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数学教案>二年级数学教案

二年级数学教案

时间:2024-07-26 18:34:35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热门】二年级数学教案15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二年级数学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热门】二年级数学教案15篇

二年级数学教案1

  教学内容:课本第81~82页,例题,“想想做做”第1~4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算法的过程,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乘)的算理,井掌握口算、笔算的方法。

  2、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估算,体验估算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教具准备:9捆小棒、16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算:

  20×330×214×2

  21×332×223×3

  学生口算,说一说最后两题的口算过程。

  2.笔算右面各题(与口算同时进行。)21×332×2

  说一说每题的计算过程。

  提问:计算两位数乘一位数时要注意些什么?

  3.揭示课题。在这些知识的基础上,我们继续来学习乘法计算(板书课题。)

  二、教学例题

  1.(1)出示例题图,请学生说一说图中所给的信息

  (2)提问:要求2盒一共有多少枝?可以怎样列式?(板书:48×2=)

  提问:现在你能不能估计一下,大约是多少枝?你把48看作一个整十数来估计,想一想:它们的积大约是多少?

  说明:因为48接近50,50×2得100,所以48×2的积大约是100。

  2.教学算理。

  (J)请学生们探索如何计算48×2,方法不同。

  (2)指名说一说各自所用的方法。

  (3)重点讲评摆小棒:

  ①提问:48×2表示有几个48?如何用小棒来表示?(师生共摆。)

  每行有多少根,有几行,表示多少?

  ②边演示,边说明:算“乘2,就是算2个48是多少.根据笔算要求,算48乘2,用小棒先算几个几根,再算几个几捆(请学生动手分一分。)

  演示说明,先算2个8根是16根,16根时有1个十,捆成一捆,6根单根不动,这一捆是1个十,放在2个40根的下面;再算2个4捆是8捆;就是8个十,8个十加上刚放的1个十是9个十,这样一共是96根,所以得96。

  请学生边摆小棒,边说一说摆的过程。

  ③提问;原来共是8捆,怎么最后成了9捆?(因为2个8根是16根,其中的10根单根正好可以捆成一捆。)

  3.教学笔算过程。

  (1)提问:根据刚才摆小棒的过程,不看小樟,谁来说一说72乘2该先从哪一位算起?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一共是多少?

  提问:为什么十位上是7?

  (2)说明:竖式计算过程可以简化,一般这样写先用2乘个位上的8得16,满十向十位进1,所以积的个位上写2,向十位进l,再用2乘十位上的4得8个十,加上进上来的`1个十得9个十,在积的十位上写9,结果是96。

  (3)看着竖式,请学生说一说计算过程。

  看一看结果,比一比估计的结果,合理吗?你还可以怎样进行估计呢?

  4.比一比:

  提问:48×2是今天刚刚学习的,与复习题48×2在计算时有什么不同?

  指出;今天学习的是笔算乘法中的进位乘。

  提问:笔算乘法时,如果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十,要怎么办?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l题。

  (1)完成前2题,指名板演。完成后说一说每题的计算过程。

  提问:个位相乘时如果满了十,该怎么办?

  (2)完成后2题,指名板演。完成后说一说每题的计算过程。

  提问:这两题与刚才的两题有什么不同之处?(十位上相乘满了十。)你是怎么处理的?

  (3)指出:笔算乘法时,若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一;满了二十、三十呢?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1)学生们练习,指名板演。(2)指名说一说每题的笔算过程。

  小结: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儿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独立解答。

  四、课堂作业。

  课本,”想想做做“第4题。

二年级数学教案2

  教学内容:

  复习一年级第二学期知识(暑假作业)

  教学目的:

  1、针对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在学习新知识前,进行相应的复习,以达到巩固目的。

  2、在观察、讨论中逐步发展学生自主探索、思考的意识和能力。

  3、能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发展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自主探究,独立解决数学问题。

  教学难点:让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和自主探究,能用自己的数学语言提出数学问题。

  教学对策:多给予学生思考、讨论和交流机会,特别是一些质疑较多的问题,鼓励其发表自己的观点。

  教学准备:寒假作业、实物投影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谈话:一个暑假过去了,现在老师最想知道的是你们在暑假中过得怎样?开不开心?

  生:开心。

  师:那么你们又是怎样过的呢?能说给老师听听吗?

  学生特别愿意把自己的快乐和老师分享,他们十分积极的举手向老师诉说自己是怎样过年的。

  [充满诱惑力的导入,让学生似乎又回到假期中]

  二、复习

  谈话:可别忘记,暑假中大家还做了一样事,那就是……完成我们的暑假作业!(教师拿出暑假作业)今天这堂课啊,我们先别急着学习新知识,先来检查检查自己的'假期作业完成的怎样?为后面学新知识开个好头,好吗?

  1、口算(每课练习都是先做口算,今天我们也从口算开始复习)。

  出示13-9= 11-8= 12-7= 14-6= 11-5= 12-3=

  54-30= 88-40= 48-20= 33+40= 23+20= 58+30=

  23+5= 33+7= 68+7= 79-8= 78-8= 72-6=

  46+7= 49-6= 73-5= 20+38= 42+9= 61-8=

  38-20= 96-7= 7+22= 4+78= 77-9= 34-9=

  选择其中的几题让学生说说口算过程,巩固上学期的口算方法。

  练习后,对于口算速度较快正确率较高的小朋友奖励五角星。

  2、填空。

  (1)复习数的大小、顺序及组成:出示如下题目

  56里有()个十和()个一。87里有()个十和()个一。

  100里有()个十。 3个十加5个一是()。4个十和2个十合起来是()。69后面一个数是(),80前面一个数是()。

  一个两位数,个位上是2,十位上的数比个位上的数大1,这个数是()

  写出4个十位上是5的两位数有()()()()。个位和十位数字相同的数有()()()()

  和60相邻的两个数是()和()。

  (2)出示认识人民币题目

  1元=()角10角=()元40分=()角70角=()元

  1元7角=()角16角=()元()角85角=()元()角

  28分=()角()分6角5分=()分

  学生事先已经完成,教师给学生一些时间,同桌之间互相交流一下自己的思考方法,然后请个别学生起来发表自己的看法。

  3、解决实际问题

  (1)家里原有8个苹果,妈妈买来一些后一共有13个,妈妈又买来几个?

  (2)有一些苹果,小明吃了4个后,还剩19个,原有多少个苹果?

  (3)鸭有20只,公鸡有15只,母鸡有8只

  小鸭和公鸡一共有多少只?

  小鸭比母鸡多几只?

  母鸡比公鸡少几只?你还能提什么问题并列式解决。

  学生选择信息,分析其中的关系并能正确列式。

  4、智慧宫:

  1)把4、5、6、7、8、9、10、11分别填入()中。每个数只能用一次

  ()+()=()+()()+()=()+()

  2)下面一行数,去掉哪一个数,排列就有新的规律了。

  1、2、4、6、8、16

  教师读题,学生针对每一个问题的不同特点进行相应的讨论,然后得出正确的答案进行交流。

  三、总结

  小朋友们今天表现的真不错,看来我们一个暑假既玩好也学好了。

二年级数学教案3

  【学习内容】:课本P15---P16练习二

  【学习目标】:

  1、巩固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运算,加深加法意义的理解,为退位减法的学习做准备。

  2、让学生有机会在不断探索和创造的气氛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3、引导学生在辨识的练习中体验数学学习的趣味性、挑战性,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能力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

  1、通过练习,使学生能比较熟练的进行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运算,提高学生的`运算技能。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难点:

  通过练习,使学生比较熟练而准确的进行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运算。

  【课前准备】:实物投影、卡片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学习了关于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运算。你们有哪些收获呢?指名汇报。

  2、总结得真不错。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相信大家会有更大的收获。

  [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

  二、合作探索,巩固知识。

  1、完成第15页练习二第6题。教师巡视、指导。做完以后请小朋友在小组内说一说是怎样计算的。

  2、名汇报、并说明计算方法。计算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时,要注意什么问题?指名回答。

  3、完成第15页练习二第5题。这些计算对吗?和小组的同学说一说,把错误的改正过来。指名汇报,并说出错误应该如何改正。

  4、完成第16页练习二第7题。教师巡视。指名汇报,并说明解题思路。

  5、完成第16页练习二第9题。有四只小兔一起上山采蘑菇,现在它们正在为谁采的蘑菇最多而吵闹,你能帮帮它们吗?

  6、怎样做才能解决它们的问题?指名汇报。

  7、完成第16页练习二第10题。请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完成。教师巡视。指名汇报。

  [设计意图]:加深理解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学生从知识、方法上进行总结。

  四、随堂练习

二年级数学教案4

  教学内容

  三位数的读写法

  教学目的

  使学生掌握三位数的组成,学会正确地按照数位顺序读写三位数.为以后理解四则计算做准备.

  初步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

  培养学习认真观察、思索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一位数和两位数的读写法.

  (1)让学生口头各举出一个一位数和两个两位数.(要求两位数应包括末尾是0和末尾不是0这两种情况)

  (2)学生在黑板上写出上面列举的数.

  (3)引导学生说出列举的数的组成.

  (4)提问式小结.

  读数、写数都从什么位开始,末尾的0读不读.

  2.设疑出课题.

  师:生活中常用的是不是只有一位数和两位数呢?(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举出三位数.然后通过学生翻看数学书右下角的页码,发现三位数,明确学习内容.)

  板书课题:三位数的读写法.

  二、讲授新课

  1.三位数的组成.

  (1)出示例3教学图:10根1捆的每10捆一堆,有2堆,以及另有3捆10根1捆的,还有5根单根的`

  引导学生看图,数一数图里一共有多少根小棒.

  (2)出示例3填空题.

  图里一共有二百三十五根小棒.这个数是由2个百、( )个十和( )个一组成的

  引导学生观察图,照着图口答出填什么,教师板演填出括号里的数.

  (3)看图填空练一练.(图为346块木块,分别表示有3个百,4个十,5个1.)

  图里有( )个百、( )个十和( )个一.这个数是多少?

  2.数位的意义.

  (1)教师出示计数器并进行如下提问:

  ①从右起第一位、第二位、第三位、第四位各表示什么数位?

  ②每个数位的计数单位是什么?

  ③10个一是( )、10个( )是一百、( )个一百是一千.

  (2)教师分别在计数器的百位、十位、个位上各拨上两个珠子.

  提问:百位、十位、个位上的2个珠子各表示什么意思?

  小结:2个珠子所在的数位不同,它所表示的意思也不同.

  3.三位数的读写法.

  例4

  (1)教学不带0的三位数.在计数器上表示235.

  ①让学生说出怎样在计数器上表示出二百三十五这个数.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在计数器上演示拨珠过程.然后出示例4第一幅图.

  ②结合两位数的写法,同桌讨论:这个三位数每个数位上的数如何写,它们各表示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在图1下面写出这个数.

  ③根据这个三位数,让学生直接说出读作什么?

  ④学生读后,继续同桌讨论:这个三位数应该从哪个数位读起,每个数位上的数是几,读作什么?

  (2)教学中间带0的三位数.

  ①先在计数器拨出205,引导学生观察并与第一幅图进行比较,看哪儿变了?

  ②让学生看十位上一个珠子也没有,想:十位上写什么?

  ③学生在学具卡片上写出这个数,其中一人在图2下面板演出205这个数.然后组织学生讨论:205这个数,中间的0不写行不行?不写的话,这个数是多少?(着重说明,用0来占位的道理.)

  ④让学生直接读出205这个数.再口答出每个数位上的数是几,读作什么?着重问:数

  (3)教学末尾带0的三位数.

  出示卡片:五百四十.

  ①师问:这个数是由什么组成的?并让学生用圆片在学具卡片上摆出这个数.教师随后出示例4第三幅图.

  ②学生在学具卡片上写出这个数,其中一人在图3下面板演出540这个数.再次组织讨论:个位上为什么写0?什么时候写0,0起什么作用?

  ③让学生读出这个数.引导着学生讨论:每个数位上的数是几?读作什么?末尾有0的三位数的读法与两位数的读法一样吗?(强调末尾的0不读)

  (4)观察比较、归纳总结.

  ①学生对205、540这两个数中的0进行比较,想:0在写法上都起了什么作用,在读法上又有什么区别?

  ②学生观察235、205、540这三个数都是几位数,最高位是什么数位?三位数都是由什么数位组成的?

  ③让学生举例说明三位数的读写法,与前面复习题相呼应.

  三、课堂练习

  1.基本练习.

  ①读出下面各数.

  234 520 806 721 910 900

  ②写出下面各数

  三百六十二 四百零四 六百五十 七百

  2.综合练习.

  开展争当优秀小老师活动.教师选四名同学做小老师,并分别发给他们四人每人一张卡片,卡片如下.

  小老师把读法面向大家并读出手中的数.任意叫一个同学说出它的组成.全班判断,待答对后,小教师要对同学给予鼓励.

  小老师让同学看着读法在练习本上写出卡片上的数,然后把背面数字面向大家进行订正.

  3.反馈练习.

  (1)写出下面各数.一百八十七 四百二百九十 六百零五

  (2)写出下面各数.

  2个百5个十和6个一  4个百和8个一

  9个百2个十

  (1)最小的三位数是几,最大的三位数呢?

  (2)一个三位数,它的百位上是最小的一位数,个位上最大的一位数,十位上是0,这个三位数是多少?

  (3)用0、1和3这三个数字,可以组成多少个不同的三位数?

  四、布置作业.(略)

二年级数学教案5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要全面了解物体的特征,就需多方面、多角度观察,并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地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使学生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渗透全面观察事物的辩证思想。

  3.培养学生初步的倾听习惯、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体验到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

  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简单平面图形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故事引入

  星期天,退休的张爷爷带着他的小孙子欢欢、明明和外孙女晶晶去动物园看大象。一进大门,欢欢他们就把张爷爷拉到了象园,张爷爷说:“唉,我老了,走不动了,眼睛也看不清楚,就坐在门口等你们,这大象嘛,还是你们看了之后说给我听吧!”“好的,好的!”三人连忙答应向大象园跑去。

  欢欢急急忙忙走到了大象的前面看了看,向爷爷喊道:“爷爷,爷爷,大象啊有两个大大的眼睛,一个长长的鼻子,两只耳朵像两把大扇子。”

  明明跑到了大象的后面大声地说:“爷爷,大象就像是两根柱子顶个门,门上有根摆来摆去的长鞭。”

  晶晶不急不忙,走到大象的侧面说:“外公,其实大象就像是四根柱子上有座墙壁。”

  “哎呦呦”张爷爷说:“乖孩子们,你们都把我弄糊涂了,据我所知,大象长得都差不多,怎么会不一样呢?”

  提问:孩子们,他们看到的都是大象,为什么他们向爷爷介绍得不一样呢?

  你能说说他们分别是从哪那一面观察的吗?(板书:前面 后面 侧面)

  掲题:虽然都是大象,但因为观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状也就不同,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观察物体。(板书: 观察物体)

  二、组织活动,引导观察,构建新知

  (1)本位观察1

  谈话:(出示玩具水杯)这是什么? 生1:水杯(杯子)

  师:对了,这是水杯,

  首先我们观察一下水杯

  指到主体部分,这是水杯的身子我们可以称之为杯身。

  指到把手,这是水杯的杯把。

  老师给每组的孩子都准备了一个水杯,老师在这里规定面向黑板坐的这个孩子的位置是水杯的前面,也就是贴有小鱼图片的那面,你能说说水杯的后面在哪里,水杯的侧面在哪里?

  生1:……   生2:……   生3:……

  师:非常好,现在请孩子们仔细观察,你站在水杯的哪面,看到了水杯的什么?

  生1:……   生2:……   生3:……

  (2)换位观察1:

  请孩子们记住你刚才看到的杯子的样子记在脑子里,相对的两组孩子交换你们所站的位置,指导其中的一组孩子换位,其他孩子跟着换位。

  换位要求:安静、快速。

  现在孩子们再次观察水杯,你看到了水杯的什么?和刚才看到的'有区别吗?

  生1:看到了水杯的身子和把手,但杯身和把手位置和刚才看到的相反。

  生2:我看到的也是杯子的侧面,我这次只看到了杯身,没有看到杯把。

  生3:我看到的也是杯子的侧面,我这次只看到了杯把,没有看到杯身。

  师:闭上眼睛,想想前后两次观察的区别。

  (3) 本位观察 2

  你们真是能干的孩子,下面请一号位的孩子到2号位,3号位的孩子到4号位,这是杯子的哪面?侧面。请孩子们仔细观察,你现在看到了杯子的什么?

  生:看到把手像一条线,同时也看到了杯身。生2:我只看到杯身。

  师:为什么你没有看到把手?

  生:当我正对杯子的时候,杯身挡住了杯子的把手。多请几个孩子来说。尽量让孩子把话说完整,描述清楚。

  (4)换位观察2

  师:了不起,这些秘密都被你们发现了,孩子,你们还想到对面孩子的位置上去看看吗?

  生:想

  师:看哪组的孩子换位最快而且安静。这几组的孩子很不错,快速按老师的要求换完了位。已经开始了仔细的观察。能说说你们又看到了什么吗?

  生1:……   生2:……   生3:.....

  通过刚才的学习,孩子们对观察物体有了一定的了解,下面我们来做个游戏,好吗?

  (5)游戏,抢位置

  师:孩子们,想做游戏吗?

  生:想

  师:好,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用刚才学习的知识做一个找位置的游戏。师宣布游戏规则。

  出示杯子的方位图,请孩子迅速找到能看到这个图形的位置。(依次出现四幅从前面、后面、左侧面、右侧面看到的图形。)

  师小结游戏过程。

  三、巩固练习

  1、课件出示一辆漂亮汽车, 引来多多、贝儿、姐姐、杨扬洋的围观,请指出1.2.3.4幅图分别是从汽车的哪面看到的,是谁看到的?

  学生独立思考完成。

  抽学生汇报完成情况。

  2、独立完成数学书例题1。

  (1)学生独立完成。

  (2)学生汇报完成情况,并说理由。

  四、活动

  1、请一个孩子当小摄影师完成摄影工作。

  师:这个叔叔在干什么呢?生:照相,摄影。(课件出示摄影图)

  师引导:孩子,你想当摄影师吗?如果你是摄影师,我要正面的照片你应当站在哪里照呢?后面呢?侧面呢?

  生:正面的照片要站在正面照,后面的照片要在后面照,侧面的照片要在侧面照。

  请上一个小模特,再请一个孩子当小摄影师, 按刚才提出的要求完成照片,看他的位置是否正确。可以多让几个孩子来扮演这个角色。

  2、说一说,以下这些照片是在哪面照的?

  出示孩子们熟悉的班主任照片,让学生说说是从哪面拍摄的。

  五、小结

  师:说一说,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请学生起来谈谈自己的收获。

  师用张珂老师的课堂实录最后一段话来启示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做一个有心人。

二年级数学教案6

  教学内容:

  课本第44-45页。

  教学目标:

  1、经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的过程,进一步感受平均分的含义。

  2、培养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感受解决问题的多样化。

  教学重难点:

  学生通过动手“分一分”体验“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这种平均分的操作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桃子图片,小黑板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提问:昨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怎样叫做平均分?

  巩固练习:出示小黑板上的习题

  16个足球要分给学生,如果每人分2个,可以分给( )个学生;如果每人分4个,可以分给( )个学生。

  二、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谈话:有一天,猴哥哥和猴弟弟一起到山上去摘桃子,你们看看,他们一共摘了多少个桃子呢?(板贴8个桃子图片)

  学生观察得出:一共摘了8个桃子。

  2、提问:你们认为怎样分最公平?

  3、引导学生说出:把8个桃子平均分给两只猴子。

  4、提问: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引导学生说出:每只小猴分得几个桃子呢?

  三、动手操作,解决问题。

  1、想一想,分一分

  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分,教师适时要点拨引导。

  2.说一说,演一演

  学生边说边演示分的过程。可能会有以下几种方法:先分给每只小猴1个,再分给每只小猴1个,直到每只小猴有4个;先每只小猴2个,再每只小猴2个;先每只小猴3个,再每制小猴1个……

  引导学生比较归纳:分的方法不一样,得到的结果一样,都是把8个桃子平均分给2只猴子,每只可分得4个。

  3、书上第44页的“试一试”

  先按照题意,自己动手一边摆一边写答案

  四、组织练习,加深认识。

  1、完成第44页的“想想做做1”

  学生同桌讨论解决,再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2、教科书上第45页的第2题

  学生读懂题意,讨论完成。

  3、教科书上第45页的第3题

  学生读懂题意,讨论完成。

  五、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结合“分桃子”的'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含义:一是知道平均分成几份,问每份分到几个;二是知道每份按几个来分,问能分成几份。在进一步体会平均分问题的两种不同情形的同时,初步感受“等分除”和“包含除”。通过变式练习,注意发现学生不同的解题思路、方法或答案。变式练习是提高数学练习效益的有效方法。

二年级数学教案7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发展数学创新意识。

  教学难点

  通过直观感知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并理解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教学具准备

  师:课件、三角尺、角、长方形的教具等;

  生:剪刀、小棒、各种形状的纸、长方形纸2张,直尺、三角尺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板书)“角”,看到角,你想到了什么?

  二、新授部分

  1、今天,我们认识的角是数学中的一种平面图形,你能想象角的样子,并把它画下来吗?(学生动手、指名上台)

  2、到底什么样的图形是角,他们画对了吗?请大家看电脑,下面的图形就是角。(课件)这三个角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小结定义:从一点引出两条直直的线,组成的图形就是角。

  2、谁能说说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

  3、判断:下图中哪些图形是角?(课件)

  4、刚才我们认识了角,现在我们看看教室里哪些地方有角?

  5、想一想,学过的.图形中能找到角吗?(拿图形验证)没学过的图形中能找到角吗?(课件)

  6、真不错,现在我们玩一个“超级变变变”的游戏,你们带了学具,你能用手上的物品做一个角出来吗?(折、拼、剪、手势等)

  7、用2根小棒摆一个角,试试看;用2根小棒是不是只能摆一个角呢?动手试试看,看谁摆得多呢?

  8、想一想,角有没有大小?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1)小组讨论

  (2)指名回答

  (3)老师演示小结

  9、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你能动手画一个角吗?

  (1)指名上台

  (2)小结方法

  (3)再画一个不同方向的角

  10、老师也画了5个角,仔细看,哪个角与众不同?

  (1)小结结论

  (2)你能找生活中的直角吗?

  (3)用小棒摆直角:你能摆多少个呢?

  三、巩固练习:

  1、(课件)下图共有几个角?

  2、玩一玩,用一张长方形的纸折角,看谁折出的角多。

二年级数学教案8

  教学内容: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会说出长方形、正方形各边的名称。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培养成认真操作的良好习惯和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

  教学准备:

  手帕、长方形纸条、三角板、学具盒,七巧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设疑引入。

  1、老师今天邀请我们全班的小朋友到我家里去做客,你们想去吗?多媒体演示

  (1)请同学们边欣赏,边思考:这物体的面中有我们学过的哪些图形?

  (2)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几何图形,你还见过哪些物品的面是长方形?哪些物品的面是正方形?

  课桌面、书本面、黑板面……是长方形;地砖面、手帕面、豆腐的表面……是正方形

  刚才同学们说了这么多,既然我们的生活中有这么多的长方形和正方形,那我们今天就来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揭示课题

  二、操作感知、探究新知

  (一)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1、初步感知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1)你能利用身边的小棒摆一个长方形、正方形吗?

  (学生操作,摆好后,在小组里说一说,摆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2)教师摆几个图形,让学生来判断,是长方形吗?如果要是长方形,该怎么办?(小组同学讨论一下)

  2、分组操作,抽象概括长方形、正方形的基本特征。

  出示一个长方形图片一个正方形图片

  (1)小朋友,凭你对长方形的印象,和刚才摆的过程的印象,猜一猜:长方形有什么秘密?上下边相等,左右边相等,(说明对边,对边相等)有四个直角。(师板书)

  正方形有什么秘密?(四条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师板书)

  (2)小朋友刚才猜的是否正确?需要我们来验证一下。怎样验证呢?先思考一下,再在小组里说一说,然后根据要求操作验证。

  (直尺、三角尺、长方形和正方形纸、画有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练习纸)

  要求:就用这些材料和工具,小组同学共同操作、讨论、研究、验证,看哪个小组想的办法最多,最先得出结论。

  (3)全班交流方法,检查评讲

  小结:

  我们同学真了不起,通过小组合作探索,验证得出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有四个直角;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有四个直角。

  3、认识长方形各边的名称。

  (1)长方形的四条边都有名称,你们知道吗?想知道吗?

  指出:通常把长方形的长边叫做长,短边叫做宽。(板式长宽)

  (2)在长方形纸条上指出四条边的名称

  4、认识正方形边的名称。

  (1)和长方形一样,正方形的四条边也有名称。老师在其中一条边上贴上写有名称的纸条并介绍:这条边的长叫做边长。

  (2)提问:其它三条边的`长都和这条边相等吗?那么正方形每条边的长都可以叫做什么?

  5、刚才,同学们学得都不错,老师请你们运用刚学到的知识来判断一下。

  6、做游戏巩固新知。

  小朋友真能干,下面咱们来做个围钉子板游戏,好吗?

  (1)围任意一个长方形。

  (2)你能把这个长方形变成一个正方形吗?小组讨论一下,有几种方法?

  (3)检查,实物投影。

  三、整理比较。

  1、看着板书想一想长方形、正方形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小组讨论)

  2、看书质疑。

  四、巩固应用。

  1.那上课时,有同学说板凳面是长方形的,地砖是正方形的,那到底是不是呢,你有办法来验证吗?小组里说一说,然后去验证一下。

  说明有时眼睛看,也会产生误差,需要我们用手,动脑思考

  2.今天同学们的表现都不错,下面我们来做一个猜一猜的游戏,好吗?

  (多媒体演示,说一说你这样猜的依据是什么?)

  说明有时我们光靠一个直角,两条边还不能判断是不是长方形或正方形。

  五、总结评价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长方形、正方形有什么新的认识?

  附板书: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

  四条边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相等

二年级数学教案9

  教学内容:

  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小学数学第三册P65—66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

  2、会用工具正确地判断直角,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3、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学习的愉悦与知识的价值。

  教学重点和难点:

  初步感知角和直角的特点。

  会用工具来验证生活中的直角。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三角尺、小棒、若干纸片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教材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引出角和直角,并从观察实物中抽象出所学的角和直角,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抽象的过程,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学会从数学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问题,从而激发起探索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出课题

  1、情景引入,揭示课题

  多媒体演示

  师:图中画的是什么?——钟面

  师:你能读出图中所表示的时间吗?

  师:现在老师来变个小魔术。看!时针和分针变成了两条直线,构成了三个图形,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新知识——角。

  [通过观察钟面,认识由时针和分针所形成的不同的'角,让学生初步感知角。]

  板书:角

  2、寻找图形中的角

  多媒体出示

  师:你能找出图形中的角吗?

  (教师展示扇子和剪刀,可以让学生更形象地了解角所在的位置)

  隐去图形,演示角

  3、搭角,引出新知

  师:根据幻灯上的这些角,请你们用两根小棒也搭出一个角。

  教师实物投影展示学生操作

  [通过让学生观察,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进一步探究角的特征。]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角

  1、观察角的组成

  师:你们觉得这些角都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呢?

  (学生讨论,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

  学生汇报,教师小结:

  两根小棒所交的点是角的顶点,由顶点引出了角的两条边。

  师:那么,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边是怎么样的?

  (学生观察后回答)

  师:根据我们所说的,角有什么特点呢?

  总结:角有一个顶点,两条直边。

  板书出示,并齐读。

  2、会用弧线表示角

  师:两条直边所夹的部分就是角,我们要用弧线来表示。

  (教师边讲解边演示)

  师:谁能用弧线表示出另两个角的位置,并找出它的顶点和边?

  (学生上台演示)

  3、判断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我们已经认识了角,下面我们来判断下面的图形是不是角?请你们用手势来表示。为什么?

  4、小结:每个角都有一个顶点,两条直边。

  (二)认识直角

  1、认识直角

  师:现在请你们拿出手中的两把三角尺,分别找出尺中的角,并且思考一个问题,这两把尺中有一样大小的角吗?

  (学生汇报,并演示如何找到一样大小的角)

  师:你们真聪明!这两把三角尺中确实有一样大小的两个角。这是一个特殊的角,拿出老师给你们的两张粘纸,贴在这个特殊的角上。

  (教师演示,学生贴角)

  师:这是一个特殊的角,你们知道它的名称吗?我们把它成为直角。

  板书:直角

  师:看看黑板上的这三个角,哪个角可能是直角呢?

  师:让我们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来测量一下吧!

  (教师演示)

  师:这个角是直角吗?

  师:直角有它特殊的表示方法。

  (教师演示,学生书空)

  [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寻找到教师要讲授的新知识,发现新问题,给学生进一步学习提供了一个自主探索的平台。]

  2、寻找身边的直角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有直角,现在请你们用三角尺上的直角去找找哪些地方有直角?

  (学生活动)

  师:刚才我们找了许多直角,它们的边有长有短,但它们都是直角。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利用这个特殊的角判断、发现、检验身边的直角;通过活动,活跃学生的思维,体会生活中的数学。]

  三、拓展练习

  现在老师遇到个小问题,你们愿不愿意想办法帮老师解决?老师只有一张这样的纸,没有其他工具,可是又需要一个直角,怎么办呢?

  用手中的纸折出一个直角,并表示出来。

  [通过折纸活动,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进而对知识有更深的感知。]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新知识?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五、游戏:

  一张长方形的纸剪去一个角,还剩几个角?你们猜猜还剩几个角?

  大家的猜想各不相同,那就请你们自己动手剪一剪,来证实自己的猜想。

  [通过让学生猜测,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让学生在一种兴奋的状态下,结束整节课,给予学生知识的巩固和完善。]

  板书设计:

  角和直角

  边

  顶点

  边 直角

二年级数学教案10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能正确辨别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知道在不同的位置上,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能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正确地解决有关排列数和组合数的问题,渗透排列和组合的思想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使学生能进一步体会到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借助学生的操作活动,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及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现实问题。

  教学难点:能正确辨别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三、教学准备

  课件、玩具汽车等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引入课题

  1.情境中设问

  (1)课件出示第100页图(四)的情境图。

  (2)指定学生说说和这学期学的什么知识有关?

  (3)课件出示两件不同的上衣和两条不同的裤子,问:看到这个图,你想到这学期学的什么知识?

  2.揭示课题

  板书:观察物体和搭配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的创设及教师的设问,让学生发现已学的数学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师引导,自主梳理

  1.复习观察物体

  (1)课件出示小汽车的`图,同时将实物汽车摆放好。

  ①自主观察,组内说说。

  小组内的学生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观察小汽车,组内说说自己所看到的小汽车的样子。

  ②交流汇报,发现问题。

  a.指定一组内的学生说说看到小汽车的样子。

  b.为什么他们看到的样子会不同呢?小组内交流。

  c.汇报交流,引导发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不一样。

  ③课件出示从前面、后面、侧面看到小汽车的图样,指定学生进行连线,说说:你是怎样判断?

  (2)及时练习

  ①练一练。(课件出示教材第102页的第7题)

  a.学生独立在数学书上进行连线,小组内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b.汇报交流,重点交流:前面、后面是怎样判断的?

  ②说一说。

  a.从任何方向看到都是正方形的立体图形是什么?(正方体)

  b.从任何方向看到都是圆形的立体图形是什么?(球体)

  ③猜一猜。

  看到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的一个面是正方形,它可能是什么?(正方体、长方体、圆柱)

  a.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立体图形进行观察。

  b.汇报交流,学生汇报时教师适时出示立体图形让学生观察。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观察、交流、比较中,发现观察一个物体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图形可能不一样,并在不同形式的练习中加以巩固、提高,从而经历总结归纳知识的过程。

  2.复习搭配问题

  (1)课件再次出示两件不同上衣和两件不同裤子

  ①学生根据图样,提出数学问题。(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

  ②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小组内交流想法,提示学生:可以利用画图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③汇报交流,重点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及解决问题时要有序。

  (2)及时练习

  ①排列问题

  课件出示:从8、2、4、1四个数字中选出两个数字组成两位数,每个两位数的十位数和个位数不能一样,能组成几个两位数?

  a.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小组内交流想法。

  b.汇报交流方法,重点说明:在组两位数时一定有序地摆数。

  ②组合问题

  课件出示:每两人握一次手,6个人一共握手多少次?

  a.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小组内交流想法。

  b.汇报交流方法,重点说明:在握手时一定有序地握手,同时每两人间只能算一次握手,不考虑顺序问题。

  (3)引导比较,发现问题

  上面的组数问题和握手问题在解决时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穿衣服、组数、握手”等活动中掌握排列问题和组合问题的解决方法,并在比较中发现两类问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与过程,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搭配问题的认识与与理解,渗透搭配问题的思想方法。

  (三)解决问题,巩固提高

  1.练一练

  课件出示教材第105页的第13题。

  (1)学生独立在数学书上进行连线,小组内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汇报交流,指定学生说说:你是怎样判断的?

  2.组一组

  课件出示:从5、9、0三个数字中选出两个数字组成两位数,每个两位数的十位数和个位数不能一样,能组成几个两位数?

  (1)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内交流组数的方法。

  (2)汇报交流,重点说明:和0组数时,0不能摆在十位。

  3.送一送

  课件出示:元旦时,小明、小刚、小阳三人互相赠送一张贺卡,他们一共赠送多少张贺卡?

  (1)学生独立完成,提示学生:可以利用画图的方法来分析。

  (2)汇报交流,指定学生说出思考的方法。

  4.比一比

  课件出示:六个小朋友进行乒乓球比赛,每两个小朋友要比赛一场,一共要比赛多少场?

  (1)学生独立完成,提示学生:可以利用画图的方法来分析。

  (2)汇报交流,指定学生说出思考的方法。

  5.摆一摆

  课件出示教材第105页的第14题。

  (1)学生动手用小棒摆一摆,然后小组内交流想法。

  (2)汇报交流,指定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重点:让想法不同的学生进行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巩固了观察物体和搭配问题的相关知识,同时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的灵活性,渗透一定的数学思想方法。

  (四)畅谈收获,全课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复习,你又有什么收获?以后在解决问题时应注意什么?

二年级数学教案11

  教学内容:

  课本1页第3页例1、例2及相应的做一做题;练习一中的第1至第3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知道1厘米实际长度,初步学会学生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2、在实际测量与交流,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体会测量单位的必要性。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能力及估测意识。

  4、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初步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知道1厘米实际长度,初步学会用学生尺量物体度的方法。难点:用户度尺量物体的长度

  准备:米尺,学生尺,长短两枝不同的铅笔,白纸条若干条,硬币,回形针,棱长1厘米的正方形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教师出示两枝长短明显不同的铅笔,然后提问:这两枝铅笔哪支长些?哪支短些。再问:谁能说一说我们的.数学课本的短边有多长?

  二、新授

  教学例1

  (1)认识米尺

  (2)介绍0刻度线

  尺子的左端从0刻度开始起点,在尺子上找1厘米,还有哪段是厘米?你能在尺子上指出6厘米的一段吗?

  教学例2

  (1)让宝贝量一量准备好的纸,让宝贝说一说怎么量的。

  三、作业:

  1、填空:量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可以用()作单位

  图钉的长大约是()厘米

  2.量一量

  (1)你的铅笔长()厘米(2)数学课本长()厘米(3)铅笔盒长()厘米。

二年级数学教案12

  教学目标:

  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教学重、难点:

  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直尺画角。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谈话引出课题。

  出示:三角形 正方形 长方形

  提问:你认识这几个图形吗?

  指三角形,问:为什么把这个图形叫做三角形?请同学指一指三角形的角。

  提问:正方形和长方形有角吗?指出来

  提问: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见过红领巾、手绢、三角板等,它们都有角吗?

  教师说明: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题。

  二、新课

  1、出示课本主题图。

  提问:这是一幅什么图?

  从校园里你看到了什么?

  提问:做操学生伸开的两臂、足球场的边线、三角板的两边、老爷爷拿的剪刀都组成了什么?(角)

  提问:在生活中,处处都有角,你从图上还能看出什么地方有角吗?

  2、认识角及角的各部分名称。

  (1) 课件出示实物。

  提问:从张开的剪刀,吸管,自来水的水龙头,你能看出哪些地方有角吗?

  教师对学生的正确回答作出肯定,并在课件中抽象出角。

  (2) 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

  教师出示活动角,并把它拉成不同的角。

  提问:这里面有角吗?你能说说角有什么特征?(角的各部分名称)

  范 教师结合学生发言小结:角是由一个顶点和由这个顶点引出的两条边组成的。(板书:画角并标出各部分名称)

  让学生指出其余两个角的顶点和两条边。告诉学生:指角时,必须从顶点开始向斜线方向指。

  (3) 教师演示活动角,请同学们观察:角的.大小有没有变化?边的长短有没有变化?

  小结:角的大小发生变化,边的长短没变,说明角的大小与边长没关系。

  (4) 折一折。

  请同学拿出一张纸,师生共同动手折角,对照自己折的角指出顶点和两条边。鼓励同学你能折出和其他同学不一样的角吗?

  可折大小不同的角,再一次证实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5) 找一找身边哪些物体表面上有角。

  3、学画角。

  (1) 看书本例2,你知道怎样画角吗?

  (2) 讨论怎样画角?

  教师说明:画角的过程(边说边演示)。

  第一步:先点一个“点”这个点就是角的顶点。

  第二步:从这个顶点出发画一条直线。(实际上应叫射线)

  第三步:再从这个顶点出发,向不同方向再画一条直线。然后标明角的各部分名称。

  (3) 学生动手画角,画完后标明角的各部分明称。

  三、练习

  1、P42练习八N1

  教师说明:一个角必须有一个顶点和两条射线组成的边,第2图有一条边,另一是弯曲的线;第三幅图两条相连的地方不是一个“点”而是弯曲的线,所以它们不是角。

  2、N2

  范 教师说明:数角时,指角的动作要准确,最好标出角的符号。

  3、N3 可以让学生用三角板上的角比一比。

  4、 P43 N7 先让学生找出各个图形中分别有几个角,教师加以指点提示,注意重叠的角和对着的角。

二年级数学教案13

  教学目标

  1。 知道镜像对称图形的特点。

  2。 通过学生活动,正确体会镜像对称的相对性。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在合作中交流、学习、互动。

  教学重难点

  体会镜像对称的相对性。

  教学具准备

  镜子、教科书第71页的开放题、卡片

  教学过程

  一、玩一玩镜子,创设情境

  1。小朋友们,今天这节课我们来玩一玩镜子,好吗?(每人一面小镜子)

  师:你在镜子里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自己;我看到了书;我看到了黑板……

  师:这是怎么回事?

  二、引导探索,体验镜像对称的特点

  1。 出示教科书第69页的主题图,请学生仔细观察。

  (1)师:这幅图画中,怎么会出现两栋房子、六只天鹅?怎么岸上有树,水底也有树?

  (2)生:下面的房子、天鹅、树是水里的影子。

  师:(放大房子图)水上的房子和水下的房子是相同的吗?它们的方向怎样?

  生:样子相同,但方向相反。

  师:其实这也是数学知识,是一种镜面对称。(出示课题)

  2。 请学生用手中的镜子做游戏。

  (1)发给学生只有半边图象的卡片,请他们想办法猜出另半边图象是什么?(小组活动)

  小组汇报:用镜子照;把卡片对折……

  (2)用镜子照自己的脸并做各种面部表情,同时观察镜子里的'你面部表情的变化。

  (3)出示教科书中第69页的小朋友照镜子图(例3)

  师:这位小朋友在干什么?镜子里面的小朋友又在干什么?

  3。师说:“小朋友们,让我们来照照镜子吧,好吗?”出示三面穿衣镜,请学生在镜子面前表演各种动作,同时请学生说出镜子里面的自己动作是怎样的。(小组活动,教师参与其中。)

  生:我向前走一步,镜子里的我也向前走一步。

  镜子里的我左手拿笔,右手拿本子,镜子外面的我左本子,右手拿笔。

  我往左走,走镜子里的我往右走。

  学生任意做动作……

  三、运用拓展

  1。 判断。哪个是你在镜子里看到的样子?圈出来。(教科书第71页第5题)

  2。 找朋友。

  3。 思考题:第71页第1题、2题。

  (1)看镜子写数

  (2)看镜子写时间

  四、小结评价

  师:看,照镜子、水面倒影等等这些生活中的事就是数学知识,你知道了吗?

二年级数学教案14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加深对角、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认识和理解。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及观察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3、情感目标:体会图形的联系和区别,感受图形变化的乐趣,提高学习兴趣,初步向学生渗透全面地、辩证地看问题的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加深对对角、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难点:让学生通过转动活动角,感受角的大小的含义。

  教学准备:小棒、直尺、三角板、卡纸、球、多媒体课件

  教学教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昨天下午放学的时候,我看见一位同学在我们班环境区的花坛中捡垃圾,他是谁呢?(课件出示同学背影),让学生猜一猜。

  师:我们来看看他是谁?(课件从后到前演示)为什么现在可以确定他是谁?我们在观察物体时,应该怎样?

  学生看书,引出课题。

  二、看看摆摆,探索发现。

  1、观察物体。

  (1)展示卡车、篮球架的前面、后面、侧面让学生辩认。

  (2)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球,并跟同伴说一说发现了什么?

  小结:在日常生活中,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形状有些是一样的,有些是不一样的。

  2、小小巧手摆一摆。

  (1)摆基本图形。

  ①让学生观察校车的.后面,找一找学过的平面图形,并板书各平面图形。

  ②四人小组活动摆出学过的平面图形。并跟同伴说一说这些图形的特征。

  ③小组汇报。

  (2)探究角。

  ①让学生转动活动角,跟同伴说说你发现什么?

  ②让学生转出直角。

  ③让学生画一个自己喜欢的角和一个直角。

  (3)探究三角形。

  ①看图回答。

  1个三角形有()个顶点()个角()边。

  2个三角形有()个顶点()个角()边。

  3个三角形有()个顶点()个角()边。

  4个三多形有()个顶点()个角()边。

  5个三角形有()个顶点()个角()边。

  ②出示三个三角形,让学生加两根小棒,使它变成五个三角形。

  ③请学生把三个三角形组合在一起,使它变成5个三角形

  ④请你观察这三道题,你发现了什么?

  (4)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

  ①摆3个这样的长方形,用()根小棒。

  (5)小小设计师

  ①用20根纸条可以摆()个。

  ②欣赏日常生活中的物体和图形。

  ③学生拼摆图形,并把它贴在展板上,交流自己摆的图形,学生欣赏作品。

  (6)质疑。

  (7)唱一唱。

  三、全课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这节课,你觉得谁表现好?为什么?这节课你表现怎样?请拿出课堂评价卡:数学课堂上的我。都满意就画一个笑脸。

  四、布置作业:

  回家设计一幅美丽的图画送给爸爸妈妈。

  板书设计:

  看一看摆一摆

  角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圆

二年级数学教案15

  教学目标:

  1)通过有趣的数学题,引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开发他们的智力,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从而提高他们逻辑思考能力。

  2)让他们学会通过思考与计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3)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发挥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通过解答例题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让学生学会善于思考。教学难点: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课前准备:准备课堂上要讲的内容,预测提问环节所需要的使用的时间。多媒体课件,火柴棒,小奖品。

  教学过程:

  课前先向学生播放一些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的生活例子。讲一个

  小故事,动物中的数学“天才”蜜蜂。(蜜蜂蜂房是严格的六角柱状体,它的一端是平整的六角形开口,另一端是封闭的六角菱锥形的底,由三个相同的菱形组成。通过小故事起到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游戏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火柴游戏,层层导入:

  同学们还想知道知道数学更多有趣的故事吗?今天我们来一起玩一个与数学有关的趣味游戏好吗?

  学生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想法,并演示摆法。

  1、下图是用24根火柴杆排成1大1小两个正方形,只能移动其中的4根火柴,要使其变成3个正方形,你会吗?

  2、六角星变菱形用18根火柴摆1个六角星(见图)。请你移动其中的6根火柴,使六角星变成6个面积相等的菱形。你知道应该怎么移动吗?

  3、用12根火柴杆,组成4个连靠在一起的单位正方形,如下图。游戏要求:

  (1)试试看,移动3根火柴杆,把它变成3个不相连靠的正方形。

  (2)恢复原状,再试试看,移动4根火柴杆,把它变成3个不相连靠的正方形。

  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答对进行适当的奖励),并进行分析,然后逐渐深入课题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

  一,结合生活,小组互动。

  此环节分为四个小部分:

  1将学生分成几组,然后老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

  2从日常生活出发,模拟一些题目,让学生进行抢答。

  3最后进行统计,对表现最好的小组进行奖励。

  4、对相关题目进行详细的解释,让学生认识数学的奥秘,进而提高对数的学习兴趣。

  具体如下:

  数学谜语:

  1.一加一不是二。(打一字)

  解析:“一”字、加号“+”、再来一个“一”字,组合在一起,得到的字不是“二”,而是“王”。

  谜底是:王

  2.一减一不是零。(打一字)

  解析:“一”字、减号“-”、再来一个“一”字,组合在一起,得到的字不是“零”,而是“三”。

  谜底是:三

  3.+-×(打一成语)

  解析:把支分解开即为“+、-、×”

  谜底是:支离破碎

  4、一二三四五六七九十(打一字)

  谜底是:口(意为“只”少“八”)

  5、成绩是多少?(打二个数学名词)

  解析:学习成绩是用得分的数目计算的。问“多少”,可以换一个说法,改问“几何?”在中国古代数学书里,问一种物品有多少个,总是问“物有几何?”直到现在,有些地区的方言里,买东西问价钱,还是说“几何?”所以,问“成绩多少”,等于是问“分数,几何?”

  谜底是两个数学名词:分数、几何.

  二、探究拓展题:

  4、现在小明一家过一座桥,过桥时候是黑夜,所以必须有灯。现在小明过桥要1秒,小明的弟弟要3秒,小明的爸爸要6秒,小明的妈妈要8秒,小明的爷爷要12秒。每次此桥最多可过两人,而过桥的速度依过桥最慢者而定,而且灯在点燃后30秒就会熄灭。问小明一家如何过桥?

  第4题答案:

  第一步:小明与弟弟过桥,小明回来,耗时4秒;

  第二步:小明与爸爸过河,弟弟回来,耗时9秒;

  第三步:妈妈与爷爷过河,小明回来,耗时13秒;

  最后:小明与弟弟过河,耗时4秒,总共耗时30秒,多么惊险!

  三、自主创作题:

  根据自己学过的数学知识,自主创作一幅与数学有关的图画。(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课堂总结。

  (总结本节课所学到的知识,让学生认识数学的奥秘,进而提高对数的学习兴趣。)

【二年级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数学教案-二年级数学教案08-16

二年级的数学教案12-21

二年级下数学教案08-31

二年级趣味数学教案01-11

二年级数学教案08-16

二年级下数学教案11-14

二年级的数学教案(通用)01-09

二年级数学教案11-06

二年级苏教版数学教案08-27

二年级人教版数学教案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