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要求
1.朗读课文,感受我们充满快乐的美好生活。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了解课文内容,背诵第四、五自然段。
3.体会冰心奶奶是怎样把吹泡泡的过程写清楚、写具体的。
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冰心奶奶小时候为什么最爱玩儿的是吹肥皂泡。
2.认真阅读第三自然段,体会冰心奶奶是怎样把吹泡泡的过程写清楚、写具体的。
教学课时:两课时
吹 泡 泡
小时候,我玩儿过很多游戏,其中最爱玩儿的是吹肥皂泡。[①这一开头有什么特点?]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作者小时候最爱玩儿吹肥皂泡的游戏。
阴雨时节,不能到山上海边去玩儿,母亲就教我们在廊(láng)子上吹肥皂泡。她说阴雨时节,天气潮湿,肥皂泡不容易(yì)破裂(liè)。[句导读:这两句点明了吹泡泡的时间和地点,以及玩儿吹泡泡游戏的原因。][②阴雨时节吹泡泡有什么好处?]
段导读:写了吹泡泡的时间和地点。
我们把用剩的肥皂头儿,放在一只小木碗(wǎn)里,加点儿水,和[huò]弄和弄,使它溶(róng)化。然后用一根细竹管,蘸(zhàn)上那黏稠(nián chóu)的肥皂水,慢慢地吹起来,吹成一个又轻又圆的泡儿。再轻轻一提,那轻圆的球儿,便从竹管上落下来,慢悠悠地在空中飘游。 [③上面的文字写出了吹泡泡共分几个步骤?]用扇子在下面轻轻地扇[shān],它们有时能飞得很高很高。
段导读:写出了“我们”吹泡泡的过程。
这肥皂泡很美丽,五色的浮光,在那清澈(chè)透明的球面上乱转。 [④肥皂泡美在什么地方?]若(ruò)是扇得好,一个大球,还会裂成两三个玲珑(líng lóng)的小球,四散(sàn)纷飞。有时吹得太大了,扇得太急了,这脆(cuì)弱的球儿,会扯(chě)得又长又圆,颤巍巍(chàn wēi wēi)的,光影零乱。 [⑤“玲珑、颤巍巍、光影零乱”等词语写出了什么?]这时,大家都悬(xuán)着心,仰着头,屏(bǐng)住呼吸――不久,这五彩的薄球,就无声地散[sǎn]裂了,又变成肥皂水落了下来,水珠洒到我们眼睛里。[句导读:“悬着心”“仰着头”“屏住呼吸”细致入微地刻画了孩子们聚精会神地看泡泡飞的神态。] [⑥“屏住呼吸”这个细节说明了什么?]大家都赶忙低下头揉(róu)眼睛,揉出了眼泪。
段导读:写出了肥皂泡的神奇、美丽。
那一个个球儿,是我们自己小心地轻轻地吹出来的。 [⑦为什么强调是“我们自己”吹出来的?]它们轻轻地飞起,那么圆润(rùn),那么自由,那么透明,那么美丽。借着扇子的轻风,它们一个个飞到天上,轻轻地挨着明月,渡(dù)过天河,跟着夕(xī)阳西去。或者轻悠悠地飘过大海,飞越山巅(diān)……目送着它们,我们心里充满了快乐、骄傲与希望。[句导读:泡泡很容易破裂,当然不能飞那么高、那么远。这些都是作者美好的想象,寄托着自己的梦想和希望。] [⑧作者通过丰富的想象表达了什么样的愿望?]
段导读:写“我们”喜欢吹肥皂泡。
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写作者回忆自己小时候是怎样玩儿吹泡泡游戏的,以及在玩儿中感受到的无穷乐趣。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指导学生规范、正确地书写生字。
3.初读课文,了解大致内容。
生字卡片。
一 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吹泡泡吗?冰心奶奶小时候最爱玩儿的是吹肥皂泡。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吹泡泡》就是冰心奶奶写的。我想,学了这篇课文后,你们也一定会喜欢上吹泡泡的。
二 学习生字
1.默读全文,边读边标出自然段,画出生字、新词。
2.自学生字。读准字音,记忆字形,理解字义。
3.小组交流。
4.学习生字。
(1)认读生字卡片。
(2)认读多音字。
(3)理解词语的意思。
若:如果。 浮光:表面的光。 清澈:清而透明。 骄傲:自豪。
脆弱:容易折断、咬裂、破碎。
(4)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重点指导:“若”,不要写成“苦”。 “夕”,“点”不要出头。
三 朗读课文,了解大致内容
1.朗读全文,读准字音,看谁读得流利。
2.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吹泡泡这个游戏的过程。)
1.教师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识字教学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本课要求一节课认识10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教师可在课堂上开展领读、开火车、摘苹果游戏等趣味性很强的活动,让学生轻松愉快地认识汉字,真正做到寓教于乐。
2.课文中有些好词,如圆润、玲珑、骄傲等,教师要重点讲解。教师可先讲解字面意思再创设情境,通过表演来让学生理解词语。这样,学生不但理解了词语还懂得了怎样运用。
1.了解课文内容,感受吹泡泡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欢乐。
2.体会冰心奶奶是怎样把吹泡泡的过程写清楚、写具体的。
3.朗读课文,背诵第四、五自然段。
课文插图,投影。
一 出示插图,导入新课
1.观察画面。图上画的.小朋友在干什么?观察他们的表情,你觉得他们的心情怎么样?
2.谈话导入。
(1)你玩儿过吹泡泡吗?能说说你是怎样吹泡泡的吗?当时心情怎么样?
(2)《吹泡泡》这篇课文是冰心奶奶写的,课文把吹泡泡的过程写得很清楚,也很具体。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体会冰心奶奶小时候为什么最爱玩儿吹泡泡。
二 朗读课文,理解内容
1.自由读课文。
(1)边读边画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写出你的体会。 (2)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2.请学生分自然段读课文,并说出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3.组织讨论。
(1)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2)说说为什么喜欢。
(3)说一说自己的体会。
4.理解句子。
它们轻轻地飞起,那么圆润,那么自由,那么透明,那么美丽。
①“圆润”是什么意思?(饱满而润泽。)
②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体会四个“那么”。
③练习用“那么……那么……那么……那么……”说话。(五彩池的水五光十色,那么清澈,那么鲜艳,那么美丽,那么神奇。)
5.学习第三自然段。
(1)朗读第三自然段,说说这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写了什么。
(2)请学生分句读这段话,体会冰心奶奶是怎样把吹泡泡的过程写清楚的。
(3)请你用上“先……然后……再……”说说吹泡泡的过程。
(4)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体会冰心奶奶是怎样把吹泡泡的过程写具体的。
三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情感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说说冰心奶奶小时候为什么最爱玩儿吹肥皂泡。(因为肥皂水是冰心奶奶自己制作的,看着美丽的泡泡飞上天空,她心里充满快乐,所以冰心奶奶小时候最爱玩儿吹肥皂泡。)
3.练习背诵第四、五自然段。
1.在教学时,教师可先安排吹泡泡这个活动。课前,教师让学生从家里带来肥皂块、杯子、吸管等工具。上课时安排15分钟时间让学生玩儿吹泡泡的游戏,让学生体验吹泡泡的乐趣。
2.教师在学生吹泡泡的过程中,让学生观察泡泡的形状、颜色,体会泡泡的美丽神奇,引导学生观察想象,再把自己玩儿的经过说一说,写一写。
3.整节课下来,学生在玩儿当中得到了乐趣,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学问,知道知识来源于生活,在观察中体会到探究的乐趣。同时,学生们展开丰富的想象,给这篇文章赋予了更多的内涵。
1.看拼音,写词语。
yóu xì(游戏) xī yáng(夕阳) róng yì(容易) fēi yuè(飞越) fú guāng(浮光) jiāo ào(骄傲)
2.比一比,再组词。
3.写出下列词的反义词。
骄傲―(虚心) 脆弱―(坚强)
潮湿―(干燥) 分散―(集中)
容易―(困难) 美丽―(丑陋)
4.你尝试过用不同形状的细管吹泡泡吗?用不同形状的细管吹泡泡,吹出来的泡泡都是圆的吗?
提示:不论用什么形状的管,吹出来的泡泡都是圆的。
一 冰心简介
冰心(1900~1999),中国女作家、诗人。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崇尚“爱的哲学”,母爱、童真和自然美是其作品的主旋律。 1918年入北平协和女子大学预科,积极参加五四运动。1919年发表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此后,相继发表了《斯人独憔悴》《去国》等探索人生问题的“问题小说”。同时,受到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写作无标题的自由体小诗。这些晶莹清丽、轻柔隽逸的小诗,后结集为《繁星》和《春水》出版,这种诗体被人们称为“春水体”。1921年加入文学研究会。同年起发表散文《笑》和《往事》。1923年毕业于燕京大学文科,赴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大学学习英国文学。在旅途和留美期间,写有散文集《寄小读者》,显示出婉约典雅、轻灵隽丽、凝练流畅的特点,具有高度的艺术表现力,比小说和诗歌取得的成就更高。这种独特的风格曾被时人称为“冰心体”,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作品有散文集《归来以后》《再寄小读者》《我们把春天吵醒了》《樱花赞》《拾穗小札》《晚晴集》《三寄小读者》等,展示出多彩的生活,艺术上仍保持着她的独特风格。她的短篇小说《空巢》获1980年年度优秀短篇小说奖。儿童文学作品选集《小橘灯》于同年在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奖中获荣誉奖。还出版有小说集《超人》《去国》《冬儿姑娘》,小说散文集《往事》《南归》,散文集《关于女人》,以及《冰心全集》《冰心文集》《冰心著译选集》等。她的作品被译成多种外文出版。
二 冰心语录
假如生命是无趣的,我怕有来生;假如生命是有趣的,今生已是满足的了。
一个人只要热爱自己的祖国,有一颗爱国之心,就什么事情都能解决了。什么苦楚,什么冤屈都受得了。
成功之花,人们往往惊羡它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儿却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满了牺牲的血雨。
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香花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却不是悲凉。
世界上若没有女人,这世界至少要失去十分之五的真、十分之六的善、十分之七的美。
语文教案 篇2
设计理念:
语文课堂要体现开放襟怀,把课外的学习引进课内,使古诗的教学变得充实厚实起来。而且诗人的生平与他诗作蕴涵的精神一脉相承,感悟诗中内涵,学习诗人借物喻人、咏物明志的写法,达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设计特色:
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如竹与石的对话、把自己假想成郑燮,用情景的创设来加强对文本的体验。教学过程 讲究承接、回环,从入课时赏画到结课时在画上题诗,前后呼应,浑然一体。
教学准备:
1、课前搜集郑燮的故事,有关竹的诗句
2、小黑板或课件
一、导入 :
1 看图:图上有什么?(板书:竹石郑燮说到诗人,他还有一个比他的名燮更有名的号板桥)
2 你知道郑板桥的故事吗?学生交流,老师适时补充
(1)江苏兴化人,扬州八大怪之一
(2)写过难得糊涂(原意是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
(3)早年家贫,中进士,曾任山东范县、潍县知县,后因帮助县民诉讼得罪地方豪绅而罢官(辞行前,百姓跪请挽留,板桥当即题诗: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做鱼竿说他两袖清风回扬州吟诗作画去了,表现得十分坦荡、洒脱)
(4)故事:一天,郑板桥听说镇江江心有座焦山,风景优美,栽了许多竹子。于是他每天逛竹林,摊开纸作画,画上留下了许许多多竹的形象。那一竿竿墨竹翠茎葱葱,枝叶扶疏,配上一两块清奇古怪的石头,题上几句妙趣横生的诗文,让人耳目一新。
3 郑板桥人称诗书画三绝,特别是他画的竹兰、山石,形象逼真,姿态万千。留下了许多名画竹石图、丛竹图、墨竹图、兰竹芳香图课件欣赏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一首题写在竹石图上的诗。师吟诗,生读读古诗。
二、学诗
1 学习古诗,我们不仅要读懂古诗的内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还要领悟学习古诗的方法,以便能够学习更多的'诗,赏析祖国语言文字之美
2 学生说说学古诗的有效方法。
3 学生自渎,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弄懂诗意。合作学习、自我体会均可。
4 反馈:抓住哪些字眼来理解?你认为哪些字词写得最传神?
(咬字极为有力,充分表达了劲竹的刚毅性格)
根据学生学情板书:咬定 千磨万击
坚劲
立根 东西南北风
三、体情
1 合作表演竹与石的对话。
2 诗人喜欢竹子吗?他是怎样表达的?再读古诗,体味诗人写竹,是写什么?
(板书:咏物明志)
借物喻人,表明诗人刚正不阿的品性,不怕打击、不畏风浪的气节。
把自己想象成郑燮,说说自己看到竹石的心情、感悟
3 怀着对劲竹、对诗人的敬佩之情朗读全诗(对读、指名读、齐读)
4 你喜欢竹子吗?你认为竹子具有哪些品质?
(如:竹是空心的,很谦虚;竹在生命的旅程中每成长一步会留下印记;竹不开花,朴素,保持本色;竹扎根很深,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四、拓展
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有竹,岁寒三友竹松梅也有竹。有多少人吟诵过这看似普通的竹子!
交流诵读我们课外搜集的竹的典故,竹的诗句。
典故:宋代文与可画竹胸有成竹
诗句: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苏轼《於潜僧绿筠轩》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李白《慈老竹》里竹攒石生,含烟映江岛。翠色落波深,虚声带寒早。
郑燮《竹》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
刘禹锡《庭竹》露涤铅粉节,风摇青玉枝。依依似君子,无地不相宜。
五、巩固
在画的空白处题写《竹石》,要求默写。也可以题写你喜欢的写竹的诗句。
竹 石
郑燮
板书:
咬定 千磨万击
坚劲
立根 东西南北风
咏物明志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要求:
1、学会10字,认识10个字。
2、正确读写并理解“真情、诚恳、风筝、吹拂、陶醉、形影不离、五颜六色、触景生情、苦思冥想、眉习色舞、情不自禁、开虚作假”等词语。能用“情不自禁”、“陶醉”写句子,在学习过程中,体会理解词语的方法。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遇事要实话实说、不隐瞒真实的情况。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理解词句。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遇事要实话实说、不瞒真情是诚信的重要表现。
教学时数: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会认生字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板书课题。
1、板书课题。
2、学生读题。
3、解释课题。
“真情”有两个意思:(1)、真实的`情况;(2)、真实的感情。本文中“真情”指的是什么呢?
二、学生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多读几遍。
2、小组交流学习成果,开火车读课文,生字互查。
3、讲讲课文大意。“真情”是什么?
4、学生质疑。
三、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1、学生读课文。
2、反馈:读后你了解到了什么?
3、理解词语:“诚恳”、“形影不离”。
四、学习生字。
五、教学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老舍和高煜年金子般闪闪发亮的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二、学习课文
1、巩固生字词。
2、朗读课文。
三、学习课文2、3自然段。
1、默读课文2、3自然段,思考:从这两自然段中,你知道了什么?
2、全班交流。
(1)、联系上下文理解:“吹拂”、“千姿百态”、“五颜六色“、”触景生情“、“苦思冥想”。
(2)、议一议:老舍为什么帮高煜年,是怎样帮的?
接爱帮助的高煜年心情怎样?
(3)、指导在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学习课文4-8自然段。
1、默读课文4、5、6、7、8自然段。
思考:从这几自然段中你了解到什么?
2、全班交流。
(1)、理解:“眉飞色舞”、“陶醉”。
(2)、面对老师的表扬,老舍、高煜年反应?(找出句子边读边议)
(3)、有感情朗读课文。
五、拓展
1、如果你是老舍或高煜年,你会怎样说?(扮演角色)
2、听了老舍、高煜年的话后,老师怎样说?(扮演老师发言)
五、总结全文。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⒈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字。
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父亲”的爱鸟之情和“我”的护鸟心愿。
⒊主动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练习用“我会读”中的词语说句子。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同时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体会“父亲”爱鸟之情和我的护鸟心愿。
课前准备
⒈课件。
⒉收集鸟的图片和有关鸟的资料。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⒈谈话:你喜欢小鸟吗?你了解小鸟吗?把你课外收集的有关小鸟的图片和资料展示给大家看。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爱鸟的故事——《父亲和鸟》。
⒉揭题:教师板书课题,引导学生根据课题猜想:这篇课文究竟会写些什么内容?围绕课题你想提出哪些问题?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一位父亲和鸟的故事。
二、初读识字
⒈自读
⑴师:你们想知道“父亲和鸟”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吗?请同学们自读课文。
要求:先自己读通课文,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准,再把课后“我会认”里出现的字多读几遍。然后小组内的同学互相指读课文和生字。比一比,看谁读得准确
⑵组内练习读课文,认生字。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情况。
⑶指读课文,组织评议。
⒉识字
⑴出示字词卡片,让学生逐个认读,学生互相纠正。
⑵开火车读字词,教师相机指导,学生交流识字方法。
⑶教师出示“我会读”中的词语。认一认,读一读,进一步巩固识字。
三、写字指导
⒈指导观察,发现规律
⒉学生描红、临写。
第二课时
一、导入
⒈出示“我会读”的内容,指读词语。一生任读一词,其他生书写。
⒉指读课文,让学生说出上节课的学习收获。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认真地读一读父亲和鸟的故事。
二、朗读
⒈自读课文,同时分别用不同的标记画出“我”和“父亲”的语言。
⒉引导学生重点练习人物的对话,(自读、教师示范读、同桌互读等)体会课文内容。
⒊组织学生进行交流:从阅读中你明白了什么?(“父亲”的爱鸟之情和“我”的护鸟心愿。)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三、提问
⒈读文质疑
如:从哪些地方可以知道父亲知鸟爱鸟?“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你怎样理解?如果父亲是猎人,会怎样?听了父亲的话,今后的“我”会怎样?
⒉释疑
师:本文题目是《父亲和鸟》,但作者并没有写“父亲”是怎样保护鸟或为鸟的生活环境提供什么方便,而是通过叙述“父亲”对鸟的深层了解来表现“父亲”的爱鸟。课文通篇是“我”和“父亲”关于鸟的对话,从“父亲”的话语中我们发现,他通过看动静、闻气味就知道林中有鸟,还知道鸟儿什么时候爱唱歌,什么时候最容易受到伤害。“父亲”可算得上是鸟的知音了。而“知鸟”,不正是对鸟深深的爱吗?课文最后说,“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多么稚气又多么纯真,谁说“我”不会像“父亲”那样知鸟爱鸟呢?
四、读议
⒈自由结组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父亲”深沉的爱和“我”的天真。
⒉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巡视,要求小组全员参与,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
⒊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指导语出适当的.语气。如:“父亲喃喃地说”,要先理解“喃喃”的意思,再指导学生用轻、慢的语气读父亲说的话。相机引导学生用“快活”说句子。
⒋试着写出与”雾蒙蒙“结构类似的词。
五、汇报
⒈选读得好的小组表演读,师生评议。
⒉交流合作学习的成果。针对提出的问题每个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发言。教师相机地引发学生的争论,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对父亲爱鸟护鸟优秀品质的感悟。
六、扩展
⒈运用收集的小鸟的图片和资料,建一个“小鸟乐园”。布置在班级一个合适的地方。
⒉编故事:
⑴ 听了父亲的话后“我”会怎样想,怎样做呢?引导学生续编故事。
⑵教师借助图片或课件展现故事内容:在清脆的鸟叫声中,鸟妈妈带着小鸟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突然一声枪响,鸟妈妈被击中落地。受惊的小鸟只有躲在树林中哭泣。后面发生了什么事情呢?引导学生续编故事。
附:词语
喃 喃—连续不断地小声说话的声音。
焐—用热的东西接触凉的东西使变暖。
一 瞬—转眼之间。形容时间极短。
黎明—天快要亮或刚要亮的时候。
潮 湿—含有比正常状态下较多的水分。
语文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绒毛小熊》是北师大小学语文教材第三册第十五单元的第一篇文章。
诗歌中的“绒毛小熊”虽然又脏又破,可是“冬冬”却把他当成宝贝,足见“冬冬”多么爱与他在一起。在孩子眼中玩具是有生命的,“绒毛小熊”是他生活的一部分。
全诗共分四小节:第一小节和第二小节的前两句主要介绍了“绒毛小熊”的样子;第二小节着重写了“冬冬与绒毛小熊度过的快乐时光”是课文的重点;第三小节,体现了冬冬对绒毛小熊浓浓的爱;最终老朋友又能天天在一起了,是课文的最后一小节。
教学构想:
教学时,我想站在孩子的角度,体会孩子们与玩具的感情,用童心教学,用童心朗读。不逐字逐句的分析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联想自己与玩具在一起的快乐心情,让学生学会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学中重点指导“冬冬”与“绒毛小熊”在一起度过的快乐时光,以及“冬冬”对“绒毛小熊”难以割舍地情感这两部分内容的朗读。
教学构想如下:
一、运用情境教学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兴趣。
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四、让语文知识回归生活,有意识的让学生体会生活中的语文。
教学目标:
1、本课要求学生会认16个生字,会写8个。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提高朗读能力。
3、引导学生体会“冬冬”对“绒毛小熊”的情感,训练学生理解能力、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使学生在小组中互相学习,共同提高,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难点:
体会“冬冬和绒毛小熊度过的快乐时光”以及“冬冬对绒毛小熊”难以割舍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生字、新词;通过有层次的反复读文。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播放:《洋娃娃和小熊跳舞》的歌曲。学生伴着欢快的歌声走进课堂。)
1、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歌中的小熊今天也来到了我们中间,他就是“绒毛小熊”。请同学们看老师写课题,如果你认识就把他读出来。(教师板书:绒毛小熊)
2、同学们,当我们刚刚接触到一篇新的课文时,我们都可以用哪些方法来学习?
二、自学,检查字、词。
(一)无论哪种方法,首先都要自己学。谁能说说自己学时都学习哪些内容?学生交流、自学。
(二)小组检查
小组长先在小组中用生词卡片检查。(教师发放生词卡片,小组检查。)
(三)读词句
1、出示词语卡片:绒毛、幼儿园、乖乖地、很疼、惊讶、随便、请求、年级、屁股、补丁、印象、技术(如读不准,“小组谁来帮帮他?”)
师:好,词先读到这,其他两组同学先不要着急,这还有两个句子等你们读呢。
2、出示句子:小熊当过我的病人。我有时把他当成小狗。
请两组各派一名代表来读,其他同学听听他们读没读准音。
师重点指出:“当”在课文中是多音字,在读课文时,一定要读准。(全班再齐读巩固)
三、细读课文,逐步体会感情。
(一)自己仔细读读书,看看“冬冬”的这只小熊长什么样?
1、学生交流。(他很旧,屁股上还打着补丁,身上的毛乱蓬蓬。它身高五十六厘米,比我生下时还长。)
2、你们觉得小熊怎么样?(学生自由谈感受。)
3、谁再来读读这两句话,能够让别人一听,就知道这只小熊非常破旧?
4、就是这样一只破旧的绒毛小熊,冬冬却把他当成宝贝。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吗?(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二)学生自读第二小节
1、冬冬和绒毛小熊都玩过哪些游戏?
冬冬和绒毛小熊度过了这么多快乐时光,请你再来把这三组句子读读,你最喜欢哪一组就多练几遍。
2、指学生读:你喜欢冬冬和绒毛小熊做的哪个游戏?(学生随机读,教师重点指导:1、小熊当过我的病人,躺着不动。我打针的技术不高明,他不喊疼。2、小熊当过我的病人,乖乖地躺着一动不动。我打针的技术不高明。他却从来不喊一声疼。)
3、分别指读这两句话。这两组句子你喜欢哪组?为什么?
4、冬冬和绒毛小熊在一起多快活呀。除了书上写的,冬冬绒毛小熊在一起还有可能做些什么?
(三)学习第三小节
1、绒毛小熊在陪伴冬冬长大的过程中和冬冬做了数不清的游戏,度过了无数快乐时光。可是,随着冬冬的一天天长大,绒毛小熊却又脏又破了,妈妈要把它扔掉,同学们你们说行吗?为什么呀?
2、朗读第三小节。重点指导:我听了万分惊讶:老朋友怎么能随便扔掉?
(四)小熊缝好了,两个老朋友又可以天天在一起了,这是多么令人高兴的事情呀!让我们一起读读课文的最后一小节。
四、美文美读:
课文学到这,你喜欢绒毛小熊吗?那就让我们全班合作读课文。你喜欢哪一小节就站起来读哪一小节。
五、拓展延伸:
同学们,你也有喜欢的小玩具吧?谁来说说自己的小玩具什么样?你和他都度过了哪些快乐时光?
六、布置作业:
写写你喜欢的小玩具的样子以及你和他一起度过的快乐时光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复习字词,个别朗读,开火车朗读字词。
2、让学生自由提议用自己觉得最好的方法记忆新字词。并介绍给大家。
3、新旧知识比较、巩固。
4、指导书写。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莲、哭”等13个生字,会写“她、他”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助人为乐的精神。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体会夏夜的美。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录音机。
2、观察美丽的夜景。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兴导入,引出课题
让学生描述一下夏天夜晚的景色。(师板书课题,引导学生读出美感)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师范读课文,学生了解课文内容。
2、让学生说一说听懂了什么。(能听懂多少讲多少)
3、学生自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
三、识字学习
1、读准读好课文生字。(遇到困难可以找朋友帮助解决)
2、结合课文内容,灵活多样地识记生字。
3、了解自学情况。
⑴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卡片。(识记“莲、根”等字,组词并能说句话)
⑵做动作学习生字。(识记“趴、爬、哭”等字。)
4、交流识字方法和经验。
四、学习书写生字
1、认读生字“送、过、时、让”。
2、说一说识记的方法。
3、生自己写,师指导写法和姿势。
五、巩固字词
1、读文中有生字的6个句子。
2、用字扩词。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夏天的夜晚,公园里静悄悄的,一只小蚂蚁不小心掉进池塘里,是谁救了他?(引导学生回顾课文)
二、整体感知
1、生默读课文:画出觉得最动人的句子。
2、把觉得最动人的地方读给同学听,说一说为什么?
三、质疑解疑,指导朗读
1、找出睡莲救小蚂蚁的`句子:读一读,指导读好感激的词句。
2、接受别人帮助时应怎样做,说一说。
3、找出小蜻蜓、萤火虫帮助小蚂蚁的句子,说一说他们可爱吗?
4、体会“飞机”的含义,讲解引号作用。
5、说说小蚂蚁回家时的心情。(引导体会高兴不仅是因为到家,更是因为有了大家的热心帮助。)
6、讨论体会夏夜景色美在哪里?
四、学习书写生字
1、读生字“她、他”等。
2、举例讲解“她”与“他”的区别。
3、指导书写,学生练写。
五、复习巩固
1、填上恰当的词语:多美的()高兴地()静悄悄的()……。
2、做“找朋友”游戏。
3、课外延伸,用课文中的词语描述身边的夏夜美景。
语文教案 篇7
一、教学目标
①了解诗词有关知识。
②品味语言,体味诗词意境。
③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并熟练地背诵。
④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
品味语言,体会意境,诵读并背诵。
三、课前准备
唐宋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化的艺术瑰宝,多读多背必有好处。课前让学生再搜集一些与之相关的诗词,以开阔视野,拓展思路,增加积累。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学习《观沧海》、《次北固山下》、《钱塘湖春行》。
二、教学设计
观沧海 曹操
1、导入新课
曹操,字孟德,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诗人当时正处在自己事业的最高峰。他已削平了北方群雄,现在又打垮了乌桓和袁绍残部,消除了后患,统一了北方。如果再以优势兵力去消灭南方割据势力,他就可以荡平宇内,一统天下了。《观沧海》正是北征乌桓归途中经过碣石山时写的。大战之前,身为主帅的曹操,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山,又当秋风萧瑟之际,他的心情像沧海一样难以平静。他将自己宏伟的抱负、阔大的胸襟融会到诗歌里,借着大海的形象表现出来,使这首诗具有一种雄浑苍劲的风格,成为一篇流传至今的优秀作品。
2、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学生自由朗读,扫清文字障碍,教师正音。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学习。
[问题组]
①全诗以哪个字展开来写的?
②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哪些诗句是写现实的?哪些诗句是想像的?
③诗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
学生四人小组交流学习,全班讨论明确:
[明确]
①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以下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
②全诗写了三层意思。
第一层(开头两句):交代观海的地点,直陈其声,非常质朴,“观”字领全篇。
第二层(“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描写海水和山岛。
海水荡漾,山岛耸立??动静相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
树木百草,秋风洪波??静动相配,显示了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这一层全是写现实中的实景。
第三层(“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借助奇特的想像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是虚景,从两个“若”字可以看出。
最后两句是附文,是为和乐而加,与诗的内容无关。
2、研读与赏析
“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诗句,诗人将自己这种昂扬奋发的`精神融会到诗里,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怀。
基调苍凉慷慨,历来被视为“建安风骨”的代表作。
次北固山下 王 湾
1、导入新课
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因此乡愁成了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
2、感知内容
3、学生自由朗读,思考下列问题:
①诗的四联各写了什么内容?四联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②哪些诗句直接表达了思乡之情?
4、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明确:
①首联:诗人在船上,想像船到镇江后,还要乘驿车到别处,暗含旅途奔波之劳。
颔联:船上所见景色。“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潮平”又为“江春”作铺垫。
颈联: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残夜”指夜将尽而未尽之际,即将是天亮时的情景,残夜而东方海日已升,旧年而江上已是春天??时间过得太快了,诗人已来,少有此句。
尾联:诗人离家已久,尚不能归,见到此景,自然想到要借雁足来传递家书了。这首五言律诗四联之间,相为因果,浑然一体。
②尾联直接表达思乡之情。全诗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4、研读与赏析
学生自主探究想像“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怎样的情景。如果你身临其境,将会有怎样的感受?
讨论明确:
“阔”是“潮平”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淼,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的人视野也因之开阔。此句写得恢弘阔大;“风正一帆悬”愈见精彩。“悬”是端端直直高挂着的样子。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悬”,而“正”字兼包“顺”与“和”的内容。可见写景极为传神。全诗和谐优美。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1、导入新课
钱塘湖是西湖的别名。提起西湖,我们自然会想起苏轼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读了白居易的这首诗,仿佛真的看到了那含睇一笑的西施面影。诗中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喜悦的感情。
2、感知内容
学生自由朗读,扫清文字障碍。教师正音,思考下列问题。
[问题组]
①诗的四联各写了什么内容?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是初春的景色?
②哪句诗说明诗人已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了?
3、学生自己合作探究明确:
[明确]
①首联:诗人从大处落笔,写行经孤山寺贾亭时看到的山光水色。“初平”,写春水初生,略与堤平。“云脚低”,写白云低垂,与湖水相连,勾出了早春的轮廓。
颔联:写莺燕,是诗人所见。莺是春的歌手,都争着飞到向阳的树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已开始衔泥筑巢,一片生机勃勃之势。
颈联:写花草,着重表现诗人的感受。马在浅草地上走得很轻快,看花的时间长了,眼前一片姹紫嫣红,使人目不暇接,会产生迷乱的感觉。
尾联: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行不足”,是因为看不足,说明诗人流连忘返。
②“最爱湖东行不足”一句说明诗人流连忘返,已完全陶醉在这美好的湖光山色中了。
4、研读与赏析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几处”为什么不是“处处”,“谁家”为什么不是“家家”?
讨论明确:
诗人对周围事物的选择是典型的。莺是歌手,燕是春的信使。只因是初春,故不是处处,不是家家。从这莺和燕的动态中,把春的活力,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出来,使人可以想像出,过不多久,姹紫嫣红开遍,草长莺飞的景色就会到来。
5、作业
背诵这三首诗。
语文教案 篇8
第1课时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1、疏通文意,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文言词语和特殊句式,并归纳其规律;
2、初步了解文章大概思路。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掌握“保”“爱”“道”等重点词语;
2、掌握宾语前置的一般规律(倒装句);
3、培养学生在浅易的问题上自主学习。
三、主要教法:问题讨论法自主研读
四、教具:实物投影。
五、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导语设计:
二)、解题:
战国时期,列强纷争,以征伐为能事,各诸侯国都是野心勃勃地追求霸主的地位。对外连年征战,对内盘剥人民,致使广大人民过着苦难的生活。
而齐国在东方诸侯中又号称强国,齐宣王野心勃勃,扩置学官,招揽学士,任其讲学议论。孟子这时在齐宣王身边供职。
于是孟子便在一次齐宣王问有关齐桓晋文称霸之事的时候,针对当时的社会现实,阐发他的“发政施仁”、改革政治,实行王道的主张,这就是著名的《齐桓晋文之事》。
三)、研读课文1——14节
(一)学生朗读课文1——14节;
(二)指名学生翻译课文;
(三)学生质疑;
(四)教师点拨归纳:
1、词类活用:
(1)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闻,使(我)闻;
(2)无以,则王乎?王,动词,行王道以统一天下。
(3)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异,对……感到奇怪。
2、特殊句式:
(1)臣未之闻也。
(2)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3)何由知吾可也?
(4)牛何之?
归纳:
宾语前置的条件:
A。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B。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
C。用“之”或“是”将宾语提前,予以强调;
例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惟利是图、惟命是从。
(5)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主谓倒装)
看来老百姓说我吝啬是应该的。
3、重要句子翻译:
(1)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翻译:通过安抚百姓实行王道,没有谁能阻挡得了。
(2)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翻译:老百姓都还以为是您吝啬,我本来就知道您是于心不忍呢!
(3)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翻译:我并不是吝惜钱财才拿羊去替换它(牛),看来老百姓说我吝啬是应该的。
4、一词多义:
爱 A。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吝惜)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吝惜)
B。吴广素爱人(《陈涉世家》)(爱护)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爱护)
D。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E。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六国论》)
道 A。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述说、谈论
B。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说、讲
C。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公孙丑下》)道义、道理
D。任重道远路、道路
E。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取道,动词)
四、作业
1、诵读课文;
2、记忆重要的词句。
第2课时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1、疏通15——35节文意,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文言词语和特殊句式,并归纳其规律;
2、初步了解文章大概思路;
3、分析鉴赏本文出色的论辩艺术,品味辩驳技巧和修辞方法。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掌握重点词语;
2、翻译重要的句子;
3、体味并分析文章在论证说理方面的独到之处;
4、培养学生在浅易的问题上自主学习。
三、主要教法:问题讨论法自主研读
四、教具:实物投影。
五、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复习巩固第一课时内容
1、重点词语;
2、重点句子(倒装句);
3、句子翻译;
二)、疏通15—35节大意;
1、学生自行翻译;
2、学生质疑;
三)、问题讨论:
1、教师提议并引领学生把齐宣王所有的问题都挑选出来,对其进行考察,由此可以抓住线索,反观孟子的理论论述过程。
——从齐宣王的问题变化可以看到他的关注点的变化,由此可见,孟子的诱导重点不断深化。
2、孟子并非真的不知道“桓文之事”,在《论语》的其他篇目中对此事都有所评价,那么他为什么说“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臣未之闻也”呢?
——(1)齐宣王问“桓文使事”的目的在于和孟子探讨称霸天下的办法,而孟子如果直接回答了就必然会使话题与自己“行王道”的政治主张背道而驰。
(2)所以,他巧妙地用“臣未之闻也”回避了这个问题。这并不是有意说谎,而是采用了避实就虚的战术,他在设法给自己将要讲的内容铺设道路。
(3)后文,“无以,则王乎”抓住齐宣王的关注点,化被动为主动,引导齐宣王步步走向自己的理想王国了。
板书:
第一部分:提出中心论点:“保民而王”(迂回论战、弃异求同)
3、诗云:“他人有心,余忖度之。”齐宣王说这是“夫子之谓也”,“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气焉。”看来,齐宣王对孟子比较信服了,那么,孟子是怎样达到这种效果的?
——孟子知道,齐宣王看似饶有兴趣地问自己:“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但是,他真正的目的是想“王天下”,而根本没有“保民”的行动甚至想法。但是,孟子为了能使谈话进行下去,达到自己游说的目的,便利用齐宣王“以羊易牛”这件小事来大做文章,说这种“不忍之心”就是仁爱的表现,大大缩短了彼此的思想距离。
板书:
第二部分:“保民而王”的前提—“不忍”(欲擒故纵、缩短距离)
4、等到齐宣王发出“此心所以合于王者,何也?”的问题之后,孟子似乎就可以大讲推恩、行仁政的一番话了。但这里又有一个曲折,孟子提出了“百钧”“舆薪”等比喻,这是为什么?
——(1)这是因为齐宣王心理上以为行王道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这种畏难情绪不解决,空谈推
恩、制产还有什么效果。
(2)于是以一组巧妙的比喻,正面引出“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的结论,其次又以“挟泰山以超北海”和“为长者折枝”这组对照性比喻,进一步阐明“不为”和“不能”的区别。最后,顺其理势,引经据典,加以正面晓谕,说明王道并不难,最基本的就是“推恩”,消除了齐宣王的畏难心理,宣王既已做到了“爱物”,那么推恩、性仁政的事不是比较容易了吗
(3)“推恩足以保四海”,为齐宣王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板书:
第三部分:“保民而王”的行动——“推恩”(乘虚而入由近及远)
5、“王笑而不言”,为什么?孟子是如何让宣王去“大欲”的?
——(1)齐宣王不得不承认自己所怀有的“大欲”,但还是不肯具体说出它的内容;
(2)孟子于是就故意提出“肥甘”、“轻暖”“采色”、“声音”“便嬖”五项,旁敲侧击地衬托出宣王“欲辟之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的称霸天下的“大欲”;
(3)接着又用“缘木求鱼”的比喻,小不敌大、寡不敌众的道理,使宣王死心塌地地暗中承认这种“大欲”是完全没有可能的。
板书:
第四部分:只有实行王道才是前途光明的。(明知故问步步紧逼)
(4)能破才能立,于是“发政施仁”“制民之产”便得到宣王的接受了。
板书:
第五部分:“保民而王”的措施——“制产”
四)、课堂总结:
全篇的主旨:说明
王天下的关键,在于保民;
保民的根源在于有不忍之心;
不忍之心的作用,在于推行仁政、推恩于民;推行仁政的具体措施在于制民之产。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1-09
语文的教案11-05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1-10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4-02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4-06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04-05
语文将心比心教案08-26
语文蜡烛教案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