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语文教案>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09-13 15:39:06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内容:

  指导练习第5、6、7题。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省略号的用法。

  2、能把表示反问的句子改写成表示肯定的句子。

  3、能有感情地朗读短文。

  教学过程:

  一、指导练习第5题。

  1、找出本单元课文中有省略号的句子,读一读说说它们的用法。

  2、逐句读读,体会句子意思,说说省略号的`用法。

  3、仿照例句,写几个有省略号的句子。

  二、指导练习第6题。

  1、读例句,明确练习要求。

  (1)指名读例句,说说句子的意思。

  (2)比较上下两个句子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3)指名读一读这两个句子,要求读出不同的语气。

  2、指名优等生改写第(1)句,再有感情地读一读。

  3、指名中等生改写第(2)句,再有感情地读一读。

  三、指导练习第7题。

  1、读题,明确练习要求。

  2、自学短文,读后讨论:短文中讲了一件什么事?题目中的“我们”指谁?这两个贫苦农民的孩子要求当红军时的心情怎样?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短文。重点指导两个孩子的话。

语文教案 篇2

  一、教材分析

  1.背景知识

  记叙了作者在大海上看到燕子南飞的情景,赞美了燕子为到达目的地所表现出的不畏艰难的。

  2.教材特点

  本单元训练的重点是读懂一组以时间为序的句群。没有明显的段落。第3自然段句与句之间有着严密的承接关系,可作为与第五单元训练重点有机过渡的一个训练段来进行教学。

  二、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8个新词。

  2.理解燕子过海不怕艰辛的句子。

  3.能按指定的句式补充句子;把主语相同的句子合并成一句话。

  4.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5.了解燕子的习性,体会燕子过海的艰辛。懂得要保护益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读懂第3自然段,体会燕子过海的艰辛。

  教学难点:燕子为什么要过海。

  四、教学准备

  课文录音、投影。

  五、教学时间:

  2课时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理解“风平浪静、航行、不分昼夜”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朗读课文,初步体会燕子过海的艰辛。

  (二)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

  大海宽广无边,燕子为什么要飞过大海?又怎样才能飞过大海呢?

  2.自学课文。

  (1)自读课文,圈点注划。

  (2)通过动手动脑动口,初步学会课文内容,找出疑难的地方。

  3.交流学习体会。

  (1)燕子为什么要过海?

  ①抽读第2自然段。划出表示原因的句子。

  ②把划出的句子读一读。

  ③句子中找出几对反义词。见《作业本》第7题。(北方——南方寒冷——温暖)

  ④按课文内容填空(投影):

  一个()的.日子,我们的船在(蓝色)的太平洋上航行。

  ⑤“海洋”除了用“蓝色”来形容外,还可以用哪些词来形容它呢?轻读课文第1自然段后,在()中填上合适的词语。

  (辽阔)

  (一望无际)——的海洋

  (深蓝)

  (2)燕子怎样才能飞过大海呢?

  ①理解“不分昼夜”的意思。

  查字典,说说“昼”的意思。说出它的反义词。

  ②感情地朗读第3自然段最后一句话。

  4.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中描写燕子过海不怕艰辛的句子。培养爱护益鸟的感情。

  2.进一步了解按时间顺序连句成段的叙述方法。

  3.能按指定的句式补充句子,初步学会把

  句子写具体;能把主语相同的三个句子并成一句。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描写燕子过海的艰辛和不怕艰辛的句子。

  教学难点:

  燕子飞下来,停在甲板上休息。

  比较句子--两句意思有什么不同。

  燕子落下来,伏在甲板上休息。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

  我们继续学习14课《燕子过海》。

  二、复习。

  1.请大家回忆一下课文主要讲什么?(课文主要讲燕子过太平洋的艰辛)

  2.齐读第一、二自然段,注意读书姿势。

  三、交代学习目标。

  这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三、四两个自然段,着重完成以下两个任务:

  1.理解描写燕子过海的艰辛和不怕艰辛的句子。

  2.能说说第三自然段连句成段的方法。

  四、学习第三自然段。

  (一)默读第三自然段,完成以下任务:(出示小黑板)

  1.标出第三自然段有几句话。

  2.用“——”划出描写燕子过海的艰辛的句子。

  (二)理解第一句。

  1.我们来比较三组句子。比较句子怎么比较呢?先读读句子,找出上下两句什么地方不同,再想想上下两旬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打出投影:比较句子,说说每一组上下两句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a.燕子一定是疲倦了。

  燕子一定是太疲倦了。

  b.燕子像雨点一样地飞下来。

  燕子像雨点一样地落下来。

  c.燕子停在甲板上休息。

  燕子伏在甲板上休息。

  ①齐读第一组句子,找出上下两句不同之处,并说说句子意思有什么不同。

  (下一句加上了“太”,写出了燕子疲倦的程度,突出燕子过海的艰辛)

  ②学生用a组句子的比较方法比较b、c两组上下两句意思有什么不同。

  (b组上一句用了“飞”,下一句用了“落”。“落”写出了燕子已没有力气飞行,突出了燕子过海的艰辛。c组上一句用了“停”,下一句用“伏”。”停”是用脚站着,“伏”是整个身子趴在甲板上,写出燕子浑身无力,反映了它过海的艰辛)

  2.把a、b、c三组中的下面三个句子并成一句话。

  (1)拿掉a、b、c组每组的上面一句话,读三组中的下面三个句子。

  a.燕子一定是太疲倦了。

  b.燕子像雨点一样地落下来。

  c.燕子伏在甲板上休息。

  (2)说说这三个句子都是写什么,是围绕哪个词来写的。

  (这三个句子都是写燕子,围绕着”太疲倦”来写。)

  (3)像这样都是写同一种事物或人物,意思连贯的几句话,可以合成一句话。怎么合呢?(做练习,指一生做在投影片上,其他学生做在作业本上)

  (4)打出投影片讨论并订正。

  3.指导朗读句子,读好“太疲倦”、“落”、”伏”几个词,读出燕子过海的艰辛。

  (三)理解第二句。

  1.过了一会儿,燕子又怎么样呢?第二句中哪些词语也写出了燕子过太平洋的艰辛?(展翅起飞、停止呼吸)

  2.“展翅起飞”不仅写出了燕子过太平洋的艰辛,而且还写出了什么?(还写出燕子不怕艰辛)

  3.还可以从什么地方看出燕子不怕艰辛?

  (燕子看到它的同伴停止了呼吸,没有被吓倒,反而勇敢地展翅起飞,多么顽强哪)

  4.齐读第一、二句。

  5.读到这里,老师被燕子那种不怕艰辛的深深地感动了,你们呢?

  此时此刻,你们想对燕子说些什么?

  (四)理解第三句。

  1.看投影填空。

  水手们用()的目光,()那些越飞越远的燕子,又怀着()的心情,把这些()的燕子,()放到大海的怀里。

  2.“崇敬”是什么意思?谁能给“崇敬”换个意思相近的词?

  出示:(崇敬)

  ()---的目光

  ()

  3.水手们崇敬燕子的什么?(不怕艰辛的顽强)

  你是从这一句话中的哪些词看出来的?(望着、轻轻)

  4.让我们和水手一样怀着对燕子无比崇敬的心情齐读第三句话。

  5.这一句写什么?

  (五)说说第三自然段连句成段的方法。

  1.说说这一段三句话是按什么顺序连接起来的?你是怎么知道的?

  2.找出这一段中表示时间的词。(过了一会儿)这一段是用“过了一会儿”这个表示时间的词,把上下旬连接起来。

  五、学习第四段。

  我们都被燕子那种不怕艰辛的顽强深深感动了,而身临其境的水手们更感动,他们向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请同学们读第四段。

  1.思考这一段中两句话是什么关系?(因果关系)

  2.哪一句是结果,哪一句是原因?

  把“你可知道”换成“因为”来读读。

  3.这两句话都用了叹号,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请求、感叹)齐读第四段。

  六、全文,渗透爱鸟教育。

  1.看板书说说燕子过海的艰辛。

  2.作者请我们不要伤害燕子,仅仅是由于它过海的艰辛的原因吗?

  3.打出投影:

  水手们请我们不要伤害燕子,是因为燕子是益鸟,是因为燕子过海,更因为崇敬燕子的。

  4.学了这课文,你将怎样对待燕子呢?

  七、配乐朗读。

  八、做《作业本》第二题,第五题。

  板书设计:

  过不展翅起飞

  燕子太分-→太疲倦-→落-→伏——不怕艰辛

  平昼停止呼吸

  洋夜

  崇敬

  水手

语文教案 篇3

  基本目标:

  1、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够综合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自己收集的资料、老师提供的资料读懂课文。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实验的科学精神。

  4、能根据图片提示复述风筝实验的经过。

  发展目标:

  1、激发学生立志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思想感情。

  2、培养学生收集课外信息的习惯,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复述风筝实验经过媒体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

  第二课时

  授课时间

  3月26日

  复习导入

  1、读题后提问:通过上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天火是指什么?为什么说雷暴在人们的心目中一直是种可怕的东西呢?

  2、天火之谜到底指的是什么?

  3、引读:雷暴到底是什么呢?这个谜直到18世纪才被――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解开。那么这个谜是怎样被富兰克林解开的呢?

  (板书:富兰克林解开)

  1、根据老师的提问回答,复习上一堂课的相关学习内容。

  2、背诵老师引读的内容“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解开”。

  上堂课已经学习了第1自然段,在复习中让学生再一次感受到雷暴在人们心目中的可怕程度,为下文学习奠定基础。

  学习第3自然段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3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指名说说这一自然段的意思,并相机板书:早就观察、大胆推测、决定实验。

  3、请同学们再读读这一自然段,哪些地方自己能够读懂,哪些地方还不理解?读的时候,可以用自己课外收集的资料来帮助理解,不理解的做上记号,等会儿我们一起讨论。

  4、指名学生说说不懂的问题。并相机组织学生讨论、朗读课文。

  (1)你们真的了解雷暴与静电放电现象之间的相似之处吗?你怎么知道的?引出:老师收集到了这样三份资料,从这些资料中,你就会有新的发现。这些资料能帮你说明问题吗?引读,由此他大胆地推测――雷暴就是人们熟知的放电现象。

  (2)雷暴就是人们熟知的放电现象,这种推论现在看起来不值得奇怪,但在当时却令人难以相信。人们为什么要取笑他呢?出示取笑的一段话,你能联系课文第1自然段说说吗?齐读这一段话。他们会怎样取笑富兰克林呢?

  过渡:面对人们的取笑,富兰克林决定――通过实验来揭开雷电的秘密。(板书“风筝实验”)

  1、自由读课文第3自然段,并概括这一节的`意思。

  2、自读课文第3自然段,联系上下文或联系自己收集的课外资料读懂课文,不理解的做上记号

  3、提出不理解的问题和解决自己或同学提出来的问题。

  4、与老师进行平等的对话,在对话中不断理解课文,体会课文的意思。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学习这一自然段时,先从整体上了解这一自然段的意思,然后运用读懂课文的方法自己学习课文,旨在培养学生的自能读书的本领

  重点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和课外资料进行积极的信息处理过程,理解课文内容,在讨论理解的过程中相机指导朗读课文。

  学习第4自然段

  1、请同学自由读课文第4自然段,联系上下文或借助课外收集到的资料来理解课文,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做上记号。

  2、教师收集到了一段动画,请同学们看仔细了,或许可以解开你心中的疑问。

  3、看了这一段动画,你又知道了什么?

  4、还有什么问题要提吗?相机讨论、指导朗读。

  (1)做这次实验的条件有哪些?

  (2)为什么麻绳上的纤维“怒发冲冠”般地竖了起来就说明这是麻绳带电的信号?

  (3)指导读两个感叹句:第一句要读出有惊奇发现的心情,最后三个感叹句要读出他成功的喜悦。

  (4)让学生联系课文和补充课外资料,体会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实验的科学精神。

  5、这一段写得很精彩,同学们能够把“风筝实验”的经过复述出来吗?出示多幅图片,让学生练习复述。

  6、指名学生复述课文第4自然段。

  7、如果用上课文中的好词好句,复述就更加生动,谁来?

  1、学生自学课文第4自然段,理解有关语句,不理解地方做上记号。

  2、观看动画,理解课文。

  3、讨论理解同学当中不理解的地方,深入理解课文。

  4、体会富兰克林在实验过程中勇于探索、敢于实验的科学精神。

  5、对照图片练习复述课文。

  学习这一重点小节,以读懂课文、朗读课文、体会思想、复述课文贯穿,突出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

  复述是课文后的要求,即是编者的意图,一改通过文字提示指导学生复述,而是在观看动画的基础上并辅之以多幅图片指导学生复述。

  学习第5自然段

  1、“风筝实验”成功了,这个实验也证实了富兰克林先前的推测――雷暴只是普普通通的放电现象。(板书:证实推测)

  2、联系上下文想想看,做成功了“风筝实验”在当时的影响有多大?

  (相机板书:震惊世界)

  1、知道实验的结论。

  2、说说做成功了“风筝实验”在当时的影响。

  通过想象,再一次让学生感受到“风筝实验”对当时影响以及富兰克林所作出的贡献。

  学习第6自然段

  1、雷暴就是大规模的放电现象,这是个震惊世界的发现,但富兰克林并没有沉醉于自己的成功之中,而是继续不懈地努力,根据放电的原理,发明了避雷针。

  2、避雷针有什么作用呢?

  1、齐读第6自然段。

  2、说说避雷针的作用。

  在朗读中理解课文的意思,感悟富兰克林在科学上的不懈精神。对照板书总结课文1、对照板书,总结全文。

  2、出示富兰克林简单生平和其它发明介绍资料。

  3、拓展作业:

  (1)课外阅读《富兰克林传》;

  (2)搜集关于避雷针的课外资料,说说避雷针是怎样避免雷击从而保护建筑物的?

  1、了解富兰克林的生平和其它发明创造。

  2、课外完成作业。

  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和对科学的热爱。

  板书设计

  25、天火之谜

  富兰克林 早就观察 大胆推测 决定实验

  解 开 风筝实验 证实推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了解家庭的基本成员及关系。

  2、展示家人共同的活动,体验家庭的可爱。

  3、初步形成对家的归属感。

  教学重点:

  体验家的可爱,初步形成对家的归属感。

  教学准备:

  多媒体等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活动一、看媒体、读儿歌

  1、看多媒体故事

  蚂蚁豆豆和小羊、小鸡一起跳舞,小鸟在一边快乐地唱歌。

  鸟妈妈:“孩子们,天快黑了,赶快回家吧!”

  小鸟:“伙伴们,今天玩得真高兴,可是天晚了,我们明天再玩吧!”

  小鸡、小羊:“是啊,我们也该回家了。”

  小鸟、小鸡、小羊:“豆豆再见!”

  蚂蚁豆豆:“再见!”

  2、小朋友们,天黑了,他们都回哪里了呀?

  3、出示儿歌:小鸟倦了,回到树上的家,

  蚂蚁累了,回到树下的家,

  傍晚,小鸡小羊都回了家。

  师生一起读儿歌。

  4、对啊,小动物们都回到了自己——可爱的家。

  出示课题:可爱的家

  齐读课题。

  活动二、介绍自己的家

  1、你有一个可爱的家吗?那你的家在哪里呢?

  2、学生交流(指导说说家庭地址,家庭电话等等)

  3、你会邀请你的朋友来你家玩吗?

  听,有一个小朋友正在打电话邀请他的好朋友来自己可爱的家玩呢!

  座位上表演打电话:

  伶伶:喂,是俐俐吗?我是伶伶。

  俐俐:我是俐俐,你好啊,有什么事吗?

  伶伶:我想明天请你到我家来玩。

  俐俐:好啊!可是你家我不认识。

  伶伶:我来告诉你,我家住在白玉兰小区5号302室。从我们学校出发的话,你只要沿着校门口的`马路一直走,看到医院后往左拐,电影院旁边的小区就是白玉兰小区了。如果到时候你还不知道,可以打我家的电话,号码是56656886。

  俐俐:好的,我们到时候见。再见。

  伶伶:再见。

  4、小朋友,你想请你的好朋友到你家来做客吗?

  那就马上去找你的好朋友像刚才的小朋友那样介绍一下你家在哪里,怎么去你家吧!

  评一评:谁最像小主人,会介绍,有礼貌,给他一个“可爱的家”卡片作奖励。

  5、现在请你做做小主人,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的可爱的家。

  2—3名学生拿着全家福的照片在实物投影仪下介绍自己的家。(指导说说家里有些谁?也可以讲讲他们的爱好、性格等等,还可说说你最喜欢谁?)

  6、同桌互相介绍,也可以到老师面前向老师介绍。

  给说得好的小朋友送“可爱的家”卡片。

  活动三、演一演、展示快乐的家

  1、有一个小朋友也急着要向大家介绍呢!看!

  多媒体播放小朋友明明介绍自己家的全家福。还介绍了和家人在一起的快乐时光。

  边播放片段,明明边说。

  片段一:我的家真可爱,晚饭后,我们一家其乐融融,妈妈给我讲故事,爸爸看报纸,爷爷奶奶看电视。

  片段二:我的家真可爱,星期天,一家人去野外郊游,我和妈妈放风筝,爷爷奶奶在树荫下伴着音乐翩翩起舞,爸爸给我们摄下这快乐的一幕。

  片段三:我的家真可爱,夜深了,调皮的我睡着了也不安分,爸爸进房帮我盖好了踢掉的被子。

  片段四:我的家真可爱,辛劳了一辈子的奶奶70岁了,我们全家举杯祝福奶奶健康长寿。

  2、明明的家可爱吗?在你可爱的家里又发生过哪些事呢?给大家说一说。

  各小组拆开信封,演一演信里描述的家里的故事。评一评,奖励“可爱的家”卡片

  3、(配乐)在我们每一个小朋友的家里都发生过,也正在发生,将要发生许许多多开心的、难忘的,甚至也许是难过的事情。不管怎么样,你爱你的家吗?

  4、(配乐)家是一个充满爱的地方,是一个可以让人爱的地方,我们大家都有一个可爱的家,看,你们今天带来的都是爱的证据。

  (大家拿出带来的妈妈织的毛衣或爸爸给买的书,再或是其他……)

  请学生拿着爱的证据向大家说一说。

  活动四:唱一唱、做一做,体验快乐的家

  1、学唱儿歌《可爱的家》

  2、总结延伸

  总结:

  小鸟飞向枝头,回它的家。

  蚂蚁爬回小洞,回到它的家。

  小羊奔过草地,回到它的家。

  小朋友边走边唱,回到自己的家。

  家,我们都有一个可爱的家。

  3、(配乐《可爱的家》)说说心目中可爱的家,画画现在可爱的家或心目中可爱的家。

  课后作业:在家长帮助下学着回家布置自己的家,使它更可爱。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自读《小书架》,继续培养学生每天阅读的习惯。

  2.通过复习单韵母明确学习拼音对识字的意义。利用认识的字复习学过的韵母,并练习给汉字标声调。

  3.渗透性识字10个,运用学过的笔顺写生字5个,学写笔画“、”。

  教学重点

  综合运用听读识字法、拼音识字法、上下文猜字法组织学生进行识字教学,加强自学。

  教学难点

  讨论“书”笔画、笔顺。

  教具准备:

  生字卡、贝壳图片生字卡、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给你们请来了一位老朋友。你们看,他是谁?你们听丁丁说什么呢?

  听录音:小朋友们,你们好!我叫丁丁,还记得我送给你们的第三把金钥匙吗?“我家有个好习惯:晚上,爸爸妈妈常为我念故事书。现在我认识一些字了,自己也跟着读。全家人一起读书的时候,我觉得特别愉快。”小朋友们,你们家中有这样的好习惯吗?

  今天,我想请小朋友们参观我家的书房。不过先要猜个谜语,猜出来就欢迎大家来参观。

  一座小楼房,没门又没窗。

  图书一本本,全在里边藏。

  出示课件:小书架的图片(课件为新教材的配套课件)

  板书:小书架

  二、听儿歌、读儿歌、背儿歌

  1.听儿歌:现在就请你们参观丁丁家的小书架吧?

  出示课件:小书架的图片与课文。

  听读《小书架》课文。

  2.读儿歌

  (1)丁丁的习惯真好,每天放学都看它。你呢?是否也有这样的好习惯呢?下面请小朋友们自由指读课文,标出不认识的字。教师巡视,板书学生标出最多的字,提示学生。如:架、摆、层、间

  (2)哪个小朋友会读,站起来当“小老师”来教我们好吗?学生带读,注意词连读两遍或三遍。

  (3)老师带读了几遍不认识的字是否少了呢?现在我想请小组内会读的同学来教不会的同学,希望你们能互相帮助,合作学习。小组合作看读。

  (4)通过合作学习你不认识的字是不是更少了呢?请同桌帮你检查一下,读得好就给自己画一朵小彩花。互相朗读

  (5)可以让老师看看你的小彩花吗?请你们起立,让大家听听你们读得怎么样?起立齐声朗读。

  3.背儿歌:试着背出来好吗?看课件背诵:小书架图片,并随鼠标移动认识“上中下”的位置。

  三、学习生词,巩固单韵母

  1.刚才小朋友们听得认真,读得仔细,背得很棒。如果老师把课文中的词单拿出来,你还认识吗?出示生词卡读两遍。

  2.游戏:悄悄话 悄悄告诉同桌,对了点点头,错了悄悄告诉他。

  3.复习单韵母

  (1)还记得本课书学了什么单韵母吗?练练它们的.四声吧。

  (2)出示生词卡:读四声,确定声调。说明没有声调的读轻声。

  ————课中休息————

  四、学习生字,加强自学

  1.词读得好,韵母认得准,声调找得准,老师真为你们感到自豪。但如果老师让生字离开生词,你们还能认得准吗?抢读生字卡。

  2.增加难度有信心吗?“说字摆卡”不会可以问问小老师,看看会的同学。(加粗字为出示字卡的内容)

  上层的上 中间 在下面:用手势表示——上中下。(检查理解情况)

  在、我、用、给、每、放:练习组词。

  要:多音字,一讲而过。

  3.边收卡边读卡——放好。

  五、学写字,学笔画

  1.看桌上还有什么卡,念出来。(书)

  2.学写:“、”书字里有一个新笔画相信你们早认识了?

  (1)观察书写,念出来。

  (2)端正书写姿势,写“、”的字头。

  3.学习“书”

  (1)出示“书”的字卡,讨论笔顺。

  (2)学生说,教师板书,学生观察书写。

  (3)书空笔顺

  (4)端正书写姿势,写“书”的字头。

  4.组织学生讨论,学习“上、中、下、用”。

  六、检查学习情况

  1.捡贝壳

  (1)书是知识的海洋,哪个小朋友愿意到这里捡贝壳?(贝壳后面有生字)

  (2)带读。 如:上——上层的上。

  2.齐读课文:让我们在熟悉一下学过的字词。并想想你喜欢小书架吗?为什么?(提高学生与书交朋友的思想认识,培养学生每日看书的好习惯。)

  七、布置作业

  1.读或背课文给家长听。

  2.“、”和5个生字各写一行。

  附:板书设计

  小书架

  一排贝壳图片 背面有生字

语文教案 篇6

  柳毅传

  教学目标

  1.了解唐传奇的特点,培养阅读浅易文言的能力。

  2.梳理课文情节线索,把握柳毅、龙女、钱塘君的不同性格特点,欣赏艺术手法。

  3.能恰当地评价中华传统道德中行侠仗义、惩恶救难品格的积极意义,并了解缺少恋爱婚姻的自由,是造成封建社会青年男女尤其是广大妇女家庭婚姻悲剧的根本原因。

  教学重点和难点

  了解唐传奇的艺术特色,认识柳毅、龙女形象对于反映当时社会现实的意义。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在中国古代小说中,才子佳人,英雄救美是一个常见的题材。这和唐代的传奇的很大的关系,因为唐代的传奇是真正开始有意识的创作,情节结构比较完整,描写手法也有显著的提高,而其内容就有很多是描写爱情

  二.听录音,正音正句

  毁黜(chù)龁(hé)殚(dān)言涘(sì)怛(dá)瞽(gǔ)罹(lí)哀咤(zhà)坼(chè)鬣(liè)掣(chè)霰(xiàn)铛(dāng)彀(hú)

  三、整体感知

  1.让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故事情节。

  2.列出情节提纲

  1、2段:柳毅路遇龙女第3段:柳毅接受龙女之托

  4、5段:柳毅寻访龙宫第6段:钱塘君呼啸而去

  第7段:龙女得救回宫第8段:钱塘君叙说事情原委

  3.课文以后的结局

  洞庭君感柳毅之德,设宴款待。钱塘君提出将龙女许配给柳毅,但因出语傲慢,遭到柳毅的严辞拒绝。柳毅辞归,娶妻屡亡,乃迁居金陵。而龙女于直感柳毅之恩,“誓心求报”,她闭户剪 发,断然拒绝父母欲她许配给濯锦江的小儿子的愿望,后知柳毅在金陵鳏居,乃化名卢氏女,由媒说合,与柳毅终成配偶。夫妻感情甚笃。谈起往事,柳毅方知卢氏即龙女。后夫妻徙迁南海,复归洞庭。

  四、分析课文13

  1.下列词语在各句中是什么用法。

  ①还

  A应举下第,将还湘滨回

  B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仍然

  C还矢先王归还

  D譬画虎不成,还为狗者也反而

  E扁鹊望桓侯而还走同“旋”,绕道而行

  ②胜

  A歔欷流涕,悲不自胜控制住,禁得住

  B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势战胜

  C日出江花胜红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胜过,超过

  D卿当日胜贵更

  E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美好,美妙

  F何可胜道也哉完全

  第二课时

  .复述前三段内容,抽查翻译情况

  .分析解读四五段。

  1.解释下列词语在句中的意义和用法。

  ①别

  A而大小毛角,则无别羊焉区别

  B其夕,至邑而别其友告别

  C何处可为别,长安青绮门送别

  D老都管别了脸对众军道扭转

  E映日荷花别样红特殊的

  ②居

  A客当居此以伺焉停止,休息

  B城居者未之知居住

  C令女居其上坐

  D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处在

  E居为奇货积储

  ③被

  A幸被齿发,何敢负德加于

  B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被子

  C如被冰雪覆盖,遮盖

  D秦王复击轲,被八创遭受

  E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表被动

  F将军身被坚执锐同“披”,穿着

  .分析解读最后三段

  1.解释下列词语在句中的用法。

  ①良

  A毅良久稍安,乃获自定非常,很

  B侍中、侍郎郭攸之、费袆、董允等,此皆良实善良

  C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良好,美好

  D天下之良工也优秀

  ②然

  A毅对曰:“然。”对,是的

  B其去则然,其来则不然这样

  C然若喜若悲,零泪如丝但是

  D君怃然曰的样子

  2.作者是如何塑造钱塘君这一形象的?

  答:间接描写(写洞庭君与之对比、写柳毅之畏惧侧面衬托)与直接描写相结合;刚猛与谦和对照描写,既让人惊叹,又平易近人。既又重情的一面,又有无情的一面。用矛盾的笔调勾画出一个矛盾的人物。

  3.试将钱塘君救龙女一节改写成一段小故事。然后比较直接描写与补叙哪一种手段好。

  (略)

  .分析理解:

  阅读小说要紧紧抓住情节、人物、和背景三个要素。首先思考以下问题:

  1、全文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展开故事情节的?

  书信。请求传书,允诺传书,洞庭传书,传书的结果,组成了完整的故事。

  2、情节曲折是传奇的鲜明特点,请结合课文说说哪些方面体现了情节之奇?

  柳毅入龙宫一段,传书的方式奇特,按照这种方式,果真见到了水府龙宫,见到了人世间没有的奇景,还见到了神龙世界的奇人。(具体见课文)

  3、思考作者这样构思情节有什么作用。

  以书信为线索,又能突出人物性格,龙女托书柳毅,说明龙女不屈服于命运,想方设法要跳出苦海,寻求幸福;柳毅传书,表现了急人之难的侠胆义;钱塘君闻讯而怒,食婿除恶,表现了正直刚烈的特点。

  第三课时

  一、引导学生讨论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1.龙女

  龙女是一个美丽善良而又不甘任人欺凌、敢于冲破封建礼教束缚、追求自由幸福的妇女形象。。

  2.柳毅

  柳毅确是“义夫”,一个侠义之士,他怀有强烈的正义感和同情心,急人之困,见义勇为,侠义正直,磊落坚毅,不避艰险,不负重托。

  3.钱塘君

  在钱塘君身上,作者寄托着人民的愿望和理想。不合理的婚姻制度酿成了无数人间悲剧,只有彻底破坏旧秩序,才能为自由、幸福开辟道路。要破坏旧的秩序,非有排山倒海的强大力量不可。钱塘君,就是这种愿望和力量的化身。

  二、理解思想内容

  这个传奇故事对包办婚姻作了愤怒的批判,表达了婚姻自由的理想,在这个意义上,具有反封建的意义。

  三、艺术欣赏

  1.富于想像,情节波澜起伏。

  2.文辞华艳,凝练生动,语句在散行之中夹有骈偶文句和韵语,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

  四、作业:比较龙女与刘兰芝的形象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05

语文的教案01-09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1-10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4-02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04-05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4-06

小学语文教案常用 小学教案语文教案08-20

语文园地教案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