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数学教案>小学数学教案优秀

小学数学教案优秀

时间:2024-07-22 12:16:35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推荐]小学数学教案优秀12篇

  作为一名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优秀,欢迎阅读与收藏。

[推荐]小学数学教案优秀12篇

小学数学教案优秀1

  学习内容分析

  本节教材主要是在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和估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扩大口算和估算的范围。例1教学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用解决邮递员10天、3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要送多少封信?等实际问题的活动,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探讨口算方法。接着,通过“做一做”,让学生经历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过程,掌握口算方法。新教材把口算教学和解决实际问题联系在一起,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和学习兴趣,同时有利于加深学生对乘法意义的理解。

  学习者分析

  学生在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基础上,扩大口算的范围,相信学生能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已有的计算方法,探索出新的计算方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整数乘法的`口算方法。

  2、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口算的能力,

  3、使学生经历整数乘法口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4、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口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5、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及解决措施 掌握整数乘法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及解决措施 通过学生活动,体验数学学习方法

  教学设计思路

  口算是不借助任何工具,只凭思维和语言进行计算并得出结果的一种计算方法,它具有快速、灵活的特点。口算是计算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首先,口算是笔算、估算的基础,笔算和估算能力是在准确、熟练的口算能力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没有一定的口算基础,笔算、估算能力的培养就成了无源之水。其次,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极其广泛的应用。因此良好的口算能力不仅是学习任何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

  我在备课前想过,既要让学生牢牢的掌握这堂课的内容,又要尝试让他们自己去学习。于是我精心设计了一个个井井有条的步骤:注意口算联系经常化,并通过多种形式的训练,逐步提高口算速度,培养口算能力。

  依据的理论 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联系生活实际。

小学数学教案优秀2

  教学内容:

  条形统计图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多个单位),能用条形统计图直观、形象地表示数据。

  2、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统计能力。

  实验目标:

  1、 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运用知识的迁移,引导学生从已有知识经验出发,主动参与新知的.探索与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课件出示:本班学生在学校春季运动会中踢毽子比赛的一段录像,并把踢毽子的成绩统计表做例1。

  教师揭示课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统计。

  二、合作学习,探案求知

  课件出示例1的统计表。

  教师:从收集的统计表中,你们获得了哪些信息?学生可能回答:小红踢120个,小方踢100个,小红比小方多踢20个

  教师:从统计表中我们可以获得很多信息,你能根据统计表中的信息制成统计图吗?怎么制呢?学生可能回答:可用我们学过的条形统计图来表示,画3根就可以表示3个同学。

  教师:1格表示多少呢?(课件出示1格表示1个)如果1格表示1个,小红踢的毽子个数要画多少格?(课件动态展示画出120格)学生产生冲突:画120格好麻烦哟。教师质疑:那怎么办?有什么好的办法来表示呢?学生可能会想到用1格表示2个,5个,10个,20个

  教师:小组合作学习,思考讨论。①用1格表示多少合适呢?说说想法。②小组内绘制出条形统计图。用投影仪展示小组绘制的条形统计图。

  课件展示用1格表示2个,5个,10个,20个时绘制的条形统计图

  教师:观察比较这些统计图,在这里用1格究竟代表多少合适呢?通过学生的观察比较,他们可能会有这样的答案。

  学生1:用1格表示10个比较合适;120个就画12格;100个就画10格,90个就画9格。

  学生2:用1格表示2个,5个也可以,只是画的格子要多些。教师结合学生画的统计图的美观方面进行适当评价。

小学数学教案优秀3

  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亿,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

  2.熟记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能正确读出亿以内的数.

  教学重点

  掌握亿以内数的读法.

  教学难点

  中间有0的数的读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读出下面各数

  3612 2361 1236 6123

  问:上面每个数中的3各表示多少?6在每个数中各表示多少?1呢?2呢?

  2.(演示课件计数单位)回答下面各题

  (1)10个一是( )10个十是( )10个百是( )

  (2)一和十、十和百、百和千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二、学习新知

  1.谈话导入:我们已经学过万以内的数,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还经常用到比万大的数.如:1994年首都北京的'人口有一千零五十一万.光的速度是每秒二十万千米、地球离月亮大约有三十八万四千四百千米.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像这些比较大的数的读法.(板书亿以内教的读法)

  2.用算盘帮助数数,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亿.

  (1)出示算盘,让学生在千位上拨上一个珠,问:这表示多少?(一千)然后让学生一千一千地数,一边数一边拨珠.问:你发现了什么?(10个一千是一万,千位满十向万位进一).再一万一万地数,边数边拨珠并把发现的问题讲给大家听.(依次十万十万地数)

  (2)师问:照这样数下去10个十万是多少?10个一百万是多少?10个一千万又是多少呢?

  (3)通过刚才的数数你们知道了什么?

  (4)(继续演示课件计数单位)练习填空:

  10个一千是( )10个一万是( )10个百万是( )10个千万是( )

  3.师: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和个、十、百、千一样它们都是计数单位.(边说边板书)从刚才一边拨珠一边数数中,你们发现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呢?(继续演示课件计数单位)

  4.认识数位和数位顺序表.

  教师说明:

  (1)用数字表示数的时候,计数单位要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教师对着计数单位,在上边板书数位,(师边讲解边整理出数位顺序表)

  (2)同一个数放在不同数位上,它的计数单位是不同的.如数字3,写在十位上表示3个十,写在百位上表示3个百,写在万位上呢?写在千万位上呢?写在亿位上呢?

  (3)按照我国的计数习惯,从右起每四个数位为一级,个位、十位、百位、千位是个级,表示多少个 ;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是万级,表示多少个万.(师进一步整理数位顺序表)(说明:还有比亿更大的数,今后我们再写)

  5.教学亿以内数的读法

  (1)教学万级数的读法

  ①在算盘上拨出二十八,问:这个数在个级,表示多少?(二十八)

  ②将二十八移到万级,问:这个数在万级,表示多少?(二十八万)

  ③在算盘上拨出三千零七十万,让学生试读.

  ④读出下面各数(出示投影)

  470000 3080000 40500000

  470000 读作:四十七万

  40500000 读作:三百零八万

  40500000 读作:四千零五十万

  ⑤小组讨论:说一说万级的数的读法和个级的数的读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万级数先按个级数的读法来读;

  不同点:万级数要在后面加读一个万字.)

  ⑥练习:读出下面各题:34和340000 348和3480000 3004和30040000(强调:每级中间连续有2个0只读1个.)

  (2)教学含有两级数的读法(出示课件亿以内数的读法).

  ①先在数位顺序表上出示20000,让学生读出来.再将个级写成4600,请学生完整试读24600.

  ②先出示6400000,让学生读出来,再试读6407000,问:这个数中的4个0都在什么位置?怎么读的?(数中每级末尾的0都不读.)

  ③让学生读出30040,再试读10030040

  10030040读作:一千零三万零四十

  问:10030040共有5个0,前4个0共读出几个?(师指出其他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④练习:读出下面各数.

  569200 40080500 28000075

  569200 读作:五十六万九千二百

  40080500 读作:四千零八万零五百(师问:40080500所读的零是指哪几个0?)

  28000075 读作:二千八百万零七十五(师问:为什么4个0只读1个?)

  ⑤总结含有两级数的读法:略.看书P3并体会一亿有多大.

  三、课堂练习

  1.读出下面每组数:

  25和25┆0000 250和┆2500000 20xx┆和20005┆0000 20xx和20xx┆0000

  2.先说出下面每一个数是几位数,最高位是什么位,再读出来.

  3┆2680 164┆5800 520┆5000 47┆0050 307┆0800

  3060┆0900 10┆4070 120┆0605 1┆0000┆0000

  3.教师说明:改革20年来,我国取得了巨大成就.读出下面各题中的数:(投影)

  (1)1993年,我国天然石油开采8130000吨,1997年增加到12840000吨.

  (2)1994年,我国煤炭开采12350000吨,到1996年,煤炭开采21500000吨.

  (3)1993年,我国市内电脑交换机有10360000门.

  (4)1994年,我国生产照相机42900000架.

  四、师生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亿以内的数位顺序是怎样的?亿以内数的计数单位有哪些?怎样读亿以内的数?

  五、布置作业

  (略)

小学数学教案优秀4

  教学目标:

  1.通过对两个城市月平均降水量的研究,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 从统计图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体会数据的作用。 3、初步学会制作复试折线统计图,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分析能力和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如何区分折线的不同和标清图例,正确确定竖线间隔。

  教学难点:如何根据所提供数据的实际情况(有时并非每月、每年都有数据)来确定水平射线上每天竖线之间的间隔。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景,导入新课

  1、 谈话导入

  师:你们回想近3个月深圳的下雨情况。

  生:9月只下过一、两场雨雨量不大。

  生:7、8月雨量较多,还有台风。

  师:同学们很注意观察事物。深圳的雨季集中在7、8月份,降水量也最大。

  2、 回顾旧知

  出示20xx年的甲市月平均降水量一些数据

  师问:从中你了解到了什么?你觉得可以用怎样的形式来清晰地表示出这些原始数据?

  生:统计表、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

  师:选用那种方法最好?

  生:折线统计图。师:制成折线统计图有什么好处?生:易于看清气温的变化情况。师:怎样制作? 生:先描点,还应标数,数不会标错。 生:画线要用尺子。 3、 引出新知

  老师又提供了20xx年的乙市月平均降水量一些数据?这时你们又会用怎样的形式来清晰地表示出两个城市的月平均降雨量呢?

  好,同学们都有了自己的思考,现在到小组里将自己的想法说一说,形成共识。重要的一点是,为什么要选择这种统计方式。

  二。全班交流,形成方法

  1、学生交流:

  (1)为什么要选择这种统计方式。

  (2)这种统计方式有什么好处

  (3)通过举例的方式说明自己的想法。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将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复式的折线统计图进行比较。从中说明两者的关系与功能。

  2、学生将自己的想法制作成条形或折线统计图,并由两位学生板演并进行分析。

  3、教师对学生在黑板上的统计图进行讲解。

  (1)应该注意些什么?教师主要要解决图例问题。为了能清晰的表示两个量,我们可以用实线与虚线来表示。也可以用两种不同颜色来表示。

  (2)教师引导学生对统计图进行分析。从统计图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教师在这里给予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想一想进一步分析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的不同的观察角度。)

  4、通过比较,形成共识。通过比较大家都认为选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更能反应这两个城市月平均降水量。 三、联系实际 激发兴趣

  师:想想,生活中还从那儿见过这种复式折线统计图? 课前出示生活中的实物复式折线统计图。生:报纸上、股市上、父母单位、电视里

  四、巩固练习,复习小结:

  1、完成课本第62页的试一试。

  2、小结:师:这节课我们研究的是复式折线统计图,它帮助我们便于看出事物发展的变化趋势。而且单式和复式两种折线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和步骤是一样的,只是复式折线统计图要用两条或两条以上的折线表示。

  联系生活,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

  通过自主交流与探索,比较,逐步明确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发现最佳的统计方法

  数学来源于生活,让学生注意观察身边的数学知识

小学数学教案优秀5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是3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数字3。

  2.使学生知道3以内数的数序,会比较3以内数的大小,掌握3的组成。

  3.结合插图使学生知道尊敬工人。

  教具、学具准备:3的主题画挂图、绒板、计数器、小棒、点子图、方木块、1和2的数字卡片,2和3的组成。学生准备3根小棒,1、2、3的点子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教师出示1和2的数字卡片。提问:

  "这是几?"

  "2和1比,准大?2大于几?"

  2.教师出示用点子图表示的数的组成卡片。

  提问:"1和1组成几?"让学生举点子图。

  二、新课

  1.数数量是3的物体。

  (l)出示主题画挂图或让学生看教科书第9页工人生产电视机的一面。给学生一点时间,让学生认真看图。然后提问:

  "图上的工人阿姨在做什么?你们喜欢看电视吗?"

  "图上有几位工人阿姨在生产电视机?"

  "图上还有什么东西的数量也是3?"

  (2)学生操作。

  提问;"拿出3根小棒,举起来给我看一看。"学生拿出以后,教师给予肯定,让学生把小棒放在桌子上。

  教师出示绒板,上面贴好一个三角形,告诉学生这个图形叫三角形。提问:

  "谁能用小棒摆出一个三角形?"让学生动手摆。如果有的学生有困难,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摆。

  "数一数,你摆的三角形用了几根小棒?"

  教师:刚才我们认真观察了主题图画,数出画上有3位工人阿姨,有3台电视机;又用3根小棒摆了一个三角形,这些人和东西的数量都可以用3表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3,板书"3"。

  2.认数字3。

  教师手指黑板上的'3字,提问:

  "谁认识这是几?"

  "我们一起来看看3的字形像什么?"老师指出3的字形像耳朵。

  领读两遍3字。

  3.教学3以内数的数序。

  ①出示计数器。教师边说边在计数器上拨珠,先拨两个珠子,再拨一个珠子。提问:

  "先拨两个珠子,再拨一个珠子,一共拨了几个珠子?"

  "2个珠子添上1个珠子是几个珠子?"

  "3个珠子去掉 1个珠子是几个珠子?"

  ②学生操作。先摆2根小棒,再添1根小棒,一共摆了几根小棒?请一名学生回答:"2根小棒添上几根小棒是3根小棒?"

  ③出示绒板。教师在绒板上贴点子图,先贴1个点子,提问:

  "这是几个点子?"学生回答后,教师在1个点子的图的下面写1。

  再分别贴出2个点子和3个点子的图,并在点子图的下面分别写2和3。

  教师:现在这3个数排好队了,请一个小朋友按顺序把这3个数读一读。再提问:

  "按照数的数序, 2的后面一个数是几? 2添上几是3?"

  "3的前面一个数是几? 3去掉几个是2?"

  4.比较2和3的大小。

  ①出示方木块。左边摆3块,右边摆2块。提问:

  "左边有几块方木块?右边有几块?"板书:"3 2"

  "3和2比,谁大?"

  教师:3和2比,3大。也就是3比2大,那么我们可以在3和2中间写一个大于号,开口朝着3,边说边写出"3>2"。提问:

  "这个式子表示3大于几?"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这个式子就读作3大于2。带领学生读两遍。

  ②出示方木块。左边摆2块,右边摆3块。提问:

  "左边有几块方木块?右边呢?"板书:"2 3"。

  "2和3比,是2比3大还是2比3小?"

  教师:2比3小,那么我们在2和3的中间也可以写一个符号,这个符号叫做小于号,尖的一边对着较小的数2,边说边在2和3的中间写一个"<"。指"2<3",这个式子表示2比3小,读作"2小于3"。领读两遍。

  5.3的组成。

  让学生摆出3根小棒。提问:

  "你能把这3根小棒分成两堆吗?"学生动手分,教师注意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帮助,同时说明每个人分的不一样没有关系。

  "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当学生回答左边摆2根右边摆1根时,教师板书"2 1";当学生回答左边摆1根右边摆2根时,教师板书"1 2"。

  教师:刚才大家分小棒分得很好。从分小棒可以看出,3可以分成2和1,3还可以分成1和2,也就是2和1组成3,1和2也可以组成3,同时把前面板书写成和。

  领读,3可以分成2和1,2和1组成3。

  领读,3可以分成1和2,1和2组成3。

  6.写数字3。

  教师边说边在四字格中示范"3"的写法。3要写在田字格的左半格里,要一笔写成,3是由两个半圆组成的,上半圆稍小些,下半圆稍大些,口向左开。

  带领学生照着黑板上的"3"字书空两遍。

  让学生在桌于上用手指空写3,把笔顺练熟。

  让学生在教科书的写数字练习格里练习写3。

  三、巩固练习

  1.指导学生做练习二的第1、2题。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看着猫图,然后问学生:图里画了几只小猫?学生回答以后,再让学生在图下面的括号里写1。第2题可以先让学生自己想每个括号里应该填几,再集体订正。第2题的教学方法可以参考第及题的做法。

  2.指导学生做练习二的第3题。

  先按虚线描1、2、3,再独立写。

小学数学教案优秀6

  教学内容:

  课本P19页和练习五。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2、渗透事物都是普遍联系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

  理解倒数的意义和怎样求倒数。

  教学难点:

  求倒数方法的叙述。

  教学过程:

  一、引新:开车、步行有前进倒退之分,那么,倒数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今天的内容老师想请同学们自己先来学学。

  二、自学新课:自学书本P19。

  并思考以下问题:

  1)什么叫倒数?

  2)怎么求一个数的倒数?

  3)是不是任何数都有倒数?小数有吗?带分数有吗?

  三、讨论辨析:

  1、什么叫倒数?

  2、看下面四道题,你能说一些什么有关“倒数”的话。

  3、存在倒数有那些条件

  1)两个数。

  2)这两个数的乘积是1。

  4、能不能说80是倒数,1/80也是倒数?一个数能叫做倒数吗?

  5、概括:倒数是对两个数来说的,它们是相互依存的`,必须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倒数,不能孤立地说某一个数是倒数。

  6、总结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四、练习

  1、判断下列各组数是否互为倒数,为什么?

  2、同座同学相互举出几组倒数。你怎么知道同学说的对不对?

  1)5的倒数是多少?

  2)所有的自然数都有倒数吗?1的倒数是几?

  3)0有没有倒数?为什么?

  4)怎样求一个数的倒数?

  3、完成课本P19页的“做一做” 。

  4、辨析:求3/5的倒数,写作:3/5=5/3。

  五、思考:0.2的倒数是多少?

  六、小结。

  请学生说一说这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

  七、作业:练习五3—8。

小学数学教案优秀7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内容认识小数,知道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零点几)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知识与能力目标)

  2、能识别小数,会读写小数。(过程与方法目标)

  3、学生的数字敏感度得到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教学重点:

  1、小数的含义。

  2、认、读、写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的小数。

  教学难点:

  小数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引出小数。

  1、出示商品标价牌

  师:昨天老师到超市了解了一些商品的价格:(大屏幕上出示商品和价格牌。)

  书包:45元彩笔:3.50元文具盒:12元

  橡皮擦:0.50元日记本:3元铅笔:0.80元

  2、区别整数和小数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能不能把这些表示价格的数分成两类?该怎样分?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在黑板上板书将商品价格分成两类:

  书包:45元彩笔:3.50元

  文具盒:12元橡皮擦:0.50元

  日记本:3元铅笔:0.80元

  师:为什么要这样分?这两组数有什么区别?

  (左边这一组数是整数,右边这一组数中间有一个小圆点。)

  师:像46.50、23.15、14.06这样中间有一个小圆点的数,叫做“小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些关于小数的初步知识。(板书:认识小数)

  本部分通过超市的价格牌引发学生的思考,以为不认识而对这些数字产生兴趣,并将这些陌生的数字与已经学过的数字区分开来,了解到这些不同的数叫做小数。

  二、认识小数。

  1、认识小数各部分的名称。

  2、你会读小数吗?

  (多让一些学生试读以上商品价格,教师适时的引导、评价。)

  3、刚才,这些小数我们都是怎么读的?

  让学生在四人小组内讨论,并汇报,教师引导,全班总结出:“读小数时,先看小数点的位置,再将小数点前面的数用整数读出(读出数位),小数点读作:“点”,最后将小数点后面的数直接逐个读出(不读数位)。

  4、老师还发现了这样一些小数,你们会读吗?你能找到你身边的小数吗?

  (教师在大屏幕上出示其它一些小数让学生先在同桌内读读,再请学生汇报。)

  通过让学生猜想、尝试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学会小数的读法,并及时巩固。

  5、你们会写小数吗?

  (请学生在课堂练习本上,写出教师出示的小数,并请三个同学上台板演,全班评价。)

  七点一八写作:7.18

  十四点零九写作:14.09

  二十点三零写作:20.30

  6、你觉得写小数应该怎么写?

  (先让同学充分发言,再引导全班总结出:写小数时,要先写整数部分,再写小数点,最后写小数部分。)

  同样的方式,通过让学生尝试、大家评价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学会小数的写法,并总结规律。

  7、认识以元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

  (1)教师出示教材情境图,请学生读一读图中所标出的一些食物的价格。

  (2)提问:哪些同学知道,它们分别表示多少钱?

  (多让几个学生说一说,教师板书,并请学生写在书上。)

  元角分

  5 . 9 8元5元9角8分

  0 . 8 5元8角5分

  2 . 6 0元2元6角

  引申到以元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意义,能认识小数表示的价格具体是多少。

  三、巩固提高。

  1、师:“刚才我们看了那么多小数,那到底怎样的数可以用小数来表示呢?下面我们用这个小朋友的身高来探究一下。”出示例1情景图,让学生说出图意和图中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2、引出以米为单位的一位小数。

  出示米尺:

  把1米平均分成10分,每份是多少分米?用分数表示是1/10米,还可以写成0.1米。

  6分米是几分之几米?写成小数是多少米?(同桌讨论,并请同学汇报。)

  3、引出以米为单位的两位小数

  教师指着米尺问: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多少厘米?用分数表示是1/100米,还可以写成0.01米。

  6厘米是几分之几米,写成小数是多少米?18厘米呢?

  让学生把答案写在课本上。

  通过刚才的练习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十分之几可以写成零点几,百分之几可以写成零点零几或者零点几几。”)

  4、小组讨论

  王东身高1米30厘米,写成小数是()米。

  全班交流,写成1.3米和1.30米都是对的。(因为30厘米也就是3分米。)

  5、学生类推

  完成课本第89页“做一做”,请同学汇报,全班订正。

  6、通过刚才的学习,你发现怎样的数可以用小数来表示?

  同样的方式,探究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意义,能将一段长度改用以米为单位的小数表示。

  四、课堂练习(机动)。

  1、完成练习二十一第1题,巩固对小数含义的认识。

  2、完成练习二十一第2题,巩固小数的读法,并让学生说说你在题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对所学的内容巩固练习,掌握更加牢固。

  五、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数?小数该怎么读?小数该怎么写?

  回顾整堂课

  六、作业。

  1、寻找身边的小数。

  2、《数学练习册》认识小数相关练习。

  七、板书设计。

小学数学教案优秀8

  教学案例:“认识平面图形”

  [背景分析]

  数学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数学的结构、图形、布局和形式无不体现数学中美的因素。我们有些学生不能把数学与美联系在一起,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我们数学美育教学的欠缺。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很多地方体现了数学的美,因此,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充分挖掘数学教学的美育功能,不仅可以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还可以获取知识,开发智力。

  认识平面图形这一内容是从现实生活中引出的数学内容,都是来自于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物体,学生已有了一些经验,在此基础上通过观察、绘画图形,能够使学生在愉悦的学习、直观地认识、辨认、区分这些图形的同时获得对简单图形的美的体验,并在合作交流中初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和观察、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

  2、在找一找、拼一拼、画一画各种图形,直观而充分感知各种图形的特征,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索与创新意识,以及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进行交流的能力。

  4、 在愉悦的氛围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1、初步感知体与面的关系,对立体图形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2、找出平面图形的共性,区分不同的形状。

  [课堂实录]

  一、创设情境,感受美。

  (上课一开始,播放优美、轻快的音乐)

  师:小朋友们,今天早上的空气多新鲜呀。可爱的小鸡们也跟小朋友们一样早早地起床,在绿油油的草地上寻找食物,瞧!他们找得多高兴啊!(多媒体动态演示)你们看,这幅图漂亮吗?

  生:漂亮。

  师:漂亮在哪里呢?为什么觉得它漂亮啊?

  生:因为它有很多种颜色:有绿色、红色……

  生:因为它画了大树、房子、太阳……

  生:它有很多种形状,有圆圈、有三角形……

  师:小朋友们很会欣赏画,老师也觉得漂亮,这些图画里头有我们的数学朋友,你们想知道它们的样子和名字吗?

  生:想。

  二、动手操作,诱导美。

  师:其实,小朋友的手也可以创造出这些美的图形,先请大家从学具袋里任意拿出一个正方体,把它按在纸上沿着底面画一个图形,看看在你的笔下可以变什么样的图形?(边示范边说明)

  (生独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师:小朋友们,现在你能不能告诉大家,从长方体的底面画出来的图形是什么样子的呢?

  生:四四方方的正方形。

  师:哦!你知道它叫正方形,那你能不能告诉我们,什么样子的图形是正方形呢?

  生:四四方方的。

  师:没错,正方形是四四方方的,但是还有一点这个小朋友没有说,正方形的四条边也都相等。我们就把四四方方的,四条边都相等的图形我们就叫正方形。老师手上是正方形的照片,我们来认一认吧!

  生:(根据教师拿出不同大小的长方形说出名称,加强记忆)

  师:大家再拿出任意一个长方体和圆柱,也沿着底面画画看。

  生:(第二次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师:谁先来说圆柱底面画出了图形?

  生:圆柱可以画出一个圆圈。

  师:圆柱画出了一个圆圈,你们同意吗?(同意)在数学课堂上我们不把这种图形叫做圆圈,我们有更好听的.叫法,有谁知道吗?

  生:圆形。

  师:对了,像这样子很圆滑,没有角的图形我们叫它圆形,你们记住了吗?(全班齐读:圆形)那长方体又画出了什么图形呢?

  生1:我画出了一个长长的,方方的图形。

  生2:我画出了正方形。

  师:我们请这两位小朋友上来展示一下他们画出来的图形好吗?(好)你们看,他们画出的图形一样吗?

  生:不一样,一个是长长方方的,一个是四四方方的。

  师:为什么同样是长方体,他们画出的图形不一样呢?我们来看看他们是用什么样的长方体画出来的好吗?(请学生把运用的长方体拿上讲台展示)哦,小朋友们都看一下,原来这个长方体是一个特殊的长方体,它的两头都是正方形的。这位小朋友真棒,找得太好了。那另外这个我们把它取名叫“长方形”,这就是它的照片,我们一起来认一认吧。

  生:(根据教师拿出不同大小的圆形和正方形说出名称,加强记忆)

  师:接下来轮到球了,它能画出什么图形呢,小朋友们想试试看吗?(想)

  (第三次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师:画得时候,你们发现什么困难没有?

  生:球很难画,我画不出来。

  师:大家有没有发现,小朋友们用球来画图形很难画出来,所以现在暂时球没有办法画出什么样的图形,但是等到高年级的时候,相信有小朋友能想出好办法画出来。接下来我们来玩一个“找朋友”的游戏好吗?

  生:(根据教师指定的名称找对应的图形)

  师:小朋友们表现都很棒,用掌声给自己鼓鼓掌。(拿出三棱镜),沿着它的底面也可画出一个新的图形。(教师画)它就是你们熟悉的朋友——三角形。

  师总结:我们今天认识了四个新朋友,他们是谁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这四个好朋友和我们昨天认识的立体图形不一样,他们住在平面图形的王国里,都是平面的。

  三、合作交流,寻找美。

  师:认识了这四个朋友,它们还委托老师另外两个任务,第一个任务是要把这些智慧星送给认真动笔表现出色的孩子,你们商量商量要奖给谁?

  生(兴奋地讨论着,给课堂气氛掀起一个高潮)

  师:在大家的配合之下,老师的第一个任务已完成了,第二个任务就是帮它们找找生活中的朋友——哪些物体的面是这些图形,把你想到的找到的先告诉你身边的同学。(教师巡视指导)

  谁来帮老师来完成这个任务?

  生:(争着抢着说,教师指导补充)课本的封面是长方形,饮料罐的上面和下面教师圆形、三角板的面是三角形,桌子的面是正方形……

  师:我们重新再来看这幅图。(电脑逐一显示各种图形,学生说它们各自的名称。)

  四、游戏巩固,创造美。

  (1)找一找,练习一第3题。

  (2)拼一拼,练习五第4题。

  (3)引导学生用这四种图形拼出自己喜欢的动物或其他的,拼好的进行全班展示,并给矛奖励。

  (4)画一画,用学过的这些图形设计一幅自己喜欢的图案,画得漂亮得,老师给他签名,并送给一朵小红花。

  五、课堂小结,表达美。

  师:今天,你觉得我们的课堂美吗?美在哪里?

  生:美,因为我们可以拼很多画也可以画出很多画。

  师:今天小朋友拼出的画,画出的画很漂亮,很有创意,回家的作业就把你们的作品带给爸爸妈妈看,说给他们听,美在哪里。

  [教学反思]

  一、创设情境——以美激趣。

  鲜艳美观的图案,简洁大方的板书,亲切生动的语言,活泼有趣的故事都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妙方”,因此,本节课教学,我就创设了如下情境:以“阳光明媚的早晨”画面导入,通过学生边观察边欣赏,“说说漂亮在哪里”,把冷冰冰的知识与美结合起来,触动学生的心灵,接着让学生通过动手描一描,拼一拼,画一画等一系列活动来获得知识并从中受到美的陶冶。

  二、回归生活——以美促智。

  “平面图形”这部分知识源于现实生活,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具有一定的感性积累。所以在教学中我安排了让学生合作、寻找交流生活中物体的图形这一活动,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生活积累,让学生能充分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

  三、积极评价——以美育德。

  教师的每一次动情的评价对学生来说,学生记忆犹新,激情高潮。为了迎合低年级学生的好表扬心理,我承读了幼儿教育的评价方式:如掌声、小红花、智慧星等,以无声、有声的方式对学生及时评价,营造舒心、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产生良好的学习情感和持久的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教案优秀9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应用;培养学生

  动手操作的能力和抽象,概括,归纳的能力.

  教学重点:分数的数感培养,以及与除法的联系.

  教学难点:抽象思维的培养.

  教学过程:

  一,铺垫复习,导入新知 [课件1]

  1,提问:A,7/8是什么数 它表示什么

  B,7÷8是什么运算 它又表示什么

  C,你发现7/8和7÷8之间有联系吗

  2,揭示课题.

  述:它们之间究竟有怎样的关系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板书课题: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二,探索新知,发展智能

  1,教学P90 .例2:把1米长的钢管平均截成3段,每段长多少

  提问:A,试一试,你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吗

  板书:用除法计算:1÷3=0.333……(米)

  用分数表示:根据分数的意义,把1米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1米的1/3,就

  是1/3米.

  B,这两种解法有什么联系吗

  (从上面的解法中可以看出,它们表示的是同一段钢管的长度,所以1÷3和 1/3是相等的关系.)

  板书: 1÷3= 1/3

  C,从这个等式中,我们发现:当1÷3所得的商除不尽时,可以用什么数来

  表示 也就是说整数除法的商也可以用谁来表示

  2,教学P90 .例3: 把3块饼平均分给4个孩子,每个孩子分得多少块 [课件3]

  (1)分析:A,想想:若是把1块饼平均分给4个孩子,每个孩子分得多少 怎么列式

  B,同理,把3块饼平均分给4个孩子,每个孩子分得多少 怎么列式 3÷4的商能不能用分数来表示呢

  板书: 3÷4= 3/4

  (2)操作检验(分组进行)

  ① 把3个同样大小的圆看作3块饼,分一分,看每个孩子究竟能分得多少块饼

  ② 反馈分法.

  提问:A,请介绍一下你们是怎么分的.

  (第一种分法:把3块饼一块一块地分,每个孩子分得每个饼的1/4,共得3个1/4 块,也就是3/4块.)

  (第二种分法:把三块饼叠在一起分,每个孩子分得3块饼1/4的 ,拼起来相当于一块饼的3/4 ,也就是3/4 块.)

  B,比较这两种分法,哪种简便些

  ※ 把5块饼平均分给8个孩子,每个孩子分得多少 说一说自己的分法和想法.

  3,小结提问:A,观察上面的学习,你获得了哪些知识

  板书: 被除数 ÷ 除数 = 除数 / 被除数

  B,你能举几个用分数表示整数除法的商的例子吗

  C,能不能用一个含有字母算式来表示所有的例子

  板书: a÷b=b/a (b≠0)

  D,b为什么不能等于0

  4, 看书P91 深化.

  反馈:说一说分数和除法之间和什么联系 又有什么区别

  板书:分数是一个数,除法是一种运算.

  三,巩固练习 [课件5]

  1,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式的商.

  5÷8 24÷25 16÷49 7÷13 9÷9 c÷d

  2,口算.

  7÷13=( )÷9= 1/2=( )÷( ) 8/13=( )÷( )

  3, 7/10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 )份,表示这样的( )份的数.1÷21表示两个数( ),还可以表示把( )平均分成( )份,表示这样的一份的数.

  四,全课小结

  当两个自然数相除不能整除时,它门的商可以用分数表示,由于除法是一种运算,而分数是一种数,因此,我们只能说被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母.故此,分数与除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在整数除法中零不能作除数,那么,分数的分母也不能是零.

  五,家作

  P93 .1,2,3

  板书设计: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例2:1÷3=0.333……(米)=1/3(米) 例3:3÷4= 3/4

  被除数 ÷ 除数 = 除数 / 被除数

  a÷b=b/a (b≠0)

  分数是一个数,除法是一种运算

小学数学教案优秀10

  三维目标:

  1、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交流、合作,自主认识新的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通过动手操作等丰富的学习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1秒及1分(60秒)的时间观念。

  3、教育学生从小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借助丰富的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时钟

  学具准备:每人准备一个时钟、口算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新年联欢晚会的片段)

  师:新年的钟声将敲响,让我们一起来倒计时。(课件出示钟面,伴随着“滴答”声,让学生共同进行倒计时)

  师:刚才,我们进行倒计时,象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今天,我们就共同来认识这个新朋友。(板书课题)

  二、 新授

  (一)认识钟面上的秒

  1、师:你知道怎样计量用“秒”做单位的时间吗?请仔细观察你们所带的钟表,看看有什么发现。

  2、学生自主探索,共同探究

  3、学生反馈:

  ① 时钟有3根针,走得最快的那根是秒针。

  ② 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就是5秒。

  ③ 如果是读取电子表上的时间时,让学生可以利用以前学过的电子表的读取方法进一步类推。

  4、 体验1秒钟

  ① 师:1秒到底有多长呢?让我们闭上眼睛,仔细听一听。(利用时钟的“滴答声”让学生感受。)钟表发出“滴答”一声所经过的时间就是1秒。

  ② 学生跟着时钟的“滴答声”,做拍

  手练习,每一秒拍一下手,看看谁拍得最准。

  ③ 比一比,哪位学生不看时钟,每秒数一个数,看谁数得最准确。

  ④ 小结:刚才,我们听到钟声“滴 答”一声就是一秒,我们拍一下手用1秒,数一个数也是用1秒。1秒的时间确实很短,但是有些现代化的工具在这短短的1秒钟里却可以做很多事情呢。(举几个具有说服力的数据说明1秒钟的价值)所以,我们可别小看了这短短的1秒钟,它的作用可大了。我们要珍惜时间,不浪费每1分、每1秒。

  5、 师:(边拨秒针)秒针从数字12走到数字6,这表示经过几秒?从数字6走到8,表示经过几秒?请你轻轻告诉同桌的小朋友你是怎么知道的'。

  6、 你还知道秒针从哪儿走到哪儿也是10秒?

  (二)探索分与秒之间的关系

  1、师:如果秒针从数字12起,走一圈,又回到数字12,这时经过多长时间,分针有没有什么变化。

  2、让学生小组合作,仔细观察钟面,自主探索。

  3、学生反馈。

  4、小结:秒针走1圈,就是60秒,这时分针走1小格,也就是1分钟,所以1分=60秒。

  (三)练习:体验1分钟

  1、让学生看钟表,通过读秒来体验

  1分钟的长短。

  2、师:1分钟能做什么呢?

  让学生分组画画、写字、做口算、摸脉搏体验1分钟实际的长短。

  3、让学生举例,说说1分钟可以做什么事。

  (四)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认识时间单位——秒)有了秒针,计时就更准确了,时针、分针、秒针在时间王国里分工合作,准确地为人们报时。

  三、 巩固练习

  1、做练习十四:1

  补充:

  ①我们上一节课的时间是40( )。

  ②小明跑100米要用19( )。

  2、跑步比赛

  师:让我们一起到紧张激烈的运动场上去看看。50米决赛刚结束,你能通过钟表的显示,说出运动员的成绩吗?从这张成绩表中,你能看出什么?

  3、活动:

  师:下课铃声响了,请大家安静,迅速地将课桌上的学习用品整理到书包里,看看需要多少时间。看谁整理得又快又好。(学生整理,教师报时)

  师:相信大家今后每时每刻都能这样珍惜分分秒秒,做时间的主人。

  四、 作业

  收集有关时间的信息。(如练习十四第3题)

  教学后记

小学数学教案优秀11

  教学内容:

  教材p73--75

  教学目标:

  1.通过对生活中万以内数的调查、收集、整理,让学生初步感受多位数,培养学生的实际分析能力。

  2.使学生掌握万以内数的读法,会正确地读出万以内的数。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和能力。

  5.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和主动性。

  教学过程:

  一.课前收集资料,感知四五位数

  学生课前收集资料,写在卡纸上,并贴在黑板上。

  昨天同学们都收集了电脑的价格,现在请同学将它们贴到黑板上来,让大家来看看你的成果。

  二.分类

  师:黑板上有这么多数,请你先轻轻的试着读一读,然后观察这些数的特点,并给这些数分分类。

  生:这两类数一类中有零,另一类没有零。

  三.读法

  1.没有零的.数的读法。

  师:你觉得哪一类数读起来比较容易?谁能来读一读?

  读这些数有什么好方法?

  出示板书:

  从高位起,按照数位顺序读;

  万位上是几就读几万,千位上是几就读几千,百位是几就读几百……

  2.有零的数的读法。

  师:这些有零的数你会读那一个?你能找出和他同一类的数吗?

  学生小组讨论。

  师:每个人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中交流。

  师将黑板上的数移位。

  师:读这些数有什么好方法?

  板书出示: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0;

  师:你还会读哪一个数?(末尾有0的数)找出末尾有0的数,

  师:读这些数,又有什么好办法?

  板书出示: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

  师:刚才我们已经找到了有零的四、五位数的读写的方法。你能写一个中间和末尾都有零的数,让大家来读一读吗?

  师:你为什么这样读?

  现在请同桌互相出题,考考对方。

  四.写法

  师:刚才还有一些小朋友收集的价格还没有展示出来,现在我就请这些同学来报一报,看你们能不能记下来。

  学生订正。

  师:你是怎么写下来的。

  出示板书:几万就万位上写几,几千就千位上写几,几百就百位上写几……

  师:谁还能来报一报。(有0的数)

  学生试写。

  学生订正。

  师:你是怎么写下来的。同桌两人交流一下。

  学生汇报。

  出示板书:中间或末尾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

  五.练习与巩固

  1、p75“做一做”1、2

  2、p76“做一做”1、2

  小结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想到了什么?

小学数学教案优秀12

  【教学内容】

  教材第35页

  【教材分析】

  这部分教材的编排主要是对本单元所学过的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法笔算、连加、连减、加减混合以及相应的用数学解决问题进行整理和复习。

  【学情分析】

  学习完这一单元,学生对于两位数加、减法笔算、连加、连减、加减混合以及相应的用数学解决问题有了一定的理解。但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小问题。因此,复习笔算时,教师注意先让学生通过讨论和交流,比较笔算加法和笔算减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总结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法则,作为复习笔算的准备。接着复习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最后复习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两步式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对10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以及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等内容的整理与复习,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有关知识,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

  2.在整理和复习的过程中,通过学生比一比、看一看、说一说等学习活动,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难点:提高发现问题、分析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课件、口算题卡等

  【教学流程】

  情境导入→创设问题情境,引导探究

  ↓ ↓

  复习整理→整理和复习本单元知识

  ↓ ↓

  巩固应用→通过练习巩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 ↓

  课堂小结→总结学到的知识和方法

  【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游泳吗?(喜欢)游泳是一个很好的健身运动,老师也非常喜欢。老师的家就住在维多利亚度假村附近,所以也经常去游泳。(出示游泳池情境图)

  看!他们游得多快活呀!

  出示问题:游泳池里原来有41个人,上来18个人后,又下去16个人,现在游泳池里有多少个人?

  学生尝试独立计算。

  学生汇报:39人。

  师:太正确了!你能说一下是怎么算出来的吗?

  学生高兴地说:原来有41个人,上来18个人后,游泳池内还有41-18=23个人,又下去16个人,那么现在游泳池内还有23+16=39人。

  师:太棒了!要想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用到我们前面学习的哪些知识?(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师:对,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对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进行整理和复习。看谁不仅会算,而且能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复习整理】

  1.教学例1。

  (1)课件出示例1主题图。

  师:情境图中,同学们在干什么?

  生: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整理。

  师:根据情境图中提供的信息,你能把本单元所学的知识进行整理吗?

  要求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整理,看哪个小组合作得最好,整理得最全面。

  (2)学生互相交流,教师巡视,掌握学生整理的情况。

  (3)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4)教师针对小组的汇报板书各部分内容,对学生予以肯定。

  (5)师:同学们都整理得非常全面,有的`小组补充得也非常好。接下来,我们就先针对笔算加减法来进行复习。

  实物投影展示学生整理得结果。

  笔算加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

  笔算减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向十位借一。

  连加连减:计算时,按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算,可以分步笔算,也可以两步连在一起用简便写法算。

  加减混合:分带括号和不带括号两种情况:如果不带括号,按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算;如果带有括号,应该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加减混合的应用:先找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关键词语和要解答的问题,再根据关键词语选择合适的列式方法,最后利用已知条件得出答案。最后不要忘记写答语。

  对学生的整理教师要给予肯定,并引导学生独自思考加减法、连加、连减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以及容易出错的地方,在小组内交流想法。

  2.教学例2。

  课件出示例2。

  (1)要求学生先独立完成,再说一说每道题的计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2)根据例2的计算方法完成教材第36页练习七第2题。

  【巩固应用】

  1.完成教材第36页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并说明计算方法。

  2.完成练习七第3题。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独立完成并汇报判断结果及方式。

  3.完成练习七第4、5题。先读题理解题意,然后独立完成,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回答解题思路。

  【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能跟同学们交流一下吗?

  【板书设计】

  整理和复习

  1.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和进位加法。

  2.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和退位减法。

  3.连加、连减的笔算方法。

  4.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计算方法及应用。

【小学数学教案优秀】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教案(优秀)07-05

[优秀]小学数学教案07-05

小学数学教案(优秀)07-05

【优秀】小学数学教案07-05

小学数学教案优秀03-11

小学数学教案【优秀】07-05

小学数学教案[优秀]07-05

小学数学教案(优秀)07-09

(优秀)小学数学教案07-05

(优秀)小学数学教案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