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语文教案>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08-05 14:12:21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8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利用课文标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激发求知欲和探究学习的欲望。了解北极旅鼠的三大奥秘。

  2、学习作者“用记叙的框架、对话的方式来介绍科学知识”的写作手法。

  3、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科学理性的探究精神和人文关怀精神,关注社会问题,善于观察生活,热爱自然。

  4、引发学生对生存环境的思考,思考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关注人口问题。

  【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旅鼠的三大奥秘。

  【教学难点】

  多角度理解对人类的启示。引发学生对生存环境的思考,思考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外,关注人口问题。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神秘的大自然给予了我们无穷的财富,无穷的探索空间,无穷的精神启发。我们要感谢自然,感谢她给予我们的这一切。在这神秘的自然里有许多让我们震惊的事,(出示图片)还记得斑羚飞渡吗?那悲壮的一幕曾让我们的心灵受到过极大的震撼。我们曾为它们所表现出来的精神而感慨不已。然而,我们却无从知道它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自救行为,留给我们的是一个难解的谜。在自然界里,这样的难解之谜还有很多。

  (出示旅鼠图片)

  这是生活在北极草原的北极旅鼠,它们身上也有许多难解的谜。几个世纪以来,科学家们绞尽脑汁,却始终解不开它们的奥秘。今天,我们一起来倾听一个独闯北极成为直接与爱斯基摩人接触并广交朋友的第一个中国人──位梦华给我们讲述的故事,我相信听了这则故事之后,你一定会产生探究旅鼠之谜的兴趣。

  (出示课题)让我们一起走进《旅鼠之谜》吧!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教师过渡:请同学们打开书,轻声朗读课文,完成老师提出的要求。

  ⑴找出你不认识或读不准的生字。

  ⑵勾出你自己不理解的或者你认为值得我们积累的生词。

  2、正音 教师出示重点生字字音,学生齐读。

  媲(pì)美挑衅(xìn)迷惘(wǎng)笃(dǔ)信

  啮(niè)齿滑稽(jī)徘徊(huái)逃窜(cuàn)

  3、解词。

  教师出示重点生词,解释并运用(造句)。(学生积累生词)

  前赴后继:前面的人上去,后面的人就跟上去,形容踊跃前进,连续不断。

  媲美:比美;美好的程度差不多。挑衅:借端生事,企图引起冲突或战争。

  迷惘:由于分辨不清而困惑,不知怎么办。

  道听途说:从道路上听到,在道路上传说。泛指传闻的,没有根据的话。

  笃信:忠实地信仰。鼠目寸光:比喻眼光短,见识浅。

  相辅相成:互相补充,互相配合。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过渡:(评价预习情况)文章的题目叫“旅鼠之谜”,你知道旅鼠的“谜”有哪些吗?请同学们再一次快速地默读课文,找出旅鼠之“谜”。

  2、学生快速默读课文,教师提出要求(找出旅鼠的奥秘)。

  (提醒学生,注意勾划)归纳并总结北极旅鼠有哪些奥秘?

  归纳形成板书:北极旅鼠的三大奥秘(多媒体显示)

  ⑴惊人的繁殖能力;

  ⑵控制繁殖,吸引天敌;

  ⑶死亡大迁移;……

  师追问:同学们,除了课文里边提到的三大奥秘之外,其实旅鼠身上还有许多的谜,请阅读课文,再去发现,提出你的疑问。爱因斯坦曾说过这样一句至理名言:“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生自由发言,诸如:

  ⑴为什么旅鼠在死亡大迁移的时候只往西或往北迁移呢?

  ⑵他们为什么要跳海呢?

  ⑶他们明明有惊人的繁殖能力,为什么还要控制呢?还要采取自杀行为呢?……

  3、推测旅鼠之谜的原因:

  ⑴教师过渡:同学们,面对旅鼠的奥秘,你想解开这些奥秘吗?开动自己的脑筋,整理自己的思路,推测一下旅鼠之所以如此的原因吧。

  ⑵讨论:旅鼠奥秘的原因。(引导:旅鼠是集体观念很强的动物。他们在维持着生态的平衡,维持着自然的和谐发展,或许旅鼠有这种本能。)

  5、教师总结文章:

  同学们,课文通过“我”与丹尼斯的对话,给我们介绍了北极旅鼠的奥秘。虽然我们无从知道旅鼠之谜的真正原因,但我们却能感受到:这也许是自然正用一只无形的手控制着这一切,控制着自然的.和谐发展。由此我也真正体会到《敬畏自然》中所论述的“大自然的智慧是无与伦比的”一句的深刻含义。

  四、讨论与探究

  1、一只小小的旅鼠尚能如此,我们人呢?正如课文所说:“人类也许应该从旅鼠身上学到点什么。例如,如果人类毫无节制地繁衍下去,也许有一天不得不走旅鼠的道路。”结合下列文字资料,讨论一下,从中可获得哪些启示?

  (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不求统一答案。)

  师生交流,适时出示多媒体:

  (显示文字资料:美国科普作家、未来学家阿西摩夫在1972年就人口的未来写道:“目前,世界人口正以每日20万或每年7000万人的速度增长着,完全有理由担心,如果地球人口继续像现在这样,每过35年就增加一倍,那么,到公元2570年人口将增加10万倍;到公元3550年,人类机体的总质量就会等于地球的质量;到公元7000年,人类的质量就会等于已知宇宙的质量!看来很明显,如果不加以控制,将造成不可估量的恶果。”)

  1955年,我国著名人口学家,北大校长马寅初先生说:“我的调查证实,中国的人口增长率实在是太高了,几乎失控,每年都要增长22%以上,甚至可能接近30%,这就是说中国每年净增人口已经达1300万之多。十年以后中国的人口将达8亿多,五十年后(即20xx年)将增加到26亿,这个数字是惊人的。”

  20xx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全国总人口为12.9533亿人。

  网上有人预测:中国人口20xx将达高峰14.7亿。

  启示:1)、重点在控制人口,学会自我调节,以求和谐发展。

  2)、动物们都知道通过控制自身种群的数量,来保持生态平衡,维持自然的和谐发展。而我们人类呢,也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以求得可持续发展。

  2、本文的文体有什么特点?(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教师点拨)

  本文是一篇科学小品用记叙的框架,对话的方式,来介绍科学知识。可以说是记叙文和说明文的杂交品种。或者叫跨文体的文体。

  五、总结全文

  同学们,自然是伟大的,是可爱的,是生我养我的家园。然而,人类为了经济和物质上的享受,让我们的家园遭到了破坏,自然已发出了痛苦的呻吟,地球已快满目苍痍了。人类只有一个地球!拯救地球吧,拯救我们的家园吧!我们生每一个人都应该觉醒:别再干那些破坏生态环境的事了,人类只有与自然和谐相处,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才是我们唯一的选择

  六、拓展迁移(灵活处理)

  1、师过渡:老师在导入时说了,神秘的自然给予了我们许多,你读完了这一篇知识性与趣味性都很强的文章,一定会有许多印象深刻的地方吧,请把它谈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

  引导学生谈出自己印象最深的地方,也可以谈出自己的感受。(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2、课后观察与收集:

  除了旅鼠之外,自然界还有一些奇异的现象,请利用课后时间去收集或观察某种动物奇异的表现及其原因,在班上交流。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引导学生赏析品味文中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及精彩的语言。

  过程和方法:从整体把握文章框架,能准确说出文中三个歌唱场面的内容与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作者笔下美好的生活,培养学生热爱民俗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

  体会文章三个歌唱场面的描绘在内容上各有侧重,在手法上也各不相同。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环境描写对表现文章主题的作用。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迤(yí)西譬(pì)喻糯(nu)米蹲(dūn)踞

  忌讳(huì)酬(chóu)和铁箍(gū)熹(xī)微

  2.解释下列词语。

  引经据典:引用经典中的语句或故事。

  譬喻:打比方。

  忌讳:忌怕而隐避。

  扶摇而上:形容直往上升。

  别开生面:另外开展新的局面。

  酬和:本意敬酒,引申为交际往来。

  悠游自在:快活的样子。

  若无其事:好像没有那么回事似的,形容不动声色或漠不关心。

  熹微:形容阳光不强(多指清晨的)。

  淳朴:诚实朴素。

  二、导入新课

  1.导语

  云南的歌会

  我国有56个少数民族,云南是聚居了最多少数民族的身份。他们能歌善舞,以此来赞美自己的生活,他们经常以唱歌的形式聚集在一起,或者倾诉青年男女之间的爱慕、或者歌唱激发劳动热情、或者表达丰收的喜悦和节日的欢乐……

  今天我们随着文学大师沈从文的抒情美妙笔触一起领略云南民歌的风采。

  2.作者简介:

  沈从文(1902~1988)苗族,湖南凤凰人,历任武汉大学、青岛大学、西南联大、北京大学教授,《大公报》文艺副刊编辑,中国历史博物馆文物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在散文、小说创作和古代服饰研究方面均取得很大成绩,代表作有小说集《边城》、散文集《湘行散记》、论著《中国古代服饰研究》。

  三、听课文录音范读,全班齐读

  课文录音朗读

  四、理清文章脉络

  明确:课文分为四部分,总分结构

  第一部分(1)总写对云南的感受和认识,引起下文的叙述。

  第二部分(2―3)描写山野对歌。

  第三部分(4)描写山路漫歌。

  第四部分(5)描写村寨传歌。

  五、再次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本文在“歌会”的大标题下,描绘了哪三个场合中唱歌的情景?每个场面各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发表自己的看法。

  明确:山野对歌——对歌具有对抗性质,是才情智力的大比拼。

  山路漫歌——这是即兴自由歌唱,发乎性情,自然成趣。

  村寨传歌——这是一次民歌的展览,是一间传授民歌的课堂。场面宏伟,气势壮观。

  2.学生复述文中描绘的三个场合中唱歌的情景。

  学生自评、互评。

  六、小结

  这是一篇富有情趣的散文。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对自然、对人、对艺术的品味与赞赏。生活的美好,人生的美好从作者抒情的笔调中汩汩流淌而出。我们要反复品读,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七、布置作业

  1.课后练习一。

  2.课外收集有关云南民歌的音像资料及当地的民歌民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读课文《云南的歌会》,理清了文章脉络、感悟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这是一篇富有情趣的散文,字里行间洋溢着对自然、对人、对艺术的品味与赞赏。生活的美好、人生的美好在作者抒情的笔调中汩汩流淌而出。请同学们思考回答:文章首先总写对云南的感受和认识,然后在“歌会”的大标题下,描绘了哪三个场合中唱歌的情景?每个场合的特点分别是什么?(生答)看来,同学们已经很好的掌握了上节课所学的知识,对云南的歌会也已经有一定的了解。那就让我们继续跟随文学大师沈从文,欣赏云南浓郁的民歌文化及民族风情吧!

  二、赏析品读课文:

  1.以不同形式朗读课文三个歌唱场面。

  文章对三个歌唱场面的描绘在内容上各有侧重,而在写法上也是各不相同的。首先我们让男同学读第一个场面(第2、3自然段)、女同学读第二个场面(第4段)、最后全班齐读第三个场面(第5段)。对于一些重要信息,同学们要边做勾画批注。

  学生读后,教师评价朗读并引导:虽然同是写唱歌,但侧重点、写法却各不相同,也正是因为这样,文章将云南歌会形式的多样、内容的丰富、个性的独特尽情展示了出来。我们不禁叹服作者的构思是多么精巧!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进第一个场面——山野对歌,去感受那一股扑鼻而来的浓郁的乡土气息。

  2.赏读“山野对歌”

  教师导读:同学们注意,由于云南少数民族生活在大山、丛林里,所以对歌地点就在“松树林子和灌木丛沟凹处”这就是“山野对歌”。

  我们先来听听“对调子”都唱些什么?

  (唱的多是情歌酬和)

  “多”字说明什么?能不能去掉?

  (不能。“多”说明“对调子”多数以情歌为主,但也有其他方面的内容。)

  既然“对调子”多唱情歌,那么它采用什么方式唱歌呢?

  (或见景生情、或提问、或互嘲互赞)

  无论采用何种方式,“对调子”都是什么大比拼?

  (机智才能)

  这里作者着重写了“一个年轻妇女一连唱败了三个对手,逼得对方哑口无言”的情景。请同学们齐读这个内容,看看作者从哪三个方面刻画这个年轻妇女?

  (动作、神态、外貌)

  其中第三段作者不惜浓墨重彩、工笔描绘了人物的外貌,分别从面容、牙齿、衣饰特别是对衣着的描写,你觉得这个少数民族农村妇女具有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性情开朗、活泼、聪明、手脚勤快)

  在这个对歌场面中,作者侧重写了唱歌人,有什么作用呢?

  (烘托出活泼欢快的场面,描绘出朴素动人的情景。)

  对,这是以人衬景的写法,表现出山野对歌的'热烈与欢乐。

  3.赏读“山路漫歌”

  我们再来看看那些赶马女孩,听听她们都唱些什么歌?

  (悦耳好听的山歌)

  她们的歌声充满一种什么样的美?

  (淳朴本色美)

  既然这样,但作者并不直接写赶马女孩唱歌,而是用许多笔墨去描写由呈贡进城一路的景色。请同学们闭上眼睛,用心聆听一段录音,感受那一种离尘世很远,离心灵却很近的美。(学生听录音“这一条路……接着起飞”)

  现在请一位同学为我们读一读,同学们边勾画出好词好句,等会让大家分享一下。

  (提示:我们可以抓住动词、形容词、副词和修辞手法来赏析好词好句)

  鉴于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师适时加以引导:如,报春花“在轻和微风里不住点头”用了拟人修辞,显得活泼生动,它的蓝色令人疑心“是有意模仿天空而成的”更是奇特的联想,让人感受到花的灵性和花色的纯净。又如,“最有意思的是云雀……”中,“起飞”“扶摇”“盘旋”“唱歌”“钻”等动词把云雀轻捷的身姿、悦耳的鸣叫描绘得栩栩如生。

  在这个歌唱场面中,作者移步换景、从视觉听觉比喻拟人描景,侧重写唱歌的环境,请想想,这些内容和“赶马女孩的歌唱“有什么关系?

  (甲生:这是写实。云南确实有如此美丽的风光,所以作者要一笔一笔,慢慢描绘,为读者画出一幅充满自然情趣的山野风光图,然后再自然而然地写到“赶马女孩的歌唱”。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内容:报酬

  教学目的:

  1、体会书记是人类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发学生热爱读书的兴趣。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体会为什么说巴罗先生让“我”读书是付给“我”最高的报酬。

  课时:2课时

  一、直接导入:

  二、学文

  1、自由读书,找到什么是最高报酬?

  2、围绕“最高报酬”质疑。

  3、学第一自然段

  体会:不是说……就是说……甚至……

  有感情朗读。

  4、学生质疑过渡到(2—7自然段)的学习

  抓住关键词语进行学习、体会。

  ɑ “他的屋子里到处都是书,真像一个图书馆”

  “这些还只是……第二遍的书”

  抓住“到处”“图书馆”“第二遍”体会书多

  体会到巴罗先生是一个热爱读书的人,是一个学识渊博的人。

  b“他仔细打量了我许久,……巴特写的。”

  抓住“打量许久沉思”体会

  巴罗先生看了那么久在想什么呢?体会巴罗的良苦用心

  小结:这回我们再来说说巴罗先生的.用意是什么?

  学生再读2—7自然段,用心感受巴罗的良苦用心。

  5、学习(8、9)自然段,抓关键词体会,巴罗的这种良苦用心,效果怎样?

  “那天一回家……我捧着它读了个通宵。”

  通宵,一整夜

  “一星期后……一本好书。”

  体会激动

  微笑笑什么?

  6、我迷上了读书,我爱上了书,同学们设想一下,他在什么情况下读书?

  ___________时,我在读书。

  ___________时,我在读书。

  7、现在,同学们再来看看为什么巴罗先生让我读书是付给我最高的报酬呢?

  8、齐读“35年后的今天……”

  板书设计

  (最高)报酬

  让我读书

  (改变命运)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的

  本课采用“长文短教法”。在梳通课文情节的基础上,抓住“三次消遣”,“三拳”等主要情节,通过分析鲁提辖的言行来学习他在正义与邪恶的斗争中疾恶如仇、扶弱抗恶、见义勇为、伸张正义、粗中有细等性格特点。

  重点难点

  1、在梳通课文情节的基础上,“三次消遣”,“三拳”等主要情节为教学重点。

  2、通过分析鲁提辖的言行来学习他在正义与邪恶的斗争中疾恶如仇、扶弱抗恶、

  见义勇为、伸张正义、粗中有细等性格特点为教学难点。

  课前准备熟悉课文内容,梳理课文情节,了解鲁提辖的性格特点。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好汉歌》的录音,体会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和豪迈风格。

  这首歌,描绘了一幅侠肝义胆、豪气冲天的英雄群像,歌颂梁山好们除暴安良、替天行道的英雄行为。今天,我们学习的《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的鲁提辖就是这首歌当中所唱的英雄群体当中的一位。

  2、学生简介鲁提辖,老师补充

  鲁提辖,名鲁达,提辖是他所任的官职名。他看到不合理的社会现象,就不由得燃起怒火。为了搭救落难的金氏父女,见义勇为,三拳打死镇关西,因而丢了官职,被迫去作了和尚;真纯毫爽,蔑视一切清规戒律,大闹了五台山,只好到相国寺去看苹果园;又为搭救林冲,大闹了野猪林,连和尚也作不成,只得到二龙山落了草,最终被逼上了梁山。《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就是他的第一次亮相。

  (板书: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3、学生思考:鲁提辖为什么要打?怎么打法?打的结果如何?

  二、梳理故事情节,熟悉小说内容。

  1、找出故事情节所发生的地点,并据此划分结构。准备复述课文。

  故事情节所发生的地点有潘家酒楼、鲁家客店、郑屠肉铺、南门,据此,课文可大致分成四个部分:第一部分(1——7段):潘家酒楼,鲁达倾听金家父女的倾诉。第二部分(8——9段):鲁家客店,鲁达保护金家父女离开。第三部分(10——20段):郑屠肉铺,鲁达痛打郑屠。第四部分(21段):南门,鲁达亡命出走

  2、学生根据结构提纲用3—4句话复述课文内容。

  要求:注意情节的连贯,注意人物个性化的语言和行动。

  三、研读课文。

  1、哪些片段写得最精彩?

  学生一般答出“消遣郑屠”(第10—20段)。接着布置自读这部分课文,读时要求找出三次“消遣”,三拳痛打和店小二的三次反应。

  2、通过重点分析三次“消遣”三拳痛打和店小二的三次反应,以此分析鲁提辖的性格。

  ⑴三次“消遣”:

  第一次:“要十斤精肉,切做臊子,不要见半点肥的在上面”,并要郑屠“你自与我切”。条件苛刻,有意“消遣”的意思郑屠不会不明白,但郑屠欺弱怕强,只得忍气吞声。

  第二次:“再要十斤都是肥的,不要见些精的在上面,也要切做臊子”。郑屠虽提出“肥的臊子何用”,但顶不住鲁提辖的“相公钧旨”“谁敢问他”,也只好屈曲从事。

  第三次:“再要十斤寸金软骨,也要细细地剁做臊子,不见些肉在上面”。条件更为苛刻,消遣味道更浓,逼得郑屠冒出一句“却不是特地来消遣我”,于是郑屠落实圈套,为自己遭“打”创造了条件,鲁提辖为“打”找到了理由。三次“消遣”,步步紧逼,郑屠忍无可忍,鲁提辖却是一胜再胜,次次得手。从中表现了鲁提辖为伸张正义惩治邪恶中表现出的坚定和机智,使读者折服。,体现了他的勇而有谋。

  ⑵痛打“三拳”:

  第一拳:打前先骂,一骂他郑屠不配叫“镇关西”,二斥他郑屠强骗金翠莲。这是先造舆论,为打张本,足见其智勇具全,决非粗鲁贸然行事。打的动作极为简洁:“扑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显示了武艺的高超。打的结果是“鲜血迸流,鼻子歪在半边”,这是具有何等的力量!作者在这里用了一个精彩的`比喻:“却便似开了个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这个比喻很有讲究,首先是油酱有味,所以咸、酸、辣的不同;其次,油酱是液体,与后面的“滚”相呼应。

  第二拳:打前也有舆论,郑屠被打翻在地,挣扎不起,只叫:“打得好!”而鲁达却接口骂道:“还敢应口!”于是又找到再打的理由,惩罚“还口”。打的动作也只一下,“提起拳头来就眼眶际眉梢只一拳”,结果是“眼棱缝裂,乌珠迸出”,其技艺其威力与第一拳比毫不逊色。这里也有一个精妙的比喻:“也似开了个采帛铺,红的、黑的、紫的都绽将出来”,因是“采”后面便有三色;因是“帛”,后面便有一个“绽”字,这段文字除了呼应之妙,更逼真地描出“血”“乌珠”带来红黑二色以及由红黑配调而出的“紫色”。(“迸出”的“迸”是个单音字,前面的“迸流”的“迸”教材编者未作注,也读作bèng)。

  第三拳:打前,郑屠“讨饶了”了,而鲁达却接过话题来个“咄!你是个破落户!若只和俺硬到底,洒家倒饶了你!你如今对俺讨饶,洒家俺偏不饶你!”鲁达是软硬都不吃,正反都要打,打的都有理。打的动作也只一下,“又只一拳,太阳上正着”。何谓“正着”?不偏不斜,正好打在位置上,准确度似乎超过了前两拳。之后还有一个妙喻“却似做一个全堂水陆的道场,磬儿、钹儿、饶儿一齐响”。道场必击法器,三种法器齐响,郑屠哪里受得了!

  三拳的每拳之前,鲁智深都造舆论,这种拳头未动舆论先行的做法,显示了他的精明、智慧和坚定不移伸张正义的立场。三拳干净利落,拳拳落到实处,打到要害,足显其勇武和力量。三个比喻,分别从味、色、声响加以渲染,以表现打的效果,真是神来之笔。其结果必然是郑屠“只有出的气,没了入的气,动弹不得”,一个“挺”字,写尽了郑屠的死相。

  鲁达的性格,在这三拳中得到充分的表现。所以,重要情节中人物的语言、行动描写,是表现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

  ⑶店小二的三次反应:

  第一次“消遣”:店小二“见鲁提辖坐在肉案边,不敢拢来,只得远远的立住,在房檐下望。”

  第二次“消遣”:“那店小二那里敢过来,连那正要买肉的主顾也不敢拢来。”

  第三次“消遣”:“两边过路的人都立住了脚,和那店小二也惊得呆了。”

  店小二是郑屠的帮凶,他的三次反应,一次比一次心虚,一次比一次胆怯,从而反衬了鲁达的气豪胆壮,显示了他越来越强大的力量。对次要人物的寥寥数笔,也可以收到表现主要人物的艺术效果。

  这部分的教学应采用举一反三法,即教师重点讲第一次“消遣”和打第一拳,以下“两次”“两拳”让学生自学、讨论、得出结论,教师只作点拨。

  3、归纳鲁提辖性格:

  四、总结迁移

  1、读小说最重要的是把握住人物形象。然后循着人物形象,进一步探索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掌握人物形象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即主题思想)。

  2、对于篇幅较长的长篇小说的阅读,我们可以抓住重要情节,通过掌握主要人物的言行来分析其性格特点。

  五、布置作业

  1、学习课堂内通过人物言行来分析主要人物性格的方法从其他语段中归纳鲁提辖的其他性格特点。

  2、从小说《水浒》中选取其他情节,进一步充实鲁提辖的性格特点。

  附板书设计

  说明:三次“消遣”一次比一次“过瘾”,三拳痛打,一拳比一拳落实。店小二的三次反应,也一次比一次严重。步步升级。板书以“升级”为序,揭示“消遣郑屠”内容,表现鲁达的性格。

语文教案 篇5

  【习作知识】

  诗文,诗歌和散文的合称。诗、词、辞、文章、名句、赋、曲、歌、格言等中短篇舒逸情绪的文字都可称之为诗文。诗歌是文学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古今中外的诗人,用生花妙笔写下了无数优美的诗篇。经过时间的筛选,流传下来的优秀诗歌已经成为超越民族、超越国界、超越时空的不朽经典,叩击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给人们以艺术的享受和熏陶。这次综合性学习就让我们一起踏进诗歌艺术的殿堂,在丰富多彩的诗歌世界里进一步感受诗歌的魅力,寻觅属于我们的那份感动。

  【习作思路】

  怎样才能写出一首好诗?

  充分表达自己的感情;

  读起来有韵味;

  选择有趣有创意的内容;

  生活中多观察,多发现,再加上自己的想象。

  【写作方法】

  1.明喻法──描写事物的特点,适合描写实物和大自然景象。

  2.暗喻法──表现丰富的联想。

  3.阅兵法──表现景物的层次。

  4.排比法──表现节奏,加深印象。

  5.拟人法──活泼可爱、有趣。

  6.假设法──写出美丽的希望和想象。

  7.夸张法──制造特别效果、加深印象。

  8.疑问法──引起兴趣,深入思考。

  9.敝氐法──诗的“心跳”,节奏更明显。

  10.故事诗──将故事写成诗。

  11.呼告法──不论是否面对面相见,直接呼叫对方,使内容更深刻、生动。

  12.对话法──平易近人,如在眼前耳边,易接受。

  13.对比法──凸显内容、性质,包括颜色对比、形状对比、动作对比、事件对比、人物对比、空间对比……

  【习作指导】

  生活中处处有诗歌。天真的儿歌,朴素的民歌常在我们耳边回响。我们也可以试着来写一写诗呢?怎么样才能写出有韵味的儿歌呢?很简单!

  一、多细心观察身边的事物;

  二、多发挥想象力,可以把许多事物联想在一起。

  如:白云

  好多的棉花糖啊

  谁把它举得那样高,

  叫人看又让人尝不到。

  读了后让人觉得很美很有趣,想象力多丰富啊!

  如何才能有丰富的想象力呢?要用心用眼看世界。

  1、身体的眼,是肉眼。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因为有了它,我们可以尽情欣赏这世界的多彩。

  2、心眼。其实,每个人除了两只眼睛外,还有第三只眼呢!那就是想象力丰富的心。

  所以,平常除了要用肉眼细心观察身边的人、事物以外,更重要的是用最宝贵的想象力来写诗。如果你只是将肉眼看到的.,耳朵听到的,不管三七二十一通通写下来,那这样的诗就少了美感,少了诗味呢!

  三、怎样写诗?应该注意以下五点:

  1、抓住生活中感受最深的人或事进行构思和立意,抒发情感。

  2、语言精练,生动流畅,有韵律感,给人美的感受。

  3、写诗时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多种修辞手法和象征烘托等表现手法。

  4、格式正确。做到

  平头:原则上每行第一个字要空两格,每行要对齐,但是,具有特殊意义的诗句除外。

  分行:每句一行,太长的也可以分成两行或三行。

  分小节:根据意思等不同因素空一行不写,再写另一小节。

  标点可加可不加,但具有特殊语气的句子最好加上疑问、惊叹等。押韵可押,可不押,但押韵较顺口。

  同学们,拿起笔,用你们动情的笔调去描绘这多彩的世界吧!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会认12个生字,能正确地认读“洋溢、允许、围墙……”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人物的语言想象画面,体会巨人在行动上和心理上的变化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语言的表达能力与丰富的想象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懂得快乐应当和大家分享的道理,愿意和同学交流阅读感受。

  教学重点:

  抓住人物的语言想象画面,体会巨人在行动上和心理上的变化。

  教学难点:

  体会这篇童话在表达上的突出特点。

  教学用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同学们,平时你们都读过哪些童话故事?(学生回答)通过你们的回答,我想大家一定非常喜欢读童话故事。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再次走进童话世界,一起去享受它给我们带来的美妙与神奇。齐读课题:9《巨人的花园》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争取把课文读得既流利又准确。

  2、检查词语的认读情况

  洋溢允许围墙告示牌增添训斥覆盖凝视冷酷愉快拆除

  凋谢喧闹叱责火辣辣

  a先自己练习读

  b师:接下来我们一起做个游戏好吗?(小组开火车领读词语)

  师:这些词语中你能理解哪些词语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你们真聪明,再这些词语中还有一组近义词看谁的眼睛亮最先找出来?(训斥和斥责)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能在这么段的时间内记住这么多的词语,老师相信你们的课文一定回读得更加精彩!

  谁愿意来朗读课文?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这片课文主要写什么?

  师:你们把课文读得既流利又准确。那么谁来回答老师刚才提的问题?(反问老师刚才提了一个什么问题?指名回答)

  4指名回答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师:读过课文以后你觉得巨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指名回答(板书:自私、任性、冷酷、知错就改)

  三精读课文

  1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的自私任性冷酷以及知错就改的?默读课文用笔勾画圈点出有关的语句。

  2小组交流讨论

  3全班同学一起交流汇报。

  a.巨人的自私任性冷酷(大屏幕出示有关语句)

  (1)他见到孩子们在花园里玩耍,很生气:“谁允许你们到这儿来玩的!都滚出去!”

  师:我们一起读巨人的话。体会一下此时巨人的心情是什么样子的?(气愤愤怒)

  师:闭上眼睛想象以下巨人会做出什么样的表情和动作呢?(找同学表演并带着这种表情与动作试着朗读巨人的话)

  (2)指导朗读(用更加强烈的语气读以下巨人的话)

  可是巨人又发脾气了:“好容易才盼来春天,你们又来胡闹。滚出去!

  “喂!你赶快滚出去!”巨人大声叱责。

  b.继续汇报巨人知错就改的一面。

  “噢!是这么回事呀!”巨人终于明白,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他不禁抱住那个孩子:“唤来寒冬的,是我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要不是你提醒,春天将永远被我赶走了。谢谢你!”

  体会一下巨人此时的心情(懊悔、悔恨、幡然醒悟)指导朗读

  4观察屏幕上的四段文字,想一想:作者在刻画巨人这一人物形象时是抓住人物的什么来进行描写的?(语言)

  5那么,作者在描写巨人态度转变时又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呢?(对比)老师希望大家能够学以致用,把它也体现在你的作文当中。

  师: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在巨人态度变化的同时,课文中还有一个地方也发生了变化,是哪?(花园)

  6你能找出描写花园变化的.句子吗?(边读边找)

  7全班交流描写花园变化的句子

  8谁能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是怎样变化的?(美丽---荒凉----美丽)

  出示板书

  9你能看着板书说一说巨人与花园之间的联系吗?

  (当巨人自私、任性、冷酷的时候花园是荒凉的,当巨人知错就改时花园又变得美丽了。)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是啊。春风融化冰雪,暖语滋润心田,当巨人懂得与大家一起分享花园时,美丽的春天又回到了巨人的身边。

  师:你能想象一下,故事的结局是怎样的吗?(指名说)

  10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要不,我们一起到巨人的花园去瞧一瞧好不好?(出示花园的图片配乐欣赏)

  师:你们觉得此时的巨人他快乐吗?他幸福吗?让我们带着快乐与幸福,一起大声朗读课文的最后一自然段。

  四返顾整体

  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道理?(指名说)

  2你愿意与大家一起分享快乐吗?你是怎样与大家分享快乐的?(自由说)

  师:对,正如你们所说的那样,只要我们懂得与别人一起分享,那么每个人的心中都会拥有一座美丽的花园。与此同时,你会感受到无比的幸福与快乐。

  3在这篇课文中有许多精彩的语句,找出自己喜欢的部分练习读一读。

  师:谁愿意把自己喜欢的语句读出来与大家分享?(指名读、各种形式地读)

  五布置作业:

  a摘抄自己喜欢的语句

  b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课文的内容。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草、的、空、灯、过”5个字,认识新笔画“横折折撇”。

  2、正确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习惯。

  重点难点:

  1、认识5个生字,正确读课文。

  2、正确读写生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认读“里、星、么、入、太、中”

  2、用以上字口头组词。

  二、新授。

  1、初读课文。

  借助拼音,正确读课文,师注意正音。

  2、出示生字,学生在文中画出,认读。

  “草”是平舌音,“珠”和“着”是翘舌音。空”“晴”“盲”等字是后鼻音。学生反复认读。

  “的”“与”“着”应读轻声,在朗读中师进行指导。

  3、指导书写。

  (1)分析字形:“草”与“空”是上下结构,“的”“灯”是左右结构。

  注意各部分在田字格的位置。

  (2)指导书写:注意“的.”“空”“过”等字的“点”。“灯”的火字旁与“火”字进行比较,注意笔画的变形。

  (3)学生书空,练习。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了解课文的表达方式。

  2、展开一定的想象,能背诵课文。

  3、培养人文情怀。

  重点难点:

  1、掌握字义,朗读课文。

  2、展开想象,学说句子。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

  1、认读生字。

  2、听写生字,指名板写。

  3、指名朗读课文。

  二、学文。

  1、指名朗读,齐读课文。

  2、师领读,注意停顿,本课的句式基本相同,指导学生朗读。

  学生朗读:露珠/是小草的/眼睛

  3、学生反复读,理解诗歌内容。了解生字词不达意意及课文的表达方式。

  4、听录音,试背诵课文。

  三、拓展。

  1、领读诗句的时候,可借助图画,展开联想。

  2、讨论:我们应怎样帮助盲人爷爷。

  3、学习课文:“————是——————的眼睛”的表达方式,补充句子。

  如:窗户是楼房的眼睛,蝌蚪是池塘的眼睛。

  花朵是树林的眼睛,萤火虫是星空的眼睛。

  路灯是街道的眼睛,月亮是夜空的眼睛。

  四、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补充句子。

语文教案 篇8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A、认识13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学习11个新部首“走之儿”;B、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能力目标:A、培养学生借助拼音阅读课文的能力;B、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C、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3.情感目标:A、认识阿海真诚善良的心灵;B、学习阿海对待事情一丝不苟的认真态度。

  二、内容分析:

  《演一棵大树》是语文出版社S版一年级下册的一篇主体课文。它讲了是阿海在表演“小红帽”的故事时,把主角“大灰狼”让给阳阳演,自己只演一棵作为布景的大树,而且演得十分认真。教学重点和难点是要引导学生体会:做任何事都要服从整体需要,不可单纯追求个人兴趣;不管做什么事情,只要你认真对待,就能得到别人的肯定。

  三、学生分析:

  通过上册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已能借助拼音进行阅读课文了,认字能力和阅读能力也相对提高了,但在交流和评价能力等方面上还有待进一步培养,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还须多锻炼。

  四、设计思路: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以及语言能力的特点,将本课设计如下:

  (一)课前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教学挂图。

  (二)识字写字

  1.生字的呈现(结合对课文的朗读和感悟,相机出示“小红帽”等词语卡片,并引导学生进行认读。)

  2.生字的识记(注意引导学生从以前学过的.字中发现认字的规律,学会认记新的生字。)

  3.生字的巩固(利用“开火车”和给生字找朋友的游戏方式来巩固识记生字)

  4.写字指导

  (三)朗读指导

  1.引导和鼓励学生借助拼音把课文自读两遍以上,做到读通顺,读准确。

  2.对于文中旬式较长且含义深刻的句子,老师要有重点地进行范读、领读或引读。

  (四)感悟、理解

  这是本课的重点,因此老师要抓住文中“赢直地站”“手举着”“轻轻地摇摆”等写阿海动作的词语,引导学生体会阿海真诚善良的心灵,学习阿海对待事情一丝不苟的认真态度。

  (五)实践活动

  老师可组织学生排练“小红帽”的故事,同时,司以评一评,比一比,看哪个角色演得最好?并说说为什么?

  教与学的过程:

  一、谈话引题,导入新课

  1.师:喜欢童话故事的小朋友听说过“小红帽”的故事吗?(生齐:听说过)你们还记得故事中都有哪些角色吗?

  生:有小红帽、大灰狼、奶奶……

  师:看来大家都有去读这些课外书,真棒!

  2.现在,有几个小朋友正在排练“小红帽”的故事呢,让我们一起去瞧瞧吧!(板书课题)

  3.齐读课题。并认读生字“演”。

  二、自由读文,初步感知

  1.让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找出本课的生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学习,并在小组内说说你是如何识记这些生字的(如:读半边“帽”、部首比较法“浪~狼”等)。

  3.开展“开火车”和给生字找朋友的游戏,巩固生字。

  4.利用课后“词语花篮”,可让学生将自己喜欢的词语补充在“词语花篮”内,引导学生自主积累词语,丰富语言。

  三、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1.自由地读课文,根据你的理解完成填空。

  阿海演一棵大树,演得很()。

  先鼓励学生用不同的词语填空,再引导用课文的语句来说明。在此过程中,老师相机指导朗读(范读、领读或引读)。

  生1:可填“认真”,我是从阿海表演时的动作中知道的。

  生2:我认为要填“精彩”,可以从大家对阿海的夸赞中看出来。

  师:说的真好!这说明大家也和阿海一样认真!

  2.引导学生思考:阿海表演的大树只是布最,为什么大家都说他演得好呢?

  生1:因为表演那天,他穿着绿颜色的衣服,看上去很像一棵大树,说明他很认真。

  生2:他在表演时是直直地站在台上,而手中举着带叶的树枝,还轻轻的左右摇摆着,说明他对表演很关心。

  师:是啊,我们平时在做什么事时,也应该向阿海那样认真对待。

  4.小组讨论交流:如果班里表演“小红帽”的故事,你愿意演一棵大树吗?为什么?

  (在小组内说说,并派一位代表上能汇报。)

  生1:我愿意演,而且我也要向阿海那样演。

  生2:我不愿意演,因为那只是一个布景而已。

  生3:我要演一棵大树,也要很认真地去演,让大家看一看我这棵大树的作用。

  生4:我也要演这棵大树。

  五、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排练“小红帽”的故事,同时,可以评一评,比一比,看哪个角色演得最好?为什么?

  教学反思:

  1.我把课堂导入的环节和调动学生的兴趣紧紧结合在一起,在课堂的初始阶段刨设轻松的学习情境。因为“兴趣”是最好的学习驱动器,学生有了学习积极性,就会产生了探究的欲望,就能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小红帽”这个故事小朋友基本上都读过,因此学生也比较喜欢学习。

  2.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因此,在课堂上,我就尽量多地刨设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发言,例如:在引导学生先自由地读课文,后根据理解完成填空。“阿海演一棵大树,演得很()。”我就先鼓励学生用不同的词语填空,再引导用课文的语句来说明,学生的思维已真正打开了,但在评价上,本课只呈现出老师对学生的评价,而其他评价的方式来能落实到,还有待进一步探究。

  3.本节课,我还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为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组织了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由于是低年级的学生,所以小组的合作、探究学习还不是很深入,只存在表面而已,特别是在讨论“如果班里表演‘小红帽’的故事,你愿意演一棵大树吗?为什么?”这个问题时,小组只是那几个平时爱动脑的同学说,而其他人就只是坐着昕,那么如何更好地组织好小组合作学习呢?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4.在理解课文时,老师通过多种方式进行了朗读指导,如:范读、领读和引读等,使学生在读中感悟,悟出了阿海真诚善良的心灵,学习阿海对待事情一丝不苟的认真态度;并在悟中读,从而使情感达到一定的升华。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1-09

语文的教案11-05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1-10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4-02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4-06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04-05

语文将心比心教案08-26

语文蜡烛教案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