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8篇,欢迎大家分享。
语文教案 篇1
内容预览:
比较·探究 《珠宝》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熟读课文,把握小说的故事情节
2. 理解文中以小见大的写法
领悟小说中所揭示的社会现象
二、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文中以小见大的写法
难点:领悟小说中所揭示的社会现象
三、解决办法:教师设问引导,学生对比自读
四、教具准备:略
五、课时安排:两课时
六、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作为和俄国的契可夫,美国的欧?亨利并列享誉世界文坛的三大短篇小说巨匠的莫泊桑一生创作了许多经典的小说,我们已经学习过了他的名篇《项链》。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的另一篇名作《珠宝》,再次领略一下莫泊桑独有的写作风格。
二)作者简介:
莫泊桑( 1850~1893) 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擅长从平凡琐屑的事物中截取富有典型意义的片断,以小见大地概括出生活的真实。他的'短篇小说侧重摹写人情世态,构思布局别具匠心,细节描写、人物语言和故事结尾均有独到之处。 莫泊桑1850年8月5日生于法国西北部诺曼底省的一个没落贵族家庭。母亲醉心于文艺。他受老师路易?布那影响,开始多种体裁的文学习作,后来在福楼拜的指导下练习写作,参加了以左拉为首的自然主义作家集团的活动。莫泊桑的作品以《羊脂球》最为出色,这个中篇的辉煌成功,是莫泊桑一夜之间即蜚声巴黎文坛。 除了《羊脂球》这一短篇文库中的珍品之外,莫泊桑还创作了包括《一家人》(1881)、《我的叔叔于勒》(1883)、《米隆老爹》(1383)、《两个朋友》(1883)、《项链》(1884)等在内的一大批思想性和艺术性完美结合的短篇佳作。 莫泊桑的长篇小说也达到比较高的成就。他共创作了6部长篇:《一生》(1883)、《俊友》(又译《漂亮朋友》,1885)、《温泉》(1886)、《皮埃尔和若望》(1887)、《像死一般坚强》(1889)和《我们的心》(1890),其中前两部已列入世界长篇小说名著之林。 莫泊桑的文学成就以短篇小说最为突出,被誉为“短篇小说王”,对后世影响很大。
三)背景介绍
《珠宝》是一篇优秀的现实主义题材的小说,小说不着痕迹的客观真实描写和意味深长的讽刺不仅从一个侧面反映了19世纪后半期法国的社会风貌,也为读者留下了广阔的空间和深入思考的余地。
四)初步感知课文:
1.粗读课文,给加点的字注音:
堕入( ) 和蔼( ) 嗜好( ) 谦逊( ) 滑稽( ) 咳嗽( ) 双颊( ) 鳏夫( ) 嘀咕( ) 踱步( ) 疑窦( ) 鞠躬( )( ) 擤鼻子( ) 彬彬有礼( )
2.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第一部分(1--13)故事开端,写郎丹夫人爱珠宝
第二部分(14--20)故事发展,郎丹夫人去世,郎丹先生的生活变得贫困。
第三部分(21--72)故事高潮,郎丹先生变卖珠宝,真相大白。
第四部分(73--74)故事结尾,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五)精读课文,互动学习:
互动1:品读课文,找出文章的线索,简单概括故事情节。
明确:线索:珠宝
故事情节:郎丹夫人爱珠宝,郎丹先生卖珠宝。
互动2:本文故事情节简单,但是布局构思却很精巧,作者巧妙设伏,暗示珠宝的真假,,在课文中找到这样的地方?
明确:1。郎丹先生年薪不多,但是他们的日子似乎很阔绰。这本身就暗示了,有可能这中间有什么问题。
2.P20“我当然更喜欢真的珠宝”
3. P21“你倒是瞧瞧呀,做的多么好,简直跟真的一样”
互动3:文章的目的是为了揭露腐朽的想了思想对郎丹夫妇的毒害,嘲讽他们道德的堕落,叫人警醒,为什么在开头部分花费了大量的笔墨来刻画郎丹夫人的完美?
明确:文章极力描写郎丹夫人的正派,稳重,美貌,温柔,体贴,勤俭持家,精打细算,这一切在真相大白之后更具有强烈的讽刺意味,令人扼腕,但这种描绘当中隐隐暗示着幸福,爱情的虚假,人性的丑恶。
互动4:小说刻画的人物主要是通过情节来展现性格,本文有许多细节的描写,很好的刻画了郎丹夫妇,请找出来并认真分析。
明确:郎丹夫人:表现上道貌岸然,暗地里却卑琐堕落,为追求金钱财富和享乐,不惜出卖肉体和尊严去换取,而表面上却贤良淑德,作者把郎丹夫人不可告人的行径用平实的笔调掩藏在迷人的外表和行为之中,通过郎丹先生多角度的叙述来暗示读者,当一切真相大白时,郎丹先生“傻了”“昏了”,读者大吃一惊,如梦方醒这种刻画手法最适合刻画骗子,流氓的性格特征最耐人寻味,令人叫绝。
郎丹先生:是个无耻之徒,作者故意把郎丹还原成一无所有的自然人,又把他置于万贯金钱之前来让他表演。妻子死后,他“饿得厉害,而且又没有一个子儿”但他手上却有价值一万八千发郎的钻石项链,在赤贫与暴富,道德和金钱,诚实和虚伪,纯洁和耻辱戏剧性的矛盾冲突中经过一番痛苦的内心挣扎,他也抵不住金钱的诱惑,人格崩溃了。从此,彻底堕落成一个资产阶级的寄生虫。郎丹夫妇一个以假乱真,一个当众出丑,他们堕落的根本原因是“爱慕虚荣,追求享受”,他们既是资产阶级享乐思想的受害者,有时它的体现者。
六)写作特点:
情节简单,但尺水兴波,构思布局精巧,情理之中有意外,苦涩之中有幽默。
语文教案 篇2
【设计理念】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教学目标】
1、了解《月光曲》是怎样谱写成的。从中体会音乐家贝多芬同情、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2、分辨课文中哪些是实在的事物,哪些是由事物引起的.联想,体会两者结合的作用。
3、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学会生字新词,会用“格外、仿佛”等词语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借助课题归纳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带入情境
1、播放录音《月光曲》。这就是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谱写的钢琴曲《月光曲》。你在曲子里听到了什么?你听出贝多芬的心声了吗?
2、简要介绍贝多芬及其《月光曲》。那么,这首曲子是怎样谱成的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26课。
(读课题。)
二、检查字词预习情况
三、初读课文,理清脉络,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通课文,并说说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指名分节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具体写《月光曲》是怎样谱成的?做上记号。
3、交流,把课文分成两段。
四、学习第一段
1、自由读读这一自然段,把两句话的意思合成一句话说:著名的钢琴曲《月光曲》是德国音乐家贝多芬谱写的。
2、四人小组合作读第2~10自然段,在组里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五、处理第一次弹琴,使学生体会贝多芬情感的变化,初步认识贝多芬同情劳动人民
1、过渡:
贝多芬两次为兄妹俩弹琴,请打开书,快速找到课文哪几自然段写了第一次弹曲的情况。
2、贝多芬在什么情况下为兄妹俩弹了第一首曲子?
3、四人小组,分角色朗读,讨论。
(提示学法:抓住事情发展变化,体会人的思想感情 。)
4、指名回答问题。
5、练习:
⑴ 哥哥妹妹对话。
(体会互相体谅互相关心、使贝多芬感动 。)
⑵ 盲姑娘听曲后的话。
(激动,懂音乐使贝多芬激动,找到了知音 。)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读读记记“放弃、下旬、募捐、水泵、颠簸、节奏、簇拥、迫不和待、辛辛苦苦、一声不吭”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继续练习快速阅读,并能简要地复故事。
3、读懂课文内容,体会题目的含义。从字里行间感受瑞恩心灵的得仅仅有梦想是不够的,还要通过不懈的奋斗才干梦想成真。
4、领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并能运用到自身的习作中去。
教学重点
引导同学体会瑞恩的精神品质,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梦想的力量”所蕴含的深意。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1、教师板书“梦想”。请同学们谈一谈什么是“梦想”。
过渡语:“梦想”可能是我们心中最深切的、最美好的渴望。人世间的很多奇迹都源于梦想,并经过不懈的努力使梦想成真。人应该有梦想,并为自身梦想的实现作出努力。
2、同学们,现在请你告诉大家:你的梦想是什么?
小结:同学们的梦想都非常美好!希望你们能够时刻记住自身的梦想,并使梦想转化成前进的动力。因为梦想的力量是巨大的,它可以让你发明出无法想象的奇迹。
(板书,完成课题。)
3、现在就请同学们来阅读一个真实的故事,去感受梦想的力量。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把自身认为不好理解的段落认真读一读。
3、接读课文,纠正字音。
4、重点理解以下词语:
筹齐:筹集齐全。本课是指瑞恩筹集到了可以打一口井的钱。
募捐:广泛征集捐款或物品。
颠簸:上下震荡。
羞涩:难为情,态度不自然。
簇拥:(许多人)紧紧围着。
迫不和待:急迫得不能再等待。
一声不吭:吭,出声,说话。“一声不吭”是指一直缄默不语,一句话也没有说。
5、同学再读课文,考虑:
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课文通过记叙6岁的加拿大男孩瑞恩·希里杰克为了实现“给非洲的小朋友修一口井,好让他们有干净的水喝”这一梦想,而不懈努力终于使梦想成真的经过,体现了瑞恩的一颗善良、坚定执著的、金子般的美好童心。)
说一说你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三、读文交流,体会作者情感
1、(小组内交流学习所得,讨论自身疑惑的问题。)
想一想,瑞恩的梦想是什么?他是怎样实现自身的梦想的?
2、文中有哪些地方出乎你的意料?在这些出人意料之处你想到些什么?从而深刻体会瑞恩以和文中其他人物的精神品质。指导同学抓住重点段落练习有感情的朗读。
3、引读课文,尝试回答上面的问题:
引读课文,深入体会以下句子的含义。
⑴一声不吭的瑞恩突然说:“那我来攒钱买钻井机吧。”他的声音很小,但很坚定,“我想让非洲的每一个人都能喝上洁净的水。”
这段话与前面写瑞恩在第一次捐钱时听募捐项目的负责人说挖一口井得要2000块钱时的表示形成了对比:那时的瑞恩还不知道2000块钱是个多大的数目,他只是兴奋地说:“那我再多干些活挣更多的钱吧!”从“兴奋”到“坚定”,一方面表示了瑞恩在短短的两个月内,通过筹齐打井的`2000块钱,已经迅速地长大了,他现在已经清楚地认识到买钻井机的难度;另一方面也表示了瑞恩为了实现“让非洲的每一个人都能喝上洁净的水”这一梦想的坚定态度是不可动摇的。
⑵是呀,一个梦想,竟有如此大的力量,在此时有谁不流泪呢?
“一个梦想,竟有如此大的力量”是指瑞恩“给非洲的小朋友挖一口井,好让他们有干净的水喝”这一梦想的实现,给安格鲁的小朋友们送去了关爱,送去了健康,令安格鲁的村民们感激不尽;而安格鲁村民们的表示,也令瑞恩和家长感到无比的激动和幸福。作者在此点题,满怀深情地阐发议论,以反问句抒发自身的情感,并引发读者的考虑──梦想的力量究竟有多大?
四、联系上下文,体会题目的含义
梦想的力量在课文中的体现是多方面的,小瑞恩的梦想不只鼓动着他自己前进的风帆,激励着他克服重重困难,坚定执著地为达到梦想的此岸而奋斗;同时也感动并带动了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其中,最终使梦想成为实际;这个梦想的实现也使安格鲁的村民们对瑞恩以加拿大人民感激不尽,从而增进了加非人民的友谊。这不就是梦想的力量吗?
五、回读全文并选择自身喜欢的,感受最深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并体会作者表达的方法
六、拓展,深化主题
1、同学畅谈自身的体会,可以联系课文内容来谈,还可以扩展开去,结合自身的实际来谈,从而进一步深化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升华自身的思想认识。
2、资料展示:
瑞恩·希里杰克被人称为“加拿大的灵魂”。2001年,在加拿大国际发展协会的协助下,成立了“瑞恩的井”基金会。2002年9月30日,他接受了加拿大总督克拉克森颁发的国家荣誉勋章,10月,他作为唯一的加拿大人,被评选为“北美洲十大少年英雄”。这一切来自于他6岁时的一个小小的愿望──为非洲儿童挖一口井!起初,挖井的钱是靠他一个人做家务赚来的。然后亲戚、朋友、邻居也加入进来……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心愿鼓舞了全世界六十多个国家的成年人,协助瑞恩的队伍越来越庞大,人们纷纷解囊相助。到2003年初,“瑞恩的井”基金会有七十多万加元,已经在非洲挖了七十多口水井。
2003年3月15日,瑞恩去日本参与“第三届世界水资源论坛”,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栏目组邀请瑞恩和他的妈妈到中国做客。瑞恩和他的妈妈通过《实话实说》节目与中国广大观众见面。在这次节目即将结束时,瑞恩说:“我要为取得干净的水源而努力工作,直到我爸爸那个年纪。”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读懂课文,感受科学家的成就来自勤奋。
读懂课文,感受科学家的成就来自勤奋。
投影片
小黑板
录音机
1.抓中心句,读懂全文。
(1)默读第l节:思考有几句话,每句说什么。
(2)前两句否定什么?“天才”上的引号表示什么?(否定。)反复否定是为了强调什么?(才能来自勤奋。)
(3)联系第2节内容,说说为什么“从娘胎里带来的‘天才’是不存在的”。(要点:爱因斯坦和爱迪生小时候学习成绩并不好,不是神童。)
(4)但他们后来都成为举世闻名的科学家,这是因为--(勤奋)。请仔细阅读第二段,划出反映三位科学家勤奋的事实的句子。
自学一小组议论一课堂交流、点拨。
①爱因斯坦建立相对论的理论基础,花了整整7年时间。这是怎样的7年?(白天上班,晚上挑灯攻读,放弃节假日休息。)
②爱迪生为厂寻找幻丝材料,付出怎样的艰辛‘(通宵达旦工作,摘录4万页资料,试验1600种矿物和6000多种植物。)
③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付出怎样的代价?(行程万里,历尽艰险,尝遍百章,呕心沥血27年。)
④引读三位科学家“勤奋”事迹的段落。
(5)“才能来自勤奋”,三位科学家的成功证明了这个道理。那么什么是勤奋?它有哪些具体内容?请再读第二段,圈出有关的.词或短句说明。(展开议论。如毫不气馁,坚持刻苦攻读;顽强攀登利学高峰,坚持不懈的努力......)
(6)具体论说“才能来自勤奋”是什么意思。(要点:知识和才能来自顽强的毅力,刻苦的学习,坚持不懈的努力。)
(7)读课文最后一节,理解结尾句子的意思。
①“灵感”指什么?(思维的火花,富有创造性的思路。)
②“汗水”指什么?(付出的辛勤劳动。)
①用百分之一与百分之九十九对比,强调什么?(人的才能靠勤奋。)
2.作业。
(1)完成作业本习题4、2两题。
(2)摘录课文中的格言(有启发、教育作用的句子)。
语文教案 篇5
苏教版小语教材第三册的最后一篇课文《夕阳真美》语言生动形象,读起来给人一种“诗画合一,身临其境”的美感。其中第二、三、四自然段重点描绘了夕阳西下时天地间壮丽而富有变化的景色,勾勒出了一幅幅变化多样而又令人神往的夕阳美景图,因此,引导学生在朗读中进一步理解这些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便是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设计如下: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进一步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3.了解课文内容,感受夕阳的美,培养学生欣赏美的健康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二、课前准备
1.观察实践:组织学生在傍晚到柳堤观察夕阳。
2.教学用具:CAI课件
三、教学设计
(一)导人新课。
1.课前播放有关夕阳的影像资料。
2.一曲动听的音乐,将我们带人了美丽的傍晚。课前,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到柳堤欣赏了夕阳,谁能给我们说说你印象最深、觉得最美的一刻的夕阳是什么样的?
3.学生谈见闻和感受。
4.进入新课,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检查学生课前实践观察时收集到的信息并进行交流,以学定教,自然导入课题,不仅激发了他们观察生活的兴趣,还把语文和生活结合起来,非常自然地进
入了新课的学习,让学生对课文所描述的`内容有了初步的感知。】
(二)检查复习。
1.游戏:摘云朵
2.合作复习
3.开火车读生字
4.看录像,听范读
5.读自己最喜欢的课文段落。
[设计意图:把每一个生字的字音读准,这是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的第一步。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在游戏中进行复习巩固,孩子们学得开心,调动了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范读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学生通过细看录像中的景象,静听课文的范读,能清晰地掌握每个自然段所描绘的情景,为他们的自主学习提供“拐杖”。]
(三)有感情地朗读,激活画面。
指导朗读第二自然段。
1.老师也非常喜欢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注意听老师读,待会儿请同学们给我评评?
2.师生评价。
3.轻声读读这段中你最喜欢的一个句子,声音轻些,速度慢一些,看看你还能想像到些什么?
4.指导朗读。
A:太阳已经西斜,收起了刺眼的光芒。
师:读这句时,你好像看到了什么?这时太阳的样子像什么?’
师:这时的光已经不再刺眼,我们能很清楚地看着太阳,你看到的和课文里的小朋友看到的是一样的呢!真会想象。
师:全班同学一齐读读这句话。
B:连绵起伏的西山,披着夕阳的余晖,显得十分壮丽。
(1)连绵起伏的山是什么样的?小手比画比画。。
(2)大伙评评,到底谁比画的是连绵起伏的山?为什么?[
(3)(手势表示)对,一个接着一个,一起一落,这就是“连绵起伏”。
师:我们广西也是山水之乡,你在哪儿也见过“连绵起伏”的山呢?(放课件:广西连绵起伏的山)
师:一齐读读这句话1
5.美美地把这一段课文读读。
【设计意图: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是学生情感外显的特殊形式。在指导学生朗读时,我们不但要让孩子们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重视在学习过程中观察、联想、发现和创造等多种能力的培养,更要引导他们读得有滋有味,真切地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的感情,并用自己的语言、想象、朗读把这种语言文字的感情表达出来。]
自学第三、四自然段。
1.引读:太阳慢慢地往下沉——
2.那么美的景色,这么美的课文,你还有别的方法把课文读得更生动,学得更有趣吗?
3.学生反馈。
4.创造方法,合作学习。
5.展示成果。
句式联系:
太阳慢慢地往下沉。它那圆圆的脸涨红了,把身边的云染成了——、——、
火红的天空十分壮美。被染成五颜六色的云朵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
6.有感情朗读第三、四自然段!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科学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让学生在合作中探究,在合作中发现,并大胆地提出自己的问题和发表自己的观点,真正将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做课堂的主人。】
品味第五自然段。
1.(放课件:老年人晚年幸福的生活)你们观察得真仔细!不仅夕阳红了,爷爷奶奶的脸也红了,他们的心更红了呢!(板书:更红)我们祝愿他们的生活也像夕阳一样美好、幸福1
2.如果你就是课文里的这个小朋友,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些什么?
3.回归课题,有感情地朗读课题:《夕阳真美》
【设计意图:水到渠成,不露痕迹地表白,摒弃了以往归纳、升华中心的生硬,不失时机地把握住学生情感升华的一瞬间,无形之间渗透德育,教学效果很好。]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1.夕阳给我们带来了美丽,夕阳更给我们带来了快乐,我们赞美夕阳,把课文连起来读一读1
2.自读全文。
【设计意图:这么美的课文,只有多读,才能真正领悟到文中之意,体会到文中之情,学生才能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共鸣,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五)回归板书,总结全文,课外延伸。
1.(回归板书,总结全文)日落任从容,余晖照晓丛。山河多壮丽,人老心更红。
2.美丽的夕阳,曾令无数人陶醉,进而为它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让我们走近夕阳,更多地了解它吧!同学们上上网,网上的资料可多了,有你喜欢的资料,可以动手抄写下来。
3.若有时间,课堂交流展示,若无时间,课后交流。
[设计意图:在新课标中,教会学生学会积累,这是一个新兴的技能。把收集、处理信息的指导不失时机地放进课堂,避免了“君子动口不动手”的尴尬。】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引导同学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来认识生字,认识按偏旁归类识字的方法和由部件组合成新字的方法。
2、引导同学通过读,积累句子,巩固生字。
3、激发同学交流的愿望,培养同学的合作能力,引导同学做一个老实的人,培养良好的交际习惯。
4、鼓励同学在课外阅读中做个有心人。
【教具准备】
1、字词卡片。
2、与“口语交际”有关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引导同学发现识字规律。
2、在学习中培养同学的合作能力,激发学习的热情。
〖教具准备
识字卡片。
〖教学过程
我的发现
一、我会认
1、(出示识字卡片)同学大声朗读后,发现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要求读准字音。
2、指名答:
同学甲:我发现“饿、饼、饮、饺”这几个字都有“饣”,都与“食”有关。
同学乙:我发现“猴、猫、狗、狮、猪、狼”这几个字都有“犭”。
同学丙:我发现……
3、识记生字。
4、鼓励同学用自身喜欢的方法识字。
二、我会填
1、引导同学回忆,在学过的生字中,“今、相、自、音、你、原”都可以和哪一个字在一起组成另一个字?
2、指名说一说填上哪一个字?(心)
3、你从中发现了什么识字方法?(我发现用学过的字加上一个偏旁组成新的字的识字方法)
4、扩展练习:
“少”、“工”、“气”、“羊”加一个什么偏旁可以换成新的字。(氵)
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协助同学积累词句。
2、朗读短文,培养同学的'阅读能力。
〖教具准备
识字卡片。
〖教学过程
日积月累
一、读读记记
1、出示句子,同学自读。
“只有自身种,才有吃不完的菜。”
“自身学会生活的身手,才干成为真正的狮子。”
2、指名读句子,要读正确、读流利。
3、练习背诵。
4、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5、鼓励同学课外阅读时,可以多搜集、背诵一些说得很有道理的句子。
二、我会写
1、出示字卡:“冷、长、老、前、开、慢”,指名认读。
2、想想这些词的反义词是什么?
冷──热 长──短 老──少 前──后 开──关 慢──快
3、照样子,在书上的田字格中写出意思相反的词,注意书写姿势。
三、我会读
1、同学自由认读,注意读准字音。
2、边读边想,短文主要讲了什么?用铅笔画出自身喜爱的句子。
3、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短文。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借助图画读懂故事。
2、了解同学的真实想法,引导同学做一个老实的人。
3、鼓励同学在交际中做到:说话要说清楚,听话要听仔细。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小朋友们注意听(课件:破碎声)你们听到什么了?想知道发生什么事了吗?
二、学习交流
1、看图(课件出示)了解故事:
⑴ 请男同学看图了解这件事,并将你看到的事情,讲给女同学听,看谁讲得最清楚,谁听得最仔细。
⑵ 请几位女同学把听到的事情讲给大家听。
⑶ (出示课件)请同学门看着课件说说,看谁讲得最清楚。
⑷ 师小结:小朋友们,我们在和他人进行交谈时,要注意:说话要说清楚,听话要听仔细。
2、小朋友们,你们觉得小松该不该如实地将实情告诉爸爸呢?爸爸的做法对吗?
3、假如你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做呢?
4、同桌交流。说说你怎么做,并把自身的想法扮演出来。
5、师小结同学的几种做法,你觉得哪种做法好?为什么?你觉得哪种做法不太好?为什么?请以小组讨论一下。
6、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7、刚才小朋友们谈到了自身心理想的,那你们一定想知道爸爸、妈妈们遇到这样的事会怎么想、怎么做?那么,今天回家后问问爸爸、妈妈,他们遇到这样的事情会怎么想、怎么做,好吗?
8、课前,老师采访了几位家长,这几位家长虽然说法不一样,但他们都希望自身的小朋友做一个老实的小朋友。
三、拓展延伸
1、小朋友们,平时我们在学校学习,可能会不小心弄坏了他人的东西,比方:折断他人的铅笔、弄坏他人的文具盒……这时你会怎么做?
2、假如是你的东西被他人损坏了,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呢?
四、小结
今天这节课通过讨论、交流,我们不只知道了和他人交谈时,说话要说清楚,听话要听仔细,而且还知道了弄坏他人的东西该怎么做。
五、展示台
1、鼓励同学将自身课外认识的字读给大家听(师板书),比比谁认得多。
2、玩字词游戏:
⑴ 出示写有独体字的卡片,指导同学认读:
王、禾、木、门、虫、又、口、朱、木、下、寸、里
⑵ 同学仔细观察哪两个字可组成一个新字?
⑶ 同学汇报:
王+里=理 又+寸=对 禾+口=和 木+朱=株 门+口=问 虫+下=虾 门+木=闲
⑷ 同学在书上通过连线的方式组字。
⑸ 完成扩词练习。
语文教案 篇7
[教材分析]:本次“语文天地”中安排了“畅所欲言”和“初显身手”“金钥匙”“单元”四项内容。
“畅所欲言”包括了搜集交流龙的成语、故事以及欣赏龙字的各种写法练习;
“初显身手”包括了搜集有龙的形象的工艺品、了解家乡带龙字特产和地名、学唱歌曲练习;
“金钥匙”提示组织活动的要求以及开场白的要求
“单元”要求学生学会自我和他人。
[教学要求]:通过这次“语文天地”的学习,丰富学生的关于“龙”词语、故事,了解各种龙字的写法;搜集、关于“龙”工艺品、特产、地名等信息,学唱歌曲等。通过学生的学习进一步丰富知识,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畅所欲言
[教学内容]:1、了解有关“龙”的成语和故事
2、欣赏各种“龙”字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交流有关“龙”的成语和故事:
1.教师启发谈话,讲一个有关于“龙”成语或者故事,启发学生的思维
2.学生之间交流自己搜集到的有关于“龙”成语和故事
3.全班交流关于“龙”成语、故事,学生归纳在阅读记录本上
关于“龙”的成语有:
关于“龙”的故事有:
二、欣赏各种“龙”字的写法:
1.学生展示自己搜集的“龙”写法的图片或者书法作品
2.教师课件展示“龙”的各种写法,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龙的知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三、作业:
1.抄写关于“龙”成语
2.给家长讲讲有关“龙”寓言故事
3.搜集有龙的形象地工艺品,了解带“龙”字的特产和地名
第二课时初显身手
[教学内容]:1、搜集有龙的.形象地工艺品
2、了解带“龙”字的特产和地名
3、学唱《龙的传人》
[教学过程]:
1.学生展示自己搜集的带有龙的形象的工艺品
2.教师课件展示有龙的形象的工艺品,通过了解有龙的形象地工艺品,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学生交流自己搜集的带“龙”字的特产和地名,知道龙的形象已经深入人们的心灵深处,渗透到人的生活的方方面面。
4.教师播放歌曲《龙的传人》
5.学生学习唱歌曲《龙的传人》
6.作业:(1)办一份关于“龙”的手抄报
(2)和家长一齐唱《龙的传人》
(3)完成单元中的“自我”和“他人”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在通过读课文的基础上,理解课文的说明内容,
2.理清文章的思路,把握和理解说明顺序;
3.揣摩语言,了解本文说明语言的特点。
4.领会文章中所体现出来的科学的思维方法;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筛选有关信息;
第二课时:理解文章思考,揣摩语言。
第一课时
一、提出问题,导人新课
围绕标题进行讨论,就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并结合生物书上的内容说一说,食物是从哪里来的。
二、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分组、或分人分段朗读)
1.掌握下列词语,注意加点字的读音:
参天消耗根系细胞供给吃荤
秸秆糠麸赫赫有名
2.老师根据读的情况,有针对性地纠正错误读音。
三、搜集有关信息,理解课文内容
讨论:
1.刚才同学们就自己的理解谈到了食物的来源,而课文的作者是从什么视角来谈这个问题的呢?作者是站在科学的高度,从食物来源最原始的途径和方法来谈论这个问题的。我们从这篇文章中获得了哪些知识?(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理解畅所欲言,三言两语亦可。)
提示:
生物的体积增大了千万倍需要很多的有机物质来组成。
一切生物只要活着就要消耗能量,一个成年人一天要消耗1400千卡1)g_k的能量。食物就是一种能够构成躯体和供应能量的物质。
获得食物有两种不同的途径和方法,一种叫做自养,绿色食物都属于这一类;另一种叫作异养,动物都属这一类。
世界上除了极个别的细菌能不依赖阳光而靠化学能来合成食物外,其他一切生物都是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来获得食物的,等等。
2.狼和虎一类猛兽并不是以植物为食,为什么说它们归根结底是靠植物来生适?
提示:因为它们是靠兔子二类的小动物来生存;而兔子一类的小动物则是靠吃草来生活,所以说不吃草的动物归根到底是靠植物来生活的。
3.自养和异养的生物有什么不同?这两种获得食物的途径有什么联系?
提示:自养是生物体自己把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的食物以满足生长的需要;异养是自己不能制造食物,靠植物来生活。异养所需要的食物是靠自养的植物提供的。
4.为什么说万物生长靠太阳?先朗读课文的5、6、7自然段,然后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口头概述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过程,并说给同桌听。
提示:因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离不开阳光,异养生物归根结底是靠自养生物生存。
复述提纲:根毛从土壤中吸收水分送入叶片,叶片的气孔一方面排出氧气和蒸腾水分,一方面吸人大量的二氧化碳,叶绿体通过吸收太阳光能,把体内的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含有高能的有机物质。
5.朗读课文第10、11自然段,根据课文有关内容,画张图反映大自然动物、植物之间获取食物关系的图,表示自然界生物的食物链。
6.在获得食物上,人与其他动物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朗读思考课文的倒数第2自然段。
提示:入也属于异养型,但人靠劳动获取食物,并能用各种方法改造植物,饲养动物,会劳动,这是人与动物本质的区别。
四、课后练习
解释下列词语在文章句中的含义:
参天:(树木等)高耸在天空中。
贮藏:储藏,保藏。
秸秆:农作物脱粒后剩下的茎。
糠麸:谷类、小麦等农作物籽实的皮。
赫赫有名:名声盛大显著。
第二课时
五、理清思路,研究探讨
讨论:
1.如果将课文的内容分为两部分,应该分到哪里?
提示:1、2自然段写生物对于食物的依赖,食物对于生物的重要作用,由此引出食物的来源,是文章内容的第一部分;第3自然段到文章结束写生物的来源,为第二部分。
2.课文在说明食物来源时,为什么先说自养,后说异养?这样安排写作顺序有什么好处?
提示:因为自养是异养的前提,没有自养长成的植物,也就不会有靠异养获得食物的动物。课文是根据事理自身的逻辑来安排顺序的,这样安排写作顺序有助于将事物的道理说明白。
3.课文的第一部分如果不要,文章从第二部分写起,开篇就提出问题一切生物都离不开食物。如何获得食物?,这样写行不行?为什么?
提示:不行。如果这样写,从结构上来看是可以成立的,但从内容上来看,则不完整。作者要说明的除了食物的来源,还涉及食物的归宿,课文的第8自然段明显是与1、2自然段相照应的。前面提出有机物质从哪里来?能量从哪里来?后面则回答植物合成了这些食物,大部分都用来组成躯体和贮藏在种子或块根、块茎中,小部分经呼吸作用又被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同时,放出能量,供给生命活动之用。另外,1、2自然段从生物对于食物的依赖,食物对于生物的重要作用写起,突出了食物的重要,也说明了研究这一问题的实际意义。由此可见,文章的结构是为内容服务的。
4.课文先介绍了植物、动物获得食物的途径,再说明人类的取食方法。作者为什么突出写人类?
提示:人类也是大自然自勺产物,在取食方法上有着动物的共性,也是属于异养型。但人与动物有着本质的区别。。人不是被动的顺应自然,而是能够积极主动地掌握自然的规律,用各种方式改造自然。如办绿色加工厂、食物加工厂、饲养厂等,与动物有着本质的区别。突出与人类有利于激发我们的责任感,唤起人们改造自然、造福人类的决心。
5.由本文的写作思路和内容我们可以看到作者的思维方式有哪些特点?
提示:看待事物不是用孤立的眼光,而是用联系的眼光,不仅看事物的现象,而且揭示事物的本质
六、揣摩语言,品味学习
1.一粒种子能长成参天的大树,一颗鱼卵能变成千斤的大鱼,文章开头为什么从这两桩自然现象写起?
提示:使读者从习以为常的生活现象引起思考,把读者吸引到文章所要说明的内容上来。
2.课文在说明植物的光合作用时用了一系列的比喻,把它们找出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提示:根毛原料采集站
茎运输干线
叶子食品加工厂
叶绿体合成车间
形象生动地说明了植物光合作用的过程,把抽象的事理具体化,化繁为简,把事理说得通俗易懂,另外,用原料采集站和运输干线,食品加工厂和合成车间准确而生动地说明了根毛与茎,叶子与叶绿体之间的关系。
3.课文在写到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需要的原料时,拿制造汽水来作比较,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提示:这二者在原料的采用上有着某些相同之处,放在一处进行比较,可以加深读者的印象,增强说服力。
4.联系上下文,说说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1)一切生物,只要活着就要消耗能量。
提示:只要活着强调生命与能量密不可分的关系。
(2)原来.一切生物都需要食物。
提示:原来连接上下段,从上段的提问有机物质从哪里来,过渡到下段的回答食物就是一种能够构成躯体和能量的物质,使文意连贯。另外,原来一词还表达出了一种推究探索的意味。
(3)叶子就是一个食品加工厂。
提示:就是使语气十分肯定,说明把叶子比作食品加工厂是十分贴切的。
(4)这莫不是要制造汽水了?
提示:用莫不是表示一种推测的语气,使文句显得幽默风趣。
(5)这就是赫赫有名的光合作用。
提示:在光合作用前冠以赫赫有名,产生一种拟人的诙谐意味,突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神奇、巨大。
(6)老虎死后,又成了细菌的乐园。
提示:把老虎死后的躯体比喻成细菌的乐园,生动有趣地说明了生物之间食物转换的道理。
七、课后回顾
学习这篇文章,你一定会更加真切地体会到万物生长靠太阳的道理,试写一篇三百字的短文,谈谈你的感想。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05
语文的教案01-09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4-02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1-10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4-06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04-05
小学语文教案常用 小学教案语文教案08-20
语文树教案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