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数学教案>小学数学教案

小学数学教案

时间:2024-07-18 08:29:48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数学教案实用1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教案实用15篇

小学数学教案1

  教学目标:

  1、具体的情境图中,让学生学会区分基数和序数的,理解几个和第几的不同,并通过生活实例使学生充分感知无论第几都只有一个,它表示事物的次序,而几个则表示事物的多少。

  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推理、判断的能力,以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使学生感知与同伴合作学习和乐趣,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理解序数含义,会区分基数与序数,明确数的方向决定的次序。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师生交流

  今天,老师要带大家云一个你们非常熟悉的地方,想知道是哪里吗?

  2、出示实物投影的书中第18页的图画。

  动物园的售标处,井然有序的排队买标。师:问:小朋友,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有哪些人?他在什么地方吗?

  二、探求新知

  1、初步感知

  师:(1)请大家猜一猜谁最先上车?你是怎么知道的?

  (2)那小朋友排在第几?排在他前面的阿姨呢?后面的两位叔叔呢?

  (3)你是怎么知道阿姨排在第2的?

  (4)请你说一说:两位叔叔排在第4和第5的理由。

  (5)教育学生在公共场合应该自学排队,遵守公共秩序。

  2、初步感知基数与序数

  (1)请大家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人在排队买标?有谁能指一指排在第5地是谁?

  (2)动画展示:穿红衣服的阿姨已经走了,后面的人次上前。

  问:有几个人在排队?这时谁排4?小朋友排第几?解放军叔叔呢?

  3、进一步体会基数、序数的.含义

  (1)请几位同学上讲台

  先请大家数一数共几人?再问一问从左数第3人是谁?××同学是从右数的第几?他还可以排第几?

  (2)分小组做排队游戏

  三、反馈练习:

  1、投影出示:5只小鸟

  把左边的4只小鸟圈起来,给从左数的第4只小鸟涂上颜色。

  2、举一些日常生活中关于"第几"的例子

  先4人小组互相说,然后向全班汇报。

  四:作业:

  书第20页"做一做"的第1题

  看图片可以说一说:照片上共有几个人?从右数,爷爷排第几?奶奶和爸爸排第几等?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2

  师:在动物园的另一角,有一只小蚂蚁饿急了,正在找东西吃呢。忽然它看见一个又大又红的苹果,很想吃,可在它周围有许多方格,怎样才能吃到苹果呢?请看图,这儿有提示:蚂蚁往右走几格,再往上走几格到苹果处。我们一起来帮帮小蚂蚁好吗?(老师演示,让学生明白题意)

  师:这只小蚂蚁又发现不远处还有一个香甜的香蕉呢,请小朋友自己去帮助小蚂蚁,好吗?你可以看提示(2)

  师:这只小蚂蚁的胃口可大了,它还想吃到可口的小青虫和脆甜的鸭梨呢!该怎么办呢?同桌两人可以商量商量蚂蚁该怎么走,然后再画出来。(展示不同的方法)

  4、说一说,他们各住在哪里?

  5、综合练习(上、下、左、右、前、后、位置)

  四、总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5~6页内容及练习一的4~7题。

小学数学教案2

  教学重点

  理解梯形的概念,认识梯形的底和高并会画梯形的高

  教学难点

  整理所有四边形之间的关系,掌握各种图形的特征及其异同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说一说学过的四边形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2下面哪些图形是平行四边形?【演示课件“梯形”】

  教师导入:图3有几条边?几个角?这个四边形像什么?(梯子)这就是梯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什么叫做梯形?(板书课题:梯形)

  二、探究新知

  认识梯形

  (1)出示图形【继续演示课件“梯形”】

  教师提问:①生活中你见到过这样的图形吗?它们外面的形状都像什么?(梯子、木箱、槽子)引导学生看出它们的外形

  ②这样的四边形有什么特点?

  一名学生到黑板上测量,全班同学测量书上144页此图

  (2)交流测量结果

  通过检查测量使学生明确:有一组对边是平行的,但长度不相等,另一组对边不平行

  (3)概括梯形的定义

  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板书)

  2认识梯形各部分名称【继续演示课件“梯形”】

  结合图形说明,互相平行的一组对边叫做梯形的底,根据图形的位置,一般在上面的叫上底,在下面的叫下底。习惯上上底画得短些,下底画得长些。不平行的一组对边叫做腰。从上底的一个顶点向对边引一条垂线,这点和垂足之间线段叫做梯形的高高的画法与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中高的画法相同

  想一想:能不能在梯形的腰上画高?

  引导学生明确:梯形的高只能从相互平行的两条边中任一边上的点向它的对边画垂线。

  再想一想:你怎样区分梯形的底和腰呢?

  3教学等腰梯形

  (1)教师演示

  拿一等腰梯形,对折一下,你发现两腰有什么特点?(两腰相等)

  (2)学生测量

  量一量等腰梯形两腰的长度,结果怎样?(两腰相等)

  (3)概括定义

  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板书)它是梯形的一种特殊情况。【继续演示课件“梯形”】

  4四边形的关系

  分组讨论:根据对边平行的情况,你可以把四边形分成几类?每类各有什么图形?

  引导学生明确:根据对边平行的情况可分成两类:一类是两组对边平行,其中包括有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另一类是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其中有梯形和等腰梯形

  三、巩固练习

  1用钉子板围成不同的`梯形

  ①任意梯形②倒立梯形③上底为3高为3的梯形

  2用七巧板拼梯形

  (1)用两块拼一个梯形(2)用三块拼一个梯形

  3继续演示课件“梯形”,出示练习

  小组讨论:我们学过的四边形有着密切的关系,你能看图说出它们的关系吗?

  4找出下图中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每种图形有几个?

  四、质疑小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梯形的定义及各部分名称和认识特殊的梯形)

  2对于今天所学的知识大家还有什么问题?

  鼓励学生质疑、解疑

  五、布置作业

  指出梯形的上底和下底,画出下面梯形的高。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剪图形

  活动目标

  通过剪图形实现所学过平面图形的相互转化,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要求

  每个图形只许剪一刀

  ①将平行四边形剪为梯形

  ②将梯形剪为平行四边形

  ③将任意四边形剪为梯形

  ④将梯形剪为两个三角形

  ⑤将三角形剪为梯形

  看谁完成的最快最标准

小学数学教案3

  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进一步深化对周长意义的理解,了解与掌握获取图形周长信息的方法与技能技巧。

  2.在操作实践、合作交流和探究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与合作意识。

  教具、学具准备:

  学具:学生每4人一组,每组准备:

  ①彩线4根、易拉罐4个;

  ②每人3厘米和5厘米的小棒各4根;

  ③每人12个边长3厘米的正方形;

  ④木质米尺1根;

  ⑤手帕一块。

  教具:

  ①多媒体课件;

  ②边长1厘米、3厘米的正方形、易拉罐各一个;

  ③四个图形。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什么是周长,并且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今天我们就以周长是多少为主题边动手摆玩学具,边思考学习。(板书:周长是多少)

  二、实践探索

  1. 围一围 量一量

  ① 测量易拉罐的周长

  这是一个易拉罐,这是它的`底面,它的底面周长是多少呢?有什么办法知道它?请大家利用学具动手动脑想办法测出它。

  这个易拉罐的周长是多少,你是怎样知道的?请到前面演示看一看。

  电脑演示其它测量方法。

  ② 测量蘑菇状泡沫板的周长

  请各小组取出蘑菇状泡沫板,它的周长是多少呢?请小组合作,测出它的周长。

  它的周长是多少,你是怎样知道的?请到前面演示看一看。

  利用围一围,量一量的方法,能够测出一些图形的周长。(板书:围 量)

  ③ 讨论P68“围一围”

  屏显:主题图

小学数学教案4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在具体的情景中,让学生初步体验平均分的过程,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2、理解平均分的方法。

  3、通过分一分的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情感目标:

  1、初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经历与小组讨论、交流,培养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感受平均分的过程

  难点:初步体会有余数的“平均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师导入语,创设故事情境

  同学们,你们瞧,小熊家今天看起来特别高兴,你知道为什么吗?(学生猜一猜)。哦,原来,今天是小熊要过十岁生日了。他特地邀请小伙伴们来家做客,准备开一个生日Party。你们瞧:都有谁来?(两只小猴、四只小猫、三只小狗)。小熊非常热情,拿出了动物们最爱吃的食物来招待:有桃子、小鱼、骨头。可是小熊遇到一点困难,这么多食物该怎样分呢?同学们,你们能帮小熊分食物吗?(能)

  2、揭示课题:分一分(板书:分一分)

  那么,我们一起帮助小熊来分一分食物吧!

  (1)、指名说说,你觉得应该怎么分?

  (生答:把桃分给小猴,鱼分给小猫们,骨头分给小狗们)

  (2)、那么小猴、小猫、小狗之间又应该怎么分配呢?

  设计意图:根据数学学科特点和小学生好奇、好新、好动的思维特点,创设故事性情境,使学生产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望,让学生的`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状态,让生动的故事情境去吸引学生,唤起学习兴趣。

  二、实际操作,体会平均分

  1、小熊听取了同学们的建议,拿出8个桃子招待两只猴子,请你们帮他分一分。用8个小正方体代替桃子。(同桌讨论分法并在全班汇报,说出各种分法)

  (1)出示分得的结果。

  (2)、两只淘气的猴子都想多吃一点,在这些分法中,你认为哪种分法能使两只猴子都满意?为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回答体会“同样多”、“一样多”。同时潜移默化地教育学生应该平等对待和尊重每一位客人,进行人文教育。

  2、同学们真能干,帮了小熊一个大忙,分给两只猴子一样多的桃子,令两只猴子都很满意。现在,小熊手上有12条鱼,请你帮他分给4只小猫,要求每只小猫分到的鱼同样多,每只小猫分到()条。

  (同桌互相说说怎样分、全班反馈交流、由学生判断正误并说出理由)

  3、师生小结: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我们就说是“平均分”。

  4、看到小猴和小猫吃的那么香,小狗在旁边等不急了,“汪汪汪汪”叫了起来,小熊该来给我分食物了。小熊急忙拿出18根骨头,请同学们平均分给3只小狗,每只分到()根。(同桌互相说说怎样分、全班反馈交流。请一个同学在投影机上用小棒分一分)

  (投影出示学生分得结果,集体交流评讲)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是:在课堂中创设操作性情境,组织一些以学生活动为主的练习,对一些实际问题通过自己动手演示,获得学习成效。(我先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形象地感知“平均分”,再由教师小结,抽象出“平均分”的概念,最后,由学生进行练习反馈。这样的教学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其次,动手操作“平均分”活动的设计,即能巩固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又能提高操作能力,培养创新精神。最后,通过四人小组讨论、操作,同桌合作等形式的交流方式,初步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

  5、今天有那么多的好朋友来给小熊庆祝生日,他非常高兴,除了给它的好朋友们准备了前面那么多好吃的东西外,还准备了一顿丰富的晚餐,这些小动物们很讲卫生,跟我们一样要用筷子来吃饭,那么小熊家里的筷子够不够呢?(有12根筷子,也就是6双,但是有10只小动物,先不告诉学生一共有多少只小动物,让学生去为解决问题寻找一些必需的条件。)

  6、小动物们吃饱后非常开心,他们想一起来玩游戏,这个游戏规则是4只动物一组,可以分成()组,还剩()只小动物呢?(每个学生发一捆小棒,同桌合作用小棒摆一摆)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是:在课堂中创设趣味性情境,组织学生动手分一分,帮助学生感知分不完的“平均分”。

  三、结合生活,练一练

  1、让学生先独立完成书上p33第2,3题,然后集体反馈。(让学生说出他的解题策略的时候解释一下他的方法。例:如有学生用“二七十四”这句乘法口诀解决第2题,请他给同学们说说二,七和十四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2、今天这节课同学们表现的都很棒,其中这4个小朋友表现最出色,老师带了9个气球来奖励他们,平均每人分到()个,还剩()个。这个气球还能给其中的一个小朋友吗?为什么?

  设计意图:我选择了贴近学生生活内容作为练习题目,目的在于让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平均分的过程。教学时,我让学生圈一圈、摆一摆、说一说等形式,通过动口、动手、动脑等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学习活动,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性的问题,培养数学能力。

  四、跳一跳,摘果子

  1、林老师每天上完课嗓子都很累,下课后总喜欢喝一杯蜜糖,同学们,你们知道蜜糖是怎样做吗?对拉,是勤劳的蜜蜂采花蜜的功劳。

  今天一大早,就有一些蜜蜂(16只)去采蜜,过了一会,有一半的蜜蜂采完了,飞走了一半,还剩()只。

  2、秋天到了,同学们出去秋游,有20个小朋友要去划船,每条船限坐6人,要租几条船?(方法多样化)

  请跟你的同桌说一说。

  设计意图:跳一跳,摘果子是对学生进行分层次教学,通过让学生自主选择练习题,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同时培养向难题挑战的信心。

  五、总结:

  1、说说你这节课学到了什么知识?

  2、这节课中,你觉得自己表现最出色的是什么地方?

小学数学教案5

  教学目标

  1、巩固加减法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元、角、分的计算。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求异思维能力。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初步学会简单的元、角、分的计算。

  教学难点

  正确解答简单的有关元、角、分的计算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学生根据要求摆钱数。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人民币,你会使用它吗?下面就请你们来试一试,你们看,这有很多的物品,上面都标明了价格,老师说物品的名称,你们来摆出它的价钱好不好?出示图片“物品价格”

  学生摆完以后,同桌互相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导入

  师:在生活中,我们去买东西,往往不只是买一种东西,或者需要找钱,这就要求我们要学会简单的计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元、角、分的简单计算问题。(板书课题:简单的计算)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7。

  出示图片“足球墨水”:

  (1)师:一个小足球多少钱?(15元)请你在桌子左边摆出它的钱数。(同桌互相检查对方摆得对不对)

  师:一瓶墨水多少钱?(3元)请你在桌子右边摆出它的钱数。(同桌互查)

  老师边板书边提问:买一个小足球和一瓶墨水,一共多少钱?请你看着自己摆的钱数,说一说。(教师指名回答)

  师:你是怎么算的`?(板书:15元+3元=18元)为什么用加法计算?(求整体)

  (2)师:根据这两个条件,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一个小足球比一瓶墨水贵多少钱?或一瓶墨水比一个小足球便宜多少钱?)

  板书:一个小足球比一瓶墨水贵多少钱?

  问:怎样求这个问题?为什么用减法计算?(板书:15元-3元=12元)

  15元减3元是不是12元呢?请你摆学具验证一下。

  2、教学例8

  出示图片“飞机图”:

  师:一架玩具飞机多少钱?(25元)请你摆出它的价钱。(同桌互相检查)

  老师边叙述边板书:小华有20元钱,他想买一架玩具飞机,够不够?(不够)

  师:请你摆出小华的钱数,摆完后同桌互查。

  问:还差多少钱?请你看着自己摆的钱数说一说。(指名回答。)

  问:你是怎么想的?还有不同的想法吗?(板书:25元-20元=5元)

  问:这道题为什么要用减法计算?(求差)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45页的做一做(出示图片“做一做”)

  师:一条毛巾多少钱?(3元)

  一把牙刷多少钱?(2元)

  一枝牙膏多少钱?(4元)

  师:根据图中所给的条件,请你完成下面的三个问题。(可以直接计算,有困难的同学可以先摆一摆学具,再填出钱数)

  2、帮助小动物算钱数。

  出示图片“动物商店图”:

  师:同学们,你们愿意用刚才学到的知识帮助小动物算一算买东西要用的钱数吗?

  问:小兔子买了一本练习本和一块橡皮,一共用了多少钱?

  小鹿有1元钱,它要买一个转笔刀,应找回多少钱?

  小象要买一个茶杯和一个毽子需要花多少钱?

  小猴子有10元钱,它要买一个玩具汽车和一根跳绳儿够不够?

  3、小组讨论:小亮有16元钱,买了下面的那几种物品后,正好把钱用完?

  出示图片“购物图”:

  学生分组讨论后,以组为单位在全班进行汇报。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能说一说怎样进行元、角、分的加减法计算吗?

小学数学教案6

  一、教学内容:

  P9-10例7“做一做”练习三4-7题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把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用于小数乘法的计算;

  2、使学生能运用乘法的运算定律对一些小数乘法进行简便计算;

  3、培养学生的推理以及知识的迁移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把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用于小数乘法的.计算。

  难点:运用乘法的运算定律对一些小数乘法进行简便计算。

  四、教学具准备:

  投影仪、小卡片等。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按运算定律填空:

  15×12= ×

  (18×4)×25=18×( × )

  (36+64)×7= × + ×

  2、用简便方法计算:

  25×478×4 65×201

  3、计算下面各题:

  2.5×4.78×4 0.65×201

  4、引入

  这两道题用竖式计算要很多时间,谁能想个办法使这两道题计算比较快呢?

  (二)、教学新课

  1、刚才几位同学说的对不对呢?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对小数乘法是否适用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2、出示:

  下面每组算式两边的结果相等吗?

  0.7×1.2〇1.2×0.7

  (0.8×0.5)×0.4〇0.8×(0.5×0.4)

  (2.4+3.6)×0.5〇2.4×0.5+3.6×0.5

  学生口头回答后提问:“把上面几题与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比较,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对小数乘法同样适用。应用这些运算定律可以使一些计算比较简便。

  3、利用运算定律计算复习中第三题。集体订正时指名说说在怎样计算简便?运用了哪些运算定律?

  (三)、课堂练习

  1、基本练习

  完成练习三第4题。说出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2、把左右两边结果相等的算式用线连接起来。

  0.25×89×4 65+65×0.01

  1.25×68×0.8 4.5×10+4.5×0.1

  65×1.01 100×4.5

  78×4.5+22×4.5 0.25×4×89

  4.5×9.9 12.5×0.8×68

  (四)小结:

  学生相互之间讨论,谈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五)作业:

  练习三第5、6题。

小学数学教案7

  教学内容:年、月、日

  目的要求:

  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大月、小月、平年、闰年的知识。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归纳概括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认识年、月、日的知识

  难点:判断平年闰年的方法

  教具: 年历卡,投影,电脑

  教学过程:

  出示日历册、挂历、年历卡、

  师:问他们是用来干什么的?

  谁来告诉大家自己的生日?

  谁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哪年哪月哪日诞生的?

  年、月、日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年、月、日也是时间单位,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有关“年、月、日”的知识。

  电脑出示课题 年、月、日

  一、认识年、月、日

  1、结合实际认识一年、一月、一日的时间长短

  师:问你知道多长时间是一年?多长时间是一月?多长时间是一日?

  (让学生尽量说出自己所了解的)

  师:为了看着方便,人们把日历册制成挂历和年历卡。

  2、请同学们拿出1900年、1993年、1996年的年历卡,认真观察一下,看一年有几个月,每个月有多少天?

  师:结合学生回答板书:

  一年有12个月。

  大月:31天:一、三、五、七、八、十、十二;

  小月:30天:四、六、九、十一;

  二月:平年28天,闰年29天。

  师:习惯上人们把有31天的月份叫大月,把有30天的月叫小月。

  你知道为什么这样规定每月的天数吗?

  电脑讲述故事。

  3、计算全年天数

  生计算后汇报。

  师板演:31×7+30×4+28=365,平年二月:28天,全年365天;

  31×7+30×4+29=366,闰年二月:29天,全年366天。

  二、判断平年、闰年

  问:有的年份的二月是28天,有的却有29天,是不固定的,你知道它的排列有什么规律吗?

  请你观察下表:

  电脑出示1981--2004年二月份天数表。

  问: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当二月份是29天的这一年年份有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后得出每4年出现一次29天 ,二月份是29天的这一年的年份是4的倍数。

  师:算一算1900年是4的倍数吗?但1900年的二月却是28天,这是因为公历年份是整百年时,必须是400的倍数,这年的二月才是29天。

  师:你知道为什么4年才会出现一次二月份是29天,也就是闰年。

  学生说出自己了解的情况。

  师:用电脑介绍形成闰年的原因(地球绕太阳旋转,加解释)。

  1、练习:

  判断:下面哪一年是闰年?请你说一说是怎样判断的。

  1990、1908、2000、1998、2100

  生说出想法后,师介绍可以用年份的末两位数字除以4能整除就是闰年,否则是平年。师告诉学生大家喜爱的.奥运会一般在闰年举办。

  2、记忆每月天数

  你有什么好的方法记忆每月的天数吗?

  让知道的同学回答,师结合学生回答介绍下面的方法:

  (1)拳记法:师边示范边讲解。

  (2)歌诀法: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四、六、九、冬,三十整。平年二月二十八,闰年二月再把一加。

  三、巩固练习

  1、口答:

  (1)一年有几个月?

  (2)哪几个月是大月?哪几个月是小月?

  (3)平年二月是多少天?闰年二月有多少天?

  (4)闰年全年有多少天?

  (5)小强满12岁的时候,只过了3个生日,猜一猜他是哪一天出生的?

  2、判断:

  (1)一年中大月有7个,小月有4个。( )

  (2)每年都有365天。( )

  (3)凡是4的倍数的年份都是闰年。( )

  3、游戏

  大月过生日的举起你的生日卡。

  4、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1)你今年几岁?算一算你是哪一年出生的,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2)老师今年38岁,算一算是哪一年出生的?

  (3)今年二月你家的电费花了多少元钱,算一算平均每天花多少元钱?

  (4)今年1--3月共花电费多少元钱?平均每天花多少元钱?

  (5)4月份有几个星期零几天?

  板书设计:

  一年 12个月(7个大月、4个小月、1个平月) 365天 (366天)

  大月 31天

  一月 小月 30天

  平月 29(28)天

小学数学教案8

  教学要求:

  1、在观察人民币以及换币、取币等活动中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知道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进率。

  2、初步认识商品的价格,学会简单的购物,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与他人合作的态度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

  3、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和勤俭节约的教育。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各种面值人民币之间的简单换算。

  教学过程:

  一、情境激趣

  1、出示例题第一幅图,让学生仔细观察。

  2、提问:你们从图中看到些什么?你们买过东西吗?买东西要用什么?各个国家的钱都有不同的名称,谁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叫什么?

  3、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自主探究

  1、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你们认识人民币吗?请你从盒子里找出认识的人民币,介绍给本组的小朋友听。分组活动。

  组汇报:让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上逐一介绍面值不同的人民币,教师随机补充,并把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分别展示出来。

  認识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

  让学生辨认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和节约用钱的思想教育。

  提问:小朋友,你们能把这些人民币分分类吗?请学生拿出盒子里的人民币,小组合作分类。

  学生汇报分类情况,并说说分类的依据。总结学生的回答,引出人民币的种类有:硬币、纸币;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

  2、例题第二幅图,要求学生仔细观察。

  提问:图中的小朋友想买什么?(手表)

  买手表该付多少钱?(1元)

  请学生从盒子里拿出1元钱,比一比谁的拿法多。

  学生汇报拿1元钱的.不同方法。当出现拿一个1元的和10个1角的时候,引导学生建立“元”与“角”之间的进率关系:1元=10角

  提问:我们已经知道“1元=10角”,那么1角等于几分呢?(1角=10分)

  完成填空:

  1元=()角

  1角=()分

  3、试一试:一张1元的人民币可以换几张5角的?几张2角的可以换1张1元的?同桌互换。

  请学生说说互换的结果,以及为什么要这样换。

  三、应用拓展

  1、连一连。(“想想做做”第1题)观察并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每种物品的价钱是多少?有几种面值的人民币?分别是多少?

  请学生把要买的物品和对应的人民币连起来。

  2、填一填。(“想想做做”第2题)

  先让学生说说每个题目的意思,再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说说是怎样想的。

  拿一拿。

  (1)“想想做做”第3题。

  (2)“想想做做”第4题

  思考:用一种人民币怎么拿?两种呢?三种呢?

  游戏:购物。(“想想做做”第5题)

  出示货架:橡皮(每块4角),美工刀(每把9角5分),铅笔(每枝4角),自动铅笔(每枝7角),尺(每把3角)。

  请小朋友用1元钱购物,想一想,说一说,可以买哪几样东西?应找回多少钱?

  四、总结延伸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认识元角分)知道了什么?(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1元=10角、1角=10分)关于人民币,小朋友们还知道什么呢?这些面值更大的人民币,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小学数学教案9

  教学目标:

  1、巩固所学内容,能根据图意列出连加的算式,说出是几个几相加。

  2、进一步体会乘法的意义,体会乘法和加法之间的关系。

  3、总结出1和0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总结出规律。

  教学重点:

  理解乘法的意义,能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教学难点:

  有关0的乘法。

  教学方法:

  谈话法,讲授法,练习法

  教具准备:

  课本、电脑,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填一填(投影出示)

  3+3+3+3=()()

  7+7+7=()()

  5+5+5+5+5+5=()()

  6+6+6+6+6=()()

  2、写出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4 3 = 12

  ( ) ( ) ( )

  3、谈话:神奇的魔术家今天给我们带来了一个新的节目,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知道这个魔术是怎样的?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魔术家的表演吧!语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新授。

  出示挂图:第一幅图

  引导学生仔细看图,说说魔术师在变什么魔术?通过看图你知道了什么?谁能根据这幅图提几个数。

  老师引导学生提问:第一幅共有几顶帽子?几只鸽子?板书:原来三顶帽子中一共有几只鸽子?谁来解决他的问题?(指定5名以上学生回答,老师在黑板上列式板书)。

  提问:谁能列出加法算式?

  谁能列出乘法算式?

  出示挂图:第二幅图

  思考:魔术师现在在变什么新花样?谁看懂了?老师引导学生第二幅有几顶帽子?几只鸽子?

  老师想问问大家现在三顶帽子里一共有多少只鸽子

  学生回答,引导学生回答出0只。

  提问:谁能列出加法算式?

  谁能列出乘法算式?

  (老师在黑板上列式板书)。

  出示书中的思考题: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思考1和0的乘法算式的'得数分别有什么规律?然后通过小组的合作,实践、体验,最后总结要点,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结论:1和任何数相乘,得数就是这个数。

  0和任何数相乘,得数都是0。

  三、巩固练习。

  1、 提问

  (1)图中一共有几棵树?你是怎么知道的?

  谁能列出加法算式?说的对吗?为什么他说得对?

  谁能列出乘法算式?你为什么要这样列算式?(学生说出乘法算式的意义)

  (2)树上一共结了多少个果子?你是用什么办法算出来的?

  什么方法数得快、算得快?

  请你在书上列出加法和乘法算式。(让学生比较数数的方法、连加的方法、乘法哪种方法最快)

  2、 根据插图,按顺序回答。

  (1)吊椅上现在坐了几个人?指名上黑板列出加法和减法算式。(学生说出乘法算式的意义)

  (2)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只要学生的问题符合题目内容,都要给予肯定。

  3、自主练习第4、5题。

  4、自我检测:我学会了吗?

  四、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你觉得自己的表现怎么样?

  五、布置作业。

  提前预习下一课。

  板书设计:

  1+1+1=3 13=3 0+0+0=0 03=0

  教学反思:

  学生能根据图意列出加法算式并说出算式的意义,列出乘法算式,并能和加法算式进行联系,学生在找0和1的乘法算式的规律时,很容易总结出规律,但在具体做题时个别学生还是把乘法和加法的结果搞错,应让学生多多练习,加以巩固。

小学数学教案10

  教师引导学生从观察公因式入手,通过适当变形找到公因式,第(1)题添括号,第(2)题连续两次使用提公因式法,让学生体会整体的思想方法。还要注意因式分解要分解到不能分解为止。

  三、课堂练习

  基础训练:

  1、把下列多项式因式分解:

  学生解答各题,教师组织学生互相批改,对学生出错比较多的地方做讲解和变式训练。

  提高训练

  2、把下列多项式因式分解:

  四、小结

  让学生讨论交流一下提公因式法的关键是什么,如何确定多项式的'公因式,以及要注意的一些细节问题。

  五、布置作业

  教材P62第2题的(4)(5)(6),第4题。

  扩展阅读

  提公因式法导学案

小学数学教案11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在操作活动中,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

  3.能解决简单的分数乘整数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会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真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分析和解决分数乘整数的实际问题。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一,复习整数乘法的意义

  1.什么叫整数乘法?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2.出示题目,学生进行计算

  (1)6+6+6=6×3

  二、新授:

  1、出示题卡

  1个图案占一张彩纸的1/5,3个图案占这张彩纸的几分之几?

  2、引导学生用涂一涂加法计算,乘法计算三种分式来解决问题。

  学生回忆整数乘法,并回答什么叫整数乘法。

  1、学生仔细阅读题卡,理解题意否,列式计算。

  2、学生交流各自计算的`方法。

  3、全班进行交流。

  ++==

  3×=++==

  通过复习整数乘法的意义,过渡到分数乘法的意义,学习易于理解。

  在交流各自的语言地理学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是相同的,即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三、涂一涂,算一算

  (1)2个3/7的和是多少?

  (2)3个5/16的和是多少?

  四、练习巩固

  1、5个3/8是多少?

  2、4个2/17是多少?

  3、6个3/25是多少?

  学生打开教科书,选涂一涂,再列式计算。

  学生审题后,涂一涂,再列式计算。

  ×2=

  全班交流

  5/16×3=5×3/16

  =15/16

  学生独立完成在作业本上

  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分数乘整数的定义,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寸步体会“分数乘整数,分子和整数相乘,分母不变”的道理。

小学数学教案1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感受数学和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记住各月的.天数。

  教具、学具。挂图、年历

  一、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知道今天是几月几日吗?(学生回答)你是怎么知道的?

  2、生活中每天都有很多事情发生,在一年中有很多值得纪念的重大节日,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出示挂图)图上描述的是什么事?你知道这些事发生的时间吗?把你知道的跟同学说一说好吗?

  3、你们还知道哪些有意义的日子呢?

  4、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年、月、日的知识。

  板书:年、月、日

  二、自主探索 合作学习

  1、认识年历

  师: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年历,认真观察,你可以从年历上直接了解到哪些知识?

  ①让学生独自观察

  ②同桌讨论

  ③你们能根据年历回答问题吗?

  一年有几个月?板书:一年12个月

  哪几个月是31天?哪几个月是30天?

  二月有多少天?一年有多少天?

  板书:大月(31天):一、三、五、七、八、十、十二、

  小月(30天):四、六、九、十一、

  特殊月(28天):二

  2、教学生记天数的方法

  我们知道了每个月的天数,也知道大月和小月,有没有好的办法让我们很快的记住每个月的天数呢?

  (1)可以用拳头帮助记忆。凸起的地方每月是31天,凹下的地方每月是30天(二月除外)

  师做示范 学生动手数一数

  (2)老师再介绍一首儿歌,帮你们记住一年中的大月。( 出示儿歌)

  板书: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

  3考考你

  你们都记住了吗?现在老师可要考考你们了。

  ①你的生日是几月几日?你父母的生日是几月几日,用笔在年历上画出来,并说说是大月还是小月。

  ②老师的生日是大月的第二个月,你知道是几月吗?

  4、游戏

  我们一起轻松一下,玩个小游戏吧,老师报月份,如果是大月就请同学们举右手,是小月就请同学们举左手,明白了吗?

  三、巩固练习

  完成课本48页做一做

  四、本课小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2、教师总结:

  板书设计: 年、月、日

  一年12个月

  大月(31天):一、三、五、七、八、十、十二

  小月(30天):四、六、九、十一

  特殊月(28天):二

  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

小学数学教案13

  教案示例

  教室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实践和游戏情景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使学生体验位置与顺序,能用语言准确的表达物体的位置与顺序,并运用这些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反应能力和逆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体验位置与顺序,能用语言准确的表达物体的位置与顺序.

  教学难点

  使学生体验位置与顺序,能用语言准确的表达物体的位置与顺序.

  教学设计

  一、活动一:介绍教室

  (一)创设情景

  我们每天都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中学习,一定对教室很熟悉,今天淘气也来到了我们的教室和我们一起学习,谁愿意给淘气介绍一下我们的教室?

  (二)介绍教室

  1.学生介绍教室中有什么物品.

  2.这样介绍淘气只知道我们的教室中有什么东西,你能用我们所学过知识来介绍吗?

  3.谁愿意到前面给淘气和全班同学介绍一下.

  4.刚才两位同学介绍的一样吗?为什么?

  5.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6.小结:你们面对面坐着,因为方向是相对的,所以在叙述中前、后、左、右的位置也就正好相反.

  二、活动二:介绍去学校各个专业教室的路线和各个专业教室

  1.淘气现在想到我们的各个专业教室去参观,你能说说怎么才能到各个专业教室吗?

  2.出示图片:学校示意图

  3.学生介绍专业教室的所在位置.

  4.淘气想到自然教室去参观,你能说说应该怎样走才能到那吗?

  5.学生选择任意一个专业教室说路线.

  三、活动三:游戏

  1.淘气:同学们,你们愿意和我一起来做游戏吗?全班一起做“文明操”.

  2.看卡片指方向.

  学生看卡片做动作.(卡片为:前、后、上、下、左、右、空白7张.学生看到卡片后将手指指向相应的位置.速度由快到慢.)

  3.听口令反指方向.

  规则:手指指向与淘气的口令相反的位置.

  四、活动四:介绍自己的房间

  1.我已经了解了你们的学校,还没有了解你的房间呢?请你介绍一下.

  2.学生任意介绍自己房间物品所摆放的位置.

  教案点评:

  这节课中教师创设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学习,教室 -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案,小学数学教案《教室 -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案》。通过“淘气与我们一起上课,参观校园”这一情景贯穿全课。学生在具体的情景和不同的角度中进一步感知位置、确定位置,不断体验探究位置与顺序。对有关知识进行全面的复习和运用。位置的相对性是本课中的重点、难点,巧妙的创设情景,设疑,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进一步感受体验前后变化的相对性。让学生体会位置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在同学们合作交流中合理判断推理出位置的顺序,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本课集知识性、趣味性和活动性于一体,有效的进行教学,突破难点。本节课通过游戏的形式,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为上好一节复习课作了一些尝试。

  探究活动

  听口令指方向

  游戏目的

  1.在具体的生活实践和游戏情景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反应能力和逆向思维能力.

  游戏过程

  1.教师将学生平均分成两组,面对面站成两横排.

  2.教师站在两队学生的中间.

  3.教师发出口令,如“左”“右”“上”“下”等等.

  4.学生根据教师的口令指方向.

  游戏说明

  1.将学生分成面对面的两队,一是使学生体会位置的相对性;二是增加游戏的难度.

  教师也可以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将学生分成同向的几组.

  2.指错方向的学生可以为大家表演节目,然后继续活动;也可以将其淘汰,等待下次机会.

  营救队员

  游戏目的

  1.通过有趣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领会前、后、左、右的意义.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案小学数学教案页,当前在第1页12

小学数学教案14

  教学目标:

  1、理解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可以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来计算的道理

  2、掌握除数是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并能运用法则进行正确的计算。

  3、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把除数转化成整数后,利用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来计算。

  教学难点:

  小数点的`移动。

  教具学具:

  小黑板、卡片、幻灯。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卡片)

  8.1÷34.84÷40.56÷43÷5

  1÷80.75÷150.25÷50.045÷9

  如果要把一个数扩大10倍,100倍。1000倍小数点应怎样移动呢?出示(1.50.362.3752)

  (3)完成表格:

  ┌————┬——┬——┬——┤

  │被除数│15│150││

  ├————┼——┼——┼——┤

  │除数│5│50│500│

  ├————┼——┼——┼——┤

  │商│││3│

  └————┴——┴——┴——┘

  根据表格,观察被除数、除数和商之间有什么变化规律?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运用这个规律来计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

  想一想,除数是小数,能不能把它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来计算呢?

  二、新授:

  1、出示例4、读题、审题、列式

  56.28÷0.67

  这道算式与前面学过的有什么不同?(除数是小数),能直接计算吗?能不能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来计算呢?

  方法a把米转化成厘米计算。

  方法b把除数和被除数同时扩大100倍。

  (注:小数点和0要同时划去)

  2、引导学生分组讨论:

  a他们的计算方法有什么不同?

  b哪一种方法更为实用?为什么?

  0.6756.28

  都扩大100倍利用左边的辅助竖式边提问边板书

  讲清除除数转化成整数的过程。

  675628

  3、师生共同完成小林的计算方法后把答案填在课本上。

  4、P20、做一做(1),先说出下面各题中的除数和被除数需同时扩大多少倍,该如何移动小数点?然后再计算。

  5、自学例5

  思考:a除数是0.725变成整数,小数点必须向右移动几位?

  b要使商不变,被除数10.44应怎样?小数点移动时位数不够这么办?

  (生讲,师板书完成例5)

  6、引导学生概括出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法则。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先移动()的小数点,使它变成();除数的小数点向()移动几位,()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几位,位数不够的,(),然后按照()进行计算。(生齐读)7、完成P20、做一做

  三、巩固练习:练习五1至4。

小学数学教案15

  设计说明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简单的分类计数方法。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学会用简单的统计表呈现分类结果,并体会分类的实际意义。在教学设计上主要突出了以下特点:

  1.关注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的开始,为了能使学生尽快把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上来,创设了“拔河比赛”这一学生熟悉而又感兴趣的情境,让学生为参加拔河比赛的人分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复习巩固了上节课所学的内容。

  2.注意有条理地呈现教学内容,系统而有效地传授知识。

  在教学中,把要学习的内容进行精心的整理,有层次、有条理地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在学习中能体会到知识的层层递进,保持旺盛的`求知欲,有利于学生对新知的理解和掌握。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卡纸、空白的表格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学习新知

  1.出示教材28页例2情境图。

  (1)观察情境图,了解题目中提供的信息。

  (2)自主选择分组标准。

  (3)展示交流分组的结果,体会分类的实际意义。

  (4)讨论分组的意义。

  2.制成统计表。

  3.体会分类结果的一致性和多样性。

  小结:不同的分类标准,分类的结果多样;虽然结果不同,但每一种分类标准下分类结果的数据加起来的总数是一样的。

【小学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教案11-04

(经典)小学数学教案08-27

[经典]小学数学教案07-22

小学数学教案07-06

小学数学教案07-06

小学数学教案07-06

小学数学教案07-06

小学数学教案07-06

小学数学教案07-06

小学数学教案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