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语文教案>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09-15 18:05:22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篇1

  一、复习引入:学生介绍山谷中的谜和揭开谜底的人。

  二、速读全文,以旅行者的口吻练说旅行收获,直奔学习重点。

  1、示:这次旅行,我不仅 ,而且 。

  2、划出文中写启示的句子,再练说。(可引用另一位旅行者的话或文末的句子)

  3、设疑:他们怎么会从雪松身上得到这个启示?弯曲不是倒下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发展是什么意思?

  三、自读第3自然段,自主感悟。

  四、组织交流,感受雪松智者、强者形象,理解启示的含义。

  1、学生自由交流读后感受、理解,教师随机引导。

  2、读书要边读边想象,脑子里要浮现文字描绘的景象,这就把书读懂了,读活了。学生再读,边读边想象。

  (1)学生自由交流想象到的景象,教师引导紧扣关键词句感悟、品味。

  (2)示句:就这样,反复地积,反复地弯,反复地落,反复地弹不论雪下得多大,雪松始终完好无损。

  指导联系上文理解积、弯、落、弹的景象和完好无损的意思。

  边朗读边想象雪松弯曲、反弹的.情景,在评议时引导理解反复、省略号和始终表达的含义,练读句子。

  (3)现在我们是不是有了就是旅行者的感觉了,看到了这样的景象,此时你有什么感受?想说什么话吗?。

  (4)练习朗读:能通过朗读把我们心中的敬佩、赞美送给雪松吗?

  3、再读启示,谈谈自己的理解。如有困难,可引导学生先联系雪松谈谈,再结合生活实际推而广之。

  五、同学们学了这篇课文后,有什么收获吗?还有什么疑问?

  六、布置作业。

  1、摘抄描写雪松与大雪抗争和旅行者得到的启示的句子。

  2、联系生活实际,写出对弯曲不是倒下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发展这句话的理解。

  2、有兴趣的同学可写一篇读后感。

语文教案 篇2

  【课文标题】

  识字1

  【教学目的】

  1、熟读生字词并正确拼写。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熟读生字词并正确拼写。

  【教学难点】

  熟读生字词并正确拼写。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及媒体资源播放。

  【教学用具】

  生字卡片、PPT、视频、动画。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师:一年有几个季节?你最喜欢哪个季节?哪位小朋友喜欢秋天?秋天是什么样的?谁来和大家说说?

  二、利用生字卡重点学习生字

  层、尽、染、淡、登、翠、爽、壮

  1、播放动画,正确掌握以上生字的拼音、字形、笔画、结构,适用讲解生字的字义,并利用生字来组词。

  2、重点讲解难写的字、易错的.字、相似的字,如:

  “宜”与“实”,上边都有一个宝盖儿,区别在于“宜”的下边是个“且”,“实”的下边是个“头”。又如:“尽”和“层”都是“尸”字头,区别在于“尽”的下边是一捺和两点,而“层”的下边是“云”。

  3、利用生字卡片抽读和听写。

  三、结合图片学习生字词

  1、熟读以下生字词并正确书写:

  景色宜人、层林尽染、叠翠流金、秋高气爽、山河壮美、五谷丰登、春华秋实

  2、将刚才所学的生字词填入以上词语中。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课文

  1、教师范读并启发学生理解秋天的特征。

  2、播放秋天的图片,让学生用刚学习的词语来描绘各张图片,启发学生用别的词语来描绘。

  二、小结

  这次课我们学习了描写秋天景象的一些词语。请同学们想想除了这些词,还有哪些词描写秋天?

  一年有四个季节。除了秋天,还有春天、夏天、冬天。课后,请大家收集描写这三个季节的词语。

语文教案 篇3

  【教材简析】

  “自尊者自立,自尊者自强,自尊者自信”。这篇课文写的是美国石油大王哈默年轻时的一个故事。在一个寒冷的冬天,在逃难的路上,他饥寒难忍,但是他拒绝了送到面前的食物,理由是他不能白吃人家的东西,只能在帮忙干完活以后,他才吃这份食物。后来,他留在杰克逊家里干活,成为庄园里的一把好手。从这件事可以体会到,尊重自己,才能获得别人的尊重。

  【学生分析】

  1、学生56人,喜欢争论,爱听故事。

  2、学生思维活跃,胆大,知识面广,对许多事情充满好奇,想弄明白。

  3、学生已具备初步的辩论能力。

  【设计理念】

  1、学生喜欢讲故事辩论课,教师根据教材特点设计这样的课型。

  2、充分展开学习过程,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在价值取向上正确定位:

  如:“富翁=尊严”的正确定位。

  3、给学生提供一个思维情感碰撞的平台──辩论:

  在这里学生的思维情感得到充分的尊重,想法、意见得到尽情的流露。让每个学生的思维和情感都得到发展。

  4、珍视“童心世界”的课程资源,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4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从描写年轻人的神态、动作、语言的句子里体会到年轻人自尊的品格,从中感受“自尊者自立”的道理。

  【教学流程】

  一、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揭题方案:

  同学们你们相成为富翁吗?(想)谁能给老师说出几位世界首富的名字?(比尔·盖茨……)

  他们是怎样成为世界首富的?

  方案1:从学生的回答中引出课题“尊严”一词。

  方案2:学生的回答中引不出“尊严”一词,老师通过讲故事,最后点出“尊严”一词。

  二、点上探究,体验“尊严”的内涵引课方案(根据上面的方案设计)

  方案1:当学生点出“尊严”一词时,老师就顺势说什么是“尊严”?当学生回答不全面时老师接着说,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听完故事你就理解了“尊严”真正的内涵。

  方案2:当学生回答不出“尊严”一词时,老师直接给学生讲一个故事。通过故事学生就知道成为富翁必须具备的条件,也就是尊严的内涵。

  生活是教学的源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所学知识越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就越感兴趣。成为富翁是每个成人、孩子的梦想。孩子们很想获取成为富翁必备条件的知识,因而以此为切入点,让生活走进语文学习,走进学生的认知世界和情感世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聚焦点一:一个信念──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1、老师开始讲故事,并把难理解的词、不认识的字随机板书,学生反复读并理解。讲述内容:“从头……就狼吞虎咽的吃起来。”(停下来设置问题开始辩论)

  板书:沃尔逊逃难面呈茶色疲惫不堪狼吞虎咽(学生理解完反复读)

  2、问题: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做?

  观点一:连一句感谢的话也顾不上说,就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观点二:不吃,坚信劳动得来的才是自己的。

  ⑴ 支持第一个观点的同学,在一起讨论理由:

  教师设想:根据现在社会的实际情况,学生的天真可爱、真实,估计这组人多。

  估计讨论结果是:

  ① 不吃白不吃。

  ② 死要面子活受罪。

  ③ 这个时候是选一张脸,还是选一条命。

  ④ 吃完有了力气再干活。

  ⑵ 支持第二个观点的同学,在一起讨论自己的观点:

  老师设想:这组人少,原因:

  ① 读过课文,顺应课文的思想没有自己的思想。

  ② 有个性。

  ③ 顺应老师的想法。

  估计学生讨论结果是:

  A、人活脸,树活皮,人的面子重要。

  B、劳动得到来才是自己的.,虽然活下来却像个乞丐。

  C、宁愿饿死不吃白食。D、吃完不让干活呢?

  ⑶ 两组开始辩论:

  学生辩论时,教师首先应尊重他们的独特感受,同时捕捉有代表性的信息进行价值取向的引导,如“劳动得来的才是自己的”这种说法十分符合孩子的认识水平,会有很多同学表示赞同。可以组织讨论:人该不该有这种信念,让学生联系实际(自己父母的劳动)充分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一个信念。

  这个环节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个思维、情感碰撞的平台──辩论,在这里学生的思维和情感得到充分的尊重,想法和意见得到尽情的流露。在辩论中学生很多想法得到肯定之后会有一种成功感,这种成功感会变成一种动力。从而激发他们今后主动、自觉的获取知识。将教师的点拨放在辩论后,实现了教师由“主宰者”向“服务者”的角色转变,使教师的指导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辩论、点拨促进了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这正是新课改的精髓。

  聚焦点二:一种品格──坚强的毅力

  1、老师接着讲故事,并把难理解的词、不认识的字随机板书,学生反复读(目的是让学生和文中情感进行碰撞)

  故事内容:“只有一个人例外……我再给您派活儿”(停下来设置问题辩论)

  板书:脸色苍白骨瘦如柴目光灰暗(理解完反复读)

  2、问题:如果是你,你该怎么办?

  观点一:吃完再干

  观点二:干完再吃

  ⑴ 支持第一个观点的同学,讨论自己的理由:

  老师设想:通过上一步的引导,大部分学生不会选这组。

  估计理由:吃完再干有力气……

  ⑵ 支持第二个观点的同学,讨论自己的理由:

  估计理由:

  ① 吃完不让干呢?

  ② 自己既然有坚定的信念,就应该干完再吃。

  ⑶ 两组开始辩论,辩论时教师捕捉双方有价值的信息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的价值取向。人都这么饿了,先干活会很累的也干不好,这就需要人有坚强的毅力──一种品格。随机引出第三个话题:这活该不该认真干?

  表面上看这次辩论和第一次的辩论的形式上一样,实际上这个环节设计的主要目的是实现学生个性张扬。学生在第一次辩论中还有些盲从、猜测老师的想法。通过第二次的辩论学生意识到这里只有民主、平等的对话,并没有完全的对错曲直,有个性的想法才真正的属于自我。学生将更加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情境中,实现自我的价值。

  聚焦点三:一种态度──做事认真

  针对上面的问题的答案教师设想:全班学生估计说:认真干。同桌互相找理由主要目的:是内化成一种品质。

  估计讨论结果是:

  1、不认真干心里不踏实。

  2、还不如不干白吃。

  3、我妈教育我干活要认真干好。

  4、干活时心态要好,既然干就干好。

  5、吃的踏实。

  当学生的意见达成一致时,说明学生在认知世界和情感世界的相互碰撞中提升到了一种品质,一种精神,这正是我们教学目的所在。

  1、老师接着讲故事,边讲边板书难理解的词、不认识的字。(根据上面辩论,让学生和课文主人公对照的过程)

  故事内容:“不,我现在就做……完”

  板书:赞赏 惬意 羡慕 尊严(理解完反复读)

  2、问题:

  什么是尊严?

  聚焦点四:富翁=尊严

  1、翻书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并互相检查。

  2、互相交流、互相研读,画出重点词、句。

  3、讨论什么是尊严?

  通过讨论问题,让学生基本达成这样一个共识:这里的富翁,并不是指那些拥有豪华的物质享受或百万金钱的人,而是拥有着尊贵的人格魅力、相信劳动才能创造财富的人。这样的人的贫穷只是一时的,他会靠自己的尊严,凭自己的双手一点一滴的把财富创造出来,成为既有物质财富,又有精神财富的富翁。

  这里是课文的中心所在,也是课文的教学重点、难点。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加上老师的及时点拨,使学生的情感和文中人物的情感产生激烈的碰撞、交流。随着情感的融入、理解的加深,突出了重点,也突破了难点。

  三、课文内化,使“尊严”成为学生的行为

  教师总结:

  简短的故事告诉我们:劳动可以创造美好的生活,形成一个人独特的人格魅力;劳动更能推动历史的进步。我们应该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美好的生活。

  四、作业

  运用本班图书、电脑网络,小组共同完成小论文:谈“富翁”

  五、学生老师信息收集

  1、世界首富的故事。

  2、石油大王哈默的资料。

  【板书设计】

  (略)

  【课后反思】

  下课铃声响了,我们心充满了“几分欢喜,几分忧”,这是这学期我最成功又最不成功的课。

  成功之处:

  1、巧妙激趣:

  从学生感兴趣的“你们想不想成为富翁;”“成为富翁应该具备哪些条件”的问题入手。

  2、采用讲故事、辩论的方式:

  这个年龄的孩子喜欢讲故事,爱张扬自己的个性,辩论是他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学习方式。教师利用这点使学生与文本对话交流,与学习伙伴交流碰撞。在学习中享受,在学习中学会做人,在学习中增智。

  思考:(不成功之处)

  1、这样的课学生喜欢上,而教师知道学生喜欢上却不敢多次尝试,主要是教师的课堂开放了,自己能力有限无法调控,这将是每一个教师今后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2、学生思维太活跃了,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我只好忍痛割爱,许多学生感兴趣的观点正讨论在兴头上,老师只好把他们的热情扑灭。

语文教案 篇4

  (一)(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二)(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

  惟有蜻蜓蛱蝶飞。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11个生字;

  2.背诵两首古诗,默写《四时田园杂兴》(一)(二);

  3.能用自身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所描写的景象,陶冶爱美的情趣。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都学过哪些古诗呢?谁愿意背给大家听?今天,咱们再来一起

  学习一首,题目叫《四时田园杂兴》。

  播放课文朗读录音。介绍作者。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苏苏州)人,绍兴二十四年进士。其诗题材广泛,对农民的痛苦,官吏的残酷等都有反映,诗风清逸淡远。著有《石湖居士诗集》、《石湖词》、《吴湖录》等。)

  二、释题并初步感知课文

  1.释题:“兴”是什么意思?谁能用自身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并猜测一下诗文会写些什么内容?

  2.教师范读全诗,同学小声自读并考虑:诗中都写了哪些人物?他们分别在干什么?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3.指名试读全诗,引导回答上面问题。

  三、学习诗文内容:第一首

  1.自由读文,利用工具书查阅自身要理解的词语,并记录自身的疑难问题。

  2.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

  ①昼:白昼。②耘:除草。③耘田:在田里除草。④绩麻:把麻搓成线。⑤各当家:各人都担负起一定的家庭责任。⑤未解:不懂。⑦供:参与。⑧耕织:耕田织布。⑨傍:靠近。⑩桑阴:桑树下。

  4.引导同学试着解释全诗:

  白昼除田草,夜里搓麻条,村里的男女都担家。

  幼童不懂耕田织布,也在桑树荫下学着种瓜呢!

  5.请同学们认真想一想:后两句表示孩童天真可爱的行为,目的是什么?(有力地烘托出农民勤劳简朴的生活)

  引导同学观察图画、描述画面内容。(抓住儿童神态、动作、想象其语言)

  6.放声自由读诗,想像其意境,体会农民一家辛勤劳动的生活。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指导背诵

  五、总结

  这首诗风格清新自然,语言亲切朴实,富有泥土气息。描写了紧张而又愉快的劳动局面和田园生活的美好。

  六、安排作业

  背诵全诗,预习下一首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作者范成大极其“田园诗”与前朝的田园诗的异同。

  2通过朗读和语言的品位欣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会诗歌的'意境。

  3 培养同学的古代诗歌的阅读鉴赏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检查作业

  1、背诵诗歌 2、默写诗歌

  二、教授新课

  (一)交流资料

  互相交流查阅的有关唐代田园诗歌并与范成大的田园诗歌比较

  (二)朗诵诗歌体会诗歌意境

  指名朗读、分组朗读并进行指导。

  (三)整体感知诗歌的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明确:本诗描写晚春农村的自然景色。表示了作者对田园风光的热爱。这

  首诗歌表示的乐趣在于自然景物。

  (四)交流探究

  1、诗歌前两句写了什么内容?明确:前两句写了晚春江南农村的景象。

  2、怎知道晚春呢?

  明确:典型的事物描绘。(金黄的梅子杏子肥菜花稀落雪白的麦花处处)

  3、三、四句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正午时分的幽静的景象。

  4、四句中写“蜻蜓虫夹蝶飞”显得田野静悄悄的,如何理解?

  明确;以动写静。

  5、诗歌的写法

  明确:1 点面结合

  2 动静结合

  三、练习:

  1、朗读诗歌 2、背诵并默写诗歌

  四、小结:

  1 诗歌的朗读 2 诗歌内容的理解 3 诗歌的写法

  五、作业:理解背诵默写两首诗歌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诵读欣赏课文,体会课文生动、细致的描写。

  2.深入探究三叔的语言,理解其深刻的含义。

  3.合作学习,领会珍惜时间、抓住生命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1.反复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生动的语言。

  2.领会珍惜时间、抓住生命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探究三叔的话,理解其深刻的含义。

  教学方法:

  自读感悟,合作探究。

  教具:投影仪、录音机。

  教学活动:

  一、播放歌曲《童年》,导入新课。

  一首动听的歌曲将我们带回到了那金色的童年,童年,它就像一幅画卷,记载了我们成长中许多美丽的回忆。同学们,你的童年是什么样子的呢?

  指名介绍自己的童年。

  老师总结,导入课题:

  刚才几位同学都介绍了自己丰富多彩的童年。童年,几乎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快乐的。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作家程海笔下“我”的童年。板书《三颗枸杞豆》。

  二、引导学生初读感悟,发现问题。

  1.过渡到入:

  同学们,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越来越需要创新型的人才,而成为创新型人才的关键就在于敢于怀疑、敢于发现问题。听说我们班的同学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出色,下面,老师就给大家一次表现的机会,大家想不想表现!

  2.教师投影出示:

  以跳读的方式大声朗读课文,在朗读过程中发现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并随手作笔录,看谁找的最多,最有价值。

  3.老师读题,强调跳读的方式。

  4.学生跳读课文,找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

  5.指名说,老师及时予以鼓励。

  注: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1〉小树林为什么能成为我的乐园?

  〈2〉我被送进学校后,为什么觉得脸汉字都是黑乎乎的?

  〈3〉爸爸的拳头,使我乖乖的上了几天学,但为什么我经过小树林时,又旧病复发了?

  〈4〉阳光为什么是一绺一绺地,像金色的丝绸?

  〈5〉为什么“我”在小树林里看到黑乎乎的人影,首先想到的是爸爸、老师,而不是三叔?

  〈6〉三叔为什么说“谁又不是这样呢”?

  〈7〉“我呆呆立了一会儿,忽然感到很乏味”,这是为什么?

  〈8〉三叔三幅画的含义是什么?

  三、引导学生采取合作的学习方式,探究三叔语言的含义。

  1.老师:好,非常对不起,课堂上不可能让每一位学生都将自己找到的问题展示出来。不过我可以看到大家的眼光还是非常敏锐的,都发现了许多有价值的问题。但需要大家注意,我们光会发现问题还不行,还必须学会解决问题。在遇到问题之后,你是采取哪些方法来解决的呢?

  2.指名说。

  3.老师:其实,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很多的,关键是靠我们去发掘。老师向大家推荐一种方法,那就是合作、探究学习。(板书:合作 探究)什么是合作、探究学习呢?也就是多人互助、合作,多向交流的学习方法。孔子曾说过“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意思就是说独自一个人学习,是很难学到更多知识的。下面,大家前后位四个人为一组,选出组长,合作、探究你们这一组在初读课文阶段遇到的`问题。另外,老师这儿还有几个问题,想请大家帮个忙,一同解决了,可以吗?

  4.教师投影出示以下问题:

  回忆课文,结合问题,合作探究:

  〈1〉三叔两次说“时间已经不多了”,“太迟了”,你能揣摩出三叔的内心活动吗?

  〈2〉我把西沉的太阳看作“一个红色的车轮”,三叔“枯瘦的手向前伸去,仿佛要捉住他似的”?“捉住太阳”是什么意思?

  〈3〉小时候,我是个淘气鬼,爸爸的拳头没有征服我,但三叔的一席话却使我发生了变化,为什么?

  5.前后位四人为一组,讨论、交流,师巡视指导,予以鼓励、表扬。

  6.回答问题,师及时评价、指导。

  注: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教师对于重点部分加以强调,回答优秀的地方教师及时用适当的语言加以表扬。

  7.老师总结:

  三叔一生屡立志向,但都因为没有持之以恒,而最终一事无成。为了不使三叔的悲剧在我们身上重演,我们必须把握现在,抓住时间,让我们的人生更有价值。

  刚才,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许多问题都被我们解决了,让我们用掌声为我们的成功庆祝一下。

  8.质疑:

  大家还有没有不理解的问题?提出来一同解决。

  四、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如何抓住时间,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1.过渡导入:

  同学们,三叔在小树林里画了三幅画,画后又画了三个“0”,这三个“0”给了我许多启示,当你看到这三个“0”,你想到了什么?

  2.学生拿出纸和笔,将自己所想到的写下来。

  指名读,师及时予以鼓励。

  五、总结全文:

  同学们,作为青少年的我们还拥有着许多岁月,我们应该抓住今天,充满激情地迎接明天,勇于实现自己的理想。这里,老师准备了一份礼物送给大家。那就是——对联一副: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与大家共勉!

  教案点评:

  1.以景物描写为突破口,促进学生对文章进行整体把握。

  2.指导学生采用朗读、讨论、合作学习等方法学习,调动学生积极性,由易到难地完成学习任务。

《语文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写手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1-09

语文的教案11-05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4-02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1-10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04-05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4-06

小学语文教案常用 小学教案语文教案08-20

语文古诗教案01-25

在线咨询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论文-AI自动生成器

万字论文 一键生成

输入题目 一键搞定毕业范文模板
AI原创 低重复率 附赠査重报告

点击生成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篇1

  一、复习引入:学生介绍山谷中的谜和揭开谜底的人。

  二、速读全文,以旅行者的口吻练说旅行收获,直奔学习重点。

  1、示:这次旅行,我不仅 ,而且 。

  2、划出文中写启示的句子,再练说。(可引用另一位旅行者的话或文末的句子)

  3、设疑:他们怎么会从雪松身上得到这个启示?弯曲不是倒下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发展是什么意思?

  三、自读第3自然段,自主感悟。

  四、组织交流,感受雪松智者、强者形象,理解启示的含义。

  1、学生自由交流读后感受、理解,教师随机引导。

  2、读书要边读边想象,脑子里要浮现文字描绘的景象,这就把书读懂了,读活了。学生再读,边读边想象。

  (1)学生自由交流想象到的景象,教师引导紧扣关键词句感悟、品味。

  (2)示句:就这样,反复地积,反复地弯,反复地落,反复地弹不论雪下得多大,雪松始终完好无损。

  指导联系上文理解积、弯、落、弹的景象和完好无损的意思。

  边朗读边想象雪松弯曲、反弹的.情景,在评议时引导理解反复、省略号和始终表达的含义,练读句子。

  (3)现在我们是不是有了就是旅行者的感觉了,看到了这样的景象,此时你有什么感受?想说什么话吗?。

  (4)练习朗读:能通过朗读把我们心中的敬佩、赞美送给雪松吗?

  3、再读启示,谈谈自己的理解。如有困难,可引导学生先联系雪松谈谈,再结合生活实际推而广之。

  五、同学们学了这篇课文后,有什么收获吗?还有什么疑问?

  六、布置作业。

  1、摘抄描写雪松与大雪抗争和旅行者得到的启示的句子。

  2、联系生活实际,写出对弯曲不是倒下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发展这句话的理解。

  2、有兴趣的同学可写一篇读后感。

语文教案 篇2

  【课文标题】

  识字1

  【教学目的】

  1、熟读生字词并正确拼写。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熟读生字词并正确拼写。

  【教学难点】

  熟读生字词并正确拼写。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及媒体资源播放。

  【教学用具】

  生字卡片、PPT、视频、动画。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师:一年有几个季节?你最喜欢哪个季节?哪位小朋友喜欢秋天?秋天是什么样的?谁来和大家说说?

  二、利用生字卡重点学习生字

  层、尽、染、淡、登、翠、爽、壮

  1、播放动画,正确掌握以上生字的拼音、字形、笔画、结构,适用讲解生字的字义,并利用生字来组词。

  2、重点讲解难写的字、易错的.字、相似的字,如:

  “宜”与“实”,上边都有一个宝盖儿,区别在于“宜”的下边是个“且”,“实”的下边是个“头”。又如:“尽”和“层”都是“尸”字头,区别在于“尽”的下边是一捺和两点,而“层”的下边是“云”。

  3、利用生字卡片抽读和听写。

  三、结合图片学习生字词

  1、熟读以下生字词并正确书写:

  景色宜人、层林尽染、叠翠流金、秋高气爽、山河壮美、五谷丰登、春华秋实

  2、将刚才所学的生字词填入以上词语中。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课文

  1、教师范读并启发学生理解秋天的特征。

  2、播放秋天的图片,让学生用刚学习的词语来描绘各张图片,启发学生用别的词语来描绘。

  二、小结

  这次课我们学习了描写秋天景象的一些词语。请同学们想想除了这些词,还有哪些词描写秋天?

  一年有四个季节。除了秋天,还有春天、夏天、冬天。课后,请大家收集描写这三个季节的词语。

语文教案 篇3

  【教材简析】

  “自尊者自立,自尊者自强,自尊者自信”。这篇课文写的是美国石油大王哈默年轻时的一个故事。在一个寒冷的冬天,在逃难的路上,他饥寒难忍,但是他拒绝了送到面前的食物,理由是他不能白吃人家的东西,只能在帮忙干完活以后,他才吃这份食物。后来,他留在杰克逊家里干活,成为庄园里的一把好手。从这件事可以体会到,尊重自己,才能获得别人的尊重。

  【学生分析】

  1、学生56人,喜欢争论,爱听故事。

  2、学生思维活跃,胆大,知识面广,对许多事情充满好奇,想弄明白。

  3、学生已具备初步的辩论能力。

  【设计理念】

  1、学生喜欢讲故事辩论课,教师根据教材特点设计这样的课型。

  2、充分展开学习过程,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在价值取向上正确定位:

  如:“富翁=尊严”的正确定位。

  3、给学生提供一个思维情感碰撞的平台──辩论:

  在这里学生的思维情感得到充分的尊重,想法、意见得到尽情的流露。让每个学生的思维和情感都得到发展。

  4、珍视“童心世界”的课程资源,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4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从描写年轻人的神态、动作、语言的句子里体会到年轻人自尊的品格,从中感受“自尊者自立”的道理。

  【教学流程】

  一、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揭题方案:

  同学们你们相成为富翁吗?(想)谁能给老师说出几位世界首富的名字?(比尔·盖茨……)

  他们是怎样成为世界首富的?

  方案1:从学生的回答中引出课题“尊严”一词。

  方案2:学生的回答中引不出“尊严”一词,老师通过讲故事,最后点出“尊严”一词。

  二、点上探究,体验“尊严”的内涵引课方案(根据上面的方案设计)

  方案1:当学生点出“尊严”一词时,老师就顺势说什么是“尊严”?当学生回答不全面时老师接着说,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听完故事你就理解了“尊严”真正的内涵。

  方案2:当学生回答不出“尊严”一词时,老师直接给学生讲一个故事。通过故事学生就知道成为富翁必须具备的条件,也就是尊严的内涵。

  生活是教学的源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所学知识越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就越感兴趣。成为富翁是每个成人、孩子的梦想。孩子们很想获取成为富翁必备条件的知识,因而以此为切入点,让生活走进语文学习,走进学生的认知世界和情感世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聚焦点一:一个信念──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1、老师开始讲故事,并把难理解的词、不认识的字随机板书,学生反复读并理解。讲述内容:“从头……就狼吞虎咽的吃起来。”(停下来设置问题开始辩论)

  板书:沃尔逊逃难面呈茶色疲惫不堪狼吞虎咽(学生理解完反复读)

  2、问题: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做?

  观点一:连一句感谢的话也顾不上说,就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观点二:不吃,坚信劳动得来的才是自己的。

  ⑴ 支持第一个观点的同学,在一起讨论理由:

  教师设想:根据现在社会的实际情况,学生的天真可爱、真实,估计这组人多。

  估计讨论结果是:

  ① 不吃白不吃。

  ② 死要面子活受罪。

  ③ 这个时候是选一张脸,还是选一条命。

  ④ 吃完有了力气再干活。

  ⑵ 支持第二个观点的同学,在一起讨论自己的观点:

  老师设想:这组人少,原因:

  ① 读过课文,顺应课文的思想没有自己的思想。

  ② 有个性。

  ③ 顺应老师的想法。

  估计学生讨论结果是:

  A、人活脸,树活皮,人的面子重要。

  B、劳动得到来才是自己的.,虽然活下来却像个乞丐。

  C、宁愿饿死不吃白食。D、吃完不让干活呢?

  ⑶ 两组开始辩论:

  学生辩论时,教师首先应尊重他们的独特感受,同时捕捉有代表性的信息进行价值取向的引导,如“劳动得来的才是自己的”这种说法十分符合孩子的认识水平,会有很多同学表示赞同。可以组织讨论:人该不该有这种信念,让学生联系实际(自己父母的劳动)充分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一个信念。

  这个环节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个思维、情感碰撞的平台──辩论,在这里学生的思维和情感得到充分的尊重,想法和意见得到尽情的流露。在辩论中学生很多想法得到肯定之后会有一种成功感,这种成功感会变成一种动力。从而激发他们今后主动、自觉的获取知识。将教师的点拨放在辩论后,实现了教师由“主宰者”向“服务者”的角色转变,使教师的指导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辩论、点拨促进了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这正是新课改的精髓。

  聚焦点二:一种品格──坚强的毅力

  1、老师接着讲故事,并把难理解的词、不认识的字随机板书,学生反复读(目的是让学生和文中情感进行碰撞)

  故事内容:“只有一个人例外……我再给您派活儿”(停下来设置问题辩论)

  板书:脸色苍白骨瘦如柴目光灰暗(理解完反复读)

  2、问题:如果是你,你该怎么办?

  观点一:吃完再干

  观点二:干完再吃

  ⑴ 支持第一个观点的同学,讨论自己的理由:

  老师设想:通过上一步的引导,大部分学生不会选这组。

  估计理由:吃完再干有力气……

  ⑵ 支持第二个观点的同学,讨论自己的理由:

  估计理由:

  ① 吃完不让干呢?

  ② 自己既然有坚定的信念,就应该干完再吃。

  ⑶ 两组开始辩论,辩论时教师捕捉双方有价值的信息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的价值取向。人都这么饿了,先干活会很累的也干不好,这就需要人有坚强的毅力──一种品格。随机引出第三个话题:这活该不该认真干?

  表面上看这次辩论和第一次的辩论的形式上一样,实际上这个环节设计的主要目的是实现学生个性张扬。学生在第一次辩论中还有些盲从、猜测老师的想法。通过第二次的辩论学生意识到这里只有民主、平等的对话,并没有完全的对错曲直,有个性的想法才真正的属于自我。学生将更加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情境中,实现自我的价值。

  聚焦点三:一种态度──做事认真

  针对上面的问题的答案教师设想:全班学生估计说:认真干。同桌互相找理由主要目的:是内化成一种品质。

  估计讨论结果是:

  1、不认真干心里不踏实。

  2、还不如不干白吃。

  3、我妈教育我干活要认真干好。

  4、干活时心态要好,既然干就干好。

  5、吃的踏实。

  当学生的意见达成一致时,说明学生在认知世界和情感世界的相互碰撞中提升到了一种品质,一种精神,这正是我们教学目的所在。

  1、老师接着讲故事,边讲边板书难理解的词、不认识的字。(根据上面辩论,让学生和课文主人公对照的过程)

  故事内容:“不,我现在就做……完”

  板书:赞赏 惬意 羡慕 尊严(理解完反复读)

  2、问题:

  什么是尊严?

  聚焦点四:富翁=尊严

  1、翻书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并互相检查。

  2、互相交流、互相研读,画出重点词、句。

  3、讨论什么是尊严?

  通过讨论问题,让学生基本达成这样一个共识:这里的富翁,并不是指那些拥有豪华的物质享受或百万金钱的人,而是拥有着尊贵的人格魅力、相信劳动才能创造财富的人。这样的人的贫穷只是一时的,他会靠自己的尊严,凭自己的双手一点一滴的把财富创造出来,成为既有物质财富,又有精神财富的富翁。

  这里是课文的中心所在,也是课文的教学重点、难点。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加上老师的及时点拨,使学生的情感和文中人物的情感产生激烈的碰撞、交流。随着情感的融入、理解的加深,突出了重点,也突破了难点。

  三、课文内化,使“尊严”成为学生的行为

  教师总结:

  简短的故事告诉我们:劳动可以创造美好的生活,形成一个人独特的人格魅力;劳动更能推动历史的进步。我们应该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美好的生活。

  四、作业

  运用本班图书、电脑网络,小组共同完成小论文:谈“富翁”

  五、学生老师信息收集

  1、世界首富的故事。

  2、石油大王哈默的资料。

  【板书设计】

  (略)

  【课后反思】

  下课铃声响了,我们心充满了“几分欢喜,几分忧”,这是这学期我最成功又最不成功的课。

  成功之处:

  1、巧妙激趣:

  从学生感兴趣的“你们想不想成为富翁;”“成为富翁应该具备哪些条件”的问题入手。

  2、采用讲故事、辩论的方式:

  这个年龄的孩子喜欢讲故事,爱张扬自己的个性,辩论是他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学习方式。教师利用这点使学生与文本对话交流,与学习伙伴交流碰撞。在学习中享受,在学习中学会做人,在学习中增智。

  思考:(不成功之处)

  1、这样的课学生喜欢上,而教师知道学生喜欢上却不敢多次尝试,主要是教师的课堂开放了,自己能力有限无法调控,这将是每一个教师今后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2、学生思维太活跃了,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我只好忍痛割爱,许多学生感兴趣的观点正讨论在兴头上,老师只好把他们的热情扑灭。

语文教案 篇4

  (一)(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二)(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

  惟有蜻蜓蛱蝶飞。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11个生字;

  2.背诵两首古诗,默写《四时田园杂兴》(一)(二);

  3.能用自身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所描写的景象,陶冶爱美的情趣。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都学过哪些古诗呢?谁愿意背给大家听?今天,咱们再来一起

  学习一首,题目叫《四时田园杂兴》。

  播放课文朗读录音。介绍作者。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苏苏州)人,绍兴二十四年进士。其诗题材广泛,对农民的痛苦,官吏的残酷等都有反映,诗风清逸淡远。著有《石湖居士诗集》、《石湖词》、《吴湖录》等。)

  二、释题并初步感知课文

  1.释题:“兴”是什么意思?谁能用自身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并猜测一下诗文会写些什么内容?

  2.教师范读全诗,同学小声自读并考虑:诗中都写了哪些人物?他们分别在干什么?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3.指名试读全诗,引导回答上面问题。

  三、学习诗文内容:第一首

  1.自由读文,利用工具书查阅自身要理解的词语,并记录自身的疑难问题。

  2.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

  ①昼:白昼。②耘:除草。③耘田:在田里除草。④绩麻:把麻搓成线。⑤各当家:各人都担负起一定的家庭责任。⑤未解:不懂。⑦供:参与。⑧耕织:耕田织布。⑨傍:靠近。⑩桑阴:桑树下。

  4.引导同学试着解释全诗:

  白昼除田草,夜里搓麻条,村里的男女都担家。

  幼童不懂耕田织布,也在桑树荫下学着种瓜呢!

  5.请同学们认真想一想:后两句表示孩童天真可爱的行为,目的是什么?(有力地烘托出农民勤劳简朴的生活)

  引导同学观察图画、描述画面内容。(抓住儿童神态、动作、想象其语言)

  6.放声自由读诗,想像其意境,体会农民一家辛勤劳动的生活。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指导背诵

  五、总结

  这首诗风格清新自然,语言亲切朴实,富有泥土气息。描写了紧张而又愉快的劳动局面和田园生活的美好。

  六、安排作业

  背诵全诗,预习下一首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作者范成大极其“田园诗”与前朝的田园诗的异同。

  2通过朗读和语言的品位欣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会诗歌的'意境。

  3 培养同学的古代诗歌的阅读鉴赏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检查作业

  1、背诵诗歌 2、默写诗歌

  二、教授新课

  (一)交流资料

  互相交流查阅的有关唐代田园诗歌并与范成大的田园诗歌比较

  (二)朗诵诗歌体会诗歌意境

  指名朗读、分组朗读并进行指导。

  (三)整体感知诗歌的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明确:本诗描写晚春农村的自然景色。表示了作者对田园风光的热爱。这

  首诗歌表示的乐趣在于自然景物。

  (四)交流探究

  1、诗歌前两句写了什么内容?明确:前两句写了晚春江南农村的景象。

  2、怎知道晚春呢?

  明确:典型的事物描绘。(金黄的梅子杏子肥菜花稀落雪白的麦花处处)

  3、三、四句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正午时分的幽静的景象。

  4、四句中写“蜻蜓虫夹蝶飞”显得田野静悄悄的,如何理解?

  明确;以动写静。

  5、诗歌的写法

  明确:1 点面结合

  2 动静结合

  三、练习:

  1、朗读诗歌 2、背诵并默写诗歌

  四、小结:

  1 诗歌的朗读 2 诗歌内容的理解 3 诗歌的写法

  五、作业:理解背诵默写两首诗歌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诵读欣赏课文,体会课文生动、细致的描写。

  2.深入探究三叔的语言,理解其深刻的含义。

  3.合作学习,领会珍惜时间、抓住生命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1.反复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生动的语言。

  2.领会珍惜时间、抓住生命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探究三叔的话,理解其深刻的含义。

  教学方法:

  自读感悟,合作探究。

  教具:投影仪、录音机。

  教学活动:

  一、播放歌曲《童年》,导入新课。

  一首动听的歌曲将我们带回到了那金色的童年,童年,它就像一幅画卷,记载了我们成长中许多美丽的回忆。同学们,你的童年是什么样子的呢?

  指名介绍自己的童年。

  老师总结,导入课题:

  刚才几位同学都介绍了自己丰富多彩的童年。童年,几乎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快乐的。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作家程海笔下“我”的童年。板书《三颗枸杞豆》。

  二、引导学生初读感悟,发现问题。

  1.过渡到入:

  同学们,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越来越需要创新型的人才,而成为创新型人才的关键就在于敢于怀疑、敢于发现问题。听说我们班的同学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出色,下面,老师就给大家一次表现的机会,大家想不想表现!

  2.教师投影出示:

  以跳读的方式大声朗读课文,在朗读过程中发现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并随手作笔录,看谁找的最多,最有价值。

  3.老师读题,强调跳读的方式。

  4.学生跳读课文,找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

  5.指名说,老师及时予以鼓励。

  注: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1〉小树林为什么能成为我的乐园?

  〈2〉我被送进学校后,为什么觉得脸汉字都是黑乎乎的?

  〈3〉爸爸的拳头,使我乖乖的上了几天学,但为什么我经过小树林时,又旧病复发了?

  〈4〉阳光为什么是一绺一绺地,像金色的丝绸?

  〈5〉为什么“我”在小树林里看到黑乎乎的人影,首先想到的是爸爸、老师,而不是三叔?

  〈6〉三叔为什么说“谁又不是这样呢”?

  〈7〉“我呆呆立了一会儿,忽然感到很乏味”,这是为什么?

  〈8〉三叔三幅画的含义是什么?

  三、引导学生采取合作的学习方式,探究三叔语言的含义。

  1.老师:好,非常对不起,课堂上不可能让每一位学生都将自己找到的问题展示出来。不过我可以看到大家的眼光还是非常敏锐的,都发现了许多有价值的问题。但需要大家注意,我们光会发现问题还不行,还必须学会解决问题。在遇到问题之后,你是采取哪些方法来解决的呢?

  2.指名说。

  3.老师:其实,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很多的,关键是靠我们去发掘。老师向大家推荐一种方法,那就是合作、探究学习。(板书:合作 探究)什么是合作、探究学习呢?也就是多人互助、合作,多向交流的学习方法。孔子曾说过“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意思就是说独自一个人学习,是很难学到更多知识的。下面,大家前后位四个人为一组,选出组长,合作、探究你们这一组在初读课文阶段遇到的`问题。另外,老师这儿还有几个问题,想请大家帮个忙,一同解决了,可以吗?

  4.教师投影出示以下问题:

  回忆课文,结合问题,合作探究:

  〈1〉三叔两次说“时间已经不多了”,“太迟了”,你能揣摩出三叔的内心活动吗?

  〈2〉我把西沉的太阳看作“一个红色的车轮”,三叔“枯瘦的手向前伸去,仿佛要捉住他似的”?“捉住太阳”是什么意思?

  〈3〉小时候,我是个淘气鬼,爸爸的拳头没有征服我,但三叔的一席话却使我发生了变化,为什么?

  5.前后位四人为一组,讨论、交流,师巡视指导,予以鼓励、表扬。

  6.回答问题,师及时评价、指导。

  注: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教师对于重点部分加以强调,回答优秀的地方教师及时用适当的语言加以表扬。

  7.老师总结:

  三叔一生屡立志向,但都因为没有持之以恒,而最终一事无成。为了不使三叔的悲剧在我们身上重演,我们必须把握现在,抓住时间,让我们的人生更有价值。

  刚才,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许多问题都被我们解决了,让我们用掌声为我们的成功庆祝一下。

  8.质疑:

  大家还有没有不理解的问题?提出来一同解决。

  四、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如何抓住时间,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1.过渡导入:

  同学们,三叔在小树林里画了三幅画,画后又画了三个“0”,这三个“0”给了我许多启示,当你看到这三个“0”,你想到了什么?

  2.学生拿出纸和笔,将自己所想到的写下来。

  指名读,师及时予以鼓励。

  五、总结全文:

  同学们,作为青少年的我们还拥有着许多岁月,我们应该抓住今天,充满激情地迎接明天,勇于实现自己的理想。这里,老师准备了一份礼物送给大家。那就是——对联一副: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与大家共勉!

  教案点评:

  1.以景物描写为突破口,促进学生对文章进行整体把握。

  2.指导学生采用朗读、讨论、合作学习等方法学习,调动学生积极性,由易到难地完成学习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