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册《丁香结》教案
作为一名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六年级语文上册《丁香结》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六年级语文上册《丁香结》教案1
【教材分析】
《丁香结》是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写的是作者多少年来心里一直装着丁香,装着古人吟咏丁香的诗句,在一次春雨中忽然发现一柄柄的花蕾恰似一个个的"结",于是联想到"丁香空结雨中愁"的诗句,开始了作者的人生体悟。从古人的"丁香结"的诗句开始,作者写到了微雨,写到了人生的愁怨和不顺心的事,得到了生命需要"结",否则就平淡无味的人生认识,显露了作者对世事的洞明和对人生的洒脱。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所以生命既需要春光无限的阳春,有丁香如雪,幽雅香甜;同时,也需要细雨中连接的丁香结,愁肠挂肚,百转千回。
宗璞,原名冯钟璞,女,1928年7月生于北京,常用笔名宗璞,笔名有:丰华、任小哲等。原籍河南省唐河县,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1946年考入天津南开大学外文系,后转人清华大学外文系,1951年毕业。曾在中国文联、文艺报等单位工作。1960年调《世界文学》编辑部。当代作家,从事小说与散文创作。代表性作品有短篇小说《红豆》《弦上的梦》,系列长篇《野葫芦引》和散文《紫藤萝瀑布》等。有著作:《三生石》《我是谁》《铁箫人语》。
1948年开始发表作品,成名作为1957年的短篇小说《红豆》、《弦上的梦》(获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中篇《三生石》(获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童话《总鳍鱼的故事》(获中国作家协会首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蜗居》、《我是谁》等。
1988年出版第一部长篇小说《南渡记》。
1996年由华艺出版社出版四卷本《宗璞文集》。
1994年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了《铁箫人语》
20xx年5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西征记》。
20xx年4月1日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东藏记》。
《南渡记》和《东藏记》是四卷本长篇小说《野葫芦引》的第一、二卷。后两卷《西征记》和《北归记》分别描写西南联大学生投笔从戎、在滇西战场抵抗日寇和抗战胜利、返回家园的情景。这四部作品既是一体,又各自独立。
主要成就:第六届茅盾文学奖得主。1986年国际名人录之一。《弦上的梦》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东藏记》获得第六届茅盾文学奖。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丁香:为木犀科,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广泛分布于桑给巴尔、马达加斯加岛等地,因花筒细长如钉且香故名,为哈尔滨市市花,是著名的庭园花木。花序硕大、开花繁茂,花色淡雅、芳香,习性强健,栽培简易。因而在园林中广泛栽培应用。古代诗人多以丁香写愁。因为丁香花多成簇开放,好似结。称之为"丁结,百结花"。
丁香属植物还有较强的耐旱性,4-6月,气温从10℃迅速上升到28℃左右,此时各种丁香正迅速生长、开花。
紫丁香花的所有种类,播种3—4年后,实生苗即可开花;而拟女贞亚属的种类,播种后4—5年才开花,但扦插或嫁接苗1—2年即可开花。5年后开花渐盛。
丁香花喜充足阳光,也耐半荫。适应性较强,耐寒、耐旱、耐瘠薄,病虫害较少[2]。以排水良好、疏松的中性土壤为宜,忌酸性土。忌积涝、湿热,一般不需要多浇水。丁香要求土壤肥沃、排水好的沙土。丁香花不喜欢大肥,不要施肥过多,否则影响开花。
【与课文相关的其他资料】
美文赏析
雨巷
戴望舒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
默默行着,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静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她飘过
像梦一般的,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
一枝丁香的,我身旁飘过这女郎;
她静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赏析:这首诗写得既实又虚,朦胧恍惚。诗人在《雨巷》中创造了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这是受古代诗词中一些作品的启发,用丁香结,即丁香的花蕾,来象征人们的愁心,是中国古代诗词中一个传统的表现方法。"我"似乎有着满腹的心事,无限的烦忧,但又不愿明说,或者是说不出来。"我"似乎在期待什么、追求什么,而期待和追求的目标又显得那样遥远而渺茫。"她"出现了,这或许是在幻觉中,或者是真的,但"她"的出现是那样地快,逝去也那样地快,一刹那间擦肩而过,消失在前方,"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我"只有自怨自艾,自悲自叹。诗中的"姑娘",我们可以认为是实指,是诗人心中期待已久的美丽、高洁而忧郁的姑娘。但我们也可以把这位"姑娘"当做诗人心中朦胧的理想和追求,代表了诗人陷入人生苦闷时,对未来渺茫的憧憬。
六年级语文上册《丁香结》教案2
教学目标
1、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感受丁香的特点。
2、联系自身的生活经验来理解、感悟丁香结的象征意义和作者情感。
3、品味、积累文章优美而富有哲理的语言。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感受丁香的特点。
2、理解、感悟丁香结的象征意义和作者情感。
教学难点
1、联系自身的生活经验理解、感悟丁香结的象征意义和作者情感。
2、品味文章优美而富有哲理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认识一种看似普通却又非同寻常的花。展示丁香花图片,请学生谈谈对丁香花的印象以及了解,为理解“丁香结”的内涵做铺垫。
板书课题。
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文本,作者从“赏花”和“悟花”两部分描写了丁香花。你从哪些词句体会到了丁香的美?并体会词句的表达效果。
(二)品读文本,理解感悟。
1、细读课文,看看作者在文中描写了哪四幅丁香图?
①城里丁香花
②城外丁香花
③斗室外三颗白丁香
④雨中丁香图
2、描写角度有哪几个?
①颜色
②形态
③味道
可结合练习“思考探究一”想想作者赋予了丁香什么样的品格?(赋予丁香灵动幽雅、洁白无瑕、可爱芬芳的品格。)
3、写出了丁香什么特点?
①繁密耀目
②幽雅的甜香
③娇俏灵动
④鲜润妩媚
4、赏析描写优美语句。
出示句子:
在我断断续续住了近三十年的斗室外,有三棵白丁香。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看见檐前积雪。……那十字小白花,那样小,却不显得单薄。许多小花形成一簇,许多簇花开满一树,遮掩着我的窗,照耀着我的文思和梦想。
丁香结,这三个字给人许多想象。再联想到那些诗句,真觉得它们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了。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是太平淡无味了么?
参考“问题探究”的具体分析,让学生深入文本,品味语句,理解文章意境。
穿插“思考探究”第二题,让学生边赏析,一边深入思考。阅读中,你看到了、想到了什么,作者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想象?
5、问题探究:
(1)“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看见檐前积雪。”“从外面回来时,最先映入眼帘的,也是那一片莹白。”作者在这两句话中用“积雪”和“莹白”替代“丁香”,有什么好处?
(2)如何理解作者把雨中丁香比作“印象派的画”?
(三)理解情感,品悟中心。
1、结合文章,进一步说说作者为什么把丁香花喻为“丁香结”?引发了作者对人生的哪些思考?
(1)出示丁香花蕾图和中式衣襟盘结图。丁香花蕾之所以称为“丁香结”,从外形上看,也许是因为它跟衣襟上的盘花扣很相似。
(2)理解古人何以发明“丁香结”:结合“积累拓展”第四题,也可以再补充其他诗句,让学生了解“丁香结”常出现在表达问怨、愁思的诗境中。
(3)理解作者流露的情感:结合文段的理解,此处的“丁香结”指的是生活中不顺心的事情,生活中解不开的愁怨。
2、结合自身经历,赏析文中哲理性的语句。
“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是太平淡无味了吗?“给我们怎样的.人生启示?
过渡:丁香这种看似普通却又非同寻常的花,引发了我们深深的思考,而郭沫若先生笔下那”奇崛而不枯瘠“”清新而不柔媚“的石榴,与”丁香结“有着相似之处,我们来共同阅读吧。
(四)展开阅读,开阔视野。
整合阅读图书中郭沫若的《石榴》。
1、用简洁的句子或者词语去描述一下石榴。
2、在夏天,许多花都不再争奇斗艳,石榴花却开了起来,这表现了石榴怎样的性格?
3、说说”石榴“与”丁香结“的相似之处。
4、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想想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课后练笔:体会学习本文由事物引发联想的写法,选择你喜欢的一种花,写一个小片段。(150字)
板书设计
丁香——丁香结
①城里丁香花①颜色①繁密耀目
②城外丁香花②形态②幽雅的甜香无畏无惧
③斗室外三颗白丁香③味道③娇俏灵动
④雨中丁香④鲜润妩媚从容豁达
六年级语文上册《丁香结》教案3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wǔ)媚。
B.最好的是图书馆北面的丁香三角地,种有十数棵白丁香和紫丁香。月光下白的潇洒,紫的蒙眬(lóng)。
C.在我住了断续近三十年的斗室外,有三棵白丁香。每到春来,俯(fǔ)案时抬头便见檐前积雪。
D.从外面回来时,最先映入眼帘的,也是那一片莹白,白下面透出参差(chā)的绿,然后才见到那两扇红窗。
二、辨字组词。
缀( ) 案( ) 雅( ) 拙( )
境( ) 按( ) 鸦( ) 茁( )
三、"有的宅院探出半树银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树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作者是怎样把自己的感情赋予在这些丁香花身上的?
阅读能力大提升
四、重点段落品析。
④古人词云:"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妖媚。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前的莹白渗过来,让人觉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⑤只是赏过这么多年的丁香,却一直不解,何以古人发明了丁香结的说法。今年的一次春雨,久立窗前,望着斜伸过来的丁香枝条上一柄花蕾,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我才恍然,果然是丁香结。
⑥丁香结,这三个字给人许多想象。再联想到那些诗句,立觉得她们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了。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么?
⑦小文成后一直搁置,转眼春光已逝。要看满城丁香,须待来年了。来年又有新的结待人去解--谁知道是否解得开呢?
1.联系第⑥节,说说作者的用意:( )
A.总结全文,告诉我们人生处处都是结。
B.作者以丁香的雪白、甜香,映衬人们对美好理想的憧憬和追求,显露了作者对世事的洞明和对人生的洒脱。
C.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的,所以我们要及时行乐。
D.作者喜欢喧嚣的世界,所以希望每天不平淡。
2.文中引用"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的诗句的作用是( )
A.作者经历的春光完全和室外的三棵白丁香联系在一起的,所以作者有独特的感受。
B.引出下文,为下文作者的抒情做铺垫。
C.从另一角度展示了丁香结的形象,丰富了丁香结的内涵,为读者提供了展开丰富想象的天地。
D.增加文章浓厚的文学色彩,体现出作者深厚的文化修养。
3.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经历过的春光,几乎都是和斗室外的三棵白丁香联系在一起的,所以作者花大量笔墨写这三棵白丁香。
B.作者在文中以细腻的笔调,描写出了一个色彩绚丽的丁香花的形象。
C.作者实写丁香花的形象,虚写寄托于丁香花的理念、志趣,创造出了一个深远的意境。
D.作者在文中一反古人寄托在丁香结上的情感,以开阔的胸襟为今天的读者开拓了一个"丁香结"全新的'艺术境界。
思维创新大拓展
五、丁香结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
参考答案:
一、A
二、缀(缀满) 案(答案) 雅(幽雅) 拙(笨拙)
境(环境) 按(按时) 鸦(乌鸦) 茁(茁壮)
三、作者将丁香拟人化,使无意识的丁香具有了人的思想感情.
四、 1.B 2.C 3.B
五、示例: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所以生命既需要春光无限的阳春,有丁香如雪,幽雅香甜;同时,也需要细雨中连接的丁香结,愁肠挂肚,百转千回。我们既有赏花的情调,又有解结的心志。生命给你芬芳的丁香的同时,也给你幽怨的"丁香结"。这就是生活的常态,也是本文给我们的深刻启示。
六年级语文上册《丁香结》教案4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学会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2.品读优美句子,理解丁香结的象征意义。
3.学习本文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仿写作文。
4.比较古人寄寓在丁香结中的情感,感受作者豁达的胸怀。
【学习重难点】
品读优美句子,学会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理解丁香结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寄寓在丁香结中的情感。
培养自己以豁达胸怀对待人生中“结”的能力。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文学作品中许多花草树木都被赋予某种品格,如梅花象征高洁,牡丹代表富贵,松柏喻指长青。
试着再举出几例。今天我们来学习《丁香结》,看看作者赋予了丁香结什么样的情感。
二、作者介绍:
宗璞,1928年生,女,原名冯钟璞。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红豆》《桃园女儿嫁窝谷》《不沉的湖》等,中篇小说《三生石》,《弦上的梦》和《三生石》分别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和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三、词语:
缀
窥
幽雅
浑浊
笨拙
单薄
遮掩
照耀
花蕾
愁怨
断断续续
四、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看看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丁香花的。
(1)形状:星星般的小花、许多小花形成一簇;
(2)颜色:紫色、白色;
(3)气味:淡淡的优雅的甜香。
从感观角度分析,形状、颜色、气味是哪种感觉?
——视觉、嗅觉
作者赋予了丁香什么样的品格?(结合课文,圈画出关键词,总结归纳)
——灵动优雅
洁白无瑕
可爱芬芳
2.朗读课文4—6段,思考什么是丁香结?
本义:丁香花蕾上,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
象征意义:人生中不顺心的事(愁怨)
——知识链接:品读《梨花》,思考象征意义(纯情)
3.作者多年赏花,为何今年突然明白丁香结的内涵?
雨后赏花的触动
自身经历的感悟(经受病痛折磨)
4.作者对丁香结持什么态度?
从容、豁达、积极
古人对丁香结也有自己的感悟,品读李商隐的《代赠二首》和李璟的《摊破浣溪沙》,体会古人对丁香结的理解。
代赠二首
[唐]李商隐
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中钩。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问)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体现了诗人内心怎样的情感?此处丁香结有何寓意?
——楼上玉梯
芭蕉不展
丁香结;
欲望还休
孤寂无聊;
女子与恋人不能相会的愁绪
摊破浣溪沙
[五代]李璟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1.“春恨锁重楼”中“恨”的真正原因是什么?(请用原诗句作答)
2.“恨”传达出了词中人物怎样的思想感情?此处丁香结有何内涵?
——青鸟不传云外信
没有故人音信的相思之愁
郁结不散的相思之愁
同样是丁香结,不同时代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古人更多的是借丁香结抒发愁怨之情,而作者笔下的丁香结却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调味剂。正如作者所说,人生中的问题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是太平淡无味了吗?让我们学习作者从容、豁达、积极的人生态度,去直面人生中的不顺心的事,这样你的生活也会变得有滋有味。
五、作业设计
必做:背诵李商隐的《代赠二首》和李璟的《摊破浣溪沙》。
选做:阅读《语文读本》中的《野草》。
第二课时
一、作业检测:
1.检查背诵
2.李商隐的“同向春风各自愁”中的“愁”体现在哪些景物上?
——玉梯横绝
月如钩
芭蕉不展
丁香结
李璟的“丁香空结雨中愁”中的“愁”
连绵不断,哪句诗能体现出来?
——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二、合作探究
品味语言
1.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探”“窥”将丁香拟人化,使无意识的丁香具有了人的思想感情,生动形象地描写了丁香花可爱的情态。
2.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外的莹白渗过来。让人觉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问题)雨中的丁香具有怎样的特点?想象这幅画面,作者为什么说“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丁香的美丽、高洁、愁怨在雨中形神毕现。将丁香结化入雨中的境界,使象征愁心的丁香花蕾更加凄楚动人。
3.那十字小白花,那样小,却不显得单薄。许多小花形成一簇,许多簇花开满一树,遮掩着我的窗,照耀着我的文思和梦想。“照耀”一词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照耀”一词写出了花白如雪,似有光辉晕出。写出了花对作者心灵的鼓舞和慰藉,启发了作者的文思,使她浮想联翩,思如泉涌。
4.“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看见檐前积雪。”“从外面回来时,最先映入眼帘的,也是那一片莹白”,作者在这两句话中用“积雪”和“莹白”代替“丁香”,有什么好处?
避免重复,使行文富于变化。
修辞手法上:
积雪是借喻
(借用喻体来替代本体
不出现本体和比喻词)
莹白是借代
(借用事物特征来代替事物本身)
三、作业设计
体会本文多角度描写景物的写法,选择一种你熟悉的花,写一个小片段,100字左右。友情提示:选择自己真正观察过的,例如:紫藤萝、荷花、迎春花、梨花……
《丁香结》教学反思
《丁香结》是六年级上册第一组的一篇记叙文,作者宗璞。课文写的是作者多少年来心里一直装着丁香,装着古人吟咏丁香的诗句,在一次春雨中忽然发现一柄柄的花蕾恰似一个个的“结”,于是联想到“丁香空结雨中愁”的`诗句,开始了作者的人生体悟。从古人的“丁香结”的诗句开始,作者写到了微雨,写到了人生的愁怨和不顺心的事,得到了生命需要“结”,否则就平淡无味的人生认识,显露了作者对世事的洞明和对人生的洒脱。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认为自己的成功之处在于:
一、重视导入部分的设计。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倒入至关重要,而且在设计导入环节的时候我始终遵循了“切口愈小,效果愈好。”的原则。我在设计本课的导入环节的时候,从植物的象征意义入手,来设计。导入语这样来说:许多花草树木在文学作品中都被赋予了某种品格,比如“梅花,以它的高洁、坚强品格,给人以立志奋发的激励;菊花被周敦颐比作花中的隐士;牡丹,象征着荣华富贵;松柏象征着坚贞不屈。那么丁香结又象征着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到课文中去找一找吧。这段话把学生们的注意力全部集中起来,而且提出的问题又是学生们认真读课文就能够感悟的到的,所以就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这样,学生们会极力高度集中的,兴趣盎然地投入到本课的学习中去。
二、以读带讲,边读边悟。
语文,本身姓“语”。因此读是必不可少的。古语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所以学生们读课文的环节是必备的,也是必须的。这有利于提高学生们的语感,感悟学习的方法,有利于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但是我在要求学生读课文的时候,从来都是让学生们带着问题去读,疒不是漫无目的的,放羊式的让学生去为读课文而读课文。比如:
①借助汉语拼音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这是第一步。
②课文的前三个自然段写的是什么?后三个自然的写的是什么?这样就暗示孩子们给课文分段。
③课文分别写了哪里的丁香花?突出的是作者(赏)花。
④后三个自然的突出的是作者(悟)花。这样的设计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⑤品读课文的后三个自然段,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这是在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在问题的引领下,学生们边读边悟,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重视朗读指导。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很重要的要求,也是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只有理解了课文内容才能够达到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要求。但是在这一过程中老师的指导是必不可少的。所以我在重点句短的朗读时从来不会忽视朗读指导这一环节。
完成了本课的教学之后,我发现本节课还有以下不足之处:我在处理一些教学环节的时候,有些地方处理的不细致。课堂上的教学语言没有抑扬顿挫的变化。
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努力弥补这些不足之处。
六年级语文上册《丁香结》教案5
教学目标:
1、了解丁香结中作者通过视觉、嗅觉等多种角度描写丁香花的写作方法。
2、联系生活实际展开联想,用多角度描写加上修辞手法来描写一种花。
教学重点:
联系生活实际展开联想,用多角度描写和修辞手法手法来描写一种花。
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实际展开联想,用多角度描写的手法来描写一种花。
教学过程
一、旧知导入
1、回顾《丁香结》中作者描写丁香的角度。
预设:颜色:“忽然呈出两片雪白”、“月光下,白得潇洒,紫的朦胧”
姿态:“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枝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
香味:“淡淡的幽雅的甜香”
作者通过对丁香花多角度的描写,使花在读者的眼中生动形象。
二、对比阅读
1、阅读作者宗璞的另外一篇散文《紫藤萝瀑布》,寻找作者在描写这两种花的时候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预设:
(1)作者在描写紫藤萝时,也对紫藤萝进行了多角度的描写。
如描写紫藤萝的形态时,写到“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对于花颜色的描写如“辉煌的淡紫色”、“深深浅浅的紫”等;在描写到花香时,写到“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
(2)两篇文章都用到了大量的修辞手法。
比喻如丁香花“星星般的小花”;紫藤萝“像一条瀑布”
拟人丁香花会“从墙上窥着行人”;紫藤萝中淡紫色的花“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2、小结:所以作者在描写两种花的时候通过多角度的描写和修辞手法的结合,使花变得生动可爱。
三、联系实际练习写作
1、在自己的生活中,你喜欢什么花呢?选择自己喜爱的一种花,向同学们介绍这种花。
2、将刚才讨论的写一个150字左右的小片段。时间10分钟左右。
3、评价交流
在班级中分享刚才写完的片段,并对片段中出现的优点和缺点进行互相评价。
预设:
(1)要有一定的'写作的思路和顺序,如可以从远近的顺序、从视觉到嗅觉的顺序等等。
(2)可以使用一定的修辞手法,使花的形象更加生动。
(3)可以学习《丁香结》的写作结构,在描写后面根据花的特点和自己的心情加入一定的感悟。
四、布置作业片段改进
1、根据交流的结果从不同的角度和需求来改进刚才自己写的片段。
2、再次分享交流,感受修改前后的差别。
3、完成学案二习题
六年级语文上册《丁香结》教案6
【教学目标】
1.学会8个生字,正确读写”缀满、幽雅、伏案、笨拙、单薄、模糊、恍然”等词语。
2.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感受丁香的特点。
3.联系自身的生活经验来理解、感悟丁香结的象征意义,学习作者豁达的胸怀。
4.品读优美句子,学习借景抒情的写法。
【教学重点】
1.品读优美句子,学会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2.理解丁香结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寄寓在丁香结中的情感。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悟,培养自己以豁达胸怀对待人生中的“结”的能力。
【课时目标】
1.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缀满、幽雅、伏案、笨拙、单薄、模糊、恍然”等词语。
2.指导学生在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图片)文学作品中许多花草树木都被赋予某种品格,如梅花象征高洁,牡丹代表富贵,菊花寓意坚贞,松柏喻指傲岸长青等。今天,我们来学习的`课文一《丁香结》,作者又赋予丁香结什么样的情感呢?让我们到课文中去看个究竟吧。?
2.板书课题,齐读
二、介绍作者
宗璞,1928 年出生,女,原名冯钟璞,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曾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当代作家,从事小说与散文创作。
主要作品:短篇小说《红豆》《弦上的梦》,系列长篇《野葫芦引》和散文《紫藤萝瀑布》等,中篇小说《三生石》。
三、初读感知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要求: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检查初读情况
(1)认读生字
练读词语,读生字,再组词。
①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
缀满、幽雅、伏案、笨拙、单薄、模糊、恍然
(重点指导生字“缀、拙”为翘舌音;,后鼻音“恍”等。)
②你认为哪些词语易读错或难读,再反复读。
指导读以下的词语:幽雅 笨拙 恍然 注意读准“幽、雅、拙、恍”的字音。
(2)学习多音字:糊(húhù)
练①读句子,找发现。
他快把我气糊涂了。
②读一读:姐姐可真糊(hú)涂啊,怎么能被他的甜言蜜语给糊(hù)弄了呢?
(3)理解词语
练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窥着自然大方,不呆板,不拘束,无拘束的,不矫揉造作。
潇洒从小孔、缝隙或隐蔽处偷看。
轻灵不整齐,不一致。
妩媚指轻快灵巧,又指轻细空灵。
参差忧愁怨恨。
愁怨姿态美好可爱。
(4)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看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4.再读课文,理清顺序。
(1)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主要写描写了城里街道旁、宅院里、城外校园里、他住了三十年的斗室外丁香的不同形态。)
(2)梳理课文思路
练填空: 课文先写(城里街道旁、宅院里、城外校园里的丁香);再写(城外校园里、他住了三十年的斗室外的丁香);最后写(作者的人生感悟)。
四、学习“会写字”
缀 幽 雅 案 拙 薄 妩 媚 糊 苞 襟 恍 怨
1.学生字
认读含有会写字的词语,读会写字,观察笔顺,掌握结构、音序、部首,组词,造句。
2.指导书写
(1)观察生字书写特点,交流。
(“案、薄”,上下结构。 “缀、雅、拙、恍”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幽”半包围结构。)
(2)老师范写,重点指导上下结构的字“薄”,半包围结构的字“幽”,左右结构的字“雅”和左中右结构的字“糊”,学生练写。
幽:先写里面,撇折、撇折、点、撇折、撇折、点,再写外面,竖、竖折、竖。
雅:右边不是“住”,有四横,要注意。
薄:上下结构,草字头下面右部是“甫”,不要少一点。
糊:左中右结构,“古”要写得扁而窄,“月”的一撇要穿插。
练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和课本对照,及时改正。
六、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朗读、指读,读熟了课文,掌握了字音,学习了本课生字,理解了词语含义,并掌握了识字、理解词语的方法。另外,读完这篇课文,让我们知道了作者描写的是丁香的不同形态,表现出作者对丁香的喜爱赞美之情
七、当堂检测
八、课后作业
六年级语文上册《丁香结》教案7
今年的丁香花似乎开得格外茂盛,城里城外,都是一样。城里街旁,忽然呈出两片雪白,顿使人眼前一亮,再仔细看,才知是两行丁香花。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
城外校园里丁香更多。的是图书馆北面的丁香三角地,那儿有十多棵白丁香和紫丁香。月光下白的潇洒,紫的朦胧。还有淡淡的幽雅的甜香,非桂非兰,在夜色中也能让人分辨出,这是丁香。
在我断断续续住了近三十年的斗室外,有三棵白丁香。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看见檐前积雪。雪色映进窗来,香气直透毫端。人也似乎轻灵得多,不那么浑浊笨拙了。从外面回来时,最先映人眼帘的,也是那一片莹白,白下面透出参差的绿,然后才见那两扇红窗。我经历过的春光,几乎都是和这几树丁香联系在一—起的。那十字小白花,那样小,却不显得单薄。许多小花形成一簇,许多簇花开满一树,遮掩着我的窗,照耀着我的文思和梦想。
古人词云“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前的莹白渗过来。让人觉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只是赏过这么多年的丁香,却一直不解,何以古人发明了丁香结的说法。今年一次春雨,久立窗前,望着斜伸过来的丁香枝条上一柄花蕾。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我才恍然,果然是丁香结。
丁香结,这三个字给人许多想象。再联想到那些诗句,真觉得它们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了。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么?
教学目标:
1、认识“芭”、“妩”等5个生字,会写“缀”、“幽”等8个生字。会写“宅院、幽雅、伏案”等16个词语。
2、抓住描写丁香的语句展开想象,深入理解内容,从色彩、形状、香味等方面加以感悟与体会。
3、感悟丁香的美,并由“丁香结”启发人生思考,并结合实际,谈谈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再现丁香的美,并体会作者对丁香的喜爱之情。
2、难点:抓住结尾“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么”深入理解,明白道理:人要以豁达胸怀对待生活中的“结”。
教学准备:
1、准备丁香的图片。
2、准备赞美丁香花的古诗。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师:(出示丁香的图片)文学作品中许多花草树木都被赋予某种品格,如梅花象征高洁,牡丹代表富贵,菊花寓意坚贞,松柏喻指永葆青春等。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丁香结》,作者又赋予了丁香什么样的情感呢?让我们一边读,一边想象,知道这花中的含义。
2、师板书课题2、丁香结
3、出示图片,介绍作者。
宗璞,1928年出生,女,原名冯钟璞,哲学家冯友兰之女。曾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当代作家,从事小说和散文创作。代表作有短篇小说《红豆》,系列长篇《野葫芦引》和散文《紫藤萝瀑布》等。《弦上的梦》和《三生石》分别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和全国优秀长篇小说奖。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出示自学提示: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并借助词典等学习工具书理解。
2、教师检查学生学习情况。
(1)检查生字读音。
①参差(cēncī)芭蕉(bā)衣襟(jīn)妩媚(wǔ)
②“薄”是一个多音字,在字典中有三个读音,一个读bo,当“迫近、靠近”讲,组词是日薄西山;还有的当“轻微、少”、“不强壮”、“不厚道”、“看不起”等意思,组词是“广种薄收”、“单薄”、“轻薄”、“厚古薄今”等;一个读bo,组词是薄荷,多年生草本植物;还有一个读音是bao,表示感情冷淡、不浓、不肥沃等意思。课文中
(2)指导易混淆的字。
“幽”是半包围结构,外面是“山”,里面是两个“幺”。
“案”是上下结构,上面是“安”,下面是“木”。
“薄”要与“簿”相互比较,可以通过组词的形式来辨析,“薄”组词是“薄饼”,“簿”组词是练习簿。
“糊”:左右结构,与“米”有关,形容非常黏稠、混沌不清的状态。
(3)理解较难的词语。
①查词典或工具书理解“参差”的意思:是指不齐;早晚相差。
②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
“妩媚”的意思是:姿态美好可爱。
再联想到那些诗句,真觉得它们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了。
“愁怨”的意思是:忧愁怨恨。
③运用找近义词或反义词的方法来理解。
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
“点缀”的近义词有:装点、装饰、装扮。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学生朗读课文,并概括出主要意思。
(1)朗读要大声、不添字、不少字、不停顿、要流利。
(2)用自己的话概括出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2、理清课文记叙顺序,讨论分段。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分别从生长环境、开放态势、花的气味、形状、颜色等描写了丁香花。(主体是写丁香花的外形)
第二部分(第4—6自然段)分别从古人眼中的丁香花、作者提出的疑问以及由丁香结谈感受。(主体是写丁香花的感悟)
3、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写作者心里一直装着丁香,丁香的形态、香味以及颜色都给作者带来美好的回忆,接着从诗句入手,由微雨引发丁香“结”,从而感悟生命总有“结”,需要有豁达的胸怀。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检查词语的理解情况。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课文写了哪两个方面的内容吗?学生总结,老师概括:①赏花、②悟花
3、导入新课。课文自始至终都是围绕“丁香花”来写的,丁香花一直是作者心中的“花”,接下来请走进“赏花”感受一下花的美,体会一下丁香花的独特魅力。
二、学习“赏花”,发挥想象,体会花的美丽。
1、自由朗读课文,找一找描写花美的语句,并发挥想象,谈一谈自己的理解。教师根据学生画的句子相机进行指导。
(1)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
①一边朗读语句,一边展开丰富想象。
指导学生想象:丁香花像什么呢?给你什么感觉呢?你喜欢哪个字,或者词语呢?
②出示丁香花的图片,引导学生想象。
(2)交流学生的想象和感受。
生:“星星般”写出丁香花的小、可爱,就如同星星一般顽皮,真惹人喜爱!
生:“窥”这个字太生动传神了,写出了丁香花的的活泼可爱,也说明了丁香花的小,不大引人注意,总而言之,是充满活力的!
生:“缀满”说明了丁香花的数量多,充满了无比旺盛的生命力,让人看了以后感到一种振奋!
老师相机出示语句。
(3)月光下白的潇洒,紫的朦胧。还有淡淡的幽雅的甜香,非桂非兰,在夜色中也能让人分辨出,这是丁香。
①“月光下的潇洒”、“紫的朦胧”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请发挥想象。
②“淡淡的幽雅的甜香”又是一种怎样的香呢?请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加以想象,谈谈你的理解。
(4)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谈一谈。
生:丁香花有白有紫,总是朦朦胧胧的,给人以梦幻般的感觉!在这仙境中,怎能不让人展开神奇般的想象呢?想到了嫦娥与玉兔,想到了蓬莱岛……
生:说丁香花的香啊,真的很神奇!不是桂花香的那般浓烈,又不是迎春花的那般单薄,它香得比较特别,只要用鼻子一嗅,那香味就飘出来了。更别具一格的是,香味中还伴有甜甜的感觉,真美!
(5)出示句子:许多小花形成一簇,许多簇花开满一树,遮掩着我的窗,照耀着我的文思和梦想。
①感情朗读,在读中想象画面,感受丁香花的独特韵味。
②“照耀着我的文思和梦想”,你是如何理解的?
(6)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和理解谈一谈。
生:表面写出来丁香花的多,实际上在讴歌丁香花的生命力很旺盛,是一种充满活力的花,让人越看越精神振奋!
生:作者发自内心的喜欢丁香花,因为花儿给了她灵感,给了她创作的激情和希望,所有作者在丁香花中构思自己的文学梦。
2、总结课文第一段,作者从哪些方面写丁香花呢?
梳理关键词:形态颜色香味感受
三、理解“悟花”,发挥想象,感悟主题内涵。
1、自由朗读课文,找一找丁香花成为“丁香结”的语句,并谈谈自己的理解。
今年一次春雨,久立窗前,望着斜伸过来的丁香枝条上一柄花蕾。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
(1)发挥想象,找出原因。
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
(2)谈谈这样写的妙处。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很生动地写出丁香花的花苞之样子,自然过渡到写“丁香结”,与上下文浑然一体。
2、阅读课文第四自然段,由古诗句展开想象,想一想古诗中“丁香结”常常表达什么?
(1)学生阅读古诗句,理解古诗句的意思。
(2)由古诗句展开想象,谈谈理解。
生:作者先写芭蕉不明白丁香花的心思,接下来通过一幅画面告诉人们答案:“丁香空结雨中愁”!这画面中有雨,有多愁善感的雨,这不就写出丁香花的怨愁与理不断的思绪吗?
(3)明白作者将丁香花与细雨迷蒙连在一起写的妙处。
通过写丁香花,通过写细雨迷蒙的画面,说明丁香花有许许多多的愁怨,许许多多理不清的忧愁。作者仅仅在写丁香花吗?
不,是借花抒情,借丁香花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愁怨,抒发自己内心无限的忧愁。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四、五自然段。
3、作者不仅仅借花抒情,而且借花喻理,在丁香花里,作者又有什么生活感悟呢?请找出来读一读。
丁香结,这三个字给人许多想象。再联想到那些诗句,真觉得它们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了。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结,是解不完的;人生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么?
(1)自由朗读,轻声说一说你的理解。
(2)交流:阅读这一段话,你获得了哪些生活感悟呢?
生:人生就在愁怨中,不要因为愁,忘却了生活的味道,可以这样说:没有了愁怨,生活本身就不完美!
生:人生中离不开怨愁,但不能一味地怨愁,只要我们找到生活的快乐,就会打开心结,让自己快乐起来。怎样才能打开人生中的心结呢?就是要有豁达胸怀!
生:我觉得人生中的愁怨固然有,但这只是生活里的一个小插曲!只要我们有梦想,一切小小的结终将会打开的,因此不要忧愁!
4、出示古诗句,读一读,谈一谈你的理解与感悟。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李商隐《代赠二首(其一)》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李璟《摊破浣溪沙》
殷勤解却丁香结,纵放繁枝散诞春。——陆龟蒙《丁香》
霜树尽空枝,肠断丁香结。——冯延巳《醉花间》
四、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完成课文后的题目。
六年级语文上册《丁香结》教案8
【教学目标】
1、梳理文章思路,认识作者由事物引发联想,抒发自己独特感受的写法。
2、读一读,品味其生动而富有情味的表达,体会作者寄寓在丁香中的情感。
3、比一比,品味文中富有哲理的语言,理解文章的主旨,学习面对困难从容豁达的人生态度。
【教学难点】
品味文中富有哲理的语言,理解文章的主旨。
【教学重点】
品味其生动而富有情味的表达,体会作者寄寓在丁香中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作者先写了生活中看到的xxx,联想到古诗中的xxx,最后表达了xxx。
三、研读课文,深入体会
(一)品读分析“丁香花”
1、小组合作,发现作者喜欢“城里城外”的丁香花的原因,学习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2、理解句子,体会作者喜欢“住了近三十年的斗室外”的丁香花的原因,感受作者对丁香的情感的深入。
(二)品读分析“丁香结”
1、明确丁香结的`象征意义
2、比较句子,体会作者对“丁香结”的情感
(1)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
(2)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是太平淡无味了吗?
四、小结
五、布置作业
1、摘抄课文中自己喜欢的三句句子并结合句子说说喜欢的原因。
2、作者说:“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是太平淡无味了吗?”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六年级语文上册《丁香结》教案9
验印主备人:
执教时间:
20xx年月日教学单元第一单元总(11)课时课
课题2、丁香结第(4 4)课时教学内容
2、丁香结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品读优美句子,理解丁香结的象征意义。
2、学习本文多角度描写景物方法,仿写作文。
3、比较古人寄寓在丁香结中的情感,学习作者豁达的胸怀。
4、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及难点
1、品读优美句子,学会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2、理解丁香结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寄寓在丁香结中的情感。
3、理解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悟,培养自己以豁达胸怀对待人生中的“结”的能力。
教学准备、资源课件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个性化修改)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检查,指名学生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2、谈话导入新课二、精读课文,加深感悟
(一)研读课文第一部分。
1、指名读第1至3自然段。
2、思考:这三个自然段分别写了哪里的丁香花,各是怎样的?找出你喜欢的描写丁香花的句子。
3、学生交流。
4、学生汇报。
这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好在哪里?
5、思考:想想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丁香花的?
(二)研读课文第二部分。
1、指名读第4至6自然段。思考:在这部分,哪些是作者对丁香花的具体描写?哪些是作者对丁香结的感悟?读后小组里交流,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2、研读第4自然段,感受雨中的'丁香。
(1)雨中的丁香是怎样的?
3、研读第5自然段,思考:什么是丁香结?它有什么象征意义?作者为什么要把丁香花比作丁香结?
4、研读第6自然段。
思考:作者对丁香结什么态度?你从哪里能看出来?
二、总结全文。
深化主题生活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遇到不顺心的事是经常的,我们应该正视这些问题,把它看作是生活有益的补充,所以,我们要以豁达的态度对待生活中的“结”:生命既需要春光无限的阳春,有丁香如雪,幽雅香甜;同时,也需要细雨中连接的丁香结,愁肠。
三、布置作业
A体会和学习本文的写法,选择你喜欢的一种花,写一个小片段。
B完成同步课时练。
C抄写生字
四、注意交通安全板书设计
计丁香结形状颜色气味(视觉嗅觉)丁香结人生才充满乐趣教学反思注:所有填写的内容字体都用小四号仿宋。教学反思手写,写细、写详。表格内设计好的字体不许改动。
六年级语文上册《丁香结》教案10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描写丁香的,品味优美的语言。
2、学习把重点部分写得详细的方法。
3、理解作者对“丁香结”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1、品读优美句子,想象画面,体会把事物写得详细;
2、理解丁香结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寄寓在丁香结中的情感。
教学难点
解读丁香结,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一、导入
1、用图片导入。同学们,见过丁香花吗?我们今天一起去赏丁香花。(ppt放丁香花的图片),赏完图中的丁香花。
2、介绍丁香花。
3、让我们一起走进作家宗璞的文字,去感受作者笔下丁香花。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丁香。
1、默读课文,思考: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丁香的?
(丁香花和丁香结)
2、作者笔下的丁香花是那样的美好,它美在了哪里,我们浏览课文,找出相关语句画下来。
(1)学生找出语句,说一说这是关于丁香花的`什么的描写,教师书写样子、颜色、气味。
(2)重点指导两个句子:
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看见檐前积雪。雪色映进窗来,香气直透毫端。(这里的“积雪”指什么?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前的莹白渗过来。让人觉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雨中的丁香具有怎样的特点?想象一下这幅画面。作者为什么说“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3)配乐朗读,感受画面美。
三、深入课文,解读形象
1、感受丁香结的形似。无论是月下的丁香,春来窗外的丁香,还是细雨中的丁香都有不同的色彩美。如此美的丁香花却有着解不开的结,古人称之为丁香结,丁香结是什么样的呢,文中是怎么说的?
(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
2、了解象征意义。说起丁香结,自古就有诗句描写它。古人诗云: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你从这两句诗中感受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同桌说:哀愁)丁香结真的代表着愁怨吗?我么再来赏读几句描写丁香结的诗句:
从这些诗句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总结:丁香结自古以来就有愁怨难解的意思。)
3、面对年年都有的丁香结,作者的态度什么?(学生展示——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是太平淡无奇了吗?)(小组合作,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给“丁香结”赋予了新的寓意,既然人生难免遇到困难,那不妨用乐观豁达的心态面对,积极解决问题,并把它看作一种人生的味道。)
4、学完了丁香结,当你遇到学习上的压力,考试时的挫折,与同学的争吵,你会怎么看待这些问题呢?
5、丁香花带给读者的不仅是清新的香味和淡雅的外貌,作者从丁香花展开联想告诉我们了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人生虽有不愉快的挫折和愁苦,但是积极面对,就能不断成长,也不失为有滋有味的生活。
四、拓展作者
告诉我们这样道理的人是谁呢?她就是宗璞。介绍宗璞,她原名冯钟璞,当代作家,是作家冯友兰之女。宗璞的散文,抒真情,写真意,常从细小的生活琐事、平凡的自然景物中体验、感受人生。
六年级语文上册《丁香结》教案11
【学习目标】
1、品味文章优美、生动的语言,欣赏文章的语言美。
2、理解古诗句,领悟文章的意境美。
3、理解句子的含义,感悟人生哲理。
【学习重难点】
如何理解古诗句,领悟文章的意境美,品味精美的语言,感悟人生哲理。
【学习过程】
一、自主预习。
1、自读课文,画出自己认为优美的语句,并写出它美在何处。
2、作者把“丁香花”比喻为“丁香结”,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3、如何理解作者引用的古人诗句?引用它有何作用?
4、 “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是太平淡无味了么?”这句话给了我们怎样的人生启示?
二、结合字典等工具学习。
1、重点生词学习
(1)读写下列词语:
缀满幽雅伏案笨拙单薄模糊花蕾衣襟恍然愁怨
(2)字词释义:
朦胧:
斗室:
毫:
参差:
三、合作探究。
问题1:读出你认为优美的语句,并加以分析(有修辞手法的句子、主旨句、富有哲理的句子等)美在何处?以此感受散文的语言美。
问题2:作者把“丁香花”比喻为“丁香结”的原因有哪些?
问题3:仔细阅读文章,从中找出丁香在形状、颜色、气味方面的特征。
问题4:理解下面句子在文中的含义。
结,是解不完的;人生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是太平淡无味了么?
问题5:著名诗人戴望舒的《雨巷》中,有这样的诗句:“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结合本文,体会“丁香”一词在诗中的含义。
四、拓展延伸。
体会和学习本文的写法,选择你喜欢的一种花,写一个小片段。150字左右。
六年级语文上册《丁香结》教案12
一、教学目标
1、朗读训练。
2、赏析语言美:领会作者由事物引发联想,抒发独特感受的写作手法,品味优美而富有哲理的语言并进行仿写。
3、理解古诗句,体会文章的意境美。
4、品味文中哲思,领会作者感情以及从容豁达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准备
ppt。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训练朗读。
2、品味优美而富有哲理的语言。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文章背后的哲思。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课前预习
1、查阅作者背景,了解作者。
2、熟读课文,画出写得好的词句和不理解的语句。
六、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1、导入
疏通字词
让学生举出在文学作品中具有象征意义的花草树木。
(菊花:坚贞;梅花:高洁;牡丹:富贵;雏菊:天真单纯;百合花:冰清玉洁;玫瑰:爱情;四叶草:爱和幸运……)
展示图片,让学生对丁香花的形象有所了解。
2、人文初探“丁香结”
(1)看题目,“丁香结”是什么?让学生带着两个任务散读全文:
读准字音;画出与丁香结相关的句子。
(2)与丁香结相关的句子都集中在文章哪部分?后半部分。
从而引出对文章结构的关注。
3、理清写作思路
(1)提问:作者在写丁香结之前,用较多的篇幅写什么?
引导学生试着划分文章结构,说出理由:
1—3丁香花(色彩和姿态———花色花香—三棵白丁香树)?赏花
4—6对丁香结的思考和感悟?悟花
理清课文脉络。
(3)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丁香?赋予了丁香什么样的品格?
答:从色彩、形貌、气味、姿态等方面描写,赋予了丁香灵动幽雅、洁白无瑕、可爱芬芳的品格。
4、赏析优美语句
先让学生找一找他们觉得好的'句子,读一读,读出感情,试着赏析。
再用提问法步步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品味语句,解读文本,帮助学生突破阅读障碍。
(1)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作者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好在哪里?)
拟人和比喻。将丁香花人格化,形象生动地……娇俏灵动、惹人怜爱的情态。将小花比作星星,形象地写出了丁香花小巧、繁密、耀目的特点。
(2)第三段,积雪、莹白实际上是什么?代替丁香,有什么好处?
首先,避免反复提到丁香而带来累赘感。
其次,修辞手法:积雪是借喻(借用喻体来替代本体,不出现喻体和本体),莹白是借代(借用事物的特征来替代事物本身)更直观更鲜明地突出丁香的特点:积雪不仅白,而且多而纯净、轻柔;莹白不仅白而且光洁、令人眼前一亮。
文中你还能找到那些句子用了借喻或者借代吗?
(2)照耀着我的文思和梦想。“照耀”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3)第四段,雨中丁香有什么特点?怎么理解作者把雨中的紫丁香比作印象派的画?为什么说“丁香确实应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先让学生根据文字描述想象雨中丁香的画面,再反推印象画的特点,最后准备印象派画作加以印证,解释朦胧、模糊的艺术美感)
5、学生朗读全文,读出丁香的娇俏和雨中丁香结的美感。
6、板书设计
丁香结
宗璞
1—3丁香花(色彩和姿态———花色花香—三棵白丁香树)赏花
4—6对丁香结的思考和感悟悟花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
借喻、借代
7、作业
抄写本课字词4遍;字帖;思考“思考探究题”
三、积累拓展四。
第二课时
1、复习第一课时知识点:文章结构、修辞手法。
2、介绍宗璞和其行文风格
宗璞的散文诗特点:清新轻盈,在自己的感受和体验之上进行散文创作。(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如何写作)
3、 总结主题内涵
围绕丁香结的意象展开梳理。
(1)出示丁香花蕾图和中式衣襟盘扣图。解释丁香结名字由来。
(2)结合拓展积累第四题,让学生了解丁香结常出现在表达愁思的作品中。
(3)结合思考探究题三,思考文中的丁香结有什么象征意义?作者寄予在丁香中的情感是什么样的?你怎么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话?作者的人生态度?
4、 写作思考:睹物联想。由丁香的色形味等特征展开丰富的联想,将生活的小体会、人生的大感悟与眼前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既贴近生活、易于理解,又富有内涵、耐人寻味。
5、板书设计
丁香结解不开的愁怨
从容、豁达、积极的人生态度
睹物联想
6、作业
语文练习册;选择一种喜欢的花草,学习本文的写法,写一个小片段,200字以上。
六年级语文上册《丁香结》教案13
【学习目标】
1.品读优美句子,理解丁香结的象征意义。
2.学习本文多角度描写景物方法,仿写作文。
3.比较古人寄寓在丁香结中的情感,学习作者豁达的胸怀。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师:上节课,我们跟随作者宗璞初步领略了美丽的丁香花,丁香花的形象已经深深印刻在我们的心里,你喜欢哪部分,想不想把你喜欢的句段读给大家听?
指名读自己喜欢的部分。
2.师:作者笔下的丁香花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作者是怎样描写丁香花的?又赋予丁香花什么样的情感呢?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学习第二课《丁香结》。
二、品读释疑
(一)研读课文第一部分。
1.指名读第1至3自然段。
2.思考:这三个自然段分别写了哪里的丁香花,各是怎样的?找出你喜欢的描写丁香花的句子。
3.交流汇报。
第一自然段描写了城里街旁、宅院里的丁香花:第二自然段描写的是校园里的丁香花:第三自然段描写的是我家屋外的三棵白丁香。
(1)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枝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
这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好在哪里?(这句话运用拟人的手法,写丁香花呈现的样貌,“探"“窥"两个动词形象地突出了丁香花的体态娇小,姿态动人。)
(2)月光下,白得潇酒,紫的朦胧。还有淡淡的幽雅的甜香,非桂非兰,在夜色中也能让人分辨出,这是丁香。
你从这句中,能知道什么? (丁香花的颜色、气味。)在晚间能辨出是丁香花的原因是什么? (丁香花独特的淡淡的幽雅的甜香,能使人一下子辨别出来。)
(3)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看见檐前积雪。雪色映进窗来,香气直透毫端。人也似乎轻灵的多,不那么浑浊笨拙了。从外面回来时,最先映入眼帘的,也是那一片莹白,白下面透出参差的绿,然后才见那两扇红窗。我经历过的春光,几乎都是和这几树丁香联系在一起的。那十字小白花,那样小,却不显得单薄。许多小花形成一簇,许多簇花开满一树,遮掩着我的窗,照耀着我的文思和梦想。
“檐前积雪”指的是什么? (丁香花。)“香气直透毫端”说明了什么? (说明香气非常浓郁。)为什么说“那十字小白花,那样小,却不显得单薄”? (丁香花虽然微小却繁多,单个的固然单薄,可是众多的花聚到-起就形成许多簇,使整棵树耀眼夺目。)
4.思考:想想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丁香花的?
(1)形状:星星般的小花,许多小花形成一簇。
(2)颜色:紫色、白色:
(3)气味:淡淡的幽雅的甜香。
从感觉角度分析,形状,颜色,气味是哪种感觉? (视觉、 嗅觉)
作者赋予丁香什么样的品格? (结合课文,圈划出关键词,总结归纳)
灵动优雅、洁白无瑕,可爱芬芳6.再指名读第1至3自然段。
(二)研读课文第二部分。
1.指名读第4至6自然段。思考:在这部分,哪些是作者对丁香花的具体描写?哪些是作者对丁香结的感悟?
读后小组里交流,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2.研读第4自然段,感受雨中的丁香。
(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花墙边两朱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外的莹白渗过来。让人觉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师:在这几句中,雨中的丁香具有什么特点?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表现雨中的丁香? (格外妩媚, 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紫色的丁香比作印象派的画,表现了雨中的丁香色彩仿佛流动一般,紫色与白色自然交融,给人极美的感受。)
3.研读第5自然段。
(1)写出了丁香什么特点?
①繁密耀目
②幽雅的甜香
③娇俏灵动
④鲜润妩媚
(2)作者为什么把丁香花比作丁香结?
作者把丁香花比作丁香结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丁香花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二是丁香花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
4.研读第5自然段。
(1)这段话主要讲了什么?
(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正因为如此,人生才多彩多姿。)
(2)作者对丁香结什么态度?你从哪里能看出来?
作者对丁香结的态度是从容、豁达、积极的。古人寄托在丁香结的情感是愁思,是忧怨,这从李商隐的《代赠二首》和李璟的《摊破浣溪沙》就可以体会到。而作者一反古人寄托在丁香结上的情感,以开阔的胸襟为今天的读者开阔一个”丁香结”全新的艺术境界。
三、读写训练,拓展延伸
1.如何运用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
运用借景抒情法,首先,必须对所写的景物有细致的观察和感受,要把景物描写得逼真传神,为抒情打好基础,做好依托。本文中从丁香的形状(星星般的小花,许多小花形成一簇)、颜色、气味(淡淡的幽雅的甜香)等方面描写,赋予丁香灵动优雅、洁白无瑕、可爱芬芳的情感。其次,要把真切的感受融入所写的景物之中,使景物具有浓厚的思想和感情蕴涵,做到情景交融。再次,要把立足点放在抒情上,因为借景抒情,关键在”借”,即写景是次,抒情是主;写景是手段,抒情是目的。要为抒情而写景。
课文寥寥数百个字,丁香的魅力跃然纸上,作者描写了城里街道旁、宅院里、城外校园里、他住了三十年的斗室外丁香的不同形态,表达自己对丁香的喜爱赞美之情,由物及情,最后写到丁香结是每个人一辈子中都有的不顺心的事,而我们能做的.是采取乐观豁达的心态去对待,自然能够解开这个结,由物及人,结构清晰精致。
2.举一例: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先生写于1927年7月的散文名篇。由于蒋介石叛变革命,中国处于一片黑暗之中,作者“心里是一团乱麻,也可以说是一团火”。作者在文章中描述了一幅清幽美妙的图画——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这“曲曲折折的荷塘,密密田田的荷叶,星星点点的荷花,淡淡的月色,脉脉的荷香”,都交融着作者那隐隐的、却又深沉的孤独与苦闷的心绪,这正是那个黑暗的时代在作者心灵上的折射,表现出淡淡的哀愁、淡淡的喜悦。
3.体会学习本文借情抒情的写法,选择你喜欢的一种花,写一个小片段。
示例:
校园桂花?
在飘飘忽忽的秋雨中,校园的那株桂花开了!(首句点题。)它亭亭玉立于花坛之上,宛若披着轻柔薄纱的新娘。(从远处写桂花树静止的形态。)走近一瞧,银灰色的?树干托起一团绿云般的树冠,密密肥实的叶片中点缀着一簇簇星星点点的米黄色的小花,好像秋天田野沉甸甸的稻穗,又似节日之夜金灿灿的焰火,煞是好看!(从近处写树干、树冠、叶片、花朵的形状、色彩。)清风徐来,桂枝瑟瑟,芳香四溢,把整个校园都熏醉了!(从视觉、嗅觉、味觉写桂花的动态。)吸一口,甜津津的;掬一把,清爽爽的。(从味觉、肤觉写花的香味。)只要你从这儿经过,准会给你染上一身浓浓的馨香。古诗赞桂花:"月中有客曾分种,世上无花敢斗香。"可见,桂花的芳香在花的王国里是出了名的。(在嗅觉基础上结合诗句写出总的感受。)?
四、总结课文主旨
本文写了什么?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描写了城里街道旁、宅院里、城外校园里、他住了三十年的斗室外丁香的不同形态,表达自己对丁香的喜爱赞美之情,由物及情,最后写到丁香结是每个人一辈子中都有的不顺心的事,而我们能做的是采取乐观豁达的心态去对待。
五、当堂检测
完成课后练习第二题。
六、课后作业
课后反思
《丁香结》是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在教学过程当中,我认为以下几点处理的很好。
1.自由朗读课文,面向全体,还学生读书的时间,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读书过程中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第二步学习生字词,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能正确书写字词;第三步是借助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有了这三步,基本就扫清了文字障碍,为学生学习文本,打下坚实的基础。
2.在充分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使学生从整体上感知文本的内容;分段并概括段意,促使学生理清了课文的层次。通过这几个环节,从整体上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形成了一个清晰的脉络,培养了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
3.以问题作为牵引,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自主探究,注重培养了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其中,本环节特别注重引导学生朗读,通过朗读,使学生对文本的内容有更加清晰的认识,然后再着重引导学生抓关键的句段揣摩体会句子的含义,以期达到较为理想的学习效果。
但教学永远是有缺憾的,在本课时的教学中,我认为还有不足的地方。存在的不足主要存在于以下两个方面:
1.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没有发挥好。老师在教学中放手不够,使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质疑、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得到充分的锻炼。
2.面对学生出色的表现,我不能及时地找出更为合适的评价用语。
六年级语文上册《丁香结》教案14
设计说明
本篇散文描写了丁香花的颜色、形态、香味,分别从视觉、嗅觉的角度描写丁香花的幽雅、香甜。作者由丁香结展开联想,开始了对人生的体悟。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教学设计中,紧紧围绕单元学习要素,引导学生在阅读描写丁香花的语句时,体会作者从多角度、多感官描写丁香花,从而学习多角度描写的方法。在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联想到身边的植物。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搜集有关丁香的诗句,观察自己喜欢的花。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图片引入
1.课件出示下面几种花木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牡丹、莲花、菊花、梅花、松柏等。
引言:文学作品中,许多花草树木被赋予某种品格。象征富贵的牡丹,高洁纯净的莲花,坚强乐观的梅花,坚贞不屈的菊花,毅然挺立的松柏。丁香,作者又赋予了它怎样的情怀呢?让我们到字里行间去细细体味。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直观欣赏图片导入,引入创设的情境。在感受其他花草树木的象征意义时,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同时也为理解课文内容设下疑问,为理解新的内容做好铺垫。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解决不认识的生字,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2.出示词语,检测学生词语掌握的情况。
缀满朦胧幽雅伏案笨拙
单薄模糊花蕾恍然愁怨
宅院浑浊参差眼帘照耀
文思梦想迷蒙衣襟顺心
平淡
3.重点指导“幽”“薄”的写法。
幽:共九笔,第一笔为竖,第一笔写得稍长一些,第八笔竖折起笔稍矮。整个字左右匀称。
薄:上下结构,不要写成左右结构。第八笔是竖。整个字笔画较多,要写得紧凑一些。“艹”要写得宽一些,“甫”写得小一些,“寸”要支撑住上面的“甫”。
4.理解重点词语。
朦胧:不清楚;模糊。
笨拙:笨;不聪明;不灵巧。
参差:长短、高低、大小不齐;不一致。
恍然:形容忽然醒悟。
设计意图:给予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通过自读练习,把课文读正确、流利。同时,理解重点词语,重点指导易错难写的字。把练习写字的任务落到实处。
三、再读课文,梳理脉络
1.指名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划分结构,理清脉络。
第1~3自然段:从颜色、形状、气味多角度描写丁香花。
第4~6自然段:由诗句和雨中的丁香花想到丁香结,感受到人生的乐趣。
3.作者在文中描写了哪四幅丁香图?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来概括这四幅丁香图。
课件出示:
①城里丁香花图
②城外丁香花图
③斗室外三棵白丁香图
④雨中丁香图。
4.读一读自己喜欢的部分,画出描写优美的诗句。
5.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读给其他同学听。
对于找到的优美语句,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喜欢的原因。
设计意图:再读课文,在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梳理出作者的写作思路,从而形成一个清晰的脉络。同时,引导学生关注自己喜欢的语句,能够对优美的词句有感受。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词语,回顾课文内容
1.出示重点词语,指名读词。
宅院幽雅伏案浑浊笨拙参差眼帘
单薄照耀文思梦想迷蒙模糊花蕾
衣襟恍然愁怨顺心平淡
2.回顾课文,作者向我们展示了哪几幅与丁香相关的图片。
3.过渡: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品悟优美的语言,体会字里行间的美感,体会作者融入的思想感情。
设计意图:回顾词语,巩固对词语的掌握。交代本课的教学目标,激发学生感受语言美感的兴趣。
二、品析丁香花特点
1.默读课文第1~3自然段,画出描写丁香花的语句,看看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丁香花的?
2.学生汇报,教师相机引导归纳。(作者是从丁香花的形状、颜色、气味三个方面来描写丁香花的。)
3.课件出示重点语句,引导学生品析。
重点语句一:
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
(1)从哪些词语中,你感受到了丁香的美?体会一下,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作者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方法。“探出”“窥着”都是描写人的神态和动作的,作者将丁香花人格化,生动地刻画出丁香花的娇俏灵动、惹人怜爱。此外,还把枝头的小花比作星星,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丁香花的小巧、繁密、耀眼的特点。)
(2)出示丁香图片,指导朗读。
重点语句二:
最好的是图书馆北面的丁香三角地,种有十数棵的白丁香和紫丁香。月光下白的潇洒,紫的朦胧。还有淡淡的幽雅的甜香,非桂非兰,在夜色中也能让人分辨出,这是丁香。
(1)找出描写丁香的词语,再仔细读读句子,说一说:这样写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引导学生关注“十数棵”“白的潇洒”“紫的朦胧”“淡淡的幽雅的.甜香”这些词句,作者从颜色、数量、姿态、气味几个方面描写了丁香花,赋予了丁香灵动、幽雅、洁白无瑕、芬芳、可爱的品格。)
(2)指导朗读,边读边想象画面。
重点语句三:
那十字小白花,那样小,却不显得单薄。许多小花形成一簇,许多簇花开满一树,遮掩着我的窗,照耀着我的文思和梦想。
(1)“照耀”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照耀”一词既写出了丁香花白得如雪如月,似有光辉晕出;又写出花与人的联系之深,将花对作者心灵的鼓舞与慰藉、人对花的依赖巧妙表达出来。)
(2)指导朗读。
要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花对作者的影响。
设计意图:抓住关键词语品悟丁香花的特点,感受作者赋予丁香花的品格。在品析、朗读中,体会丁香花的可爱之处。
三、解读丁香结情怀
1.自由朗读第4~6自然段,思考:什么是丁香结?
2.了解丁香结的本义。
课件出示盘花扣的图片和重点语句:“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
3.了解丁香结的象征意义。
(1)出示课文中引用的诗句,指导朗读诗句。
“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
(2)体会丁香结在古人心中的意象。(古人发现丁香结,也就是丁香的花苞,极似人的愁心,所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常用来表示愁思的一种情结。)
(3)理解重点语句:“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前的莹白渗过来。让人觉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①雨中的丁香具有怎样的特点?
②读一读,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画面?
③作者为什么说“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丁香的美丽、高洁、愁怨在雨中形神毕现。将丁香结化入雨中境界,使象征愁心的丁香花蕾更加凄楚动人。)
4.作者对丁香结有什么态度?
(1)出示语句:“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
(2)“丁香结”引发了作者对人生怎样的思考?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人生如丁香一样美丽芬芳,也像丁香一样有解不开的愁怨,因为每个人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成了又有一件,只有这样,人生才会多姿多彩。)
在理解了作者的感情之后,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如何看待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
(3)小结:作者赋予丁香结新的含义,发出如此超然物外的感叹,表达了作者对困难忧愁无惧无畏、平常心看待的品格。
5.引导学生交流:为什么先写“丁香花”,后写“丁香结”?(由“赏花”到“悟花”,借物抒情,将自己对生活的小体会、大感悟融入眼前的丁香花中,深化主题。)
设计意图:品读重点语句,由丁香结的本义到丁香结的象征意义。同时,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者对丁香结的态度,感受作者豁达、积极、从容的人生态度。
四、阅读链接,拓展延伸
1.出示阅读链接中的诗句,配乐指导朗读。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李商隐《代赠》
殷勤解却丁香结,纵放繁枝散诞春。——陆龟蒙《丁香》
霜树尽空枝,肠断丁香结。——冯延巳《醉花间》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李璟《摊破浣溪沙》
2.小练笔。
(1)课件出示小练笔要求:体会和学习本文的写法,选择你喜欢的一种花,发挥想象,写一个小片段,把重点部分写详细。
(2)展示小练笔,共同评议。
3.总结全文。
本文展现了作者看到的城外、城里和自己家中的丁香花,由古人诗词联想到丁香结并悟出丁香结的说法,最后抒发了自己的感慨,显露了作者对人生的洒脱。
设计意图:在拓展丁香结的相关诗句中深入体会丁香结的象征意义。同时,进行小练笔,提供语用实践的平台,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
板书设计
丁香结丁香花
(颜色美姿态美气味甜香)
(古人眼中——解不开的愁怨作者眼中——豁达乐观))正视生活挫折人生充满乐趣
教学反思
教学中,努力落实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在品析描写丁香花的语句时,引导学生关注作者是从描写丁香花的颜色、形态、香味的角度来写的,从而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想开去,想想自己在生活中见到的其他植物,是什么颜色的,有什么气味。在阅读理解中,体会文章思想感情,对如何联想到生活中的事物的方法进行指导。学生能够由课文中的丁香花想开去,联系到了其他花,阅读方法得以运用。在感悟古人眼中丁香结的愁怨时,在理解作者眼中丁香结的积极豁达时,学生的思想变得深刻,体会了丁香结中的象征意义,也有了更多的个性化解读。
六年级语文上册《丁香结》教案15
检查时间:
验印主备人:
执教时间:XXXX年XX月XX日
单元:第一单元
总(11)课时课课题2.丁香结第(3 3)课时教学内容
2.丁香结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缀、幽”等8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缀满、幽雅、笨拙、单薄、模糊”等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3、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及难点
1、品读优美句子,学会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2、理解丁香结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寄寓在丁香结中的情感。
3、理解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悟,培养自己以豁达胸怀对待人生中的“结”的能力。
教学准备、资源课件:歌曲《天堂》、老舍先生简介、词语解释、草原风景图片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修改)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今天,我们来学习的课文——《丁香结》,作者又赋予丁香结什么样的情感呢?让我们到课文中去看个究竟吧。
2、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板书:丁香结)
3、介绍作者。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出示自学提示。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并画出生字词,注意把课文读通顺。
(2)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
2、学生按照提示要求自学。
3、交流学习情况,进行重点指导。
(1)认读生字、新词。
(2)学写字词。师指导书写“幽、薄、缀、雅”。学生练写,个别展示,集体评议。
(3)理解词语:幽雅、笨拙、单薄、愁怨、断断续续再读感知,理清结构1。分段并概括段意。
师:这篇课文一共6个自然段,可以分成几部分?每部分主要讲了什么?根据学生回答,师如下: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分别从生长环境、开放态势、花的气味、花的形状、花的颜色描写了丁香花。(主体写丁香花样貌。)
第二部分(第4—6自然段):分别从古人眼中的丁香花、作者提出的疑问、作者的浮想联翩描写了丁香花。最后以一个反问句作为总结,意义深远,告诉了读者要以豁达胸怀对待人生中的“结”。(主体写作者对丁香结的感悟。)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评议。
3、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4、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师:我们读了课文,你能说出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吗?
四、课堂总结,布置背诵
五、布置作业
A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你喜欢的段落。
B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C正确、美观地书写本课的生字词。
六、注意上下楼梯的安全。
板书设计丁香结幽、薄、缀、雅教学反思注:所有填写的内容字体都用小四号仿宋。教学反思手写,写细、写详。表格内设计好的字体不许改动。
【六年级语文上册《丁香结》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丁香结》教案07-23
六年级上册语文《丁香结》教案10-27
六年级上册语文丁香结教案02-23
语文六年级上册《丁香结》教案02-15
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案《丁香结》02-15
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案丁香结03-22
六年级语文上册丁香结教案02-09
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案:丁香结02-15
六年级上册语文丁香结教案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