是就表现手法而言。关于赋、比、兴,宋代朱熹在《诗集传》中做了比较确切的解释:“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用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用引起所咏之词也。”赋、比、兴手法的成功运用,是构成《诗经》民歌浓厚风土气息的重要原因。《诗经》用四言为主,兼有杂言。在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加强抒情效果。每一章只变换几个字,却能收到回旋跌宕的艺术效果。在语言上多采用双声叠韵、叠字连绵词来状物、拟声、穷貌。“用少总多,情貌无遗”。此外 ,《诗经》在押韵上有的句句押韵,有的隔句押韵,有的一韵到底,有的中途转韵,现代诗歌的用韵规律在《诗经》中几乎都已经具备了。
《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光辉起点。由于其内容丰富、思想和艺术上的高度成就,在中国用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它开创了中国诗歌的'优秀传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二、学习《采薇》
1.学生朗读,整体把握。
思考讨论:这首诗表现了怎么样的主题?
《采薇》是《小雅》中的一篇,表现了普通士兵在离乡出征的岁月里的艰苦生活和内心伤痛,字里行间表达了对战争的不满和对故乡的思念。
2.再读诗歌,疏通词句。
译文:
野豌豆苗采几把,一些豆苗已长大。说回家啊难回家,岁末又将来临了。没有屋来没有家,只因匈奴太凶煞。没有空闲坐下来,只因匈奴久徘徊。
野豌豆苗采几把,豆苗柔嫩刚发芽。说回家啊难回家,心总忧愁总牵挂。忧心如焚烤艳阳,又饿又渴实难当。战事难将帐安定,无人归家问音讯。
野豌豆苗采几把,豆苗茎叶老又硬。说回家啊难回家,转眼又去半年了。朝廷差事不停遣,没有一处可休闲。忧心积郁成久痛,只恐死讯往家送。
路边何花争娇艳?白棣花开一片片。路边何车真威武?将军出征将路堵。战车前方套上马,四匹马儿真高大。如此怎敢图安乐?一月捷报一箩箩。
趋车策马征四方,马儿强健势浩荡。将军树威车旁立,兵士也靠车隐蔽。四马雄威多整齐,雕弓箭袋不曾离。哪敢一日不戒备?匈奴战事催人急。
想我当年出征日,杨柳春风真美丽。如今归来返故里,却是雪花纷飞时。行路迟缓路漫漫,又渴又饿不胜寒。无限伤悲在我心,谁人知晓叹伶仃。
3.理清思路,把握内容。
第一章,写士兵为抗击外族的侵犯,背井离乡,久久不得归家,而产生的悲伤、厌战和对外族的仇恨。首四句,用薇菜渐次生长和时间的推移来起兴,来表达士兵久役于外不得归家的怨敌、思家与盼归的心情。“靡室靡家”和“不遑启居”是这一心情产生的主要原因。朱熹引用程子的话说:“古者戍役,两朞而还。今年春莫(暮)行,明年夏代者至,复留备秋,至过十一月而归。又明年中春至,春暮遣次戍者皆在疆圉。如今之防秋也。”(《诗集传》)这段话告诉我们,当时的兵役制度是二年为期限,可是本诗中的战士的服役看上去没有期限,士兵归家变得遥遥无期,这自然要引起征卒的不满和对家乡更强烈的思念。用下几章都是围绕着这个基调叙写的。
第二、三章,写军旅生活之劳苦。朱熹在《诗集传》中说“言戍人念归期之远,而忧劳之甚,然戍事未已,则无人可使归而问其室家之安否也。”诗仍用薇菜逐渐长得柔嫩、粗硬起兴,暗示时间流逝,易年更岁,可是役期却无止境,军旅生活又异常痛苦,转战不止,饥渴劳顿。而“靡使归聘”和“我行不来”,则表达了边关和故乡相隔万里,关山阻断,音讯全无,由此而引发的强烈的思归之情。
第四、五章,直接写战事。这两章是在前面基础上的对战争场面的具体描写,通过对马、车、象弭、鱼服、将帅和士兵生动而形象的刻划,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忧心烈烈”、“忧心孔疚”的原因,也使前面的“王事靡盬”落到了实处。从而进一步强调了正是因为战争频繁,居无定所,作为兵营中最底层的士兵才归家无望,思乡心切。
第六章,写戍卒归途中悲伤痛苦的心情。有了前面的一系列铺垫,经过出生入死的战斗之后,战争的幸存者终于踏上了归家的路途。但作品并没有写士卒胜利后的喜悦,而是营造了昔日杨柳依依、如今雨雪霏霏的场景,写的是历经磨难之后内心深处的凄凉和悲苦,而且“行道迟迟,载饥载渴”,归乡的路依然那么艰难。
4.明确特点,熟读成诵。
从艺术上讲这首诗很有特点。
首先,诗歌十分注重用具体生动的细节来展现生活图景,比如,对战争场面的描写,并不是直接写刀光剑影和厮打拼杀,而是写战车、战马,写象弭、鱼服,写劳累奔波,写饥渴难当,但我们通过这些描写可用想见战争的残酷。
其次是情景交融,诗末章首四句,历代传诵不已,被视为情景交融的佳句。王夫之在《薑斋诗话》里说:“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用乐景写哀,用哀景写乐,倍增其哀乐。”
再次,是它的旋律协调,音节和谐,一唱三叹,诗的前三章开头句式相似,反复吟唱,一方面用植物的生长暗示时间的流逝,另一方面也在鲜明的节奏中表现出诗歌特有的音乐之美。
三、布置作业:
完成《学习与评价》相关练习。
小学语文教案2
【教材分析】
《观潮》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制第7册第一组的一篇课文,本组课文以“大自然的魅力”为主题,为我们编选了4篇课文,本篇课文叙述的是一次观潮的盛况,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的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描写了大潮有远而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描绘出江潮由风平浪静到奔腾咆哮再到又恢复平静的动态变化,写出了大潮的奇特。壮观和雄伟。
课文结构清晰,层次分明,文中作者不但运用比喻的手法直接描写了潮水汹涌澎湃。雷霆万钧的气势和声威,还从观潮人数之多,热情之高间接的反映了大潮的奇特,使人读后不禁由衷的发出了“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自古以来的天下奇观。”编选本篇课文的意图有二,一是使学生通过阅读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奇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二是引导学生一边读书一边想象画面,并通过品味关键词句。重点段落,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学情分析】
对于刚步入四年级的学生而言,他们虽然对于写景文章有初步的认识,但他们在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抓住关键词句,体会其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上还是存在较大的难度。此外,钱塘江大潮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学生较难感受体会其奇特。壮观的景色,这就要求教师创设好情景,设计好句子理解的坡度,激发学生的.想象,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感知大潮的奇特。壮观。雄伟。
【教学目标】
1。通过联系上下文。查阅相关资料,学会“潮。称。盐”等13个生字,认识“罩。屹。鼎”等7个生字,正确读写“宽阔。笼罩。薄雾。屹立。若隐若现。山崩地裂。齐头并进。漫天卷地”等词语。
2。通过“三读(读准。读通。读懂)”,自主学习,乐于朗读,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4自然段。
3。边读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生活实际理解体会词句的含义。
4。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奇特。壮观,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受到自然美的熏陶,并能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交流。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在入情入境的阅读中,体会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奇特壮观。
【教学难点】
体会文中的有关词句,想象课文描写的大潮的景色。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以读代讲。读议结合法。理解想象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准备】
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说说哪个景点给你留下印象最深。
2、今天呀,老师带领同学们一起去领略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伸出你们的手,与老师一起书写课题。齐读课题。(板书:观潮)
3、“观潮”和“天下奇观“两个词语中都有”观“字,意思一样吗?快查查字典,看看分别是什么意思。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激发了学生的阅读XX,形成阅读期待,为下文的学习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引导初读:请同学们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懂课文,在读的过程中,边读边想,作者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什么。
2、检查生字词:以学生已有的水平为起点,在学生自读。相互交流的基础上,教师相机点拨。提醒“蒙”字中间的短横不要丢掉,“薄”字不能写出左右结构,“昂”字下半部分的左边不能加点。
3、播放视频:同学们,你们想亲眼看看这奇特壮观的钱塘江大潮吗?让我们一起来欣赏。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教师引导学生自主与文本进行对话,给学生留下宽松的。自由的阅读时间和阅读空间,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引导学生初步感知文本,理清课文脉络。
三、重点研读,感受奇特美景
本环节紧紧围绕“你看到了什么,你听到了什么”这样一个核心问题(奇观)进行教学。
1、同学们,刚刚录像里潮水的景色,咱们课文里也有,赶紧翻开课本,自由默读课文3、4、5自然段,画出你认为文中哪些描写潮水的句子特别喜欢,你就把它画出来,先自己读一读,一会再请同学来展示。
①学生先自我尝试
②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同学评价。
③教师范读,全班齐读。
2、全班分小组展开讨论,两组寻找“你看到什么”,两组寻找“你听到什么”。
根据学生的交流,相机点拨下列词句的理解
⑴讨论交流,你听到了什么:隆隆的响声,闷雷滚动。山崩地裂。颤动。风号狼吼
①通过师生模拟雷声“轰隆隆”体会理解“闷雷滚动”。
②展开想象,说说怎样的声音,才会让你感觉到天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⑵讨论交流你看到了什么:人声鼎沸。横贯江面。白浪翻滚。奔腾西去。漫天卷地
①学生交流想象潮水来临时人们的心情,表演人们的动作,从而理解“沸腾”。“人声鼎沸”:如果你此时就站在江边,看着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你等待已久的大潮出现了,你的心情怎样,你会怎样做?结合你现在的感受再来读读。
②出示对比句:学生对比交流。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战马飞奔而来。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飞奔而来。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⑶小组互评,相互补充,加深体会感受。
⑷引导再读:刚刚我们从全班的合作交流中,我们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这奇特而又壮观的大潮,钱塘江大潮真不愧是天下奇观啊,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两段话,再次感受这震撼人心的美景把。
设计意图:用各种形式引导学生多读,让学生读懂,读通,读熟,读得有情有趣,读得津津有味。既能帮助理解,又能帮助记忆。让全体学生用具体生动的表演来体现对“沸腾”这个词的理解,然后又从这一情境中巧妙地引出另一个词语“人声鼎沸”,从概念到形象,又从形象到概念,这样学词语学生印象深刻,理解正确,也便于今后运用。
3、创设情境,运用词语
⑴引导:今天我们学习的这两段话里有很多非常优美的词语,你们喜欢吗?想要积累它们吗?下面听老师说意思,你们猜词语,看谁掌握,反应最快。
①形容人的说话声,喊叫声,欢呼声,如锅中之水,一片沸腾。(人声鼎沸),你能用它说一句话吗?
②风和浪都很平静—
③形容水面辽阔,远处和天似乎连接在一起——
④形容同时出发,同时前进——
⑤山上的岩石和土壤塌下来,地也裂开来,形容声音很响很响——
⑵积累词语,单单知道意思还不行,还要学会运用呢,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应用一下把,假如你是一个小记者,现在你就在钱塘江边,你要报道这样一个天下奇观,你会怎么说?
设计意图:本环节复习词语的办法要求学生根据词义说出词语,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对词义的理解;同时又采用小记者报道的方式可以激发学生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真正内化知识,升华感情。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师生交流学习本课后的感受体会。
2、出示作业自助餐:
①喜欢积累的你,背诵课文3、4自然段,并抄一抄,背一背文中你认为优美的词。句语。
②喜欢交流的你,向你的爸爸妈妈简单介绍钱塘江奇特壮观的景色。
小学语文教案3
教学设想
《沉香救母》是苏教版第四册第4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文章借助一个感人的神话故事,赞扬了沉香不畏千难万险,刻苦练功,英勇救母的一片赤诚之心。课文情节生动,字里行间充满沉香对母亲的挚爱之情,同时,图文对照,生动形象,如何通过朗读指导,使学生深切体会父爱子、子念母的人间真情呢?我想到了中医常用的“四诊”法--望、闻、问、切。
一、望
望即观察。在指导学生读通、读顺课文的基础上,我指导学生按顺序仔细观察课文插图,从沉香紧锁的眉头,愤怒的双眼和握紧的拳头,想象沉香不怕“寒冬腊月”、“盛夏酷暑”,“起早贪黑”苦学武功,立志救母的艰辛。从母子俩拥抱在一起,喜逐颜开的画面,想象母子团聚时百感交集的感人语言,然后依图品读,读出急切和欣喜。这样,一个不怕困难,刻苦习武,一心救母的孝子形象便矗立在孩子们心中。
二、闻
闻即听。文章本身的神话色彩能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但课文中的不少长句也影响了学生的品读。如“原来,沉香的妈妈是个美丽善良的女神,因为向往人间美好的生活,被二郎神压在了华山脚下。”“望着高耸入云的华山,想到就要跟日思夜想的妈妈见面了,沉香心里无比激动。”这时,教师需要范读,范读不仅能帮助学生断句,而且也能渲染一种坚定不移、勇往直前的感人氛围,为学生的感情朗读抛砖引玉。当然,听的方式也可多种多样,可听老师范读,也可同桌互听互读,或欣赏优秀生的朗读,学生边听边赏,自然如身临其境。
三、问
课改提倡生生、师生间的双向互动,给学生“思”与“评”的`空间,在品读赏析中,让他们说说为什么这样读,其他同学评评这样读好不好,为什么?通过这样的训练,可以使学生养成读课文进行有意识地思考和处理的好习惯,同时也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质疑为主线,以自主发展为灵魂的教学思想。学生在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中,在积极的参与和协作中学会读书,自主发展。
四、切
学生在感受课文形象为之动情时,情感被激发起来了。他们会情不自禁地想说,想做,借以抒发感情。这就是切。精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当学生品读到“望着高耸入云的华山,想到就要跟日思夜想的妈妈见面了,沉香心里无比激动。他举起神斧,奋力向大山劈去。”时,个个都不由自主地做起举斧劈山的动作,我于是顺势引导,让学生想沉香所想(扮演沉香),做沉香所做(劈山动作),说沉香所说(沉香心里的话),借说,悟文中的情,借做,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最后通过感情朗读,把学生的情推至高潮。
教学目标
1学习默读课文,会讲这个故事。
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一......就......”的句式,会用“帮助”造句。
3体会沉香为了解救母亲而刻苦习武的决心和不畏千难万险,英勇救母的一片赤诚之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教学;学习默读课文;会用“帮助”造句。
难点:指导朗读复述课文;从课文的第四自然段和第六自然段里的字词体会沉香为了解救母亲而刻苦习武的决心和不畏千难万险,英勇救母的一片赤诚之心。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宝莲灯》的碟片、生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沉香为了解救母亲而不怕困难,刻苦练武的精神。
2、认识本课的生字,正确书写三个。
教学过程
一、听歌曲,导入新课
1、(放歌曲)这首歌曲好听吗?知道是哪部动画片里的插曲吗?请学生讲讲《宝莲灯》的故事。
2、板书课题,读好课题。
二、初读课文
1、下面请大家打开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故事。
2、检查生字新词。
三、学习第一、二段
1、指读第一段。
2、听了他的朗读,小朋友有什么问题要问老师呢?
3、自由读读第二段课文,相信你们一定会找到答案!
(1)指读,沉香怎么没有妈妈呢?请学生交流。
(2)投影句子:原来,沉香的妈妈是个美丽善良的女神,因为向往人间美好的生活,被二郎神压在了华山脚下。
(3)这个真实的情况是谁告诉沉香的?
4、(板书:了解真情)听到了这个真情,沉香有什么表现呢?
(1)投影:沉香听了又难过又气愤,恨不得马上就去解救妈妈。
(2)指读,齐读。
5、俗话说的好“知子莫如父”,沉香的爸爸看出了儿子的心思,他又说:......
(1)投影:二郎神心狠手辣......
(2)小声读读爸爸的话。
(3)想想看,爸爸说这话时是带着怎样的心情说的?
6、听着爸爸的分析,望着苍老的爸爸,沉香要解救***决心有没有动摇?对,沉香默默地攥紧了拳头。此时,沉香心里会想什么呢?
(1)板书:决心救母
(2)小结。
四、学习第三段
1、沉香后来又是怎么做的呢?看看图上画了谁在干什么?
(1)板书:拜师学艺
2、那么,沉香又是怎么刻苦练功的呢?自己读读第四自然段,读完后,把令你感动的句子划下来。
3、讨论:
#不管是寒冬腊月,还是盛夏酷暑......
(1)说说你令感动的原因。
(2)点出三个词语,理解意思。
(3)朗读练习。
#有时累的腰酸背疼,但是只要......
(1)说说令你感动的原因。
(2)一个小小年纪的孩子,他为什么能吃这么大的苦呢?
(3)点出:一......就......
(4)小结。板书:刻苦练功
(5)此时,小朋友,你们想对沉香说什么呢?
(6)功夫不负有有心人。几年的过去了,沉香终于--练就了一身高强的武艺。
(7)让我们带着对沉香的敬佩,一起把第四段来读读。
(8)小沉香又是怎样去救母亲的呢?下节课再学习
五、学习生字
1、出示:叹泪付
2、学生交流识字方法。
3、描红,临写。
小学语文教案4
学习目标
1.会认“字”、“代”等7个生字。激发主动识字的愿望,培养生主识字的能力。
2.正确地朗读词语、小诗。背诵小诗《小鸟》。
3.在和同学交流时,敢于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想法,
4.知道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愿意爱护身边的环境。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发现识字方法。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会认“字”、“代”等7个生字。激发主动识字的愿望,培养生主识字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在学习语文学习园地一、二时,已经发现了一些识字方法,小朋友还记得吗?今天,你们又会了现什么呢?
二、我会认1
1.请小朋友在小组内自己认认书上的这些字,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教组厘
的小朋友。
2.指名读带拼音的生字卡片。
3.学生互相交流怎么记信这些生字朋友。
4.谁在我们今天的训字中又有新发现。
三、我会认2
1.板书:秋
灯
谁认识这两个字?
2.你怎么记住这两个字?
3.板书:秒
炒
谁认识这两个字?
4.你怎么记住这两个字?
四、展示台
1.老师知道小朋友在课外认识了很多字,买东西时,还收集了许多商标呢!请大家把收集的商标拿出来。
2.小组里的同学互相看看组内同学帐集的商标,读读上面的字,不认识的字可以询问,组长安排好交换顺序。
3.你们在课外训字时又有什么新发现吗?
4.把收集的商标贴在本组的展示台内。
5.学生下座位去认识其他组小朋友收集的商标上的字,不认训的可以互询问。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地朗读词语、小诗。背诵小诗《小鸟》。
2.在和同学交流时,敢于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想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真能干,上节课又认识了许多字。这节课,我们先来做个游戏。
二、我会读
1、我们来开展一个竞赛,看哪个小组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组内每个小朋友
都能正确读出课本55页上的词语,获胜小组可以获得奖品。
2.竞赛要求:
(1)小组内每个同学都会读后,就举手告诉老师。
(2)检查读词时,小组内同学一人读一个词。,轮流读,组内同学不准提醒。
3.小组同学自由读词,准备竞赛。
4.识字比赛:
(1)按举手的顺序,每个小组同学轮流读一遍。
(2)选派一名同学做好记录。
(3)按时间和读的正确率评出第一名,给予奖励。
(4)请第一名的小组汇报学习经验。
三、读读背背
1.学生自由朗读《小鸟》。
2.小组里的小朋友交流一下:“我”为什么要小鸟轻轻地跳?
3.指名分节朗读,学生评议。
4.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感情朗读小诗,背诵小诗。
5.配乐背诵。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1.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倾听能力。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
3.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的.好品质。
教学过程
一、观察图画,引入话题
1.逐幅出示有关垃圾从哪里来的图片。
2.猜猜我们今天口语交际课要聊的话题是什么呢?
3.板书课题《我们身边的垃圾》。
二、创设情景,发现垃圾
小朋友们,鸭先生屋前的小路被小动物们打扫得干干净净。在这样的小路上散步、玩耍,那肯定是件很开心的事情。今天的天气可真好,我们校园的垃圾是从哪里来的,想不想看看?那么老师也带你们到操场周围去散散步吧!
1.师组织学生观看校园的环境、卫生。
(1)同学们,我们的校园美吗?为什么美?
(2)动员学生找一找校园角落的垃圾,并想一想这些垃圾是从哪里来的。
2.带领学生一路返回教室。
(1)请大家说说校园的垃圾是从哪里来的?
(2)谁能说说家里、大街上的垃圾是从哪里来的?
(3)既然生活中不可避免出现垃圾,我们又不可能在垃圾堆里生活、学习,垃圾一定要处理,有什么好办法处理垃圾吗?
三、开展活动,处理垃圾
小朋友,今天我们来玩“点子公司”的游戏好吗?
1.有谁知道“点子公司”是干什么的呢?
2.我们要成立“点子公司”要出什么点子呢?为处理垃圾出点子。
3.学生自由组合,成立若干公司,并给公司取个名字。
4.“点子公司”开始办公,比一比哪个“点子公司”讨论得最热烈?
四、合作交流,语言交际
1.请“点子公司”选一名代表介绍本公司的点子计划,组员可以补充。
2.其他公司的小朋友注意听,可以说说他们的点子好在哪里,你认为哪里还不够好,可以提出问题要求解答,也可以介绍一下自己公司的好点子。
3.请大家评评哪个公司的点子最好,好在哪里?并评出最好的三个公司。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二,希望对你有帮助!
小学语文教案5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设计
教学目标:
1、整体把握课文,把握四位作家的外貌特征和性格特点
2、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让学生仔细描摹,比较几个人物的不同写法
3、学习本文行文顺序、材料剪裁方面的特点
4、课文语言丰富,让学生细细品味,注意积累
重点: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
难点:通过人物的肖像、动作、语言的描写,归纳人物的性格特征
教学步骤:
一、导入
二、让学生交流查阅有关作者及四位作家的资料
三、检查预习情况
1、正音:
魅mèi皙xī捋luō踝huái
谬miù颅lú膺yīng琐suǒ
2.朗读课文
四整体把握课文
主旨:这篇文章描写了福楼拜等四位作家在星期天聚会的场面,表现了他们对事业的执着的追求、博学多识的才干及深厚的友谊。
五、问题研讨
1、熟读课文,分别概括福楼拜、屠格涅夫、都德和左拉的肖像、语言、行动和性格的特点,并用表格说明。
人物肖像语言动作性格
福楼拜
屠格涅夫
都德
左拉
2、让学生揣摩课文中人物描写的句子,比较几个人物不同的写法。
作者善于抓住四位作家的性格上的特点,各有侧重地描写他们的肖像、行动和语言。哪个作家在哪一方面最有特点,就着重写哪一方面。
左拉:最详细具体
都德:较详细形成鲜明对比
肖像描写福楼拜:略写
屠格涅夫:一句话,最简略
1、没有具体铺开写,只是概述了他们的说话内容
语言描写2、描绘了谈话的声调仪态
3、对口才也做了一些评论
福楼拜:全文中心人物,详写
左拉:坐相比较特殊,也较详细
动作描写都德:略写
屠格涅夫:一句话
写作家的肖像、语言、动作,又是为了表现他的性格特点。
3、本文写了四位作家,作者是怎样组织材料、安排结构的?
a、按时间顺序来写:
第一个屠格涅夫
过了一会都德注意语言标志
接着左拉
渐渐地人越来越多
b、像舞台剧结构
时间:星期天
地点:福楼拜家(六层楼的一个单身宿舍)
人物:福楼拜为核心人物,屠格涅夫、都德、左拉逐个登场
主要内容:每个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
人物之间的交流
4、描写中间,插入一些抒情和议论,有什么作用?
有助于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使读者更深刻地认识这四位作家。
如:第3小结的议论,使读者对这两位大作家之间的关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让学生从文中找出抒情、议论的句子。并对其作用作简要分析。
5、体味莫泊桑在本文中所运用的准确而生动的语言,从文中找出例子来分析说明
相关知识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教学设计
教案课件是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大家应该要写教案课件了。在写好了教案课件计划后,这样接下来工作才会更上一层楼!你们到底知道多少优秀的教案课件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教学设计”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查字典,看注释,读准每个字的音,掌握重点词语。
2、理清文章脉络,把握文章内容。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学习本文抓住特征运用语言、行动、外貌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写法,叙述详略得当。
教学重点:
理清文章脉络,把握文章内容,学习运用语言、行动、外貌描写人物性格的写法。
课前准备:
查字典,看注释,熟读课文;查找福楼拜、屠格涅夫、都德、左拉、莫泊桑的有关资料,了解他们的代表作分别是什么?
第一课时
一、整体感知
1、导入
星期天是忙碌了一天的人们休息的日子,这一天,人们或者读书睡觉,或者逛街游游玩,或者走亲访友……你在家里都做些什么?今天让我们一起到法国大作家福楼拜家中,感受以下《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2、师生共同读课文,老师正字正音。
3、学生带着下列问题自由读课文。
a.说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b.核心人物是谁?依次出场的是谁?出场的标志性词语是那些?
c.简要概括本文内容。
学生四人小组合作探究,讨论明确:
a.时间——星期天;地点——福楼拜家,六层楼的一个单身宿舍。
b.核心人物是福楼拜。依次出场的是——屠格涅夫、都德、左拉。出场的标志性词语是——第一个,过了一会儿,接着,渐渐地(学生在书上标记出)
c.福楼拜家的星期天客人们都会到这里来聚会。课文着重写了四位著名作家相会时的言语、行动,展现了每个人的性格特点。
屠格涅夫——睿智、深沉、平和、不乏激情荡漾。
都德——机智、善谈、举止活跃、性情活泼。
左拉——朴实、固执、聪慧、坚强、沉默寡言。
二、研读与赏析
1、福楼拜家每到星期天从中午一点到下午七点,一直都有客人来。以至与新来的人只好到餐厅里去。是什么原因吸引着众多的客人前往呢?找出原句读一读,并说说那些词语用得好。
全班讨论明确:
1)好客:表现在——一…就…;总是亲自去开门;他分别送到前庭;单独讲一会儿话;紧紧握住对方的手;再热情地大笑着用手拍打几下对方的肩头。
2)博学:第九自然段;…他可以用一句很明了很深刻的话结束一场辩论…;…就像两块同样的石头碰到一起一样,一束启蒙的火花从他的话语里迸发出来。
正因为主人热情好客,所以客人们愿意来,更因为主人公博学睿智,“与君一席谈,胜读十年书”,客人们怎会失去这汲取精神食粮的绝好机会呢?
作者是怎样描写其他三位作家的呢?这些描写又分别表现了他们什么样的性格特征?你知道他们有那些作品吗?
3、学生在书上勾画出刻画这些作家的语言、行动、外貌描写的句子,读一读,并总结初步其性格特征。
全班讨论总结明确:
屠格涅夫:俄国作家,怀有狂热的理想,醉心文学事业,博学多才。作品有《长夜》、《父与子》等。
都德:生性活泼,健谈。作品有《最后一课》等。
左拉:沉默寡言,性格温和,聪明而坚强。作品有《萌芽》、《娜娜》等。
三、体验与反思
1、作者莫泊桑的文学导师是福楼拜,莫泊桑以其《羊脂球》闻名于世。假设在这个星期天里,四位文学巨匠都在,这时莫泊桑来了,四人会谈些什么?表情如何?莫泊桑又会说什么?他会有什么表情?
2、延伸作业:
将上文整理在作业本上,识记“读一读,写一写”的内容。
课外阅读五位作家的一篇文章或者一本书,下节课交流。
课后记:本文重点在于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各种描写人物的方法感悟人物性格,同时学习作者的人物描写手法。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教案
14、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莫泊桑
教学目标:
1、速读课文,体会人物形象,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学习本文抓住外貌、性格特征写人的描写方法。
3、揣摩比较不同人物不同的描写方法。
4、感受当时欧洲著名的大文豪身上渊博的知识、宽广的胸怀、谦逊的品质和出色的谈话智慧,努力塑造自己成为一个高素质的人。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抓住外貌、性格特征写人的描写方法。
难点:比较不同人物不同的描写方法。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设计:
本文刻画了四位著名作家的形象,显示了莫泊桑在人物描写上的卓越才能。在学习时,要着重体会作者从人物肖像、言谈举止、神态等多方面描绘人物的方法。作者善于抓住人物外貌和性格上的特点,各有侧重地进行描绘,同时在叙述和描写中适当地插入抒情议论,很好地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征,阅读时也要好好体会。
一、人物画像,交流引读
1、画像展示: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四位人物画像。
2、交流引读:
学生交流人物的外貌特点,教师引读:
有人说过:“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同样的,世界上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我们在刻画人物形象的时候,要表现出他们的不同之处,就必须抓住他们的特点。不少作家善于抓住人物的特点描写人物,使人物形象活灵活现。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法国作家莫泊桑刻画人物的一篇文章:《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板书课题,并简介作者。)
莫泊桑(1850-1893):法国文学家,他是19世纪后半叶法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创作成就以短篇小说最突出。他在创作上受福楼拜、左拉和屠格涅夫的影响较大。莫泊桑与福楼拜交往甚密,因此写下了这篇出色的散文。
二、自读积累,猜测感悟
1、自读积累: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圈点勾画,积累字词,初步感知课文。
2、猜测感悟:
(1)学生猜测多媒体出示的四位人物画像的名字。
(福楼拜、屠格涅夫、都德、左拉,并穿插这四位作家的一些生平情况。)
①莫泊桑(1850—1983)法国作家。创作上受福楼拜、左拉、屠格涅夫的影响。一生写了近350篇短篇小说和6部长篇小说。代表作有短篇小说(羊脂球)(米龙老爹》长篇小说(漂亮的朋友)(一生》等。
②福楼拜(1821-1880)法国作家。早期作品(狂人回忆录)(十一月)带有浪漫主义色彩和忧郁情调。1856年发表长篇小说(包法利夫人)奠定了他在法国文坛的地位。他的散文一直是近代法国散文的典范。
③屠格涅夫(1818—1883)俄国作家。1847—1852年发表(猎人笔记)奠定在俄国文学中的地位,被放逐。1860年发表长篇小说(父与子)刻画了贵族自由主义者同平民知识分子之间的思想冲突,影响巨大。
④左拉(1840—1902)法国作家。1871—1893年间创作了由20部长篇小说组成的(卢贡·马卡尔家族)奠定了他在法国文学上的地位。其中著名的名著有(小酒店)《萌芽)(金钱)等。1898年发表《我控诉》一文,被当局流放至英国。
⑤都德(1840—1897)法国作家。1868年出版长篇小说(小东西)引起人们关注。长篇小说《雅克)(不朽者)短篇小说集(星期一的故事),都是他的代表作品。我们曾学过他写的(最后一课),其中小弗朗士、韩麦尔先生的形象至今难忘。
(2)学生交流阅读感受。
(3)启发学生归纳人物描写的方法。
(外貌、神态、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
三、合作探究,品读赏析
1、合作探究:
(1)填写表格,试比较四人的肖像、语言等描写,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
肖像
语言
性格
福楼拜
古高卢斗士式的大胡子,蓝色的大眼睛
他的声音特别洪亮,仿佛吹响一把军号。有时雄辩过人。他可以用一句很明了很深刻的话结束一场辩论。
热情奔放,容易激动,和蔼可亲,博学睿智
屠格涅夫
屠格涅夫白皙的脸。
用一种轻轻的并有点犹豫的声调慢慢地讲
怀有狂热的理想,醉心文学事业,博学多识
都德
都德他的头很小却很漂亮,乌木色的浓密卷发从头上一直披到肩上,和卷曲的胡须连成一片。他的眼睛像切开的长缝,眯缝着,却从中射出一道墨一样的黑光。也许是由于过度近视,他的眼光有时很模糊。
一来就谈巴黎的事情,讲叙着这个贪图享受、寻欢作乐并十分活跃和愉快的巴黎。只用几句话,就勾画出某人滑稽的轮廓。他用他那独特的、具有南方风味和吸引人的讽刺口吻谈论着一切事物和一切人。
活泼开朗,幽默健谈,厌恶腐朽的生活方式。
左拉
左拉中等身材,微微发胖。有一个朴实但很固执的面庞。他的头颅不漂亮,但表现出聪慧和坚强的性格。他那很发达的脑门上竖立着很短的头发,直挺挺的鼻子像是被人很突然地在那长满浓密胡子的嘴上一刀切断了。这张肥胖但很坚毅的脸的下半部都覆盖着修得很短的胡须,黑色的眼睛虽然近视,但透着探求的十分尖锐的目光。他的微笑总使人感到带点嘲讽,他那很特别的唇沟使上唇高高地翘起,又显得十分滑稽和戏谑。
很少讲话。发出几声:“可是……可是……”当福楼拜的激情冲动过去之后,他就又不慌不忙地开始讨论,声音总是很平静,句子也很温和。
沉默寡言,坚毅聪慧。
(2)比较描写:针对人物的性格特点进行外貌、语言、行动等描写时,四个人物又各侧重于哪一方面?
讨论明确:福楼拜是主人,性格热情豪放,重点写他的动作;屠格涅夫博学多识,主要写他的语言;都德生性健谈,因此描写时是肖像、语言并重;左拉沉默寡言,重在描写他的肖像和动作。
(3)作者写人物的语言,为什么没有具体展开谈话的内容?
讨论明确:没有具体展开谈话的内容,而只是概述他们的谈话内容,着重描写他们谈话的声调仪表,评论他们的口才,是为了更好地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2、品读赏析: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去发现有价值的东西。
作者在描写中常插入抒情议论,试找出来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例如:写左拉“他的头……虽然不漂亮,但表现出他的智慧和坚强性格”“黑色的眼睛……十分尖锐,透着探求的目光”,这些描写不是纯客观地描写,而是用议论在发表自己的主观感受。这样在描写中插入了议论,既能把人物的特点表现得更加鲜明,又隐含了作者的感情,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例如,对屠格涅夫与福楼拜的会面,作者议论说:“……两人常常是一拍即合,一见面,两人都不约而同地感到一种与其说是相互理解的愉快,倒不如说是心灵内在的欢乐。”这里的议论告诉读者,由于屠格涅夫同福楼拜有相同的思想、哲学观点,共同的趣味、生活和梦想,相同的文学主张、狂热的理想,共同的鉴赏能力与博学多识,因此早就超出了“相互理解的愉快”,而是“心灵内在的欢乐”,使读者对两位大作家之间的关系有更深刻的认识。
好处:有助于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使读者更深刻地认识这四位作家。
四、小品表演,互动释疑
1、小品表演:假如福楼拜、屠格涅夫、都德、左拉正谈话时,莫泊桑来了,这时这四位大作家会有怎样的表情、语言和动作?你们能合作表演一下吗?
2、互动释疑:四人小组提问释疑,全班交流解决。
(让学生在阅读中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和新颖的问题,并在阅读中讨论解决。通过这样的方式,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总结存储,拓展延伸
1、总结存储:
刚才同学们谈得很好,本文作者抓住了四位大作家的性格特征来进行描写,今后我们在作文中,一定要学习本文的写法来刻画人物。另外,平时我们还要注意留心观察人物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抓住那些最能反映人物特征的表现,各有侧重地来进行描写。这样,你笔下的人物肯定会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2、拓展延伸:
(1)出示莫泊桑头像,学生试用在记叙、描写中插入议论、抒情的写法对莫泊桑作一下肖像描写。
(2)学习本文写法,写出三位同学(或好友)的不同个性特点。
要求:①从外貌(肖像)、语言、行动三方面来写。②不少于400字。
(3)课外阅读这几位作家的作品。
小学语文教案6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字。
2、准确、熟练地朗读拍手歌,读出节奏感。
3、有保护动物的意愿。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朗读背诵。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课前充分预习)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件出示生字,请学生试着读一读。
师:看来同学们预习得不错,那我们今天的学习一定会非常顺利。请跟老师齐读课题——识字7.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自由朗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把它读通、读顺,读出节奏。(师巡视,即使表扬)
2、快速默读课文,圈出动物的名称。
师:同学们,《识字7》是一篇拍手歌,而且是一篇关于保护动物的拍手歌,文章里有许多动物朋友。现在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用铅笔把动物朋友的名称圈出来。完成的同学举手。(生动手圈)3、师:(点名)你能按顺序告诉大家文章里出现的动物朋友吗?你能按顺序重复一遍文章里出现的动物朋友吗?4、出示动物名称的卡片
师:请看,现在动物朋友都到老师手里了,谁认识它们?(个人读、小组开火车、全班齐读)
5、送动物朋友回家,即把动物分成鸟类、兽类。
(1)师:现在动物朋友要回家了,谁来送送它们?你看,老师给它们安排了两个家,一个是鸟类,一个是兽类。(板书:鸟、兽)
(学生把生字卡片贴在黑板相应的位置。掌声鼓励)
(2)师:来,同学们用心观察,其实有些字的部首或附件已经告诉你它是不是鸟类。看看那个同学是火眼金睛,发现了这个规律?(生回答:鸡、鹂、鹰都是鸟字旁)
生回答:雀、雄、鹰、雁。齐读。
6、师:这些鸟类朋友想请女生轻轻地叫叫它们的名字。
这些兽类朋友想请男生大声地喊喊它们的名字。
三、再读课文,体会动物特点。
1、阅读小贴士:轻声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在你读懂的句子旁画“!”,不懂得句子旁画“?”师:同学们,《识字7》是一首关于动物特点的拍手歌,现在让我们正式
进入课文。请看阅读小贴士。(生默读,用铅笔画。师巡视)
2、师:老师看到许多同学都在课本上画了一些小?号,现在请同学们同桌或者前后同学一起学习,把你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大家一起思考一下。(生讨论)
3、师:刚才通过大家的学习和讨论,你已经读懂了哪个句子?(点名)
(1)师:你读懂了哪个句子?说说你是怎么理解的?。嗯,有收获了
(2)你拍二,我拍二,孔雀锦鸡是伙伴。
师:同学们见过孔雀和锦鸡吗?为什么说孔雀和锦鸡是好朋友呢?
生:
师:和你身边的伙伴一起读读这句话。
(3)你拍四,我拍四,天空雁群会写字。
师: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生:我知道,大雁南飞的时候会写“人”字和“一”。
师:你怎么知道这么多呀!那你知道大雁在飞的'时候为什么要写字吗?
生:
(4)你拍五,我拍五,丛林深处有老虎。
师:什么是丛林?请看老师画,一棵树是吗?两棵呢?、千千万万棵树就是丛林。如果老师在这儿画一些草,就是——生:草丛;再画些小花呢—生:花丛!真聪明。
师:可是今天的丛林深处藏了一只老虎,多神秘呀!让我们神秘地读读这句话!
(5)你拍八,我拍八,大小动物都有家。
师:比如说,鸟儿的家是。鱼儿的家是。老虎的家是。
(6)你拍六,我拍六,黄鹂百灵唱不休。
师:唱不休是什么意思?
生:不停地唱就是唱不休!
师:听,黄鹂百灵唱的多好听呀!(播放鸟叫声)让我们好听地读读这句话!4、师:同学们,《识字7》是一则拍手歌。说拍手歌,你就是要一边拍手一边读。我们来做一做好吗?老师读前一句,同学们读后一句。
(师、生一起边拍手边读课文)
(1)同桌拍手对读
(2)男女生拍手对读
四、巩固生字,指导写字。
1、师:那么认真地读完了拍手歌,看看这些生字宝宝你还认识吗?
课件出示带拼音生字:护、牢、孔、雀、锦、鹰、翱、翔、从、鹂、灵、嬉。
(1)带拼音齐读
(2)同桌开火车读
2、我会写,指导写字。
(1)保、护:一看宽窄;而看高矮;三看笔画
(2)牢、物:注意“牛”的变形以及笔顺的改变。
3、师:同学们,学完这篇课文,有一件大事一定要牢记,是什么呀?展示(齐读)保护动物是大事,保护动物要牢记!
五、板书设计
识字7
兽鸟
老虎、熊猫孔雀、锦鸡
雄鹰、大雁
黄鹂、百灵
小学语文教案7
一、说明文文本的语用解读策略
(一)解读文本的结构
从语用的角度看,缺乏整体观照就无所谓语境的产生,也就没有了语用存在的前提。因此,解读文本的整体结构,是让说明文教学复位的重要做法。
在解读《一幅名扬中外的画》的文本结构时,笔者进行了如下分析:
从全文来看,此文严格按照说明文常用的“三段式”结构展开。第一部分是对这一文化瑰宝的总体介绍,用极精练的文字呈现画作的基本信息。第二部分是选择画作的精要部分进行重点描述。第三部分是对画作的历史意义和艺术价值进行提炼概述。这种结构几乎适用于所有同类说明文,是一种相当成熟的说明文体例。
这种对文本的整体观照和定位,对于接下去的教学内容选择、教学过程实施都会起到重要的规定作用,对于学生整体把握和构思的思维方式的形成,也会有积极的影响。
(二)解读文本的选材
语用规则中的“量的原则”(说多少)和“关系原则”(为什么说)这两条,对于文本的选材具有重要的规定性。我们不能默认文本选材的存在,而需要探询其存在的原因。笔者对《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进行了以下选材方面的分析:
阅读文本第2~4自然段,我们发现,其内容在选材上具有高度的内在统一性――都是从“人”这个角度对画作展开介绍。这样选材既取决于《清明上河图》本身的艺术特色,更是取决于这幅画作的定位――“《清明上河图》使我们看到了八百年以前的古都风貌,看到了当时普通百姓的生活情景。”“普通百姓的生活情景”可以从两个方面去理解:第一,是描绘普通百姓生活的情景,所以课文中介绍的人物是徜徉于市井之间的芸芸众生;第二,是描绘普通百姓眼中的生活情景,因此课文选择介绍的场景是最平常普通的生活片段。
(三)解读文本的语言
在说明文学习中,学生要学会如何把语言表达得简洁、规范、严密。这是对学生语言发展的重要补充,也是对学生思维发展的促进机会。
以《一幅名扬中外的画》第一自然段的语言特点为例,笔者进行了如下解读:
第一自然段在语言表述上的最大特点就是精练……以第4句为例来进行分析:“这幅画已经有八百多年的历史了,现在还完整地保存在北京故宫博物院里。”这句话为读者提供了三方面的直接信息――画作的历史、保存的完好程度、收藏的地点;当然还提供了一些隐藏信息,如该画作的文物价值。细读这个句子可以发现,“保存的完好程度”这个信息,是整合在“收藏的地点”这个信息当中,作为句子的一个修饰成分呈现出来的。这种信息有机整合的表述方法,正是使文章显得精练的原因所在……为此,我们至少可以做三方面的事:第一,列表呈现画作基本信息,并用自己的话进行介绍;第二,对照发现原文清晰精练的特点及原因;第三,背诵积累。
可以看到,这里的解读直接和教学策略的选用联系在了一起。因此语用指向的'说明文文本解读,其实就是站在“文本语言促进学生语言发展”的角度展开的,它为有效教学的实现奠定了基础。
二、说明文教学目标的制定策略
(一)低段说明文教学目标的制定
在低年级的教材中,典型性说明文的数量不是很多,同时说明文的语言不是该年段语言学习的主要对象。因此,在低段说明文教学的目标制定中,不需要刻意强化对文本文体特征的认识,还是以完成低段语文学习的主要任务――读好文、写好字、培养对事物的好奇心和提高阅读兴趣为主。
(二)中段说明文教学目标的制定
中段学生的语言发展一般存在两个问题:第一是语言不够规范,表达不够精确;第二是语言的逻辑性比较差。教材中大量出现的说明文,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机会。因此,我们可以把较多的注意力集中到对文本的语言学习中去,引导学生发现、揣摩文本语言的准确之处、简练之法、严密之道,并通过模仿等手段,学习表达方法,提高语言水平。
(三)高段说明文教学目标的制定
高段要求学习抓住要点阅读说明性文字的方法。根据该年段学生语言发展和思维发展的特点,我们需要做的是:第一,指导学生自觉把握说明文的整体布局,能在整体观照的前提下,实现特定信息的提取、加工和评价反思;第二,指导结合具体语境,对基本说明方法的使用进行理解和评价。同时,语言的规范、精练、严密仍然是该年段学生的语言发展方向,也应该纳入到说明文教学的目标中去。
三、教学方法的使用策略
(一)准确使用“读”的策略
读是最基本也是最有效的语文教学策略之一,说明文教学亦然。例如在《活化石》的教学中,针对“和它在同一时期生活过的动物,许多早就灭绝了,大熊猫却一代一代地活到了今天”这一句的学习,教师指导学生采用对比朗读的方式,一是把“一代一代”和“一代代”两种不同结构的词语放在一起对比朗读,二是把其他动物“早就灭绝”之快和大熊猫“一代一代繁衍至今”之慢进行对比朗读。两重对比朗读下来,大熊猫“生存年代久远”的特点,学生自然领悟到了。
不同的语用目的,采取读的形式也不同。《活化石》一文可以采用夸张朗读的方法,以帮助学生获得理解,留下印象;而《蝙蝠与雷达》一文,当需要通过朗读厘清课文第三自然段严密的逻辑时,就要代之以自由地轻声地细读,才能让学生在反复读中揣摩语句间的关系。所以,朗读虽然是一种最常用的教学策略,在运用中仍然需要掌握分寸,准确使用。
(二)有效使用“说”的策略
说,是当下很多语文课堂上使用时间最长、使用频率最高,而实际效率却最低的一种方式。其实,“说”的效率取决于其是否在语用指向下、目的明确地“说”。例如《赵州桥》一文的教学难点,是弄清赵州桥设计上的创举。为此,笔者设计了一个李春设计完图纸后开新闻会的场景,要求每个同学以设计者的身份,回答记者的两个提问:“①您打算把桥修成什么样的?②这样的桥有什么好处?”通过这两个问题的备答,学生对文本中的相关内容进行再度自学,对有关信息进行提炼和整合;而在指名回答的过程中,教师扮演“记者”的角色,针对学生理解和表述中不到位的地方进行追问,从而引导学生的认识逐步到位。
(三)及时使用“比”的策略
说明文的文字多为简洁、精练,有时一字之差会导致意义的全面异化。这时采用“比”的策略,对于培养学生语言的敏感性、准确性能起到较好的作用。例如《赵州桥》一课中有这样一句话:“它是隋朝的石匠李春设计和参加建造的,到现在已经有一千四百多年了。”这里除了可以把 “参加”一词挖去,进行比较朗读外,笔者还尝试把“已经有一千四百多年了”这个分句去掉,让学生说说为什么 “隋朝”一词不足以表现其历史的悠久。看到学生思维受阻,教师再度介入,用图示倒推的方式,从“现代”一直倒推到“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中间年代跨度之大,然后总结出:因为隋代离现在究竟有多远,是很多人没有感受的,所以必须再加上这个具体的时间词,强化年代久远的感觉。这里进行的不仅是阅读理解的指导,其实也渗透了语言表达的指导,体现的正是语用指向。
(四)深入指导“思”的策略
在说明文的所有语言特点中,小学生最难以领会的是语言的逻辑性。但语言和思维的逻辑性是慢慢培养起来的,并且思维能力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语言表达,因此从语用的角度看,我们更需要把握说明文学习的机会,对学生进行“思”的指导。
《蝙蝠和雷达》一文中最具美感的文字当数描写蝙蝠夜飞本领高超的第三自然段。这一段用了一串关联词,把各分句之间结合得天衣无缝,句与句之间层层递进,展示出充分的逻辑美。对此,笔者首先利用“比”和“读”的方式,将原文先后去掉关联词、打乱句序,让学生在读中感受原句间的逻辑性;然后指导厘清每两个分句之间的关系――后一句更进一步表明了蝙蝠夜间飞行能力强的特点;最后再将这种层层递进的感觉通过朗读表现出来。这里,学生学习了一种“思”的方式――化整为零,层层推进。这对于学生以后学习相对复杂的文本是很有用的。
(五)经常使用“画”的策略
“画”在语文学习中所能起到的作用,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对于说明文学习,经常使用“画”的策略,一方面能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在阅读中存在的理解方面的障碍,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在教学《赵州桥》一课时,针对“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端,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这一句,笔者出示了三幅不同的设计图让学生辨析――到底哪一幅图才符合赵州桥的设计?另两幅设计图的错误,是因为忽略了原文中的什么词而造成的?这样,学生不仅对于文本语言的精确和严密有了更深的认识,还强化了“一字未宜忽”的阅读态度,同时对文中表述赵州桥设计的这句话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得到了有效的积累。
(六)适当使用“写”的策略
语用指向下的说明文教学, “写”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只有通过写(表达),语用规则才能被更好地掌握,才能对“读”发挥更充分的促进作用。
小学语文教案8
教学目的:
1、掌握13个新字的发音和意思。
2、准确书写8个新字。
3、能流畅朗读课文,理解小作者的心路历程。
教学重难点:字词认读、书写技能。
教具准备:小黑板。
第一课时
一、引入新课。
1、孩子们,在我们阅读的过程中,我们认识了一些单词,也能通过阅读来记录自己生活中的点滴,这就是日记。
2、今天我们来学习小作者写的两则日记,大家一起来看读。
二、初读课文,学习新字。
1、教师领读课文,读准每个字的音。
2、自由阅读,每个人都要读清每个字的音和意思。
3、学习新字。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新字认读,并且组成词语记住。
(2)抽生回答记住了哪些字,以及是怎样记住的。
4、集体朗诵新字,并通过互相检查,标记一些注意点。
三、再读课文。
1、以识字为基础再次阅读课文,要求阅读正确、通顺、流畅。
2、集体朗读课文。
3、思考日记和课文在格式上有什么不同?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并书写日记格式。
四、深入阅读课文,理解内容。
第一则
1、自由阅读第一则日记,看出日记是何时写下的。
2、小作者在“六一”儿童节前一天做了一个奇妙的梦,她梦见了什么(她梦见妈妈买了一件漂亮的裙子送给她)。
3、她的愿望是否实现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4、妈妈回来了,手里提着一个大包,里面有什么呢?小女孩是怎样打开包的?(迫不及待的理解)
5、所有的东西都有两份,你知道为什么吗?(其中一份给了我,另一份给了阿英)
6、小作者未能得到所渴望的裙子,她的.心情是否愉悦?如果你是她,你的心里会怎样想呢?(抽生回答)(板书:希望母亲买一件漂亮的裙子-母亲未买-关心他人的帮助)
7、读出第四自然段表现生气的语气。
8、集体朗读第一则日记。
第二则
1、女生一起阅读第二篇日记,男生请仔细聆听。这篇日记写于哪一天?内容包括什么?(这篇日记写于7月20日,内容是关于她做梦梦见阿英妹妹来到她家和她做了一个梦)
2、你能描绘一下阿英是一个怎样的人嘛?(她是一个苗族出身的贫穷小姑娘,勤奋好学)
3、阿英妹妹跟我说了些什么?(她说她的妈妈一直在寄钱支持她上学)
4、到现在你是否认为阿英的妈妈是一个怎样的母亲?你还对你自己的母亲感到生气吗?你想对你的母亲说些什么呢?请说出来。(请同学们依次回答)
5、作者又做了一个梦,你可已经猜到她又梦到了什么?(“自由”三段轻声读出来,然后想想她梦见什么)(她梦见她的妈妈想去买裙子,但最终并没有买,她花钱去购买了许多书籍送给苗族的小朋友,并与他们一起快乐玩耍。)(板书:妈妈想买裙子-我阻止了-学会关心他人)
6、如果你是这位小作者,你还会买那条裙子吗?为什么?(请同学们轮流回答)
五、扩展训练
说说你今天想写什么?你回家后可以把这些想法写下来,然后朗读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两篇日记
妈妈要买裙子——但我阻止了——学会关心他人
妈妈想买裙子——但她没有——学会关心他人
小学语文教案9
一、《教师教学用书》教材解析
课文讲述了一条小狗的奇特经历。故事里的小狗不会叫,受到别人的嫌弃和吴落。于是,它向小公鸡学习喔喔叫,却引来了狐理的嘲笑;它又向杜鹏学习咕咕叫,却差点儿被猎人击中。这两次误入歧途的经历颇为曲折,会引发截然不同的预测内容。比如,关于小狗能不能学会小公鸡喔喔叫,可能出现不同的预测方向:学不会,因为现实生活中小狗不会像小公鸡一样叫;学得会,因为童话故事里什么都可能发生。
与前面两篇课文相似,本文也用反复手法推进故事情节的发展,为预测提供了相对清晰的凭借。课文有3种可能的结局:结局一,它遇到了一头母牛;结局二,它遇到了一位农夫;结局三,它遇到了另外一条狗。因教学需要,将其选作课文时有意未完整呈现3种结局。原文中,结局一的小狗学会了母牛叫,表现了学习语言的天赋。这一结局的发端与前面两处误人歧途的情节发端几乎一致,学生可以依据课文内容的线索展开预测。结局二的小狗随农夫回家看守鸡含。这一结局与现实生活比较一致,学生可以根据生活经验展开预测。结局三的小狗终于学会了汪汪叫,它认为终于找到了正确的老师。这一结局的发端也与前面两处情节的发端一致,不同点在于遇到了同类,很可能与前面两处情节不样。3种不同的结局,学生对每一种结局的预测,都可能会与原文迎异,增加了预测的趣味;同时也意味着还可以有第四种、第五种乃至更多的结局,学生可以作出更为大胆的预测。课文前面的学习提示也意在于此,即不仅让学生就故事内容里的一些线索展开预测,还引导学生关注故事情节发展的走向,从而预测故事的结局。
课后第一题提示学生要积极预测故事几种可能的结局,与同学交流,并将自己预测的结局与原文的结局进行比较,旨在提升学生使用预测策略的水平。课后第二题引导学生交流自己喜欢的故事内容,旨在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运用预测策略的乐趣,增加阅读时自主预测的意识。课后第三题引导学生自选课外书,在更加有趣的阅读活动中练习预测策略,从而增强学生在课文阅读中运用预测策略的能力和兴趣。
课文配有两幅插图。第一幅是小狗向小公鸡学习喔喔叫的情景,第二幅是小狗受到孤厘笑的情景。利用这两幅插图的前后对比,有助于学生预测小狗的心理变化。(来源: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三上十四)
二、课文助读
1.作者简介
《小狗学叫》的作者是贾尼·罗大里。
贾尼·罗大里1920年生于意大利,为20世纪最伟大的儿童文学作家之一。
他长期担任记者和儿童副刊的编辑,办过儿童杂志,非常了解儿童,有丰富的生活经验,一生为儿童写出大量作品。
2.课文主题
这篇课文讲述了一只不会叫的狗学叫的`经历,告诉我们任何事情发展到最后,它只可能有一个结局,所以每次选择都很关键,都应以不迷失自我为基础,这样的人生才是精彩的。
3.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1-~9):孤零零的小狗不会叫,收到了指责。
第二部分(10-24):小狗终于学会了像公鸡那样叫,结果,受到了狐理的取笑。
第三部分(25-37):小狗向杜鹃学叫,差点儿被猎人打中,小狗吓得拔腿就跑。
第四部分(38-52):小狗三种不同的结局。
4.句子解析
a.从前,有一条不会叫的狗。它不会像狗一样叫,不会像猫一样叫,也不会像牛那样哞哞叫,更不会像马那样嘶鸣。
运用排比句式一方面写出这条狗的独特之处,另一方面写出了不同动物的叫声。
b.从此,它天天都练习,从早到晚偷偷地练。有时候,为了更自由,它索性到树林里去练。
写出了小狗为了学习公鸡的叫非常的勤奋刻苦。
c.狐狸真想哈哈大笑。它在地上打滚,捧着肚子,竭力忍住不笑。小狗感到受了委屈,低着头,含着泪水默默走开了。
小狗动作的描写,说明了小狗在受到嘲笑后难过极了。也可以看出这是一条自尊心强并可怜的狗。
5.问题探究
a.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课文主要讲了一只不会叫的小狗学叫的经历。
b.文中一共出现几只小动物?小动物们对这只不会叫的狗是什么样态度?
在熟读课文的我过程中,结合上下文知道了文中一共出现三只小动物,分别是:小鸡、杜鹃和狐狸。
它们对小狗的态度是:关心、同情和嘲笑。
c.狐狸为什么要嘲笑小狗?
狐狸真想哈哈大笑。它在地上打滚,捧着肚子,竭力忍住不笑。因为狐狸觉得小狗很傻,竟然不会狗的叫声,还在学公鸡的叫。
d.那只“不会叫的狗”非常努力学习,为什么依然很难过呢?
小狗跟小公鸡学叫,经过反复的练习,那声音非常逼真、好听、洪亮,却遭到了狐理的嘲笑小狗学习杜鹏叫,也非常专心,但结果却差点儿被猎人打中,小狗虽然一一直在努力学习叫,但依然没有学会像真正的狗那样叫,它那不伦不类的叫声自然会受到误解和嘲笑,所以小狗很难过。
e.故事结尾有什么特色?
首先,课文没有确定的结尾,而是引导读者去想象,其次,课文提供了三个结局,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这样的结尾很含蓄,耐人寻味。
三、拓展延伸
6.《小狗学叫》续写
小狗跑啊跑啊,突然听到一个奇怪的声音“汪汪,汪汪!”这是什么动物的声音呢?
小狗找了半天,发现是另一只黑狗在叫。“你怎么跑这么快啊?怎么了?”黑狗问它。“我在森林里学叫,差点被一个猎人打死。”小狗气喘吁吁地说。“你是怎么叫的?”黑狗问。“咕咕,咕咕!”小狗叫着。“这是杜鹃的叫声,怪不得引来猎人的枪声。”黑狗说,“如果你会汪汪叫,猎人就不会向你开枪了。”黑狗说。“我不会汪汪叫,你能教我吗?”小狗可怜巴巴的说。“来,跟我学,汪汪,汪汪,汪汪”黑狗说。“咕”小狗胆怯地叫到。“不对,看我的口型,汪!汪汪!”黑狗耐心的教它。教了半天,小狗还是不会。“没关系,我们明天再学。”黑狗安慰它。
第二天,两只狗早早地起来,学习狗叫在黑狗耐心的教育下,小狗学会叫了。一个星期,两个星期,一个月过去了,小狗每天都勤奋的练习,“汪汪!汪汪!”现在小狗叫的非常熟练。
黑狗把小狗介绍给自己的主人,一个百发百中的猎人。它们俩每天跟着猎人,形影不离,成了好朋友。
四、考场阅读
7.小狗开心
①我家曾养过一只狗,取名开心,样子小巧,长耳短尾,全身深黄,最具魅力的是脖子围一圈白毛,像是特意系上了银项圈。它俨然一副狗长者的模样,老成,威严,仪态高贵。
②银项狗原是城里户籍的,在泉州某小区住过,练就一袭绅士风度,举止不俗。几年来跟我们一家同处一屋,夜间尿尿自到卫生间的地漏口,屎急了会敲门示意,早上开门,它一般首先冲出,奔到围外的松树下或竹丛间翘起左后腿撒尿或支起前腿铆劲排便,毕了狠踢松土掩盖。三两天,我们给他洗澡,它非见我们探手温水,才服贴站在走廊边上的水沟旁,半眯着眼,任随主人冲水揉搓,看样子很放松,很享受。
③狗通人性,何况气度另类的狗。凡是客人来访,若主人不在即要吃闭门羹,不容越短垣一步,而一经招呼迎入,它摇尾表示歉意,过一会还蹭到客人膝间套近乎。当邻居或亲戚宴请,它自作主张跟去,一开始蹲在桌下,等出了几道菜,不安分了,用嘴顶你的腿,示意你该让它分享啦,它对别人扔下的剩骨,不屑一顾,你不得不佩服它的气概!平时,家人围在一起,它一一摩挲过去,像三代单传的婴儿要占尽家人的抚爱,它对家人的认识就是整个世界,它理所当然要享受世界所有的温情。
④那些路经我屋的行人和同类,没少领教它的厉害。在我们外出时,邻居可能背地里喝斥它,谩骂它,甚至手执新摘的竹枝或碎石吓它,它慑于人威放他一马。等主人在场,有后台,有依峙,好家伙,它非龇牙凶你一顿不可,你得信服它有幽深的记仇力!对于结怨的同类,相遇反应有别,对黑不溜秋、土得掉渣的流浪狗只睥睨一眼,对于那些壮硕有主儿的狗,它主动出击。有一回,我亲眼见过它跟村书记的大白狗撕咬,挨利齿,遭扑倒,它爬起来冲进人家胯下,狠剪肚皮,弄得大白狗哇哇叫,大失面子。在我们小村里,它敌不少,因此老来窝在家中,万不得已才独自出门,很少见它像壮年时大摇大摆漫步在村间大道上,悠然作客老屋。
⑤几年乡居生活,镇上,亲邻家,附近的寺庙,对银项狗来讲,可谓了如指掌!我们往那些地方,它第一时间冲到前面,屁颠屁颠的,以显示它的好记性。每回,妻发动乌鲨,它不管不顾跳上踏板。倘我驾太子,它哼呀要爬上油箱,骑在油箱上一路向过往的狗们显摆。在镇区街道菜市,简直是故地重游,主人购物,它自去探朋访友,一溜烟不见踪影,有时因厮混跟不上我们,它自会回到四公里外的老家。
⑥它是一条宠物狗,曾在居民小区的花圃间打滚过,对草坪情有独钟,它上山总要在草地里翻几回筋斗,见到麦冬嫩叶披拂的田园更是欣喜异常,五体投地趴在绿丛中静思,仿佛在回忆城里的美好时光。据弟弟讲,开心被连诱带哄挟持到老家,一路上泪水涟涟,到老屋着实绝食两、三天。到底是狗,估摸寻主无望,也就随遇而安了。
⑦这只城里来的灵狗与我所熟悉的土狗或宠物狗全然不一样,它会观人脸色,体人语调,年前日间家里接二连三发生失窃,我们喝斥它几句,它竟不辞而别,四处找寻,不见踪影,是活生生蒸发了。一只灵犬担扛不起渎职不忠的包袱,未能抹去主人心头的阴影,毅然选择诀别了!慢慢的,我们也自感情屈,也许在它的意识里,人类是最不可生死与共的残忍动物。日与时趋,我越发怀想它了。(录自20xx年2月17日《东南早报》)
1.本文抓住小狗哪几方面的特征进行说明呢?
2.下列各项对文段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①段一落笔即写小狗的体貌、毛色,特别提到开心项上的白圈,表现它有别同类的外表特征。
B、②段、⑥段交代了开心的"来历,并写出它有别于农村土狗的生活习性,显示了它的绅士风度。
C、③④⑤段写了开心的行为作态,如待客前倨后恭,对同类不失气质等,表现它的灵巧可爱。
D、⑦段写银项狗因主人的喝斥而出走,不再回来,表明我的情屈之意,透露作者的写作意图。
3.小狗开心曾是一只城里宠物狗,文中哪些细节表现它在城里养成的生活习性呢?
4.文章③④⑤文段从哪几方面表现小狗开心的灵异?
5.根据文意,简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的含义。
⑴在镇区街道菜市,简直是故地重游,主人购物,它自去探朋访友,一溜烟不见踪影。
⑵我们喝斥它几句,它竟不辞而别,四处找寻,不见踪影,是活生生蒸发了。
6.如果小狗开心又在镇上遇见主人,它会有什么表现呢?请展开合理想象叙写其情境(不少于80字)。
【参考答案】
1.外貌(体貌)、生活习惯、行为作态
2.B
3.夜间尿尿自到卫生间的地漏口,屎急了会敲门示意,在居民小区的花圃间打滚过
4.向凶过的客人致歉,赴宴有礼貌地讨食,分别对待同类之敌,坐车显摆等5.⑴银项狗多次跟主人到镇上购物,因此可以说故地重游,在那里认识一些狗伴,甚至跟随曾经认识的狗伴到附近的人家,所以诙谐说探朋访友。⑵不辞而别意思是:小狗见主人一家都齐声痛骂,好像明白自己将失宠似的,不声不响地出走;蒸发原意是液体转化为气体的过程,文中意思是:消失,不再出现。
小学语文教案10
教学目标:
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学会本课15个生字,12个新词,学习课文的基础上能够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能够准确的评价人物,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借鉴课文9自然段的写法,写一段心理活动的片断,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沙俄时代渔民的悲惨生活,认识穷人宁可自己多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优秀品质,从而体会穷人的高尚品德。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教学难点:
写一段心理活动片段。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学会本课15个生字,12个新词,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初读课文,掌握字词,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引入:作者及作品的时代背景
作者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生活于沙俄专制时代,他在作品中一方面无情揭露沙俄制度和资本主义势力的种种罪恶;一方面宣传恶势力的不抵抗。其中《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是他长篇小说的三个里程碑,对世界文学有很大的影响,成为世界人民的精神财富。
《穷人》这篇小说如实的反映了这段时期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和他们的崇尚品德。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分段读课文,随时正音,特别指出易读错的字“作”、“梧”。
2.随机理解下列词语:忐忑不安、倾听、抱怨、自作自受、宁静、搁板、顾惜。
3.“揍”的右边。
4.同桌检查朗读课文。
5.默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
6.交流不懂的问题并整理。
三、整体感知,初步读懂课文。
1.了解课文内容: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用自己的话说说。
2.理清文章脉络。
四、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
1.生字、词
2.朗读课文
课后反思:
我改用设疑激趣的方法导入课文。出示课题后,我问:“同学们,看到这个题目,你们会有怎样的想法?”待学生发表完自己的见解,情绪高涨之时,我趁机导入:“本文是被称为‘俄国文学泰斗’的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并在此简介作者,“这位文学巨匠会给我们讲述一个有关穷人的什么故事?会和你想的一样吗?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样的导课设计,目的之一,是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兴趣;目的之二,由简介作者的文学地位,唤起同学们对他的崇敬之情,进而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文章的学习之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学习课文的基础上能够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能够准确的评价人物 ,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借鉴课文9自然段的写法,写一段心理活动的片断,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沙俄时代渔民的悲惨生活,认识穷人宁可自己多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优秀品质,从而体会穷人的高尚品德。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教学难点:
写一段心理活动片段。
教学设计:
围绕桑娜的情感变化体会她的人物品质,向学生渗透心理描写的`作用以及写作方法,让学生编写结尾,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情境,发散学生的想象力,使桑娜、渔夫的人物形象得到升华。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在你的生活中,你见过什么样的穷人?而文中的穷人的生活又是什么样的呢?
二、深入课文 自主学习
1.学生速读课文,回答上一个问题。
2.引:在如此的困境中,桑娜又做着怎样的事呢?
3.默读课文,画下有关的句子,从中你认为桑娜和渔夫是怎样的人?
三、理解课文,解决问题
1.小组交流。
2.汇报
3.从第9节中,你体会到了哪几种感情?(怕丈夫埋怨、害怕、自己愿付出代价、希望平安归来等)
1)文中是怎样让我们感受到了她的复杂心情?讨论。
2)学生体会读,师指导读。
3)再读体会人物心理及写法。
4)指导写作。
4.丈夫知道后,又是怎样的呢?学生回答。
5.分角色朗读。
四、课后延伸 意在创新:看图片,听音乐
导:在窘迫的日子里,桑娜又收留了两个孩子,他们是多么善良呀。可是,他们今后的日子又会怎么样呢?请大家试想一下,给课文编写结尾。
学生回答
五、作业:仿照课文第9节的写法,写一个心理活动片段
板书:
穷人
桑娜 又收留了两个孩子 今后日子?
宁可自己多吃苦也要帮助别人
小学语文教案11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通过反复朗读,能够理解文章大意。
激发学生对秋天的热爱,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方法:
朗读法
教学过程:
一、提问导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师范读课文,讲解重点生字词
齐读课文概括文章大意
三、品读课文,探究深意
自由朗读课文,找出秋雨的特点
小组讨论,理解情感
教师总结
四、布置作业并结课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同学们好,现在开始上课!
上课之前老师问问大家你们都喜欢什么季节呀?小红同学,哦,你喜欢夏天,为什么呀?哦,可以吃冰激凌,穿裙子!还有吗?小强同学,哦,那你喜欢冬天,可以打雪仗!还有吗?哦,有同学喜欢秋天,为什么呀?哦,因为秋天是成熟的季节,有很多果子熟了!今天我们就要学习的课文就是关于秋天的,作者也很喜欢秋天,那作者喜欢秋天的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学习《秋天的雨》。
跟老师一起读课文题目《秋天的雨》,好,大家想一想你们自己心中秋天的雨是什么样的呢?老师给大家范读一遍课文,同学们带着问题听,边听边和自己心中的秋天对比一下,看看作者笔下的秋天有什么不同,遇到不认识的字词划出来,先自己解决。
老师读完了,有不认识的字词吗?老师帮大家列在PPT上了,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互相学习。嗯,老师看到大家都抬起头来了,通过刚才的'小组学习哪个小组给大家领读一遍生字?嗯,一小组,好,二小组给一小组读的生字组个词!嗯,三小组同学不甘落后一直在举手,三小组同学给大家分享一下自己记忆字形的窍门吧!哦,三小组同学说盒子的盒,上面一个开合的合,下面一个器皿的皿!因为盒子是一种器皿,所以这个字上面是它的读音,下面是这个字的含义!两者一结合就是这个字了!哇!根据三小组同学的描述我们一下子就记住了这个字的形。我们给爱动脑筋的三小组同学鼓鼓掌!
我们学会了生字,那老师就要考考大家,看生字放在课文里大家是不是还认识了,请大家齐读课文,老师听一听哪一组读得最流利!开始!
一小组同学声音很洪亮继续加油!二小组同学要注意字音,三小组同学很有感情!
同学们都读完课文了,作者是怎么描写秋雨的呢?
我们请一位同学给我们读读第一自然段,小明同学你来。同学们第一自然段作者用了什么写作手法呀?哦,比喻,还有吗?哦,有拟人。把什么比作什么呀?哦,把秋天的雨比作了钥匙!这个比喻很有趣呀!为什么这么比喻呢?哦,小明同学说因为后面说秋雨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是呀!这个比喻真巧妙!那秋雨是怎么打开秋天的大门的呢?哦,秋雨让秋天染上了颜色!还有吗?哦,秋雨藏着好闻的气味!还有吗?哦!秋雨还吹起了小喇叭!秋雨可真忙呀!
那秋雨是怎么让秋天染上颜色的呢?小红同学给大家朗读一下第二自然段!小红同学读得非常富有感情!我们给小红同学鼓鼓掌!同学们秋雨都给谁染上了颜色呀?小白同学,哦,有银杏叶!枫树!果树!还有菊花!都染上了什么颜色呢?哦,给银杏叶染上了黄色,给枫树染上了红色!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张图画,同学们拿出彩笔根据课文涂上颜色吧!同学们涂得真好看!
同学们开动小脑筋想一想秋雨还会给谁染上颜色呢?张三同学,哦,秋雨还给麦子染上金黄色等着农民伯伯收割呢!还有吗?李强同学,哦,秋雨还给苹果染上红色,等着采摘呢!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呀!我们的秋天真是五彩缤纷!
那秋雨藏着哪些气味呢?大家自由朗读课文,然后互相给同桌说说!哦,老师听见大家说秋天能闻到菠萝的甜味!菊花的香味!秋天还有什么味道呢?小明同学,哦,小明同学说还有月饼的香味!对呀!秋天还有中秋节!大家一起闻闻,秋天真香呀!
那秋雨吹着小喇叭是干什么了呢?全班女生大声朗读第四自然段!小喇叭都告诉大家什么了呀!哦,告诉大家冬天要来了!为什么要告诉大家冬天要来了呢?王五同学,哦,因为冬天没果子了,小动物要提前储备粮食!还有呢?王六同学,哦,因为冬天很冷小动物、植物要赶紧准备冬衣!
哇!秋雨原来要做这么多事呀!我们来一起朗读最后一段话!这段话说明作者对秋雨有什么感情呢?哦,喜爱!
同学们,秋天真好看呀!秋天五彩缤纷,芬芳怡人,秋天还是个勤劳的孩子把冬天快来的消息告诉小动物!
大家喜欢秋天吗?你们喜欢秋天的哪些景色呢?大家也能像书上一样用这么优美的语言写出来吗?请大家课后写成300字的小短文,下节课我们一起分享!
小学语文教案1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激发他们观察自然、认识自然的兴趣。并学习观察的方法。
2、学习动静结合的方法,学写事物的动态和静态。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体会火烧云颜色和形状变化的特点,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教学难点:
区分事物的动态和静态描写。
教学准备:
CAI课件(火烧云的录像、重点段句的文字)
教学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 揭示课题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火烧云》。大家把书打开翻到课文。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 明确什么是火烧云
1 什么是火烧云?请同学们速读课文,从文中找出一句话来回答。
(提醒学生不能一概搬抄,添加适当的词语,使回答完整)
2 全班齐读句子。(课件出示句子“天空。。。。。。着了火似的”)
(1) 把句子中的“烧”换成“红”通不通?
学生小声读一读,比较比较。
(2) 既然通,作者为什么不用“红”,而用“烧”?
(a避免重复·b点题·c与后文照应·d写出火烧云动感)
(3) 指导感情朗读。(突出“烧”字)
3 课文写的是什么时候的火烧云?
(提醒学生从文中找出依据,完整而准确地说)
(二) 了解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描绘火烧云的.
1 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
2 全班交流。
(1颜色·2形状)
过渡: 课文第几自然段描写了 火烧云的颜色变化?哪几个自然段描写了火烧云的形状?
三 抓住特点,重点深究
(一) 学习第三自然段
1 点生朗读,其他同学思考问题:
(1) 火烧云颜色变化有什么特点?
(2) 用“——”和“ ”标出作者具体描写特点的句子和词。
(3) 你喜欢哪个句子?为什么?
2 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3 小组派代表发言的形式全班交流。(课件出示句子“。。。。。。一会儿。。。。。。一会儿。。。。。。”)
(a 五颜六色 b 变幻无常。在“一会儿”和颜色词下面标注)
4 从火烧云颜色一多一快的变化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作者为什么能写得这么美?
:火烧云美,大家说得也美。正因为作者运用了具体而形象的表示色彩的词,在读者面前构成了一幅美妙奇异的晚霞图。
5 观看录像,感受作者的观察仔细,用词丰富。(课件出示“火烧云颜色变化”录像。)
6 感情朗读。突出变化多、变化快。(自由练读——点生读——全班齐读)
7 仿说练习
(1)仿说词练习
(课件依次出示“红通通”、“半紫半黄”、“葡萄灰”等形式的颜色词说其他颜色词。)
(2)仿说段的练习
用上你们刚说的`词,运用作者的写法说说我们这里的火烧云颜色的变化。
(自由练说——点生上台说)
(二) 引导学生学法。(课件依次出现“1、读段,整体感知·2、讨论,理解特点·3、精 读, 体会写法,·4品读,感受美景)
(三) 自学第四、五、六自然段
1 课件出示自学提纲:1、火烧云形状的变化有何特点?2、用“——”和“”标出具体描写特点的句子或词。3、你喜欢哪种形状的火烧云?为什么?
2 自由组合学习小组交流学习。教师巡视辅导。
3 全班交流。
(千姿百态,瞬息万变。引导学生从写法上来说。)
(学生说一个形状时,课件相应出示相关句子,并指导感情朗读。)
: 作者展开丰富的想象,以动静结合的写法,生动逼真、形象化地写出了火烧云的形状变化。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4 写法。
(1) 进行四、五、六自然段的引读练习
(2) 质疑:是否发现这三段在结构上有什么相似之处?
:按天空出现了什么——火烧云的样子——火烧云的变化来组段。
(课件出示“天空出现了什么——火烧云的样子——火烧云的变化”)
过渡:火烧云还有可能会变成什么?(动物、静物、植物、人类等)
5 仿说段的练习
(1) 学生边想像边自由练说火烧云的形状。
(2) 点生上台说。
四、 感情朗读,课文
1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三——六自然段。
2 学会观察,注重写法,积累词汇,把语文学好,把文章写好。
板书设计
颜色 变化多
火烧云
形状 变化快
作者:江西省南昌市育新学校 万英
小学语文教案13
第一课时
一、欣赏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见过石榴吗?谁能来说说你见到的石榴?(请几位同学说一说)同学们说得不错,老师今天要把你们请到石榴园,请你们欣赏一下石榴的姿态。(点击光盘,欣赏视频)
二、自读课文,梳理文脉
1.石榴园的美景把我们深深吸引住了,同时被吸引住的还有一位石榴园所在地——山东枣庄的中学生。他用手中的笔记录下了自己的咸受,就有了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石榴》(学生齐读课题)
2.我们先来听一听,他是怎么描写石榴的?(点击光盘,欣赏课文朗读)
3.同学们一定也想学一学,看看中学生大哥哥是怎么把石榴写得这么美的。好,现在老师就请你们自读两遍课文。注意老师的自读要求:
(课件出示自读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2)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3.老师要来看一看,课文的词语你们学得怎么样了?
(课件出示本课词语:抽出长出开出
枝条叶子石榴花
露出剥开红白相间
嫩绿绿黄色
火红
青绿色青中带黄黄中带红一半儿红,一半儿黄)
组织学生用“小弹簧”的游戏来读词。
4.观察词语,发现秘密
老师这样排词语,是有一定原因的。请大家看第一组,你看出什么了吗?(动词与名词一一对应)请同学们根据这六个词语练习说一句话。
第二组词呢?(多音字)眼睛真亮,奖励你们玩一个小游戏。(点击光盘,玩游戏“练武厅”,以巩固多音字)
第三组词呢?(表示颜色)那老师为什么不把它们写在一排?(分别描写了不同的东西)对了,这样一理,文章描写了什么你就会清清楚楚了。请你带着对文章最初的了解再去读一读课文。
5.检查朗读
三、教学生字,描红仿影
1.让我们一起翻开电脑老师送给我们的电子字典。(点击光盘,看电子字典)
教师要相机进行“抽”、“扒”的义项选择训练,注意“仿”的笔顺,练读“佛”的.句子进行积累。
2.再来看一看,怎样把这些字写得漂亮呢?电脑老师这儿有不少小秘诀呢!(点击光盘,看字形指导)
3.开始写字。
第二课时
教学准备:
1.本课课件
2.本课教学光盘
3.石榴实物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石榴》一课,老师想先来检查一下同学们的生字词掌握情况。请同学们打开自备本,听好电脑老师报的词语,开始默写。(出示电脑光盘,进行听写)
2.开始校对。
二、精读指导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学生齐读。
2.换词训练:驰名中外声名远扬闻名中外
3.教师小结:家乡的石榴园驰名中外,令作者感到骄傲,这也是作者爱自己家乡的原因。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出示课件:词语)
谁能用一句话来概括这一自然段的意思,可以用上老师提供给你的词语。
(春夏季节,石榴树抽出了枝条,长出了叶子,开出了石榴花。)
2.这一节描写了石榴花的哪些特点呢?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第二自然段,思考思考。
(花的颜色、花的形态)
3.体会用词的精妙。
(出示课件:花越开越密,越开越盛,不久便挂满了枝头。)
1)我们在《小露珠》一课,已经见识过这个关联词语了。不过,它用的是越来越……,越来越……,这里变了,用的是越开越……,越开越……,原来第一个词也是可以变换的。你能试着说一说这样的词吗?
小学语文教案14
教学目标:
1、驾驭了解事情因果的采访方法。
2、正确运用怎么样、为什么提出了解的问题。
3、进一步复习采访的礼节。
教学设计:
一、激趣入题
你看到过电视台的采访节目吗?说说记者采访的那些人,因什么事情去采访他(她)?说说采访的一般方法。
二、学做小记者,采访提问。你想采访什么样的人?
(拿金牌的歌星、名星、笑星、养鸡专业户、种田大户、学习上刻苦钻研的优秀学生、小运动员、进步学生)
三、练习用句式提问。
1、例:假如我采访是进步学生,我就问:××同学,你的`成果是怎么提高的,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些学习方法吗?
2、学生小小组练习说话。用“假如就”。
3、集体练习说话。
假如我采访体育健儿,我就问:请问:你是怎样在奥运会上拿到乒乓赛的金牌的?
四、示范学法:
1、示例:小记者:我是蓓蕾电视台的小记者,你有空吗?想采访一下。
×××:有空,您要知道些什么?
小记者:今日想了解您的学习成果是怎样提高的阅历和方法请您谈谈好吗?
×××:好的。(略)
小记者:在课外学习还留意些什么呢?×××:(略)
小记者:您的阅历很好,打搅您了,感谢。再见!×××:再见!
2、评价示例,小结方法:
围绕中心提问,未说清时再追问,这位小记者采访时很有礼貌,问话很简明,前因后果有联系。五、选人采访:
1、提出要求:假如您想采访下列状况,该怎么说,大家学着在小小组进行采访提问。
(1)体育健儿
(2)养鸡专业户
(3)优秀学生
(4)减负后的课余生活
2、小组练习,大组汇报
3、师生评价,评比优秀
小学语文教案15
教学目标
1、自读句子,联系语境,发现带点词表达的意思。
2、自读谚语,感悟意思,增长知识,背诵谚语。
3、能主动、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地向同学交流自己对夏天的感受。
4、感受和体验新班级的变化,把印象最深的变化说给同学听。乐意把说的内容写下来。
5、有写日记的愿望,逐步养成写日记的习惯。
教学重点
1、能主动、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地向同学交流自己对夏天的感受。
2、有写日记的愿望,逐步养成写日记的习惯。
教学准备
1、学生注意观察班级的教室布置,谈自己对新班级的印象。
2、收集在夏天活动的纪念物。收集平时阅读、积累的古代诗人、现代作家眼中、笔下的夏天。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句子,联系语境,发现带点词表达的意思。
2、自读谚语,感悟意思,增长知识,背诵谚语。
3、能主动、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地向同学交流自己对夏天的感受。
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复备
一、温故知新
1、读懂题意。
2、自读句子,读中感悟带点词语的意思,探索发现带点词语表达的意思。
3、拓展联系,说说表述人物语言的句子,用上表述说话的不同词语。故知新:温习旧的知识,能够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叫、道、告诉”都表示“说”的意思。
用“叫、道、告诉”练习说话。
二、语海拾贝
1、自读谚语,要读得正确、流利。
2、组织交流。
3、组织背诵
4、组织交流。
自读谚语
互读检查,感悟意思。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背谚语。
拓展练习,交流收集的类似谚语。
三、点击成语
1、组织练读。
2、把读懂的内容讲给同学听。
3、有兴趣的,可以表演一下成语故事
4、谈谈读了这篇课文后有什么想法。自己练读,读得正确、流利。
先自己练习说,再同座互说,然后指名说。大家进行补充、评价,看谁说得最好。(狐狸凭借老虎的威风吓跑了百兽。)
先用原文表演,再用自己的话来表演。
狐狸太狡猾了,竟然用老天爷吓唬老虎。老虎也太傻了,也不想想自己与狐狸到底谁厉害
四、自主识字园地
1、读高尔基给儿子的信,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己想办法认识。体会“给予别人永远比向别人索取更为愉快”。
2、鼓励学生积累文中的`好词好句。
3、读两位作家谈自己写日记的方法和体会,学生交流自己的心得。读短文,借助字典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交流阅读收获,有感情地朗读短文。
摘抄、背诵文中好词佳句。
读两位作家谈自己写日记的方法和体会,学生交流自己的心得。
教学随笔: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受和体验新班级的变化,把印象最深的变化说给同学听。乐意把说的内容写下来。
2、有写日记的愿望,逐步养成写日记的习惯。
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复备
一、口语交际:说夏天
1、质疑激趣,引出话题。
(1)展示文字材料、图片等,教师对夏天的景物进行介绍。
(2)说一说,议一议:你们喜欢夏天吗?为什么?
(3)老师总结引出话题。
2、自读短文,感受夏天。
(1)读短文,说说文中谁喜欢夏天,谁不喜欢夏天,并说出喜欢或不喜欢的原因。
(2)集体交流,相互补充。
3、组织交流。
4、组织全班交流,畅谈感受。
进入学习状态。
根据自己的情况谈。
根据要求,认真读书、思考。
交流。
小组互动,交流感受。
小组内相互说感受听的同学专心听,边听边想谁的感受对你有启发,说出来让大家听听。
生在全班交流自己的感受。
互相交流,互相补充,形成人人交流、人人互动的场面。
大家评议,谁的感受最令你满意,谁在交流时自然大方,有礼貌,谁听得最认真。
二、习作百花园
1、学生读习作提示,明确习作要求。
2、抓住“新变化”,引导学生回忆、观察,除了题目中提示的内容外,自己还有哪些新发现。
3、交流,互相补充。
选择发言中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独立思考如何完成习作练习。自习作提示,明确习作要求。
理解“新变化”,回忆、观察“新变化”,好朋友的变化、自己新学了什么本领......
交流,互相补充。
选择发言中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写一写。完成习作草稿,自我修改或交换修改。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经典教案01-08
《小学语文》教案06-09
语文小学教案01-03
小学语文的教案01-10
《小学语文》教案01-26
语文小学教案06-21
小学语文教案 小学语文教案范文06-20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4-06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