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语文教案>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07-28 10:27:10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推荐】语文教案8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8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推荐】语文教案8篇

语文教案 篇1

  第一课时

  一、摘录笔记

  1、继续用学过的方法积累新词、好句。

  2、提醒学生自学生字,在积累的同时理解诗意。

  3、读一读课文中摘录笔记的内容,体会因果关系句子。

  A、先表明态度,后说明理由;

  B、先说明理由,后表态度。

  4、引导学生摘录课文中类似的因果关系的句子。

  5、四人小组交流体会。

  二、读一读

  1、学生自读古诗句。

  2、学生自学诗句,用自己的方法理解句意。

  3、四人小组交流诗句含义。

  4、全班交流体会。

  A、人要顺应天时,具备自强不息的精神。

  B、有了财富,不能放纵自己,整天沉溺于酒色。看到贫穷的人,不能欺辱,面对威武的武力也不去没有原则的屈就,这才是大丈夫。

  C、只有尊重别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5、全班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关“尊严”的句子。

  第二课时

  一、开卷有益

  1、学生自读课文,了解文意。

  2、讨论:所表达的意思。

  思考:“嗟来之食”的的含义。

  3、学生复述课文。

  4、讨论交流:展开辩论——那个人该不该吃黔敖的东西

  二、辩论会

  1、全班分为两组,展开辩论。

  正方:那个人不该吃黔敖的`东西

  反方:那个人该吃黔敖的东西

  2、正反方自由组合讨论。

  3、全班交流。展开辩论。

  4、教师小结。

  第三课时

  一、导入习作主题

  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所围绕的主题是什么?(尊严)

  今天,我们习作的题目是——一件尊重他人的事

  二、完成习作

  1、四人小组交流自己的体会。

  2、全班谈论。

  3、教师点评。

  4、学生思考习作思路。

  5、学生开始习作。

  6、修改习作。

  7、抄清习作。

语文教案 篇2

  学法引导

  本文是一篇优美的游记散文,能抓住特定时间、地点的景物特征写最,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使语言更加形象有韵味,适合反复吟诵,用心感受,应着力于诵读、感悟。

  重难点分析

  1.通过景物描写体会作者的感情。

  2.学习的细致的观察生活和准确生动的描写景物的方法。

  以上两点,采用以学生诵读感悟为主,老师适时启发,点拨的方法学习。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

  本文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游记散文,作者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学家。号石公,公安(现在属湖北省)人。万历二十年进士。他与兄宗道、弟兄中道合称“三袁”,世称“公安派”。他们提出“性灵说”,认为文学应当“独抒性灵,不拘格套”。他们对于复古主义的驳斥相当有力,认为文学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的,每个时代的文学,不应当厚古薄今,更不应当用古泥今。他们在创作上坚决反对临摹古人,强调写自己所想、自己所感的东西,也就是“独抒性灵”,主张用平易近人的语言进行写作,不用典故。在创作方面的表现是小品文领域的开拓。他们的作品文字清新活泼,文笔秀逸,意趣盎然。今天我们学的这篇游记紧扣景物的季节特点,细腻描写满井的初春景色,不多几句话,便勾画出一片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象。作者描写简练形象,再现当时游览情事。文笔清新秀丽而有生气,比喻新鲜、贴切,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游览时的轻松喜悦的心情。今天我们就共同来品味这篇优美的散文,共体味洋溢在文中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浓浓情趣。

  (二)整体感知

  1.自读全文,疏通字词。

  2.教师范读。

  3.学生有感情朗读。

  (三)教学过程

  1.自读课文,对疑难字词质疑、讨论。

  2.老师范读或听朗读录音,从记叙的六要素的角度整体了解文意。

  时间:花朝节后廿二日 地点:满井

  人物:我与数友 起因:局促一堂之内,欲出不得。廿二日天稍和。

  经过:心境“若脱宠之鹄”,尽览初春水光山色,饱览游人怡然之情。

  结果:感慨“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来之知也”。

  3.概括段意

  (1)第一自然段写城中“余寒”景物,欲扬先抑;

  (2)第二自然段写满井春色。融情人景,寄托追求。

  4.提问第一自然段可删否?

  烘托、反衬手法,是极必要的铺垫,作者欲扬光抑,欲进先退,把迫切渴望出游的心情暗示给读者。

  5.提问文中细腻刻画了哪些初春景色?

  高柳突堤、土膏、冰皮、波色、鳞浪、山峦、晴雪、柳条、柔梢、麦田浅()、游人、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毛羽鳞())

  6.提问试分析文章的`写景顺序。

  自然景→人文景→自然景

  (山水风光→游人→动物)

  远景→近影

  (山水风光→柳梢、麦田)

  7.提问直接抒写作者心情的语句有哪些?体现了作者什么心情?

  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若脱笼之鸽→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仰郁、烦躁→轻松喜悦→感叹赞美

  (抑→扬)

  (四)总结、扩展

  本文以议论作结,言明自然未尝没有春色,只是“局促”之人不知道春在哪里罢了。这体现了作者的人生感悟,真正的自然是在“郊出之外”,不是在人事纷扰的“城”中。作者在官场感到孤独,大自然却给他以慰藉,在心灵与自然的贴近中,山水鱼鸟都成了他的知己

  (五)布置作业

  书面一:分散朗读,并注音(出示小黑板,全班在练习本上注音,然后指名板演,共同订正。)(每个2分。)(括号内是答案,下同。)

  1.燕(yàn)2.花朝(zhāo)3.辄(zhé)4.妍(yán)5.倩(qiàn)

  6.靧(huì)7.蹇(jiǎn) 8.呷(xiā)9.廿(niàn)10.浃(jiá)

  口述:l.比喻句,明确在本体与喻体之间常用似、像、若、如之类的喻词。本文并有哪几个比喻句?(共有3个:①若脱笼之鹄。②如镜之新开……③如倩女之()面……。“娟然如拭”不是比喻句,它的意思是“美得像刚刚揩拭过的那样”,只是描绘而已,虽有“如”字,前后并没有具体的本体和喻体。)

  书面二:本文写景细致入微,你读了有哪些体会?请选例并简要说明。(自读课文,用这类题目来检测,不作死板限制,可以让学生有自由发表意见的余地,不会扼杀有才能学生的天机及积极性。如果在水平属中下的教学班,可以改用课文后的一、二题。)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正确地朗读课文。读准10个生字的字音。联系课文理解本"悄悄"、"欢乐"、"欢快"的意思。

  2、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四季的特点,并能画出自己所喜欢季节的景物。

  教学重点:

  1、读准字音。

  2、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四季的特点,并能画出自己所喜欢季节的景物。

  教学难点:

  理解"悄悄"、"欢乐"、"欢快"

  板书:

  18、四季的脚步

  春天 夏天 秋天 冬天

  溪水唱 金蝉叫 落叶飘 北风吹

  小草绿 雪花舞

  鲜花开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3分钟)

  1、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的大自然可神奇啦。你们看,它给我们带来了什么?(贴图:桃花、荷花、菊花、梅花)你们认识它们吗?知道它们是在什么季节开放的吗?

  2、揭示课题:春、夏、秋、冬就构成了一年的.四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描写四季的优美的诗歌。

  3、大自然除了给我们带来美丽的花朵,还带来了哪些奇妙的景象呢?我们一块儿伴随着司机的脚步去看看吧。

  二、认定目标:(1分钟)

  三、导学达标:(26分钟)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你们听(教师配乐朗读)。你好像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2、大自然多美啊!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这首诗歌,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把它读准。

  3、一年四季中,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你想给它取个什么名字?(或:你把春天叫什么?)

  品读课文,读中感悟。

  学习第一节。

  1、现在,请你轻轻地闭上眼睛,注意听:"春天的脚步悄悄,悄悄地,她笑着走来--"你们听到了谁的脚步声了?它是怎样走来的?(悄悄地、笑着)

  指导朗读:春姑娘轻轻地向我们走来,读的时候就要把"悄悄地"读慢些,"笑着走来"它多高兴啊。会读吗?谁来试一试?

  2、你们看,春姑娘为我们带来了什么?(演示课件:春天的图片)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春姑娘为我们带来了溪水的歌儿,带来了绿草和鲜花。溪水的歌儿多好听啊,你会唱吗?(指名读"丁冬、丁冬")请一个同学后三行诗。

  3、哪位同学来读读第一节诗?

  4、(配乐朗读)我们一起来读读第一节诗歌。

  学习2--4节。

  1、春天多美啊!春姑娘的脚步是悄悄的,笑着走来的。那么夏姐姐的脚步是怎样走来的?秋婆婆、冬爷爷的脚步又是怎样走来的呢?(指名说)指名读夏、秋、冬的脚步。

  2、夏姐姐、秋婆婆、冬爷爷都是悄悄地,她笑着走来的,他们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歌声呢?(指名说)

  你知道金蝉是怎样唱歌的吗?能学给大家听听吗?

  你能模仿落叶的声音吗?

  北风怎样吹的?谁来学一学?

  3、请大家自己读一读这三小节诗,你喜欢谁的歌儿就读那个小节。

  4、指名读:你喜欢谁的歌?请你地一读。

  5、画出自己所喜欢季节的景物。

  6、朗读全文。小结谈话:四季给我们带来了这么多美丽的景象,你们喜欢四季吗?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

  四、达标测评:(10分钟)

  1、认读生字词。

  2、分小组讲件四季的特点。

  3、选择自己喜欢的季节来读读。

  作业:

  让学生把课文读给家长听。

  《四季的脚步》第一课时《四季的脚步》第一课时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的:

  1.理解《绝句》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感受诗人的心境,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2.学习利用注释,展开想象,读懂古诗;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初步了解古诗对仗工整的特点。

  3.学习杜甫的另一首古诗《绝句》。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复习《早发白帝城》

  二、学习《绝句》

  1、介绍作者

  杜甫是我国唐代的伟大诗人,他一生写了不少优秀的作品。公元762年,成都尹严武入朝,蜀中发生动乱,杜甫一度避往梓州,安史之乱平定之后,杜甫得知这位故人的消息,也跟着回了成都草堂。这时他的心情特别好,面对这生机勃勃的景象,情不自禁,写下一组即景小诗。兴到随笔,事先既未拟题,诗成后也不打算拟题,干脆以“绝句”为题。绝句描写了他的住所——草堂前的明媚秀丽的景色。

  2、默读全诗,想一想这首诗描绘了草堂一幅怎样的画面。

  3、小组学习

  (1)组内读诗,说说这首诗讲的什么意思?

  (2)你们感受到诗人当时什么心情?哪句感受到的?

  (3)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小组内解决不了的提出来。

  4、教师重点指导学生理解“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诗人写了千年的积雪、扬帆待发的船只,为整首诗平添了一种气魄。一个“含”字,不仅把很远的景物移到近前来了,而且把西岭的积雪和草堂的建筑和成了一个整体,使浣花溪的景色在广阔的背景中显得更加明媚秀丽。《绝句》中“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一句,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联系生活体验,借助图片或录像片,展开想象,感悟诗句的意境。诗人身在草堂中,透过窗口远眺积雪终年不化的西岭,那雪岭的壮丽景色仿佛是嵌在窗框中的.一幅画。再向门外一看,见到停泊在岸边的来自东吴的船只。“泊”,停靠,“万里”,虚指遥远。船只来自远方的东吴,又将沿岷江穿三峡,直达长江下游。这只有在和平环境中才能做到,对刚刚饱受战乱之苦的百姓来说,看到船只畅行万里,是多么令人振奋和欣慰啊!“万里船”是从空间来讲,“千秋雪”是从时间来说的,诗人身居草堂,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胸襟多么开阔!

  5、看图说一说诗的意思。

  三、课后延伸

  1.运用本诗学习方法,阅读杜甫另一首《绝句》,与课文对比,想一想,有什么相同之处。

  绝句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注释】迟日:即春日。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色彩鲜明、春意盎然的春景图,流露出诗人闲适、欢悦的心情,格调清新,对仗工整,自然流畅,描摹景物清丽细致,与课文中《绝句》异曲同工。

  2.开一个诗歌朗诵会,弘扬祖国的五千年的文化。

  四、作业

  1.把通过想象把《绝句》中的美好景色写出来。

  2.介绍关于古诗文方面的书,找找关于这两位诗人的其他作品。

语文教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在表达中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

  2、培养学生善于从平时积累的素材中,选择真实生动的材料。

  3、让学生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二、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在表达中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

  三、教学准备:查找范文。

  四、教学时数: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明确习作要求,指导写法。

  教学过程:

  一、认真审题:

  1、文章的题眼是什么?(感动)

  2、感动是什么意思呢?(感动是思想感受到外界事物的影响而激动,引起同情或羡慕。)感动包括内和外两个方面的必要条件:一是外界发生了什么事情,二是引起你内心产生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选材:

  整体回顾本板块四篇文章的共同特点,那就是令人感动。

  这次习作,在选材上有严格的限制,不是随意写一件事,必须选择那些能够使人感动的材料。如:

  1、体育课上,我摔伤了,小明把我送到医务室

  2、妈妈为了使我长得健壮,每天都给我做可口的饭菜,有一次

  3、有一件事爸爸错怪了我,他主动向我道歉,真让我感动。

  4、我生病了,老师给我补课。

  5、某位同学将零用钱、压岁钱捐给了希望工程

  6、校长或某位老师在雨天给我和同学们打伞

  要切记:不管选择哪些方面的'题材,一定要真实,是自己亲身经历的,不得胡编、虚构。

  三、写作提示:

  这次习作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使你感动的事情是怎样一步一步发展的,这些要写清楚;特别是最让你感动的是什么,让你感动的具体情节,人物的动作或语言,更要写清楚。

  2、写清楚自己当时的真实感受。事情对你有什么触动,你有什么想法、表现,这对表现你是怎样受感动的非常重要,也要适当描写。

  3、在文中可以稍加议论,表现人物的行为、思想、品质、精神,但千万不可议论过多,影响对事件本身的记叙。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7个生字,认识“诺、颁、隧”3个字。理解生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3.读通课文,了解诺贝尔的辉煌业绩,感受他伟大的人格力量

  教学重点:

  学会生字生词,读通课文,感知内容。

  教学难点:

  从具体的语句中,感受诺贝尔博大的胸怀、奉献的精神、对科学的热爱。

  教学过程:

  第 1 课时

  一、揭示课题

  1.谈谈世界著名的奖项——诺贝尔奖。

  2.说说对诺贝尔的了解。

  二、设问导读

  (一)预习课文

  1.依自学提示读课文

  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大声朗读课文,勾画出生字生词,同桌借助词典或学过的解词方法思考其含义。

  小组合作读课文,互相正音。

  2.正确读出下列词语。

  斯德哥尔摩 颁奖 机械 砸石头 灰烬

  隧道 开凿 震撼 英镑 爆炸

  3.展示朗读:选择喜欢的自然段朗读,互相评价。

  (二)概括内容

  1.默读课文,说说从文中读到了哪些内容。

  2.从上面提到的内容中提炼出主要内容。(提示:找出文中主要自然段来概括。)

  3.思考:文章层次如何划分?说说理由。

  (三)了解诺贝尔奖

  1.自读课文第1、2、10自然段,思考

  ⑴诺贝尔奖是怎么来的?奖项涉及哪些领域?

  ⑵诺贝尔奖授奖仪式的地点和时间分别是什么?为什么这样安排?(温馨提示:边读边画出有关的词句。)

  2.品析遗嘱

  ⑴读读第10自然段中写诺贝尔遗嘱的句子,从遗嘱的内容中,你认识到了怎样的诺贝尔?

  ⑵饱含深情地读出诺贝尔的'遗嘱。

  三、巩固练习

  完成课后练习1、2题。

  四、拓展延伸

  查资料了解我国曾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

  第 2 课 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诺贝尔发明炸药的历程及所经受的磨难,感受他热爱科学、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9自然段,体会诺贝尔热爱科学、勇于追求、锲而不舍的精神。

  教学难点:

  借助课文内容,练习为诺贝尔写100字的小传

  教学过程:

  一、基础达标

  课文主要记叙了诺贝尔( ) 的艰难历程。临终时,他把100多种发明的奖金和专利费存入银行所得利息,作为奖金,分别奖给 ( ) 五个领域中成就最突出的人。

  二、设问导读

  (一)默读课文3-9自然段,思考

  1.诺贝尔为什么想要发明炸药?(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找出句子。)

  2.诺贝尔发明炸药经历了哪三个过程?(提示:仔细读5-9自然段,画出相关的句子,简洁叙述。)

  3.找出本片段中最令你感动的地方,有感情地读一读。

  (二)合作探究

  1.诺贝尔发明的炸药为人类的生产活动解决了哪些实际问题?

  2.我们知道,炸药常用于战争之中,它在给人类带来好处的同时,也毁灭人类创造的文明。如果诺贝尔泉下有知,会怎样想?(提示:结合诺贝尔奖的奖项来分析)

  (三)练写小传

  1.读富兰克林的传记,想一想:书写诺贝尔的小传,要有哪些内容。

  2.根据课后练习第4题的要求,为诺贝尔写人物小传。

  三、巩固练习

  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对“为了发明炸药,诺贝尔投入了他的整个生命。”这句话的理解。

  四、拓展延伸

  整理为诺贝尔写的小传,誊抄在课后练习第4题下的空白处。

语文教案 篇7

  学习目标

  1、学习伽利略勇于创新、善于探索的精神。

  2、学习巧妙的构思、记叙和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学习重点

  1、伽利略勇于创新的精神。

  2、巧妙的构思。

  学习难点

  记叙和描写相结合。

  学习过程

  预习检测

  1、给下列生字注音。

  耸肩()倔强()卷帙() 滑稽()脉搏()不屑()

  2、解释下列词语。

  赫赫英名: 兴高采烈: 窃窃私语: 心不在焉: 漫不经心:

  3、知识链接。

  古希腊在物理学说方面有两大学派,一派以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为代表,另一派则以自然科学家阿基米德为代表。两人皆是古代希腊蓍名的学者,但由于两人的观点和方法不同,其科学结论也就各异,并形成了鲜明的对立。亚里士多德学派的观点基本是唯心的,他是凭主观思考和纯推理方法作结论的,所以是充斥着谬误。而阿基米德学派的观点基本是唯物的,他完全依靠靠科学实践方法得出结论 1592年,伽利略来到威尼斯的帕多瓦大学任教,开始了他科学活动的黄金时期。在这一时期,他研究了大量的物理学问题,如斜面运动、力的合成、抛射体运动等。他还对液体与热学作了研究,发明了温度计。1609年,伽利略制成了天文望远镜,并用这台望远镜去探索宇宙的奥秘,他发现月球的表面凹凸不平,有高山深谷;木星有四颗卫星围绕它旋转,金星和月亮一样有盈有亏;土星有光环;太阳有黑子,能自转。银河是由于千千万万颗暗淡的星星所组成。这些发现为哥白尼、布鲁诺的观点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对教会的信条进行了严厉的打击。

  第二年,他出版了《星际使者》,通俗地向读者介绍他观察到的天空现象,宣传了他的观点。1613年,他在罗马发表了《论太阳黑子》。该书以书信形式明确指出了哥白尼学说是正确的,托勒密学说是错误的。由此伽利略触怒了教会,开始受到宗教裁制所的审讯。

  1632年1月,伽利略在佛罗伦萨出版了《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的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他在书中用三位学者对话的形式,作了四天的谈话。讨论了三个问题:1、证明地球在运动;2、充实哥白尼学说;3、地球的潮汐。《对话》总结了伽利略长期科研实践中的各种科学发现,这部著作一经出版便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但却遭到了罗马教会的反对。伽利略因此而受到了长期的监禁。

  1636年,伽利略在监禁中偷偷地完成了他一生中另一部伟大的著作《关于两种新科学的对话》。该书于1638年在荷兰出版。这部伟大著作同样是以三人对话形式写的。“第一天”是关于固体材料强度的问题,反驳了亚里士多德关于落体的速度依赖于其重量的观点;“第二天”是关于内聚作用的原因,讨论了杠杆原理的证明及梁的强度问题;“第三天”讨论了匀速运动和自然加速运动;"第四天"是关于抛射体运动的讨论。这一巨著从根本上否定的亚里士多德的运动学说。

  一、导入:

  生活是平淡的,却又是美好的,法国著名的雕塑家罗丹曾经说过,“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正是有了发现,我们的生活才变得如此美好,社会才得到不断地进步。今天我们要看看,伟大的科学家伽利略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了什么奇迹。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根据课文内容把题目补充为一个完整的句子,注意记叙的六要素。

  2、课文是否就写了伽利略这一个发现?

  3、文章主要写了几件事?

  明确: (一)(1—7)摆动挂灯的启示——发现自然的节奏原则。 (二)(8—12)写伽利略的孩提和学生时代——对科学的不懈追求和献身精神。 (三)(13—19)比萨斜塔上的实验——发现自由落体定律。

  4、那么根据课文内容,课题要不要修改为“伽利略传”等?

  三、再读课文,自主思考:

  1、课文为什么要介绍伽利略孩童和学生时代的情况?

  2、认真阅读课文。假如你是伽利略的导师,请你为他写一个恰当的评语。

  提示: 他这敏锐的感官和观察、思考、实验能力与他孩提和学生时代是紧密相连的。

  速读8——12段,明确:(1)不迷信权威。(2)善于观察、善于动手动脑。(3)有理想。(4)敢于追求真理。(5)不断试验,挑战权威。(6)面对压力和挫折,仍然勇往直前。

  四、小组合作,探究写法。

  1、课文是按照怎样的思路展开的?这和普通的人物传记按时间顺序写作有什么不同?你认为这样的 构思巧妙在何处? (教师总结:全文是按照“摆动挂灯的启示——学生和孩提时代的经历——比萨斜塔上的实验”的思路展开的。课文首先描写了伽利略发现摆动规律的经过,写得引人入胜,这就一下子抓住了读者。然后再略写伽利略孩童和学生时代的情况,接着再重点写伽利略发现自由落体定律的情况。这样构思全文不仅使读者清楚地了解到伽利略的生平和两个重大发现。而且读来感到波澜起伏,兴趣盎然。) (教学提示:这三个问题由浅入深,教师应引导学生逐层深入,逐个解决。在“构思巧妙在何处?”这一问题上,可引导同学们自由探讨,各抒己见,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独特见解。)

  2、默读课文,找一找文中哪些地方采用了记叙的写法?哪些地方采用了描写的写法?

  3、对下列描写性语句,从描写的方法或角度进行赏析。

  (1)、第二段:“链条……似乎……,那盏……似乎……,尽管往返的距离越来越小”。加点字说明了什么?

  (2)、第五节“又是伽利略一个发疯的念头。”中的“又”字说明了什么?

  (3)、课文最后一部分描写观看队伍的盛大和观众的“兴高采烈”有何用作?

  五、拓展。

  1、收集比萨斜塔、亚里士多德及伽利略生活的时代背景等与课文相关的资料。

  2、搜集有关其他科学家创造发明的小故事,结合课文说说他们成功的经验。

  3、请运用“漫不经心、心不在焉、默默无闻、一劳永逸、兴高采烈”等5个成语扩展成一段话。

  六、作业 以自己的一次小小的科学探索、科学实验或者创造发明为内容,写一篇350字左右的短文。同时附上一篇总结成败经验的小汇报。

语文教案 篇8

  语文园地一

  教材分析

  本次语文园地包括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和宽带网。口语交际的内容是赞美祖国壮丽河山,启发学生走向大自然去领略美丽的自然风光。习作的要求是观察一处景物再把观察到的景物写下来。“我的发现”以对话的方式对本组课文表达方式作了回顾和总结。日积月累选编了5句有关描写自然风光的古诗名句。宽带网是一项搜集祖国锦绣河山图片资料的语文实践活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掌握本单元字词,积累古诗名句。

  过程与方法:学会制定春游方案;能按一定顺序观察景物并具体生动的奥写下来;发现排比句的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同时培养孩子们搜集信息的能力和兴趣。

  学情分析:

  本次语文园地的内容与以往差不多,口语交际与作文都与景物有关,学生已经写过多次,并不陌生。难点是如何把景物写具体写生动。这就要求学生课下多观察,细观察。古诗名句理解需要教师点播,宽带网重在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搜集信息,提高搜集信息的能力。

  教法与学法:课下细致观察与课上指导交流相结合,口语表达与书面表达相结合

  教学准备:课下按一定顺序观察校园一处景物

  教学时间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导入新课

  谈话引入:春天已经悄悄地来了,你从什么地方感受到了春的气息?你们想出去找找春天吗?今天我们就要商量商量,怎样才能快乐、安全、有意义地找到春天。

  二、读课题,明要要求。

  1、自读课题,弄明白说话的主题是什么。(春游计划)

  2、围绕这个中心,要说清楚哪几个要点呢?

  (1)时间、地点

  (2)准备工作

  (3)开展的活动

  3、除了书上提到的这几个方面,你觉得还有必要说清楚什么。自由补充

  三、分小组讨论

  1、提出要求

  (1)围绕中心话题进行讨论。

  (2)分工合作,团结协作。

  (3)学会倾听

  (4)作好记录,形成书面计划草案。可以表格的形式进行。

  时间

  地点

  活动内容

  准备工作

  分工

  其它

  2、自由组合。并选出组长

  3、进行讨论。

  4、各小组进行汇报。

  5、评一评:取长补短,统一意见,形成班级的春游方案

  第二、三课时

  习作

  一、导入新课

  谈话引入:春天来了,校园也呈现出不同于以往的生机,同学们在课前仔细观察了校园。你觉得我们的校园美吗,最美的是什么。(自由发言)想把这些美用笔记录下来吗?

  二、读题:明要求。

  1、自读题目,弄清写作的内容和要求。

  2、梳理:内容:

  (1)校园的`一处景物

  (2)别处的景物

  (3)发生在校园的一件事

  要求:顺序清楚,内容具体,语句通顺。

  三、指导选材:

  1、典型***:写一处景物,选择最美的、自己观察得最仔细的。

  2、新颖:善于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

  四、指导写法:

  1、要有一定的顺序

  2、怎样写具体:观察要细致;采用多种表现手法;语言优美。

  五、相互交流:

  1、分小组交流自己的构思,在交流中得到启发。

  2、提出自己在思考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六、拟定草稿。教师指导,及时发现优点和问题。

  七、学生完成后,选择一篇较为典型的文稿做点评,肯定优点,指出问题,然后对自己的作文进行修改。

  第四课时

  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一、复习导入。

  检查读词语盘点里的词语,有选择地听写。

  二、我的发现。

  1.分角色读对话。

  2.说说小林和小东发现了什么?

  3.读句子,回到课文中去找这些句子,再读一读,说说这样的句式有什么好处?

  4.全班交流。

  5.摘抄。

  6.想一想:我们在哪些课文中也读到过这样的句子。

  三、日积月累。

  1.自由朗读诗句。

  2.说说自己读懂了意思的诗句,提出难以理解的诗句。

  3.教师点评释译。

  4.比一比,看谁背得多,看谁背得快。

  四、宽带网。

  1.自读。看图,读文,说说从中了解的知识。

  2.小组交流:说说自己了解的五岳和五湖。

  3.拓展知识:搜集或下载资料,遨游祖国的山山水水

  4.集体交流:图片附文交流,或者就图片口头介绍,或者借助投影仪口头介绍。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语文园地一,语文园地一- 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05

语文的教案01-09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1-10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4-02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4-06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04-05

语文《秋游》教案08-25

语文《丰碑》的教案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