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要求:
1、认真写好铅笔字。
2、熟记4条成语。
3、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写话能力。
4、激发学生保护动物的感情。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1、认真写好铅笔字。
2、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写话能力。
二、教具准备:字典 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一题
1、审题
2、指导。
(1)四人小组读资料《庄稼的保护神》,遇到生字,,在书上注上拼音。
(2)四人小组选派一名学生朗读,
(3)在学生读资料时,检查“粘住小虫,卷入口中,常常是百发百中”这一句中两个“中”读音是否准确。(第一个“中”读第一声,表示里面的意思;第二个“中”读第四声,表示逮住了目标。)
(4)巩固练习。
小明中一回家就听说爸爸中奖了。
在“警察和小偷”的游戏中,谁中枪了?
(5)练习朗读短文。
自由练习读,指名读,集体读。
(6)指导看漫画,说一说这漫画画了什么?
(7)指导看漫画,你有什么想法?它主要想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我们应该保护动物。)
(8)你还知道哪些动物也是人类的朋友?
(9)把你刚才说的,再用几句话写下来,看谁写的语句最通顺,最连贯。
三、作业设计:
1、背诵4条成语。
2、完成写话。
第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
1、熟记4条成语。
2、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写话能力。
二、教具准备:
水彩笔 白纸
(二)、教学第二题
1、审题
2、指导。
(1)出示生字卡,依次认读生字。
(2)教师范写,讲述写字技巧。
(“丽”字的长横要盖住下面部分;“言”字的第一笔要写得平而长,下面的部分要写得窄一些。“互”的最后一横略长一些,把这个字托住。)
3、练习。
学生按照要求认真地练习描红和临写,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随时纠不正确的书写姿势。
4、 反馈。
展示学生写得好的字,进行评讲,存在的问题。
(三)、教学第三题
1、熟记4条成语
2、看图,理解4条成语的意思。
披星戴月:披着星光,头戴月亮。
烘云托月:绘画时通过渲染云朵来衬托出月亮。比喻写作时通过侧面描写来突出重点和主题。
3、练习。
学生自由练习读,要读正确。
齐读、背诵。
4、 你还知道哪些带有“月”字的成语?
(日积月累 花好月圆 花前月下 日新月异------)
(四)、教学第四题
1、审题
指名读题,弄清题目的要求。
2、指导:
(1)请你说说你知道哪些交通工具的名称?
(2)未来的工具会是什么样的.呢?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想象中的交通工具的特点和作用。
(3)请同学们拿出水彩笔画一画,并给自己所画的交通工具起一个形象的好听的名字。
(4)写几句介绍一下自己理想中的交通工具。(就写在画的旁边)
学生动笔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5)请学生拿出自己的画上台介绍一下理想中的交通工具的颜色、构造、优点等。
(6)评选“最佳创意奖”。
语文教案 篇2
【课前透视】
本文记叙了爸爸与川川在爬山途中与地质勘探队员交流的所见所闻,间接地揭示了神奇的自然界是一座巨大的知识宝库。课文语言简洁,以对话贯穿全文,融地质知识于课文之中,字里行间充满儿童对大自然的好奇与热爱。通过学习培养学生从小关注科学,探索自然的意识。
对小学生来讲,这篇课文的内容极富吸引力,同时以人物对话为主要叙说方式也是课文的一个显著特点。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对学生朗读课文的指导,特别要指导学生读好人物的对话,引导学生在对话中发现,体会,在对话的朗读中引发对自然科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产生研究、探索的愿望。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
3、体会川川对大自然的好奇与热爱,培养从小关注科学、探索自然的兴趣和意识。
【教学重点】
认字写字,有感情地读好人物的对话。
【信息资料】
1、生字卡片。
2、收集有关地壳变迁、化石等相关知识的文字、图片资料。
【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依题激疑:你们读过书吗?你们知道最大的书是什么样吗?(板题)课题中的“书”为什么加上引号?你们想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呢?
2、展示激趣:教师出示化石标本或相关的图片资料,启发: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们究竟是怎样得来的呢?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本“书”,看看这本“书”是怎样介绍的!(板题)
对话平台
一、初读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读顺,识字生字。
出示“我会认”的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识字交流,可以采取组内交流的形式,说说自己已经认识了哪些字,是怎样认识的?同时交流记字的方法,如熟字加偏旁、形近字换偏旁、组词语以及学生个性化的记字方法。同时把自己不懂的词语作一标记与组内的同学进行交流。
2、利用生字卡片同桌互相检查识字情况。分段合作读文,互相检查读文情况。教师巡视吸收反馈。
3、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相机引导学生交流识记重点字的方法。同时,教师强调重点字读音、字形等相关内容。如:“册”是平舌音;“质”读第四声;“岩”和“印”的声母都是“y”而不是“r”;“痕”字的下面是“艮”不是“良”等。
识字能力是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要有意识地去组织引导学生交流识字经验,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二、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的“岩、册、宝、刨、痕、质”。
2、引导学生从笔划、结构等方面观察这些字的特点。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教师相机强调。
如:“厚”字上下都无点,“宝”字下边是“玉”不是“五”,“印”字右边是单耳,不能写成双耳。
3、“挑战难点字”。启发学生到板前书写大家认为不好写的'字,师生评议。
4、学生临写,教师巡视指导,同桌互相评议。展示优秀的作品。
观察、交流是写好字的一个重要前提,引导学生到板前范写难点字,激发学生写字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大胆尝试,向困难挑战的精神。相互交流与评议,促进了学生欣赏水平的提高。
三、质疑
1、快速读文,思考: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或者提出问题考考大家?
2、组织交流,解决疑难。
这一环节,可有效地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读书能力。解决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地了解了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情况。但要注意字词等方面的内容可以当场解决,其他涉及课文内容的问题,可以简略处理,为下节课作准备。
第二课时
对话平台
一、回顾
1、听写(指读)词语:
地质队员勘探岩石波痕煤炭认真
奇怪闪光透明宝藏足迹创根问底
2、接读课文,引导学生回顾课文,进一步检查学生的读文情况。
二、研读
针对上节课提出的问题,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交流互动中有所得。
问题假设:
1、文题中的“书”为什么要加上引号?
2、这本书里有什么?有字吗?有图画吗?
3、读了这本书,我们能知道什么?
4、这本书有什么作用呢?
引导学生采取不同形式的读书活动,看看从读中能解决哪些问题。如:自由读、小组交流读等。在此基础上组织全班进行交流,互相补充,教师相机点拨。在交流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来深入理解。如:宝藏、刨根问底等。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引导学生读中思考,读中探究,读中感悟,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体验。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演读
1、小组合作演读课文。
角色选定。
熟读对话。
分角色朗读,熟悉人物的语言特点。
创编动作。
2、朗读展示,师生共同评议,加强对话的朗读指导。
3、猜中想。你能猜出川川长大以后想干什么吗?说说你的根据。你能猜想出叔叔是怎样获得这些知识的吗?你有什么样的感想?
结合文章以对话为主要叙说方式的特点,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进而深入体会当时的场景和人物的心理,促进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同时通过“演、创、猜”活动,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理解能力。激发了学生们探索自然的兴趣,发奋学习的热情。
四、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的“埋、陆、铁、底、趴”。组织学生观察其笔划、结构等方面的特点。
2、教师范写学生认为的难点字。边写边强调注意的问题。
3、学生练写,师生评议。
五、拓展
1、通过课外的阅读和收集,你还知道其他相关的资料吗?组织学生交流展示。
2、布置课外收集活动,准备一次规模适当的的“自然界的奥秘”展。
课内外结合,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兴趣地培养和良好个性的发展。
【伴教锦囊】
词语解释
勘探:查明矿藏分布情况,测定矿床的位置、形状、大小以及地质构造等情况。
宝藏:储藏的珍宝或财富,多指矿产。
刨根问底:追究事情的底细。
相关链接
1、中国化石网:
2、古生物化石:
古生物是地质历史时期中曾生活于地球上的生物,一般将全新世以前的生物称为古生物,全新世以后的生物称今生物或现生物。大部分古生物已经灭绝,仅有少数古生物仍延续至今,称为活化石。古生物死亡之后由于自然作用保存在地层中的遗体或遗迹称为化石。
3、化石与地层
构成地球表层成层的岩石,叫做地层。地层本来是一层一层地沉积而成的,一般来说,先沉积的地层在下面,后沉积的地层在上面,所以下层地层的年代比上层的古老。但是,由于地球表面不断运动,地层也会随着上升、下降、扭曲等,使地层顺序发生某些变化。
不同生物化石的出现和地层的形成,有着平行的关系。也就是说,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等。
地层一层层地重叠,像书页一样,保存着地球上生命世界的历史记录,化石就像这巨大历史书中的文字。人们根据地层中的岩石,可以分析出地层形成的年代,而其中的化石,就是推断当时生命世界的根据。
语文教案 篇3
课前思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要牢牢抓住兴趣这一特点。
课文中的主要人物贝贝与学生的年龄相仿,如果以讲故事的形式导入,学生应该很快产生共鸣,通过故事感受到小主人公的勇敢与坚强。接着让他们讲讲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切身的感受,真实的体验,同学的佩服,老师的夸奖,一定会让学生越说越爱说,越说越想说。只要给足了时间让学生去交流,让学生树立自信心,就会潜移默化地懂得要做一个自信、勇敢的人。
记得《思品》课中也有相似的内容,为了避免上成“说教课”,应该把语言文字的训练贯穿始终。
教学建议:
一、生字词教学:
1.识字:凳、滚
2.写字:之、注、视、球、跃、准、允
3.理解:投篮、瞄准、随和、传递、活跃、汗流浃背、围拢、抱歉、允许、约定、却、晾等。
二、朗读教学:
1. 读较长的.句子时,要在句子中适当停顿。
2. 引导学生读出句子的语气,一些重点词语在朗读时要加以强调。如,第6自然段中描写贝贝动作的词。
三、感悟体验:
1. 贝贝遇到什么问题?准备怎么办?(可进行角色对换,让学生想象贝贝当时会怎么想?)
2. 贝贝是如何解决困难的?大男孩们后来是如何对待贝贝的?(那“一个小时”,他们的想法会发生什么变化?)
3. 要是你遇到这样的事,你怎么办?
四、语言文字训练:
1.理解并学会运用“呆呆地”和“静静地”。
2. 练习用“一会儿……一会儿”说话。
五、课后阅读:《小交通员》《第一次跳伞》
六、课后实践: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语文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方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上海广播电视塔雄伟壮丽的形象,了解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
二、教学重点难点:
识字、写字、朗读、背诵。
三、教学准备:
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也和生字宝宝们见了面,过了一夜,你们再见到生字宝宝时还认识吗?
1、出示词语,检查认读。
一座广播电视塔、一个美丽的名字、一个巨人、黄浦江、脚踩大地、塔上、五光十色。
2、出示生字,检查认读。
明、浦、塔、踩、地、颗、方、了。
3、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把生字宝宝送回家,好吗?指名读课文,相机正音。
(二)精读感悟,理解课文。
1、学习第一段。
(1)自读课文第一段,说一说知道了什么?结合学生的回答,出示句式练习:
①(什么地方)有(什么)。
②(什么)在(什么地方)。
(2)学生根据句式,结合第一句内容进行填空。
2、创设情境,理解内容。
小朋友们,有一位老奶奶想到上海广播电视塔去看一看,可是,她找来找去却没有找到,小朋友愿意帮助她吗?(师扮演老奶奶,师生交流。)交流过程中注意礼貌用语的使用。交流问题如下:
(1)奶奶想到上海广播电视塔去看看,你能告诉我它在什么地方吗?(通过交流了解到东方明珠在上海的黄埔江边。)
(2)奶奶去过黄浦江边,可是那儿的建筑物大家都称它是东方明珠。(使学生明确东方明珠是上海广播电视塔的名字。)
(3)读第二句,既然它的`名字是这样美丽,我们可得好好地夸一夸它。指导朗读,注意学生朗读时情感是否充分。
3、把第一自然段的两句话连起来读一读。教师小结:通过阅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我们了解了东方明珠在什么地方,并且知道了它的美丽的名字。
(二)学习第二段。
1、学生自读第二自然段,数数一共有几句?
2、学习第一句。
(1)指读句子。出示“巨人”一词,看看老师,说一说,老师像不像一个巨人?说明理由。(明确巨人应该是非常高大的人)。
(2)东方明珠像一个巨人吗?怎么体会到的?(找到词语:头顶蓝天,脚踩大地。并谈出自己的体会,感受到东方明珠的雄伟。)
(3)出示课件,感受东方明珠脚踩大地,头顶蓝天的雄伟风姿。简介东方明珠:它是亚洲第一高塔,高度居世界第三,高达468米,东方明珠电视塔,高468米,是亚洲第一、世界第三高塔。设计者将十一个大小不一、高低错落的球体通过三根直径九米的擎天立柱串联起来,充满了“大珠小珠落玉盘”的诗情画意。东方明珠塔集观光、餐饮、购物、娱乐、住宿、广播电视发射为一体,已成为上海城市标志性的建筑和旅游热点之一。
(4)指导朗读,怎样读才能让别人感受到东方明珠的确像一个巨人?示范读。
3、学习第二句。
(1)读第二句。说一说,读了这一句话,你觉得夜晚的东方明珠怎么样?(非常美丽)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找句子中的词语来说一说。理解“五光十色“的意思。我们的同学都是出色的小画家,对色彩都有自己独特的感受,说一说,可能有哪些颜色?
(2)(出示课件,展示夜晚东方明珠的景象。)让我们一起走近夜晚的东方明珠,感受它的五光十色的美丽。)
(3)朗读这一句,读出你对它的夸赞。
4、再读课文,深化感受。
(1)看了文章的介绍,老师也很想到上海去看一看东方明珠,可是由于时间紧张,我只打算在那呆半天,你们说我是白天去,还是夜晚去?说说理由。
(2)这样吧,你们读读对白天及夜晚景象的介绍,谁读得美,我就听谁的意见。
(3)听了你们的朗读,我觉的东方明珠白天有白天的姿态,夜晚有夜晚的风采,你们的意见我都采纳,干脆,我在那多呆一段时间,把白天和夜晚的美景都细细欣赏。让我们共同欣赏美景吧。看课件,共同朗读第二段。
3、学习第三段。
东方明珠是如此的迷人,难怪到过那儿的人都情不自禁的赞叹它。齐读最后一段。(注意对“真是”的指导)
(三)总结全文。
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最想说什么?(允许学生从不同角度谈出自己的感受。如:对东方明珠的向往;对东方明珠的赞美;对祖国拥有这样雄伟而美丽的东方明珠的自豪。)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的
一、在反复研读课文的基础上,理解文章的主旨,读《伊索寓言》教案。
二、培养学生发现、研究探讨、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提高揣摩、理解文中意蕴深刻的语句的能力。
四、提高站在正确的立场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训练学生逆向和多角度思维。
教学设想
本单元以“研究探讨,深入领会”为教学重点。目的是培养、教会学生独立发现和解决疑难问题的能力。而对于已知的内容,要训练学生“于无疑处生疑”,并解决好这个疑问。
本文的语言相当含蓄、隐晦,钱钟书先生又是以一种全新的理念性的思考来感悟《伊索寓言》中的故事,所以教师在处理课文的过程中应以深入探讨语言的含义为本,尽量引导、启发学生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理解问题,可以适当结合一些当年社会上的某些人或发生的某些事来开拓学生的思路。
课前应布置好预习,扫除字词障碍,把重点放在让学生发现、提出并解决问题上,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最好让学生独立思考、讨论、交流和解决问题,教师给予适当的点拨,在探讨问题答案的时候,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联想能力,或创设具体的语言环境,如社会背景、文化背景、人际关系等,或联系课文上下文等来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教学步骤:
一 导入
讲述“南辕北辙”的故事,这条成语想说明一个什么道理呢?
答:以此比喻目的和行为完全相反。
那么,针对这条成语,我如果从反方向来思考,对这个人的行为给予肯定,可不可以呢?
根据这个成语从两个不同角度的理解,大家想想,如果有人说“大胖子往往小心眼”或“医生也是屠夫的一种”,我们应该不应该给予肯定呢?如果单从寓言本身来说,大家理解起来并不存在困难,可一旦有了深刻的含义,就不好理解了,而且本篇文章的语言又含蓄、隐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部作品,希望大家在学习的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并且充分运用想象、联想能力来解决问题,高中三年级语文教案《读《伊索寓言》教案》。
二 简介作者
三 寓言和《伊索寓言》
这样一位大文学家,为什么对寓言发生了兴趣呢?寓言究竟是写什么的呢?
寓言,一种带有劝谕性或讽刺性的小故事,常用夸张手法描写人物或把动植物与无生物拟人化,使深奥的生活哲理和道德教训,从简单而又明白易懂的故事中体现出来。
四、文章内容的理解
《伊索寓言》毕竟是公元前6世纪的奴隶所作,寓言的内涵带有某些阶级局限性和当时的社会特点。
那么,当时间转入到20世纪,两千多年后的今天,我们该如何看待和审定这些寓言的内涵呢?
提问:同学们,人的进化又是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从茹毛饮血到人们现在的煎炒烹炸;
从草皮树叶到西服革履;从靠两条腿走路到汽车、火车、飞机;从儿歌“我在马路边,拣到一分钱,把它交到警察叔叔手里边”到钢筋混凝士建筑还要加上防盗门。
前面标志着人类现代文明的进步,最后一种,标志着人与人之间的防范意识增强了,而这种防范意识来缘于人类的罪恶,也就是说,人类现代文明进步的同时,人类的阴暗面也“进步”了。
让同学们自己说出:人类的进步既有好的一面,又有坏的一面,人变得越来越狡猾了。
根据以上讨论的结果,从人类进化的正负面效应出发,我们一同来读一读课文的第二段,然后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针对解决不了问题的同学,启发他们从刚才分析的进化一词的含义入手,再加上本段最后:所以我们看了《伊索寓言》,也觉得有好多浅薄的见解。运用联想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1)第一,这是一本古代的书,读了可以增进我们对于现代文明的骄傲。”对于现代文明的骄傲”实质上就是对于狡猾的智慧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2)第二,它是一本小孩子读物,看了愈觉得我们是成人了,已超出了那些幼稚的见解。实质上就是远比古代狡猾。
(3)第三呢,这部书差不多都是讲禽兽的,从禽兽到人,你看这中间需要多少进化历程!“进化”实质上是越来越狡猾。
同学们看完后,教师要适时引导大家明确,作者对他们的态度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反对,一类是引申。
反对的有,“蝙蝠的故事”、“牛跟蛙的故事”、“老婆子和母鸡的故事”、“驴子和狼的故事”等。
引申的有:“蚂蚁和促织的故事”、“狗和它自己影子的故事”、“天文学家的故事”、“乌鸦的故事”、“狐狸和葡萄的故事”等。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金钱—拜金主义思潮
今天我们共同学习另一个外国的作家写的一篇也是讲述人善变的小说《我的叔叔于勒》
2、板书课题:《我的叔叔于勒》
3、整体感知小说,知线索
明确:菲利普夫妇盼于勒发财归来是叙事明线,于勒离家到美洲冒险10年经历为暗线。
情节:盼于勒——赞于勒——遇于勒——躲于勒
4、情节:人物态度,找出菲利普夫妇言行变化的`代表句。
开端(盼于勒)——发展(赞于勒)——高潮(遇于勒)——结局(躲于勒)
人物态度对比:
前: (从文中找出词语)
后: (从文中找出词语)
5、人物性格分析(讨论)
菲利普夫妇:自私,冷酷,贪婪,庸俗的小市对民,爱慕虚荣。
“我”一个也涉世未深,天真单纯,富用同情心 的孩子。
寄寓了自己的希望和理想
6、找出小说中环境描写,各自的作用?(略)
7、小说主题讨论:
金钱至上
8、发散训练
①小说的结局怎样?人物命运是由个人性格造成的?还是社会环境造成的?
②假如菲利普夫妇在游轮上巧遇发了大财的于勒,他们的言行会怎样?用150个字来完成。
③写作:请以“人与人这间”为题,反映当代人际关系的中心。
板书设计:
中心线索
于勒 贫穷 富裕 贫穷
菲利普夫妇 厌恶诅咒 热切盼望 咫尺不认
全家恐怖 全家唯一的希望 出了大乱子了
分文不值 置一所别墅 重新拖累我们
坏蛋流氓 好心的于勒 贼、讨饭的
打发到美洲去 多么的惊喜啊 以免再遇见他
侧面描写 主体部分
介绍家庭成员,引出于勒 对于于勒态度的今昔变化 全家旅游 发现于勒 证实于勒 躲开于勒
小引 背景 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主题 揭露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能够正确书写。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体验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被信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
公路边的告示是引导旅行者的线索,也是全文的线索,理解这条线索的真正意义;从桃园主人没有出现,却只写了狗和猫中理解文章的主旨。
教学准备
对文中“线索”的理解。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自读了这篇课文,这课我们继续学习。
二、品读课文
(一)自读思考:课文中讲了一件什么事?从什么地方可以体会到“信任”。
探究学习。
1、思考: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果园主人对顾客“信任”,看出有关词句思考,全班朗读交流。
第一自然段的“每次”、“总能看见”。“桃子、自己摘”。
第二自然段的“朋友,欢迎你!每篮桃子五元钱,尽管自己来,然后把钱放在箱子里,祝你愉快!”
从“朋友,欢迎你!”可以知道这个主人很友好,视所有来桃林的客人为朋友。
第五自然段中的“发现钱箱旁躺着一只古花猫”。
第六自然段中“果园的`主人正埋头在桃林的边上修路”看出果园主人充分相信每个客人。
2、思考: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顾客值得信任。
从文中找出句子,自由朗读、四人小组交流讨论。
朗读第五自然段,理解“沁人心肺”“沉浸”的意思。
3、体会表达特点,了解侧面烘托。
回顾一下刚才的交流,想一想:桃园主人在课文的描写中并没有出现,你们是怎样对他有了这样深入的了解的?
这种借助其他事物来刻画人物的方法叫------侧面描写,起烘托的作用。
这正是本文的独特之处,是我们这节课了解的新的写作方法。初步感受它的作用。
(二)拓展练习。
为什么走了好远以后,“我”禁不住回过头去,久久注视着那片果林和那间小木屋?
当发觉果园主人正埋头修路时,“我”会想些什么?
“我”想对果园的主人说些什么?
“我”想对所有来桃林的客人说什么?
三、结语
《信任》这篇课文就是以故事形式呈现,写我的一次奇妙的购物经历。靠着一块简单的告示牌指路来到果园,带路去桃林的是狗,在摘了两篮鲜桃以后交钱时,发现躺在 钱箱旁的是一只大花猫。啊,一切都凭自觉。一拨与一拨的顾客就这样来了又去,去了又来,在这件趣事背后,我们得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被信任的喜悦。
四、拓展
1、学习这篇课文,把你想说的话写在书上。
2、想想在我的身边,有哪些值得信任的事情发生?
五、布置作业
1、摘抄文中的优美佳句,积累语言。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05
语文的教案01-09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1-10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4-02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4-06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04-05
语文《秋游》教案08-25
语文《丰碑》的教案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