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8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语文教案 篇1
【目标导航】
1、掌握即席发言的要领和表达技巧。
2、通过情境创设的训练,克服发言时的紧张心理,学习即席发言的快速构思方法,提高瞬时应变和即席发言能力。
3、进行即席发言的初步尝试,充分调动课堂参与的热情,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表现出较高的文化素养和气质风度。
【课时安排】1课时
自由分成学习小组,做好活动计划,分配小组成员交际任务,围绕“即席讲话”的这个交际主题,做好本次口语交际。
【新课导入】
即席讲话,也叫即兴发言,是指在某个特定场合,临时受到邀请,由他人提议或自己认为有必要而作的简短讲话。
【交际技巧】
即席发言有三个特点:
一、临场性
即席发言既不能事先拟就讲稿,也不能进行试讲,它必须靠临时准备、临场发挥,因此临场性就成了即席发言最主要的特征。
二、针对性
由于即席发言一般都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对现实话题作出迅速反应,这就使话题的内容被限制在特定的范围内,显示出鲜明的针对性,所以即席发言选取的角度宜小,内容宜集中,要力求说在点子上。
三、简洁性
即席发言常以简明扼要显出其力度,以亲切生动的表述给听者留下深刻印象。但是短小并不是空洞无物,而是要言之有物,言简意赅。优秀的即席发言常常以简练、含蓄而抒情的语言取胜。
即席发言的基本要求是:
一、沉着冷静,克服紧张情绪
从某种程度上讲,当众说话成功与否的关键不在于讲话的内容,而在于发言者的心理素质。如果情绪过于紧张,即使准备好的内容,也不能很好地表达出来。克服人前讲话紧张心理的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加强当众说话的训练。只要持之以恒,随着讲话次数的增加,你的自信心会越来越强,效果会越来越好。
二、边想边说,反应迅速敏捷
即席发言前,可以利用短暂的时间打一下腹稿,构想自己发言的主题、主要内容、开头等,但大部分情况是没有准备时间的,大脑是在临时组织说话的内容,因此,无法将所有的内容都有条不紊地安放在大脑中,这就要求发言者在说当前句的同时,还要斟酌后面要讲的内容,边讲话,边构思,根据主旨的需要,提取、筛选信息,组织语言。只有思维敏捷,反应迅速,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三、有的放矢,切合环境对象
俗话说“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即席发言要注意环境、场合和对象,比如,环境有室内与室外、安静与杂乱之分,场合有严肃与随意、正式与非正式之分,对象有身份、年龄之分。面对不同的环境、场合和对象,我们发言的内容、语气、风格也应有所区别。越是有针对性的发言,越能得到听众的欢迎。
四、掌握分寸,语言简短明晰
掌握分寸,就是要使讲话恰到好处,不说空洞无物的话,不说过头话,不说伤人的话,不自我吹嘘。同时,即席发言务求简短精练,因为观众都喜欢短小精悍、言简意赅的发言,即席发言时要尽量长话短说,克服口头禅,少用无关紧要的喻例、资料等,让每句话融入较多的信息。
即席发言也如唱戏一样,“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它靠的是平时的口头练习,多方面的知识积累,敏捷、清晰的思维能力和富于亲和力的人格魅力。因此,我们一定要把即席发言练习和提高个人整体素质相结合,让即席发言成为展现个人风采的重要手段。
题一: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在括号内打“√”或“×”。?
1、许多同学当众说话时过分紧张。要消除这种心理状态并不难。主要是应有自信心,即使自己没有做充分准备,只要有胆子,就可以理直气壮的讲。()?
2、说话怎样才能做到清楚呢?答案是要“多思”。说话前要认真想一想,自己为什么要说,说给谁听,说的重点是什么,怎样去说,先说什么,后说什么。重点和非重点都要详细说。()?
3、说话要简洁,就要去掉不必要的重复,去掉与中心关系不大的枝蔓。()?
4、要使说话中心突出,条理清楚,一是要求材料全而多,二是要理清思路和线索,三是要把材料的先后安排好,力求层次清晰,眉目分明。()?
5、说话连贯,是指句与句之间连接得上。说话严密,是指说话有逻辑性。要做到这两点,在平时要养成多思考的习惯。()?
6、在和别人交谈时,说话人不能我行我素,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而要看对象,从对象的不同特点出发,说不同的话,达到说话的目的。但说话看对象,不是说要“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7、说话要讲究方式。直言不讳充满刺激性,容易伤害对方的感情,造成抵触情绪。所以,无论在什么场合,都要尽量避免用直言,而采用委婉含蓄的语言形成。()
8、停顿的一般规律是:一个意思说完要有较小的停顿,一句话说完要有较大的停顿。()
9、无论是说还是听,都应当适度的`看着对方的眼睛和面部。还要善于用眼神表现出自己的喜怒哀乐。()?
10、要“形于外”必须“诚于中”,这是做到语言美的关键。()
题二:根据提供的情境,在“XXXXXXXXXXXXXX”上填充恰当的即席讲话。
1、1935年,高尔基参加苏联作协理事会第二次全体会议时,代表们要求他讲话。当他上台时,与会者长时间鼓掌。高尔基灵机一动借题发挥说:“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一下子使全场活跃,讲话就在这样融洽的气氛中开?场了。
2、《正大综艺》的节目主持人杨澜,9月19日晚在广州市天河体育中心演出时,戏到中途,她在下台阶时摔了下来。出现这种情况,的确令人难堪。但杨澜非常沉着地爬了起来,凭着她主持人特有的口才,对台下的观众说:“XXXXXXXXXXXXXXXXXXXXXXXX”杨澜这段非常成功的即兴演讲,不仅为她自己摆脱了难堪,更显示出她非凡的口才。以致她话音刚落,会场就立刻爆发出热烈的掌声。有的观众还大声说:“广州欢迎你!”
布置作业:教师引导学生课后完成本课时的对应练习。
教学反思
口语交际是锻炼学生口语表达和与人交往的一节课,通过本节课,让学生学习到了灵活地运用语言,让自己的即席讲话给别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课下同学们可以多尝试着练习。
语文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燕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三册第一组课文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描绘充满生机如诗如画的春天的美景,赞美了活泼可爱的小燕子,表达了对光彩夺目的春天到来的欢欣热爱之情。课文以燕子为线索,按燕子外形特点、燕子在春天从南方赶来、燕子飞行和停歇的顺序记叙的。全文结构清晰,语言优美明快,是一篇供学生赏析的佳作,也是给学生美的感染和熏陶的好范本。
构想理念
以多种教学资源和多种方法创设课文情景,在体验文本的情景意蕴中解读课文并获得情感的熏陶,提高对语言文字的鉴赏和运用的能力。
学习目标
1、会认9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燕子、赶集、聚拢、增添、掠过、稻田、尾尖、偶尔、一圈、荡漾、音符、演奏、赞歌、生机勃勃”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描写燕子和春天的语句,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培养热爱大自然春天的思想感情。
4、学习作者细致地观察和一些表达方法,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体会燕子的可爱以及作者细致观察和描写生动的方法。
教学构想:
1、给孩子浓浓的“情”
李吉林老师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倘若语文教学舍弃了情感,那么就失去了语文教学的灵魂,没有灵魂的教学,必然走进繁琐、机械、无效的死胡同。这句话给我的触动极大,没有灵魂、没有情感的生命是可悲的;虽有灵魂然而情感麻木的生命是平庸的;只有高尚灵魂和细腻情感相结合的生命才是丰富的。所以,作为教者,最重要的是要给孩子一个丰富的生命。在这节课中,我努力地给孩子一片最浓的“情”。
这里的“情”,首先是我对孩子的`关爱之情,我对课堂的投入之情。假如没有我的抛砖引玉,又怎能激发孩子的情感呢?
这里的“情”还具体指为孩子创造一个浓郁的情景,让孩子从中受到熏陶和感染。在课中我就设计了“角色扮演,描绘春天”的情景,通过表演,在情景中对话,以巩固新课。同座二人,一人扮燕子妈妈,一人扮小燕子。要求从春天来到说起,说到小燕子在春天里所看到的美景。最后说到春天这么美,我们也赶着去参加这盛会。当孩子进入了这个情景,必然回激起对春的爱,激起对学习的兴趣,从而有助于他们体会文本蕴涵的情感。
这里的“情”还具体指作者在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对燕子的喜爱和春天之美的赞赏之情。要体会这种情,首先让孩子感受到燕子的灵气,感受到春天的美。于是,我放手让孩子自己读书,让他们从文中找出自己觉得最美的地方。所以“你觉得什么美?”是我的教育主线,只有让孩子体会到美,那么这种“情”就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
2、引导孩子美美的“品”
课文描绘的桃花盛开、绿柳轻扬、燕子飞来的如诗如画的美景和作者的赞美之情都融入于文本之中,隐藏于文字之下。为让孩子欣赏到这里的生机勃勃的春景,感悟到作者的赞美之情,我采用了“品读”的方法,引导孩子在读中品。如品读第二小节的“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时,孩子们都说这句美,可美在哪儿却说不上来。我让他们多读几遍,结合课文插图读,慢慢地读出点儿感觉。我又会问“你能用哪些优美的词汇表达你所感悟到的美?”孩子们搜出积累的词汇纷纷回答“柳绿花红”“百花争艳”“五彩缤纷”“花繁叶茂”,许多词儿从孩子们的嘴里冒出来。然后,再让孩子们想象或画出春天特有的意境。最后,指导孩子们读出情感来就水到渠成了,孩子、文本、教师三者的情感产生了共鸣。在“品”中培养孩子的语感,熏陶孩子的情感。
3、让孩子真正地“动”
小学语文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的学习语言的实践活动。为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发展”,教学应是没有强制的活动,禁锢的要解放,潜在的要诱发,从而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为了学生能在课堂中真正“动”起来,我做到以下几点:
(1)多渠道营造情境,多层面唤起体验。如:让孩子扮演燕子描绘春天;剪纸剪燕子的外形,简笔画画五线谱等,激起孩子学习的兴趣,让他们活跃起来。
(2)相信孩子的能力,把课堂还给孩子。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重在引导。相信孩子能把书读好,一次没读出来没关系,让他们继续读,直到能读出来为止。
(3)为孩子创造活动的时空,给孩子表现的机会。真正做到生与生、师与生融为一体,实现接触零距离沟通无障碍。
新世纪,人们疾呼,要把语文课上成真正的语文课。什么是真正的语文课呢?我想,能够让孩子体会到生活的乐趣,能够丰富孩子语言的积累,能够让孩子的潜能得以发展,能够让孩子获得一定的学习方法,也算一种真正的语文课吧。这也是我在教学中能力追求的。
教学过程:
一、导语(激起孩子学习新课的兴趣)
孩子们,春天又悄悄的走近我们了。你们的朋友——美丽的小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我们赶快去迎接它们吧!(板书课题,并指导书写“燕”)
燕子是一种非常可爱的小鸟,它在春天里飞翔的情景,可美了!《燕子》这篇课文,就是把这种美的情景写出来了。怎么美呢?我们一起去欣赏!
二、师范读课文,孩子听后说感受。
三、自渎课文,整体感知。
★老师看得出来你们很喜欢读这一篇课文,现在就请你们自渎课文,看能读懂多少。这是一篇图文并茂的课文,课文看不懂的地方,可以先看看插图,看了插图还不懂就作上记号。(复习自学符号之一,表示疑问的画“——?”)
★读后谈谈读懂些什么,根据孩子们的回答板书:外形、带来生机、飞行、停歇。
★检查生字词学习情况。
四、细细品读,理解课文。
1、导读第一小节。
★燕子在空中飞着,一会儿飞到东,一会儿飞到西,我们不大容易看清楚,现在就请孩子们先看一看燕子的模样。(出示燕子的剪纸,学生观察。教师提示:注意观察的顺序。)
观察后口述。
★现在我们来看课文是怎么描写燕子的模样的,请一个孩子读一读。读后说说按什么顺序写的燕子的模样。(板书:羽毛翅膀尾巴)
那么小燕子各个部分长得怎么样?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轻轻读课文,把重点词语画下来。(复习自学符号之二,表示重点词语的△)
★采用范读、领读、齐读等方式指导朗读。
2、导读第二小节。
★这么活泼可爱的小燕子,在春天里从南方飞来了,那是一种怎样的情景呢?请孩子们看图。(出示放大的插图)
指导看图。提示观察时从近——远,由上——下。
★现在就请孩子们当小燕子,这时候,你们从南方飞来了。啊,春天是这样的美,你们得仔细欣赏。(让孩子担任角色,把孩子带如课文描写的意境。这样,孩子的观察伴随着情感,同时对文本产生亲切感。)
孩子口述。(教师可以提示:“春天来了,我们从南方飞来了,-----------------------。”
★我们再看课文怎么写的春天的美景,写了哪些景物?把主要的词语画下来。根据孩子交流板书:雨、风、柳、草、叶、花。这些景物我们用最简单的说法,怎么连成句子。
孩子回答,写下:才下过雨。风吹着柳。草、叶、花,都聚拢来,形成了春天。
请孩子们读一读,与课文的比一比,说说自己的感受,师生在互动中探讨。
★你们这些小燕子看到这样的美景,心里想说些什么呢?
★指导朗读,并把好词佳句画下来。(复习自学符号之三,表示好词佳句的~~~~~~~~~~~~)
★指导背诵。首先理清层次,第一句写雨;第二句写风吹柳;第三句写草、叶、花;第四句写小燕子。再练习背诵。
★分角色对话表演,加深体验。同座二人,一人扮燕子妈妈,一人扮小燕子,口述春景。
3、导读第三小节。
小组学习这一小节,讨论哪些词句最精彩。
和孩子们一起反复读课文,争取达到用语气、语调读出燕子动作的轻盈、敏捷;找出传神的地方,反复体会。比如:“斜着身子”“掠过”“横掠”“一转眼”等。边读边想象。
燕子飞得这么快,这么美,我们可以用什么词语来形容它?
4、第四小节。
★上一小节写燕子飞行美,其实燕子停在那儿又是另一种美。看图,你们觉得停着的燕子,这情景像什么?用自己的话描述。课文用了一个比喻句“多么像五线谱啊!”。教师结合简笔画帮助孩子理解这个句子。
★引导孩子体会作者用词的精确。如:为什么用“几痕电线”,而不说“几根电线”?从“落在电线上”的“落”体会到什么?为什么不用“停”?
★指导朗读,注意与三小节比较,“动态美”“静态美”读时的变化。
五、总结全文
这篇课文,从燕子的外形,写到燕子在春天里飞行,接着从飞行美又写到停歇美。春天是美的,小燕子也是美的。春天因为有了燕子,更有生趣;而燕子因为有了春天的衬托,又显得更矫健。
语文教案 篇3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
1、掌握本课8个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摘录好词好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情感教育
3、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激发学生类似体验。
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难点
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激发学生类似体验。
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课前准备课件
师生活动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语。
(2)揭题:今天,我们首先跟着一位作家,走进山林,去拜访他的朋友。请同学们一起读课题。
(3)看课题猜猜,作者拜访的会是怎样一位朋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作者去山中拜访的朋友到底是谁呢?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
(2)读后交流,了解大意。
三、读通课文,学习字词
(1)学生自由读,看谁能把课文读正确,读流畅。
(2)谁能把自己读得最流畅的一段读给大家听?
四、师随机纠正,重点点拨。
五、拜访古桥,朗读体验
(1)下面,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去拜访他的第一位老朋友。请同学们一起读课文第3自然段。
(2)一进山,一眼就看到这座古桥,老朋友相见,作者心里默默地对他诉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在书上画出有关句子。
(3)再读读画线的话,体会体会,作者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对古桥诉说的?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
(4)交流感受。
结合理解“德高望重”,体会老桥默默无闻、任劳任怨为大家服务的品质。
(5)体会写法。
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把自己对老桥的深厚感情,生动地传达给了我们读者。
六、抄写生字词语
板书设计:
山中访友
古桥——树林——山泉——小溪——白云——瀑布——悬崖——云雀——石头——落叶——小花——阵雨——老柏树——蚂蚁——归鸟(简笔画)
课后反思记载
在导课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上课时,首先出示文题,让学生揣测文章的内容,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让学生合理想象、表达,从而引入本课。学生谈的丰富极了,有的认为去访问一位隐居的老人,有的认为去访问稀有动物,有的认为去访问某个建筑等等,在此基础上教师加以引导,引导其合理想象、表达。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
1、继续阅读理解课文。
2.学习作者善于运用比喻、拟人、想象等手法来抒发情感的方法。
情感教育
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重点
学习作者善于运用比喻、拟人、想象等手法来抒发情感的方法。
难点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课前
师生活动过程
一、听写词语,复习引入
(1)听写词语。
(2)引入:这节课,我们继续跟随作者,走进山林去访友。
二、读文感悟,体验情感
(1)默读课文第4—7自然段,用横线划出,访问了哪些朋友?
(2)再读课文,找一找,从哪些描写中可以看出“我”和山里的“朋友”有着深厚的感情?
(3)交流感受,随机教学。
①第4自然段:重点点拨对树的有关句子的体验。体会作者当时人树相融的感受。
②第5自然段:通过朗读,感受与山中朋友的'亲热。
③第6自然段:难点是体验作者是在用心地感受。
④第7自然段:一场突如其来的雨,给作者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也使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真是变幻莫测,令人陶醉。
三、学习首尾,体会写法
(1)再读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你们又感受到了什么?
(2)体会写法: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首尾呼应,前后两次写到“满怀的好心情”,突出“山中访友”之行充满了好心情。
四、课外延伸,强化体验
在作者的眼里,这一花一树,一鸟一石,一山一水都成了有生命的人。她们能跟我们说话,能跟我们交流,她们成了我们的朋友,难怪作者进山看景,变成了“山中访友”。这种类体验,你们也有过吗?和同学交流交流。
五、背诵积累,提升感悟
选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背下来。
板书设计:
古桥——老朋友山泉——姐姐
清晨访友
悬崖——爷爷
夜色归家
(好心情)
老柏树——慈祥
(好记忆)
课后反思记载
本课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满好奇心的散文,重点是感受作者对山里朋友那份深厚的感情,并体会作者表达感情的方法。在教授本课以朗读为主,体会句子的含义后以不同形式的朗读为主,让学生在感情朗读中去感悟,体会.尤其是学第五自然段,采取一问一答的方式,学生的想象里非常丰富,而且能读出美感.大多数学生都能背诵课文里的段落。
语文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学习新偏旁“衤”。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让学生懂得保护大自然、热爱大自然,才能使我们生活的环境变得更加美丽。
二、内容分析:
这是一篇充满童真、童趣的童话课文。课文主要写了大象、棕熊为了比谁的力气大,把小树林的树木拔光了,经过小兔的教导后,它们重新把树木栽好,使得溪水又变清了的事。
重点难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可以正确填写动词+名词的短语;能通过读课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学生分析:
在本阶段,学生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汉语拼音和一部分汉字,对阅读有了初步的兴趣。本文属童话,由于孩子对童话比较感兴趣,这篇课文有利于提高对孩子的.阅读和识字兴趣。
四、设计思路
1.创设情景,引领学生走进童话世界。
2.并在诵读中有所领会和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3.重视学生自主识字。
五、教具准备:
课件,动物的头饰,拼音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小兔的家门前一条小溪,这是一条什么样的小溪呢?[出示课件](板书:清)
2、请同学们再仔细观察,一场大雨过后,清清的溪水变得怎么样了?(板书:黄)
3、大家想知道这是什么回事呢?(板书:?)
4、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随文识字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
2、[出示课件]在书上找出生字做记号,同桌互相合作,认读生字。
3、开火车认读生字。
4、字词对对碰游戏,生字组词。
5、指导书写“被”,讲解新偏旁“衤”.
三、品读课文
(一)齐读第1、2自然段。
师:是啊,清清的溪水为什么会变黄呢?让我们跟随小兔一起去找找答案吧!
(二)指名读第3自然段。
1、小兔看到了什么?找出表示看的两个动词,区别“看”“望”。
2、齐读第3自然段。
(三)学习第4-8自然段
1、小兔看到大象和棕熊把一片小树林快拔光了,它的心情怎样?它是怎么说的?
2、分小组读第4-8自然段。
3、指名读小兔说的话。[出示课件]小兔为什么大声喊?
4、指导读出小兔着急的心情来。
5、出示第二句,指导读好反问的语气。
6、树林和小溪有什么关系?大象和棕熊明白吗?从哪个词可以看出,理解“不解”。
7、指导读小兔解释的话,带着生气的语气。
8、大家明白了溪水为什么会变黄的原因吗?[出示课件]
小结:大片的树林被拔起,使泥土变得松软,一场大雨把松软的泥土全都冲进小溪里,清清的溪水就渐渐变黄了。
9、分角色表演读。
(四)师范读第9自然段。
1、大象和棕熊来到小溪边有了什么样的体验?
2、他们明白了什么?
(五)学习第10自然段
1、[出示课件]他们是怎样改错的?
2、填空(课后思考题二题)
3、师生接读第10自然段。
(六)学习第11自然段。
1、[出示课件]谁能用欢快的语气读最后一自然段。
2、指导朗读。
3、配乐朗读。
四、课外拓展,总结全文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建议
一、文章的层次:
第一部分:偶遇美国伞兵,引出故事。
第二部分:通过美国伞兵两次被救的故事,表现“两种勇气”。
第三部分:通过“将军”对法国妇女的赞扬,揭示主题。
二、生动曲折的情节
这篇文章只有两千余字。在这有限的篇幅里,作者所表现的内容却丰富、饱满。故事虽然简单,但情节却曲折生动,一波三折。文章描写的是二战期间,一位美国伞兵在一家法国人的帮助下脱离险境的故事。一方面是美国伞兵运用智慧和勇气,两次冒险向这家法国人求助;另一方面,是这位法国妇女在第一次因帮助美国伞兵而失去丈夫之后,又第二次冒险救助美国伞兵。两条线索交织在一起,使整个故事气氛紧张、情节曲折紧凑,起伏跌宕,牢牢地抓住了读者的心。
三、人物形象塑造
文章题目是“勇气”,这勇气体现在两个人身上:美国伞兵和法国妇女。前者侧重的是因智慧而产生的勇气;后者侧重的是由信仰而产生的勇气。显然,作者更为关注、更为敬仰的是后者。但对这一法国妇女的刻画,作者却只用了寥寥数笔。第一次出场时,作者只有简单的两句外貌描写,“她长得并不漂亮,不是笑容满面,但她的眼光却善良而镇定。”然而,正是这“善良而镇定”使其后来的一系列行为都有了依托。面对美国伞兵的求援,这位妇女只是简单的几个字的回答;“哦,当然啦。”然后就把他带到屋里。不假思索的回答,毫不犹豫的行动,无一不表现了这位法国妇女内心的坚定。第二次出场时,这位法国妇女已经失去了丈夫,“她满脸苍白,泪眼模糊”。但面对美国伞兵再次的求助,她给予的是同第一次毫无二致的回答,是和第一次一样毫不迟疑的行动。到这一刻,这位法国妇女美丽而高贵的形象赫然而立。而这正是信仰所赋予她的勇气和力量。应该说,作者在法国妇女的身上虽然惜墨如金,但其形象却是含蓄、深刻的。
与此同时,作者用了相对更多的笔墨描绘了美国伞兵的困境(包括环境描写)和处于困境中的心理活动。这些描写一方面展示了这位美国伞兵的智慧和勇气,尤其是第二次冒险经历,他靠的不仅是勇气和智慧,还有的是对这位法国妇女直觉的认识与信任,正是这一切使这位美国伞兵的.冒险获得成功;另一方面也为法国妇女的形象塑造,为她精神的突现起了很好的烘托作用。
四、独特巧妙的叙述视角
从全篇来看,这篇文章用的是第一人称叙述视角,从故事主体部分来看,用的是第三人称叙述视角。这样写的好处是:因为全篇用的是第一人称叙述视角,因而显得真实,感人。同时,这种视角利于作者直接表达他对事件的感受,议论抒情更充分。而主体部分用第三人称的叙述视角则利于故事更加客观、完整的描述。因为第三人称是“全知视角”,倘若换作故事中的某一人物作为叙述视角,都不会有这么完整、直接的情节描述。
教学设计示例
【自读导言】
和平是一种信仰,为了捍卫它,许多人不惜献出无价的青春和宝贵的生命。《勇气》篇幅短小,情节动人。通过学习,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把握结构层次,想想故事是怎样开头、发展、结束的?
【自读程序】
1.教师范读
要求:给自然段标序号;复述故事部分(口头表达能力训练)。
(解说:范读,起到初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作用,再加上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使学生进入文中的情境,努力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挑读
要求:用标注写美国伞兵的语句;用标注写法国妇女的语句;用“△△△”标注揭示文章主旨的语句。
(解说:圈点、勾画、批注法学习方法指导,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阅读实践中会发现,有些特殊问题的答案往往要阅读若干段落后才能获得,此时,就需要有选择地读,即挑读。本文的学习重点是对“勇气”的理解,只有进行挑读,才能更好地理解“勇气”的含义。)
3.细读全文
要求:以每分钟300字的速度详细默读全文。
(解说:在前面两步阅读的基础上,对文章的内容和形式的特点有了初步的认识,这种认识也许是肤浅的、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只有仔细阅读,仔细琢磨,才能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浅入深,全面正确深入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和形式特点。)
4.速读课文
要求:以每分钟500字速度默读全文。思考故事是怎样开头、发展、结束的?
(解说:在前面阅读三次的情况下,即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再一次整体感知课文,体会本文结构特点。)
明确:小说以“我”在那个军人午餐会上结识的坐在我身边的一位美国伞兵开头,引出故事。结尾借一位空军将领之口说出我对故事中两位卓越人物想说而未能说出的评价与赞叹。小说的发展与结局是一个完整而动人的故事,以“勇气”为组材线索,向我们展示了一位美国伞兵以智取胜与敌人拼到底的勇气;另一个是法国妇女为捍卫和平这一崇高信仰所表现出的非凡过人的勇气。小说以两个人物的两种语气,谱写了那个时代人民要求和平的最强音,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战争的无比残酷,全文结构严谨,故事曲折生动,写法独具匠心。
(解说:通过概括段意,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
【自读点拨】
二战背景:
1939年德、意、日和英、美、法两个帝国主义集团为争夺世界霸权而爆发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很快蔓延全球,短短6个星期之后,号称欧洲第一陆军强国的法国就宣布投降。但具有革命传统的法国人民没有屈服,而是拿起武器,同世界向往和平的反法西斯的人民一起英勇斗争。1944年6月6日晨,盟军三个伞兵师在德军防线后方空降,本文的故事发生了。之后就是世界著名的诺曼底登陆。
语文教案 篇6
教材分析:这首儿歌汪新优美地表现了关于“风”的知识.重举的形式既利于吟唱,又使各个诗节成为一个整体,形式与内容上都达到一种完整的和谐。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既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又充满了儿童情趣与感情。
教学理念:课文是一首清新优美的儿歌,在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朗读。通过各种形式的读。使学生感受诗中竟境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育课文。
2、认识本课8个生字,学会写9个生字。
3、感受诗中的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想象力。
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通过读感受悟诗歌的内容。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教学挂图、小头饰。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导入新课
1、教师诵读谜语:“有个小娃娃,真是没礼貌。见到小树摇一摇,吓得树叶哇哇叫。见到小花逗一逗,摘去她的太阳帽。没人和它交朋友,只好自已到外处跑。“同学们猜出是什么了吗?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课题。
2、这节课我们学习一首写风的小诗,看看作者笔下的“风”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用自已喜欢的方式自由试读课文。
2、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注意里面有生字宝宝藏着你以氢把它们找出来吗?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怎能么办?请在家说说有什么办法。
3、请同学们用自己的方式自学生字,读到生字的时候把它圈出来,多读几遍,把它记住。
4、自由读课文,标一标这首诗有几节。
5、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互相交流。
(三)细读课文
1、请同学读自已喜欢的小节。然后说一说读懂了什么。
2、结合学生的朗读,师生,以指导学生朗读。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师生,以指导学生朗读。
4、请学生表演读,进一步体会诗的内容,感受风的'存在。
5、指导学生背诵。可以让学生看课件上的画面。树叶颤动、河水泛波、花儿点头来背诵课文,或出示提示内容不背诵。
6、虽然我们看不风,但我们却可以从事物的变化中感觉到风的存在。谁能说说你还能从哪些方面感觉到风。模仿课文说一说。
(四)
同学们说得很生动,在今后的生活中只要你们认真地观察,还会发现更多有趣的事情。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背诵课文。
(二)学习字词
1、认字
(1)出示本课要求认的8个生字,学生自主识记生字。比一比,看认记得快又准。
(2)学生交流记字方法。
2、写字
(1)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9个生字,分小组计论汇报:1字音;2记字形的方法;3书写时注意什么。
(2)学生汇报,大家补充,教师点拨指导。
(3)指导观察课本田字格中的范字仿写。
3、选自已喜欢的词语填在“自选词语”的空白处。
(三)读《阅读(注音版)》中的相关文章
板书设计
树叶颤动
处处有风
7风河水泛波
语文教案 篇7
十三山中访友李汉荣
指导思想及教学目标:
1、以学生自读为主,培养运用多种自读的方法阅读课文的能力。
2、调动丰富的想象,用自己的心去感受作者的心,透过语言文字,进入作者所描绘的.童话世界,体会诗情画意般的美感。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由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
3、加强朗读训练,精彩片段要求背诵。
教学步骤:
安排一课时
1、悬测:阅读标题,悬测文章的内容,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
2、速读:抓住重点词语,理清作者思路,初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划出文中表现文章主旨的句子,说说它们在文中的作用。
——作者在山中拜访了那些朋友?
——作者为什么把进山看景说成是“山中访友”?
3、精读:潜心与作品之中,品位体会,理解赏析,分析作品都写了哪些内容,怎样写的,文章的艺术特色是什么,等等,通过学生提问研讨加以解决。
——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一段想象,为什么?
——文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各举一例分析其作用。
——与《童趣》进行比较阅读,进一步体会想象力给人们带来的富有情趣的美好体验。假设自己是某一景物,与游人互诉心声,口头表述一段文字。
4、点拨:由教师归纳学生的问题,进行点拨,强调要点。
5、由学生归纳出本课的学习要点。(写作手法,语言特色,人生感悟等)
5、反复朗读课文,反复朗诵精彩片段,培养语感并达到会背。
语文教案 篇8
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借助注释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意;二是积累中华优秀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三是体会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及本班学生的实际学情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⑵ 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古代文化,感受文言文的和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2、能力目标:
能根据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3、情感目标:
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感受艺术的美好。
【说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背诵积累。
2、教学难点:
体会伯牙,子期之间真挚的友情。
【说教法,学法】
1、教法:
运用“以读代讲”法,“情境感悟”法,和“点拨引导法”。
2、学法:
采用“自读自悟”,“合作学习”渗透“读,思,议,悟”等学法。
【说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二、初读感知
让学生读熟课文的基础上,体会文言文的节奏美,也为下面理解文言文做铺垫。
三、初解绝弦
四、再解绝弦
环节设计目的是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感悟重点词句,理解人物之间互相理解的深厚感情。
五、回味绝弦
设计了《高山流水》的音乐欣赏,让大家在美妙的音乐中感受艺术的魅力。
【亮点】
“以读代讲”、“情境感悟”,理解“知音”。
为了使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结合,设计了拓展练习,培养学生想象能力的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05
语文的教案01-09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1-10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4-02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4-06
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04-05
小学语文教案常用 小学教案语文教案08-20
语文古诗教案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