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语文教案>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09-05 11:53:35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篇1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脉络和主要情节。

  2.体会农家少年的淳朴善良,好客能干和“我”的乐土之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童年生活犹如一幅五彩绚烂的图画,犹如一个个欢快活泼的音符,有说不尽的乐趣,道不完的喜悦(请多名同学说出自己童年的趣事,不做阐发,意在勾起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

  (二)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熟悉小说脉络。

  学生阅读归纳,教师点拨:小说按看戏前、看戏中、看戏后三部分组成。其中,看社戏是主体部分,可分四层:看戏前的波折——看戏中的见闻感受——看戏——偷吃罗汉豆。

  2.再读课文,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看看课文的情节是如何发展的。

  明确:随母归省小住平桥村——钓虾放牛的乡间生活——看社戏前的波折(详写)——夜航去看社戏途中(详写)——赵庄看社戏(详写)——看社戏后归航偷豆(详写)——六一公公送豆。

  (三)深入探究:

  作者说“平桥村”是他的乐土,请你说说有哪些让他感到快乐的人、事、物。

  小组讨论后发言。

  (淳朴好客的大人小孩,钓虾放牛看戏,悠闲的乡村生活……)

  (四)课后学习:

  1.继续熟悉掌握一些字词:

  归省:xǐng 行辈:háng 惮:dàn 絮叨:xùdāo 怠慢dài

  撺掇:cuānduō 凫水:fú 潺潺:chán 歌吹:chuī 蕴藻:yùnzǎo

  家眷:juàn 皎洁:jiǎo 漂渺:piāomiǎo 纠葛:jiūgé

  2.诵读“一出门……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社 戏(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社戏之乐在何处

  2.通过优美语段体会本文风情美,从欢快活泼的写人、叙事、描景中领悟作者对童年自由生活的留念之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复习上堂课内容。

  (二)重点赏析:

  1.指导学生反复朗读文中的写景部分,体会美丽景色对愉快心情的衬托作用:景美,小伙伴们纯真的友情更美。

  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表现美丽景色的?

  引导学生明确:(1)嗅觉,如豆麦和水草发散出清香;(2)视觉,如月色朦胧,淡黑的起伏的连山;(3)听觉,如似乎听到歌吹了;(4)想象,如料想便是戏台。

  2.课文最后一段虽很简短,但实在是文章的画龙点睛之笔,蕴含着深刻的含义。那一晚的戏,看得人昏昏欲睡,气得小伙伴们破口大骂;那一晚的豆,也只是滴着露水,带着泥土气息的普通罗汉豆。那么,文中为什么说“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一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究竟好在哪里呢?原来“看社戏”和“偷豆吃”是“我”在平桥村这块乐土感受最强烈,印象最深刻的两件乐事,它们给“我”的少年时代带来最美好、最愉悦的心灵感受,使我永远不能忘记那里人们朴实、真诚、善良和聪明能干,也不能忘记美丽动人的江南水域风光,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亲密,这一切都是“我”在“那夜”以后的'城镇生活,人生旅途中再也不曾感受到的。因而,这一段意味深长的话,既表达了“我”对乐土生活的赞叹,又抒发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三)拓展延伸:

  许多童年时代的美好东西现在已经没有了,比如以前过年时的一些传统活动,自己炒瓜子花生,蒸馒头团子,正月十五自己做兔子灯……其实现在的物质生活比过去好多了,但总觉得那时的东西要比现在的地道,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呢?

  教师先讲述一个这样的故事,然后让学生回忆自己类似的童年经历和感受。

  教师总结: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互相帮助是快乐的根源。

  (四)课后学习:

  回去跟父母或其他长辈了解现在已经淡化或消亡的民俗风情,选一个自己喜欢的记录下详细过程,制成海报或黑板报。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知识:读懂本次习作的要求,知道本次习作的内容是写一次调查统计。

  技能:能够运用数学课上学到的统计方法去研究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能力: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在同学中作调查,将统计过程,结果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

  情意:通过写调查统计,激发同学们的调查兴趣。

  教学重难点

  在习作中把自己调查统计的过程,结果,感受详尽地写下来。

  对策:先根据自己作前所作的调查写下来,再进行小组习作交流,然后合理地采纳别人的意见,进行修改。

  教学准备

  在本次习作前,要求同学确定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在同学中开展一些调查。调查要真实,尊重别人的调查意见,不能弄虚作假。

  对策:人人参与调查研究,并从中体验调查所带来的快乐。

  课前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错别字。(投影片)

  骄人主目(瞩)调察(查)

  做出(作)运步(动)

  课于(余)圣事(盛)

  奉献(贡)讯问(询)

  兆明(姚)范团(围)

  成迹(成绩)搬奖(颁)

  断练(锻炼)

  二、病句

  1、我调查的方法很简单,就是用口头问,然后把结果写在纸上的方法。

  2、这是一个令人骄傲和期待的一天。

  3、经过我一天的调查,我用的方法很简单,是用询问的方法。

  4、我统计的方法很简单,就是写正字。

  5、喜欢羽毛球的同学们是喜欢羽毛球这个项目是我国的强项。

  三、内容上的毛病。

  1、在句子中前后意思相矛盾。

  2、标点使用不当,人物说的话没有用双引号。

  四、讲评方法。

  小组交流,互相修改,取长补短。

  1、四人一小组自评,找出对方不足之处,讨论如何修改。

  2、选好的范读欣赏。

  3、针对自己的不足自行修改。

  五、讲评步骤。

  1、分组自读自评。

  四人一组,先自读自己的,交流有没有写己的'调查过程,如何根据数据,进行分析,统计得出结论。

  再读读同学的,指出对方不完善的地方。

  2、范读叶金宜的,能有详有略地写出调查的过程以及自己的分析,并阐明自己的观点,提己的倡议。

  3、根据小组讨论交流的修改意见,自行修改自己的习作。

语文教案 篇3

  6我选我

  (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和6个词语,认识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教育学生从小关心集体。

  教学重难点:

  朗读课文,识记生字。

  课前准备:

  录音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10我选我,理解选(选举,推选的意思).

  齐读课题.题问:看了课题以后,你想知道什么?(我是谁?他选自己干什么?他为什么要选自己?)

  下面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自己解决这些问题.

  二、初读课文

  1、借助汉语拼音轻声读课文,要看清楚拼音,读准每个字的音.先自己认真读一遍,再同桌互相交替读,听,纠正读音.读过以后,在课文中画出生字.

  2、边读边想,并标出自然段序号.

  三、检查出读情况

  1、出示带注音的生字词卡片,先读生词,再读生字.用齐读,开火车读的方法,检查生字的读音.提醒学生注意今,林的韵母是前鼻音,名,让的韵母是后鼻音.

  2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注意纠正读音和指导长句子的停顿.

  四、教师范读(或放朗读课文的录音)

  让学生说一说:我是谁,他为什么选自己当班上的劳动委员.

  五、理解课文,指导朗读

  1、齐读第一自然段,指名说说这段讲了什么:班上的劳动委员李小青转学了.

  2、出示思考题,学生自由轻声读第二,三自然段,边读边想.

  (1)当林老师让大家补选一明名劳动委员时,为什么教室里静悄悄?

  (2)当王宁说:我选我时,为什么大家都愣住了?

  (3)王宁为什么要选自己当劳动委员?

  学生读后讨论,教师加以点拨,先理解前两个问题.(静悄悄就是一点声音都没有.说明大家对补选劳动委员这件事很认真,都在想选谁当劳动委员,愣住的意思是遇到没有想到的情况时呆住了.大家愣住的原因是王宁的发言大家都没想到.因为一般选举总是选别人,难得有人选自已.)

  指导朗读:选谁呢?要读出思考的语气.教室里静悄悄的要读的慢而低,显示出教室很安静,大家正在思考问题.我选我,要读出坚定语气.

  让学生多读王宁的话,休会他为什么选自已当劳动委员.(1,王宁和李青是好朋友,他非常想学习李青爱劳动,爱集体的点;1,王宁有信心,有决心,能做得像李青那样热爱劳动,关心集体.)指导朗读.老师的话要读的和蔼可亲.王宁的话要读得诚恳,坚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至三自然.(齐读,指名读),齐读第四自然.讨论:为什么王宁的'话刚说完,教室里就想起一掌声?(全斑同学相信王宁一定能当好劳动委员,大家用掌声表示同和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10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出示生字词,用齐读,开火车读,个别读的方法检查生字词的读音.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自读,齐读课文.

  二、1、识记字形,指导字.,启发学生用偏旁和熟字分析字形.重点分析以下几个字.

  校:右边是交,而不是文.界

  名:要与路右边的各区分.

  为:是``为.

  话:左边是言字旁,右边是舌,而不是古

  2、指导写课文后练习第2题中的字.先读生字,用描写一个,临写一个,对照范字再写一个.

  重点指导书写以下几个字.

  校,让,说,好,话5个字都要写得左窄右宽.

  的人字头,和捺的起相连结,开口度较大.

  三、课堂练习

  1、课后练习第3题.

  (1)齐读,指名读.

  (2)启发学生用关心,热爱口头词语搭配练习.(关心同学,关心国家大事;热爱祖国,热爱科学.)

  3、课后练习第四题.

  (1)学生自轻声读句子.

  (2)指名读句子.

  (3)用比较的方法,指导学生体会每组的第二句话比第一句话表达的意思更具体.

  板书设计:

  10我选我

  王宁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及新词,认读6个字;

  2、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大意。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的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掌握字形,规范书写。训练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一、初读课文

  1、今天咱们要去发明的世界去看一看,想去吗?

  2、揭示课题 一读、要求带着问题读文

  二、检查读文

  1、出示生字卡片。

  2、出示词语(提前板书)。

  3、要求带着字词复读全文,再次思考问题。

  4、指名分段朗读。

  (1)纠正字音,指导朗读。

  (2)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兴高采烈” 据题质疑 自由读文,思考问题 拼读组词 练读,指名带读,交流预习中质疑的词语 分自然段读文 理解词语 导入,了解学生疑问,读通读顺课文,理解词语。

  三、了解主要内容

  1、指名说说知道的内容,以及据题质疑的答案。

  2、逐节默读思考主要意思。

  3、指导想一想“发明的.原因?谁产生了发明愿望?名称是什么?”

  4、口头完成填表。

  四、再次质疑

  1、梳理板书问题。

  2、组织简单问题的交流。

  板书设计:

  29、我想发明

语文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欣赏并理解散文内容,学说太阳、风儿、雨露的话。

  2.能用语言和肢体动作表现芽儿的心理感受和生长过程。

  活动准备:

  1.课件《芽》;音乐《春雨沙沙沙》。

  2.幼儿已观察过种子的发芽过程,知道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和水。

  活动过程:

  一、歌唱《春雨沙沙沙》,导入活动。

  小朋友表演《春雨沙沙沙》进活动室。

  二、欣赏散文《芽》。

  1.欣赏“芽儿出土”的课件,激发兴趣。

  春天到了,种子要发芽了,你们看。(芽儿顶、冒、钻)

  芽儿在干什么?(使劲顶,加油)

  2.完整观看课件,欣赏散文。

  呀!小嫩芽儿从泥土里钻出来了。多可爱的小嫩芽儿啊!今天孙老师带来了一篇好听的散文《芽儿》,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3.讨论、讲述嫩芽儿的感受。

  (1)探出头的嫩芽儿有什么感觉?

  听完了散文,小朋友说说小嫩芽儿从哪里探出头来的?探出头来是什么样儿的?我们做做芽儿探出头来的样子(偷偷地、好奇地看)

  探出头来的嫩芽儿感觉怎么样?(温暖……害怕)

  太阳照在身上让她感到了温暖。

  春风、雨露:亲切、舒畅。

  嫩芽儿感到了温暖、亲切、舒畅,还有些什么?(害怕)

  (2)嫩芽儿为什么会害怕呢?

  三、欣赏课件片段,重点理解和学说太阳、风儿、雨露的话,扮演角色,自由表演。

  是谁帮助了嫩芽儿?他们是怎么帮助他的,说了些什么?让我们来看一看。

  播放课件2

  1. 太阳怎么说的?(你记性真好)

  小朋友一起说一说。

  太阳晒在身上是什么感觉?(暖暖的、很暖和、暖融融的、多舒服啊!)

  太阳说:“别怕,我把你晒一晒,你就会更健康。”嫩芽儿会说什么呢?(太阳公公,谢谢你!)真是有礼貌的.小嫩芽。还会怎么说呢?(不怕不怕……)勇敢的小嫩芽。

  老师做芽儿,小朋友做太阳。老师走到孩子身边说几遍(真暖和啊;谢谢你!太阳;不怕,不怕,我要长高、长大……)

  现在,老师做太阳,你们做嫩芽儿,太阳说:“别怕,……”老师逐个跑,嫩芽儿会怎么说、怎么做。(这个嫩芽儿好舒服呀;嫩芽儿在慢慢地长高;嫩芽儿不害怕啦……)

  2.风儿看着胆怯的嫩芽儿又是怎么说的?幼儿说两遍(你真聪明,这么快就记住了风儿说的话)

  嫩芽儿坚强的样子是怎样的,你们做做看,转过来给后面的老师看看。

  你什么时候会表现得坚强呢?(勇敢、不怕苦……)

  风儿轻轻地吹在小嫩芽儿身上,小嫩芽儿会怎么样呢?你们做做看。(摇摆;迎着风儿;跳舞呢!好凉快)风儿说:“别怕……”嫩芽儿说、做。

  请几个小朋友做风儿,几个小朋友和老师做嫩芽。(嫩芽到前面)

  3.“嘀嗒嘀嗒嘀嗒嘀嗒,沙沙沙沙沙沙,谁在说话?”雨露怎么说的?(记得真清楚)

  小雨点沙沙沙,落在嫩芽儿身上,嫩芽儿感到怎样?

  张开了小嘴在干什么?幼儿做喝水样。(我看到这个嫩芽儿喝得很开心)喝了水小芽儿就……。

  老师做嫩芽儿,小朋友做雨露,做动作和对话。(谢谢你,我很舒服;凉快;我长壮了!)

  两人一组表演雨露和嫩芽儿对话,互换角色。(长高了,长得更快了,衣服更绿了)

  4.如果你见到嫩芽儿,你会怎么关心她,对她说些什么呢?

  扶一扶,你会长得更直。(诗一样的语言)

  浇浇水,你会很滋润。(是的,嫩芽儿不渴了)

  施施肥,你会更高大。(会帮助别人的好孩子)

  说说话,你就不寂寞。(真是有爱心的好孩子)

  5.听了大家的话,嫩芽儿怎么样了?(勇敢、长高了、长壮了,变得更可爱了。)

  四、完整欣赏散文,进一步理解、感受散文内容和意境。

  小朋友们,现在我们再完整地欣赏一遍,会说的小朋友跟着说。

  五、舞蹈:快乐的嫩芽儿,结束活动。

  好,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做快乐的小嫩芽儿,跳起舞来吧!

语文教案 篇6

  一、教学反思:教学要求:

  1、观察图画,看懂图意,对照图画理解句群意思。

  2、学会13个生字,会写5个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型,理解字义,正确书写田字格中的字。

  3、能主动积累有关春天的词语。

  4、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丰富自己的见闻和感受。

  二、教学重点、难点:

  巩固学过的生字,学习生字的音、形、义。

  三、教具

  课件、小黑板等

  四、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复习。

  出示拼音卡片,读准下面的音节shuō shuā shū

  二、指导看图。

  出示课件,提问:图上画的是什么时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你觉得景色怎样?

  三、学习纯拼音句群。

  1、学生试读并找出难读音节。读后检查音节卡片上的`读音。

  2、读纯拼音句群,要求:连词读→一句一句的读→两句话连起来读。注意该课的要掌握的生字的读音,读后检查。

  3、指导学生读准字音。教师范读,学生仿读。

  四、图文结合,理解全文意思。

  1、春天来了,“万物复苏”是什么意思?“莺歌燕舞”呢?

  2、读其他句子,是什么景色?看图说一说,读准:”融”的读音。

  五、自由朗读课文。

  六、课堂小结。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指名朗读课文,

  2、检查生字,指名认读。

  二、认识种笔画和本课的5个生字。

  1、学习新笔画横折提。

  (1)进一步理解万的意思,口头组词。

  (2)教师示范,学生仿写。注意本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认识齐

  (1)用齐口头组词。

  (2)书空齐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笔顺规则。从上到下。

  3、学习百、丁、冬、齐,笔画和笔顺,教学步骤同上。

  三、学生反复练习,并用开火车检查本课的生字的笔画、笔顺。

  1、出示有田字格的小黑板,告诉学生用田字格写字,要注意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哪一笔在横中线和竖中线上。

  2、练习读全文,要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四、背诵课文。

  1、指导背诵。

  2、独立背诵。同桌互背。

  3、指名背诵。

  五、小结。

  读了课文我们知道了应该用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感受春天的气息。

语文教案 篇7

  12册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能读通课文,理解课文意思。背诵课文。

  2、能了解古今语言的区别,能根据课后的注释理解课文。

  3、能从课文中领悟到做事要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4、对文言文产生兴趣,并尝试在课外读一些文言文。

  一、导入新课

  出示常见的文言警句(投影片):

  三人行,必有我师。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温故而知新。

  学而时习之。

  1.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这些警句,再把你理解的意思讲一讲。

  2.跟我们平时所用的书面语言比较一下,这些警句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总结出文言文的一般特点:有些字与现代的读音、意义不同;言简意赅,语意深远??)

  3.这些警句就是用文言写成的。用文言写出的文章就叫文言文。它是古代的书面语体,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诵读文言文,能提高语言的感悟能力、表达能力、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诵读,最好的方法也是诵读。

  今天我们学习的《学弈》这篇文言文,仅有5句话,70个字,是一篇短小精悍的寓言故事,其中蕴含着警示世人的道理。

  二、读通课文,理解每句话的意思

  1.师范读课文(能有声有色背诵更好),也可读两遍。

  2.总结老师读文言文的特点:一是速度比较慢,二是句中停顿较多。

  3.学生小声跟老师读两遍。

  4.学生自由练读,读通为止。

  5.学生边读边结合文后的注释,理解每句话。

  6.讨论交流。(只要能说出每句话的大致意思就行。)

  三、读熟课文,读懂故事

  1.学生自由反复诵读,重点指导读好“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前一句读出疑问的语气,后一句读出肯定的语气。

  2.再联系前后句子的意思,理解故事的内容。

  3.同座互相说说故事的内容。

  四、读书明理

  1.讨论:“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的原因是什么?从中能总结出一个什么道理?(学生可

  根据自己的理解总结。)

  2.大家谈谈自己是否有这种经历和体会。(联系实际谈谈,目的是进一步认识专心致志对待学习、工作的重要性。)

  五、练习背诵

  六、课后扩展

  教师把以前学过的“揠苗助长”“守株待兔”“掩耳盗铃”等文言成语故事,印发给学生,练习读文言文,还可以试着背诵一篇。

  七、布置作业:

  1、(书面作业)抄写课文,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意思;

  2、(表演作业)分小组、分角色,演课本剧;

  3、(搜集作业)搜集文言文形式的成语故事:揠苗助长、守株待兔等。

  两小儿辩日

  一、教学目标

  1学习第二则文言文《两小儿辩日》,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

  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重点词句,领悟文中所讲的道理。

  4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一、谈话导入

  1.你们知道孔子吗?(简单介绍孔子。)

  2.孔子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也就是说要谦虚实在,不能不懂装懂。孔子又说过看一个人要“听其言、观其行”,也就是说,从这个人所作所为去判断一个人,是否言行一致。那么孔子是不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呢?刚好,《列子》中有一个故事告诉了我们。

  3.板书课题,解释课题。他们到底在辩论什么呢?

  二、读通课文

  1.试读,将读不准的字画出来。

  2.指名分小节读,集体纠正读错的字音,读破的`语句。

  3.学生齐读。

  三、精读课文

  1.出示挂图,教师范读,学生听读,思考他们在辩论什么问题。

  2.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先借助注释自由读课文,找出不懂的地方,然后分旁白、孔子、一儿、另一儿四个角色练习朗读课(

  3.组织交流。结合学生不懂的地方,教师相机点拨。

  4.背诵课文,复述故事。

  四、研读课文

  1.为什么这两个小儿会有相反的看法呢?引导学生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回答。

  2.假如你是“孔子”,当然你是掌握了现代科学知识的“孔子”,你会对这两个小孩说些什么呢?现在我们就来练习表演《新两小儿辩日》。

  3.分旁白、孔子、一儿、另一儿四个角色,四人小组合作练习创造性表演,教师巡视指导。

  4.组织交流,一小组表演,其他同学做评委,结合学生的评议,教师可提出自己做孔子和学生合作表演,在表演中相机点拨课文所蕴含的道理。

  五、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匆匆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饭碗、伶伶俐俐、徘徊。

  2、熟练地、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3、了解作者对时间流逝的伤感以及珍惜时间的感受,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体会时间的稍纵即逝。

  4、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细致描写、多用比喻的方法。

  教学重点

  1、感受语言美,领悟表达方法。

  2、积累语言。

  教学准备

  1、朱自清简介及朱自清作品。

  2、惜时、伤时的古代诗词、文章、名言、警句。

  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第一课时

  1、会写本课两个生字,正确读写“挪移,蒸融,游丝”等词语。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受语言的优美和作者的表达方式,积累语言。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初步感受。

  出示问题:凭直觉,你认为你的一生能活多少天?让学生大胆猜想。

  估算一下,按80岁计算,能有多少天?你们现在已经过了多少天?这些日子里你留下了什么?通过计算,你有什么感受?

  (用这些问题调动学生的生活感受和学生对时间的认识,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时间匆匆,为下面学习文章打下基础。)

  二、自由朗读,读通课文。

  出示读书要求:自由朗读课文,要读正确读通顺,注意读好标注拼音的词语,难读的地方要反复读。

  学生自由朗读

  指名接读课文,教师和学生评价。

  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什么?(让学生把握整篇文章的内容,从整体上了解。)

  教师指导问号的读法。

  大家看“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

  教师范读,学生练习。

  (因为这篇文章中的问句比较多,教师在这里引导学生读好一个问句,其他句子学生也会受到启发,从而能读得更好。)

  三、默读课文,个性感悟,交流感受。

  出示读书要求:默读课文,看能不能读懂文中的每一个自然段。边读边随着作者的描写,想像文中描写的画面。

  学生默读课文。

  读完以后,说说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让学生逐步掌握每个自然段的意思,从整体到部分理解课文。)

  你想像到了什么?说说自己读文章以后的感受。

  四、自由读课文,找出印象最深的句子,提出问题。

  出示要求:自由读课文,看能不能读懂文中的每个句子、每个词语、每个标点符号。对哪些句、段的印象最深呢?对文中的哪些地方还读不明白?画出有关的句子或者自然段。

  学生默读课文。

  (让学生精读课文,在感受全文、读懂自然段的基础上,读懂文章中的每个句子、每个词语。让学生逐步感受

  五、小组交流,解决问题,揣摩朗读。

  出示要求:

  1、不懂的地方通过相互交流能不能弄懂。

  2、找出了哪些印象深的句子,设计如何读才能把这些句子读好。

  3、组长记录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

  小组内互相交流。

  (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让学生合作解决问题,让学生合作设计读好一句话,目的就是让学生感受朗读的方法,并且是个性化朗读。)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识记

  A.关于《彷徨》

  B.烟霭等词语

  2.理解.分析

  A.理解小说创作的社会背景

  B.根据人物描写和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C.分析小说的环境描写及对主题的作用

  D.倒叙手法(复习)

  教学设想

  1.此文长达万余字,要在课堂上让学生通读全文是不现实的,因此强调预习,以免课堂上出现空对空的情形。

  2.由于小说所反映的社会背景,对于今天的学生来说,较为陌生,所以在课堂开始时有必要让学生联系历史知识弄清。

  3.文章较长,知识点多,要学的东西也多,容易杂乱,拟从三个方面实施教学

  A.小说的环境描写

  B.人物性格形象

  C.小说的主题,人物形象的意义

  4.此文是现代文学作品,不少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不甚相同,正好可用来训练利用上下文推断词义的能力

  5.三课时

  教学过程

  布置预习

  1.查找相关资料,了解1924年前后中国社会的状况

  2.读2-3遍课文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列表回顾中学课本中所涉及的鲁迅的作品.文集.体裁

  2.关于彷徨及的创作背景

  A.鲁迅此时的思想状况:由呐喊而彷徨

  B.1924年前后的历史

  辛亥革命1911 五四运动 1919

  二.整体感知,梳理情节

  1.这篇小说所写的人物有几个,请大致给他们分类

  2.小说采用什么记叙顺序

  3.以什么为线索

  4.这篇小说的叙述的时间跨度有多大,具体地写了哪几个地点,作者是如何安排的,请找出相关语句

  5.给你感受最深之处是?说一点理由

  6.列出情节提纲

  明确:

  1祥林嫂

  鲁四老爷.四婶.祥林嫂的婆婆.

  柳妈

  我

  不需很精确,旨在训练学生理清人物关系的能力

  2.倒叙

  3.我的见闻感

  4.四十上下--二十六七--十四年左右

  鲁镇 卫家山 贺家墺

  浓缩在旧历的年底的鲁镇 由此辐射

  短篇小说的时空安排

  5.见板书

  三.通过人物描写分析人物命运与性格

  小说通过塑造祥林嫂这个形象来表现主题,那么她有怎样的命运,表现了她怎样的性格

  1.简述她的主要生活经历

  2.小说主要采用什么描写方法描写主人公的,文中有几处突出的肖象描写,写出她什么性格特点,请找出并分析

  画眼睛---要极俭省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还是画她的眼睛----〈我怎样做起小说来的》

  跳读三次描写,比较其异同,体会用肖像变化表现人物命运的变化和性格特征

  第一次

  脸色表黄----生活艰辛

  红润----青春的活力

  顺着眼---善良.安分.温顺

  第二次

  两颊消失了血色

  顺着眼,眼角上逞带些泪痕

  眼光没有先前的那样精神

  没有神采的眼睛

  ---人生遭受惨重打击,内心痛苦而又难以表达

  第三次

  眼珠间或一轮---长期的严重的打击与折磨,陷入极度悲哀,内心痛苦无法表露,精神完全麻木

  总结:三次肖像描写表现了祥林嫂悲惨的命运

  3.是什么使她的命运如此悲惨直至死去?而她对自己的命运又采取了怎样的态度与行为?从其态度和行为可看出其怎样的性格特征。

  四.练习

  从文中再找出一此表现祥林嫂的悲惨命运的细节

  六.布置作业

  熟读文中关于景象的描写,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七、板书设计

  情节 内容 顺序

  序幕 景象与鲁四老爷

  结局 祥林嫂突然死去 倒叙

  开端 初到鲁镇

  发展 被卖改嫁

  高潮 再到鲁镇

  尾声 景象和我的感受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理解小说的环境描写

  2.分析小说的.主题

  教学过程

  一、讨论上节课的课后练习一

  参考角度:A、没有名字 B、小十岁的丈夫 C、工钱

  旨在引导学生把握文的一些容易忽视的信息

  二.小说刻画了一个怎样的环境,作者是如何描绘的

  点拔:

  1)关于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

  2)关于环境描写的类型及要求

  1.文中几处写景象,三处景象的描绘目的何在?

  研读开头一节

  A旧历的年底最像年底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但地上而且天空中也有近新年的气息?

  B.将到新年是一种怎样的气氛?

  C.四叔与我见面的情景表现什么?大骂新党,S在书房里表现什么,为什么不是留在书房里

  2.研读第一次景象的描写

  A、此段描写最突出的是什么,找关键词

  都没多大改变,单是老了些,一律忙,如此---如此---也如此

  女人,男人

  3.作者描写鲁四老爷的书房有什么特征,层如其人,表现了什么?

  明确总结

  1.沉闷压抑的气氛

  2.封建的风俗习惯迷信根深蒂固(尽管封建制度已S终正Q)

  3.保守虚伪反动

  三.研读冬季日短一节

  1.这段景物描写的作用是?

  2.为什么说祥林嫂是玩物?

  3.如何理解则无聊生者不生------

  明确:渲染社会环境的黑暗与可恶,营造悲凉气氛,表示我对祥林嫂的同情与愤激

  四.研读小说的结尾

  这一结尾的作用,与文章其它部分的关系

  点拔

  A、在结构上

  B、对于中心的表达上

  明确:

  A首尾呼应,使小说结构更臻完善

  B与祥林嫂的死的惨象和天地圣象的预备给鲁镇人们以无限幸福的气氛形成对比,深化了对旧社会杀人本质的揭露

  五.总结性讨论

  1.小说为什么题 为,而不是祥林嫂?

  A情节发展与之有关,提供了背景

  B封建势力通过杀害祥林嫂,她死于中,强烈的对比,增强悲剧性

  2.柳妈是一个怎样的人,她是不是凶手之一

  A.奚落祥林嫂的伤痕

  B.同情她却给她增加了痛苦

  3.我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A:我与鲁四老爷

  B:我的说不清

  也许有---自以为慰藉,不忍心增其烦恼

  也未必---意识到增添苦恼,只好吞吐,支吾其辞

  说不清---怕负责任的含混之辞

  我说不清,始终不否定灵魂的有,表现我对帮助祥林嫂摆脱封建迷信毫无力量,甚至没有勇气正视祥林嫂提出的问题,我 的软弱性

  具有进步的思想扔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和形象,有反封建的思想但却软弱无能,没有改良的办法.

  六.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六

  2.自选角度,写一则读书笔记

  七、作业

  反聩及校正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05

语文的教案01-09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1-10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4-02

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04-0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4-06

小学语文教案常用 小学教案语文教案08-20

语文《项链》教案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