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欢迎大家分享。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内容:
课本上第2页上的课文、15个要求认识和8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教学目的:
1、掌握本课的课文,要求可以熟练的朗读。
2、要求会读本课的15个生字,可以进行口头组词。
3、能正确规范的书写田字格中的8个生字。
4、提高同学的口头表达能力,可以口头进行编灯谜
教学重点:
掌握本课的生字和课文
教学难点:
提高同学的口头表达能力,根据课后短文中的谜语,试着自身编一个灯谜
教学课时:
3课时
教学具准备:
生字卡片、田字格小黑板、各种花灯的图片、收集各种对联提前认读一下上面的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教师抽卡片复习生字,根据同学的回答教师做出适当的小结。
二、新授
教师:同学们,你们看过灯会吗?都在什么时候看过灯会?说说你看过的灯会是什么样子的?(同学说说灯会上见到过的灯)同学们知道吗在正月十五也有花灯。看看今天我们这篇课文中都有些什么样的灯?
出示课文,教师范读
1、复习学过的生字
将课文中的学过的生字画在书上,在小组中互相读一下,看看自身掌握了多少,先复习完的同学可以检查一下其他同学学习的情况。
把同学找到的生字写在卡片上,教师抽卡片,同学认读。
2、同学字
教师将课文中的生字出示在黑板上,并标上拼音,根据黑板上的生字同学在课文中找出来,画在书上,并在本小组中进行拼读练习。
夜 灯 街 纸 金 吐 泡 猴 眨 睛 追 立 各 奇 彩
请一到两名同学将课文中的生字领大家拼读一下,然后同学在小组中练习,读的好的同学可以领小组的同学读,最后盖住拼音,互相考一考大家,看看谁记住的'生字多。
请同学上来领读生字。检查同学的学习情况。
教师:同学们能这么快就记住了这么多的新字,能向同学们介绍一下你是用什么方法来记住的哪个生字?
同学介绍完后,自身在小组中继续进项巩固,最后教师抽卡片,同学认读,检查一下学习的结果。
根据同学的读的情况来进行一下总结。
3、组词练习
你能用课文中的生字进行组词吗?在课文中找找画出来,小组同学之间互相读读,根据同学找到的词语,出示在黑板上
元宵夜、花灯、大街、金鱼、吐泡、猴子、眨眼睛、各种、奇妙、彩灯
谁愿意做一位小老师,领大家读一读这些生词。
在小组之间读,同学互相检查一下学习的情况,教师抽卡片检查同学的学习情况,并做一下小结。
除了这些词,你还可以用什么字来组词?
用自身手中的生字卡片,和本课的生字进行组词。
用“年”来组词,各组比一比,看看谁组的词语多
4、同学以小组读、齐读、指名读的形式来巩固课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1)课文写的什么时候看的花灯?(元宵夜)你是从哪句话中知道的?
(2)人们看花灯时是怎样的心情?应该以什么样的口气来读?
(3)课文中写了哪几种花灯?你来读一读。(教师
根据同学读的,将各种花灯的图片贴在黑板上)请同学读一读课文中怎样来写的金鱼,猴子?让大家来模仿一下金鱼吐泡泡和猴子眨眼睛。
(4)什么是走马灯?你能来扮演一下猫追鼠吗?
(5)你喜欢这些灯吗?怎样来读出你很喜欢这些灯的语气?
(6)课文中说各种彩灯真奇妙,为什么他觉得这些灯真奇妙?
在自身小组中互相读,巩固课文,并且读出各种语气。
请同学有感情的朗读这篇课文,可以加上动作,一边扮演一边读。
三、小结
回家带爸爸妈妈一起欣赏花灯。
语文教案 篇2
一、教学要求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哺育”、“报酬”、“陶冶”、“晨光熹微”、“络绎不绝”等词语。能用“陶冶”、“哺育”、“络绎不绝”等词语造句。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从古井行到启迪,懂行了应该怎样做人。
3、通过学习课文,懂行古井为人们作出了贡献而不要报酬,从而体会乡亲们对别人无所求,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
4、能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和主要内容。并能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5、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含义较深的词语和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三、教具准备
小黑板、卡片、图画
四、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学习生字新词,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二、教学过程
1、提题谈话
这篇课文是以第一人称写的,讲的`是“我”的故乡有一口古时候留下来的水井。多年来古井一直为人们提供泉水,无私奉献自己全部的力量,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受到很大的启迪,赞古井无私奉献自己全部力量的高尚风格。这篇课文生字比较多,有些句子的意义比较深刻难以理解,我们在学习的过程总共同探讨。
2、学生自己轻声读课文一遍,借助字典识字和理解词语。
3、通过自学,想一想,这篇课文写了什么?
4、检查自学情况。
(1)拼读生字,读准字音,出示容易读错的生字练读。(卡片)
rǔbǔtáoyěqiàn
乳汁哺育陶冶歉意
luòyìxúnchóu
络绎不绝年过六旬报酬
(2)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注意“熹、暮、瘸、酬、歉”等字的笔画笔顺和间架结构。
5、训练区别形近字,不要写错字形。(出示小黑板)
熹()暮()绎()歉()冶()
喜()幕()译()谦()治()
6、理解课文中有关词语。
“启迪、无所求、年过六旬、微熹初露、络绎不绝、暮色降临、相依为命、难以估量”。
7、指名学生分自然段朗读,检查能否读正确。
8、默读课文,思考每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讨论归纳。
(1)古井像母亲一样哺育乡亲们。
(2)每天都有很多人到古井来取水。
(3)乡亲们长年帮助老人担水。
(4)不收报酬老人歉意。
(5)乡亲们用古井作对照。
(6)古井陶冶了乡亲们的情操。
根据每个自然段意思给课文分四段。(学生试分,教师检查)
9、范读课文。
10、作业练习
(1)区别字形,比一比并组成词语。(出示小黑板)
(2)学生朗读课文。
语文教案 篇3
词语超市
这道题主要是帮助学生进行词语积累和检测。教师引导学生在记忆词语时不应该脱离课本,应该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在理解的前提下掌握。之后,可适当做一些改错、造句的练习,巩固学生对词语的掌握。
金钥匙
这项内容是就《小船,小船》中的环境描写专门安排的一项习作方法的点拨,主要是为了让学生体会环境描写在写人、写事的文章中的作用。
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回到课文,找出句子,谈谈体会,明确作用,再尝试着在习作中运用这种方法进行练笔。
名人名言
这道题要求学生积累,并且掌握这些关于友谊的名人名言。六条名言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友谊的内涵,引人深思。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先理解它们的意思,再积累记忆。也可以以此为契机,鼓励学生搜集更多的关于友谊的中外名言,从中感受友情的珍贵,激发学习的兴趣。
自助阅读
“差生档案”讲述的故事很贴近现实,许多学生都像故事中的蔡林一样,因为被看作“差生”而受到同学的冷遇甚至奚落,自己也不能振作。教学时,先让学生自由阅读,读后交流看法或设计问题让学生讨论,如“差生”应如何正确认识自己等。老师可适当点拨,目的只有一个,启发学生树立“自我”意识,正确认识自己,同时要宽容、善待他人。
语文生活
本次习作要求写与“朋友”之间的情感、故事,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仔细阅读习作要求,把握住“抒真情”“写具体”两个习作要点。
习作教学建议:
一、课前准备:学生带来日记本,或与小伙伴相关的物品、相片。
二、说:请同学们自已选择几个要好的同学组成一组,互相谈谈自己最了解的`、最喜欢的几位“朋友”,以及自己印象深刻的一些事情。然后,几个同学互相启发、商讨,要写什么事情、写什么内容,按照什么顺序来写,以便说清楚、讲具体。
三、写: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学生自主写自己的“朋友”。老师提醒学生写前先想想,写什么事,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注意按照一定的顺序把事情写清楚;还要把人物的动作、语言写具体。
四、改:写后,在小组内互相朗读自己的习作,同学之间互相品一品、评一评,是不是把事情说清楚了,讲具体了,是不是讲清楚当时的感受,要怎么说才会清楚、具体。互相议一议,提出修改意见,并自主地改一改。
五、赏:把自己的习作在全班交流,大家共同欣赏,取长补短。教案《语文A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语文乐园四》教案》,来自网!,语文A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语文乐园四》教案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2、学生在充分理解课文基础上回答“思考·练习”中1、2、3的问题。
3、在教师的指导下,能给课文分段,说出段落大意。
4、学生能从伽利略敢于大胆怀疑大哲学家的说法,并通过反复试验证明自己的怀疑是对的,认识到权威的话往往不全是对的,教育学生学习伽利略破除迷信,献身科学的精神。
【重点、难点】
1、重点:教学目标1、2。
2、难点:教学目标2、3。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埋下伏笔
1、高尔基曾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有没有人怀疑过这句话?为什么?
2、引出亚里士多德的一句话:
⑴ 有这样一句话,千百年来从没有人怀疑过:
(课件出示)
两个铁球,一个10磅重,一个1磅重,同时从高处落下来,10磅重的一定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
⑵ 分析这句话:你们懂这句话么?(想读就读)
强调什么?(速度与重量有关)板书。
二、简介人物,激趣生疑
1、这句话是谁说的?
简介亚里士多德:他是两千多年前希腊的哲学家,同时也是科学家。在生物学、生理学、医学等方面都有杰出的贡献。
2、书上是怎样介绍伽利略的?
伽利略是17世纪意大利伟大的科学家。他25岁时就已经当上了数学教授。
三、整体感知,把握主题
过渡:一位是两千多年前希腊的哲学家,一位是25岁的数学教授,他们是怎样联系起来的呢?
1、快速读课文,想一想:
他们的联系主要围绕一个什么问题?
2、学生说,师总结:
两个铁球____着地(板书)
3、加上两个字就是伽利略的观点。(同时 补充板书)
过渡:谁对谁错呢?
四、质疑讨论,精讲研究
细析亚里士多德的话:
1、再次出现亚里士多德的话:(集体读)
⑴ 这是亚里士多德说的话,在当时的情况下人们会对他的话怀疑么?为什么?
⑵ 哪些词最能体现?(当作不容更改的真理、信奉、责备)
“信奉”是什么意思?(相信的程度深,信仰、崇奉)
“责备”在什么情况下责备?(在人们怀疑亚里士多德说的话的情况下。)
⑶ 读两个反问句,读出责备的语气:
“你是什么意思?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
(两个反问句说明人们对亚里士多德信奉的程度。)
2、伽利略是怎样想的?用“ ”画出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的话产生怀疑的句子。
大屏幕出现:两个结论,讨论后总结(一慢一快)板书。
过渡:这两个结论是自相矛盾的,伽利略多么地爱动脑筋,不迷信权威,他不仅敢怀疑,还勇敢地进行试验。
3、细析伽利略试验及其结果部分:
⑴ 提问:
课文中从哪儿到哪儿写他做试验的过程?实验分几步?(a、自己试验 b、公开试验)板书。
⑵ 学习伽利略自己做试验部分:
① 自由读课文,想一想:
从这部分中你知道伽利略是怎样对待自己的试验?结果如何?
② 大屏幕出示填空题,学生边报边填空。
③ 提问:
A、从哪些词语中看出伽利略对试验认真的科学态度?(反复、许多次)他为什么这样做?(因为他面对的是亚里士多德,他不能马马虎虎。)
B、从结果“都”、“的确”、“总是”三个词可以看出什么?
(可以看出亚里士多德说的这句话是错的。)
C、伽利略慎重地作出什么结论?
(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从高处落下来,总是同时着地,铁球往下落的速度跟铁球的'轻重没有关系。)
这句话正好与亚里士多德的话相反。把“速度与重量有关”划掉。
④ 从这段中,你还知道什么?
(伽利略要在比萨城的斜塔上做一次公开的试验。)
⑤ 过渡:这样的宣布是需要有多大的勇气啊!因为等于公开向人们心中的亚里士多德挑战。
⑶ 学习在比萨斜塔上做公开实验部分:
① 屏幕出现比萨斜塔的照片:
师述:比萨斜塔在意大利比萨城内,塌共8层,建到第三层时,地基开始倾斜,该塔由于“斜而不塌”名声远扬,1590年,伽利略在塔上做公开试验,该塔名声更大。公开试验的消息一传开,前来看试验的人很多,人们是怎样议论的?
② 找出书上描写人们议论的句子:
(人们来的目的,人们的态度)
集体读,个别读。(读出人们对伽利略责备、嘲讽、讥笑、奚落的语气)
③ 面对人们的责备、嘲讽、讥笑、奚落,伽利略怀着必胜的信心登上了比萨斜塔,结果如何呢?请看:
(动画演示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④ 面对这样的结果,人们表现怎样?(惊讶)为什么?
(因为,人们信奉亚里士多德,把他的话当作不容更改的真理,而伽利略的结果出乎人们的意料之外。)
⑤ 人们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亚里士多德的话不全是对的。)
⑥ 这句话对你有什么启发?
(告诉我们,这个人无论他地位多高,学问多大,说的话也不可能是全对的,所做的事都是对的。不能轻易的相信别人。敢于思考,找出名人的错处。)
总结:在当时的情况下,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突出怀疑是多么的不易,他勇敢怀疑,打破迷信,献身科学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板书:(献身科学、打破迷信)
五、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1、伽利略是一位敢于提出疑问的人,同学们要不要学习他的这种精神?(要)
2、假如书上有错,你们敢于提出疑问吗?
⑴ 出示句子:
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从高处落下来,总是同时着地。
⑵ 师:这句话就有错误,你们谁敢于提出疑问?
做两个试验:
第一次,将两个演示的皮球放在同一高度,并同时放下。
第二次,将两个演示的皮球大的放在高处,小的放在稍低处,再同时放下。
⑶ 得出结论:
这句话应该改成──
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从(同一)高处落下来,总是同时着地。
3、再给你们一个机会:开头,我们说过高尔基的一句话,谁来质疑?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总结全文: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知道了伽利略有不迷信权威,敢于怀疑,献身科学的精神,同时,我们自己也有了这种意识。希望你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勇于思考,用认真、严谨的态度对待学习。
【板书设计】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一慢一快
伽利略 试验 亚里士多德
速度与重量有关
自己试验 公开试验
打破迷信 献身科学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词语,落实生字听写。
2.能够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3.知道蟋蟀、青蛙、蝉都是奇妙的歌手,它们都不用嗓子唱歌,分别用翅膀、声囊、响板发声的;感受它们的“奇妙”;读懂“奇妙”的意思。
4.结合课文内容拓展阅读,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进行仿说练习。
教学重点:
1.能够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2.知道蟋蟀、青蛙、蝉都是奇妙的歌手,它们都不用嗓子唱歌,分别用翅膀、声囊、响板发声的。
教学难点:
1.结合课文内容拓展阅读,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进行仿说练习。
2.感受它们的“奇妙”;读懂“奇妙”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词语,整体感知,回忆课文内容。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19课(出示课题:奇妙的歌手),齐读课题。
(一)齐读课题。
(二)复习巩固上节课学习的词语,复习巩固词语。
1.齐读词语。
第一屏:合唱队 组织 嗓音 蟋蟀 振动 优秀 洪亮
2.开火车读词语。
第二屏: 呱呱呱 知了知了 悦耳的琴声 翅膀 声囊 响板 又响亮又有节奏 十分动听
3.引导学生对第二屏的词语进行归类,积累词语了解课文大意。
第三屏; 悦耳的琴声 翅膀 呱呱呱 又响亮又有节奏 声囊 知了知了 十分动听 响板。
(重点引导学生竖列进行词语归类,使学生从小动物的叫声、声音怎么样、哪发声的三个方面进行总结归纳,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三)学生自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为什么说它们是奇妙的歌手?”
(四)全班交流反馈。(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板书:不用嗓子 引导学生说完整话:因为它们都不用嗓子唱歌,所以说它们是奇妙的歌手。)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上节课学过的词语,强化学生的记忆;通过引导学生对所学词语的归类积累,复现课文内容的大意,为学习新的内容奠定了基础。
二、细读课文,进一步感受“奇妙”,读懂“奇妙”。
(一)创设情境,学习课文第2段,感受蟋蟀发声的奇妙。
1.感受蟋蟀的“歌声”悦耳。
教师胸前贴小黄莺图片饰演小黄莺。
导语:森林王国就要举行音乐会了,我要去寻找几名金嗓子歌手,组成一个合唱队。有一天,我飞到草丛里,听见蟋蟀在唱歌。
教师做出听声音的动作,引导学生读出小蟋蟀的叫声。
教师适时出示课件,指导学生读好句子。
课件出示:歌声好像悦耳的琴声。
(1)引导学生进入情境,读出歌声的“悦耳”(指名读)。
(2)小蟋蟀们都来夸夸自己这美妙的歌声。(全班齐读)。
2.读懂对话并知道蟋蟀是用翅膀发声的`,渗透奇妙。
(1)教师继续饰演小黄莺走到学生身边,随机出示课件,师生、生生对读对话。
结合标点的变化,引导学生读出夸奖的语气。
课件出示:小蟋蟀,你的嗓音真动听!
(2)引导学生读好蟋蟀唱歌“不是用……是用……”的语句,并且知道蟋蟀是用翅膀发声的。
课件出示:你说错了,我唱歌不是用嗓子,是用翅膀发声的。
3.建立联系,强化发声的奇妙。
(1)听蟋蟀叫声的录音,感受小蟋蟀歌声的“悦耳动听”。
(2)结合音频与蟋蟀发声部位建立感受奇妙。
学生说说自己观后的感受。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板书:奇妙、奇特等词语。
预设:奇妙/神奇/奇怪/奇特/……
教师适时出示四字词语(与众不同/不可思议/妙不可言)丰富学生语言,引导学生积累。
4.拓展阅读,丰富知识,深化奇妙。
(1)结合感受引导学生质疑。
过渡语:当我知道小蟋蟀是用翅膀发声的时候,我的脑子里还出现了一个大大的问号,说说你们有没有问题也想问问小蟋蟀呢?
预设:生1:蟋蟀用翅膀怎么发生呀? 生2:蟋蟀为什么能用翅膀发声呢?
(2)在学生所需时出示拓展资料:解疑:小蟋蟀怎么用翅膀发声的?
课件出示:我翅膀下面有许多小齿(chǐ)。左右翅膀一张一合,快速摩(mó)
擦(cā) 振动,就发出了悦耳的声音。知道了吗?
(3)通过看视频使学生直观感受小蟋蟀用翅膀发声的奇妙。
5.分角色再读第2段。
小结; 多有意思,多奇妙啊,让我们分角色完整地再读读这一段吧。
设计意图通过情景的创设激发学生读文的兴趣,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指导学生读懂小黄
莺和小蟋蟀的对话,有语气地读好对话,为后面的分角色朗读做好铺垫;针对学生的质疑引入拓展资料,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引导学生多识字。
(二)以读代讲,感受青蛙和蝉发声的奇妙,读好3、4段。
过渡语:后来小黄莺又发现了小青蛙和蝉两位奇妙的歌手。它们之间又说了些什么呢?现在请大家四人一组分角色读读课文3、4自然段,一会儿比一比哪组读得最好。
1.小组分角色练读,读好小动物的对话。
2.学生进行赛读,读出小黄莺夸奖的语气以及发声“不是用……是用……”的语句。要求其他同学做到认真倾听。
3.学生交流:说说从他们的读中听出了什么?知道了什么?进而感受发声的“奇妙”。
4.指名补充黑板上青蛙和蝉两部分的板书,检查学生是否读懂了对话。
教师出示词卡全班同学齐读词卡,一名学生贴词卡把板书补充完整。
板贴词卡:又响亮又有节奏、声囊;十分动听、响板
5.观看视频调动听觉视觉感官,感受青蛙和蝉发声的奇妙。
设计意图通过对第2自然段的指导学习后,采用赛读的激趣方式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3、4自然段,体现“教—放”的学习过程;通过帮助老师补充板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检查学生是否真正读懂3、4自然段内容;最后通过观看视频,使学生将语言文字与动态视频相结合,感受青蛙和蝉发声的奇妙。
(三)回顾词语,回归整体。
1.结合板书进行小结,回归整体再次感受小动物发声的奇妙,带着这种感觉再次自读课文。
2.出示儿歌,复现本课的生字,强化记忆。
过渡语:课文变成了小儿歌,再来夸夸这些奇妙的歌手。
课件出示 小黄莺成立合唱队,
优秀歌手来组队。
蟋蟀歌声真悦耳,
,似琴响。
不用嗓子用翅膀。
青蛙唱歌呱呱呱,
声音响亮节奏强,
不用嗓子用声囊。
蝉儿唱歌很动听,
知了知了银色满,
不用嗓子用响板。
设计意图把上课伊始时的归类词语再次由板书完整的呈现出来,引导学生横向观察,回归课文整体,强化记忆;通过阅读由课文浓缩而成的儿歌,增强学生阅读的乐趣,同时复现本课的生字,引导学生多识字。
三、拓展阅读、练习表达,进一步感受奇妙。
(一)结合课文内容引入拓展资料。
过渡语: 合唱队成立了,在这些优秀歌手中,可不是只有小蟋蟀、小青蛙和蝉这三个不用嗓子唱歌的小动物。为什么我会这样说呢,证据就在第5自然段中,快读读我是从哪知道的? 指名回答
过渡语: 今天我也请来了2位同样是不用嗓子唱歌的奇妙的歌手!大声喊出它们的名字。
1. 出示小蜜蜂和响尾蛇图片及文字。
2. 借助拼音学生自读拓展文。
拓展文1
dà jiā hǎo ,wǒ shì mì fēng 。xiǎo huáng yīng tīng dào wǒ de gē shēng hěn
大 家 好, 我 是 蜜 蜂。 小 黄 莺 听 到 我 的 歌 声 很
hǎo tīng ,jiù yāo qǐng wǒ cān jiā le hé chàng duì 。qí shí wǒ yě bù shì yòng
好 听, 就 邀 请 我 参 加 了 合 唱 队。 其 实 我 也 不 是 用
sǎng zǐ chàng gē de ,wǒ shì kào chì bǎng xià miàn de jiān piàn zhèn dòng cái
嗓 子 唱 歌 的 ,我 是 靠 翅 膀 下 面 的 肩 片 振 动 才
néng fā chū shēng yīn de ,nǐ jué dé qí miào ma ?
能 发 出 声 音 的, 你 觉 得 奇 妙 吗?
拓展文2
dà jiā hǎo ,wǒ shì kào wěi bā shàng de jiǎo zhì huán chàng gē de xiǎng wěi
大 家 好, 我 是 靠 尾 巴 上 的 角 质 环 唱 歌 的 响 尾
shé yǒu yī tiān xiǎo huáng yīng zài shā mò lǐ tīng dào wǒ de gē shēng ,jiù hěn
蛇,有 一 天, 小 黄 莺 在 沙 漠 里 听 到 我 的 歌 声 , 就 很
gāo xīng dì yāo qǐng wǒ cān jiā le tā zǔ zhī de hé chàng duì 。méi xiǎng dào hé
高 兴 地 邀 请 我 参 加 了 它 组 织 的 合 唱 队。 没 想 到 合
chàng duì lǐ yǒu hěn duō hé wǒ yī yàng bù yòng sǎng zǐ chàng gē de gē shǒu ne ,
唱 队里 有 很 多 和 我 一 样 不 用 嗓 子 唱 歌 的 歌 手 呢,
duō bù kě sī yì ā !
多 不 可 思 议 啊!
(二)争当小作家,根据资料仿说练习。
1.回顾写作顺序。
(1)“师问学生答”第2段,凸显写作顺序特点。
课件出示:小黄莺飞到哪?——小黄莺飞到草丛里。
听见谁在唱歌?——听见蟋蟀在唱歌。
歌声怎么样? —— ,歌声好像悦耳的琴声。
小黄莺说什么?——小黄莺说:“小蟋蟀,你的嗓音真动听!”
小蟋蟀怎么回答?——小蟋蟀轻轻地说:“你说错了,我唱歌不是用嗓子,是用翅膀发声的。”
(2)“生问师答”第3段,强化写作顺序特点。
(3)“男生问女生答”第4段,深化写作顺序特点。
2.学生自主发现三段相同的写作顺序特点。
课件出示:小黄莺飞到哪?
听到谁在唱歌?
歌声怎么样?
小黄莺说什么?
对方回答什么?
3.按照课文的写作顺序,学生再读文自编童话故事。
(重点引导学生说说:歌声怎么样?小黄莺说些什么?鼓励学生运用学过的
词语,用不同的语句表述。)
4.学生展示汇报。
运用评价的机智,鼓励每个学生自编童话故事,激发学生编故事的兴趣。
设计意图结合课文内容拓展阅读,为学生的读写结合提供资料;通过游戏回读课文2、3、4自然段,让学生自主发现写作顺序的特点;最后通过编故事的环节鼓励学生用不同的语句表达意思,使学生的发言充满新意;在充分的鼓励之后激发自编故事的兴趣,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认识汉字、发展语言,在情趣盎然的活动中获得体验、感悟,语文能力真正得到提升。
四、看拼音卷,落实听写。
1.看拼音写生字,巩固生字的书写。
2.大屏幕反馈,鼓励学生在最后一个空里将课堂上学习的词语加以运用:与众不同/不可思议/妙不可言/稀奇/少见/奇妙/奇怪/新奇/神奇等。
3.推荐阅读书籍。
师:大自然中还有很多不用嗓子也能唱出动听歌声的歌手呢,请你们代替小黄莺去找一找,也把它们编进童话故事里面吧。给你们推荐一本书《法布尔昆虫记》这里面一个个生动的小故事会让你们找到想要的答案。
设计意图通过小卷子的形式让学生回归整体感受动物发声的奇妙;通过看拼音写生字的
形式当堂检测学生的生字掌握及书写能力,了解课文的能力以及感受。
五、作业。
熟读课文,背诵小儿歌。
语文教案 篇6
识字学词学句(二)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掌握“牛奶、面包、铅笔、尺子、飞机、汽车、果树”等词语。认识“架、辆、轮、匹、词”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短文。
3.认识量词,知道正确使用量词非常重要。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教师上课时手里拿着:
(出示一本书)同学们,这是什么?(一本书)。
(出示一把尺子)这是什么?(一把尺子。)
可以说成“一把书、一本尺子”吗?
二、自读课文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画出生字。
2.同桌互相检查。
注意读准翘舌音:支、尺、车、船、书。
三、看图学词
(1)分别出示9张图片,读下面的词语:
牛奶 面包 香肠 铅笔 尺子 转笔刀 飞机 汽车 轮船
(2)看图口头填空:
一( )牛奶 一( )面包 一( )香肠
一( )铅笔 一( )尺子 一( )转笔刀
一( )飞机 一( )汽车 一( )轮船
四、学习短文
1.自读短文,画出文中的量词。
2.小组内互相读一读,说一说。
3.班内交流。
(1)口头填空。
一( )牛 两( )马 三( )鱼 四( )鸭
五( )书 六( )笔 七( )果树 八( )花
(2)理解“使用词语要恰当,搭配不好出笑话。”(结合实例理解)
五、练习朗读
“只”是多音字,作量词读zhi。
下面九个数量词中的“一”,朗读时要变调,前面五个,因为量词是一声、三声,所以“一”读第四声;后面四个,因为量词是四声,所以“一”读第二声。教学中可以通过教师领读的方法加以指导。
一杯 一根 一支 一把 一艘 一个 一架 一辆 一块
六、小游戏
对对子,比比谁对得多。
甲说:一头 一只……
乙说: 牛 鸡……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出示生词卡片,认读。
牛奶、面包、铅笔、尺子、飞机、汽车、果树
二、学习生字
1.观察本课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学生自学、分组学,互相讨论。
说说你是怎样记住字形的?
在识记字形时,可以先让学生根据记忆生字的不同方法把生字分类,再分别处理。如:
作比较:奶(妈)、包(句)、根(很)、车(连)、支(枝)、刀(力)、机(几)、汽(气)、条(冬)。
部件分解:铅(钅+几+四)再与“船”进行比较。
“支”和“只”读音相同,在使用中易混淆,可通过多组些词语让学生明白,只有用于杆状物、队伍、歌曲、棉纱的粗细、电灯的光度时用“支”,其余都用“只”。
三、指导书写。
要提醒学生注意:“书”字上面一个横析比下面的横折要小一些,竖要写在坚中线上;“包”字右上部的“勹”不宜过大,里面的“ ”稍小些,不超出“勹”也不紧贴“勹”,最后的“ ”向右时稍拉长,把上面的部分包在内;“尺”的“尸”,上面的框体要小些,最后捺要伸出,下部体势舒展。
“奶”“车”两个字的笔顺要重点指导:
“奶”的右边有两笔,先写 ,再写丿
车
重点指导。
奶:右边先写“了”,再写“丿”。
船:认识“舟”(舟字旁)。
铅:认识“钅”(金字旁)。
板书设计
识字学词学句(二)
一( )牛奶 一( )铅笔 一( )飞机
一( )面包 一( )尺子 一( )汽车
一( )香肠 一( )转笔刀 一( )轮船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05
语文的教案01-09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4-02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1-10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4-06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04-05
小学语文教案常用 小学教案语文教案08-20
语文树教案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