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语文教案>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08-08 17:08:56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8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篇1

  一、单元课文特点

  1.本单元共四篇课文.从文体上看各具特包。《黄鹂》是篇寓情于物,具有象征意义的散文;《咬文嚼字》是一篇文学论文.也可看作是一篇杂文::;宽容>序言》是一篇序言形式的散文,但又有很强的哲理性:《我和地坛》是篇饱含感情的回忆性散文。文体的选择是与其内容及写作目的密切相关的。

  2.本单元的课文无论内容、形式还是语言情感,都有直得仔细体会和分析评价的`地方。

  3.本单元的课文记叙、抒情、议论手法完美结合,抒情性语言感情真诚质朴,议论性文字论证充分深刻,很值得学习借鉴。

  4.本单元的课文都有一定的思想深度和现实意义。

  二、单元教学目标

  1.本单元教学重点目标是对作品做客观分析评价,并学习借鉴吸收。

  2.体会不同内容选择不同的文体.不同文体各自的特点。

  3.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理清思路,揣摩浯言,深人体会作者创作意图。

  4.学习语言的简明、得体、生动,并做简要分析。

  5.培养学生思想品德和科学文化方面的修养。培养精益求精的.严谨的治学态度,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三、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1.本单元教学重点之一,是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分析评价,而对课文进行准确的分析评价需要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应在阅读训练的同时进行思维训练。

  2.本单元教学重点之二,是引导学生在对谭文进行分析浮价的基础上去借鉴吸收。从而养成一定的良好的`行为习惯。

  3.本单元教学难点是学生个人学识和经历方面的限制会影响学生的认识能力,而一个人的认识水平的高低又直接影响对作品的深入理解,火而影响对作品的评价、借鉴.因而要从文章的深度和广度上细心揣摩。

  4.每课教学难点:《黄鹂》是一篇具有象征意艾的散文.用象征手法来说理。身蓄生动,值得借鉴;《咬文嚼字》是一篇文学论文,怎样使用浯言才算恰当、得体,要从思想情感上把握。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 积累文言文重要的实词、虚词,辨析一词多义。

  ⑵ 理解课文深刻的寓意。

  2、能力目标:

  ⑴ 反复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探究文章的内涵,培养文言文自读能力。

  ⑵ 把握愚公这一人物形象,体会对比,衬托手法的表达效果。

  3、德育目标:

  学习愚公精神,正视成长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勇往直前。

  【教学重点】

  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词语,培养语感。

  2、理解本文的时代意义。

  【教学难点】

  1、培养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2、理解神话结尾的作用,体会京城氏之子跳往助之这一细节的作用。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要点】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译读课文,把握文意;思读课文,探究文章寓意;品读课文,鉴赏文章写法上的特点;研读课文,联系实际,总结升华。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愚公移山的故事家喻户晓,同学们耳熟能详,愚公移山这首歌恐怕也都吟唱自如。下面请看动漫 flash──愚公移山。

  学生欣赏画面,品味美妙的乐曲。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示范背诵课文。学生循声跟读。

  2、学生齐读课文,教师提示句子停顿。

  示例:

  惩/山北之塞曾不能/损魁父之丘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3、学生根据注释提示,借助工具书,疏通文句,圈点勾画难词难句。同桌之间讨论交流,教师巡视,答疑解惑。

  4、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分发文字资料,资料内容如下:

  ⑴ 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始一反焉

  女之不惠

  亡以应

  一厝朔东

  无陇断焉

  ⑵ 对加粗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惩山北之塞

  A、处罚

  C、警戒

  C、苦于

  出入之迂也

  A、绕远

  B、迂腐

  C、困难

  指通豫南

  A、指向

  B、手指

  C、一直

  杂然相许

  A、允许

  B、赞成

  C、答应

  且焉置土石

  A、哪里

  B、乃、才

  C、语气助词

  ⑶ 一词多义:

  方:

  方七百里

  方其远出海门

  且:

  年且九十

  且焉置土石

  曾:

  曾不若孀妻弱子

  曾益其所不能

  固: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吾义固不杀人

  亡:

  河曲智叟亡以应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其:

  惧其不已也

  其如土石何

  帝感其诚

  其妻献疑

  之:

  以君之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甚矣,汝之不惠

  告之于帝

  ⑷ 翻译下列句子。

  ① 甚矣。汝之不惠!

  ②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③ 渚渤海之尾。

  ④ 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学生自由回答,其余学生评价或补充。答案略写。

  5、教师播放教学图片,每显示一幅,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或朗读课文相关片断。

  第一幅:二山雄立图第二幅:在家庭会议上

  第三幅:毕力平险图第四幅:愚公智叟辩难图

  第五幅:神灵移山图

  三、思读课文,理解寓意

  1、学生分两组,展开课堂辩论。

  辩题:愚公、智叟到底淮愚?

  正方:愚公实愚

  反方:智叟不智

  辩词选摘:正方:愚公实愚

  两座山雄伟高大、实难移走;愚公年且九十,山未移身先死。如何享利?全家人力量微弱,

  况且只有一个七八岁的孩子帮忙;工具落后,敲石挖土,用畚箕装了土石远运山外;路途遥远。运土石到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反方:智叟不智:

  愚公痛感迂塞之苦,有艰苦奋斗的精神;指通豫南,达于汉阴,确知移山之利,有长期奋斗的思想准备;有子孙的支持,使移山之役得以顺利开始;深明可移之理,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有发展变化的观点;感动天帝,将山搬走,显示愚公移山力量之大,精神感人至深;智叟知难而止,无所作为,讥讽阻拦愚公移山是真正的愚。

  教师总结:经过一番激烈的辩驳,愚公智叟孰智孰愚已成不争的'事实,那就是愚公不愚,智叟不智。

  2、提问:这是一篇古代寓言,它通过愚公移山成功的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呢?

  学生讨论交流。

  示例: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只要坚持不懈,成功终会属于我们。

  做任何事。都要有坚定的信念,要有恒心和毅力。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大小、多少是相对的,都可以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成功、失败亦如此。

  四、品读课文,把握本文的艺术特征

  1、提问:如何理解课文的神话结尾?

  学生自由发言。

  生1:这是作者迷信思想的反映。

  生2:这反映了作者阶级的局限性。

  生3:这是对愚公移山巨大力量和伟大精神的肯定和歌颂,也表达了古代人民借助想象、寄托于神话向自然斗争并取得胜利的愿望。这个神话结尾,增强了故事的艺术效果,使愚公移山的形象更为高大、感人。

  教师点拨:神话不同于迷信,在生产力极不发达的社会条件下,人们只能幻想通过具有超人力量的神来帮助人类征服自然。这个神话式的结尾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

  2、关于对比、衬托手法:

  学生讨论,明确:文中有多处对比,如愚公与智叟、京城氏之子和智叟、愚公之妻和智叟的对比。愚公有实现指通豫南,达于汉阴以造福人民大众和后代子孙的宏伟抱负,对人力的无穷尽怀有坚定信念;智叟只看到自然的威力,看不到人力的伟大,认为愚公移山是不惠之举,两相对比,一个高尚,一个平庸。京城氏之子听说愚公移山就跳往助之,而智叟却笑而止之,对比之下,更显出智叟见解鄙陋,对造福千万人的事业的冷漠态度。愚公之妻对丈夫关心,提出合情合理的疑问;智叟表现出极度的轻蔑,嘲讽之意溢于言表,一君一汝,境界全出。

  文中运用衬托的例子也不少,如写太行、王屋二山的高大,运土路程的遥远,一年返家一次对显现愚公的气魄,说明移山劳动的艰巨具有衬托作用。写操蛇之神的惧和天帝的感也从侧面反映了愚公的决心不可动摇。

  五、研读课文,总结升华

  教师提问:我们这个时代还需要愚公精神吗?

  学生争相发言。

  教师总结:

  愚公精神的实质是排除干难万险不达目的决不休止。我们这个时代仍然需要这种精神。如果人人都只求眼前利益,哪里会有神舟五号的发射成功,非典、禽流感的防治?哪里会有我国近十年的辉煌成就?哪里会有时代的发展、人类的进步?让我们从愚公手里接过精神火把,点燃智慧,照亮前行的路。去追寻明天的太阳!

  六、课堂小结

  教师朗诵《愚公移山》歌词:

  听起来是奇闻,讲起来是笑谈,任凭那扁担把脊背压弯,任凭那脚板把木屐磨穿。面对着王屋与太行,凭着是一身肝胆。

  讲起来不是那奇闻,谈起来不是笑淡,望望头土:天外天,走走脚下一马平川,面对着满堂儿孙,了却了心中祈愿。

  无路难呀开路更难,所以后来人为你感叹。

  多媒体显示: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学生齐读。结束全文学习。

  七、布置作业

  1、以有志者事竟成──读《愚公移公》有感为题,写一篇读后感。

  2、有人说,愚公精神就是苦干精神,仅有苦干是远远不够的,苦干加巧干才等于成功。你如何评价这种观点,写一段话阐明你的观战场点。

语文教案 篇3

  第22课 我为你骄傲

  学习目标

  1、会认“滑”等9个生字,会写“报”等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故事中的道理和感情。

  3、学会承担责任,学会宽容。

  课前准备

  1、 实物投影仪

  2、 句子投影片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课前板书“骄傲”)你知道骄傲是什么意思吗?(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补充课题),今天我们学习的课题为“我为你骄傲”(生齐答)通过预习你知道课题中的“我”是谁?“你”又是谁?(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老奶奶 “我” 送报的孩子 “你”)老奶奶为什么要说“我为你骄傲”呢?让我们在课文里寻找答案吧!

  二、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

  要求: 1、轻声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记忆字形。

  2、 再读全文,做到通顺、流利 。

  三、交流

  1、 请学生指出自学过程中最容易读错的生字,全班正音。

  2、 请班上朗读最好的学生分段读课文,老师用“我为你们骄傲”这句话来评价,请学生说说老师为什么为他们骄傲,铺垫“骄傲”在文中的意思。

  四、朗读课文,学习词句

  1、 一边默读课文,一边画出带生字的词语和由熟字组成的新词或者自己喜欢的`句子。

  2、 同桌互读互听自己画出的词语和句子。

  3、 展示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师生共同评价。

  五、自由通读全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六、指导书写。

  1、 请学生观察要写的字,说说可以用什么方法记住它们。

  2、 细看生字,说说写这些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重点指导词语:

  “ 玻璃”的“璃”右下部分是“撇折”“点”,不是“人”。

  “碎”的右边要注意“十”字要写在两个人字的下面,竖不能伸到两个“人”的中间。

  “继”的笔顺是先写“ 纟 ”,再写“米”,最后写“ 竖折 ”。

  “骄傲”一词重点区别“平撇”和“竖撇”,“傲”字中间的横画要短,右边是反文儿,不是折文儿。

  3、 练习书写四个字、四个词。

  4、 点评反馈。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用多种方法认读生字、新词。

  2、用投影出示一些句子,指名朗读。

  二、自读感悟

  1、 自由读课文,思考。

  а.是什么事情,使老奶奶写了“我为你骄傲”这句话?(指导学生有条理地说说事情的经过)学生说到那里,就引导学生感情领悟到那里,进行感情朗读。如;

  (1)想象“我”和小伙伴扔小石头时那开心、有趣的场面,想象在这种情景中“我”和小伙伴的神态、动作、语言,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体会“我”

  的情感变化过程。

  (2)当老奶奶知道玻璃窗被打碎了,她没有去追问,她在想什么?

  (3)当老奶奶天天收到“我”送的报纸时,她又会想起什么?当老奶奶收到“我”积攒的七美元和一封道歉信时,又会想些什么?

  ь.老奶奶为“我”的什么品质感到骄傲?(引导学生懂得做了错事,要勇敢地承认并及时弥补)

  2、 分组或全班交流。

  三、感情朗读,加深体会。

  1、 分组练习最让你感动的地方。

  2、 说说自己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事,做了错事应当怎么办?是怎么解决的?

  3、 回家把课文读给你的好朋友听,读给爸爸妈妈听,并听听他们的想法。

  四、练习书写。

  听写生字词。

  五、积累语言。

  1、 你觉得这篇课文中哪个句子写得最好,用横线画出来。如:

  (1)石头像子弹一样射出,又像流星一样从天而降。

  (2)我们听到玻璃破碎的声音,就像兔子一样飞快地逃走了。

  2、 读读抄抄课后词语。

  光滑 破碎 飞快 轻松 骄傲 往常 自在

  足够 真诚 顿时 继续 风和日丽

  3、 交流评议,提高学生对文字鉴赏水平。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学习体会课文讽刺、夸张的语言;

  2.理解分析范进和胡屠户的形象(前后对比);

  3.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严重毒害。

  教学重点、难点

  1.范进、胡屠户的形象对比(重点)

  2.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严重毒害。

  教学时数:

  二课时

  第 一 课 时

  教学目标:

  1.掌握字词:注音、解释;

  2.介绍文学常识及有关明清科举制度的文化知识;

  3.整体感知小说的情节结构;

  4.分析1—5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介绍作者吴敬梓及《儒林外史》

  1.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又字文木,安徽全椒人,清代小说家,初中三年级语文教案《语文教案-范进中举》。

  2.《儒林外史》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讽刺小说,计五十五回,课文节选第三回的后半回,原题是“周学通校士拔真才,胡屠户行凶闹捷报”。

  3.明清科举制度简介

  童试—秀才(生员、相公、进学)

  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三级,即乡试、会试、殿试。他们的第一名分别叫解元、会元、状元。

  三、检查预习情况

  1.注音

  2.解释下列词语

  体统同案火候 局不过 兀自 桑梓 万贯家私 谨具贺仪 相与

  四、范读课文

  要求学生思考预习题及情节结构

  五、整体感知课文情节

  课文围绕主要人物扣住中心事件,按时间顺序组织材料,对比描写范进中举前后不同的境遇,可分为两部分:

  (一)(1—2)写范进中举困的家庭生活和卑微的社会地位以及他不顾一切参加乡试的情况。

  (二)(3—12)写范进中举后高兴得发了疯及其社会地位的显著变化。

  ①(3—5)写范进上集卖鸡和喜极而疯。

  ②(6—10)治疯;

  ③(11—12)张乡绅拜会范进。

  六、师生共同讨论课文第一部分。

  1.结合注释自渎课文,并理解文义。

  2.讨论下列问题。

  ①分别概括第一段、第二段的中心意思;

  ②范进中了相公,胡屠户来贺喜,带了哪些礼品?写明礼物的作用是什么?

  ③胡屠户“教导”范进的话主要有两层意思,请用文中的话来回答。

  ④“体统”的实质是什么?

  荨巴阑Ш崤了衣服,腆着肚子去了”,写出了什么样的形象?BR> ⑥范进不知丈人小气吗?为什么硬着头皮商议盘缠?

  ⑦屠户为什么断定范进中不了举人?

  ⑧找出第二段中表现范进对功名的追求如痴如迷的心理描写的语句。

  3.小结

  这部分侧重写胡屠户的倨傲,精彩的语言描写和简练的动作描写,把胡屠户粗俗势利的嘴脸勾画得活灵活现。写范进几处都只用简笔,反而显出他在胡屠户面前卑怯畏缩、忍气吞声的可怜相,胡屠户断言范进考举人“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来,第二部分再写范进中举就有出人意料的`效果。

  七、师生共同讨论课文第二部分第一层

  1 .学生默读结合注释弄懂文意

  2.讨论下列问题:

  ①设计范进上集卖鸡有什么好处?

  ②“三步两步走进屋里来”,报喜人拥着他也拥不住,显出范进什么样的心情?

  ③第五段写范进欢喜疯了,作者运用了多层次的细节描写,可分为哪几个层次?试找出描写范进发疯时的语言、动作、神态的词语和句子。

  ④为什么新贵人欢喜得竟至于疯了?疯态的描写哪些地方最有讽刺意味?

  八、作业: 抄写有关字词的音形义;。

  完成思考和练习二。

  第 二 课 时

  教学目标

  1.精读6————12段

  2.总结全文。

  教学过程

  一、检查作业

  讨论思考和练习二

  二、分析课文第二部分第二层:

  1.学生默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2.讨论下列问题;

  ①借报录人之口说范进是”迷了心窍”含有什么深意?

  ②胡屠户第二次贺喜的时候,为什么叫二汗提着?为何又写明礼物?

  ③简析胡屠户喝酒壮胆的有关描写的语句。

  ④“忍不住的笑”,有什么含义?

  ⑤简析第9段胡屠户厚颜无耻的恭维范进的语段。

  ⑥为什么众人也都笑起来?

  ⑦简析第9节末句。

  小结: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读准生字的读音,能正确读写课文中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课文语言严谨用词准确以及在谋篇布局上的条理性。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

  4.培养学生收集整理材料的能力,通过调查地球的资源以及地球所受到污染的有关信息,懂得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地球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受到保护环境的教育。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课文,懂得

  1、重点词句、段落的文字课件

  2、美丽地球动画课件

  3、人类破坏地球图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在浩瀚无边的宇宙,有一个美丽的星球,她是我们人类的家园,它是太阳和月亮的'朋友,它就是可爱的地球(板书:地球)

  2、同学们都知道哪些有关地球的知识?

  3、大家的知识很丰富,真棒!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地球的文章——只有一个地球。(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把词语读准确,语句读通顺。思考:课文又向我们介绍了地球的哪些知识。

  2、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地球的哪些知识?请同学们看屏幕,对照课文,看看你能不能很快的找到答案。同桌互相说一说,抽生说。刚才我们通过抓住文章的重点词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这是很有效的概括方法。让我们把括号里的词语牢牢地记在你的小脑袋里,齐读。

  3、当宇航员在太空目睹地球之后发出了怎样的感叹?(课件出示)板书:可爱;易碎

  4、请同学们快迅浏览课文。

  三、研读课文

  (一)研读

  过渡:你从哪些语句感受到

  1、学习第一段(课件)

  (1)从作者的描写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板书:美丽)你能具体说说从哪些词语感受到地球的美丽?谁知道纱衣指什么吗?(大气层)运用了什么手法。比喻也叫打比方(板书:打比方)

  (2)运用打比方的手法让我们更能感受到地球的美丽。谁来把这段话,再美美地读一读。

  (3)齐读。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手法?把地球比作什么?(人类的母亲,生命的摇篮)

  (4)小结:看,作者运用打比方的手法,不但突出了地球的美丽、可爱,更多的是对地球的赞美。让我们用赞美的语气再读这句话。

  2、作者把地球比喻成人类的母亲、生命的摇篮,难道仅仅就因为她外表美丽吗?

语文教案 篇6

  学习目标:

  1、学会记事,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也可以写这件事使你明白了什么。

  2、通过事情表达童年的美好,旨在突出“趣”,选择自己印象最深的事,体现个性化。

  3、记事的内容具体,要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中心明确。教学准备 搜集小时候的老照片或珍藏的`能引起童年趣事的有关物品。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出话题。

  “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 同学们,大家都会唱《童年》这首歌吧!是的,我们每个人都有美好的童年,你看,那会飞的梦,那冬阳下的骆驼队,那一声“精彩”和“糟糕”……今天,老师让同学回忆一下童年那充满稚趣而又很有意思的事,用文字把它表达出来。

  二、明确范围,简要指导。

  1、指名读“作文内容”,思考这次作文给我们提了哪几点要求。

  2、拿出事先准备的老照片,围绕老照片或珍藏的有关引起童年回忆的物品的前前后后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呢?(可以同桌互相交流)

  3、教师简要提示。 ①要突出“趣”字。(要有稚趣,要有意思,要有发现,要有反思……)

  ②要根据我们农村的特点而展开。要说实话、真话、心里话,可以是钓龙虾,可以是玩泥巴,可以是帮父母干农活……

  三、范文引路,讨论写法。

  1、读范文《爸爸逗我玩》。

  2、教师出示讨论题目(先分组讨论,然后各组长汇报,师生共同评议、补充)。

  (1)文章给人的感觉真实吗?有意思吗?有趣吗?

  (2)范文中的语言、动作、神态及心里活动的描写怎样?那些地方值得你借鉴和学习?

  (3)“好笑”、“有意思”中蕴涵什么呢?你有体现你个性的有趣的事吗?如果有请马上写下来。

  四、快速习作,教师巡视。

  教师按以往快速作文的惯例,再次让学生明确写作的范围,并要求在40分钟内完成500字左右的文章

语文教案 篇7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词,其中田字格中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词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

  3、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二、教学重点:

  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三、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词,其中田字个格中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词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词语及重点句的.意思。

  (三)教学过程。

  1、简单介绍生平,揭示课题。

  可让学生课前搜集一些与本文有光的资料,包括苏轼的一些诗词,然后老师再加以补充。

  (1)介绍苏轼

  四川人,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拭与弟苏辙情同手足,但长期天各一方,时直中秋,目睹别人家团聚,思念之情油然而生,然后他在伤感之时,悟出真缔,于是解脱惆怅,写出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的千古绝唱。

  (2)板书课题

  2、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

  ①出示自读要求:自由练读生字表上的生字。

  ②划出课文中带有生字的词语。

  ③力求读顺句子,读通全文。

  ④学生练读全文。

  ⑤抽读卡片。

  ⑥读准字音。

  ⑦理解词语

  a、皓月:明亮的月亮。

  b、埋怨:因为事情不如意而对别人或事物表示不满。

  (2)范读课文.

  3、细读课文。

  (1)细读1-3自然段。

  理解“朝庭“:密洲”两个词语

  (2)学习第二自然段

  ①自由读课文。

  ②看图理解词语“皓月当空”,“万里无云”,想象家人团聚,品尝瓜果,观赏明月“心绪不宁”是什么意思。

  (3)学习第三自然段.

  ①苏拭为什么思念弟弟。

  ②“手足情深”是什么意思。

  ③“形影不离”呢?

  (4)指导朗读.

  (四)作业布置:

  抄写词语。

  (五)板书设计:

  心绪不宁

  形影不离

  第二课时:

  (一)教学要求。

  1、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工婵娟的含义。

  (二)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工婵娟”的含义。

  (三)教学步骤及过程。

  1、继续细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

  (2)指明说说苏拭为什么要埋怨月亮。

  (3)苏拭移情于月也戏人,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

  (4)自由练读.

  (5)这段后面是省略好,他省略了什么?

  (6)引导想象。

  (7)这个问题问的没有必要,可删去,因为课文已说得很完整了。

  (8)细读5,6自然两段。

  (9)想到这而,他的心里似乎宽慰了许多,便底声吟诵起来。

  (10)想到这儿还想到哪儿?

  (11)他为什么宽慰了许多?这说明了什么?人有悲欢离合,就象月亮有阴晴圆缺,恰是世之长理,实难十全十美,他的宽慰,正是他与常人不同的可贵之处。

  (12)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但愿美好的感情常留在人们的心间,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同拥有这一轮明月,既然离别难免,那就不必伤悲,将思念之情留在心里,共同欣赏良宵美景。

  2、总结课文内容.

  本课以故事的形式介绍了北宋文学家苏拭的名词《水掉歌头》的创作经过。

  3、指导背颂第4——6段。

  4、直到造句。

  (1)一起……一起……出示文中样句。

  示范:他们俩一起读书,一起玩耍。

  (2)造句可随课文教学,讲到有关自然段直接让学生在老师指导下练习造句。

  5、作业。

  (四)板书设计。

  心绪不宁

  埋怨

  重亲情

  转念

  宽慰

  通情达理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从更羸善于观察,善于分析中受到启发。

  2.通过理解更羸说的一段话,读懂自然段意思的训练,并体会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能手、本事、孤单失群、大吃一惊的意思,并懂得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意思。

  4.练习复述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更羸说的话;继续进行读懂自然段的训练。

  2.教学难点──理解更羸观察、思维的过程及判断的正确。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成语导入,揭示目标。

  1.成语导入。

  小朋友,咱们以前学过一些成语,有哪些?

  还有很多,今天咱们再来学习一个成语故事,题目是──(出示卡片:惊弓之鸟)

  2.揭示目标。

  成语故事,要学懂什么?

  这节课,我们重点学懂这个故事的内容。

  二.自读课文,提出要求。

  把书打开,自己轻轻地读课文,把课文读通,想想:课文主要说了谁的什么事。不懂的地方呆会儿提出来。

  三.检查自读情况,质疑问难。

  1.初步了解内容。

  课文主要说了谁的什么事?(指1~2名学生说)

  板书:不用箭

  只拉弦

  掉下来

  2.学习第1自然段。

  ⑴ 更羸是怎样一个人?(指1~2名学生说)

  1/6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这就是课文第一自然段告诉人们的。

  (多媒体显示:第1自然段)

  ⑵ 相机学习部分词语。

  a更

  ※正音:更是个多音字,念准了。(学生开火车读)

  b魏国

  ※释义:魏国是古时候战国时期的一个国家。

  ※正音:一起读。

  c能手

  ※什么叫能手?(指1~2名学生说)

  (多媒体显示:能手变红)

  ※手这儿有三种解释,选择哪一种?击掌表示。

  (多媒体显示:手的三种解释)

  ※课文中说更羸是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你们想他射箭的本领怎样?

  (多媒体显示:射箭能手变红)

  ⑶ 来,咱们把这一段读读好。

  (多媒体显示:第1自然段)

  3.学习生词。

  课文中的这三个新词你们读懂了吗?

  (多媒体显示:悲惨、愈合、拼命)

  ⑴悲惨

  第一个请你读。(学生开火车读)什么意思?

  ⑵愈合

  这个一起读。什么意思?

  ⑶拼命

  前鼻音、后鼻音分清楚。(学生开火车读)什么意思?

  4.质疑问难。

  还有哪些地方不懂,提出来。

  小朋友提的问题都挺好,学了课文你们就会明白的。

  四.学习2~8自然段。

  1.过渡:(指板书)更羸不用箭,只拉弦,就使空中的`一只大雁掉下来。你们觉得奇怪吗?课文中有个人也觉得很奇怪,是谁?

  2/6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2.找段落。

  ⑴ 你从课文中的哪几个自然段看出来的。默读课文,找一找,找到的自然段开头打一颗星。

  ⑵ 交流。(指1~2名学生回答)

  3.指名分节读。

  我请三个小朋友读,听听,他们的字音有没有读准。

  4.圈词语。

  ⑴ 拿起笔,把表示魏王态度的词语圈出来。

  ⑵ 交流。

  a 圈了哪些词语?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1-09

语文的教案11-05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1-10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4-02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4-06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04-05

语文将心比心教案08-26

语文蜡烛教案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