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8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复习本单元内容,并学会运用能发现词语内在联系。
2、练习积累。
3、自己通过观察、咨询或查阅资料,了解家乡有哪些风景名胜、物产、名人以及家乡近年来有哪些变化
第一课时
一、我的发现
1、要引导学生发现每组的两个词中含有同样的两个字,第二个词是在前一个词的基础上加了一个字,两个词的意思不一样。
2、接着引导学生发现,左边一栏的每一组词,前一个表示活动(动作),后一个表示完成活动(动作)所需使用的工具,即“照相”要用“照相机”,“洒水”要用“洒水车”,“集邮”要用“集邮册”。右边一栏的每一组词语,前一个表示物品(东西),后一个表示场所。
3、在学生发现词语规律的基础上,可以作一些拓展练习,如:
游泳
____
火车
____
洗衣
____
服装
____
二、日积月累
1.“读读认认”是通过反义词的形式,认识九个生字,同时也有自主发现汉字的反义关系、积累反义词的作用。可按以下步骤操作:
(1)学生读读认识的字,并借助拼音读读不认识的字,看看每组里两个字之间有什么关系。
(2)运用自己发现的规律,再读这些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教师有针对性地指导,比如,“窄、恶、善、内”等字的读音。
(3)可分男女或同桌之间进行对比读。
(4)去掉两个中间的破折号,看看有什么发现。学生发现规律后,再两字连词语,熟记反义词语“宽窄、贵贱、善恶、强弱、胜败、内外”,并适当运用。
(5)启发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识记九个生字。
2.“我会填”是搭配词语的练习,让学生在运用中积累词语。对词语的.意思,不必作过多的解释。
(1)回忆所学课文,找出可以搭配的词语。
明亮的(教室)
绚丽多彩的(广告)
繁华的(城市)
川流不息的(汽车)
茂密的(枝叶)
风光秀丽的(公园)
(2)启发学生说说还可以填什么词语,大家认为正确后,再填在括号里。
(3)用线连接可以搭配的词语。
明亮的
市场
绚丽多彩的
日月潭
繁华的
森林
川流不息的
舞台
茂密的
灯光
风光秀丽的
行人
3.“我会读”,目的是积累古诗词,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1)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诗歌。
(2)看插图,感受草原一望无际、辽阔无边的美景。
(3)学生自由朗读,再通过教师范读、个别读、品读等多种形式读出感情,熟读成诵。
(4)欣赏民歌《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进一步体会诗的意境。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的家乡是哪里呀?对济源,这个生我们养我们的城市,那你们对她了解吗?当我从一个小村庄走入城区,我感受到了我们家乡的各个角落都是那么地富有吸引力,是那么的古老美丽,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夸夸我们的家乡吧!
二、口语交际
1.汇报展示、讨论交流。
(1)展示并向同学介绍自己搜集到的有关家乡的资料(文字、绘画、照片等)。同学间相互交流资料内容和获取经过。
(2)把内容相近的归为一个组,在小组里交换阅读和欣赏,说说对对方资料的看法和感受。
2.充分“对话”,夸夸家乡。
(1)小组合作或派代表向全班介绍自己眼中的家乡。其他组可向介绍者提问或作补充说明。
(2)学做“小记者”采访。如,你的家乡在哪里?有什么值得夸一夸的地方?你希望未来的家乡是怎样的?
3.写一写。
(1)把自己介绍的内容和口语交际中听到的有关内容加以综合,组成一段夸夸家乡的话写下来。也可以给自己画的画或照的照片配上一段话,还可以用连环画的形式写话。
(2)写好后读一读,再和同伴交流、分享。
三、展示台
1.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题目进行词语接龙练习,看哪组接得长。示例:
国家—家庭—庭院—院长—长大—大人……
祖国
国民—民主—主人—人生—生活—活动……
2.教师再选择两个词语让学生用“开火车”的形式做词语接龙游戏。
3.展示反映家乡变化的照片开自己画的画。办一期夸家乡的专栏。
4.展示、交流在《葡萄沟》一课后布置同学们准备的其他资料或学习成果。
四、宽带网
1.演示部分民族图片,创设情境,导入
:你知道画面上的人是哪个民族的吗?你是根据什么知道的?
2.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展示自己找到的资料,说一说自己知道的民族的生活习惯,并说说是怎样了解到的。
3.出示“中国地图”,找一找你所在的省、市。
4.从地图上找到四个直辖市和两个特别行政区。
5.同桌互相说一说,你还知道哪个省在什么地方。
6.欣赏《爱我中华》歌曲,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学会单韵母aoe,能够读准音、认清形,并能正确书写。
2.认识声调符号,能正确读出aoe的四声。
3.认识汉语拼音四线格并学习使用。
教学重点、难点:
1.aoe的正确发音,a和e读音的比较。
2.aoe的四声读法。
教学准备:彩色挂图、aoe的四声卡片、画有四线格和描红笔顺的小黑板,学生各带小镜子一面。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单韵母aoe
教学过程:
一、看图激趣,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小朋友,你们已经是一年级小学生了。每天到学校读书识字学本领,那怎样学会读书识字呢?首先要学好汉语拼音。学好了汉语拼音就能识很多字,读很多书,学很多本领。
2.下面跟老师学儿歌:汉语拼音用处大,识字读书需要它,帮助说好普通话,我们一起学好它。
3.指导看图,引出字母。
(1)请小朋友看书上的插图,图上画的是什么时间,什么地方,谁在干什么。(早晨,太阳出来了,一年级小学生背着书包高高兴兴
上学去,路旁的白鹅呃呃叫,大公鸡喔喔啼,好像都在向她问早)她看见了正去买菜的.阿姨,会说什么呀?(阿姨早)你看小学生多有礼貌呀。
(2)总结图意,教儿歌:公鸡喔喔啼,白鹅呃呃叫。小学生,上学校,见了阿姨问声早。(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学第一课aoe。
二、学习单韵母aoe
1.学习a的读音。
(1)教师范读,指导学生观察口形,听准读音,体会发音方法,自行试读。
(2)指名试读,正音。分组读,齐读。
2.依次分别学习o和e的读音,方法同上。
3.各人照小镜子自读o和e,明确口形区别。
4.指名读aoe,顺着读一遍,倒着读一遍。分组读,齐读,再顺着、倒着各读一遍。
5.指名说说aoe的发音方法。教儿歌:张大嘴巴aaa,圆圆嘴巴ooo,扁扁嘴巴eee。
6.利用插图,识记aoe的读音和形体。
(1)看插图,想想怎样识记aoe的读音和形体。
(2)指名说说你是怎样用插图来帮助识记aoe的音和形的。
7.思考、表达:还有哪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识记aoe的音和形的?(自由发言)相机教顺口溜:aaa,嘴张大,像豆瓣,写好它。o
oo,嘴拢圆,很好写,画个圈。eee,鹅唱歌,下嘴唇,开个豁。
8.小结谈话:aoe都是单韵母。(领说“单韵母”三遍)单韵母共有6个,今天先学这3个。
三、巩固练习。
1.出示字母卡片,学生顺着读两遍,再打乱顺序反复抽读几遍。
2.指名读,“开火车”读。
四、指导书写。
挂出四线格小黑板。
1.认识四线格:四线格从上到下有四条横线,形成三格,分别称为上格、中格、下格。(指小黑板上格、中格、下格领读三遍)
2.教师在小黑板四线格红色字母上依次用粉笔范写,一边写,一边交代笔形笔顺,让学生看清楚,再指导他们在书上第7页下部四线格里练习用黑笔描红各两遍。
五、作业
1.自己认读aoe卡片。
2.练习在四线格描红本上写aoe各一行。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aoe的四声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哪几个单韵母?
2.抽读aoe卡片。
二、学习aoe的四声
1.认识声调符号和四种声调名称。
(1)汉语拼音规定一个音节有4个音调。它们好像四个弟兄,名字各不相同,读音的高低升降情况也不相同。
(2)板书:“-′”。讲述:这4个声调符号分别用来表示4种声调,标写在字母的上端。标“-”的表示第一声,标“′”的表示第二声,标“”的表示第三声,标“”的表示第四声。指着声调符号分别领说“第一声、第二声、第三声、第四声”三遍。
2.写出aoe的四声读法。
(1)出示:āáǎ教读单韵母a的四声,边打手势边范读,让学生看清手势,听清四声的不同读音。
(2)根据第7页下方的四声示意(小兔骑摩托)图,讲述四声的实际读法:第一声要读得高而平;第二声开始读时不高不低,接着立即升高;第三声读时要先降低后升高;第四声读时要先高后降。教儿歌:一声高高平又平,二声就像上山坡,三声上坡又下坡,四声就像下山坡。
(3)各人练读a的四声。
(4)指名读a的四声,正音。
(5)分组读,齐读。
(6)出示:ōóǒēěì仿照上面教a的四声的方法步骤,通过教师范读,学生练读,指名读,正音,分组读,齐读,学习o和e的四声。
(7)出示:āōēáóéǎǒěàè教师范读一遍,学生练读五遍,分组读、齐读各一遍。说一说阿姨的ā是第几声,喔喔叫的ō是第几声,小鹅的é是第几声。(阿姨的ā是第一声,喔喔叫的ō也是第一声,小鹅的é是第二声)点示:这就说明声调能表示音节的意义。
三、巩固练习
1.抽读aoe的四声卡片。
2.听老师读不同声调的3个单韵母,说出是第几声。
3.看书上的情境图和表音表形图,练背语境儿歌,帮助记忆aoe3个单韵母。
4.抄写aoe,再依次加声调符号。在四线格的中格每行分组写4个a、4个o、4个e。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的
1、学习14个生字,认识8个词语。
2、认识8种树木,了解这些树木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从图入手,激发情绪,导入 新课
出示8种树木的图片,请学生简单说一说这些树木的名称。
二、认识杨树、松树、柏树、桦树、枫树、榕树、梧桐树、木棉树8个词语
过渡语:刚才我们看到的这些图片都是树,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些树的名称,还要知道他们的特点。愿意吗?
1、出示8种树的图片:谁认识这些树,准确说出树的名称。
板书: 杨树、松树、柏树、枫树、榕树、梧桐树、木棉树
2、认读8个词,指名读小组读齐读
三、了解8种树木的特点
(一)了解杨树的外形特点
1、请你认真观察杨树的树干是什么样的,树叶又是什么样的?(杨树直而高,树叶大而茂密。这就是杨树的外形特点。)
2、师小结:我们观察杨树的`树干和树叶就能抓住杨树的特点,下面我们按照这种方法分别观察其它几种树,看看它们有什么特点。
(二)了解其它树的外形特点
1、自己看图找出各种树的特点
2、小组讨论
3、小组代表汇报学习情况
柏树:树干长得直高,树叶小,是鳞片状,一年四季常绿。
松树:树干笔直,树叶尖尖,像一根针一样,四季常绿。
(让学生拿出图或者实物,通过比较区别松树与柏树的叶子。)
桦树;树干直,树皮白色,叶子成卵形 。
枫树:树干不高,红色的叶子通常三裂,叶子的边有齿。
榕树:树干分枝多,树冠大,叶子常绿。
梧桐树:枝杈多,叶子掌状分裂,花黄绿色。
木棉树:树干浅绿色,花红色,种子的表皮有白色纤维,可用来做枕心。
4、除了这些树以外,你还知道哪些树,它们有什么特点。
5、出示表格,看一看谁填的又快又好。
6、学习儿歌,理解意思
(1)小声读儿歌。边读边想,读了儿歌你知道了什么?
(2)两人互相说说
(3)指名说说儿歌每一句讲的是什么
(4)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
梧桐树叶像手掌,生动地写出了梧桐树叶的形状;红,绿两个词,使我们好像看到了秋天枫叶火红,松树、柏树一年四季常青的鲜艳色彩。闭上眼睛想一想,你的眼前有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吗?
(5)齐读儿歌
7、你能不能也编一首儿歌,说说其它树的特点
如:银杏树叶像扇子,柳树叶子辫子长,槐树叶子也像卵..
8、指导朗读
(1)小组同学互相读一读
(2)推荐读得好的同学在全班读一读
(3)老师也想读一读,你们听一听老师读得怎么样?要是读得好,你就学一学,要是读得不好,你们帮帮我,好吗?
(4)评议教师
(5)练习朗读(指名读小组读齐读)
9、指导背诵
(1)练背试背分小组背指名背
(2)说说你为什么背得这么快?
10、你们还知道其它一些树木的特点,能不能利用下课的时间也写写儿歌呢,老师期待着你们的佳作问世。
四、学习14个生字
(一)找出生字
1、教师出示词语卡片,请同学们快速读出来。(学生读后老师把卡片贴在黑板上)
板书:杨树、松树、柏树、桦树、枫树、榕树、梧桐树、木棉树。
2、这些词语中,哪个是生字?请你到前边标上着重号。
杨树、松树、柏树、桦树、枫树、榕树、梧桐树、木棉树。
3、请你打开书,找一找还有哪些生字老师没有贴出来?
榕树壮、像手掌、四季、披绿装
(二)学习生字
过渡语:我们怎样记住这些生字呢?
1、提示:这14个生字中,有多少个字可以用形声字的方法记?
学生经过观察,发现杨、柏、桦、枫、榕、梧、桐、像、披9个字可以用形声字的方法记。
2、好,下面老师给同学们一会儿的时间准备一下,看看自己可以为大家介绍哪个生字?
3、学习过程
(3)好像的像,也可以用形声字的方法记。大象的象是表音的,人字旁归表义。
(4)壮、装一起记,壮士都是战士,而且都很强壮。服装的装也可以用形声字来记,上面是壮表音,下面是衣服的衣,表义。
(5)四季的季可以与李区分着记,李是十八子,再加一撇就是季。
(6)手掌的掌比较难记,我们已经学过课堂的堂,把堂字下面的土换成手,就是手掌的掌。(也可以想党字换一部分)
(7)木棉的棉,可以用想象的方法来记,棉花是植物,所以是木字旁,它的颜色是白的,经过加工可以做成毛巾。合起来就是棉花的棉。
(8)用类似的方法完成桦、枫、榕、梧、桐、披等字的学习。
4、教师出示生字,学生用各种形式反复读。
5、用生字组词。
6、用生字说一句话。
五、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儿歌,认识了8个词语,了解了一些树木的特点;学习了14个生字;我们还知道了形声字是形旁表义、声旁表音,我们抓住这个规律,可以认识更多的字,还能把生字记得准记得牢。这节课我们的收获真不小。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创设适合于本课教学的情境,通过对比观察、课件展示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让学生体会不同情景下角色的转换及心情的变化,体会大自然的神奇美妙,感悟课文的奇妙所在。课内教学与课外延伸融为一体,从而从小树立孩子们的科学探究精神。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1、学会“玩、弟、真、巴、条、角、爪、拉”8个字,会认“蓝、像、抬、尾、根、伸、朝、扑“8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情感目标:通过课文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白云神奇的变化,激发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引导学生举一反三,积极用心地去发现自然界的奇妙景象。
[教学重难点]:
认识“蓝”等8个生字,学会“玩”等8个生字。充分运用课件展示,重点读好2-4自然段中描写云朵样子的语句,通过朗读的指导,培养学生的语感,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
[教学方法]:
1、充分发挥电教媒体功能,有效突破课堂的重难点,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理解的作用。
2、通过朗读的指导,培养学生的语感,给学生营造丰富的想象空间。
[教学过程]:
一、欣赏激趣,引入新课
1、“让我们坐在松软的草地上看看蓝天、白云吧。”请学生欣赏流动的白云,感受白云的'神奇变化。(CAI课件展示蓝天和不断变化的白云,背景音乐空旷、舒缓)
2、“美丽的白云让你联想到什么?”学生自由描述自己的发现。
3、“让我们来听听一对兔兄弟的发现吧。”学生完整欣赏课文《白云飘》,在书上圈出生字并标出自然段。(课件展示配乐朗文)
4、出示课题《白云飘》,学生齐念课题。(课件展示画面和课题呈现)
设计效果:本环节是学生对课文的感知阶段。首先,采用视听结合,再现天空中变幻的白云,创设情境;其次,通过师生交流和学生的发言,让学生渐入情境;最后揭题进入到下一环节的学习。
二、指导点拨,学习字词
1、“我们来认认白云身上的字宝宝吧。”(结合CAI课件将每个字音读准)
2、“白云越来越多,她们拉起小手变成小火车,让我们一起开火车吧。”(CAI课件展示生字,学生以开火车的形式比赛读每朵白云上的一个字宝宝,这些云宝宝依次连成一列火车,学生读对后火车开走,换下一列火车。)
3、“去掉字宝宝头上的拼音,你还能认出她吗?”
4、“字宝宝真调皮,看!她们几个一起挤在一朵云上,你能把她们认出来吗?”学生有感情的朗读生词和短语。(CAI课件展示生词时,白云以千变万化的形式飘来,学生们读对后白云连成流动的波浪从屏幕上飘走,音效为流水声)
设计效果:本环节是学生对生字、词的正确掌握阶段。通过课件手段,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熟悉的开火车等游戏,生动再现云朵的丰富变化,激发学生观察自然,继续探索,往下学习的热情。
三、创设情境,深化领悟
1、“我们来瞧瞧可爱的兔兄弟,在神奇的天空中发现了什么?”请学生们自由的读一读课文第1、2自然段,找出白云共发生变化的句子。(出示课件,兔兄弟躺在草地上,一朵还没有变化的白云在空中悬挂)
2、学生回答,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展示课件。(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中的白云会变成相应的动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该自然段)
3、(课件显示兔哥哥高兴的叫声:“快看!这朵白云,像马儿在跑!”)请学生用高兴、兴奋的语气读读兔弟弟的话,其余学生评一评他读的怎么样?
4、“兔哥哥说是马儿,兔弟弟怎么回答?你来瞧一瞧觉得像吗?哪儿像?”引导学生读课文后回答老师提问。(老师归纳学生的回答用课件呈现:高高的马头、大大的尾巴、长长的腿、奔跑等字样)
5、学生看屏幕分角色比赛读课文中兔兄弟的对话。在学生的朗读中,白云发生了变化,过渡到第3自然段。(课件中白云变成的马儿嘶叫一声奔跑消失,飘来一头白云变成的牛。音效为马的一声嘶叫和马蹄渐弱的声音)
6、学习3、4自然段。
设计效果:本环节是学生从感知阶段过渡到自主探索,自主参与的实践过程,是知识的深化练习和运用。电教媒体功能在本环节得到充分的发挥,对突破课堂重难点、帮助学生直观形象接触课文、加深对课文理解起到推波助澜的重要作用。
四、延伸扩展,流利口语
(课件展示蓝天背景下白云不断变化的流动画面,音效以抒情、空旷、神秘音乐为背景,最后画面定格音乐停止,画面出现句式:天上的白云真像——-呀!)
1、同位、小伙伴之间互相讨论,将画面中的句子补充完整,然后在全班交流。
2、模仿兔兄弟的对话,说说自己是怎么看出这些白云变出来的形象的。
设计效果:本环节是一个思维拓展延伸、师生交流感情的环节。学生既欣赏到色彩绚丽变化美妙的流动图景,又能根据课文的内容举一反三,不局限书本之中。对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思维的空间想象能力,起到关键作用。
五、分析字型,指导书写
1、(课件展示生字“条”“角”“爪”“拉”)学生观察生字,用自己的方法找找生字的特点。
2、老师在田字格内范写,学生观看。
3、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4、投影展示学生作业。
六、小结本课
让同学们用自己的眼睛用心的去发现大自然中的奇妙,开动脑筋探索生活中更神秘、奇异的现象。
课后小结:在孩子的心里都拥有着神奇梦幻的世界,他们用纯净的心灵、澈亮的眼睛去观察去感受,在自己的世界里天马行空,无拘无束的想象、呼吸着,享受那属于自己的快乐领域。本课讲述的虽然是两只小兔在草地上悠闲看云的童话故事,但却形象的折射出孩童们天真、无邪,憨态可鞠的生动形象。本课中,我将大量表现天空、云彩的精美画面惯以逼真的音效,加上曼妙轻盈的音乐再现了一个神奇、梦幻、多彩的天空,通过课件导情激趣,让孩子们在美的意境中自由想象,自由抒发对美、对大自然的感受,教学效果非常好。
语文教案 篇5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新词:训斥、玷污、郑重、眷恋、颇负盛名。
2.重点段:第2自然段、第13自然段。
(二)能力教学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思想感情。
2.懂得梅花的高尚品格,学习这种品格。
3.学习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特点。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德育渗透点
教育学生学习梅花的高尚品格,增强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一)理解外祖父爱梅花,并在爱梅花中寄托了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是本文重点,也是难点,主要通过分析重点段第2和13自然段,有感情地反复朗读来解决。
(二)“前后照应、首尾连贯”是本文重点训练项目,主要通过勾画前后照应的句子,反复朗读来解决。
三、课时安排 两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一)勾画重点句段,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查字典、联系上下文自学生字、新词,完成课后练习题。
(三)讨论分段,归纳段意、中心思想。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完成课堂练习。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明确目标
1.解决生字、新词,通读课文。
2.理清脉络,概括段意。[小学教学设计网 更多精彩教案]
3.了解本文的主要内容。
(二)整体感知
本文通过写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对梅花的喜爱,反映了他对祖国深深地眷恋,表露了一位华侨老人的中国心。
(三)目标完成过程
1.激趣导入,板书课题。
出示幻灯片(梅花图),教师指导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见过梅花吗?你能简要说说梅花的品格吗?(梅花,主要有红、白两种颜色,花分五瓣,香味很浓。特别是它在万花凋零的初春时节开放,深受人们的喜爱。梅花不畏严寒、不怕风欺雪压,它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今天我们学习“梅花魂”这篇自读课文。板书课题,说说“魂”是什么意思?(“魂”是指迷信的人认为附在人的躯体上作为主宰的一种非物质的东西,灵魂离开躯体后人即死亡。本文中的“魂”是指崇高的精神。)梅花虽是有名的花,但为什么说”梅花魂”呢?读读课文,就知道了。
2.检查预习,质疑问难。
(1)指名读课文,解决生字、新词。
①指名读课文。
②生字:读准字音、掌握字形、理解字义。
③新词:
训斥:训诫和斥责。
玷污:弄脏。
郑重:严肃认真。
眷恋:对自己喜爱的地方深深地留恋。
颇负盛名:颇,相当地。负,享有。盛名,很大的名望。颇负盛名,有很大的名望。
(2)作者围绕梅花讲了一些什么事?通过梅花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本文围绕着梅花讲了飘泊他乡的外祖父珍爱梅花、眷恋祖国的事,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划出最使你感动的语句,读一读。
(4)质疑问难,同学前后左右分组讨论、交流、教师点拨。
3.理清脉络,概括段意。
(本文共分三部分,要指导学生把“回忆几件具体的事情反映外祖父对祖国的眷恋之情”作为一部分,这样就很明显地把文章的三大部分划分出来了。
第一段(1)由梅花想到外祖父。
第二段(2-15)回忆几件具体的事情反映外祖父对祖国的眷恋之情。
第三段(16)从梅花想到外祖父的爱国心。)
(四)课堂练习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明确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华侨老人的思想感情。
2.回顾全文,归纳中心。
(二)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复习检查。
指名读课文,说说本文的主要内容。
(本文主要写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对梅花的喜爱及对祖国的眷恋之情,表露了华侨老人的爱国心。)
过渡:课文是怎样来表达外祖父眷恋祖国的思想感情的呢?
2.学生自学,教师点拨。
(1)课文围绕着梅花写了外祖父的哪几件事?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学生先自学,后讨论、交流。课文围绕着梅花写了外祖父的五件事:
①常教小外孙女读唐诗宋词,且读着读着就流出眼泪。
②对一幅墨梅图分外爱惜。
③因不能回国而难过得哭起来。
④在离别前把最珍贵的墨梅图送给外孙女。
⑤船快开时,又递给外孙女绣着梅花的手绢。表达了外祖父眷恋祖国、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抓重点段第2自然段,体会外祖父的思想感情。
①学生自由感情朗读,画出使外祖父伤心落泪的诗句。
②反复朗读并思考:外祖父为何读到这些诗句时就会落泪?(因为这些诗句触动了他思乡的感情。他思念祖国,却身在异邦,不能回去,所以外祖父读到这些诗句时就会落泪。)
③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这几句诗的意思的?说说从这些诗句你体会出外祖父怎样的思想感情?(“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是唐代诗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诗句。意思是:我独自一个人在远方居住,每到过节的时候格外思念故乡的亲人。“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也是王维的诗,意思是:明年春天绿草如茵的时候,您回来不回来呢?“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是北宋词人秦观的`词,意思是:在空中随风飞舞的落花,轻得好像夜里的梦;满天无边无际落着雨丝,细得好像心里的愁。从这些诗句,可以体会出外祖父思念家乡、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
(3)自学重点段15自然段,学生分组朗读并讨论:
①梅花的品格是什么?你是从哪些词句中看出来的,用~~画在书上。(梅花的品格是坚韧不拔,遇到困难不屈服。主要从“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这些词语体会出来的。)
②外祖父为何珍爱梅花?这说明什么?(外祖父把梅花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即“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不管历尽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 珍爱梅花,是让自己保持梅花的秉性,也就是保持中国人的气节。这充分说明外祖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4)外祖父为什么要送梅花图、梅花手绢给“我”?
(外祖父把梅花图、梅花手绢送给“我”,是为了让“我”也保持梅花的秉性,保持中国人的气节。也说明外祖父要把他自己对祖国的眷恋之心让“我”带回祖国。)
(5)“梅花魂”的内涵是什么?本文为什么以“梅花魂”为题?
(“梅花魂”的内涵是:保持梅花的品格,保持中国人的气节。以“梅花魂”为题点明了中心。)
(6)说说最后一自然段在文章中的作用?(总结全文,点明中心。)
3.回顾全文,归纳中心。
(本文通过写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对梅花的喜爱,反映了他对祖国深深地眷恋,表露了一位华侨老人的爱国之情。)
(三)总结、扩展
1.围绕重点,学习表达。
(1)本文开头和结尾有什么联系?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本文开头和结尾相照,首尾连贯,更加突出了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思念祖国、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指导朗读重点段,体会外祖父的思想感情。(第2自然段从开头到“教我读唐诗宋词”,读得应轻快一些。从“读到”到这一段结束,读得应低缓一些。第13自然段点明了外祖父珍爱梅花的原因,在朗读时,语气要坚决。)
2.综合训练,发展技能。
在学过的课文中,找出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句段,并体会它的好处。
六、布置作业
1.在( )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冷艳的(梅花)
(崇高)的品格
冰凉的(泪珠)
(高尚)的灵魂
慈祥的(外公)
(梅花)的骨气
隆冬的(天气)
(梅花)的秉性
2.阅读课文第13自然段,回答下面问题。
(1)外祖父把梅花作为什么的象征?(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2)中华民族的精神就是什么?(就是“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不管历尽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
(3)外祖父保存这幅墨梅图是为了什么?现在把它送给外孙女又是为什么?(外祖父保存这幅梅是为了保持梅花的秉性,也就是中国人的气节。现在把它送给外孙女,也是让她保持梅花的秉性,保持中国人的气节。)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的
1.学习文章运用强烈的对比手法。
2.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作品中闪现出的理想光芒与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难点
1.景物描写的特点。
2.理解文章语言的深层含义。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磬口(qing4)忙碌(lu4)脂粉奁(Iian2)
灼灼(zhuo2)嘻笑(xi1)褪尽(tui4)
朔方(shuo4)凛冽(lin3lie4)
2.解释下列词语。
博识:见识广博。
凛冽:刺骨的寒冷。
天宇:这里指天空。宇,上下四方。
精魂:精灵,魂灵。
消释:消溶。
升腾:(火焰、气体等)向上升起。
二、整体感知
江南的雪滋润美艳之至,北国的雪则如粉、如沙,随着旋风蓬勃奋飞。作者以鲜明的形象,展现了两幅各具特色的画面,营造了两种不同的情感氛围。本文文字精辟,蕴含丰富,需要细细品读。
教师借助多媒体电脑,演示江南的雪,北国的雪,让学生感受漫天..,《雪》写于1925年,正值不平凡的年代。南方的革命形势蓬勃发展,可谓是春暖花开之日,然而,北方还处于一片寒冻之中。面对黑暗的现实与酷冷的季节,鲁迅以彻底的革命民主主义战士的姿态,去寻求革新的破坏者,去战取理想的春天。他不仅以小说、杂文进行战斗。而且有了小感触,就写些短文,以后印成一本,谓之《野草》。《野草》共收散文诗二十三篇,也是鲁迅追求革命真理、抒情述怀与进行对敌斗争的记录。本文也是鲁迅当时内心世界形象化的表现。初步体会一切景语皆情语。学生交流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并谈体会。
三、阅读课文,分层
学生讨论、交流,理清文章思路。全文可分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1~3段),描写江南的雪与雪野,抒发渴望美好生活的感情。
第二部分(4~6段),描写朔方的雪,表现了对冷酷现实的不满与反抗。
四、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学生朗读课文第1至3段,思考如何划分两个层次?
明确:
第一层(第一自然段),描写充满生机的江南柔雪。
第二层(第二至第三自然段),描写孩子们塑雪罗汉的情景。
提问:第一自然段作者从哪几个方面细致地描写了江南的雪?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作者以饱蘸深情的彩笔,绘出了一幅令人神往的江南雪景水彩画。作者从四个方面细致地描写了江南的雪。
一是以暖国的雨和单调来反衬雪花的灿烂。
二是直接写雪的质地、颜色,滋润美艳,犹如充满青春的壮健少女的皮肤。
三是以雪野中的花草,特别细写了花的不同种类、多样形状和各种颜色,衬托雪的美丽。在数九寒天,作者用花的血红、深黄、自中隐青和草的冷绿,映衬雪的洁白,使柔雪显得更为明艳。
四是幻想蜜蜂在雪野中忙碌地飞着,嗡嗡地闹着。这一飞一闹煞时使整个雪野活跃起来,呈现出一派生气勃勃的景象。这里,不仅使读者看见烂漫的冬花,而且仿佛听到吟唱的春虫,感受到作者热烈期待春天的心声。
提问:在第二至三自然段中,找出描写孩子们塑雪罗汉的动作与神情的词语,体会其作用......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为了进一步扩展雪野的意境,使江南的雪富有生命力,作者用朴素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儿童塑雪罗汉的水墨画,通过呵、偷、访问、·t拍手、点头、嘻笑这些充满活力的词,刻画了儿童特有的动作与神情,反映了他们天真活泼、纯洁的心灵,真切、传种、热闹、有趣。雪罗了人的生命。然而孩子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塑成的雪罗汉,由于寒夜的袭击,终于褪尽了胭脂,成为不知道算什么。这里,通过雪罗汉被淡忘、消释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对美好事物迅即消逝的惋惜、感慨与苦闷的心情,喊出了对黑暗现实的抗议。
五、课堂小结
第一部分作者满怀对美好事物的憧憬,回忆江南雪冬的自然美景。虽是回忆,却是展望。虽是冬天,却已听到春天的脚步声。在苦寂中,作者回忆儿时的生活。因为儿童是人类的春天,写儿童不怕严冬,朝气蓬勃,更加表现了作者对春天的殷切期待与热烈呼唤。行文虽未免流露寂寞的心情,但却闪烁着理想的`光芒。
六、布置作业
1.研讨与练习一。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
朗读课文。
听写词语:博识、消释、褪尽、凛冽、嘻笑、朔方。
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学生朗读第4至6段,思考:这部分可分为哪两个层次?
明确:
第二部分可概括为两个层次:
第一层(第四自然段),写朔方飞雪的磅礴气势。
第二层(第五至六自然段),写朔方飞雪的精神。
提问:第四自然段,作者用什么写法来描绘朔方飞雪的?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第四自然段与上文形成鲜明的对比,这种对比不仅突出了江南和朔方冬景的不同特点,而且使文章第二部分与第一部分产生了内在联系。第四自然段开头用但是这个转折词巧妙地转到对朔方飞雪的描写,并表明朔方的飞雪和滋润美艳的江南柔雪截然不同。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而且和它们相伴的是失去了生命力的枯草。在这里作者不仅如实地反映了朔方严冬的景象,而且也暗示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在恶劣的环境下,朔方飞雪并不安于孤独凄凉的境遇,因此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这里作者以炽烈的感情,豪放的语言,刚劲的笔力,描绘朔方飞雪磅礴的气势,我们从朔方飞雪冲破酷寒的压迫,自由驰骋于太空的壮举,自然联想到当时作者及进步人士所作的种种不屈斗争,作者借朔方飞雪奋飞的情景,抒发他那不畏艰险,渴望战斗的豪情。
提问:你是如何理解文章最后两个自然段的含义?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最后两段,作者从雪与雨的关系上,进一步深化朔方飞雪蓬勃奋飞的意境,与篇首相呼应。严寒使雨死掉,雨的精魂变成雪,但雪不屈于严寒。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旋转、升腾。这里包含的诗人的感情,是对寒冷环境的反抗,也是对不屈的、斗争的品格的歌颂,有荷戟独彷徨的孤寂之感,也有永不停息战斗的倔强精神。鲁迅在孤独的心境中,以磅礴的语言,抒发了自己同凛冽的严冬一样的社会勇猛奋战的激情。滋润美艳的南方的雪,寄托了鲁迅对美好理想的炽热追求,这旋转飞腾的朔方的雪则蕴蓄了鲁迅反抗冷酷的现实社会的斗争品格。在这两幅鲜明对立的图景中。贯穿着鲁迅一个共同的哲理:要用战斗来创造一个春天般美好的世界。
文章第二部分作者虽流露孤军奋战的心绪与深受黑暗的重压之感,但主导思想是积极的、战斗的。
三、理解语句含义
结合课文理解下列语句,探究括号里的问题。、
1.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
(用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修饰雪花,强调了什么?)
2.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
(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和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分别形容江南的雪的什么特点?)
3.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孤独的雪、死掉的雨雨的精魂是什么意思?)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第1题,这里以暖国的雨的单调衬托了江南雪花的娇艳明媚,同时对暖国的雨提出问题,又为后文写朔方飞雪埋下伏笔,反衬出朔方的雨被凝成雪的不幸。
第2题,作者赞美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它蕴含着青春的消息,它如同那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这些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不仅说明了江南雪花的特点,也表露了作者对江南柔雪充满怀念与喜爱的感情。
第3题,雨是雪的初始阶段,雪是雨的升华。作者用肯定的语气,赞扬了朔方飞雪追求自由的精神,同时对它不幸的遭遇寄寓了深切的同情,作者赞颂朔方的飞雪是雨的精魂,也就是说它仍然保持了雨的自由活泼的精神,这个结尾耐人寻味。
四、学习文章写法
引导学生谈自己读了这篇散文诗后的体会,互相交流。
明确:
本文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散文诗,作者的思想感情全部倾注于对景物的描绘中。行文虽然也流露出一种孤寂的情绪,但是掩盖不住作品中闪现出的理想光芒与对生活的热爱。
写法特点:①景物描写由点及面,由静到动,逐渐展开。②强烈的对比手法,使记忆中的江南雪野生气勃勃的景象衬托出空旷寂寞、荒凉寒冷的现实的北方雪野。
五、拓展训练
课文中写了塑雪罗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了雪地捕鸟,描写都非常生动传神。你在雪地里做过什么游戏?试写二段文字描述出来。没有见过雪的同学可以写想像作文。
学生完成之后,互相交流,教师加以评价。
六、全文小结
<雪>是<野草>中最适合中学生阅读的一篇。作者细致生动地描写了江南的雪景与北方的雪景,并在比较中表现了自己的倾向。作者更为欣赏朔方的雪,因为朔方的雪决不粘连、奋飞、旋转、升腾。体现了一种独立与张扬的个性精神,这种精神也是作者一以贯之的前行动力。.
七、布置作业
1.研讨与练习三。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的
1、学习《诗经》的赋、比、兴等表现手法。
2、了解古代民歌的又一特点:重章叠唱。
3、了解文言否定句中宾语前置的一般规律。
4、了解《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认识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特点及时代意义,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
教学设想
本课为此单元的首篇课,讲读应具有示范性,向学生示范应如何按照单元要求阅读一篇课文。本课教学拟以《伐檀》第一章为示范重点,带动二、三章的学习;以《伐檀》的学习带动《硕鼠》的学习;以这一课的学习带动全单元的学习。落实单元要点的主体目标之一(两大传统)。
赋、比、兴等表现手法的鉴别是一难点,将通过比较阅读解决。
本课安排2课时。《伐檀》、《硕鼠》各1课时。
伐檀
教学要点
1、学习《伐檀》;介绍《诗经》。
2、学习赋、兴等表现手法。
3、认识“兮”字在诗中的.作用与用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集体背诵《关睢》。
2、这首诗选自《诗经》,能说说你所了解的《诗经》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本只称《诗》,儒家列为经典“六艺”之一,故称《诗经》。相传为孔子编定,成于春秋时代。现存诗三百零五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诗经》大抵是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作品,从各方面展示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及史料价值。
板书课题:伐檀
二、初读。重点阅读第一章。(即第一节)。
要求:第一遍默读,用铅笔画出难读难懂的字,对照注释和工具书读懂。第二遍小声朗读,要求读准字音。
1、自读。
2、合上书,你能准确地读讲出下列字词吗?
(出示小黑板)
(河之)干稼穑胡廛狩猎县貆素
注意:“干”与现代词语“干事”、“树干”、“干燥”中的“干”音、义的区别;“县”为“悬”的通假字。
3、指名朗读,注意字音的准确。
4、接力译文。由第一组第一名学生开始译文,每人译一句,接力完成全章译文。
三、再读。
1、第一章共有5句,你认为可分为几层?各层之间有什么关系?在展开时运用了哪种思维方式?
提示:第一句为一层,写的是伐木奴隶的劳动情景,这种直陈其事的写法叫“赋”。后三句是伐木奴隶的感慨。第二句写的河水,由这一句引出了后三句,因此后四句可分为一层。这种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的方法叫“兴”。由第一层展开到第二层时运用了联想。
四、研读。
1、为前后两层各拟一个小标题。
例:“河边伐檀”、“怒斥君子”
“河边伐木”、“义责君子”
“河边劳动”、“感慨君子”
“河边伐木”、“议嘲君子”
提示:第一层拟“河边伐檀”或“伐木”均好,“劳动则过于宽泛”。第二层“怒斥”、“义质”都属上乘之作,“感慨”则褒贬不明。“议嘲”更有一种居高临下感,实在是最佳品。(板书最佳小标题:“河边伐檀”“议嘲君子”)
2、读第二、第三章。第二、三两章与第一章有很多对应词,试找出来。
檀—辐、轮;干—侧、漘;涟—直、沦;
廛—亿、囷;貆—特、鹑;餐—食、飧
注意:读准“漘chún”、“飧sūn”、“囷qūn”。鉴别:“特”的古今义。古:小兽;今:不一般的。
比较这些对应词的微小差别:辐,车条;轮,车轮,这构成了劳动的先后程序:伐木——制辐条——輮车轮。涟,水波;直,波平;沦,小波。其它各组对应词意义基本相同。这种在诗中语句基本相同重复咏唱的方法叫重章叠唱,至于其它文学样式有类似现象,那可能是一种借鉴吧。这种重章叠唱我们不仅不觉得重复啰嗦,反而感到这样反复咏唱,有强调主题,深化感情的作用。
3、指导朗读。要求读出奴隶们内心的愤恨不平的感情。体会“兮”(相当于“啊”)字的作用。
教师指导:注意逻辑重音“不、不、胡、三百、不、不、胡、县貆、君子、不素”;注意节奏: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学生自由朗读、齐读。
4、现在有人要为《伐檀》画插图,你认为第一句该如何配图?请用几句话将图面介绍出来。
例:清晨的河边,太阳穿过树缝照到一片林子里,河水泛着小波纹。画面主要有五个人,两人正在抡斧砍一株大树;还有两人正扛着树往河边走,另有一人正站在河边堆积的树木上招呼着。他们衣着褴褛,膝头都磨破了,赤着脚,扛木头的奴隶脸正朝着画面,可清楚看见脸上淌下的汗珠及紧皱的双眉。
五、作业。
1、继续完成第一句插图说明。
2、总结本课中的“兮”字的用法。
3、背诵全诗。
硕鼠
教学要点
1、学习《硕鼠》,理解“比”的表现手法。
2、比较阅读《伐檀》、《硕鼠》。
教学过程
一、提问。背诵《伐檀》。
二、初读。学习《伐檀》的阅读方法,勾出应注意的词。
解释以下词语:
硕、黍、贯、顾、逝、乐土、爰。
师:“食”、“岁”、“去”、“适”等词在现代语言中也很活跃,辨析它们的古今意义。
三、再读。
1、在第一章中,歌者有什么打算?
2、歌者为什么要离开原来生活、工作的地方呢?
3、这一章可分成几层?
4、仿照《伐檀》的学习方法,也用两个短语来概括每层的意思,看看能拟出多少种。
例:“指斥硕鼠”、“向往乐土”
“怒责主人”、“远走他乡”
“控诉奴隶主”、“奴隶要解放”
“斥硕鼠”、“誓离乡”
“斥硕鼠,歌者不平”、“求解放,奴隶远走”
“痛斥硕鼠,怨愤难平”、“录求乐土,争取解放”;“斥硕鼠怨愤难平”,“要自由乐土唯求”
(板书其中一个小标题:“怒斥硕鼠”、“向往乐土”)
5、接力译出这一章。
6、自由朗读,现场背诵。
7、学习《伐檀》的学习方法,找出本诗第二、三章中与第一章相对应的词。
黍——麦、苗;顾——德、劳;乐土——乐国、乐郊;所——直
这些对应词有无细微差别?这些差别对表现全诗主旨有无作用?
提示:“黍、麦、苗”这一组对应词有一点微小差别,“黍”指的是碾出的粮食;“麦”指的是长成的庄稼;“苗“则是刚出土的嫩苗。这表明这只大老鼠越来越贪婪,不仅吃粮食,吃庄稼,而且连未长成的嫩苗都不放过。“顾“,表照顾,顾及;“德”,表施恩;“劳”,表慰劳、犒劳;这表明奴隶们要求解放的心情愈来愈迫切,对自身价值、自身权利的认识也愈来愈明确。先仅要求照顾,最后就要求犒劳了。
四、研读。比较《伐檀》与《硕鼠》,能否得出以下结论?
1、两篇都用了“赋、比、兴”等表现手法。
2、两篇都用了“重章叠唱”式,且所用方法完全一致。
3、因为都选自《诗经》中的“魏风”,故两篇的句式及语言风格基本相同。
4、两篇的主题基本相同,都表明了奴隶们反抗剥削,要求解放的心情。
教师明确:两诗都唱出了当时的社会现实,都揭露了奴隶主剥削的本质,这种以描写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来揭示现实生活本质的创作方法叫“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即本单元所说的“古代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
五、听录音,跟录音表情朗诵两首诗。
六、作业:
1、课本第一题第4小题。
2、课外改写《硕鼠》为散文。
附:板书设计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轻盈、敏捷、笨重、迟钝、五彩斑斓、凶猛异常、茹毛饮血”等词语;
2、弄清楚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根据想象,用自己的话有条理地说一说;
3、感受语言表达的准确生动,并结合生活实际学会运用。
教学重难点:
1、弄清楚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根据想象,用自己的话有条理地说一说;
2、感受语句表达的准确性,并结合生活实际学会运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导入课题
1、出示词语“轻灵、敏捷、羽毛、五彩斑斓、凌空翱翔”,指名领读,全班跟读。
2、问:“读了这些词语,你联想到了什么?”,出示鸽子和孔雀图片,让学生用上刚才读过的词语来形容。
3、出示词语“笨重、迟钝、鳞片、鳞甲、凶猛异常、茹毛饮血”, 指名领读,全班跟读。
4、问:“读了这些词语,你联想到了什么?”,出示霸王龙和马门溪龙图片,让学生用上刚才读过的词语来形容。
5、图片对比,从“似乎毫不相干”引出“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这一中心句。揭示课题。
二、弄清演化过程,想象并自述
1、问:科学家做出如此大胆地推测,他们有证据吗?什么时候,什么人在什么地方找到的?
2、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投影“20 世纪末期,我国科学家在辽宁西部首次发现了保存有羽毛痕迹的恐龙化石,顿时使全世界的研究者们欣喜若狂。”抓住“欣喜若狂”引导学生体会寻找证据的不易,(及时结合19世纪英国学者的研究之难来体会)了解有羽毛痕迹的恐龙化石对于研究者们的重要性,指导感情朗读。
3、对于辽西的发现,作者做出了很高的评价。出示“辽西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恐龙长羽毛的证据,给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涂上了“点睛”之笔。”从“点睛之笔”的理解入手,体会“辽西的发现”的重要性和关键性。指导朗读。
4、过度引出“恐龙飞向蓝天的过程”(第四自然段)
5、生读文,填写题单。
6、学生汇报,老师结合学生的回答适时出示图片辅助理解,并完成板书。
7、学生不看课文,根据板书提示,发挥自己的想象,口述恐龙飞上蓝天的过程。
三、感受语言准确性,联系生活学会运用
1、师:这篇课文除了把恐龙演化成鸟类的过程写得生动形象外,语言的准确性更是令人印象深刻。比如这一句,“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抓住“一支、漫长”运用对比的方式体会语言表达的准确、严谨。
2、范例二,出示“其中,一些猎食性恐龙的身体逐渐变小,长得也越来越像鸟类。”抓住“一些、逐渐、越来越” 运用对比的方式体会语言的准确、严谨。
3、运用。出示“数千万年后,它的后代繁衍成一个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有些恐龙像它们的祖先一样两足奔跑,有些恐龙则四足行走;有些恐龙身长几十米,重达数十吨,有些恐龙则身材小巧,体重不足几公斤;有些恐龙凶猛异常,是茹毛饮血的食肉动物,有些恐龙则温顺可爱,以植物为食。”学生读后说说这个句子的特别之处——运用排比、对比生动形象地描写出了各种恐龙的特点。
当堂训练:“有些……有些则……;有些……有些则……;有些……有些则……”把恐龙的形态各异表现得淋漓尽致,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情景也可以使用这样的句式进行描述。例如(出示)“我的班级是个奇特的大家庭:有些同学喜欢安静,有些同学则 ,有些同学爱好唱歌,有些同学则 ,有些同学喜欢凶猛异常的恐龙,有些同学则 。”
四、小结,布置课后作业。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05
语文的教案01-09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1-10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4-02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04-05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4-06
小学语文教案常用 小学教案语文教案08-20
语文园地教案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