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三年级解决问题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数学三年级解决问题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数学三年级解决问题教案1
目标
知识与技能
结合购物问题,能了解信息、制定购物方案和根据现实情况制定购物计划。
过程与方法:
能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购物方案,能表达制定购物方案的过程和结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丰富、提升学生的生活经验,培养学生科学、合理的消费意识。
重难点:能表达制定购物方案的过程和结果。
教学过程:
一、合理购物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加入现实生活中商场的一些促销活动,引导学生进行理解)
师:元旦快到了,百货大楼举行了商品有奖促销活动,购买1000元下列商品,奖100元。
1、学生观察情境图,说一说从中了解到哪些信息。
2、提出亮亮的爸爸要购买一部手机和一部电话机的'问题,请同学当参谋,每人制定购物方案的要求。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3、全班交流自己制定的购物方案,说明自己制定方案的合理性。在交流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一下蓝灵鼠的问题。
亮亮的爸爸想买一部手机和一部电话机,请同学当参谋,每人制定购物方案,可能会出现以下情况:
生:买135元的电话机花钱少。
生:买228元的电话就可以获奖,比买135元的电话机还省钱呢!
师追问:为什么买贵的还省钱呢?说到这里你还想到哪些问题?
生可能说:按商品促销办法,买一台洗衣机花928元,买一台洗衣机和一块手表才花914元。
二、计划购物
1、学生表演进入情境:
亮亮:用几个月剩余的钱才能买一台电脑呢?
爸爸:我的月工资是1080元,妈妈的月工资是830元。
妈妈:我们家每月的生活等费用大约需要1000元。
2、提出小组合作,帮亮亮制定一个购买电脑计划。鼓励大家积极发言,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
备注:第一种电脑每台3600元;第二种电脑每台8800元。
3、教师巡视可作必要指导。如,考虑亮亮家一个月大约能剩多少钱时,还应想到哪些问题。
4、全班交流各小组制定的购买电脑计划。交流时学生重点说明的问题:
(1) 计划买哪种电脑。(两种电脑类型不同,价格不同学生可能会从不同的需求角度来考虑)
(2) 怎样考虑一个月大约能剩多少钱。
(3) 怎样做的购买计划。
教师积极组织学生进行分析,通过交流,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学会有计划的、合理的安排生活。
数学三年级解决问题教案2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三下第八单元解决问题P104第13题
书上的图如下:
设计意图:在备课时,看到这道练习题就感觉有很多内容可挖,可以对学生进行问题解决的完整思考过程的训练,即“问题是什么——怎样解决——着手解决——回过头来看看”。同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以进行“枚举法”策略的渗透,培养学生有序、完整地思考问题,所以就把它进行了修改,作为一个例题教学。
[实录] :
1.出示例题图,如下
引导学生观察图,想一想:从图中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学生回答:可以知道一共有7个人要租船;
有两种船可以租,一种是双人船,租一条船每小时4元,另一种是四人船,租一条船每小时7元;
问我们该怎么租船。
[意图:当学生面临一个实际问题时,首先要有一个自己对问题进行消化、理解的过程,这其中就包括了对信息的分析,哪些是我可以得到的,哪些是我不知道的、要解决的。当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把问题描述出来时,说明他已经理解了问题。]
2.引导学生思考:有几种不同的租船方法?
学生回答:可以全租双人船,要4条;
可以全租四人船,要2条;
可以租1条四人船,2条双人船
追问:还有别的方法吗?
学生回答:没有了
[意图:促使学生自发的进行枚举,使枚举变成有意义的自觉行为,而不是机械被动的接受。同学间的相互补充,可以使枚举逐步完整。]
3.指导列表:我们可以把这三种方法用一张表格清楚的表示出来,先请大家看一看表格每项代表什么意思,再自己填一填。
租船方法双人船条数四人船条数
学生独立尝试,填后可同桌交流:比一比谁的填法更合理。
反馈:比较一下下面的两种填法,你认为谁的`填法更合理,为什么?
填法1
租船方法双人船条数四人船条数
方法一4 0
方法二0 2
方法三2 1
填法2
租船方法双人船条数四人船条数
方法一4 0
方法二2 1
方法三0 2
学生回答:填法2更合理,有规律;
可以看出双人船条数慢慢减少,四人船条数慢慢增加;
这样填不容易漏。
想一想:还有别的合理填法吗?
填法3
租船方法双人船条数四人船条数
方法一0 2
方法二2 1
方法三4 0
[意图:列表有助于有序枚举,首先引导学生理解表格的结构和内容。知道表格里的条件和问题不是随意摆放的,是根据数量之间的联系安排的。然后让学生尝试填表,在反馈中进行比较促使学生感受到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依次枚举的好处是能有效避免疏漏或重复。而且列表及时记录了每一种可能的方案,能直接在表格中看到问题的答案。]
4.归纳方法:如果要使填表合理,既把方法都找完,又显得有序,我们在思考有多少种租船方案时就应该有序的思考。想一想:我们该怎样进行有序的思考呢?
学生回答:可以先全租双人船,然后慢慢减少双人船的条数;
也可以先全租四人船,然后依次减少四人船的条数。
[意图:组织学生反思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启发学生利用表格理出解题思路和步骤。填表的目的是理出解题思路、找到问题的解法。让学生看着表格知道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顺着两条思路去想,即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依次枚举,这样思考有序且完整。]
5.进行选择:如果你也是其中一员,你会建议大家怎么租船?为什么?
学生回答:我会建议大家全租双人船,因为双人船坐着舒服;
我会建议大家全租四人船,因为四人船只要租2条,费用便宜;
我会建议大家租2条双人船和1条四人船,因为可能有的人愿意坐双人船,有的人愿意坐四人船。
想一想:我们一般是从什么角度去考虑该怎么租船的?
学生回答:从费用的角度
那我们算一算:三种租法各要付多少钱?(把表格补充完整)
租船方法双人船条数四人船条数总共费用
方法一4 0 4×4=16(元)
方法二2 1 4×2+7=15(元)
方法三0 2 2×7=14(元)
现在,你知道该选哪种租法了吗?
学生回答:选第三种租法,这样租费用最便宜。
[意图:在现实生活中对同一个问题,如果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考虑,我们常常会作出不同的决定,各种决定之间并没有好与坏之分。让学生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去寻找几种选择的可能性,然后再归结为一个决定。体现数学在实际生活的应用性。]
6.延伸:出示第2个问题“玩1个小时,每人要花多少钱?”
[意图:结合本单元问题解决侧重于乘除两步计算的教学而进行,既训练学生的解题能力,又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参加集体活动时对费用的计算一般采用“AA制”的方法。]
数学三年级解决问题教案3
教学内容:教材第100页例2,练习二十三第10、14~16题。
教学目标:
1.学会用两步计算除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经历用除法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除法计算在
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3.在学习过程中,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体验解决实际问题带来的乐趣。
教学重点:用两步计算除法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设计:
一.预习作业:
1.看一看:P100例1的主题图
2.想一想:
(1)画面上同学们在干什么?从图中你还获取了哪些信息?
(2)怎样解决每个小圈有多少人?
(3)60÷2=30表示什么?30÷5=6又表示什么?
(4)你还有别的解决方法吗?并说出每一步表示的`意义。
尝试作业:P100做一做说一说:第1步求什么?第2步求什么?
二.预习反馈:
1、王老师把16枝铅笔平均分给2个小组,每个小组有4人,平均每人分到几枝铅笔?
2、今天我们学习“用两步计算除法解决问题”。(板书课题)
3.出示例2情境:团体操表演。
(1)从这个情境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
(3)思考解决问题的步骤、方法,独立解决问题。
(4)组织交流,先解决什么问题,再解决什么问题?
二.关键点拨、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做一做,课本第100页“做一做”。
(1)独立解决问题。(提示:要解决什么问题,收集、分析相关信息。)
(2)组织交流。
(3)展示不同的解法。
(960÷6÷8=20箱,960÷(6×8)=20箱)
(4)鼓励有创意的解法。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1.练习二十三第10题。(关注学生针对问题收集信息的能力。强调先解决什么问题?)
2.练习二十三第14题。(本题的数学信息比较隐蔽,要求学生仔细观察。)
3.练习二十三第15、16题。(学生独立解答后,组织展示交流。)
四、反思,拓展升华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观察问题要仔细,善于选择有用的信息或加工信息。)
2.小红去游泳池游泳,她在池道内游了3个来回,共游了240米。
这个游泳池的池道有多长?(先求一个来回有多长?再求池道有多长?)
五、布置作业
《作业本》第51页。
数学三年级解决问题教案4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2、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
1、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运用乘法(或除法)、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运用乘法和加法(或减法)、除法和减法(或加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2、义务教材是在六年制六册教学“连乘连除应用题”。现在不在分类型、分步数编排应用题,除了与计算结合进行编排外,还设立了这样的单独单元来教学,加强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解应用题:关注结构→分清条件问题(表格式)―――→算式
解决问题:关注情境→理解情节内容(图画式)―――→算法
三、编排特点
1、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于解决问题,《标准》中第一学段的教学目标是:“能在教师引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本单元教材努力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创造条件。
首先,教材以学校生动活泼的内容为素材,展示实际活动中的计算问题。生活中有许多数学问题,教材从学校生活选材,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利于加深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的理解。同时,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分析、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而解决问题,使学生经历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并体会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从数学角度观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对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重要作用。
其次,教材为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提供了丰富的资源。练习二十三中16道习题,反映多方面的具体情境和问题。有小学生自己的活动事例,跑步锻炼、游泳、贴照片、划船;有学生身边的生活事例,家庭产生垃圾、一座楼房里的住户、一家人去参观,儿童剧场的演出......还有餐饮服务、运输、整理图书、饲养猩猩、啄木鸟和青蛙捉害虫等方面的具体问题。让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各方面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了解生产、生活中有许许多多数学问题,感受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同时,使学生多次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受到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这对于发展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同样是十分重要的。
2、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
教材呈现给学生解决问题的内容,注意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每一个例题展示了不同学生想出的不同解决办法,使学生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练习中给学生提供的习题,有的情景图中蕴涵有解决问题的多种信息,揭示了可以从不同角度观察选择信息,采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例如第3题,学生可以从先算出每层多少瓶入手解决问题,也可以从先出每摞多少瓶入手解决问题,还可以......完全取决于学生观察思考的角度。这些习题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思考,寻找一种或两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与同学进行交流,让学生在不断探索与创造的气氛中发展创新意识。
四、具体编排
1、例1。(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的问题。)
呈现给学生一幅广播操表演的情境图。图下面小精灵明明提出“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的问题。接着,显示出学生收集数学信息和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结果。
教学时,提出问题后,请学生观察收集数学信息,尝试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允许学生交流意见,以达全员参与的目的。解决问题后,请学生展示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果,加深学生对解决问题过程和方法的理解。
2、例2。(用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的问题。)
呈现了团体操表演的画面,并显示出“这个团体操有60人表演。”的信息。例1与例2素材的选取具有连续性,让学生在运动会的情境中解决新的问题。由此,感受知识间的联系,提高学习兴趣。
画面下面,一位小朋友提出“每个小圈有多少人?”两位小朋友在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教材的呈现方式,意在让学生自主发现、提出问题,并探讨解决的方法,解决问题。这里可以更放手些,让学生自己提出数学问题。
3、练习二十三中一些习题的说明和教学建议。
第1、3~8题,是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的问题。教学时,放手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上,在多次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积累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
第10、14~16题,是用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的问题。同时,这些问题也可以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来解决。教学时,引导学生寻找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并注意适时组织交流。通过交流,让学生清楚了解每种方法中先解决什么问题,从而进一步熟悉用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过程,提升对用两步计算解决问题过程的理解。
第2、9题,是运用乘法和加法计算解决的问题。教学时,注意让学生从具体情境中收集数学信息,分析数学信息数据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独立思考确定解决问题的步骤方法,切实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解决问题后,让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引导学生比较不同的方法,了解各种方法的特点,为学生选择简捷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打下基础。
第11题,是用除法和减法两步计算解决的问题。教学时,让学生独立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受到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同时,借助习题中啄木鸟、青蛙吃害虫的事例,请学生参与“你知道还有什么鸟或小动物能捕捉害虫吗?”问题的交流,让学生在交流中产生保护益鸟益虫、保护环境的意识。
第12题,解决购物时常遇到的实际问题。教材呈现给学生两种规格的牙刷,请学生解决的问题是“买哪一种便宜?”教学时,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教师巡视发现学生用两步计算时,点拨:想一想,怎样判断哪种牙刷便宜呢?使学生选用比较单价的方式获得答案。
第13题,用乘法和除法计算解决的问题。教材呈现给学生一幅小学生在租船游湖的美丽画面。请学生解决7个小朋友“玩1个小时,每人要花多少钱?”的问题。教学时,要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解决问题后,让学生互相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说一说”逐步培养学生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的.能力。
此外,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开阔学生的思维空间。例如,给学生提出新的问题:“他们为什么选择租四人船呢?”请学生讨论。给学生提供解决实际问题新的机会,增加解决问题的乐趣。同时,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有许多数学问题,只要留心观察思考,就能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意识。
五、教学建议
1、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生在二年级学习时,已经会用表内乘、除法以及加、减法解决简单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本单元提供的需要用两步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选材范围扩大了,提供的信息数据范围扩大了。教学时,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采用独立尝试、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已掌握的知识技能对解决新问题产生积极的影响,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2、注意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创设了丰富的解决问题的资源空间。教学时,立足于让学生自主收集、理解数学信息,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注意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信息、寻找方法,对于学生合乎情理的阐述,给予积极鼓励,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增强信心。不断的引导和鼓励,使学生逐步形成从多角度观察问题的习惯,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八单元解决问题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2、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
1、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运用乘法(或除法)、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运用乘法和加法(或减法)、除法和减法(或加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2、义务教材是在六年制六册教学“连乘连除应用题”。现在不在分类型、分步数编排应用题,除了与计算结合进行编排外,还设立了这样的单独单元来教学,加强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解应用题:关注结构→分清条件问题(表格式)―――→算式
解决问题:关注情境→理解情节内容(图画式)―――→算法
三、编排特点
1、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于解决问题,《标准》中第一学段的教学目标是:“能在教师引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本单元教材努力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创造条件。
首先,教材以学校生动活泼的内容为素材,展示实际活动中的计算问题。生活中有许多数学问题,教材从学校生活选材,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利于加深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的理解。同时,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分析、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而解决问题,使学生经历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并体会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从数学角度观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对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重要作用。
其次,教材为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提供了丰富的资源。练习二十三中16道习题,反映多方面的具体情境和问题。有小学生自己的活动事例,跑步锻炼、游泳、贴照片、划船;有学生身边的生活事例,家庭产生垃圾、一座楼房里的住户、一家人去参观,儿童剧场的演出......还有餐饮服务、运输、整理图书、饲养猩猩、啄木鸟和青蛙捉害虫等方面的具体问题。让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各方面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了解生产、生活中有许许多多数学问题,感受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同时,使学生多次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受到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这对于发展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同样是十分重要的。
2、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
教材呈现给学生解决问题的内容,注意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每一个例题展示了不同学生想出的不同解决办法,使学生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练习中给学生提供的习题,有的情景图中蕴涵有解决问题的多种信息,揭示了可以从不同角度观察选择信息,采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例如第3题,学生可以从先算出每层多少瓶入手解决问题,也可以从先出每摞多少瓶入手解决问题,还可以......完全取决于学生观察思考的角度。这些习题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思考,寻找一种或两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与同学进行交流,让学生在不断探索与创造的气氛中发展创新意识。
四、具体编排
1、例1(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的问题。)
呈现给学生一幅广播操表演的情境图。图下面小精灵明明提出“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的问题。接着,显示出学生收集数学信息和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结果。
教学时,提出问题后,请学生观察收集数学信息,尝试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允许学生交流意见,以达全员参与的目的。解决问题后,请学生展示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果,加深学生对解决问题过程和方法的理解。
2、例2(用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的问题。)
呈现了团体操表演的画面,并显示出“这个团体操有60人表演。”的信息。例1与例2素材的选取具有连续性,让学生在运动会的情境中解决新的问题。由此,感受知识间的联系,提高学习兴趣。
画面下面,一位小朋友提出“每个小圈有多少人?”两位小朋友在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教材的呈现方式,意在让学生自主发现、提出问题,并探讨解决的方法,解决问题。这里可以更放手些,让学生自己提出数学问题。
3、练习二十三中一些习题的说明和教学建议。
第1、3~8题,是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的问题。教学时,放手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上,在多次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积累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
第10、14~16题,是用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的问题。同时,这些问题也可以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来解决。教学时,引导学生寻找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并注意适时组织交流。通过交流,让学生清楚了解每种方法中先解决什么问题,从而进一步熟悉用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过程,提升对用两步计算解决问题过程的理解。
第2、9题,是运用乘法和加法计算解决的问题。教学时,注意让学生从具体情境中收集数学信息,分析数学信息数据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独立思考确定解决问题的步骤方法,切实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解决问题后,让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引导学生比较不同的方法,了解各种方法的特点,为学生选择简捷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打下基础。
第11题,是用除法和减法两步计算解决的问题。教学时,让学生独立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受到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同时,借助习题中啄木鸟、青蛙吃害虫的事例,请学生参与“你知道还有什么鸟或小动物能捕捉害虫吗?”问题的交流,让学生在交流中产生保护益鸟益虫、保护环境的意识。
第12题,解决购物时常遇到的实际问题。教材呈现给学生两种规格的牙刷,请学生解决的问题是“买哪一种便宜?”教学时,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教师巡视发现学生用两步计算时,点拨:想一想,怎样判断哪种牙刷便宜呢?使学生选用比较单价的方式获得答案。
第13题,用乘法和除法计算解决的问题。教材呈现给学生一幅小学生在租船游湖的美丽画面。请学生解决7个小朋友“玩1个小时,每人要花多少钱?”的问题。教学时,要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解决问题后,让学生互相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说一说”逐步培养学生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的能力。
此外,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开阔学生的思维空间。例如,给学生提出新的问题:“他们为什么选择租四人船呢?”请学生讨论。给学生提供解决实际问题新的机会,增加解决问题的乐趣。同时,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有许多数学问题,只要留心观察思考,就能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意识。
五、教学建议
1、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生在二年级学习时,已经会用表内乘、除法以及加、减法解决简单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本单元提供的需要用两步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选材范围扩大了,提供的信息数据范围扩大了。教学时,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采用独立尝试、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已掌握的知识技能对解决新问题产生积极的影响,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2、注意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创设了丰富的解决问题的资源空间。教学时,立足于让学生自主收集、理解数学信息,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注意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信息、寻找方法,对于学生合乎情理的阐述,给予积极鼓励,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增强信心。不断的引导和鼓励,使学生逐步形成从多角度观察问题的习惯,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三年级解决问题教案5
一、教学内容:练习十三的第4、5、7、8题及相关补充练习。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与态度让学生感受到有余数除法的价值,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其中也让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造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的实际问题
2、难点: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创设情境、自主探索
五、教学准备:情境图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师:同学们,现在书店对小朋友进行书的优惠,每本儿童读物都只卖4元,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几个同学都要买些什么书吧。
师出示书店买书的情境图
让学生找出问题,独立解决。
2、师出示森林餐厅的情景图,让学生先说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老师板书。
问:是不是平均分的事情?是怎样分的?
那么该如何解决?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汇报不同解决办法。
3、出示丛林探险的情景图,让学生观察,说说自己所了解到的.数学信息。并说说要解决每个问题所需的数学信息是不是知道。独立解决。
4、观察花店的图,把了解到的数学信息列出来。理解题目的要求。
让小组一起用圆片、三角形、正方形来代替花进行扎花。最后一起确定解题策略。
5、给班级分组,怎样分比较科学,说说理由。
(三)拓展延伸,深化提高
聪聪陪妈妈去水果市场买水果,妈妈说:“聪聪,我想买35个苹果、28个梨子、32个橘子,然后你按4个苹果、5个梨子、6个橘子装一袋,看看可以装几袋?
(四)课堂总结
你有什么收获?
数学三年级解决问题教案6
教学内容:教科书练习二十三第12~16题。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进一步学会用连除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2、通过解决具体问题,让学生获得一些用除法计算解决问题的` 活动经验,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教学过程:
一、基本联系。
1.听算。
2.p104 13题 生独立解决 指名订正 师:你是怎么想的?还有其他方法吗?
2*7/7=2元。
二、指导练习。
1. p104 12题。
师:观察题目,你知道了那些数学信息?同桌说,指名说
师:能直接用32和4元角比较吗?为什么?
师:你准备先算什么,怎么算,再算什么?又怎么算?
独立列式,指名板演。指名评价。
师:还有其他方法吗?你是怎么想的?
指名说,指名评价,鼓励。
师:通过这道题,你发现了什么?
2. p105 14题。
师:观察题目,你知道了那些数学信息?同桌说,指名说
师强调:图中隐含了一个条件,是什么?
师:你准备先算什么,怎么算,再算什么?又怎么算?
独立列式,指名板演。指名评价。
师:还有其他方法吗?
师:通过这道题,你明白了什么?
三、集中练习。
1. p102 15题。
让生自己独立独题、审题、分析,列式解答。
师:图中隐含了一个条件,是什么?
师巡视,辅导差生,指名板演。指名评价。
2. p103 16题。
让生自己独立独题、审题、分析,列式解答,
师:图中隐含了一个条件,是什么?
师巡视,辅导差生,指名板演。指名评价。
四、发展练习。
让生自编一道两步计算的连除应用题。
同桌说,全班说。表扬鼓励。
数学三年级解决问题教案7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P99例1连乘应用题
二、教学准备
课前学生调查本班或者其它各个班级一天丢弃塑料袋个数情况。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
三、教学目标与策略选择
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乘法的含义、两位数乘两位数、能初步用乘法解决简单生活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的编排重视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注意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因此,本课的教学设计,我着重从以下两方面进行思考与探索:
1、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在二年级学习时,已经会用表内乘、除法以及加、减法解决简单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本课所要探索的两步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选材范围和提供的信息数据范围都扩大了。教学时,力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采用独立尝试、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已掌握的知识技能对解决新问题产生积极的影响,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2、注意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课中我创设了丰富的解决问题的资源,教学时立足于让学生自主收集、理解数学信息,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注意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信息、寻找方法,对于学生合乎情理的阐述,给予积极鼓励,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并使学生逐步形成从多角度观察问题的习惯,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连乘的方法解决相关生活问题。
2、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自主获取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3、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学会用连乘的方法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难点:主动获取信息,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相关生活问题。
四、教学流程设计及意图
教学流程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汇报调查情况
课前同学们都做了调查,谁来汇报一下我们这样一个班级一天大约丢弃多少个塑料袋?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最后选取一个出现频率最高或居中的一个数字,如12。
2、提出问题
那么你想知道我们整座教学楼每天一共丢弃多少个塑料袋吗?
课件出示教学楼画面及问题:整座教学楼每天一共丢弃多少个塑料袋?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仔细观察,获取信息
(1)这就是我们的教学楼,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你得到了哪些信息?(教学楼有3层,每层有4个班级)
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出示相关定格图片及文字。
(2)你有办法解决刚才的问题了吗?请大家先独立观察思考,如果遇到困难可以与小组内的伙伴或者和老师交流。
2、小组交流
现在请你把自己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与小组内成员交流一下,看是否可行,同时注意倾听、学习其他组员的不同方法,请组长作好整理,并且准备好向全班汇报。
3、组织全班交流
请不同方法的小组在实物投影上出示并且分析自己的方法,每提出一种方法都请与之方法相同的小组作进一步的叙述与分析。
学生可能出现的方法有:
⑴3×4×12⑵12×4×3⑶12×3×4
=12×12=48×3=36×4
=144(个)=144(个)=144(个)
3、揭题
看来我们面对同一个问题时,可以从不同角度去思考解决。今天我们解决这个问题所用的方法有什么共同点?(都是用连乘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这就是我们今天探索的知识——用连乘方法解决问题。板书课题。
4、看到这个数据,你有什么想法?
三、实际应用,解决相关生活问题
1、完成课本P99“做一做”
(!)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刚才同学们都谈的非常好,你们的谈话使老师更深切的体会到现代人的环保意识越来越强了,在这样的大局势下,“环保餐厅”应运而生。(课件出示环保餐厅,教师简单介绍)
课件演示餐厅服务员搬运鸡蛋:看到这幅画面,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根据回答,出示问题:一共有多少个鸡蛋?
(2)自主解决问题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搜集你所需要的信息,独立解决这个问题。
由于学生观察的角度不同,搜集到的信息也不相同,所以出现的方法可能比较多,例如:
①5×6×8②5×6×(5+3)③5×6×7+5×6
④5×6×7+30⑤30×8⑥30×5+30×3
(3)汇报交流
请不同方法的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只要说得在理,答案正确,就给予肯定和鼓励。
(4)比较
同学们真了不起,想出了这么多方法,在这些方法中,你认为哪些方法比较简单,容易理解?
2、栽花问题
(1)创设情境
课件出示“环保餐厅”前的空花坛:为美化餐厅环境,吸引更多顾客,餐厅老板在前门留了一块空地来载花,但不知道载什么花好,你们有什么好建议吗?
(2)课件出示信息:
太阳花,比较美丽,每棵2元,容易种植,存活时间较短;
芍药花,非常美丽,每棵10元,不容易种植,存活时间较长。
如果你是老板,会选择哪种花呢?说说你的理由。
(3)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如果在这块空地上种10行花,每行种6棵,你选的花需要多少钱?
(4)解决问题
学生独立计算,再汇报。
3、接待客人数量问题
(1)提出问题
课件动态展示餐厅格局:餐厅分为2层,每层有13张桌子,每张桌子可坐4人。
从刚才参观餐厅的过程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想进一步了解哪些问题?
出示问题:可以同时接待100位客人吗?
(2)搜集信息,独立解决
教师巡视,适时鼓励学生找出不同解决方法。
(3)组织交流
先组内交流,再汇报。
学生可能根据计算出的数据104认为可以同时接待100位客人,也可能有一部分学生结合实际,提出一些客人是独自用餐,而没有与人结伴,这样一人就需要一张桌子,所以不可以同时接待,只要学生能说出理由,都给予充分肯定。
四、回顾总结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2)教师总结: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问题,希望每位同学都能注意观察,发现、提出身边的数学问题,并用所学知识正确地解决。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里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结合环保活动,创设情境,利用课前调查与数学信息,启发学生从数学角度提出数学问题,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能动性。
这一环节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把提出的问题放在小组内进行探究、交流,不仅培养让学生掌握了解决问题的策略,也培养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合作意识。这样的教学,真正把学习的权利交给学生,促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不断迸发思维的火花!
“看到这个数据,你有什么想法吗?”问题的提出注重体现数学教学的目的与意义,不仅在于学习知识,更要学会做人。
这是一个开放的、灵活的、不确定的生活情境。学生可以根据情境中所提供的信息,去寻找解决问题的不同途径,找到不同的答案。例如对“能否同时接待100个客人?”问题的争论。这样的教学给学生求异思维创造了广阔的空间,而且也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和信心。
五、教学片段实录
师:课前同学们都做了调查,谁来汇报一下我们这样一个班级一天大约丢弃多少个塑料袋?
(学生汇报,教师依次板书:12个、11个、15个、12个、12个......与学生达成共识后选用12个,课件出示:一个班级每天丢弃12个塑料袋)
师:那么我们整座教学楼每天一共丢弃多少个塑料袋呢?瞧,这就是我们的教学楼(课件动态演示:教学楼有3层,每层有4个教室),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生1:我知道了我们的教学楼有3层。(课件出示定格图片)
生2:我看到二楼有4个班级。
师:那你说一楼和三楼会有几个班级呢?
生2:也是4个。
师:我们可以怎么说?
生3:每层都有4个班级。(课件出示定格图片)。
(这时课件出现完整的题目:教学楼有3层,每层有4个班级,一个班级每天丢弃12个塑料袋,整座教学楼每天一共丢弃多少个塑料袋?)
师:现在你有办法解决刚才的问题了吗?请大家先独立观察思考,如果遇到困难可以与小组内的伙伴或者和老师交流。
(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与讨论的时间)
师:哪个小组愿意上台来展示一下你们的方法,并给大家分析分析。
生1;我们小组的算式是3╳4╳12,因为教学楼有3层,每层4个班级,3╳4就是一共有多少个班级,再乘以12就是教学楼每天一共丢弃多少个塑料袋?
师:哪个小组的方法与他们相同?你们又是怎样想的?
生2:我们的'算式是4╳3╳12,意思和他们一样,也是先求教学楼一共有多少个班级,再求每天一共丢弃多少个塑料袋。
师(向其他学生):你们明白他们的意思了吗?看来他们表达得非常清楚,接下来汇报的同学也该象他们那样组织好自己的语言,让大家一听就明白,好吗?
生3:我们小组认为也可以这样列式12╳4╳3,先算出一层每天丢弃多少个塑料袋,再算3层每天一共丢弃多少个塑料袋。
师:哪个小组的方法和他们一样?
(请方法相同的小组再叙述分析思考方法,其他学生评议。)
生4:我们还有一种方法,算式是12╳3╳4......
师:能说说你们是怎样分析理解的吗?
生4:我们小组有的人觉得对,有的人觉得不对。计算出的结果也是114个。
师(向其他学生):看来这个小组给我们全班抛出了一个问题,你们认为这种方法可以吗?谁愿意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生1:我认为这种方法计算出的结果虽然一样,但算式是没有道理的。
生2:我也觉得是错的。“12”指的是每个班级每天丢弃的塑料袋个数,而“3”是指教学楼有3层,又不是指有3个班级,12和3相乘是什么意思呢?(这时许多学生都点头表示赞同)。
生3:我认为是对的。12╳3可以说如果每层教学楼只有一个班级,3层一共丢弃多少个塑料袋,再乘以4就是说现在每层有4个班级,那么每天一共丢弃多少个塑料袋。
师:谁理解他的意思了?(学生大多摇头,表示不解)。
生3(着急地):就是先把每层楼看作只有一个班级,再算出每层4个班级的话,每天一共丢弃多少个塑料袋啊。
生4:我听懂了,他的意思是说把我们的教学楼竖下来看(他用手比划着,教师便示意他上台指图讲解),这样每一竖有3个班级,12╳3就是这一竖每天丢弃多少个塑料袋,然后有这样的4竖,乘以4就是整座教学楼每天一共丢弃多少个塑料袋了。
师:这下你们听明白了吗?
生(很开心):听明白了!
师:我们班爱思考的同学可真多,而且一个个都象个小小辩论家似的,说得人心服口服。从刚才解决问题的过程来看,同一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思考、分析,从而解决问题。我们刚才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可有什么共同点?
生1:我们都是用乘法来解决问题的。
生2:刚才的算式都是连乘两次。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知识——用连乘方法解决问题。(板书课题)看到我们刚才调查和计算出的这些数据,你有什么想法?
生1:我们教学楼每天都丢弃114个塑料袋,太多了!
生2:我们丢弃的塑料袋这么多,会给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我们小学生应该保护环境,而不是污染环境。
师:你们都知道丢弃塑料袋会污染环境,那么你们认为我们可以改变这种状况吗?
生3:是可以改变的。因为我发觉很多塑料袋都是同学们吃早餐时扔掉的,只要我们以后不要在教室里吃早餐就不会有这么多塑料袋了。
生4:我们最好是在家吃早餐,因为不在教室里吃在其他公共场所吃,塑料袋扔在外面,不也污染环境吗?所以在家吃,又卫生,又可以保护环境。
生5:反正我们以后应该少用塑料袋,减少污染。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保护环境让我们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少用塑料袋,少用一次性筷子和杯子,少买一张卡片......不仅自己做到,还可以向身边的人发出倡议,大家一起行动起来,保护我们的家园。
六、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我是本着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的思想,以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为出发点,以关注学生的发展为主导思想进行设计的。基于这点认识,我认为本课有以下几点成功之处:
1、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让学生感受身边的数学。
现代课程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只是被动地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教学。教师的工作是一个创造性的工作,教材只是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依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结合教学实际全面地理解课程标准,灵活地、创造性地运用教材。这节课教材的主题图虽然也是从学生熟悉的学校生活入手,但是我觉得其中的内涵还不够丰富,所使用的数据不能反映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所以我对主题图的内容进行了必要的改动,让学生课前作了充分的调查,直接用他们的调查结果,再配以他们再熟悉不过的教学楼作为教学素材,将课堂内外紧密结合,使教学内容更具有真实性,更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从生活中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更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加强小组合作学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合作是人类相互作用的基本形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是对班级教学形式的补充和改进。它的实质不仅是要解决班级教学条件下学生两极分化的问题,或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机会少的问题,更是立足于现代教学的高度,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适宜的环境和条件。本课无论在进行新课还是在练习过程中,教师都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合作与交流,采用小组活动的形式,以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强化学生群体之间的互动,让小组成员通过讨论来提出、发现并解决问题,然后再汇总各组的信息,沟通他们所学的东西,让大家共同分享他们的学习成果。例如在课堂上,当有个小组提出12╳3╳4这种解决方法在自己小组内产生争议时,我没有马上表明态度,而是把问题抛给了全班学生,让学生们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最后那个孩子精彩的分析讲解终于使大家明白,达成了一致意见。他的那句“把教学楼竖下来看,就有这样的4竖”让我印象极其深刻,说实话,连我这个老师都不得不承认没能把这个问题解释得如此生动形象易懂。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主体地位得到体现,不仅增强了他们的主体意识,他们的合作、交流、倾听及自主学习的能力都得到了培养。
3、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它向学生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这节课我采取了实地拍摄,将教学楼的各种信息拍摄成画面作为本节课新授内容的丰富素材,面对熟悉的教学楼画面,学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练习中环保餐厅的“运鸡蛋”、“栽花问题”及“接待客人数量”问题,我都以生动的动态画面展示,让教学资源更加生动、直观,调动了学生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
数学三年级解决问题教案8
设计说明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选择符合学生心理特征的素材,努力为学生创设熟悉的生活情境,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知识。
1.巧设情境,轻松导学。
本节课的教学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需要运用估算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境,让学生有机会参与估算的过程,体会估算的.实际意义,从而激发学生学好估算的强烈愿望,树立学好估算的自信心,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让学生体会估算的价值。
教学中,先让学生自主解答,在肯定笔算精确结果的同时,通过交流让学生认识到这样的问题用估算就可以快速解决,不需精确计算,体会估算的价值。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
1.估算下面各题,并说一说估算的方法。
427+275 814+691
2.揭示课题:在生活中有很多问题都需要用估算的方法去解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用乘法估算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复习加法估算的方法,为学习新课做好知识铺垫。同时,让学生初步了解估算可以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探究新知
1.阅读理解,收集信息。
(1)课件出示教材70页例7情境图,明确要解决的问题。
(已知条件:29人去参观,门票8元/人。所求问题:带250元买门票够吗)
(2)引导学生列出算式:29×8。
2.分析解答,探究方法。
(1)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
(2)展示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方法一 笔算。
方法二 估算。
因为29接近30,就把29看作30,30×8=240,29×8<240,所以带250元买门票够。
(3)介绍约等号:刚才估算出的得数不是准确值,因此在列算式的时候,算式和得数之间不能用“=”连接,而要用“≈”连接,29×8≈240(元),希望同学们在估算时注意。
3.回顾反思,总结方法。
(1)引导学生比较两种方法哪种简便?(估算)
(2)讨论:为什么估算简便?
(因为这道题问带250元买门票够不够,不是问买门票需要多少钱,所以不需要算出准确结果,这样用估算解决就非常简便了)
(3)小结估算方法:把29看作30,估大了,说明即使有30人去参观,买门票才需要240元,因此带250元一定够。我们在估算时,通常把多位数看作与它接近的整十数、整百数,再与一位数相乘。估算的结果要用约等号连接。
4.拓展。
(1)如果92人参观,带700元买门票够吗?应该怎样估算?
(2)如果92人参观,带800元买门票够吗?应该怎样估算?
数学三年级解决问题教案9
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 第99页 例1 做一做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极力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提出、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学习用两步或三步解决求一共的问题,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2、 通过解决具体问题,体会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化,从而培养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意识。
3、 进一步发展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从中感受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学会用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初步学会“连乘”问题的策略。
教学难点:
使学生会用策略来指导自己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揭题引入:
1、教师板书:解决问题。看到这个问题,你想说些什么?
预:是解决什么问题啊?
预:怎么解决问题?
二、例题1教学:
1、创设情景,收集信息
预:同学们在做广播操。{出示主题图}
师:同学们,你们从图中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预:每个方阵有8行,每行有10人。(板书)
预:总共有3个方阵,有两个只拍到了几个人。
师:还有吗?
预:他要我们求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板书)
师:刚才我们通过观察(板书)图,知道了――(学生复述),收集一些数学信息(板书)。谁能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在练习本上尝试解答。
2、分析、解决问题
(1)汇报:谁来说说看,你是怎么做的?
预:10×8=80(人)80×3=240(人)(板书)
师:你是直接把算式报了出来,那你能解释一下你的算式吗?
预:10×8=80(人)求的是每个方阵的人数,80×3=240(人)求得是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
师:对,请同学们以后再回答问题,不要直接把算式报出来,最好还要说一说求的是什么?你们听懂了吗?
预:哦,那老师想问一下,求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为什么要算一个方阵的人数啊?
预:为什么要先算10×8=80人,求的'是什么?
师:谁能来解答他的问题?
预:我知道,如果不求一个方阵多少人的话,那3个方阵就求不出来。
预:老师我有补充,求三个方阵就是把一个方阵的人数乘3就行了。我是10×8×3=240人。
师:和刚才的做法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预:老师不一定要把一个方阵的人数求出来,可以先求一共有几行,乘每行有几人就行了。
师:那该怎么解?
预:3×8=24行 24×10=240人。
师:为什么要求几行?
预:一定要先求出几行,才能求出总的人数。
3、观察与分析解题方法
师:我们来看一看,刚刚有三个同学写出了不同的三道算式,你有没有什么发现?
为什么都有两步?(问题不能直接求出来)
4、小结:当问题不能一步解决时,我们试着想一想,可以先求个什么出来,来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问题。
三、练一练 :练习二十三 第1题
完成书本上的做一做
{出示第1题课件}图中的小朋友在干吗?“跑步”
1、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根据这些信息你又能知道些什么?要我们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2、学生尝试解决。
3、交流:(1)400×7=2800 (2)400×2×7=5600
(3)400×2=800 800×7=5600 (4)7×2=14 14×400=5600
4、独自思考,小组合作,说一说哪种是对的?为什么?解释算式所含的意义。
5、你是怎么想出来的?
(1)要求一个星期跑多少米,要先求出每天跑几米,再乘7
(2)要求一个星期跑多少米,要先求出一星期一共跑了几圈,每圈400,就有几个400。
6、小结。
四、巩固练习。
1、{出示第102页 第4题}小明“游泳”
(1)师:还有什么项目啊?
师:和你的同桌说一说你从图中知道了哪些信息?通过这些信息你还能知道什么?
(2)汇报:知道的信息,还能知道――如:游泳池长25米,游了三个来回。我知道小明游了6个25米,三个来回是就是2×3=6次。
(3)还有什么信息?是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4)判断:(1)25*3 (2)2*3*25 (3)(25+25)*3
(2、据统计,每个人每月大约产生37千克垃圾,如果按一个一家三口计算,一年产生多少垃圾?
五、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数学三年级解决问题教案10
教学内容:
课本40-41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观察,掌握利用连乘、连除列出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
2. 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列式方法的多样化,培养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3.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掌握分步列式或是利用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并能正确熟练地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并说出算列算式的含义。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口算
41×20=答案61×30=答案11×80=答案12×40=答案50×20=答案640÷8=答案140÷7=答案280÷7=答案350÷7=答案120÷6=答案
一、情境导入
课件出示教材中的情境图。
师:同学们,我们来到了美丽的生态园,在这里,到处是五颜六色的花,仔细观察,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板书学生梳理出的数学信息)
教师适时评价。
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
1、三种颜色的花一共摆了多少盆?
2、每个花架摆了多少盆花?
<<<12>>>
3、平均每个花架每层摆了多少盆花?
……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二、你说我讲
1.教学“三种颜色的花一共摆了多少盆?”
(1)师:要解决三种颜色的花一共摆了多少盆?需要用到哪些数学信息啊?怎样列式?
学生列出算式,教师适时出示课件5×8=40(盆)、3×40=120(盆),追问:你能说一下你所列的两个算式的`含义吗?
学生回答,教师提升:通过分步列式,先求出1组花有多少盆,再求出3组花一共有多少盆。
教师利用课件演示分布计算的过程,并引导学生两个算式所表达的含义。
师:你能不能列出一个综合算式?
教师巡视,掌握学生操作的信息。
组内交流,讨论综合算式的列法,并讲解出该综合算式的含义。
教师引导学生分小组展示合作交流的成果,并及时给予恰当的评价,然后教师利用课件演示综合算式的含义,加深学生的理解。
2,教学“平均每个花架每层摆了多少盆花?”
教师出示问题,引导学生再看情境图,重新梳理信息,先引导学生列出分布算式。
在学生自主学习、列式的基础上,师:谁愿意到黑板上来展示一下自己所列的分布算式?
学生板演自主学习成果:96÷2=48(盆),48÷4=12(盆)。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质疑:96除以2表示什么?48为什么要除以4?
学生:96÷2=48(盆),表示每个花架有多少盆花。48÷4=12(盆)表示一个花架有四层,每层有12盆。
学生回答,教师提升:对,先算每个花架有多少盆花,再算每层花架有多少盆花。然后教师利用课件进行演示讲解。
师:谁能列出一个综合算式?小组内可以进行合作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板演展示。
学生板演:96÷2÷4。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质疑:96除以2表示什么?为什么要除以4?
学生回答,教师适时提升:对,96除以2表示96盆花放在2个花架上,每个花架上有多少盆花;再除以4,表示一个花架上的花分放在4层,每层有多少盆花。教师利用课件演示,讲解。
三、巩固练习
自主练习第1、2题,
引导学生先仔细观察画面,找到已知信息和问题,明确数量间的关系,并独立解决。
教师提示:做一张这样的画需要多少个贝壳?
引导学生先仔细观察画面,找到已知信息和问题,明确数量间的关系,并独立解决。
教师提示:每箱8个什么?每盒6个什么?
四、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回想一下,你有什么收获?(课件出示教材丰收园图)
学生可能回答:我会积极学习了。教师适时追问:你哪个环节最积极?学生可能说:摆一摆,操作方面。
学生也可能回答:我学会提问了。教师适时追问:你都问什么问题了?(课件“会问”绿苹果图片飞出果篮,同时出示问题:你都问什么问题了?)
……
师:让我们满载着收获,下课休息一下吧。
学生回答
学生小组合作回答
学生选择学具,利用摆一摆,想一想,再列式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学生独立操作,利用小纸板摆一摆,
学生组内讨论交流,小组内列出综合算式。
学生合作,解决问题
小组交流,解决问题
数学三年级解决问题教案11
教学内容:教材第101~103页,练习二十三第2、5~9题。
教学目标:
1.学会用两步计算的乘法和加法(减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学会收集数学信息的能力。
2.通过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方法。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会欣赏自己、欣赏同学,与同学友好合作的良好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学会用两步计算的.乘法和加法(减法)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能对实际问题具体分析,确定解决问题的步骤及方法。
教学设计:
一.预习作业:
1.看一看:P101
2.想一想:
(1)画面上他们在干什么?从图中你还获取了哪些信息?
(2)怎样解决?做一做说一说:第1步求什么?第2步求什么?
每步表示什么意思?你还有别的解决方法吗?
二.预习反馈:
1.想一想,算一算:
盒子里有若干捆铅笔,每捆5枝。小明先拿出2捆,接着又拿出4捆,他一共拿出多少枝铅笔?(讨论算法)
2.练习二十三第2题。
3.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用乘法计算解决问题,可能也会用到加、减法。(板书课题)
三、关键点拨、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练习二十三第2题。
(1)看题,从图上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2)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3)组织交流。
(4)你做对了吗?
(5):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根据对实际问题的分析而决定的。
2.练习二十三第9题。
(1)自己看题,收集信息,确定解决问题的步骤与方法,列式计算。
(2)组织讨论。你收集到了哪些信息,解决问题的步骤是怎样的?
(3)比较哪一种算法好?哪一种简便?
①15×4+7 ②15×5-8
3.练习二十三第7题。
(1)从题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强调对“一年”的理解)
(2)独立解决问题。
(3)组织讨论,订正。
(4)环保教育:不乱扔垃圾、保持环境卫生。垃圾分类存放处理。
4.练习二十三第8题。
(1)独立解决问题。
(2)组织讨论、订正。
四、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1.练习二十三第5题。(巩固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要求比较熟练。)
2.1箱百事可乐6小瓶或4大瓶,老奶奶进了15箱小瓶可乐,12箱大瓶可乐。她进了多少瓶可乐?
(考察学生从生活场景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要求独立解决问题。)
五、反思,拓展升华
1.:你认为在解决问题时要注意什么?
(1)观察要仔细。(2)收集信息要全面。(3)有些信息需要加工或处理。
(如练习二十三第7题,一年=12个月)
2.作业:练习二十三第6题。
六、布置作业
《作业本》第50页。
数学三年级解决问题教案12
【教学目标】
1.能根据问题收集有用的信息,将情节描述成简图(线段图),并列出相应的算式。
2.初步掌握分析方法,会解答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并能正确使用小括号。
3.理解并掌握连乘、连除、乘除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能够正确计算连乘、连除、乘除混合式题。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分析方法,解答两步计算的简单实际问题。
正确计算连乘、连除、乘除混合式题。
【教学难点】
正确使用小括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出话题
1、开场谈话,揭示课题。
2、出示几个条件:兔子灯有25盏,莲花灯的盏数是兔子灯的3倍,球形灯的盏数是兔子灯的4倍。
3、根据这些条件,你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4、学生回答,教师贴板书,并记录下教师没有准备的问题。
5、在这些问题中哪几个可以一步计算?
6、你能不能把剩下的这些问题分分类?和你的组员讨论一下。
7、每组派一名代表来汇报一下。(学生讲教师调整板书)
二、尝试探究,获得新知
(一)和倍问题
1、我们先一起来研究第三个问题“莲花灯和兔子灯一共有几盏?”(媒体出示)
2、你们每个人先试着做做看好吗?要求:列式计算,省略答句。
3、和你的同桌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4、大组汇报:
1)学生说想法。(教师可提示:要求什么?哪个条件没有直接告诉你?)
2)谁来列式?说说每一步求出的'是什么?
板书:
3)你能把这两个式子和并写成一个式子吗?
板书:25×3+25或25+25×3
= 75+25
= 100(盏)
5、第二种解法
1)还有其他方法吗?
可能出现的算式是:
A. 4×25问:可不可以这样列式?有没有道理?
B. 1+3×25把你的想法说给你的组员听听。
C.(1+3)×25
2)学生能说出的就让学生讲,学生不能讲的就由老师提示。
我们刚才说了“把兔子灯看成是1份,那么莲花灯就有这样的3份,一共有1+3=4份。”我们还知道“每份是25盏”,那么4份有几盏呢?
边说边媒体演示:
逐步形成以下板书。
6、比较:这两种方法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7、练习:
黑板上所有求和的题目中任选两题。
汇报时,媒体出示线段图
统计哪些同学用了第一种方法,哪些同学用了第二种方法?
(二)差倍问题
1、尝试练习:球形灯比兔子灯多多少盏?
2、学生汇报:说说怎么想的。
3、练习:黑板上另外的有学生提出的减法问题中任选一题
4、 小结:今天解决了那么多问题,都有什么特点?有几种解法?
三、巩固练习,掌握方法
1、选择题:
1)松树有38棵,杨树的棵树是松树的3倍。杨树和松树共有多少棵?()
A. 38×3+3
B. 38×3+38
C. 38×3+1
2)第一层书架上有51本书,第二层书架上的数是第一层书架的3倍,两层书架上的书相差多少本?()
A. 51×3-51
B. 51×(3-1)
C. 51×(3+1)
3)学校买了足球15只,买的篮球比足球多6只。足球和篮球一共买了多少只?()
A. 15×6+15
B. 15×(6+1)
C. 15+6+15
2、兔子灯有25盏,________________,莲花灯和兔子灯一共有多少盏?
学生自由补充条件,其他学生随机回答。
四、小结
五、板书:灯市
六、作业
1体育室有排球14只,足球的只数是排球的3倍,足球有多少只?足球比排球多多少只?
2超市里有24箱酸奶,橙汁是酸奶的5倍还多9箱,橙汁有多少箱?两种饮料一共有多少箱?
3有甲乙两个粮库,甲库存粮123吨,乙仓存粮比甲仓的3倍少20吨,甲乙两个粮仓共有存粮多少吨?(用两种方法解答)
数学三年级解决问题教案13
教学内容:第9页例5以及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八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八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教学关键:能熟练八个方向的联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一、导入:
1、请用手势指出你认识的8个方向,同桌互相看看指对了吗?
2、老师说方向,你们就用手指向那边方向:北、西南、东北、西、东北等。
3、出示中国地图:请你分别指出东、西、南、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这8个地区。
二、新知:
1、观察例5图:问:这是什么图呢?(动物园导游图)
请认一认图上画有哪些动物馆?
2、请在图中指出8个方向:
3、解决问题:
熊猫馆位置?从大门出发可以怎样走?(在动物园的西北角,可以先往北走到狮山,再向西北走。)还可以怎样走?也请你把行走路线描述出来。指名到黑板的挂图前说说行走路线。同桌互相提问各个馆的行走路线,比一比,谁说得准!
4、每个动物馆的行走路线是不是唯一的?你能说出了几条?你在说同一动物馆而不同的几条行走路线时,有什么发现吗?
5、小结:如果从不同的路线走,说的方向就有所不同了。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认识简单的`路线。
三、巩固练习:
1、说一说,1路公共汽车的行车路线。
2、第10页第2题:
全班读题:熟悉小健的描述。
根据小健的描述,把那些游乐项目用序号标在适当的位置上。讲评。
四、总结:
说说今天的收获?指导学生对学习进行评价。
作业:课堂作业本
板书:认识简单的路线
东、南、西、北
东北、东南、西北、西南
数学三年级解决问题教案14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27页解决问题及练习二十三第13题及15-18题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结合具体情境,综合应用乘、除法的知识和其他知识技能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发展应用意识和能力。
过程与方法
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价值和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经历与他人合作的过程,获得成功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情境,综合应用乘、除法的知识和其他知识技能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发展应用意识和能力。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价值和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本学期以来,我们学习了许多数学知识,你能说一下在生活中是否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吗?举例说明。
二、复习解决问题
1.出示第129页图中情境
(1)提炼数学信息,学生回答,教师出示:
白菜种子16元/包,萝卜种子15元/包,西红柿种子17元/包。
(2)根据信息,提出问题。
①小组合作:组内先根据情境中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②全班交流汇报各小组提出的问题,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按问题难易程度板书,如学生考虑不周全,教师可引导学生提出有一定思维价值的.问题。问题如:
6包萝卜种子需要多少钱? 3种种子都要买可以怎样买? 如果只有100元,3种种子可以怎样买?……
(3)小组内合作讨论探索解决问题的,做好记录,教师巡视,注意辅导对此部分知识掌握较困难的学生。
(4)全班汇报交流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相互和反思,教师对学生合理的解题过程要给予充分肯定。
三、练习
1.合作探究练习二十三第14题
出示第14题情境图,
(1)学生先独立完成题中问题:哪个小朋友买的笔记本的总页数要多一些?
(2)根据图中信息,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2.补充练习
①小明每天早上要沿着长150m,宽70m的足球长跑5圈。他每天要跑多少米?
②从贵阳开往重庆的火车21:30从贵阳出发,第二天早上7:30到达目的地,这列火车每时行47km,贵阳到重庆全长多少千米?
四、全课
今天我们复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体会?
五、作业
一个修路队每天修路11km,修了20天,还剩80km没有修完,这条公路全长多少千米?
完成第132页第12题。
数学三年级解决问题教案15
教学内容:三上第二单元“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一)”15页。
教学目标:
1.根据现实的问题情境合理选择估算策略,掌握估算方法,能将三位数看成接近的整百数或整十数进行近似计算。
2.通过估算方法的学习,使学生体会估算在生活实际的必要性和有效性,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估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估算。
教学难点:根据现实情境,合理选择估算策略。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快速抢答比赛。
(1)一本书共有400页,小明已经看了102页,大约还有多少页没看?
(2)小货车的载重量是300千克,一箱货物重88千克,另一箱重96千克,这些货物能一次运走吗?(3)爸爸有600元钱,录音机398元,自行车290元,买这两样东西够吗?
(4)一至三年级有223人,四至六年级有234人,会议室有300个座位,坐得下吗?
今天我们来学习“用估算解决问题”【板书】。
二、交流探究
我碰到了电影院里的一个数学问题,小朋友们愿意帮我解决吗?【出示主题图】仔细看,你知道了什么?
1、生说信息和问题。
2、这个问题能解决吗?你打算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板书】223+234
3、用他的方法判断下,你认为能坐得下吗?(请3-4个生说,不具体说理由)
怎么想的呀,把你的想法在四人一小组里说一说。
4、全班交流:谁愿意把你的想法和大家分享一下。
生1:223 + 234 220 + 230 = 450>441 坐不下
预设生2:223>220, 234>230,220+230=450,223+234>450。坐不下。
预设生3:200+200=400,20+30=50,223+234>450。坐不下。
预设生4:精确计算223+234=457
4、辨析:有一位小朋友估算的方法和我们想得不一样,打开书本15页,看到“分析与解答”, 为什么这位小朋友说还是不能确定呢?将223看成200,234看成200,这样算出200+200=400,虽然我们知道223+234>400,但无法确定是否大于441。在这一题中把三位数看成整百数还不能解决,要看成几百几十的数。
6、解答正确吗?你有没有什么方法证明我们的解答是正确的?
板书:
三、反馈练习:
1.课件呈现P15的“做一做”:你认为坐得下吗?(生说一说,你呢,你呢?)
(1)怎么想的?把你的想法记录在1号练习本上。(学生独立思考,自己选择估算策略解决问题。)
(2)和同桌说一说你的想法.
(3)谁愿意来展示你的.想法。(生展示练习本,让生自己说。)
生1:将196看成200,将226看成230,这样算出200+230=430,因为430<441,所以坐得下。
讨论生2:196+226,把196看成190,226看成220,190+220=410,这样就能确定196+226<441吗?为什么?(还没算个位,补充6+6=12,看来这种方法还要作进一步分析。)
师:看看这两种方法,一种把196+226看成200+230是估大了;另一种把196+226看成190+220估小了,哪种方法好呢?(大估更合适,比较简便),看来大估还是小估还得根据实际情况选择。 请有错的小朋友订正。
【板书】: 196 + 226 (估大)200+230=430<441 坐得下。
3、比较分析:解决学校看电影和旅行团看电影的问题时,这两种方法(指板书)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
四、多种练习,巩固提高
1.基础练习:P17练习三的第6题。
(1)请小朋友将这些小鱼分到两个箩筐里,
(2)生判断结果,说想法。
(3)师问:258+171这条小鱼放哪儿呢?你怎么想的?619-203这条呢?
点评:既会判断又会分析,真会学习!
2.变式练习: P17练习三的第8题。
(1)妈妈有400元,够吗? 245元+187元
想1:(小估)240+180=420>400 不够。
(2)如果妈妈带500元,够吗? (大估)250+200=450<500,够。
四、全课小结
1.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你们对于估算还有什么问题吗?
板书: 用估算解决问题
【王老师点评】
1、学生的思维需要辅助外形的呈现,教学中需要思维外化的策略。教师尽量少说,让学生动起来。导入环节,能不能让学生参与进来,可以调整为让学生把结果写在作业纸上,先不说出来。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发展。学生反馈时,教师将数据写在黑板上,数据不能悬空。
2、第二环节要放手让学生去解答,反馈中一要安抚好采用准确计算的学生,二要引导学生可不可以不准确计算就能判断出结果,同时引导学生从估成几百调整到几百几十。
【教学反思】
本课的内容是建立在前面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与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基础之上的,由于学生没有学过三位数加三位数的精算,在本课的估算中,他们还必须将三位数估成整百数或几百几十数进行计算。本节课通过“学生看电影”与“旅行团看电影”,感受不同的估算方法适合解决不同的问题,解决问题时要根据需要进行灵活选择。总之,一个目标:在估算中感受、体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深刻道理。通过比较“在什么情况下小估(大估)比较合适?”的问题讨论,让学生体会选择估算方法对问题解决的重要。从而使学生将数学知识活用即“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提高了学生估算技能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本节课教学中值得调整的是还没有给予学生充分地时间,让其独立思考的基础善,相互讨论,共同探索,老师讲得多,还是没有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使每一位孩子都能以自己独有的方式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数学三年级解决问题教案】相关文章:
数学《解决问题》教案02-23
数学教案:解决问题02-11
数学估算解决问题教案01-25
《解决问题》数学教案02-21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教案05-15
数学《解决问题》教案15篇02-23
数学《解决问题》教案14篇02-24
数学教案:解决问题(15篇)02-11
《解决问题》数学教案15篇02-21
数学估算解决问题教案5篇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