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美术教案>美术教案

美术教案

时间:2024-07-20 12:05:29 美术教案 我要投稿

美术教案【实用15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美术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美术教案【实用15篇】

美术教案1

  谜语导入,是美术课上常用的教学方法。最有趣的就是猜谜语的过程和谜底呼之欲出时的兴奋。小朋友们猜谜语时候苦思冥想的表情,动作,都会让你体验到孩子们的天真可爱。老师只需要在这个过程中恰当的植入课题,就可以顺利激发孩子们的兴趣。

  谜语导入,有以下几个优势。

  谜语本身是一种画面,可以为课堂绘画提供更多的素材。

  美术课堂上,学生可以把谜面通过二次创作,改编成自己的画面故事或者达到丰富画面的效果。小朋友们,活跃的思维可以产生意想不到的故事情节,通过把谜面场景进行思维延展,一定可以对画面情节的丰富性起到有力的帮助。但这要求老师选择的谜语与美术课题要高度相关,根据我们所要表现课题,通过相关谜语激发想象力,使画面故事情节更加丰富。

  谜语与课题的相关性是顺向的激发过程,可以促进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深入探索课题的内涵和可表现性。从而提高同学们的绘画欲望和课堂趣味性。

  谜语可以提升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场景概括力,激活大脑思维,并锻炼思维的敏捷性。

  当我们猜谜语的时候,首先就要对谜语的谜面进行场景性复原,这需要学生有很好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概括能力,能够把的文字在脑海当中形成一个完整的图像。然后根据分析和总结,确定最后的谜底。

  长时间重复训练这样的场景再现意识,可以起到刻意练习的效果。我们都知道,要想某种能力短时间内快速提高,刻意练习是非常有效的。所以,谜语导入,经常使用场景再现的方式可以激活同学们的空间想象力和场景的表达能力,从而锻炼同学们思维的敏捷性。

  谜语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提高课堂的参与程度。

  谜语是一种具有竞猜性的游戏。老师提供场景、文字或其它可以表现谜语方式,通过设置悬念,勾起学生求知欲,从而提高学生参与度。活跃课堂气氛。

  老师可以利用猜谜语的过程调动同学们的情绪后,顺利导入本节课课题。然后把谜面设置成若干部分,通过在讲课过程中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最后呼出谜底,同时也完成了教学任务。由此可以看到,老师在上课过程当中对课堂节奏的把握非常重要。

  谜语,是画面场景与故事性的结合。

  谜语本身也是故事与场景的结合体。故事性引导法的有效性,在前面的文章中我已经详细讲过。故事引导法是美术课最有效的方法,儿童画故事创作《蚂蚁和西瓜》故事引导法是美术课堂有效的教学方法,主要是利用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成长心理进行引导,故事引导法可以在短时间内快速激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谜语的呈现方式主要有文字,图片和视频三种方式。其中最常见的是文字类谜语。

  文字方式呈现的谜语,比如唐诗宋词中,很多诗句都是对某一个物件或者季节或者场景的描述,我们都可以视其为一种谜语的形式。老师可以出示一首诗让同学们猜测诗中所表现的内容,揭示谜底。同时,通过对诗意的理解产生画面感,从而起到丰富绘画元素的作用。

  比如,苏轼的《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这首诗正是对早春景色的描写。老师可以朗诵这首诗,让同学们通过对诗意的理解,猜测诗人苏轼表现的哪个季节。既可以丰富同学们的知识,还能形成画面感。

  图片和视频类型的谜语,本身就是学生感兴趣的形式,如果在这其中增加了谜语的元素,带着问题去观看图片和视频,无疑又增加了过程的趣味性。图片展示的方式主要是以色彩鲜艳和图片的直观性两个方面的优势吸引同学们的。

  而视频类型的谜语,视频动态的展示效果是最具吸引力的,我在巧用动画片,打造乐学式美术课堂,少儿美术创意《可爱的小毛驴》这篇教案中,通过以动画片为例,详细讲到了视频吸引小朋友们的原因,主要有3点,视频本身具有较强的故事性,移动的画面更容易吸引小朋友们的注意力和直观场景更具有表现力,对小朋友们来说更容易理解。

  《猫和老鼠》之类的无声电影,最容易体现出视频的强大表现力。

  小结:无论是以哪种方式来呈现谜语,吸引到同学们的注意力是前提。从兴趣出发,带着激情和问题参与到课堂中,效果才是最好的。

  如何利用好谜语为美术课堂服务,三个方法,确保谜语选择的有效性。

  要想上好一堂课,关键在于课堂开始的时候,是否能够有效地利用不同的导入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掌握好课堂节奏。正确的选择谜语,我认为应该遵循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则。

  谜语与课题的相关性。谜语的趣味性。谜语的选择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谜语与课题的相关性。

  前面已经讲到过,老师在选择谜语的时候一定要与课堂主题高度相关,同学们对谜语的思维延展才有利于课题的深入表现,产生故事或者情节更强的画面效果。

  还是以画一幅早春的景色图为例,让同学们通过对苏轼《春江晚景》的`诗句理解,猜测诗中是表现的哪个季节,就有利于同学们对画面场景的深入表现。而如果通过对《黄鹤楼》这样的对景点表现的诗句导入的话,则对课堂起不到任何作用,反而会弄得同学们一头雾水。

  谜语的趣味性。

  美术课不同于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的严肃性,美术课更强调趣味性和轻松感,一定要让同学们通过美术课的学习,起到缓解压力和调节心情的作用。所以,导入环节就要让同学们感受到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谜语选择的趣味性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趣味性的课堂也有利于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提高课堂的效率。

  谜语的选择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

  学生的年龄决定认知水平,老师选择谜语的时候要注意难度是否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符合,要确保学生可以在略微思考后即可得出谜底。我一般采用难易结合的方式,先提几个简单的,让学生轻松搞定,等学生放松心情后,再提几个复杂一点的,然后再继续给出几个简单一些的,在这个反复的过程中,又刺激,又有趣,紧紧扎住学生的心态变化,引导学生朝着课题的方向进入,完成知识讲解的同时,逐渐燃爆课堂气氛,最后课堂结束时,同学们都意犹未尽,感叹时间过得太快。

  太简单的容易让学生丧失兴趣,太难的猜不出来容易提高心理压力。难易结合,需认真思考后才能得出谜底,这个猜测的过程最有趣,燃点就在谜底即将呼之欲出的时刻。

  ①一架小飞机,飞东又飞西,来去三五里,捉虫保田地。②脚穿红袜子,春来它先知,虽然有翅膀,却爱塘和池。这两个谜语的谜底都是蜻蜓,但难度上第②个要比第①个要难一些,特别是脚穿红袜子,春来他先知,这些具有特征性的要点,小一点的孩子可能不理解,猜起来难度更大一些,但是一架小飞机的表述,理解起来就容易的多了。所以,第①个关于蜻蜓的谜语更适合一年级以下的小朋友。

  小结:谜语导入的有效性,需要老师正确的选择与课堂相关的,有趣味性的和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谜语,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知识探索的欲望。任何脱离课堂的知识引导都是不成功的,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误导学生对课题的准确理解。

  接下来,我们介绍今天的课题

  课前一定要理清课堂的思路,明确各阶段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合理划分课堂时间,才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本节课我们主要从谜语式导入,课题知识点介绍和具体作画步骤解析,三个方面阐述儿童画课题《美丽的大白鹅》的表现方法。

  谜语导入,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课堂趣味性。

  上课开始,老师先抛出几个谜语,让同学们试猜一下,身穿彩色衣,飞在花丛中,彩粉本领强,果树欢迎你。

  当同学们看到身穿彩色衣的时候,就会联想到蝴蝶,再根据后面飞在花丛中和彩粉等词语的提示,基本就可以确定最后的谜底了。接着可以再来几个类似的,猜谜语的过程,可以激发同学们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让小朋友们都参与到猜谜语的活动中来。然后,慢慢的转移到今天的主题《美丽的大白鹅》上来。再抛出谜语:

  头戴红帽子,身穿白袍子,说话伸脖子,走路摆架子。

  还可以,再让同学们想几个关于大白鹅的谜面,可以增强小朋友们对鹅的理解。

  一只顺风船,白逢红船头,划起两只桨,湖上四处游。小红帽,穿白袍,走起路来左右摇,脖子长,水上漂,唱起歌来嗓子高。穿白衣,戴红帽,陆上走,水上漂。……

  这些都是对鹅表现的谜语,谜面中,如顺风船,小红帽,穿白衣等形容词都可以加强孩子们对‘鹅’形象的理解,帮助同学们在画的时候添加丰富的画面细节和色彩。

  《咏鹅》是我们很小的时候在语文课本上学到的关于鹅的诗句,在猜谜语的过程中,老师可以穿插进去,用提问的方式让同学们来背诵。完整背诵下来的小朋友可以送给他一个小礼物,像卡片,贴画等,以激励小朋友们参与的积极性,孩子们对这些小礼物都可喜欢了。

  《咏鹅》 唐·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谜语导入,配合故事的朗诵,加上小礼物的激励,这样的导入方式无疑会瞬间引爆课堂气氛,接下来,老师就可以和小朋友们一起通过谜语里面的描述来总结大白鹅的身体特征了。

  课题知识点分析,加深小朋友们对鹅印象,完成画面组织。

  本节课的课题为《美丽的大白鹅》,我们首先要讲解白鹅的表现方法,刚才的谜面中已经有很多关于白鹅的描述,比如,顺风船,小红帽,穿白衣,湖上游等,都可以形象的表达白鹅的特点。《咏鹅》中的诗句也是对鹅的形象具体描写。

  白鹅的特点总结

  头部:红色,桔色为主,像一顶小红帽。

  颈部:长脖子,是鹅的最要特征之一。

  身体:肥肥胖胖,整体呈白色,带有2个大翅膀。

  脚部:腿短而有力,支撑整个身体,红掌是最形象的描述。

  关于鹅的数量和动态

  画面中可以画2只或以上的白鹅,增强故事性的同时,丰富画面效果。白鹅的动态可以有仰天歌唱的,低头沉思的,正在捕鱼的等等,老师至少要示范3种以上的动态画法。

  还可以请小朋友们说一些关于鹅的动态,老师现场示范,增加同学们的参与性,提升画面感。孩子们能形容出来的动态一般都是他们曾经见过的,这个过程也可以帮助同学们回忆之前遇到过的场景,补充画面素材。

  环境添加

  像《美丽的大白鹅》这种课题,设置春天或者夏天的场景是最好的,画面以蓝绿色调为主,画面清新,有种生机勃勃的感觉,对于正在成长中的小朋友们来说,也是一种映衬。

  画面中还可以添加一些荷花,荷叶等元素,丰富画面内容,营造画面氛围。与主体物大白鹅形成动与静的呼应关系,提升画面可读性。

  天空中还可以添加小蜻蜓这种“动”的元素,对画面的故事性和灵活性表现也是一种补充。

  作画方式选择,油水分离增强趣味性和表现力。

  本节课我们可以选择用油水分离的作画方式,用油画棒完成对主体物大白鹅和荷叶,荷花的表现,用水粉画出画面背景色调。油水分离绘画技法的操作性和趣味性都非常好,最主要的是表现力强,是同学们最感兴趣的作画方法之一。

  油水分离法点燃美术课堂,提升教学有效性,水粉创意《春江水暖》这篇文章中,我详细阐述了油水分离技法的操作过程和吸引同学们使用的原因,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作画过程中的细节关注:

  1,画面故事性组织,可以从鹅的数量和动态,以及与画面其他元素,如与蜻蜓的呼应上,增强画面的故事表达。

  2,油水分离技法的使用,不会技法操作的同学,可以参照我之前讲过的关于油水分离技法的具体讲解,学会技法使用,准备好所有绘画工具后,再进行作画。

  3,谜语选择与课题的相关性。这节课主要还是通过谜语来激发同学们的兴趣,谜语的选择一定要与画面高度相关,才能利用谜面的表述,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画面主题物的特征,增强绘画效果。

  具体作画步骤解析

  作画工具准备:油画棒,镜面纸,水粉或水彩颜色及相关作画工具。

  作画动态步骤展示

  第1步,完成画面故事创意,组织构图。

  汇集所有绘画元素,完成画面故事性创作,组织好画面构图。

  我画了2只不同动态的鹅,一只昂头伸脖展翅,另一只低头缩脖好似在观察水面下的小鱼,一高一低也表现出了两鹅的前后关系,加上左边荷花,荷叶的映衬,让画面显得饱满丰富,沉稳有余,右上角飞动的蜻蜓又恰恰带来了一丝动感,让画面瞬间“活”了起来。

  为了降低画面的难度,荷叶,荷花也可以画成简单的水草。水里可以添加几条小鱼,增强画面的动势。

  第2步,油画棒明确鹅的形体和动态。

  用淡黄色和红色的油画棒先画出鹅的头部,注意颜色之间的衔接,用黑色画出2只鹅的身体形状和动态,线条要一次完成,最好不要重复用笔,油画棒容易弄脏画面。

  整个鹅的身体用白色油画棒填满,这里也可以先根据铅笔稿涂满白色的身体以后,再用黑色勾勒边缘,也可以上色的时候用颜色衬托。

  眼睛要画出来,点亮鹅的精神效果。

  第3步,添加周边环境。

  这个步骤用色比较多,荷叶主要有深绿,淡绿,黄绿和淡黄。颜色从叶子的中心部分逐渐往外由深绿色过渡成黄色。添加叶脉用深绿,注意脉络的组织。

  荷花主要有深红,白色,柠檬黄和淡黄。直接用深红色画出荷花的形状,并在花瓣的顶端开始往下由深红色逐渐过渡到白色。后面的花瓣用淡黄色或柠檬黄色平涂即可。

  花托、花径和旁边的小莲蓬用深绿和淡绿的结合。

  第4步,添加画面细节。

  右上角的蜻蜓,可以增强画面的灵动感。蓝色的身体,黄色的翅膀正好与底部的水面和荷叶形成色彩的呼应。

  小鹅的身体上也添加一些柠檬黄的颜色,加强画面环境色的使用,丰富整体画面色彩。

  水面用白色油画棒画出一些水波纹的感觉,等下上色以后就可以凸显水的特征。

  第5步,用湖蓝色添加水面和背景。

  用平涂的方法画出水面,用较大号画笔,蘸湖蓝色多加水把色彩溶解开,铺满画面底部水面的位置,衬托鹅的形状,不用画鹅的腿部和脚,这样就有了鹅在水面上游的效果了。

  天空中的色彩,还是用湖蓝,从画面的顶部往下到水面的位置过渡成白色,与水面自然衔接起来。

  第6步,调整画面,完善效果。

  整体稍作调整,加强画面对比和色彩饱和度,即可完成。

  最后,签名结束作画。

  经验课堂

  作为老师,要学会调动学生的情绪,这就需要深入了解学生,发现他们的兴趣点,运用合理的方式加以调动,最后提高课堂效率。

  导入是课堂成功与否的关键,教师要善于运用各种导入方式,最好能瞬间燃爆课堂气氛,才更有利于儿童画的课堂教学。

  最后,教育家陶行知的一句教育名言送给大家,我们共勉。

  用“学生的大脑”去思考,用“学生的眼光”去看待,用“学生的情感”去体验,用“学生的兴趣”去爱好。——陶行知

美术教案2

  活动目标

  1.认识面具,学习面具的制作方法。

  2.能综合运用剪、粘贴、挖洞等技能制作面具。

  3.体验制作面具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5.引导孩子们在活动结束后把自己的绘画材料分类摆放,养成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面具,学习制作面具的方法.

  难点:能运用剪、粘贴、挖洞等技能制作面具.

  活动准备

  1.面具范例(黑人、小丑、小猪)

  2.彩色卡纸.固体胶.皱纹纸、棉花、吸管等材料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

  1.“猜猜他是谁”

  指导要点:请三名幼儿上台,老师要给他们施魔法,请小朋友猜猜它们变成了谁?

  2.认识面具

  提问:1.某某幼儿是怎么么变成黑人/小猪/小丑的

  2.小朋友们在哪里见过面具,我们什么时候会戴面具

  小结:我们表演节目时,游戏时会面具,戴面具可以使我们的表演更精彩。

  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面具,看看它们都有什么特点

  二.探索发现

  1.欣赏观察几种面具,发现其特点

  指导语:它们的眼睛、鼻子、嘴巴、耳朵么都是什么形状的,这些部位都用了什么方法什么材料制作?

  2.探讨材料的用途

  指导语:今天老师准备了彩色卡纸、皱纹纸、吸管、羽毛、棉花等材料,小朋友们想想你准备怎么运用这些材料呢?

  小结:皱纹纸可以搓成小球或绳子,还可以折剪出花形来制作我们的面具

  3.制作方法介绍(边示范边讲解)

  首先选自己喜欢的颜色的卡纸剪出脸型,然后用挖洞的方法剪出眼睛、嘴巴,再制作装饰其他部分.

  三.创作表现

  1.分发材料.提出常规要求

  2.幼儿创作,教师辅导

  四.欣赏评议

  1.鼓励幼儿大胆讲述自己的创意

  2.所有幼儿带上自己的面具大家一起欣赏,说说谁的.面具最漂亮,为什么?

  五.活动结束

  师幼共同整理物品,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1. 幼儿对面具有了一定的认识,并能制作出漂亮的面具,少部分幼儿不能理解到挖洞的方法,需要经常练习。

  2. 孩子对面具非常感兴趣,能体验到制作面具的快乐。

  小百科:面具,指遮盖全部或部分脸并有眼睛开孔的覆盖物,通常作为舞会、狂欢节或类似的节日、戏剧等的伪装 起遮挡保护作用的外罩。面具文化也通常被称为傩文化。

美术教案3

  课时:

  一课时

  年级:

  一年级上课时间:20xx、10、13

  教学目标

  1、情感与态度:学生通过教学活动,引发直觉感受焰火的线条美和韵律感。

  2、知识与技能:知道焰火的基本形状和组合形式{即单放、双放、一大片放、排放。初步了解绘画、剪贴、刮蜡等各种表现焰火的方法}。

  3、过程与方法:运用绘画、刮蜡等方法表现美丽的焰火。

  教学重点

  用各种线条和形状表现不同的焰火造型。

  教学难点

  设计新颖的焰火。从材料上创新;从形状、线条的组合上求新。

  教学准备

  焰火幻灯片、范作、油画棒、颜料、各类笔、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1、今天,老师要给大家猜一个谜语,请大家认真听好。朵朵花,映红天,五光十色真鲜艳,节日夜晚开街前,佳节夜空放光彩。小朋友猜猜看这是什么?

  2、国庆的夜晚,很多地方燃放了烟花,庆祝祖国妈妈的生日,庆贺祖国的繁荣富强,今天,老师想和小朋友在教室里也放一次焰火,让我们再次感受一下节日的气氛,谁想来试一试?

  3、小朋友,你们看五颜六色的焰火把节日的夜晚打扮得多美呀,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画美丽的烟花。

  出示课题《美丽的焰火》

 二、新授。

  1、美丽的焰火一簇簇、一团团,有的会飞,有的会转,大家想一想,谁能把你看到过的烟花造型告诉大家吗,说说它的外形象什么?花、彩灯、彩线四射等。

  2、小朋友说得真好,烟花的造型其实就是不同线条,形状的'组合。你们知道吗?除了用彩色笔画烟花外,还有很多其他的方法也能表现美丽的焰火。

  3、今天老师还带来几幅烟花作品,请学生猜猜它们的制作方法,让学生试着说一说。

  4、师示范烟花制作方法。

  A、用油画棒画造型各异的烟花,用水粉颜料涂底色。

  B、用刮蜡的方法画烟花。(注意在刮蜡的时候要轻轻的,否则会把纸刮破。)

  师讲解示范重点,突出烟花的不同造型,及色彩的搭配。

三、学生作业,师巡视

  1、作业分层:今天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些不同的材料来设计制作美丽的烟花,小朋友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爱好进行制作。

  2、作业要求:用不同的线条、色块设计烟火造型。

  3、速度快的同学可以尝试再画一幅。

 四、作业展评,交流。(可以从色彩,创意等方面点评)

  五、总结:

美术教案4

  活动目标:

  1、欣赏京剧脸谱,感受京剧脸谱的独特魅力。

  2、了解京剧脸谱中对称、颜色的表现形式和手段。

  3、萌发喜爱京剧、热爱中国传统艺术的美好情感

  4、乐意大胆地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

  活动准备:

  音乐,脸谱图片,操作材料等。

  活动过程:

  一、播放京剧音乐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对京剧的兴趣。

  (今天带来一段好听的音乐,告诉我听到了什么?)提问:你听到什么?你感觉这段音乐和我们之前的音乐有什么不一样?

  小结:对这就是京剧,京剧是我们中国特有的,是我们的国粹,和大熊猫一样珍贵。

  二、欣赏脸谱,了解京剧脸谱中的对称、颜色的表现形式。

  1、欣赏讨论京剧脸谱的颜色和图案代表的意义。

  出示歌曲中的5种脸谱。简单介绍人物及颜色代表意义。

  (老师把京剧里的几位人物请到了大2班教室,我们来看看都有谁?)总结:在京剧里有红、黄、蓝、黑、白等,颜色鲜艳,一看就很吸引人,观众可以从脸谱的颜色上分辨角色是好人还是坏人,是聪明还是愚蠢,红色、黑色代表有正义感,黄色表示有智慧,白色代表坏人、奸诈,蓝色代表勇敢刚强。

  2、欣赏京剧脸谱中对称的表现形式。

  师:刚才小朋友们表现的都很好,其实脸谱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

  提问:小朋友,认真看看左边和右边是怎样的?(一样)

  总结:左右两边一样呢,叫做对称。脸谱是以鼻子为中心左右两侧对称的,所以左边和右边的轮廓和颜色都是一样的。

  三、幼儿操作出示两幅勾好线的脸谱,请幼儿给他们化妆。

  四、展示幼儿作品

  活动反思:

  我认为在此次活动中较好的`地方是我给孩子们孩子们欣赏了京剧的表演,这对他们来说帮助很大,孩子能更加直观地看到了京剧表演艺术家们的脸部化妆和服饰,以及动作造型,感受了京剧的氛围,另外在活动中孩子们也欣赏到京剧音乐的旋律,所以在感受感知的过程中,孩子们很能说,很能描述京剧演员的形象,说明他们在观看时能集中注意力,能对脸谱感兴趣。

  但是,在活动讲解脸谱特征时,特别是在讲对称这一要点时我没有把握住好,没有将其拎出来当场示范一下,以便能给孩子们更直观的了解。在孩子们讲述过程中,我没有及时抓住要领很系统的给孩子们总结,如对称的五官、对称的图案等,让孩子有一个正确的、较深刻的印象,这样在孩子们的画面中就不会出现这一缺点——他们表现出来的脸谱形象并不十分夸张,而且造型较单一。所以,我应在孩子们讲述形容脸谱的同时,及时捕捉幼儿的信息,提炼 幼儿的语言,给出总结性的讲解。

  作为一位年轻教师,我知道在许多环节都存在漏洞,还有许多要改进的地方,通过这次活动使我深深感受到,在与幼儿对话中及时捕捉幼儿的信息,提炼他们的语言并加以总结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在活动前一定要对教材分析透彻,抓住重点展开活动。

美术教案5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初步学会用手掌印画反应树的特征。

  2、培养幼儿对色彩和印画的乐趣。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准备:

  1、棕色、绿色、黄色颜料

  2、白纸

  活动过程:

  1、出示树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树的特征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张漂亮的画,你们看这画上画的`是什么呀(树)!那你们再看看这颗树上都有什么颜色?树干是什么颜色的?(棕色)树叶呢?它是什么颜色?(绿色)还看见了什么颜色?(黄色)那么你们来猜猜这颗大树是怎么画的?(手)这颗大树呀是老师用自己的大手画的,你们想不想看老师是怎么用自己的大手画大树的呀?(想)

  2、示范印画的方法,同时通过儿歌导入印树的过程

  我的(大手)小手真能干,画颗大树给你看;手掌立起轻轻沾,切切切;手掌打开轻轻沾,拍拍拍,上拍拍,下拍拍,左拍拍,右拍拍;我的大树真漂亮。

  3、请一名幼儿到前面操作,通过儿歌再次巩固印树的过程

  师问:

  (1)大家觉得这个小朋友画的好不好,漂亮不漂亮?

  她的小手能干不能干?(其实啊不光是她的小手能干,我们所有小朋友和家长的手都很能干,对吗?)

  (2)师:老师已经为小朋友们准备好了纸和颜料,幼儿完成印画,教师巡回指导

  4、展示作品,活动结束

美术教案6

  活动目标:

  1、愿意与同伴分享梦中的精彩故事。

  2、大胆表现奇妙的梦境。

  3、能用渐变的背景表现梦幻的意境。

  活动准备:

  ①欣赏各种梦幻图,感受奇妙的意境,感受画梦的美术作品独特构图。

  ②倾听童话故事《爱丽丝梦游仙境》。

  ③分享爸爸、妈妈做过的搞笑的梦。

  活动过程:

  图片体验:

  请幼儿观察图片,说一说图片中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

  你做过搞笑的梦吗?来说一说吧!

  看了这些画,你有什么感觉?

  故事体验:

  让我们闭上眼睛听一听他们的奇幻旅程。

  欣赏同伴的.作品:

  你明白画中表达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梦境,来说一说吧!

  交代作画要求:

  发挥自己的想象,创造丰富的画面。

  用渐变的方法给梦境涂上背景色吧!

美术教案7

  活动目标:

  1、了解小花的基本组成部分,能够大胆、自信的画出自己心目中的小花。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能力。

  3、体验用水粉涂鸦的快乐。

  活动准备:

  教具:小花图片实物小花

  学具:绘画纸、颜料盘、颜料、擦手巾等

  活动过程:

  导入活动

  (1)教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样东西。

  出示小花(ppt)提问:这是什么?这是什么花?花可以用来干什么?

  (2)今天周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的小花。

  整体观察小花以及展开想象

  引导观察各种各样小花。

  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样小花?

  咦,这个小花是什么样的?看上去像什么?

  继续观察各种各样的小花,展开想象

  你觉得这个小花像什么?

  师小结:原来小花花瓣的形状可以是各种各样的,想怎么变就怎么变,真有趣!

  三、教师示范画

  1、教师引导幼儿作画

  师:老师给你们准备了红色、黄色、蓝色和绿色的颜料,然后用棉花签轻轻的蘸一点红色的颜料,把小花画出来。想怎么画就怎么画。你们想不想也来玩一玩,可有趣了!

  2、作画要求

  (1)画画先想好,然后轻轻的`蘸一点颜料,轻轻的画。

  (2)画画时,不要让颜料跑到你的衣服上。

  四、幼儿作画

  1、教师一边巡视,一边指导。

  2、请画好的幼儿说说自己画了什么样的小花。

  五、评价

  自评:你画了一个什么样的小花?

  互评:你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师评:小朋友的小花画的真有趣啊!下次我们一起再玩哦!

美术教案8

  活动目标:

  1、欣赏米罗作品,感受大面积的红色给人带来的热烈的感觉。

  2、运用已有经验、联想和涂鸦方法表达自我对画面的理解和感受。

  3、养成大胆用色、均匀涂色的良好习惯。

  4、感受到绘画的魅力,喜欢绘画。

  活动准备:

  挂图、幼儿人手一份范画、油画棒。

  活动过程:

  一、教师和幼儿一齐欣赏米罗作品。

  1、小朋友们,看图片上是什么呢?(太阳)是什么颜色的呢?(红色)

  2、太阳是什么形状的呢?(圆形)像什么呢?(球)

  3、画上什么颜色最多最大呢?(红色)

  4、看到这么多红色你们的心里有什么感觉呢?太阳照在身上有什么感觉呢?(引导幼儿说出暖暖的)

  5、什么颜色的太阳看上去热热的呢?为什么?(红色,因为红色的太阳照在身上暖暖的。)

  6、你们看,太阳旁边还画了什么呢?(线条和光芒)

  师:太阳在线条和光芒的衬托下,像在做什么事情呢?(引导幼儿说出太阳在跳舞)

  教师总结:哦!我们看到的太阳是圆圆地红红的,照在身上热热的,并且在线条和光芒的衬托下,就像在跳舞一样。你们明白这幅画是谁画的吗?(……)这幅画是外国的一个叫西班牙的国家,一个著名的画家米罗画的,他的画是很抽象的富有想象力的。

  二、一齐讨论绘画的方法。

  1、太阳是什么形状的呢?大大的太阳是什么颜色的.呢?

  2、太阳旁边有什么呢?

  3、小朋友们,画家米罗他是很有想象力的哦!他画出来的太阳会跳舞,看!赵教师帮小朋友准备了画画的材料,请我们小朋友动动脑筋,来画一画你心目中的太阳。

  4、幼儿创作,鼓励幼儿尝试用大小不一样的笔和热烈的颜色涂鸦。

  三、活动结束。

  与幼儿一齐来欣赏自我的画。

美术教案9

  1、引导幼儿初步感受风筝的对称美。

  2、启发幼儿胆想象、创造,运用多种材料装饰风筝面。

  3、使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4、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及创新意识。

  5、感受作品的美感。

  活动准备

  1、教室里布置"风筝展",课前带幼儿参观、欣赏过各种风筝,了解风筝的基本特征。

  2、幼儿课前已经知道并练习过用不同的方法剪出两个一样的图形。

  3、教师制作好的风筝面若干,一只采用的装饰材料颜色和马夹袋底色差不多;一只图案排列比较凌乱,分布不均匀;还有一只颜色深浅搭配清晰,图案分布均匀。

  4、人手一只马夹袋、剪刀、胶水。

  5、每组放有各种彩纸(皱纹纸、自粘纸、手工纸、泡沫纸);剪好的几何图形若干;几支铅笔。

  活动过程

  一、带幼儿进教室,自由欣赏各种风筝。(3分钟)

  1、幼儿自由欣赏各种风筝。

  教师引导语:"哇!这么多的风筝,我们一起来看看!"

  2、幼儿自由的和同伴交流,教师在旁倾听。(如有幼儿提到喜欢风筝对称的话,就请他在集体面前说说,可直接引出下一个环节)教师引导语:请和你的好朋友说说你喜欢那个风筝?为什么喜欢它?

  二、引导幼儿感受风筝的对称美。(5分钟)

  过渡语:小朋友刚才都找到了自己喜欢的风筝,徐老师这里也有一只我喜欢的风筝。

  1、出示一只图案对称的风筝。

  教师引导语:你们觉得它怎么样?(幼儿自由发表意见)

  2、引导幼儿感受这只风筝的左边和右边的形状和图案都是一样的。

  教师引导语:请小朋友看看这只风筝左边的翅膀和右边的翅膀,你发现了什么?翅膀上的图案呢?『一样在哪里?(引导幼儿说出图案的小、颜色、形状和位置都是一样的,还是教师直接说出比较好)』

  三、幼儿讨论如何装饰风筝面。(15-20分钟)

  教师引导语:这些风筝真漂亮,我们也来做一只漂亮的风筝好吗?

  1、教师出示制作好的几只风筝面,请幼儿比较怎样装饰可能最好看。

  教师引导语:

  (1)你最喜欢哪只风筝?为什么?(引导幼儿观察比较,三只风筝的优点和缺点)(2)怎样才能剪出两个一样的图形。

  四、幼儿制作风筝面。

  教师引导语:请小朋友用自己喜欢的彩纸剪出各种漂亮的图形把自己的风筝装饰的'最漂亮。(原本我设想要用旧图书、挂历纸,但是如果要求幼儿对称装饰的话,只能用各种纸了)

  1、幼儿做到一半时,教师可请几位能力强一点的幼儿,用铅笔画自己喜欢的图案进行剪贴。

  2、做的快的幼儿可以助做的慢的幼儿。

  3、请客人老师助幼儿一起把线系在风筝上。(马夹带的拎手上)

  五、带幼儿去放风筝。

  (没有做好的幼儿可以继续做)(2分钟)小朋友可以一起去操场上放风筝,比一比谁的风筝最漂亮。

  教学反思:

  孩子们学习积极性高。但在开始作画时,相当一部分孩子不敢下笔,在老师的鼓励和引领后才纷纷动笔画。分析原因,平时锻炼机会不足,缺乏自信心所致,家认为,活动时间太长,在这次活动中,教师的活动程序清晰有序,过程生动、有趣,方法得当。富于启发性、探究性,更重要的是教师的教态、语言、语气始终充满感染力,深深吸引着孩子们情绪愉快地积极、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因此,整个活动过程气氛活跃,效果理想。

美术教案10

  教学对象:

  一年级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观察,了解狮子的基本特征,使学生热爱大自然,增强对动物的保护意识。

  2、能够抓住狮子的基本特征,并能描绘出狮子威武的样子。

  3、能够大胆想象并用夸张的手法完成画面,进一步学习绘画技能。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学习,能了解够抓住狮子的基本特征,描绘出狮子威武的样子。

  教学难点:

  能够大胆想象并用夸张的手法表现狮子。

  教学准备:

  狮子图片、师范作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谁是森林之王———狮子

  请几位小朋友来形容一下狮子的特征

  二、讲述新课

  1、欣赏图片

  师出示狮子的照片,生仔细观察

  2、总结狮子的特征

  狮子的.脸很大,全身长满棕黄色的毛,有一条又细又长的尾巴,哄叫起来声音很大。

  注意雄师与母狮的区别

  介绍狮子的生活习性

  3、你在哪儿见到过狮子?除了动物园你还在哪儿见过?

  在生活中哪些地方还可以见到有关它的现象?

  想一想为什么在银行、公园等大门口要放有狮子的塑像?

  狮子是森林之王漂亮又威风

  4、图片欣赏——————有关于狮子的艺术品,及名家作品。

  5、讨论总结狮子面部特征、脸形

  师演示狮子头部的画法

  6、小组讨论,你准备如何来绘画表现出狮子的威武(注意棕毛的画法,夸张表现)

  想一想狮子在哪里,在干什么(发挥想象)?

  7、学生作品欣赏,鼓励大胆用色

  三、学生开始作画练习,师巡回制指导

  四、作业展评,教学小结

美术教案11

  一、活动目标:

  1.让幼儿愿意参与涂色活动,感受涂色活动所带来的乐趣。

  2.通过涂色加深幼儿对国旗的印象,锻炼幼儿手的灵活度。

  3.激发幼儿对国旗的热爱。

  二、活动准备:

  打印好不上红色的国旗,油画棒(每人一份)

  三、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手指游戏,集中幼儿注意力

  (二)基本部分

  1.谈话导入

  师: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国旗,知道国旗是什么颜色?上面有几颗星星?星星是什么颜色?(幼儿回答)

  2.引导幼儿学习涂画

  (1)教师出示国旗轮廓的纸,问这是什么呀?

  (2)教师小结:国旗是红红的对吗?现在老师只把星星涂上了颜色,旗子的颜色怎么样让它们变成红红的国旗呢?(引导幼儿说出涂色)

  3.教师向幼儿讲解涂色的要求

  (1)教师范画,重点突出涂色时方向要一致。(左右左右、上下上下)

  (2)师:小朋友们,老师是怎么涂色画红红的`国旗的?

  4.播放音乐,幼儿操作涂色

  (1)幼儿动手涂色,老师巡回指导。

  (2)幼儿任选方法涂色,老师提醒幼儿注意卫生,相互谦让。

  (三)结束部分

  1.讲评幼儿作品,让幼儿感受成功

  (1)今天我们的小画家画的真棒,瞧,果果,伦伦涂的颜色非常均匀,逐一出示幼儿作品,让幼儿欣赏。

  (2)让我们把这国旗贴在我们的展示处,好吗?

  2.幼儿听音乐走出教室

美术教案12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重要内容。《美术课程标准》指出:“有意图地运用形、色、肌理、空间和明暗等美术语言,选择恰当的工具、材料,以绘画和雕塑等形式,探索不同的创作方法,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本课通过认识与理解线条、形状、色彩、空间、明暗、质感等基本造型要素,尝试描绘物体的立体感,提高学生对身边物体的关注,并能运用多种工具材料去记录身边的物品,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欲望。理解用不同的工具表现任何物体都可以表达自己的感情。

  该课与单纯的素描技法教学有明显不同,以往大多画石膏几何图形,明暗更强调同一表现方法,同一种工具,同一角度。而本课最大的不同则将物品当作有生命的物质。工具材料只是用来表达自己对物品情感的一种手段,同时也是表现自己个性的手段,它更注重学生的观察能力、表现能力和合作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更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

  教材在版面上作了精心的安排,分别用文字和图片介绍了造型的一般要素,物体可用色彩去表现,也可以用线条和明暗关系去表现,各种不同的工具所表达的情感和视觉效果也会不同。各种物品的摆放(构图)可根据个人的爱好和能力去选择,每一个局部都可成一幅画。在内容的选择上更是贴近学生的生活、书籍、瓶花、水果、书包、足球等等,启示身边的物品是很多的,随时都可取来作为描绘的素材。第一版面通过四幅图片说明描绘身边物品时的不同表现内容、形式、技法和工具,古代与现代,各种表现方法,都能在记录生活的同时,体验到美的愉悦。特别是马蒂斯的钢笔《静物》画、简洁中给人以饱满、流畅的`线条造型,物体之间前后大小高低的疏密关系,表达了画家对生活热爱的情感。同时也启示该课主要以线造型为主的表现方式。第二版面主要尝试运用不同的工具去表现物象的形体结构、多样的艺术表现手段,通过这种艺术观念的渗透,倡导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表现法方式去表现物象。第三版面主要是体现让学生自主选择和合作进行物品的组合摆放练习,图片分别出示了学生在合作摆放静物、提示可选择和利用的物品,有取景框的图片更是说明一组静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见解去取舍,可横构图,竖构图,可垒景可局部,使一组静物产生无数种构图的方法,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了加强,同时个性也可得到张扬。在表现方法上既然是体验,也不要求学生一定要画完整,或者非要从整体到局部,教材启示:“可以从任何地方开始画”,根据时间、能力逐步添加使作品丰满。第四版面主要在表现角度上给学生拓宽视野,角度不同会产生更多的变化,更有奇特感,也更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启示学生要学会从多角度去观察思考。出示的学生习作也是不同工具、不同角度、不同方法完成的。基本体现了“线为主的素描作品。在教学中,建议教师结合课本的文字和图片,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用直观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鼓励学生以自己独特方式去观察、探究与表现。在表现技法上以线条为主,适当加以明暗,尽量在透视上淡化,免受透视束缚,在表现内容上,以学生身边可取物为主的组合;在表现形式上具象、抽象、粗犷、细腻均可,在表现材料上不做统一规定。不能把教师自己的意志和模式强加给学生,更不能上成纯技法素描课。

  教学目标

  ①通过对静物画的欣赏,练习,去感悟物质的生命存在,能够理解艺术家通过静物画的创作,表达一定的主题,倾诉自己的情感。

  ②通过让学生合作摆一组静物,了解静物画的构图组合方法、并能尝试运用各种工具,从多种角度表现物品,掌握一定的绘画表现方法。

  ③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合作能力、创造能力,发展有个性的表现能力,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①了解静物画的多种表现方法,重点了解线造型、明暗造型的基本表现方法。

  ②了解静物画的构图、静物的选择与搭配关系,尝试用多种视觉角度来观察和表现物体。

  二、教学难点

  在静物素描表现过程中如何体现个性和情感。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1、课前准备

  教师:各种不同表现风格的静物范画(最好能做成多媒体演示,便于学生直观了解和比较)。

  学生:分组带水果、文具用品。

  2、教学策略

  引导阶段:

  欣赏和分析:以教材为主,适当增加一些其他类似图片。从古至今许多画家都把描绘身边的物品作为记录生活的一部分,尝试用各种不同的方法来表现它们,并借助这些静物的表现来抒发自己的内心情感。舞蹈纹彩陶盆上刻画了

  新石器时代人的生活情景。(出示范画,在对话中说明这些作品的时代和不同的表现方法,逐渐把学生的思维引导到物品的外观造型、色彩、材质、图形等方面,师生共同进行讨论,学生评述。)

  教师归纳:生活中的物品千姿百态、造型各异,把自己喜欢的物品当作绘画对象画下来,我们就称它为“静物”。

  体验阶段:

  (1)展示多张以不同材料、不同内容表现的静物画图片。请学生在欣赏、评价自己喜欢的静物画作品的同时,尝试去理解艺术家所要表达的情感。

  (2)教师结合范图分析归纳:

  线在绘画中被广泛运用,是最原始、最基本,最概括、最富有表现力的手段。如:线可以概括物品的外形轮廓、特征动态,也可以表现对象的内在结构,还可以用变化的线,通过线的粗、细、虚、实、刚、柔、深、浅等变化,表现物品的质感、透视、空间美系等。

  请学生就手边现有的工具,如钢笔、圆珠笔、铅笔、彩色水笔等,用线造型的方式,分组写生课桌上的文具盒、教科书或者各种水果,注意物品之间的位置、比例关系。教师巡视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线的表现便于我们捕捉对象的形体结构,加一些明暗则能增强静物的体积感,教师结合范图分析明暗产生的原因、明暗变化的规律,明暗造型在静物表现中的作用。请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和体验来评述明暗造型表现静物的方法。

  3、作业过程

  请学生根据所学的明暗造型知识,在线造型静物练习的基础上,按照静物的光源,依据明暗变化规律,给其上简单明暗(上明暗的工具不限,上明暗的方法不限)。

  4、活动要求

  展示的生活物品要有代表性,最好能激发和调动学生讨论兴趣的物品。展示的静物作品除表现者的表现意图或情感。

  要求学生能用线基本表现出物品的大小、结构、比例等关系,对明暗造型不作深入要求,但要了解相关知识点。

  5、评价方式

  (1)通过小组相互交流作业,各自提出不同意见。(2)师生共同评价具有代表性的作业。

  6、评价点

  (1)作品是否表达了自己的某种情感。(2)静物表现方法是否与他人不同。(3)了解了哪些相关知识。共3页,当前第2页123

  (第二课时)

  1、课前准备

  学生生活或学习中较熟悉的物品,如书包、课本、文具用品、体育用品,也可请学生准备自己喜欢的物品。

  2、教学策略

  引导阶段:

  多媒体出示各种物品,让学生选择出几组最适合摆在一起的物品,并说出理由。引出本节课学习内容一一静物画的构图、静物的选择与搭配。

  体验阶段:

  (1)请每组学生根据自己所带的物品,以合作的方式来进行组合摆放。

  (2)根据每组摆放的情况,请学生代表先作点评,教师再作分析总结,如何根据主题选物,如何摆放,如何构图等。然后再由小组共同作适当调整。

  (3)每组学生根据调整好的静物组合,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自己喜欢的角度进行表现。表现工具不限,表现形式主要以线造型为主,可适当添加一些明暗。

  总结归纳阶段:

  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各自的作品,重点是如何采用不同构图、不同观察角度和不同工具去表现物体的,作品反映了怎样的个性。

  3、活动要求

  (1)每班分组时,可分成4~6人一个小维,摆放的物品不宜太复杂,否则会降低学生表现的欲望和积极性。

  (2)学生根据自我的能力大小,有选择性地表现对象。

  三、学习评价建议

  (1)学生能否通过欣赏和思考,表达出自己对静物作品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2)学生能否借助线来表现自己对身边物品的观察和理解。

  (3)学生能否较完整地把握物品的前后、大小、高低、构图等关系。

  (4)学生能否彼此合作,共同完成静物组合的摆放。

  四、教学资料库

  写生,是指直接对照实物、实景进行客观描绘的一种表现形式。素描写生,是用单色工具在“二维”的平面画纸上,摹写客观物体“三维”空间的绘画方法。写生表现的三大要素是:形体、色彩、空间。

  静物的种类很多,初学者在刚开始静物写生时,要选择比较简单的物体作为训练对象。一般说来,形状单纯、表面平整、色彩单一、近似几何体的物体较为简单,例如茶杯、纸盒、鸡蛋之类。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可以添加比较复杂的物体,例如玻璃器皿、竹编器、毛皮等、还可以将石膏几何体与静物布置在一起,使两者产生强烈对比,以增强画者对人造物与自然物的不同感受。一组静物一般需要3~6个物体。在挑选物体时大家要注意选择形状、色彩、材质不同的物种。但在同一组物体选择上尽量保持物品用途的一致性,例如以书包、书本、铅笔盒组成的有学习内容的组合物体作为写生的对象。

  【舞蹈纹彩陶盆】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高14厘米,口径29厘米。腹部最大直径28厘米,底径10厘米。1972年青海省大通县上孙家寨出土,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它上面的彩绘内容,是直接地表现了原始人愉快而欢乐的精神文化生活中的一个重要侧面。此盆由泥质红陶制成,器形较大。盆的唇部及内外壁均有彩绘,盆外和唇部装饰简单。画的是平行带、勾叶圆点纹和弧线三角纹一类的几何纹样。腹内壁上部彩绘是主体纹饰,由三列相同的舞蹈场面所构成,舞蹈纹图案每组5人,手拉手,面向一致,头侧各有辫发,摆向划一,环绕盆沿形成圆圈,列队而舞,这是一支欢乐的舞蹈队伍。此彩陶盆的出土,使我们形象地看到原始舞蹈的情景,为探索我国氏族公社时期的原始舞蹈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弥足珍贵。纵观舞蹈纹盆的整体画面,线条简练、流畅,寥寥几笔就把人物刻画得惟妙惟肖。画面中人物占有突出的地位,且神态逼真,具有较高的艺术鉴赏价值。

美术教案13

  课时:

  一课时

  目标:

  1、培养学生默画、记忆画包的能力。

  2、培养学生仔细观察事物的习惯。

  3、鼓励学生大胆作画包,表现手法多种多样。

  重点

  培养学生仔细观察事物的习惯。

  难点

  鼓励学生大胆作画,表现手法多种多样。

  准备

  教师:实物、欣赏作品数件

  学

  准备好各种绘画工具

  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语言导入

  1、我们生活中的`包,越来越新奇美观了。

  2、回忆一下到商店观赏的各种各样的包,说说它们的外形、色彩、质地和图案。

  三、欣赏、讨论

  1、你最喜欢书本上哪一幅作品?

  2、根据特征、外形、用途来讲明自己的观点。

  四、学生作业

  1、画出你看见过的包或你最喜欢的包。

  2、表现的角度、方法、材料别具一格。

  五、巡回指导

  1、小组间交流作品,指导一部分学生作业。

  2、指导学生用多种形式来表现。

  3、指导学生调整画面的整体性。

  4、鼓励学生画出精彩作品。

  六、小结

  1、展评学生作品,自己说明创作意图。

  2、 评价自己或他人绘画作品。

美术教案14

  活动目标:

  1、引领幼儿在欣赏和理解诗歌《春天来了》的基础上,用鲜艳的色彩描画春天。

  2、培养幼儿形象记忆和想象能力。

  3、引领幼儿注意画面整洁,合理布局。

  活动准备:

  范画:美丽的春天

  油画棒人手一盒

  画纸人手一张

  活动过程:

  一、音乐导入,创设情境。

  1、播放《春天在哪里》的录音磁带,教师走到学生中间翩翩起舞。

  2、教师口述:春天在哪里呢?其实春姑娘已经悄悄来到我们校园里。只有仔细观察的小朋友才能找到它。让我们走进校园找一找,你可以和你的同学一起,用眼睛看看,伸出小手轻轻地摸摸;走进花坛用小鼻子闻一闻。找一找,校园里的花草树木有什么变化?

  瞧!春姑娘还给小朋友准备了许多神秘的礼物呢!

  走!我们一起去找春天啦!

  在音乐声中,教师翩翩起舞,缩短了师生间的距离,营造了一种平等和谐的氛围,提供了一种自由学习的情境。

  二、手拉手找春天。

  学生在欢快的音乐声中走出教室,手拉手与同学一起到校园里找春天。

  音乐、舞蹈、语言把学生带入了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情境中,让学生从春天课堂走入春天的校园,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更何况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让学生在自主的环境中自由寻找,通过寻找得到发现,获得自信。

  三、尽情说春天。

  过渡:春天在小朋友的眼睛里,你们找到春天了吗?

  师口述:别忙,你们先把自己的发现说给你的同学听一听!

  1、同学之间自由说。

  2、学生向大家介绍你眼中的春天,随机给说得有特点的学生送一件“春姑娘的礼物”。

  总结:校园里,阳光灿烂,真是春光明媚!春风轻轻地吹着,真舒服呀!我们的校园真是春色满园,春意盎然。

  过渡:春姑娘轻轻吹了一口气,吹绿了小草,吹红了花儿,吹醒了大地,你知道大自然里还有哪些美丽的景色?

  3、学生介绍大自然里的春天。

  孩子们眼中的春天丰富多彩,孩子们看到了独特的春天,找到了自己的.春天,学生畅所欲言,语言也得到了丰富。

  四、赞春天。

  1、背诵描写春天的诗句。

  师口述:“万紫千红总是春”,春姑娘就像一位魔术师,把大地打扮得这么美!很多大诗人写了不少赞美春天的诗句,你还知道哪些春天的诗句?

  2、在这春意盎然的春光中,你最想干什么?

  3、唱一唱赞美春天的歌。(《小燕子》《春雨沙沙》)

  春天的歌,春天的诗,春天的舞,让学生在春天的气氛中进一步感受春天,体验春天。

  五、介绍作品(学生把自己准备好的作品向同学介绍)

  学生在刚才交流时进一步进行语言交流,在交流中语言得到提炼,同伴的合作交流得到体验。

美术教案15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和样貌特征,感受动物的美和可爱;感受各种材料特性,探讨巧妙运用各种材料、手法表现有创意的“可爱的动物”的方法。

  2、情感目标:培养保护动物的环保意识,体验合作、探究、发现的愉悦,激发自信心和美术学习的兴趣。

  3、能力目标:通过探索用各种媒材自由创作动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和创造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欣赏、感知、探索、理解自然界及艺术作品中的动物的形、色、动态之美,引发喜爱动物之情和环保意识, 探索用各种媒材自由创作动物的方法,培养合作意识和综合学习能力。.

  2、教学难点:巧妙运用各种材料、手法表现有创意的“可爱的动物”

  教学准备:

  1、每个同学都收集一到两个与动物相关的故事

  2、动物欣赏图片和视频资料。

  3、各种用以制作“动物”的材料和工具。

  教学过程:

  一、表演、回忆、发表

  1、表演猜谜:你知道哪些的动物的动做?你能把它模仿出来让其他小朋友去猜一猜吗?(部分学生台前模仿某一种动物进行表演,台下学生猜迷)

  2、引导学生回忆并说出自己喜爱的动物形体、颜色、花纹等基本特征和这种动物有什么生活习性?喜欢生活在什么环境里?

  二、观察、赏析、感受

  1、播放各种动物的活动录象和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其生活习性和活动规律。

  2、浏览各类动物活动场面的视频及图片资料,引导学生赏析比较动物的颜色、外形、斑纹、动态等,认识动物之美和可爱之处。

  3、学生分组讨论及汇报:最喜欢哪种动物?为什么?知道哪种动物的故事呢?

  4、赏析艺术家表现动物的美术作品,了解不同的美术表现方式和美的多样性。(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后发表:你觉得这些动物漂亮吗?你喜欢吗?为什么?)

  三、思考、探索、创作

  1、引导赏析学生制作的动物作品的美感(从形、色、花纹、动态方面引导),探索如何巧妙的运用各种材料制作动物的方法(用了哪些材料?)。

  2、师生总结制作“动物”的方法:

  (1)根据材料来决定要制作的“动物”。

  (2)根据想好的“动物”来选择制作材料。

  3、围绕重难点有目的地进行讨论:

  (1)本组要制作一组什么动物?

  (2)用什么材料?

  (3)如何分工合作?

  (4)想为这组每个动物起个什么名编一个什么故事呢?

  (小组长汇报讨论结果)。

  4 、提出作业要求:小组合作制作一群自己喜欢的动物。

  5、小组分工合作,开始进行制作“动物”的活动。

  四、展示、评价、延伸

  1、各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动物的故事”童话剧表演。

  2、思考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了解了什么?学到了哪些知识技能?探索了什么问题?

  3、了解我国有哪些珍稀动物,引导学生自我进行环保教育。(示珍稀动物图片请学生判断)

  4、针对各小组的学习、创作、表演情况进行小组自评互评。(评价引导:形似、色美、花纹是否生动,是否有创意?本课自己和同学的学习、表现怎样?)

  板书设计:

  水墨游戏——动物

【美术教案】相关文章:

美术教案-美术教案--设计邮票08-16

中班美术教案美术中班教案01-07

美术教案-电脑美术02-26

美术教案-美术概说08-16

美术教案-美术:螃蟹08-16

美术教案01-26

《美术》教案02-17

美术教案【精选】08-02

美术教案[精选]08-15

【经典】美术教案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