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4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六个会认的生字,掌握九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8—10自然段。
3、品读课文感受百合的自信、执著、顽强和坚定。
教学重点:
在品读中感悟百合的自信、执著、顽强和坚定。
教学难点:
百合面对野草的嘲笑,那坚定的、充满信心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引发联想,情境导入
同学们,这是什么花?(出示课件)看来大家对百合花并不陌生,你在什么地方见过百合花?(学生自由说)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百合花开(齐读课题)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学生自由说,适时板书:一株———百合谷
二、品读课文,解读百合精神
1、从断崖上的一株百合,到众人倾慕的百合谷,百合的哪些经历触动了你?
指名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注重生字词的读音。其他同学认真听,边听边把自己最感动的地方画下来,并作简单的批注。)
简单交流,:百合给了你怎样的印象?
2、交流品读。
(1)恶劣的生活环境。
指名读,从哪些词可以看出生活环境的恶劣?
恶劣的生活环境,并没有消磨百合的意志,因为他的`心中有一个坚定的念头,这个念头是什么?(指名读)
有了这个念头(齐读)白百合努力的吸收水分和阳光,深深地扎根,直直的挺着胸膛。
百合这样做容易吗?为什么还要如此的努力呢?因为他心中有一个坚定念头(出示课件)“我是一株百合,不是野草。唯一能证明我是百合的方法,就是开出美丽的花朵。”
这时你看见了怎样的百合?
(2)除了恶劣的环境外,百合还面临着更加严峻的考验,那是什么?(野草的嘲笑和蜂蝶鸟雀的劝阻)
“嘲笑”是什么意思?野草是怎样嘲笑百合的?指名读,从野草的嘲笑中你读懂了什么?指导朗读出嘲笑的语气。
蜂蝶鸟雀如何劝阻的?指名读。
面对着野草的嘲笑,蜂蝶鸟雀的劝阻百合要开花的信念始终没有动摇,百合说:(齐读)
自由读第八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
排比句读起来层层递进,感情也愈发浓烈。
现在,你就是那株坚定、有强烈开花愿望的百合,你能表达出来吗?
a.教师范读。
b.自由读。
c.指名读。
d.齐读。
这时你又看见了怎样的百合?
指导背诵。
(3)在恶劣的环境中,百合努力着;在野草的嘲笑下,百合努力着;终于有一天,它开花了,实现了自己的价值,百合的努力停止了吗?
从那里看出来的?
年年春天……
a.闭眼,听读。几十年后……
你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
b.如果你是百合谷中的一株百合,心里会怎样想?
c.最后一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
“谨记、全心全意”结合上下文说说理解。
默默还可以换成什么词?用哪个词更好,为什么?
这时又看见了怎样的百合?
3、回顾课文:“我是一株百合,不是野草。唯一能证明我是百合的方法,就是开出美丽的花朵。”“我要开花,是因为我知道自己有美丽的花;我要开花,是为了完成作为一株花的庄严使命;我要开花,是由于自己喜欢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我们要全心全意默默的开花,用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三、拓展,练笔
面对着坚定、顽强、执著、不张扬的百合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
快动笔写下来。
交流。
四、总结
同学们,这篇课文是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写的,原名是《心田上的百合花》他想告诉我们,那有着坚定信念,坚强意志、不张扬的百合开在他的心田上,其实学完课文,这美丽的百合已经开在了我们每个人的心上了。一株小小的开合凭着他的顽强,演绎了一段美丽而动人的故事。愿这百合永远开在每个人的心中。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理解诗中的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3、理解诗句之意,体会诗中所表达的强烈的爱国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感情。
4、让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
教学程序
一、导语
1、齐背诵《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2、同学们,“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爱国是一种可贵的品质,也是一个公民应尽的职责。古今中外的爱国之士有很多,而书写爱国之情的文章更多。这一节课让我们一起去学习另一首书写爱国的古诗——《示儿》。
[设计意图:以旧引新,紧扣主题直接引入,有利于迅速把学生的关注点吸引到课堂中来,使学生更好地进入学习的状态。
二、自主品赏,学习《示儿》
(一)提出学习要求:请同学们运用工具书和对照注释,并用上节课学到的学习古诗方法,自主去学会它。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要求,知晓方法才好真正的放手让学生自主去品赏各环节,即有的放矢,有路可寻。
(二)识诗人,解诗题。
1、同桌或前后桌四人一组讨论。
2、发言交流。
(三)巧抓字词,明诗意。
1、请同学们运用工具书和对照注释读诗,抓字词,看看能不能读懂,同桌或前后桌讨论。
2、先说说重点词意,再说诗句之意。
3、谁能说说这首诗的大意吗?(学生说并相互补充)
4、齐读全诗。
(四)反复研读,悟诗情。
1、过渡语。(要深入理解,我们还得怎样?)
2、自由练读,思考:诗人临终前,最悲伤(或牵挂)的是什么?
3、回答并谈体会(从文中你读出了什么?)
4、思答:诗人说“死去”虽不见可他终信所以叮嘱儿子(投影让生思考并用原文答)。
5、指导朗读,同桌练读,深入体会。
6、自由竞读。
7、表演情境。(同桌或前后桌互扮演诗人与儿子,以对话的形式演示诗人临终的感人场面)。
8、学生自由谈关于此诗思想感情的体会。
9、自由读背。
10、自由试背和齐背诵。
11、小结:陆游临终作诗,不说别的家常话,而只是说“不见九册同”的遗憾:对儿子没有别的嘱咐,只让他们另忘了在家祭时把“北定中原”的喜讯告诉他。这是多么深厚真挚的爱国情感啊!
[设计意图:以上三个环节,充分放手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自主、合作、探究地进行学习。学生运用学习古诗的方法,借助相关的工具书等充分进行小组交流,合作探究,让他们在实践中既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又避免繁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
三、对比体会,选读扩展(投影出示)。
1、对比体会,加深感悟(让学生以两首诗表达情感的异同点作比较,加深学生的感悟)。
2、投影选读杜甫和陆游的其它爱国诗篇。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比较,发现两首诗的`异同之处,加深感情其内涵中的微妙之处。同时,扩展选读不仅能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开阔视野,感受诗歌的博大情深,而且能提高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认知基础。]
四、作业设计
1、背诵并默写两首诗。
2、课后练习2。
3、搜集其他爱国诗篇并试用学古诗的方法去学习它们。
[设计意图:此环节不仅侧重于巩固课内的相关知识,而且更侧重于课外知识的适度延伸和学法的巩固与运用。
(附)、板书设计:
《示儿》
(南宋)陆游
九州同
告乃翁
盼望
心愿
(热爱祖国)
死____悲
[设计意图:紧扣课文内容,用关键词句简洁明了的体现古诗的内容与中心,可以让学生一目了然,易于把握和理解课文。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能够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碧绿、郑重、允许、仿佛、厨房、刺猬、胯下。
2、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知闰土的形象。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
4、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在用比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对闰土喜爱地感情
1、多媒体出示图片:
教师描述画面后,要求学生找出闰土讲的四件事。
2、教师范读课文。
3、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概括这四件事。
二、引导学生自主选择最感兴趣的部分学习,理解课文,读出感情,感知人物形象
1、分小组讨论,自主选择学习的方式、方法,以组为单位谈理解,说感受,练习把选出的段落读出感情。
2、学生汇报学习成果,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帮助学生积累语言。
下面是文中重要内容的学习,实际顺序以课堂上学生的选择为主:
⑴ 捕鸟:
① 引导学生想象闰土捕鸟时的情景,不仅把这件事情读出趣味来,还要能演示出来。
② 了解作者的写作特点。
③ 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⑵ 捡贝壳、看跳鱼儿:
① 引导学生感受闰土生活中有那么多有趣而又稀奇的事,体会闰土在讲这两件事时的神情,指导学生展开想象,指导朗读。
② 重点理解“红的绿的都有,鬼见怕也有,观音手也有”这句话,想象“鬼见怕、观音手”的样子,指导朗读。
③ 出示图片感受贝壳色彩的鲜艳丰富。
⑶ 看瓜刺猹:
重点指导朗读“月亮地下,你听,啦啦地响了,猹在咬瓜了。你便捏了胡叉,轻轻地走去……”和“看见猹了,你便刺,这牲口很伶俐,倒向你奔来,反从胯下窜了。它的皮毛是油一般的滑……”感受紧张、惊险、刺激的情境,体会闰土的感想。
三、运用多媒体手段,理解重点句子,体会我对闰土的羡慕赞美之情
四、小结
五、运用多媒体手段,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想象画面,体会文中描绘的意境
【板书设计】
捕鸟
少年闰土 拾贝
刺猹
看跳鱼儿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描红练习钢笔行楷字,努力写得人体。
2、区别比较9组汉字。并组词。
3、正确搭配词语,并扩展成句子。
4、综合修改句子中的错误。
5、熟记12条成语。
6、朗读、背诵《毕业歌》。
7、口语交际:写毕业赠言,并能用通顺连贯的语言表达自己这样写的理由。
8、学写毛笔字。
教学时间:四课时。
教学过程:
练习7 第一教时 总第97教时
一、明确课时任务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将完成练习7的第1-3项练习。
二、教学第一题
1、生齐读后自由书空一遍,要求注意每个字的`运笔过程。
2、提出一些难写的字,集体讨论其运笔特点。
3、动笔描红,提出要求:
(1)注意字距与行距的安排。
(2)一笔描成,不要重描。
4、巡视后,反馈学生作业。
三、教学第二题
l、生仔细观察每组字,要求注意比较各组字有什么异同。
2、试填。
3、答案,教师点拨:抓住各组形近字的不同之处,或偏旁,或是某一部件,由此区别出汉字的音、形、义。(鼓励学生一字多组)
四、教学第三题
1、指名读题,弄清题意。
2、出示例子,指名读。
抢救病人 医生正在抢救生命垂危的病人。
师引导分析:前一个词语"抢救"表示某种动作或行为,后一个词语"病人"则是与"抢救"有关的事物,这两个词搭配起来很恰当,符合语言习惯。然后再据此扩展成句。
3、学生仿照例子完成其他四组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4、反馈答案,师生评议。
(学生扩展句子,鼓励多种多样)
练习7 第二教时 总第98教时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认识本课的28 个生字, 会写11 个生字。
2、能力目标
揣摩作者是如何把人与动物之间的感情写真实、写具体的。
3、情感目标
体会人与动物的美好情谊。
教学重难点
1、体会人与动物的美好情谊。
2、揣摩作者是如何把人与动物之间的感情写真实、写具体的。
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动物园中的大象我们都见过、可是你们知道大象也曾在战场上冲杀吗?《最后一头战象》就向我们讲了战象的最后一天。
二、初读课文, 学习生字
1、读课文, 每个字都读准, 句子读通(不能一个词一个词读)。
2、指名分段读、提出认真听的要求、评读。
3、请5 位同学比赛读、评议。
4、学习生字:课文读好了, 看课文中的生字是不是认识了、出示生字卡认读、读生字卡背后的词语、齐读、开火车读、看看生字回到课文中还会不会读。
三、抓住重点句, 品读课文。
1、找出使你感动的句子, 带着感情朗读。
2、说一说, 这些句子为什么使你感动?
第二课时
一、回顾前文, 拓展延伸。
二、引导学生分析课文, 整体感知
1、课文写了嘎羧生命中的最后一天, 在这最后一天中嘎羧都做了哪些事情?(预感死亡、寻找象鞍、绕寨三圈、怀念战友、自掘象冢)
2、嘎羧为什么要寻找象鞍?
3、嘎羧要走了全村人的感情是怎样的?
4、请你闭上眼睛, 在脑海里想一想嘎羧站在打洛江畔怀念战友的场景。
三、深入分析课文、(集体讨论)
1、课文中对嘎羧的行为进行了具体的'描写, 从文中找一找, 说一说对嘎羧的行为进行具体描写有什么好处?
2、嘎羧为什么不回到祖宗留下的象冢反而是和战友们躺在了一起?
3、你对大象这种动物有什么新的认识?
四、作业
嘎羧告别村寨的场面, 驻立江滩回想往事的情景, 都十分感人、选择其中的一个场景, 想象嘎羧内心的感受, 并写下来。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6
课时目标:
1、读读记记“降生、模仿、身段、造就、抗议、风度、炼就、毅力、不解之缘、暗无天日、眼冒金星、一反常态、为所欲为、暑去寒来、不在话下、切切私语、无言以对”等词语。
2、用比较快的速度读懂课文,感受“舞台对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体会作者学艺的艰辛以及不一般的勇气和毅力
3、感受戏剧表演的神奇魅力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悟戏剧表演的神奇魅力。
教学难点
体会在艺术之路上,人们所付出的心血和汗水,以及不一般的勇气和毅力。
课型要素、组合方式。
课时
一课时
教学环节
操作流程
1、听+想
(1)“舞台”是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2)作者对“舞台”有怎样的感情?找出文中的句子,用横线划出。
(3)再找出与这句相照应的句子读一读。(结尾句)
2、想一想
学生找出以下句子,随机交流。
(1)我还没有出生,便和舞台结下了不解之缘。
(2)你从哪里看出舞台和“我”结下了不解之缘?
(3)读了句子,你感受到什么?(一次,小花猫看得兴起,竟蹿上了床。我为赶它下“台”,脚下没留神,一个倒栽葱,摔下床来,直摔得我眼冒金星,半天没缓过劲儿来)。
(4)每次演出,我一定要到台上去看,即使被挤在厚厚的幕布里,憋闷的满头是汗,也兴趣盎然。
那么,你知道文中的“我”——也就是本文的作者的母亲是谁吗?
3、想+做
(1)“我”在艺术上的成功离不开家庭的熏陶,特别是离不开母亲的.影响,母亲对艺术孜孜不倦的追求,深深地感染了“我”。但是,“我”的成功更离不开“我”在艺术舞台上练就的勇气和力量。
(2)找出与这句相照应的句子
全班交流。
(3)为什么一向心疼自己的奶奶此时却目不忍视地躲到里屋呢?其中包含着奶奶什么心愿?
(4)全班交流。
4、想一想
(1)从文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2)说说自己在学习成长之路上得到的锻炼和收获。
(3)展示自己课外收集的艺术家们不为人知的艰辛的成功之路。
(4)总结
在“艺术和生活”的舞台上,勇气和力量让人走向成功,同时,课文还含蓄地阐述了“老实做人,认真演戏”的道理。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7
教材分析:
文章通过一个“音乐白痴”成长为“奏出真正音乐”的小提琴手的故事,告诉人们,默默的关怀、真诚的帮助、持久的关注、热情的鼓励,能够帮助一个孩子树立起自信心。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有信心,有毅力,刻苦学习,一定能获得成功。
教学目标:
1、学会6个生字。正确读写“悠悠、仪式、抱歉 、溜走、介意、 演奏家”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与同学交流,抄写印象深刻的句子。
3、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教学重点:
1.理解老人是如何帮助“我”学会拉小提琴的,体会“我”对老人的敬仰之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阅读中理解读懂课文的方法。
教学难点: 认识老人不仅帮助我步入音乐的殿堂,更使我懂得了做人的道理。体会老妇人的语言和神态。
教学准备: 小提琴曲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二、揭题,初读课文
1、揭题
同学们,人世间最动听的是关爱的话语,最感人的是真情故事,最伟大的是爱的力量。今天这节语文课,我们就学习一篇令人心动的课文。
板书 :唯一的听众
2、检查字词
3、品读课文首位段 体会作者的变化
(1)请同学们把书翻到47页,我们先听一听课文的主人公,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向我们诉说了什么?
(2)反馈检查,指名说小伙子身上的变化
能当着成百上千的人演奏小提琴,成了小提琴演奏家。这一切都归功于那位清晨里──唯一的听众。
三、品读课文2-6段,感受小伙子的不自信
1、找课文中小伙子的心理变化的词语,并说说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一个怎样的小伙子?
2、反馈检查,指名读小伙子不自信的句子。
3、小伙子的这种信息是否被老妇人所捕获呢?老妇人想给予小伙子什么呢?
4、自由朗读课文
5、同学们,你们看看老人对作者的鼓励、关爱之情是通过什么传达出来的.呀?你们在阅读的时候,发现了吗?
6、再次默读课文,画出老人说的语言。看一看,老人在什么情况下,对作者说了什么?为什么这样说?产生了什么作用?一会儿我们交流。找到以后,可以自己小声地读一读老人说的话。
7、反馈交流,感受老妇人对小伙子的鼓励和关爱
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
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每天早晨?”
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
8、老人的这些语言,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呢?为什么要这样说呢?她的语言产生了什么作用?
9、齐读老妇人的话
四、课文还写了几次老人鼓励和关爱的眼神,是不是啊?那么课文几次写到老人的眼神呢?含义是什么?请你找一找,画一画,体会体会。
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木椅上,平静地望着我。
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
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1)在写老人的眼神的时候,都有一个共同的词语,是什么呀?
(2)作者为什么感觉老人的眼神像深深的潭水呢?也就是说,他从老人的眼神里读出了什么?
(3)老人的鼓励、关爱,都蕴涵在她的眼神里,所以看上去像深深的潭水。说明作者读懂了老人的眼神。那好,我们把这些含义朗读出来,好吗
五、学习课文第8自然段
1、在老妇人的鼓励下,小伙子发现自己变了,小伙子发生了什么变化呢?(态度、信心、琴技……)
2、齐读段落
六、小练笔--写感谢信
老人给作者信心,带领他度过了练琴起始的艰难阶段;老人给他鼓励,带领作者体验练琴中成功的喜悦;老人带给他享受,带领他走向音乐的美好境界。同学们,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啊,小伙子多想对老人说声谢谢啊,可是老人是个聋子啊,你们说什么样的表达方式来感谢来老人呢?(小练笔,写感谢信)
七、反馈交流小练笔
板书
11 唯一的听众
不 自 信 关爱
…… ←唯一的听众(平静)
自 信 鼓励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8
一、明确课时任务
这节课我们继续完成练习7的第4-6项练习。
二、教学第四题
1、多媒体显示教学内容。
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这段话有没有毛病?有哪些方面出现了毛病了
2、师生讨论分析得出:
(1)有错别字,(2)词语搭配不当,(3)语句不通顺,(4)标点符号不恰当。
3、复习修改符号。
4、分小组从以上几方面人手,讨论完成这段话的修改。
5、指名说说小组讨论结果,其余小组可作适当补充、修正。
6、师生评议。
7、齐读修改过的正确语段。
三、教学第五题
l、复习、背诵学过的成语歌。(可采用接龙的形式)
2、出示12个成语。
3、请同学们自学这12个成语,要求:
(1)自由练读,可借助工具书解决字音问题。
(2借助工具书初步了解你不熟悉的成语的意思。
4、指名读,师生评议字音是否准确,小组读,齐读。
5、读成诵。
比一比,看谁背得又快又准。
四、教学第六题
1、激情导人。
同学们,明天你们将告别小学6年的学习生活,此时此刻你们想说些什么呢?是不是 —— (师引背课文:"一想到明天就要告别美丽的校园,告别朝夕相处的老师和同学,心中就涌起了深深地眷恋之情。")
2、是啊!这儿还有一首歌,为同学们抒发了心中的情怀。
3、学生自由朗读。
4、小组派代表表演朗读,交流评议朗读时的停顿、轻声、重音等技巧的.处理。
5、反复吟诵,理解大意,感受意境。
6、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朗诵表演。
五、教学第七题
1、课前准备
(1)让学生事先摘抄一些赠言、名句。
(2)把课桌排成"u"字形,便于学生互相观察,确定赠言对象。
(3)在黑板上写上"临别赠言"并加以美化。
(4)播放歌曲《送别》,营造氛围。
2、谈话导人。
同学们,临别赠言是毕业活动中的一项最有意义的活动。留下你真挚的话语,送上我衷心的祝福,这是一份友谊,一份智慧,一份精神财富。这份财富的聚集,将使你一生愉快、充实。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学习小学语文最后一道练习题:临别赠言。
3、审题。
(1)指名读题。
(2)帮助学生弄清本题训练内容及要求。
①何为"赠言"?赠言即分别时说的或写的相互勉励的话,可以是自己的内心表白,也可以是自己所喜欢的一句名言。
②毕业赠言的对象可以是老师,也可以是同学,要根据赠言对象确定赠言内容,先写下来,再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写。
③本次活动每个人都要参与,看谁讲得最好。
4、教师"下水"示范。
5、学生准备。
6、练习。
(1)自由说。
(2)指名说。
(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同学的赠言作出适当的评议,及时报以热烈的掌声鼓励)
练习6 第四教时
教学目标:
1、分析每个字的字形、笔画。
2、注意写字的章法。
3、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要一气呵成,不要涂描。
教学过程:
一、教师讲解两个汉字的书写特点
司氧
本次临写的“司”、“氧”均为右上半包围结构的字。“司”的里面部分要往左放,右上,右中,右下要多留白,以求到时候 字的重心平稳。
“氧”字着重练好横折斜钩斜这一笔画,露锋起笔,顺势向右上作横画,渐轻,在折处稍提后向右下作顿,再转势向下作背弯后回锋向上轻快挑出。
二、教师在黑板上示范书写
三、学生自由练习书写
四、教师巡回指导
五、师生交流、评价
六、教师进行课堂小结
七、作业:学生练习书写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读准带拼音的生字,理解“要塞、苍劲、气势磅礴、广袤无垠、慷慨悲歌、干戈扰攘、征战频仍”等词。
2.有感情的朗读本课。
过程和方法目标:
结合图片、资料,学生交流、思考、朗读,领悟文章内涵。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感受山海关之雄伟壮观,还要体悟其“忠贞”的灵魂。
教学重点
联系课文内容查找资料,搜集中华儿女与外族入侵作斗争的故事,了解山海关历史,明确山海关的不可替代作用。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同学们,大家去过山海关吗?
山海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今天我们就走进
山海关,板书课文题目。
2、初读课文
要求:自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要读准确,句子读正确,读错的字写在纠错本上。
容易读错的字:
铮铮响、大扁额、雉墙的垛口、脖颈儿、屏藩要塞、烽台烟墩、广袤无垠、逶迤翻腾、身披盔甲、金戈、慷慨悲歌、干戈扰攘、征战频仍、抵御、捍卫
3、品读领悟
中心话题:
来到思慕已久的山海关作者看到了什么?产生了怎样的联想,发出了怎样的感叹?
学生自渎合作、探讨、交流。
预设点1
结合4、5自然段和资料,你看到什么?摘出重要的字词,从这里你想到了什么?把自己的理解写在书上。
这段中着重抓住“巍然耸立于白云之间、高耸云天、气势磅礴……好雄伟的关塞,好险要的去处!”
体会山海关的雄伟壮观。
北面是燕山山脉,重重叠叠,万里长城连绵起伏;南面是苍茫无垠的渤海,万里长城从角山上“直冲下来”,“一头扎向渤海岸边”。。。。。。
这时让同学交流感受。
再朗读,通过朗读让学生体会“山海关,耸立于万里长城的脖颈上,进出锦西走廊的咽喉之地,的确是名不虚传的天下第一关”。通过“脖颈”“咽喉”
这两个词让学生感觉山海关险要的地理位置,结合学生发言指导朗读。
追问:你读那里这几段山海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预设点2
结合6、7、8自然段,说一说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摘出有关的句子,再一次朗读,体会作者的情感,并结合自己搜集的中华儿女与外族入侵做斗争的故事进行讨论。
学生会从“我真想……”
“我觉得自己仿佛置身于……”等句段中感受作者的思绪。通过“我还想随着那蜿蜒南去的老龙头,纵身跳进那碧波万顷的渤海,去一洗那炎夏酷暑的汗水、关山万里的风尘……我觉得自己仿佛置身于古战场上,身披盔甲,手持金戈,站立在这威武的雄关之上,一股慷慨悲歌的火辣辣的情感涌遍我全身。这雄关巍然屹立于华夏的大地上,山海之间、咽喉要地,一次又一次地抵御着异族的'侵略,捍卫着神圣的国土。这高耸云天的坚固的城墙上的一块块砖石,哪一处没洒过我们英雄祖先的殷红热血?”让学生感受作者内心油然而生的慷慨情怀。
生:作者思如泉涌,尽情宣泄。
生:作者的想象不至于此,甚至回到金戈铁马的“古战场上”,不难发现,作者写雄伟的山海关,是因为“这雄关巍然屹立于华夏的大地上,山海之间,咽喉要地,一次有一次地抵御着异族的入侵,捍卫着神圣的疆土。
师:对。“这高耸入云的坚固的城墙上的一块块砖石,哪一处没撒上过我们英雄祖先的热血?这雄关外面的乱石纵横、野草丛生的一片片土地,哪一处没有埋葬过入侵着的累累白骨?”这段铿锵有力的文字,字字动人心魄,足以说明在中华民族历史上这雄关所发生的巨大作用。
生:一个热血沸腾、顶天立地的英雄好汉。在这里作者既在议论又在抒情。
师:进一步体会我们的祖先为了捍卫国土献出了自己的鲜血,他们身上散发着爱国情怀,结合学生发言,指导朗读。
预设点3
结合9、10自然段说一说作者的议论和抒情,看到作者这么强烈的感受,说说自己的感受。
在学生充分理解与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说己的感悟,鼓励学生大胆说己的见解,并作出恰当、及时的。
生:山海关之所以雄伟壮观,是因为它那伟大的体魄、忠贞的灵魂,它永远刻在人们心中。
师:对,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山海关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作者在文中把抒情同记事巧妙地结合起来,在叙事中抒情,在抒情中叙事。从而使我们深深地受到感染。
4、再次朗读课文
5、作业
搜集关于山海关的历史故事。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词,读懂诗句,理解诗意。
2、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
3、激发对祖国诗歌的热爱,培养主动积累诗歌的习惯。
4、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
2、古代送别诗一组(补充阅读材料)
3、课件。
一、谈话激趣
1 歌星、演员、运动员,你喜欢哪些人?诗人、作家、科学家,
你对谁的印象最深刻?
你们想知道老师崇拜的名人是谁吗?
2、李白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生交流收集的资料
师:诗仙李白、酒仙李白,侠客李白,如果说唐代诗人多如天上的星
星,那么李白就是星星中最亮的那一颗,他在文学上的辉煌成就,令
后人望尘莫及。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李白的一首诗。(课件出示课题)
二、读懂诗题
1、齐读题目
读准“孟浩然、广陵”,强调“孟”的第一笔是横撇。
指导写“孟”字。
2、个性化读题
①自由读题,,觉得哪个字眼重要就着重读那个词。
②指名读,点明是送别诗,
相机交流黄鹤楼、孟浩然、广陵的相关资料。
③不同的感受,不同的`读法,你想怎么读题目呢?
同学们自已再读一遍题目吧!
3 古代交通不方便,离别之后就很难再相见。于是,写诗送别成了一种习俗。然而,李白和孟浩然在黄鹤楼的这一送却引起了轰动,在文学史上被称为千古一别,或三名一别。在名楼:黄鹤楼,送名人孟浩然,到名地:广陵。论年龄,李白比孟浩然小十二岁,然而他们一样的潇洒飘逸,一样的诗才出众,互相仰慕,相间恨晚,。即使是短暂的离别,也那么依依不舍。
听了老师的介绍,你想再读一遍题目吗?(生再读题)对,我
们这才算真正“读懂诗题”(出示卡片)。
读懂诗题是学好古诗的第一步。接下来,我们进入第二步:
(出示卡片)“读通诗句”
三、读通诗句
1、自由读,强调读准音,认清形。
2、指名读,检查“辞”的读音,读准 “孤帆远影”。
3 指导读出诗的节奏感:二二三节奏、四三节奏
四 理解诗意,体验诗情。
1理解诗意
①先借助注释,自己学一学,再把你读懂的句子说给同桌听,
②交流自学所得。
重点词能帮助我们理解诗句,你能说出哪些词语的意思呢?
想说哪个都行。
2 体验诗情
① 结合板画,理解“西辞”。
(画出长江简图,拿出黄鹤楼卡片和扬州卡片)
哪位同学帮老师找出它们的位置?
② 结合课件,感受“烟花三月”
范读、指名读、齐读
③ 想象悟情,朗读体验。
目送友人远去,李白在黄鹤楼上心驰神往,看呀,望呀,
他究竟看到了什么?
长江,当时的水上交通要道,难道真的只有孤零零的一只帆船?
(相机板画众帆。板书:帆尽,情未尽。)
引导带着理解读,读中悟情。
④ 独特体验,个性朗读。
如果你就是李白,你想说什么?
相机引导带着自己的感悟读。
⑤ 欣赏课件“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再创情境。
⑥ 入情入境,配乐吟读全诗
女同学,我们站起来送送孟浩然。
男同学,我们站起来送送孟浩然。
全班同学,我们一起送送孟浩然。
我们一起再读一遍题目。
五 小结
(音乐:送别)
离别是诗,离别是歌,离别总是情。一样的送别,不一样的情怀。
老师整理了一部分离别诗送给同学们,喜欢的话读一读,比一比,
感受古人淳朴的情怀,体验深情厚谊带给我们的感动和温暖。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
1、预习课文,学会本课13个生字,认识3个生字。能够正确读写碧绿、郑重、允许、仿佛、厨房、刺猬、胯下等词语。
2、通读课文,从总体上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及文章的思路。
3、学习描写闰土外貌的部分,指导课后思考练习4。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谈话
有这样一位少年,他和我们的年纪相仿,不仅健康、天真、活泼,而且勇敢、聪明、有本领、见识广。大家想不想认识他,了解他呢?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闰土是谁,他和我是什么关系?
3、快速默读课文,找出依据。(我是少爷,闰土是给我家做工的忙月的儿子。他们是主人和仆人的关系。)
二、预习课文
1、小组学习,读准生字的字音,说说书写时应该特别注意的地方;理解词语;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默读课文,想想我和闰土是怎样认识的?他们之间发生了哪些事情?把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画下来。
三、检查预习情况
1、开火车式朗读课文,读后评议,纠正字音。
2、利用课件检查学习情况
(1)生字中的特殊部首:拜(手);允(或儿);畜(亠)
(2)正音
(3)与生字有关的多音字、同音字、形近字组词,巩固生字的音形义。
3、质疑(可简单写副板书,便于在下面的学习中反馈)
四、学习描写闰土外貌的内容
1、过渡语:一般情况下,我们认识、了解一个人的时候,首先认识和了解这个人的什么呢?(要想认识一个人,先要看他的外貌。)
2、闰土长什么样呢?速读课文,画出有关句子。
3、读他正在厨房里用圈子将他套住了一句
板书:紫色的圆脸头戴小毡帽颈套银项圈
4、谁来说说闰土的外貌有什么特点?
(1)学生不知从哪说起时,可引导学生做一个小练习:拿铅笔将圆脸的圆、小毡帽的小和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一句话轻轻划掉,然后看看他是谁,与他相对照,少年闰土有什么样的特点。
对比之后,我们知道闰土是一个年少而又天真活泼的孩子。
(2)再仔细读读描写闰土外貌的句子,看闰土还有什么特点。
如果学生没有新发现,再做一个练习:用铅笔将紫色的划掉,然后换上苍白的或蜡黄的一类词语,读后说说有什么体会。
体会出闰土健康的特点,因为他的脸是紫色的,为什么是紫色的?(在海边瓜地看瓜,在海边捡贝壳、看跳鱼儿,经风吹日晒变成紫色;闰土是一个忙月的儿子,是穷苦人家的孩子,生活在农村。)
5、请一位同学总结闰土具有哪些特点
板书:年少健康天真活泼
五、指导课后思考练习
1、课件出示要求及插图。
2、课件出示摘录的内容。
3、什么是人物的外貌,让学生结合闰土外貌的学习说一说描写人物外貌要注意什么。
4、课件出示范例,让学生自己读、说、评、议。
5、小组同学互相启发,练习说一说自己要描写的人物外貌。
六、理清四件事的顺序
1、提问:闰土和我在一起,给我讲了哪些事?
2、四人小组学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3、学生按先后顺序说一说
4、师生评论,调整板书:雪天捕鸟夏日拾贝月夜刺猹潮汛看鱼
七、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语。
2、朗读课文。
3、用一段话描写一个人的外貌。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12
教学目标;
1、学习和掌握主持的方法和内容。
2、主持要做到交代明白,启发得当,使班级活动活跃。
教学设计;
一、提问引入
班级中,你主持过节目吗?主持过会议吗?
电视中,你最喜欢谁主持的节目,为什么?
二、揭示课题:小组主持
1、解释:以小组为单位,五、六个成员组成,主持活动或主持会议。
2、进入情境,解决问题。
①老师出了一个话题“给母校留点什么礼物?”你当主持,可全组其它成员一个人也不响,你将用什么方法使他们开口?
②用“六六过关式”的抢答
⑴转移话题,从别人的简单的感兴趣的话题引入;⑵激将法;别人都会说,难倒你不行吗?⑶硬性规定法:按照顺序,指到谁,谁就发言;⑷帮忙式:我们都老朋友了,我第一次主持节目,难道你们就不帮忙,让我下不了台,快,大家随便说说;⑸以一带全法:请一人会说的先说,引起大家的说的'欲望再说。
③主持人应具备的素质:⑴启发得当;⑵交代明白;⑶语言幽默;⑷有特色(绝活)
三、实践训练。小组轮流主持五分钟自主活动,运用以上方法进行,评出最佳主持参与全班主持活动,再评出班级最佳主持。
四、作业:观看《实话实说》、《百姓茶坊》等节目,学习主持人的本领。
在班级“谈古说今”活动中,轮流担任活动主持人,并进行考核。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13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了解葡萄的生长习性,丰富知识。
2、通过讨论简单了解本文严谨别致、详略有致的结构特点。
3、通过朗读品味本文淳朴自然、闲适自在的语言。
4、通过想象和联想体会作者文人的灵性和雅致的情趣,激发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
通过对文本的研习,认识状物的常见表现方法,明白根据表达的需要对这些表现方法进行选择和运用的道理。
教学设想:
本文是一篇非常别致的状物散文。教学重点应该是状物,学习时要看文章按照月份写了葡萄种植和收获的各种知识,同时,由文及人,整体感受汪曾祺热爱生活、积极乐观的情怀。
教学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生活中并不总是惊涛骇浪,也不是处处都需要正襟危坐。很多时候,我们大多数人都处于一种平常甚至平淡的生活状态中。有人告诉我,只有认真地去感受和体味平常生活中那些快乐、悲苦、平淡以及诗意,才能真正体会到生活的滋味。想着这句话,我想到了汪曾祺。今天,我们要随着汪曾祺走进那个美丽的葡萄园,在四季变迁中认识葡萄,认识人,认识人生。
二、由状物散文的特点进入对文本的初步解读。
状物是文学作品特别是散文作品常见的写作类型与表达方法,它将物作为主要的表达对象,根据需要,对事物的部分或全体,或者对某一类事物进行描写,使人对描写对象有比较清楚的了解,同时,在描写中适当穿插记叙、议论、抒情等内容,使人感受到作者对事物的态度,与事物的关系,事物在起生活中的意义,以及作者寄托在描写中的感情。但是,对事物的描写始终是这类文章写作的中心,接下来,我们看作者是如何完成状物任务的。
1.通读全文,看文章围绕葡萄一共写了哪些方面?重点是哪些?
写了出窖、上架、浇水、喷药、打梢、掐须、打条、追肥、结果、下架、入窖。重点写了三、四、五、八这四个月的上架、吸水、抽条、长叶、开花、结果来写。
2.为什么这样安排?
因为这是葡萄生长过程中最有情味的内容,是整个葡萄园生命涌动的时刻,是充满活力、蓬勃生长的季节,也是最能让人为所见到的自然生命而感动的时刻。
其实,略写的部分也不是草草了事的,比如第一月,虽然只有短短的三行字,却写出了果园的宁静和美丽,大雪,无声,葡萄“睡“着,多么祥和安静啊,而到结尾处,葡萄又入窖了,“热热闹闹的果园,现在什么颜色也没有了”,与开头呼应起来,虽然简略,但意韵深远。
3.写景状物的一般方法有(1)描绘景物的色彩、形状、声音,让景物具有立体感。(2)调动自己的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多种感觉描摹景物,突出其可感性。这也就是欧阳修所讲的“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至矣”。(《六一诗话》)当然这些离不开仔细的观察,请同学们通读全文看文章如何体现这一特点的?
形态:有的稍头已经绽开了芽苞,吐出指甲大的苍白的小叶。
颜色:不大一会,小叶就变了颜色,叶边发红;——又不大一会,绿了。
长势:葡萄抽条,丝毫不知节制,它简直是瞎长!几天功夫,就抽出好长的一节的新条。
果实:白的像白玛瑙,红的像红宝石,紫的像紫水晶,黑的像黑玉。一串一串,饱满、磁棒、挺括,璀璨琳琅。
月令,农历某个月的气候和物候。
4.当然只靠观察是不行的,观察必须与知识相融合,其中关于时令、农学、博物学、和古代文学方面的.知识俯拾皆是。
5.状物散文有别于一般说明文,但还是要运用一些说明方法的,同学们找一找,看运用了那些说明方法,有引用(。《图经》云:“根苗中空相通。圃人将货之,欲得厚利,暮溉其根,而晨朝水浸子中矣,故俗呼其苗为木通。”)、列数字(在葡萄根的后面,距主干一尺,挖一道半月形的沟,把大粪倒在里面)、作比较(葡萄的卷须,在它还是野生的时候是有用的,好攀附在别的什么树木上。现在,已经有人给它好好地固定在架上了,就一点用也没有了)、打比方(白的像白玛瑙,红的像红宝石,紫的像紫水晶,黑的像黑玉)。
6.状物散文有别与一般说明文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它常带有情感、理趣,并不从科学的角度排斥主观因素,而且使用手法也常常是文学的,如比喻、夸张、拟人、比拟等等。请同学们找一找,有哪些例子?
比喻:白的像白玛瑙,红的像红宝石,紫的像紫水晶,黑的像黑玉。
葡萄粒长了一点了,一颗一颗,像绿玻璃料做的纽子。硬的。
夸张:你就把《说文解字》里的玉字
偏旁的字都搬了来吧,那也不够用呀!
拟人:葡萄藤露出来了,乌黑的。有的稍头已经绽开了芽苞,吐出指甲大的苍白的小叶。它已经等不及了。
三、“这篇散文果然很‘散’,初次读来感觉象流水账。作者通过自己的细致观察,详细介绍了葡萄十二个月的生长情况。语言平实自然,很口语化,作者为什么写这篇文章,难道仅仅是想写出葡萄一生的生长状况吗?”
当然不是,以时间为序,作者不但写了葡萄在每个月的生长状况,对根、藤、蔓须、叶、果实在不同时节的状态都有描写,同时,更写出了人的劳动,人对葡萄的感情,也抒发了作者豁达开朗的人生态度。这也是他散文的一个重要特点:记人事、写风景、说文化、述掌故,兼及饮食瓜果、草木虫鱼,无不集于笔下,闲淡中有滋味,闲适中有意味,给读者以文学艺术的审美享受及文化修养的提高。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14
课题整理诗歌,欣赏诗歌(一)课时安排第五课时
教学目标目标:
1、了解古今中外诗人创作的优秀诗歌。
2、让学生从诗歌里得到美的熏陶。
重点:通过阅读报刊、书籍以及采访等途径,搜集诗歌。
难点:通过阅读报刊、书籍以及采访等途径,搜集诗歌。
教学具准备
导学过程我的`再创造
一、再次共同阅读“诗海拾贝”中的6首诗歌。
1、分小组感情诵读这6首诗。
2、这几首诗都是围绕着一个什么主题?
吟咏大自然美好风光。
二、和学生一起回顾一下中国诗歌从古至今的变化。即由古代诗歌到近代诗歌的演变。
(1)什么是古代诗歌:按音律分,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
①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学生稍作了解。
②近体诗:与古体诗相对的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学生稍作了解。
(2)什么是现代诗:
①按照作品内容的表达方式划分:叙事诗和抒情诗。
②按照作品语言的音韵格律和结构形式分:格律诗、自由诗和散文诗。
三、在此基础上确定搜集诗歌的方法和形式
1、小组讨论。
2、得出结果:采用阅读报刊书籍、采访、上网查找等形式。
3、组内分工,形成书面。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上册教案01-17
语文上册教案03-05
小学语文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01-21
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案01-09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02-19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1-05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1-25
六年级语文上册松鼠教案08-20
六年级苏教版语文上册教案01-07
上册六年级语文教案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