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语文教案>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08-13 10:15:55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篇1

  内容预览:

  《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教案

  一﹑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能分析雨林毁灭造成的巨大灾难

  2、掌握说明方法在文中的作用

  3、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4、培养学生正确的环保观,意识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目标2

  难点:目标3

  三﹑教学方法 :先学后教、圈点批划法、朗读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出示课件:展示热带雨林的风光

  2、 导语:热带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雨林不仅美丽神秘,而且繁衍着大量的动植物。这些植物为地球生命提供了赖以生存的氧气,而动物则是非常珍贵稀有的。那如果它消失了,毁灭了,后果是相当严重的。下面我们就来学习《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

  (二)出示教学目标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理解课文的内容

  1、自学指导: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借助课下注释、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

  理解课文内容,思考问题:

  雨林的毁灭会造成的怎样的巨大灾难?

  在书上可采用圈点勾画的形式找出答案。8分钟后,老师提问。

  2、学生读课文,找出问题的答案,划下来。

  3、老师提问,形成板书

  师小结:雨林的消失会让人类丧失大批动植物物种,而生命多样性的消失会给大气带来一系列连锁反应,引起全球气温升高,冰川溶解、洪水泛滥等一系列灾难,甚至会使地球经历第6次大规模灭绝,所以作者说,雨林的毁灭是世界性的灾难。

  (四)细读课文,掌握说明方法

  1、自学指导:本文作者为了使说明的事理更加明白透彻、清楚,采用了多种说明方法,常用的说明方法有: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分类别、列图表、作引用等。说明方法的作用的归纳方法为:说明了 (说明对象)的 (特点) (时间:7分钟)

  下面就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文中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用直线划下来,并在书上标上作用。(回答的'格式:我认为第 段中的 采用了 的说明方法,作用是 ) 时间:7分钟

  2 、学生默读课文,划说明方法,并标上作用,先写完的同学可以先给老师看,或者同桌互相检查。

  例如:刘易斯?斯科特的《雨林》一书列出数字表明,雨林以每分钟27万平方米(相当于38个足球场)的速度遭到彻底毁灭运用了引资料,列数字,做比较的说明方法。运用列数字雨林以每分钟27万平方米的速度遭到彻底毁灭突出了雨林毁灭速度之快,令人震惊,而相当于40多个足球场是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给人更直观形象的感觉,让人触目惊心,体现了语言的准确、形象、直观的特点。

  3、 师小结:本文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引资料等的说明方法,使说明的事理更加清楚,透彻,明白。而本文的语言也体现了准确﹑形象的特点。

  (五)品读课文,感受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自学指导:说明文的语言具有准确的特点,体会语言要明确这些词语表示猜测、估计、还是表示范围、程度等,这些词语删去后句子的表达有什么不同,要把这些词语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行分析。(时间:6分钟)

  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

  (1) 然而昆虫共有1000万种乃至一亿种,而且大部分在热带雨林生活。

  (2) 最严重的那次大约发生在2. 45亿年前的二叠纪。

  2 、学生进行品析

  3、 教师提问

  (六)总结提高

  教师提问:学习完本课后,你有什么收获或感受?

  思考后,同桌互相讨论。

  教师总结 :地球是我家,人人要爱她,作为地球的主人,我们一定要树立环保意识,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五、布置作业

  小调查:在你的身边,有哪些破坏环境的行为?并为改正这些行为出谋划策,用调查报告的形式写下来。

  ......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学习文中的词语:

  家醅,一马当先,挑剔,炮制,顾名思义,兴高采烈。

  2、品味文章精彩的语言。

  3、关注文章细节描写。

  4、领悟作者思念故乡、追思亲人的感情。

  【教学设想】

  一、激发学生生活体验,创设阅读氛围

  孩子对于新年总是有着许多丰富的感受。教师在课前可以引导学生漫谈自己过年的故事,体会引 导 学生感受那些经历中蕴涵的情感和意蕴。

  二、在充分调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认真研读文章,细细品味文章关键词语句子,并要求学生在文中圈点勾画

  三、教师应该介绍琦君其人的身世和活动经历,使学生可以在知人论世的基础上达到对作者较为深刻的理解

  四、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任务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月是故乡明,露从今夜白”这些古诗名句都表达了游子的思乡之情。

  我们同学学过或读过的古诗中,还有哪些表达游子思乡的诗作: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王安石《泊船瓜洲》

  李白《渡荆门送别》 《静夜思》

  现代诗文中,你还读过哪些诗歌、散文能表达作者的乡愁?

  二、今天我们学习琦君的作品《春酒》

  学生自读课文──你认为文章能表明主旨的句子是哪句?

  1、文章写了与春酒有关的`哪些事情?作者仅仅是怀念家乡的春酒吗?

  ⑴ 记叙了儿时在故乡过年、吃春酒、吃会酒的几件事。

  ⑵ 作者不仅仅是怀念家乡的春酒,文中主要通过春酒写故乡的风俗美、人情美,写自己对家乡的怀念,对母亲的追思其间,流淌着的是浓浓的思乡之情,是对一种让人难忘的生活的深情怀念。

  2、文章描绘了家乡的风俗之美,人情之美,美在何处?用下列句式说话:

  ⑴ 风俗之美美在……,表现为……

  ⑵ 人情之美美在……,表现为……

  ⑶ 文末作者的感叹是什么?表现了她怎样的感情?

  第二课时

  教学任务

  理解文章中的人物形象

  品味文章中的细节描写。

  教学过程

  一、理解文章中母亲的形象

  琦君写人的散文,都小说化了。她散文中的人物,个个生动形象,形神逼肖。本文中母亲的描写尤为出色。事实上,琦君最感人的几篇文章几乎都是写她母亲的,可以说母亲是琦君最重要的创作源泉。

  琦君笔下的母亲是一位典型的贤妻良母,充满着“爱心,佛心”这位母亲,没有文化,俭朴勤劳,灵性很强,她善良大方,充满美德,性格坚强,母亲的谆谆教诲,关爱呵护,劳心劳力以及一言一行,都是琦君写作的题材。有时,简单的几笔,人物就立起来了。例如:“到了喝春酒时,就开出来请大家尝尝。‘补气、健脾、明目的哟!’母亲总是得意地说。她又转向我说:‘但是你呀,就只能舔一指甲缝,小孩子喝多了会流鼻血,太补了。’其实我没等她说完,早已偷偷把手指头伸在杯子里好几回,已经不知舔了多少个指甲缝的八宝酒了。”在这里,母亲的慈爱温柔,孩子的活泼调皮,真是历历如在目前。

  二、体会本文生动传神语言

  设喻奇特形象:“我不请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里还捧一大包回家。”

  善于运用细节:

  请用“我认为……这个细节最生动,因为它写出了……”这个句式说话》

  细节描写举例:

  “早已偷偷把手指头伸在杯子里好几回,已经不知舔过多少个指甲缝的八宝酒了”。

  吃会酒,得了“两条”印花手帕,于是“开心得要命”。

  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女孩在几个细节中得到充分的刻画,这样活泼、天真的小女孩立刻在纸上活动起来,还微微歪着脑袋冲读者笑着……

  三、拓展·延伸

  写出过春节时,最令你难忘的一件事或一种食品,并且围绕这种事或物塑造一个人物,表达自己的某种情感。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学会11个生字及新词,认读7个字。

  2、按要求积累词语,有选择地写一写。

  1、读课文,了解内容,把文章分成两部分。知道星鱼是造成南太平洋上有些小岛神秘失踪的罪魁祸首,感受大千世界的奇妙,受到科普教育。

  2、了解设问及其作用。

  教学重点:读课文,了解内容,把文章分成两部分。知道星鱼是造成南太平洋上有些小岛神秘失踪的罪魁祸首,感受大千世界的奇妙,受到科普教育。

  教学难点:了解设问及其作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学会11个生字及新词,认读7个字;练习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的学习 学习谜和踪。

  今天我们学习30课 小岛失踪之谜 齐读课题。

  看者老师板书课题,注意谜和踪的写法。

  指导谜和踪的字型及书写时注意事项。

  二、检查预习。

  1、谁能看着生字表组词读生字。

  处理“漂”这个多音字

  piǎo 漂洗 漂白

  漂 piào漂亮

  piāo漂离 漂移

  2、这些生字是怎么记的?

  形声字:谜 据 踪 珊瑚 礁

  重点提示:毒 摄

  3、练习,区分下面的字形,再组词。

  踪( )谜( )经( )

  综( )迷( )径( )

  4、给下面但是字加一部分组成新字。

  宗( ) ( )居( )( )焦( )( )聂( )( )

  5、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正确,把句子读正确。

  提示 哈斯顿.舒尔茨 噬食 罪魁祸首 攫取 澳大利亚

  腕足 棘皮

  6、两人一组互相读课文,注意互相帮助。

  三、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四、你有什么不懂的问题,默读课文,提出来。

  第二课时

  一、读课题,提出自己的疑惑或者自己想了解的问题。

  学生可能问:小岛还有失踪的,那么真正的谜底是什么?

  二、浏览课文,自己寻找答案。

  三、这两种说法你觉得哪种更科学?找出理由谈一谈。

  四、默读课文。从课文中画出描写星鱼的语句,先读一读,再说说小岛失踪的真正原因。

  生活在南太平洋中的巨大的星鱼,直径超过1米,样子就享年一只大圆盘。它们的身体四周长有16条攫取食物用的'腕足,每条腕足上都布满了毒刺。

  读了这段话你感觉到了什么?(大 厉害 能吃)

  把你感受到的读出来。

  这种星鱼以珊瑚和珊瑚礁为口粮,而且胃口极好,一条星鱼一昼夜能够噬食掉2平方米面积的珊瑚礁。

  抓住2平方米和胃口极好理解星鱼是造成岛屿失踪的罪魁祸首。

  有语气地读这段,把星鱼的能吃读出来。

  因此,当它们对珊瑚礁小岛群起而攻之时,常常会使那些小岛在不长的时间内瓦解消失。有一些大的珊瑚岛则因为根部被咬断而成为无根之岛,在强大的海流冲击下,漂离了原来的位置。

  用自己的话告诉大家大岛和小岛是怎样失踪的。

  五、再次默读课文,看看哪些自然段写了岛屿失踪的真正原因。说说课文可以分成几部分。

  引导学生处理第三自然段

  1、事情果真是这样的吗?(什么事情?哪样呢?这句话是接着哪句话来说的?这句话放在这起什么作用?)

  2、澳大利亚的科学家经过多年周密的研究作出了科学的回答。(这句话与上面的句子有什么关系?)前面那句话提出了问题,这句话作出了回答。

  3、再读这段话,你觉得这段话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过渡)

  4、小结:过渡段主要是承上启下,但是引起下文的作用更大一些,所以应该把第三自然段与4-7段放在一起,讲的是岛屿失踪之谜。

  5、课文的1、2 段讲了什么呢?

  6、全文可以分成几部分呢?按两部分读课文。

  六、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呢?

  认识了一种新的句子那就是设问句,读课文中的两句话,说说这种句子在文中有什么好?

  七、有感情地读全文。向你的同学说一说岛屿失踪的真正原因。

  八、作业 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30、小岛失踪之谜

  被外星人盗走

  星鱼吃掉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认识本课的10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和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生字词。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老师今天要考一考大家。请问:我国著名的三大石窟分别是什么?(敦煌石窟、龙门石窟、云冈石窟)。三大石窟中最负盛名的是敦煌的莫高窟,它是我国现存石窟艺术宝库中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一座。是我国当代最有魅力的旅游景点之一。不少外国友人,为了一睹它的风采,不远万里,来到。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去欣赏,了解这座伟大的艺术宝库呢?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1课吧。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请大家轻声自读课文,边读边标记自然段序号和自己不认识的生字。

  2、老师发现有不少的小朋友遇到了生字拦路虎,你们有什么好处办法解决这些困难呢?“问、查、拼……”

  3、下面请大家选自己最喜欢的办法认识这些生字。要求读准读通。

  4、评议,随机正音。

  5、游戏检查识字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4、交流。

  四、练习写字:

  学写“创、佛、楼、捕、割、衫、仿”。

  1、 自主观察这6个字,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2、 再仔细观察这6个字,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3、 全班交流。

  4、 实践作业:选择合适的方式搜集、查找一些有关莫高窟的图片或资料。

  学生轻声读文,标画自然段序号,解决不认识的字。

  开火车巩固识字。

  1、自读课文,要求做到“四不”(不可加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误一字)

  2、读给同桌听、互评

  3、齐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介绍了什么?你有什么问题?

  指名说一说。

  仔细观察,说一说你要提醒同学们在写字时该注意的事宜。

  练习写字,写字比赛。要求写正确、写美观,注意写钢笔字的要求。

  5、 同桌互评。

  6、 小老师范写。

  板书设计:

  10 莫高窟

  问、 查 、猜……

  读通 读准 读懂

  横平 竖直 方正

语文教案 篇5

  【实用教案】

  〖创意说明

  本设计着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在尊重学生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究欲望,由粗到精,由整体到局部,从人物形象到故事情节到艺术手法进行感知、感受、感悟,让学法在感受中明确,让语文素养在感悟中形成,让思维品质在探究中提升。

  〖教学步骤

  观看《铁道游击队》导入:

  在富饶的齐鲁大地上,在长长的铁路沿线,游击队员们以非凡的智慧和勇气打击了敌人,收获了胜利。在辽阔的冀中平原,在美丽的白洋淀,抗日战争的洪流也锻造出许许多多具有传奇色彩的英雄人物,大家想认识他们吗?让我们──

  一、走进芦花荡

  1、听配乐朗读,初步感受芦花荡,将感受用“这是一片_____”的芦花荡说出来。

  2、将《芦花荡》中写景物的句子找出来,并展开想象,感受美景。

  二、感受人和事情

  1、粗略感知:

  美丽的芦花荡里生活着哪些人?发生了哪些事?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请自由细读文章,将自己对人事情的感受说出来。

  人物: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英雄老头;一对可爱而勇敢的姐妹;一群愚蠢的鬼子兵。

  事件:一次惊心动魄的护送;一场酣畅淋漓的复仇。

  情感:一份深沉的爱国情;一份屈辱的亡国痛。

  2、重点探究:

  ⑴ 用“老头的英雄性格表现在__________”说话,重点探究人物的性格内涵。

  可以有如下结论:

  老头的英雄性格表现在他爱国抗日的热情、老当益壮的气概上;

  老头的英雄性格表现在他具有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上;

  老头的英雄性格表现在他过于自信自尊上;

  老头的英雄性格表现在他智勇双全的行为上。

  ⑵ 用“护送的惊心动魄表现在_____________”“复仇的酣畅淋漓表现在__________”的句式说话,重点探究事件发生的过程与意义。

  可以有如下结论:

  护送的惊心动魄表现在路途的危险上;

  护送的惊心动魄表现在交通工具的简陋上;

  护送的惊心动魄表现在敌军密集的火力上;

  护送的惊心动魄表现在敌我势力的悬殊上;

  复仇的酣畅淋漓表现在老头设下的圈套上;

  复仇的酣畅淋漓表现在敌人的愚蠢上钩上;

  复仇的酣畅淋漓表现在老头痛打敌人上。

  ⑶ 依照上面的格式,用“深沉的爱国情表现在________”“屈辱的亡国痛表现在________”的句式发现说话。

  三、探究诗性美

  《芦花荡》是孙犁“诗体小说”的代表作之一,读之有一种如诗如画的感觉,下面我们来探究一下文章的“诗性美”。

  讨论交流,明确:

  1、轻缓的节奏:

  孙犁的小说一般不具有紧张曲折的故事情节,他着力展示的是人情美,而不力图以情节取胜。《芦花荡》就是这样,讲的是一位老人护送两个小女“战士”,又为她们负伤报仇的故事,全文几乎没有明显的情节高潮,一切都在柔美的芦花荡里缓缓的进行,就像那脉脉的流水一样。

  2、白描的手法:

  写人不以外形为主,而是注重神似。往往抓住事物的传神之处,突出重点,通过简洁的,最有特征性的语言和行动描写,点出人物的神韵,展现他们的精神世界。本文在刻画主人公──协助我军的“老头子”就体现出了这点。他“只穿一条蓝色的破旧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手里拿着一根竹篙”,像是“老了的鱼鹰”,这是形貌的描写。紧接着以“短短的花白胡子”和“尖利明亮的眼睛”点出老人矍铄干练的内在气质。在战斗中,又以“觉得自己的'手脚顿时失去了力量”,“叹了一口气”,“像连珠箭”,“射穿了老头子的心”等几处心理描写,展现了老人的自尊。而人物的几句精简的语言描写,如“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和“等到明天,你们看吧”,就把老人的自信自强、爱憎分明的性格表现得生动而深刻。着墨不多却直指人物的灵魂精神,却反映人物的人性美和灵魂美。

  3、诗意的意境:

  作者追求作品中诗的情调,诗的感情。本文中的景物描写,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如“月明风清”、“一片苇叶”、“稻米和肥鱼的香味”“飒飒的风响”等情境和语言的选择,就连写战斗,也不忘那“莲蓬的清香”等美的意象的选择。景物的描写是为展现情感的,即古人所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从而使作品的情与景都饱含着诗意,展现出作者对美好的事物和光明的人生、以及优雅的人情的向往和追求,对罪恶、丑陋、陈旧和黯淡的事物的厌弃。

  4、清新的语言:

  本文语言的特色是凝炼、含蓄、优美、生动、富于色彩美和音响效果。课文的第一段,写苇塘、星光和水鸟,都是那么的轻婉柔美,把读者带到一个清新的语境中。“悠悠”“弯弯”“飒飒”“溜溜”等叠音词的运用,给人以轻缓的节奏美感。“风清月明”“清爽”“悠闲”“丝绒”“清香”等词语也给人以舒适、光亮的情感体验,使文章清丽自然,含蓄隽永,柔婉秀美,富于抒情性。

  【备选创意】

  〖创意说明

  让学生自主阅读、自由选择、自由活动,给文章配乐、配图、配画外音、配诗,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教学步骤

  一、沸扬扬读,整体感知

  二、配乐朗读

  教师出示《春江花月夜》《平湖秋月》《高山流水》《鱼舟唱晚》《十面埋伏》等经典国乐,要求根据文字与内容选择朗读时的背景音乐。

  明确:读文中景物描写时宜选配《平湖秋月》,而朗读“老头抓鬼子”的内容宜配《十面埋伏》。

  三、使用学生选择的背景音乐,指名朗读1~8段

  要求给这段内容配一幅插图。

  明确:可以是美丽的芦花荡为背景,一个干瘦的老头在荷花淀里撑着船。

  四、分组读老头护送女孩子挂花的内容(9~54段)

  想象老头没完成任务时的心理活动,给老头和二曼配上独白式的话外音。

  活动设计一:

  一学生读课文:一声一声像连珠箭,射穿老头子的心。

  一学生配画外音:多可爱的两个孩子,都怪我,怎么这次就不小心点呢?该怎么向部队交代呢?平日可是在大家面前夸过海口的,这张老脸往哪搁去?

  活动设计二:

  一学生读课文:在那苇塘的边缘,芦花下面,有一个女孩子,她用密密的苇叶遮掩着身子,看着这场英雄的行为。

  一学生配画外音:这位老同志昨天说的活可不是放空炮,别看他这么大年纪,真是老英雄呢!你看他,面对十几个鬼子,毫不畏惧。想不到他足智多谋,原来把一大捆莲蓬放在船头,自己有滋有味剥着莲蓬吃,是在引诱鬼子。他驾船的本领神了,好像牵着鬼子的鼻子在转。鬼子在水里转来转去怎么会不敢动弹了呢?怎么一股一股血水冒上来呢?老同志还没动手,鬼子怎么就流血了呢?定然是水下设了什么机关,他真有点子。原来他真有他的本事,不用枪,一个人就能对付十几个鬼子,叫鬼子只有挨打的份,没有还手的力。老英雄砸得好,狠狠砸!叫他们头破血流。大菱的仇算是报了,回去告诉大菱,让她知道这英雄的故事,让她早日养好伤,向老英雄学习,打败日本鬼子。

  五、师范读老头抓敌的部分(55~63)

  感受作者字里行间对老头的情感,以“老头的形象”为主题,给前面的插图提上一首诗。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畔、兜、穗、裹、嚼、肺、腑、撩”八个生字,能准确认读。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村孩子纯朴自然、欢快的童年生活。

  3.体会作者生动形象的语言,领悟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感悟乡村的欢快、柔美生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生动形象的语言,领悟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挂图或、麦哨实物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介绍作用

  1.板书课题,质疑。

  2.解释课题: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麦哨》,麦就是——(麦子),哨呢——(口哨),

  3.介绍作用:用麦秸做的哨子。把麦秸削孔,然后放在口中吹,能发出清脆悦耳的响声

  二、初读课文,学习词语

  1.请同学们打开课文,自由朗读课文,注意把课文读通、读顺,遇到难读的字多读几次。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3.出示词语,生读

  湖畔 肚兜 嫩荚 麦穗儿 麦芒 擎起 包裹 嚼嚼 吮吮 直沁肺腑 撩起 你呼我应

  此起彼落 茅茅针 麦秆似的 结出 黑白相间 乐谱 剥开 和着

  多音字:和、应、结、剥

  形近字的比较:“俯”和“腑”

  三、品读课文,初步感悟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看看课文几次写到“麦哨”?是怎样描写的?

  2.组内交流。

  (首尾两次写到“麦哨”。你呼我应,此起彼伏,欢快柔美;乡村孩子在田野中无拘无束地快乐游戏)

  3.师:变化丰富的麦哨声就像一曲曲风格不同的田园牧歌,我们听着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短促的麦哨声是一曲欢快的乐曲,悠长的麦哨声是一曲柔美的乐曲,而相互应和着的`麦哨声)

  4.学习写法:

  师:麦哨声一呼一应,你呼我应,此起彼伏,欢快柔美。你还发现什么也前后呼应着?

  (小结:课文首尾两次写到“麦哨”。你呼我应,让我们一直沉浸在麦哨所吹响的田园牧歌里。)就像一曲合奏曲。)

  5.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自己最喜欢的部分。

  四、细读课文,品味语言

  1.过渡:为什么孩子们的麦哨声吹得那么欢快、那么柔美?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地读一读课文的其他段落,去欣赏乡野生活里的“欢快”与“柔美”的画面。

  2.请大家自读自悟,边读边把“欢快”与“柔美”标注在相关的句子边。

  3.随机交流所欣赏到的“乐”与“美”和画面,边交流边指导朗读,读出相应的感受。

  A、孩子们衣服美、外貌美。

  “白竹布衬衫小凉帽,绣花兜肚彩头巾。”

  “那一张张红扑扑的脸蛋,蒙上一层晶莹的细汗,犹如一朵朵沾满露珠的月季花。”

  看图品味:碧蓝的湖水边,茵茵绿草地上,孩子们玩耍割草,就像是绿草地上盛开了无数美丽的花儿,好一幅色彩艳丽的画。

  B、田野里花果美:

  “前几天,田野里还是鹅黄嫩绿……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

  哪些颜色映入你的眼帘?把描写颜色的词语圈划出来:

  鹅黄嫩绿、浓阴、金黄、黑白相间、雪白、浅黄色

  这些颜色是一起出现的吗?(圈划:前几天、转眼间)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好一幅变幻无穷五彩纷呈的画。)

  4、仿写练习:(出示图片,看图,用“谢了……结出”说一个排比句。)

  这段不但写出了田野里花果美,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了田园里丰收乐。

  C、田园里丰收乐:

  “前几天,田野里还是鹅黄嫩绿……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

  哪些词语让你看到了丰收的景象?(圈划:到处、密密的、一蓬蓬、丰满、齐刷刷。)

  重点品味“擎”。(与举、托相比,“擎”字更显出果实的丰满,突出麦子的自豪与献礼般的郑重。)

  看到这么美的麦田,你想说什么呢?跳动的音符奏出的是什么乐曲?(整个田野就好象是一篇完整的,优美的丰收乐章。)

  D、小伙伴游戏乐:

  “男孩子跑到铺满青草的土坡上面,翻跟头……这简直是一个天然的运动场。”

  如果你在这个运动场上玩耍,心情会怎样?读到这里,你有什么话想对孩子们说?(读!)

  难怪“那一张张红扑扑的脸蛋,蒙上一层晶莹的细汗,犹如一朵朵沾满露珠的月季花。”

  E、茅茅针滋味美:“……一股甘甜清凉的滋味很快从舌尖直沁肺腑!”

  草地是天然的垫子,那茅茅针呢?(是天然的绿色饮料)

  那种滋味会象什么呢?想象着这种滋味,我们也来好好尝尝吧!(读!)

  五、学生自读,交流美句

  1.同学们,刚才我们品味着课文,仿佛看到了乡间田野里即将丰收的景象和孩子们玩耍嬉戏的情形,那快乐美好的田园生活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果你再仔细读读课文,一定会发现课文中的好多词句也像麦芒一样齐刷刷的,也是那样的美。

  2.学生自读,寻找有规律的词句,交流美的语句,诵读积累喜欢的词句。(通过师生对读、同桌对读等形式读出句的节奏美,积累词句)

  一声呼,一声应玩累了,喊渴了

  密密的鼓鼓的嚼嚼,吮吮

  你呼我应,此起彼落一张张一朵朵

  一蓬蓬那么欢快,那么柔美

  3.你还有不会的吗?那么,课文为什么以“麦哨”为题?

  六、总结:

  以麦哨为线索,以首尾呼应的音律,呈现了一派丰收在即的田园风光,从而隐喻出生活在田园里的孩子们,童年的生活就像麦哨的声音,这哨声是那么欢快、柔美,悠远,绵长。这节课,我们跟随作者领略了美好的田园风光和孩子们的欢乐,了解了作者的一些写的方法,希望你们也能像作者这样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准确而恰当地表达出来。

语文教案 篇7

  (一)识字与写字:

  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其中20xx个左右会写。

  3.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4.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

  5.有条件的地方,可学习使用键盘输入汉字。

  (二)阅读: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6.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7.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8.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9.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10.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三)习作

  1.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2.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3.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4.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际。

  5.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6.根据表达的需要,使用冒号、引号。

  7.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8.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四)口语交际

  1.能用普通话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2.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

  3.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4.能具体生动地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

  (五)综合性学习

  1.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

  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3.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

  4.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

《语文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写手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1-09

语文的教案11-05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1-10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4-02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04-05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4-06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荷花教案09-02

语文园教案02-04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篇1

  内容预览:

  《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教案

  一﹑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能分析雨林毁灭造成的巨大灾难

  2、掌握说明方法在文中的作用

  3、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4、培养学生正确的环保观,意识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目标2

  难点:目标3

  三﹑教学方法 :先学后教、圈点批划法、朗读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出示课件:展示热带雨林的风光

  2、 导语:热带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雨林不仅美丽神秘,而且繁衍着大量的动植物。这些植物为地球生命提供了赖以生存的氧气,而动物则是非常珍贵稀有的。那如果它消失了,毁灭了,后果是相当严重的。下面我们就来学习《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

  (二)出示教学目标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理解课文的内容

  1、自学指导: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借助课下注释、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

  理解课文内容,思考问题:

  雨林的毁灭会造成的怎样的巨大灾难?

  在书上可采用圈点勾画的形式找出答案。8分钟后,老师提问。

  2、学生读课文,找出问题的答案,划下来。

  3、老师提问,形成板书

  师小结:雨林的消失会让人类丧失大批动植物物种,而生命多样性的消失会给大气带来一系列连锁反应,引起全球气温升高,冰川溶解、洪水泛滥等一系列灾难,甚至会使地球经历第6次大规模灭绝,所以作者说,雨林的毁灭是世界性的灾难。

  (四)细读课文,掌握说明方法

  1、自学指导:本文作者为了使说明的事理更加明白透彻、清楚,采用了多种说明方法,常用的说明方法有: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分类别、列图表、作引用等。说明方法的作用的归纳方法为:说明了 (说明对象)的 (特点) (时间:7分钟)

  下面就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文中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用直线划下来,并在书上标上作用。(回答的'格式:我认为第 段中的 采用了 的说明方法,作用是 ) 时间:7分钟

  2 、学生默读课文,划说明方法,并标上作用,先写完的同学可以先给老师看,或者同桌互相检查。

  例如:刘易斯?斯科特的《雨林》一书列出数字表明,雨林以每分钟27万平方米(相当于38个足球场)的速度遭到彻底毁灭运用了引资料,列数字,做比较的说明方法。运用列数字雨林以每分钟27万平方米的速度遭到彻底毁灭突出了雨林毁灭速度之快,令人震惊,而相当于40多个足球场是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给人更直观形象的感觉,让人触目惊心,体现了语言的准确、形象、直观的特点。

  3、 师小结:本文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引资料等的说明方法,使说明的事理更加清楚,透彻,明白。而本文的语言也体现了准确﹑形象的特点。

  (五)品读课文,感受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自学指导:说明文的语言具有准确的特点,体会语言要明确这些词语表示猜测、估计、还是表示范围、程度等,这些词语删去后句子的表达有什么不同,要把这些词语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行分析。(时间:6分钟)

  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

  (1) 然而昆虫共有1000万种乃至一亿种,而且大部分在热带雨林生活。

  (2) 最严重的那次大约发生在2. 45亿年前的二叠纪。

  2 、学生进行品析

  3、 教师提问

  (六)总结提高

  教师提问:学习完本课后,你有什么收获或感受?

  思考后,同桌互相讨论。

  教师总结 :地球是我家,人人要爱她,作为地球的主人,我们一定要树立环保意识,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五、布置作业

  小调查:在你的身边,有哪些破坏环境的行为?并为改正这些行为出谋划策,用调查报告的形式写下来。

  ......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学习文中的词语:

  家醅,一马当先,挑剔,炮制,顾名思义,兴高采烈。

  2、品味文章精彩的语言。

  3、关注文章细节描写。

  4、领悟作者思念故乡、追思亲人的感情。

  【教学设想】

  一、激发学生生活体验,创设阅读氛围

  孩子对于新年总是有着许多丰富的感受。教师在课前可以引导学生漫谈自己过年的故事,体会引 导 学生感受那些经历中蕴涵的情感和意蕴。

  二、在充分调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认真研读文章,细细品味文章关键词语句子,并要求学生在文中圈点勾画

  三、教师应该介绍琦君其人的身世和活动经历,使学生可以在知人论世的基础上达到对作者较为深刻的理解

  四、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任务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月是故乡明,露从今夜白”这些古诗名句都表达了游子的思乡之情。

  我们同学学过或读过的古诗中,还有哪些表达游子思乡的诗作: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王安石《泊船瓜洲》

  李白《渡荆门送别》 《静夜思》

  现代诗文中,你还读过哪些诗歌、散文能表达作者的乡愁?

  二、今天我们学习琦君的作品《春酒》

  学生自读课文──你认为文章能表明主旨的句子是哪句?

  1、文章写了与春酒有关的`哪些事情?作者仅仅是怀念家乡的春酒吗?

  ⑴ 记叙了儿时在故乡过年、吃春酒、吃会酒的几件事。

  ⑵ 作者不仅仅是怀念家乡的春酒,文中主要通过春酒写故乡的风俗美、人情美,写自己对家乡的怀念,对母亲的追思其间,流淌着的是浓浓的思乡之情,是对一种让人难忘的生活的深情怀念。

  2、文章描绘了家乡的风俗之美,人情之美,美在何处?用下列句式说话:

  ⑴ 风俗之美美在……,表现为……

  ⑵ 人情之美美在……,表现为……

  ⑶ 文末作者的感叹是什么?表现了她怎样的感情?

  第二课时

  教学任务

  理解文章中的人物形象

  品味文章中的细节描写。

  教学过程

  一、理解文章中母亲的形象

  琦君写人的散文,都小说化了。她散文中的人物,个个生动形象,形神逼肖。本文中母亲的描写尤为出色。事实上,琦君最感人的几篇文章几乎都是写她母亲的,可以说母亲是琦君最重要的创作源泉。

  琦君笔下的母亲是一位典型的贤妻良母,充满着“爱心,佛心”这位母亲,没有文化,俭朴勤劳,灵性很强,她善良大方,充满美德,性格坚强,母亲的谆谆教诲,关爱呵护,劳心劳力以及一言一行,都是琦君写作的题材。有时,简单的几笔,人物就立起来了。例如:“到了喝春酒时,就开出来请大家尝尝。‘补气、健脾、明目的哟!’母亲总是得意地说。她又转向我说:‘但是你呀,就只能舔一指甲缝,小孩子喝多了会流鼻血,太补了。’其实我没等她说完,早已偷偷把手指头伸在杯子里好几回,已经不知舔了多少个指甲缝的八宝酒了。”在这里,母亲的慈爱温柔,孩子的活泼调皮,真是历历如在目前。

  二、体会本文生动传神语言

  设喻奇特形象:“我不请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里还捧一大包回家。”

  善于运用细节:

  请用“我认为……这个细节最生动,因为它写出了……”这个句式说话》

  细节描写举例:

  “早已偷偷把手指头伸在杯子里好几回,已经不知舔过多少个指甲缝的八宝酒了”。

  吃会酒,得了“两条”印花手帕,于是“开心得要命”。

  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女孩在几个细节中得到充分的刻画,这样活泼、天真的小女孩立刻在纸上活动起来,还微微歪着脑袋冲读者笑着……

  三、拓展·延伸

  写出过春节时,最令你难忘的一件事或一种食品,并且围绕这种事或物塑造一个人物,表达自己的某种情感。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学会11个生字及新词,认读7个字。

  2、按要求积累词语,有选择地写一写。

  1、读课文,了解内容,把文章分成两部分。知道星鱼是造成南太平洋上有些小岛神秘失踪的罪魁祸首,感受大千世界的奇妙,受到科普教育。

  2、了解设问及其作用。

  教学重点:读课文,了解内容,把文章分成两部分。知道星鱼是造成南太平洋上有些小岛神秘失踪的罪魁祸首,感受大千世界的奇妙,受到科普教育。

  教学难点:了解设问及其作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学会11个生字及新词,认读7个字;练习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的学习 学习谜和踪。

  今天我们学习30课 小岛失踪之谜 齐读课题。

  看者老师板书课题,注意谜和踪的写法。

  指导谜和踪的字型及书写时注意事项。

  二、检查预习。

  1、谁能看着生字表组词读生字。

  处理“漂”这个多音字

  piǎo 漂洗 漂白

  漂 piào漂亮

  piāo漂离 漂移

  2、这些生字是怎么记的?

  形声字:谜 据 踪 珊瑚 礁

  重点提示:毒 摄

  3、练习,区分下面的字形,再组词。

  踪( )谜( )经( )

  综( )迷( )径( )

  4、给下面但是字加一部分组成新字。

  宗( ) ( )居( )( )焦( )( )聂( )( )

  5、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正确,把句子读正确。

  提示 哈斯顿.舒尔茨 噬食 罪魁祸首 攫取 澳大利亚

  腕足 棘皮

  6、两人一组互相读课文,注意互相帮助。

  三、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四、你有什么不懂的问题,默读课文,提出来。

  第二课时

  一、读课题,提出自己的疑惑或者自己想了解的问题。

  学生可能问:小岛还有失踪的,那么真正的谜底是什么?

  二、浏览课文,自己寻找答案。

  三、这两种说法你觉得哪种更科学?找出理由谈一谈。

  四、默读课文。从课文中画出描写星鱼的语句,先读一读,再说说小岛失踪的真正原因。

  生活在南太平洋中的巨大的星鱼,直径超过1米,样子就享年一只大圆盘。它们的身体四周长有16条攫取食物用的'腕足,每条腕足上都布满了毒刺。

  读了这段话你感觉到了什么?(大 厉害 能吃)

  把你感受到的读出来。

  这种星鱼以珊瑚和珊瑚礁为口粮,而且胃口极好,一条星鱼一昼夜能够噬食掉2平方米面积的珊瑚礁。

  抓住2平方米和胃口极好理解星鱼是造成岛屿失踪的罪魁祸首。

  有语气地读这段,把星鱼的能吃读出来。

  因此,当它们对珊瑚礁小岛群起而攻之时,常常会使那些小岛在不长的时间内瓦解消失。有一些大的珊瑚岛则因为根部被咬断而成为无根之岛,在强大的海流冲击下,漂离了原来的位置。

  用自己的话告诉大家大岛和小岛是怎样失踪的。

  五、再次默读课文,看看哪些自然段写了岛屿失踪的真正原因。说说课文可以分成几部分。

  引导学生处理第三自然段

  1、事情果真是这样的吗?(什么事情?哪样呢?这句话是接着哪句话来说的?这句话放在这起什么作用?)

  2、澳大利亚的科学家经过多年周密的研究作出了科学的回答。(这句话与上面的句子有什么关系?)前面那句话提出了问题,这句话作出了回答。

  3、再读这段话,你觉得这段话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过渡)

  4、小结:过渡段主要是承上启下,但是引起下文的作用更大一些,所以应该把第三自然段与4-7段放在一起,讲的是岛屿失踪之谜。

  5、课文的1、2 段讲了什么呢?

  6、全文可以分成几部分呢?按两部分读课文。

  六、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呢?

  认识了一种新的句子那就是设问句,读课文中的两句话,说说这种句子在文中有什么好?

  七、有感情地读全文。向你的同学说一说岛屿失踪的真正原因。

  八、作业 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30、小岛失踪之谜

  被外星人盗走

  星鱼吃掉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认识本课的10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和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生字词。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老师今天要考一考大家。请问:我国著名的三大石窟分别是什么?(敦煌石窟、龙门石窟、云冈石窟)。三大石窟中最负盛名的是敦煌的莫高窟,它是我国现存石窟艺术宝库中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一座。是我国当代最有魅力的旅游景点之一。不少外国友人,为了一睹它的风采,不远万里,来到。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去欣赏,了解这座伟大的艺术宝库呢?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1课吧。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请大家轻声自读课文,边读边标记自然段序号和自己不认识的生字。

  2、老师发现有不少的小朋友遇到了生字拦路虎,你们有什么好处办法解决这些困难呢?“问、查、拼……”

  3、下面请大家选自己最喜欢的办法认识这些生字。要求读准读通。

  4、评议,随机正音。

  5、游戏检查识字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4、交流。

  四、练习写字:

  学写“创、佛、楼、捕、割、衫、仿”。

  1、 自主观察这6个字,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2、 再仔细观察这6个字,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3、 全班交流。

  4、 实践作业:选择合适的方式搜集、查找一些有关莫高窟的图片或资料。

  学生轻声读文,标画自然段序号,解决不认识的字。

  开火车巩固识字。

  1、自读课文,要求做到“四不”(不可加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误一字)

  2、读给同桌听、互评

  3、齐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介绍了什么?你有什么问题?

  指名说一说。

  仔细观察,说一说你要提醒同学们在写字时该注意的事宜。

  练习写字,写字比赛。要求写正确、写美观,注意写钢笔字的要求。

  5、 同桌互评。

  6、 小老师范写。

  板书设计:

  10 莫高窟

  问、 查 、猜……

  读通 读准 读懂

  横平 竖直 方正

语文教案 篇5

  【实用教案】

  〖创意说明

  本设计着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在尊重学生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究欲望,由粗到精,由整体到局部,从人物形象到故事情节到艺术手法进行感知、感受、感悟,让学法在感受中明确,让语文素养在感悟中形成,让思维品质在探究中提升。

  〖教学步骤

  观看《铁道游击队》导入:

  在富饶的齐鲁大地上,在长长的铁路沿线,游击队员们以非凡的智慧和勇气打击了敌人,收获了胜利。在辽阔的冀中平原,在美丽的白洋淀,抗日战争的洪流也锻造出许许多多具有传奇色彩的英雄人物,大家想认识他们吗?让我们──

  一、走进芦花荡

  1、听配乐朗读,初步感受芦花荡,将感受用“这是一片_____”的芦花荡说出来。

  2、将《芦花荡》中写景物的句子找出来,并展开想象,感受美景。

  二、感受人和事情

  1、粗略感知:

  美丽的芦花荡里生活着哪些人?发生了哪些事?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请自由细读文章,将自己对人事情的感受说出来。

  人物: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英雄老头;一对可爱而勇敢的姐妹;一群愚蠢的鬼子兵。

  事件:一次惊心动魄的护送;一场酣畅淋漓的复仇。

  情感:一份深沉的爱国情;一份屈辱的亡国痛。

  2、重点探究:

  ⑴ 用“老头的英雄性格表现在__________”说话,重点探究人物的性格内涵。

  可以有如下结论:

  老头的英雄性格表现在他爱国抗日的热情、老当益壮的气概上;

  老头的英雄性格表现在他具有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上;

  老头的英雄性格表现在他过于自信自尊上;

  老头的英雄性格表现在他智勇双全的行为上。

  ⑵ 用“护送的惊心动魄表现在_____________”“复仇的酣畅淋漓表现在__________”的句式说话,重点探究事件发生的过程与意义。

  可以有如下结论:

  护送的惊心动魄表现在路途的危险上;

  护送的惊心动魄表现在交通工具的简陋上;

  护送的惊心动魄表现在敌军密集的火力上;

  护送的惊心动魄表现在敌我势力的悬殊上;

  复仇的酣畅淋漓表现在老头设下的圈套上;

  复仇的酣畅淋漓表现在敌人的愚蠢上钩上;

  复仇的酣畅淋漓表现在老头痛打敌人上。

  ⑶ 依照上面的格式,用“深沉的爱国情表现在________”“屈辱的亡国痛表现在________”的句式发现说话。

  三、探究诗性美

  《芦花荡》是孙犁“诗体小说”的代表作之一,读之有一种如诗如画的感觉,下面我们来探究一下文章的“诗性美”。

  讨论交流,明确:

  1、轻缓的节奏:

  孙犁的小说一般不具有紧张曲折的故事情节,他着力展示的是人情美,而不力图以情节取胜。《芦花荡》就是这样,讲的是一位老人护送两个小女“战士”,又为她们负伤报仇的故事,全文几乎没有明显的情节高潮,一切都在柔美的芦花荡里缓缓的进行,就像那脉脉的流水一样。

  2、白描的手法:

  写人不以外形为主,而是注重神似。往往抓住事物的传神之处,突出重点,通过简洁的,最有特征性的语言和行动描写,点出人物的神韵,展现他们的精神世界。本文在刻画主人公──协助我军的“老头子”就体现出了这点。他“只穿一条蓝色的破旧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手里拿着一根竹篙”,像是“老了的鱼鹰”,这是形貌的描写。紧接着以“短短的花白胡子”和“尖利明亮的眼睛”点出老人矍铄干练的内在气质。在战斗中,又以“觉得自己的'手脚顿时失去了力量”,“叹了一口气”,“像连珠箭”,“射穿了老头子的心”等几处心理描写,展现了老人的自尊。而人物的几句精简的语言描写,如“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和“等到明天,你们看吧”,就把老人的自信自强、爱憎分明的性格表现得生动而深刻。着墨不多却直指人物的灵魂精神,却反映人物的人性美和灵魂美。

  3、诗意的意境:

  作者追求作品中诗的情调,诗的感情。本文中的景物描写,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如“月明风清”、“一片苇叶”、“稻米和肥鱼的香味”“飒飒的风响”等情境和语言的选择,就连写战斗,也不忘那“莲蓬的清香”等美的意象的选择。景物的描写是为展现情感的,即古人所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从而使作品的情与景都饱含着诗意,展现出作者对美好的事物和光明的人生、以及优雅的人情的向往和追求,对罪恶、丑陋、陈旧和黯淡的事物的厌弃。

  4、清新的语言:

  本文语言的特色是凝炼、含蓄、优美、生动、富于色彩美和音响效果。课文的第一段,写苇塘、星光和水鸟,都是那么的轻婉柔美,把读者带到一个清新的语境中。“悠悠”“弯弯”“飒飒”“溜溜”等叠音词的运用,给人以轻缓的节奏美感。“风清月明”“清爽”“悠闲”“丝绒”“清香”等词语也给人以舒适、光亮的情感体验,使文章清丽自然,含蓄隽永,柔婉秀美,富于抒情性。

  【备选创意】

  〖创意说明

  让学生自主阅读、自由选择、自由活动,给文章配乐、配图、配画外音、配诗,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教学步骤

  一、沸扬扬读,整体感知

  二、配乐朗读

  教师出示《春江花月夜》《平湖秋月》《高山流水》《鱼舟唱晚》《十面埋伏》等经典国乐,要求根据文字与内容选择朗读时的背景音乐。

  明确:读文中景物描写时宜选配《平湖秋月》,而朗读“老头抓鬼子”的内容宜配《十面埋伏》。

  三、使用学生选择的背景音乐,指名朗读1~8段

  要求给这段内容配一幅插图。

  明确:可以是美丽的芦花荡为背景,一个干瘦的老头在荷花淀里撑着船。

  四、分组读老头护送女孩子挂花的内容(9~54段)

  想象老头没完成任务时的心理活动,给老头和二曼配上独白式的话外音。

  活动设计一:

  一学生读课文:一声一声像连珠箭,射穿老头子的心。

  一学生配画外音:多可爱的两个孩子,都怪我,怎么这次就不小心点呢?该怎么向部队交代呢?平日可是在大家面前夸过海口的,这张老脸往哪搁去?

  活动设计二:

  一学生读课文:在那苇塘的边缘,芦花下面,有一个女孩子,她用密密的苇叶遮掩着身子,看着这场英雄的行为。

  一学生配画外音:这位老同志昨天说的活可不是放空炮,别看他这么大年纪,真是老英雄呢!你看他,面对十几个鬼子,毫不畏惧。想不到他足智多谋,原来把一大捆莲蓬放在船头,自己有滋有味剥着莲蓬吃,是在引诱鬼子。他驾船的本领神了,好像牵着鬼子的鼻子在转。鬼子在水里转来转去怎么会不敢动弹了呢?怎么一股一股血水冒上来呢?老同志还没动手,鬼子怎么就流血了呢?定然是水下设了什么机关,他真有点子。原来他真有他的本事,不用枪,一个人就能对付十几个鬼子,叫鬼子只有挨打的份,没有还手的力。老英雄砸得好,狠狠砸!叫他们头破血流。大菱的仇算是报了,回去告诉大菱,让她知道这英雄的故事,让她早日养好伤,向老英雄学习,打败日本鬼子。

  五、师范读老头抓敌的部分(55~63)

  感受作者字里行间对老头的情感,以“老头的形象”为主题,给前面的插图提上一首诗。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畔、兜、穗、裹、嚼、肺、腑、撩”八个生字,能准确认读。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村孩子纯朴自然、欢快的童年生活。

  3.体会作者生动形象的语言,领悟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感悟乡村的欢快、柔美生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生动形象的语言,领悟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挂图或、麦哨实物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介绍作用

  1.板书课题,质疑。

  2.解释课题: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麦哨》,麦就是——(麦子),哨呢——(口哨),

  3.介绍作用:用麦秸做的哨子。把麦秸削孔,然后放在口中吹,能发出清脆悦耳的响声

  二、初读课文,学习词语

  1.请同学们打开课文,自由朗读课文,注意把课文读通、读顺,遇到难读的字多读几次。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3.出示词语,生读

  湖畔 肚兜 嫩荚 麦穗儿 麦芒 擎起 包裹 嚼嚼 吮吮 直沁肺腑 撩起 你呼我应

  此起彼落 茅茅针 麦秆似的 结出 黑白相间 乐谱 剥开 和着

  多音字:和、应、结、剥

  形近字的比较:“俯”和“腑”

  三、品读课文,初步感悟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看看课文几次写到“麦哨”?是怎样描写的?

  2.组内交流。

  (首尾两次写到“麦哨”。你呼我应,此起彼伏,欢快柔美;乡村孩子在田野中无拘无束地快乐游戏)

  3.师:变化丰富的麦哨声就像一曲曲风格不同的田园牧歌,我们听着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短促的麦哨声是一曲欢快的乐曲,悠长的麦哨声是一曲柔美的乐曲,而相互应和着的`麦哨声)

  4.学习写法:

  师:麦哨声一呼一应,你呼我应,此起彼伏,欢快柔美。你还发现什么也前后呼应着?

  (小结:课文首尾两次写到“麦哨”。你呼我应,让我们一直沉浸在麦哨所吹响的田园牧歌里。)就像一曲合奏曲。)

  5.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自己最喜欢的部分。

  四、细读课文,品味语言

  1.过渡:为什么孩子们的麦哨声吹得那么欢快、那么柔美?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地读一读课文的其他段落,去欣赏乡野生活里的“欢快”与“柔美”的画面。

  2.请大家自读自悟,边读边把“欢快”与“柔美”标注在相关的句子边。

  3.随机交流所欣赏到的“乐”与“美”和画面,边交流边指导朗读,读出相应的感受。

  A、孩子们衣服美、外貌美。

  “白竹布衬衫小凉帽,绣花兜肚彩头巾。”

  “那一张张红扑扑的脸蛋,蒙上一层晶莹的细汗,犹如一朵朵沾满露珠的月季花。”

  看图品味:碧蓝的湖水边,茵茵绿草地上,孩子们玩耍割草,就像是绿草地上盛开了无数美丽的花儿,好一幅色彩艳丽的画。

  B、田野里花果美:

  “前几天,田野里还是鹅黄嫩绿……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

  哪些颜色映入你的眼帘?把描写颜色的词语圈划出来:

  鹅黄嫩绿、浓阴、金黄、黑白相间、雪白、浅黄色

  这些颜色是一起出现的吗?(圈划:前几天、转眼间)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好一幅变幻无穷五彩纷呈的画。)

  4、仿写练习:(出示图片,看图,用“谢了……结出”说一个排比句。)

  这段不但写出了田野里花果美,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了田园里丰收乐。

  C、田园里丰收乐:

  “前几天,田野里还是鹅黄嫩绿……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

  哪些词语让你看到了丰收的景象?(圈划:到处、密密的、一蓬蓬、丰满、齐刷刷。)

  重点品味“擎”。(与举、托相比,“擎”字更显出果实的丰满,突出麦子的自豪与献礼般的郑重。)

  看到这么美的麦田,你想说什么呢?跳动的音符奏出的是什么乐曲?(整个田野就好象是一篇完整的,优美的丰收乐章。)

  D、小伙伴游戏乐:

  “男孩子跑到铺满青草的土坡上面,翻跟头……这简直是一个天然的运动场。”

  如果你在这个运动场上玩耍,心情会怎样?读到这里,你有什么话想对孩子们说?(读!)

  难怪“那一张张红扑扑的脸蛋,蒙上一层晶莹的细汗,犹如一朵朵沾满露珠的月季花。”

  E、茅茅针滋味美:“……一股甘甜清凉的滋味很快从舌尖直沁肺腑!”

  草地是天然的垫子,那茅茅针呢?(是天然的绿色饮料)

  那种滋味会象什么呢?想象着这种滋味,我们也来好好尝尝吧!(读!)

  五、学生自读,交流美句

  1.同学们,刚才我们品味着课文,仿佛看到了乡间田野里即将丰收的景象和孩子们玩耍嬉戏的情形,那快乐美好的田园生活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果你再仔细读读课文,一定会发现课文中的好多词句也像麦芒一样齐刷刷的,也是那样的美。

  2.学生自读,寻找有规律的词句,交流美的语句,诵读积累喜欢的词句。(通过师生对读、同桌对读等形式读出句的节奏美,积累词句)

  一声呼,一声应玩累了,喊渴了

  密密的鼓鼓的嚼嚼,吮吮

  你呼我应,此起彼落一张张一朵朵

  一蓬蓬那么欢快,那么柔美

  3.你还有不会的吗?那么,课文为什么以“麦哨”为题?

  六、总结:

  以麦哨为线索,以首尾呼应的音律,呈现了一派丰收在即的田园风光,从而隐喻出生活在田园里的孩子们,童年的生活就像麦哨的声音,这哨声是那么欢快、柔美,悠远,绵长。这节课,我们跟随作者领略了美好的田园风光和孩子们的欢乐,了解了作者的一些写的方法,希望你们也能像作者这样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准确而恰当地表达出来。

语文教案 篇7

  (一)识字与写字:

  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其中20xx个左右会写。

  3.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4.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

  5.有条件的地方,可学习使用键盘输入汉字。

  (二)阅读: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6.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7.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8.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9.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10.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三)习作

  1.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2.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3.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4.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际。

  5.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6.根据表达的需要,使用冒号、引号。

  7.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8.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四)口语交际

  1.能用普通话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2.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

  3.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4.能具体生动地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

  (五)综合性学习

  1.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

  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3.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

  4.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