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语文教案>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08-04 09:47:06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的语文教案7篇(通用)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实用的语文教案7篇(通用)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要求】

  1.学习本课生字15个,其中会写“养、成、呢、怎、压、淡、甩” 7 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7自然段。

  3.体会孩子们对小蝌蚪的喜爱,知道青蛙是益虫。

  【教学重点】掌握本课生字的音、形、义。

  【教学难点】体会孩子们对小蝌蚪的喜爱,知道青蛙是益虫。

  【教学准备】DVD教学光盘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15个生字,其中会写“养、成、呢、怎、压、谈、甩”7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一、初步感知。

  1.多媒体出示。板书课题,齐读课文题目。

  2.观看课件,提问:“你能告诉大家小蝌蚪是什么样子的呢?”。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在不认识的生字,生词下画上记号。

  2、把难认的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及遍。

  3、交流一下哪些字音需要注意。

  “成”是翘舌音,不能读成“ céng”

  “呢”的'生母是鼻音“n”,不是边音“l”。 “怎”是平舌音,不是翘舌音,韵母是前鼻音。

  4、同桌互读这些易读错的字,听听谁读得最准确。

  5、用DVD光盘,播放朗读,帮助正音。

  6、出示生字卡片,领读巩固读音。

  三、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学生讨论,用什么方法记住字形。

  2.学生互相交流。

  “呢”的右下是“匕”不是“七”。

  “甩”的第一画是竖撇,不是竖,它与“用”形近易误。“压”的右下有一点。

  3、老师重点指导以下及个生字,提示要点。 养:上面比“美”少一横,属羊部。

语文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伤仲永》是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古文,学生在刚刚接触过古文,对古文中的实、虚词释义、文言句式、语感和朗读方法有初步的认识。它是王安石的一篇杂文体散文,作者通过写方仲永从幼年时天资过人,到长大后“泯然众人”的变化过程,告诉人们不要单纯地依靠天赋,必须注重后天的教育和学习。这对孩子们的成长也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教材目标】

  通过自读和教师指导,能朗读、朗诵《伤仲永》。

  通过预习和课堂检测,感知作者,掌握相关的文学常识。

  结合上下文完成字词的理解和全文的翻译,梳理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的过程。

  了解“实词”“虚词”的具体含义,掌握文中文言词语的词义和用法:如实词“扳”“谒”“称”,虚词“之”等。

  理解课文主旨“后天教育非常重要”,并能联系实际生活,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材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自读和教师指导,能朗读、朗诵《伤仲永》。

  通过预习和课堂检测,感知作者,掌握相关的文学常识。

  结合上下文完成字词的理解和全文的翻译,梳理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的过程。

  教学难点

  了解“实词”“虚词”的具体含义,掌握文中文言词语的词义和用法:如实词“扳”“谒”“称”,虚词“之”等。

  理解课文主旨“后天教育非常重要”,并能联系实际生活,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学方法】

  目标随堂检测法

  【教学准备】学生、老师充足的课前预习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生分享自背古诗,其他学生点评。

  二、师读《伤仲永》,学生点评导入。

  三、赏读课文,完成检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初读下的自知

  1、出示任务:

  ①自读《伤仲永》及课下注释。

  ②依据预习所知道,完成自知检测。

  2、自知检测

  ①《伤仲永》选自,作者是,字。他是朝的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

  ②“伤仲永”的意思是

  ③文章讲了(地点)(人物)

  (发生了什么事情?)

  (二)朗读中的自品

  1、出示任务:

  ①快速的将注释标注到原文中。

  ②以自己的理解读《伤仲永》

  ③完成自品检测。

  2、自品检测

  ①完成生字注音

  隶()焉()

  邑()谒()

  扳()称()泯()矣()

  ②朗读、朗诵《伤仲永》

  (三)诵读中的自究

  1、出示任务:

  ①自己朗诵《伤仲永》

  ②依据课下注释和自己的理解画出表示伤仲永年龄变化和才能变化的词句。

  ③完成自究检测。

  2、自究检测

  ①第一处年龄是,其过人之处是。

  第二处年龄是,其出现的改变是。

  第三处的年龄是,其又有了的变化。(要求用文中原话回答)

  (四)再读后的自量

  1、出示任务:完成自量检测

  提示:“其文理皆有可观者”→惊叹;“不能称前时之闻”→遗憾;“泯然众人矣”→痛心

  2、自量检测

  ①分组朗诵不同年龄段仲永的才能变化。

  ②思考:不同年龄段中,我们和仲永相比,谁更厉害?

  1.自读课文

  2.自知检测

  《伤仲永》选自《临川先生文集》,作者是王安石,字介甫。他是宋朝的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

  ②“伤仲永”的意思是:替方仲永感到惋惜。

  ③文章讲了金溪(地点)方仲永(人物)从天才走向平凡(发生了什么事情?)

  1.标注注释

  2.自品检测

  ①生字注音:

  隶(lì)焉(yān)

  邑(yì)谒(yè)

  扳(pān)称(chèn)泯(mǐn)矣(yǐ)

  ②个人、小组、集体多种方式朗读、朗诵文章。

  1.自读课文,画出要求词句。

  2.自究检测

  ①第一处年是生五年,其过人之处是“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第二处年龄是十二三矣,其出现的'改变是“不能称前时之闻”。

  第三处的年龄是又七年,其又有了“泯然众人矣”的变化(要求用文中原话回答)

  1.分组朗诵不同年龄段仲永的知识水平变化。

  2.相比之下我们更厉害,因为他的才能日益降低,而我们参加了后天教育,才能日益增加。

  掌握文章课题、大致内容和最基本的文学常识。

  正音,多次朗读,熟悉课文,培养语感。

  给予字眼指导,梳理文章脉络,了解方仲永起伏的成长过程。品析主人公的变化和作者情感的变化。完成课后第二题。

  带着脉络梳理读重点句子,直击主题--后天教育必不可少。

  四、总结概括

  无论一个人的天赋有多高,后天教育都是必不可少的。

  忽略了后天学习,只会像方仲永一样,徒念昨日之美,徒增今日之伤。

语文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1)学会“纵”、“ 刹”、“痛”、“辨”、“镶“五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理解“一刹那”、“发痛”、“分辨”、“镶金边”等词语。

  (2)探究理解文中重点语句的含义。

  (3)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识记,小组合作,朗读实践等多种形式,掌握生字词的音、形、义和理解课文的重难点语句。

  (2)通过小组交流,听读互评等活动,让学生在读与评中理解体会,不仅理解课文,也体会到协作学习的方法,提高评价与协作的意识和能力。

  (3)在情景探究性学习过程中,体验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情参与,阳光展示,领悟作者热爱大自然,向往光明的思想情感。

  二、教学重点

  品读精彩词句,感知海上日出的几种不同景象、体会海上日出的壮观。

  三、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审美情趣。

  四、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视频与课件相结合,增强直观性,趣味性;学习环境则选择了人手一机的多媒体网络教室,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增强学生自主性、实效性。

  五、教学方法

  本课综合运用讲授式、启发式、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等各种教学方法,提供大量的学习资源,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学习。通过质疑、上机自学、小组交流、分组汇报等环节完成课文教学,培养学生语文综合实践能力。利用计算机作为认知工具,作为学生解决的工具,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表达能力。

  六、教学过程

  (一)视听冲击,融入情境。

  1、同学们,在大自然中有很多景色让人怦然心动,日出就是。你见过日出吗?今天老师就带大家一起去看看太阳从海面升起的样子,你愿意吗?

  (播放晴天时海上日出的视频,配音乐及朗诵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2、看完海上的日出,你有什么感受?(生畅所欲言)是呀,海上日出实在是太美了!文中的哪一句话恰好能概括我们此时共同的感受?(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吗?)“奇观”是什么意思?(少有罕见的景观)为什么作者要把海上日出称之为“伟大的奇观呢?”请大家再次走进课文去细细品读吧!

  (二)合作探究,初读课文。

  1、自学(课件出示自主学习要求)

  学习建议:(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读通读顺。(2)找出不认识和不理解的词语,利用字典或网络解决。

  2、对学、群学(课件出示小组合作学习要求)

  学习建议:由各组组长带领小组讨论学习,老师课件出示容易读错、写错以及需要重点掌握的生字、新词。

  (三)交流体验,品读课文。

  1、重点理解:(课件出示)

  (1)“天空还是一片浅蓝……”

  这一段写出了日出前天空颜色的美。对于太阳的颜色美还有补充的吗?(课件出示颜色美的语句)追问:从以上语句中你还读出了太阳上升时哪一方面的变化美?(形状美)那就让我们美美的读一读。(小组展示读)

  (2)“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地,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

  课件出示问题:A、谈感受(你可不可以做一做动作)此时你感受到了什么?(太阳上升的很艰辛)

  B、读出自己的理解。(个人展示读)(点评)

  C、从“冲破”和“跳出”你又读出了什么?

  D、谁来读出太阳的可爱?(指名读)

  (3)“然而……染成紫色或者红色。”抓住“镶”“透”、“冲”、“染”体会。

  A、你觉得“染”换个词可以吗?为什么?(课件出示)。(因为云片有薄有厚,云片的颜色有深有浅,所以被阳光染成的颜色有紫有红。)

  B、谁能读出太阳上升时的美?(挑战读)

  (4)师生点评。

  2、师小结过渡:作者之所以能将海上日出写这么壮美,还源于在写作时融入了自己浓浓的情谊。请大家回顾全文,抓住日出前、日出时、和日出后具体描写作者表现的语句再来体会一下作者当时的心情和情感。请每组一名同学汇报交流,同学们点评。(课件出示相关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1)“我知道……便不转眼地望着那里。”

  课件出示问题“不转眼”是什意思?与“不转眼”意思相近的词语还有?此刻作者的心情会是怎样的?(每组选一名同学读)

  (2)“这时候要分辨出哪里是水,哪里是天,倒也不容易,因为我就只看见一片灿烂的亮光。”

  课件出示问题:A、为什么分辨不出水和天?(因为太阳走进云堆看不见,只能看见阳光,又因为是海上的日出,不只是阳光,还有水光,所以灿烂到水天相接,分辨不出水和天。)B、(课件出示画面)想象作者看到这水天一色的画面时,心情怎样?他会不由得发出怎样的赞叹?“这不是……”C、你想跟谁比赛读这一句话。(比赛读)

  (3)“这时侯发亮的不仅是太阳、云、和海水,连我自己也成了明亮的了。”

  A、(课件出示画面)此时作者的心情又是怎样的?

  B、课件出示写作背景(喜欢看日出,向往光明)

  C、……不仅……也……句式练习。

  (4)当作者完全融入这壮观的美景时,再次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么?这是一个反问句,但它表示的意思却是肯定的。(为什么不直接写成陈述句呢?)用反问句来表达肯定的意思,感情会更强烈。我们再带着更强烈的喜爱之情来读一下这一句话。(小结师生接读)

  (四)鉴赏课文,品味语言的美。

  今天我们跟随巴金先生不但欣赏到了海上日出的壮美与绮丽,而且也深深地感受到了他对大自然景观的喜爱,以及对光明的向往,现在让我们带着这种心情,伴随着美妙的音乐,再次来感受一下“海上日出”这一伟大的.奇观吧!(学生合作读)

  (五)当堂检测

  《海上的日出》这篇课文是一篇很美的写景散文,值得大家去积累,现在就让我们自由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语句。比一比,看谁能把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背诵下来。(自由背并展示)

  (六)布置作业

  写一篇作文,描绘你曾经看见过的日出。

  (七)板书设计

  海上日出

  (伟大的奇观)

  开头—— 交代时间、地点

  日出前——颜色变化:蓝、红、亮

  日出时——跳出海面:慢慢上升、光彩夺目

  日出后——云中情景:射进云里、透出重围

  结尾——赞叹美景

  七、课后反思

  在本课教学中,完成了预设的教学目标,学生们掌握了基本的知识点,并且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在学习和交流中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

  但是,在这节课的最后一个环节我本来准备了一段自己在海边看日出的视频,很遗憾,由于对学生基础的估计不足,这段视频没能完整播放。不过,我觉得这只是一个起点,起码从现在开始,我已经有了这样的意识和准备。那么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把更多的生活与课堂完美地结合起来,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加丰富多彩!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23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5个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乘坐、轮子、司机、铃声、裙子、整齐、聪明、佩服、握住、表示、感谢、乖巧、赞叹、致谢等。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至七自然段。

  3.能读懂课文,领会泰国妇女阿玲朴实、善良、乐于助人的优秀品质,受到国际主义精神的教育。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学习本课生字词,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动物吗?喜欢大象吗?谁看过大象的表演?

  象的确是自然界比较惹人喜爱的动物。它看起来很笨重,但表演起来却非常灵活。四只柱子般的腿,两只大耳朵,威武极了。尤其是那引人注目的长鼻子,更让人赞不绝口。大象不仅在动物园里是大家的好朋友,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是很得力的帮手。同学们也许还不知道,今天我们将要结识的这只可爱的小象,还曾经为中泰两国人民的友谊做出过贡献呢!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曼谷的小象》,希望这只聪明、乖巧的小象能在你们心中留下美好的记忆。

  (二)范读课文

  (三)组织学生自读课文

  思考下列问题:

  1.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

  2.故事中出现了几个人物?谁是主要人物?

  3.故事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四)学生自学

  1.找出描写小象拉汽车、喷汽车经过的几个自然段,并做上记号。

  2.用“——”线画出描写三次晨雾变化的句子。

  3.把本课的生字及不懂的词语画出来。

  (五)教学生字词

  1.自学生字词。

  汽车陷进泥坑(k5ng)里,在悦(yu8)耳的铃声中。

  2.需要注意的生字的字形。

  感谢:就是谢谢,“感”字上下结构,“心”字底。

  鼻子:上中下结构。

  乖巧:注意“乖”与“乘”的区别,书写时先中间后两边。

  3.注意个别词语的含义。

  赞叹:就是非常称赞。

  悦耳:声音很好听。

  (六)组织学生朗读并书写生字。

  (七)作业

  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找出给自己印象最深的几个自然段,并说说为什么印象深?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学习课文四至八自然段。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同学们都读了课文,上节课我们也学习了生字词,谁知道曼谷在什么地方?(在我国的南边,是泰国的首都。那里高温多雨,不仅有许多热带植物,也有许多可爱的动物。)同学们以后有机会去曼谷,可不要忘了去看看那些可爱的小象啊!

  (二)学习课文

  1.组织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思考:课文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哪几个自然段?为什么?

  3.师生共读四至八自然段,思考体会:课文是怎样描写阿玲的?悦耳的铜铃声为什么不用“传”来而用“飘”来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当时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形?“看”了这幅画面,你有什么印象?

  阿玲不仅人长得美,而且她的心灵更美。从哪能看出她心灵美呢?

  课文的'哪个词是写阿玲的表情的呢?通过阿玲的沉思,你能想象一下,阿玲当时正在想什么吗?她为什么这样想?阿玲指挥小象,一共做了几个动作?在书中找一找,把其中的动词画下来。

  为什么说小象是聪明的小象?为什么说小象拉出汽车是奇迹?

  按理说,汽车拉出来了。阿玲已经把事情办完了,可她为什么还笑眯眯地摇头呢?她在想什么?这次阿玲又是怎样指挥小象的?小象“听”懂了吗?哪些词说明懂了?阿玲一句话也没说,只做了几个简单的动作,小象就完成了拉汽车,喷汽车的工作,这说明了什么?

  教师小结:这几段是我们学习的重点,由于阿玲平时注意观察,精心训练,小象又很听话,所以它能明白主人的意思,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了司机和作者很为难的事,作者只用了几个动词,就把小象写活了,就像我们亲眼看到的一样。所以我们要写好一个物体,不在于说话多少,而在于细心地观察,精心地描写。作者不正是通过小象的“一掀、一撬、一甩、一喷”把小象写活了吗?

  4.再读四、七自然段,一方面体会景美,人美,人的心灵更美,另一方面为背诵课文打下基础。

  (三)布置作业

  读熟四、七自然段,思考课后练习题一。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教学步骤:

  (一)检查复习

  说说小象是怎样拉汽车,喷汽车的?为什么说小象是聪明的?

  (二)朗读全文,回顾课文大意

  请同学们想一想,汽车掉进一个普通的坑和陷入泥坑,对小象来说一样吗?那么汽车究竟陷入了一个什么样的坑呢?是在什么情况下陷入泥坑的呢?当时司机和作者的心情如何?请同学们一边看书中的插图,一边默读课文的前三个自然段。

  引导学生体会:

  1.通过“点缀”这个词语,你能想象出曼谷近郊的景色是怎样的吗?

  2.通过朗读第二自然段,你能想象出汽车陷入了一个什么样的泥坑吗?

  3.通过“叹了口气”这个词组,你能想象当时司机和作者的心情吗?

  请同学们再读第四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描写阿玲外貌的句子,思考:阿玲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作者认识她吗?为什么?

  (三)教师小结

  正是因为汽车陷得很深,司机和作者都很着急,作者又不认识阿玲,所以当阿玲主动帮助作者他们时,作者很受感动。“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主动地帮助他”谁能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个意思?

  司机和作者都很发愁的事,小象却很快就干好了,你能用词来形容一下小象吗?

  一个素不相识的泰国妇女,在中国朋友遇到困难的时候,主动帮助,体现了泰国人民对中国人民的深情厚谊。

  (四)朗读八、九自然段

  1.“啊,多么乖巧的小象!”这句话为什么没加引号?是谁说的?

  2.结尾又出现了三次不同颜色的晨雾,是作者的疏忽吗?三次晨雾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明确:三次晨雾不同颜色的出现,并非作者的疏忽。橘红色,阿玲刚刚出现由于时间早雾较大,太阳刚刚升起,还没有光。第二次,金色,小象刚刚拉出汽车,这时太阳刚发光。从升起到发光,只是片刻,而小象已经完成拉车的任务。第三次,紫微微,是小象喷车后。这时太阳光越来越强,雾渐渐散了,阳光里的紫色的光散射的便少了。穿透了雾。反衬出来,使阿玲在作者心中更高大了。

  我们已经知道,文章晨雾的变化,衬托出了小象的灵巧、可爱。更突出了阿玲助人为乐的高大形象。这种方法叫“用环境衬托中心”,以后同学们写作文时,不妨加上些环境描写,也许会更好地衬托你要表达的意思

  (五)组织朗读全文,练习背诵4、7自然段

  (六)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教案在突出课文重点和突破难点上有特色:通过启发学生想象当时的情景,逐渐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并以“画”代文来突破难点,通过学生反复朗读来解决难点。

  在解疑释难时,注意通过学生讨论,结合生活实际体会阿玲与小象的动作、神态等。在学习中理解阿玲助人为乐的精神,热爱保护动物的美德。

  探究活动

  小实验——看得见的声音

  声音只能听见,怎么能看见呢?我们这就做一个“看声音”的实验。

  找一个铁罐头盒,把上下两个底去掉。从废气球上剪下一块橡胶膜,把它紧紧地绷在罐头筒的一端,用线系紧。再找一小块拇指盖大小的碎镜片,把镜片用透明胶粘在橡胶膜的外面,不要粘在中心,稍稍靠边一点最好。

  实验时,把橡胶膜和镜片的一面对着太阳,镜片反射的太阳光正好落在对面的墙壁上,墙上有一个很亮的光点。这时,你对着空罐头筒敞开口的一端拉长声音喊叫,或者大声说话,你会发现墙上的光点发生了有趣的变化,出现了不同形状的图形。原来,说话时,空气振动起来,橡胶膜带着镜片振动了。这样,你就看到了声音。

  在背诵《曼谷的小象》4、7自然段时不妨试试以下几种方法:

  ①了解课文线索,理清句与句的关系,了解段与段之间的联系,也就是从课文的结构脉络入手。如:《曼谷的小象》第4自然段,先听其声——一阵悦耳的铜铃声,后见其人——一位泰国妇女。接着写妇女的外貌、衣着、神态,最后点出她的名字。抓住句和句之间的关系,背诵起来就容易了。

  ②抓重点词语,了解这些词语所要表达的内容,以这些词语为记忆凭借,提示背诵内容。如:《曼谷的小象》第7自然段,可以抓住:“奇迹”、“绝技”、“感谢”、“笑眯眯”、“转身”、“潇洒”、“焕然一新”等词语,可以帮助学生顺利地把一自然段背诵下来。

  ③在背诵前通过朗读、默读、复述、填空等活动为背诵做好准备。

语文教案 篇5

  【学习目标】

  1、学会细致的观察并生动地描写。

  2、学习文章严谨而精美的结构安排。

  3、灵活运用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教时

  一、创景导入

  春天令人神往,春天充满生机,春天如诗情如画意,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的春光中,让我们的心灵幻化出一派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好景象。可记得孟浩然的《春晓》(放音乐,看投景影,生背诗文);可记得杜甫的《春夜喜雨》(接着听音乐、看投影,背诗文)。在多少作家的笔下曾这样深情地描绘过春天,今天让我们再读一篇描画春天的优美的散文《春》

  (投影出示课文题目及学习目标)。

  二、师生共赏

  1、师生同读:

  (配乐配画)师:深情朗诵。

  生:深情朗诵。师生齐诵。读后说说文章的行文线索。

  明确:盼、来、近总领全文,启开下文──概写初春的山、水、太阳──细致描写春草、春花、春风、春雨、春天里的人们。

  2、师生同赏:

  ⑴ 小声读文,把你喜欢的词语和句子填在表格中并写出喜欢的理由。

  (师生分组同时进行以春草图的描写为例。)

  喜欢的词语:

  ① 嫩嫩的、绿绿的

  ② 偷俞地、钻

  理由:

  ① 写出了春草嫩绿的特点。

  ② 写出小草破土而出挤劲,写出不经意间,春草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惊喜的感觉。这样使 无意识的、无情感 的小草似乎有了意识、有了情感。

  喜欢的句子:

  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理由:写出了人们在草坪上欢快地玩耍的情景,也写出了他们的喜悦之情。在我们眼前展现的是一幅春草欢乐图。

  ⑵ 分小组交流,读自己喜欢的词和句子,说喜欢的理由(老师参与在一个小组内)

  ⑶ 全班交流,生先自由发言,说出自己的理由,最后师交流并总结。

  3、师生同写:

  师生读最后一组排比句,仿照春天像_______写一组比喻或拟人句构成排比,看谁写得多、写得好。

  4、师生同绘:

  出示画板,共同描绘美好的春景图。(重点读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然后描画)

  三、精彩展台

  同唱一首赞美春天的歌《春天在哪里》,唱完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说:春天究竟在哪里?或在哪里能找到春天?或在你眼中春天应该是怎样的'(描绘你眼中的春天)?(口头作文)

  四、作业布置

  1、课外在网上查阅朱自清简介及他的作品,把朱自清的简介及作品篇名写在摘抄本上。

  2、在网上查阅并摘抄描写春天的诗或文。

  第二教时

  五、写作训练

  以家乡的春为话题写一篇写景散文。

  六、词汇参考

  朗润 酝酿 卖弄 宛转 嘹亮

  黄晕 烘托

  (见课后读一读、写一写,尽量用上这些词语。)

  【板书设计】

  春

  一、盼春

  盼、来、近(总领 全文,开启下文)

  二、描春

  1、春的总的轮廓: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山(朗润)水(涨)太阳(红)

  2、细致描写:(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 图、迎春图)

  春草图(草报春):偷、钻、嫩、绿、满──草

  坐、躺、打、踢、赛、捉──人

  春花图(花争春):态──桃、杏、梨,赶趟儿。

  色──像火,像霞,像雪

  味──甜味

  (野花遍地是`像眼睛,像星星)

  春风图(风唱春):触:抚摸

  味:泥土的气息、草味、花香

  声:鸟声清脆宛转,笛声嘹亮

  春雨图(雨润春):形: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

  状:密密地斜织、屋顶上笼着层薄烟

  景:树叶绿得发亮、小草青得逼你的眼

  灯、人、房屋

  迎春图(欢迎春):城乡、老小、舒活、拌擞、一年之计在于春

  三、颂春

  三个比喻句(春天像)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条理地讲述这个故事。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懂得骆驼的驼峰.脚掌.眼毛在沙漠里的特殊用处,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

  教学准备:

  挂图、小黑板、投影。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让学生体会到获取知识可通过多种渠道,如:电视.课外书.爸妈的口中.师生的介绍.课文的语言文字……就像蜜蜂采蜜。)

  1.谈话:小朋友见过骆驼吗?在哪里见过?它是什么样的?

  2.今天我们学习的一篇课文就是讲骆驼的,题目是: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板书)你有什么想知道的?

  二.自学课文

  1.出示自学要求: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同句子,想一想课文讲里一件什么事情?

  (2)读读下面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想想它们的意思,注意带点字的读音。

  疙瘩 自豪 骆驼 委屈 足够 沙漠 小溪 陷进 养料

  风沙 茫茫 贮存 俯下身子 铺天盖地

  2.学生自学,教师注意辅导后进生的学习。

  (词组的学习,不但要读正确,而且还要读出感情。为下面段落和全文的感情朗读作了很好的铺垫。)

  三.检查自学

  1.指名读课文,集体纠正字音和读得不通顺的地方,引导学生把课文读通顺。

  2.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说一说课文哪一部分是讲小 骆驼跟着妈妈到沙漠旅行的(3.4自然段)

  4.指名读词语,注意3个加点字应该读轻声。

  5.说一说部分词语的意思。

  6.小结自学情况。

  四.学习生字

  1.自由识记生字,注意字形。

  2.交流记忆方法。

  3.用钢笔描红。

  4.反馈,表扬写得好的同学,进行表扬。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生齐读课题。

  二.听说训练:(复习了旧知,更让学生快速地进入了课文的情境中。我觉得:入境才能入情,入情才能更深地领悟课文内容。)

  1.骆驼的脚掌又大又厚,眼皮上长着两层眼毛,背上还有两个肉疙瘩。

  2.驼峰.脚掌和眼毛在沙漠里有那么大的用处,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

  (1)师述 (2)指名说 (3)出示句子齐读。

  三.讲读课文:

  (一).第1.2小节:

  1.是什么事让小骆驼感到自己应该感到自豪才对呢?课文的一.二小节交代了事情的起因。齐读一.二小节。

  2.展示:出现小骆驼来到小溪边,小红马也来到小溪边,小红马看到小骆驼就开口了--

  (1)指名读

  (2)评读,读出"喷着响鼻"。

  (3)再指名读。

  板书:脚掌(又大又厚) 眼毛(两层) 肉疙瘩 难看

  (4)齐读小红马说的话。

  3.小骆驼听了觉得很--生齐。 附板书:委屈

  就把小红马的话告诉了妈妈,它会怎样说呢?指名说

  妈妈是怎样回答的?指名读.评读("疼爱").再指名读.齐读

  4.读好

  (1)指名说读(一个演小骆驼,一个演骆驼妈妈)

  (2)分角色读1.2小节:小骆驼.骆驼妈妈.旁白

  过渡: 第二天,小骆驼跟着妈妈走进了茫茫的大沙漠。

  (二).第3--4小节:

  (出示沙漠图) 指名读3.4小节

  板书:( )沙漠 请你说说:你看到了.听到了怎样的沙漠?

  对呀,小骆驼望着这无边无际的沙漠开始担忧起来,小骆驼担心什么?经过这次沙漠之旅它又明白了什么?

  1.自读3.4小节。

  2.交流小骆驼担心什么?指名读(读出"担心"的'语气)

  3.同桌同学再读3.4小节,讨论并完成思考题:

  (1)小骆驼在茫茫的大沙漠中行走不怕饿,这是因为( )。

  (2)小骆驼不怕自己的脚会陷进松散的沙子里,这是因为()。

  (3)小骆驼也不怕铺天盖地刮过的风沙,这是因为( )。

  4.交流:

  (1)出示句子.骆驼图,

  指示"驼峰",板书"驼峰"。

  师生识图,板书:贮存养料 齐读句子。

  (2)出示句子:怎样理解妈妈说的这句话?

  (3)介绍骆驼鼻孔和眼睛的知识。

  齐读第4小节。

  5.读好3.4小节:

  (1)分角色朗读。

  (2)评读。

  (3)再分角色读。

  小结:骆驼的脚掌又大又厚,眼皮上长着两层眼毛,背上还有肉疙瘩般的驼峰,看起来不美观,可他们的用处大着哩!又大又厚的脚掌不会陷进沙子里拔不出来,两层眼毛可以防沙,驼峰可以贮存养料,适于沙漠生活。所以,最后小骆驼相通了,他觉得自己应该--生齐。

  (三).第5小节:

  1.齐读第5小节。

  2.小骆驼的情绪有什么变化?(板书:自豪)

  读好"自豪"。

  师总结:课文讲述了小骆驼听小红马说自己很难看觉得很委屈,后来跟着妈妈到沙漠里走了一趟,明白了驼峰.脚掌和眼毛的作用,那么: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判断一种事物美不美,不能光看外表,还要看内在。)

  (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分别采用教师范读.学生仿读.自由感情朗读.对话表演读以及背诵等方式进行。凸显了阅读教学“以读代讲”的特征。)

  四.续讲故事:

  小骆驼的沙漠之旅结束了,有一天,它又来到小溪边照镜子,欣赏它那又大又厚的脚掌.两层长长的眼毛和高高耸起的驼峰。恰巧小红马也来了,它们第二次的相逢,小骆驼会怎样对小红马说呢?

  1.同桌讨论。

  2.指名交流。

  (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续编故事,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不得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学生通过表演,张扬个性,提高了表达能力及创新能力。)

  板书设计

  不能驼峰——贮存着养料——足够路上用

  委屈 脚掌——又大又厚——不会陷进松散的沙子里 自豪

  眼睛——双层眼毛——风沙过去了,没进一点沙子

语文教案 篇7

  一、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11个生字,正确、美观书写10个生字,会区分使用多音字“分”的两种读音。

  2、学生从整体感受出发,抓住感受品词析句,读中感悟、反复品味,从而享受语言的熏染、习得语言、发展语感。

  3、受到同一桩事可以各有道理,只是思考的角度不同的启示。

  二、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三、教学难点

  抓住感受点品词析句,读中感悟。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花的美丽会让我们留恋忘返,树的.伟岸会让我们赞不绝口,你见过哪些树呢?你们见过榕树吗?(介绍榕树)在小树子家的门外有一株老榕树,但围绕这株老榕树发生了两件有趣的事情,到底发生什么事了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一株老树和两个怪人》。

  (二)讲授新课

  我们先来读课文,要求学生大声地朗读课文,并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事情。读后回答:“这株老树”指的是什么?它长成什么样子?学生再读课文,并用笔画出描写老榕树的句子。文中写到它和许多老榕树一样盘根错节、根深叶茂,但又说它古怪,什么叫做“古怪”呢?(学生回答)文中是怎样描写它的古怪的?想象一下这株老榕树长成什么样子,并用笔把它画一画。

  围绕着这株老榕树,发生了哪两件有趣的事呢?(读课文,小组讨论思考)

  当第一位旅客看到这株老榕树时,他是怎样做,又是怎样说的呢?请同学们再次读课文,并划出重点地语句。齐读第一位旅客说的话。

  这株老榕树使第一个旅客想起了那些坚强的人,不禁想它致敬。可是当第二位旅客看到这株老榕树时,他是怎样做,又是怎样说的呢?(学生朗读)

  对同一件事情,却有不同的看法。“究竟听哪一个人的才对呢?”你们能回答小树子的问题吗?默读课文,和同学们交流你的看法。

  (三)扩展

  假如你见到这株大榕树,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呢?

  (四)总结

  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1-09

语文的教案11-05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1-10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4-02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4-06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04-05

语文将心比心教案08-26

语文蜡烛教案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