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语文教案>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07-27 15:47:50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总归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篇1

  一、教材简析

  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的童真童趣。全诗共5小节,通过“我”对夏天姐姐“想变点儿什么”的答问,展开了丰富的想象,铺排出一系列想变的事物,落脚在变成大大的荷叶上。这首诗歌重在写“变”,但“变”的过程中,也隐含了儿童的愿望,表现了他们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诗歌用儿童的眼光看待世界,用儿童的思维想象世界,用儿童的笔触描绘世界,让学生在朗读、观察、想象、美读的过程中,架起抽象的语言文字符号与形象的自然画面间的桥梁,感受语言的优美,体会诗歌的意境,获得阅读的乐趣与美的熏陶。

  二、设计理念

  读为主线。有感情地诵读是学生体会儿童诗情感美的有效手段,也是学生与诗人进行心灵对话的过程,所以本课教学以“读”为主线,运用不同的朗读方式,进行不同层次的朗读训练,使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感悟夏天的美丽,感受亲近自然的愉悦,从而与诗人产生心灵的共鸣。

  想象为桥梁。儿童是最富有活力的。他们对周围世界的万事万物充满了好奇,勃动着探索的欲望,尤其有着大胆的及至梦幻的想象力。而文中“想变点儿什么”的一问,启开了想象的.闸门,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广阔想像空间。在教学中,通过想象帮学生架起静止的语言文字与鲜活画面之间的桥梁,来表达自己眼中的世界,抒发自己的内心情怀,在情境创设、角色互换中无拘无束地欣赏、体味诗歌文字,感受其中的语言美、人文美……从而享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

  三、教学目标

  结合语文教学总目标、本课的特点与学生实际,从三个维度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制定为: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并背诵课文1至4段。

  (2)学会在田字格中正确、美观地书写本课中3个生字,了解由生字组成词语的意思。

  (3)分享小诗人热爱生活、驰骋想象的情趣,激发学生对美好大自然的向往,体会亲近自然的愉快,并在感悟诗情中培养学生想象能力、表达能力。

  四、重、难点分析

  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让学生充分发挥想像,由感而发,真情表露。

  五、教学流程

  (一)、激活经验,揭示课题

  1、小朋友,美丽的春姑娘已经离我们而去,热情的夏姐姐正悄悄地向我们走来,细心的小朋友是否发现夏姐姐的足迹呢?(学生交流)

  2、夏姐姐穿着五彩缤纷的衣服来到了人间,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贴出夏姐姐图片)还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件礼物呢!是一首夏天的小诗。(出示课题,指名朗读)

  (以轻松谈话的形式,激活学生既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从穿着、饮食、动植物、气候等方面来感知“夏天小姐姐”的形象,赋予无生命的夏天以生命意象,从而感性上体会“热情”的含义,引起学生和大自然相亲、相融、相近的渴望。)

  (二)、初读诗歌,大体感知

  1、题目就这么美,相信诗句就更美了。请小朋友翻开书,大声朗读这首诗,将生字新词读准了,诗句读通了,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学生自由朗读)

  2、哪位小朋友愿意将诗读给大家听听?(指名分节读诗,随机正音:清凌凌 穿梭)

  3、还有这么多小朋友想读,那请小朋友读给同桌听听,互相帮助。(同桌互读)

  (“凡读书,须读得字字响亮,不要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倒读。”读得正确是朗读的基本要求。低年级学生处于言语学习的起步阶段,尤其要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读书。本环节的自读、指名读、同桌互读就是要让学生直面文本,扎扎实实地将诗歌读正确,读通顺。)

  (三)、品读诗歌,读中感悟

  1、学习第一小节

  (1)、热情的夏姐姐已来到我们身边,她要来帮我们小朋友实现一个愿望,听,她在问你呢:“想变点儿什么?”谁来当当夏姐姐,向小朋友热情地打个招呼?(指名朗读,读出夏姐姐的“热情”)

  (2)、同桌小朋友面对面,脸带笑容一起来热情地打个招呼。(齐读第一节)

  (本节内容简单,重在感受夏姐姐的热情,故屏弃所有问题,就让学生反复感情朗读,在读的表情中,语气中、声调中感受“热情”。)

  2、学习第二至第四小节

  (1)小诗人想变点儿什么?请小朋友快速从2至4节中找一找。(交流老师随机贴出雨滴、小鱼、蝴蝶、蝈蝈、星星、新月、荷叶)

  (2)请小朋友来尽情地朗读2至4段,多读几遍,还可以加上动作读一读,读着读着,你变成了什么?(学生自由放声读诗句交流)

  ▲雨滴:

  .请小雨滴来读这句诗(出示诗句,指名读)

  .听着听着,你们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从“透明”、“睡在绿叶上”等文字想象小雨滴可爱的样子,躺在绿叶上舒服的样子,并将想象到的画面描述出来。)

  .让我们来分享小雨滴的美丽和舒服。(指名感情朗读)

  .这美好的愿望让我们告诉夏姐姐,让她来帮我们实现。(指名背诵)

  (诗句简洁凝练,只有透过文字读出一幅幅画面,才能达到诗、画、情统一的境界,才能与作者的情感达成共振。这里,没有给学生提供画面,而是让学生在朗读中尽情想象,在想象中感受小雨滴的可爱与舒服。)

  ▲小鱼

  .小鱼在哪里?请你来读这句诗。大家听,这是一条怎样的小鱼?(出示诗句,指名读交流)

  .你想当这条快乐的小鱼吗?请你读!你为什么这么快乐呢?(从“清凌凌”一词引导学生寻找答案)

  .河水多清、多凉爽,谁也想变成小鱼游一游?(指名感情朗读)

  .让夏姐姐来帮我们实现它(指名背诵)

  ▲蝴蝶、蝈蝈

  .小蝴蝶、小蝈蝈请你们来读这节诗。(出示诗句,指名分角色朗读)

  .小朋友,听着听着,你们又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看到蝴蝶飞,听到蝈蝈叫)

  .你看到小蝴蝶是怎么飞的?是文中哪个词告诉你的?(理解“穿梭”)想像小蝴蝶来飞一飞吗?请其他小朋友当花朵。(在音乐声中,“小蝴蝶”在“花丛”中飞舞)你不想对花儿说些什么吗?(引导“蝴蝶”与“花儿”对话)

  .你们还听到什么?想亲耳听听吗?(播放蝈蝈叫声)小蝈蝈快和它一起唱呀!(学生学蝈蝈叫)

  .老师发现连刚才没有变成小蝈蝈的小朋友都忍不住放声歌唱了,是什么快乐的事情使你们想放声歌唱呢?(引导学生说生活中快乐的事情)

  .如此快乐的生活小蝴蝶将它跳出来,小蝈蝈将它唱出来,你们能将它读出来吗?(指名感情朗读本节诗句)

  .快告诉夏姐姐,让她来帮你实现。(背诵本节)

  (杨再隋教授说:“引导学生进入情感体验过程,教师要适时引起学生思维冲突。——体验课文的情感因素并与之共鸣,这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本环节创设文本情境,利用“角色”这一触动学生的情感点,让学生亲身经历角色的动作,通过游一游、飞一飞、唱一唱,体验角色的独特感受,真正使学生对文本由“近”感到“真”,由“真”感到“亲”、“乐”,从而引起共鸣)

  ▲星星新月荷叶

  .小星星、新月、荷叶呢?请你们来读第4节。(指名分角色读)

  .你们为什么想变成他们呢?(引导学生说出喜欢的原因)

  .能通过你们的朗读,让所有小朋友都喜欢上你们吗?(指名感情朗读)

  (充分挖掘诗中空白处,让学生诉说“自己”想变的原因,既感悟了诗情,又得到语言训练)

  (3)相信现在,每一位小朋友心里决不仅仅想变一样东西,可能想变两样、三样,甚至,把你们心中的美好愿望都告诉夏姐姐,他可是一位神奇的魔术师。(自由练习指名背诵)

  (巧用与夏姐姐对话的形式,让学生水到渠成,兴趣盎然地将诗句熟记于心,并感情背诵)

  (四)、文笔生辉,拓展延伸

  除了诗中的这些事物,在这迷人的夏天,小朋友,你们还有什么想变的?把你美好的愿望,也像小诗人一样,写成一节小诗,行吗?(出示句式“我想变------,-----------。我想变------,-----------。”学生先写,再交流)

  (得法于课堂,延伸于课外,提高语文实践能力,这是语文教学的目的,最后安排这个拓展环节,有效地帮学生习得语言、发展语言。诗歌篇幅是有限的,学生个性化体验的空间是无限的,学生用诗的语言,仿照课文表达自己想变……在富有个性、自由表达的过程中,学生想象更任意驰骋,内心的独特感受更得以抒发。)

  (五)、学习生字,美观书写

  1、夏姐姐今天还为我们带来了三位新朋友,(出示:游穿眨)

  2、谁认识他们,来读一读?(指名读)

  3、哪个字最难写,你来想办法记住它。(用一句话记住“游”的字型)

  4、“穿”字谁来帮它找朋友?(找朋友过程中理解它的2个意思)

  5、这些字,我们不仅要记住它,理解它,还要把它写漂亮,先看老师写(老师范写,边写边提醒书写的注意点)

  6、请小朋友也来美美地写一写。(学生先描红,再独立书写,老师巡视指点。)

  (高林生老师曾说,识字、写字要坚持先自学而后教的原则,把有限的时间用在刀刃上。为此字型上抓住“游”,让学生将其各偏旁编成一句流畅的话,方便学生记牢。字意上抓住“穿”,当学生只理解穿戴时,用一个穿线的动作,就帮助学生理解它另一个意思。还有个生字,只简单点拨,如此扶放结合,既扎实有效,又培养学生自学生字的能力。)

语文教案 篇2

  一、教学要求:

  1、自主学习课文,感知并读懂课文,理解词句,体会思想感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学习选择哪些读书方法和怎样略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师要抓住精彩之处引导、点拨,把文章中所交给的读书方法通过讨论总结出来

  第一课时

  一、揭题,审题

  1.揭示课题。

  2.审题:(1)什么叫“精读”?什么叫“略读”?

  (2)你通常会采用什么方法?

  二、指导自读课文轻声自读课文

  要求:(1)要有一定的速度;

  (2)弄清这篇课文写了哪几方面,主要写哪几件事?

  (3)在自己认为最有收获的.句子下面作记号。

  1.组织交流。

  2.指名分节读课文,要求:读通、读顺课文,注意正确、流利。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思考:哪些句子让你受益匪浅?为什么?

  4.相机出示句子,指导理解:

  (1)俗话说的“一目十行”,就是指这种走马观花式的快速阅读方法。

  提问:A“一目十行”失什么意思?

  B走马观花是什么样的?

  c你这样读过哪些文章?有什么帮助

  D这样的方法给了你什么好处?

  (2)通过略读,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知道一篇文章或一本书的基本内容,从而确定它是否须要精读,或哪些地方须要精读。

  提问:A这句话你同意吗?

  B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

  c这个“须要”是指什么?为什么这里用的是“须要”而不是“需要”?

  5、齐读课文,体会。

  三、小结

  1.小结:在这篇课文中,你最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2.提问:你们身边有这样的例子吗?

  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2)写一篇读后感。(3)完成练习册。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认识11个字,会写3个字。

  2、认识偏旁双人旁“彳”,京字头“亠”竖心旁“ 忄”

  (二)能力目标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三)情感目标:了解课文内容,知道自己能做到和不能做到的事情,期待自己快快长大。

  教学重点:

  认字和写字,理解重点词语和练习朗读。

  教学难点:

  分辨汉字,认识偏旁。理解课文。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演示法 练习法 读书指导法 游戏法 问答法

  教学媒体:

  教学挂图,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谈话

  同学们,你是大还是小呢/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关于自己是大还是小的课文。

  二、课件出示或者图片出示本课的插图

  老师板书课题《大还是小》,让我们去读课文。

  三、学习生字

  (一)初读课文

  1、听老师读。

  2、你自己读读看。请学生自己小声的读一遍,注意自己读自己的呦,不要齐读。

  3、一边读一边圈出本课的生字。

  (二)学习生字

  1、哪一位同学可以试着看拼音读一下本课的生字。

  shí h?u jué de zì jǐ hěn chuān yī fú kuài 时 候 觉 得 自 己 很 穿 衣 服 快

  2、分析生字:一个一个生字分析:看生字看生字拼音是几拼音节,什么偏旁部首,什么结构,怎样组词。是否多音字,反义词等,例如

  学习生字得:音节:两拼音节,偏旁:双人旁“彳”,认识双人旁“彳”,结构:左右结构,请同学组词,最少说三个词,可以一起说,也可以找学生说。

  3、就这样一个一个学完本课生字。

  觉:多音字

  jué

  觉得

  觉

  jiào 睡觉

  得:多音字

  de 觉得

  得 děi

  é 得到

  反义词

  大——小 多——少

  这节课我们要记住

  双人旁“彳”,

  京字头“亠”

  竖心旁“ 忄”

  三)我书中的组词

  请学生圈出本课中的'生字组词

  如果本课有现成的组词,就直接圈出来,如果本课的生字没有现成的组词,可以写一个,以备以后忘了组词可以随时翻看。

  四、朗读生字

  (一)带拼音朗读生字

  1、学生齐读:说出音节,偏旁部首,结构,每一个字组三个词语,每一个字组三个词语。

  2、学生领读(一课一领读)

  (二)去掉拼音朗读生字

  我会读:齐读——男生读——女生读——分行读——开火车读——自读。

  五、游戏:找朋友游戏

  老师把拼音卡片和生字卡片贴在黑板上,学生拿音节卡片和生字卡片。然后拼读

  六、考一考你

  汉字魔术

  加一笔

  目------(自 )

  变一笔

  己------(已 )

  写偏旁

  得——( )

  快——( )

  时——( )

  加偏旁

  寸——( )

  牙——( )( )( )

  反义词

  大——(小 )

  多——(少 )

  七、小结

  1、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

  2、学生说。

  3、老师总结:我们学习了本课的生字,认识了一个偏旁

  4、初读了课文

  八、下节课我们做什么?

  1、下节课我们将进行朗读课文,分析课文

  2、请同学们自己在课下把本课生字读给爸爸妈妈听。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8个生字“蹄、摄、侧、绊、实、序、讶、础”。正确区分运用“发明、发现”。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全文。默读课文,说说麦布里奇是用什么办法把马奔跑时的镜头拍下来的。

  3、了解电影产生的原理是“人类的视觉残留”,感悟发明创造需要人们积极开动脑筋、细心观察才能成功。

  教学重难点:

  1、通过默读课文,说说麦布里奇是用什么办法把马奔跑时的镜头拍下来。

  2、感悟发明创造需要人们积极开动脑筋、细心观察才能成功。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大家一定都拍过照片,我们都知道照片有一个特点,它记录的东西都是静止的。可是今天的课文里却告诉我们“照片上的马活了”,这是什么原因呢?

  2、示题读题:照片上的马活了

  二、学习课文,了解实验过程

  (一)学习课文,了解进行实验的原因。

  1、指名分节读课文。(适时正音)

  文章中的两个人名要读清楚,他们来自不同的国家

  板书:英国摄影师麦布里奇法国卢米埃尔兄弟。(指名读)

  一个是摄影师——麦布里奇,专门拍照片的;一对是——卢米埃尔兄弟,最终发明了电影。他们之间有什么关联呢?我们先从英国摄影师麦布里奇入手。

  (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英国摄影师麦布里奇的实验和法国卢米埃尔兄弟发明电影之间存在着联系,两位年轻人为马奔跑的样子争执,只是一个导火索,引发了一次实验,产生了连锁的反应即发现视觉残留现象,发明电影。)

  2、读课文一、二小节,并填空。

  英国摄影师麦布里奇听说两个年轻人为了()而争论不休,感到很()。他决定()。

  (理解:争论不休,可以在文中找出相关句子。)

  (二)边读边画,了解实验过程,品味语言文字。

  师:为了求证马跃起时,四蹄都是腾空的,还是总有一蹄着地的,英国摄影师麦布里奇做起了实验。

  1、快速浏览第3节,英国摄影师麦布里奇准备了什么工具?木桩细绳照相机

  2、默读第3节,并试着用笔在纸上画画麦布里奇是如何摆放木桩、细绳和照相机的。

  3、学生交流,师范图,让学生对照自己的图示。

  学生每说一步,老师抓住关键词语,反复敲打。

  第一步:跑道一侧,每隔几步,放上一架照相机。24架照相机一字排开。

  第二步:另一侧,相应位置,24根木桩。

  第三步:每根木桩上系细绳,另一头结在照相机的快门上。(理解:快门)

  第四步:马边跑边将细绳绊断,带动了快门,拍下照片。(字形分析“绊”理解其意)

  做实验必须步骤清晰准确,同样表述实验的'语言也要清晰准确,这样才能让读者明确。

  4、让学生看图示,说说实验的过程。(关键词语要讲清楚)。

  (三)了解“视觉残留”现象,体会实验的意义

  师:实验的结果课文中已明确的告诉我们,马奔跑时——,但这次实验不仅仅只是证明了这一点,它给我们后人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1、麦布里奇还偶然发现了,将24张照片按——,组成一条照片,如果在看照片带时——,马就——。(板书:发现)

  麦布里奇是对一直存在,但人们并不知道的现象,通过偶然的机会——发现了,这个现象被现在的科学家称为“视觉残留”现象。

  2、卢米埃尔兄弟则是在——基础上,经过反复研究,发明了——,这是以前从来没有的东西,但自从它被发明之后,我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师总结:

  许多伟大的发现与发明源自生活中的一些小偶然。视觉残留和电影就是其中一例。而只有有心人才能从偶然中发现金子,发明创造。希望同学们也能像麦布里奇和卢米埃尔兄弟一样细心观察,积极动脑,发现人类未知的现象,发明造福人类的东西。

  三、布置作业

  1、复习生字新词,熟读课文。

  2、用“好奇”写一句句子。

  3、动手做做,完成语言大冲浪,把看到的情景说一说,录在录音机里。

  板书:

  7、照片上的马活了(视觉残留现象)

  发现↙↘发明电影

  英国摄影师麦布里奇,法国卢米埃尔兄弟

  课后反思

  进入三年级语文教学,课文的篇幅逐步加长,文章的内涵逐步加深,对我们教师的有效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经常说要切实提高课堂效率,如何提高,很重要一方面就是教师对教材的把握。

  《照片上的马活了》这篇课文看似事件较多、地点及人物的转换较快,但事件之间相互关联。教师在分析教材中就要把握好其中的关联,从而心中有数:哪些事件可以一笔带过,哪些事件必须全盘掌握;哪些事件能落实训练目标;哪些事件可引发学生思考。课文按发展顺序记叙了四个事件有详有略,事件一:两位年轻人在酒店里为马奔跑的样子而争执;事件二:英国摄影师麦布里奇实验证明马奔跑时总有一脚着地;事件三:麦布里奇发现拉动照相带,马“活”了;事件四:卢米埃尔兄弟发明了电影。其中“实验”是重点,实验解决了马如何奔跑这一问题,如果没有实验也就没有麦布里奇后来的发现,更没有卢米埃尔兄弟后来的发明电影。而略写的“发现”和“发明”两个事件是关键,可以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麦布里奇和卢米埃尔兄弟有这样的发现和发明”,让学生体会到看似简单的意义不大的实验也能产生重大的影响,只要敢于去实践去观察。至于“争执”这一段,只是起到引入的作用,读读即可。

  把握教材中的内在联系,就可以找到教学的切入口,找到教学的重点,也会给你选择教学的方法提供帮助。

语文教案 篇5

  一、教材分析和对学生状况的分析

  《长城》一课是人教版义务教学小学五年制第八册第一课。本节课是它的第二课时。

  《长城》是四年级下学期的开篇课文,是一篇看图学文的课文。它由两幅长城的图片和一篇短文组成,图文结合,表现了长城的雄伟壮观和高大坚固,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学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学习这篇课文,一是让学生认识长城,知道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二是结合理解课文,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的确立,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策略

  本节课就在于使学生深入的理解课文,深化并激发学生的情感。

  四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观察、分析、理解能力,也会有自己的独立的看法,同时对计算机的学习与基本的实际操作也有了一定的基础,以此为根据我确立了以下的教学目标与重点、难点:

  知识目标:

  1、感知课文,理清课文思路。

  2、了解长城史今,理解长城构造,体会作者抒发的民族自豪感。

  3、学会搜集、整理网上资料,制作简单的幻灯片演示文稿。

  4、学会注册并使用BBS,学会发表网址时进行的相关链接。

  能力目标:

  1、通过文字的描述,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2、通过对图片的观察,指导学生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从不同观察点观察事物的方法,提高观察能力。

  3、通过网上资料的搜集与整理,提高计算机及网络的操作能力。

  德育目标:

  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通过网上资料的搜集与整理,了解长城史今,理解长城构造,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

  教学难点:

  通过网上资料的搜集与整理,体会作者抒发的民族自豪感。能展开联想,在BBS中发表自己独道的见地。

  自主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网上丰富的资源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基础,本身网络学习语文的这种形式就吸引着学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学习的欲望,这本身就为突破重点、难点做好的铺衬。

  在BBS中了表自己的合理化见解,这对于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来讲稍有难度,但我相信教师大胆的引导与勇敢的鼓励,这一难点会得以很好的解决。

  三、课堂教学结构及各要素和谐发展的基本构思

  本节课我大胆的将计算机网络教学与小学语文教学结合起来,根据本节课《长城》适合全面搜集资料的特点,而计算机的网络教学恰好可以满足这一条件,二者的结合,在形式上首先就给学生以学习的好奇心,有了强烈的渴知欲;而在实效上更是相辅相承。计算机网络的加入,大大的提高了学习效率,增强了学习效果,完全的体现了新的教学改革理念,使学生的学习更主动、更自由、更民主、更平等、更公平;学生如果想更好的学习到本节课的内容,首先他得有一定的`计算机网络实际操作基础,会浏览网页,能进行简单的图文复制与粘贴,会制作简单的演示文稿,学会注册BBS会员,并学会发表与回复贴子,发表贴子如果发表的是网址还要会学会如果进行链接,等等这一切又充分要学生去动脑、去动手,去实际的操作与应用来展现他的计算机水平。学生在BBS中的发表见解所面向的区域更为宽广,不再是只对老师,或只对学生,他所要面对的是所有的人及所有人的全部,给了学生展现自我、表现自我的机会。

  教师在本节课是一个调控者与指导者。指导学生如何在网络中更好的进行语文课的学习,谐调各小组或每个同学生之间知识的共享。在学习中,又是同学生一起学习的学员,与学生之间是平等的。

  本节课,学生完全是学习的主体!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1-09

语文的教案08-05

语文的教案11-05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1-10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4-02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4-06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04-05

语文《项链》教案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