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数学教案>二年级数学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时间:2024-07-16 14:30:22 二年级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优选[1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需要用到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优选[15篇]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

  【教学内容】:课本P69例2、3。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究立体图形的形状、位置关系和交换的过程,初步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学生会辨认立体图形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丰富学生对现实空间和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生会辨认立体图形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难点:学生会辨认立体图形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继续来观察物体

  二、学习新知

  1、教学例2

  为每个小组准备一个长方体、一个正方体、一个圆柱和一个球(学具的大小应达到正对一个面看过去看不到其他面)。

  请学生自己确定观察的顺序,轮流在不同的位置观察上述立体图形。

  全班交流:

  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正方体和球从不同的位置看上去都是一样的';长方体和圆柱从不同的面看过去是不一样的。

  2、学习例3

  教师出示图片:正方形

  有一个立体图形,它的一个面是正方形,这个立体图形是我们学过的,它有可能是什么呢?

  学生猜测、交流

  一个面是正方形,有可能是正方体;还有可能是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

  三、拓展延伸,巩固深化

  1、指导学生完成课本P70练习十六第2题。

  2、完成练习十六第3题。

  3、完成练习十六第5题。

  四、课堂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五、随堂练习。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

  教学内容:

  课本第46-47页。

  教学目标:

  1、继续经历平均分的活动过程,体会平均分的两种操作方法,通过操作进一步感悟平均分的本质特征。

  2、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开放题教学,增强数学应用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起学习数学的信心。

  3、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学会较大数的平均分,体验平均分的过程,获得“试商”的初步体验。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铺垫准备。

  出示例图,把12枝铅笔平均分,你想怎样分?

  小组交流讨论,得出不同的分法。

  二、动手操作,体会领悟。

  1、创设情景

  谈话:今天是兔子妈妈的生日,为了祝贺妈妈的生日,小白兔到花园里采了许多美丽的.花,数一数共有几朵啊?(出示12朵花)

  小白兔拿来了一些花瓶,(出示一些花瓶)它想把这12朵花插在花瓶里,该怎么插呢?

  2、明确要求:

  (1)出示条件:把12朵花平均插在几个花瓶里。

  (2)提问:你想知道小白兔是怎样插这些花的吗?“平均插”是什么意思?

  3、自主探索,请学生上教台示范插花。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独立操作,完成后集体交流订正。

  2、“想想做做”第2题

  出示例图,学生独立操作,完成后集体交流订正。

  3、“想想做做”第4题

  教师在黑板上画8个苹果

  A、提出要求:把它们平均分成4份,看看每份有几个?

  把它们每4个一份地分,看看能分成几份?

  B、学生到黑板上动手分别操作分一分。

  C、小结:这两种分法虽然不一样,但它们都把每份分得同样多,所以都是“平均分”

  4、“想想做做”第6题

  出示例图,学生独立操作,完成后集体交流订正。

  5、小结:

  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有不同的方法,可以是“每几个一份地分”,也可以是“平均分成几份地分”,但无论用哪一种方法,最后分得的结果都是每一份相同的,都是平均分。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分的数量比较多时,一次分得一样多对学生来说是有困难的,需要通过几次来分步完成。促使学生在平均分的过程中体会分法的不同。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动手分一分,最后全班交流,体验分法的多样化和结果的一致性。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

  教学内容:

  P25~P26

  教学目标:

  1、通过“拨一拨”,“数一数”以及数学活动,激发学生读数,写数的兴趣。

  2、通过本节课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万以内书的顺序,会数会读万以内的数。

  教学准备:

  计数器、学具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拨一拨、数一数

  说一说读数和写数时要注意些什么

  二、认一认拨一拨

  看书24页了解算盘的历史结构进一步理解数位顺序

  三、练一练

  1、完成书25页第2题

  ⑴同桌合作一个同学拨,一个同学读

  ⑵各自填写书上的空白

  ⑶学生完成同时教师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人文精神

  ⑷学生上台板演。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做

  2、试一试

  ⑴看一看书上的内容,说一说对2128的理解

  ⑵还有不同的表示方法吗?

  ⑶交流千位上的2和十位上2个表示什么意思

  ⑷仿照举例说一说

  3、完成书25页1题

  4、做数学游戏:谁的第一

  ①学生看图说说看到了什么,得到什么信息

  ②怎样算出机灵狗得了多少分

  ③同样的方法计算淘气的了多少分

  ④说说谁的第一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五、随堂作业

  1、从九百八十,一十一十地数,数到一千零五十

  2、从一千零二,一个一个地往回数,数到九百九十六

  板书设计:

  2128=20xx+100+20+8

  计数器表示

  方块表示

  最新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模板3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教科书第32-35页

  教材分析:

  教材安排了四次“拨一拨”,第一、二次,数数、读数、写数相结合,突出练习接近整百、整千数的数数,涵盖了中间有一个0和末尾有0的数的读写法;第三次拨一拨主要练习中间有两个0以及中间和末尾都有0的数的读写法。第四次练习是脱离计数器,通过“我读你写”游戏的形式,练习万以内数的读、写法。

  教学目标:

  (1)通过“拨一拨”、“数一数”及“数学游戏”等活动,激发学生读数、写数的兴趣。

  (2)借助计数器,初步学会多位数的读法和写法,了解万以内的数的顺序。

  教学重难点:

  (1)会数、读、写万以内的数。

  (2)中间末尾有0的多位数的读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让学生说一说数位顺序表: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第四位是千位,第五位是万位。

  (2)各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

  二、导入新课

  三、新授

  (一)学习二百九十八

  1、拨一拨动

  说一说二百九十八该怎样拨。

  生;二百表示有两个百在百位上拨二,九十表示九个十在十位上拨九,八表示八个一在个位上拨八。

  2、学习二百九十八的写法

  这计数器上的数该怎样写呢?

  生;百位上是二就在百位下写2,十位上是九就在十位下写作9,个位上是八就在个位下写8。

  (二)学习从298一个一个的数,数到302。

  1、学数298的下一个数

  (1)298的下一个数是多少。

  生;是299,

  师;为什么。因为298的下一数就是在298的个位加1,是299。

  (2)学习299的写法,

  百位上是二在百位下写2,十位上是九在十位下写9,个位上是九在个位下写九

  (3)学习299的读法。

  百位是二读作二百,十位是九读作九十,个位上是九读作九

  2、学数299的下一个数

  (1)拨一拨

  师299下一个数是多

  生;299的下一个数是300

  师;为什么因为在299的个位上加1你发现个位满十了,得向十位进一,好向十位进一。那个位上的十个珠子退掉。

  十位进一后,你发现什么。

  生;十位上也满十了,

  师;怎么办

  师;向百位进一,先把十位上的十个珠子去掉向百位进一。299的下一个数是300。

  (2)写一写

  那300怎么写

  生;百位上是3在百位下写3,

  师;位和十位怎么写呢,

  生;个位和十位一个数也没有,都写0。

  (3)读一读。

  师;谁来把它读一读。

  生;三百

  师;百位上是三读成三百。那末尾的0读不读。师。数末尾的0不读

  3、学习数301

  (1)说一说

  300下一数是多少。

  生;300的下一个数是301

  师;;300的下一个数是301

  300的下一个数就是在计数器个位上加一所以是301。

  (2)写一写

  师;这个数怎么写

  生;百位上是三就百位下写3,十位上一个珠子也没有,就在十位写0,个位上1就在个为下1

  (3)读一读。301

  师;谁能读出这个数。

  生;三百零一,百位上是三,读作三百。中间十位上是零就读零,个位上是一读一

  所以这个数读作三百零一。

  4、学习302的读法和写法

  小结;刚才我门学习一个一个的数数,当数到个为满十时向十位进一,十位满使、十向百位进一。

  (二)学习拨三千八百一百一百的.数数到四千一百。

  1、想一想,三千八百,该怎样拨,

  (1)三千就在千位上上拨下三个珠字,八百就在百位上拨下八个珠字,个位和十位上没有数一个也不拨。

  (2)写一写;怎样写这个数。

  生;从高位写起,千位上是三就在千位下写3,百位上是八就在百位上8,

  师;那十位和个位呢,十位和个位上一个数也没有就写0。

  (3)读一度,

  师;这个数谁会读。

  个位上是3,读作三千,百位上8读作出八百,

  师;那末尾的两个零怎么办,

  生;末尾的零不读。

  2、一百一百的数到四千一百。

  学习3800的下一个数是多少,

  一百一百的数就是在3800的百位上加1,是3900。

  (1)写一写,这个数谁会写,先写位。

  千位上是三,在千位下3,百位上是九,在百位下写9。十位和个位一个数也没有,写什么,对写0,

  (2)读一读。谁来把这个数读一读。

  读作三千九百。

  那3900的下个数是多少,

  生;4000。

  师;为什么

  生;3900的下一个数,就数在3900的百位上加1一个珠子。

  师;好,你发现什么,

  生;我发现百位上满十了。应该百位上的十去掉向千位进一,

  (3)学习写4000,

  师;这个数怎么写,

  生;先从高位写起是千位,千位上是四个就在千位下4,

  师;那百位十位个位上都写什么,

  生;它们的位上一个也没有,在百位十位个位下都0。

  (4)学习读4000

  生;高位读起,千位4,读作四千,那数末尾0读不读,对,数末尾的0不读。

  3、4000的下一个数是多少,4100写作4100,读作四千一百。

  小结;刚才我们学会了拨生活中的大数,读生活中的大数。写生活中的大数,

  四、游戏环节

  真了不起那现在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老师拨数你们写数看谁写的又对又快写好后老师把答案写在黑板上,答案对了的同学请鼓掌,师拨5006。生写5006,对了同学为自己鼓掌。806,同上。4800同上。

  五、巩固练习。

  写书32页的第4题。

  总结;学生活中大数的读法和写法后,你知道度数和写数要注意什么

  1、读时,

  2、要从高位读起,

  千位有几就读几千,百为有几就读几百,每个数位上有几就读几,并加上基准面计数单位。数中间有一个铃或连续有几个都读一个0。

  3、数末0都不读。

  4、写数。

  (1)每个数位上有就写几,

  (2)哪个数位上一个数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0。

  板书设计;

  ①每一位上的数字是几就读几,并跟上计数单位。

  ②中间有一个或连续有几个零都只读一个零。

  ③不管末尾有几个零都不读

  ④每一位是几就写几。

  ⑤哪一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零。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通过几个几就是几的几倍,明确倍用来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

  2、会看图并根据事物之间存在的倍数关系用乘法算式正确表示。

  3、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口头表达能力,观察与比较的能力。

  4、初步体验数学简洁美。

  2. 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倍,理解和掌握用倍来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

  2、一份数的确定。

  3. 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

  4. 标签

  教学过程

  一、 新授引入

  1、 课前练习

  师:填一填

  (1)2+2+2+2+2 表示( )个( ) 乘法算式( )×( )

  (2)8+8+8+8 表示( )个( ) 乘法算式( )×( )

  生回答。

  小结:5个2就是5×2、4个8就是4×8。

  2、 情境引入

  师: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吗?

  生:1艘黄船,2艘绿船,3艘红船,一共有6艘船。

  生:每艘船上都是3个人。

  生:绿船的人数是黄船的加倍。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来学习的“倍”

  (出示课题)

  二、 新授与探究

  探究一:

  1、 师:我们来仔细观察这些小船。

  (1)出示:黄色船

  师:黄船有一艘,船上有3个小朋友,我们就可以将黄船上的人数看做1份。也就是有1个3,所以,黄船上的人数用算式表示成:1×3=3。

  1个3也可以说成是3的1倍。3×1=3(人)。

  (2)出示:绿色船

  问:

  ①这里有几条船?每船几个人?

  ②每条船上的人数和黄船上的人数是一样的,所以可以把绿船上的人数看成几份呢?是几个几?

  生:看成两份,每份3人,2个3。

  师:

  ①绿船的人数用算式怎么表示?

  生:2×3=6(人)

  ③一艘船上的人是1份,2艘船就是2份,也就是绿船上的人数是黄船上的几倍?

  生:2倍。

  师:也可以说成3的2倍。算式也可表示成3×2=6(人)

  师:谁能完整地说一说?

  生:绿船上的人数是黄船上人数的2倍。2个3也可以说成是3的2倍。绿船上的人数:2×3=6(人)或者3×2=6(人)。

  (3)出示红船

  师:还有红色的小船。你们能不能按照刚才的样子,说说看,红船上的人数是几份,几个几是几的几倍呢?小组合作一起试一试。

  汇报交流

  强调:3个3和3的3倍的乘法算式都是3×3。

  师:请小朋友仔细读一读,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学生汇报。

  小胖总结:4个3就是3的4倍。

  5个3就是3的5倍。

  6个3就是3的6倍。

  熊猫总结:几个3就是3的几倍。

  师:那么你能说一说划船的总人数是几的几倍吗?

  生:总共有6条船,每条船有3人。一共有6个3,划船的总人数是3的6倍。一共有18人在划船。

  小结: 几个3就是3的几倍。

  算式表示:几×3或者3× 几。(板书)注:上下对齐。

  探究二:

  师:请小朋友们独立完成书上19页的题2。

  说说转杯中人数的倍数关系。

  师:这里把什么看成一份?

  生:一个转杯里的人数看成一份。一份有4人。

  生汇报。

  注:4的`3倍,算式表示是:4×3=12人

  师:从转杯车中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几个4就是4的几倍。

  几个4算式表示:几×4;

  4的几倍算式表示:4×几。

  两个乘法算式是可以互换的,并且结算的结果是一样的。

  探究三:

  出示书上19的绳子。

  师:这里有一根的绳子,小朋友们看,用250px的尺量一次。一共量了几次?

  生:6次。

  师:一次10厘米,一共6次。你能说清楚这里面的倍数关系吗?在数学书上填一填。

  生独立完成。

  生汇报。

  小结:这些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倍。首先要确定多少为1份,每1份有几个。有这样的几份,就是几个几也就是几的几倍。

  三、 练习与巩固

  课内练习一

  师:请你独立完成这三组练习题,看谁最快最正确。

  生汇报。

  课内练习二

  师:小胖,小巧,小丁丁他们去超市买黄瓜。

  黄瓜两根一捆出售。请你根据要求填空并和你的同桌说说。

  学生讨论。

  生汇报。

  师:我们先把小丁丁买的黄瓜数看成一份,一份2根。

  生:小胖:2的6倍。2×6=12(根)

  小巧:2的5倍。2×5=10(根)

  小亚:2的3倍。2×3=6(根)

  师:把小亚买的黄瓜数量作为一份数,小胖买的数量就是小亚的?

  生:两倍。小亚买了6根,小胖是他的2倍。6×2=12(根)

  师小结:所以当我们计算倍数的时候,要看清楚,我们的一份数到底是几?一份数不同,产生的倍数也就不同了。

  课内练习三

  画一画

  圆有6个,五角星是圆的2倍,圆是三角形的3倍。

  学生独立操作。

  学生汇报。

  师:画三角形的时候,我们要怎么考虑呢?

  生:要倒过来考虑。圆是三角形的3倍,圆有6个。我就想6是几的3倍?

  师:对了,我们要搞清楚,这里的三角形变成了一份数,圆是它的3倍。我们得到这样的算式:三角形×3=6,所以三角形是2个。

  课堂小结

  本课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几个几还可以用一个数的几倍来表示。求一个数的几倍,一定要搞清楚一份数是多少。

  课后习题

  课后作业

  练习册第11页、第12页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

  【教材分析】

  《幻方》是沪教版二年级第一学期整理与提高的教学内容,本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幻方的起源,初步认识幻方,探索幻方的规律,并能运用规律求出幻方中的缺数。

  【学情分析】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学会百以内数的计算,教师创设“夏禹与龟”的情境,让学生简单了解幻方历史的同时激起学生对中国古代数学文化的兴趣。在认识幻方时,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发现龟背上的图案表示几个不同的数,进而把洛书转变为九宫格。学生是学习的小主人,为了让他们对幻方的特征有更真切的体验,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学生通过独立观察、计算、讨论等一系列有效的活动,亲自发现数学知识内在的神奇奥秘。

  【教学目标】

  1、对幻方有初步了解,知道幻方每行每列对角线和相等,三阶幻方有三行三列,每行,每列及每条对角线和为15。中心数是5,两头凑十。四个角是双数。

  2、能根据幻方的规律来判断幻方,并能将不完整的幻填写完整。

  3、了解数学知识背后的文化,激发对数学学习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

  1、初步认识幻方,发现幻方的规律和特征。

  2、运用幻方的特征,判断一个九宫格是不是幻方,填缺数。

  【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习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听故事“夏禹与龟”

  2、认识洛书和九宫格

  3、出示课题:幻方

  【设计意图】

  导入部分教师采用了创设情境的`方法,通过听故事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认识洛书和九宫格并引出课题。

  二、探究学习,合作研讨

  (一)初步探究幻方的秘密

  出示1个幻方:

  1、观察数字特点:1、2、3、4、5、6、7、8、9不重复

  2、算一算每行,每列,每条对角线的和。

  3、归纳:每行,每列,每条对角线的和都是15。

  4、初步判断幻方

  5、评价:理解星(我会判断幻方)

  (二)深入探究幻方的秘密

  1、观察幻方,发现规律(出示4个幻方)

  (1)同桌讨论

  (2)交流反馈

  2、评价:探究星(我找到了幻方的小秘密)

  【设计意图】

  在整个探究环节分为初步探究和深入探究两个部分。在初步探究中,通过教师引导,运用观察法和计算的方法使学生发现幻方的数字特点和行,列对角线和的特点。而深入探究幻方的特征上对孩子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大胆的将问题交给学生,采用同桌合作,交流探究的方式,共同找到幻方的特征。

  三、尝试迁移,练习巩固

  1、根据幻方的特征做填数练习

  (1)师生互动(完成第一个幻方)

  (2)小组合作(完成第二个幻方)

  (3)独立完成学习单第三题

  (4)交流反馈

  (5)评价:应用星(我会运用幻方的小秘密补全幻方)

  2、根据幻方的特征做选择练习(用手势表示它的序号)

  【设计意图】

  在内化新知的阶段,教师创设了填数练习和选择练习,练习题由浅入深,从师生互动到小组合作进而到独立完成,逐步学会运用新知来解决问题。

  四、拓展延伸,课堂总结

  1、出示:0、1、2、3、4、5、6、7、8

  提问:中心数是几?和是几?你会把这些数填入九宫格吗?

  2、欣赏幻方

  3、全课总结,集体评价

  【设计意图】

  全课总结的环节,教师以一道拓展题结尾,把问题留给学生,最后欣赏幻方,感知数学知识的博大与奥秘。

  【板书设计】:

  幻方

  1 2 3 4 5 6 7 8 9不重复

  每行、每列、对角线三数之和为15

  中心数是5,两头凑十

  四个角是双数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掌握除法竖式的书写方法,知道除法竖式中每个数的名称,并理解除法竖式中每个数所表示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

  通过操作、计算、比较等活动,让学生经历除法竖式的书写过程,使学生体会除法横式和除法竖式之间的关系,感受有余数的除法的多种表征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以及恰当地进行数学表达的能力,使学生感受数学的严谨性。

  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理解了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明白了余数与除数的关系之后进行教学的。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与横式进行对比,了解有余数的除法竖式的`写法,知道除法竖式中的各部分的名称,更重要的是使学生理解除法竖式中各部分所表示的意义。

  教学重点:

  除法竖式的书写方法以及理解除法竖式中每个数所表示的意思。

  教学难点:

  对照操作过程,使学生理解除法竖式中各部分所表示的意义。

  教学过程:

  活动一:复习导入。

  教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有余数的除法)

  指名学生回答,其他学生补充。

  教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有余数的除法的内容。

  (设计意图: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理解了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明白了余数与除数的关系之后进行教学的。这里的复习,既是为了对旧知的巩固,也是为了学生能够衔接前后知识,为新知铺垫。)

  活动二: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1、课件出示例3:13根小棒,每4根分一组,结果怎样?

  教师:请同学读一读,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

  指名学生读题,说说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教师:“13根小棒”指的是什么? “每4根分一组”是什么意思?

  指名学生回答,其他学生补充。

  教师:那么结果会怎么样呢?解决这个问题,你有什么方法?

  学生畅谈想法。(画一画,摆一摆等)

  2、教师:现在同学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然后在小组里交流方法,看看结果都一样吗,其他同学是怎样解决的。

  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小组交流,教师巡视。

  3、汇报结果。

  预设1:采用画一画的方法。

  教师:请用画一画的方法解决问题的同学上来展示你的结果。

  指名学生上台展示,并说明是如何操作的,结果是怎样的。

  将小棒4个一组画在一起,一共画了3组,还剩1根。

  预设2:采用摆一摆的方法。

  教师:请用摆一摆的方法解决问题的同学上来展示你的摆法。

  指名学生上台展示,并说明是如何操作的,结果是怎样的。

  先拿出13根小棒,每4根就摆一组,一共摆了3组,还剩1根。

  预设3:采用列式计算的方法。

  教师:老师巡视的时候看到有同学用列式计算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请用列式计算方法的同学上来展示你的算式。

  指名学生上台展示算式。

  13÷4=3(组)……1(根)

  教师:你为什么想到列除法算式?(平均分)你能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表示的含义吗?算式中13、4、3、1分别表示什么?

  预设4:其他方法

  教师:同学们还有没有其他方法?指名学生展示,只要合理即可。

  (设计意图:使学生体会平均分的不同的表征形式。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三:教学除法竖式写法和各部分含义。

  1、教师: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都得出了同样的结果,13根小棒,每4根分一组,可以分成3组,还剩1根。上一节课我们知道了用算式如何表示有余数的除法,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余数的除法用竖式该如何表示。

  板书:除法竖式

  2、教师黑板演示竖式计算过程。

  先用直尺画,在这个符号里写被除数13,表示要分的13根小棒;外面左侧写除数4,表示每4根一组。

  教师:刚才同学们把小棒分成了3组,这个“3”写在哪里?

  请同学们猜一猜,教师引导纠正,说一说为什么写在个位上。(分成3组)

  教师:13根小棒,分成3组,现在已经分掉了多少根?(12根)

  让学生体会,从竖式中我们可以用商乘除数,也就是3×4表示12。

  教师:这个“12”写在哪里?(写在要分的13的下面,要求相同数位对齐。)

  教师:从活动中我们知道,还剩1根小棒,想一想在竖式中如何表示。

  教师演示画 ,引导学生发现,13根小棒分掉12根后,用13-12正好表示剩余的1根小棒。

  3、回顾梳理。

  教师: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刚才是如何写竖式的?对比除法算式13÷4=3(组)……1(根)看看竖式中每个数表示什么意思?小组里说一说除法竖式的书写过程。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演示讲解,结合分小棒的活动,使学生理解除法竖式的书写过程,及各部分表示的含义。除法横式与竖式的比较,加深学生对有余数的除法的理解。)

  4、巩固练习一。

  完成教材第62页做一做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学生汇报交流。

  活动四:迁移对比。

  1、教师:如果我们有16根小棒,每4根一组,结果会怎么样?竖式怎么写?请同学们先动手分一分,然后写出横式和竖式。

  小组里交流比较,再请学生上台展示,说一说是如何想的,为什么这么写?教师引导学生找出正确的书写方法。

  2、教师:这道题和刚才的题目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3、巩固练习二。

  完成教材第63页做一做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学生汇报交流。

  活动五:小结归纳。

  教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

  【教学内容】:课本第63页例题7

  【教学目标】:绿色圃中小学教育com

  1、通过画图,理解乘法和加法意义的异同;

  2、在意义理解的基础上,学会区别乘法和加法问题,选择合适的`方法解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例题

  二、动手操作,解决问题

  1、知道了什么?

  两题都是求一共有多少张桌子。

  第一题是有4排桌子,每排5张。

  第二题是有2排桌子,一排5张,一排4张。

  你能把两道题说的情况在纸上画出来吗?

  学生根据题意画图。

  2、怎样解答?

  第一题是求4个5相加的和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第二题是求4+5的和是多少,用加法计算。

  你还发现了什么?

  第二题中的2排桌子的2,不参加计算。

  3、解答正确吗?

  先对照题意检查图画对了吗?

  再检查算式是否正确。

  最后检查计算的结果是否正确。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十四第1题。

  2、完成练习十四第2题。

  四、全课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8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3~94页例1、例2,课堂活动第1题及练习十八第1题。

  【教学目标】

  1经历两个数量的比较过程,初步建立“倍”的概念,能用算式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2结合生活经验,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同伴合作,对为什么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能作出分析、解释,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

  3初步体会“倍”是作为一种用于比较的方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教师:(请两位同学站起来)我们可以怎样对他俩进行比较?

  学生1:××高,×××矮。

  学生2:××轻,×××重……

  教师:在生活中,我们常常需要对两个量进行比较。

  (多媒体出示数学书和桌子比较的情境)教师:比较它们的长度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桌子长,数学书短。

  教师:估计一下,桌子的长度有几本数学书那么长?

  学生1:……

  教师:到底是几本呢?我们一起来量一量。(1本、2本、3本、4本)(闪动)

  教师:当桌子的长度有4本数学书那么长时,就可以说:桌子的长度是一本数学书长度的4倍。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个新朋友“倍”。(板书课题:倍的认识)有了它,我们就能用“倍”来比较两个量之间的关系。

  教师:下面我们再来比一比,仔细观察,你又发现了什么?(如图:逐步出示1杯酸奶,1袋饼干,再加上2杯,天平从不平衡到平衡)

  学生1:1袋饼干相当于(等于、包含)3杯酸奶的质量。

  教师:你能用“倍”来说明饼干和1杯酸奶质量间的关系吗?

  学生2:饼干的质量是1杯酸奶质量的3倍。

  教师:接着看,你又发现了什么?(出示左图)

  学生1:1尾鱼的质量相当于6杯酸奶的质量。

  学生2:1尾鱼的质量是1杯酸奶质量的6倍。

  教师小结:当一个量里含有几个这么多时,我们就说这个量是它的几倍。

  二、独立探究,合作交流

  1猜测并证明6是3的几倍

  教师:刚才比较了长度,比较了质量,我们接着比,你们看谁来了?

  教师:猜一猜,猫的只数是青蛙的几倍?

  学生1:2倍。

  学生2:3倍。

  学生3:1倍。

  教师:请小朋友们动脑筋,想个办法证明你的猜想。可以用学具摆,用嘴说,动手写。4人小组可以相互交流一下。(学生独立活动后进行交流)

  学生1:我认为是3倍,因为对齐后,右边还剩3个。

  学生2:看几倍应该是看6里面有几个3这么多,不是看还剩几个。

  学生3:可以这样摆一摆。左边摆3个,右边摆3个。让人一看就知道6是3的2倍。

  学生4:我认为应该是2倍,因为6÷3=2,6里面有2个这样的3,所以6是3的2倍。

  学生5:我是想口诀“二三得六”,说明6里面有2个3,所以是两倍。

  学生6:多了一个这么多,是不是1倍?

  学生7:我认为是多了1倍……

  教师:小朋友们运用了这么多方法来证明自己的猜想,真棒!正像大家所说的,看6是3的几倍,关键是看6里面有几个3,有几个这么多,就是几倍。

  2.巩固练习

  教师:我们接着摆,第一排不变,第二排摆4个这么多。用倍比较怎么说?(4倍)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1:一看就知道。第二排里面有4个第一排这么多,所以是4倍。

  学生2:12÷3=4这个算式说明了12是3的4倍。

  教师:如果第二排是21个呢?

  学生1:不够摆,怎么办?

  学生2:能不能不摆?我能知道21是3的几倍。

  教师: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3:21÷3=7,说明21是3的7倍。

  教师:的确,当不够摆时,可以直接用除法计算更方便、更简洁。

  教师:现在将第二行多余的小棒去掉,两行都是3个,用“倍”可以怎么说?

  学生4:1倍。

  教师: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4:第二行只有1个3,所以是1倍。

  教师:当两个数一样多时可以用1倍来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3变式练习,解决问题

  (1)12÷312÷212÷1

  教师:看来生活中对事物进行比较时,常常用到“倍”这位朋友,你们看小叮当买水果时也用到了它。

  (出示情境图片)

  教师:小叮当家里买了水果,苹果有3个,草莓有12个,草莓的个数是苹果的几倍?

  学生:草莓的个数是苹果的4倍。算式是:12÷3=4。

  教师:小叮当吃掉一个苹果后,草莓的个数是苹果的几倍?

  学生:草莓是苹果的6倍。算式是:12÷2=6

  教师:小叮当再吃掉一个苹果后,草莓的个数是苹果的几倍?

  学生:草莓是苹果的12倍。算式是:12÷1=12。

  教师:观察这3道题,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当草莓的个数不变,苹果的个数发生了变化,草莓与苹果的倍数关系也发生了变化。

  (2)()÷()=3

  教师:下面我们放松一下,做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猜一猜”。

  教师:你们喜欢吃糖吗?

  学生:喜欢。教师:这里有两个盒子,一个大一个小,我不知道里面各装了几颗糖,我只知道大盒子里的颗数是小盒子里的3倍,猜一猜大盒子里可能有几颗,小盒子里可能有几颗,猜中有奖。

  学生1:大盒子里有12颗,小盒子里有4颗。

  学生2:大盒子里有3颗,小盒子里有1颗。

  学生3:大盒子里有18颗,小盒子里有6颗。

  学生4:大盒子里有24颗,小盒子里有8颗。

  (3)()÷()=()

  教师:“倍”不仅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它也悄悄地来到我们小朋友中间。请两小组站起来。观察男生和女生用“倍”比较怎么说?

  学生:男生4人,女生2人,男生的人数是女生的2倍。

  教师:在他们中间你还能找出那些量是可以用“倍”来进行比较的?

  学生1:戴红领巾的3人,没戴红领巾的3人。戴红领巾的人数是没戴红领巾人数的1倍。

  学生2:短头发的5人,长头发的1人,短头发的人数是长头发人数的`5倍。

  学生3:没戴眼镜的4人,戴眼镜的2人,没戴眼镜的人数是戴眼镜人数的2倍。

  教师:小朋友们还能结合生活实际自己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可以用倍来进行比较。4人小组相互说一说。

  (小组交流)

  学生1:妈妈今年32岁,我今年8岁,妈妈今年的年龄是我今年的年龄的4倍。

  学生2:教室里电灯有6盏亮着,有2盏灯没有亮,亮着的电灯数量是没有亮灯的3倍。

  学生3:我有4支铅笔,小明有2支铅笔,我的铅笔支数是小明的2倍。

  三、反思小结

  (出示饼干图与鱼图)想一想:鱼的质量是饼干的几倍?

  教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吗?还有什么问题吗?

  结束语:小朋友们,只要你能用眼去观察,用心去感受。你就能体会到数学王国里景色的迷人,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现在我们一起踏上幸福快车,去感受愉快的数学之旅吧。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9

  教学内容:

  教材第88、89页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1)通过活动,加深学生对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并通过实际的测量锻炼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知识、创新发展的能力。

  (2)在活动中渗透统计的初步知识。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动手测量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分工意识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学会正确测量实物。

  教学难点:

  掌握测量的方法。

  教法学法:

  尝试指导法、小组研讨法。

  教学准备:

  测量工具,长方形的纸,能输入数据的统计表,学生分为3人一组。

  教学过程:

  一、选择测量工具

  (1)认识各种尺。讲述:请把你带来的尺拿出来,在小组内看一看。

  指名学生介绍学生尺、米尺和卷尺。问:你用学生尺、米尺和卷尺测量过长度吗?量的什么?

  (2)认识自己身上的“尺”。

  介绍 “拃”、“步”和“庹”的长度。

  二、进行实地测量

  (1)量长方形的纸。

  讲述:每人拿出一张长方形纸,用学生尺分别量出四条边的长。

  学生各自测量、填写。

  把这张纸对折一下,再量一下折痕的长,你发现了什么。如果用米尺或卷尺来量方便吗?

  学生交流得出结论:由于这张纸的边长或折痕长都比较短,所以用学生尺来量就可以了。如果用米尺或卷尺来量,反而更麻烦。

  小组活动:自己选择物体进行估测,把结果填写到教科书第89页的表格里。

  三、总结提升

  这节课你参加了哪些活动,你最喜欢的活动是什么?你有哪些新的收获。

  板书设计

  量一量 比一比

  肩膀大约宽30厘米 一条鳄鱼身长6米

  20个人并排站着和鳄鱼差不多长。

  小朋友一庹有一米多一点

  5名小朋友手拉手和鳄鱼差不多长。

  课后反思:

  量一量、比一比这一课旨在通过学生对自己身边熟悉的事物的测量,加深对米、厘米的'认识,通过实际测量周围物体的长度,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通过在没有尺子的情况下想大致知道物体的长度的需求,激发学生认识天然尺子的欲望。从而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0

  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3的每一句乘法口诀的含义,较熟练记住3的乘法口诀。

  过程与方法:结合“需要几个轮子”的具体情境,经历3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会用乘法口诀进行表内乘法的口算,解决生活中简单的乘法问题。

  重点:知道口诀的意义,并正确熟练应用。

  教学难点:理解口诀的意义,并正确熟练应用。

  教学准备:课件

  学生准备:课堂作业本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创设情景。

  1、复习2、5的乘法口诀。

  2、出示三轮车图:观察一下一辆三轮车有几个轮子?

  1、辆汽车有3个轮子。

  2、辆三轮车呢?3辆…9…分别需要几个?

  我们今天要来比比看谁有好办法能很快数出有多少个轮子?

  (二)、探索口诀,解决问题。

  1、摆一摆:用小棒代替轮子,摆三角形,摆一个三角形,列一个算式。

  (1)、出示△,摆一个三角形用三根小棒,试一试摆2个△用几根小棒?

  (2)、边摆遍数,3个△,4个△,5个△,6个△......呢?

  (3)、能用算式解答吗?板书乘法算式。

  2、数一数:请同学独立数出分别有几个轮子,填在16页的表格内。

  汇报:说说是怎么数的?表格里的数各代表什么?

  3.探索3的乘法口诀

  (黑板上竖放着三角形图,对应着9道整齐的乘法算式.)

  师:刚才,我们根据数车轮子、摆三角形活动,整理出了这9个乘法算式.看着这些算式。

  (1)说一说:表示几个3?

  怎么编出3的算法公式?

  (2)观察:3的乘法口诀有几句?

  (3)讨论;怎么记住3的乘法口诀?

  (4)同桌交流,你有什么好的记忆方法?

  4、记一记:选出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记记。师生,生生对口诀

  (三)、练习巩固

  1.对口令

  (1)、我说二三谁跟我对得数,生:得六

  (2)、三四十二谁跟我对乘法算式:3×4=12或4×3=12

  (3)、练习形式:师生对练、同伴对练、小组选代表对练、男女生对练。

  2.找朋友(17页练习1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与小组交流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这样连?

  用到了哪句乘法口诀?

  评价:对的同学奖励自己一颗星.

  全班评价.获胜的小组教师给一颗星星.

  3、找规律。(17页练习2题)

  (1)、独立填空。

  (2)、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填,你是怎样思考的?

  4、过河。(17页练习3题)

  分小组比赛计算。

  评讲:用到了哪句乘法口诀?

  评价,获胜的小组教师给一颗星星.

  3.数学游戏:开火车

  出示口算卡片,让学生进行开火车游戏进一步熟练3的乘法口诀,并学会用口诀进行口算。

  (四)、拓展性学习

  (1)、出示书P17数学故事,引导学生认真看图,小组内说说故事。

  (2)、想想:小淘气买书用了多少钱?

  6X3=18(元)或3X6=18(元)

  售货员阿姨找了他多少钱?

  5元

  淘气还应给阿姨多少钱?

  20—5=15(元) 18—15=3(元)

  (五)、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都有什么收获?

  (六)、板书设计:

  3的乘法口诀

  1个3 1×3=3一三得三

  2个3 2×3=6二三得六

  3个3 3×3=9三三得九

  4个3 3×4=12三四得十二

  5个3 3×5=15三五十五

  6个3 3×6=18三六十八

  7个3 3×7=21三七二十一

  8个3 3×8=24三八二十四

  9个3 3×9=27三九二十七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

  学情分析:

  本班有学生46人,学生思维活跃,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索能力和合作意识。加之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基础和生动教学情境的创设,他们将会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在经历体验中产生需求,探究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分析:

  7的乘法口诀是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表内乘法中的一部分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1――6的乘法口诀,知道了乘法口诀是怎样来的,掌握了一些编制乘法口诀的策略和方法。乘法口诀是小学数学最重要的基础知识之一,本节课是口诀教学的延续。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知识和经验编出7的乘法口诀,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意义。

  2、引导学生探究找出7的乘法口诀的规律,并能用规律记忆口诀。

  3、能用口诀正确计算7的乘法算式,解决实际问题。

  4、在编写口诀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并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掌握并应用7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

  让学生经过自己的思考、探索,尝试编写出7的乘法口诀。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屏幕动画先后出示白雪公主、七个小矮人。

  请看屏幕——森林里,有一位漂亮的公主,是谁呢?她有几位好朋友,又是谁呢?

  2、数一数,七个小矮人都来了吗?

  随着学生数数,屏幕出示1至7。再在气球中出现7、14、21三个数。

  师:七个小矮人他们每人手拿一只气球。你能看出气球上的数是怎样排列的吗?

  3、接着往下写,是哪些数呢?

  学生回答28、35、42、49,屏幕中出示各数,教师追问是怎样想的'。

  学生读7、14、21、28、35、42、49。 这些数都与几有关系呢? ( 板书:7 )

  师:从这一列数中,我们能看出:1个7是多少?2个7呢?“21”是几个7?几个7相加得28?……

  学生回答后教师组织学生看着屏幕中的数说一说:1个7是7,2个7是14……

  师:今天这节课如果我们学习乘法口诀,将学习

  随着学生回答完成课题板书:7的乘法口诀。

  ( 设计理念:七个小矮人的故事是孩子们耳熟能详的,学生们更是对它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感兴趣,才会全神贯注,积极主动地去参与。)

  二、动手操作,合作探究

  1、大家能编7的乘法口诀吗?相信大家!我们每位小朋友先想一想,再在小组里说一说,然后每个小组请一位同学把大家编的乘法口诀写下来。能编几句就编几句。如果有困难,可以看一看屏幕上的这一列数,再编口诀。

  2、学生小组活动。

  师:现在请各小组先汇报你们编写了几句乘法口诀。

  视频展示其中一个小组所编的口诀。其余学生辨析:所编的口诀是否正确?并检查本小组编写的口诀是否正确。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在黑板上出示口诀卡片。

  师:小朋友真不简单,自己编出了“7的乘法口诀”,大家自豪地读一读七的乘法口诀,发现一些规律了吗?

  3、学生读、记七的乘法口诀。

  在背的时候,感觉“7的乘法口诀”哪几句容易记?哪几句难记一些?

  我们小朋友对《西游记》,一定不陌生。 屏幕出示《西游记》图片和相关文字

  师:这段文字中有两句乘法口诀,你发现了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上段文字中的“七七四十九”、“三七二十一”闪烁后由黑色变为红色。

  大家刚才交流的记口诀的方法很多,我们多读读、多动脑筋,一定能记熟口诀。

  (〖设计理念〗《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给予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得知识,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获得学习的主动权。在合作探索中得出七的乘法口诀,在记忆口诀时教师紧密联系学生实际情况,从学生中来,回到学生中去,使口诀的记忆充满挑战和快乐。)

  三、游戏巩固,主体发展

  1、大家看着气球上的数,一起说口诀。

  教师随机指屏幕上气球中的数,学生根据得数说口诀。接着,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对口令。学生填写课本例题中的口诀。

  2、学习了7的乘法口诀有什么用呢?根据口诀能算出哪些乘法算式的积?我们做一个游戏——送算式“回家”。

  教师将1×7、2×7……7×7、7×1、7×2……7×6等13张算式卡片分发给各小组,学生把它们贴到相应的乘法口诀后面。

  3、接下来我们一起再参加一则游戏——转转盘。算对了,转盘才能转动。我们用抢答的方式。算式出示后,算好了就站,站起来就说。

  转盘出示7×3、7×4、7×6……学生抢答。

  (〖设计理念〗练习中先设计了师生对口令的游戏,主要是对7的乘法口诀进行巩固,然后设计了“转盘”的游戏,对7的乘法口诀和算式进行综合练习,使练习有坡度,难度适宜。)

  四、巩固总结,大胆延伸

  1、“7”,是个奇特的数。我国古代与7结下难解之缘。

  屏幕出示唐诗《枫桥夜泊》。

  大家看到的这是唐代张继写的一首诗,我们三年级即将学习。你能用哪一句口诀算出这首诗共多少字?

  师小结:每句七个字,这样的诗,又称七言诗。

  2、课件出示:我国古代医学上认为7与女性的成长有关的内容。

  3、屏幕出示由五副七巧板拼成的图。

  师:小朋友继续看,这是用——七巧板拼成的图,这5副七巧板一共有多少块?

  4、课件出示:7只七星瓢虫图让学生用口诀算出一共有几个黑点?

  5、医生提示:人每天要喝6杯水,一个星期要喝几杯水?

  6、课件出示:一架电子琴,问:白键一共有多少个?师:还记得七个小矮人吗?

  (〖设计理念〗 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是主动的过程,对学生学习内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即主要来自学习活动本身的内在动机……” 拓展练习环节体现了层次性、针对性,实效性及学科之间的整合性,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生活中处处都隐藏着乘法口诀。)

  五、课后延伸

  屏幕出示七个小矮人画面(与课始准备题的的画面相同),并以游动字幕形式出示儿歌,同期配音:1个矮人1张床,7个矮人7张床;1个矮人2只碗,7个矮人14只碗……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2

  第5课时 练习八

  教学内容:

  课本第51-52页第1-8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除法,弄清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熟练掌握除法中两种不同的分法,能用正确写出除法算式;

  3、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正确列式计算。

  教学难点:

  对除法意义的理解。

  教学准备:

  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填一填

  1、谈话:通过昨天的学习,小朋友又认识了哪个新朋友?(除法)

  出示:

  (1)除数是5,被除数是15,商是3。

  (2)被除数和除数都是4,商是1。

  (3)商和除数都是3,被除数是9。

  2、提问:你能写出除法算式吗?

  二、活动二:分一分,填一填。

  10根小棒,每5根一份,分成了()份。

  10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每份()根。

  (1)分一分,写算式。

  (2)比一比:你发现了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3)说出各部分的名称。

  小结:把10根小棒每5根一份地分,求分成了几份,可以用除法计算。把10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求每份是多少,也可以用除法计算。

  三、活动三:看图想一想,填一填。

  出示:完成第51页第2、4题;第52页第6题。

  (1)引导看图,想一想分的过程,再填空。

  (2)学生交流自己的思考过程。

  四、活动四:根据文字叙述写除法算式。

  学生独立完成第52页第5题。

  五、活动五:拓展练习

  1、完成第52页的第7题。

  出示例图,学生结合图意,写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

  2、完成第8题,教师巡视指导。

  3、指导学生完成思考题。

  六、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板书设计:

  练 习 八

  平均分 被除数 ÷除数 = 商

  教学反思:

  在学生利用学具动手操作得出答案的基础上,要适时引导、鼓励学生超越借助实物的'操作水平,尝试用图形表达自己的思想,促进思维从操作水平向表象水平发展。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说一说故事情节,明确故事中的数学问题,在解决除法问题的同时,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发展语言表达能力。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3

  教学目标:

  1、通过形象的感知,让学生对乘法的分配律有初步的认识。

  2、能运用这一定律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初步感知乘法分配率。

  教学难点:利用乘法分配率进行乘法的计算。

  教学准备:课件、学习单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师:前几节课我们通过学习发现在乘法中有许多有趣的知识,对于我们今后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和乘法有关的知识,看看又有什么新的发现?

  出示:5盆绿苹果3盆红苹果

  师:你们看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观察:观察要仔细全面,既要看到苹果的颜色,还要看到苹果的盘数和每盘的个数。

  二、新课探究

  师:一共有几个苹果,你准备怎么算?

  板书:5×33×315+9

  5×3+3×3

  师:算式中的每一步表示什么?

  师:你们想知道小胖是怎么想的吗?(出示小胖的想法)

  师:小亚有不同的想法(电脑演示两种颜色的'苹果合起来),小亚为什么要把红苹果移过去和绿苹果合起来呢?她准备怎么算?

  板书:8×3

  师:8×3表示什么?8是哪里来的?

  每盘苹果的个数没有变还是3(板书红色3)所以只要5盘加3盘就是8盘。也就是5个3加上3个3等于8个3

  板书:5×3+3×3=8×3=24

  5个33个38个3

  出示课题:5个3加3个3等于8个3

  小结:(出示小亚的想法)你比较喜欢谁的算法?下面我们就用小亚的想法来进行乘法的巧算。

  三、尝试应用:

  1、出示:3盘黄苹果,每盘6只;4盘红苹果,每盘6只。

  (1)你们看到了什么?

  (2)黄苹果和红苹果一共有几只,按以前的知识可以怎么算?用今天发现的规律你会巧算吗?(讨论)

  板书:3×6+4×6=7×6=42

  师:用一句话说说你们是怎么想怎么算的?

  板书:3个6加上4个6等于7个6

  师:真聪明,从5个3加3个3等于8个3得到启发想到3个6加上4个6等于7个6。每盘个数相同都是6(板书红色6),又可以把盘数合起来算出两种苹果的总数。(电脑演示合起来)

  2、刚才我们看到的是实物,接着我们来看看图形。

  (1)三角形图(说一说、算一算):

  一共有几个三角形?同桌相互说说怎么想,怎么算?再写一写。

  ()个4加()个4等于()个4

  ()×4+()×4=()×4=()

  (2)圆形图(照样子圈一圈、算一算)

  用刚才发现的巧算的思考方法来算圆形一共有几个,要先做什么事情?

  照样子圈完再算一算

  ()个()加()个()等于()个()

  (3)五角星图(圈一圈、算一算):

  师:(请一个学生读要求后)能不能留下几个不圈?每个圈中的个数要怎样?

  交流小结:你们想出几种圈法?(每种圈法怎么想怎么算?)

  师:老师发现这三种圈法有相同的地方,只要每个圈中的五角星个数相同,而且都圈完,就可以用今天的好方法巧算。

  四、实践创新

  1、基础练习

  6×3+2×3=()×3=()

  4×7+6×7=()×()=()

  ★2×4+()×4=10×4=()

  (想2个4加几个4等于10个4),交流

  6×4=()×4+()×4

  3×5+5=()×5=()

  3×5表示什么?(出示正方形3个5)右边的正方形该怎么放?(1个5)

  6×8+8=()×()=()

  2、拓展练习

  出示:2盆绿苹果,4盆黄苹果

  绿苹果和黄苹果一共有几只?怎么算?

  (1)现在为什么不能巧算?(每盘个数不同)

  (2)动动脑筋想一想,把这些苹果重新放一放就可以巧算了?

  小组讨论,集体交流

  猜一猜小胖准备怎么放?小亚从厨房拿来4只盘子,再猜一猜小亚怎么放?

  板书:1×6+4×6=5×6=30

  2×3+4×6=30

  2×3+8×3=10×3=30

  师:真聪明,重新把苹果放一放是为什么?(使每盘苹果个数相同,就可以巧算出绿苹果和黄苹果一共有30只。)

  五、小结

  今天学了什么?(我们学的知识就在课题里)为什么要合起来算?(计算比较简便)什么时候可以合起来算?(当每一份的个数相同时就可以合起来算)

  板书:

  5个3加上3个3等于8个3

  15924

  5×3=155×3+3×3=8×3

  3×3=9

  15+9=245个33个38个3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4

  第5课时 8的乘法口诀

  教学内容:

  课本第76-77页。

  教学目标:

  1、经历编制8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掌握8的乘法口诀,并在应用口诀的过程中熟记8的乘法口诀,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在自编乘法口诀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继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态度,并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熟记8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

  会用8的乘法口诀求积。

  教学准备:

  课件、小正方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谈话:用8个小正方体拼一拼,看看你能拼出哪些熟悉的形状?

  在四人小组里相互合作完成。

  2、谈话:用8个小正方体可以拼成一个大正方体!每人再拼两个这样的大正方体。学生拼完后,相互检查。

  二、小组合作,探索新知

  1、谈话:你们小组的同学摆一个大正方体用了几个小正方体?看看你们拼成的大正方体,数一数或算一算,摆这样的2个大正方体要用几个小正方体?摆3个呢?……摆8个呢?

  2、看课本上的'表格,提问:谁能说一说这个表格的意思?请大家把表格填完整,尽量自己填。

  组长检查每个同学表格填得是否正确,指导填错的学生改正。

  3、提问:你能看表编出8的乘法口诀吗?如果有困难,可以根据表里的数先写乘法算式,再编口诀。先在小组里讨论一下,再填写。

  4、全班交流,指名读口诀,大家共同订正。

  5、练习记忆,再讨论交流。

  你认为哪几句好记?你用什么什么方法来记住的?

  三、组织练习,巩固新知。

  1、想想做做第1题。

  独立做题,把得数写在书上,集体订正。

  提问:通过刚才的计算,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每组三道题的得数相同?把你的想法先说给小组内的同学听。指名在班上交流。

  2、想想做做第2题。

  独立在书上填写。

  订正后提问:你是怎样填写的?你是怎样想的?如果知道6个8相加的和是48,你能算出7个8相加的和是多少吗?如果知道8个8相加的和是64,你能算出7个8相加的和是多少吗?

  讨论:我们可以怎样记住那几句难记的口诀?

  3、想想做做第3题。

  谈话:看看题中的两个小朋友,你能说出这道题的要求吗?同桌两人一人说8的乘法口诀,另一人说能列出的乘法算式,说完后再交换角色练习。活动结束后提问:你们根据一句乘法口诀说了几道乘法算式?有特殊情况吗?

  4、想想做做第5题。

  学生独立计算,交流订正。

  5、想想做做第6题。

  学生仔细观察插图,看一看图中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想想该怎样列式计算,再填写算式。

  6、学生独立填写想想做做第7题,指名说说是怎样想的?

  四、课堂总结

  提问: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8的乘法口诀

  一八得八 二八十六 三八二十四 四八三十二

  五八四十 六八四十八 七八五十六 八八六十四

  教学反思:

  教师依据新课程转变教师的角色这一理念,没有采取讲授的方法“送”口诀,“背”意义,而是从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出发,大胆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从而自然而然促成了学生由遇到问题到寻找方法,发现规律的思维过渡。充分地体验,主动思考,学生在自主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中变得更加积极。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5

  教学三维目标:

  1、经历编制8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8的乘法口诀的来源。

  2、理解8的乘法口诀的意义,熟记口诀。并用口诀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重难点

  经历编制8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8的.乘法口诀的来源。

  教具:

  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师生对口令。

  三七()()十二五七()

  2、抢答。

  4×5 5×6 3×2 4×3 7×4

  5×7 7×6 3×7 4×6 7×7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8的乘法口诀。

  有一只快乐的小狗一蹦一跳地来到了我们的课堂,它是怎样跳的?

  0 8 16它是怎样跳的?自己填一填,说出填法。

  二、自主探究:

  1、根据小狗连跳的情况,你能列出算式吗?编出口诀吗?想一想,把你编的口诀写到练习本上。

  汇报所编口诀,自由提问。

  8的乘法口诀有什么特点?

  2、快速记8的乘法口诀。

  检查口诀记忆情况,对口令、同桌接背,开火车背,正着背,倒着背。

  完成书上80页的填空。

  三、拓展应用:

  1、一只螃蟹八条腿,两只螃蟹( )条腿,三只螃蟹( )条腿,四只螃蟹( )条腿,五只螃蟹( )条腿,六只螃蟹( )条腿,七只螃蟹( )条腿,八只螃蟹( )条腿。

  2、口算比赛。

  1×8 2×8 6×8 7×8 3×8

  4×8 5×8 8×8

  3、每盒8个茶杯,有4盒,一共有多少个茶杯?

  4、( )×4=32 8×( )=56

  ( )×( )=24

  5、开放题:出示183页第十五题情景图.

  四、课后小结:

  省略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01-24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07-03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经典]05-26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经典)07-08

二年级数学教案上册02-14

【荐】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02-21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优秀02-15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品)05-24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06-20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热门)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