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数学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时间:2024-07-18 11:05:12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5篇(热)

  作为一名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5篇(热)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

  教学内容:

  课本40-41页复习8-1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学会分析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能正确解答乘法应用题。

  2、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的能力,教学重点:

  让学生熟记1-6的乘法口诀并能熟练计算。

  教学难点:

  使学生能发现并提出身边用乘法计算的'数学问题。

  教学准备:

  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1、出示口算卡片,齐说得数并说说用了哪一句口诀?

  2、口答。

  4个5是多少?

  二、综合复习。

  1、第8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订正。

  2、第9题。

  (1)出示第8题图,学生独立观察。

  (2)小组讨论计算方法,集体汇报。

  3、第10题。

  A、出示第11题,读题。提问:题中告诉我们什么?求什么?

  B、小组交流,说说该怎么算?注意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

  4、第12题。

  出示第12题,根据图意,学生小组间自由提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并进行解答,教师巡视进行指导。

  5、指导学生完成思考题。

  三、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板书设计:

  一二得二 二二得四

  一三得三  二三得六 三三得九

  一四得四 二四得八 三四十二 四四十六

  一五得五 二五得十 三五十五 四五二十 五五二十五

  一六得六 二六十二 三六十八 四六二十四 五六三十 六六三十六

  教学反思:

  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乘法的含义,引导学生发现乘法口诀表的排列规律。熟记1-6的乘法口诀,并且能运用口诀熟练计算。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的能力。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

  一、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复习了数的读写等知识,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问题需要通过运算进行解决。(学生举生活中的例子)

  今天我们大家一起复习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板书课题)

  二、主体内化

  1.承上启下,引出知识点。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关于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我们都学习了哪些知识?” (1)学习整数、小数、分数 四则运算的意义。

  (2)学习整数、小数、分数 四则运算的法则。

  2.合作整理、形成网络

  (1)先在小组内说一说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根据知识之间的联系合作整理整数、小数、分数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意义与法则,并把整理的结果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来。

  (2)各小组派代表在全班交流,其他小组补充说明。汇报时有的可根据对知识的理解,自己的经验举例说明;有的可能用不同的方法整理出相关的知识。

  a、整数、小数、分数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意义

  加法 :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减法: 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乘法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一个数乘小数就是求这个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是多少。 一个数乘分数,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除法 :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b、整数、小数、分数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法则。

  3.比较异同,深化知识。

  (1) 整数、小数、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有什么相同点?他们相互间有什么联系?(讨论)

  相同点:都是把相同计数单位上的数相加或相减。

  联系

  1.小数乘法先按整数乘法法则计算,小数除法把除数转化成整数后,也按整数除法法则计算。

  2.分数除法要转化成分数乘法计算。

  (2)计算小数乘除法、分数乘除法要注意什么?

  小数乘、除法要正确确定小数点的位置;分数除法转化后乘的是除法的倒数…

  (3)加减乘除这四种运算之间的联系。

  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运算

  加法—————————————乘法

  逆运算 逆运算

  减法—————————————除法

  三、综合应用

  1.第一题,可加上几道与0和1有关的口算题

  (1)计算后可挑选几道题说一说计算时需要注意什么?

  2.计算各题并验算

  349+256 52.8-45.7

  7.2×4.3 6.25÷0.25

  (加法可用减法验算;减法可以用加法或减法验算;乘法可以用除法验算;除法可以用乘法或除法验算。)

  3.认真想一想,不用计算,你能填上“﹥”“﹤”“=”吗?

  师生共同完成前两道题,让学生回想积与被乘数、商与被除数大小关系的规律。然后让学生完成后面的练习,并说出理由。

  4.根据算式,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得数

  5.解决实际问题。

  (1)两个数的积是248,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2,积是多少?如果一个因数乘3,另一个因数不变,那么积是多少?

  (2)差是18.6,被减数,减数同时增加7.3,差是多少?如果同时减少18.6,那么,差是多少?

  四、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

  教材分析:

  学生在一年级的学习中已具备看图讲讲算算的能力,因此在学习了乘法含义及交换的基础上再来看图编乘法题应该不难,只是因为能力的高低,在编题的数量和用词的正确性上还有差异。

  教学目标:通过看图编题使学生加深巩固对乘法含义和乘法交换率的理解。

  教学重点:通过看图编题使学生加深巩固对乘法含义和乘法交换率的理解。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流程:

  一、复习巩固

  出示图片

  问:这里一共有几个鸡蛋?你是怎么算的?

  2+2+2=6(只)3×2=6(只)

  3+3=6(只)2×3=6(只)

  问:乘法算式的含义

  师:由于观察角度的不同,确定了不同的一份量与份数,得到了不同的乘法算式。由于鸡蛋不会因观察方向不同而改变,这两个乘法算式的.结果是相同的。

  师:那么这里有一些饼干,共有几块呢?你能列出几道乘法算式呢?

  2×4=8(块)

  4×2=8(块)

  你是怎么想的?

  二、看图编乘法应用题

  师:根据这幅图你能编怎样的乘法应用题?(小组合作编应用题。)

  汇报交流:

  A:一行有4只蛋糕,有这样的3行,一共有几只蛋糕?

  算式:3×4=12(只)

  B:有3行蛋糕,每行有4只,一共有几只蛋糕?

  算式:3×4=12(只)

  C:一列有3只蛋糕,有这样的4列,一共有几只蛋糕?

  算式:4×3=12(只)

  D:有4列蛋糕,每列有3只,一共有几只蛋糕?

  算式:4×3=12(只)

  师:你发现了什么?

  1)A和B,C和D只是叙述上不同,意思完全相同。

  2)AB和CD是从不同的观察角度来编应用题的。

  练一练:

  1、编乘法应用题

  要求:自己选择其中的一幅图编应用题,能编几种就编几种。

  2、小组学习

  每人选择P15页图2中的图编应用题,相互解答。

  3、看图写乘法算式(完成书P15的3)

  5×2=10 3×4=12 4×5=20

  2×5=10 4×3=12 5×4=20

  10×1=10 6×2=12 10×2=20

  1×10=10 2×6=12 2×10=20

  1×12=12 1×20=20

  12×1=12 20×1=20

  4、根据算式画点子图,并写出它的交换题。

  3×5= 4×3=

  三、总结

  师:同一幅图,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确定了不同的一份量和份数,得到了不同的乘法算式,但他们的结果是相同的

  检测练习:

  1、每个图写出两个乘法算式:

  2、画出每道题的点子图,并说说它们表示的意思。

  3╳5=

  4╳5=

  作业布置:练习册P10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

  【学习内容】:课本P15---P16练习二

  【学习目标】:

  1、巩固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运算,加深加法意义的理解,为退位减法的学习做准备。

  2、让学生有机会在不断探索和创造的气氛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3、引导学生在辨识的练习中体验数学学习的趣味性、挑战性,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能力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

  1、通过练习,使学生能比较熟练的进行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运算,提高学生的运算技能。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难点:

  通过练习,使学生比较熟练而准确的进行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运算。

  【课前准备】:实物投影、卡片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学习了关于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运算。你们有哪些收获呢?指名汇报。

  2、总结得真不错。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相信大家会有更大的'收获。

  [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

  二、合作探索,巩固知识。

  1、完成第15页练习二第6题。教师巡视、指导。做完以后请小朋友在小组内说一说是怎样计算的。

  2、名汇报、并说明计算方法。计算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时,要注意什么问题?指名回答。

  3、完成第15页练习二第5题。这些计算对吗?和小组的同学说一说,把错误的改正过来。指名汇报,并说出错误应该如何改正。

  4、完成第16页练习二第7题。教师巡视。指名汇报,并说明解题思路。

  5、完成第16页练习二第9题。有四只小兔一起上山采蘑菇,现在它们正在为谁采的蘑菇最多而吵闹,你能帮帮它们吗?

  6、怎样做才能解决它们的问题?指名汇报。

  7、完成第16页练习二第10题。请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完成。教师巡视。指名汇报。

  [设计意图]:加深理解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学生从知识、方法上进行总结。

  四、随堂练习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

  第2课时 认识厘米

  教学内容:

  课本第61-63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学会用直尺画定长线段。

  3、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让学生初步建立对1厘米的印象

  教学难点:

  能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准备:

  课件、直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请同学们看一看自己的课桌的宽。

  提问:你们觉得这条边有多长?再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得知的?

  2、提问:想一想为什么他们说的数不同?

  3、小结:为了更加准确,我们一般情况下用尺子来量一量最好,要量出物体的长度,首先要认识尺上的长度单位,这节课我们先来认识较小的长度单位“厘米”。(板书课题)

  二、知识新授。

  1、认识厘米

  (1)观察尺上的“厘米”刻度。

  出示米尺图,告诉学生:

  这是米尺的一部分,它上面一个又一个的刻度叫刻度线,刻度线的数字表示所对应的刻度长多少,看左端的刻度数字写着“0”。声明刻度由此开始,从0到1是1厘米。从1到2也是1厘米……每一个这么长就是1厘米,厘米可以用字母“cm”表示。(板书:1厘米)那么从0到3的长度就是3厘米,从0到7的长度就是7厘米。

  (2)看刻度回答:“0”在哪里?0到1的长度是几厘米?1到2是几厘米?3到4呢?从刻度0到5是几厘米?从0到10呢?

  (3)请学生用食指、拇指比划一下1厘米有多长。

  (4)请每位学生观察一下2厘米、5厘米各有多长,再用手比划出它们的长度。

  2、教学量一量。

  (1)出示一支铅笔。

  (2)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将铅笔的一端与尺子的0刻度对齐,铅笔的右边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

  请学生说一说铅笔的长度。

  (3)想一想:在量的时候为什么铅笔的左边要对准0刻度?不对齐行吗?

  (4)打开书第62页,学生看书将例题中括号填完整。

  小结:在量物体长度时,一般要把物体的左端与尺子的0刻度对齐,再看物体的右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1)提问:红线长几厘米?是整厘米数吗?那么它接近几厘米?为什么?蓝线呢?为什么接近8厘米?

  (2)小结:在我们量一条线段或物体的`长度时,不一定是整厘米数,只要接近几厘米,我们就说它大约几厘米。

  4、教学例4。

  (1)教师示范,学生观察。

  分三步画:先对着0刻度,点出一个端点。

  从尺的0刻度开始,画到所要的刻度4。

  (2)学生按这样的方式试一试,画一画。

  (3)提问:我们怎样画一条线段?

  5、完成“想想做做”第1、2题。学生独立完成。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1)学生估计。

  (2)再测量。

  (3)同学间交流数据。

  2、完成“想想做做”第5、6、7题。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认 识 厘 米

  测量较短的物体:厘米 cm

  教学反思:

  让学生在亲身经历的创造活动过程中,建立起对长度单位的理解。通过学生参与活动过程中的每一环节,进而深刻认识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1厘米是今后学习测量和估测的重要基础,利用多种形式丰富学生对1厘米实际长度的体验,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

  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3的每一句乘法口诀的含义,较熟练记住3的乘法口诀。

  过程与方法:结合“需要几个轮子”的具体情境,经历3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会用乘法口诀进行表内乘法的口算,解决生活中简单的乘法问题。

  重点:知道口诀的意义,并正确熟练应用。

  教学难点:理解口诀的意义,并正确熟练应用。

  教学准备:课件

  学生准备:课堂作业本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创设情景。

  1、复习2、5的乘法口诀。

  2、出示三轮车图:观察一下一辆三轮车有几个轮子?

  1、辆汽车有3个轮子。

  2、辆三轮车呢?3辆…9…分别需要几个?

  我们今天要来比比看谁有好办法能很快数出有多少个轮子?

  (二)、探索口诀,解决问题。

  1、摆一摆:用小棒代替轮子,摆三角形,摆一个三角形,列一个算式。

  (1)、出示△,摆一个三角形用三根小棒,试一试摆2个△用几根小棒?

  (2)、边摆遍数,3个△,4个△,5个△,6个△......呢?

  (3)、能用算式解答吗?板书乘法算式。

  2、数一数:请同学独立数出分别有几个轮子,填在16页的表格内。

  汇报:说说是怎么数的?表格里的数各代表什么?

  3.探索3的乘法口诀

  (黑板上竖放着三角形图,对应着9道整齐的乘法算式.)

  师:刚才,我们根据数车轮子、摆三角形活动,整理出了这9个乘法算式.看着这些算式。

  (1)说一说:表示几个3?

  怎么编出3的算法公式?

  (2)观察:3的乘法口诀有几句?

  (3)讨论;怎么记住3的乘法口诀?

  (4)同桌交流,你有什么好的记忆方法?

  4、记一记:选出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记记。师生,生生对口诀

  (三)、练习巩固

  1.对口令

  (1)、我说二三谁跟我对得数,生:得六

  (2)、三四十二谁跟我对乘法算式:3×4=12或4×3=12

  (3)、练习形式:师生对练、同伴对练、小组选代表对练、男女生对练。

  2.找朋友(17页练习1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与小组交流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这样连?

  用到了哪句乘法口诀?

  评价:对的同学奖励自己一颗星.

  全班评价.获胜的小组教师给一颗星星.

  3、找规律。(17页练习2题)

  (1)、独立填空。

  (2)、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填,你是怎样思考的?

  4、过河。(17页练习3题)

  分小组比赛计算。

  评讲:用到了哪句乘法口诀?

  评价,获胜的小组教师给一颗星星.

  3.数学游戏:开火车

  出示口算卡片,让学生进行开火车游戏进一步熟练3的乘法口诀,并学会用口诀进行口算。

  (四)、拓展性学习

  (1)、出示书P17数学故事,引导学生认真看图,小组内说说故事。

  (2)、想想:小淘气买书用了多少钱?

  6X3=18(元)或3X6=18(元)

  售货员阿姨找了他多少钱?

  5元

  淘气还应给阿姨多少钱?

  20—5=15(元) 18—15=3(元)

  (五)、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都有什么收获?

  (六)、板书设计:

  3的乘法口诀

  1个3 1×3=3一三得三

  2个3 2×3=6二三得六

  3个3 3×3=9三三得九

  4个3 3×4=12三四得十二

  5个3 3×5=15三五十五

  6个3 3×6=18三六十八

  7个3 3×7=21三七二十一

  8个3 3×8=24三八二十四

  9个3 3×9=27三九二十七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复习表内除法。

  2、巩固除法的含义。

  3、加深对除法两种意义的理解。

  2.教学重点/难点

  乘除法含义的综合运用

  3.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师:小朋友,说说你看到些什么?

  生:回答。

  师:小朋友们,这里面也蕴藏着许多数学问题。

  师:今天我们用已经学过的数学知识去解决一些问题。

  二.探索与发现:

  探究一:

  1、()里最大能填几?:

  (1)师:同学读一下题目要求,填一填下面的.括号。

  (同桌互相交流)

  生汇报。

  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小结:括号里最大能填几,要根据表内乘法进行计算,要熟练背诵口诀。

  (2)师:请一位小朋友说出其中一道题目的完成方法。

  生回答。

  探究二:

  2、圈一圈,填一填。

  (1)师:根据书上给出的图片和下面的算式圈一圈,填一填。

  生回答。

  师:请你在图上圈一圈。

  生独立完成。

  探究三:

  3、填括号。

  师:同学们比比看,看谁做的又快又对?

  生独立完成。

  师:45÷5+6=()4+9×6=()8-30÷6=()

  这几道题目你是怎么想的呢?

  生回答。

  练习与巩固提高:

  1、先把乘法口诀填完整,再写出两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

  师:我们一起先来回忆一下乘法口诀表。

  集体背诵。

  学生独立完成。

  找个别学生汇报回答。

  2、在圈里填上“<”>”或“=”

  师:看看谁是能够全部填正确

  生汇报。

  3、看图将一个数分拆为乘与加,在下面的方框里填上合适的数。

  师:请学生上台圈一圈。

  媒体演示学生完成的结果。

  4、列式计算

  师:读题,让学生说说每一道题目是怎样思考的?

  课堂小结

  三、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发现,不管是在做有余数除法,还是做分拆为乘与加,我们都要熟练运用乘法口诀。同时我们还要特别牢记,做有余数的除法,一定要注意余数要比除数小。

  课后习题

  四、课后作业

  练习册第42页

  提醒:

  新学期军训、分班卷、课本同步试题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8

  教学内容:

  课本第33--34页。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学过的乘法口诀。

  2、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进一步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

  教学重点:

  复习巩固学过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

  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

  (1)背一背5的乘法口诀

  (2)你能背出1~5的乘法口诀吗?(集体背、小组背、独立背)

  2、口算卡片

  1×3 2×4 3×4 5×2

  2×5 5×3 5×1 3×3

  4×4 1×5 4×5 5×5

  3、游戏

  老师说一句口诀,大家能很快说出两道乘法口诀算式。小组之间玩游戏。

  二、练习

  1、第2题

  出示练习二第2题图

  教师引导学生看懂题意,同桌之间交流完成。

  2、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订正。

  3、第4题

  学生以比赛形式完成,交流错误较多的在哪里?集体订正。

  4、第6题

  出示第6题主题图,找一找:图中都有些什么?根据图上给的信息你能提出那些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四人小组讨论。

  5、第7题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订正。

  6、第8题

  出示题图,观察图中讲了什么?如何理解?

  学生独立解答后,教师组织集体交流订正。

  7、第9题

  学生独立解答后,教师组织集体交流订正。

  8、第10题

  出示题图,观察图中讲了什么?如何理解?

  学生独立解答后,教师组织集体交流订正。

  9、指导学生完成思考题。

  三、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通过多种形式的复习,使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学过的乘法口诀。结合具体问题的解决,使学生感受到利用乘法解决问题更简便。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梳理,培养他们的归纳能力,同时学会正确评价自己、评价别人。学生在观察思考的过程中运用学过的乘法口诀解决问题,在不断思考、探索和创新中得到新发现,获取新知识,感受成功的喜悦,体会成长提高的快乐。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9

  【教学内容】:课本P78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掌握简单的乘法应用题,会用乘法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

  2、培养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

  会提出乘法计算的问题,能用乘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对口诀

  教师与全班学生进行对口诀的练习。

  2.口算:

  6×4 5×3 2×7 5×4

  3×4 2×8 4×2 7×4

  5×7 5×8 2×8 2×1

  二、新授

  1.教学例3

  出示第78页主题图

  师: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说。

  师:谁能用简单的话把图上的意思表达出来呢?

  生:一个文具盒8元,买3个文具盒,一共多少钱

  让学生完成填空:

  每个玩具盒( )元,买( )个,这里有( )个( )

  师:你能列什么算式?

  学生口答:8+8+8=24 8×3=24

  让学生把算式写在草稿本上,指名板书。

  解答正确吗?

  请学生思考检查的'方法。

  2. 能力迁移

  如果买7块橡皮,一共多少钱?

  师:你是怎么想的?请你和四人小组的伙伴们说一说。

  派代表汇报,一起评改。

  问:你们还能提出其他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吗?

  学生说,教师板书。

  A、买5支铅笔多少钱?

  B、买8本日记本多少钱?

  三、巩固练习

  1.练习十九第3题。

  学生根据图意找出有几个几,再列式解答。

  独立完成,指名板书,集体订正。

  2.练习十九第4题。

  学生完成书上的填空后,集体讲评。

  问:你还能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吗?

  让学生把问题和算式写在草稿本上,教师巡视指导,若有时间则集体讲评。

  四、总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0

  第5课时 8的乘法口诀

  教学内容:

  课本第76-77页。

  教学目标:

  1、经历编制8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掌握8的乘法口诀,并在应用口诀的过程中熟记8的乘法口诀,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在自编乘法口诀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继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态度,并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熟记8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

  会用8的`乘法口诀求积。

  教学准备:

  课件、小正方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谈话:用8个小正方体拼一拼,看看你能拼出哪些熟悉的形状?

  在四人小组里相互合作完成。

  2、谈话:用8个小正方体可以拼成一个大正方体!每人再拼两个这样的大正方体。学生拼完后,相互检查。

  二、小组合作,探索新知

  1、谈话:你们小组的同学摆一个大正方体用了几个小正方体?看看你们拼成的大正方体,数一数或算一算,摆这样的2个大正方体要用几个小正方体?摆3个呢?……摆8个呢?

  2、看课本上的表格,提问:谁能说一说这个表格的意思?请大家把表格填完整,尽量自己填。

  组长检查每个同学表格填得是否正确,指导填错的学生改正。

  3、提问:你能看表编出8的乘法口诀吗?如果有困难,可以根据表里的数先写乘法算式,再编口诀。先在小组里讨论一下,再填写。

  4、全班交流,指名读口诀,大家共同订正。

  5、练习记忆,再讨论交流。

  你认为哪几句好记?你用什么什么方法来记住的?

  三、组织练习,巩固新知。

  1、想想做做第1题。

  独立做题,把得数写在书上,集体订正。

  提问:通过刚才的计算,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每组三道题的得数相同?把你的想法先说给小组内的同学听。指名在班上交流。

  2、想想做做第2题。

  独立在书上填写。

  订正后提问:你是怎样填写的?你是怎样想的?如果知道6个8相加的和是48,你能算出7个8相加的和是多少吗?如果知道8个8相加的和是64,你能算出7个8相加的和是多少吗?

  讨论:我们可以怎样记住那几句难记的口诀?

  3、想想做做第3题。

  谈话:看看题中的两个小朋友,你能说出这道题的要求吗?同桌两人一人说8的乘法口诀,另一人说能列出的乘法算式,说完后再交换角色练习。活动结束后提问:你们根据一句乘法口诀说了几道乘法算式?有特殊情况吗?

  4、想想做做第5题。

  学生独立计算,交流订正。

  5、想想做做第6题。

  学生仔细观察插图,看一看图中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想想该怎样列式计算,再填写算式。

  6、学生独立填写想想做做第7题,指名说说是怎样想的?

  四、课堂总结

  提问: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8的乘法口诀

  一八得八 二八十六 三八二十四 四八三十二

  五八四十 六八四十八 七八五十六 八八六十四

  教学反思:

  教师依据新课程转变教师的角色这一理念,没有采取讲授的方法“送”口诀,“背”意义,而是从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出发,大胆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从而自然而然促成了学生由遇到问题到寻找方法,发现规律的思维过渡。充分地体验,主动思考,学生在自主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中变得更加积极。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

  教学内容:

  教材第88、89页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1)通过活动,加深学生对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并通过实际的测量锻炼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知识、创新发展的能力。

  (2)在活动中渗透统计的初步知识。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动手测量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分工意识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学会正确测量实物。

  教学难点:

  掌握测量的方法。

  教法学法:

  尝试指导法、小组研讨法。

  教学准备:

  测量工具,长方形的纸,能输入数据的统计表,学生分为3人一组。

  教学过程:

  一、选择测量工具

  (1)认识各种尺。讲述:请把你带来的尺拿出来,在小组内看一看。

  指名学生介绍学生尺、米尺和卷尺。问:你用学生尺、米尺和卷尺测量过长度吗?量的什么?

  (2)认识自己身上的“尺”。

  介绍 “拃”、“步”和“庹”的长度。

  二、进行实地测量

  (1)量长方形的纸。

  讲述:每人拿出一张长方形纸,用学生尺分别量出四条边的长。

  学生各自测量、填写。

  把这张纸对折一下,再量一下折痕的长,你发现了什么。如果用米尺或卷尺来量方便吗?

  学生交流得出结论:由于这张纸的边长或折痕长都比较短,所以用学生尺来量就可以了。如果用米尺或卷尺来量,反而更麻烦。

  小组活动:自己选择物体进行估测,把结果填写到教科书第89页的表格里。

  三、总结提升

  这节课你参加了哪些活动,你最喜欢的活动是什么?你有哪些新的收获。

  板书设计

  量一量 比一比

  肩膀大约宽30厘米 一条鳄鱼身长6米

  20个人并排站着和鳄鱼差不多长。

  小朋友一庹有一米多一点

  5名小朋友手拉手和鳄鱼差不多长。

  课后反思:

  量一量、比一比这一课旨在通过学生对自己身边熟悉的事物的测量,加深对米、厘米的.认识,通过实际测量周围物体的长度,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通过在没有尺子的情况下想大致知道物体的长度的需求,激发学生认识天然尺子的欲望。从而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一个数与10相乘,积就是在这个数的末尾添个0”,会计算10以内数与10的乘法。

  2.能利用10的乘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3.会计算简单的“乘加”、“乘减”两步计算式题,知道“乘加”、“乘减”两步计算式题的运算顺序。

  过程与方法:

  1. 引导学生探索、实践“10的乘法”的形成过程,理解10的乘法含义,培养他们的探究和推算能力。

  2. 结合生活实际,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课型:新授课

  课时:1课时

  教学重点: 理解10的乘法的意义,并能够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会计算简单的乘加、乘减两步式题,知道乘加、乘减两步计算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T:小兔参加跳远比赛。

  1. 请小朋友观察一下,小兔一次能跳几格?(10格)

  我们就说小兔跳了1个10,1个10就是几的几倍?

  2. 小兔跳两次跳到了几, 几个10,是几的几倍?小兔跳3次呢?

  3. 接下去小兔该跳到哪儿了?你能自己来填一填吗?把书翻到第16页,填一填第1题的数射线。(请小朋友按照“小兔跳几次跳到了几,是几个10,也是几的几倍”的句式来回答)(核对完答案把书放好)

  T:小兔10格一跳,每跳一次1个10,跳了几次就是几个10,也是10的几倍,那小兔还没有跳的时候,它在数射线的哪个位置?(0)

  0表示几个10?小兔跳了0次,就是0个10。

  二、探究新知

  T:谁会用乘法算式来表达小兔每次跳的情况?

  (0个10,0×10=0,交换题10×0=0)

  (开火车,一个小朋友说乘法算式,同桌说交换题)

  (列出算式和交换题)

  0个10 0×10=0 10×0=0

  1个10 1×10=10 10×1=10

  2个10 2×10=20 10×2=20

  3个10 3×10=30 10×3=30

  4个10 4×10=40 10×4=40

  5个10 5×10=50 10×5=50

  6个10 6×10=60 10×6=60

  7个10 7×10=70 10×7=70

  8个 10 8×10=80 10×8=80

  9个10 9×10=90 10×9=90

  10个10 10×10=100

  T:老师请小朋友观察一下这22个算式,说一说 ,你发现了什 么?

  (因数都有10)

  对,我们发现这些算式其中都至少有一个因数是10,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本领--“10的乘法”(出示课题)

  T:小朋友刚刚已经发现了这些乘法算式的共同点,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谁能发现它们的小秘密?把你的想法和同桌交流一下。

  T:对,我们发现,一个数与10相乘,积就是在这个数的末尾添一个0。(这句话请小朋友重复)0×10和10×0,和10相乘的数已经是0了,我们写积的时候还要不要再0的末尾添一个0?0×10表示0个10(就是没有10),而10×0表示10个0,结果是不是还是0?那如果是4×0,0×5,请小朋友猜测一下,积是几?这就是乘法的另一个秘密:任何数与0相乘,积为0。

  三、阶段练习

  T:乘法的新秘密小朋友学会了吗?老师有几道题目,请小朋友练一练

  (1.同桌开小火车抢答)

  (2.手势回答)

  4×10= 0×10=

  10×6= 10×3=

  2×10= 10+5=

  7×10= 10×10= 10×9 = 0+10=

  10×( )=80 ( )×10=50

  60=( )×10 70=10×( )

  90=( )×( ) 100=( ) ×( )

  四、整合应用

  T:小朋友学会了计算的工具之后,老师要请你们来解决实际的.问题

  我们看这题。请小朋友先把题目读一下。从题目中知道了什么?(每份数和份数)要求什么?(总数)这道题就是要我们算几个几?(10个10)所以我们的乘法算式是10×10=100(支)做应用题不能忘记?(单位名称和答句)请打开书,P17,请小朋友把这道题的算式和答句写在书上。

  T:第(1)题做完的小朋友,轻声读一下第(2)题的题目,想一想从题目中知道了什么,要求什么,做一做。(请小朋友说一说题意并核对答案)

  五、拓展提高

  T:熊猫买了新铅笔后忍 不住拆开,分了一点给小兔,这幅图里就是熊猫剩下的铅笔,你能帮熊猫算一算,它一共有几支铅笔?同桌讨论算式怎么列?(讲对的小朋友请他说说怎么想的?算式中的每个数表示什么意思?)

  T:这里4捆铅笔,每捆是一样多的,但是另外有一堆是不一样多的,所以我们不能直接用乘法。

  T:我们可以这样算,先算4捆铅笔一共有多少支,这里每一份是?(一样多的)所以可以用乘法。算好4捆铅笔的数量后我们再把零散的铅笔支数加上去。哪个小朋友能试着列一下算式?(可能小朋友会列4×10=40,40+7=47)小朋友能不能把这两个算式写成一个算式?在这个算式中,既有乘法又有加法,我们把它称之为乘加。

  T:我们也可以用零散的7支,再加上4捆,算式就可以写成7+4×10

  T:像4×10+7和7+4×10这样,既有加法又有乘法的算式,我们称之为乘加,乘加要先做?(乘法)这样 的规则叫“先乘后加”

  T:我们还可以这样想,把零散的铅笔凑个整。熊猫先向小 兔借了3支铅笔,和他原来的7支凑成 了10支,和另外4捆每捆的数量一样了吗?(一样了)我们可以直接用乘法来计算了,但是,有3支铅笔不是熊猫的,所以,我们要减去3。

  算式是?这个算式叫乘减,计算时它也是先算?(乘法)

  T:熊猫还剩下47支铅笔,它又给了小丁丁两捆铅笔,它还剩几支铅笔?这个算式应该怎么列?

  先算什么?后算什么?谁能来总结一下它的规律?

  总结:当一个递等式里既有乘法,又有减法的时候我们先算?(乘法)

  打开书P17/4,练一练。(核对第2、3列答案时要求先说8×10=80, 再说80+7=87)

  判断

  先乘后减

  在有乘法、加法或乘法、减法的算式中,应该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

  六、巩固新知

  T:请同桌两个小朋友互相给对方出题,要求涉及到10的乘法,可以是简单的一步计算,也可以是乘加乘减两步计算。

  10×8-3=77

  3+5×10=80

  10×4+5=90

  7+10-4=66

  10+0×10=0

  教学反思:

  从学生已有知识出发,通过猜想验证确信十的乘法的特点效果较好。本次教材在乘法计算的第一课时增加了乘、加混合运算,学生能够理解,但掌握上仍需要教师在之后的学习中重点辨析。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3

  第7课时 练习十二

  教学内容:

  课本79页的练习十二。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乘法口诀,学生进一步巩固乘、除法计算,进一步体会乘法与除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2、能正确地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重点:

  能用8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完成第1题。

  从一一得一背到八八六十四。可以分小组背,同桌背。

  二、完成第2题。

  引导学生先看懂图意,然后由学生独立填写,完成后集体校对。

  三、完成第3题

  先请学生独立完成,再请个别学生上黑板完成。

  四、完成第4题。

  学生观察图,独立填空,完成后指名说说是怎么想的?

  五、完成第6题。

  读题审题。

  问题:

  (1)8辆小汽车收费多少元?

  (2)7辆面包车收费多少元?

  找已知条件,停车场收费标准:小汽车4元 面包车6元 货车8元

  让学生再提出问题。

  六、指导学生完成思考题。

  七、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练 习 十 二

  8的乘法口诀

  用8的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反思: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断获得新的`知识,不断产生惊喜。要多鼓励学生、给学生自信,真诚地给学生恰当的评价。在教学过程中要耐心倾听学生的发言,热情鼓励学生,让学生感受到心与心、情与情真诚的交流。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4

  [教学目的] 创设情境,使学生体验人类在生活实践中统一度量衡的过程。

  [教学材料及准备] 软尺、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教师:同学们发现了吗,我们今天用的课桌和教室里的课桌不一样,教室里的是小桌子,我们这里用的是大桌子。桌面是什么形状的?

  学生:长方形。 教师:对,长方形有几条边?

  学生:四条边。 教师:看屏幕。(通过课件演示,引导学生分清什么是桌子的长,什么是桌子的宽)。 教师:学校还想买一些这样的桌子,那我们就得知道这桌子有多长,有多宽,你们愿意帮老师量一量这桌面的大小吗?

  二、研究制定解决方案

  教师:用什么来测量呢? 学生:用尺子。 教师:可是,我们的尺子留在教室里了,怎么办?不用尺子,你能不能想出巧妙的办法测量出桌子有多长,多宽? 学生小组讨论。

  学生汇报交流:

  1、用手测量。(到黑板上来演示,表明是几个手长)

  2、用铅笔测量。(到黑板上来演示,表明是几个铅笔长)

  3、用铅笔盒测量。(到黑板上来演示。表明是几个铅笔盒长)

  4、用书量。(到黑板上来演示,表明是几个书长)

  三、实施方案学生分小组测量桌子的长和宽。

  要求:①开动脑筋,多想办法

  ②分工明确,注意合作

  ③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录,可以写字,写拼音,也可以用图表示。利用课件举例讲解记录方法。

  量一量桌子方法:长 宽 1 7 3 2 3 4

  看一看,谁用的方法多,谁的方法巧妙? 学生测量。(10分钟)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测量。发现典型数据。

  四、交流汇报阶段研究成果,碰撞出现矛盾学生:

  56名学生汇报,用实物投影展示他们的记录表。(学生的记录表大部分以童趣十足的图画来表示)。

  教师:同学们想出的'办法真多。看样子,没有尺子的情况下,你们用这么多巧妙的办法告诉老师这桌子有多大。真聪明。但是,你们看看,测量同一张桌子,这几个得数一样吗?学生:不一样。教师:为什么?学生:因为用来量的东西不一样。教师:(展示同样是用铅笔测量的数据对比)都是用铅笔量的,得数怎么还不一样呢?学生:(展示所用的铅笔)它们不一样长。教师:这么多不同的数据,我用哪一个呢?

  五、继续研究教师:

  我们用尺子测量一下桌子的长,看看有什么结果。(指令小组长领尺子和发尺子)学生用尺子测量桌子的长。(教师巡视,纠正学生测量时的小错误)

  教师:谁来汇报他们组测量的结果?学生1:长是90。学生2:长是27。教师:怎么用尺子量,得数还是不一样?哪个对呢?学生很快发现软尺有两面,两面的刻度不一样。

  教师指导学生辨认软尺两面的刻度的大小,并让学生估量1厘米和1寸两种长度单位和自己手指的粗细的对比。教师:要想得出一致的结果,我们应该怎么办?学生:都用厘米(或寸)刻度的一面来量。教师:那我们现在就统一用厘米的一面来测量桌子的长和宽。学生测量。教师:哪一组说出你们的测量结果?学生:桌子长90厘米,宽42厘米。(56个学生都得到了相同的结果)六、总结:教师:现在我特别清楚我要买多大的桌子了,长90厘米,宽42厘米。用同一种刻度的尺子测量很方便。厘米是现在世界上尺子最常用的刻度。人类发明尺子、统一长度单位之前,就像我们开始测量桌子的长、宽时使用的方法一样,利用手拃、步伐或身边物体的长度做长度单位进行测量。至今,在人们没有带尺子的时候,仍然会这样估测物体的长度,例如妈妈给孩子买衣裤或鞋的时候。

  [教学建议] 学生的测量活动和交流汇报是这节课的重点环节,分析数据是这节的精华,一定要给学生充裕的时间。

  [课后评价及分析] 课程设计符合人类从实践到理论的认知过程,学生在亲身探究的过程中领悟了靠教师仅仅用语言不易表达的内容。他们不仅知道怎样测量长度,还知道了长度为什么有一个单位,这个单位又是怎么来的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5

  教学内容:

  课本第80-81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经历编制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掌握9的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商的方法。

  2、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与人合作的意识,逐步养成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索的习惯。

  教学重点:

  记住9的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商。

  教学难点:

  发现9与整十数之间的联系,巧妙地记忆9的乘法口诀。

  教学准备:

  课件、图片、小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想得奖吗?老师这里有很多智慧星,只要你们积极动脑,大胆发言就一定能得到它。

  二、教学新知

  1、出示例题。

  2、引导思考。

  看看,每一行有几格?一行中有几颗智慧星,空几格?每行智慧星的个数比10少几?

  一行是几个9,比10少几?两行是几个9,比20少几……九行呢?

  3、分组讨论。

  4、汇报讨论结果。

  5、填表。(第80页)

  (1)学生尝试填表。

  (2)小组交流,指名汇报。

  师出示结果,全班集体订正。

  6、让学生观察表中内容,总结规律。

  7、刚才小朋友观察讨论得很认真,下面给积极动脑筋的小朋友奖励智慧星。你认为自己表现得很出色就从盒子里拿一课智慧星。

  8、填口诀。

  9、集体订正。

  10、提问:怎样才能很快记住9的乘法口诀呢?

  三、尝试练习

  完成试一试。你都用哪句口诀?

  四、巩固练习

  1、游戏:对口令

  2、完成“想想做做”第1、2题。

  五、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学习了什么?课后可以将自己学到的知识说给好朋友听,回家后也可以将自己所学的本领说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9的乘法口诀和用9的乘法口决求商

  一九得九二九得一十八三九二十七

  四九三十六五九四十五六九五十四

  七九六十三八九七十二九九八十一

  教学反思:

  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发现规律,引导学生利用合适的规律来帮助记忆口诀,凸显“解决问题”掌握知识的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交流中大胆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这真正体现了学生的新知学习过程是一个自主选择、生动活泼、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依据新课程转变教师的角色这一理念,没有采取讲授的方法“送”口诀,“背”意义,而是从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出发,大胆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从而自然而然促成了学生由遇到问题到寻找方法,发现规律的思维过渡。充分地体验,主动思考,学生在自主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中变得更加积极。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01-24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经典)07-17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07-03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经典]05-26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经典)07-08

二年级数学教案上册02-14

【荐】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02-21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优秀02-15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品)05-24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