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小学三年级数学分数的认识教案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三年级数学分数的认识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三年级数学分数的认识教案1
设计说明
理解分数的意义和集合问题的特点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困难,本节复习课在教学设计上主要关注了以下两个方面:
1.通过“分数墙”活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课件出示“分数墙”后,不急于出示问题,先让学生自己观察交流,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中发现规律,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在此基础上,结合有关分数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回顾和整理分数的知识体系,加深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2.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加深学生对集合问题的理解。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借助“维恩图”解决问题的方法,感受集合思想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复习分数知识
1.课件出示教材110页“分数墙”,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组内交流,看一看有什么发现。
(1)学生在“分数墙”中找到9个分子是1的分数。
①引导学生说一说这些分数表示的意义。
②把它们从小到大排列起来,并说一说怎样比较这些分数的大小。
(2)学生观察后发现:分母是几,1里面就有几个几分之一。
①让学生举例说明“分母是几,1里面就有几个几分之一”。
②引导学生找一找:哪几个分数相加的和等于1?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并汇报)
(3)引导学生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
(可以是分数大小的比较;也可以是简单的分数加、减法问题)
2.综合复习分数的知识。
(1)结合练习题复习分数的意义、读写法及各部分名称。
①课件出示练习题。
把一个苹果平均切成六块,每块是这个苹果的( )分之( ),写作( )。
六分之五写作( );读作( )。
把一个圆平均分成8份,一份是它的,4份是4个,也就是。
在中,( )是分母,( )是分子,它表示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 )份,取其中的( )份。
②让学生独立完成。
③强调:用分数表示的前提是“平均分”,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了几份,分母就是几,要表示这样的几份,分子就是几。
(2)复习分数的大小比较。
①课件出示:在○里填上“>”或“<”。
○ ○
○ ○
○ 1○
②复习分子是1的分数比较大小的方法。(分子是1的两个分数,分母大的分数反而小)
③复习同分母分数比较大小的方法。(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比较大)
④总结:比较分数的大小,分子相同看分母,分母相同看分子。
(3)复习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①课件出示教材112页10题。
②复习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a.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b.1减几分之几的计算方法:先把1写成与减数分母相同的分数,再计算)
③让学生独立计算。
④结合学生在计算中出现的问题,说说计算分数加、减法应注意的问题。
设计意图:从“分数墙”活动入手,先让学生自主探究、发现规律、加深认识。然后把分数的初步认识这部分内容进行从头到尾的梳理,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复习集合问题
1.课件出示:三(1)班有20名同学参加竞赛,其中参加数学竞赛的有15名同学,参加语文竞赛的有13名同学。既参加数学竞赛又参加语文竞赛的有多少名同学?只参加数学竞赛的有多少名同学?只参加语文竞赛的有多少名同学?
(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2)寻求解题方法。
(3)列式解答。
2.课件出示:三(2)班同学参加运动会,其中参加跑步比赛的有32人,参加跳远比赛的有18人,两项比赛都参加的有12人,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比赛?
(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2)寻求解题方法。
(3)列式解答。
3.结合练习题总结集合问题的解题方法。
(1)只参加A活动的人数+只参加B活动的人数+两项活动都参加的人数=参加活动的总人数
(2)参加A活动的人数+参加B活动的人数-两项活动都参加的人数=参加活动的总人数
设计意图:利用生活中的情境,引导学生思考,纠正经验偏差,感受集合思想,并会用集合思想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拓展训练
1.判断。
(1)分子和分母(0除外)相同的分数等于1。( )
(2)把一个蛋糕分成8份,其中的两份是这个蛋糕的。( )
(3)因为4<5,所以<。( )
(4)把一张正方形纸平均分,分的份数越多,每份就越少。( )
(5)1-<,( )里可以填3。( )
(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说一说错的错在哪里,怎样改正)
小学三年级数学分数的认识教案2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活动,进一步巩固本单元所学的知识,加深理解,提高掌握水平。
2、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有关实际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对分数含义的理解和分数大小比较的算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新课。
计算下面各题:2/5+1/5=3/8+5/8=7/9-4/9=1-1/3=4/6+5/6=
7/8-7/8=10-4/4=14/30+5/30=12/28+16/28=
二、新授
1、涂色部分是几分之几?
2、涂一涂,比一比。
3、爸爸吃了六分之二,妈妈吃了六分之一。
(1)他们一共吃了这张饼的几分之几?
(2)还剩下几分之几?
4、分数计算
5、一个月饼平均分成8块,两个共吃了这个饼的几分之几?
6、有三个苹果四个梨
苹果占全部水果的几分之几?
梨占全部水果的几分之几?
苹果占的分数比梨少几分之几?
7、阴影部分是这个图形的几分之几?
8、(1)参加跳绳活动的共有几人?
(2)男同学占总人数几分之几,女同学占总人数的几分之几?
(3)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9、数学故事
10、实践活动:制作七巧板。
这是个具有实践性和挑战性的活动。“想一想”中要用到分数的知识。七巧板又变成了研究分数加减法的学具了。
一定要鼓励学生亲手制作七巧板,这不仅能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更能使他们借助操作完成“想一想”中的问题。
11、做一做
(1)拿一张长方形纸,折出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并剪下来。
(2)用剪下的正方形纸,按下面的顺序制作七巧板,并涂上不同的颜色。
11、想一想
(1)1号图形是原正方形的几分之几?2号呢?它们共占原正方形的几分之几?
(2)3号、4号、5号、6号、7号图形分别占原正方形的几分之几?
(3)用七巧板中的图形拼出长方形或正方形,估一估,量一量,算出它们的周长和面积大约是多少?
三、小结
课后反思:通过练习活动,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本单元所学的知识,加深理解,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有关实际实际问题。
小学三年级数学分数的认识教案3
教材分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这套教材,分数这部分知识是分两次进行教学的。第一次是三年级的分数的初步认识,第二次是五年级的系统学习分数知识。《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对第六册的要求是: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这部分内容是在分一分(一),即:把个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的基础上安排的。本课要分的是由许多个体组成的1个整体。这是对分数“整体”意义的拓展,既可以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内涵,还可以让学生学习用分数来表示现实生活中的许多现象。
学情分析
上节课,学生已学习了《分一分(一)》,初步理解了简单分数(单位1是个体)所表示的具体意义,认识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掌握了简单分数的读法和写法。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多个个体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平均分有过充分的体验,只是未曾接触过用分数的形式来表示分和得过程。根据学生的现状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个新的知识点时,遇到的最大问题是会将分得的个数作为分数的分子。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由许多个个体组成的一个整体),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会用涂一涂、圈一圈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
2、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3、体验学习数学的成功和愉悦,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体会一个整体可以由许多个体组成,会用分数表示它的一部分。
小学三年级数学分数的认识教案4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并能结合直观图形,初步学会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2、通过开展丰富的数学活动,使学生获得对“平均分”及分子、分母含义的充分感知和体验,为进一步认识分数积累感性经验。
3、体会分数来自生活实际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出示场景图,引导学生观察场景图中的各种食品。
2、引导学生把场景图中的各种食品平均分。
(1)把4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个?
(2)把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瓶?
(3)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
二、展开
(一)认识1/2
1、讨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两份,应该怎样分?
2、思考: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了两份,这一份就是这个蛋糕的一半,它就可以用哪个数来表示呢?
3、介绍“二分之一”的写法。
4、讨论:右面的这一份能不能用1/2来表示?为什么?
5、得出结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了两份,每份都是它的1/2。
6、拓展:你还能把什么物体平均分,表示出它的1/2?
(1)请学生从老师课前提供的学具中任选一种,分一分,表示出它的1/2。
(2)自己想一个物品,说一说怎样可以得到它的1/2。
(二)认识几分之一
1、启发:刚才,我们一起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了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1/2,请大家想一想,如果把那一个物体平均分成一个物体平均分成了3份、4份、5份,……又应该怎样用分数来表示呢?(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一题的四幅图。)
2、小组里议一议:每个图形是怎样分的?涂色部分应该是它的几分之几?
3、全班交流,注意引导学生完整地叙述。
5、拓展:请学生自选一样物品,表示出它的几分之一。
6、辨析:有几个小朋友是这样表示1/4的,对不对?为什么?(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二题的四幅图,让学生看图议一议,再作出判断并说明道理。)
(三)介绍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1、观察比较:刚才我们一起认识了1/2、1/3、1/6、1/8、……,它们都是分数。观察这些数,它们都由几部分组成?
2、结合具体的例子介绍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3、让学生举例说一说。
(四)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1、猜一猜:有两块同样大的月饼(课件出示两个圆),小明吃了其中一块的1/2,小丽吃了另一块的1/4,谁吃的'多?(
2、交流猜的结果,借助图形验证猜测。
3、继续猜一猜:有三块同样的巧克力,三个小朋友分别吃了一块巧克力的一部分,大约是这块巧克力的几分之一?
4、比一比:谁吃得最多?谁吃得最少?从中你发现了什么?
三、应用
1、介绍生活中的分数:今天我们学习了分数,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东西都与分数有关。
2、观察黑板报(“想想做做”第六题中的图):说说这些栏目分别大约是这块黑板的几分之一?
3、向课外延伸:只要大家在日常生活做一个用心的人,善于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我们周围的世界,你一定还会发现更多的分数!
小学三年级数学分数的认识教案5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能用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相应的分数;能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2、学会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分子都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3、体会分数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
1、认识几分之一。
2、比较分子都是1的几个分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长方形纸、圆纸片、正方形纸、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讨论揭题
1、故事引入:在一次愉快的队日活动中,老师让同学们两人一组分食品,小强和小丽拿到的是4个苹果、两瓶矿泉水和一个蛋糕。(课件演示)你愿意帮他俩分一分吗?怎样分比较公平呢?(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师生交流:“把4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得几个?请拍手表示!”学生拍手表示,教师板书“2”(课件演示分的结果);“把2瓶矿泉水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得几瓶?”学生拍手表示,教师板书“1”(课件演示分的结果);“把1个蛋糕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得几个?”(学生无法拍手表示半个)“你会用一个数来表示这半个吗?”
A:(学生中没有用1/2表示)谈话:你们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了这个蛋糕的一半,说明你们都很有办法,不过,我要向大家介绍一种更简便而且科学的表示方法。当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两份,要表示其中的一份时,可以用1/2来表示。(课件演示)
B:(学生中如果有用1/2表示)谈话:“1/2是什么意思?”(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认识、强化平均分)“你在那里见过二分之一?”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数家族的新朋友——分数。
二、认识分数、操作深化
1、(课件演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蛋糕的二分之一。”(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
谈话:这一半蛋糕是这个蛋糕的1/2,那么,另一半蛋糕又是这个蛋糕的几分之几呢?(指名板书1/2)为什么也用1/2来表示?(学生表述)大家想的和他一样吗?(课件演示)
小结: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都是它的二分之一。
2、谈话:想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吗?(课件演示,学生读)
3、谈话:“分数该怎样写呢?”(如果是B种情况,让学生讲,师补充;如果是A种情况,师讲解并示范)“写这个数的时候,先画一条横线表示平均分。”“这个蛋糕平均分成了几份?”(两份)“2就写在横线的下面,这半个蛋糕是其中的1份,就把1写在横线的上面,这就是分数1/2的写法。”“你们想试一试吗?”
学生自己在练习本上写1/2,同桌互相说说是怎样写的,检查一下谁写得更标准、更漂亮。
4、谈话:我们已经会读、会写1/2了,想不想动手做一个1/2呢?
活动要求:拿出老师发的长方形纸,先折一折,再把它的1/2涂上颜色,然后在小组里说一说,你是怎样表示这张纸的1/2的?
全班交流:你是怎样表示这张纸的1/2的?(把一张纸平均分成2份,涂上其中的一份,就是1/2)把学生的作品贴在1/2下面。
“还有谁与他的折法不一样的?”
提问:他是这样把这张纸平均分成2份的,涂上其中的一份表示1/2,可以吗?还有不一样的吗?(选择不同表示形式的作品也贴在1/2下面)
5、练习,完成“想想做做”第1、2题。
谈话:认识了1/2,你还想认识其它的分数吗?
(1)(课件出示第1题)学生读题目。
指导完成第1幅图。“这幅图是把这个圆平均分成了几份?这其中的一份怎样表示?请在括号里表示出来。”“你是怎样写的?为什么用1/3来表示?”
其余几幅学生独立填写,完成后集体反馈。“怎样表示?为什么?”
(2)(课件出示第2题)学生读题目。
交流:你选第几幅图?为什么?其他三幅图有什么问题?
强调:只有把一个图形或者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才是它的几分之一。
三、自主探索、比较大小
1、教师板书:1/2、1/4、1/8,让学生读出各数。
谈话:“看到这三个分数,你能说出它们谁大谁小吗?”(学生猜测,交流)“究竟谁说的有道理呢?需要大家动手来验证一下,请从老师为你们提供的学具里选择合适的学具,折一折,比一比,然后在小组里交流你的发现。”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教师小结。
2、练习,完成“想想做做”第3、5题。
(1)、(课件出示第3题)谈话:三张纸条的长度怎样?(一样长)
第一张纸条全部涂色,该怎样表示?
第二张、第三张纸条的涂色部分会表示吗?(生答,师演示)
你能根据三张纸条涂色部分的大小,比较出这三个数的大小吗?
(2)、(课件出示第5题)指名读题目,并说出题目的要求。
学生独力完成,集体反馈。
四、延伸拓展、总结评价
1、(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6题图。
谈话:这次的黑板报有哪些板块?《科学天地》大约占黑板报版面的几分之几?《艺术园地》大约占黑板报版面的几分之几?哪一部分大一些?
谈话:这就是我们生活中的分数,我们的生活中不光有整数,也有分数。
2、总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新的收获?今天学习的分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你觉得还要学习什么样的分数?让我们课下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分数,好吗?
【课后反思:】
这节课作为区课改实验观摩课,经过多次修改拿出来后,获得了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作为本节课的实践者,我感觉有两方面做的比较成功:
1、情景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以积极的情感投入到对新知的探索中。在设计本节课时曾设想,怎样才能让新课的引入成为学生自身的需要呢?经多次“磨课”后,选择了让学生拍手表示物体平均分后的数量。这样一来,表示“半个”就不可能再用一个手指来表示,而需要想其它的办法。课堂上学生的出色表现是令人惊叹的,他们在短暂的思考后,有的是把一根手指弯着出示,有的用另一只手挡住或握住另一只手的半根手指,还有的干脆说:没法表示,就写两个字——半个。这时老师提出:“你能用一个数来表示半个吗?”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提出可以用0.5表示,也有学生提出用分数表示,还有的说用二分之一来表示,老师都给他们提供表现的机会,让他们在黑板上用数表示出来。然后老师有选择的告诉学生:“0.5可以表示半个,这是小数,以后会学到,而像这个数(指二分之一)叫做分数,也可以表示半个,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它。”结合课件老师向学生介绍了分数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极大的激发了学生探究数学,学好数学的热情。
2、在教学中注重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渗透,使学生会“做数学”。在进行“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这一环节时,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猜想1/2、1/4和1/8哪个大,哪个小,然后为他们提供试验材料,鼓励他们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学生在折、涂、比和交流中明确了对于同一个物体(或同样大小的几个物体),平均分的份数越多,表示每一份的数就越小,所以1/2﹥1/4﹥1/8。这样一来,学生对分数的意义以及大小的比较的理解会更深刻,对探究数学的兴趣会更大更浓。
由此使我想到:只有把学生放在第一位,以发展的眼光来看代学生设计教学,才会真正落实课标提出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小学三年级数学分数的认识教案6
第一课时
教学与实践活动内容:青岛版的三年级数学上册第72——73页
教学与实践活动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挂图)在这些变化中还存在许多数学问题。
你对哪个时期印象最深?了解到什么?
二、讲授新课
他们从图中了解到什么?
多少是一半?一半怎样表示?(小组交流)
说说你是怎么表示的?
3、有没有什么符号可以表示一半?
出示:1/2 读作二分之一 这样的数,我们叫它分数。
4、教学书写:
先写“—”,再写“2”,最后写“1”
5、胎儿头长占身长的一半,也就是多少?
用纸条表示胎儿的身长,怎么表示一半?
6、婴儿、成人的头长也能用1/2表示吗?用纸条折一折,涂一涂,表示一下。
指出头长在哪儿?可以用哪个分数表示?
成人呢?
7、今天,我们认识了3个分数:1/2 1/4 1/8
8、学习书写:
1/2:先写“—”,再写“2”,最后写“1”
分数就这三个吗?你还知道哪些分数?
三、小结
板书设计:
分数的初步认识
读作二分之一
读作四分之一
1/8 读作八分之一
教学反思:
通过看图和实际的操作,学生对分数的含义认识比较好,知道分母、分子的意思。分数的认读需要加强练习,一部分学生习惯从分子开始读,导致错误。
第二课时
教学与实践活动内容:
认识几分之几,分数各部分的名称、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大小
教学与实践活动过程:
一、复习导入:
(出示图片)涂色部分是多少?
出示分数,学生涂色
二、讲授新课
1、成年人的头长占整个身长的多少?
2、成年人上身的长约占整个身长的多少?
3、八分之三是什么意思?(小组交流)
你能在这条线段上表示一下吗?
4、 教学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3 分子
—— 分数线
8 分母
5、成年人下身的长约占整个身长的多少?你能说一说,写一写吗?
6、成年人的上身长还是下身长?(小组讨论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学会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大小)
三、练习
1、 自主练习2:看分数,涂颜色
2、 自主练习3:火眼金睛辨对错
说一说对不对,为什么?
3、 自主练习4:先写出涂色部分所表示的分数,再比较大小。
(先自己写一写,再在小组中交流。)
4、 自主练习5:写出下面的分数
5、 自主练习6:先说说题目的意思,再填空。
板书设计:
分数的初步认识
3 分子
—— 分数线
8 分母
教学反思:
分数的比较是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加强巩固与理解。
第三课时
教学与实践活动内容:比较异分母分数的大小,巩固练习
教学与实践活动过程:
一、复习导入:
出示分数,学生认读
出示分数,学生比较大小
二、讲授新课
1、你会比较下面每组分数的大小吗?
1/4 1/9
2、小组讨论有什么方法?(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4、总结方法:
当分子相同,分母不同时,哪个分数大
5、你会比较下面的分数吗?
1/2 和1/4 1/5和 1/4
三、练习
1、自主练习7:同位互相合作,完成练习
2、自主练习9:填空
进行小竞赛,看谁填的又对又快
3、自主练习10:你能照这样摆下去吗?
(先自己摆一摆,再填空,在小组中交流。)
说说,你发现了火柴棒的根数有什么变化规律?
4、自主练习11:小小设计师
花坛面积占整块地面积的几分之几?
自己设计一个花坛,说说你设计的花坛占整块地面积的几分之几?
5、自主练习12:数学手抄报
估一估,“小小发明家”栏目大约占手抄报的几分之几?
“名人名言”栏目大约占手抄报的几分之几?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6、知识长廊:读一读,了解分数的`由来与发展。
教学反思:
异分母分数的比较对学生来说比较难理解,开始时可以借助图画来观察、理解。慢慢地过度到抽象的分数比较大小。
第四课时
教学与实践活动内容:简单分数的加减法
教学目标:
1、学会通过信息窗提供的信息提出问题,,并运用简单的的分数加、减法解决问题。
2、通过小组交流,合作探索,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培养初步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3、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充分体验解决数学问题的成功感,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具、学具准备:
教学挂图
教学与实践活动的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分数,认读
2、2/7是什么意思?
3、举例说一个分数。
二、新授:
1、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我们每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会发生奇妙的变化。当你长大成人的时候,身体各部分的比例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吗? 出示挂图
(引导学生观察画面。)
2、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3、出示问题1:成年人的躯干和下肢共占身长的几分之几?
你能解决刚才提出的问题吗?(小组内交流)
汇报:
3/8+4/8=7/8
全班交流算法:
(1)3/8表示8份中的3份,4/8表示8份中的4份,3加4是7份,8份中的7份就是7/8。
(2)3/8是3个1/8,4/8是4个1/8,3个1/8加4个1/8就是7个1/8,即7/8。
说说你喜欢哪种算法。
4、出示问题2:成年人下身比上身长几分之几?
这个问题你能自己解决吗?(自己完成)
汇报自己的算法
三、巩固练习
1、自主练习1:算一算
先看图,弄清图意再解答。
2、自主练习2
学生自己完成练习
同位互相检查。
补充类似练习,适当扩展延伸。
3、自主练习3
指名说说图意
同位互相涂一涂,完成练习
问题:一共涂了几分之几?
谁涂的多?多了几分之几?
四、小结
板书设计:
简单分数的加、减法
3 / 8 + 4 / 8 = 7 / 8
5 / 8 – 3 / 8 = 2 / 8
教学反思:
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比较简单,学生掌握较好,但是个别学生还需要加强练习。有时候,在练习中,就可以自然而然地掌握知识。因此必要的练习必须加强。
第五课时
教学与实践活动的内容:完成练习
教学与实践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我们学过的简单分数的加、减法。
二、巩固练习
1、自主练习4
出示挂图:小组开火车竞赛
2、自主练习5
指名读题,了解题意
独立完成,指名上黑板,全班订正
3、自主练习6
出示课件,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小组交流,完成填空
4、自主练习7
出示挂图,指名读题
做一朵花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做一颗五星比做一面红旗多用了几分之几?
这张纸用完了吗?
5、自主练习8
独立完成,要求正确、迅速,书写工整
6、聪明小屋:
教师出示四个学生名字的卡片,小组合作,按照身高关系排排队。
说说你的推理过程。
7、你知道吗?
出示小知识,自己读一读。
说说你了解到了什么?
三、小结
教学反思:
通过一些各种各样的练习,学生对分数部分知识的学习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与提高。
第六课时
教学与实践活动内容:我学会了吗?
教学目标:
1、运用本单元学到的知识解决问题。
2、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教具、学具准备:
准备一些拼图
教学与实践活动的过程:
一、导入:
看,小奇和小玲在玩拼图游戏。我们来看看他们拼的怎么样?
出示图画
二、我学会了吗?
1、小奇和小玲各摆了这个拼图的几分之几?
2、他们共摆了拼图的几分之几?
指名列算式,说说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3、谁摆的多些?多几分之几?
指名列算式,说说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4、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三、丰收园
1、谈谈你学习这一单元的收获
2、评价一下你的小伙伴
教学反思:
通过这个综合的小练习,学生们进一步地巩固了所学习的知识,教学效果比较好。在教学中,也要适当增加一些练习,帮助他们巩固知识。
小学三年级数学分数的认识教案7
教学内容:
分数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在看一看、想一想、折一折、说一说、估一估一系列活动中,理解分数的意义,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分数。
2、能力目标:通过小组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分数。
难点:理解分数的实际意义。
教学过程:
(一)情境谈话,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农历八月十五是什么节日吗?(中秋节)中秋节有什么习俗呢?(赏月、吃月饼)(课件)同学们爱吃月饼吗?(爱)
师:这里有4块月饼,怎样分给两个小朋友才公平呢?(课件)
生:一人分2块,这样才公平。
师:数学上把“公平、一样多”叫做“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师:如果有两块月饼,又该怎么分呢?(课件)
生:每人分一块。
师:现在月饼只有一块(课件),还能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吗?
生:能。(师板书: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两份,)(课件演示分的过程)
生:分数
师:对!今天我们就来初步认识这个新朋友——分数。(板书:分数的初步认识)
(二)动手操作,探索交流。
1、认识1/2
师:谁能结合刚才分月饼的过程说一说1/2表示什么意思?
(引导学生说出:表示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板书: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
师:指名学生再次说说1/2的意思
师:(师指另一份月饼)那这一份呢?(让学生明白另一份也是这个月饼的1/2)
师:现在同桌相互说说1/2的意思。
师:1/2怎么写呢?(伸出手指和老师一起写:先写一短横—,表示平均分;再写下面的2,表示平均分成了两份;最后写上面的1,表示其中的一份)
师:1/2怎么读呢?(生读一遍,再书空写一遍。)
2、理解1/2
(1)体会分数的实际意义
师:大家想想,半块月饼可以是1/2,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可以是这样分的?
生:一个苹果、一个蛋糕……(用生活实例完整地说一说1/2所表示的具体含义)
【设计意图: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动手折一折
师:其实,我们的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片上也都藏着1/2,想不想把它找出来?
请看要求(课件出示:先折一折,再把它的1/2涂上颜色)
生:动手操作,动口说含义。
师:(巡视指导),做完的同学同桌互相小声说说,你是怎样得到这张纸的1/2的?(学生把自己的作品贴在黑板上)
生1:我把这张正方形纸片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1/2。
生2:我把这张长方形纸片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1/2。
生3:我把这张圆形纸片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1/2。
师:追问,这些图形各不相同,为什么都可以表示出1/2?
生:都是把这些图形平均分成两份,所以每份都是它的1/2 。
师:对!只要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两份,每份就是它的1/2 。
3、判断1/2,引出1/4
师:老师也折了几种图形,涂色部分是不是它们的1/2呢?请大家用手势判断“对”或“错”,看谁反应快!(课件出示:)生1:第一个对,因为它是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两份,每份就是它的1/2。
生2:第二个错,因为它不是平均分。
生3:第三个不是1/2,应该是1/4。
【设计意图:通过判断练习,进一步明白1/2的含义,同时巧妙的引出了】
4、探索1/4
(1)、认识1/4
师:谁来说说1/4表示什么意思?
生:表示把一个三角形平均分成了四份,每份是它的1/4。
师:谁会写1/4?
生:一生上台板演,全班书空。
(2)、探索1/4
小组活动:折出一张正方形纸的1/4并涂一涂。
师:小组先讨论一下不同的折法,然后再动手,比一比哪一组的.方法又多又好。
小组合作,小组交流,小组自愿将作品展示在黑板上和全班交流。
同桌互相说说1/4表示什么意思?
师:追问:这些图形都相同,折法不同,为什么每份都能用1/4来表示?
生:都是把正方形平均分成了四份,每份都是它的1/4。
师:很正确!只要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四份,每份都是它的1/4。
(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来!睁大双眼到生活中看一看。
1、看:下面的画面让你联想到几分之一?(课件)
2、播放:多美滋1+1奶粉广告。
东东把一块蛋糕平均分成四份,一看来了八人,刚解决这个问题,又来了第九个人。
看广告让你能联想到几分之一?
生:能想到1/4。
从哪个画面中联想到1/8?
生:第一幅画面,蛋糕平均分成四份,每人吃到一份
生:能想到1/8
从哪个面画中联想到的1/8?
生:第三、四画面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8份,每人吃到一份
生:能想到1/2
这里的1/2是整个蛋糕的1/2吗?
生:不是,是小男孩手上蛋糕的1/2
生:1/9
如果开始就有9个人,平均分成9份,每人就得到这块蛋糕的?
(四)回归生活、全课总结。
其实,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的分数,只要同学们善于观察就能发现它们。下面就让我们在歌声中结束今天的内容吧!
小学三年级数学分数的认识教案8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试用教材第八册第三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分数,认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会正确地读、写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名称。
2、通过演示、操作、观察、比较,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3,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使学生主动探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教学重点:
为什么必须平均分才能用分数表示?
教学过程:
引入:
1、同学们都认识什么数?
2、这节课我们来初步认识分数。
3、猜想:这种数为什么会叫分数?
准备:
(一)分与平均分
问题:6个苹果可以怎样分?
方法:对几种平均分的结果提问。
小结:象这样每份同样多的分法是平均分。
(二)分数的产生
问题:3个苹果可以怎样平均分?
平均分成的每份还能用整数表示吗?
说明:这就要求产生一种新数----分数。
新课:
(一)认识二分之一和二分之二
1、认识二分之一
演示: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
说明:2份中的1份是这个苹果的二分之一。
2、认识二分之二
演示:2份中的每一份都是这个苹果的二分之一。
说明:这样的2份是2个1/2,也就是苹果的'2/2。
3、强化平均分
演示: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大小不同的2份。
问题:2份中的1份还是这个苹果的1/2?为什么?
说明:只有平均分成的两份,每一份才能用1/2表示。
4、过渡:
学生动手操作:折出图形纸的1/2;
问题:怎样折出图形纸的1/2?
方法:学生演示折纸的方法和结果。
问题:如果大家继续平均分,能得到正方形的1/4吗?
(二)、认识四分之一和四分之几
方法:学生小组合作,动手操作
展示折纸的结果。
问题:为什么4份中的每一份都是这个正方形的1/4?
它们有什么不同吗?
这样的2份,3份是这个正方形的几分之几?
方法:指一指哪是正方形的2/4;
闭上眼睛想一想3/4是什么样?
举起正方形的4/4;
问题:为什么4/4是整个的正方形?
2/4,3/4,4/4都和谁有关系?
说明:1/4这样的分数很重要。
过渡:如果继续平均分,还能得到几分之几呢?
(三)、认识三分之一和三分之几
出示:一根钢管
问题:要得到钢管的1/3需要怎样平均分?
出示:一个圆
观察:钢管的1/3和圆的1/3
问题:你又发现什么?
说明:把谁平均分了,得到的分数就是谁的。
(四)加深理解
出示:花瓣图,看图说分数
小结:1/2,2/2,1/3,2/3,3/3......都是分数;
几分之一都很重要,有这样的几个几分之一,就是几分之几。
学生举例
(五)看图自学
1,看书:P178页(学生边看边说)
2,说一说:对分数又有了哪些了解?
3,反馈:看图写分数、读分数
(1/9)(5/9)(4/9)(9/9)
巩固练习:
1,判断:图1的红色和绿色部分各是线段的几分之几?
图2中的绿色部分是线段的5/8吗?
2、猜想:出示不平均分的苹果图
问题:每一部分不是苹果的1/2,大概是苹果的几分之几呢?
用什么方法可以验证你的猜想是否准确呢?
学生总结:对分数的初步认识
小学三年级数学分数的认识教案9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正确认、读、写几分之一这样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2.结合观察、操作、比较等数学活动,学会和同伴交流数学思考的结果,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3.在初步认识分数的同时,了解人成长发育过程中的有关知识,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4.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表达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经历分数的形成过程,初步体会分数几分之一的含义,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
【教学难点】建构起几分之一的表象,正确理解分数的含义。
【教具准备】课件、直尺、米尺
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需求
谈话:夏天热的时候大家都喜欢吃西瓜吧?
追问:怎么分,生预设;分成两块,追问:大小如何?生:一样大
像这样分西瓜的情景,你在生活中还遇到过吗?
二、学习新课,探究新知
1.观胎儿图,引出一半
谈话引入:看课本的情境图,猜猜那个最小?
这个最小的叫胎儿,你看有什么特点?
预设:头大,很小…….
2.引入一半
提问:
(1)你估计胎儿的头长约占整个身长的多少?
预设:
1.胎儿的头长约占整个身长的一半多一点。
2.胎儿的头长约占整个身长的.一半少一点。
3.胎儿的头长约占整个身长的一半。
小结:当胎儿生长8周时,他的头长约占身长的一半。
提问:怎么样是一半,你能举个例子吗?
老师这里有一个苹果,你能找到它的一半吗,来试一试?(出示苹果)
学生边操作,边讲解。教师帮助补充
提示:把苹果分成的这两半,大小怎么样?生回答预设:一样大小
像这样我们把它叫做“平均分”也就是平均分成了两份,一份就是一半
3.发挥想象,创造符号先动手创造一半
刚才大家找的很高,那么一半怎么表示出来呢?你想怎样表示,用你喜欢的方法表示一下?可以画图,也可以用符号。
(1)学生自由想象,进行创造。可以小组交流。
(2)反馈交流、说明创意。
4.引出分数
过渡谈话:大家非常善于思考,相处了这么多的方法,在数学上统一用1/2来表示,像这样的数叫做分数,也是我们这节课研究的内容。(板书分数的初步认识)
引导学生从胎儿图中发现:胎儿身长平均分成2份,每一半都是两份当中的1份,用1/2来表示。
演示分数的写法
(一)操作学具,认识分数1/2
1.动手折,拿出圆形纸片折一折,找到它的1/2,可以简单地涂一下表示。
2.作品展示,师生共同评价交流:
3.你能找出长方形的1/2吗?
(可能出现的情况)
情况一:横着对折
情况二:竖着对折
情况三:沿对角线折
注意:在交流过程中,不要漏掉“平均分”三个字。
3.深入思考:
把一张圆形或长方形纸,同一张纸,尽管折法不同,但都是平均分成了两份,每一份都可以用1/2表示。
(二)判断对错,巩固1/2,引出1/3
明确要求:现在老师要变个魔术,魔术当中会出现几个图形,如果涂颜色的部分能用1/2来表示就说对,不能的就说错。
魔术一:平均分成两份的圆形
魔术二:平均分成两份的长方形
魔术三:没有平均分成两份的三角形
学生阐述理由,进一步感悟平均分在分数中的重要性。
魔术四:平均分成3份的正方形。
让学生说一下原因,由此分析,可以用什么表示。为什么?
这个图形对学生来说可能有些难度,力求学生在辩论中获得对1/3的理解。
(三)观察图片,自主认识1/4
提出问题:我们已经知道胎儿的头长约占身长的1/2,那么婴儿的头长约占身长的几分之一呢?(看第二幅婴儿图)
(1)学生估计
(2)你怎么看出来的?谁来说一下
(3)概括提炼:
如果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两份,每一份可以用1/2表示;如果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3份,每一份可以用1/3表示;以此类推,如果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就可以用1/4表示;如果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n份,每一份就可以用1/n表示。
(四)利用材料,探索其他分数
1.初步感知:除了1/2、1/3、1/4,你还想认识几分之一?
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到分数是无穷无尽的。
(1).涂一涂,创造几分之一
拿出正方形纸片,折一折,或者画一画,把其中的一份用彩笔涂上颜色,然创造出你喜欢的是几分之一。
(2)作品展示,反馈交流
渗透:
1.通过交流体会不同的大小的正方形表示的分数可能相同,大小可能不同。
2.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相同大小的正方形图片,分的份数越少,一份就越大。
小结:不同的图形也能表示相同的分数,但表示的大小可能不同。
(六)巩固分数
练习:
读写分数:
1.1/21/41/51/8读一读说说各部分名称。
2.出事自主练习1题
三、回归生活,找出分数
1.联系生活,寻找分数
四、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1.课后继续寻找生活中对分数的应用。
2.这节课你都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啊?
小学三年级数学分数的认识教案10
一、单元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生动的情境与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
2、 经历比较分数大小的过程,能比较简单分数的大小。
3、 会计算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运算。
4、 能运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并进行交流。
二、单元教材分析:
“认识分数”是学生在学习整数、小数之后关于数的认识的又一次扩展。在本单元,分数被作为整体的一部分来认识,这种认识又和平均分的经验密不可分。其实,学生在正式学习分数以前,“二分之一”“三分之一”等已出现在他们的口头语言中,只是还不曾想过要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它们。教材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规律安排了“分一分(一)”、“分一分(二)”、“比大小”“吃西瓜”四课内容,目的是使学生在自己熟悉并感兴趣的情境中,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初步理解分数所表示的具体意义,掌握比较简单分数大小以及同分母分数加减运算的方法。
由于“分数”的概念作为一个全新的知识,在小学阶段第一次出现,加上学生的知识水平及抽象思维能力的限制,学生对抽象的分数意义的理解无疑是学习的难点,当然也是学习的重点,因为它不仅是比较分数的大小和分数加减计算的基础,又是形成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要途径之一。具体地说理解分数的意义,认、读、写简单的分数,比较简单分数的大小,计算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运算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运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
本单元的学习,对学生的“数”的系统概念的形成、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 的提高等方面有重要意义,为以后学习更复杂的分数知识打下基础。
三、单元教学建议:
1、 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学习和理解分数的意义。
分数概念是学生初次接触的重要基础知识,建立这个概念的过程是很慢的,且具有较大的理解层面上的难度。教学时要结合具体的学习内容,创设具体生动的问题情境,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充分利用实物操作,图形直观等手段,使学生逐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2、 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机会。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学生观察、猜测、实验、操作、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过程。教材为学生提供了大量自主学习的机会,如:“分一分”、“折一折”、“试一试”、“练一练”等,不仅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自主的数学活动中理解数学、体验数学。教学时,要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动手操作、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感受做数学的乐趣。
3、 学习分数 加减运算与解决问题的过程结合起来。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分数加减计算,有助于学生理解分数加减的实际意义,体会学习它的必要性。在探索分数加减算法时,借助图形直观,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分数加减的算法原理。
四、教学案例:
案例1
《分一分(一)》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和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
2、会用涂色、折纸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
3、在学习活动中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 理解分数的意义,会读、会写简单的分数。
2. 会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
教具学具准备
1、猴头、桃子的图片。
2、正方形纸、水彩笔、直尺。
3、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分桃子
师:今天,课堂上来了两位小客人。瞧,他们是谁?
生异口同声:猴子(师出示猴头图片贴在黑板上)
师:咱们都知道他们最爱吃——
生异口同声:桃子。(师出示4个桃子图片贴在黑板上。)
师:如果把4个桃子分给2只猴子,可以怎么分?
(学生思考,汇报)
生1:一只猴子2个桃子,另一只猴子也2个桃子。
生2:一只猴子3个桃子,另一只猴子1个桃子。
生3:每只猴子分2个桃子。
师;你认为哪种分法最公平,为什么?
生1:我认为每只猴子分2个桃子最公平,因为他们分的桃子一样多。
生2:每只猴子分2个桃子公平,因为是平均分的。
师:对,把4个桃子分给2只猴子,每只猴子分2 个,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平均分。如果把2个桃子平均分给2 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几个?(师拿去黑板上的2个桃子图片)
生:每只猴子分1个。
师:如果把1个桃子平均分给2只猴子,应该怎么分?(师拿去黑板上的1个桃子图片)
生:1只猴子一半。(师把预先平均切开的1个桃子图片贴在黑板上)
2、表示“一半”
师:请小朋友们动脑筋,想一想:用什么方式来表示“一半”呢?
(学生独立思考)
师;把你表示一半的方法和同伴交流一下吧!
(小组交流)
师:谁愿把你表示“一半”的方法展示给大家?
生1:我把一块橡皮分成2块,每块是一半。
师:想一想,怎么分成2块,每块是谁的一半。
生2:把一块橡皮平均分成2块,每块是橡皮的一半。
生3:我用1/2表示一半。
师:你在哪里见过?
生:在书上看到的。
师;看来,你是个爱读书的好孩子。
生1、生2、生3、生4分别画了 表示一半。
师:刚才,小朋友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了心中的一半,真不错。下面,咱们听听智慧老人是怎么说的。
(大屏幕播放:历史上每一个数学符号从发明到被普遍认可,都经过一个漫长的过程。现在全世界通用的表示“一半”的`数学符号是1/2。)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认识1/2
师:刚才我们把1个桃子平均分给2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到一半,也就是分了这个桃子的1/2,请小朋友们说老师是怎么分的?
生:把一个桃子平均分给2只猴子,每只猴子分桃子的1/2。
师:好,我们一起来说。
(师生边做动作边说:“把一个桃子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是这个桃子的1/2。)
师:把一个桃子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是这个桃子的1/2,1/2怎么写呢?
(师指导写1/2)
师:桃子的一半可以用1/2表示,物体或图形的一半也能用1/2表示吗?听了淘气的话,你们就知道了。
(大屏幕播放淘气说:“分别涂出它们的1/2。”以及课本56页涂一涂的内容)
(学生动手涂)
师:请选择你喜欢的图形说一说它的1/2。
生1:我把一个圆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是它的1/2。
生2:我把一片树叶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是树叶的1/2。
……
师: 小朋友们不仅涂得好,说得也不错。
2、认识1/4、2/4、3/4、4/4
师:看见小朋友们津津有味地学习,笑笑也来了。听,她约我们干什么?
(大屏幕播放笑笑说:“把一张正方形的纸平均分成4份。”)
(学生独立折纸)
师:谁把你折的到前面来展示一下?
(学生拿着作品到前边介绍所折的方法)
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三种折法一样吗?如果笑笑看见了会高兴吗?为什么?
生:三种折法不一样,但都是把一张纸平均分成四份,所以笑笑会很高兴。
师:笑笑想约我们做涂色游戏,喜欢吗?“
生异口同声:喜欢。(大屏幕显示课本57页折一折:①、②、③、④的内容。)
师:这是做涂色游戏的方法和步骤,请小朋友们在小组内读一读、涂一涂、说一说、填一填,小组合作完成好吗?
(学生动口说、动手涂、动笔填,教师巡视)
师:哪个小组到前面来把你们的作品说给大家听听。
生1:我把一张纸平均分成四份,把其中的一份涂上颜色,涂色部分是这张纸的1/4。
生2:我把其中的2份涂上颜色,涂色部分是这张纸的2/4。
生3:我把其中的3份涂上颜色,涂色部分是这张纸的3/4。
生4:我把其中的4份涂上颜色,涂色部分是这张纸的4/4。
师:把这张纸的4/4涂上颜色,是涂了这张纸的多少呢?
生4:就是涂了这张纸的全部。
师:听明白了吗?谁再来说说这张纸的4/4是什么意思?
生5:这张纸的4/4也就是这张纸。
(一组四名学生介绍作品后贴到黑板上并写上相应的分数。)
师:好,还有不同的涂法吗?请到前面来展示给大家。
(生把不同的作品贴到黑板上)
3、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师:像1/2、1/4、2/4……这样的数,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知道的请举手。
(一生说“分数”并板书课题)
师:你写的“分数”2字真漂亮,请领读一遍。
(生领读课题)
师:每个分数的各部分都有自己的名字,例如:3/4,中间的短横线叫分数线,表示平均分,分数线下面的数字叫分母,表示平均分了几份;分数线上面的数字叫分子,表示其中的几份。师板书:
分子
分数线
分母
读作四分之三
3
4
师:谁说说3/4的意思。
(生说略)
4、联系生活
师:你能说说在生活中见到的分数吗?
生1:我经常吃一个苹果的1/2。
生2:有一次,妈妈把一张油饼平均分成4份,爸爸吃了2/4,我和妈妈分别吃了1/4。
生3:我能把一张长方形纸平均分成32份,用彩笔涂出它的5/32。
生4:伊拉克的石油资源占世界的11/100。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4:在报纸上看到的。
师:小朋友们从生活中发现了这么多分数,看来分数就在我们的身边啊!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师:下面,我们用今天学过的分数知识解决一些问题。
1、说一说
(学生思考后交流略)
2、用分数表示下面各个图形中的涂色部分,并读一读。
(学生独立作题,然后交流略)
3、下面的分数表示阴影,对吗?
(①、②、③小题略)
师:用4/6表示阴影,对吗?
生异口同声:不对
师:为什么不对?
生:应该用8/12表示。
生:因为把一个长方形平均分成1/2份,有8份涂了颜色,所以用8/12表示是对的。
师:有不同意见吗?
生异口同声:没有。
师:请同学们动脑筋想一想,阴影部分到底能不能用4/6表示?
(学生思考)
师 :把你的想法和同伴说一说。
师:谁再来发表意见。
生:可以用4/6表示,假设中间的横线没有才能看出来。
生:在这个长方形中,竖着的几条线段把长方形平均分成了6份,这6份中的4份是阴影,所以用4/6表示是对的。
师:听懂他的意思了吗?谁来解释一下。
生(指着图形):中间竖着的5条线段确实把长方形平均分成6份,其中的4份是阴影,所以用4/6表示可以。
师:其他同学还有什么问题吗?
生:这个图形中的阴影,用4/6表示是对的,用8/12表示也可以,难道4/6和8/12相等吗?
师:对这个问题,谁有看法?
生:既然用4/6和8/12都可以表示阴影部分,那4/6和8/12肯定是相等的。
师:谢谢同学们的创新发现和精彩解释,4/6确实和8/12是相等的。
(四)、总结延伸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交流略)
师:老师相信,通过你们以后的学习,会有更大的收获。
案例2
《分一分(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情境和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
2、会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
3、学会分数的读、写,从中感受分数与平均分的内在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分数的意义,会读、写简单的分数。
2、会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
教具学具准备:
苹果2个,正方形、长方形纸片若干,投影仪,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你们分吃过苹果吗?淘气和笑笑也经常分吃苹果。他们在分苹果时遇到了新的数学问题,你们想知道吗?
1、出示情境图。
这是教材为我们提供的两幅淘气和笑笑分苹果的情境图,请大家带着下面的问题读图:
(1) 这两幅图分别表达了什么意思?
(2) 淘气和笑笑是怎样分苹果的?
(3) 他们遇到了什么数学问题?
2、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板书:平均分——一半)
3、用各种方式表示一半或半个。
4、引入1/2。
同学们,用了这么多不同的方式方法表示了一半,真不错,这就是一种发明,一种创造,但各种表示方式标准不统一,让我们请教一下智慧老人吧。
(放录音)历史上每一个数学符号从发明到被普遍认可,都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岁月。现在世界通用的表示“一半”或“半个”的数学符号是1/2。
你们知道像1/2这样的数叫什么数吗?(板书:分数)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认识1/2
(1)涂一涂,感受1/2(见课本56页)。
a 要分别涂出他们的1/2,你认为首先应该怎样做?
b 其中六边形、圆、和正方形有几种不同的分法?
c 利用投影进行交流,每一个1/2分别表示什么?
(2)折一折,做出1/2。
a 独立操作。
b 展示各种不同的表示方法。
2、认识1/4、2/4、3/4、4/4。
(1) 折一折,用你喜欢的方法,将一张正方形纸平均分成4份。
(2) 涂一涂。
a 将其中的一份涂.......喜欢的颜色,涂色部分是这张正方形纸的1/4,其余部分是这张纸的( )。
b 将其中的两份涂上颜色,涂色部分是这张纸的( )。
c 将其中的三份涂上颜色,涂了这张纸的( ),还有这张纸的( )没涂颜色
d 如果将所有的4份都涂上颜色,那么就涂了整个正方形纸片的( )。
分法与涂法展示交流。
通过以上操作与实践,你能说出1/4、2/4、3/4、4/4表示的具体意义吗?你能不能再举几个例子?这几个分数和1相比,你认为有什么关系?
3、学习分数各部分名称和分数的读、写。
(1) 你发现一个分数由哪几部分组成?
(2) 你知道各部分分别叫什么吗?一个分数应该怎么读?
3… …分子
板书: … 分数线 读作四分之三
4…… 分母
(3)你认为分数该怎样写?为什么?看到这些分数,你想到了哪个运算符号?
(4)由3/4读作四分之三,你认为3/4表示什么意思1/4、2/4、4/4呢?
(5)想一想,分数和什么分法有关系?
4、尝试运用
(1) 看图说一说、写一写、读一读(图见57页下方)
a 读出每一个分数。
b 写出每一个分数(注意,先居中写出分数线,再写分母,后写分子)
c 说出每一个分数所表示的含义
如:1/3表示把一段绳子平均分成3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根绳子的1/3。
(2) 联系实际,体会分数就在身边。
我们已经知道,1/2、1/3、3/4、5/6等这些数都是分数,你能否联系自己的见闻说一个你曾经见过的或听到的分数吗?如:
a 用这块地的2/5种大蒜
b 有1/2的大棚被大风刮坏了
c 今年的人平均收入比去年增长14/100。
(三)巩固与应用
1、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涂色部分,并读一读(图见58页第1题)
(1)独立写出各图中涂色部分表示的分数,巡示指导分数的写法。
(2)指名读出各分数
(3)组内说一说各分数所表示的意义。
2、按分数把下面各图形涂上颜色(图见58页第2题)
(1)各分数表示的意义分别是什么?
(2)你为什么这样涂?
3、判断:用下面的分数表示各图的阴影部分对吗?(图见58页第3题)
(1)独立判断。
(2)交流判断的理由。
(3)分数的产生和哪一种分法有关系?
4、左图中有 ,请你用所学知识解释下列问题(见图58页第4题)
(1)哪一个图形的涂色部分等于它的1/2?
(2)哪一个图形的涂色部分大于它的1/2?
(3)哪一个图形的涂色部分小于它的1/2?
a 由这些及以上的各个图形,你想到了我们刚刚学过的哪方面的知识?
b 你是如何进行判断的?你的理由或根据是什么?
5、判断正误。
(1)把一根铁丝分成8份,其中的3段就是这根铁丝的3/8。( )
(2)把一个苹果分给小红和小冬,每人分得这个苹果的1/2。( )
(3)一块不规则的地块是无法把它平均分成2份、3份或几份的。( )
(4)一个苹果的1/2和一个橘子的1/2不相等。( )
a 组内讨论。
b 全班交流。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并学会了有关分数的哪些方面的知识?分数和什么分法有关系?读分数和写分数的顺序有什么区别?到现在我们已经学过了哪几种数?请你说一说。
案例3
《分一分(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2、在动手分一分中,体会一个整体可以由许多个体组成,会用分数表示它的一部分,进一步拓展分数的意义。
3、在学习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地独立思考和主动尝试的学习风格。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一个整体可以由许多个体组成,会用分数表示它的一部分,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
剪刀、正方形纸片、投影片、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同学们,听说你们动手操作的能力特别强,是这样吗?那来展示一下的动手能力,好不好?
请同学们剪下附页2中的图7的正方形纸片,给它涂上红、黄、蓝三种颜色。
1、生动手操作,剪一剪、涂一涂。
2、小组讨论。
3、展示交流自己的作品。
师:看来同学们的动手能力可真棒!不知解决问题的能力怎么样呢?接下来让我们来证明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很棒的,好不好?
(1) 说一说:
①红色小正方形占大正方形的()/()
②蓝色小正方形占大正方形的()/()。
③黄色小正方形占大正方形的()/()。
(2) 鼓励学生独立完成。
(3) 集体交流。
师:看来同学们不仅动手能力强,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很棒的。如果老师把这道题变一下,你还能不能完成的同样出色呢?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分一分
师:请同学们把你涂好色的9个小正方形用剪刀分开。想一想,每种颜色的正方形占这些正方形的几分之几?
(1)生动手分一分。
(2)独立思考,完成下面的小题:
① 红色占所有正方形的()/()。
② 黄色占所有正方形的()/()。
③ 蓝色占所有正方形的()/()。
(3)在小组内交流自己解题的思维过程。
(4)全班交流。
师小结:同学们通过自己的探索,能运用分数来表示由许多个体组成的一个整体中的一部分,真了不起!希望同学们继续加油,努力!
2、试一试
师:像这样的事例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比如在公园里我们就会遇到用分数来表示的一些事物。(投影出示59页的试一试)。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幅图,独立思考完成下面的小题。
(1)出示问题:
①一共有多少只蝴蝶?
②白蝴蝶占所有蝴蝶的()/()。
③花蝴蝶占所有蝴蝶的()/()。
(2)学生独立做题。
(3)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4)全班汇报交流。
师小结:通过动手操作和自主探索,我们知道了一个整体可以由若干个体组成,分数可以表示它的一部分。
3、找分数:你还能从图中找到一些分数吗?
①学生独立思考。
②全班交流。
师小结:5个孩子,花坛里的10朵花都可以看成一个整体,再从中找到分数。你能说一说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时,要注意什么吗?当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时要注意把谁看作整体,这个整体也可以由许多个体组成,确定整体和个体的关系,从中找到分数。
(三)、解释与应用
1、尝试练习(投影出示课本60页练一练1、2两题)。
学生理解题意、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解题的思维过程,最后在全班汇报交流。
2、巩固提高
(1)投影出示课本60页的第3题:他们拿到的铅笔一样多吗?
先理解题意、独立思考;然后同桌合作,利用实物进行演示;最后得出结论:他们拿到的铅笔不一样多。
(2)我们对分数又有了新的认识,你能举一些生活中的事例来说一说吗?
(学生交流略)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吗?(学生交流略)。相信你在以后的学习中会有更大的收获。
案例4
《分一分(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2、在动手分一分中体会一个整体可以由许多个个体组成,会用分数表示它的一部分,进一步拓展分数的意义。
3、在学习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地独立思考和主动尝试的学习风格。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一个整体可以由许多个体组成,会用分数表示它的一部分,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
剪刀、正方形纸片、投影片、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师:老师带来了几张图片,我看哪颗“智慧星”能用分数表示出各图中的涂色部分。
(鼓励学生说一说解题的思考过程).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掌握了一些分数的知识。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分数知识“分一分(二)。”
板书课题:分一分(二)
(二)、游戏体验,主动探索
1、涂色游戏
师: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做涂色游戏,好吗?
我们先把这张正方形纸剪开,分成9个小正方形,再给它们涂上红、黄、蓝三种不同的颜色。
(生动手操作,体会一个整体可以由许多个体组成 。)
师:同学们的手真巧,一会儿就做好了。你们有没有信心根据涂好色的正方形完成下面的几道小题呢?
2、分一分
(1)、学生根据涂好色的小正方形完成下面各题:
红色占所有正方形的()/()。
黄色占所有正方形的()/()。
蓝色占所有正方形的()/()。
(2)、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3)、全班交流。
师小结:我们知道小正方形共9个,红色的有2个,黄色的有3个,蓝色的有4个(红、黄、蓝颜色的小正方形的个数不唯一),所以红色、黄色、蓝色分别占所有正方形的2/9、3/9、4/9。
3、试一试
同学们通过自己的思考探索,能运用分数表示事物间的关系,真了不起!我这里还有一幅图,同学们能不能也把这幅图中的事物用分数给表示出来呢?
(1)、投影出示课本59页的试一试。
①一共有几只蝴蝶?
②白蝴蝶占所有蝴蝶的()/()。
③花蝴蝶占所有蝴蝶的()/()。
师引导学生根据问题细心观察主题图,然后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完成以上各题。
4、 找分数
你在用分数表示事物时是怎么想的?你还能从图中找出一些分数吗?
(1)、生独立观察,发现分数。
(2) 鼓励学生讲是如何发现分数的
(3)师小结:在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和解决一些问题时,首先要确定把谁看作一个整体,确定整体和个体的关系,从中发现分数。
(三)、巩固练习
1、基本练习
(1)投影出示课本60页的练一练第1题。
①让生弄懂题意,独立思考完成。
②让学生讲思考过程。
(2)投影出示课本60页的第2题。
①学生独立做题。
②小组交流。
③组长汇报。
师:同学们解释得非常精彩,下面的题同学们能不能做得同样精彩呢?
2、拓展应用
投影出示课本60页的第3题:它们拿的铅笔一样多吗?
(1)同桌合作,实物演示。
(2)交流结论:因为笑笑拿了6枝铅笔的1/2,淘气拿了4枝铅笔的1/2,“1/2”所对应的整体不同,所以他们拿到的铅笔不一样多。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又有什么收获?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体会到了一个整体可以由许多个体组成,并且学会了用分数表示它的一部分。
案例5
《比较大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比较分数的大小,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2、能比较分母相同的或分子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观察比较和初步对比、总结的能力。
4、在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分数大小的方法,能正确的比较分母相同或分子是1的两个数的大小。
教具准备
1、多媒体
2、完全相同的正方形纸若干帐、水彩笔
3、10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喜欢看动画吗?(生:喜欢)下面我们就一起欣赏一段非常有意思的动画。
电脑出示:(动画大意)猪八戒在取经的路上,忽然找到一个大西瓜,他刚要吃,悟空一个筋斗翻到了他的跟前:八戒,这个西瓜我们分开吃,你吃西瓜的1/2,我吃西瓜的1/2,(师板书:1/2)八戒听了满脸不高兴,这个西瓜是我发现的,我要多吃,我要吃西瓜的1/4(师板书1/4)
师:同学们说,八戒能多吃到西瓜吗?
生:能(不能)
要想知道八戒能不能多吃到西瓜,我们必须解决一个什么问题呢?
生:比较一下1/2和1/4谁大谁小?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比较一下分数的大小(板书课题:比大小)
(二)探究新知
1、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
(1)质疑:
下面我们就来比较以下1/2和1/4(指板书)谁大谁小?为了直观地比较出谁大谁小,请同学们四人一组,拿出手中的正方形纸分一分,涂一涂,发挥集体的力量,看能不能得到答案。
(2)四人一组合作学习,分一分,涂一涂,比一比,说一说。
(3)交流汇报
① 出示图(见课本61页右上图)。
② 小组选代表说出自己的小组比较的思维过程(师适当引导并小评)
(4)小结:把两张完全相同的正方形的纸,一张平均分 成4份,表示其中的一份,就是1/4,而一张纸平均分成2份,表示其中的一份,也就是1/2,4份中的一份比2份中的一份少,也就是平均分 的份数越多,得到的一份越少,所以1/2>1/4.
刚才我们知道了把两张相同的正方形的纸分成不同的份数,都取其中1份,这样的两个分数谁大谁小,而如果把两张相同正方形的纸都分成相同的几份,取不同的份数,这样的两个分数,哪一个大哪一个小呢?
1、比较分母相同的分数的大小。
(1)质疑
“3/4和1/4谁大?”(同时板书)你们是怎么想的,用比较1/2和1/4的方法,四人一组分一分,比一比。
(2) 四人一组合作学习,分一分,涂一涂,比一比、说一说。
(3) 交流汇报。
①出示图(见课本61页左上图)。
②小组选代表发言说出小组比较的思维过程。
(4)小结:把两张完全相同的正方形的纸平均分成四份,表示其中的3份也就是3个1/4,而另一张纸表示其中的1份,也就是1个1/4,所以3/4>1/4。
3 、试一试,让学生独立完成。
(1),填分数,比大小。(见课本61页中间图)。
(2)、给分数先涂上颜色再比较大小(见课本61页下图)。
要求学生独立先独立完成,再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4、分类整理寻找规律。
(1)分类。
把上述六组分数比大小进行分类。
一类:分母相同的分数比大小。
二类:分子是1的分数比大小。
(2)小组交流总结比较大小的方法。
(3)全班交流,发现规律。
分母相同的分数,分子大的分数大,分子小的分数小。
分子相同的分数,分母大的分数,反而越小。
(4)拓展延伸
为什么?说明:分母相同,表示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的份数相同,那么每一份的大小就相等。分子大的表示取得份数多,分数就大。
分子是1的分数,表示取其中的一份,分母小的表示把一个整体平均的分数少,其中的一份反而大,而分母大的表示平均分得的份数多,其中的一份反而小。
(三)实践应用
1、按分数涂料颜色并比较分数的大小(电脑出示)
(1)学生独立,看 一看,涂一涂,比一比。
(2)小组交流。
(3)全班汇报交流。
2、在下面的图形中,涂出它们的1/4,(电脑出示)
(1)学生独立,画一画,涂一涂。
(2)小组比一比。
(3)全班交流并个别展示。
3、电脑出示题意怎样才能平均分呢?
(1)学生独立审题。
(2)小组交流:把自己平均分的思维过程讲给同伴听。
(3)全班交流。
(4)教师小评:同学们表现得很出色,能够运用自己的智慧独立解决一些问题,希望同学们继续努力,对于下面的问题,大家有信心吗?
(四)拓展延伸
准备10根小棒,拿出全部的3/10,再拿出剩余的1/7,再拿出剩下的1/2,最后还剩多少根?
(1)明白题意后,同桌互做。
(2)找两生到前面表演
(3)全班交流每一次要求的含义及最后的结论。
(4)拓展提问:对于分数,你有了那些更深的认识?
(五)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对分数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学会了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知道了比较分数的大小分两种情况,也就是分母相同还有分子是1的时候。分母相同时,看分子,分子越大分数越大,当分子是1时,分母越大,分数反而越小。
案例6
《比大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比较分数的大小,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2、能比较分母相同的或分子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比较和初步对比、总结的能力。
4、在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比较分数的大小的方法,能正确比较分母相同或分子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教具准备
1、投影仪及相应的投影片
2、完全相同的正方形纸若干张,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创设情境,复习旧知
在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几分之几的分数,同学们能够通过折纸的方法表示出一些你喜欢的分数吗?
(1)学生用纸折分数
(2)小组交流自己是怎么做的,表示出了那些分数。
(3)全班交流汇报展示的过程,有针对性的张贴并板书四组分数:(3/4,1/4)、
(1/4,1/2)、(3/8,1/8)、(1/8,1/6)。
2、观察分数,组织分类。
刚才老师把同学们展示的分数张贴了四组,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这四组分数,你能给它分一下类吗?
(1)学生独立观察每组分数的特点
(2)小组讨论交流如何分类
(3)全班交流:小组选代表陈述分类的思维过程。
(4)教师小结:我们把分数分成了两类:一类是分母相同,分子不同,像3/4和1/4、3/8和1/8,一类是分子都是1,而分母不同,像1/4和1/2、1/8和1/6
3、引导质疑,引入课题
对于刚才我们分出的这两类分数,大家想研究它们哪方面的问题?
(1)生充分说出自己的想法:
生1:我想知道两个分数哪一个大,哪一个小?
生2:我想知道两个分数的和是多少
生3:…
(2)有选择的解决问题
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可真多,下面我们就来解决比较一下两个分数,哪个大哪个小这一问题,好吗?(板书课题:比大小)
(二)探究新知:
1、比较分母相同的分数的大小。
(1)质疑:
“3/4和1/4谁大?你是怎么想的,四人一组拿出手中另一张正方形纸分一分,涂一涂,发挥集体的力量,看能不能得到答案”
(2)四人一组合作学习,分一分,涂一涂 ,比一比,说一说。
(3)交流汇报。
① 出示图(见课本61页右上图)。
② 小组选代表说出比的思维过程
(3)教师小结:
把两张完全相同的正方形纸平均分成四份,表示其中的3份,也就是三个1/4,而另一张纸表示其中的一份,也就是一个1/4,3个1/4比一个1/4大,所以3/4>1/4。
(4)用同样的方法比较3/8和1/8的大小。
① 出示图(见课本61页中间左边图)。
② 学生争当“小老师”自行讲解比的过程。
2、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1)质疑:
“1/4和1/2谁大呢?大家是怎么想的,用刚才比较的方法,四人一组想一想”。
(2)四人一组合作学习,分一分、涂一涂、比一比、说一说。
(3)交流汇报。
① 出示图(见课本61页右上图)。
② 小组选代表说出自己小组比较的思维过程。(师适当引导并小评)
(4)教师小结:
把两张完全相同的正方形纸,一张平均分成4份,表示其中的一份,就是1/4;而一张纸平均分成2份,表示其中的1份,也就是1/2。4份中的一份,比2份中的一分少,也就是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反而越少,所以1/4<1/2。
(5)用同样的方法比较1/8和1/6的大小。
①出示图(见课本61页中间右图)。
②学生自告奋勇讲解比较的过程。(师适当引导并鼓励)
③根据分类总结比较大小的策略。
(1 ) 学生独立思考比较大小的方法。
(2 ) 小组交流如何用简洁的语言描述比较大小的方法。
(3 ) 全班交流,归纳总结:分母相同看分子,分子大的分数大,分子小的分数小;分子是1的分数比大小,分母越大分数反而越小。
(4 ) 拓展延伸
为什么?说明:分母相同,表示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的份数相同,那么每一份的大小就相同,分子大的表示取得份数,分数就大;分子小的表示取得份数少,分数就小。
分子是1的分数表示都取其中的一份,分母小的表示把一个整体平均分得的份数少,其中的1份反而大;而分母大的表示平均分得的份数多,其中的一份反而小。
(三)巩固、实践、应用。
1、给分数先涂上颜色再比较大小(见课本61页下图)。
要求学生先独立完成,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2、按份数涂颜色,并比较分数的大小。(投影出示)
(1)、学生独立看一看、涂一涂、比一比。
(2)小组交流
(3)全班汇报交流
3、电脑出示题意:怎样才能平均分呢?
(1)学生独立审题。
(2)小组交流,把自己分的思维过程讲给同伴听。
(3)全班交流。
(4)教师小评:
同学们表现的很出色,能够运用自己的智慧独立解决一些问题,希望同学们继续努力.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更新的收获?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对分数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学会了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知道了比较分数的大小分两种情况,也就是分母相同还有分子是1的时候。分母相同时,看分子,分子越大分数越大,当分子是1时,分母越大,分数反而越小。
案例7
《吃西瓜》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理解用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加减法的意义相同。
3、能计算同分母分数的加减运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激发学生积极探索求知的欲望。
教学重难点:
1、 探索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能计算同分母分数的加减运算,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情境图、每生四张完全相同的圆形纸、投影仪及相应的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出示情景图
小熊笨笨要请爸爸品尝自己亲手种植的大西瓜。(板书课题)看它们吃得多有滋味啊!
2、观察图
请同学们认真看图,从图中你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3、汇报
生交流得出结果 :
生1:它们一共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生2:爸爸比笨笨多吃了几分之几?
生3:还剩几分之几?
师小结:同学们能够提出这么多的数学问题,可见,你们是一群爱动脑筋的好孩子。下面,我们就来研究这些问题,看谁最有办法。
(二)动手操作,解决问题
1、问题一:它们一共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1)列出算式:2/8+3/8=
(2)交流对算式的看法
师:对,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分数的加法。那分数的加法该怎样做呢?我相信同学们一定能想出办法来对吗?
(3)学生独立思考。
(4)小组交流讨论:画图或利用手中的学具(四张完全相同的圆形纸片),分一分、涂一涂、拼一拼。(生操作,师巡视)
(5)小组汇报
a组:2个1/8与3个1/8合起来是5个1/8,也就是5/8。
b组:借用材料
C组:先吃8份中的2分,又吃了3分,共吃了8份中的5份,也就是5/8。
师总结讲解:这个西瓜的2/8,也就是把一个西瓜平均分成了8份,笨笨吃了2份,是2个1/8,爸爸吃了三份,是3个1/8,2个1/8与3个1/8合起来是5个1/8,所以2/8+3/8=5/8。
(5)回到原图验证:
出示情境图。(笨笨吃了2份,爸爸吃了3份,一共吃了5份,就是5/8)
师:刚才同学们表现很棒,不仅动手、动脑想出了很多办法,而且计算得也很准确,真不错,那么下面我们再来看一看第二个问题。
2、问题二:爸爸比笨笨多吃了几分之几?
(1)生列算式。(指生说,师板书)
(2)比较问题1:同学们知道这个算式应该叫什么名字吗?(分数的减法)
对呀,非常好。师板书(分数减法)
(2) 独立思考,尝试解决。
师:那怎样求出分数的减法呢?我知道同学们早就迫不及待地想解答了,好,请同学们利用手中的材料与同桌一起来试试。(学生动手画、涂、拼、说。)
(3) 汇报:
① 出示图讲解。
② 爸爸吃了这个西瓜的3/8,也就是把一个西瓜平均分成了8份,爸爸吃了其中的3份,是3个1/8,笨笨吃了2份,是2个1/8,3个1/8比2个1/8多了1个1/8。所以 3/8-2/8=1/8
师小结:同学们确实很棒,自己就能够解决分数的加法和减法了,那么最后一个问题有没有信心解决呢?(有)
3、问题三:它们吃了5/8,还剩几分之几?
(1)生独立思考。
(2)小组内合作学习,教师巡视。
(3)汇报交流学习方法:
指生板演,并当小老师讲解。
①有学生会说,把一个大西瓜看作整体“1”,
②有学生会说8块西瓜是整体“1”。
③有部分学生可能会说,“1”是一个大西瓜平均分成了8份,也就是8/8,所以8/8—5/8=(8—5)/8=3/8(师可以及时点拨、引导)
(4)师小结
这么难的问题都被我们解决了,可见只要我们多动脑筋,再难的问题也难不到我们。
(三)巩固应用。
1、课本P64第一题。
(1)指生说说图意。
(2)列式解答。(独立完成)
(3)说明算理,同桌交流。
(4)指生汇报检查。
2、课本P64第二题。
(1)指生板演,其余生独立完成。
(2)生当小老师讲解算法。
(3)总结算法
今天,同学们学习了分数的加减法,它与我们以前学过的整数加减法有什么不同?(指生交流)。
(4)师小结分数加减法的规律。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新的收获?(指生交流)。
案例8
《吃西瓜》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加减法的意义相同。
3、能计算同分母分数的加减运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激发学生积极探索求知的欲望。
教学重难点:
1、 探索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能计算同分母分数的加减运算,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情境图、每生四张完全相同的圆形纸、投影仪及相应的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复习加减法的意义。
2、复习分数的有关知识:5/7、4/8、2/3的含义。
(二)探究新知:
1、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1)出示情景图
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幅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指生交流,师相机板书课题)
(2)汇报:从图中你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交流得出结果 :
①他们一共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②大熊比小熊多吃了几分之几?
③还剩几分之几?
2、解决问题。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几个问题。
(1)解决问题一:它们一共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① 列出算式:2/8+3/8
② 交流对算式的看法。
③ 学生独立思考。
④ 小组交流讨论(可借助准备的材料或借图来分一分、涂一涂、拼一拼)。
⑤ 全班交流。
甲小组:2个1/8与3个1/8合起来是5个1/8,也就是5/8。
乙小组:借用材料
丙小组:先吃8份中的2分,又吃了3分,共吃了8份中的5份,也就是5/8。
⑥ 回到原图验证:
出示情景图(小熊吃了2快,大熊吃了3快)
师小结:看来,不论用哪种方法,同学们都能准确地算出来。下面的问题,也一定难不倒你们。
(2)独立解决问题二:大熊比小熊多吃了几分之几?
① 生独立解决,列出算式。
② 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计算。
③ 全班交流。
(生有的画图、有的折纸、有的涂,用多种方式解决问题)
(3)集体讨论问题三:它们吃了5/8,还剩几分之几?
①生独立列出算式。
②思考:1—5/8=?
(师可以提示怎样把“1”变成可以与5/8相减的分数。)
a生独立思考。
b小组交流。
c全班交流。
有学生会发现,把一个大西瓜看作整体“1”;有学生会说8块西瓜是整体“1”;有部分学生可能知道,“1”是一个大西瓜平均分成了8份,也就是8/8,所以8/8—5/8=(8—5)/8=3/8(师可以及时点拨、引导)
师小结:这么难的问题都被我们解决了,可见只要我们多动脑筋,再难的问题也难不到我们。
(三)巩固应用。新课 标第一 网
师:妈妈又有了难题要请教我们了,请看:(投影出示)
1、一根绳子,第一次用了5/9,第二次用去了2/9,一共用去了几分之几?第一次比第二次多用去了几分之几?还剩几分之几?
5
9
2
9
第一次用去
第二次用去
出示线段图:
2、课本P64第二题。
(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算法。)
3、总结算法。
今天,同学们通过自己动手、动脑探索出了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现在我们一起来总结分数加减法的规律。(指生交流)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学到了什么?(指生交流)
小学三年级数学分数的认识教案1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分数表示。
2、能力目标:能用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相应的分数,能读、写简单的分数。
3、情感目标:使学生体会分数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了解分数产生与发展的大致过程,感受数学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春天来了,你们想出去春游吗?明明和亮亮也出发了,他们在春游活动中遇到了一些与数有关的问题,我们一起去帮助他们,好吗?
瞧,他们俩带来了一些食物,你能帮他们分分吗?那就从四个苹果开始吧,谁先来?两瓶矿泉水。
刚才的两位同学特别地善解人意,你们瞧,每人分得一样多,数学上我们把这种分法叫做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可是问题来了,蛋糕只有几个?还能平均分成两份吗?
怎么分?陈老师试试看。
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多少?(板书: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
(一半)这是蛋糕的一半吗?这个呢?
小结:看来只要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都是这个蛋糕的一半。这个蛋糕的一半该用怎样的数来表示呢?(课件:闪)
你真聪明,像这样,当每人分得的东西不是整数个的时候,我们就用新的数分数来表示,今天这节课咱们就来一起认识分数。(板书:认识分数)
(1/2)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个蛋糕的一半。刚才几位同学说用1/2表示也是可以的,像1/2这样的数叫分数,今天这节课咱们就来一起认识分数。(板书:认识分数)
二、探索分数。
1、认识1/2。
我们刚才把这个蛋糕平均分成了几份?每人得到了这2份中的几份?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1份就是这个蛋糕的1/2。谁会读?同学们想一想,这1/2中的1和2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呢?
这1份是一个蛋糕的1/2,你还想到了什么?
小结:看来只要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都是它的1/2。它指的是什么?
现在你能说说我们是怎么得到这个蛋糕的1/2的?同桌轻声地说说。(板书: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1/2。)
2、操作1/2。
同学们,这是蛋糕的1/2,陈老师这里还有一张长方形纸,它的1/2又该怎么表示呢?请看要求。组长发第一个图形,折一折,再用斜线涂一涂,开始。
学生操作。先涂完的同学说一说,你是怎么表示它的1/2的。
同学们,你到底是怎么折的?想不想把你的作品给大家看一看。涂色部分是长方形的1/2吗?那空白部分呢?还有其他的折法吗?
请大家把手中的作品轻轻地放在小筐中,我们一起来看,同样一个长方形,可以这样折,可以这样折,还可以这样折。哎,这明明折法不同,那为什么涂色部分都是这个长方形的1/2呢?
小结:折法虽然不同,但都平均分成了两份,每份就是它的1/2。
我们刚才把一个蛋糕,一个长方形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1/2,你还可以得到谁的1/2?
3、判断1/2。
陈老师还带来了几个图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你觉得涂色部分都能用1/2来表示吗?哪个可以?第1个和第4个不都是分成了2份吗?
小结:不管是一个蛋糕,一个长方形或者是一个正六边形、一个正方形……只要把它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它的'1/2。
4、认识1/n。
我们已经认识了1/2,像这样几分之一的分数还有吗?请你试着说一说。
怎么样,想不想用一个图形表示出你想认识的几分之一,请看要求。组长发第二个图形,开始。
同学们,这次你又把图形平均分成了几份?涂色部分是整个图形的几分之一呢?
每个同学都有机会,请大家把作品轻轻地放在桌子上,同桌之间说一说。
交流完了吗?用涂色部分表示一个图形的几分之一容易吗?其实这里面的学问还有很多。刚才陈老师收集了一些同学的作品,有长方形的,有正方形的,有圆形的。形状各不相同,但是它们有没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呢?涂色部分是?形状一样吗?这一次形状不一样了,为什么涂色部分都是它的1/4呢?
不同的图形能表示出相同的分数吗?
6、比较大小。
如果用一样的图形能表示出不同的分数吗?
哪个小组是用圆形的?
几分之一?1/2,1/4,你认为哪个分数大?那中间应该填什么符号?
陈老师这里还有一个圆片,我想用涂色部分表示出它的1/8,你觉得这1/8比它们俩怎么样?看看与你想的是不是完全一样?观察这3张圆片,你能发现什么?
这是同样大小的圆形,那要是同样大小的长方形或者是同样大小的正方形的涂色部分表示出的不同的分数,能比较它们的大小吗?
陈老师给大家准备的图形,每个小组都是一样的。现在请大家把作品轻轻地放在桌子上,小组内比一比。
比较好了吗?请大家把作品轻轻的放在小筐中,下面陈老师来考考大家的眼力。
这是一个长方形,如果我把它都涂上颜色,可以用1表示。
下面这个涂色部分是几分之一?注意观察,现在大约是几分之一呢?大胆地估计一下。我们一起来看看,到底是几分之一。眼力真不错,加大难度,现在涂色部分大约是几分之一呢?我们来看,几分之一?第一次就猜对的同学请举手,你是怎么一眼就刊出是1/6的?
你还能继续往下平均分吗?再往下平均分可能会出现几分之一?请大家来看,当平均分的份数越来越多,每1份就越来越少。
7、写分数。
认识了那么多的分数,你会写分数吗?请大家注意看陈老师是怎么写1/2。
我们会写分数了,那分数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呢?请大家看课本98页,自己找一找。谁来说说?举例说明。
我们写分数时,先写分数线,再写分母,最后写分子。
会写了吗?没问题!你能用分数表示出图中的涂色部分吗?请大家完成课本99页想想做做的第一题。
谁愿意大声的说说你写了哪4个分数?同意吗?跟他写的一样的请举手,真不错。
三、拓展应用。
1、联想。
下面陈老师再带领大家到生活中去看一看好吗?
下面这些画面让你联想到了几分之一?
你能从你的身边找到分数吗?
2、广告。
最后陈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熟悉的广告,想看吗?
这个广告让你联想到了几分之一呢?
四、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有收获吗?说说看。
这节课陈老师和大家学得很开心,你想了解更多的分数知识吗?这是陈老师从网上搜集的有关分数的知识,课后同学们也可以到网上去看一看,你会学到更多的知识。
小学三年级数学分数的认识教案12
教学目标:
1.通过小组的合作学习活动,对分数有初步的认识,培养互助、合作的意识。
2.在想一想、分一分、看一看、说一说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初步认识分数,会读、写几分之一,能用分数表示图中一份占整体的几分之一。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讲述:老师想问同学们一个问题,在生活中,你分过东西吗?分过什么?看来同学们都有分东西的经历,那么你能帮帮他们吗?请看屏幕。
(课件演示两名小朋友在分盘中4块饼的情景图。)从屏幕上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一个什么数学问题?谁能解答?你是怎样分的?我们把这种分法称为什么分法?
提问:如果盘中只剩1块饼了,我也想把它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吃,那该怎么办?(课件演示盘中只剩1块饼的场景。)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有碰到分得的结果不是“整个”的情况,同学们遇到过吗?请说说。为了表示这样的结果,我们需要认识一种新的数——分数。
[评析:分食品是学生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事,教师就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技术,再现生活中“分饼”的场景,让学生从感性上认识了“平均”,为下面教学几分之一的意义作了铺垫,同时也让学生懂得“我为什么要学习分数”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手操作,自主获取
1.进一步认识1/2。
(1)刚才,我们把这块饼是怎样分的?
平均分成了几份?这个小朋友吃了其中的几份?那么我们就可以说这个小朋友吃了这块饼的1/2。谁能学着老师的这样说说另一个小朋友呢?为什么?
(2)学生活动。
①小组组长那儿领取一个不同的图形,试着折出它的1/2。并用斜线画出来。
②小组交流讨论:拿的是什么图形?是怎样得到这个图形的1/2的?哪部分是这个图形的1/2?
③汇报成果。请拿长方形的同学展示:
你知道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①拿的是长方形的纸;②都平均分成了2份;③阴影部分都占长方形的1/2。][(不同点:折法不同)]
再展示正方形、圆和三角形。
小结:无论是哪种图形,你们都是怎样得到它的1/2的?为什么要对折?,对折的目的是什么?阴影部分是这个图形的1/2,你还不能知道什么?
(2)巩固练习一。课件出示:下面图形的阴影部分能不能用1/2表示,为什么?
通过这个练习,你知道了什么?
[评析: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按要求折出不同图形的1/2,这一环节的设计,为学生创设了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情境,提供了探究的材料,真正把学生推到了学习的主体地位。后面设计的巩固练习,再次让学生感受到分数的产生离不开平均分,帮助学生准确理解1/2的意思。]
2.认识几分之一。课件演示:将一圆平均分成3份的活动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一幅图,能用分数1/2表示吗?你怎么知道它是平均分?平均分成了几份?那么1份是这块圆的几分之几?谁能说说还有哪部分可能用1/3表示?让同学们上来指指,说说。你还知什么?如果要得到这块圆的1/4、1/8呢?
3.通过活动认识几分之一,并能比较大小。
学生活动:(1)每个成员到组长那儿领取一个同样大小的圆片,动手折一折,折出它的1/4、1/8,并把它的一份涂上斜线。
(2)小组交流讨论:把你们小组的成果和刚才折的圆的1/2放在一起比一比,你从中发现了什么?你们是怎样比的?
小结汇报:通过刚才的学习,你发现了什么?你对分数有了哪些认识?
[评析:又给学生创造了自己动手画画、折折、拼拼、比比的.机会,在比较中发现了1/2、1/4、1/8的不同特点及大小变化,通过动手操作、动口交流、动脑思考,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学分数的各部分名称及读、写法
对于分数同学们已经有一点了解,那么同学们想知道它各部分的名称吗?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100页,并画下重要的地方。
1.汇报学习成果。
2.既然同学们已经认识分数,那该怎样写“分数线”、“分母”和“分子”呢?
3.同学们每人写两个(读同桌听,再让他看看写得对不对)。
四、反馈练习,深化认识
1.“想想做做”第1题、第2题、第3题。
(1)先让学生填一填;
(2)再说说你在操作过程中想到了什么?
2.“想想做做”第5题,学生弄清题意后独立解决。
3.“想想做做”第6题。
(1)先让学生仔细观察和思考;
(2)再组织学生交流。
4.开放题:你能用几分之一表达自己的生活实际吗?请说一说。
五、小结:今天同学们学得高兴吗?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分数还有许多奥秘,我们以后会继续学习。
总评:
在本节课中,教师能够根据“课标”的要求,准确把握教材的特点,并结合学生知识经验和生活实际精心设计。
教师首先让学生联系生活情境感知“把一块饼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1/2”,再有目的地放手让学生用纸折一折、涂一涂,从然后引导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交流,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从而获得对分数的直观认识,也领悟到了分数所表示的实际含义。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认真倾听别人意见的习惯。整节课构思新颖、设计巧妙、步步深入、层层带近,充分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紧密结合,使一堂死气沉沉的概念课变得生动有趣。
【小学三年级数学分数的认识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06-12
数学教案-认识分数08-16
数学教案-分数的初步认识08-16
认识分数数学教案11-07
《分数的初步认识》数学教案优秀12-24
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认识分数05-19
数学教案-分数中的单位“1”的认识08-16
《认识分数》三年级数学教案08-22
三年级数学《分数初步认识》教案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