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欢迎大家分享。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习古诗《赠刘景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2.认识本首诗中出现的生字,学写“刘、枝、首、记”四个生字。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下来。
教学重难点
学习古诗《赠刘景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出示图片:这幅图上画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图上画的是秋天的景色,从一片片的红叶可以看出是秋天的景色。)
你从图上还看到了什么?(有一个小池塘,池塘里的荷叶已经枯萎,岸边开满了菊花。)
2.这幅图画就是诗人苏轼当年所看到的景色,于是,他写了一首诗送给他的朋友——刘景文。板书课文题目,齐读。
二 初读感知,了解古诗大意
1.自由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1)出示生字卡片。
刘 菊 残 君 橙 橘
(2)说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小组合作,交流记字方法。)
(3)学习书写“刘、首、枝、记”。
①认真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
②分析字形。
③指导书写。
a.首:下半部分是“自”。 b.枝、记:左右结构,注意要写得左窄右宽。
c.刘:左右结构,“文”的第四笔写成点。
④学生描红、仿写。
2.自由读古诗,在诗中找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圈出来。
3.小组合作学习古诗。
(1)每人读一遍古诗。
(2)提出自己不懂的词语,一起讨论。
三 再读感悟,想象画面
1.自由读诗,说说你懂了什么,读懂了哪句就说哪句。课件演示“擎雨盖”,帮助学生理解。
学生甲:第一句的意思是说荷花已经凋谢了,连擎雨的荷叶都枯萎了。
学生乙:第二句的意思是说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不怕寒冷。
学生丙:第三句的意思是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要记住。
学生丁:第四句的意思是一年中最好的景致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时节。
2.提出自己不懂的.词语,全班一起解答。
(1)尽:没有了,在诗中指荷花凋谢了。 (2)残:是说菊花已经开败了。
(3)君须记:你一定要记住。
3.读给你的伙伴听。
4.老师范读,学生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四 启发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1.诗人在我们的眼前展现了一幅秋末的美丽图画,并用优美的诗句描写了秋末时节美丽的景色,我们应该怎样读呢?
(自由读,指名读。)
2.说说你最喜欢哪句,试着背下来。
3.练习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五 启发思考
你认为一年中最好的时节是哪个季节?说说为什么。
用你喜欢的方式表达你对这个季节的喜爱。(写、画、讲等形式。)
语文教案 篇2
一、题揭导入
1.读好课题,语文教案-鸬鹚。
①课件呈现课题。
②教师:今天,咱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写得非常优美、非常生动的课文,谁来读读课题?
③指多名学生朗读课题,再齐读课题。注意!“鹚”是第二声,不翘舌。
[点评:读准、读好课题,看起来微不足道,其实不然。有心人稍加注意,便可从中挖掘出丰富的训练内涵。借此可以训练学生正腔圆地读,借此可以训练学生响亮自信地读,借此可以训练学生大方利落地读。这同样是一种语文基本功的训练,疏忽不得。]
2.简介鸬鹚。
①教师:鸬鹚是一种不鸟。它们爱吃鱼,也爱捕鱼,而且捕鱼的本领特别高。大家看!这就是鸬鹚。
②课件呈现多幅鸬鹚的照片。
③教师:鸬鹚捕到鱼后,就会把鱼吞进自己的喉囊。要是让它继续吞,那鱼就吞到肚子里去了。所以,鸬鹚捕鱼前,渔人得用绳子扎住它的喉囊。捕完鱼后,再把绳子解开。大家看,这就是鸬鹚的喉囊。
④课件呈现出鸬鹚喉囊的位置。
⑤教师范写“喉囊”两字,边写边说明书写要领。
⑥学生在书的插图旁找一个合适的地方练写“喉囊”。
[点评:“喉囊”两字非常难写。字形难记、笔顺难辨、结构难排。突破三难,唯有训练。教师书写示范练,趁热打铁因势练,人人动笔扎练。对小学生而言,把字写正确、写工整是一项重要的语言语基本功。俗语有言:人能写字,字能写人。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此项基本功不但不能削弱,而且更应加强。]
3.引入新课。
教师:课文对鸬鹚的描写会带给我们一种怎样的感觉呢?请大家闭上眼睛,由老师美美地读给大家听。
二、通读课文
1.教师范读。
①教师配乐范读全文,学生闭目欣赏。
②读后促醒学生的语感:小湖的景色优美吧?渔人指挥鸬鹚捕鱼的场面生动吧?
2.学生练读。
①教师:带着这些美好的感觉,像老师这样,自由轻声地读课文。读的时候,注意把字词读准,把句子读通。
②学生自读,教师巡视。读后检查学生的`朗读。教师指名朗读课文。共抽5位学生,分别朗读→、↑、→↓、°、±”自然段。教师注意正音。例如:
▲这个地方没读好。不要紧,你可以请一位同学帮你读。
▲这个词语没念准,请再念一遍。
▲这个句子没念通,听老师读。
▲这个新词念得非常准,咱们听他再念一遍。
▲这个句子比较长,你能读得这样通顺,可见你平时对朗读是化了功夫的。咱们请他再念一遍。
▲整段话没念错一个字,真不简单。
▲这样长的一段话,能够念得这样通顺,这样连贯,可见你读书的基本功是非常扎实的。
[点评:把课文读准读通,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并非易事。朱熹有言:“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朱熹对读书的这个要求提得真可谓:“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我们只要照做就是。问题在于,这样让学生读书,有人不屑一顾,有人不以为然,有人不了了之,也有人不知所措。学生的读书水平普遍不同,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语文教案-鸬鹚》。把功夫扎扎实实地化在读原文上,这是学好语文的金玉良言。]
3.再读感悟。
①教师:刚才几位同学的朗读,对你们有些什么启发和帮助?(指名回答)
②教师:懂得了这些道理,咱们再读读课文,边读边体会,你觉得课文的哪些地方带给你特别优美、特别生动的感觉。
③学生自由读全文。
④读后组织学生交流各自的感受。
4.选段朗读。
①教师:读了课文以后,同学们对课文的优美和生动有了更加深刻的感受。但是,同学们的感受又都是与众不同的。大家可以把自己感觉最优美、最生动的那段课文挑出来,美美地读给你的同桌听。听的同学要专心、要投入,边听边想,你最欣赏同桌在哪些地方的朗读。
②同桌互读。
③教师:哪些同学想情不自禁、真心诚意地夸夸自己的同桌?(抽几对同桌,一人读,一人夸)
读后教师小结:能受到别人的夸奖,当然是一件快乐的事儿。但是,你们往往不太清楚,真诚地夸奖别人,其实更能让自己快乐。只要你留心体会,语文课上这样的快乐是很多的。
[点评:阅读课上,一定要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地读。整体感知主要靠读,有所感悟主要靠读,培养语感主要靠读,情感熏陶主要靠读,积累语言更是靠读。正如清人唐彪所言:“文章读之极熟,则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学生只有在读书中才能学会读书,这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道理,但真理往往就这么简单。]
三、揣摩思路
1.教师朗读自己最喜欢的一段课文(最后一段)
2.鼓励学生多元解读:请大家再读读这段课文,看看你能从这短短的17个字当中读出多少东西来。学生解读的结果可作如下推想:
(1)从“恢复”这个词上可以看出,湖面原来是平静的,后来不平静了,现在又变得平静了。
(2)从“渐渐”这个词上可以看出,鸬鹚捕鱼的时间是比较长的。
(3)联系课文前面的内容,不难发现,湖面的平静与否跟鸬鹚捕鱼是有关系的。
3.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随机板书如下:
捕鱼前 捕鱼时 捕鱼后
平 静 不平静 恢复平静
4.齐读最后一段。(“又”字要念重音。因为只有这样读,才能让人感觉到,湖面开始是平静的,后来不平静了,现在又变得平静了。)
[点评:文章拿到手,泛泛地读几遍,算不算整体感知?当然不算。在熟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揣摩文章思路也许是避免空泛感知的一条重要对策。关于揣摩思路,叶老有过这样一段精辟地论述:“把一番话一篇文章比作思想走过的一条路。思想从什么地方出发,怎样一步一步地往前走,最后达到这条路的终点。都要踏踏实实摸清楚。”当然,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揣摩行文思路并非易事。好在此文最后一段已经含蓄地透露了文章思路的痕迹,学生只要专心诵读、用心理会,教师再稍加点拨,思路还是不难理清的。]
四、课堂作业
认真抄写下列词语。抄几遍由自己决定,难写的可以多抄几遍,(学生抄写时,可以播放背景音乐。)
夕阳 柔光 悠然 喉囊
一望无垠 波光粼粼 炊烟袅袅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会认14个生字,会写8个字。
2、在看图的基础上学习字词句,并正确流利的朗读字词句,在朗读中感悟用词造句的准确性。
3、在看图编故事中进行语言训练,发展想象力。
教学重点
会认14个生字,会写8个。
教学难点
在看图的基础上学习字词句,并正确流利的朗读字词句,在朗读中感悟用词造句的准确性。
教学准备
图片,生字卡片,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交待任务
同学们喜欢看图吗?今天我们就来看图识字,并练习用所学的词语说话
二、学习新课
1、看书35页,共有12幅图,分成了六组,你先自己看看每幅图,再度读每幅图旁边的.字词句,看看你能读懂吗?
2、指名读字词句,纠正字音。
3、同桌互相教读,有不会的教师巡视指导。
4、看小黑板上的字和词,试着读一读。
5、男女生比赛读,小组内竞赛读,全班竞赛读。
6、开火车读字词。
7、给生字扩词。练读书上的句子。要读流利。
三、语言表达训练
1、认真观察每幅图,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你看到的和想到的。尽量表达完整,看谁说的又准确,用词又好。
2、小组合作,在组内交流。
3、汇报学习成果,全班交流。
4、教师指导,。
四、指导写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词
1、齐读生字(出示字卡)
2、指名读生字并组词
二、交待任务
这节课我们接着来学习写字并完成书后习题
三、学生观察剩下的几个字,自己练写
四、完成书后习题
1、读一读,写一写。
2、看图编故事,并把图中没有画上的内容补充上
3、听写本课生字词
五、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 随文识字,读准字音
2. 品读有关词句,感受聋哑青年的勤奋专注
3. 理解“先游到了我的心里”的含义
教学重点
体会聋哑青年勤奋专注的品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听说我们这个班的同学特别聪明,那么,今天请大家尽情地展露你们的风采吧!首先,我给大家出一道IQ题,请听题:鱼为什么生活在水里?(学生回答)恭喜你,答对了!答案是“因为陆地上有猫”。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跟鱼有关的文章。(师板书:鱼游到了纸上)
请看黑板,齐读一遍课题。(学生读课题)我从大家瞪大的双眼中看到了好奇的色彩,该不会是猫把鱼赶到了纸上吧?你们对这个课题产生了什么疑问呢?(学生对课题进行质疑)
大家很会动脑筋,而且,看来这篇课文对大家很有吸引力。下面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给各个自然段标上序号,并思考这两个问题:
1.“鱼游到了纸上”是什么意思?
2.是谁让鱼游到纸上的?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师巡视。
2.检查生字读音:花港,清澈,一丝不苟,厂徽,聋哑。
好,大家都读完课文了吧,还没读完的同学也请你们先停下来。我们来检查一下这几个生字的读音。(指名读,并让学生指出该注意的地方,再全班齐读)
3. 解决思考问题
解决了生字读音后,让我们看回这两道思考题,第1题,“鱼游到了纸上”是什么意思,谁来说说你的'理解?(提问学生。鱼画得很逼真,活灵活现,栩栩如生,仿佛在纸上流动)大家的词语积累很丰富。鱼游到了纸上,这种表达方式你们喜欢吗?仿照“鱼游到了纸上”,如果要表达小鸟画得很像,可以怎么说呢?老虎呢?(生仿句)这么有趣的表达方式,我希望大家记住它,以后也可以用到它。
好,看第2题,是谁让鱼游到纸上的?(一个青年,一个聋哑青年)
三、感悟聋哑青年的恒心与专心
1.感受聋哑青年的恒心
这个青年能把鱼画得那么逼真,仿佛游到了纸上,那么,他应该是从小开始学画的吧?(生:不是)你从课文的哪一段知道的呢?(生:第12段)请全班齐读第12段。(生读第12段)
青年人学画多久了啊?(生:才一年多)在学画的一年多时间里,他是怎样做的呢?(生: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从这一段中,你感受到他怎样的品质?(生:有恒心,坚持不懈)板书:恒心
2.感受聋哑青年的专心(重点指导朗读)
文中哪个自然段描写了青年看金鱼的情景?(生:第4段)请大家齐读一遍第4段。(生读第4段)读得很流利,但是还可以读得更有感情。
哪位同学想读给大家听一下?(指名读,并作及时反馈。你强调了个别词语,富有节奏感,读得很投入,你融入课文中去了,很好)
我们男生女生来比赛读一读。(不分高低,各有千秋)
在朗读的时候,大家都比较默契地强调了这几个词:老是,呆呆地,静静地,从来。这几个词给你传达了什么样的信息?你从这段描写中看到一个怎样的青年人?(生答。看鱼看得很入神,专心致志,认真,达到忘我的境界)板书:专心
聋哑青年听不到金鱼戏水的声音,也无法用语言呼唤那美丽的金鱼,他坚持每个星期天去看鱼,呆呆地、静静地看鱼,他只是在用眼睛来看鱼吗?请大家闭上双眼(让学生闭上眼睛),想一想那个最疼爱你的人,你能看到他们的样子吗?好,请大家睁开眼睛,谁来说说你刚才看到了什么?(生答)刚才你是闭上眼睛的,那么,你是用什么来看的呢?(用心,用脑子)很好,对于亲爱的爸爸妈妈,我们都很熟悉,用心记住了他们的音容笑貌。那么,聋哑青年不但在用眼睛观察金鱼,眼里有鱼,而且(生:心里有鱼)。
四、解读“先游到了我心里”
请大家齐读最后两个自然段。(生读课文)
你们认为,青年心里的金鱼是怎样的?(生:各种动态的金鱼都有,金鱼的每个部位都很清晰,青年对金鱼的特点了然于心)
“鱼先游到了心里,然后才游到了纸上”,对这两段话,你有什么体会?(让生讲自己的体会)
五、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感受了聋哑青年学画鱼的恒心和专心,下节课我们再一起来欣赏他画鱼时的高超技术。下课。
板书设计
鱼游到了纸上
心里
鱼———————————→纸上
恒心、专心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的
一、了解诗歌语言的特质。
二、学习分析与综合的方法。
课文围绕“木叶”举出古典诗歌中的大量实例,通过精到的比较、分析,阐发了诗歌语言暗示性的特质。教学中可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把握作者的基本观点,学习比较的方法,认真体味“木”、“树”等词语不同的意味和艺术效果,从而对诗语的特点和鉴赏诗语的方法获得实感。
教学步骤
一、说“木叶”
木与树相同又不同的地方,进一步强调了涛歌语言中的暗示性问题。我国是诗的国度,从劳动中产生了诗歌,经过了不算长的时间,到唐代就已达到顶峰,纵观古代诗歌,有许多意象由于具有相对稳定的感情色彩,诗人们往往用它们表现相似或相通的感情,“木叶”有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带来了整个疏朗的清秋气息。作者由诗人们钟爱的“木叶”人手,解析了树、树叶、木叶之间细微的差异,重点分析了木与树相同又不同的地方,进一步强调了诗歌语言中的暗示性问题。
但也有的.时候,诗人把它组织在不同的意象体系里,使之表现不同甚至相反的感情。比如唐太宗爱桃花,写过一首咏桃涛:“禁苑春晖丽,花蹊绮树装。缀条深浅色,点露参差光。向口分千笑,迎风共一香。如何仙岭侧,独秀隐遥芳。”而杜甫却说“轻薄桃花逐水流”,把桃花贬得一钱不值。
作者林庚是著名的学者、诗人,本文中,他对“木”在形象上的艺术特征作丁极为精细的辨析,应该说对我们怎样体察诗歌艺术中的精微之处颇有启发。
二、给下列词语注音
A.袅袅()桔颂()灼灼()皋()
B.征戌()瘐()缠绵()褒()
C.翩()荃()干燥()漂零()
D.漂泊()迢远()桅杆()
三、研读课文,讨论问题。
1.古典诗歌中“树”与“木”的艺术特征、意思情味、适用场合有什么不同?
繁茂的枝叶
特征枝叶的绿色,树干褐绿色
木质的树干,落叶的因素
树木黄色、干燥的质感
意味:饱满疏朗
场合满树叶子吹动,浓阴密密层层
树木秋风叶落
2.以“木”引起落叶的联想为例,说明诗歌语言的特质及其对诗人创作的意义。重点研究诗歌语言的暗示性(指词语的形象色彩和联想的意义)问题。
(1)“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
从字面上讲,“木”就是“树”,二者是同一概念,但两个词形象色彩不同,引起的联想不同。“木”具有着“木头”、“木料”、“木板”等的影子,或者说木质的形象色彩,使人更多地想起树干,而很少想到非木质的叶子。“叶”因此常被排斥到“木”的疏朗的形象之外。
练习:
一、指出下列诗句的作者与出处:
1.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作者出处
2.洞庭始波,木叶微脱。作者出处
3.木叶下,江波连,秋月照浦云歇山。
作者出处
4、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
作者出处
5.叶密鸟飞得,风轻花落迟。
作者出处
二、请补足下列诗句的上下旬:
1.秋月照层岭,。(吴均《谷柳恽》)
,说“木叶”
2.,海水扬其波。(曹植《野田黄雀行》
3.柔条纷冉冉,。(曹植《美女篇》)
4.日暮风吹,。(吴均《青溪小姑歌》)
5.,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三、鉴赏下面一首古诗:
咏蝉①骆宾王
西陆②蝉声唱,南冠③客思深。
不堪玄鬓④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①注:这首诗作于高宗仪风三年(678年)。当时骆宾王任侍御史,因上疏论事触忤武后,遭诬,以贪赃罪名下狱。
②西陆:指秋天。③南冠:指囚徒。④玄鬓:指蝉。
试从思想内容、表达技巧方面鉴赏这首诗。
答案:
一、1.屈原《九歌》2.谢庄《月赋》3.陆厥《临江王节士歌》
4.王褒《渡河北》5.萧纲《折杨柳》
二、1.寒风扫,说“木叶”
语文教案 篇6
本文是由语文教案工作室上传的:苏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练习3》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字词句综合练习,学会利用太阳辨别方向。
2.按从上到下的笔顺规则,照样子练习书写上下结构的字。
3.朗读背诵儿歌。
4.学习打电话,学会打电话的礼节。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学习字词句
1.指导学习第1小题。
⑴审题。
读题,明确要求。
⑵指导。
教师范读,边读边勾画山冈、太阳。
教师:小朋友这时你站在山冈上,面对刚刚升起的太阳,读读儿歌,就知道该怎样辨别方向。学生自由读儿歌。
讨论:你学会怎样辨别方向了吗?
请一名同学上台辨别方向,集体评议。
同桌互相演示,集体演示。
⑶齐读儿歌。
2.指导学习第2小题。
⑴审题。
读题,明确要求。
⑵讨论:谁能说说刚才学过的辨别方向的儿歌?齐背儿歌。
⑶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填空。
指名上黑板填空,追问:你能说说自己的理由吗?
表扬填写正确的同学。
小结:
3.指导学习第3小题。
⑴审题。
读题,明确要求。
⑵讨论,交流。
教师: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回家搜集资料,想想中午怎么利用太阳辨别方向。下面老师请同学们汇报一下自己的学习结果。
组织学生交流,组织学生汇报学习结果。
二、小结
今天,小朋友们的表现值得老师表扬。第一大家通过自己搜集资料明白了中午如何利用太阳辨别方向。第二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展示自己的观察结果,非常了不起。以后,小朋友要继续这样去做。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二题:学写铅笔字
1.审题。
读题,明确要求。
2.指导练习描红,仿影。
⑴出示卡片认读:花、点、前。
⑵指导辩析3个字的异同。
⑶复习描红和仿影的'要求:一笔描成,笔笔到位。学生练习描红,仿影,教师巡视。
3.指导练习临写。
⑴观察3 个字的笔画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⑵指名上黑板临写“花、点、前”。
⑶评价、纠正。提醒学生注意每个字上下两部分的大小比例。学生按要求练习临写。
二、教学第三题:读读背背
1.审题。
读题,明确要求。
2.指导。
⑴看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有一个什么样的小姑娘?她在干什么?
⑵自由读儿歌,想想儿歌里都写了哪些内容。指读儿歌,纠正错误读音。
⑶讨论:读儿歌,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练习朗读,试着把自己想到的用朗读表现出来。
3.边看图边练习背诵,会背的给自己画一颗星,背得有感情可以画两颗星。
交流汇报背诵情况。
第三课时
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打电话
一、课前准备
1.准备教学投影片。
2.准备电话两部。
二、审题
1.揭示口语交际的题目:打电话。
2.解题:打电话时要面带微笑,声音不要赤字高,要自觉地说“您好”、“再见”等礼貌用语。
3.学生借助拼音读图旁边的提示。
讨论:是给谁打电话?为什么要打电话?
三、指导
1.指导看图,明确要求。
⑴图上画的是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
⑵图上的小朋友在打电话时会说些什么呢?
⑶结合看图,提出说话要求:
2.指导说话。
⑴指名一人扮演小亮,另一个同学和他表演电话。
指导分析:哪些值得表扬?还有什么不足?
⑵同桌练习。
⑶指名上台表演,评分。
3.小结。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1-09
语文的教案11-05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1-10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4-02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4-06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04-05
语文将心比心教案08-26
语文蜡烛教案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