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语文教案>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07-20 18:32:31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8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

  1、指导学生发现汉字的一字多义的特点。

  2、联系生活实际识记生字,并积累成语。

  3、看图进行口语交际,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并鼓励学生动脑筋想办法,做善于思考的孩子。

  4、绘画、写话、培养初步的习作能力。

  5、完成填字游戏,进行谜语展示。

  重点难点:

  1、学习一字多义的用法,积累新词。

  2、进行口语交际。

  3、绘画、写话。

  教学时间:四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

  1、学习一字多义的用法。

  2、认读新词。

  教学用具: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我的发现

  1、投影出示三个句子

  ①丹丹回头一看,原来是小艺。

  ②我的朋友马玲是回族,陈琳是满族。

  ③有一回,列宁去找养蜂的人聊天。

  2、指名读三句话,再读学习伙伴的提示语,想想三句话中回字的意思。

  3、小组交流自己的发现。

  4、集体,了解回的几种解释。

  ①还,走向原来的地方。

  ②掉转。

  ③旋转、环绕。

  ④答复、答报。

  ⑤量词、指事件的'次数。

  ⑥回族,我国少数民族名。

  5、再读句子,选择回在句子中的准确意思。

  句①:回是掉转的意思。

  句②:回是回族的意思。

  句③:是量词,指事情的件数。

  6、学生汇报:说说从刚才的学习中发现了什么。

  7、教师小结:汉字有一个字多义的特点,因此在平时的阅读中,我们要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字的意思,提高阅读能力。

  二、读读认认

  1、学生借助拼音读生词。

  2、小组交流;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这些字跟偏旁有什么关系,了解字义。

  3、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生字,并说说识字方法。

  4、出示相应的图片认读。

  5、扩展练习:学生回家观察厨房里的用具,看是否能说出名称,并积累新词,学习新字,制成词卡。

  三、课堂练习

  1、投影出示句子,说说同一个字在不同句中的意思:

  ①花

  妹妹穿着一件花衣服。

  公园里的花开得非常鲜艳。

  我花了五元买了一支钢笔。

  ②火

  早晨,火红的太阳从东方升起。

  看到我的成绩,爸爸发火了。

  我军向敌人猛烈开火。

  2、字、音连线:

  zào guō sháo chǎn hú tāng

  汤 壶 灶 锅 勺 铲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积累成语,了解成语的意思。

  教学用具: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上节课学过的厨房用具卡片,指名认读。

  2、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词卡认读

  二、读读背背

  1、学生自由读读读背背中的成语,并想想这些成语意思。

  2、小组合作:读成语,互相正音,交流自己理解的成语,提出不懂的成语。

  3、全班交流:分组读成语,讨论不懂成语的意思。

  4、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背成语。

  三、巩固练习:填空

  ()()协力()()成城()()不林

  人外()()博采()()()()益善

  ()学()问读书()()()()自见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看图进行口语交际

  教学用具: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出示教学挂图

  1、看图,说说每幅图画的什么内容。

  2、议图,弄明白四幅图连起来说的什么事。

  二、续编故事

  1、假如你是图中的小朋友,你会怎么做呢?

  (鼓励学生各抒己见)

  2、选择合理的想法,小组合作续编故事。

  ⑴小朋友认识这位叔叔确实是爸爸的朋友,该怎么办?

  ⑵小朋友不认识这位叔叔,又该怎么办?

  三、全班展示

  1、小组评选好的同学到台前讲故事。

  2 、评选故事大王。

  四、讨论交流

  通过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1、完成展示台中的填字游戏,谜语展示。

  2、画画、写话。

  教学用具: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展示台

  1、完成填字游戏。

  ⑴投影出示填字游戏。

  ⑵同桌合作,把词语补充完整。

  ⑶指名读成语,看是否正确。

  ⑷竖着读填好的字,说说发现了什么。(新世纪我能行)

  2、猜谜语

  ⑴学生出示自己准备的谜语。

  ⑵小组互猜谜语。

  ⑶全班猜谜语比赛,评出猜谜大王。

  二、画画、写话

  1、教师出示一幅画,指名说说画的内容。

  2、学生自己动手画一幅画,并说出画上的内容。

  3、写话,注意语句通顺,写清楚画上的内容。

  4、小组相互展示交流。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的

  1.学习运用历史资料提炼观点的方法。

  2.了解本文的语言特色:排偶句的运用。

  3.认识贾谊对秦代暴政的批判--仁义不施是秦王朝迅速灭亡的原因。

  教学设想

  1.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文是一篇史论,而大半篇幅用于叙述秦王朝兴亡的历史过程,实际上是以史实作论据,论证秦的迅速灭亡是由于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因此,教学重点应是最后一段。

  史论叙史不同于史传,它是高度概括的,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带有主观色彩;本文又是用骈体写的,这种色彩就表现得更为明显,要讲清这一点就很难。此外,还要考虑到本文的背诵量较大,要使学生既能背得顺畅,又不增加他们的负担。

  2.教学方法。

  课文练习只要求背诵最后三段,也是出于不增加学生负担的考虑,但从教学的需要来看,背诵全文是大有好处的。为此,拟采用诵读教法。

  背诵应有严格要求,但个别地方可以放宽。如第2段列出九国的顺序是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而第5段则是,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据此可以看出,作者的基本排列方法是以山东六大国置前,三小国置后,至于六大国中孰前孰后并无一定的准则。背诵时就不一定非照原文顺序不可。其次,第2段还列出20个人名,是举例性的,不过是作此随手拈出(例如乐毅是制兵的人,而被列入通意一类),背诵时不一定一一背出,也不必照原文的顺序。总之,要从总体着眼,只要不违背作者本意,就可以不计较个别字眼,当然,关键的字眼决不容许出现错误,这是背诵长文(千字以上)的原则。

  3.课时安排。

  本文拟用3课时诵读。

  第一课时:简介作者及《过秦论》写作意图,分析全文布局,诵读第1、2两段。

  第二课时:诵读第3、4段。

  第三课时:诵读第5段。

  预习安排

  1.朗读课文2-3遍,要求字音准确。

  补充注音如下:殽(xio)函 膏腴(y) 合从(zng)(以下约从从散之从皆读zng)翟景之翟读zhi(凡姓皆如此读)墨翟之翟读d(名) 召(sho)滑之滑、王寥之寥皆依今读。

  镞(z) 笞(chī) 因利乘(chng) 万乘 (shng)之势 将(jing)数百之众

  思考下列问题

  1.本文是一篇史论,为什么大半篇幅是叙事?作者这样叙事有什么目的?

  2.文章将秦统一全国的过程划分为几个阶段?为什么这样划分?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作者和《过秦论》写作意图。

  贾谊的《过秦论》共有上、中、下三篇。我们学的是上篇,文中概括叙述了秦王朝的兴亡过程,揭露了秦始皇的暴政,最后指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是它迅速灭亡的根本原因,这是从史实中提炼观点。到了中篇,作者对这个观点作了分析,并进一步指出秦二世不顾天下之嗷嗷,继续实行暴政,重之以无道,然后从正面提出治理天下的原则:牧民之道,务在安之而已。这是作者为文的本意所在。下篇主要指责秦王朝第三个也是最后一个

  君主--子婴的过失。

  《过秦论》鲜明地表现了贾谊的政治立场。

  贾谊(前200-前168),西汉政论家、文学家。洛阳人。18岁时以能读诗书、善属文,为郡人所称誉,廷尉吴公荐于汉文帝,被任为博士。不久,被破格提拔为太中大夫,受大臣周勃、灌婴排挤,贬为长沙王太傅。后为梁怀王太傅。32岁时郁郁而死。

  贾谊生活在西汉初期,由于此前经过500多年的战争破坏,社会经济凋敝,人口减少,所以他极力主张行仁政以安民,曾多次上疏,批评时政。《过秦论》就是为宣传这种主张写的。论古是为了说今,这是读本文时首先应该注意的一个问题。

  二、粗略分析全文布局。

  1.先按表达方式将全文分为两部分。

  (一)记叙部分:写秦王朝的兴亡过程(前四段)

  (二)议论部分:指出秦王朝迅速灭亡的原因(最后一段)

  2.再分析记叙部分的层次,可分两大层。

  (1)兴起的过程(前三段)

  (2)灭亡的过程(第四段)

  可以一边讨论一边板书要点,最后形成下表(表中圆括号的数字表示段落顺序):

  三、诵读第1段。

  在诵读练习中以提问方式明确本段的内容要点:

  ①秦的地理优势;②秦孝公的政治雄心--统一天下;③基本国策(耕战、连衡)及成果。

  史实补充:①外连衡而斗诸侯--这是跟上文内立法度......修守战之具相对应而言,其实这是后来的政策。有些教参上甚至把它跟连衡政策的创立人张仪联在一起,这是不正确的,张仪相秦是在秦孝公死后十年,即秦惠文王十年(前328年)。由此可见,史论叙史不同于史传,重在会意。

  ②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史记?魏世家》:三十一年(即秦孝公22年,公元前340年),......秦将商君诈我将军公子而袭夺其军,破之。秦用商君,东地至河。东至河。即秦得河西之地。这是秦以诈力夺取诸侯土地的一个突出的例子。按:这是秦取河西地的开始,秦惠文王八年(前330年),魏又献河西地少梁(今陕西韩城南)。

  三、诵读第2段。

  提问:本段叙述了哪几位秦国国君时期的事?(惠文王、武王、昭襄王、孝文王、庄襄王,即孝公之后,始皇之前的五位国君。)惠文王即位是前337年,庄襄王死于前247年,其间长达90年,作者是怎样叙述这90年间的历史的?

  讨论后,归纳如下:

  ① 将惠文、武、昭襄三朝87年间的事情集中到一点上来写:秦的领土日益扩大引起诸侯恐惧,以诸侯反衬秦。孝文、庄襄二朝则一笔带过。这是从总体上看。

  ② 写秦扩大领土,按南、西、东、北四个方位说,显出其军事力量无比强大;写诸侯,按合从缔交约从离衡从散约解的顺序说,并极力渲染其声势,以反衬秦人困诸侯之易(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这是从局部来说的。

  ③ 统观此段叙史,近乎艺术概括方式,本质是真实的,但客观的历史过程并非如此。

  史实补充:合从缔交,相与为一--苏秦说六国从亲,约在前334--前332年之间,其时苏秦任从约长,并佩六国相印。秦兵不敢窥函谷关十五年。这是第一次合从。前318年,苏秦再次约从六国共攻秦,楚怀王为从长。至函谷关,秦出兵击六国,六国兵皆引而归(《年表》中作五国)。这是第二次合从。此外,前298年,魏、齐、韩三国曾联合攻齐。还有前247年信陵君率五国兵败秦于河外,这已不在上述87年之内了。从上述史实可以看出,所谓九国之师只是一种笼统的说法,这也说明史论叙史跟史传的不同。

  背诵要求:①可以从兼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直接过渡到尝以十倍之地②于是六国之士......制其兵这一段可略读。

  四、留作业。

  背诵第1、2段;准备诵读第3、4段。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作业。

  背诵第1、2段。

  用提问过渡:本文题目是过秦,这两段说到秦的过错没有?(没有,虽然也表现了秦的诈力政策,但在斗争中使用诈力是每一方都会有的,只是看谁用得更好。)既然如此,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呢?(为下文作铺垫,以统一过程中的强大跟后来的迅速灭亡做对比。)所以,下段就先说秦的过错。

  二、诵读第3段。

  先默读一遍,说说秦始皇的过错是什么。

  找出写过错的那一层(于是废先王之道......陈利兵而谁何)试用几个字来概括秦始皇的对内政策。(愚民、弱民、以民为敌。)

  划分全段层次并答问:

  ① 首句写秦始皇统一全国,只有一个意思,却连用四句来表达,为什么?(这是中国空前的统一,是很了不起的,值得加以铺排;极言秦王朝的`无比强大。)

  ② 次写扩大版图,有什么作用?(仍是极言秦王朝的强大。)要求注意士不敢弯弓而抱怨一句,是用来烘托秦始皇的威势,可算是虚写。如要实解就会出现矛盾,前218年,张良曾雇力士刺始皇于博浪沙,误中副车。

  ③ 写秦始皇的对内政策这一层的要害是什么?(不施仁义,为结论张本。)补充解释:谁何都是疑问代词用如动词,由此引申出呵问他是谁的意思。

  以上二小层可合并为一层:写秦始皇对内、对外的政策。

  ④ 末句写始皇的设想,有什么作用?(反衬秦王朝灭亡之迅速。)

  〔说明〕以上内容可以在分层诵读中依次讨论。诵读和讨论是交叉进行的。在全班学生基本成诵之后,再提出下面的问题:

  本段在全文结构中有怎样的作用?(上文写秦日益强大,为统一奠定了基础,本段写统一后的措施说明秦已从攻势转为守势;正因为措施不当,才导致了它的迅速灭亡,所以下段接着写它的灭亡,作者过秦之意尽在其中。)

  三、诵读第4段。

  默读一遍后概括本段大意:陈涉起义,天下云集响应,并起亡秦。

  提问:开头写始皇余威,有什么作用?(暗示民心不服,人人自危。)作者写陈涉起义的一段话中,要害是哪一句?(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这说明了什么?(全国人民不满秦王朝的统治。)它为下文哪一句作铺垫?(仁义不施。)

  再问将数百之众跟上文哪一句相照应?(百万之师--秦人能打败九国百万之师,而不敌陈涉数百之众,可以发人深思。)斩木为兵跟上文哪一句相照应?(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这说明了什么?(收兵不足以遏止人民的反抗。)

  在学生基本成诵后,还可以问:你怎样看待贾谊对陈涉的评价?

  教师小结时主要谈两点:①贾谊是对陈涉起义作出高度评价的第一人;②阶级的偏见也是有的。

  四、留作业。

  1.背诵第3、4段,准备诵读第5段。

  2.下面两段话均摘自《过秦论(中)》,只要求看懂大意。读后就以下两个问题谈谈自己的体会。

  ①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这句话应当怎样解释?

  ② 作者是怎样分析陈涉起义的?

  引文(一):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志,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立私权,禁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夫并兼者高诈力,安定者贵顺权,此言取与守不同术也。秦离战国而王天下,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守之者无异也。孤独而有之,故其亡可立而待。

  引文(二):二世......重之以无道,坏宗庙与民,更始作阿房宫,繁刑严珠,吏治刻深,赏罚不当,赋敛无度,天下多事,吏弗能纪,百姓困穷而主弗收恤。然后奸伪并起,而上下相遁,蒙罪者众,刑戮相望于道,而天下苦之。自君卿以下至于众庶,人怀自危之心,亲处穷苦之实,咸不安其位,故易动也。是以陈涉不用汤、武之贤,不藉公侯之尊,奋臂于大泽而天下响应者,其民危也。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作业。

  1.背诵课文第3、4段。

  2.答问:读过引文(二)后,再看课文第4段中关于陈涉的叙述,你认为瓮牖绳枢之子......倔起阡陌之中这段话的总体意思是什么?(他不凭借高贵的地位和杰出的才能,却很有号召力,就是因为他的奋起反抗符合人民大众的心愿,但才能不及中人这句话却带有明显的贬意。)从全段来看,其内容可用引文(二)中哪些字眼来概括?(民危易动--这就是秦王朝迅速灭亡的原因。而民危易动,正是暴政所造成的结果。由此自然转入议论。)

  二、诵读第5段。

  补充注释:①且夫天下非同小弱也--意谓秦有天下,非同地方性政权,其力量是不小的。②雍州之地,殽函之固,自若也--雍州的地势、殽函的险固,还是原来那个样子,意谓秦地的优越地形并未发生变化。③棘--课本注,棘通戟。此与上文斩木为兵矛盾。按:棘矜应合解,即伐棘为矜,矜仗也。鉏耰又作:耰鉏,是一种农具,类似今之长柄大锄。这样解释,正好跟下文钩戟长铩对应成文。④同年而语--又可以写作同日而语,相提并论之意。⑤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这句说的是秦统一全国以前的事。万乘,战国时的大国也称万乘。同列,秦与山东各国皆诸侯,故称同列序朝为互文。这句话的意思是,当时秦很强大,所以八州诸侯都来朝拜它。按:从秦孝公到秦统一全国之前,共有140年,所以下文接着说百有余年矣。至以六合为家,殽函为宫,才说到秦统一天下。⑥攻守之势--攻,指统一六国以前;守,指统一六国之后。

  划分层次:第一层(开头至则不可同年而语矣)对比论述九国之师和陈涉之众的力量。开头指出秦王朝的优势仍然存在,这是对比论述的前提。对比则表明陈涉的地位和农民军的武器及素质远不如九国之君及其部队。要害是成败异变,功业相反这八字,是为全文的结句设伏的。第二层(然秦以区区之地至结句)照应全篇,归纳中心论点。然秦以下四句照应第1、2段,然后二句照应第3段,一夫三句照应第4段。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为全文中心论点。

  诵读诣导:本段是全文的重心,句句都是说秦之过,一定要读得有气势,表达出作者过秦的深意。

  ① 且夫--推进一层,领起议论的口气。

  ② 以下连用六个也,用极其肯定的语气读。

  ③ 排比句中的重音是:非属(于)非銡(于)非抗(于)和非及。(非及后其实也可加于)。

  ④ 向时之士也后作一顿,为下句转折畜势。

  ⑤ 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也后有较长停顿。如去掉也字,再增何也一句,答案即是全文结句,可见作者有意为下文蓄势,所以述而不问。

  ⑥ 试使三句,重复上文之意,换假设口气,再作一鉏。

  ⑦ 然秦三句作低回之势,以下节节升高,至为天下笑者达于顶峰,稍作一顿,再逼出何也一句。

  ⑧ 仁义不施是一篇纲领,用深责语气读;攻守之势异用解释语气读,寓不知天下之势之意。

  以上内容都穿插在诵读过程中说明。

  三、总结全文。

  1.归纳全文中心。

  让学生答课文后练习第一题。答案:第二种。

  注:人教社教参认为答案是第一种,误。理由参见前面的引文(一)。要尊重作者原意。

  再问学生:本文的写作目的是什么?(借古喻今,劝谏西汉统治者实行仁政以安民。)试从前面的引文(二)中找出一句话来说明。(牧民之道,务在安之而已。)

  2.分析本文论证方法。

  ① 以史实为论据。

  问:本文前三段纯属叙史,这跟作者要论证的观点有什么关系?(秦统一全国前对诸侯处于攻势,统一后对全国人民处于守势,是为了说明攻守之势异这一点的。)秦王朝在这不同的两个时期内所采取的政策有区别吗?(处于攻势时期采用的是诈力政策,处于守势时期采用的是压迫人民的政策,二者在本质上是没有区别的。)试用引文(一)中的话来说明。(秦离战国而王天下,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守之者无异也。)其道不易,其政不改包含了怎样的意思?(仁义不施。)

  板书:用史实作论据。

  ② 对比论证。

  问:第5段以九国之师跟陈涉做对比,有什么作用?(九国之师拥有大批谋士、精良武器和训练有素的士兵无法战胜秦国,而一群斩木为兵的农民军却战胜了秦国,这说明秦的暴虐无道已使它失去天下之民。)试用引文(二)中的话来说明。(民危--陈涉的星星之火点燃了燎原烈焰)。

  问:本文还有哪些对比?(秦人开关延敌与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的对比;会盟而谋弱秦与争割地而赂秦的对比;序八州而朝同列与一夫作难而七庙隳的对比。)指出:这些对比跟论证只有间接的关系。

  板书:对比论证。

  3.语言特色。

  先让学生举出若干对偶句和排比句,再举出若干散句,并说明这样写的好处。

  归纳:骈散结合,读起来声调铿锵,而又不觉呆板。

  四、做课文后练第三、四题。

  附答案如下:(个别题答案与教参不同)

  第三题

  1.AC

  2.AD

  3.四利字均有细微差别:A.利益,与害相对。B.锋利。C.顺利。D.有利条件。

  4.BC

  第四题

  1.席(名词作状语)卷天下,囊(名词作状语)括天下(注:

  人教社教参以此二字在文言文中作动词用,误。)

  2.争(动词作状语)割地面赂秦。

  3.会盟而谋弱(形容词用如动词)秦

  4.弱(形容词定语)国入朝。

语文教案 篇3

  知识: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8个生字。

  能力:读懂课文内容,理解爷爷话语的含义。

  情感:激发学生爱护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重点:体会爷爷与“我”的.对话,感悟爷爷话语的内涵。

  难点:同上。

  教具:课件。

  教法:合作交流

  流程:

  一、组织教学

  二、从默读课文入手,然后放手让学生释疑,师生共同梳理。

  三、学生自读,尝试解决问题。

  四、组织交流:

  1.在自读的基础上以小组形势交流。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全班交流。

  五、回读全文:

  选择自己喜欢的,感受最深的句子有感情的朗读,体会语言。

  六、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重点句:

  “它不为求得人们……自由地活着”

  七、升华:作者仅仅是为了给我们讲述这样一个故事吗?你从故事中获得了哪些感受和启发?

  八、回扣课题:课文为什么以“鸟音”为主题?

  引导学生体会,要学会倾听自然的声音,倾听生命对自由的渴望与呼唤。

  九、迁移练习:

  1.认识课文的8个生字。

  2.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摘录在本子上。

  板书:

  鸟音:

  笼中之鸟:哭诉、忧愁、向往自然

  林间之鸟:清脆、甜美、自由自在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培养欣赏漫画的兴趣,体会幽默带来的愉悦。

  2、通过读图,发展语言,培养想象力。

  3、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母语基础,会认本课的8个生字和1个新的偏旁部首。会写7个生字。

  教学重点:

  体会幽默带来的愉悦。

  教学难点:

  1、注意捎、至、致都是翘舌音。

  2、培养学生的幽默感。

  教学过程:

  1、先观察:共有几幅图?

  2、现看看:每一幅图上都画了什么内容?

  第一幅图:一位老爷爷和一个小朋友坐着小船在钓鱼,老爷爷悠闲地抽着烟,小朋友在拿着笔写着什么。

  第二幅图:小朋友写好了字,跳下了水。

  第三幅图:老爷爷还在耐心地钓鱼,小朋友潜下水,找到了鱼钩。

  第四幅图:小朋友把写好的卡片挂到了鱼钩上。

  第五幅图:老爷爷以为鱼儿上钩了,赶紧往上拉线。

  第六幅图:老爷爷钓上了一封信,上面写着:我们今天不想来,鱼儿。

  啊,原来小朋友不想让老爷爷钓鱼,要保护鱼儿呀!

  3、让学生充分看图,发表自己的`意见,感受漫画带来的乐趣。、

  4、学习7个生字,7个要求会认的字。

  5、完成课后习题,先读一读,再说一说。

  6、再找几幅漫画来欣赏。

  7、可以自己创作一幅漫画,让其他同学一起欣赏。

  8、课后作业:写生字。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学会11个生字(其中有4个多音字“宁”、“系”、“压”、“弹”)及新词。

  2、读写指定的词语。用“宁静”造句。

  3、朗读课文。自选两小节背诵。

  4、了解课文介绍的太阳系行星的景象。

  5、了解课文内容,产生对太阳系进行科学探索的情趣。

  教学重点:

  背诵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产生对太阳系进行科学探索的情趣。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介绍的太阳系行星的景象。

  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利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学会本课的11个生字(其中有4个多音字“宁”、“系”、“压”、“弹”)及新词。

  2、能够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的生字,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产生对太阳系探索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太空中的奥秘需要我们一起去探索,但是我们一定要认真观察,积极思考。下面让我们看看下面的小朋友他观察到了什么?

  二、新授:

  (一)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2、指名读课文。(纠正学生的字音。)

  3、小组互相检查,评议。

  (二)学习生字。

  1、指名读一读本课的生字、词语。

  1)读一读,指名读。

  2)重点指点读音:岂辐宁系压弹

  3)重点指点字形:熔妥氢

  2、指名再读,读正确。

  3、把字词带到课文中读一读,做到正确、流利。

  (三)听写本课生字。加强生字的.掌握。

  (四)练习朗读课文。多种形式读:小组读,评出好的读,自选段落读……思考:从课文中你知道了什么?

  三、作业:必做: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抄写本课的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自选两小节背诵。

  2、了解课文介绍的太阳系行星的景象。

  3、了解课文内容,产生对太阳系进行科学探索的情趣。

  4、读写指定的词语。用“宁静”造句。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产生对太阳系进行科学探索的情趣。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介绍的太阳系行星的景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今天这节课让我们继续探索太阳系的秘密。

  二、新授:

  1、自由读课文,读出自己的语气,有基础的学生试着背诵。

  2、默读课文,思考:说说你知道了些什么[Y1]?

  3、汇报,指导朗读,背诵。

  4、自己试着读出语气。

  5、小组间互相读一读。

  6、展示读——评读。

  7、练习背诵。

  8、汇报背诵。

  9、用“宁静”造句。(指导造句。)

  三、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想法?

  四、作业:搜集其他行星的名称。

  [Y1]了解课文内容,理解词句,了解不同星球的特点,激发学生进行科学探索的兴趣。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坡、割等12个生字,会写吗、吧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初步了解燕子低飞,鱼游出水面,蚂蚁搬东西与下雨的关系。

  教学重点

  识字和写字。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录音机、挂图

  教学过程

  教学案例(一)

  新邱区中部小学陈然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放录音。(请学生回答听到的声音──雨声)

  2.联系实际说一说。(引导学生由雨声想一想雨前自然界的变化,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借助拼音课文,把生字圈出来。

  2.合作学习。(小组同学检查字音,交流记字方法。)

  3.检查生字学习情况。(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

  三、朗读课文,了解文意

  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2.看图学文。(出示小白兔往家跑的挂图,请学生回答图上画的是什么内容,并找出描写这个画面的段落,读一读,注意读出着急的语气。)

  3.抓住重点句,指导朗读课文。

  (引导学生想:小白兔是怎么知道要下雨了?分别找到燕子低飞、小鱼游出水面、蚂蚁搬东西的段落。①分角色朗读每段的对话内容,注意体会每个人物的心情。②找出燕子低飞,小鱼游出水面,蚂蚁搬东西的`原因,并在文中画出来。③体会小白兔的想法:由不相信→半信半疑→完全相信,并在文中找出描写小白兔想法的句子,读一读。)

  (引导学生再想一想:小白兔回到家里,会对妈妈说些什么,兔妈妈会说什么?)

  四、课后延伸,练习背诵

  1.让学生想想哪些现象也说明要下雨了。

  2.练习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五、课堂作业设计

  1.口头填空。

  (1)要下雨了,燕子()

  (2)要下雨了,小鱼()

  (3)要下雨了,蚂蚁()

  (4)要下雨了,天气()

  2.读读说说。

  例:我们正忙着搬东西呢!

  李老师正忙着()!

  ()正忙着()!

  板书设计

  16要下雨了

  小白兔闷

  燕子低飞

  小鱼游出水面

  蚂蚁搬东西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出示生字卡检查读音并组词。

  二、分析字形并记忆

  1.小组交流记字方法。

  2.说说识记方法。

  (1)读生字。(开火车接读生字)

  (2)扩词。(比一比,看谁组的词多)

  三、指导书写(重点指导三个双人旁的字)

  四、展示评价

  五、课堂作业设计

  1.看偏旁写字。

  口:()、()、()彳:()、()、()

  2.读句子,加标点。

  (1)是要下雨了吗()

  (2)我正忙着捉虫子呢()

  (3)天气很闷()

  板书设计

  16要下雨了

  吗坡割闷伸喊潮往

  吧很

  虫湿虫消搬阵哗得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查阅有关资料,结合影视作品,理解剧本内容。

  2.能借助提示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进行创造性的表演。

  教学过程

  这个剧本所讲的故事同学们都已较熟悉,因此教学本课可以按“内容→形式→内容→形式”的思路进行。

  1.先布置学生课前查阅有关资料。

  (1)时代背景、导演、作者以及剧情结构。

  (2)舞美设计、全剧的布景设计。

  (3)全剧人物造型设计和制作风格要与现代儿童的审美情趣相应。

  (4)讲解剧情梗概,再进行本课的教学。

  2.学生自主阅读剧本,感知剧本内容。

  3.指导学生认识剧本形式的特点。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反复诵读。

  5.学生表演剧本。

  6.学生围绕马兰花故事,交流其他情节,展开想象续编一段剧本。

  以上设计的目的主要有四点:一是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二是使学生认识剧本的特点,三是使学生一步步加深对课文内涵的理解,四是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演能力。

  拓展资料

  《马兰花》作者简介

  任德耀(1918—1998),中国儿童剧作家、导演。江苏扬州人。1940年毕业于四川江安国立戏剧专科学校舞台美术系。1949年,在上海应宋庆龄之邀参加中国福利基金会儿童剧团的创建,并担任《表》《小马戏班》等剧的美术设计。1950赴前苏联考察后,潜心研究儿童剧编导艺术,积极培养儿童剧艺术人才。

  任德耀创作了20多部儿童剧,代表作《马兰花》获全国第二次儿童文艺创作一等奖,曾在十几个国家上演;《宋庆龄及孩子们》及《好伙伴之歌》,在1982年全国儿童剧观摩演出中也均获优秀创作奖。他的剧目具有鲜明的儿童特点,强烈的时代感,富有激情,受到广大儿童的喜爱。他的导演艺术讲究形式美,善于组织创新的戏剧场面揭示矛盾冲突、塑造人物性格。他执导的《童心》获1979年文化部建国30周年献礼文艺演出一等奖,《甘罗十二为使臣》获1983年上海戏剧节演出一等奖,《木兰替父从军》获演出二等奖。任德耀1984年任中国福利会儿童艺术剧院名誉院长兼艺术指导,中国戏剧家协会第二、三届常务理事,中国戏剧家协会上海分会第三届副主席,中国儿童戏剧研究会理事长。

  《马兰花》故事梗概

  很久以前,传说在马兰山的山顶,住着仙人马郎。他在山顶上培植了一朵非常美丽的马兰花,这是一朵能给勤劳勇敢的人带来幸福的花。但谁也没有见过马兰花。马兰山下,住着一户人家:王老爹、王妈妈和他们的两个女儿。两个女儿长得一模一样。姐姐叫大兰,好吃懒做;妹妹叫小兰,是个勤劳的好姑娘。小兰很想看到马兰花。老爹疼爱女儿,决定在去马兰山打柴时给女儿采一朵好看的花回来。老爹不畏艰难,翻山越岭,来到马兰山。山顶上的马兰花闪烁着光芒,老爹兴奋不已,忽然脚下一滑坠下万丈悬崖,幸亏被马郎看见救起。马郎得知老爹上山来想替女儿小兰要一朵马兰花,并知道小兰就是随着朝霞起身、跟小鸟一块歌唱的那位姑娘,他愉快地把马兰花交给老爹。这时,松树公公说破马兰花(即马郎)送花是向老爹的女儿小兰求婚,老爹满心欢喜。老爹到家后,问两个女儿谁愿意嫁给马郎。大兰嫌深山野岭苦,不愿意嫁,小兰却愿意嫁给勤劳的马郎。马郎和小兰结婚后,他们和山上的朋友共同劳动,日子过得很幸福。不久,小兰回家看望父母,随身带来许多礼物,引起大兰的妒忌。老猫乘机煽动大兰去骗小兰的马兰花。大兰就在送小兰回马兰山的路上,向小兰骗去耳环和衣服,老猫则夺下马兰花,并把小兰推下湖去。大兰看见妹妹被推下水,吓得昏厥过去。老猫得到马兰花,因不知口诀,又威胁和利诱大兰扮成小兰上山去骗口诀。大兰无奈,只得跟着老猫上了马兰山。大兰看到马郎的善良勤劳,深悔自己受骗,终于不顾恐吓,向马郎吐出真情。马郎得知真相,布下天罗地网,经过一场搏斗,夺回马兰花,把老猫打得现出原形,丢下万丈悬崖。马郎借助马兰花的神力救回小兰,小兰与马郎和大伙又欢聚在一起。


语文教案 篇8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掌握本单元课文中实词的意义和常见虚词的用法,初二语文第六单元 复习。

  2.理解文中出现的多义词、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的意思。

  3.领会句意,把握课文思想内容。

  4.领会文中作者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培养赏析古诗文的能力。

  5.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学习生动、形象的写景方法。

  6.识记有关常识,美文及名句。

  (二)能力训练点

  培养思维的哲理性,培养观察能力以及鉴赏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培养乐观的志趣,豁达的胸怀,进取的精神

  (四)美育渗透点

  感受自然美,欣赏生活情趣美。

  二、学法指导

  1.撰写100字左右的单元内容概述。(课前)

  2.自制文体,文学常识积累卡。

  3.自制实词、虚词积累卡。

  4.自制名句积累卡。

  5.通过练习加以巩固。

  6.进行能力迁移训练。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体会个性鲜明的写入方法;

  2.学习生动、形象的写景方法;

  3.背诵课本中要求背诵的古诗文。

  解决办法:一是反复吟咏、背诵。二是讨论归纳。

  四、课时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进行知识抢答

  2.交流积累卡。

  3.练习巩固。

  4.能力迁移训练

  七、教学步骤

  (一)概述单元内容

  本单元所选课文有的写人,有的写景,有的记事,有的抒情,初中二年级语文教案《初二语文第六单元 复习》。要注意体会《五柳先生传》的写人方法,《小石潭记》中生动形象的写景以及《观潮》中的语言描写。同时要背诵五首诗歌,悉心体味其中的名句。

  (二)知识抢答

  1.有关文学常识

  2.多义词、古今异义词、通假宇

  3.名句背诵

  (三)归纳常见虚词的用法

  (四)巩固练习

  背诵默写

  1.唐朝诗人刘禹锡的七言绝句《秋词》

  2.《五柳先生传》中描写五柳先生生活贫困的句子是

  3.全石以为底,近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差披拂。

  4.苏轼词《浣溪沙》中着重描写清泉寺的外部环境,以衬托寺庙清静和优雅的三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重点语段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文后问题。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年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相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解释文中加点词。

  (1)佁然:愣住的样子 (2)傲尔:忽然

  (3)逝:离去 (4)邃:深

  2.把上文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那石岸的形状像狗牙公似的凹凸交错,没法知道它的源头了。

  3.上文第1段,作者写潭水时,通过游鱼、阳光、影子等具体的`描写,突出了潭水 清澈透明 的特点。

  4.作者描写鱼,采用了动态和静态描写的方法。上文描写鱼静态的语句有 怡然不动 ,描写鱼动态的语句有 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5.第2段运用了形象的比喻:“斗折”写的是 溪身 ,“蛇行”写的是 溪水 。

  6.潭上四周景色给人的印象是什么?作者这样描写抒发了自己怎样的心情?

  (六)能力迁移

  临江之人畋(tián),得幼麋,畜之。入门,群犬垂涎,扬尾皆来。其人怒,怛(dá)之。自是日抱就犬,习示之,使勿动。稍使与之戏。积久,犬皆如意。幼麋稍大,忘己之麋也,以为犬良我之友也,抵触偃仆,益狎。犬畏主人,与之俯仰甚善,然时啖其舌。

  三年,麋出门外,见外犬在道甚众,走欲与为戏。外犬见而喜且怒,共杀食之,狼藉道上。麋至死不悟。

  [注释]畋:打猎。怛:恐吓。

  1.下列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B)

  ①得幼麋,畜之(养)

  ②群犬垂涎,扬尾皆来(摇动)

  ③稍使与之戏(玩耍)

  ④积久,犬皆如意(心满意足)

  ⑤以为犬良我之友也(友善)

  ⑥抵触偃仆(俯卧)

  ⑦益狎(亲近)

  ⑧狼藉道上(指幼麋尸骸散乱)

  A.①④⑧ B.①③⑦

  C.②⑤⑦ D.②⑥⑧

  2.下列加点的“之”,意思完全相同的是(D)

  ①临江之人畋②得幼麋,畜之

  ③其人怒,怛之④自是日抱就犬,习示之

  ⑤稍使与之戏⑥忘己之麋也

  ⑦以为犬良我之友也 ⑧与之俯仰甚善

  ⑨共杀食之

  A.①⑥⑦ B.②④⑧

  C.③④⑤ D.②⑤⑨

  3.为下列各句选择正确的意思。

  (1)自是日抱就犬,习示之,使勿动。(C)

  A.从这后每天抱着幼麋靠近群狗,经常性地把幼麋给狗看,只是让它别乱动。

  B.从这后每天抱着幼麋走近群狗,给狗看幼麋(让它们彼此)熟悉,并让狗不要乱动。

  C.从这后每天抱着幼麋走近群狗,经常性地把幼麋给狗看,并让狗不要乱动。

  D.从这后每天抱着幼麋靠近群狗,给狗看幼麇(让它们彼此)习惯,只是让幼麋别乱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05

语文的教案08-05

语文的教案01-09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1-10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4-02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4-06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04-05

《语文天地》教案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