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语文教案 篇1
一、活动导引
课前预习。要求如下:
①读准音,查词典,为本文应积累的词语正音、释义。
②读顺文,并圈出最感兴趣的内容。
③读懂意,指文章大意,并有感情的朗读对骆驼描写的部分。
二、正音听读
1.携()手嫉()妒对峙()
踽踽()独行温馨()淙淙()
潺潺()花团锦簇()
2.老师范读1-3段,要求同学听难读音,体会感情(动物们急于去寻宝的迫切心情),领悟意趣(童话作品中夸张式语言的表达效果)。
〖范读旨在于音、情、意等方面对同学进行朗读指导,引导同学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学会边诵读边感受品味的欣赏方法。
三、朗读设疑
1.请同学分角色朗读课文,要求吐字清晰准确、朗读声情并茂。
2.设疑激趣:课文题目是《骆驼寻宝记》,但文章除了写“骆驼”还写了其他许多动物,清边读课文,边将这些动物圈点出来,并思考:为什么要写这么多的动物?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四、讨论交流
1.除了骆驼外,还有哪些动物加入了寻宝行列?它们都寻到宝了吗?
(明确:有大象。金丝猴、乌鸦、老公鸡和老母鸡、牛、马。羊、大白鹅、鸭子、狮子、老虎、金钱豹、大灰狼、独角犀、河马。麻雀、斑鸠、小毛驴等30多种动物都“火烧火燎”地加入了寻宝的行列。最终众多动物又毫无例外地退出了寻宝的队伍。)
2.作者用一半的'篇幅来写众多动物在寻宝途中的表现,作用是什么?
(明确:都是为下文突出刻画骆驼作铺垫,从反面衬托骆驼。)
3.构思特点
引导:在构思上,作者下了一番苦功,对前后的内容作了精心安排。全文写了30余种动物,多而不乱,杂而有序,各具特色,详略有别。先分别写30多种动物如何上路又无功而返,再集中笔墨,详写骆驼如何战胜重重困难获得成功。在写骆驼时还穿插了鹦鹉和燕子,来和骆驼作比较,以突出骆驼的形象。
基于上述构思,课文可切分成两部分:
第一部分(1——10段),写各种动物纷纷踏上寻宝的道路又全都半途而废的经过。
第二部分(11——19段),写骆驼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寻到了宝贝。
4.默读,感受第一部分“多而不乱、杂而有序”的写作特色和形象逼真、富于感染力的描写。
五、质疑活动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组织好学生的讨论活动。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2、认识本课7个字。
教学重点、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编童话。
教学准备:
小星星、青蛙、蟋蟀、风娃娃和月亮妈妈的头饰。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导入方式一:播放或请学生演唱《小星星》的歌曲。在美丽的夜晚,可爱的小星星们也常常会溜出来玩儿。你知道她们是怎么玩儿的吗?今天,我们就进入“快乐读书屋”,学习《星星的秋千》。
导入方式二:同学们,你们玩过秋千吗?说说你是怎么玩的'。今天,我们学习一童话,题目啊《星星的秋千》。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二、整体感悟
1、引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的读(个别读、轮读、领读、比赛读等),达到读通读顺的目的。
2、读后引导学生交流:
(1)读了课文后知道了些什么。
(2)自己的感想。
(3)提出的疑问,发现的问题。
三、拓展延伸
请同学们再次读书,然后展开自己丰富的想像,任选一个内容,练习说一说或演一演,一会儿向大家展示。
1、基础层:我会说
小星星溜回家后,怎样把自己在地球上怎么玩的和看到的、听到的讲给其他小星星呢?
假如你是花瓣、草叶或风娃娃,你怎样向同学介绍小星星玩耍的情形呢?
2、提高层:我会想
有一天,月亮妈妈发现了小星星的秘密,想像小星星和月亮妈妈会怎么说、怎么做?请把课文接着往下编,并与好朋友合作表演出来。
地球上的环境不断遭到人类的破坏。有一天,小星星溜出来后发现她的秋千全不见了,她会怎么样?这时青蛙、蟋蟀、风娃娃会说些什么呢?
先小组合作排练,再选一两组向全班同学展示,最后集体。
(开放了课堂,了自主、合作、实践的机会,符合儿童心理特点,是训练表达、发展语言、引导创新的重要途径。)
四、引导识字
选取一两个字,鼓励学生换角度、多方位地探究,学习运用多种方法识记。如课文中有一个生字“梦”,在教学时可以启发学生:我们除了用部首、熟字记忆之外,还有许多识字方法,比如猜谜语、编顺口溜、形象识记法等,谁能想出其中一个办法记这个字?
(1、左一木,右一木,脚下一个夕阳红。2、夕阳落林下,睡着还说话。……)
五、推荐阅读
课外阅读《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或其他童话,把你最喜欢的一讲给家长或同学。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1、认识14个生字,学会写六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3、争当人人夸的好孩子。
教学重点:认识生字
会写生字
教学难点:争当人人夸的好孩子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准备:卡片图片
第一课时
一、导入,揭题
我们都有温暖的家。我们爱自己的家,爱爸爸妈妈,爱家里的'每一个人。在家中怎样的孩子,才是人
人夸的好孩子呢?
有一位叔叔就为这样的好孩子编了一首儿歌。
二、新课教学,
生字教学
(一)初读课文
1、读准字音;读课文时你发现了什么?如(三字经)
2、在课文中找出生字,多读几遍。对有困难的音进行指导。
3、再读课文读通句子
,选择你最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4、师生正音
(二)生字教学
1、出示带拼音词语,识记生字
2、小组合作学习生字
3、出示三字经巩固生字
三、写字教学
1、教师范写
2、学生描红、交流
3、练写
四、课文教学
1、出示一幅画,
想一想图上讲了一件什么事情。这是一位怎么样的好孩子?
学习第一句话:小朋友,正少年,尊长辈,懂礼貌。生字用红字体标出。
用自豪的语气朗读。
2、学习二、三、四句:同上教学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生字
二、学习最后一句
(一)读全文
1、生字都认识了,课文应该读的更好,
自读全文。
2、指名读句子。
(二)学习最后一句
1、长辈们为什么对你做错的事进行提醒,让你改正呢?出示最后一句。
2、你怎么做才是爱家呢?
3、读一读、听一听谁是最爱家的。
三、写字教学
洗、扫、认真
1、教师范写
2、生描红
3、生练写
四、朗读课文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分析:
这是一篇小通讯,记者用特写的镜头记录了神舟五号宇航员出征前的场景。学生有了前面几篇新闻的学习基础,所以这篇通讯打算一课时完成学习任务。在课前准备的基础上,用多媒体展示照片和录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充满民族自豪感,描写、议论、抒情中洋溢豪情。学习时应当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还可以借助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写作能力。组织学生课后收集并交流航天资料,办手抄报,可以激发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探索宇宙的热情。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理解航天员出征的深刻意义。
2、体会并学习点面结合、突出重点的场面描写方法。
3、指认并体会文中恰当的议论抒情。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重点、难点
1、明白杨利伟作为一名宇航员所应具备的优秀素质。
2、场面描写的作用以及写法
3、民族自豪感的内化,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激发
教法
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讨论学习为主。
课前准备
扫清文字障碍,熟读课文。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征”是什么意思?什么样的出征才称得上是伟大的出征呢?
1、展示杨利伟、“神五”图片。大家还记得他是谁吗?
2、出示世界航天史上的大事件,从这些事件中,你发现什么?
3、出示中国航天史中大事件,你从这些事件中又感受到什么?
4、师述:
20xx年10月15日上午9时,中国历史上的第一艘载人太空船“神舟五号”成功发射升空,这标志着中国正式加入了航天大国的行列。作为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中国人,38岁的杨利伟成为第431位进入太空的地球人。这一天,多少炎黄子孙翘首以盼!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重温这激动人心的历史一刻吧!
5、学生怀着激动的心情初读课文,了解那激动的一刻。
6、请学生用一句话概括这一则新闻的主要内容,并说说听完这则新闻之后的感受。
(交流明确:内容——“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杨利伟出征场面。感受——重在激发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走近人物
主人公杨利伟承载着中华民族飞天的梦想,他象征着中国走向太空的成功。下面让我们一块走近人物杨利伟,感受他的风采。文中是怎么描写的?你能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找到吗?突出了他的什么性格特点?请笔画出来。
1、学生快速阅读文章,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加以分析,作好圈点勾画,准备交流。
2、同桌交流讨论,教师巡视,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切忌对句子架空分析,每一种结论都必须有依据和自己的分析。(重点在“受命”、“踏上征程”两个场面中)
3、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杨利伟作为中国航天第一人的风采。
(1)、本文只写了杨利伟出征前半个小时内发生的事,仔细阅读课文,想一想,文章共写了几个场景?能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吗?
(2)、文中哪些语句表现出杨利伟是一位综合素质优秀的航天员?读中体会
(步伐的从容而稳健;神态是微笑和深情;敬礼的标准;心情的激动以及插叙中的概括介绍。)
师:其实这些素质是每一个成功人士的都应具有,都是我们所需要的。
(3)、师:神五的成功发射已经载入历史,但我们永远不会忘记这个伟大的英雄们缔造的伟大的时刻,请看20xx年“感动中国”评选组委会授予获奖人物杨利伟的颁奖辞:
那一刻当我们仰望星空,或许会感觉到他注视地球的目光。他承载着中华民族飞天的梦想,他象征着中国走向太空的成功。作为中华飞天第一人,作为中国航天人的杰出代表,他的名字注定要被历史铭记。成就这光彩人生的,是他训练中坚韧执着,飞天时的从容镇定,成功后的理智平和。而这也是几代中国航天人的精神,这精神开启了中国人的太空时代,还将成就我们民族更多更美好的梦想。
(4)老师充满激情的介绍:
杨利伟1996年起参加航天员选拔,1998年1月正式成为我国首批航天员。经过5年多训练,他以优秀的成绩完成了基础理论、专业技术等8大类几十个科目的训练任务,并最终从众多候选者中脱颖而出,成为我国首位登上太空的宇航员。
面对如振动、冲击、噪声、失重、超重、宇宙辐射、高真空、昼夜节律变化、剧烈的温度变化等恶劣的太空环境,杨利伟要承受的超负荷心理、工作压力可想而知。这些环境因素会导致心血管系统功能紊乱、骨骼与肌肉结构和功能变化、睡眠周期紊乱、航天运动病、情感抑郁等一系列生物医学和心理方面的问题。
此外,杨利伟更需面对一旦发射失败可能会失去生命的危险。但是,载负着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梦想”,这位中国人的首位“太空使者”,还是凭借自身超人的素质和勇气,最终出色地完成了自己的神圣使命。
(5)、找出文中议论性的语句,说一说其作用。(这是一次…..)学生依据思考题阅读文本进行体会其含义。
4、教师小结:
虽然课文中没有多少直接赞扬杨利伟的话,但从细微处看,他从容稳健的'步伐,他微笑的神情,他对国旗深情的注目都显出了他的精神气质。这种从细微处着手写人物的方法值得我们借鉴。
三、送英雄出征
作为举世瞩目的壮行,全世界不同肤色,不同种族,不同国籍,不同语言的人都在关注,更不用说黄皮肤,黑眼睛的中国人了,让我们来关注一下送行的人们吧!
1、学生思考:有哪些人来为杨利伟送行?他们各自态度是怎样的?这么多人来送行说明了什么?
讨论明确:
送行人有教练、专家们、少先队员、军乐队员、少数民族少女、落选的战友等,他们的心情都无比激动,都怀着一个共同的期待——为英雄送行。送行人数众多表现出人物对英雄出征的重视,表现了人们因中国人的飞天梦即将实现的激动、高兴,表现了人们对英雄出征和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美好祝愿。
2、假如你就是送行人群中的一员,你最想对杨利伟说的送行语是什么?请用最简短最动情的语言来表达吧!(先确定自己的 身份,再设身处地地思考)
基本的要求是:
(1)内容要切合特定的场合;
(2)措辞要切合自己的身份;
(3)语言要求形象、生动、精彩,能给人深刻的印象;
(4)篇幅要简短。(教师应引导学生发现他人的闪光点,以激励性评价为主)
四、探究质疑
训练中的坚韧执着,飞天时的从容镇定,成功后的理智平和成就了杨利伟的光彩人生。而体裁上的独特和选材上的巧妙也成就了我们今天所学的这篇精彩文章。下面我们将就这则新闻的体裁与选材进一步来探究几个问题。
1、与我们所读过的消息、通讯相比,有何独特之处?
2、这种独特性赋予了这则新闻什么样的优点?
讨论明确:
既非一般意义上的消息,也不是典型的通讯;它比消息要更丰富、生动,又比通讯更集中。作者抓住一个场面的速写的形式对这件事情进行了报道,这样内容更集中,表现手段和表达方式更为丰富多样。
五、品味鉴赏
因为抓住一个场面以速写形式报道事件,于是文章的表达方式和语言运用具有了鲜明的特色。一起来欣赏一下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吧!
1、教师展示例句让学生好好揣摩,领会可从蕴含的情感、表达方式、修辞、语言的精炼等角度来赏析。
例如:
①“快看!我们的航天员来了……”
这一句普通的话语却饱含了丰富的情感,“我们的”这一个限制语中充盈着无比的自豪和激动。
②随着杨利伟标准的军礼,中国第一代航天员的夺人风采,瞬间便定格在记者们的镜头里,定格在共和国的航天员上,定格在人类征服太空的篇章中。
这是一个记叙、描写和抒情、议论高度融合的句子,三个“定格”构成排比,一层进一层地揭示了杨利伟这个军礼所象征的历史意义。
2、学生再读课文,勾画美的语句,与同学交流。
3、课文中类似的句子还很多,同学们课后还应反复的诵读、细细的品味。
六、课后学习
描写一个场面,要求:
①要写出场面的特点;②注意点面结合,于细微处写人物;③注意借鉴本文语言特色。
七、小结语:
今天,我们一块重温了“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的伟大历史时刻。这次壮举成功了,我们中国从此步入了世界航天大国之列。让我们同英雄杨利伟一起向我们伟大的祖国敬礼吧!(在“歌曲《五星红旗》”的嘹亮的歌声中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师生同唱歌曲《五星红旗》结束。
板书设计:
4、伟大的出征
等待送行 庄严出征
站满 从容稳健的步伐
激动 洪亮的报告声 (果断、从容、)
渴望 标准的军礼
爱国的情怀
附:
1、世界航天史上的大事件:
第一颗人造卫星:前苏联于1957年10月4日发射的"卫星一号"人造地球卫星,是世界上第一颗在地球轨道运行的人造卫星。
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前苏联于1961年4月12日发射的"东方红"宇宙飞船,是世界上第一艘绕地球轨道飞行的载人飞船。
第一位登上太空的人:前苏联著名宇航员加加林。
第一艘登上月球的载人飞船:1969年7月20日,美"阿波罗11号"登上月球,成为世界上第一艘在月球上着陆的载人飞船。
第一个登月的人:美国的艾德林?康世朗林斯。
2、中国航天史中大事件:
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1990年4月7日,中国"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美国研制的"亚洲一号"卫星。
1998年7月18日,长征火箭首发欧洲国家制造的通信卫星成功。
20xx年12月30日,成功发射神舟四号无人飞船。
20xx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杨利伟成为中国飞天"第一宇航员"。
语文教案 篇5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深人体会古诗词的韵律。
(二)能力训练点
记忆名句,体会其中蕴含的情理,争取做到学以致用。
(三)德育渗透点
有的气势磅礴,景象宏伟;有的情景交融,形象感人;有的感时伤别,忧国思亲;有的以理人诗,发人深思。学习时注意体会。
(四)美育渗透点
领略古诗词的凝练美、意境美、音律美和含蓄美。
二、学法引导
诗歌是情感的产物,教学古诗尤应展示场景,激发情感,展开合理想象,从而培养学习古诗词的兴趣,提高能力。因此,教法上以情景教学法为主,辅以朗读、比较、自学辅导、画图、想像等方法。要注意以形象人手,来体会诗的意境;要了解有关诗歌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作者的生平与思想。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熟读、背诵。
2.难点:理解诗句蕴含的情理
解决方法:教师讲解
3.疑点:作者作诗的背景或心境
解决方法:教师出示资料(可以多媒体大屏幕或幻灯片的形式)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以自制的多媒体课件为主(古诗反映的背景),或彩图、录音等。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反复朗读、背诵
2.欣赏、品味名句,体会诗中情感。
3.想象作画。(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4.自选古曲,配乐朗诵。
七、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学习《使至塞上》《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春望》
导语 王维诗之宏大,李白诗之飘逸,杜甫诗之沉郁,无不令我们爱不释手,浮想联翩,今天我们就学习他们的几首
诗。
(一)学习目标
1.深刻理解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李白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杜甫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等诗句。
2.背诵这三首诗。
(二)整体感知
1.借助课下注释、工具书,扫除文字、词语障碍。
单车,一辆车,形容这次出使时随从不多;属国,这里指吐蕃的军队;征蓬,飘飞的蓬草,这里指唐朝出征的军队;长河,黄河;候骑,骑马的侦察兵;子规,杜鹃鸟,又称布谷鸟;抵,值,相当;浑,简直;簪,古人用来别发连冠的首饰。
2.教师出示辅助资料,学生了解作者写作时的背景或心境。
王维《使至塞上》,737年,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察访军情,实际上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新唐书·文艺传》载王昌龄左迁龙标(今湖南省黔阳县)尉,是因为“不护细行”,也就是说,他的贬官,并不是由于什么重大问题,而只是由于生活小节不够检点。李白在听到他不幸的遭遇后,写了这首充满同情和关切的诗篇,从远道寄给他。
杜甫《春望》背景
《新唐书·肃宗纪》载:这年正月,“安庆绪将伊子奇寇睢阳郡,张巡败之”。二月,“李光弼及安庆绪之众战于太原,败之”,“关西节度兵马使郭英乂及安庆绪战于武功,败缕。庆绪陷冯翊郡,太守萧贲死亡”,“庆绪将蔡希德寇太原”,“郭子仪及安庆绪战于永丰仓,败之”。《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九载,这年三月,“尹子奇复引大兵攻睢阳”,“安守忠将骑二万寇河东,郭子仪击走之”。整个
春季三个月,战争不息。
3.理解诗的意境、内容
(1)《使至塞上》王维
开元二十五年(737),王维以监察御史从军赴凉州,居河西节度使幕中。这诗是出塞途中所作。
“单车欲间边”,轻车前往,向哪里去呢?“属国过居延”,居延在今甘肃张掖县西北,远在西关边塞。
“征蓬出汉塞,归雁人胡天。”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翅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与首句的“单车”相应。万里行程只用了十个字轻轻带过。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沙漠上没有山峦树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用一个“长”字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落日,用一个“圆”字,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抓住了沙漠中的典型景物进行描写。
最后两句写到达边塞:“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意思是,到了边塞,却没有遇到将官,侦察兵告诉使臣:首将正在燕然前线。 小结:诗人把笔墨重点用在了他最擅长的写景上。作者出使,恰在春天,途中见数行归雁北翔,诗人即景设喻,用归雁自比,既叙事,又
写景,一笔两到,贴切自然。尤其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近人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这是唐朝诗人李白在听说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尉时,写给王昌龄的一首诗,表达了对友人不幸遭遇的同情和关怀。本诗构思巧妙,诗人以明月作信使,代为转达自己的一片情意。
“杨花”乃随风飘落之物,“子规”系泣血悲啼之鸟。景随情迁,这种哀愁气氛,是对表达“愁心”的烘托与暗示。
怎么向远去的.友人表达自己的牵挂之情呢?诗人想像丰富,构思奇巧,“我寄愁心与明月”,竟遣明月做信使,转达他的慰问:你切莫因孤独而过于忧伤,现在我要把我的愁心托付给明月伴随你同到夜朗西。寄愁心与明月常相随,不仅表明牵挂友人命运之心无处不在,而且大有此情此心明月可以作证的意味。感情真挚,脍炙人口。后人常引用这两句诗,表达对远方挚友的慰问。
小结:通过诗人丰富的想像,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竟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于同情的知心人,她能够而且愿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将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遥远的夜郎之西,交给那不幸的迁谪者。这种将自己的感情赋予客观事物,使之同样具有感情,也就是使之人格化,乃是形象思维所形成的特点之一和优点之一。
(3)《春望》杜甫
这首诗是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三月,杜甫在长安时所作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的:
1.学习按时间顺序,抓住书籍演变过程中各个历史阶段的特点,说明书籍演变过程的写法
2.学习运用做诠释、举例子、列数据、作比较等多种说明方法介绍各阶段的书籍
教学方法:
结合书后练习,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
正音解词
懿(yì) 煎熬(jiān)(áo) 造诣(yì) 殷商(yīn)
肩胛骨() 祭祀(sì) 雏形(chú) 牍(dú)
东方朔(shu) 帛书(bó) 谍报(dié)
解题:
“从……到……”句式,常常用来表示空间位置的移动,或表示事物的发展过程。甲骨文是我国起源最早的殷商文字,“缩微图书”是采用电子或激光技术把图书缩拍到胶卷上,一般缩到原书大小的四十八分之一。课文的题目“从……到”表示了一种演变过程,文章说明的既不是“甲骨文”也不是“缩微图书”,而是书籍的发展历史。
快速阅读课文,在课文中标注各类书籍名称,出现时代、使用材料、制作方法及特点。
按要求填写书后练习一的表格(订正)。
根据上面的图表,看看书的发展演变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一)雏形阶段(甲骨文)
(二)远古阶段(简牍、帛书)
(三)古代阶段(手抄、雕版、活字书)
(四)近代阶段(形形色色的书)
(五)近年阶段(奇妙的书)
在介绍书籍演变过程中,哪些阶段详细介绍?哪些写得简略?为什么?
(古代以前的书籍介绍较详细——因为这些知识一般人知道得不多,详细些才能说清书的源流。
近代书籍,说明得简略——因为平时使用多,比较熟悉,所以从略。
近年出现的“奇妙的书”介绍较详细——因为它代表先进技术,预示书籍发展的前景,一般人还比较生疏,所以介绍得较具体。)
就从古至今的这些书籍来看,哪些介绍得具体?
(甲骨文,不但具体介绍,它的材料制法、内容,还特讲了一个故事,说明了甲骨文的.发现过程——因为甲骨文是书籍的“雏形”,是源头。
简牍,详细说明了制作方法,还讲了三个故事,以证明确有这种书,说明了简牍的笨重,增加文章知识,趣味性,活字印刷的书——因为它一直沿用至今,是书籍演变进程的一个里程碑。
视盘和缩微图书——它们是“奇妙的书”的代表,而且技术新颖,需向读者说明,且缩微图书以其小,方便、容量大与笨重不便的远古简牍形成鲜明对比,是介绍书籍演变进程的终点。)
第二课时
课文分析:
1节、课文开头从诠释“甲骨文”的概念入手,因为甲骨文是“书籍的锥形”,作者在这里也是为了扣题,使开头开门见山。
“早在3000多年前”点明演变过程的开始时间。
2节、由甲骨文上记载的内容,推断出是殷商时代的收籍,进一步推断出“书籍的雏形”,“可以说 ”三字,对雏形予以限制,说明这是根据现在发现的材料所作的结论。
3节、点明“正式的书籍”出现的时间,照应了雏形书籍出现的时间,说明这是书籍演变过程的第二阶段。
准确的说明事物的概念,也就是准确的说明了事物的特点,课文在这里就解释了“简、牍、策”的概念,在说明“策”的时候,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引用传说)概念给人以抽象的印象,而传说则给人以具体的印象。
制书的材料有哪些呢?比较缺点:
8节、比较两种印刷技术
1.书籍演变的总特点?(由落后变为先进)
2.为什么书籍在不断演变呢?(科学技术发展)
语文教案 篇7
目前小学生“听、说、读、写”诸能力中,最差的要数“说”的能力。尤其是低年级学生,“说”的能力低下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已明显延伸至中、高年级学生,使其“读写”能力因失去基础依托而导致发展缓慢。修订版《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增添了“口语交际”的教学内容和要求,对低年级学生的要求是“听一段话或一件简单的事,能复述基本内容”“能说一段意思完整连贯的话。愿意与别人进行口语交际,态度大方,有礼貌”由此可见,强化低年级学生“说”的意识,“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是势在必行的事。为此,我们在低年级口语训练的策略与形式上不断改革创新,力求使训练富有时代气息。
一、建立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口语训练的良好氛围
尊重学生个性,创设和谐融洽的学习环境,是搞好口语训练的前提。因为,一位优秀教师的魅力来自于客观、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因此,我们强调做到三个“尊重”,即尊重学生的天性;尊重每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学习的权利。顺之天性,面向全体,有教无类,使学生心地坦荡,思维开阔,创造的火花不断迸发,进而轻松发展,这些都是进行口语训练要明确的指导思想。
二、采用灵活多变的形式,提高口语训练课效率
低年级设置的口语交际训练课,是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主渠道。我们在教学中首先要做到认真备课,选好话题,使学生有话可说,其次要采取适合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训练,如:每周一次的看图说话表演赛,间周一次的故事大王比赛,月内一次双人对话录音欣赏等,都在一定程度上激活了学生的思维。采取多种形式,配以科学的'学法引导,可使学生变得乐说、会说。口语训练的形式可采用“看-说-写”、“听-说-写”、“读-说-写”、“画-说-写”、“做-说-写”。在句式上,通过提供典型范例,让学生观察、理解、模仿,既达到会“说”,又能够说好。训练的句式如:“有……有……还有……”、“先……再……最后……”等。段式如:因果、并列、承接等。
三、发挥语文教材简短新颖的作用,进行“短、平、快”训练
语文课堂教学是提高口语表达能力的主要途径,充分发挥低年级语文教科书和“自读课本”的作用,利用内容简短、语言精练、故事性强的特点,让学生反复朗读品味,必要时“拿来”仿一仿,用一用,说一说,所耗时间短暂,学习频率快捷。对于解决“怎样仿、用,如何促说”这一问题,我们不断在实践中摸索方法,学习研讨。实践证明,要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必须改变语文作业设置内容和形式。因此,我们将原来一、二年级的组词、造句本改为写话积累簿。一年级每天写一句话,先模仿写,再独立写,中间插上优美词句的积累;二年级每周写一句群,中间插入成语、古诗的积累,并让他们互相交流,以此促进“说”的训练。
四、挖掘多方资源,实现口语训练“四结合”
1.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
陶行知先生说:“整个社会的活动都是我们的教育范围。”我们认为,社会是实施“口语训练”的无边课堂。为了拓宽学生视野,增强学生的社会知识和科技知识,我们将雕塑公园、科技广场、开发区立交桥和节假日旅游点等作为训练口语的活教材,为学生提供新的知识“增长点”,使他们在每一次参观后都会产生新的启迪,促进语言的发展。
2.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一种不可替代的教育资源。教学中,我们遵循“家校共育”的原则,通过家长会、(家长意见反馈表)等形式,密切了家庭与学校的联系,使家长明确了自己的角色,家长不仅是孩子的父母,而且是孩子的家庭教师。从家长为孩子笔录的一本本说话稿和录制的一盘盘磁带,可以看出,他们真正懂得了怎样做才是“爱”孩子。由于家庭的支持,我们的口语训练进展顺利,效果良好。学生大都会用录音机、复读机,读、说、写和实际操作能力有了明显提高。
3.口语训练与课外阅读相结合
课外阅读是增加学生知识储量,积累语言材料的主要途径。现在学生“说”的能力之所以差,阅读量太小是主要原因。因此,在征得学生家长同意后,我们为学生选订了适合小学生阅读的报刊。此外,古诗的诵读也使学生朦胧体味到其中的奥妙,学生背诵的积极性日渐高涨。课外“读后练说”的训练,使学生口语表达能力迅速增长。
4.口语训练与各学科教学相结合
语、数、自、思、美、劳等学科内容鲜活,各具特色。系统教育学告诉我们:各科知识其内部是相互联系的。教学中,我们从整体教育出发,将口语交际训练渗透到各学科当中,使学生能借助缜密的语言理解数学法则和概念;凭借语言的准确性、深刻性去完成对自然、社会、思想品德等学科知识的理解与认识。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05
语文的教案01-09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4-02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1-10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4-06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04-05
小学语文教案常用 小学教案语文教案08-20
语文树教案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