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语文教案>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08-08 15:25:22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篇1

  教案内容: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年级共有学生192人,大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较好,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动脑,能认真完成作业,对于他们来说,学习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情。也有一些学生上课纪律欠缺,他们上课不愿意动脑,不举手发言,作业质量也不尽如人意,成为班级中的后进生,对于这些学生,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关键。通过本册语文的学习,要锻炼他们的思维,提高叙述表达的能力,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

  二、教材简析:

  1、注意良好习惯的培养。本册课文开头5页安排了有关指导学生写好钢、毛笔字等内容的图片,这样安排,意在让教师按规范要求对学生进行指导和训练,帮助学生掌握写出钢、毛笔字的正确姿势和方法,养成认真写字的良好习惯。

  2、减轻学生的过重负担。本册课本结构简明,类型不多,主要为“课文”和“习作”两大部分;教学目标集中,重点突出,明确规定“只要求认识的”生字不列入考试范围,学生习作仅限于学写片断;课文短小精悍,内容贴近儿童生活,练习样式不多,数量适中。

  3、重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本册课本所选课文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既注意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又注重展示时代风貌。同时,课文的语言文字规范、生动,插图构思精当,绘制精美,利于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的培养以及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

  4、力求为教学提供便利。本册课本提供了钢笔字和毛笔字的书写范字,安排了专门的习作课,采取了读与写“长线结合”与“短线结合”并举的方法。

  三、教学目标:

  1、在学习习惯方面,继续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并养成习惯;养成爱惜学习用品的习惯。继续掌握正确的写铅笔字的方法;继续培养积极发言、专心倾听的习惯。继续培养勤于朗读背诵,乐于课外阅读的习惯;继续接着勤查字典,主动识字的习惯;培养认真写钢笔字、毛笔字的习惯。

  2、继续巩固汉语拼音,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能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3、能准确认读409个生字,能按笔顺正确默写生字238个。能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写匀称。

  4、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别人说的一段话和一件简单的事,能转述基本内容。能讲述课文所写的故事。能在看图或观察事物后,用普通话回答问题,做到语句完整,意思连贯。能当众说话,做到语句比较通顺,有礼貌。

  5、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能复述课文。会分角色朗读课文;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能不出声,不指读,一边读一边想。能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的意思;能凭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境,知道课文的大意。能借助字典学习生字词,初读课文,提出问题。

  6、留心周围的事物,开始学习习作,乐于书面表达。能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做过的写明白。学会写“留言条”、“请假条”。能够使用逗号、句号、问号和感叹号。初步学习冒号、引号。

  四、主要措施

  1、重视识字教学。在认真教好本册课文中的生字的同时,注意教会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在生活中运用,增加识字量,提高识字效率。

  2、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在抓好新安排的关于写钢笔字、毛笔字等习惯培养的同时,还要继续坚持指导学生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养成良好的朗读、背诵、默读、查字典、听讲、发言和爱护学习用品等方面的习惯。严格要求,严格训练,坚持不懈地把良好习惯的培养落实到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落实到儿童学习活动的各个方面。

  3、重视对学生认真读书的指导,积极鼓励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在教学中,注意让学生在自己读懂课文的过程中,去理解内容,增长知识,陶冶情感,发展语言,从而不断提高语文。在课堂教学中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读书,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连贯。充分利用课外时间阅读各种书籍,广泛积累,丰富学生的知识面

  4、重视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的有机结合,正确处理读与写的关系,打好学生作文起步阶段的基础。在教学中,不只是帮助学生理解思想内容,还应该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积累,指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能过“小练笔”,对课文从句式、段式、立意和写法等方面进行摹仿。注重日记教学,把说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想写的话作为日记教学的重点,多练笔,多修改。

  五、教学时间安排:

  第一周: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五) 2课时

  第二周:

  1、让我们荡起双桨 2课时

  2、学会查“无字词典” 2课时

  3、古诗两首 2课时

  第三周:

  4、做一片美的叶子 2课时

  练习13课时

  第四周:

  5、北大荒的秋天2课时

  6、西湖 3课时

  第五周:

  7、拉萨的天空 3课时

  练习23课时

  第七周:

  8、蒲公英 2课时

  9、三袋麦子2课时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要求:

  1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建议”造句。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讲述故事内容。

  3 理解“卧薪尝胆”的意思,明白胜不骄,败不馁,才能取得胜利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会用“建议”造句。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讲述故事

  1 板书课题:卧薪尝胆。领读课题

  简介“卧薪尝胆”的故事:春秋时越王勾践,曾被吴王夫差打败,被围困在会稽山,万般无奈之下屈膝求和。后来,他为了使自己不因为生活安乐而忘记耻辱,夜间睡在柴草上,在自己的住处悬挂苦胆,吃饭、睡觉之前,都要尝尝那胆的苦味,激励自己的斗志。经过长期准备,终于打败了吴国。

  2 从刚才讲的故事里,谁已经想到题目“卧薪尝胆”中的“卧”、“薪”的意思?

  (卧:睡。薪:柴草)“尝”呢?(用舌头添一添或吃一点儿试试。)

  3 大家再查一查字典,看看“卧、薪”是什么意思,和刚才的理解是不是一致。(学生查字典对照。)

  二初读指导。

  1 出示内容提要:

  (1)吴越两国,都想征服对方。(2)勾践战败求和,受尽屈辱。

  (3)勾践卧薪尝胆,发奋图强。(4)越国转弱为强,灭掉吴国。

  2 各自默读课文,对照“内容提要”将课文为四段。

  (第一、四、五自然段各是一段,第二、三自然段为一段)

  3 本课生字词主要集中在第二自然段,让我们重点读这一段,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1)查字典了解:奴仆、谋臣、万般无奈、后患

  (2)联系上下文理解:免除、建议、表示、骄傲

  (3)一般了解:会稽、勾践、夫差

  4 出示生字:吴勾践示谋臣免患议

  (1)我们怎样记住这些生字?谁有好办法请提出来!

  (2)如有学生提出“谋”是“”和“某”,“践”是“足”字旁加上“线”的右半边,教师可以表扬学生能主动识字。

  (3)“臣”书空:笔顺是横、竖、横折、横、竖、竖折。特别强调最后一笔是竖折。

  5 写字指导。

  (1)吴、患上下结构,注意让下。

  (2)践,左右结构,要写的'紧凑。

  (3)免,第六笔是长撇,穿过扁“口”下方,最后一笔竖弯勾,弯勾部分要向外延伸。

  (4)用钢笔描红。

  三作业

  1 练习写生字。2 朗读课文,进一步了解卧薪尝胆的故事内容。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听写词语。吴国谋臣后患免除勾践

  2、朗读课文,说说课文分几个部分,具体怎么分。

  三、精读训练

  1、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想一想:这一段告诉了我们哪些内容?

  (1)这一段讲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有关国家。

  (2)教者讲“长江下游”是今天的江苏南部、浙江北部和东部一带。

  2、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画出写越王“卧薪尝胆”的有关句子。

  (晚上,就睡在柴草上。他还在屋子里挂了一只苦胆,每顿饭前,总要先尝尝它的苦味……)

  (1)指名读:“晚上,总要……尝尝它的苦味。”

  (2)找出句子能解释“卧”、“薪”、“尝”、“胆”四个字的词语。

  (“卧”,睡;“薪”,柴草,“尝”,尝尝;“胆”,苦胆)

  (2)越王为什么要卧薪尝胆?(时刻不忘报仇雪恨,提醒自己不忘兵败会稽的耻辱)

  ①通过“白天”、“晚上”、“每顿饭前”理解“时刻不忘”。

  ②理解“总要”,不是一两次,也不是一两天,而是一贯这样做。(板书:卧薪尝胆)

  (4)“兵败会稽的耻辱”是怎么一回事?(会稽一仗,越国打了败仗以后所受到的耻辱)

  过渡:他所受到的耻辱指的是什么?

  3、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默读第二自然段。学生复述。

  (抓住越国打了败仗之后,越王、吴国的谋臣、吴王三方面的表现说)

  (2)轻声读第三自然段,把有关写越王勾践受屈辱的句子画出。

  (穿上了粗布衣,住进了石头房,给吴王养马驾车,舂来推磨,受尽屈辱整整干了三年)

  (3)体会:越王勾践在吴国三年所受屈辱一定不少,文章没有详细写,只选了穿、住、做三个方面的事情。

  (4)教者指出:一个国王由原来的养尊处优,到听人使唤,穿粗布衣,住石头房,做养马驾车、舂米推磨之类的杂活、重活、累活,这变化是何等的大!

  (5)怎么理解“受尽了屈辱”?(程度深:穿的,住的,做的;时间长:三年)

  4、“卧薪尝胆”的结果怎样?

  (1)齐读第五自然段。(越国转弱为强,终于灭掉了吴国)

  (2)体会“终于”的用法:要经过一定的努力,到最后取得成功或胜利,用“终于”。不能突如其来地使用它。(板书:转弱为强

  灭掉)

  5、漫谈:学习了“卧薪尝胆”这个故事,有什么收获?

  四、作业:

  1、朗读课文,注意课文中一些多音字的读法。

  2、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卧薪尝胆”的意思。

  3、练习讲“卧薪尝胆”的故事。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读下面的词语,注意带点字的读音。

  夫人 只好 推磨 当奴仆 要求 夫差 一只 磨难 上当 总要

  2、简要说说“臣薪尝胆”的意思。

  二、练习讲故事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记住主要内容:

  (1)吴越两国都想征服对方(两千多年前长江下游);

  (2)会稽战败求和(越王表示愿当奴仆吴王答应勾践要求);

  (3)勾践受尽屈辱(穿住做三年);

  (4)勾践卧薪尝胆(白天晚上睡在挂苦胆尝);

  (5)越国转弱为强,灭掉吴国。

  2、自由练习复述。3、指名复述,相机指点。

  三、质疑问难

  (1)“吴国的谋臣们纷纷要求灭掉越国,免除后患。得胜的吴王非常骄傲,不听大家的建议,答应了勾践的请求”是怎么一回事?

  (2)最后一个自然段时讲越国“出奇兵灭掉了吴国”,出的是什么奇兵?

  对上述问题,教者不必作答,可以启发学生课外读《史记》(白话本),进一步了解“卧薪尝胆”的详细经过。

  三、指导造句

  1、找出课文中的原句:吴王不听大家的建议,答应了勾践的请求。

  2、理解“建议”的意思。

  3、想一想:什么情况下要用到“建议”?

  4、练习口头造句。

  5、指名造句。

  四、作业

  1、用“建议”造句。2、继续练习讲“卧薪尝胆”的故事。

  附板书:           12 卧薪尝胆

  战胜

  越王   卧薪尝胆   吴王

  转弱为强

  灭掉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通过斟词酌句、感情朗读、想象写话等方法,体会普罗米修斯为造福人类而不惜牺牲自己一切的精神。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感悟普罗米修斯为造福人类而不屈不挠、无私无畏、不惜牺牲一切的.精神。

  教学重点:

  感悟普罗米修斯为造福人类而不屈不挠、无私无畏、不惜牺牲一切的精神。

  教学难点:

  理解普罗米修斯坚强不屈的力量源泉,懂得为人类造福是正义的。

  教学过程:

  (课前:师板书课题)

  引入:

  1、课件出示几位神的姓名。

  师:同学们,谁来读一读这些词语?

  (指名读,全班齐读)

  师:谁知道这些词语、是哪篇课文里面、人物的名字?

  师:请同学们把课题读一次,再读一次。

  2、出示学习目标。

  同学们,这是我们今节课的学习目标,谁来读一读。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学认15个生字,学写10个生字。

  2.在认字、写字的过程中注重字义和字形的联系。

  3.提高自救意识,学习江凡在灾难面前冷静、机智的品质。

  教材分析

  《江凡》一文记叙了10岁的江凡面对火灾不只能冷静地想方法进行自救,还救出了奶奶和邻居。这篇课文比较贴近同学的生活,是培养同学自救意识的好教材。

  学情分析

  同学没有遭遇过火灾,不知道火灾中的应急常识,可能无法体验江凡当时的处境,因此课前要引导同学收集查找资料,教学中要引导同学多读课文〖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昨天,老师安排大家查找资料,你们找到了哪些?能说一说吗?

  2.当火灾发生时,很多大人都有可能被大火吞噬,但在四川南充市却有一个10岁的小男孩从大火中救出了30多位邻居,他就是江凡。在发生火灾的紧要关头,他是怎样做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江凡》。

  3.同学齐读课题。

  二、初步感知课文,自主识字。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用笔画下来。

  2.请同学们听课文录音,注意自身不认识的字的读音。

  3.自由读课文,找出生字的拼音读一读。

  4.小组合作,认识生字:焰、迅、速、烧、咳、嗽、慌、商、摸、终。(要求:说一说这些生字怎么读?想一想这些生字是怎么组成的?它的组成与字义、字音有什么关系?说一说这些生字什么地方容易写错?怎样写才好看?用生字组词、搭配词语或造句。)

  5.小组汇报,说说你是怎样认识这些生字的?

  6.游戏检测:请动物到家做客。(每张动物图片的背后写上生字的拼音,老师举起图片,同学找出相关的生字卡片,哪一组的同学全部找对,图片归哪组所有,动物图片最多的组为胜者)

  三、理解课文,指导朗读。

  1.同学自由读课文,做到准确、流利。说说你认为江凡是一个怎样的人?

  2.同学们谈对江凡的初步认识。

  3.从课文哪些段落可以看出江凡是一个镇定机智的人?在同学充沛讨论交流的基础上,从以下两个方面重点指导。

  (1)引导同学从火势的严重来体会江凡的镇定:

  ①当时的火势怎样呢?仔细看图(出示多媒体课件),再读一读课文第2、4自然段,用自身的话说说当时的火情。

  ②从课文中哪些词语可以看出当时火势大,情况紧急?(体会“惊慌”的意思,并抓住重点词语指导朗读)

  ③假如你看到这样紧急的火情,你会想些什么?江凡又是怎么做的?(教师引读,同学齐读)

  (2)引导同学从江凡的做法来体会江凡的机智镇定。

  ①自由读课文第3、5自然段,讨论:这些段中写了江凡是怎么做的?哪些地方可以表示出江凡冷静机智,请找出这些语句来。(抓住有关动词指导朗读)

  ②江凡为什么拿衣服让奶奶包住口鼻?从这儿可以看出什么?

  ③在什么也看不清的楼道里,江凡为什么能把奶奶和邻居从火中救出来?

  4.你认为江凡是英雄吗?你对江凡说的话是怎样看的?

  5.自由练读课文。边读边体会,江凡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把有关的句子画下来,想一想我们该向江凡学习些什么?

  6.同学交流感受以后,再读课文:“同学们,能不能通过你的朗读,把你此时此刻的感受和体会尽情地表达出来?你觉得怎么读能够更好地表达自身的感情,你就怎么读。”

  7.小组竞赛,进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延伸表达,抒发情感。

  火扑灭了,邻居们也得救了,同学们,此时此刻,假如你也是被救人员,你也亲眼目睹了这一幕,你会用一句怎样的话来称誉这位小小年纪的少先队员?你会对江凡说些什么呢?

  设计意图:

  1.在本课优秀教案中,重视同学对教材的整体感悟。让同学通过读课文去体验“江凡是怎样一个人?”接着又紧紧抓住体现人物特点的两个方面(即环境描写和人物的动作描写),让同学在朗读中欣赏,在考虑中感悟。从而使同学理解课文,受到了情感熏陶。同时还注重在教学中,让同学边读边找出有关句子,从而让同学明白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道理,培养了同学良好的阅读习惯。

  2.经过两年的识字,同学已经掌握了近20xx个常用字,而且在识字的过程中逐渐掌握了一些识字方法。在此课的识字教学中,尊重同学原有的认字水平。首先让同学自由地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生字,让同学对生字有了整体的印象。接着,教师又鼓励同学利用拼音自同学字,在自学的基础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让同学交流认识生字的方法,使学习能力强的带动学习能力弱的,从而让同学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学习。

  3.新课程非常重视同学收集、处置信息能力的'培养。这一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虽然低年级要求极低,但收集资料的习惯则要从小培养。在本课的预习作业中,教师就安排了同学查找资料,了解有关火灾的自救知识。从本次查找资料的内容来看,目的非常明确,而且涉和的内容有利于对教材的理解。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使同学养成有目的收集资料的习惯。在同学查找资料之后,教师很重视对这一活动的评价,一上课,教师就让同学汇报,通过汇报这一活动完成对同学检验的作用,从而促进了同学学习的不时进步。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能领悟课文的内容,感悟课文故事蕴含的深意。

  2能感受对话描写的精练优美,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在阅读中积累自己喜欢的词句。

  教学重、难点

  重点:抓住关键词句,感受对话描写的精美。

  难点:推测蝈蝈不见了的真正原因。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初读课文

  1?教师播放一段蝈蝈鸣叶的录音。

  2?激趣对话: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昆虫的叫声吗?(蝈蝈)这叫声是那么的清脆、响亮,像一首美妙的乐曲。在生活中,你们听到过这种叫声吗?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去了解一段关于蝈蝈的.故事吧。

  板书课题。

  3?请同学们将课文自由地读一遍,注意读通顺。如果有不认识的字,或者有不理解的词,自己通过弄明白,并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些什么。

  二、再读课文,整体把握内容

  1?浏览课文,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弄清文章内容。

  (1)理解第一段的内容,认识关在笼子里的蝈蝈的可怜与祈求的样子。

  (2)了解第2~17段,知道蝈蝈从不叫到叫起来,到叫声使人厌烦的过程,从中悟出两个不满8岁的孩子针对蝈蝈的对话,对爷爷的影响。

  (3)理解18~19段,推测蝈蝈不见了的真正原因。

  2?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简述课文内容。

  三、细读课文,探究人物思想感情

  1?自由读课文第一段,体会蝈蝈在笼中的感受。

  ①引导学生理解叙写蝈蝈动作、神态的词语:不安地爬动、触须伸出来,可怜巴巴地摇晃、吁唤、祈求。

  ②让学生从以上词语中,感悟蝈蝈关在笼中的感受,并相互交流,体验蝈蝈在笼中的不适应。

  2?学习第2~17段,把握课文具体内容。

  (1)自主朗读第2~7段,从对话描写中感悟人物对蝈蝈不叫的原因的猜测。

  (2)朗读第8~12段,感悟蝈蝈叫起来后,老人和小孩子的高兴劲。提醒学生理解又清脆又响亮得意手舞足蹈等词语,从中感悟人物的心情。

  (3)朗读第13~17段,感受人物产生的厌烦情绪。重点理解人物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特别是两个孩子的议论所表达的情感。

  3?学习课文第18~19段,揣摩人物思想感情。

  (1)读课文18~19段,想一想蝈蝈真的是逃走了吗?从哪个句子看出蝈蝈不是逃走的。引导学生讨论。

  (2)自己交流:是谁放走了蝈蝈?他为什么要放走它?

  四、回归全文,体会感情

  1?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话部分可以分角色朗读。

  2?提问学生:把蝈蝈关在笼子里,蝈蝈能否自由生活?放走笼中蝈蝈的人,做法对不对?为什么?学生讨论交流,提升对课文思想感情的认识。

  3?组织学生讨论:在自己的生活中,你准备怎样对待小动物?善待小动物有什么意义。

  五、作业设计

  1?自主抄写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2?美美地读课文,想一想对话描写在作文中有什么作用?

语文教案 篇6

  二 课时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认识本课7个生字,能用具体事例说明课文中有关句子的含义,体会课文幽默活泼的语言风格。

  2. 情感态度价值观:寻根究底和大胆想像的精神,培养学生发现、创新的意识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

  3.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像的精神,培养学生发现、创新的意识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

  教学重点

  感悟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像的精神,培养学生发现、创新的意识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

  教学难点

  理解句子:“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教学方法

  导学法。质疑探究法、体验法。

  教学准备

  1.回忆自己童年的“发现”。

  2.通过查阅课外书,上网等途径收集有关科学家发明发现的资料。

  第 一 课 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7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像的精神。

  教学重点

  1.认识本课7个生字,能用具体事例说明课文中有关句子的含义。

  2.感悟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像的精神,培养学生发现、创新的意识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

  教学难点

  感悟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像的精神,培养学生发现、创新的.意识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

  教学方法

  导学法。质疑探究法、体验法。

  教学准备

  1.回忆自己童年的“发现”。

  2.通过查阅课外书,上网等途径收集有关科学家发明发现的资料

  教学设计:

  一、谈话揭题,激发兴趣

  1.教师介绍有关胚胎发育的科学知识。

  2.俄国作家费奥多罗夫九岁时就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猜测一下他是一个怎么样的孩子?

  二、循题读文,理解“发现”

  1.自由朗读文章,学习生字,注意“澄”字的发音。

  2.默读课文,思考:“我”童年的发现是什么?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段。

  3.反复朗读课文的第十三自然段,在这段话中画出集中描写“我”童年的发现的句子。

  人是由细胞构成的……从细胞变成小鱼,经过了很长的时间。现在,这一段时间就折合成一个月。从小鱼变成青蛙又得经过很长时间,又折合成一个月。这样推算下来,到变成人,正好是九个月。

  4.仔细地读读着几句话,并用自己的话转述。

  5.再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中有没有这样一句话:说的是相同的意思,但是表达更简洁。──母腹中的胎儿再现了从简单生命进化成人的过程。

  6.朗读这两句话,比较两句话表达上的不同,体会表达的具体和概括。

  三、循果查因,了解过程

  1.默读课文,思考:“我”那非凡的发现,是怎样发现的?

  2.根据学习计划,分小组合作学习。

  学习计划:

  (1)找出有关的句段。

  (2)理解有关的句段,把它概括成一句话或一个词语。

  (3)在白纸上画出简单的发现流程图。

  3.小组汇报,课堂交流。

  (1)“我”是在做梦中发现自己总在飞翔,并且发现其他同学也具有“飞行”的天赋,于是便产生了好奇,想解决这个奇妙的问题。

  (2)我们一起找老师请教,老师给我们解答。

  (3)老师的解答激发了“我”的想象力,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

  (4)我对“九月怀胎”进行思考,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有了伟大的“发现”。

  四、作业

  1.抄写课文中描写“我”的发现的句子。

  2.用自己的话说说“我”的发现和发现的过程。

  二次备课

  板书设计:

  8.童年的发现

  (1)“我”发现了什么?

  (2)是怎么发现的?

语文教案 篇7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读读记记“剥削、兴旺、解救、哀思、乱蓬蓬、炊事员、重于泰山、轻于鸿毛、精兵简政、死得其所”等词语。结合课文理解“重于泰山”“轻于鸿毛”“精兵简政”“死得其所”的意思。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清课文层次,初步了解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论述的。结合具体事例,理解重点句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

  第一课时,充分让学生自读自悟,讨论课文围绕主要观点讲了哪几方面的意思,初步了解议论文的表达方式。第二课时,可以让学生找出含义深刻的句子,研词析句,领悟语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课文内容,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字词句,能独立完成作业。

  三、教学难点:

  对文体(论述文)的了解,学会写作时要围绕中心论点进行写作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课前进行预习。

  2、出有思考题的小黑板。

  五、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简介背景。

  同学们,《为人民服务》(板题)这篇课文是毛泽东主席在1944年9月8日,在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为悼念张思德同志而召开的会议上所作的演讲。当时,抗日战争正处在十分艰苦的阶段,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毛泽东主席针对这一情况,讲述为人民服务的道理,号召大家学习张思德同志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团结起来,打败日本侵略者。我们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要树立这样一种信念:不是人人为我,而是我为人人。

  二、学生自学字词。

  1、查字典,读准“鸿、鼎、铭、悼”的字音,掌握字义。

  2、查工具书,理解“鸿毛、哀思、五湖四海、死得其所、精兵简政”等词语的意思。

  三、学生质疑,教师析疑,释疑。

  学生对课文中的字、词、句提出不理解的地方,教师加以解决。

  四、学生自读课文,理清层次。(带着思考题读课文)

  毛泽东同志的这个讲话围绕什么中心讲?分几层意思讲?每层意思是什么?(用小黑板挂出来,因为没幻灯)

  师生通过讨论,拟出层次提纲:

  1、宗旨: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

  重於泰山

  2、死的意义:

  为人民服务轻于鸿毛

  3、不怕批评,坚持好的,改正错的

  4、不怕困难,不怕牺牲,努力奋斗

  5、寄托哀思,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五、作业:

  1、抄写字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明确学习目的。

  同学们,上个课时我们预习了课文,初步明确了毛泽东同志这篇讲话的时代背景以及课文内容。本节课我们着重理解这篇讲话是围绕一个什么中心写的,是怎样围绕中心一层一层论述的,以及我们应该向张思德学习些什么。

  二、整体入手,明确中心

  学生带着思考题自读全文

  1、本文围绕一个什么样的中心思想来写的?

  2、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全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这个中心来写的。一是《为人民服务》提示了讲话的中心;二是“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点明了文章的中心,阐述了我们党及其领导的军队的性质、宗旨,是作者论述的中心论点。)

  三、分层详读,理解课文内容。

  1、讲读第一层

  (1)朗读第一层

  (2)学生思考:这一层中的第1、2句是什么关系?(因果)

  (3)学生练习:用因果关系读第1、2句话。

  (4)学生思考:哪些词具体说明了党和人民的密切关系?

  (完全、彻底)

  (5)板书:(宗旨: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

  3、讲读第二层:

  (1)指名读课文

  (2)理解:“固”(本来)、“于”(比)、“重于泰山”(即比泰山重)、“轻于鸿毛”(即比鸿毛轻)

  (3)思考:为什么说“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

  (启发学生从看过的电影、电视中的正、反两面的人物来理解:为人民利益死死得光荣、有价值;替敌人卖命,损害人民利益,死得不值,为人民所痛恨。)

  (4)小结:

  这一层中讲人死的两种不同意义,着重指出“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

  重于泰山

  (5)板书(死的意义)

  轻于鸿毛

  3、讲读第三层

  (1)第一大组读课文

  (2)思考:为什么说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

  (会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3)用词素分解理解“精兵简政”的意思。

  (4)这段话句与句之间在逻辑上是怎样联系起来的?

  (先指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就不怕别人批评;再举例说明这样做的好处,强调我们务必这样做。)

  (5)板书(不怕批评,坚持好的,改正错的。)

  4、讲读第四层

  (1)第二大组读课文

  (2)理解“五湖四海、死得其所”的意思

  (3)给这段课文划分层次

  (学生动手,教师巡视,然后师生讨论订为4层)

  (4)思考:第1层与2、3、4层是什么关系?(因果)

  (5)思考:为了取得全民族的解放,我们必须怎样做?

  (6)利用学生对(5)的回答板书:

  (不怕困难,不怕牺牲,努力奋斗)

  5、讲读第五层

  (1)第三大组读课文。

  (2)理解:“哀思、寄托”的意思。

  (3)思考:为什么要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团结才有力量,才能实现共同的革命目标)

  (4)板书:(寄托哀思,团结人民)

  四、回归整体,总结全文

  1、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本通过悼念张思德,讲为人民服务的道理,号召大家学习张思德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团结起来,打败日本侵略者。

  2、写作特点:

  (1)文章在围绕“为人民服务”这一中心思想论述时,注重摆事实,讲道理,条理清楚。

  (2)本文的语句在逻辑上结构严谨。

  五、课堂练习。

  1、划去下列词语中错误的读音。

  困难(nàn nán) 还(huán hái) 要兴(xīng xìng)旺

  2、解释带点字的意思。

  (1)精( )兵( )简( )政( )

  (2)死得其所( )

  3、填空。

  《为人民服务》这篇文章先总述___________________;再从(1)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方面分述,最后指出开追悼会的目的是。

  六、课外练习。

  1、背诵课文中自己喜爱的章节。

  2、完成练习册。

  七、附板书设计

  为人民服务

  1、宗旨: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

  重於泰山

  2、死的意义:

  为人民服务轻于鸿毛

  3、不怕批评,坚持好的,改正错的

  4、不怕困难,不怕牺牲,努力奋斗

  5、寄托哀思,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1-09

语文的教案11-05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1-10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4-02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4-06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04-05

语文将心比心教案08-26

语文蜡烛教案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