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 篇1
1、北京天安门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拼读新音节guo;认识偏旁“方框儿”;正确理解词语,并学习使用词语。
2、通过看图,理解词句的意思,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全称,北京是我国的首都,天安门在北京及我国的国旗是五星红旗。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国旗、热爱首都北京。
3、会用“仿写句子”中的句式“谁爱什么”说、写句子。
4、正确朗读句子,背诵句子。
5、默写词语和句子。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学会生字新词,理解词语句子的意思。
2、教学难点
理解句意,仿说仿写句子。
三、教具准备
挂图、放大课文、生字词卡。
四、教学时间
5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版图,问:小朋友们,知道这是什么图吗?这张图代表的是我们的国家。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一课。
2、板书课题。
二、看图学词
1、指中国版图问:小朋友们都在哪见过这幅图?
(1)引导学生自由发言。
(2)板书词语:
zhōnghuárénmíng?nghégu?
中华人民共和国
(3)带领学生读词。
(4)指名读词,师纠正错误读音。
(5)认读生字:华、共、国。
(6)识记生字。
(7)指导书写生字,强调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8)展示学生写的字。
2、指第一幅图,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是哪儿吗?
(1)板书词语:
shǒudūběijīng
首都北京
(2)带领学生读词语。
(3)在图上找出首都北京的标志。
(4)带领学生读词语,注意纠正错误发音。
(5)识记生字:首、都、北、京。
(6)指导书写生字。重点知道“都”的.写法及“北”的笔顺。
(7)展示学生写的字。
3、出示第二幅图,问:你们知道这是哪吗?
(1)板书词语:
tiānānmén
天安门
(2)指名试读词,师纠正发音。
(3)带领学生读词。
(4)告诉学生天安门就在首都北京。
(5)认读生字“安”。
(6)指导书写。
4、齐读词语。
5、开火车读词。
6、男女声赛读。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词语“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北京”,同学们要能熟练地读词,知道词语的意思。
四、布置作业
读词语并默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出示词语卡片,指名认读。
2、指名默写生字:华、共、国、首、都、北、京、安。
3、齐读生字。
二、继续看图学词。
1、出示图“国旗”,问:它的名字是什么?
(1)板书词语:
gu?qí
国旗
(2)在教室里能找到国旗吗?
(3)数一数:国旗上有多少颗五角星?
(4)带读词语。
(5)指名读词。
(6)指导书写生字“旗”。
2、出示第四幅、第五幅图,问:同学们在做什么?
(1)板书词语:
shēnggu?qíjìnglǐ
升国旗敬礼
(2)指名试读词,师给予正音。
(3)联系生活实际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
(4)认读生字:升、敬、礼。
(5)识记生字。
(6)指导书写生字,强调“敬”的写法。
(7)齐读词语。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完了第一课的词语,它们的意思你都懂了吗?
四、布置作业
默写词语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读词语卡片。
2、默写生字。
二、学习句子。
1、出示句子:
wǒmenàiběijīng
我们爱北京。
2、指名试读句子。
3、带领学生读句子。
4、认读生字“爱”。
5、结合句子理解“爱”
(1)我爱爸爸。
(2)我爱妈妈。
(3)老师爱我。
6、理解句子“我们爱北京”。
北京很美丽,它是我们祖国的首都。
7、自由读句子。
8、指名读,要求读出感情,体现出“爱”字。
三、指导朗读词语和句子。
1、抽读词语卡片。
2、师指词,学生快速读。
3、男女生赛读。
4、找出意思不太理解的词语,请同学帮助理解。
5、开火车读词。
6、读句子比赛,看谁读得最有感情。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读了第一课所有的词语,学习了句子“我们爱北京”,我们要像爱爸爸妈妈一样爱我们的祖国首都北京。
五、布置作业
背诵默写句子。
第四课时
一、复习检查
1、默写词语
首都北京国旗敬礼
2、看口型写句子
(1)我爱老师。
(2)我们爱北京。
二、仿说仿写句子。
1、仿说句子。
(1)出示句式:
我们爱北京
()爱()
(2)引导仿说句子,替换句子中的词“我们”和“北京”。
(3)例如:
小学生爱天安门。
我们爱国旗。
老师爱学生。
我们爱老师。
2、仿写句子。
(1)把刚才仿说的句子写下来。
(2)自读写好的句子。
(3)同桌换读句子,修改不通顺的句子。
(4)指两名板书自己写好的句子。
(5)师生评议板书的句子。
(6)齐读句子。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仿说仿写了句式“谁爱什么”,课后可以思考更多的句子,同学之间互相交流一下。
三、布置作业
预习课后习题。
第五课时
一、复习句子。
1、出示习题。
我们爱北京。
()爱()。
()爱()。
2、指名说句子。
3、指两名板书写句子,师生评议。
二、完成课后习题。
1、拼音练习。
g–uo→guosh–eng→sheng
(1)指名试拼读。
(2)师带读,注意sh的发音。
(3)学生自由拼读。
2、读拼音,打指语,写词语。
běijīngshǒudūtiānānmén
()()()gu?qíjìnglǐshēnggu?qí
()()()zhōnghuárénmíng?nghégu?
(1)学生读拼音,打指语。
(2)齐读拼音。
(3)指名板书词语,师生评议。
3、读一读,写一写。
(1)出示词语。
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北京
天安门敬礼升国旗
(2)指名读词。
(3)男女生赛读。
(4)齐读词语。
4、照样子回答问题,再连起来写成一句话。
(1)看图学习例句:
例:
图上有谁?图上有小学生。
他们在做什么?他们在升国旗。小学生在升国旗。
(2)指导看第二幅图,提出问题。
图上有谁?。
他们在做什么?。
(3)引导回答问题。
图上有小学生。他们在敬礼。小学生在敬礼。
5、看(听)话写句子。
(1)我爱北京。
(2)我们爱天安门。
(3)小学生升国旗。
(4)我们爱国旗。
(5)我们敬礼。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练习了课后习题,每一题要独立完成。
四、布置作业
默写词语和句子。
语文教案 篇2
一、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自学理解体会课题“别饿坏了那匹马”分别出自两人之口的不同含义。
2、掌握自学方法,能做到有效率地进行阅读。
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别饿坏了那匹马”的不同含义。
三、教学时间:一课时
四、教学用具:小黑板
五、教学过程:
一、自学,完成以下要求:
1、初读,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扫除字词障碍。
2、再读,思考。
(1)找出有关提示时间的词句,并根据这些给课文分段。
(我上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有一次;从此;有一次;这天傍晚;很久之后的一天。)
(分段:11;2-3;4-7;8-14)
(2)课文为何以“别饿坏了那匹马”为题?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意思一样吗?
(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两次)
(第一次是残疾青年叮嘱“我”以后把马草卖给他时说的;第二次是“我”担心马饿坏了,急着推门进去时说的。)
(这两次的意思不一样,第二次是“我”真的.担心误了喂马时间而饿着马。而第一次,表面上是残疾青年让“我”以后把马草卖给他,不要耽误时间,饿坏了马。实际上,根本没有这样一匹马,残疾青年怕“我”因卖马草耽误时间,耽误学习而善意地欺骗了我。)
(课文以这个善意的谎言为题,寓意深刻,串起全文,展现了两个人物的性格。)
二、再读课文,体会人物性格。
1、你觉得文中的残疾青年和“我”各是什么样的性格?找出文中的有关语句读一读。
2、自由讨论,答案不强求统一。
三、总结全文
四、作业设计:
1、朗读课文。
2、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 )( )忘返 身无( )( ) 片甲( )( ) ( )( )大吉
来之( )( ) ( )流不息 理直气( ) 同心( )力
( )武扬威 废( )忘食 千( )一发 调兵( )将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⑴ 整体感悟课文内容,深入理解文章主旨。
⑵ 培养独立质疑和探究的能力,培养合作研讨的习惯。
2、过程和方法:
⑴ 初步学会借助注解、工具书,扫除课文生字词。
⑵ 通过朗读、质疑 、探究,正确理解第一次的含义。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学会细心观察生活,感悟人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设计】
1、朗读题目《第一次真好》,学生会读出不同的`语气和重音。到底怎么读好?看到这题目,你会产生什么问题?
第一次真好?好在哪?
为什么说第一次真好?
带着问题默读课文,整体把握内容。并借助注释、词典,联系语境读读掌握这些词:
雏形 丰硕 玲珑剔透 具体而微 回味无穷 不可磨灭
2、同桌交流初读感悟,并诉之于朗读。学生练读,老师范读相结合。
3、在初步探究有收获的基础上,还有什么问题?
4、合作研讨:
如:珍重第一次的含义是什么?
语句上的疑难:风情雏形具体而微不一定都愉快。
既然第一次真好,为什么不少人生命中的第一次不多?怎样才能有更多的第一次?
5、全班交流与总结,再次朗读全文,加深体会。
6、语言应用:
⑴ 只是一种点缀。
⑵ 冉冉升起。
⑶ 一 硕大的 沉甸甸垂吊在枝头。
⑷ 心头充满了喜悦与新奇。
⑸ 值得低回品味。
⑹ 给 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⑺ 玲珑剔透。
7、作业: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把你的第一次写成一段话。
⑴ 完成思考练习二。
⑵ 用课文自读提示上的词语各造一个句子。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积累一些词语,弄清一些成语的意思和用法。
2.掌握下列加点字的音、形:
3.掌握下列词语的解释:
际遇 莫名 稚气 尘缘 白驹过隙 蓦然 穹隆 不胜 恍悟 茫然若失
骤然 津津有味 不折不扣 迷离 徜徉 涉足 絮语 摒弃 犀利 一视同仁
谈笑风生 绅士风度 古朴 凝重 耳目一新 安恬 撷取 惆怅
4.掌握一些修辞知识:
比喻:即打比方。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时,用同它有相似点的别的事物或道理来打比方,就是比喻。比喻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运用比喻,可以把事物描写得生动形象、具体可感;用比喻来阐述道理,可以把道理阐述得通俗浅显、易于理解。
二、能力目标
1.把握文章的感情线索,理清感情变化的轨迹。
2.品味本文语言优美的特点。
3.体会第一人称写法的作用。
三、情感目标
1.细细体味作者激情洋溢的文字,体会作者对北大的激情。
2.学习作者那种“渴望生活,渴望创造,渴望有一副轻灵的翅膀”的精神,树立自己的理想信念。
教学建议
一、主题思想
本文叙写了作者与北大的际遇以及自己在北大的怀抱中成长的经历,抒发了作者对北大的向往、热爱、感激和要为北大做出贡献的情意。
二、思路结构
本文用空行隔开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写在弹指一瞬间孩时的梦想实现并且已在北大生活了两年,欲向北大诉说心语。
第1自然段,写从泛黄的照片上初识北大,梦想产生。第2自然写乘车路过北大,表现少年的自信。第3自然段感慨时光飞逝,第4自然段再现初入北大天真浪漫的“我”和如今的茫然若失。第5自然段欲向朝夕相处的北大诉说心语。
第二部分:回顾两年来,北大的哺育和给予,展现北大的精神魅力。
这部分写的主要意思是北大的知识魅力和人格魅力。
知识魅力:第6自然段写由参观图书馆而顿悟自己的无知。第7自然段写与北大的际遇,是又一个新的开始。第8、9自然段写书籍为我打开新世界,北大为我开启智慧和真理之窗。
人格魅力:第10自然段写北大学生的物质。第11自然段写北大老师的风采。
第三部分:倾诉对北大难以分割的浓厚情感和歌颂之情。
三、写作特点:
1.语言优美,用词丰富,同时大量地使用了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使散文的语言更具有诗样的美感,饱含了特殊的情感。
2.第一人称的写法便于直抒胸臆,并让读者感受到真实、亲切而自然。但文章也用了第三人称(如第四段),在人称转换中,作者也完成了时空的转换。文章还用了第二人称(如第五段),连用了三个“你”,更直接、更强烈地抒发了对北大的深情。
四、优美的语言表达
例如第四自然段,作者将两年前的自己与现在的自己对比着描写:“短短的头发,天真的目光,还不满十四岁,完全是一个一脑子浪漫念头的小女孩,对什么都充满了兴趣与好奇。纷扬的白雪里,依稀看到她穿着蓝色羽绒衣,在结冰的湖上面掷下一串雪团般四处迸溅的清脆笑声。如今,秋风又起,树枝树叶交织出金色的穹隆。落叶遍地,踩上去很柔软,好像此时此刻不胜凉意的.心情。”这段文字将两年前的天真活泼、好奇,两年后的沉静、敏感、多情写得十分生动具体,特别是将清脆笑声比作雪团四处迸溅,通感的妙用,将“我”的天真活泼描写得十分传神。另外,作者写心情也独具一格,她写秋风起,树叶黄、落叶遍地,无一不流露出她的沉静、敏感、多情,字里行间有诗画般的情意流淌。
文中类似如这样神妙的比喻比比皆是。例如,把北大比作一条生命饱满的河流,把向往北大的学生比作渴望渡向美丽彼岸的船客,把北大的教工比作舵手与船工,都十分贴切。又如,以“不系之舟”自比,“玫瑰”“绿阴”“宁静的港湾”是与“不系之舟”相关联的一系列比喻,“玫瑰”“绿阴”是两岸诱人的景色,“宁静的港湾”是“不系之舟”前进中的“避风港”。这一系列相关,极富表现力,将“我”渴望创造,不断求索的形象展现出来了。
作者用诗一般含蓄、凝练的语言表达出自己对北大的特殊感悟,细细咀嚼,慢慢品尝,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五、拓展性阅读教学建议
本文为拓展性阅读,只要求学生大致感知课文,领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揣摩一些精彩语句,积累词语即可。
1.鼓励引导后,让学生独自准备,扫除字词障碍。
2.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如发现哪个词用得好,并说出它的妙处,喜欢哪些语句,说说为什么等。
3.不采用全班就同一问题发表意见的形式,以利于每个学生思考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谈谈自己的“发现”。
4.只要学生能积极发言,教师就给以恰当的肯定。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
一、 背诵课外选反义结构成语。
二、 阅读练习。
三、 想象作文。
教学重点:
写出童年的趣味。
教学时间:
四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 回忆四字成语,背诵。
1、 教师点字,全班成语。
2、 定时背诵,时间三分钟,看谁背的成语最多,同桌相互检查。
3、 统计,评选最优秀的成语背诵者。
二、 欣赏、背诵《四字成语》。
1、 听教师背诵,学生开始自由想象。
2、 学生齐读。
3、 教师讲述与成语相关的故事。
4、 学生自由讨论。练习背诵默写。
5、 检查。
第二课时
一、 师生以童真为话题讨论童年趣事。
1、 你能回忆童年趣事?
2、 怎样才能从童年中寻找趣味?
3、 在游戏、锻炼中寻找乐趣。
二、 阅读短文《大雪之后》。
1、 学生自由阅读课文。划出全文中心句。
2、 哪几段讲了原因?原因是什么?阅读第一、二自然段。
1) 我家的孩子与别家的孩子有什么不同?
2) 说说为别家孩子不能玩雪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3) 为什么我要让孩子不怕冷,去雪地玩雪?
3、 学生自由讨论小孩子的乐趣。
第三课时(辩论)
组织这次辩论活动,大体可分四步进行。
第一步,明确要求,确定辩题。
1.为了使这次辩论活动有充分的准备,切合学生实际,教师应在进行辩论活动的前两三天,安排学生阅读“积累·运用六”口语交际提示,使学生明确这次辩论活动的任务和要求。
在“提示”提出的两个辩题(“有了电脑,还要花功夫练习写字吗?”“小学生要不要多看电视?”)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联系学习和生活实际广泛收集有争议的问题。为了开启学生的思路,教师可举例示范,如,你喜欢不喜欢严厉的老师?大家轮流当班长好不好?
2.辩论会进行前,先让学生推荐各自准备好的辩论题,教师也可以推荐,大家共同商量确定辩论题目。选择辩题要充分考虑:问题与学生的学习或生活密切相关,确实存在两种不同的看法和做法,将其辩论清楚,有助于提高思想认识和统一行为规范。
3.请推选一名学生当辩论会的主持人。
第二步,自选观点,分组准备。
1.辩题选定后,针对辩题提出完全不同的两种观点。例如,“赞成小学生多看电视”和“反对小学生多看电视”。肯定意见为“正方”观点,否定意见为“反方”观点。
2.根据每个学生赞同“正方”观点还是“反方”观点,将学生分为两组。每组推选出四名主辩人,排出发言顺序:第一主辩人,第二主辩人,第三主辩人,第四主辩人。
3.各组学生在一起讨论,围绕本组选定的基本观点,从各个方面寻找理由。如,理论观点方面的论据——国家各级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名言、警句;事实论据——成功者的经验、做法,公认的事实。每个主辩人要认真做记录,以便集中全组同学意见,作为证明观点的材料。
论据收集整理工作进行得是否充分,直接影响辩论会的效果。因此,这一环节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双方都做好准备。教师要注意了解情况,酌情加以指导。以“小学生要不要多看电视”这一辩题为例,“正方”学生从看电视的好处方面去思考,可能提出这样一些理由:(1)电视是新的知识媒体,通过“科技博览”“动物世界”“人与自然”等节目可以学到各方面的知识,看得越多知识越丰富;(2)看“新闻联播”可以了解国家大事,了解国际形势,了解祖国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3)看“东方之子”节目,可以了解许多名人的杰出业绩及其成功之路,受到激励,树立远大理想;(4)看“文艺节目”可以增强文化素养,提高艺术欣赏水平……“反方”学生从多看电视的坏处方面思考,很可能提出下列反对多看电视的理由:(1)小学生多看电视,占去大量时间,影响完成作业 ,使学习成绩下降;(2)多看电视对眼睛有害,视力下降必然影响学习和生活;(3)电视中播放的许多节目中有凶杀、暴力场面,有一些坏人作案的情节,小学生爱模仿,容易学坏;(4)电视中许多节目的成人镜头容易使学生早恋……
第三步,展开辩论,畅所欲言。
1.主持人宣布辩论会开始;公布辩论的题目和正、反方的基本观点;介绍正、反方的主辩人及发言次序;通过辩论会有关规则。
2.先由正、反方第一主辩人陈述本方基本观点和论据,接着,各方主辩人为维护本方观点按一定顺序发言,或补充本方的支持理由,或找出对方发言的漏洞和错误进行反驳,或指出对方认识的片面,用本方观点予以纠正……当主辩人应对无力、反应迟缓时,本方组员可以插话支援,尽量使所有学生都积极参与,做到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经过几轮辩论,双方的陈述都比较充分了,第四主辩人可以归纳小结本方的理由,重申所持观点的正确。
3.为使辩论会气氛活跃,主持人可以在辩论的过程中相机插话,或评价,或激励,或引导,把辩论不断推向高潮。
第四步,评议总结,提高认识。
1.双方辩论结束,主持人应该对整个辩论过程作出总结,吸收双方合理意见,陈述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并请老师点评。
2.教师在主持人总结的基础上,做更全面的评价指导。第一,帮助学生全面正确地分析所辩论的问题和双方的理由,指出正确的认识方法和结论。如果教师一时不能做出正确的结论,应建议学生怎样继续研究探讨,推荐阅读资料或调查、采访对象。第二,对辩论过程中各组学生的表现作出评价。指出哪些学生态度最积极,哪些学生提出的论据最有说服力,哪些学生应对最迅速,哪些学生语言最严密、表达最清楚,哪些学生最能发现对方的问题、反驳最有力。第三,指出本次辩论过程存在的问题,告诉学生一些组织辩论会的方法和进行辩论的常识。
3.评选“最佳辩论手”。
第四课时
一、布置观察,积累素材
学完《童年的发现》后,给学生较充裕的时间,用心去观察周围的人、事、物,看看自己有什么新的发现;用心去回忆自己脑海中积累的材料,想想自己曾有过什么样的发现。
二、激发兴趣,拓展思路
1.谈话导入 ,激发学生习作的欲望。如,可以这样说:著名的艺术家罗丹曾经说过,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牛顿因为发现苹果落地的秘密而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因为发现了壶盖跳动的原因而发明了蒸汽机……有多少发现,就给人带来多少惊喜。可见,发现是一个特别了不起的本领,谁掌握了这个本领,谁就有可能成为有本事的人!正值童年的你们,一定也有自己独特的、有趣的发现,想把你的发现告诉我们吗?
2.让学生自由说一说都发现了什么。学生可能说到日常生活中的发现。如,发现妈妈爱美了,爸爸勤快了;发现马路边的路灯按时亮起来,公园里的动物多起来了;发现种子怎样发芽,向日葵如何转动了;发现电视里的环保广告多了,发现人们都在学英语了;发现战争太可怕了,美国太霸道了。还可能说到学习生活中的发现。如,发现语文书变了,课文比以前有趣了;发现老师讲课方式变了,学校活动多了;发现应用题有五种解法,记生字也有窍门;发现新老师像朋友一样,同桌也不讨厌了。教师根据学生说的,适当总结评价:你们几位说的是日常生活中的发现,你说的是学习中的发现,真是有心人!通过这样来肯定学生的发现,开启学生的思路。
3.引导学生读习作提示,想一想:怎样才能把自己的发现清楚地告诉别人。要求把发现了什么以及发现的过程写清楚。题目可以用“我发现……”,也可以自拟。
三、自主习作,因材施教
学生构思后自主习作时,教师对有困难的同学个别指导。对全班的习作情况做到心中有数,选择典型的习作(如,过程写不清楚的,语言表达存在问题的),相机评价,具体指导。
四、朗读习作,评议修改
选典型习作三至五篇,读一个评一个,师生共同评议。从是否把发现的过程写清楚了、语言是否流畅、用词是否准确等方面进行评议。结合评议,引导学生对所评习作口头修改或补充。然后,各自修改习作,进行誊抄。修改时先自己修改,再请小伙伴帮助修改。
五、佳作欣赏,激励评价
此环节安排在批阅习作之后。首先,选出选材、结构、语言等方面各具特色的习作,请小作者读给大家欣赏,师生简要地进行品析;然后请这次习作有较大进步的学生读他们的作品,教师点评鼓励。最后,教师总结,不仅表扬学生作文的成绩,更要表扬学生的发现和创造。
【本单元复习四课时:听写生字词、四字词,讲解同步训练,设计自主练习,默写古诗三首。】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05
语文的教案01-09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4-02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1-10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4-06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04-05
语文树教案12-11
【推荐】语文的教案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