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 篇1
一、引读“单元导语”
1.了解单元学习重点。
走进课文,看看作者是如何感悟生活,获得人生启示的。学习时要注意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在把握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表达感悟的不同方法,并试着在习作中运用。
2.提示学期学习重点。
通过前几年的学习,我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在这个学期的学习中,我们要更多地依靠自己的努力,认真地读书写作,使语文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二、回忆导入,读懂题目
1.回忆总结,引导学法。
我们以前学过哪几则文言文?对于学习文言文,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引导学生回顾总结“反复朗读”“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明白文章说明的道理”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方法。
2.导入新课,明确学习任务。
《文言文二则》是指《学弈》和《两小儿辩日》。这节课学习第一则文言文《学弈》。
3.结合注释①,了解孟子其人和《孟子》一书,“学弈”的意思即是学习下棋。
三、初读课文,读正确流利
1.初读课文,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提出朗读有困难的地方。
2.范读课文,指导学生朗读。
(1)老师范读。语速较慢,便于边读边思考;停顿恰当,意思表达才清楚。
(2)再读课文,解决难读的语句。
例如:“思援弓缴而射之。”“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需要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后读好停顿,并引导学生掌握“理解了意思就容易读好停顿”的方法。另外,“缴”和“为”是多音字,要注意读准在文中的字音。
3.领读课文,提升能力。
老师领读后,学生再齐读、自由读、抽读。通过多种形式的练读,解决学生文言文难读通顺的困难。
四、结合注释,理解内容
1.结合注释,理解词和句子的意思,再连起来说一说。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和同学讨论。
2.提出疑问,讨论解决。如,“通国之善弈者也”一句是什么意思?结合注释①已经知道“弈”的意思是下棋;结合注释③知道“通国”的意思是全国。“善弈者”,揣摩“善”是“善于”“擅长”的意思,“善弈者”的意思就是非常擅长下棋的`人,句子的意思是“弈秋是全国的下棋高手”。
3.交流分享,理解大意。引导学生结合注释读懂句子的意思,再将每句话的意思连起来,
说说课文的内容。
4.有感情地朗读。理解课文内容后,先自由练读,再抽读评价,最后齐读,读出情感。
五、领悟道理,练习背诵
1.领悟道理。我们读书做事一定要专心致志,不能一心二用,或者三心二意。
2.背诵课文。
(1)引导学生提出背诵方法的建议,如,边读边理解边背诵,熟读成诵,同桌合作互相提醒着背诵。
(2)自由练习背诵,最后集体背诵。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了解伏尔泰为人类所作的贡献,感受雨果对伏尔泰的赞扬崇敬之情。
2、体会雨果饱含激情的演讲风格和理解诗化的语言中蕴蓄的深刻含义。
3、学习作者抓住伏尔泰的“笔”和“微笑”两个特征刻画他的“斗士”和“智者”形象的方法。
教学重点:
1、从雨果包含激情的语言中领略两位杰出人物的思想光辉。
2、了解伏尔泰为人类文明做出的贡献:通过著书立说和文学创作,做出思想上的贡献;以一个知识分子的良知和素质,为他那个时代的弱势人群争取人权,勇敢斗争。
教学难点:
1、启蒙运动在西方历史上的重大意义。
2、伏尔泰所处的时代及思想背景。
教学方法:讲授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从今天开始,我们通过学习一篇演说词,走近法兰西的两位杰出人物:伏尔泰和维克多?雨果。他们相差整整一个世纪,伏尔泰于1778年病逝,雨果生于1802年,他们二人并没有面对面的交往。但是,阅读过本文的人,无不被雨果对伏尔泰的敬爱与景仰之情感染。
二、整体阅读: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陨落:yǔn 诅咒:zǔ 不挠:náo 恪尽职守:kè
2、理清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世纪性贡献
第二部分(2—8)思想启蒙;(9)现实关怀。
第三部分(10—12)非凡人格
第四部分(13—14)时代意义
三、新课讲授:
1、从雨果的演讲中,可以了解伏尔泰为人类文明作出了怎样的贡献?
明确:⑴通过著书立说和文学创作,做出思想上的贡献。
⑵以一个知识分子的良知和素质,为他那个时代的弱势人群争取人权,勇敢斗争。
2、雨果为什么把伏尔泰生活的时代看作是“一个新的纪元”的开始?
明确:在伏尔泰生活的时代前期,统治阶级压迫人民,而人民却甘心受迫,不敢、也不懂起来反抗,社会愈加昏暗腐败。这时,许多像伏尔泰这样的启蒙主义思想家用自己的笔写下了不朽的篇章,唤起了人们反抗的意识,投入到为民主自由而斗争的自由中去。所以,雨果把伏尔泰生活的时代称为“一个新的纪元”的开始。
3、教师范读第一段,让学生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⑴在第一段中找出最能够体现雨果对伏尔泰评价的一个词和一句话。
⑵为什么雨果认为伏尔泰是永生的?
⑶世人怎么对待伏尔泰的逝世?雨果呢?
明确:⑴“巨星”、“伏尔泰不仅是一个人,他是一个世纪。”
⑵因为他有长寿的岁月,有等身的著作,还担负着培育良知、教化人类的责任。
⑶世人有两种态度:诅咒和祝福。雨果认为,这是荣誉最美好的两种形式。
4、伏尔泰是几个世纪前的伟人,在雨果口中他是什么样子的呢?请学生独立思考,找出文中能够表现伏尔泰形象的句子。
总结学生的发言,分析得出:文中的伏尔泰表现出两种形象:斗士、智者。
明确:如:第八段中“他孤军奋战”、“具有女性的温情和英雄的怒火,他具有伟大的头脑和浩瀚无际的心胸”;第十一段中“从这深邃的双目里露出了微笑”。
四、作业布置
1、完成练习二
2、自读后面的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通过上一节课的分析,我们得出:文中的伏尔泰表现出两种形象:斗士、智者。这节课我们来分析伏尔泰的形象。
二、新课讲授:
(一)、分析分析“斗士”的形象。
思考讨论:1、斗争的原因是什么? 2、对象是谁? 3、以何种方式? 4、具体的表现是什么? 5、结果怎样?
明确:
1、时代的原因:人民无知,宗教愚昧,君主专制,暗。
2、对象:宫廷、贵族、金融界、教会。
3、方式:独自一人,一枝笔(轻如和风,猛如雷电)。
4、表现:为西尔旺、蒙巴伊、卡拉斯、拉巴尔辩护。
5、结果:胜利。
小结:伏尔泰是“法兰西思想之父”,他经历了君主专制由鼎盛到衰败的转折期,为当时的人们带来了自由和民主的声音。因此他的形象可以概括为:倔强的斗士形象。
(二)分析“智者”的形象。
1、雨果抓住伏尔泰的什么特点去表现的?
明确:抓住伏尔泰的“深邃的双目”和“睿智的微笑”进行描写。
2、师生共同朗读第12段,体会雨果是如何描写伏尔泰的“微笑”的。
提示:理解作家借助“微笑”,呈现出伏尔泰的成就。
3、提问:为什么要选择这个特点进行描写?
明确:对于斗士的形象,“微笑”所造成的反差最大,能够表现出伏尔泰的性格,感染的效果更加强烈。
三、拓展提高:
1、雨果抓住伏尔泰的“笔”和“微笑”塑造了一位“斗士”和“智者”的形象。在雨果看来,伏尔泰“是一个新纪元的到来”。请学生思考其原因。
明确:结合第13段,能够认识到:伏尔泰把自由的精神和民主的思想带到人们中间,引起人们思想彻底的变化。
2、引导学生结合上文,从“人“和”公民”、“权力”和“职责”人手,理解“做一个人,我们要行使自己的权力;做一个公民,我们要恪尽职守”这句话的含义。
明确:作为人,我们有追求自由
小结:伏尔泰形象的意义在于,他和民主的权力;作为公民,我们有遵守法律的职责。不代表行政权力,他代表进步的文明思想。在他生活的时代,君主的权力、宗教的权威,束缚着人们;而伏尔泰的目的就是推翻权威,建立自由。
四、品味语言:
1、他受到诅咒、受祝福地走了:受到过去的诅咒,受到未来的祝福。先生们,这是荣誉的'两种美好的形式。
明确:受到黑暗暴力的统治阶级的诅咒,帮人民摆脱愚味,人民祝福他,未来属于人民。
2、人们就为这微笑感动。这微笑里含有黎明的曙光。
明确:这里的“黎明”指的是封建王朝即将崩溃,民主时期即将开始。这“微笑”是对封建统治者的蔑视和嘲笑,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展望。他的沉着坚定给人以力量。
3、我们感到,从今以后人类最高的统治权力将是思想。
明确:只有思想开放了,人民才能创造出更为先进的文明。
4、既然黑夜出自王座,就让光明从坟墓里出来!
明确:封建君主专制使人民生活在痛苦之中,而伏尔泰虽然去世了,但他的思想仍然指引着人们走向光明,作者强调让光明从坟墓里出来,就是表明作者向黑暗宣战的决心。
五、总结演说的特点:
演讲是以口语表达的方式面对听众,就某一问题发表自己观点,阐明某一事理的活动。演讲不仅是宣传和动员群众的手段,而且还是阐明理论观点、发表学术见解的一种手段,同时又是锻炼和培养青年口才的一种手段。
演讲应注意:
1、认清对象,确立主旨。即针对性。
2、思路清晰,节奏明快。
3、感情充沛,例证动人。
4、语言准确,形象生动。
六、课堂小结:
本文是雨果著名的演讲之一,全文贯穿着自由、民主、和平的精神,闪耀着真理的光芒。作者紧紧围绕伏尔泰思想上的成就,用激情饱满的浪漫语言,回顾了伏尔泰的笔、伏尔泰独自一人的斗争,以及他的微笑、睿智,由此刻画了一位“斗士”的形象、“智者”的形象。文中有许多意义深刻、内涵隽永的句子,需要结合时代背景和人物经历细细体会。
七、作业布置:
1、完成练习三
2、预习下一课
语文教案 篇3
【目的要求】
1.掌握,积累“病”、“业”等文言常用实词;学习“以”、“之”等文言虚词。
2.认识作者对清朝封建统治者摧残人才的愤恨之情和迫切要求改良的愿望。
3.学习借梅议政这种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
【文言基础知识】
1.字词解析
①注意释义
以欹为美(欹,音qī,倾斜)
明诏大号(诏,音zhào,告诉,一般指上告下)
斫直(斫,音zhuó,用刀斧砍)
孤癖之隐(癖,音pǐ,偏嗜)
鬻梅者(鬻,音yù,卖)
广贮江宁、杭州、苏州之病梅(贮,音zhù,储藏)
②词性活用
A使动用法
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夭,使……屈。病,使……成病态,弄成病态)
夭其稚枝(夭,使……弯曲)
纵之顺之(复,使……顺天性)
必复之全之(顺,使……恢复。全,使……保全)
B意动用法
既泣之三日(泣,为……泣)
C形容词用作名词
以欹为美(欹,(枝干的)倾斜)
③一词多义
A名词
君之病在肠胃(重病《扁鹊见蔡桓公》)
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弊病,缺点,《训俭示康》)
B动词
郑人病之(担心,忧虑《左传襄公二十四年》)
而江浙之梅皆病(有病态,本课)
C形容词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困苦不堪《捕蛇者说》)
A名词
高祖因之以成帝业(事业,功业《隆中记》)
武陵人以捕鱼为业(职业,职守《桃花源记》)
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学业《乐羊子妻》)
B副词
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已经《黄生借书说》)
2句式解析
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判断句)
固定结构讲解
“以……为……”
在这一结构中,“以”相当于“拿”,“用”,可分为两类
①“以……为……”中“为”当“作为”讲,“为”后是名词,可译为“拿(用)……作为……”
如:以夭梅病梅为业;以五年为期
②“以……为……”中“为”当“是”讲,“为”后是形容词,表示比较起来怎么样。现代汉语仍沿用这种文言句式,如“以大局为重,”因此“以……为……”不需对译。
如:梅以曲为美……以欹为美……以疏为美
3.难句解析
①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
“之欹之疏之曲”可译作助词“的”,表领属关系,也有作主谓间助词理解的,起独立作用。“智力”与现代汉语不同,译作智慧、能力。全句译为:梅的(枝干的)横斜、疏朗、曲折,又不是蠢蠢地追求金钱的人能凭他们的智慧能力办到的。
②安得使予多暇日,又多闲田,以广贮江宁,杭州,苏州之病梅,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安”,疑问代词,怎样的意思,“穷”即穷尽。全句译为:怎样才能使我有很多空暇时间,又有很多空闲的田地,来大量存贮江宁,杭州,苏州的病梅,尽我一生的光阴来治疗病梅呢!
【内容主旨】
本文共三段。
第一段、揭示产生病梅的根源。开头说明“江宁之龙蟠……皆产梅”引出论述对象。接着分三层论述产生病梅的根源。
第一层,举出有的人对梅的审美观点:“梅以曲为美……密则无态。”这一品梅的标准,影射封建统治阶级选用人才的标准。为了维护其封建统治,实行严酷的思想专制,忌恨和扼杀那些正直的,有骨气的,生气蓬勃的人,而要求人们成为委曲,邪佞和毫无生气的庸才和奴才。
第二层,进一步指出上述观点正是“文人画士”的观点,以揭示产生病梅的社会根源。作者揭出文人画士“心知其意”而“未可明诏大号”,说明这种观点的见不得人,从而批判了它的邪恶。
第三层,写文人画士们帮凶们摧残梅花的恶劣行径。“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指的也正是封建统治者的帮凶,根据其主子的意图,奔走效劳的卑劣行径。斫正,删密,锄直,是夭梅,病梅的手段,也正是封建统治阶级扼杀人才的恶劣手段。他们攻击,陷害那些正直不阿和具有蓬勃生气的人才,要造就的只是“旁条”和生机窒息的枯干残枝,亦即委曲,邪佞和死气沉沉的奴才和庸才。
第二段、写自己疗梅的行动和决心。
作者一次就买三百盆病梅而“誓疗之”,可见其行动的果断。“泣之三日”为病梅而泣,正是为人才被扼杀而痛哭,无限悲愤之中显示出了对被扼杀的人才的深厚的同情。作者写出了一系列的行动,充分表现了他的满腔悲愤和战斗激情。“予本非文人画士,甘受诟厉”鲜明地表现了作者的斗争决心。
第三段、写自己辟馆疗梅的苦心。
最后这段作者慨叹自己暇日不多,闲田不多,疗梅的力量有限,也就是慨叹自己的力量不足以挽回人才受扼杀的黑暗的'政局。事实上,作者一生在仕途上很不得意,只做过小京官,而且受到权贵的歧视和排挤,自己的才能都无法施展,更不要说解除全国人才所遭受的扼制了。因此,他只能以感叹作结。不过,作者的思想仍是积极的。他渴望“广贮江宁、杭州,苏州之病梅”“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充分表现出坚持战斗的意志。
【.写作特点】
本文.写作上的特点是托物言志。作者所要表现的是政治改革的重大主题,揭露批判的是清朝统治者压抑人们思想,摧残人才的罪恶。在当时严酷的思想统治下,这是难于从正面直接议论的,只好巧妙地以梅喻人,托梅议政,表面上句句讲梅,实际上处处有言外之意,而且比喻贴切,寓意深刻而不隐晦。
【解题指导】
一、
1.三句引用话的作用见【内容主旨】。“固也”是“固然如此”的意思,表示前后部分让步转折关系:先让一步,暂且承认有的人有那么一种对梅的审美观,先让一步,下面逐步转入作者要表达的,同这引用的话相反的意思,有揭“文人画士”利用这种审美观的奸险用心和摧残梅花的罪恶行径,提倡解放病梅,要“纵之顺之”让它自然生长发展。
2.言外之意见【内容主旨】
3.体现了作者明知他的思想行为会遭受封建统治阶级的批判迫害,但他毫不畏惧,决心迎接斗争的思想。
二、
1.①梅以曲为美(以,拿,用,介词)
②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以,连词)
③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前“以”,介词。后“以”,连词)
④……以其智力为也(以,介词,凭借)
⑤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以,介词,把)
2.①江宁之龙蟠(之,助词“的”用在主语和中心语之间,表领属关系)
②梅之欹之疏曲(之,助词“的”。或助词,用于主谓之问,起取消句子独立性作用)
③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前“之”,助词“的”。后“之”助词,变主谓短语为句子的主语)
三、见【文言基础知识】之“一词多义”
【资料窗】
龚自珍(1792—1841),字 人,号定盫,清代仁和(现浙江省杭州市)人。自幼崭露才华,38岁中进士后在北京担任史馆校对,内阁中书,礼部主事,宗人府主事等。48岁辞官回南方。《病梅馆记》是南归寓江苏昆山时所作。后来他先后在杭州紫阳书院和江苏丹阳的云阳书院讲学。1841年逝世于云阳书院。
龚自珍是清代后期著名的思想家和文学家,是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先驱者之一。他生在清代“乾(隆)嘉(庆)盛世”的后期。当时清朝统治的日益显露。他最早预感到清皇朝的末日即将来临。他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支持林则徐查禁。他对清朝严酷的思想统治和的政治深感不满,力主“更法”,“改图”,废科举,重真才,以求挽救危局。他同林则徐、魏源等人组织宣南诗社。讲求经世致用之学,宣传改良主义思想。但即使是改良主义,也仍然为保守势力所不容,所以他一再遭受排挤打击。在北京辗转十年,都只是当小官,最后还被迫弃官回乡。但他的革新思想在当时产生很大的社会影响,并对后来的维新派政治改良运动起了推动作用。
龚自珍著作丰富,有散文三百多篇,诗词近八百首,在这两方面都有出色的成就。他的散文大都表现他的政治主张和社会思想,才气横溢,意气飞扬,但由于看不到变革现实的社会力量,散文中也反映一些消极显隐的思想。他的诗词表现了对黑暗现实的深刻不满和要求改革的渴望,气势磅礴,色彩瑰丽。他的作品收集在《龚定盫全集》里。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学会通过文字来表达感情。
2.学会正确选择材料写作文。
3.先想后写,学会通过具体事例来表现内心情感。
教学重点
怎样把事例写具体,通过事例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难点
选择合适的材料。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谈我们的生活。
1.小组同学相互说一说自己生活中美好的事情。
2.比一比,谁的生活最美好。
3.议论一下:美好的生活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今天,我们就来写写我们的美好生活。
(板书:让生活更美好)
二、说说心动的活动。
出示:
微笑、诚信、梦想、创意
运动、集邮、旅行、种花
1.各小组的同学阅读课件上的词语,然后就自己喜欢的一项活动谈一谈。
2.指名班内汇报。
梦想:让人奋进,为实现梦想不断努力。好好学习,超越自我,追求永不停步。
创意:美好的创意让生活变得充实、美好,充满诗意。
旅行: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领略迷人的风光,陶冶情操,开阔视野。
……
3.教师小结,评价。
三、写写选好的话题。
1.围绕上面课件上出示的.话题写一篇习作。
2.温馨提示:
出示:
是什么让你的生活更美好?
它是怎样影响你的生活的?可以通过写哪件事来体现这样的影响。
把这件事给你带来的快乐与美好写详细一些。
3.读读优秀的例文
(1)习作前,学生读一读这篇优秀的例文《诚信,让生活更美好》(课前已经发到学生手中)
出示:
诚信,让生活更美好
诚信就像一颗蜜糖,给你甜蜜;诚信就像一汪清泉,给你清凉;诚信就像一艘轮船,带你启程远航……在我心中,诚信是那么珍贵。
还记得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妈妈给了我10元钱,让我去买文具。于是,我兴高采烈地来到文具店里,只见文具店里的文具多得让人看了眼花缭乱。当天文具店里的生意十分火爆。我看中了一支8元的钢笔,我刚给了钱,当老板要找我钱时,一个顾客又把老板喊了过去。不知是老板匆匆忙忙,还是把钱看错了,老板给了我10元。我心里想:别看是10元,对于大人来说可能不算什么,但对于我们小学生老说,是一笔不小的财富,10元还可以买许多文具,但是我就变成一个不诚实的孩子了,可是不拿的话,到嘴的鸭子又飞走了。
于是,我颤抖着手接过了钱,拿到钱我马上塞进口袋里,便飞快地向门口冲去了。但没等我跑出门口,老板就把我叫住了。我一惊,心里就想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难道是老板发现多找我钱了。我一转身,老板笑着说:“小朋友,你忘拿钢笔了。”我这才想起来我走得太快忘记拿钢笔了。于是,我接过钢笔,我觉得这钢笔变得非常重,时间又像在和我作对,感觉过得非常慢,我才走了几分钟,就像走了几个小时。我终于接受不了良心的指责,于是,我又回到了文具店里,我向老板承认了错误,但没想到,老板非但没有怪我,反而夸我是一个诚实的孩子。这时我心中的一块石头终于落地了,我再也不用受良心的谴责了。
诚信是可贵的,拥有诚信的人是幸福的。让我们都拥有诚信,让生活变得更美好!
(2)读完后,小组同学说一说自己的收获。
(3)开始习作
四、分享伙伴的作品。
1.写完后,和附近的同学交换看一看。
2.互相批阅,提出自己的建议。
3.听同学建议,修改自己的作文。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以保护环境为主题展开综合性实践活动,培养调查、访问、查找资料的能力,探究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发现能力,加强对比喻句的认识。
3、积累反义词。
4、背诵描写景物的优美古诗句,培养对古诗的领悟力。
【教学重难点】
目标1、4。
【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1、导入:
同学们,我们的家乡美吗?但是我们美好的生活环境中却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状况。这段时间,你观察到了哪些环境问题?
2、交流:
各调查小组派出代表,根据本组的调查情况,采用数据、图片或其他方法,围绕以下方面再全班进行汇报交流:调查的哪方面内容?采用什么方法?在调查中有什么发现?了解到周围的环境受到哪些污染?污染的原因是什么?
3、讨论;
以我们能为保护家乡的环境做点什么为题,对改善家乡的环境提出几条切实可行的具体建议。
各调查小组先在组内讨论,然后推选出代表在全般介绍,其他组的同学可以共同出谋划策。
习作
1、同学们,大家围绕环境保护做了很多调查研究工作,通过刚才的交流,你一定对保护环境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你愿意把自己了解到的情况写成一篇短文吗?可以写自己调查了解到的情况,可以写几年后家乡环境的变化,也可以写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发生的有趣的事情。
2、学生自由写作,教师巡视,引导学生使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语句,鼓励学生有创意的表达。
3、交换习作,互相修改,教师就学生习作中存在的`共同问题给予指导,对有进步的同学给予鼓励,并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习作。
第二课时
〖我的发现
1、学生自由读两组句子和学习伙伴的话。
2、发现了什么?第二句话好在哪里?
3、你能仿照例子说一组这样的句子吗?
〖日积月累
一、读读认认
1、学生自渎,借助拼音读准生字。
2、抽生读、同桌互对、师声互对、齐读。
3、拓展:列举一些自己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积累的反义词。
二、读读背背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古诗句,读准字音。
2、采取多种形式读古诗句。
3、采取多种形式背古诗句。
展示台
安排学生围绕环境保护这个主题,就其所获得的综合性学习成果进行交流和展示。可以采取制作保护环境的标语牌、保护环境的建议书、保护环境的手抄报等形式,可以单独制作,也可以多人一起制作。对优秀作品进行奖励。
语文教案 篇6
知识与能力:
背诵、默写《刻舟求剑》
过程与方法:
分组讨论理解课文,提示寓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联系客观实际分析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词句,懂得“刻舟求剑”的意思和含义。
难点: 理解课文,明白那个人的想法错在哪里。
教学方法:
想象描述法、直观演示法
教学步骤:
一、带入情境,揭题初读。
1.全班同学分成两队进行“成语接龙”竞赛。(5分钟)
教师评点:比赛进行得非常激烈,看来同学们学过的成语很多而且记得很牢,今后继续努力。
2.揭题: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个新的`成语——“刻舟求剑”。板书课题。
3.学生齐读课文。
4.教师范读课文。 请同学们边听边想:
课文讲的是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谁做的什么事?
(这个放事发生在江上。江中有一“小舟”,舟上立一佩剑之人。他…...在船舷上刻记号、捞宝剑。)
二、创设情境,品词析句:
1.剑掉到哪里?
——“自舟中坠于水”
2.宝剑掉进水里,让人多着急啊,那个人会怎样做呢?
——“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3、“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他找得到剑吗?
——不能。
4、为什么?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三、想象情境,领悟寓意
1.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2.引导想象,续说故事。
师:是啊,他这样捞永远也捞不着宝剑。可他是否明白了其中的道理?。谁愿意帮助他,给他说说道理?(模拟情境续说故事。)
3.拓展:这个成语故事,说的是生活中的哪种人?你能举个例子说说吗?
四、作业:
1、练习:二、三
2、《训练册》
五、教学后记: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运用已经掌握的品词析句的阅读方法,自主学习课文,体会和感受课文中表现的这种极其珍贵的父爱。
3.结合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过程与方法】
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要注重朗读。让学生在读中再现情境,在读中体会感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和感受课文中表现的这种极其珍贵的父爱。
教学重、难点:
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父亲深沉的爱,感受父女之间那种浓浓的亲情。
重点:结合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
布置预习作业:
A.读通课文,把遇到的读音问题以及不理解的地方做出标注。
B.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语:人世间的亲情莫过于父爱、母爱,他们都是伟大的爱。但是,这些爱也许体现在谆谆的.教导中,也许体现在默默无闻的奉献中。然而,今天我们要来感受这样一对父女,感受父亲那无言的爱。板书:无言的父爱
二、初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
1.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把文章读正确、读流利。
2.小组内相互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情况。
3.自愿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三、再读课文,回答问题。
说说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让孩子们尽情地说出自己的想法,教师可在概括方法上予以指导。
四、细读课文,感悟理解文章内容。
1.提出中心议题,学生自读自悟。
中心话题:文章中哪些地方让你体会到了父亲“无言的爱”,边读边在文中作出标注,说说自己的理由。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重点引导:
(1)引导学生从第一部分内容体会父亲“勤劳实干”的优秀品质。通过自由读课文,从作者叙述的一个个事例中了解父亲的品质,感受父亲的形象,让学生充分体会作者为有一个“勤劳实干”的父亲感到自豪的情感。
(2)抓住重点段落中写父亲帮“我”早玩具房子的内容,体会“无言的父爱”,引导孩子自己去读,去讨论,去领悟。通过理解父亲引导、启发“我”自己动手做木头房子的话,让学生领悟到真正的父爱就是引导“我”“创造自己的天地”。父亲用双手、用行动来表达对“我”无言的爱,要让学生通过度、议,抓住有关语句,深刻理解父亲这种最深沉的爱。
(3)最后一自然段,要充分放手让学生讨论、理解:“我”身上最要紧的部分是什么?父亲给“我”的最珍贵的财富是什么?在这一环节中,要引导学生一读为本,反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特别是重点语句,一定要让学生读中悟情,以读表情。
五、课堂延伸。
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的父亲对自己的爱是怎样的,从哪些事例中可以体现出来。
六、作业:
回家替父亲捶一捶背,沏一杯茶,与父亲交谈一次。
板书设计
19、无言的父爱
小时候生活无定
很早就养成了勤劳实干的习惯
父亲 亲手为我制作圣诞礼物
用双手传达给我“无言的爱”
把最珍贵的财富给了我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05
语文的教案08-05
语文的教案01-09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1-10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4-02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4-06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04-05
《语文天地》教案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