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语文教案>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08-08 13:44:16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篇1

  (过渡)师:刚才我们在学习这首诗的时候,除了借助注释、插图外,还通过发挥想象,(板书)读懂了、读好了这首诗。知道这首诗是从描写那一幅幅劳动场面,让我们感受到忙碌的乡村生活。请大家再读读范成大的另一首《四时田园杂兴》,这首诗又是在写什么呢?现在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读读这首诗,说说大意,读后谈谈自己的感受。 (课件出示)(随机:你可以仿照刚才学诗的方法,借助注释,想象画面,来读懂整首诗的意思。)

  五、积累古诗,激发兴趣

  师:是啊!乡村是那么恬美、秀丽,字字都洋溢着一种平和、宁静的气氛。历来许多诗人就以描写乡村生活、田园风光为主,写下了很多不朽的诗篇,这样的.诗,就叫——田园诗。同学们课下可以继续搜集、品读更多诗人所创作的田园诗。

  现在我们赶紧把第一首抄写下来。看看哪个字比较难写,需要老师帮忙的?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的】

  1、整体把握课文,弄清引文和正文的关系。

  2、理解文章中心。

  3、体会文中意味深长的句子。

  【教学重点和难点】

  探究一些意味深长的句子,体会含义。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方法】

  自学合作探究、朗读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

  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

  1、听写词语:

  肃穆荒谬稚嫩呵护发泄

  杀戮屹立盟誓憧憬韵律

  缭绕不绝放逐反驳赤裸裸血腥

  2、解释词语:

  肃穆:严肃安静。

  荒谬:极端错误;非常不合情理。

  健忘:容易忘记。

  杀戮:杀害(多指大量的)。

  憧憬:向往。

  赤裸裸:形容毫无遮盖掩饰。

  木然:一时痴呆不知所措的样子。

  二、导入

  在我们的生活中,在“亲爱的爸爸妈妈”的呼唤声中充满的是爱的笑脸和亲切的关怀呵护,可在这篇文章中,伴随着这呼唤的却是灭绝人性的枪声。我们在第二课中曾经提到过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纳粹分子屠杀人民的罪行似乎仍历历在目。今天我们来看看他们对南斯拉夫的克拉库耶伐次这个小城造成的巨大伤害。

  三、快速阅读课文,讨论问题

  1、概括课文四部分的,说说本文的中心是什么?

  中心: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了。

  2、文章中的引文是哪些?它们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3、在引文中,萨特说他的记忆既是“沉重”的,又是“美丽的”,结合课文说说萨特这样说的原因。

  “沉重”是说纳粹在南斯拉夫克拉库耶伐次这个小城杀死了7000人,其中有300个小孩,这对人们来说是“沉重”的。而“美丽”是说南斯拉夫整个民族的英勇。

  4、你认为最感人的`地方在哪?说说理由。

  四、揣摩语言

  1、凄风。苦雨。天昏。地暗。

  表达一种沉重的心情。既是描写天气,又渲染人们的悲痛、沉重的心情。

  2、人,是健忘的。不记仇,很对。但是,不能忘记。

  告诉人们不能忘记雪耻,不能忘记在战争中牺牲的受害者,让“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了”。

  3、明赫白仍然双手撑着头流泪。我和安格尔走过去和他握手。许多人走过去和他握手。

  西德作家明赫白能得到众人的宽恕和尊重是因为他诚恳的态度,他面对历史和现实表达自己的内疚、愧意,以及对战争的厌恶。

  五、联系本单元的课文,学生交流对战争的认识和看法

  六、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二,巩固对语言的揣摩理解把握文章的中心。

  2、完成课后练习三。

  3、复习。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自读课文,了解以米开朗琪罗为代表的雕塑风格和以罗丹为代表的现代雕塑风格。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让学生猜图中的雕塑属于哪个时期的作品,引导学生了解以米开朗琪罗为代表的雕塑风格和以罗丹为代表的现代雕塑风格,理解罗丹的创造对艺术发展的贡献。 通过解读文中意蕴丰富的句子,读中感悟,理解罗丹的创造在艺术上的突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罗丹的创造对艺术发展的贡献。 体会罗丹勇于探索的精神,是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具有永恒的价值。

  重点难点:

  1.感悟罗丹的创造对艺术发展的贡献是本文的重点。可以通过让学生“猜图中的雕塑属于哪个时期的作品”,引导学生初读课文,把作品与课文中对不同时期雕塑风格的描述联系起来,进而了解以米开朗琪罗为代表的雕塑风格和以罗丹为代表的现代雕塑风格,理解罗丹的创造对艺术发展的贡献。

  2.为了让学生体会到罗丹这种勇于探索的精神的价值,可以抓住文中意蕴丰富的句子解读,从而深入理解课文。如课文题目《走路的人》,课文结尾“他就如同他的杰作《走路的人》一样,一直在走着,不停地走着。”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前搜集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作品图片和以罗丹为代表的现代雕塑作品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看图片,猜雕塑作品的创作时期

  1.板书课题。

  2.出示课件看图片,猜图中雕塑属于哪个时期的作品。

  二、欣赏作品,介绍两个时期的代表人物

  1.介绍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米开朗琪罗。出示课件

  2.课件欣赏米开朗琪罗代表作品。

  3.介绍现代雕塑的代表人物——罗丹。出示课件

  4.出示课件欣赏罗丹的代表作品。

  三、初读课文,了解不同时期的雕塑风格

  1.自由读课文,比较两个不同时期雕塑的不同风格。

  2.交流讨论两种不同的艺术风格。出示课件

  3.通过两种不同艺术风格的强烈对比,理解罗丹在艺术上的突破。

  4.联系课文中对不同时期雕塑风格的描述,再来判断自己猜的作品时期是否正确。

  四、细细品读,欣赏罗丹作品的奇特

  1.出示相关课件1900年,第5届世界博览会在法国巴黎举行。在这次世博会上,罗丹展出了150件作品。

  2.出示相关课件一尊奇特的雕塑作品。

  3.小女孩儿看到了一尊怎样的雕塑作品?

  4.品读句子,体会雕塑的奇特。

  5.抓住“看了很久”“惶惑不解”两个词,体会小女孩儿看到这尊雕塑后的反应。

  6.面对小女孩儿的询问,罗丹是怎么说的?出示课件句子

  7.品读句子,谈体会。

  师: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忽略头、手等次要部分,正是为了突出人物专心走路的姿态。)

  8.这座雕塑就是罗丹创作的'《走路的人》。出示课件

  五、读中感悟,理解罗丹对艺术发展的贡献

  1.这尊雕塑的出现,说明了一种什么样的艺术风格的诞生?

  由罗丹创造的、全新的艺术风格。

  2.由小女孩儿的反应,想象大众对这种艺术风格的看法。

  3.默读课文,思考:为什么大众对这种新的艺术风格不是一下子就能理解和接受?

  4.交流讨论,教师相机指导。(受传统的雕塑风格的影响)

  5.这种新的艺术风格的诞生的意义。

  教师相机指导。(是罗丹在艺术上的突破,是对大众审美情趣的一种超越,正是艺术生命力之所在。影响到后来整个雕塑艺术的发展。)

  六、解读重点语句 ,深入理解课文

  1.出示课件他就如同他的杰作《走路的人》一样,一直在走着,不停地走着。

  2.说一下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这句话有双重意蕴,“一直在走着,不停地走着。”既是指作品《走路的人》的艺术主题,又是指罗丹用毕生的精力去追求更新、更高的艺术境界,在艺术的道路上从来没有停下过探索的脚步。

  3.出示课件假如在1900年第五届巴黎世博会上,你是一名记者,请你来采访一下罗丹先生。

  4.模拟采访。同桌两人情景对话。

  5.20xx年,第41届世博会将首次在中国举行。作为参观者,你希望在世博会上看到什么样的艺术作品或科技作品?出示课件

  七、理解文题,升华对主题的理解

  1.思考:课文为什么以 “走路的人”为题?课件出示

  2.归纳学生发言。

  “走”不仅是雕塑所表现的动作,也是罗丹要借雕塑来表达的一种观念和主张。

  凡是立志于探索创新的人,都可以叫“走路的人”。

  3.我们都是“走路的人”!课件

  4.谈学习这篇文章后的收获。

语文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生命生命》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四年级下册。它属于第五组课文的第三篇文章。课文短小精悍,语言简洁朴实,思想含蓄深邃。文中形象描写与理性思考有机结合,是一篇抒写感悟人生的好文章。教学中一方面要整合前两篇课文有关生命真谛的内容,继续引导学生思考人生、感悟生命的意义;另一方面要根据单元教学的目标,指导学生发现并总结体会句子含义的方法,培养理解语言的能力。引导学生搜集资料、积累语言,不断增强语感。

  学情分析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即将进入青少年时期,渐渐地会开始思索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应该怎样塑造自己,我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的问题。因此,有关生命的话题,学生是渴望了解的,进行生命的思考是学生心灵成长的需要。但是他们年龄较小,大多数对生命的认识,更多地停留在日常生活中的生命现象和空泛的生命道理这一层面,对生命的意义缺乏深刻的理解。具体到对《生命 生命》一文的阅读来看,四、五自然段中作者对生命的感悟,文中从动物到植物再到人三个生命个体所展现的生命精神内涵,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学生在体会时会因对作者的不了解,对生命话题的认识较粗浅而产生学习困难。

  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鼓动、跃动、欲望、冲破、坚硬、不屈、茁壮、沉稳、震撼、糟蹋、短暂、有限、珍惜、听诊器”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2、过程与方法

  (1)以读为手段,在读中体会文章的情感。

  (2)联系上下文和抓住文章的关键词语来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意思。

  (3)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及阅读实践理解课文内容,说说对生命的感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发学生对生命的思考与感悟;

  (2)让学生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变得更有意义。

  教学重难点

  1、 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对生命的热爱之情、赞叹之情、珍惜之情。

  2、引导学生领悟三个事例中蕴含的意思。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搜集有关生命的名言警句。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引发对生命的思考

  1、师:学习了《触摸春天》,我们已经知道:安静虽然是一位盲童,可她的生命仍然焕发出勃勃生机;阅读了《永生的眼睛》,我们懂得了:珍爱生命,关注他人,人生会更有意义。关于生命,我们还有太多的话题。

  2、板书;生命 生命 齐读课题。想一想:这个课题有什么特别之处吗?

  3、生谈论交流用两个“生命”作题目的表达效果。

  4、师总结:题目运用反复的手法,强调了生命的可贵,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珍惜与热爱。请同学们自由读文,读准字音,注意其中的生字新词、文章的标点符号、长句难句,把它们读正确、读通顺。看看本文共写了几个事例,能用小标题概括一下每个事例的内容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检查学生朗读情况。评议朗读情况。

  重点读好以下词语:(随机学习生字词语)

  欲望 不屈 震撼 茁壮 糟蹋 听诊器 有限 骚扰

  指导读好下列句子:

  a.我常常想,生命是什么呢?

  b.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飞蛾那种求生的欲望令我震惊,我忍不住放了它!

  c.那小小的种子里,包含着一种多么强的生命力啊!

  d.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2、师范读课文,生边听边体会文章的情感。

  3、生默读课文,思考:生命是什么?本文从哪几个方面写到了生命的存在?共写了几个事例?试着用小标题概括一下每个事例的内容。

  4、反馈交流读后所得。师生梳理总结课文的三个事例,并随机板书:

  ⑴ 飞蛾求生欲望强烈。

  ⑵ 瓜苗破土不屈抗争。

  ⑶ 心脏跳动令我震撼

  三、再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情感

  1、齐读课文。

  2、选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

  3、幻灯片出示填空内容,初步理解生命的意义。

  生命是什么?生命就是小飞蛾 ;

  生命是什么?生命就是香瓜苗 ;

  生命是什么?生命就是我们心脏 ;

  四、 小结本课

  1、 生命是什么?生命就是小飞蛾求生的欲望;生命就是香瓜苗不屈的抗争、茁壮地生长;生命就是我们心脏一声声沉稳而有规律地跳动;生命是一首诗;生命是一支歌。我们赞美它,更要珍爱它。师生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2、再读课文。再次体会文章的情感。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语。

  2、熟读课文;搜集有关生命的格言警句。

  附:第一课时板书设计

  19 生命 生命

  生 飞蛾求生的欲望 强烈

  命

  是 瓜苗破土的不屈 顽强

  什

  么 心脏沉稳的跳动 震撼

  第二课时(公开课)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依据课文填写词语,检查巩固上节课内容。(幻灯片出示)

  ( )的力量 ( )的`欲望 ( )的外壳

  ( )的震撼 ( )的生命 ( ) 的价值

  2、请学生根据上述词语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3、师引导复习课文内容:上述词语有写小飞蛾跃动的生命的力量,强烈的求生的欲望;有写小瓜苗冲破坚硬的外壳,不屈向上,茁壮生长;还有写作者静听心跳,带给自己极大的震撼;使我们懂得了珍爱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那么课文写作的三个事例,哪一个事例让你感受最深?

  (设计的理念: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指导其构建知识网络,提升学生发现和获取新信息新知识的能力。这是优化学生素质的重要内容,也是理想课堂的必然要求。)

  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关注学生终身能力的培养,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必然要求。

  二、品读语句,感悟生命

  (可以从学生感受最深的事例切入)

  1、品读第二自然段,从小飞蛾的抗争感悟生命的可贵:

  (1) 指名朗读第二段,评议朗读。结合上下文或生活实际理解“骚扰”和“跃动”的词义和感情色彩。

  (2) 生自读自悟:这是一只怎样的飞蛾?

  (3)生读,思考,全班交流,练习朗读重点。学生思考的结果肯定是多方面的,如可恶的,可怜的,顽强的,了不起的等,师可相机引导生思考讨论:作者重点想表现的是哪一方面?找一找重要的词句。

  (4)指导朗读,重点指导朗读下列语句。(幻灯片出示)

  (5)师小结:小飞蛾被“我”捉住以后,生命面临着严重威胁,但是不管能否逃生,它都极力鼓动双翅,为生存而抗争。一个小小的昆虫,都有如此强烈的求生欲望,都懂得这样珍视自己的生命,更何况是我们人呢?“我”怎能不感动?请同学们带着这种感动齐读课题。“我”怎能不震惊?由讨厌它的“骚扰”到“震惊”而放了它。

  (6)师生接读第二段。

  2、品读第三自然段,香瓜子的不屈生长感悟生命的顽强:

  (1)总结学习第二段的方法:

  a.读一读,在读中思考。

  b.议一议,把自己的体会说出来。

  c.找一找,找出你认重要的词句。

  d.品一品,把自己的理解读出来。

  (2) 运用同样的方法学习第三段。

  (3)生自读交流体会,生互评。

  (4)学生再读。思考交流:你认为自己从小瓜苗的事例中懂得了什么?

  (生在交流的过程中还可以相机组织生再读引人深思的句子。)

  3、小结:

  这些文字哪里只是在讲述小飞蛾、香瓜子的故事,这分明是一曲曲生命的赞歌呀!生命是这样的可贵,那么作者是如何珍爱她自己的生命的呢?

  4、了解作者的故事,体验自我生命的存在:

  ⑴ 师深情讲述杏林子的生命故事:

  (幻灯片出示杏林子相关图片和资料)

  简介杏林子:

  她的文字曾感动和鼓舞了无数人,她十二岁时突然患上了至今人类都无法彻底医治的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从此,钻心的疼痛与她伴随,直到她六十一岁离开人世,她只上过小学,在关节坏后,她依然坐在轮椅上,膝上架着小木板,创作了数百万字的作品,这篇文章就是从她那苍白的扭曲的手指间一个字一个字地流淌出来的。

  ⑵ 带着自己的感受读杏林子的内心独白:

  (出示第四段的句子:这就是我的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组织学生反复读这句话(师可以相机引读,如:“咚、咚、咚……”听着那强有力的心跳,杏林子对自己说……听着一声声沉稳而有规律的心跳,杏林子对自己说……,等)

  ⑶ 体验生命的存在。这就是杏林子的生命,单单属于杏林子的。你的生命,单单属于你的生命呢?(组织生静静感受生命脉搏的跳动后自由谈感受,并练习朗读这句话)

  5、品读作者对生命的感悟:

  ⑴ (继续出示句子“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师引读:杏林子接着写到:我可以……,也可以……。如果你是杏林子你会怎样好好的使用它?又有可能怎样的糟蹋它?(师提示可以引用杏林子的资料,也可以自己补充介绍一些杏林子的生活细节。)

  ⑵ 结合学生发言小结。

  ⑶ (引读“一切……对自己负责。”)这句话中出现了两个“自己”,它们的意思一样吗?你是怎样理解的?(生谈自己的见解,师相机引导朗读)

  三、探索生命意义

  1、(出示课文末一段),生自由读。

  2、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用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读着这句话,你想到了谁?(生思考,全班交流,师相机总结提炼出“无限的价值”的含义)

  3、小结,指导朗读。

  四、拓展延伸,深华情感

  1、配乐朗读全文。

  2、读完全文后,你知道作者杏林子最想告诉你的是什么?(引用原句回答)

  3、除了杏林子,你还知道哪些关于人生、生命的名言警句?或者是有关生命的感人故事。

  五、留下生命思考

  1、全文小结:

  杏林子已经用自己光彩有力的生命历程作出了自己的回答,那么我们每一个人应该怎样珍惜属于自己的生命呢?

  2、再次品读文题:

  让我们在对课题的朗读声中结束这一课吧!(引导学生用多种读法读课题。)

  3、读写练习,将自己学完这篇课文后的感受写下来,作为今天的每日写话内容。

  板书设计

  19 生命生命

  生命?生命? 珍惜生命

  生命!生命! 善待生命

  生命......生命...... 积极进取

  (让人生更有价值)

语文教案 篇5

  课前思考:

  因为担心学生不明白“跳马”是怎么一回事,体验不到“小加”原来害怕的其实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所以我们原想课前尝试让学生“跳一跳”。后来考虑到安全因素,放弃了。

  回归课文后,我们发现了一个很好的切入点——“笑”。于是,决定让学生先找出课文描写了哪些人的“笑”,然后对比:妈妈两次“笑”有什么不同?原因是什么?爸爸的“笑”和妈妈的.区别是什么?

  找到了“对比”这个方法后,大家茅塞顿开,又把小加开始的表现与平时对比,再把他听了妈妈的话前后不同的心情进行对比,在对比中感悟作者的主旨。

  教学建议:

  一、生字词教学:

  1. 识字:吞、丧、绝

  2. 写字:慢、丧、努。

  3. 理解:慢吞吞、垂头丧气、不由自主、专心、反常、难为情等。

  二、朗读教学:

  1. 引导学生注意从人物的行为和话语中了解人物的心情,读出不同的语气。

  2. 分角色朗读时,要利用提示语体验人物的感情。

  三、感悟体验:

  1. 小加的表现与平时有何不同?后来心情有什么变化?

  2. 妈妈说的有没有道理?小加应不应该再来一次?

  3. 你失败过吗?读了课文后有什么感想?

  四、语言文字训练:

  1. 区分“在”和“再”的不同用法。

  ① 出示两个字:在、再

  ② 谈谈这两个字的用途: “在”与地点、时间有关, “再”与“又”“重新”有关。

  ③ 选“再”、“在”填空:

  ( )来一次 ( )五月一日

  ( )做一遍 ( )教室里

  2. 从“慢吞吞”、“不由自主”和“专心”中选一个写一句话。

  五、课后阅读:《寒号鸟》《我多么想弄明白》

  六、课后拓展:想象小加再去跳马的情形,说一说。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 认识本课 4个生字。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语言的魅力,说说自己的体会。

  教学重点

  从故事中体会到语言文字所产生的巨大力量,增强学习语文的兴趣。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或体现课文插图的投影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二、 明确要求,自学课文。

  1、 读一读阅读提示,说说阅读要求。

  (1) 了解盲妇人乞讨过程中情况的变化的原因。

  (2) 说说对课文最后一段话的阅读感受。

  2、 按阅读要求,自读课文。

  (1) 借助工具书,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扫清字词障碍,读通课文。

  (2) 边读边在课文上做记号,把表现盲妇人乞讨过程中情况变化原因的重点词句画出来。

  (3) 把课文最后一段话多读几遍,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把自己的感受用铅笔写在课本上。

  3、 小组交流,合作学习,有疑难的问题做好记录。

  4、 教师在学生自学与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巡视指导。

  三、 检查自学,集体释疑。

  1、 小组选派代表汇报学习收获,提出疑难问题,要求说清通过自学和小组合作,解决了什么问题,怎么解决的,还有什么问题解决不了。

  2、 教师依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加以梳理,确定解释重点。

  3、 学生集体解疑,教师适时点拨。重点讨论:为什么在我什么也看不见前面加上春天到了,会产生这么大的魅力和情感的力量。

  (1) 比较朗读下面这组句子,说说在意思表达上有什么不同:我什么也看不见!春天到了,我什么也看不见!

  (2) 反复朗读课文最后一段话边读边想象:春天到了,万紫千红的景象与老妇人什么也看不见的不幸遭遇的强烈反差。

  (3) 交流各自的`感受,理解春天到了,我什么也看不见这句话的含义,体会这句话能打动人的原因,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4、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指导以抒情的语调来读,教师可范读最后一段话。 四、 相互采访,感悟内化。

  1、 请一位同学扮记者,其他同学扮采访对象,进行现场采访,深入理解加上这句话的含义,感悟语言的魅力。

  2、 变换采访角色,换位体验。

  五、 迁移训练,布置作业。

  板书

  4* 加了一句话

  我什么也看不见 (不幸)

  (风烛残年) (贫困交加)

  春天到了, 我什么也看不见! (更不幸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1-09

语文的教案11-05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1-10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4-02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4-06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04-05

语文将心比心教案08-26

语文蜡烛教案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