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班会教案>心理健康>教师心理健康的调查

教师心理健康的调查

时间:2024-08-11 18:03:31 心理健康 我要投稿

(优秀)教师心理健康的调查

教师心理健康的调查1

  为弄清楚一个事件或一个情况,务必需要展开调查,调查完毕后,通常还需要完成调查报告。调查报告怎么写才能避免假空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报告,欢迎阅读与收藏。

(优秀)教师心理健康的调查

  幼儿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是目前备受关注的一个问题,要促进幼儿教师心理健康首先需要对心理健康标准有充分的认识,并明确其影响因素。促进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有效措施包括:注重引导,变压力为动力;给予机会,达到自我实现;优化组合,提高工作效益;创造环境,给教师一分温馨。

  一、对幼儿园教师进行健康调查及结果

  近些年来,幼儿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幼儿园进行的幼儿教师心理检测结果为:52.1%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其中33.24%的教师属于轻度心理障碍,16.65%的教师属于中度心理障碍,2.51%的教师已构成心理疾病。最近有调查结果表明,幼儿教师总体心理健康水平明显好于常模,特别是敌对、抑郁两项存在问题少于常模,但在强迫、偏执、虐待、人际关系等方面,幼儿教师存在的问题比较严重。所以,关注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已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

  二、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

  调查表明,很多幼儿园教师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幼教中的现实压力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颁布在当今幼教界掀起了教育的滚滚浪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对幼儿教师角色作了新的界定,同时提出了新的期望与挑战。而“班级人数太多”“设备材料不足”“新旧观念制约”等状况,还有面临的职评问题、考评问题以及来自自身的情感问题、家庭问题、子女问题等等,凡此种种,幼儿教师身上的压力远远超出其他职业者的压力。

  2、生理症状

  长期的心理困扰会使幼儿园教师产生一些生理上的疾患,常见的有厌食、失眠、头痛、恶心、心律失常等。

  3、工作上不断磨难的困扰

  幼儿教师其职业的特殊性在于她面对的是36岁的幼儿,由于年龄小,加之生子女备受父母关注、疼爱,面对班级中30多名幼儿以及身后的家长,幼儿教师往往感到有很重要的社会责任赋予双肩,很多幼儿教师把幼儿能不能得到发展的责任归咎于自己,压得自己喘不过气来。而有些幼儿园为了满足家长的需要,开设各类兴趣班,周六班、加时班,使幼儿教师始终处于疲惫的状态。一些幼儿园园长,不仅要为教学质量的提升而烦恼,更要为幼儿园的生存问题、资金问题而苦恼。

  4、不良情绪

  幼儿园教师常见的不良情绪主要有抑郁、焦虑、人际关系敏感、敌对、偏执、强迫、躯体化、等。

  5、工作倦怠

  幼儿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量太多,节奏紧张。76.6%的教师认为,尽管很努力工作,却没有成就感;部分教师认为教师的付出与获得不均衡,幼儿园的奖励制度不太合理和公正等等。

  6、家庭矛盾升级、个人问题受挫,使教师身心受到伤害

  由于社会环境的影响,部分教师家庭问题突出,主要有丈夫下岗失业;子女教育问题;夫妻矛盾,时有吵闹;年轻教师个人问题得不到解决等等,这些都严重影响教师的心理状况,诱发心理问题。

  除此之外,心理压力、人际关系出现障碍等都是很多幼儿园教师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

  三、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的改进和建议

  改进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是一项系统过程,需要从社会层面、组织层面和教师个体层面入手,综合各种因素,创设和谐发展的组织氛围,进而提高教师的适应能力,促进教师的心理健康。

  1、注重引导,变压力为动力

  时代的发展使教育的功能发生了巨的变化,对教师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这些挑战,幼儿教师要积极应对。在注重业务提高的同时,更要重视教师的理论学习,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使教师意识到,幼儿教育工作是一种承担着社会责任的专业性的职业,从而使其能自觉地提高自己的敬业精神和专业素质,并以自己职业的社会价值和专业特性而自豪。

  2、把做好教师心理疏导工作摆在思想工作的重要位置

  心理疏导以平等对话、理解为先,尊重隐私,重在心灵启迪,通过热情的`关怀、宽慰、理解和开导,助情绪受困扰的教师树立信心和勇气,引导他们开展自我心理调适。

  3、开展对教师的心理辅导

  在教师中普及有关“心理健康”知识,对教师进行心理保健的训练,可以请有关专业人员进行讲座,还可以建立教师的心理档案,由专业人员实施,专业人员有义务与教师沟通,发现问题应及时干预,使其得到矫治,并进行保密。

  4、完善幼儿园管理,减轻教师的工作负荷

  工作压力是影响教师健康的主要因素,适当减轻教师的工作量,提高其工作效率是很有必要的。要调整竞争机制,满足多数教师的成就感,尽可能地关心每个教师。要建立宽松的幼儿园心理气氛,发展积极的人际关系。

  除此之外,还要给予机会,达到自我实现;优化组合,提高工作效益;创造环境,给教师一分温馨;完善幼儿园管理;争取社会支持,形成疏导网络等都可以改进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

  总之,幼儿园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守系到教师切身利益的问题,也是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的需要,必须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在新的形势下,以新的工作视角,把思想工作融入个人、集体、社会的发展体系中,从而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

教师心理健康的调查2

  一、关注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北京师范大学许燕教授在一份调查报告中发现,警察、教师、医生是当今社会的高风险职业,因为他们面对的是各种特质的人,多扮演着助人的角色,被称为助人群体,最容易出现心理问题,产生心理枯竭。关心和维护高中教师这一重要而特殊群体的心理健康无论是对教师自身、学生还是基础教育的整体发展都有重要意义。教师的心理健康是影响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因素,这早已被以往研究所证实。我国大部分学者在确立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时主要是从认知、情绪、人际关系、意志品质、人格、自我意识和人生态度等方面来考虑。

  中国人民大学在20xx年在新浪网发放的一份问卷《中国教师职业压力和心理健康问题》调查发现,从幼儿园到大学教师,在被调查的8699人中,80%压力较大,30%存在严重的职业倦怠。20%的被調查教师生理健康状况不佳,超过60%的被调查者对工作不满意。中学教师心理问题的高发人群为(1)男老师(2)年轻教师(3)工作量大的教师。教师这个职业本身充满光环的同时,也对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产生了负面影响。

  二、高中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1.研究对象

  本次调查以广东省某一高中教师为研究对象,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75份。其中男老师29人,女老师44人,其中两份未填写性别。

  个别访谈的对象既包括非班主任、教学新秀,也包括富有经验的优秀班主任和专家型教师,以使我们的访谈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见表1)

  2.研究方法

  采用自编的《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对高中教师进行问卷调查,以期了解高中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高一、高二老师问卷发放到各办公室,请级长收取,高三老师在中考期间完成。同时,为了更深入了解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对部分教师进行了个别访谈,访谈内容主要涉及到选择做教师的原因、从教以来心态的变化及变化原因、自己的职业理想及对幸福所下的定义。也对个别教师访谈了专业发展的历程及对新教师的建议。

  3.调查结果分析

  3.1教师职业的满意度调查

  调查主要针对教师职业的总体满意感进行,结果发现,44%的教师对教师这一职业满意,一般和不满意的教师分别占调查人数的52%和4%。“一般”是一个带有一些感情色彩的词,不是很满意但也不讨厌。

  3.2教师工作量情况

  教师的工作量是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问卷调查了教师的工作量情况,对班主任与非班主任、工作年限及年龄与工作量进行了一定的比较。结果发现:教龄在10年以上、年龄在40岁左右的教师工作量大,尤其是工作了16-20年、年龄在41-50岁的班主任、级长或行政人员感到工作量大,甚至是超负荷工作。此次调查共有三位50岁以上的教师参与,三人在工作量的选择上从正常到超负荷都有,但因为人数较少,我们并不能确定这部分教师的工作量情况。

  3.3教师在工作中最开心的事情

  教师希望从职业中获得什么呢?高收入?高认可度?还是其他什么?58.9%的教师希望能从教师这个职业中获得自我实现,56.2%的教师希望获得学生的尊敬和爱戴,希望从教师这个职业中获得社会认可和高收入的比例分别为46.2%和34.2%。

  在日常的教学及管理工作中,教师最开心的事情是什么呢?调查表明在工作中开心的事情依次是学生考出好成绩(62.2%)、放假(43.2%)和发奖金(40.5%),公开课的成功及成功地改变一个学生也是老师们感到开心的事情。

  3.4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在对教师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的调查中,发现对教师心理状况影响最大的是考试和升学压力(78.4%),半数以上的老师(52.7%)认为工作量对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影响很大。领导评价(33.8%)和经济状况(25.3%)也是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之一。约1/3的教师认为领导评价影响着教师的心理状况,领导评价是否公正客观,是否给予了教师应有的尊重和鼓励。领导处事不公或评价偏颇也是部分教师在工作中经受挫折的重要来源。

  3.5教师存在的心理问题

  我们对教师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整理,发现突出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职业本身所带来的心理压力①升学考试带来的`巨大压力②职业倦怠,没有发展空间③担心学生的纪律问题而引起的紧张和无力改变学生而带来的焦虑④评价机制不科学(仅以学生成绩作为评价标准)带来的心理压力(2)工作与家庭难以平衡(3)工作得不到认可和支持(包括领导的评价)(4)人格特点:追求完美或缺乏自信(5)找不到合理的宣泄途径,无法解压。

  3.6教师工作中遇到的挫折

  在工作中遇到的挫折和教师存在的心理问题之间存在一定的重合。教师工作中遇到的挫折主要有:(1)学生方面。学习态度差,缺乏学习动机,学习成绩差。(2)师生关系不融洽,得不到学生的理解和尊重。(3)付出的努力得不到认可和收获,甚至被家长和学校误解。(4)欠缺公平的评价。(5)学生出现的任何问题全部由老师负责尤其是班主任。(6)同事竞争激烈带来的人际关系摩擦。

  3.7教师幸福感的来源

  调查表明,老师们认为教师这一职业的幸福感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1)自己:①自我实现,自我成长。潜能得到发挥,需要得到满足,自身力量得以增长。②有对教师这一职业的职业归属感。③生活有追求,有目标。(2)付出的努力有回报,收入体现付出的价值。获得社会、学校、家长、学生的认可和尊重。(3)学校:宽松的工作环境,学校的人文关怀,领导和同事之间的相互信任,客观公正的评价机制。(4)学生:学生取得成功,学有所成,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5)同事:相互之间关系融洽。

  三、讨论

  1.收入是否会增加幸福感

  从调查中发现,约34.2%的教师希望能从这一职业中获得高收入,40.5%的教师认为工作中最开心的事情是发奖金,25.3%的教师也认为经济状况是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那么金钱、收入与疼痛、幸福之间是什么关系呢?收入的增加是否会提升幸福指数呢?为了解决这一问题,20xx年6月正值金融大风暴期间,中山大学副教授周欣悦通过实验证明了金钱对于生理性疼痛与社会性疼痛(即社会排斥)的抵御作用,即金钱有镇痛的功能。但与此同时,大量的研究也表明,金钱的效用并不持久。社会支持抵御痛苦的能力比金钱更有效且更持久,即便是一句亲切的问候都会有重要的“止痛”功能。

  2.建立和借用自己的社会支持系统

  社会支持系统指的是个人在自己的社会关系网络中所能获得的、来自他人的物质和精神上的帮助和支援。一个完备的社会支持系统包换亲人、朋友、同学、同事、邻里、老师、上下级、合作伙伴等等,当然,还包括由陌生人组成的各种社会服务机构。每一种系统都承担着不同功能:亲人给我们物质和精神上的帮助,朋友较多承担着情感支持,同事及合作伙伴则与我们进行业务交流。

  3.创设学校良好的人文氛围

  教师作为一个个体,有被尊重、被爱和自我实现等高级需要,教师在学校、社会中的主体地位得到认可,作为“人”的价值得以体现,情感、需要得到重视。教师有了这种自我实现的环境,其幸福感相应的也会得到提升。

  建立公正、公平、灵活的评价机制。教师职业幸福感并不是空泛的一个概念,而是立足于教师这一岗位,在教育教學中使教师拥有成功的体验。学校主要是通过评价对教师职业的成果和价值进行衡量。学校评价也是教师获得成就感的一个重要途径。公正合理的评价有利于保护教师的自尊心,而不公正的评价则会伤害到教师的自尊心和积极性,从而也抑制了教师工作的热情和主动性。因此,建立更为公正合理的评价标准,对教师从多方面进行发展性的评价,将会使得学校的评价机制更为人性化,符合教师的基本需要,让老师们拥有更多的幸福感。

教师心理健康的调查3

  良好的习惯和健康的心理事关少年儿童的成长,少年儿童的素质状况又关乎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在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每个人都应带着责任思考这一问题,立足实际为孩子们多做一些积极有益的工作。

  一、我市少年儿童行为习惯养成和心理素质现状

  近年来,市、市政府高度重视少年儿童行为习惯养成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后颁布了《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徐州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纲》等政策文件,举办了“争做文明人”主题教育活动、“中小学德育论坛”和“中小学心理行为健康教育宣传月”等一系列活动,全市行为习惯养成和心理健康教育取得了显著进步,教育部门提供的数据表明,多教师和家长认为孩子们的综合素质比以往明显提高。

  但随着生子女的增多和社会环境的变化,部分少年儿童在行为习惯养成和心理健康上产生了一些问题。通过对我市0余名6-12岁学生的调研结果看,有些问题比较突出。一是唯我尊,脆弱娇气,怕苦怕累,生活自理能力差;二舒矩意识欠缺,对长辈没有礼貌,对父母缺少感恩,对他人不够尊重;三是对家长依赖性强,遇到困难和矛盾不知如何处理;四是责任意识和团结精神淡薄,不愿多做事情,不能与同学友好相处;还有极个别学生承受压力和挫折的能力差,有自卑孤僻、烦躁焦虑、抑郁叛逆等倾向。

  二、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一是家庭教育存在偏差。调查中有82%的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认为学习是孩子最重要的任务。这种认识不但影响了孩子的全面发展,也加了孩子心理负担和精神压力。还有不少家长缺乏科学的教育方法,对孩子学习过分干涉或迁就,对孩子能够立完成的事情包办代替,导致孩子自我管理能力弱化。也有一些家长不清楚文明行为要求,不遵守社会公德,和孩子相处不注重个人言行,对孩子形成负面影响。

  二是学校教育还有不足。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主导了学校的教学活动,造成有的学校重智育轻德育、美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调研显示,不少教师对《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具体内容不了解;社会不良风气的诱惑也使部分教师不能坚守“才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准则,对学生心理认知和行为养成带来负影响;还有的学校对行为习惯养成和心理健康教育投入不够,专业教师缺乏,教育活动的针对性和持续性有待提高。

  三是社会环境负面影响明显。调研中把学习排在第一位的学生占比50.6%,而品德、心理仅占31.1%、18.3%,充分说明分数至上的社会评价标准对学生的思想认知已造成较冲击。再加之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道德失范、诚信缺少、漠视公德等不良现象,以及网吧、游戏厅泛滥、网络和媒体信息庞杂等问题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孩子们的良好习惯和健康人格的形成。

  三、加强少年儿童良好行为习惯养成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

  一是着力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要把对孩子的教育和对家长的引导有机结合,努力改变家庭文明习惯教育薄弱的现状。市文明办、教育局、共青团、妇联等单位应加强合作,联手打造高水平的家长学校,邀请专家学者定期开设专题讲座,让家长深度了解孩子良好行为习惯和心理素质养成的意义与途径,助家长提高教育素质、更新教育理念。加强家庭和学校的教育衔接,完善信息沟通平台,共同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和健康人格。调研中部分学生认为父母的言传身教对他们影响巨,不可替代。建议宣传部门制作一些倡导家长讲文明、重礼仪的公益广告,对孩子进行正面的引导示范。家长要注重个人修养,为孩子树立好的.榜样。对孩子要学会理解和沟通,既关心学习,更重视品德和心理,创造包容、信任、幸福、温馨的家庭环境。

  二是全力发挥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的重要作用。

  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在孩子的良好习惯养成和心理健康教育上承担着重要责任,必须着眼未来,带着感情做好工作。教育主管部门应立足徐州中小学生实际,组织编写、推广使用行为习惯养成通用读本,努力解决现有教材说教色彩重,操作性不强的问题;扩传统文化名篇诵读活动范围,从部分学校向更多学校拓展;推动各中小学开展“文明礼仪之星”、“孝敬父母之星”、“乐于助人之星”等评选活动,激励孩子向榜样学习,培养良好习惯;师德考核评价机制,对违师德标准的严肃处理,对德才兼备、为人师表的老师予以重奖。各中小学要真正树立“素质教育,德育首位”的理念,发挥教师的表率示范作用,加强对孩子的引导训练,促进良好习惯的养成;要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课程计划,开设心理健康校本课程,主动接受在徐高校的指导和培训,提高心理健康课程的教学质量,疏导和解决学生心理问题。建议每所中小学校尽快配备专职心理教师或学校社会工作者。

  三是努力形成多方参与的社会合力。

  政府要发挥作用,整合在徐高校和地方教育研究机构力量,建立徐州青少年研究中心,适度进行投入,重点开展少年儿童行为习惯养成和心理健康的课题研究,形成符合本地幼儿园、小学、中学各阶段要求的量化指标体系,为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科学依据。应更多关注学校心理教育的开展,加强队伍建设,督促设立心理教师编制;构建医教专业人员、社会工作者共同参与的平台,搞好少年儿童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开展心理健康辅导和咨询。进一步发挥少年宫、体育馆、图书馆等文化设施的作用,节假日免费开放校内场地设施,增建校外活动场所,为少年儿童提供更多更好的校外活动阵地。加文化市场、网吧和游戏厅的管理力度,净化孩子们的成长环境。电视媒体应多宣传优秀学生代表,多播出符合学生特点,主题鲜明的节目,对孩子形成良性引导和正面带动。倡导型社区和本地名优企业建立特色实践教育基地,让孩子们走进社会,在丰富多彩的实践中学会生活,健康快乐地成长。

教师心理健康的调查4

  研究方法

  1.采用问卷洲查法。我们选用SCL--90量表作为测量工具。该量表共有10个因子90个项目,包含有比较丰富的精神病症状学内容,如思维、情感、行为、人际关系以及生活习惯等,能全面反映被试的心理和行为的全貌。该量表采用5级评分法。无症症状反映的评1分,轻度评2分,3分为中度.4分为症状相当严重,5分为症状严重。

  2.研究对象。为调查方便,我们以陕西省铜川市9所中小学的专任教师作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358份,其中有效问卷320份.在320份有效问卷中,男教师116人,女教师204人;中学技师222人,小学教师98人;班主任147人,非班主任173人;大学学历50人,大专学历153人,中师学历117人;25岁以下45人,26-35岁134人,36--45岁95人,46岁以上46人。

  问卷回收后在微机上进行统计处理。

  结果

  1.32o名中小学教师SCL-90各因子得分与全因常模之比较与全国常模相比,本研究的32o名中小学教师在SCL-90各因子上的得分均比全国常模低,差异很见著(P<0.05,p<0.01),说明本研究的320名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比全国普通人群好。

  2.小学教师与中学教师在SCL-90各因子上的得分比较与中学教师相比,在SCL-90各因子的得分上,小学教师均比中学教师低.尽管差异不显著.但也说明,相对于中学教师,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好,

  3.中小学男女教师在SCL--90各因子上的得分之比较在男女教师SCL-90各因子得分的比较中,除在人际敏感、偏执、精神病性三个因子上女教师得分比男教师低外,其余各因子的得分,女教师均比男教师高.尽管差异不显著.但从相对意义上也说明女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在整体上不如男教师好。

  4.中小学不同学历的教师在SCL-90各因子上的得分之比较不同学历的教师SCL-90各因子的得分不同。其中,中师学历的教师各因子的得分均比大学、大专学历的教师低,差异很显著;大专学历的教师除了在敌意、恐怖、偏执及精神病性这四个因子上的得分低于大学学历的教师外;其余各因子的得分都比大学学历的教师高。而且就不同学历的教师SCL一90各因于得分的整体比较而言,在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偏执以及精神病性等因子方面均有显著差异。P<0.05 , P<0,01 。

  5.担任过班主任的教师与从未担任过班主任的教师SCL--90各因子得分之比较担任过班主任与未担任过班主任的教师在SCL-90各因子分的比较中,除了在恐怖因子上两者得分相同,无差异外,其余各因子的得分班主任均比非班主任高,在抑郁因子上差异显著P<0.05;其余各因子差异不明显。相对来说,担任过班主任的教师,其心理健康水平在整体上比没有担任过班主任的教师差。

  6.不同年龄的教师SCL一90各因子分的比较

  除躯体化因子的得分随年龄面增高外,其余各因子的得分,均有随增龄而减低的趋势。各因于分经过中间年龄组。到46岁以上年龄时又有相对增高的迹象。而且,就年龄差异的整体比较而有,在躯体化、人际敏感、偏执及精神病性等因子上的差异明显P<0.05,P<0.01.

  分析讨论

  1.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总体情况

  本研究的结果表明,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比国内普通人群高。这一结果推翻了我们研究前的假设。在研究前,我们曾假设.我国中小学教师目前的社会、经济地位相对较低,工作复杂、负担重,其心理健康状况可能比较差。但结果却正相反。本研究的结果与Honochs等人1970年的大样本研究结论一致,也与国内学者自在等的小样本研究结论一致;但与王玲及高峰等的研究结论相反。之所以如此,可能与以下原因有关:

  首先,近几年,特别是近两年,国家在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改善教师的工作条件以及提高教师的生活待遇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生活待遇则有较大的提高。特别是《教师法》的颁布,更使教师的一些权利得到法律的保护,使教师感到有法可依,获得了心理上的安全感。

  其次,可施与所选被试的地区不同有关。Horrochs等的大样本研究所选被试的地区属于何种类型,我们无法从其研究中得知,但自在等的研究所选的被试为江西、浙江等地的经济不甚发达地区,这与我们所选的被试所在地区基本一致。陕西省属全国经济欠发达省份,尽管钢川市经济发展在陕西省属中上水平,但就整体而言,它仍属经济欠发达地区。这类地区的教师的生活节奏、所面临的竞争受该类地区整体生活节奏和竞争的制约,而且这类地区的教师所面临的应激源相对较少,因此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较高;王玲及高峰等的研究从反面支持了我们的观点。

  再次,可能与教师所从事的职业有关。尽管中小学教师的社会地位、经济待遇相对较低,物质生活状况较差.但他们所从事的职业使其有可能获用比其他职业更多的心理满足。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教师可能会体验到痛苦烦恼;但更多的是体验到成功的欢乐。从心理上产生满足感和成就感。教师劳动是个体劳动与集体劳动相结合的过程,在劳动过程中教师个体具有相当强的独立性,而很少受他人的影响,工作中的压抑感也就较少。教师工作的特殊性,要求教师的职业生活应愉快、健康、乐观.使教师不得不随时调节自己,并保持健康向上的精神面貌和心理状态。此外,从知识层次上讲,教师是社会中知识层次较高的人,他们洞察个人和社会的能力较强,借得利用心理卫生知识去调节、调整自己的心态,因此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相对较好。

  2.不同教师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

  尽管从总体上来看,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好,但就教师内部而言,不同群体的教师心理健康有差异。

  (1)中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相对不如小学教师。这主要是由于中小学的任务及教育对象的特点不同造成的。例如小学生对老师言听计从.这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教师自尊的需要。中学教师面临升学率压力、中学生心理的闭锁性增强及形成逆反心理等,这就在无形中难强了教师工作的难度,很多教师为此忧心仲忡,欲罢不能,欲干无招。

  (2)女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相对比男教师差,这可能是传统的文化意识影响的结果。“男主外,女主内”的社会文化背景,使女教师承受比比男教师更沉重的工作、生活和精神负担。她们既是学校中的主体力量,又是家庭中的主妇。工作、生活的双重压力使她们在心理上出现不良症状的机会较多,心理健康状况也比男教师差。

  (3)不同学历的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差异显著。我们的研究显示出中师学历的教师心理健康状况最好,这是因为,我们随机抽取的几所小学专任教师的学历均为中师,教师之间不存在学历上的比较和竞争,更不会因学历层次不同而产生心理压力。故而,我们在此仅就大专与大学两个学历层次加以分析和讨论。在中学,无论是初中还是高中,都有教师学历不同的问题。而学校在具体分工时,往往让学历层次高的教师给重点班上课,而让学历层次低的教师给普通班上课(尽管国家一再强调不应分快、慢班,但各学校出实际上存在着这样的班)。而且直接把升学率与奖金、福利挂钩。这样,即使学历层次高的教师感到领导的信任和器重.又因升学的压力、工作负担太重而产生极大的心理压力。同样,学历层次低的教师因为自己不能带重点班、领导不信任而产生烦恼、压抑.又在实际上减轻了自己的工作负担和心理压力,这也是为什么他们在某些方面的心理健康水平较高,而有些方面又较低的原因。从整体比较而言,大学学历的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比大专学历教师高的事实又说明.学历层次的高低确实影响着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学历反映了一个人的知识层次和能力的高低,知识层次越高的教师,越能站在较高的层次上去看待社会、洞察人生.对事物发展的规律把握的较准,不易产生心理障碍,而且,即使在心理状态不佳时,他们也能相应地采取措施,自觉地加以调整。

  (4)担任过班主任与从未担任过班主任的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不同。担任过班主任的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相对不如没有担任过班主任的老师.但二者在心理健康的总体水平上并无显著差异。

  (5)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有随增龄而增高的趋势。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经验的增加,社会阅历的扩大、个体在思想上、行动上逐渐接近社会的要求,对人生、社会、家庭以及社会上的其他问题都能产生比较正确的看法,看到社会的光明面多于黑暗面,并逐渐认同社会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随着个体社会化进程的不断完善,社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个体就会产生相应的社会顺从.自觉地按照行为规范与道德准则行动,感到心安理得,而不是压抑。

  25岁以下年龄组的教师刚参加工作.对教师职业的认识模糊,心理上还未完全准备好.对教师角色的适应较差,又无教学经验,心理上难免犯怵,焦虑、恐怖等消极体验就应运而生;从社会化进程来看,此期正是个人解决婚姻问题的时期,恋爱中的各种困难和挫折都有可能造成他们对人生、社会以及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的消极看法。我们不能不承认,由于教师社会政治、经济地位尚不够高,加之许多教师在校偏僻的学校工作,虽然对配偶的文化、性情等要求较高,但往往陷入“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26-35岁年龄组的教师经过前一阶段的短暂适应,对教师职业有了较正确的认识并从心理上产生认同教师职业的情感体验,又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在学校中属挑大梁的人物;从社会化进程来看,此期他们的社会角色较多,具有温暖和睦的小家庭,生活比较稳定.孩子又小,不存在升学和就业的问题,这一阶段的教师年富力强.志得其意;虽然学校对其委以重任,但他们感到的只是领导的器重和信任.而无工作的压力感。因此,处在这个年龄阶段的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最好;36一45岁年龄组的教师,虽然年富力强,但经过前一阶段的磨练.在体力和精力上已不如前一年龄段的教师,由于教学经验丰富,学校往往委任重任,使他门既感到领导的信任和器重,又感到体力精力不支,身心俱疲,从社会化进程看,这一阶段的教师面临的家庭问题较多.既要赡养老人,又担心子女的升学和就业问题;既要完成沉重的工作任务,又要应付家庭中的琐碎事务,心理压力较大。因此他们的心理问题较上一阶段的教师多,心理健康水平不如上一阶段的教师;46岁以上年龄组的教师是学校中的老教师,经过前半生的努力,积累了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但经过岁月的蹉跎,他们的健康状况较差。他们处于既想承担重任.又担心身体不支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的矛盾心理中;从杜会化进程来看,这是个体社会化的较高级阶段。同时人到黄昏.面临着退休,家庭、子女等一系列问题都不断地扰乱其平静的心态,尽管他们此时人在工作岗位上,但焦虑、抑郁等情绪都早已萌生。此外,更年期就处于这一阶段,更年期所发生的一系列生理变化;都会对人的心理产生影响,使他们郁闷、烦躁等。因此,这一阶段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尽管比第一阶段即青年组教师的心理健康程度高.但又次于中年阶段的教师。

  结论

  1.本研究的320o名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比国内普通人群高.这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其中被认所在地址的综合影响最大。

  2.不同群体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显著或不显著的差异,说明不同群体教师的心理健康程度不一。

教师心理健康的调查5

  1.课题的背景及意义

  近年来,在笔者从事的心理咨询工作中,发现师源性心理障碍的比例不断上升。特别是教师不健康的心态所引起的学生不良的学习态度、师生敌对、冲突甚至辍学事件时有发生。这不仅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产生不良的影响,也给学校的声誉带来负面影响。在笔者接触的中小学教师群体中也有因为心理健康问题停课甚至自杀的案例。这些现状给我们敲起了警钟,我们在关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也应该关注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有专家指出“一个人心理不健康影响的是他自己和家人,可一个老师心理不健康,祸及的是一大批学生或许多批学生”。作为基础教育的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现状如何?调查研究这个课题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它不仅关系到教师自身的生活质量、职业生涯发展,更关系到下一代的健康成长。笔者在仙游师范学校暑期举办的莆田市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班这个平台上,展开了莆田市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现状的调查。

  2.调查的目的与方法

  2.1调查的目的:一是了解本市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现状;二是了解其心理问题的成因;三提出合理的建议与对策,为下一步培训的内容与形式提供有建设性的建议。

  2.2调查方法:采用SCL90量表作为测量工具。SCL90对心理症状(即有可能处于心理障碍或心理障碍边缘的人)有良好的区分能力,适于测量某人群中哪些人可能有心理障碍?哪种心理障碍及其严重程度。其总分超过160提示阳性症状,其中因子分2-2.9为轻度;3-3.8为中度;3.9及以上为重度。

  2.3调查对象:莆田市80所小学,参与调查人数264人,其中女教师188人,男教师76人。

  3.结果与分析

  3.1小学教师心理问题现状

  SCL90调查数据显示:莆田市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现状不容乐观,其中表现出轻度心理症状的比例为20.2%;有3.4%的小学教师存在中度心理障碍。从以上数据还可以看出,在被调查的教师中很多项目出现阳性症状,其中强迫症状比较突出排在第一位,比例为26.8%,表现为脑子变空了,记忆力下降,明知道没必要但又无法摆脱的无意义思想、冲动及行为表现。在访谈中一老师提到我现在一躺到床上,就开始想我的学生什么时候会打架,若打架会以哪种方式打?哪几个学生可能参加?明知道没必要想却又控制不了,晚上睡不好,第二天没精神,我真不知道这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我现在才32岁呢。其次是抑郁,比例为26.6%,表现在精神不振,没有目标感,不想说话,不想上课,自责等。排在第三、第四位的分别是人际关系敏感(19.1%)和敌对(17%)。在访谈中教师提到人际关系的圈子小,没有什么社会性的交往,同事的性别比例又是女性明显多于男性,爱计较,喜欢咬舌头,导致人际关系出现矛盾;加上目前评聘分开,竞争激烈从而引发人际关系紧张。同时有10.9%的老师出现躯体化症状,表现为呼吸系统的不适以及身体的不适感,如头痛、颈背部及肌肉酸痛,有的出现胃口不好,入睡难,早醒多梦等症状。

  2.2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在职称、性别等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

  对不同性别教师的心理健康进行T检验,结果显示女教师除了人际关系敏感和躯体化症状较男教师高外,其它因子上都没有显著性的差异。

  对农村的教师与城里的教师进行T检验,结果显示城里的教师与农村的教师在各个因子上都不存在显著性的差异。

  对不同职称的教师进行方差检验,结果显示不同职称的教师在心理健康方面不存在显著性的差异。

  2.3不同年龄段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明显差异

  对各年龄段的教师的心理健康进行方差检验,结果显示在总均分上各年龄阶段的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显著性的差异。进一步的事后检验显示,25—30、31—35年龄段的老师与36—40年龄段的老师之间存在显著性的差异,从平均数上可以显示25—30岁(1.50±0.40)教师的心理健康情况不如36—40岁(1.31±0.28)教师,31—35岁(1.56±0.42)教师的心理健康情况不如36—40岁(1.31±0.28)教师。40岁以上(1.36±0.28)的教师的心理健康也与31—35(1.56±0.42)年龄段的老师之间存在显著性的差异,40岁以上教师的心理健康情况比31—35岁教师好。

  从以上数据可以得出:36岁以上的教师心理健康状况比25-35岁的教师相对较好。这与教师的角色适应,教学经验,家庭情况有着密切的关系。刚毕业不久的教师没有教学经验,角色适应能力较差,难免出现紧张、焦虑、恐怖等消极情绪。等短暂适应后,对教师职业有了认同,也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却面临恋爱、结婚、生子,繁重的教学任务和多重的社会角色,使得一些老师产生了消极的情绪,引发心理问题。36岁之后,生活大多稳定,孩子相对大一些,教学经验丰富,因此处于这个年龄段的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相对较好。

  4.结论

  莆田市的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现状不容乐观。SCL90调查显示莆田市小学教师轻度心理问题检出率为20.2%;有3.4%的小学教师存在中度心理障碍。心理问题主要集中在强迫症状、抑郁、人际关系敏感、敌对、焦虑和躯体化等方面。调查还得出: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在职称、性别、区域等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但不同年龄段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明显差异,35岁-45岁之间的教师心态相对较好。

  5.建议

  5.1加大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的自我调适能力

  教师心理问题的产生与较大的职业压力有关,但是与教师缺乏心理健康知识与自我调适能力有着密切的关系。从调查结果得出:有62%的被调查教师对心理健康知识不太了解,只有9.8%的'教师认为自己比较了解心理健康知识。从心理健康知识获取的途径上看,通过培训获取的只占13.4%。当问到出现心理问题时如何调适?有36.8%老师回答不知道。不了解心理健康知识和自我调适的方法,使得很多教师对自己出现心理问题时,不知所措,没有相应的防御和疏导机制,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和加重。莆田市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每年200多人,这远远不能满足教师对心理健康知识的需求。因此希望相关部门能给予高度重视,加大培训力度,增加培训人数,尽可能做到全员接受心理健康专题培训。授人以渔,终身受用,只有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力度,让教师通过正式的渠道获得心理健康知识,习得心理调适方法,才能有效提升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

  5.2增强管理者心理健康意识,优化校园心理环境

  领导者对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关系到整个教师队伍的心理健康建设。笔者通过问卷调查了秀屿区70所小学校长,您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采取了哪些具体的方法措施?您知道什么是师源性心理障碍吗?从调查中得出: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视67%,只有7.8%校长回答不重视;但问到具体采取什么措施?79.8%没有采取任何措施,11.6%回答偶尔开会有正面引导,主要靠教师自学吧;37.5%的校长不知道什么是师源性心理障碍。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学校领导并未真正重视教师的心理健康,如果说重视也只是表面文章,停留在口头上。在访谈中一部分校长反应自己对心理健康教育这一领域都十分陌生,更不用说去引导其他老师或开展相关活动;另有一部分暑期参加培训的老师也反应,学校并不重视,看谁方便就叫谁去。通过追访,这些参加培训的老师回去后大多数都没有开专题讲座或为学校的心理健康建设做些什么。但从反馈中了解到教师本人通过培训后心理健康意识提高,并能习得一些方法进行自我调适。

  因此,希望负责各学校心理健康有关工作的校长、副校长或分管行政应先接受相关培训,提高管理者心理健康意识,促进其从管理者角色出发,构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平台,优化校园心理环境,促进教师群体心理健康朝良性发展之路迈进。

  5.3改进心理健康培训模式,增强培训实效性

  仙游师范暑期小学心理健康师资培训班,为期10天,从初期的以讲座为主的模式逐渐向以讲座、案例、讨论、演练相结合的培训模式,提高了实效性。但仍然存在培训内容过多,专业性过强,教师自我调适内容较少,实例分析与操作层面的训练也相对薄弱。因此,改进培训的模式与内容,增加实例分析以及教师常见心理问题的调适方法与训练,采用小班上课与辅导,增强培训实效性,才能有效提高小学教师队伍的心理健康水平。

教师心理健康的调查6

  一、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相关调查结果表明,部分高校学生的心理是健康的,表现出活泼好动、积极向上、能吃苦耐劳、交际能力较强等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然而,因为现在多数学生都是生子女,并且受社会环境多样化的影响和父母教育情况、家庭贫富差距以及相关报道的负面影响,现在的高校学生面临越来越现实的社会问题,一些高校学生出现一些不良心理应以及心理障碍,甚至导致学业终止或结束。另外,在对高校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调查过程中,发现有一些学生存在比较严重或者特的心理问题。

  二、正确理解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逐渐成为全社会的关注点。但是,全社会关注的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以什么来衡量呢?在这么多学者众说纷纭的情况下,笔者思多年的教育经验认为,想要理解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标准,应把以下几点作为重点关注:

  (1)保持浓厚的求知欲以及对学习的兴趣。

  (2)能够认清自己,了解自己,不堕落胆怯,也不过度自信,保持辩证的眼光,防止自我意识的偏差。

  (3)能够保持好的心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心理健康的人往往能够保持开朗、自信的心情,能够从事物中寻找快乐,永远不会对生活失去信心。

  (4)善于交往,对人友善,能够与身边的人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5)能够保证人格品质的完整、统一,培养健全的人格,这是维护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的根本目标。

  (6)有较高的适应能力,能够很快熟悉并融入周围的环境中去,同时还要正圈理跟环境之间的关系。

  (7)高校学生的心理行为要与他们的年龄特征相仿。

  1.学校方面的措施

  (1)优化校园文化环境

  校园文化是高校学生健康成长的`前提,校园文化主要体现在风气上。沉稳的校风、积极的班风、刻苦的学风能潜移默化地改变学生的心理健康。为了保持学生健康的心理状态,学校可以举办一些型的团体活动,增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凝聚力,促进人际关系的健康。同时,主题班会等以班级为单位的活动能够形成良好的班风,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都保持积极进取的心态。

  (2)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①树立心理健康教育的观念。学校应该明确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其他的学科中去,把关系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落到实处。让每个岗位的人都明白自己范围内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标准和要求,形成一个共同发展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路线。

  ②开设关于学生心理健康的课程。助高校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基础知识的传授。学校可以通过选修课程的形式,开设一个“学生心理健康”课程,助学生了解自己的成长,避免进入心理发展的误区。助学生尽快形成正确的观念,积极地把自己变成一个身心健康发展的青年学生。

  ③设置心理教育机构。设置心理咨询中心,助学生在遇到心理磨难时能够正确地寻找到助,尽快从心理沼泽中逃离。同时力宣传心理咨询,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

  ④广泛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通过调用学校内部的各种媒体方式,宣传学生要注重自身的心理健康,在学生中普及心理知识,推广心理调节的一般方法,唤醒学生自我维护心理健康的积极性。

  2.高校学生自身方面

  (1)建立合理的生活秩序

  ①学习负担要适量。量力而行,不要对自己过于苛刻,准确定位,选取适当的目标,不急躁,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自己的成绩,多跟同学和老师交流,从中吸收相关经验,取长补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②生活节奏要合理,做到松弛有度。除日常的学习生活外,我们还有很多的事要去做,要积极地参加各种活动,加强我们的综合能力与适应力。适当地放松自己的身心,做到松弛有度、劳逸结合,这样才能提高我们的效率,把状态调整到最佳。

  (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以积极向上的心态去面对问题,有益于心理的健康发展。

  (3)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姿态

  时刻保持积极、乐观的姿态,寻求健康的解决方法。同时还要加强自我意识的锻炼。

  通过教师的循循善诱与学生的不断努力,我相信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指数都能得到相应的提高,获得更高的升华。不仅仅在生理上滋养一片净土,同时在心理上也会有一片蓝天!让学生在校园里获得全面发展,转身成为德才兼备的现代型复合人才,实现教书育人的最终目标。

教师心理健康的调查7

  随着社会的进步,心理健康已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科学研究证明,女性在生理、心理上均与男性有较差异,比较容易出现机体内分泌代谢异常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更易出现较明显的不良心理应,但关于农村妇女心理健康的调查和研究还很少,这说明农村妇女的心理健康问题并没有引起广泛关注和重视。通过本次调研发现农村妇女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一、农村妇女心理健康现状

  烦恼、多疑、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在一些农村妇女中显得较为突出。长期以来,男尊女卑的现象较为严重,妇女在家庭中地位不高,她们为家人的起居饮食而忙碌,却忽视了自己的存在,家庭时有发生,沉重的生活负担,使她们的社会交往极少,而她们主要人际关系中的婆媳关系、夫妻关系、邻里关系又由于种种原因弄得十分紧张。当她们内心有了烦恼、有了痛苦和不满时,无法找到一个合适的情感倾诉对象来倾诉和宣泄。

  (一)文化素质不高,认识不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护、安全自护救护、文明健康生活和科学家庭教育知识等农村妇女急需的内容为主,依托妇联组织按每场活动经费1万元预算,每年举办50期(场)留守妇女专题讲座、咨询活动、亲子活动等,助她们掌握必要的法律、安全、生存和教育子女的科学理念和能力,提高留守妇女的自身素质和监护能力。使她们成为有素质、能担当的好家长、好妻子、好儿媳。

  (二)拓展留守妇女生存发展途径。

  充分发挥留守妇女在农村生产生活中的积极作用,建议将她们作为新农村环境保洁长效管理队伍主力,由村两或妇代会负责巾帼保洁队的人员推荐和组建,由耻部门负责培训、指导与管理,并为农村环境卫生的.改善提供必要的清扫工具、运输设备及保洁人员每月每人300元的劳务补贴。此举一方面可以扩留守妇女在家门前就业的途径,并通过保洁工作的适当补贴增加收入;另一方面由所在村留守妇女进行保洁工作,在整治清扫环境卫生的同时,也有利于发挥她们的宣传和监督作用,激发全体村民的环境卫生意识,更好地体现自己的家园自己爱,自己的家园自己建。前期,市妇联在全市开展了“巾帼保洁”长效机制的探索与运行,此项试点工作起步早,成效明显,张学忙副市长参加经验交流和推介会时对此举给予了高度的肯定。如何将这一前期摸索的好做法和经验在全市农村推广,希望通过这次留守妇女专题调研,将一举多得的好事办好。

  (三)提高留守妇女的生存发展水平。

  针对留守妇女在精神交流、文化生活、婚姻家庭、法律意识、安全保障等方面的需求,如何她们解难释惑,我会专题调研工作领导小组,在六个远城区多次调研座谈走,寻求问题解决的最佳途径和方法。

  一是借鉴农业互助合作社运行模式和经验,建议建立“农村留守妇女互助组织”。互助形式可以是生活互助、生产互助和公益互助等,家在体力上互相扶,精神上互相安慰,生活上互相关照,缓解留守妇女在生产生活中的压力,增强留守妇女安全感。如创建示范“妇女之家”,使其成为留守妇女交心谈心的场所,规避矛盾风险的安全港湾;通过互助组织定期或不定期开展贴近农村生活的文化娱乐活动,丰富留守妇女的文化生活,鼓励她们组建秧歌队、锣鼓队、健身队、合唱队等留守妇女文艺队,让她们精神有所归依。

  二是试行留守妇女探亲制。制定“探亲节”或“探亲假”,鼓励外出打工的丈夫回家团圆,妻子分担农活、与孩子交流亲情,或留守妇女赴丈夫打工居住地探望,增进夫妻感情,维护婚姻家庭和谐。充分发挥留守妇女互助组织作用,因地制宜地组织开展“亲情之旅”、“鹊桥会”等夫妻亲情互动活动,组织部分留守妇女与打工丈夫“零距离”相会,加强留守妇女夫妻之间的情感交流。对探亲路途的费用政府给予鼓励性经济补助,如报销路费或部分报销路费、对打工地相对集中的村民集体包租车等,保证夫妻至少一年两次团聚的机会。通过互助活动的有效开展,探索留守妇女互助组织在精神交流、文化生活、婚姻家庭、安全保障中的积极作用,引导留守妇女倡导邻里文明互助,努力形成团结友爱、文明祥和的新风尚,增强留守妇女安全感和幸福感。

  (四)提升留守妇女生存发展质量。

  受医疗条件、生活条件限制,农活家务活繁重,又缺乏丈夫在身边关照,加之留守妇女卫生保健知识缺乏,其心理、身体健康状况令人担忧,特别是妇科病有上升趋势,建议以今年政府为适龄农村妇女免费进行“两癌”筛查为契机,把农村留守妇女定期妇科病普查纳入公共卫生项目,列入政府“惠民工程”、“健康工程”,并投入专项资金,由卫生部门、妇联组织牵头,对我市留守妇女实行每2年1次的免费妇检。或将留守妇女妇科疾病定期检查列入政府为民办实事中,费用全额纳入新农合报销范围。各级妇联组织和卫生医疗机构要充分发挥“母亲健康”快车的作用,积极开展送医送药下乡活动,广泛宣传医疗卫生保健知识等。通过建立留守妇女妇科病普查普治服务机制,不断提高农村留守妇女健康水平,使农村妇女更幸福,农村家庭更稳定,农村社会更和谐。

教师心理健康的调查8

  一、调查目的

  为了解我区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压力与心理健康状况,昌平区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参考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与人力资源研究所李超平博士设计的“20xx年中国教师职业压力和心理健康调查”问卷,进行本次调查并分析撰写调研报告。

  二、调查方式

  1、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抽样分析法。

  2、调查对象:我们对区60所学校的教师进行了《教师职业压力与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收回42所学校的有效问卷共计2151份,对收回有效问卷按照城镇中小学、农村中小学的比例进行抽样分析,

  3、调查步骤:统一下发试卷,各学校组织卷调查工作;统计上交调研结果和调研报告。统一对上交的调查结果进行合计并抽样进行分析。

  三、当前昌平区教师职业压力与心理健康状况

  (一)教师的职业压力过大,有78.2%的被调查教师反映职业压力较大

  调查统计结果表明:有28.6%的被调查教师反映压力非常大,有49.6%的被调查教师反映压力比较大,两者加起来占到了被调查教师的78.2%。说明绝大部分教师感觉压力比较大,感觉没有什么压力的教师只占4%。教师的职业压力成为教育改革的关注点之一。

  (二)教师职业倦怠现象严重,在影响教师身心健康发展的同时也影响着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职业倦怠是指个体无法应对外界超出个人能量和资源的过度要求而产生的身心耗竭状态。教师的倦怠是指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的一种反应。一般表现为以下的三种行为反映。

  1、情绪耗竭。这个阶段的教师表现为疲劳、烦躁、易怒、过敏、情绪紧张。情绪耗竭的教师常出现畏惧早晨去上班,形成对学生消极地、玩世不恭的态度。调查统计结果表明:有78.6%的被调查教师经常或频繁出现早晨起床时,感觉非常累,可是又不得不去面对一天的工作;有65.2%的被调查教师在工作中整天与学生打交道,感觉确实压力很大;有54.3%的被调查老师经常或频繁有工作让自己快要崩溃的感觉。

  2、性格解体。一般表现为通过减少和断绝与学生的联系来表现出来。

  调查统计结果表明:50%的被调查教师对学生越来越不像以前那么热情了;39.7%的被调查教师担心工作使自己变得越来越没有同情心了;24.9%的被调查教师现在并不真正关心有些学生的状况了。

  3、降低成就感。教师职业是使学生获得知识,为社会培养有用的人。教师一旦发现他们的职业为他们提供较少的反馈时,他们就不再做出努力了。

  调查统计结果表明:63.9%的被调查者感觉工作缺乏成就感;33.4%的教师感觉自己的工作对学生的生活没有什么积极的影响。

  (三)教师的工作满意度比较低。

  教师是一种助人发展的职业,是学校教育的关键所在。因此,教师的工作满意度与教师工作积极性有密切关系,与教师本身的身心健康有很大关系。

  调查统计结果表明:有44%的教师对所在的工作单位不太满意。有38%的教师担心下岗;有33.3%的教师想离开所在的工作单位。

  (四)教师生理健康状况不理想。

  调查统计结果表明:经常或频繁的有57%的教师经常失眠。有54.4%的教师出现比较严重的消化不良或者食欲不振现象;有50.9%的教师经常出现呼吸困难或者头晕现象。

  在压力状态下,机体必然伴有不同程度的生理反应,主要表现在中枢神经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等方面。压力过大就会引起身体不适,导致各种疾病。

  (五)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佳,应引起学校和社会的高度重视。

  调查统计结果表明:有57.6%的被调查教师因为工作上的事情,经常或频繁的出现情绪低落;有54.1%的被调查教师因为工作上的事情,经常或频繁的出现非常生气;有62.1%的被调查教师因为工作上的事情,经常或频繁的出现非常紧张。

  承受压力是生活中不可避免的,适当的压力是健康所必须具备的条件。但是压力过于强烈、持久,超过个人的耐受能力,会引起人烦躁、抑郁、焦虑、激动不安、愤怒、沮丧、失望、消沉、健忘等心理反应,会破坏人的心身平衡,影响人的学习与工作,损害心身健康。

  四、造成教师职业压力过大与心理健康状况不佳的原因分析

  (一)社会因素

  1、社会对教师的期望高让教师感到有压力感。

  教师承担着培养下一代,承传历史文化的重任;但是,在今天这样迅速变迁的社会里,价值观念日趋多元化,社会各界对教师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对于教师的要求过多过全。过高的要求和期望让教师产生压力感。

  调查统计结果表明:造成压力的重要和关键原因,有50.8%的被调查教师认为社会对教师的基本道德要求过高;58%的被调查教师认为对教师业务能力要求越来越高;70.3%的被调查教师认为学校与家长过分关注学生的分数。

  2、工资待遇低、经济负担过重,社会地位不高等也是造成教师压力过重的主要原因。

  调查统计结果表明:有58.9%的被调查教师认为经济负担较大。有63.1%的被调查教师认为教师的社会地位不高;有63.9%的被调查教师认为工作缺乏成就感是造成压力的重要和关键原因。

  (二)学校因素

  1、教师工作量大,工作时间长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长期超负荷工作,导致教师身体健康状况下降并产生心理问题。

  调查统计结果表明:有61.7%的被调查教师工作时间在8小时-10小时,有30.9%的被调查教师工作时间超过10小时。教师即使下班后脑子还要想着工作,负担过重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有62%的`被调查教师认为负担过重(比如,工作量大,经常需要加班等)是造成压力的重要和关键原因。教师除正常的课堂教学外,还要在课堂外倾注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备课、制作课件、对学生进行课后辅导和作业批改。在当今个性化的时代,教师还需要研究、落实适应不同学生的个性化教学、创新性教学以便适应新可改的需要。

  2、学校的考核评比制度也给教师工作带来很大的压力

  调查统计结果表明:有71.1%的被调查教师反映所做的工作不能得到客观、公正的评价与回报;有68.2%的被调查教师反映考核与评比(比如,评比太多,考核内容与模式僵化等);有59.1%的被调查教师反映职称评聘是造成压力的重要和关键原因。

  有些学校无论是新教师还是有经验的教师都用一把尺子衡量,忽视了教师之间的差异性;评价方法过于片面、简单。学校简单地用及格率、排名次、分数高低等指标来衡量教师业绩,实行末位淘汰制。另外,职称评聘、奖金分配、评优、等竞争的方式不太公平,使得教师们感到自己被埋没,产生烦闷和消极情绪,工作热情降低。

  3、学校的教育管理体制对教师的影响很大,也是一个重要的压力源。

  调查统计结果表明:有55.6%的被调查教师反映单位的规章、制度和各类要求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有61.6%的被调查教师反映被动地适应单位各种改革;

  有56%的被调查教师反映工作不能得到领导的理解与支持都是造成教师压力的重要和关键原因。学校管理不科学,会造成教育教学工作效率低下,挫伤教师的积极性,严重影响教师的心理健康。有些学校教学管理制度落后,对教师的管理太机械、太死板,且不注重实效,要求搞得很烦琐,应付检查多,无实质性进展的重复工作多等,使教师疲于应付。

  4、另外,学校人际关系问题、学生出现的各类问题、子女教育或就业问题、家人对自己工作的态度问题也是教师压力产生的原因。

  单位人际关系复杂,影响教师心态,导致教师产生压力。随着学校内部各种竞争现象的加剧,如评优、晋级,排序、竞争等等,进一步加剧了教师之间的紧张关系,使教师产生压抑感,有些教师不能愉快的从事工作。

  学生出现的各类问题,影响教师的教学,给教师造成重大压力。学生的品行、学生的纪律问题、学生的学习情况很多时候使教师们感到困惑、费解、寒心,认为是学生对自己辛苦付出的不尊重,师生间的心理距离与隔阂正逐日拉大。随着社会变化,学生的问题行为更加突出,严重影响教师的教学,成为教师较大的工作压力。

  (三)教师的个人心理因素

  调查结果表明,24.3%的被调查教师并不了解应该如何去应对压力,有60.3%的被调查教师虽然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却是通过非正式渠道了解到的,只有15.3%的被调查教师是通过正式渠道了解到的。调查结果还表明,有23%的被调查教师会去“积极解决问题”,而绝大部分被调查教师,不知如何正确地解决问题,要么是“向家人、同事、朋友倾诉,以缓解压力占49%”,要么是“逃避17%”、“回避问题6%”或者“消极等待5%”,而这些方式并不一定是最有效的方式。针对这种情况,有56.7%的被调查教师反映学校并不重视,没有考虑这方面问题;有43.3%的被调查教师反映学校比较重视并采取了相应措施。可以说,我们在这方面的工作还做得非常不够,教育部门与学校很有必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通过正规的渠道与方式为教师提供“如何应对压力”、“压力管理”等方面的培训,以帮助教师去有效地应对压力。

  分析可以看出,现在教师的生存状况不佳,存在较大的职业压力与一定的心理健康问题。但是他们对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又缺乏了解;也不知道该如何应对压力;很大一部分教师在遇到压力的时候,都是采用“逃避”“回避问题”“消极等待”等策略,这就使得教师的生存状况一步步在恶化,要改变中国教师的生存状况,我们就必须去改变这一现状,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培训与支持。

  五、缓解和克服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的建议

  教师压力产生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解决教师压力问题必然也要求多方面的努力。

  (一)寻求社会的支持,社会应为教师“减压”

  社会各界应充分认识教师工作的特殊性、艰巨性,不应求全责备;不应把培养下一代的责任全都压在教师身上,教育是家长,社会和学校三者共同承担的,作为教师不是所有教育工作的承担者。家长和社会要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1、对教师的期望和要求应合情合理。

  2、提高教师的社会和经济地位。

  (二)学校及教育行政部门要为教师“减压”

  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对教师的管理和要求应树立“以人为本”,充满人文关怀的管理理念,实行民主管理,使教师感受到组织的温暖。

  1、改进学校的管理,建立良性支援机制

  2、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工作氛围和人际关系

  3、改革评价制度,建立“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

  (三)教师个人的主观努力,自己给自己“减压”

  来自社会与学校管理者的支持固然是重要的,这是外因,而外因毕竟通过内因才起作用,内因才是关键。因此,有效缓解教师压力最重要的还是教师的自我调节和自我支持。

  1、应正确认识压力。

  2、应要修正自己的认知观念,坚定正确的职业理想和信念。

  3、要善于接纳他人,学会欣赏别人。

  4、加强体育锻炼。

  总之,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需要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更需要我们积极行动付予实施。只有通过社会各界的不懈努力,我们才会拥有一支具有“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达者不恋”的情操高尚的教师队伍;只有这样一支身心健康、蓬勃向上的师资队伍,才能真正肩负起社会、家长赋予教师的诸多角色和极高的期望,圆满地完成教书育人的使命,成为合格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教师心理健康的调查9

  现在,人们对女性的关注不仅局限在婚姻、教育、就业等传统领域,还逐步延伸到心理健康这类体现女性生活质量的方面。女性的健康问题特别是农村女性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

  一、农村妇女心理健康现状

  在农村,女性同胞既要忙于农活,又要包揽家务;既要照顾老人,又要教育子女,不仅劳动强度,还要扮演社会与家庭的双重角色。并且长期以来,农村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不高,她们整日为家人的起居饮食而忙碌,沉重的生活负担使她们局限于夫妻关系、婆媳关系、妯娌关系和邻里关系等小范围的社交关系中。这种压抑的环境很容易引起心理问题,并且很难找到合适的排解对象。再加上女性妊娠、生育、更年期等一系列特殊时期,让她们承受着更重的心理负担,久而久之,广农村女性就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二、农村女性心理健康原因分析

  (一)农村妇女文化程度不高,法律意识薄弱。

  当农村女性的家庭、婚姻出现问题时,她们不知道用法律手段来保护自己,往往采取简单直接甚至极端的方式解决问题,这种方法不仅解决不了矛盾,而且很容易让妇女同胞产生抑郁、焦虑、狂燥等不良情绪,当这些不良情绪得不到及时缓解时,便容易引发心理问题或更加严重的后果。

  (二)家庭关系不和谐,对农村妇女伤害。

  广农村女性多以家庭成员为中心,认识不到自我的重要性,男权观念在农村依然根深蒂固,家庭也时有发生,受害者免不了总是身为弱者的女性。加之婆媳关系紧张,妯娌关系不和等问题,愈发加重了女性的心理负担。

  (三)家庭经济压力,负面情绪无法得到释放。

  农村妇女常常被家里的经济问题所困扰,日常开支、子女教育和结婚、照顾老人等,面对自己无力改变的家庭经济现状,压力会愈积愈。

  三、农村女性心理健康问题对策

  广农村妇女存在的心理问题,将会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消极影响。社会的和谐离不开家庭的和谐,而家庭和谐的前提是人的身心健康。要使农村妇女能够真正健康地生活,必须全面提高她们的心理素质。

  首先,加强心理健康宣教。由于农村妇女心理健康意识薄弱,各级妇联组织要有针对性地利用各种宣传媒介,系统地广泛地对农村妇女进行心理知识的教育宣传和培训。

  其次,引导妇女积极参加社会活动。通过宣传教育让农村妇女能够主动积极地去学习新的职业技能,提高她们的'谋生能力,降低她们对家庭及他人的依赖度,增强立性,减少来源于经济问题的心理压力。。

  再次,助妇女改变观念,积极寻求外部助与支持。通过讲座和培训的形式加《婚姻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等一系列法律的宣传教育力度,让女性学会面对家庭,要学会善于避让,如果避让不了,要积极向亲友、妇联或者司法机关求助,取得法律的保护。 最后,充分发挥妇联组织作用,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基层妇联要经常组织农村妇女参加集体活动,与广妇女建立有效的沟通,通过沟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教师心理健康的调查10

  一、我校基本情况:

  我校是一所乡镇级村级学校。现有教职工15人,教学班6个,在校生156人,班主任6人,我校配有兼职心理健康教师。

  二、我校对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所做的工作:

  1、我校无专职的心理教师,都是兼职心理教师。兼职心理教师是出于对这方面的热爱。

  2、我校每学期初都会制定心理健康教育计划。学期末进行总结。

  3、我校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面主要做的就是:举办心理健康讲座、学生写好心得体会,普及心理知识宣传标语、橱窗,学生制作心理健康手抄报,由爱心签约老师填写心理健康谈话表,路美玲老师针对个别问题学生填写的心理健康谈话表等。

  4、我校心理咨询室开放时都是有兼职心理教师辅导,随时有问题了随时进行辅导。

  5、我校现在面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遇到最大的困难就是:

  (1)辅导教师不专业。

  (2)我校也没有心理辅导教师的编制。

  (3)职称问题也无法解决。

  (4)心理辅导观念与学科应试的严重冲突。

  (5)对于小学生来说,心理健康与不健康的评价标准是什么

  6、我校现在最希望得到解决的问题有:

  (1)配有专职的心理教师。

  (2)提供专业的培训、学习交流机会。

  三、我校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认识

  我校教师普遍认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重在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等。

  四、我校教师认为评价一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平高低的标志是:

  首先,教师和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知及认同。其次,学生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再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专业水准及工作能力。最后,学生有健康的生活、学习习惯。

  五、我校教师认为心理健康教育的突破口和重要途径是:

  首先、给予专职心理健康教育编制并对心理教师进行专业培训。还要对其他一线教师进行培训,首先教师要健康,学生才会健康。

  其次、家庭教育的环境,利用家长会提高家长素质,问题孩子出自问题家庭

  再次、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最后、社会对孩子的影响。

  六、在今后我们将做到:

  (1)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人格塑造,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

  (2)以活动为中心,加强心理训练,塑造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3)以激励为原则,对学生施以积极的心理暗示。

  (4)以方法为重点,使学生掌握提高自身心理素质的方法。

  (5)以自身为榜样,给学生以积极的心理感染。通过此次调查得出结论

  1、要想培养身心健康发展的人,实现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就必须重视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

  2、全面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学校和个人的共同努力。

  3、今后要加强对教师心理健康的教育。

教师心理健康的调查11

  摘要:

  近年来,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备受关注,为了对此问题有充分的认识,通过一份调查问卷对昆山市102名一线教师进行调查和分析,发现当前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不好。因此,通过本研究,让广大幼儿教师了解自身的真实情况,并为提高幼儿教师心理素质提供参考意见,从而促进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

  关键词:

  幼儿教师;心理健康;调查研究

  一、研究意义及方法

  (一)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对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展开研究,能够丰富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理论,为幼儿教师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并在原有的理论基础上加以补充和概括,使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理论更完善。为了提高幼儿教师的心理素质,我们首先就要了解、解剖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

  2、实践意义。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研究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从以往的研究中可以发现,许多幼儿教师都有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因此,本研究的实践意义之一是通过对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调查,找到缓解幼儿教师心理问题的方法,以此促进幼儿教师工作效率的提高、人际交往和谐,以及幼儿教师幸福指数的提高。另外,还有利于幼儿园教学质量的提高。对于自身而言,对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对于即将成为幼儿教师也有一定的帮助和指导意义。

  (二)研究方法

  1、访谈法。与幼儿教师的访谈:访谈幼儿教师,了解他们对工作的态度及是否有职业压力。

  2、问卷法。由所选幼儿园的幼儿教师填写,主要针对幼儿教师当前心理健康状况提出相关问题。如是否觉得受到社会尊重、是否实现个人价值等问题的提出,旨在了解当前一线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真实情况。

  3、文献检索法。借助网络、图书馆等渠道,查阅各类幼教专业书籍和杂志,获取关于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相关资料。

  二、调查结果和分析

  (一)调查结果

  通过对昆山市102名一线教师的调查、采访,研究者做了一定的归纳总结,对问卷设计中的13个问题,回答“是”的占比情况如下:

  1、是否觉得教师职业的社会意义重大,占65.69%;

  2、是否感到没有受到社会的'尊重,占72.55%;

  3、是否感到社会、幼儿家长、幼儿园的要求过多,占60.78%;

  4、是否感到付出太多,所得报偿太少,占87.25%;

  5、是否感到社会地位低下,难以找到自信,占50.98%;

  6、是否觉得教师应该多奉献少索取,占6.86%;

  7、是否感到教育理论与实践热点变化过快,占50%;

  8、工作最大愿望是否是受到尊重和重视,有归属感,占70.44%;

  9、是否感到幼儿教师这一职业无法充分体现个人价值;56.86%;

  10、是否对从事幼儿教育职业曾经后悔或一直后悔,50.9%;

  11、是否希望得到进修机会,98.04%;

  12、是否感到进修机会很少或总是轮不到自己,90.20%;

  13、平均日工作时间是否在八小时以上,占80.39%。

  (二)结果分析

  第一项结果显示,65.69%的幼儿教师认为这一职业社会意义重大,而与此同时感到没有受到社会尊重的竟有72.55%,两项比例都如此之高的主要原因就是一方面认为从事的职业社会意义重大,另一方面却得不到社会给予的足够肯定,这一落差造成幼儿教师心理上的极度不平衡,从而产生不自信感。在第6项“教师应该多奉献少索取”这一点上仅有6.86%的人同意,由此可见,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师也在不断追求个人价值的体现。同比第一项,这表明绝大本部分幼儿教师在追求个人价值的同时,渴望自身社会价值的实现,以至于造成第9项有56.86%的教师认为这一职业无法充分体现个人价值。对比第11、12项希望得到进修机会和认为平时进修机会很少轮不到自己的比例竟如此之高,都高达90%以上。这“两高”的出现,表明随着时代的发展,大部分幼儿教师都认识到了职后进修的重要性,也渴望获得进修深造的机会。而第7项50%的教师认为教育理论与实践热点变化过快,正是因为职后教育的严重缺乏。

  三、思考与对策

  (一)造成原因

  从上面的调查结果与分析不难看出,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确实非常严重,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多种多样,例如工作落差大、工作压力大、工作太过琐碎、幼儿园内男女比例不当,等等。种种原因使幼儿教师在工作中常常感到乏力,继而成为心理压力。

  (二)研究对策

  对此现状,研究者为提高幼儿教师的心理素质提供了三条参考意见:

  1、转变教师对工作的态度。法国著名作家、教育家罗曼罗兰曾说:“要播散阳光到别人心里,首先自己心里要有阳光。”作为幼儿教师,首先自己应怀揣着一颗爱孩子的心出发来教育孩子。幼儿园在提升教师的自身素养、给教师布置任务的同时,可采用一些更具吸引力的方式提出,使教师用积极的态度面对烦琐的工作。

  2、分享好办法,高效完成工作。在幼儿园中,各个教师的教学水平、业务水平是各不相同的,但工作量却相差不大。这时如何提高工作效率就显得至关重要。除去自身的能力以外,好方法也十分重要。幼儿园可经常组织老师们交流、分享工作中的一些好方法、小技巧等,共同提升工作效率。

  3、给予机会,达到自我实现。作为幼儿园的管理者,要多为教师们增强多方面的自我实现的机会,让教师们的自信得以提升。在评价的过程中同样也要注意方式、方法,多一点鼓励、多一点机会,给教师充分表达的机会。

教师心理健康的调查12

  1、调查目的

  随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普及和深入,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日渐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核心问题。教师的心理健康不仅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还有利于教师在职业生涯上的发展,使其更快地由新手型教师成为专家型教师,有利于教师的身体健康、生活幸福。教师心理健康的研究必将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一个重点,因此,本次调查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次调查的目的:

  1.1了解百色市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

  1.2了解百色市中小学教师心理问题的集中、多发群体。

  1.3分析百色市中小学教师心理问题的成因。

  2、调查方法

  2.1调查对象

  调查的对象为广西百色市的小学、初中、高中(包括重点高中和普通高中)的教师共280名。调查对象的选取采用整体抽样法。参加统计的学校为四所。

  2.2调查工具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王极盛教授编制的《中国人心理健康量表》。量表由80项有关心理健康的问题组成,80项问题分出10个基本因子:

  (1)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

  (2)心理承受力差;

  (3)适应差;

  (4)心理不平衡;

  (5)情绪失调;

  (6)焦虑;

  (7)抑郁;

  (8)敌对;

  (9)偏执;

  (10)躯体化。

  因子分=组成某一因子的各项总分/组成某一因子的项目数

  每个因子反映出被试者某一方面的症状,通过每一个因子的得分了解症状分布的特点。

  每个因子得分低于2分表明该因子健康状况正常,得分在2~2.99分表明存在轻度心理健康问题,得分在3~3.99分表明存在中度心理健康问题,4~4.99分表明存在较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

  2.3调查数据收集过程

  采用团体施测法,由经培训的教师担任主试,由主试向被试说明测验要求后,被试填写问卷,当场回收。经持有心理测验使用资格证的教师认真审阅,筛除无效问卷后,确定有效问卷268份。

  2.4调查数据的处理

  各校利用OFFICE系统的电子表格软件将调查结果全部输入,将结果拷贝在3.5英寸软盘上,与调查表一起交由研究人员进行统计分析。

  3、调查结果

  3.1百色市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表现

  表2中的年龄分为4段,1代表20~29岁;2代表30~39岁;3代表40~49岁;4代表50岁以上。

  T12代表年龄1、2段,如果是正号,代表1年龄段比2年龄段得分高,如果是负号则相反。T13等依此类推。由表2可知,20~29岁和50岁以上年龄的教师与30~39岁年龄段的教师心理健康状况有显著的差异,30~39岁和40~49岁年龄段的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没有显著差异。

  30~49岁以上的教师(尤其是40~49岁的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较好,因为这一年龄段的教师生活相对稳定,工作上也取得一定的成绩,是学校的教育教学骨干力量;20~29岁的年轻教师由于工作经验不足,心理尚未成熟,导致心理健康状况相对较差。因此,低于30岁的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显著比年龄高于30岁的教师多。而50岁以上的教师中有一部分快到退休年龄,有“船到码头车到站”心理,面对教育改革中的现代化教育信息技术的应用以及教师角色的转换,他们的心态不如30~39岁和40~49岁年龄段的中年教师那么积极,一些教师仍满足于传统的“粉笔加黑板、课本加笔记”的教学方式,而目前国家又正在实行新的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全方位的要求,所以他们在新的教育改革形势下,一时难以适应,心理承受力和适应性相对就比30~49岁年龄段的教师差。

  已婚教师在焦虑、抑郁方面比未婚教师好。

  4、分析和讨论

  4.1本测验结果的可信度

  4.1.1标准化的取样保证了检测结果的可信度。

  4.1.2本测验采用的《中国人心理健康量表》经信度和效度检验都达到心理测验的要求。

  4.1.3测试实施的时间是教师工作压力最小的时期之一,施测过程严格按心理测验要求去做。

  4.2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需要高度重视

  调查结果表明,在抽样的中小学教师中有44%的教师有轻度的'心理问题;4.48%有中度的心理问题;0.37%有较重的心理问题。教师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心理承受力差——遇到困难、挫折灰心,心理压力大;适应性差——对环境及人际关系不适应;情绪失调——心情不愉快,情绪不稳定,常常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焦虑——心理烦躁,对许多事情感到心烦,无缘无故紧张;抑郁——情绪低落,感觉疲劳,对事情不感兴趣,感到忧虑等;偏执——对人不信任,固执己见,总认为别人背后议论自己,和自己作对,不能接受别人的意见,我行我素等;躯体化——情绪紧张产生的躯体不适症状,如头痛、睡不好觉、胃不舒服、心跳加快等。

  4.3百色市中小学教师心理问题高发群体以及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

  4.3.1女教师。

  女教师在调查的总人数中约占59%(在小学和初中教师中较多),与男教师相比,心理健康水平明显要低。有些女教师依附心理较强,在日常工作、生活和社会交往中,他们缺乏主见,心理承受力相对较差。另外,女性特有的细腻感情,一方面有利于教育工作,另一方面也使女性多愁善感,情绪不稳定,容易为小事心烦。

  4.3.2年轻教师(特别是未婚的、工作量较大的、有升学压力的初、高中以及中级以下职称的教师)。

  年轻教师心理问题较多的原因有:

  (1)年轻教师在学校里往往做班主任,承担了比较繁重的教育教学任务;学校对年轻教师的要求高;当前基础教育改革正在全面深入展开,教材的更新力度之大、速度之快,使年轻教师难以适应,感到心理压力较大。

  (2)年轻教师参加工作时间短,面临组建家庭、孩子小、老人需要照顾等生活问题。

  (3)年轻教师由于工作经验不足,加上心理不够成熟,面对教师的角色与自我冲突,教师的表率与常人的冲突,教师的创造性与常规性的冲突,教师的工作负荷与自身价值的冲突,教师的职业要求与个人能力的冲突等等,会出现烦闷、抑郁、心理承受力差和适应性等心理问题。

  5、建议

  5.1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要认真落实教育部关于“要重视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要求

  各级教育部门的领导要把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一个方面,为教师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提供必要的条件;要从实际出发,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减轻教师的精神紧张和心理压力,使他们学会心理调适,增强应对能力,有效地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5.2转变教学效益观,建立科学评价体系

  从新课程对教师自身素养和专业水平发展的要求出发,提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多元的、促进教师不断提高,尤其是创新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不但有利于教师发挥自己的优势,改善自己的不足,而且能将工作中的压力变为不断完善自身素质的动力。

  5.3定时、定期测试分析,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以减少教师心理问题的发生

  学校要定时使用心理健康量表对全体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测试,测试的结果分别报给每一个教师,使他们了解自己存在的问题。同时,把心理健康测试的结果作为档案保存起来,定期分析本单位教师存在的心理问题,从学校的角度采取一些措施,减少教师的心理问题。

  5.4学校要为教师创造一种和谐的教育教学环境,减轻对教师的各种压力

  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主要在学校中进行,学校环境不良最容易引起教师心理压力。学校要为教师营造一种和谐、融洽、积极进取的工作环境,给教师更多的自主性;要根据教师的不同需要,采取不同的激励方式,满足教师的心理需要;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增加教师交际的机会,减轻教师的心理压力。另外,还要认真举办教师心理知识讲座,为教师提供及时咨询与合理宣泄的渠道。

教师心理健康的调查13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部分学生在面对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压力,其心理状况正走向不良的方面发展,表现出孤独、苦闷、迷茫和焦虑等现象。为了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能力,我们心理服务部门对部分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了全方面的调查,以便采取有效措施,使那些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走出心理障碍,健康成长。

  为了积极配合学校心理健康活动月的开展,了解到当代大学生的心理成长历程,真实地反映大学生心理健康状态,把握大学生的普遍生活倾向,加强大学生自我规划管理意识,帮助同学们树立好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此,我系心育部、学生会、大学生服务站三个部门分工协作,于20xx年04月11日对全校进行了大学生心理健康问卷调查。通过活动,进一步加强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增强了同学们的心理健康意识。

  活动策划执行:信息工程系心育部

  活动调查对象: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全体学生

  方法:调查问卷(注:问卷调查发放一共140份,回收到126份。)调查显示:我校学生心理状况基本健康。具体分析如下:

  这次心理调查问卷主要分为:

  一、调查中学生的自我心理健康关注评价状况:从总体上来看,大部分学生对心理健康比较关心。

  1、学生“你觉得我校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如何?”的调查中,有60%的人选择了健康,40%的人选择了亚健康,没有人选择不健康;

  2、对自己心理健康的关注程度,80%的人选择了非常关注,20%的人选择了较关注,没有人选择不关注;

  二、学生对心理健康领域的认识状况:不是很了解。

  1、学生对心理健康的概念认识:85%的同学选择的“有点了解”;

  2、学生对心理领域你更想了解的领域:有23%的人选择“自我认识与自我悦纳”,25%的人选择自我体验与自我成长,20%的人选择了沟通,18%的人选择了压力与减压,其余8%、6%的人选择了换位思考与同理心和情绪管理与情商管理;

  三、学生心理困惑的因素:情感问题成为主要问题

  1、学生对“心理问题主要是由于什么引起的”:35%的人选择了情感问题,25的人选择了人际交往带来的压力,20%的人选择了学习压力,20%的'人选择了对周边环境不适应。

  2、学生对决定心理健康的最主要因素:55%的人选择了日常学习生活环境的影响,30%的人选择了先天心理素质,10%的人选择了其他因素,5%的人选择了后天家庭教育影响。

  四、学生解决心理困惑的方式:向朋友倾诉居多,极少心理咨询

  1、学生对遇到心理困惑时,怎样解决?:75%的人选择了向朋友倾诉,15的人选择了其他途径,85%的人选择了自我调控,2%的人选择了心理咨询。

  2、对是否需要心理老师帮助的:40%的人选择了“一点点”,40%的人选择了“我心理很健康,不需要”,15%的人选择了“很需要”,5%的人选择了“无所谓”。

  五、学生对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加强的工作方面,教学方式: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视程度不够、沟通和咨询的心理健康方面工作有待加强、案例分析讨论法和模拟情景的心理教育讲课方式更受学生欢迎。

  1、学生对心理健康是否该引起重视:40%的人选择需要认真对待,40%的人选择了无所谓:

  2、学生对需要加强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加强的工作方面:40%的人选择了深入同学中,多与同学沟通,30%的选择了举行心理健康讲座,20%的人选择了心理健康知识宣传。

  3、学生对最喜欢的心理健康教育授课方式:45%的人选择了案例分析讨论法、37%的人选择了模拟情景法、12%的人选择了团体活动、6%的人选择了讲授法。

  以上就是本次活动调查的具体分析。

  通过此次调查,我们发现很多人对心理健康认识不足,对心理知识缺乏,而且没有正确的看待心理健康教育,对心理健康不够重视,我们需要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很重视,加强我们的服务宣传,同时为大家提供良好咨询环境和优秀的心理老师。希望通过我们服务宣传让同学们正确认识心理健康教育,作一个健康快乐的大学生!

  美丽心灵源自心灵的美丽,本次问卷调查中我们也建议同学们积极开展各种活动,培养广泛的兴趣,有助于个性发展,人格完善。同时给同学们一些口诀,希望给大家的生活带来一点帮助:学会放松,陶冶性情,着眼当前,坚持运动,尽情发泄,勇担责任,知足常乐,调换环境,休假旅游建议同学们积极开展各种活动,培养广泛的兴趣,有助于个性发展,人格完善:定期参加心理专题讲座,消除错误观念。

  本次进行的“和谐心灵,健康成长”心理健康问卷调查得到了广大同学们的积极配合和响应,同时也受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欣赏和好评,都希望以后多多举办类似的活动,以发展身心。信息工程系心育部将继续做好这方面的工作,为构建和谐平安的校园作出更大的贡献。

教师心理健康的调查14

  一、研究时间: ****年9月—***年12月,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的第二阶段,实践检验阶段。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教师的心理健康是对一名教师的最基本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直接而巨大的,正如人们所说:“教师性格优良可以带出性格优良的学生,而性格不良的教师,可能带出性格不良的学生。”因此教师的心理是否健康,不仅影响教师本身的身体健康,而且影响到素质教育的推进和发展,甚至关系到国家与民族的兴衰存亡。为此,我们根据《决定》的要求,针对当前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现状,开展“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的课题研究,其目的是提升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增进教师个人生活的幸福感和职业生涯的快乐感;提升教师实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使学生不仅能通过专门课程和活动训练获得自我心理调控与成长的能力,更能在教师的所有交往中获得有助于他们人格健全发展的影响。

  三、研究对象:涪陵城区第七小学全体教师。

  四、研究方法:

  本阶段的研究主要以调查研究为基础,以行动对策为目标,多种研究方法的有机结合。

  1、调查与比较研究。对我校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分析是本阶段研究的重要方法。通过调查,找出教师心理健康的不良表现;探究出教师不良心理健康的原因及维护教师心理健康的策略。比较我市不同地区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同我校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不同特点,发现和分析我市小学教师心理教育发展的问题和探寻相关的策略。

  2、文献研究。学习借鉴国外、我国港台及东部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地区和学校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学习心理学家及有关专家的文献资料。

  3、经验总结与案例研究。

  4、行动研究。在调查研究、文献研究、经验总结和案例研究的基础上多角度探索,有效推进学校教师健康教育行动策略,在行动中研究、总结、提炼和推广。

  五、研究过程总结

  1、加强理论学习,提升教师心理健康理论水平。学校为全校教师统一购买《教师的心理教育》一书,采取多种方式组织教师学习,如个人学习、集体学习相结合;系统学习与需要学习相结合;学校在本阶段还多次举办《教师的心理教育》知识讲座和学习心得交流活动。学校《实践与研究》刊物定期选编有关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资料,实验教师的研究文章,其他地区的研究成果等供老师们学习。通过学习,极大地提升了教师的理论水平。

  2、课题组的实验教师深入教师当中,调查分析各年龄、各学科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身体状况、心理状况,还两次通过问卷调查方式找出教师存在的不良心理健康表现,如:躯体化;抑郁;偏执;人际敏感;敌意;强迫;恐怖;健忘;神经衰弱;失眠等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并帮助这些教师分析形成原因。

  3、课题组每月定期召开一次课题研讨会,组织实验教师学习有关文献资料及其他地区,特别是我国港台、东部地区以及国外学校开展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成果及实践经验,学习的文献材料有莫玉霜、廖芳芳《论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结构及其培养》;谢福胜《小学教师的心育能力培养阶段性实验研究报告》;张明《浅谈教师的心理健康》;林金水《提高教师素质是办好学校的根本》;宋铮《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亟等提高》;贾林祥、宋广大《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调查研究》(健康频道);孙开基、徐振波《教师心理健康:不容忽视》;贾晓波《心理健康教育与老师心理素质》;康静梅等:《新课程改革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等。研究会上各实验教师畅所欲言,谈感想、谈认识、谈做法、谈效果,相互交流,取长补短,有效地开展了实验工作。

  4、针对教师中出现的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学校领导给予极大的关心或照顾,对于病情较轻的在上课、听课、论文、反思、案例等方面减轻工作负担及压力;病情较重的让他们带薪休假,以便调理。学校还设立了心理咨询室,帮助教师及时了解自己的心理状况,每一学年组织全体教师到涪陵中心医院体检,了解教师的身体状况。为了提高教师的身体素质,学校工会还举办了丰富多彩的文娱、体育活动,如每天早上8点全校教师做10分钟左右的早操;每月一次集体工会活动。三月开展了以《巾帼才艺多,风采秀真情》为主题的庆祝“三八”妇女活动;四月组织全校教师到涪陵戒毒所参观,并听取吸毒人的现身说法;五月开展了全民健身活动;六月组织教师参加《我为教师添光彩》的演讲活动;七、八月暑假,教师自行旅游;九月开展了《扬自信风帆,促学校发展》国庆庆祝活动;十月开展了《职工小家篮球比赛》;十一月由各小家组织教师到郊外的踏青活动;十二月开展了冬季健康竞赛活动等。学校通过一系列的工会活动,为教师调节心理压力,增强了教师的身体素质,提高了心理健康水平。

  5、经验总结。20xx年的1月、20xx年7月及20xx年12月共三次学校组织了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教师进行实验阶段小结。总结会上各实验教师谈自己的个案分析,谈自己的实验研究情况,总结自己探索出的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行动策略,并于20xx年12月每人上交实验研究论文1篇,个案分析1篇。学校实验组对第二阶段的资料作了搜集整理,并为第三阶段(20xx年1月—20xx年8月)实验总结阶段作好了充分的准备。

  六、第二阶段实验工作的认识与反思

  课题组在20xx年9月—20xx年12月开展的《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工作得到了学校领导及全体教师的大力支持和帮助,研究工作开展得比较顺利,许多教师对自身的心理健康问题有了较高的认识,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由于学校工作繁忙,实验教师的研究时间不够充足,再加上理论水平有限,维护心理健康的知识欠缺,能力不够强,所以,研究工作不是十分完善,研究成果不是十分丰硕。这要求课题组的全体实验教师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理论水平,多向实验区的名校名师学习,提高科研能力,为提高全体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做出自己的全部贡献。

教师心理健康的调查15

  希望了解某个事件或情况时,我们务必要去搞清背后真相,调查结束以后,还需要写调查报告。现在你是否对调查报告一筹莫展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教师心理健康调查报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助到家。

  1、课题的背景及意义

  近年来,在笔者从事的心理咨询工作中,发现师源性心理障碍的比例不断上升。特别是教师不健康的心态所引起的学生不良的学习态度、师生敌对、甚至辍学事件时有发生。这不仅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产生不良的影响,也给学校的声誉带来负面影响。在笔者接触的中小学教师群体中也有因为心理健康问题停课甚至自杀的案例。这些现状给我们敲起了警钟,我们在关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也应该关注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有专家指出“一个人心理不健康影响的是他自己和家人,可一个老师心理不健康,祸及的是一批学生或许多批学生”。作为基础教育的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现状如何?调查研究这个课题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它不仅关系到教师自身的生活质量、职业生涯发展,更关系到下一代的健康成长。笔者在仙游师范学校暑期举办的莆田市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班这个平台上,展开了莆田市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现状的调查。

  2、调查的目的与方法

  2.1调查的目的:

  一是了解本市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现状;

  二是了解其心理问题的成因;

  三提出合理的建议与对策,为下一步培训的内容与形式提供有建设性的建议。

  2.2调查方法:采用SCL90量表作为测量工具。SCL90对心理症状(即有可能处于心理障碍或心理障碍边缘的人)有良好的区分能力,适于测量某人群中哪些人可能有心理障碍?哪种心理障碍及其严重程度。其总分超过160提示阳性症状,其中因子分2-2.9为轻度;3-3.8为中度;3.9及以上为重度。

  2.3调查对象:莆田市80所小学,参与调查人数2人,其中女教师188人,男教师76人。

  3、结果与分析

  3.1小学教师心理问题现状

  SCL90调查数据显示:莆田市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现状不容乐观,其中表现出轻度心理症状的比例为20.2%;有3.4%的小学教师存在中度心理障碍。从以上数据还可以看出,在被调查的教师中很多项目出现阳性症状,其中强迫症状比较突出排在第一位,比例为26.8%,表现为脑子变空了,记忆力下降,明知道没必要但又无法摆脱的无意义思想、冲动及行为表现。在谈中一老师提到我现在一躺到床上,就开始想我的学生什么时候会打架,若打架会以哪种方式打?哪几个学生可能参加?明知道没必要想却又控制不了,晚上睡不好,第二天没精神,我真不知道这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我现在才32岁呢。其次是抑郁,比例为26.6%,表现在精神不振,没有目标感,不想说话,不想上课,自责等。排在第三、第四位的分别是人际关系敏感(19.1%)和敌对(17%)。在谈中教师提到人际关系的圈子小,没有什么社会性的交往,同事的性别比例又是女性明显多于男性,爱计较,喜欢咬舌头,导致人际关系出现矛盾;加上目前评聘分开,竞争激烈从而引发人际关系紧张。同时有10.9%的老师出现躯体化症状,表现为呼吸系统的不适以及身体的.不适感,如头痛、颈背部及肌肉酸痛,有的出现胃口不好,入睡难,早醒多梦等症状。

  3.2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在职称、性别等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

  对不同性别教师的心理健康进行T检验,结果显示女教师除了人际关系敏感和躯体化症状较男教师高外,其它因子上都没有显著性的差异;对农村的教师与城里的教师进行T检验,结果显示城里的教师与农村的教师在各个因子上都不存在显著性的差异;对不同职称的教师进行方差检验,结果显示不同职称的教师在心理健康方面不存在显著性的差异。

  3.3不同年龄段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明显差异

  对各年龄段的教师的心理健康进行方差检验,结果显示在总均分上各年龄阶段的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显著性的差异。进一步的事后检验显示,25-30、31-35年龄段的老师与36-40年龄段的老师之间存在显著性的差异,从平均数上可以显示25-30岁(1.50±0.40)教师的心理健康情况不如36-40岁(1.31±0.28)教师,31-35岁(1.56±0.42)教师的心理健康情况不如36-40岁(1.31±0.28)教师。40岁以上(1.36±0.28)的教师的心理健康也与31-35(1.56±0.42)年龄段的老师之间存在显著性的差异,40岁以上教师的心理健康情况比31-35岁教师好。

  从以上数据可以得出:36岁以上的教师心理健康状况比25-35岁的教师相对较好。这与教师的角色适应,教学经验,家庭情况有着密切的关系。刚毕业不久的教师没有教学经验,角色适应能力较差,难免出现紧张、焦虑、等消极情绪。等短暂适应后,对教师职业有了认同,也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却面临恋爱、结婚、生子,繁重的教学任务和多重的社会角色,使得一些老师产生了消极的情绪,引发心理问题。36岁之后,生活多稳定,孩子相对一些,教学经验丰富,因此处于这个年龄段的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相对较好。

  4、结论

  莆田市的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现状不容乐观。SCL90调查显示莆田市小学教师轻度心理问题检出率为20.2%;有3.4%的小学教师存在中度心理障碍。心理问题主要集中在强迫症状、抑郁、人际关系敏感、敌对、焦虑和躯体化等方面。调查还得出: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在职称、性别、区域等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但不同年龄段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明显差异,35岁-45岁之间的教师心态相对较好。

  5、建议

  5.1加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的自我调适能力

  教师心理问题的产生与较的职业压力有关,但是与教师缺乏心理健康知识与自我调适能力有着密切的关系。从调查结果得出:有62%的被调查教师对心理健康知识不太了解,只有9.8%的教师认为自己比较了解心理健康知识。从心理健康知识获取的途径上看,通过培训获取的只占13.4%。当问到出现心理问题时如何调适?有36.8%老师回答不知道。不了解心理健康知识和自我调适的方法,使得很多教师对自己出现心理问题时,不知所措,没有相应的防御和疏导机制,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和加重。莆田市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每年200多人,这远远不能满足教师对心理健康知识的需求。因此希望相关部门能给予高度重视,加培训力度,增加培训人数,尽可能做到全员接受心理健康专题培训。授人以渔,终身受用,只有加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力度,让教师通过正式的渠道获得心理健康知识,习得心理调适方法,才能有效提升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

  5.2增强管理者心理健康意识,优化校园心理环境

  领导者对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关系到整个教师队伍的心理健康建设。笔者通过问卷调查了秀屿区70所小学校长,您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采取了哪些具体的方法措施?您知道什么是师源性心理障碍吗?从调查中得出: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视67%,只有7.8%校长回答不重视;但问到具体采取什么措施?79.8%没有采取任何措施,11.6%回答偶尔开会有正面引导,主要靠教师自学吧;37.5%的校长不知道什么是师源性心理障碍。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学校领导并未真正重视教师的心理健康,如果说重视也只是表面文章,停留在口头上。在谈中一部分校长应自己对心理健康教育这一领域都十分陌生,更不用说去引导其他老师或开展相关活动;另有一部分暑期参加培训的老师也应,学校并不重视,看谁方便就叫谁去。通过追,这些参加培训的老师回去后多数都没有开专题讲座或为学校的心理健康建设做些什么。但从馈中了解到教师本人通过培训后心理健康意识提高,并能习得一些方法进行自我调适。

  因此,希望负责各学校心理健康有关工作的校长、副校长或分管行政应先接受相关培训,提高管理者心理健康意识,促进其从管理者角色出发,构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平台,优化校园心理环境,促进教师群体心理健康朝良性发展之路迈进。

  5.3改进心理健康培训模式,增强培训实效性

  仙游师范暑期小学心理健康师资培训班,为期10天,从初期的以讲座为主的模式逐渐向以讲座、案例、讨论、演练相结合的培训模式,提高了实效性。但仍然存在培训内容过多,专业性过强,教师自我调适内容较少,实例分析与操作层面的训练也相对薄弱。因此,改进培训的模式与内容,增加实例分析以及教师常见心理问题的调适方法与训练,采用小班上课与辅导,增强培训实效性,才能有效提高小学教师队伍的心理健康水平。

【教师心理健康的调查】相关文章:

教师心理健康的调查06-20

(推荐)教师心理健康的调查08-11

教师心理健康调查报告01-19

(合集)教师心理健康的调查15篇08-11

(优秀)教师心理健康的调查15篇08-11

教师心理健康调查报告(精选20篇)11-08

教师心理健康调查报告14篇01-19

教师心理健康调查报告(14篇)01-19

教师心理健康调查报告(集锦14篇)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