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中学心理健康教学设计17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学心理健康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学心理健康教学设计 1
一、活动主题
感恩父母
二、活动理念
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与父母的关系也出现了明显变化。学生们更希望从繁琐的唠叨、干涉和限制中解脱出来,寻求自己的独立空间。而由于父母对孩子的期望,他们可能过分关心和束缚孩子,这导致进入青春期的学生不愿意与父母倾诉内心的想法,不听从父母的劝告,甚至会与父母争吵。因此,亲子之间的爱随着冲突的增加,代沟不断加深,关系逐渐疏远、淡化。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父母、感恩父母,并学会正确处理与父母之间的关系,我们特别设计了这次活动课程。
三、活动目的
1.通过情景设计,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亲情,体验亲情的无私和伟大;
2.引导孩子学会关心父母,帮助学生学会正确处理与父母的关系;
3.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与父母之间的矛盾,学会处理亲子矛盾冲突,让学生把对父母的爱付诸实际行动。在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与父母之间的矛盾时,我们应该鼓励他们从积极的角度来理解和处理这些矛盾。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矛盾是常见的,而且在家庭中也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可以告诉学生,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矛盾是因为双方都有自己的期望和需求,而这些期望和需求可能不一致。这并不意味着谁对谁错,而是需要双方共同努力去理解、尊重和妥协。当学生面临亲子矛盾冲突时,我们可以教导他们一些有效的沟通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可以尝试与父母进行积极的沟通,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同时也要倾听和尊重父母的观点。通过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双方可以更好地理解对方,并寻求共同的解决方案。此外,我们还可以鼓励学生将对父母的爱付诸实际行动。学生可以通过尽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以及展现对父母的关心和关爱来表达对他们的爱。例如,学生可以主动帮助父母分担家务,积极参与家庭活动,或者在日常生活中关心父母的身体和情绪状态。这些实际行动不仅能够加强亲子关系,还可以让学生真正体验到对父母的爱是需要践行的。通过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与父母之间的矛盾,教导他们处理亲子矛盾冲突的方法,并鼓励他们将对父母的爱付诸实际行动,我们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增进彼此之间的理解和信任。
4.丰富学生的生活和情感积累,激发学生感恩之心,付诸于生活实践;
5.引导学生积极向上的心理认知,以保证成长过程中的快乐、健康的情绪。
四、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播放音乐《时间都去哪了》】
同学们,你们从哪里来?听到这个问题,大家肯定都会说,是父母把我们带到世界上来的。是啊,十多年前的某一天,你们的父母用泪水和幸福的笑容迎接了你们的到来。从你们来到世上的那一刻起,父母们又多了一项繁重的工作——照顾你们。尽管这是一种沉重的负担,但从婴儿的“哇哇”坠地到哺育你们长大成人,父母们花去了多少的心血与汗水,编织了多少个日日夜夜,父母们却毫无怨言。但是当我们走进了青春期,你是否感觉到我们和父母之间的感情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二)互动交谈:
请大家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你父母做过的做让你感动的一件事情是什么?
2.最近一次和父母发生冲突甚至吵架是什么时候,为何事而吵?
让学生先思考,然后让学生自由发言。
(三)创设情境,开展活动:
1、一位苦恼的女儿写给父母的信。(学生朗读)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突然觉得自己家的空间变小了。难道是我的个子长高了,才会觉得家里的天花板给了我一种压抑感?我也说不清楚,反正我觉得自己越来越像一只关在笼子里的小鸟——不自由!父母与我朝夕相处,却根本不懂我的心,不了解我的需求,也不清楚我的困惑。他们总是苛责多于鼓励,要求多于倾听。我已经明显感觉到我们之间的代沟了!我现在和父母之间,只要一谈学习,就犹如电闪雷鸣!之后便会换来狂风暴雨,可是从不见彩虹的出现!
2、一筹莫展的母亲写给女儿的信。(学生朗读)女儿是在我无微不至的呵护和关爱中逐渐长大的。可她上初中后到现在,与我的交谈逐渐少了,问她学校的事,你不知道”平日里,她偏要向西;你认为美的,你认为丑的,有一天,我发现女儿的抽屉上了锁,难道是年仅15岁的女儿就有了隐私?她的心里想什么?我只好猜,有时偷偷去了解她。我趁女儿不在家砸开了抽屉。
3、引出问题:马克·吐温的.说:我感到父亲是天底下最聪明的人,我感到我父亲是天底下最不通情达理的人,我忽然发现我父亲还是很聪明的,你认为马克·吐温的说法有道理吗。你有和他一样的感受吗?你和你爸爸妈妈之间是否也存在着不可逾越的代沟呢?(让学生讨论后回答?
4、引出问题:实际上,我们与父母之间的冲突主要是因为彼此是否真正理解对方。很多同学都抱怨他们的父母不了解自己,那么你们真的了解你们的父母吗?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更加亲近我们的父母,看看你们是否真的了解他们。(展示一个白板)请回答以下关于父亲/母亲的问题:1.父亲/母亲的生日是什么时候?2.父亲/母亲最喜欢吃的水果是什么?3.父亲/母亲最喜欢吃的菜是什么?4.父亲/母亲最喜欢看的电视节目是什么?5.父亲/母亲的兴趣爱好有哪些?6.父亲/母亲最开心的事情是什么?7.父亲/母亲最担心的事情是什么?8.父亲/母亲对你的期望是什么?请同学们分析自己的答案。如果连这些基本信息都不了解,又怎么能说自己真正理解父母呢?难道你们还有资格抱怨父母不了解你们吗?请思考并回答。
5、观看视频——公益广告《感恩父母感恩教育》老师小结:邻居阿姨给了你一个篮球,你会感激不尽;同学帮你拣起掉在地上的书,你也会说谢谢。可是父母给了我们多少东西?为我们做了多少事情?你有过感激的时候吗?你说过一声谢谢吗?也许从来就没说过,只因为父母与我们太熟悉了,父母对我们的付出,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事。有很多人需要我们感激。
6、歌曲《天亮了》给我们的感悟:
下面请同学们听听这首《天亮了》,有没有同学知道这首歌的创作背景。(学生回答)(PPT展示《天亮了创作背景》)(创作背景:在贵州麻岭风景区,200多名游客在马岭河峡谷谷底唯一的缆车乘坐点,等待乘坐缆车去山顶吃中饭。一阵难以想象的拥挤后,面积仅有五六平方米的缆车车厢,竟满载了35名乘客,又一次缓慢上升,10多分钟后到山顶平台停了下来。工作人员走过来打开了缆车的小门,准备让车厢里的人走出来。就在这一瞬间,缆车不可思议地慢慢往下滑去。缆车缓慢滑行了30米后,便箭一般地向山下坠去,一声巨响后重重地撞在110米下的水泥地面上,断裂的缆绳在山间四处飞舞……在缆车坠落的那一刹那间,车厢内来自南宁市的潘天麒、贺艳文夫妇,不约而同地使劲将年仅两岁半的儿子高高举起。这个名叫潘子灏的孩子只是嘴唇受了点轻伤,而他的双亲却永远离开了人世……事故造成35名乘客死伤,死者中年龄最大的只有40岁,事故的发生是设计上有严重缺陷的缆车超载造成的。在生和死的瞬间,父母想到的并不是自己。
(四)总结:
同学们,自从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父母就为我们付出了太多太多。从喂养我们的每一口饭开始,教我们走路、学说话,他们一直陪伴着我们。他们为我们的学习操碎了心,担心我们晚归的每一次都让他们心惊胆战。生活并不像我们想象中那样完美,而父母的辛勤劳动我们无法完全理解。虽然我们无法与父母共同承担生活的艰辛和创业的困难,但我们可以减少他们为我们操心的事情。当父母生病时,我们应该承担起责任,照顾他们。我们要知道,哪怕是一句关心的话语,哪怕是一杯水,都会慰藉曾经为我们百般焦虑的父母的心。感恩父母并不难做到。接下来的时间,我们一起来制定自己的感恩计划,想想我们可以为父母做些什么?接下来给大家五分钟的时间,在卡片上写下你们的感恩计划。
最后大家齐唱歌曲《念亲恩》结束活动。
中学心理健康教学设计 2
一、活动意义:
第六届心理健康周活动以“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帮助师生和家长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各方面的潜能,树立健康的生活理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提高我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优化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的心理成长,发挥学校班主任老师心理健康指导的功能,本届心理健康周活动重点是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让心理健康教育走进班级
二、活动主题:
身心健康,筑梦校园。
三、活动组织:
在校长室、德育处的.直接领导下,由学校心理健康教研组成员及全体班主任共同组织参加。
四、活动安排:
1、活动时间:20xx年11月25日
2、活动内容
活动一:
周一国旗下讲话。
时间:
20xx年11月25日
地点:
学校操场主讲人:
顾丽华宣传发动
活动二:
开设一节心理辅导公开课。
时间:
20xx年11月27日下午第一节课
开课老师:
束会琴
开课地点:
七言楼三楼开课教室注:
请全体班主任前往观摩。
活动三:
各班班主任上一节心理班会课,时间定在各班的班会课上。
活动四:
团体辅导
周一至周五大课间活动时间由班主任带领本班学生开展团体辅导。
可选择:钻呼啦圈、小推车、两人三足等游戏,在此顾老师携她们班级的同学队各项游戏进行了展示
中学心理健康教学设计 3
教育目标:
1、充分认识安全工作的重要意义。
2、在学习和生活中注意人身安全,饮食安全,交通安全等。
3、进行预防灾害,防“H1N1”流感的教育。
教育内容:
家庭、学校、社会安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的学期又开始了,我们将一起开始快乐而有紧张的学习生活,在开学之初,我们首先要提的就是安全,因为不论是国家还是家庭,都希望你们安全的.生活和学习。
二、学生应注意安全的地方:
1、学生讨论。作为学生,我们应从哪些方面注意安全?
2、集体归纳。
(1)人身安全,在校园内或公路上不追逐打闹;不在楼道内做游戏;上下楼梯靠右行;劳动时,不挥舞劳动工具,以免误伤他人;不与社会上不三不四的人交往,特别是吸毒者;课外不玩火,不玩火……
(2)交通安全,在公路上不追逐打闹,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交叉路口要注意行人车辆,骑自行车宁慢勿快,上、下坡要下车,通过公路要做到一停二看三通过。
(3)饮食安全,不饮生水,不吃不卫生的食品,不吃有病的鸡肉、猪肉等,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吃霉变或过期食品。
三、交流对“H1N1”的了解。
导语:最近有一种病毒在全世界肆虐,你知道这是什么病毒吗?
(1)交流对“H1N1”的了解。
(2)说说如何预防这种病。
四、学生自查哪些方面未做好,今后要加强注意。
中学心理健康教学设计 4
一、活动主题: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二、活动时间:
三、活动地点:
四、活动对象:
五、活动背景:
有专家预测:21世纪心理疾病将严重危及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世界卫生组织近年来对许多国家的调查研究证明,在全世界的人口中,每时每刻都有1/3左右的人有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在中国,最新一次全国4~16岁少年儿童心理健康调查发现,中国儿童的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发生率高达13.9%。有关部门还对中、小学生做了一次抽样调查,结果发现,中学生中有2/5左右的孩子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这些数据表明,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心理疾病较成人更为严重。
六、活动目的:
端正学生的心理发展方向,避免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产生不良的心理状态。
七、活动过程:
(一)、导入
健康不仅仅是没有躯体疾病、不体弱,而是一种躯体、心理和社会功能都良好的状态,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二)、青少年心理健康标准
①智力正常。
②有情绪的稳定性与协调性。
③有较好的社会适应性。
④有和谐的人际关系。
⑤反应能力适度与行为协调。
⑥心理年龄符合实际年龄。
⑦有心理自控能力。
⑧有健全的个性特征。
⑨有自信心。
⑩有心理耐受力。
(三)、分析现状及原因
初中阶段又称为青春期、少年期。这一阶段是个体生长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初中生生理发育十分迅速,在2至3年内就能完成身体各方面的生长发育任务并达到成熟水平。
但是其心理发展的速度则相对缓慢,心理水平尚处于从幼稚向成熟发展的过渡时期,这样,初中生的身心就处在一种非平衡状态,引起种。种心理发展上的矛盾。
生理变化对心理活动的冲级
这种影响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首先,由于初中生身体外形的变化,使他们产生了成人感,因此,在心理上他们希望尽快进入成人世界,摆脱童年时的一切,寻找一种全新的行为准则,扮演一个全新的社会角色,就在这种种追求中,会产生种种困惑。
其成熟性主要表现在为他们产生了对成熟的强烈追求和感受,在这种感受的作用下,他们在对人、对事的态度、情绪情感的表达方式以及行为的内容和方向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同时也渴望社会、学校和家长能给于他们成人式的信任和尊重。
其幼稚性主要表现在其认知能力、思想方式、人格特点及社会经验上。
由于初中生心理上的成人感及幼稚性并存,所以,表现出种。种心理冲突和矛盾,具有明显的不平衡性:
1、反抗性与依赖性并存;如由于生理上的迅速发展,初中生对自己的认识超前而父母对初中生的认识滞后的情况。在一些问题上,初中生渐渐不再把父母和老师当作,而开始能够客观的评价他们了。由于成人对初中生和初中生对自己的认识上的差异,在一些具体问题上,初中生出现强烈的反抗。这也就是为什么青春期也叫做第二反抗期。
初中生的反抗心理的特点是:
1、态度强硬,举止粗鲁;
2、漠不关心,冷漠相对;
3、反抗的迁移性,即指,当某一人物的某一方面的言行引起他们的反感时,就倾向于将这种反感及排斥迁移到这一人物的方方面面。甚至将这个人全部否定;同样,当成人团体中某一成员不能令他们满意时,他们就倾向于对该团队中的所有成员予以排斥。
4、闭锁性与开放性并存;
5、勇敢和怯懦并存;
6、高傲和自卑并存;
7、否定而又眷恋童年。
8、对未来开始感到迷茫,不知所措。
发觉自己小学时的想法理想很天真,自己现在的情况无法达成而全盘否定,导致理想轰然倒塌,失去了对学习生活的目标而感到茫然,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能做什么。
(四)、学生举例发言
在学习上很是苦恼,总为学习上的事烦心,以前成绩很好,可现在很差。我感觉我现在是一无是处,学习不行,运动不行,也没什么爱好。我现在很是苦闷,我已经很用心了,为什么我的成绩比别人差,为什么我要学的这么累,为什么每次考试感到都倍受打击。功课开始落下,因此而逐渐讨厌学习,产生抵抗情绪。
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首先这是你心理正逐渐成熟的一个表征,也就是说你会为你小学时的行为感到天真说明你长大了。意识到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会开始慢慢的给自己一个正确的定位,这是好的.,在这过程中遇到挫折是难免的,得看你怎么去对待。首先摆正心态,不为过去的事情后悔(过去的无法改变,你大可以理解成过去的一切都是为现在的你做铺垫!)对自己不过分苛求,确立目标适中,养成“平常心态”,与自己实际确定目标,不盲目的处处与其他同学竞争,给自己一个较为宽松的环境,避免过度紧张,积极参加集体活动,扩大社会交往,加强意志锻炼,保持乐观的“正性情绪”,提示自己不是一无是处,每天进步一点,循序渐进。
(五)提问:你有没有遇到过以下几个问题?你是怎么处理的?
1、害怕考试、害怕学校、害怕老师、甚至讨厌学习。
2、在众人面前感到不安,表现出退缩、提心吊胆、拘谨老实、不敢说话等。
3、有点“神经质”,爱哭、胆怯、担心、小心眼、一点小事就放心不下等。
4、感到自己孤单,没有朋友,平时很少与同学来往,总爱一个人呆着。
(六)、中学生如何保持心理健康
1、自觉学习心理知识,寻求心理健康的良药
2、对自己不过分苛求,确立目标适中,养成“平常心态”
3、对他人的期望不要过高,避免失望感
4、不盲目的处处与其他同学竞争,避免过度紧张
5、积极参加集体活动,扩大社会交往
6、加强意志锻炼,保持乐观的“正性情绪”
7、不要为自己寻找借口
8、再给自己一点爱
9、分散你的注意力
10、改变你的行为
11、了解自己的极限
12、寻找心灵的绿洲————让身心安宁的放松术和冥想术
13、相信自己,也相信他人
14、计划一些积极有益的活动,应付枯燥的生活
15、向朋友诉说自己的烦恼
16、看到事情的光明面———宽容、自嘲及“愉快疗法”
17、把复杂问题分解成简单的问题
18、倾尽全力完成一件事
19、运动是自救的基础
中学心理健康教学设计 5
初二年级是学生的青春期反应最为强烈的一个时期,是一个动荡期,进入青春期后,学生的心理和生理较之前都有很大的变化,生理方面,主要是身高体重,有了飞速的增长,第二性征的发育等。心理方面,青春期的学生表现为情绪情感体验更为丰富、复杂、激烈。思考问题更为全面,成熟。也对身边的异性产生兴趣,认识到了男生女生的差别,这就需要针对此情况进行一定的指导。
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男生女生大不同》一课。首先,让学生意识到青春期的来临,了解男生女生的不同之处,引导学生尊重异性。然后让学生找到异性身上的优势。使学生明白,在保持自身性别优势的同时,应该向异性的优势学习,做一个具备两性优势的人,在和异性交往中,引导学生互相尊重,共同成长。
一、游戏导入:
游戏《大家来接龙》,通过自我介绍接龙,在开始第一轮不做要求,第二轮之后,要求学生叫异性进行介绍。
教师总结:第一轮中大家叫的同学都是同性同学,当老师提出要求,要求叫异性同学时,有些同学出现了犹豫,引导学生认识到青春期叫异性的名字会有一些不好意思。
二、视频阶段:
通过视频《男女的差异》,引导学生思考男生女生的差别,解释性别的刻板印象,引导学生打破性别刻板印象,尊重异性同学。
三、活动阶段:
(一)、通过活动“组建班委会”,新学期开始,如果你是班主任,你会怎样组建班委会?选择男生还是女生?
小组讨论出组建方案,说说这样安排的理由。
(二)、优势互夸
在生活和学习中,你认为男女生各有哪些优势?
引导学生认识到:
1.优势没有优劣,要尊重异性。
2.在保留自身性别优势的同时,学习异性的优势,完善自我。
四、结束阶段
活动:理想的我
通过三个方面的思考,畅想理想的我。
1.作为男生(女生),我有哪些优势?
2.我的.不足有哪些?
3.为了弥补不足,我应该学习异性身上哪些优势?
教学反思:
视频的讲解应该更加具体,教师应该对所教班级的学生情况有一个更加具体的认识,课堂中,有些孩子提出自己不男不女,应该进行正确的引导,需要提高教学机智,重视课堂生成。最后的活动,三个方面的思考有些狭窄,可以多加入些生涯方面的理念,让学生思考的范围更加广阔,青春期课程应该出一系列课程,之后的课程应涉及到青春期男生女生如何交往,给学生提供有帮助的方法和建议。
中学心理健康教学设计 6
一、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自我认识的重要性。
帮助学生掌握自我认识的方法。
引导学生正确评价自己,增强自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引导学生掌握自我认识的方法。
培养学生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
难点
如何让学生将自我认识的方法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活动法
四、教学过程
导入(5分钟)
播放一段关于自我探索的视频,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认识自我。
知识讲解(10分钟)
讲解自我认识的概念和重要性。
介绍自我认识的方法,如自我观察、他人评价、心理测试等。
活动体验(20分钟)
学生分成小组,互相评价,写出每个成员的优点和不足。
每个学生收到他人的评价后,进行反思和总结。
让学生在纸上画出自己的'自画像,并在旁边写下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小组内分享自己的自画像和自我评价。
活动一:“我的自画像”
活动二:“他人眼中的我”
小组讨论(10分钟)
讨论如何正确看待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分享在自我认识过程中的困惑和感悟。
总结归纳(5分钟)
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结果,强调正确认识自我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不断探索和认识自己,增强自信心。
中学心理健康教学设计 7
一、教学目标
让学生认识不同的情绪。
帮助学生理解情绪对身心健康的影响。
教会学生情绪管理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掌握情绪管理的方法。
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情绪管理技巧。
难点
如何让学生理解情绪与身心健康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法、角色扮演法、小组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导入(5分钟)
展示一些不同情绪的图片,让学生说出图片中人物的情绪。
提问学生在生活中都经历过哪些情绪。
知识讲解(10分钟)
讲解情绪的.定义和种类。
分析情绪对身心健康的影响,如积极情绪的益处和消极情绪的危害。
案例分析(10分钟)
展示一些与情绪管理相关的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人物的情绪问题及解决方法。
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在类似情况下的情绪反应和应对方式。
角色扮演(15分钟)
设定一些情绪情境,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
其他学生观察并评价扮演者的情绪表现和管理方式。
教师进行总结和指导。
小组讨论(10分钟)
讨论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有效地管理情绪。
总结情绪管理的方法,如情绪表达、情绪调节、积极思考等。
总结归纳(5分钟)
教师强调情绪管理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积极运用所学方法管理情绪。
中学心理健康教学设计 8
一、教学目标
让学生认识挫折,了解挫折产生的原因。
培养学生应对挫折的能力和勇气。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挫折观。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掌握应对挫折的方法。
培养学生在挫折面前的积极心态。
难点
如何让学生将应对挫折的方法内化为自己的行为。
三、教学方法
故事分享法、游戏体验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导入(5分钟)
讲述一个关于挫折的小故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应对挫折。
知识讲解(10分钟)
讲解挫折的概念和产生的原因。
介绍不同人面对挫折的不同态度和结果。
游戏体验(15分钟)
在教室设置一些障碍物,让学生分组尝试跨越。
游戏结束后,让学生分享在游戏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以及是如何克服的。
游戏:“跨越障碍”
故事分享(10分钟)
请学生分享自己或身边人应对挫折的故事。
小组讨论从故事中得到的启示。
小组讨论(10分钟)
讨论应对挫折的方法,如正确归因、寻求帮助、自我激励等。
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发言。
总结归纳(5分钟)
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结果,强调树立正确挫折观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在面对挫折时勇敢面对,积极应对。
中学心理健康教学设计 9
一、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人际交往的重要性。
帮助学生掌握人际交往的技巧。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掌握人际交往的技巧,如倾听、表达、尊重等。
引导学生在实际交往中运用这些技巧。
难点
如何帮助学生克服人际交往中的障碍。
三、教学方法
情境模拟法、小组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四、教学过程
导入(5分钟)
播放一段关于人际交往的视频,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人际交往。
知识讲解(10分钟)
讲解人际交往的概念和重要性。
介绍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如尊重、理解、信任等。
情境模拟(15分钟)
设定一些人际交往的情境,如同学之间的矛盾、与老师的沟通等。
学生分组进行情境模拟,展示不同的交往方式和结果。
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分析。
案例分析(10分钟)
展示一些人际交往的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人物的交往问题及解决方法。
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在类似情况下的处理方式。
小组讨论(10分钟)
讨论在人际交往中如何更好地倾听、表达和尊重他人。
总结人际交往的技巧和方法。
总结归纳(5分钟)
教师强调人际交往技巧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积极运用。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在一周内运用所学技巧与他人进行交往,并记录自己的感受和收获。
中学心理健康教学设计 10
一、教学目标
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风格和学习特点。
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和策略。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让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策略。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难点
如何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指导他们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
三、教学方法
问卷调查法、经验分享法、小组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导入(5分钟)
提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学习心理。
问卷调查(10分钟)
发放学习风格调查问卷,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风格,如视觉型、听觉型、动觉型等。
讲解不同学习风格的特点和优势。
经验分享(10分钟)
邀请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经验。
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并思考自己可以借鉴的地方。
小组讨论(15分钟)
学生分组讨论根据自己的学习风格和他人的经验,如何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和方法。
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
教师指导(10分钟)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和指导,提供一些具体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建议。
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尝试和调整,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总结归纳(5分钟)
教师强调学习方法和策略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积极培养学习兴趣和动力。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制定一份个人学习计划。
中学心理健康教学设计 11
一、教学目标
让学生认识压力,了解压力的来源和影响。
帮助学生掌握压力管理的方法。
培养学生应对压力的能力和心理素质。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掌握压力管理的方法,如时间管理、情绪调节、放松训练等。
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压力管理技巧。
难点
如何让学生正确认识压力,并将压力转化为动力。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体验法、小组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导入(5分钟)
进行一个简单的压力测试,让学生了解自己当前的压力水平。
提问学生在生活中感受到的压力有哪些,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压力管理。
知识讲解(10分钟)
讲解压力的概念、来源和对身心健康的影响。
介绍不同程度的压力对人的不同作用。
体验活动(15分钟)
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简单的放松训练,如深呼吸、冥想、肌肉放松等。
让学生体验放松后的感觉,了解放松训练对缓解压力的作用。
让学生画出一个圆形,代表一天的24小时。然后,将自己一天中用于学习、休息、娱乐等各项活动的'时间分别在圆形中表示出来。
小组内分享自己的时间分配情况,讨论如何合理安排时间,减轻压力。
活动一:“时间馅饼”
活动二:“放松训练”
小组讨论(10分钟)
讨论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压力管理的方法。
分享自己在应对压力时的经验和教训。
总结归纳(5分钟)
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结果,强调压力管理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在面对压力时,积极运用所学方法,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中学心理健康教学设计 12
一、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自我认识的重要性。
帮助学生掌握自我认识的方法。
引导学生增强自我认同感,提高自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引导学生掌握自我认识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自我认同感。
难点
如何让学生将自我认识的方法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小组讨论法、活动体验法
四、教学过程
导入(5分钟)
通过播放一段关于自我探索的视频,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认识自我。
知识讲解(10分钟)
讲解自我认识的概念和重要性。
介绍自我认识的途径,如自我观察、他人评价、社会比较等。
活动体验(20分钟)
“我的自画像”活动:让学生在纸上画出自己,可以是形象的画像,也可以是用一些符号、图案来代表自己,然后在旁边写下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小组分享:学生将自己的自画像和文字内容在小组内分享,小组成员互相交流和评价。
小组讨论(10分钟)
提出问题:如何正确看待他人对自己的评价?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发言。
总结与作业(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认识自我的重要性和方法。
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询问家人对自己的看法,并结合自己的认识,写一篇关于自我认识的短文。
中学心理健康教学设计 13
一、教学目标
使学生认识不同的情绪。
帮助学生掌握情绪管理的方法。
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情绪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让学生掌握情绪管理的方法。
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情绪管理技巧。
难点
如何帮助学生理解和应对负面情绪。
三、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案例分析法、角色扮演法
四、教学过程
导入(5分钟)
展示一些不同情绪的图片,让学生说出图片中人物的'情绪,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情绪管理。
知识讲解(10分钟)
介绍常见的情绪类型,如喜怒哀惧等。
讲解情绪对人的影响,包括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情境分析(15分钟)
呈现一些生活中的情境案例,如考试失利、与同学发生矛盾等,让学生分析在这些情境中可能产生的情绪以及如何应对。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每个小组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方法。
角色扮演(15分钟)
安排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生活中的情绪场景,如在课堂上被老师批评、在操场上摔倒等。
其他学生观察并评价扮演者的情绪表现和应对方式,提出改进建议。
总结与作业(5分钟)
总结情绪管理的方法,如情绪表达、情绪调节、积极思考等。
布置作业:让学生记录一周内自己的情绪变化,并分析自己是如何应对这些情绪的。
中学心理健康教学设计 14
一、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人际交往的重要性。
帮助学生掌握人际交往的技巧。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教授学生人际交往的技巧。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克服人际交往中的障碍。
三、教学方法
游戏体验法、小组合作法、案例分析法
四、教学过程
导入(5分钟)
进行一个简单的小游戏,如“大风吹”,让学生在游戏中初步体验人际交往的乐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人际交往。
知识讲解(10分钟)
讲解人际交往的概念和重要性。
介绍人际交往的技巧,如倾听、表达、尊重、理解等。
小组活动(20分钟)
“沟通的艺术”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抽取一个话题,小组成员围绕话题进行讨论和交流,要求每个学生都要积极参与,注意倾听他人的意见,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案例分析(10分钟)
呈现一些人际交往中的案例,如同学之间的冲突、朋友之间的误解等,让学生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结与作业(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人际交往技巧的重要性。
布置作业:让学生在一周内主动与至少三位同学进行交流,并记录交流的过程和感受。
中学心理健康教学设计 15
一、教学目标
让学生认识挫折,理解挫折的普遍性。
帮助学生掌握应对挫折的方法和策略。
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引导学生掌握应对挫折的`方法。
培养学生面对挫折时的积极心态。
难点
如何让学生将应对挫折的方法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方法
故事分享法、讨论法、心理训练法
四、教学过程
导入(5分钟)
讲述一个关于挫折的小故事,引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应对挫折。
知识讲解(10分钟)
解释挫折的概念和普遍性。
分析挫折对人的影响,包括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故事分享与讨论(15分钟)
请学生分享自己或身边人遇到挫折的经历,以及他们是如何应对的。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总结应对挫折的方法和策略,如正确归因、调整目标、寻求帮助等。
心理训练(15分钟)
进行挫折情境模拟训练,让学生想象自己遇到挫折的情景,并思考如何应对。
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互相鼓励和支持。
总结与作业(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面对挫折时要保持积极的心态。
布置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如何应对挫折的心得体会。
中学心理健康教学设计 16
一、教学目标
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风格和学习特点。
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和策略。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让学生认识自己的学习风格,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难点
如何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建议。
三、教学方法
问卷调查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导入(5分钟)
通过提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学习心理。
问卷调查与分析(10分钟)
让学生完成一份学习风格问卷调查,了解自己的学习风格,如视觉型、听觉型、动觉型等。
教师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和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学习特点。
方法讲解(15分钟)
根据不同的学习风格,介绍相应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如视觉型学习者可以多使用图表、图片等学习资料,听觉型学习者可以通过听录音、讲座等方式学习,动觉型学习者可以通过动手实践、做实验等方式学习。
同时,介绍一些通用的`学习方法,如制定学习计划、做好预习和复习、提高注意力等。
小组讨论(15分钟)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经验和困惑,互相交流学习方法和技巧。
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
总结与作业(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风格和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布置作业:让学生制定一份下周的学习计划,并按照计划进行学习,记录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效果。
中学心理健康教学设计 17
一、教学目标
让学生认识压力,了解压力的来源。
帮助学生掌握压力管理的方法和技巧。
培养学生应对压力的能力,保持身心健康。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教授学生压力管理的方法。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应对压力。
难点
如何帮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有效地管理压力。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体验法、案例分析法
四、教学过程
导入(5分钟)
进行一个简单的压力测试,如让学生在一分钟内尽可能多地写出自己感到压力的事情,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压力管理。
知识讲解(10分钟)
介绍压力的概念和来源,如学习压力、家庭压力、社交压力等。
讲解压力对身心健康的影响,包括身体和心理方面的表现。
体验活动(15分钟)
“放松训练”活动:教师带领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放松训练,如深呼吸、冥想、渐进性肌肉松弛等,让学生体验放松的感觉。
学生分享自己在放松训练中的感受和体验。
案例分析与讨论(15分钟)
呈现一些压力管理的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人物的.压力来源和应对方法。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总结压力管理的方法和技巧,如合理安排时间、寻求支持、改变认知等。
总结与作业(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压力管理的重要性。
布置作业:让学生在一周内运用所学的压力管理方法,记录自己的压力变化和应对情况。
【中学心理健康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中学心理健康教学设计03-01
中学心理健康教学设计09-01
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设计12-23
中学心理健康课教学设计02-24
中学心理健康课教学设计(精选10篇)11-06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设计01-22
(精)中学心理健康教学设计6篇09-01
(优选)中学心理健康教学设计7篇10-11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设计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