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欢迎大家分享。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理解《渔歌子》的词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背诵并默写这首词。
3、想象“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这句话的画面,并描述出来。
教学重点:学习词的内容,想象词中描写的情景。
教学难点:结合词句展开想象,并能描述出来。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师:本学期,我们接触到了我国古代文学的新体裁——词,大家还记得《忆
江南》么?
生:记得。
师:谁能来回顾背诵一下?
生: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师:很好,背诵得很熟练。请坐。你们还会背诵其他的词么?(2—3人)
生: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来如春梦不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唐白居易《花非花》)
生: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温庭筠《梦江南》)
生: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韦庄 《菩萨蛮》)
师: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词。它也和自然界的美景有关。在学习之前,我们先来欣赏一段动画。在观看的时候,你们要注意,看看画面中出现了哪些景物。(动画课件出示)
师:你能描述一下你所看到的美丽景色么?
生:山(如果回答西塞山,可以表扬学生的预习。),白鹭,桃花,流水,一叶扁舟,细雨,渔夫。
师:那我们再来看看唐朝诗人张志和是如何用精练的语言描绘出这副山间美景的。
板书《渔歌子》(齐读)
师:从这个题目中,你能联想到什么?
生:渔夫、钓鱼、歌曲……(渔夫所唱的渔歌)
师:是的,“渔歌子”作为词牌名,原来是唐代坊间的名曲,最早出自民间的渔歌。
师:那我们就来欣赏一下这首垂钓者所唱的渔歌。(播放朗诵)
师:大家都跟着朗读,看来这首词深深地吸引了大家,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
师:现在你们结合注释自读一下这首词的前两句,用笔画出词中所描写的景物。
生自读。
师:好了,谁来说说你找到了哪些景物。
生:西塞山,白鹭(课件出图),桃花(课件出图,并引导“春天是桃花盛开的季节”),流水(课件出图),鳜鱼(课件出图,并引导“春天也是鳜鱼最肥美的季节”)
师:大家找得很仔细。现在,你们能不能来想象一下,这些景色具体的样子呢?(出示“填一填”)(3—4人)
生回答。
师:面对这样一幅秀丽怡人的'江南水乡的美景图,你有什么想说的么?
生自述。
师:这么美丽的景色的确令人陶醉其中,那我们就带着愉悦的心情来读一下词的前两句,谁先来试一试?
个别先读,读完,师:你们有什么建议么?
师:这么美丽的景色,带给人的心情应该是舒畅,而你们的脸上却看不到笑容,来,一起笑一笑。
师:很好,我们就带着微笑来读一读。(一、二两组读)
师:有人脸上还是没有笑容。来,三、四两组一起来示范给他们看看。(三、四两组读)
师:很好,大家一起来读一遍,不要忘记了
生:微笑。(齐读)
师:春天是如此的美好,如此的令人心醉。那么你们还积累了哪些关于春天美景的诗句?(及时点评春天的景色)
生:《江南春》,(唐),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江南烟雨朦胧的春天)
生:《咏柳》,(唐),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春天里翠绿的柳树)
生: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与明月交相辉映的春江水)
生:《绝句》,(唐)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前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鸟翔天际的春天)
生:《春晓》,(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鸟语花香的春天的早晨)
……
师:我们的祖先真是了不起,有这么多的描写春天的诗句。简练而精彩的语言道尽了春天的美好。我们被春天的美景所吸引,而渔夫也一样陶醉其中。大家一起来看一下这副图。(出示图)
师:细心观察的同学来说一说,渔夫是怎样一副打扮?
生白话说
师:我们再来看看词中是怎么写渔夫的打扮的?大家来读一下。
生齐读。
师:和大家描述的完全一样。可见学习诗词,除了通过注释理解以外,看图理解词义也是一个好方法,大家可不能忘记了。
师:此时,淅淅沥沥的春雨光临了西塞山。那在江中垂钓的渔夫是不是也该收拾收拾工具,回家避雨了呢?
生:没有。
师:你们从哪里知道的呢?
生:斜风细雨不须归。“不须归”说明渔夫不想回家,心情是悠闲自得的。
师:读到这里,你们有什么想问的么?
生:这个渔夫为什么不走?是什么让渔夫流连忘返了呢?
生扣住词意进行回答。
生:是这些美景让渔夫流连忘返的。
师:是不是只有这些美景呢?
生:还喜欢这样垂钓的生活。
师:那这时,渔夫的心里会想些什么呢?(2—3人)
生自述。
师:在蒙蒙烟雨中,在春天美景的映衬下,渔夫悠闲自得地在河里垂钓。
现在,你们自己先读一下这首词,想象一下词中所描写的画面。
生自读。
师: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词意。(评价:对不对,有没有用上好词。)
生回答。
师:你们说的真好,老师仿佛也看到了这副画卷。来,哪个组愿意来当一下这个渔夫,再次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分组读,齐读。(注意提醒学生先笑,可适当放慢速度,注意语调的变化)
师:大家都很投入。现在我们来试试,背诵一下《渔歌子》,好不好?会背的同学大声一点背出来,不会的同学,老师允许你们可以偷看一下课本。
生背诵。
师:张志和笔下的渔翁垂钓是如此的悠闲自在,而柳宗元笔下的渔翁垂钓却是另一副景象。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幻灯片出示《江雪》:“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师范读)
师:《江雪》中描写的是怎样一个渔夫?现在,你们轻声自由读一下《江雪》,看看谁找的最快?
生:惨淡,孤独,冷冷清清……(注意追问过程,评价:你找的真准)
生:“绝,灭,孤,独”都体现出了一副惨淡的景象。
师:我们中国的语言真是奇妙。相同的内容,用不同的语言表达,带给我们的,可以是不一样的画面。你们还想再读 《江雪》,感受一下么?你们愿意读几遍呢?
按学生意愿读。
有时间可以抄写一下《渔歌子》和《江雪》,展示好的作业。
作业: ①、选择你所喜欢的《渔歌子》背诵一下。
②、收集其他关于山水田园风光的古诗词。
板书设计:
山、白鹭、桃花、流水、鳜鱼
渔歌子{
不须归 悠闲自得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要点:
1、学会六个生字,认识三个偏旁。
2、会认九个字。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会朗读疑问语气的句子。背诵课文。
4、知道课文写了几种动物,并了解它们尾巴的特点。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课文中的生字的音形义,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中的几种动物的特征,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在一座美丽的海滨城市,人们正为在为小朋友们兴建一个动物园。各种动物已经运到了。你们听,他们在说话呢?(开书)
二、学习短文。
1、学生利用拼音自由拼读短文。
2、小朋友,动物们在干什么?(板书课题:比尾巴)
3、学生读题。
(1) 指名读。
(2) 齐读。
4、是哪几种动物在比尾巴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用圆圈圈出来。5、师范读课文的前六句,接着学生学读。
要求: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注意“长、短”的音要读正确。
1、 学生自读后六句。
2、 朗读全文。指名读,分组读,齐读。
3、 注意:要用对话的语气读,并在朗读中认识问句。读问句时,语气要上扬;读答句时,语气要平缓、肯定。根据本课的特点,可以指导学生用一问一答的方式练习朗读。
4、 出示课件,指导背诵,背诵时可借助图画帮助记忆。
三、 学习生字。
1、 重点指导读准六个生字。
2、 要求会认的字“短、兔”,读准音。
3、 认识偏旁。
“女”女字旁;提手旁;人字头。
4、 指导写字。比尾巴教案_教学设计
要求:仔细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利用田字格帮助写好字,并学习按笔顺规则写字。
比:
巴:
长:
好:
把:
伞:
四、 学习词句。
1、 看图了解词语“尾巴、一把”的.意思。
2、 读一读,写一写。
五、 扩展活动。
1、 收集动物图片,仔细观察各种动物尾巴的特征,然后说给同学听。
2、 做“给动物找尾巴”的游戏。
制作多种动物的卡片,将动物的尾巴从卡片上剪下,要求学生迅速地从卡片中找到它的尾巴,再说一说它的尾巴是什么样子的,像什么?
板书设计:
3 比尾巴
比 巴 长 好 把 伞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比尾巴教案_教学设计,35-比尾巴,希望对你有帮助!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自学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2.概括段落大意,理解课文内容和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小夜莺机智、勇敢的品质。
4.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搜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认识“小夜莺”机智勇敢的品质。
2.概括段落大意,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难点:
1.概括段落大意,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课文朗读磁带、夜莺的鸣叫录音、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听录音:夜莺鸣叫)。听,这就是夜莺的鸣叫声。这婉转动听的鸟叫声,谁能想到它居然还有着不同寻常的含义。《夜莺之歌》这篇课文中,那动听的夜莺叫声是谁发出的,他在传送什么信息?这夜莺的歌声在课文里,还有其他的含义吗?请同学们听课文朗读(放课文朗读录音带),边听边思考。
二、利用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同组同学合作完成)
三、直奔重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1.自学提示:默读课文的第一部分,画出小夜莺引诱敌人、麻痹敌人、讽刺敌人的语句。想象当时的情景,把自己的体会在书旁简单地批注出来。
2.用读议结合的方法进行汇报交流。
刚才同学们读书,一定会有很多收获,我们交流一下好吗?
(1)在汇报过程中紧紧抓住夜莺第一次诱敌的歌声和小夜莺的言行进行交流。(随机板书:诱敌)
(2)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出示课件,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A.“做得还不错。”中尉点了点头,阴沉沉的脸上露出一丝冷笑,“谁教你这样吹哨子的?”
“我自己学的。我还会学杜鹃叫呢。”
请你以小夜莺的身份想一想:他为什么要这样说?这样做?
B.“村子里就剩你一个吗?”中尉继续盘问他,并把望远镜拿到眼前。
“怎么会就剩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鹧鸪,多着呢,夜莺倒是只有一个!”
敌人明明问的是人,小夜莺却故意打岔,巧妙地回避了敌人。这么精彩的回答,想不想再读读?自由读。指名读。
C.“你这个坏家伙!”中尉打断孩子的话,“我是问你这里有没有人。”
“人哪?战争一开始,这里就没有人了。”孩子不慌不忙地回答,“刚刚开火,村子就着火了,大家喊着‘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
指名读,谈理解。
小夜莺骂得真痛快,但是当着敌人这么骂不怕激怒敌人吗?(指名回答并引读)既直接骂了敌人,又麻痹敌人,使敌人以为他是个不懂世事的傻小孩儿。如果你是小夜莺的话,你会用什么样的语气回答敌人呢?指名读。
D.“蠢东西!”中尉想着事,轻蔑地冷笑了一下。“喂,你认识往苏蒙塔斯村去的路吗?”
“怎么会不认识?”孩子很有信心地回答,“那里有个磨坊,我常到磨坊附近的坝上去钓鱼。那儿的狗鱼可凶呢,能吃小鹅!”
指名读,谈体会。
3.理解德国军官神态的变化——他自以为是,其实上当了;而小夜莺则一直十分冷静。
4.分角色朗读。
同学们,想不想通过分角色朗读再现小夜莺与德国军官斗智斗勇的场面?同桌练习。指名读。请其余同学认真听,一会儿进行点评。
5.你能用这个句式评价小夜莺吗?
出示课件:从夜莺诱敌上钩的过程中,我觉得他是一个()的孩子。
6.从给敌人带路的表现中,还能看出他的机智、灵活吗?(板书:带路)
(孩子有时候学夜莺唱,有时候学杜鹃叫,胳膊一甩一甩地打着路旁的树枝,或者弯下腰去拾球果,或者用脚把球果踢起来。他好像把身边的敌人完全忘了。)指读。请你谈一谈体会。他好像把身边敌人完全忘了,是真的忘了吗?(以冷静不露声色的言行继续麻痹敌人,传递情报。)(板书:传递情报)
四、顺势引导学习第二部分
“他好像把身边的敌人完全忘了”是真的吗?快速浏览课文的.第二部分。
指名回答。
小结:游击队员正是根据夜莺传递的准确情报进行战斗准备,迅速全歼敌人的!(板书:备战、歼敌)
五、学习第三部分
战斗胜利了,但是残酷的战争还没有结束,自由读一读第三部分,想一想你又读懂了什么?指名回答。(板书:再次诱敌)
读了全文,你能用这个句式评价小夜莺吗?
课件:从夜莺再次诱敌的表现中,我觉得他是一个()的孩子。
六、回归整体,理解课题
1.学到这里,谁来说一说《夜莺之歌》这个题目是什么意思?
2.小结:是啊!全文以夜莺的歌声为线索,用夜莺的歌声引诱敌人,用夜莺的歌声传递情报,战斗胜利后,又用夜莺的歌声再次诱敌。它是本文的一条主线。作者写这篇文章为的是歌颂像“小夜莺”一样在苏联卫国战争中作出贡献的英雄们。
七、分清文章主次、详略关系
请同学们对照板书,讨论一下,文章的哪部分写得最详细?为什么?
(第一部分。这一部分最能体现小夜莺的沉着、冷静、机智、勇敢。)
八、布置作业
今天,我们共同了解了这位苏联卫国战争中的小英雄——小夜莺。我想小夜莺机智、勇敢的品质一定深深地感染了我们在座的每位同学。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涌现了无数英勇的小夜莺。中国也一样,有千万个像雨来一样的小英雄,为反法西斯斗争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中国还有一个特殊的组织,那就是“儿童团”,其中就有很多个小夜莺、雨来式的小英雄,请同学们预习《滹沱河上的儿童团员》。
板书设计:
夜莺之歌
带路
传递情报 沉着冷静
再次诱敌 机智勇敢
语文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巩固复习所学的生字新词,积累“勉强”等词语,积累表示时间短暂的词语,并能恰当地运用。
2、了解汉字形旁表义的特点以及中国汉字一字多义的特点。
3、阅读《橘园》一文,以“如何面对困难”为题,组织一次讨论会。
4、习作:写自己一次克服困难的经历。
(二)过程与方法:
以练习为主,让学生读一读、写一写、说一说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积累语言的习惯。
2、学习橘园主人的淳朴、善良,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地面对困难。
二、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汉字一字多义的'特点,并能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字词的意思。
2、写困难的过程中,能够恰当地表达出自己的心理感受,过程要描写具体、清楚。
三、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语文乐园四。
四、教学课时。
4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词语超市。
1、学生自由读“词语超市”中的词语。
2、教师出示词语卡片,全班一起读一读。
3、教师出示词语卡片,开火车检查个别读。教师适当纠正个别字的读音。
4、指名说一说应该怎样记住字。
5、再读要求书写的词语。
6、引导学生观察要求书写的词语中各个字的书写要求。
7、集体反馈,教师强调。
8、学生动笔抄写要求写一写的词语,教师巡视指导。
(二)金钥匙。
1、全班齐读文章中相关语句。
2、教师出示“一瞬间”“一刹那间”的词语卡片,学生一起读一读。
3、指名说说这两个词语的意思。
4、教师小结。
(三)咬文嚼字。
(四)自主阅读。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超市中要求抄写的词语。
2、读一读咬文嚼字中的词语。
3、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第二课时
(一)谈话,揭示活动的主题。
(二)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
1、分小组,明确要求。
2、小组内交流。
(三)集体反馈。
(四)教师小结,激励学生敢于面对困难。
(五)布置作业。
1、积累和克服困难有关的名言。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第三课时
(一)回忆,激活思维。
1、谈话:
在上节课的语文生活中,我们了解到了每个人在生活和学习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你对谁所说的什么经历印象最深?(学生说一说)
2、教师导入:
今天,我们就来写一写我们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一次困难的经历。
(二)指导写作。
1、教师导入:
通过语文生活中活动,相信大家已经有了自己想写的内容了。那么,怎样写好这篇习作呢?先请大家阅读一篇范文,一边读一遍想,这篇习作好在哪里?
2、学生阅读范文,(范文略)思考问题。
3、指名反馈,教师小结:这篇习作好在哪里?
(1)克服困难的过程写得清楚、具体。
(2)写出了自己在这一过程中心理感受的变化。
(3)文章立意高,篇末点明了习作的主题思想。
4、指名说说怎样把克服困难的过程写清楚、写具体。(引导学生结合范文,谈谈自己的感想)
5、教师总结:
同学们,要想把克服困难的过程写清楚、写具体,首先要想一想自己克服困难的经过,然后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写下来,为了过程具体、生动,大家要像放电影一样,在自己的脑海里再现自己当时的情形,把自己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如实地写下来。
(三)学生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四)集体评议,修改习作。
(五)布置作业。
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要求:
1、学习“看”的同义词和近义词,学生积累同义词和近义词。
2、诵读和熟记12个词汇。
3、用钢笔描红一段话,注意整体布局。
4、学会大胆、合理地进行想象和连贯表达意思。
5、学写毛笔字。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
1、教学第一部分。
(1)创设情境。
(2)让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比较用“看”和“紧盯”哪个更好。
(3)让学生通过比较说出什么情况下用“看”,什么情况下用“紧盯”,并得出在这种情况下应该用“紧盯”的结论。
(4)学生读出题中所列的“看”的同义词、近义词。
2、教学第二部分。
(1)鼓励学生想想还有哪些和“看”意义相近的词,然后说出来,看谁说得多。
(2)让学生思考并说出各个词的'适用场合。
(3)要求学生说出几个使用所列词语的完整句子,体会这些词在句中的作用和好处。
3、教学第三部分。
(1)让学生读题中的五个词,进一步了解它们的意思,辨别它们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2)让学生仔细阅读五个句子,尝试在空白处填上最恰当的词语。
(3)教师评议,看词语填得是否贴切、生动、准确、通顺。
4、教学第四部分。
(1)学生读八个成语。
(2)教师指出这些词中都含有“看”的字眼,让学生在词中找找看,拿不准的可以查查字典。
(3) 师生共同讨论得出答案。
二、教学第二题
1、诵读词语。
(1) 出示词语,请同学自由认读。
(2)全班交流,教师,指导谁准字音。
(3) 同桌讨论每条成语的大概意思。
(4) 学生练说这些成语的意思。
(5)通过读讲成语故事,引导学生学习查成成语词典。
2、积累反馈。
语文教案 篇6
第 一 组
大自然充盈着跃动的活力和生命的灵气。走进大自然,那美丽的风景会让人陶醉,那盎然的生机会让人激动……大自然中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妙,它等待着我们用心灵去倾听,去感受。本组教材就是以感受大自然为专题编排教学内容的。
《山中访友》向我们传递了作者对山里“朋友”的那份深厚的感情。《山雨》一文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有声有色的山村雨景图。《草虫的村落》以丰富的想象,带我们走进了一个童话般的草虫世界。离开想象世界,走进美丽的大自然,我们感受到的是《索溪峪的“野”》那独特的景致带给人们无限的美感。
本组课文在表达上有一个共同点:作者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从不同角度展示了大自然无穷的魅力。《山中访友》把山林中的景物想象成与“我”诉说心声的朋友,《山雨》以合理而新奇的联想把雨景描绘成一场音乐会。《草虫的村落》以独特的描述、丰富的想象赋予小甲虫以生命、美丽与智慧。《索溪峪的“野”》一文,生动的语言让读者感觉身临其境。
编排本组课文的目的,一是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操;二是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如何进行观察、如何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三是品味优美的语言,通过背诵、练笔等形式不断丰富语言的积累。
围绕本组专题,“口语交际·习作”安排了三方面的内容供选择:想象自己成为大自然中的一员,说和写自己想象到的内容;听音响,说和写自己想到的和感受到的;交流暑期生活感受。“回顾·拓展”中的“交流平台”“日积月累”“趣味语文”等栏目,安排了引导学生交流对课文表达特点的认识,积累诗句,阅读与语文有关的有趣的故事等内容。教学时,教师要从整体上把握本组教材的特点,融会贯通,达到教学的最优化。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1~14课时。其中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3课时,“回顾·拓展”2课时。
1.山中访友
一、教材分析:
《山中访友》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满童心和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众朋友”,与“朋友们”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山中访友》这篇文章景物优美、写法独特、感情真挚、语言精彩,对初一学生来说应该是一篇能打动他们的文章,在讲课过程中应着重调动起他们对于美好的自然景物、优美的语言的体验和感悟,让他们进入作者用文字营造的优美的自然世界中。本文讲课中的最大问题可能是对景物的描写过于繁多和零散,如果逐一分析,难免会显得零乱,而且逐一讲解的后果是课文给学生的感觉会支离破碎。如何使学生既能细致地体味课文,又保持着课文的整体感、一气呵成的美,这是教材处理中的一个难点。
在教材处理中尽量注意给学生空间和时间去与文本进行充分的接触,在与文本的直接接触中产生个性化的阅读感受,进行交流。注重对文本的体会和感悟。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把握作者把进山看景说成是“山中访友”所传达的思想感情;揣摩欣赏精彩语段,领会文章第二人称的妙用、拟人手法的运用。
2、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优美的语言,鉴赏本文新奇浪漫的想象美。
3、情感目标:体味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重点:
欣赏品味文章的语言,在欣赏和品味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四、教学难点:
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文章写景状物的技巧(细心观察、用心领悟、细腻的描写),学习运用。
五、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导读法、点拨法
六、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
我们非常地幸运,生活在一个群山环抱的小山城。相信我们同学都有过走入山林,到山林中去游玩的经历,可以说说你走进山林时有些什么感受,有些什么收获吗?
(和我们的同学一样,作家也非常地喜欢爬山,而且对他来说,爬山还有另一种乐趣,那就是可以拜访山中的众朋友。这些好朋友将会让他忘却疲乏,带回满怀的好心情、好记忆 。在山里他究竟拜访了哪些朋友呢?这些朋友又各有什么魅力呢?让我们跟随着作者的脚步,一起开始我们难忘的山中之旅。)
2、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首先请大家通过欣赏课文朗读来进行这次特殊的山中旅行,在作者的带领下、描述中我们会依次发现作者许许多多的藏在山中的好朋友,那么这些好朋友都有谁呢?请大家在山中之旅的过程中把这些好朋友找出来,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些山中好友。
(1)学生欣赏课文配乐朗读,明确文章写作内容、表现对象。解决字词问题。(3-5)
(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带着阅读期待走入课文所营造的意境中。优美的配乐朗读为学生想象的空间,让学生产生独特的阅读体会,为下文交流个人阅读体会作准备。)
(2)全班交流:作者在山里见到了哪些朋友?(1-2)
学生明确:古桥、大树、山泉、瀑布、溪流、白云、悬崖、老柏树。 云雀、小花、
石头、雷阵雨、蚂蚁、归鸟。 (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把握。)
(3)这些“朋友”我们平时也常常见到,我们通常称之为什么?(景物)
文章写的是作者“山中观景”的过程,为什么要以“山中访友”为题呢?
这两个标题有什么不同?有什么区别?用心体会,认真思考。
(学生思考、讨论:用朋友称呼山中的`景物,表现了作者对它们的喜爱、与它们的亲近,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把景物写活了、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4)作者喜爱、亲近大自然的感情还可以从哪些词语、句子中感受出来?
(作者是“访友”而非“观景”从哪些语句中可以进一步感受出来?)
(景物后面的称谓,将景物进一步拟人化了,;一些极具个性的句子;活用的词语。)
在学生列举句子时进行引导,让学生对一些有特点的句子进行分析、感悟、阅读理解并通过朗读加深体会。
3、欣赏品味,领悟感受
在作者的笔下,各种各样的景物好像都活了,都有了它们自己的生命,在朗读中,哪一样景物深深地打动了你?如果可以,你最希望自己成为作者笔下的哪一种景物,为什么?(静心默读。一边读一边想象文中动人的画面,并且给画面配上色彩和声音,让画面在脑中动起来;也可以联想生活中或者书中,影视作品中相似的情形。请同学们用自己的心去感受作者的心,透过语言文字看看那诗情画意的画面,好,请进入角色。找出自己最喜欢、最令自己感动的景物,欣赏领略语言之美、景物的形象之美。)
(1)学生默读课文,画出描写自己喜欢的景物的语句。
(2)全班交流:你最希望自己成为作者笔下的哪一种景物,为什么?
我希望自己成为___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
(通过学生的表述,反映他们对于课文语言的理解和领会,同时也是一种创造性的表达。在学生描述的过程中,选择有代表性的几句话,着重朗读,深入体会,再朗读的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对于重要词语、关键语句的理解)
(3)不知道大家感受到了没有,为作者所赞扬的、被我们所喜爱所肯定的景物都是因为
他们身上有着一种为我们所熟悉的,在我们身边存在着的可贵的品质,有哪些呢?(无私奉献、自我牺牲、清澈纯洁、充满智慧……)——正是由于大自然中的景物能给人以真的感悟、美的享受、善的启迪,所以才让我们这样流连忘返吧。(对学生进行思想情感教育和熏陶。使他们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4、联想创作:
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亦如是,在我们的眼中,山中的朋友是如此的真、善、美,让人忍不住想要去亲近。在作者的亲切的呼唤声中,在作者热情的赞美声中,山中的景物会有怎样的感悟和回应呢,试着猜想 一下它们的内心世界,试着以某一种景物的语气给作者写一段回应的话吧。
要求:①同桌两位同学互相配合,一位同学读原文,一位同学进行相应的想象,然后互换角色,再试一次。
②要尽量地唤起自己的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体会自然景物的特点。
③要恰当地运用修辞手法、人称的变化,恰当地选用词语,尽量做到语言生动形象。
(1)同桌配合,按要求完成相关练习。。
(2)全班交流,教师和同学及时予以点评,肯定优点,指出不足。
(小组中的交流与合作,这个过程体现了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关注,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
例句:你好,悬崖爷爷!高高的额头,刻着玄妙的智慧,深深的峡谷,漾着清澈的禅心,抬头望你,我就想起历代的高僧和隐士。你也是一位无言的禅者,云雾携来一卷卷天书,可是出自你的手笔?
悬崖爷爷:你好,我矗立在这里,看风云变幻,看人世沧桑,深感时光易逝,几百年,几千年就这样匆匆而过,孩子,要珍惜现在的一切啊。
(在感受的基础上进行创作,是对课文的深入理解,同时也是对知识方法的一种灵活的运用,在这个过程中使知识得到丰富,能力得到提高)
5、文章小结: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我们也好像和作者一起经历了一次精彩的森林之旅,这次愉快的旅行真是令人难忘,最重要的是它提醒了我们,大自然是我们的好朋友,能给我们以许多启迪,我们可以尽情地去亲近大自然,放松我们的身体,同时也应该爱护大自然。
6、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进一步欣赏文章主题美、语言美、形式美。
(2)仿写片断《秋日的山中访友》
板书
山中观景(事)
山中访友 拟人手法(手法)
热爱自然(情)
教学反思:
作为一堂在设计中以品味语言、训练想象为主要方向的课,本课的操作有一定的难度,因为本课的教学必须以学生的认知和理解程度作为出发点,以学生的个性阅读体会为教学的着力点,以学生的思维创造火花为突破点。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在把握大方向的前提下给学生以充分的思维空间和表达自由,所以预先设定的一些目标和环节可能不能完全实现,但是,有些问题上学生思维的深度和思想上的创造力会大大超出老师的想象,闪烁出智慧的光芒,这也就是新课程标准中的“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等理念的积极体现吧。
2*.山雨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感受山雨带韵味,体会作者对山雨的喜爱,领略大自然的秀美。
3.学习作者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
课前准备
1.读不同作家写雨的作品。
2.准备优美抒情的轻音乐作品。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自然界中,美无处不在,只要细致观察,用心倾听,你一定能发现美。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作者细致观察、用心倾听后描绘的自然景观。
揭示课题:山雨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2)提醒需注意的字音 并理解这个词。
啼 (tí)啭(zhūàn)
(3)谈谈对课文的初步印象。
(4)思考:作者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的山林雨景,他观察到了什么?倾听到了什么?找到有关的句子划下来。
朗读赏析,深入感悟
(1)作者听到了什么?观察到了什么?请用课文里的话回答。(先是听见山雨的声音,接着看到山雨改变了山林的颜色。)
(2)感悟山雨的音乐美。
①读读写山雨声音的句子,找出句子中的比喻部分,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a沙啦啦,沙啦啦──
b像一曲 / 无字的歌谣,神奇地 / 从四面八方飘然而起,逐渐 / 清晰起来,由远而近,由远而近……
(这里将雨声比作“无字的歌谣”,从这奇特的想象中表达作者对山雨的无比喜爱。)
c雨声里,山中的每一块 / 岩石、每一片 / 树叶、每一丛 / 绿草,都变成了 / 奇妙无比的琴键。
(这里作者把岩石、树叶、绿草比作琴键。)
d飘飘洒洒的雨丝 / 是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指,弹奏出 / 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每一个音符 / 都带着幻想的色彩。
(作者将洒落的雨丝比作“轻捷柔软的手指”,把雨声比作“优雅的小曲”。)
②小结。作者通过大胆而又奇特的想象,写出了山雨的音乐美,表达了作者对山雨的喜爱之情。同时也带给我们一个广大的想象空间,引起我们产生无限美好的遐想。
(3)感悟山雨的色彩美。
读读这些写雨色彩的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
①在雨中,所有的色彩都融化在水淋淋的嫩绿之中,绿得耀眼,绿得透明。(这里实写雨的色彩──绿,给人清新的感觉。)
②这清新的绿色仿佛在雨雾中流动,流进我的眼睛,流进我的心胸。(这是作者对雨色的想象。)
(4)这篇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的?(板书:雨前、雨中、雨后)
这场山雨是在人们不知道的情况下,悄悄地、悄悄地来,于是山林中演奏出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随着这优美动听的声音,雨,改变了山林的颜色,绿得耀眼,绿得透明。而后,它又悄悄地、悄悄地走了,只留下了它的余韵。
(5)感情朗读,加深理解。
背诵积累,拓展延伸
(1)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熟读成诵。
(2)向学生推荐相关写雨的课外美文,丰富积累。
3.草虫的村落
学习目标
1.正确读写“静谧、小巷、音韵、勤勉、庞然大物”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喜欢的语句。
3.与大自然为友,感悟自然中花鸟虫鱼、山川草木的生命与灵性,与大自然进行“心灵对话”。
4.体会作者怎样用心观察大自然,怎样通过丰富的想象来表达独特的感受。
课前准备:关于重点句的课件。
第一课时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去观察过虫子吗?那你看到过“草虫的村落”吗?“草虫的村落”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新课文。齐读课题。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遇到难读的词语、句子多读几次,把课文读通顺。思考:“草虫的村落”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字词检查。
(3)交流反馈。
梳理内容,明确场景
(1)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草虫的村落”在哪儿?你在那里看见了什么?
(2)交流反馈。
①它们的村子散布在森林边缘的小丘上。这里,很多的黑甲虫村民,熙熙攘攘地往来。
草虫的村落在“森林边缘的小丘上”。这个森林是在作者的想象中通过放大构成的。
②空间在我眼前扩大了,细密的草茎组成了茂盛的森林。一只小虫,一只生着坚硬黑甲的小虫,迷失在这座森林里。我想它一定是游侠吧!
作者是怎样想象的?(通过交流,让学生明白,作者的想象力很丰富,他把一个草丛边上有甲虫的小土堆想象成了一个“草虫的村落”。)
③随着作者的目光,你在“草虫的村落”里看到了什么?
交流时,教师相机出示:
“我想它一定是游侠吧……终于走出一条路。”
“蜥蜴面前围拢了一群黑甲虫,……到处参观远房亲戚的住宅。”
“甲虫音乐家们全神贯注地振着翅膀,……这是只有虫子们才能演奏出来的!”
作者为我们描绘出了一个名副其实的“村落”:有建筑,有形形色色的人们,他们还有各自的工作、交往和生活。
(3)再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是怎样发现这个“草虫的村落”的?
①我目光追随着爬行的小虫,作了一次奇异的游历。(理解“追随”)
②今天,我又躺在田野里,在无限的静谧中,忘了世界,也忘了自己。
“静谧”是什么意思?从这个词语中你读懂了什么?
“静谧”不但写出了周围环境的幽静,还写出了作者的心境非常平静、人很放松。有这样的环境和心情,才使他忘了世界,忘了自己,才会发现这“草虫的村落”,才会发现──(生齐读)
“我发现了草丛中虫子的快乐天地。我多么得意啊!”
总结回顾,布置作业
这节课我们跟随着作者在草虫的村落里作了一次奇异的游历,在那里,我们发现了一个草丛中小虫子的快乐天地。为什么说这是个小虫子的快乐天地呢?我们到下节课再去学习。
作业: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第二课时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作者发现了一个小虫子的快乐天地。作者认为“草虫的村落”是个“快乐天地”?你是从哪儿体会到的?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请大家自由读,一边读一边画出相关的句子。
(2)学生自由读,画句子。
品读课文,深入探究
(1)从“归来的游侠”中,体悟作者的独特感受。
①我想它一定是游侠吧!你看它虽然迷了路,仍傲然地前进着。它不断地左冲右撞,终于走出一条路。
a作者为什么把黑甲虫称作“游侠”,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b 你从哪里看出甲虫是勇敢的?
小结:从这位勇敢的小侠客身上,我们体会到了一种成功者的喜悦,他是快乐的。
②云游四方,回到家乡,同伴们是怎么招呼游侠的?你感受到它们的快乐了吗?
(2)从“村民的和谐生活”中,体悟作者的独特感受。(抓住“驻足痴望”、“攀谈地很投机”体会小甲虫们不但同类之间相处得很好,和异类的关系也十分的融洽。他们在这个小天地中,生活得真是其乐融融。)
(3)从“音乐演奏会”中,体悟作者的独特感受。
我的目光为一群音乐演奏者所吸引,它们差不多有十几个吧,散聚在两棵大树下面──这是两簇野灌丛,紫红的小果实,已经让阳光烘烤得熟透了。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理解甲虫们所在的音乐厅很美,是“天然”的。
甲虫音乐家们全神贯注地振动着翅膀,优美的音韵,像灵泉一般流了出来。此时,我觉得它们的音乐优于人间的一切音乐,这是只有虫子才能演奏出来的!
①联系实际,说说你听到过哪些大自然的音乐家演奏出来的音乐。
①作者认为甲虫的叫声“优于人间的一切音乐”,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抓住“音韵”、“灵泉”,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力。
③小虫们特有的灵性和才智让作者佩服。读好这句话。
(4)从“村民的劳动”中,体悟作者的独特感受。
现在它们归来了,每一个都用前肢推着大过身体两三倍的食物,行色匆匆地赶着路。是什么力量使它们这么勤勉地奔忙呢?
是什么力量使甲虫们这么勤勉地奔忙,你读懂了吗?(生活的快乐,以及对家庭的责任,促使甲虫们勤劳地工作着,在劳动的同时,它们也快乐着。)
小结:通过交流,我们体会到甲虫们在自己的天地中快乐地生活着,劳动着,也快乐地创造着。
升华情感,进行练笔
小甲虫们不但有生命,还有灵性。这是作者用心观察的结果。
(1)自由读最后两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体悟作者对田
这种美,是一种随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美:或直插云天,或横拦绿水。旁逸斜出,崛起巍巍“斜山”;相对相依,宛如“热恋情人”;亭亭玉立,则好似“窈窕淑女”。
(1)如果有同学说到其中一句,建议将其它两句话一起出示研读,引导比较、体会。
(2)借助图片理解“断壁悬崖”、“千峰万仞绵亘蜿蜒”、“不拘一格”等词语之意来引导学生分别感受“索溪峪”的山惊险之美、磅礴之美、变化之美。
(3)选择其中一句,自由读,指名读,教师随机点拨与引导;教师引读,学生跟读。
③领悟写法,感受水“野”
索溪像是一个从深山中蹦跳而出的野孩子,一会儿绕着山奔跑,一会儿撅着屁股,赌着气又自个儿闹去了。
(1)你觉得索溪峪的水“野”在什么地方?其实,在常人眼中,这溪水是什么样子?(溪水弯弯曲曲,一路朝前流去)为什么读文章时你觉得它野趣十足呢?(引导体会表达效果)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段。
④体会野物的“野”。
(1) 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找出体现“野”趣的句子。
语文教案 篇7
1、认知目标:(1)大胆言说自己成长中的烦恼。(2)与别人交谈努力做到口齿清楚,态度大方,话语通顺完整,能准确地表情达意,说话不要带口头禅,不重复。
2、能力目标:(1)通过了解成人对成长时期烦恼的认识,审视自己的所谓烦恼,重新评价自我,也要为朋友、同学排忧解难。(2)写作要围绕中心,有主题。写自己要能写出独特的认识,写别人要注意本人的审视和评论,帮朋友解忧要注意语言的针对性。
3、情感目标:认识自我,以积极的生活态度正确对待成长过程中出现的烦恼、挫折等。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设想:在综合性学习中,我们要把每一个孩子看成独特的生命个体,引导他们学会倾诉和应对烦恼,尊重他们对生活的细微体验以及也许还不成熟的看法。父母的经历和老师自己对生活理解也是课程的组成部分,这样,才有助于在课堂中与学生作真诚的交流与沟通,促进课堂多元对话。
教学设计:
一、片断播放,设场导入
播放故事片《成长的烦恼》,学生畅所欲言谈感想。
同学们,我们常说“少年不识愁滋味”。在我们的眼里,你们天真无邪、无忧无虑,是快乐的天使。是不是这样?
老师,其实,这是成人对我们的误解。因为大人们没有真正进入我们的心灵世界,不知道我们幼小的心灵,稚嫩的生命也要承担生活的责任和承受一定的心理压力。我们也有自己的情感和烦恼。
老师,我们中学生正生活在孩童和成人的夹缝之中,童年的幼稚已逐渐退却,大人们所谓的成熟离我们还太远,于是,花季走来,雨季走来,我们心中的烦恼也就随之而来。
是啊,烦恼是我们成长中不可避免的情绪。有烦恼并不可怕,关键是要正确对待它。重要的是我们该如何引导自己以平常的心态正视烦恼,以积极的方式化解烦恼。今天,我们就来上一堂综合性学习──《成长的烦恼》,从而体验更丰富的生活情感;锤炼更坚强的.性格意志;领悟更丰富的人生智慧。
说明:这样的设计,一方面激起学生对童年的美好回忆,另一方面更是为了激发学生发言的热情,是情感的酝酿过程。
二、联系生活,倾诉烦恼
刚刚步入少年旅途的中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青春意识的萌发,幼稚与成熟并存,烦恼与快乐共增。一旦有了烦恼,忧郁、感伤就会笼罩在我们的心头,生活也会失去光彩。你是不是有过这样的体验呢?在这样的情感渲染下,接着让学生畅谈自己的烦恼,我提出如下两个问题:
1、在成长的过程中,你有过哪些烦恼?
2、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烦恼?
说明:这样设计,目的是体现新课标中所倡导的学生自主的学习,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体现学生就是课堂的主人。这样的设计,也是对学生口语的初步训练,做到准确的表达。
三、烦恼树叶,交流明理
“每一棵树的枝叶都是它的问题,但也是一棵树的全部。”——(《读者》20xx年第13期《有问题是因为活着》)
教师组织学生将自己成长中的烦恼有选择性地书写下来,然后制作成烦恼树叶,贴在墙壁上。互相交流学习生活中的烦恼。
四、课外调查,了解烦恼
某报社要开展一次讨论,话题是“回首成长的烦恼”。现在请你以一名小记者的身份,采访一下你周围的成年人,如妈妈、爸爸、老师等。采访内容:你在少年时期曾经有过烦恼吗?是怎么对待那些烦恼的?现在重新审视,你怎样评价当年的那些烦恼?如果可能,你也可以找一找当地有名望的人或你仰慕的人,通过采访,就这个问题与他们作些交流,然后写成一篇作文,题目自拟。
说明: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成长中的烦恼,让学生懂得,烦恼伴随着我们的成长而来,它不可回避,也挥之不得,正是因为有了烦恼,才有了我们长大的可能。进而过渡到下一个教学环节。
五、认识烦恼,化解烦恼
1、你如何看待这些烦恼?可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认识烦恼对成长的影响,寻求化解烦恼的方法。比如:你战胜它的亲身经历、从父母或其他长辈处得到的经验、从别人那里受到的借鉴、从书上或电视上得到的启示……
2、事例研讨:常君是你小学时的同学,你们俩曾是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后来他爸爸调到省城工作,他小学毕业后也随父亲到省城去读中学。有一天,他给你打来电话,说自己心里很
烦,不适应省城的生活环境,与同学沟通也很困难,缺少知心朋友,等等。请你设身处地想想他的苦恼,先在电话里与他交换看法,然后写一封信,帮助他化解烦恼,争取说得入情入理,使人信服。
六、格言表达,高声诵读
1、让学生用名言警句的形式写出对烦恼的认识和感悟。
① “如果所有的人都把自己的烦恼拿到市场上去交易,任何人在看到了别人的烦恼之后,都宁可把自己的烦恼重新搬回家。”——西方哲理
② “当一份快乐跟别人一起分享时,它就变成了两份快乐;当一份烦恼跟别人共同分担时,它就成了一半的烦恼。”
③ “每一棵树的枝叶都是它的问题,但也是一棵树的全部。”——(《读者》20xx年第13期《有问题是因为活着》)
2、让学生高声朗读自己的名言警句,让所有的同学大声的朗读全班推选上来的优秀的名言、名句。
说明:这样设计的目的,一方面是让学生学会互相欣赏,体会到交流的快乐,同时也让学生在自我的高声朗读中寻找自我,寻找自信,让烦恼真正成为我们下一次成功的基石。
七、总结存储,体验拓展
1、总结存储:“烦恼伴随着我们的成长接踵而至,不管我们小小的心田是否能承载得了这样的困惑。因为事实上我们每一个人都要承受,都要经历这样的日子。” 我们不能为烦恼而烦恼,而要把烦恼变成前进中的动力。让学生树立起自信心,积极乐观地面对人生。
2、体验拓展:
用一定的形式,把你心中的烦恼形象化,比如说:
①我的烦恼是鞋子中的一个沙粒,它虽然很小,却是我前行中的一大障碍。
②我的烦恼就象夏天的骄阳,炽热下,我只好走在他人的阴影里,等等。
③烦恼是大海中的一滴水,但是它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彩。
说明:这样的设计,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同时也是对“写”的能力的训练。虽然我强调用一定的形式,但是因为学生个体的差异,他们所表述的方式也应该是色彩纷呈的。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修辞方法的运用,无形中会增添语言的美感。
3、课外延伸:
请把你遇到过的烦恼列个清单,选择自己最苦恼的一件事或几件事,仔细作些分析,与同学们交流一下,然后写一篇作文,记下自己成长的烦恼或快乐。
附:综合性学习 成长的烦恼表格
表格一:我能解决的烦恼 ,解决方法 ,我的感受
表格二:使我困惑的烦恼 ,采访对象 时间、地点 ,采访问题设置 ,采访摘要 ,被采访者评价 (评价参考:口齿是否清楚,问题是否明确,应对是否巧妙,内容是否有中心,礼貌用语……),自我感受(采访的感受、所得的启发)
教学后记:这节课的设计,我强调了学生学习的主人翁地位,把“说”和“写”作为教学的支点,对学生进行梯级的语言和写作的训练,更主要的是让学生树立起自信心,积极乐观地面对人生。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1-09
语文的教案08-05
语文的教案11-05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1-10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4-02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4-06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04-05
语文《项链》教案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