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1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来理解加法减法的含义。
2.让幼儿掌握5的加减法。
3.使幼儿学会解答简单的口述加减法应用题,培养幼儿初步分析问题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使幼儿学会解答简单的口述加减法应用题,培养幼儿初步分析问题的能力。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引起孩子的.兴趣。
2、复习5的组成。
3、出示直观教具。
4、引导幼儿口述5的加减法应用题。
5、玩“谁最快”游戏。
6、书写算式。
7、教师进行小结。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2
1、用糖果探索和发现按群数数的方法。
2、尝试用不同的数数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乐于参加数数活动,体验不同方法数数的乐趣。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知识经验准备:已有按数取物的经验。
物质准备:糖果图片、糖果、盘子若干;记录表、笔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有吃过糖果吗?糖果厂的老板找不到工人来帮忙装糖果,他很着急,想邀请小朋友当小工人把糖果装进盒子里。
(二)提出要求,初次探索
1、教师出示糖果图片(10个)引导幼儿观察点数。
师:现在请小朋友看一看,数一数图上一共有几个糖果?你是怎么数的?
2、引导幼儿猜想两种不同的数数方法哪种较快。
师:小朋友们,你们觉得一个一个数比较快,还是两个两个数比较快呢?为什么?我们动手试一试就知道了。
3、提出操作要求师:糖果厂的老板帮小朋友准备了一些糖果和一个小盘子,等等请用你想尝试的数数方法把糖果装进盘子里。
(1)在数糖果时,要注意控制你的音量,不要打扰到旁边的小朋友。
(2)要积极开动脑筋,用多种办法来装糖果。
4、幼儿集体操作验证,教师分别观察指导。
(1)幼儿操作,教师重点观察幼儿数数的方法并进行个别指导。
师:你是怎么数的?那这样数快吗?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2)集中分享数数方法,教师记录并归纳小结。
师:王老师准备了一张记录表要把你们分装糖果的方法记录下来。现在请小朋友们把自己数数方法跟大家分享一下。
小结:因为一个一个数要数10次,两个两个数只要数5次,所以用两个两个数比一个一个数的方法来得快一些。
(三)再次探索,提升经验师:老板看到刚刚小朋友都做得很好,所以又给我们新的任务啦,你们看这次老板给了我们一张糖果的卡片订单,要求我们用很快的速度把糖果数出来。
1、引导幼儿讨论,用什么数数方法装糖果更快。
师:除了按一个一个数、两个两个数的方法装糖果,还可以怎么装更快呢?
2、介绍记录方法师:老师已经把糖果都画在纸上了,请你把你数数的方法用笔圈在一起,比如:你是用两个两个数的办法,就用笔把两个两个的糖果圈在一起,然后,在后面写出总共圈了几次,并看看,哪种数数的.办法最快。
3、幼儿尝试记录,教师全面观察指导。
师:你们看,每个小朋友的位置上已经准备记录表和笔。等会装糖果的时候,请小朋友控制好自己的声量,并在记录纸上记录尽量多的办法。
4、集体分享记录的方法和结果。
师:请已经完成的小朋友带着你的记录表回到位置上与同伴说说你是怎么数的。
(四)活动延伸,迁移运用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用两个两个数、五个五个数的方法来数数。以后在我们的生活中,小朋友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其中一种方法来继续数数量更多的数。比如100、200还可以用什么样的方法来数会更快呢?小朋友可以把这个问题带回家,跟爸爸妈妈一起来想一想!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3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初步的理解两数之间的多大小。
2、更进一步得理解数数。
3、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4、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活动注意:
在数物时的手不要遮住图案,最好是用小木棍,或时有一定长度的东西来带领幼儿按物数数。
活动准备:
1、一张图,上有20个苹果、15个梨、10个香蕉,按每排5个用排列法排列。
2、卡纸做的奖品彩色小苹果、香蕉、梨图案小勋章数个。
活动过程:
教师:小朋友们好,你们喜欢吃水果吗?
幼儿;喜欢。
教:那有些什么水果呢?
幼:苹果、香蕉、杏、还有…
教:那么多,哦那天水果王国给我送来了
几个勋章图案,他们说你们好聪明,是个肯动脑筋的小朋友也很乖,所以想把它送给你们(拿出水果勋章)你们看好看吗?
幼:好看。
教:想要吗?
幼:想。
教:那好。(拿出图)你们看这上面有什么呀?
幼;恩有苹果……
教:对了,我们来看看他们有多少个,我们一起来数好吗?
幼:好。
(1、2、3、4、5、6、…)
教;哦苹果有20个,小朋友苹果有多少个呀?谁来回答。举手回答,不举手我不让回答,如果不举手,你也说我也说,那水果图案小勋章给谁呢?所以回答问题要把手举好老师叫了才回答。要不然水果家族的朋友不喜欢你们了,不给你们图案小勋章了哟(好,XX你来吧)
XX幼:20个。
教:恩对了,来,你回答的很好,给你一个苹果图案小勋章。
(一样的依次的和幼儿再数一数香蕉和梨各多少)
教:数出了香蕉15个梨10个,香蕉和苹果谁多一点呀?
幼儿:苹果比香蕉多一点。(教师在黑板上写上苹果多一点,再在苹果和香蕉的下面对应的写上个数的数字)
教师:对了,那苹果20个,香蕉15个,那么20个苹果比15个香蕉多,也就是20比15多、是20比15大,小朋友们跟着我说:20比15多,20比15大,20个苹果比15个香蕉多。
(再依次说苹果和梨、香蕉和梨的大小关系)
结束语:小朋友你们回家后再数一数别的玩具呀,杯子呀等等再比比谁比谁多,谁的数量大)
活动反思:
在教学中组织数学活动,目的是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使学生体验除法竖式抽象的过程;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发现生活中有很多经过平均分后还有剩余的现象,体会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必要性,了解有余数除法竖式每步的含义;通过自主探索,发现余数和除数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理解余数的含义。
1、引导学生体验抽象除法竖式的过程
学生在学习表内乘除法时,利用乘法口诀已经能够在算式上直接写出得数。教材安排了“20个苹果可以放几盘”的“分苹果”活动,列举了四种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我创造性地改编了教材,引导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分这些苹果,结果自然出现了整除和有余数除法这两种情况,进而再由对除法竖式有一定了解的学生介绍竖式计算,并且把竖式中的每一步所表示的含义和分苹果的活动紧密联系起来。
2、在操作活动中抽象出有余数的除法
在第一次“每盘放5个”的分苹果活动的基础上,我组织了第二次活动“每盘放6个”,通过学生自己的操作活动,感知、体会有余数除法,发现可以放3盘,还余下2个,而这2个不能再继续往下分,不然每盘就放得不一样多了;体会到在日常生活中会遇到把一些物品平均分后有余数的情况,认识有余数除法。
3、在探究中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不断发现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比较,对余数和除数的关系有了明确的认识,这个“余数为什么要比除数小”的探索过程,其实也是培养质疑、批判和创新精神,学会学习、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在练习中,教材还安排了分数目比较大的物品,引导学生经历试商的过程,积累试商的经验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4
活动目标:
1、巩固对常见平面图形的认识,初步体验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2、发展幼儿创造力和思维灵活性。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重点难点:
重点:是感受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
难点:幼儿在感受过程中关键点是对于不同图形中共用边的感知与理解。
活动准备:
火柴棒若干根、记号笔、纸。
活动过程:
(一)变魔术,引出课题。
1、今天老师要给小朋友变魔术,大家想不想学呀?
2、出示两个三角形,提问:它是由几根火柴棒拼搭成的?
3、教师变魔术:我要拿走一根火柴棒,还剩几根?我用五根火柴棒也能搭两个三角形,你们信吗?
4、谁看出了其中的秘密?为什么五根火柴棒也能搭出两个三角形?(因为它们有一条公用边,它叫“公用边”)
(二)教师启发幼儿用火柴棍拼搭图形,感知图形边的共用特征。
1.请小朋友用5根火柴搭出两个三角形。(个别幼儿示范)
2.请小朋友用6根火柴拼搭一个正方形和一个三角形。(个别幼儿示范)
3.请小朋友用7根火柴拼搭一个长方形两个正方形。(个别幼儿示范)
(三)幼儿操作活动,发展幼儿创造力和思维灵活性。
1.出示记录表,提出拼搭的要求。
(1)用少的火柴棒搭出五个正方形。
(2)将你搭出的图形画出来。
(3)记录你所用的.火柴棒的数量。
2.教师观察幼儿操作情况,进行指导。
3.活动评价。
(四)活动延伸:
请小朋友回班级进入区域继续利用我们的棒来继续变魔术,用少的火柴棒搭出五个三角形。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5
1、幼儿按大小,多少,序数等进行1—5排序。
2、训练幼儿排序能力,体验排序游戏带来的快乐。
3、感知序数的方向性,初步使用序数词来表示物体的位置。
4、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5、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卡片,5个瓶子(装有不同颜色并有刻度)、头饰、带序号的5个小椅子、带序号(1—5)的可挂脖子的纸牌、套卡(5套不同颜色不同大小形状的卡纸组成)。
一、激情引入
昨天我们班来了一名新小朋友,这个小朋友却不知道站在队伍的什么位置?
二、排队排序
1、先请三名小朋友上前面来,请一名“老师”帮他们排队
师:我先请一名小朋友当老师,这名小“老师”要帮助这三名小朋友按从矮到高的顺序排好队
四名小朋友排队
师:刚才那名小“老师”排得不错,我们都觉得很好,现在我再请两名小朋友到前面来,一名继续当小老师,帮助后上面的小朋友排到队伍里。
当排好后,老师再请另一名小朋友上来帮助四名小朋友重新排队,按照从高到矮的`顺序,下面的小朋友当评委,看他排得对不对?
五名小朋友排队(同样的方法,让幼儿为五名小朋友排队)
(这部分主要是让幼儿学会目测高矮,能够要据老师的要求从高到矮,或者从矮到高进行纵队排列)
2、过渡:看来我们班的小朋友真的不错,可以当老师了。遇到了一个麻烦,想让小朋友帮这五个瓶宝宝排排队
教师出示5个不同的颜色,不同容量的瓶子,事先打乱顺序。请小朋友按照不同的顺序排列,可以从多到少,也可以从少到多,排列后请幼儿说出排列的理由。
(注:幼儿可根据多少,也可以根据刻度的大小,还可以目测高低。)
过渡:小朋友最爱吃哪种水果呢?
3、教师这有5盘苹果,请小朋友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排列!
教师出示5盘苹果,每盘苹果的个数由1—5个,可让幼儿自由发挥:可以从多到少,也可以从少到多,只要说出理由即可。
4、过渡:小朋友有些累了。排了半天队,先帮小朋友然后是瓶子和苹果现在我想请表现不错的小朋友玩一个“找椅子”的游戏
游戏规则:5名小朋友带着5个不同的序号的纸牌,有5个按顺序排序的椅子,每个椅子背上贴上序号(1—5), 当老师说:“预备,坐”!小朋友可根据自己纸牌上数字去找椅子。看哪个小朋友又快又好!
(适当增加难度)将椅背上的数字去掉,根据老师的指令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按1—5坐下,看哪个小朋友反应快。
(让幼儿学会按序数排序)
三、区域活动
过渡:游戏结束了,下面到了自己动手的环节了
过程:教师给每一组小朋友发一套卡片,套卡是由5种形状5个大小5种颜色组成的25张卡纸图形
教师让幼儿自己想象排序,其中发扬小朋友的团结协作精神,可按图形、颜色、排出队来。但按大小排列出来有些困难,教师可给予提示,因为按大小排列颜色和图形就不同,思维跨度较大!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6
活动目标:
1、学会根据两个骰面上的点数写出相应的合成式。
2、发展分析问题的能力。
3、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
重点难点:
发展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
大骰子两个;小骰子,笔,记录纸,五角星若干.
活动流程:
一、看骰子
1、小朋友看一下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东西?(小骰子)在哪里看到
2、我们一起来看看骰子由几个面组成?每个面上的圆点都一样吗?(每人一个)
二、玩骰子
1、老师拿出一个大骰子轻轻的掷在地上,请小朋友看看是几点?是怎么看的?
2、老师把两个大骰子一起轻轻的'掷在地上请小朋友看看是多少点?(是把两个骰面上的圆点合在一起数出来)
3、老师示范写出合成式。并告诉幼儿几和几合在一起是多少。
4、请一个小朋友上来象刚才老师一样掷骰子并写出合成式
5、老师交代操作要求后幼儿进行操作,老师巡回指导。(操作要求:两个人一组,其中一个小朋友把两个小骰子拿在手上,然后轻轻的掷在桌子上,请另一个小朋友写出合成式。掷骰子的小朋友检查他写得是否正确,正确的话就奖一颗五角星。然后换一个人掷骰子,继续操作。)
6、请小朋友把他们的记录纸拿上来,老师把它贴在黑板上看看谁奖到的五角星最多。
三、游戏:掷骰抱团老师掷大骰子,小朋友根据骰面上的点数几个人手拉手站在一起。
活动反思:
本课是我参与“城乡互动”做为学校名师工作室成员所做的一节公开课,受到了听课教师和教研室专家的一致好评,为今后数学教师如何上好综合实践活动课提供了一个探究的平台。教学中,与会老师感受到了师生关系的真正平等,体验了课堂教学中的和谐融洽;给每一位孩子参与活动的机会,使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将学生已有知识统计、组合、数感培养很好的融合在一起;创造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和谐平等、人人参与、人人有所收获的精彩课堂,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发展。
教学本身就是一门充满遗憾的艺术,课无完课,本节课尽管有很多大家值得称赞的亮点,还是有一些不足:
1.课堂上要给足学生充分认骰子的时间。使学生明确骰子上只有1----6这6个数,其中最小的是1,最大的是6,学生在数学思考分析中就不会出现当和是8的情况时,有1+7的情形。出现这样的情形一方面是学生因为数学思考中只去单一的的想和是8的加法算式了而忽略了我们是在研究两个骰子可能掷出的和,另一方面是学生对骰子了解不到位,这是我课前没有考虑到的。
2.在师生开展游戏时,比赛规则要选哪些数应该让学生来定,就不会出现老师选5个和,学生选6个和,在猜想环节有一个学生却认为老师会赢,因为孩子认为老师选的一定会赢,有一些孩子是很会“投机的”,我有些低估孩子们。如果能放手让学生去选自己认为能赢的数,更能体现民主,突出平等。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7
教学目标:
1、认识1"10的序数,学习确定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
2、掌握序数词,会用第几准确地表示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认真听清楚各项活动的规则,用过的物品能归还原处。
3、通过图片理解歌词内容,并能根据歌词内容展开大胆的想象。
4、初步欣赏歌曲,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节奏既充满幻想希望的情感,并尝试用语言进行表述。
材料准备:
1、幼儿人手一本《幼儿园课程指导.数学》。
2、小黑板一块,粉笔若干。投影仪
活动过程:
1、发放《幼儿园课程指导.数学》,幼儿人手一本。
2、集体活动
(1)按数拍手。
“我们来听数拍手,我报几你们就拍几下。”
(2)认识序数。
老师在投影仪上出示书画面。“有几张小椅子,椅子上有几个小朋友?第几张椅子是空着的?我们按顺序说说空着的小椅子的位置。”教师手指第三张空椅子。“这是第几张空椅子?谁会用一个数字来表示这张小椅子的位置?”“你在这里写上‘3’表示什么意思呢?”“我们平时还可以用‘3’来表示什么?”“现在你知道数字有几个用处了吗?”(表示物体的位置,表示物体的数量。)
“能在每张空椅子上都写上一个数字来表示它们的位置吗?”老师盖着第三第六第九张空椅子。“谁能说说,哪几张椅子不见了?你又是怎么发现的呢?谁帮助你一看就知道第几张椅子不见了?”
3、分组活动。
数数第几张椅子是空的。
“说说范样上每张椅子的位置,看看第几张椅子没人来,是空的,请你把能表示空椅子位置的数字写在书上,边做边讲,第几张椅子是空的,做完后说说哪几张椅子是空的。”
教师巡回指导。
活动反思:
《认识钟表》这节课的目的旨在使幼儿认识时钟,能区分时针、分针,了解钟面上数字的排列规律,初步了解时针、分针的运转规律,认识整点、半点。为提高幼儿学习的兴趣,我采用课件教学,使幼儿在保持兴趣的同时更直观、更主动的去掌握教学目的。整节课堂上幼儿学得主动,课堂气氛热烈,知识获得与情感体验同步进行。
我用参观钟表店的方式引出课题,出示了形状、大小、颜色不一的时钟,引导幼儿充分观察钟面相同的地方有哪些,孩子们一下子就找到了,七嘴八舌的说开了,课堂气氛一下子就高涨了。
接着,我引导幼儿先观察并认识钟面上的1—12个数字,重点认识12、3、6、9这四个数字的位置。了解12个数字的`排列规律,知道这些数字是按顺时针方向走。然后让幼儿认识时针与分针,让孩子们仔细看看这两根针有什么不同,根据指针的长短、粗细辨别时针与分针。并通过实物演示,让幼儿知道时针和分针之间的运转关系,两根指针朝着一个方向走,叫顺时针方向,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格,通过演示,幼儿看得清晰明确,兴趣浓厚。
在认识整点这一环节中我在课件中出示了12个整点的钟面,让幼儿自己通过观察发现整点时时针在哪里,分针在哪里。接着我再出示几个整点的钟表让幼儿巩固对整点的认识。然后我就请他们拿出学具“企鹅钟”听老师报时,他们来拨一拨整点,这一环节因为有了实际操作,幼儿大多掌握得较好。
活动的难点是认识半点,如何让孩子轻松掌握难点呢?我采用了对比的方法:让幼儿观察整点、半点两个时钟,孩子们大多说出了整点的时间,亦有个别幼儿说出了半点的时间,我就请他来说说‘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最后我再来引导幼儿自己小结:半点时分钟总是指向6,时钟指在2个数字的中间。对于究竟是几点半这个难点中的难点,我借助实物大钟边拨钟边解释:看现在时针在4和5的中间,那么时针已经走过的数字4,有没有走到数字5上,所以现在应该是4点半而不是5点半。当再出示课件请他们看看、说说几点半时,发现孩子们大多掌握了半点。接着又让幼儿看数字时间,自己拨一拨学具,帮助他们对于半点的巩固。
整个活动由浅到深、循序渐进,以游戏作引导,以幼儿操作为手段,让幼儿从感知入手,以多媒体、实物教学具为媒体,给孩子清晰、准确的概念。在活动中始终以幼儿为主体,在活动中遵循活动性原则,综合运用发现法、游戏法,让幼儿通过操作活动、言语活动,促进幼儿主动学习。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8
目标:动力系统:对空间方位感兴趣,积极参与操作和游戏活动。
能力系统:
1、能够以自身为中心区分前后。
2、在教师的示范和引导下,能够以客体为中心区分前后。
知识系统:认识前后。
准备:一、教师教具
1、熊哥哥、熊妹妹、小袋鼠、小刺猬、大萝卜
2、其他:黑板、磁扣
二、幼儿学具
1、《操作册》第20页
过程:一、导入
有一天,熊哥哥去菜园里拔萝卜,它使了好大的劲,可是萝卜一动也不动。熊哥哥赶忙叫来了熊妹妹一起拔萝卜,熊妹妹抱着熊哥哥的腰,“嘿呦、嘿呦”使劲儿拔,可是萝卜还是一动也不动。
小朋友,熊妹妹的前面是谁?(熊哥哥)
熊妹妹喊来小袋鼠一起拔萝卜,小袋鼠、熊妹妹和熊哥哥一起使劲,“嘿呦、嘿呦”使劲儿拔,可是萝卜还是一动也不动。
小朋友,熊妹妹的后面是谁?(小袋鼠)
熊妹妹的前面是谁?(熊哥哥)
这时小刺猬跑过来帮忙,和它们一起拔萝卜。大家一起“嘿呦、嘿呦”使劲儿拔。
小朋友,小袋鼠的后面是谁?(小刺猬)
小袋鼠的前面是谁?(熊妹妹)
萝卜终于被拔出来了!今天大家能吃到美味的萝卜汤了。
二、主体
1、回顾故事,解析知识点。
小朋友,请你想一想,谁最先去拔萝卜的?(熊哥哥)
开始时熊哥哥拔出来了吗?(没有)
谁排在熊哥哥后面帮它拔萝卜?(熊妹妹)
熊妹妹来帮忙了,这时萝卜拔出来了吗?(没有)
后来谁排在熊妹妹后面拔萝卜了?(小袋鼠)
小袋鼠过来也没有拔出萝卜,后来谁又来了呢?(小刺猬)
谁排在队伍的最前面?(熊哥哥)
谁排在队伍的最后面?(小刺猬)
小刺猬来了以后萝卜拔出来了吗?(拔出来了)
2、幼儿操作和练习。
幼儿自己操作,感知前后。
发《操作册》第20页,引导幼儿操作感知前后。
小朋友,看看《操作册》里有什么?(公共汽车和一群小动物)
原来是一群小动物乘坐公共汽车去旅游,请你看看都有哪些小动物?
这些小动物分别坐在什么位置上?请你贴一贴。
小朋友,请你说一说,小动物们是按照什么顺序坐的?(老虎坐在上层的.最前面,小牛坐在老虎的后面,河马坐在上层的最后面,小狗坐在河马的前面,小兔子坐在下层的最前面,小刺猬坐在小兔子的后面,熊猫坐在下层的最后面,狐狸坐在熊猫的前面。)
三、结束
总结回顾,自我评价。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9
活动目标:
1、运用已有的数、形知识,学习分析事物的因果关系。
2、乐意和同伴一起克服困难解决问题,体验成功的乐趣。
3、鼓励幼儿大胆说话和积极应答。
4、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的兴趣。
活动重点:
巩固已掌握的数、形知识
难点:
分析事物的因果关系
活动准备:
1、教学挂图《寻宝地图》
2、每人一张密码条
3、寻宝所需的物品(如手电筒、地图、干粮等)
活动过程:
1、准备物品
(1)、选购干粮
"寻宝需要一星期的'时间、如果每天吃一包饼干,算算一星期需要几包饼干?"
"为什么要买7包饼干。"
(2)寻宝必需品
"小朋友可两个人一组,商量一下需要买什么物品?"
(除了已经准备好的,还可以买些什么?)
2、研究地图
出示地图,找寻宝路径
"上面有3条路,走哪条路可以寻到宝呢?"(幼儿讨论)
3、进行寻宝活动
"大家看看门上的锁有密码,你们必须补齐密码,才能打开门。"
_____5______、2______4(相邻数)
1_____5_____9(单数从小到大排列)
10_____6______2(双数从大小小排列)
8+2= 9—4= 6+3=(10以内的加减法)
4、寻找聪明果
"这棵树上只有一个聪明果,请大家把它找出来。"
5、大家相互交流寻宝的过程,品尝成功的乐趣
教学反思
大班数学活动《数字捉迷藏》是我第二次开展了,这一次活动,我汲取了第一次活动中的不足进行了改进。
我将整节活动更为细化了一些,让活动更加的游戏化,将“捉迷藏”贯穿到底,数字不停的藏,孩子们不停的找,过程更完整。既然是捉迷藏,那一开始的就得要“藏起来”,这是我上次活动所欠缺的,这一次,我将数字放在气球上,用白板的淡出及声音音效技术,让一个个的数字气球爆炸,然后消失,以达到数字藏起来的效果,更加具有神秘感,孩子的参与性就更强了。数字们共计隐藏了三次~
第一次数字藏在了兔子的身上,由数字构成的兔子,孩子们在找的过程,让孩子们在找的过程中学会讲述以自我为中心的上下左右,抑或是兔子身体部分,了解简单的方位。
第二次数字藏在了表格中,我用遮挡技术,我出示隐藏一半数字的数字格,让幼儿从中找出数字,孩子们根据没有隐藏的数字的一部分,分析猜测是哪个数字,活动气氛一下子被提升起来,孩子们争先举手想要表达自己的想法,很快就将10个数字全部召找出,并且幼儿同时学会了方位词“行”“列”,通过说“行”“列”就能马上找到数字。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10
11日,我园青年互助组的成员观摩了青年教师苏玉嘉老师的数学教育活动。这次数学教育活动的观摩使我对数学教育活动有了新的认识,也发现了自己知识的浅薄,让我在对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的学习、研究的路途上迈开第一步。
一、关于活动目标的设计
首先看到目标,竟然只有两条。为什么呢?不是应该三条吗?两条分别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没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去查看其他教师的数学教育活动的教案,也发现教育活动中都只有两条目标。猜测原因可能是在幼儿数学教育活动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这个目标会过于笼统,并不具体的来操作,可有可无。向老教师请教了之后,老教师建议我去看看我们的一本白下幼儿教育研究组编写的《幼儿数学教育活动指导手册》,在其中编写的使用说明中的注意问题这样写道:活动目标是从幼儿发展目标的角度提出的,是以数学知识为主线来提出的,在使用时一定要根据本班幼儿的情况,适当添加情感发展、活动习惯培养等方面的要求。原来是教师在备课时没有添加这一项。
二、关于活动过程的设计
数学教育活动被非常严谨的分成了三大块:集体活动、分组活动、活动。看到“配组”这个新词时开始感慨: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乱七八糟的配组呢?新学到一项知识不是应该在分组游戏时加以练习吗?去玩配组游戏的幼儿该怎样去练习这项新的知识呢?带着这个疑问我接着去看教学活动。听到一个词叫“跑组”,原来幼儿是要轮流的玩游戏,每个幼儿都可以玩到新的游戏,练习新的'技能的。
解决了一个疑惑,我的另一个疑问又产生了,为什么非得浪费时间去玩配组,直接只玩新游戏不是更好吗?是不是便于教师针对新游戏去指导,还是学具太少?我想当然的把原因归到了这两个原因上。在与老教师谈到这件事情的时候,老教师又告诉我一个原因:其他配组游戏是为了让幼儿复习以往所学的知识技能。配组游戏的选择也是有讲究的,要分别有数、量、形、逻辑等相关的游戏至少一个。原来复习又体现在了数学教育活动中。我在以往组织幼儿学习了一些新的知识技能,幼儿过段时间就忘记,那时我会想当然的认为是幼儿年龄特点决定记忆短暂,忘记是正常的。原来是自己在幼儿园的活动中很少考虑去复习。通过学习我从一开始的不以为然转变到真心是心服口服。原来这样设计是考虑了那么多的原因的,深感自己的知识浅薄。
三、关于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在教师组织活动时,针对第二条目标“学会用语言表达操作的结果”,在组织过程中教师很少让幼儿用语言来表达结果,我觉得是不是教师漏掉了这一项,没有去强调呢?当我的疑问发出时,老教师又将原因告诉了我。教师只是教给幼儿方法,幼儿学会怎么说就可以了,并不强调每个幼儿能够直接说的很好,来验证教学目标。数学活动主要是让幼儿在操作中感知、练习,潜移默化中习得。不需要用语言一遍遍的练习学习、记忆。
数学教育活动本属于科学教育活动,科学教育的严谨,在数学教育活动中更加体现出来,包括教师的语言组织,教、学具的准备,材料的投放,概念的界定等等,都不能轻易地来确定,需要反复的推敲。数学教育活动如何来设计是我最近要去重点学习的。
活动名称
5的组成——分隔点图
学科领域
数学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进一步探索5的组成。
2、学会用语言表达操作的结果。
活动设计
活动过程
一、 集体游戏
1、介绍游戏
指:我们来看看今天我们和几来玩游戏,我们一起来数一数(数点子,强调总数5)。
指:我们来挪动皮筋,可以把分成两份,谁愿意来试一试?
指:请把你的结果记录在房子里,我们来一起读一读他的答案。
再请一名幼儿。
指:5还可以分成几呢?等会你们自己试一试。,并把答案记录在房子图里。,分一次记录一次。全部记录号之后请将皮筋还原。
二、分组活动
1、介绍新游戏
指:今天的游戏叫做“分割点图”,老师把新游戏放在了第三、六组,请每个小朋友都要玩到。拿到作业纸后先写下代表你名字的一个字,然后开始游戏。
2、介绍配组游戏
分割点图两组
分纽扣一组
小棒拼图一组,
相邻数一组
等量判断一组
3、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三、活动
请幼儿讲诉操作的过程、结果,教师记录。
指:谁来把你的记录纸读听一听(强调正确的有序的)。
指:原来他是按照顺序一个一个挪动皮筋的,这样就不会出错啦。下次我们可以用他的方法来试一试。
9:37
新游戏直接导入
请两名幼儿尝试挪动皮筋,并记录。
集体用语言表达:5可以分成2和3,2和3合起来就是5.
9:40
1、绍新游戏名称、讲解游戏规则。
2、介绍配组游戏。
9:42
幼儿操作学具,教师指导
讲规则,提醒幼儿写代表自己的字。
做完收好放在桌子中央,找空位子玩游戏。
答案纸带在自己身上带走。
10:00
活动
请幼儿检查自己的答案是否有重复的。
请一名幼儿说己的结果,教师记录。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11
活动目标
1.在操作中知道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之分,有不同的面值(元、角)。
2.掌握对10元以内人民币的认识。
3.积极参与活动,了解货币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0以内“仿真人民币”,各种玩具,画有不同面值人民币的盒子。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活动。
提问幼儿:平日吃的东西,穿的衣服,玩的玩具是从哪里来的?幼儿说出是用钱买来的,教师出示“仿真人民币”问幼儿:认识他们吗?他们一样吗?引导幼儿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2.发给幼儿每人一套“仿真人民币”,让幼儿辨别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让幼儿按要求取出相应的币值,例如,教师说出四元,幼儿取出四张一元的人民币;师说六元,幼儿取出一张一元的,一张五元的人民币,或取出六张一元人民币。
3.游戏活动。
教师变成售货员,卖给幼儿玩具,教师说出玩具的价钱,幼儿按量取钱,谁取得既快又准,就把玩具卖给他。幼儿买到玩具后,可以和其他幼儿继续进行游戏,持有不同玩具的幼儿之间可以进行买卖,用“仿真人民币”进行交换。
4.交流小结,让“仿真人民币”回家。
每个盒子上都有不同面值的人民币,请幼儿根据盒子上面值的不同,把人民币送到相应的盒子里。
5.活动延伸。
在活动区内放置十元以上的“仿真人民币”供幼儿继续探索认识。
活动反思
《认识人民币》这一单元是让学生在现实的问题情境中,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学习解决一些和购物有关的实际问题。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能正确、熟练地辨认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知道相邻单位间的进率。在取币、换币、付币、找币等活动中,进行合理、灵活地思考;有条理地思考和表达;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正确地收集、整理和加工相关信息;能正确地解决购物时常见的问题……
教师在教学反思的同时要不断地获取学生的反馈意见,并把它作为另一个认识对象进行分析,最后把两个具体的认识对象揉在一块儿整合思考。
要完成上述这些目标,是要依赖于学生丰富的生活经验。对于“人民币”,我觉得学生应该是再熟悉不过了,对于它的用途,更不用我们去讲。所以在上本单元之前,以为会非常容易的,还曾想着压缩课时,但是开始之后,我才发现一切根本不是我所想的那样,原本3个课时的课,我足足用了一个星期,又复习了2天,直到今天还有相当一部分孩子迷迷糊糊。
这让我思考了许久,怎么会这样呢?《人民币的认识》学生掌握起来难度很大,每次教学总感觉效果不理想,在三年前的教学中早就领教过它的“看似容易实则很难”,所以在课前我充分进行了研读教材,精心设计教案,力求帮助孩子们轻松掌握本节课知识,觉得准备的比较充分了,但是上完课我还是感到不满意。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12
活动目标:
1、通过自由探索多种操作的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初步体验面积的守恒,发展观察力、创造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体验创造的乐趣,激发好奇心及求知欲。
3、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4、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5、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
洞洞板、学具、图形袋人手一份、空白纸两大张
活动过程:
一、出示正方形与长方形,引导幼儿探讨两图形面积大小,初步感知面积守恒。
1.教师出示正方形与长方形,提问:小朋友,老师手里拿的什么?这两个图形一样大吗?为什么?
2.讨论:可用什么办法比较它们的大小?
3.幼儿第一次操作,探索比较大小的方法。
方法1:可以用拼一拼的方法,两个图形重叠,比较两个图形的大小。
方法2:可以用数格子的方法
方法3:用洞洞板学具摆棋子的办法
4.师幼验证寻找的方法,尝试学习用摆棋子的方法比较大小。
1)幼儿讲述所找到的各种办法,师幼验证。
2)学习移动棋子的`方法比较两图形大小
在图形上摆上棋子,根据棋子所占格子的数量得出结论。移动棋子位置,把两个图形变成不同图形,比较另一图形的所占棋子的多少。
3)小结:原来面积同样大小的图形,形状可以不一样。
二.为幼儿园设计“草坪”幼儿第二次动手操作,进一步面积守恒。
1.教师提出任务:幼儿园要修草坪,请小朋友来设计草坪的外形!
2.教师出示自己设计的草坪,请幼儿观察。
3.幼儿第二次操作,要求:和老师设计的草坪面积一样大,形状不一样。
4.教师展示所设计草坪,师幼验证面积是否一样。
三.幼儿分组操作作业单
1.师:在小朋友的作业纸上,有一些图形,请你们看一看,哪些图形是一样大小的。请你用一定的标记把它标出来。
2.幼儿分组操作作业单。
四.师幼讲评作业单,幼儿整理操作材料。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13
设计意图:
数学活动对幼儿来说是一种比较抽象、枯燥的活动。在长期的教学中发现:幼儿已渐渐不满足于以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不满足于教具与学具的操作、不满足于学习10以内的数、不满足于有章有节地学习数学、不满足于在活动室内学习数学等等,幼儿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老调动不高。《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到: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于是,我开始思考:如何让幼儿在生活中与游戏中轻轻松松地学习数学;如何变“传授为主”为“以幼儿为主”的学习方式,让幼儿真正地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于是,我尝试设计并实施了以下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活动目标:
通过实践活动,学会用自己的方法分类统计生活中物品的数量,从中体验数学的有趣及重要。
活动准备:
教师事先选择好实践的场地(幼儿园内),并亲自实践一遍做好记录,心中有数;纸、笔。
活动过程:
(一)复习巩固:
1、你能从1数到几?数数看。
2、更快的数数方法:5个5个地数,10个10个地数。
3、100以内的随便一个数你会写吗?试试看(请几个幼儿到黑板上听写)。
(注:此环节的目的在于教师了解幼儿在实践活动中必备的一些相关知识掌握如何,以便在活动中更好地把握。)
(二)联系生活:
1、在生活中,你碰到什么东西要用数来数?举例子。
2、在幼儿园里也藏了许多数,请小朋友们说说。
3、用什么方法统计方便?(每5个或10个记录一次,然后5个5个或10个10个地数;列表统计等)
(三)提出任务:
1、分组统计并分类统计幼儿园里的一些物品(教师根据幼儿组的能力差异进行分配)。
一组:车棚——车有几辆?自行车几辆?摩托车几辆?每种颜色的车各几辆?
二组:前操场、后操场——树有几棵?前、后操场各几棵?大树、小树各几棵?
三组:架空场地——柱子有几根?白色的几根?绿色的几根?圆的、方的各几根?
(前三组让幼儿“统计——分类——再统计”,从中明白总数比分出
去的数多,几个分出去的数合起来等于总数)
四组:电脑室——电脑有几台?在场办公的教师有几位?其中长头发几个?短头发几个?(检验幼儿如何解决“判断头发长与短的标准”)
五组:教师办公室——教师办公用的桌子有几张?椅子有几张?哪个多?多多少?哪个少?少多少?(数的比较和一对一对应)
六组:一楼架空——吊灯有几盏?(70多盏,幼儿要数准确不太容易,检验幼儿100以内的数数)
七组:楼道——从一楼到五楼要爬几层楼梯?共有几级台阶?每层楼分别有几级台阶?(每层楼的高度不一样,让幼儿发现楼层高台阶就多)
2、要求:
①合理分工与合作;
②用自己的方法进行分类、统计与记录;
③学会验证所统计的数。
3、幼儿执行任务,教师观察、了解个别组幼儿实践情况。
4、幼儿汇报任务完成情况,教师根据实际情况提出新任务。
5、集中交流(每组选派一名幼儿汇报与交流):
①你们统计什么?统计结果如何?
②你们在实践过程中是怎样分工合作的?
③你们碰到过什么困难吗?有没有想到解决的办法?
(四)布置作业——课后实践:
请幼儿回家后,找一找家中或周围环境中有哪些事物可数,数数看,并用图表的形式记录下来。
活动记录与反思:《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科学领域的第四个目标提到: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从这一目标理念出发,我设计了此活动。实施后,效果非常好,预定的目标得到很好地达成,幼儿在实践过程中,各种综合能力(合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判断能力、克服与战胜困难的能力、应变能力等)得到了有效发展。
观察小记:
(一)第四组汇报员李琰小朋友先跑过来汇报:“黄老师,我们组完成任务了,电脑37台,办公的老师17个,5个长头发,5个短头发。”黄老师:“5个长头发,5个短头发,共有几位老师?”“10位”黄老师:“那么17位老师中,其他的老师头发怎么样?”“啊——??”整组小朋友又冲向电脑室(孩子们已经意识到分类统计时出错了)。第二次汇报时说:“黄老师,看长头发、短头发太难了,老师们有的坐在很后面,有的一直走来走去的,我们都数乱掉了,还有一位长头发的老师说我们吵死了,我们只好下来了。”(是啊,这一分类难度太大了,况且长头发、短头发要以什么标准来判断都不确定,我本是有意试试,可是孩子们却是如此认真。我的过失是:没有事先与电脑室的老师通个气,更没有交代孩子们到了电脑室应如何处事,以致出现了“吵死了,只好下来”的.结局。)黄老师:“你们小组谁有办法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跟老师们说我们是在学习,不是吵”;“我们讲话要小声点,不要影响老师办公”;“我们每人数一排”;“头发超过肩膀就是长头发,没有超过就是短头发”。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第三次上了电脑室……
(二)第一组汇报员苏菲楠小朋友说:“黄老师,车棚里的摩托车有19辆,自行车有3辆。按颜色数,我们一直忘了这个数字的车是什么颜色的,让我们再数数看。”(孩子们认真地在执行任务,只是碰到了困难,可是他们并不想放弃。)过了一会儿,又来汇报了:“黄老师,摩托车19辆,11辆黑色的、6辆白色的、2辆红色的;自行车3辆,1辆绿色的、2辆白色的。我们是用水彩笔做记号的,这样就不会乱掉了。”(这一群小家伙想到了解决困难的方法,而且统计得非常准确。)
(三)第二组汇报员杜倩云小朋友说:“黄老师,我们完成任务了,第二个任务是什么?我们可以到别组去数数看吗?等一下就可以看看是他们数得对还是我们数得对。”(孩子们对此活动如此热情,有继续执行任务的欲望,并向老师提出了他们想执行的任务,多么有主见的一群孩子呀。)
此活动选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通过实践活动的形式学习数学,非常受幼儿的欢迎。孩子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充分地发挥,真正使数学活动生活化、游戏化,孩子们从中体验到数学的有趣和重要。
案例点评:
此活动选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通过实践活动的形式学习数学,非常受幼儿的欢迎。幼儿在实践过程中,各种综合能力(合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判断能力、克服与战胜困难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应变能力等)得到了有效发展。孩子们的积极性、主动性的到充分地发挥,真正使数学活动生活化、游戏化,孩子们从中体验数学的有趣和重要。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14
活动目标:
1、能够按要求给小动物分到合适的房子。
2、初步理解序数,并能够运用到生活中去。
3、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4、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活动准备:
ppt课件,小动物图片若干,白纸人手一张
活动过程:
一、故事引入出示ppt-2,认识小动物。
师:森林里盖了两栋漂亮的三层小楼房,小动物们很想住进去。可是,它们吵起来了,为什么呢?原来它们谁也不想住在自己不喜欢的房子里,要重新分房子。你能帮助它们吗?
二、分房子
1、出示ppt-3,知道小老鼠的要求,并帮助小老鼠找到自己的房子。
2、出示ppt-4,知道大象的要求,并帮助大象找到自己的房子。
3、出示ppt-5,知道大公鸡的要求,并帮助大公鸡找到自己的房子。
4、出示ppt-6,知道小猫的要求,并帮助小猫找到自己的.房子。
5、出示ppt-7,知道小乌龟的要求,并帮助小乌龟找到自己的房子。
6、出示ppt-8,知道小狐狸的要求,并帮助小狐狸找到自己的房子。
三、给小动物排排队
1、小朋友人手一张白纸,按教师提的要求给小动物们排排队。
如:从左边数:大灰狼坐在第五个座位上,小兔坐在第三个座位上,小羊不能坐在大灰狼旁边,小狗不能坐在小老鼠旁边,小老鼠最小,坐在第一个座位上。这些小动物应该怎样坐才对呢?
2、教师可根据幼儿的完成情况适当增加难度。
教学反思:
《分房子》即让孩子们孩子了解大自然中不同动物的存在,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同时,又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各种动物生存之间简单的关系。故事以森林中的动物住新房为线索,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要求,而老虎大王不能够很好的满足他们的需要,希望得到小朋友的帮助而展开。活动以《纲要》为指导,让幼儿在互动式、开放式、直观式的教育活动中,自主地、能动地、创造性地学习。让幼儿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展开想象,说说会有哪些不同的动物需要分房子。通过故事引出活动的主题,动物们该住哪一间房子里,他们有什么样要求,从而激发他们帮助动物分房子的兴趣。故事的发展是让幼儿去主动思考、发现问题、寻找答案很好的依托。作为活动的延伸,另外不同动物的动物需要分房子,应该怎么办,让孩子根据动物的特点,再一次展开思考,望孩子多关注关心动物,让孩子继续有探索的机会,让本次活动在区域活动中有体现。
本次活动整合了语言、常识等方面的知识,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让幼儿大胆交流,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活动,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动者和成功者。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15
活动目标:
1、学习2、3、4的分解组成。
2、通过观察,寻找发现数的组成规律。
3、继续体验总数与两个部分数之间的关系。
4、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活动准备:
南瓜图片若干,蓝绿色的篮子图片各一张,4以内数字卡片若干,分合符号
活动过程:
一、游戏:碰球--教师交代游戏规则和要求--集体,小组,个人练习
二、学习4的分解组成
1、认识南瓜出示南瓜图片--这是什么?数一数有几个?
2、分南瓜出示蓝绿色的.篮子图片--请把南瓜分给蓝绿色的篮子,可以怎么分?(个别幼儿操作)--谁还有不一样的分法?
3、记一记--谁有好办法把分南瓜的事记录下来?
--请幼儿用数字和分合符号记录在黑板上
4、念一念--幼儿认读分合式,先说分后说合
三、出示操作纸,师幼共同了解操作要求--给弟弟妹妹分蔬菜,注意不遗漏,不重复
四、根据幼儿完成情况讲评。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我了解了孩子对数学都很薄弱,为了能够使他们对数学感兴趣,我准备在以后的数学活动中多加游戏,做到让幼儿在玩中乐、玩中学的目的。真正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断提升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02-01
大班数学公开课排序教案03-22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7的组成》01-27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分橡皮》01-29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有趣的测量02-13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3篇02-10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15篇02-19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15篇)02-19
大班数学公开课自然测量教案03-16
大班数学公开课认识序数教案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