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数学教案>一年级数学教案

一年级数学教案

时间:2024-07-22 12:28:14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经典]一年级数学教案15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年级数学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经典]一年级数学教案15篇

一年级数学教案1

  一、教学内容

  主要包括:20以内的退位加法、解决问题。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三、教材说明

  知识结构表:

  义务教材中我们是按照十几减9、十几减8、十几减7、十几减6、十几减5、4、3、2的顺序编排的,在算法上主要教学“想加算减”的方法。

  实验教材将此部分教学内容简化为:十几减9、十几减几两部分,并在此基础上教学解决问题。

  这部分内容计算的编排同20以内的进位加法类似。●结合具体情境,教学计算知识。●在探索计算方法时,注意体现算法多样化。

  四、具体编排

  1.十几减9。

  (1)主题图。从情景中提出数学问题,提倡学生有不同的计算方法。

  教科书第10~11页,老师们可以看一下,这里呈现了学生喜闻乐见的游乐园情境,有四个小情境,让学生在其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教材以“卖气球”为例,提出15-9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解决。教材呈现了点数结果、想加算减两种计算方法。

  这幅主题图还为学生学习十几减9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套图游戏”通过学生的对话引出了条件和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想办法解决问题,初步参与14-9的学习。“卖风车”“猜字谜”提供了背景资料,为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计算问题,探讨计算方法准备了丰富的材料。

  (2)例1。(P12)

  教学十几减9的算理和算法。计算十几减9的算法很多,这里呈现了两种“想加算减”和“破十法”。其他方法通过学生问:“还可以怎样计算?”来呈现。以此体现允许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计算的编写意图。由于学生已经有了“10以内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知识基础,其他方法容易理解,这里重点教学“想加算减”和“破十法”。

  与义务教材相同,先利用风车的实物图显示“想加算减”和“破十法”的计算过程,并通过让学生摆一摆、算一算,加深对两种方法算理的理解。与义务教材相比,降低了说理要求,不再给出“想”思考的过程。

  例1应与主题图结合起来进行教学,不要单独讲操作,应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

  (3)例2。(P15)

  教学十几减几。由“小猫观鱼图”,从不同角度观察,引出13-8,13-5两个算式,让学生将“十几减9”的思维方法,迁移、类推到这里。教材呈现了两种方法,还通过“你还可以怎样算?”启发学生想出其他的算法。

  由于学生对“20以内的进位加法”已比较熟练,前面又有了“想加算减”的基础,再加上“想加算减”比较快捷,又能同时算出两道算式的结果,所以教材在保证学生自主选择的前提下,重视引导学生学生“想加算减”的方法。这一编排意图在“做一做”和综合练习中都有明显的体现。

  (4)用数学

  这是我们安排的解决问题的内容,引导学生用所学的计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

  这里和前面有所不同,前面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信息一般都是直观呈现的,也就是说都是可以数出来的,所求的问题也可以通过数来解决。在这里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信息,有的没有直观呈现,只通过文字来给出(举例),因此对于需要解决的问题,不能通过数来解决,只能通过分析数量关系,结合加、减法的意义来解答。

  五、教学建议

  1.组织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学习计算方法,培养解决问题的意识。

  首先,应结合具体情境进行计算教学,可以从两方面来体现。一要注意从具体情境中引出计算内容,二要用计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样不仅可以巩固计算知识,而且使学生体会到计算不只是写在纸上的一个个算式,而是蕴藏在生活中的一个个问题,从而激发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

  其次,要通过多种活动方式,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通过动手操作、动口说、动脑想等学习活动掌握计算方法。

  2.处理好算法多样化的教学。

  提倡算法多样化,其目的是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学习,充分展示学生的学习潜能。所以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算法。如本单元,如果让学生展开思路,可能会出现“破十法”“想加算减”甚至“连续减”“点数”等方法,虽然有些方法不很简捷,但是都是学生思考的结果,都应给以肯定,保护学生思维的火花。但学习还有社会性的一面,应通过交流、比较,吸取别人的“长处”,不断完善自己的想法。因此在提倡算法多样化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通过讨论、体验,反思,不断地优化自己的方法。

  3.加强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重要的基础知识,按《课程标准》P56评价建议中提出的相关目标,到学期末学生应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绝大多数学生应达到每分钟做8~10题。这个目标不是轻易而举就能达到了,需要老师们想办法,挤时间,组织有计划、有效的练习才有可能达到。这方面老师都有经验,相信经过老师们的努力,是能够达到这个目标的。

一年级数学教案2

  〖教学目标〗

  1、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能利用10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发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加强对图形的认识,能利用图形设计美丽的图案。

  〖教学设计〗

  (一)活动一:争取门票,参观运动会(口算练习)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看运动会吗?今天,老师就想带你们去看看动物们的运动会,不过在去之前,你们要先过一关,即争取拿到门票才可以参加。

  口算:

  32-845-1563+85+2918-925+78+3634-955+4534+18

  (口算之后,请学生讲一讲计算100以内加减法要注意什么。)(用争取门票的形式让学生进行口算练习,激发他们的兴趣。)

  (二)活动二:观看开幕式,辨认图形

  师:同学们的口算真不错,还提出了要注意的地方,大家都顺利地拿到了门票,好,现在我们就去观看动物们的运动会吧!

  1.出示动画的开幕式情境图:鞭炮声--小鸟、蜻蜓、蜜蜂组成的图案--动物运动员有序地进场。

  2.学生讲讲看到什么:蜻蜓围成了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正方形;蜜蜂围成了一个圆形和一个长方形;兔子有18只,小狗有34只,松鼠有9只,猴子有27只。

  (模拟的开幕式情境一下子就把学生吸引住,他们的目光是那么专注,看得那么认真,所以要他们回答看到什么时,就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了。)

  (三)活动三: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师:同学们看得很认真,收集了很多信息,请你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并解决,可以吗?

  1.小组合作

  以2人为一组进行合作:一人提问题并记录(贴图加字的方法),另一人解答(说算式并写算式)。5分时间,看哪一组合作得最好,提的问题多且又能

  正确解答。

  2.展示交流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要求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并作出评价。)

  如:

  师小结:我们刚才从动物运动会的开幕式上辨认图形、提问题并解决问题,可见,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只要同学们平时多留心、多看、多想,那么你的数学会学得很棒很棒。

  (四)活动四:动手操作,设计奖杯

  师:你们看,动物们的'比赛可起劲了,他们正在进行一些什么项目的比赛?

  生:小兔在赛跑,小狗在比赛跳绳,小猴在比赛爬树,松鼠在进行跳远比赛。

  师:那我们为他们加油,为他们设计奖杯,好吗?比比看,谁设计的奖杯最美。请同学们拿出信封中的图形,拼出一个你认为最美的奖杯,然后再涂上颜色。

  程序如下:

  设计奖杯(生独立完成)--展示交流(引导学生合理评价,并着重讲讲奖杯是由哪些图形拼成的。)

  (五)活动五:比赛结束,安排乘车

  有两辆车,运动员够坐吗?这是一个开放性问题,先让学生四人小组讨论:这些运动员怎样安排在两辆车内比较合理?然后汇报。

  (六)活动六:小结收获,自我反思

  〖教学反思〗反思整节课的教与学,本节课有以下一些特点及问题。

  1.准确把握教学目标

  本节课能够把活动课与复习课有机地整合,使学生能够在有趣的活动中运用所学知识来提问题、解决问题,并使所学知识进一步得到内化。如:设计奖杯这一环节,看似美术课,其实里面包含着辨认图形及图形的运用等数学知识。正是由于准确把握教学目标,所以比较好地体现了本节课是数学的复习课,而不是其他科目的复习课。

  2.体现学习方式的变革

  本节课以学生活动为主线来组织教学,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不但有自己的观察思考,更有小组的合作探讨、合作学习,使学生在讨论中明白道理,在合作中享受成功,在交流中发展自我--让学生在交流活动中,感受别人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改变自己在认知方式上的单一,同时,向他人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有助于完善自我认知方式,从而达到个性发展的目的,学生的主体性也得到充分地发挥。如:这些运动员怎样安排在两辆车内比较合理?这个问题经过学生的讨论,他们的回答让你惊奇,“小狗和松鼠一辆车,猴子和兔子一辆车,车上空余的位置给它们放行李”。

  3.注重数学应用

  数学具有广泛的应用性,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应用,会应用数学的知识与方法解决现实的问题,了解数学的价值。如设计奖杯、安排车辆等问题,都是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当然,本节课还存在一些需要改进与值得思考的地方。

  1.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一方面是如何使教材内容更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如:可以把“动物们的运动会”改为“学校学生自己的运动会”;另一方面是如何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一些知识整理与归纳的方法,潜移默化,掌握一些数学学习的方法。

  2.使小组合作学习更具实效性

  虽然本节课已经精心设计了小组的分工协作,如:提问题、解决问题中的2人合作:一人提问题并记录,一人解答写算式,然后交换。但实施时,出现一些学生代替其他学生回答问题、做练习等现象。因此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时,如何使每个学生都动起来,积极参与小组合作,我觉得这是非常值得探讨的。

一年级数学教案3

  〖教学目标〗

  1.通过对100以内加减法、统计、有关购物活动以及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等内容的整理与复习,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有关知识,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

  2.通过对学过知识的回顾与反思,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认真反思的意识。

  3.通过学生回顾在学习过程中自己的体会与进步,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心。

  〖课堂实录〗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看,我们的智慧树上又结出了新的果实。说一说是什么。(电脑出示智慧树图。)

  生1:100以内加减法。生2:统计。生3:购物中的数学。

  师:每个果实中都有一些问题,把其中的问题全部答对就能得到智慧果实。大家齐心协力,得到这三颗果实,好吗?(评析俗话说: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从学生感兴趣的“摘智慧果实”出发,创设情境,将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寓于生动的游戏之中,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

  (二)学习新知

  1.活动一:学到了什么

  (1)师:我们先闯第一关。

  点击智慧果“100以内加减法”,电脑出示:25+2165-2225+2765-29

  ①在小组内说一说你的计算方法,与大家交流。

  ②比较上下两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③计算。

  59+827+2599-3831-2463-938+4650-2377+2388-5543-3412+963+36

  师:计算后,想一想你打算将上面这些题分几类?怎样分?

  生1:我们组有两种分法,一种是分成两类,加法一类,减法一类。另一种是分成四类,不进位加法分一类,进位加法分一类,不退位减法分一类,退位减法分一类。

  生2:我把得数大的分一类,得数小的分一类。(这一分法引起争议。)

  生3:我认为这种分法不科学,不知道哪个是大数,哪个是小数。

  生4:我也觉得不行,因为没有一个范围。

  师:(问生2)你觉得他们说得有道理吗?(生2点点头,表示赞同。)

  师:分类的标准必须是确定的、统一的。我们帮他把这个标准完善一下。

  生5:得数大于50的分一类,得数小于50的分一类。

  师:这样行吗?(大家表示赞同。)

  师:想一想,如果按分四类的方法进行分类,结果是什么?(学生说答案,电脑显示。)

  (评析教学中对每一道题都要用好、用到位,发挥应有的价值。该练习的设计,帮助学生巩固知识,进一步理解概念,有利于学生创新潜能的发挥和创新个性的形成,拓宽了学生的思路,促进高层次思维的发展。)

  (2)点击“统计”,电脑出示。

  ①根据近来一周的天气情况,在图中涂一涂,再回答问题。(教师出示搜集的近一周的天气情况材料。)

  ②从统计图中可以看出,调查了一周()天的天气情况

  ③哪种天气多些?哪种天气少些?

  ④根据所作统计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3)点击“购物中的数学”,电脑出示:教材86页第三幅图。

  ①算一算:用30元5角能买哪样体育用品,并计算出应找回多少钱。

  ②数学游戏:同桌两名同学轮流进行。

  A.转转盘,确定你有多少钱。

  B.出示活动一中的体育用品及价格,选择你想买的东西,并算一算。

  C.填写下表。

  你有多少钱

  你想买的东西的`价钱

  找回多少钱

  2.活动二:成长足迹

  师:通过“摘智慧果实”的活动,我们把这一阶段学习的内容进行了整理和复习。请同学们结合下面的提纲回顾在学习过程中的体会与进步,与你的同伴谈一谈。

  (1)你还有哪些收获?

  ①最满意的一次数学作业。②印象最深的一堂数学课。③用数学解决了生活中的什么问题?

  (2)你还有哪些问题?

  生1:我印象最深的数学课是“跳绳”那一节。因为在计算62-48时,我是这样算的:将48减掉8凑成整十数40,再用62也减掉8得54,最后算54-40=14。老师夸我的算法与众不同,有创意,我非常自豪。

  生2:(举起自己的口算作业)我最满意的作业是这张口算练习,因为这张练习我3分钟做对了16道题,比原先多算了4道题,我觉得自己有进步了。

  师:老师也为你的进步感到高兴,大家鼓掌为他加油。(评析创设情境,让学生进行积极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生3:有一天,我和爸爸练自行车时,我发现前、后车轮都有16根车条,算了算一共有32根车条,我用到了学过的百以内的加法解决问题。

  生4:昨天晚上我家包饺子吃,包了70个饺子,5个合子。我吃了7个饺子,3个合子;爸爸吃了25个饺子;妈妈吃了16个饺子,2个合子。我算出还剩下22个饺子。我是这样算的:70-7-25-16=22。

  生5:一天,我去超市,看到香蕉是每千克5

一年级数学教案4

  教学内容:

  信息窗3

  教学目标: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两位数减一位数的口算(退位)。

  教学重难点:

  “求比一个数多几、少几” 的问题是本课的难点。

  教具准备:

  挂图、小棒、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练习:

  25+10= 16+8= 27+7=

  15+6= 35-25=

  2.20-8=?引导学生初步理解“退位加十”。

  二、新授

  (一)观察情境图

  通过同学们的努力,回收了许多的废旧物,咱们一起来看看统计的结果。

  (二)教学红点标示的问题——(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口算)

  1.“二班收的电池比一班多几节?”

  (1)根据这个问题,你能找出哪些与问题有关的信息?

  (2)你认为可以怎样列算式?(24-8=)算式各部分表示什么意思?4-8不够减,怎么办?

  (3)你能用学具摆出来吗?同位俩互相合作,在全班进行交流。

  (4)你认为可以怎样计算?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5)集体交流,你最喜欢哪种方法?哪一种方法更好?说说理由。

  2. 分解法: 摆小棒法:

  24 - 8= 16 先摆出24根小棒,把其中的一捆先拆成10根,用14根去减8根,体会退位加十的过程。

  10 14

  6

  (三)教学绿点标示的问题

  “二班收的.易拉罐比三班少几个?”

  (1)根据问题能找到哪些有关的信息?

  (2)怎样列算式?自己解答2.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三、练习

  13-6= 33-6= 53-6=

  83-6= 93-6=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自主练习1—5、聪明小屋

  教学目标:

  巩固100以内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口算方法。

  教学重难点:

  聪明小屋是本课难点。

  教具准备:

  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自主练习

  1.自主练习1

  拿出一组练习:45-3= 45-7=

  小组内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其他练习自己说一说你是怎样算得又快又正确的?

  2.自主练习2:大减价

  (1)观察图,说一说图的意思。

  (2)你能列出算式吗?说一说你列出的算式各部分含义。

  3.自主练习3:踩气球

  (1)仔细观察图,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2)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你能解决吗?

  (3)全班汇报交流。

  4.自主练习4

  (1)仔细观察图,说一说图中有什么?他们在干什么?

  (2)指导学生编数学故事,进行交流。

  (3)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列算式计算,并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5.自主练习5

  (1)说一说图中都有什么?明确图意。

  (2)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3)你能解决吗?试着用你喜欢的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

  (4)全班交流。

  二、聪明小屋

  引导学生发现规律,然后填数。

  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教案5

  教学目标: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发展提出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正确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个位不句减从十位退一当十

  教学准备:

  1、小黑板

  儿童画报

  故事书

  连环画

  原有

  33本

  25本

  46本

  借走

  7本

  8本

  9本

  2、纸制牌子六块

  15+58

  33-9

  14+15

  47-8

  46-16

  50-9

  82-4

  3、计数器十个,小棒许多、本子33本

  教学过程:

  一、游戏:看哪组拿得快。

  二、创设情境。

  1、看图明确图意,训练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

  2、提供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3、根据信息估算结果。

  三、探索算法。

  1、用自己喜欢的办法计算,并在小组内交流。

  2、汇报计算方法。

  3、集体用竖式计算。

  4、尝试练习。选择故事书或连环画进行计算练习。边计算可以边说算法。

  四、比练习中搜索学生错误情况,当当小医生。

  四、加强练习。

  1、拨一拨,说一说。

  42-650-354-8

  五、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乘车练习

  六、课堂小结。

一年级数学教案6

  教学目标:

  1、了解每个数在“数龙”中的位置及与相邻数的关系,从而进一步认识100以内的数。

  2、认识百的数列,能说出百以内的一个数的邻数,会根据要求将一个数添加或减去成整十数。

  教学重点:

  重点:认识百的数列。

  难点:1、掌握找邻数的方法,结合数射线进行凑整、推算练习。

  2、探究回到整十数和进到整十数的方法。

  教学媒体:教学平台。

  课前学生准备:数学书。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数数练习,10个10个数。数单双数。5个5个数。数字接龙游戏。

  一、数射线上标数。

  1、出示书本P16数射线

  将39、83、45、54、96、97在数射线上表示出来。说一说是怎么找的?有什么好的方法?

  (运用多种直观手段将数表示出来,复习的同时,懂得用不同的方法将百以内的数表示出来。)

  二、在数龙上探究

  (一)找邻数

  1、出示数龙。

  师:今天我们要新认识一个学习数学的工具:数龙。

  (1)问:你看到了什么?看懂了什么?(学生观察回答:数的排列顺序、邻数、数的组成、数的大小等等)

  根据学生的回答适当引导、补充。

  (2)在数龙上标数。

  2、找邻数。

  (1)先说说65、50、85、20、35的邻数,并在数龙上找一找。

  (2)同桌交流找邻数的方法(进一格或退一格;前一个数比这个数小1,后一个数比这个数大1)。

  3、练一练:

  (1)找邻数(任选一列完成)书本P16/2

  重点说清如何找100的邻数。

  (2)通过向前、退后找邻数。书本P16/3

  4、小结:找一个数的邻数,不但能在数龙上找,还能通过-1和+1的方法找到。

  (二)找相邻整十数

  师:刚才我们学习找邻数的方法,如果要找与一个数相邻的`整十数,你会找吗?

  1、找与某数相邻的整十数。

  (1)在数龙上找一找47,63,99,16,34分别位于哪两个整十数之间。

  (2)用找到的方法说说52、76、85在哪两个整十数之间。

  (3)回到整十数和进到整十数。

  尝试第一列后交流方法,再完成第二、第三列。

  21 - =20 97 - =90 25 - =20

  22 - =20 77 - =70 25 - =20

  23 - =20 57 - =50 25 - =20

  24 - =20 37 - =30 25 - =20

  25 - =20 17 - =10 25 - =20

  交流完成后的发现。

  (2)小结回到整十数的方法:

  一个数减去个位上的数,就可以回到整十数。

  (3)进到整十数(先讨论方法,再实践练习,任选一列)

  39+=40 26+=30 25+=30

  38+=40 46+=50 36+=40

  37+=40 66+=70 49+=50

  36+=40 76+=80 64+=70

  35+=40 86+=90 81+=90

  (4)小结进到整十数的方法:

  一个数个位上的数加上某数后得到十的数,就能进到整十数。

  (三)推算

  1、推算。

  7+3=4+6= 8+2=

  17+3=24+6= 28+2=

  37+3=44+6= 58+2=

  试一试,你有什么发现?

  2、补充成整十数。

  6+ =10 4+ = 7+ =

  66+ =70 24+ = 47+ =

  86+ =90 54+ = 77+ =

  理解要求、观察算式、说说想法、谈谈疑问、动手完成、在数龙上检验。

  三、总结

  说说你的最大收获,你还想知道哪些?

  检测目标达成练习:

  1、找规律填数

  78,75,72,_____,_____,_____ 40,45,50,_____,_____,_____

  2、5个一,3个十是()。74是由()个(),()个()组成的。

  3、十位上是1,个位上是4,这个数是()。十位上是2的数是()。

  4、100里有()个10,()个20,()个25。

  (2)根据要求填数

  ①写出a、b……表示的数。(4%)(每格0.5分)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②写出与a、b、c相邻的数。

  _____a_____ _____b_____ _____c_____

  ③写出与d、e、f相邻的整十数。

  _____d_____ _____e_____ _____f_____

  板书设计:

  小练习

  相邻数

  相邻整十数

一年级数学教案7

  1.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11到20之间的物体的个数,了解20以内数的顺序,能够正确、迅速地读写11至20各数,并掌握11至20各数的组成。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对学生渗透实践第一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和难点:11至20各数的组成。

  教具准备:数位筒和小棍20根。

  教学过程:

  1.复习检查

  昨天,我们学了新的知识——数位(拿出数位筒)。大家都知道,右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

  (让学生口答下面各题。)

  (1)(师拿1根小棍放入个位筒)在个位筒里放1根小棍,是几个一?

  (2)3个一是几?

  (3)5个一是几?

  (4)5是由几个一组成的?个位筒里放几根小棍表示5个一?(5根)

  (5)(师放小棍)学生数: 6、 7、 8、 9。现在个位筒里有几根小棍?(9根)个位筒里是一根一根放的,有几根小棍就是几个一。

  (6)再添1根是几根?(10根)这1根还能放在个位筒里吗?(不能)

  (7)个位筒里最多能放几根?(9根)这10根怎么办?(够10根捆成一捆)

  (8)(举一捆)这1捆是几个十?(1捆是1个十)放在哪位上?(十位)

  (9)几个一是1个十?(板书: 10个一是1个十)1个十里有10个一,也就是说,1个十是由10个一组成的。

  2.新课

  (1)认数11:

  现在数位筒里有多少根小棍?(10根)再添1根是几根?(11根)这1根放在哪儿?(个位筒里)为什么放在个位筒里?(表示1个一)

  在你的'数位筒里放好11根小棍,怎么放?(同桌讨论,师巡视)十位筒里有几捆小棍?1捆小棍表示几个十?(板书:1个十)

  个位筒里有多少根小棍?表示几个一?(板书:1个一)

  11是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11怎么写呢?左边的1在哪位上?右边的1在哪位上?(在十位上写1,然后在个位上写1)

  (师板书:XXX)

  怎么读?(十一)十位上的1表示多少?(1个十)个位上的1表示多少?(1个一)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11?(1个十和1个一组成11)

  (2)认数12:

  请你在个位筒里再添1根小棍,一共有多少根?(12根)12是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板书:1个十和2个一)。12怎么写呢?(十位上写1,个位上写2)

  (师板书:XXX)

  十位上的1表示什么?个位上的2表示什么?谁能说说12的组成?(提示: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12)

  (3)认数13:

  12的后面是几呀?(13)在数位筒里放13根小棍,怎么放?(学生操作)十位筒里放几捆小棍?是几个十?个位筒里放几根小棍?是几个一?想一想,13是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板书:1个十和3个一组成的)你会写吗?(十位写1,个位写3)

  (师板书:XXX)

  谁说说13的组成?

  (4)认数15:

  在数位筒里放好15根小棍,怎么放?(学生操作)十位筒里放几捆小棍?个位筒里放几根小棍?看看你摆的小棍,表示多少?(15) 15怎么写?(十位写1,个位写5)

  (师板书:XXX)

  谁说说15的组成?(板书:1个十和5个一组成15)

  (5)认数14:

  你会写14吗?怎么写?(十位上写1,个位上写4)

  (学生板书:XXX)

  谁说说14的组成?

  (板书:1个十和4个一组成14)

  (6)认数17:

  (板书:1个十和7个一组成17)

  谁会写17?

  (学生板书:XXX)

  (7)认数16、18:

  和17相邻的两个数是几?(16、 18)

  你会写这两个数吗?

  (学生板书:XXX)

  读16、18。谁说说18的组成?

  (板书:1个十和8个一组成18)

  (8)认数19:

  出示:XXX

  这个数是多少?它排在几的后面?(贴在黑板上)

  在数位筒里放好19根小棍。(学生操作)

  说19的组成。(板书:1个十和9个一组成19)

  (9)小结:

  我们认识了11~19各数,你们会读了吗?(齐读)我们会打手势表示0~10各数,你会打手势表示11~19各数吗?打手势11。(左手表示十位上的数,1个十;右手表示个位上的数,1个一)用手势打出12、13、……19各数。

  通过打手势数数,你发现什么了?(这些数都是1个十和几个1组成的。)(板书:几个一)

  读数时,先读哪位上的数?再读哪位上的数?读作:十几。

  写数时,先写哪位上的数?再写什么?

  (10)认数20:

  看看数位筒里的小棍,一共多少根?(19根)再添1根是多少根?个位筒里有9根,这1根怎么办?(够10根捆成1捆)

  把你捆好的1捆小棍举起来,放在哪儿?(十位筒里)十位筒里有几捆小棍?这2捆小棍表示几个十?(2个十)现在是多少根小棍?(20根)

  谁会写20?怎么写?

  (学生板书:XXX)

  为什么十位上写2,个位上写0? 0不写行不行?为什么不行?

  20是几个十组成的?(板书: 2个十) 2个十组成多少?你会打手势表示20吗?

  3.练习

  (1)今天,我们认识了11~20各数。(板书课题)谁来读读这些数?(齐读)

  刚才我们是正着读的,现在倒着读。

  (2)从开学到现在,我们认识了哪些数,你会打手势表示吗?(0~20)

  (3)游戏:

  这节课我们不仅学习了11~20各数的读法、写法,还学习了数的组成、顺序、大小,同学们学得很认真。为了表扬大家,老师带同学们去参加运动会,看看哪些同学通过努力能够夺得奖章。

一年级数学教案8

  教学内容:

  课本第59-60页《回收废品》。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多比少”的实际问题。学会用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学具的操作中,能正确列式并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4、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认识到废塑料的危害,做到不乱丢弃塑料制品。

  教学重点:

  “比多比少”的实际问题解决,能正确列式并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像“甲比乙多几个”和“甲比乙少几个”这样的话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创设要爱护环境的情境

  教师活动:“老师想问同学们一个问题,如果在学校的走廊里,或是在公共场所在你的旁边有一个垃圾袋,你看到了,你会怎么做呢?”

  学生活动:学生畅所欲言,找几名学生说说自己的看法。

  (设计意图:通过与学生谈话,对学生能见到垃圾就拾起的做法进行表扬,培养学生讲卫生、爱护环境的好习惯,并引出本课所要探究的内容。)

  二、主动探究、构建新知

  教师活动:为了表扬同学们这种爱护环境的做法,老师给同学们放一段动画好吗?

  (设计意图:通过播放教师自己制作的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想进一步学习、探究的想法。)

  1、活动一

  教师活动:图上的小朋友都告诉我们什么了?

  学生将自己看到的数学信息说给全班的学生听。

  你们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设计意图:学生对动画中前两个小学生拾垃圾的关系分析提出问题,锻炼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进行反馈:

  预测:学生可能会说,小丽收集了多少个塑料袋?……

  教师活动:我们现在通过摆一摆的方法,来解决小丽收集的塑料瓶的个数。

  教师一边和学生分析题意一边摆小棒。

  师:说一说你们是怎么摆的。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摆小棒来解决问题,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又锻炼了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教师活动:你们能列出算式吗?

  课堂反馈:学生发表想法,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恰当的评价。

  小结: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用加法计算。(板书)

  2、活动二

  画面出示第三个小朋友,学生根据图意提问题。

  教师活动:你们能摆一摆小芳收集的塑料袋的个数吗?并把算式列出来。

  (设计意图:教师放手让学生小组内通过交流,摆小棒,最后将算式列出来,解决问题。目的是给学生一个思维的空间,培养学生的交流、操作、探究的能力。)

  3、活动三

  教师活动:

  播放智慧老人的话引出课题“回收废品”。

  (设计意图: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教育,同时通过课前搜集塑料袋对人类的危害的资料)

  三、巩固练习

  练一练的第1题。

  投影出示图。

  (1)观察图,找出已知条件。

  (2)学生同桌摆小棒。

  (3)独立列式。

  师:你是怎样列式的?

  生1:12+37=49(岁)

  生2:12-7=5(岁)

  师: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生1:大象比梅花鹿大37岁,也就是比12多37,所以就是12+37。

  生2:小兔比梅花鹿小7岁,也就是比12少7,所以就是12-7。

  总结:其实生活中藏着许多数学问题,只要动脑筋就会解开其中的奥秘,老师希望同学们多动脑,人人都当智慧星。

一年级数学教案9

  一、口算.

  7+8=  15-9=  9+8=  11-6=  16-9=

  3+8=  15-7=  12-5=  11-3=  12-6=

  8+7=  15-6=  14-5=  7+7=  14-6=

  4+9=  8+8=  12-9=  13-7=  14-8=

  二、填( ).

  9+( )=17  8+( )=15  7+( )=16

  6+( )=13  3+( )=12  5+( )=14

  三、填□.

  四、在○里填上“>” “<”或“=”.

  14-9○6  18-8○9  12-6○6

  五、填空.

  1.第一行摆6个○,第二行摆△,要比○多3个.第二行摆_______个△.

  2.摆14个○,9个△.○比△多_______.

  3.8+7=□  9+8=□

  □+□=□  □+□=□

  15-8=□  17-9=□

  □-□=□  □-□=□

  六、

  七、

  17-9-4=  16-7+8=  14-8-5=  6+7-9=

  八、

  九、小红有8本连环画,小明有7本.两人一共有多少本?

  □○□=□(本)

  答:两人一共有_______本.

  十、小红有16本车环画,借给小明9本,还剩几本?

  □○□=□(本)

  答:还剩_________本.

  参考答案

  一、时间5分钟,先算一算,后收回,再做其他题.

  二、略.

  三、略

  四、<、>、=

  五、略.

  六、12-6=6  15-8=7

  七、4、17、1、4

  八、略.

  九、8+7=15(本)

  十、16-9=7(本)

一年级数学教案10

  教材分析:

  本节课要求学生对整时、大约几时的认识,是学生建立时间观念的初次尝试。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时间的有关知识奠定基础。

  设计思路:

  这节课我是从豆豆放学后一人在家想看5点钟的动画片,但由于他不认识钟表而耽误了,从而激起学生参与认识钟表这一活动的兴趣。然后让学生亲身经历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的全过程,从中了解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在教学中,我让学生玩自带的钟表,让他们在玩中发现数学问题,寻找数学知识,体会数学乐趣,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认识到学习钟表的必要性。学会认识钟表(整时、大约几时)的方法。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将数学知识与生活融合,同时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钟表,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学会看钟表;会认读整时、半时,初步建立时间观念。

  2、经历操作,讨论、交流等实践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动口、动脑的实践应用能力和合作意识。

  3、充分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念。

  4、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安排时间并珍惜时间。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有一天豆豆的妈妈不在家,放学后豆豆准备看5点钟的动画片,由于不认识钟表,当他打开电视机的时候,节目已经完了。豆豆好伤心,怎么办?

  生:教他认钟表

  小结:豆豆连钟表都不认识,这节课我们就来教豆豆认钟表。(揭示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初步认识钟面

  师:我们先告诉豆豆钟面上有什么?

  (1)观察自带的钟,认识钟面,组内互相讨论,交流意见,教师参与其中。

  (2)反馈信息。分组汇报,从钟面上看到了什么?课件显示钟面:钟面上有1-12个数(点击闪烁),还有一长一短两根针,短针是时针,长针是分针(点击闪烁并配音)。

  2 、初步认识整时、大约几时

  (1)课件出示豆豆一天的学习和活动的画面,不出现钟表和数字让学生观察画面想:这一天该同学做了哪些事?猜一猜做事的时间?(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观察、交流)

  (2)分组汇报

  组1:豆豆6点起床,7点不到一点去上学,10点上课,12点吃饭,下午放学后踢球,晚上10时睡觉。

  组2:豆豆6点起床,7点上学,8点做操,12点吃饭,下午4点放学,傍晚6点吃晚饭,晚上10点睡觉。

  组3:豆豆6点起床,大概6点多一点刷牙,7点多一点去到校,中午大约12点吃饭,下午6点吃晚饭,晚上7点看新闻联播。

  ……

  (3)学生互相评论,互相鼓励

  (4)讨论钟面上整时、大约几时的特点。

  a、观察以上钟面的时针和分针你有什么发现?

  B、学生合作交流后得出

  发现1:分针指着12(点击闪烁)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点击闪烁)。

  发现2:像这样7时不到一点或7时刚过一点(点击闪烁),他们的分针都靠近12,时针都靠近7,我们都可以说成“大约7时”。

  (5)反馈练习。

  a、 说一说,拨一拨。拨出一个自己喜欢的整时,并说说一般你在这个时间干什么?(在小组内边拨边说,互相检查)

  b、屏幕逐一显示5时的钟面

  生:观察并回答。

  提问:这些钟表面上的时刻是几时呢?为什么?

  (重点讲述:电子表上直接用数字表示的时间,5:00就是5时。并说说你还在哪里见过这种表示时间的形式)

  c、大约几时的钟面。(在屏幕上显示大约几时的钟面,学生自主选择,认识大约几时)

  三、联系实际

  1、游戏:猜猜时刻(电脑显示)

  2、游戏:我做小小装表工,给钟面装上缺的时针、分针。

  要求:(1)同桌议议,钟面上缺少的是什么针?

  (2)根据要表示的时刻,装上合适的时针和分针。

  (3)展示装好的钟面,师生评议。

  3、感受豆豆一天的作息时间安排以及渗透一天有24小时的知识。(电脑显示豆豆一天的活动,学生随音乐模仿做动作)

  豆豆几时起床?(6时)。吃早餐时间是几时?(7时)。早操是几时?(大约8时),用午餐(12时),下午上第一节课是(1时),放学大约(4时),看动画片是5时,吃晚饭是6时,睡觉是9时。

  提问:为什么有两个6时?

  小结:一天中时针在钟面上要走2圈。(电脑显示)

  四、总结评价,延伸拓展

  豆豆一天的作息时间安排的多好啊!小朋友,你们也要和豆豆一样,有一套合理的作息时间。回家后,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制作一张作息时间表,争取做一个珍惜时间的好孩子,好吗?

一年级数学教案11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长方体、正方体的一个面和圆柱的底面,以及用这些几何体的面画图形等活动,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通过把长方形或正方形折、剪、拼等活动,直观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这些常见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知道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在折图形、剪图形、拼图形等活动中,使学生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对图形的空间想象力。

  3、使学生在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加与同学的交往、合作的意识。

  二、单元简析

  本单元教学一些常见的平面图形,先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再认识三角形和平形四边形。单元结束时,安排了练习五。教材有以下特点:

  1、紧密联系学生的`已有经验,通过丰富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直观认识常见的平面图形。

  2、把图形的变换、图形间的联系放在重要的地位。这些操作活动,使学生感受图形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学生培养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

  3、教材设计了一些开放性问题。这些题能激起学生独立探索的热情,相互合作的愿望,有利于改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课时安排

  共4课时:长方形、正方形和圆2课时

  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1课时

  练习五1课时

一年级数学教案12

  教学内容:

  课本第87页。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20以内数的组成,能正确口算10加几与相应的减法.

  2、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能正确口算10加几与相应的减法。

  教学难点:

  20以内数的组成

  教学过程:

  一、知识再现

  1、口算

  5+3= 10-9= 15-10= 12-10=

  4+5= 19-9= 10+10= 12-2=

  2、填空

  (1)1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是( )。

  (2)1个十和9个一合起来是( )。

  (3)7个一和1个十合起来是( )。

  二、基本练习

  1、完成第1题

  (1)引导学生明确题意,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

  (2)指名回答一共有多少只,并说一说这个数的组成。

  2、完成第2题

  (1)组织学生独立完成填数。

  (2)引导学生观察两组数分别是怎么排列的?

  (3)重点观察第一组:已知的数和所填表的数有什么规律?(已知的数都是双数,所填的数是单数)

  (4)提问:18接近12还是接近20?13呢?

  3、游戏:猜数字

  教师准备一些11~20的数字卡片,随意拿一张让学生猜,如果学生说的'数大了,就说大了,反之说小了。

  三、综合练习

  1、完成第4题

  先估一估,然后算一算,根据计算结果作答。

  2、完成第5题

  让学生先说一说每题的运算顺序。

  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交流。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1. 13 15

  2. 13 15 17 19  20 18 17 16 14 13

  4. > < =  < > >

  5. 13 5 9 2

  教学反思:

  从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并把这份经验作为教学的起点和教师备课的出发点。精心设计提问。在教学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自己尝试解决问题也是这节课的一大特点,激发了学生思考、探究的动力,使课堂成为学生不断进取的空间。

一年级数学教案13

  教学理念:

  让学生在广泛的探究时空中,在明主平等、轻松愉悦的氛围里,应用已有知识经验,通过自主预习、质疑问难、释疑解惑、合作交流,理解并掌握方程的意义,知道等式和方程、方程的解与解方程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辨析,学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提高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初步建立分类的思想,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

  教学目标:

  1、借助天平明白等式的.含义,并在分类的基础上充分感受、认识什么是方程。

  2、会用方程表示数量关系。

  3、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分类、抽象、概括、应用等能力。

  4、感受方程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的探索性。

  重点:

  理解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难点:

  方程的意义抽象的过程。

  课前谈话:

  渗透平衡和等量(谈体验)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出示天平,(见过天平吗?在那里见过?有什么作用啊?)根据天平的状态列出不同的式子,(不平衡让学生想办法得出让天平两边平衡)。

  二、探究新知:

  1、对不同的式子进行分类(不要有任何要求)

  让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合作交流自己的想法。

  2、小组汇报分类的想法。小组之间在倾听的过程中逐渐完善自己本组的想法。

  让小组的代表说说自己组是怎样分类的?为什么这样分类?

  3、教师根据各小组的分类进行小结:像这样的用等号连接左右两边的叫做等式。像这样的这一类叫方程。板书课题。(在学生分类的基础上)

  4、小组探究“什么是方程?”(先观察式子,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

  5、小组汇报各组的想法。在各组倾听的基础上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

  6、教师在学生小组汇报的基础上进行小结:像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7、生举例。

  8、师举例,让学生说哪些是方程哪些不是方程,并说明理由。

  9、通过刚才的几道算式,让学生说说对方程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10、判断两句话:所有的方程都是等式,所有的等式都是方程。

  11、画图表示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

  三、应用练习

  1、判断下列式子是不是方程。

  2、看图列方程。

  3、根据题意列方程。

  四、拓展延伸

  1、谈谈自己在知识和情感上的收获。

  2、送给同学们一个方程:天才+—=成功。

一年级数学教案14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和活动中,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初步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

  2.初步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及善于合作交流的学习能力。

  3.在活动中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材分析

  10以内的数组成和分解虽然不再作为10以内的加减法的逻辑起点,但它仍是熟练口算20以内加减法的有效手段。教材不但没有削弱对数可分可合的认识,而且还创设丰富多彩的问题或游戏活动,不断强化数的“分”与“合”的意识。有关10以内的加减法在计算教学中十分重要。教学时让学生用苹果卡片,自己动手分一分,并说出相应的算式。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全班共同整理出有关10以内的加减法算式。在活动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进行思考。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我校教学条件比较好,学校有多媒体教室、微机室、课件制作室;教室里配有电视机、vcd、实物投影仪等。

  学校本着就近入学的原则,划片招生,这样学生来源较复杂,有县直机关、街道、个体经商者的孩子以及借读生等,学生的学前教育及环境影响各不相同。今年的学生年龄偏小,一般在 5.5~6.5岁,学生的知识基础只是直观地用手指算出10以内的加减法或死记硬背几个10以内的算式。我是第一次使用实验教材,前两单元的教学,有点不习惯,学生也有点不适应。但是学到第三单元开始入门,越琢磨教材越有味,越教越顺手。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小朋友,你们喜欢吃苹果吗?(生:喜欢)苹果营养丰富,吃苹果可以增强体质,我建议同学们每天都吃一个大苹果。

  老师没有带苹果,咱们就用苹果卡片来代替行不行?(生:行)出示苹果图:

  看到这堆苹果,你们想到了什么?(生:想到了数字10)板书:10

  现在要把这10个苹果分成两堆,并且每分一次都要写出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这个问题,把机灵的小猴都难住了。看:小猴正在发愁呢?(把发愁的小猴图片放在苹果边上)你们愿意帮助小猴分一分吗?(生:愿意)你们真是乐于助人的好孩子。

  二)探究新知,体验发现

  1.在操作活动中体验加减法的含义。

  (1)同桌合作:一人分苹果,另一人根据分法写算式,看哪个同桌合作得好,分法多。

  (2)小组交流:你们的分法有规律吗?互相说一说。

  (3)展示交流结果,并让个别小组汇报操作过程。随学生汇报板书:

  你们帮助小猴解决了问题,小猴高兴极了。看,小猴在夸你们呢?(用小猴大笑的图片盖住小猴发愁的图片。)

  动物大王雄狮看见了,也想让你们帮助解决问题。

  2.独立思考,填写算式。

  出示雄狮带的题目,可以根据上面的表格进行填写。

  □+□=10

  10-□=□

  随学生回答,板书:

  1+9=10

  9+1=10

  10-1=9

  10-9=1

  2+8=10

  3+7=10

  4+6=10

  5+5=10

  0+10=10相应的减法口述即可

  小朋友真厉害,连动物大王也没有难倒你们。

  (三)应用拓展,寓学于嬉(做个游戏轻松一下吧)

  1.玩中学。

  (1)伸手游戏。

  师:我出3。

  生:我出7,3+7=10,……

  (师生、生生活动)

  (2)拍手游戏(师生、生生合起来是10)。

  (有个学生做出要拍手的架势,但没有拍响,还说:这表示没拍,是0下。)

  2.配钥匙。

  你们会给锁配钥匙吗?(学生皱眉头)别发愁,只要开动脑筋,一定能配出合适的钥匙把锁打开,出示锁图:

  师:锁上的数和钥匙上的数合起来是10,就能打开。

  教师巡视,发现5号锁没有配上钥匙,让学生动手画出5号钥匙,然后展示连线的结果。

  3.爬台阶。

  出示课本第41页第3题:

  (1)让学生给这幅图起名字。

  生:爬山、上楼梯、爬台阶、小狗抢骨头等。

  (2)说图意(略)。

  (3)交流:把你所想到的数学问题说给大家听听(让学生畅所欲言)。

  (4)列算式,并解释算式的含义。

  (最后有个学生说:小狗爬到顶吃到骨头了,就是10-10=0)教师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4.出示教科书第41页第4题图:

  让学生看图意,填算式。

  学生很快完成书上的要求,并能讲解算式的意义。

  (学生踊跃举手发言,其结果出乎意料:从小鱼的.颜色、游的方向、翘尾巴的方向、吹泡泡、张嘴巴、鱼身上画虚线等等方面列出了好多有关10以内的加减法算式,学生的表现精彩极了。)

  (四)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说给大家听听。

  教学反思

  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在教学的开始,我借助小猴为“分苹果”发愁的画面引入教学,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极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标倡导:“学生的数学学习必须是以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为主的学习方式。”本课让学生动手分,自主观察,列出合适的算式。当学生未发现减法时,教师及时点拨,然后小组交流,关注学生的思考过程,激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实现资源共享、信息共享。

  3.注重改变教学方式,利用学生对游戏极大的兴趣,让学生在玩中学,既强化10以内的加减法,又学会如何与人交往,同时激发了学生不断创新的能力。例如,生生拍手游戏,最后一个学生说:“老师我有不同的拍法!”,结果是两手做出要拍手的架势,但没有拍响,其他学生发愣、等待,这个学生接着说:“我给同学们解释一下,我两手没碰一块,就是没拍,是0下。”0+10=10,10-0=10,10-10=0。多么开阔的思维啊!通过师生、生生的伸手、拍手游戏,学生学习热情异常高涨,每张小脸都洋溢着兴奋的表情,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掌握了知识。

  4.通过“爬台阶”看图说话,列算式,讲算式含义,鼓励学生想法多样化,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个学生说:“10层台阶,小狗全爬上去了,吃到骨头了,并且吃得特别香,就是10-10=0。”听课的教师欣慰地笑了,这样不同的学生得到了不同的发展。

  5.教材的设计不但能开发学生的智力,还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例如:第41页第4题“说一说,填一填”,完成这个要求对学生来说远远不够,学生抢着说:我和他们想得不一样。结果学生从鱼的颜色、游的方向、翘尾巴的方向、吹泡泡、张开嘴巴和身上画虚线等不同的观察角度,列出好多有关10的加减法算式,锻炼了学生的发散思维。

  6.师生关系融洽、平等。在本节课上,师生一起玩拍手游戏,让学生帮老师给锁配钥匙并谢谢学生,出现了师生同乐的愉悦场面,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案例点评

  创设生动有趣的活动情境,对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十分重要的。本案例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借助动物画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节课所体现的重要思想,就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提倡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这也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在促进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锻炼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较大的空间。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全班共同整理出有关10的加减法算式,在这个活动中,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进行思考。

一年级数学教案15

  一意义:

  1.在日常生活、生产和科研中有很广泛的应用,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工具。

  2.统计还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3.数学课程标准把它作为四个知识领域之一。

  二、回顾

  传统教材:比较注重统计图、表的教学。

  其实统计我们在统编教材就开始学了,但那时比较重视统计图、表的教学,也就是给出一些数据,让学生绘制成统计图表,根据统计图表回答一些问题或自己提出一些问题进行解答。这样做也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当学生遇到一个统计图表读懂它、分析它,也就是读取信息、分析数据是非常重要的,但仅仅这样是不够的。因为在现实生活中要解决问题,许多问题的数据没有现成的数据,这就需要你去收集数据。且收集数据有许多的策略和方法(举例)。因此收集、整理数据可以说是统计工作中最基础、最重要的一环,应该让学生去了解、去经历,这也是培养学生社会实践能力与合作意识的一个契机。因此让学生经历统计的全过程也成为共识。

  义务教材:比较注意体验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但还重视得不够。在低年级有所渗

  透,到中年级才正式教学。

  实验教材:1.从一年级就开始教学,考虑到儿童的知识水平。一册我们结合数与计算的知识进行了渗透,2.到本册正式学习统计的有关知识。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三、教材说明

  本单元让学生通过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经历统计的全过程。

  1.例1,通过统计每种颜色的花有多少盆,让学生经历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

  这里让学生统计每种颜色的花有多少盆,这个问题,其实学生已经会解决,也就是把每种颜色的花的盆数数一遍就可以了,我们就是让学生知道这种解决问题的方式也就是收集数据,引发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收集、整理数据的信心。

  在收集出数据后,让学生将数据在条形图上表示出来,并根据条形图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这里的条形图还不是正式的条形统计图,图的左边没有标出每个方格对应的数据,图下面没有写出项目名称,而是用图标来代替。主要是想让学生直观感受一下条形图直观、简明的特点,为正式引出条形统计图做一些铺垫。

  2.例2,是例1的延续,通过统计喜欢各种颜色的人数。学习收集简单的随机的方法,认识条件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

  这里的收集数据可以有不同的方法,既可以采用例1的方法,分类统计。也就是如果要统计喜欢红色的人数,可以让喜欢红色的人举手来统计,喜欢其他三种颜色的人数也可以按照这种方法来统计。还可以用收集随机数据的方法。所谓随机数据,也就是下一个数据是什么不能确定。我们这里重点教学第二种方法。

  对于随机数据的收集,教学时,可以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颜色写在纸上,汇总后,用唱票的方式来收集。对于收集的方法可以放手让学生探索,教材呈现了不同的方法:有画(的,有画○的,还有画“正”字的。对于学生的`不同方法教师要给予鼓励,但要注意引导学生选用简单、准确的方式进行收集,对于画“正”字的方法,可以介绍,但不要求学生掌握,以后还要正式学习。

  在收集出数据后,让学生将数据在条形图涂出来、并填在统计表中。并根据统计图、表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这里的条形统计图是正式的,图下面写出了统计的项目,图的左边标明了方格对应的数据,这样使人一眼就能看出统计的各项事物的数量,体现了条形统计图直观、简明的特点。

  3.在此基础上,教材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让学生统计“我们的生日”P95、“喜欢的交通工具”P97。让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体会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四、教学建议

  1.注意围绕上面两个教学目标进行。

  2.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灵活选取素材进行教学。

  另外在素材方面,教师也可以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灵活选取素材进行教学。可选取一些更加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如,统计课外小组的人数,统计喜欢水果的情况等等。

  对教材中素材的处理,也可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稍加变化,进行适当的改进。如,在统计不同颜色的花时,教材中图不太容易看清,老师可以改变图的画法,并用多媒体进行展示,使学生比较容易地数出每颜色的花各有多少朵。

  总之,无论采取什么措施,都一定要注意让学生切身经历统计的过程。

  本册的内容就介绍到这里,欢迎老师们在实验过程中对我们的教材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一年级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一年级下数学教案01-27

一年级数学教案08-16

一年级趣味数学教案04-30

(经典)一年级数学教案07-01

一年级数学教案11-06

一年级下册的数学教案02-23

一年级北师数学教案02-25

一年级数学教案11-07

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教案06-12

一年级数学教案【热】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