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懂得雪被太阳晒了要融化的自然知识,初步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趣。
2.学会本课7个生字;掌握偏旁“雨”(雨字头)”。“又”(又字旁);理解“门前、看着家、找”等词的意思。
3.学会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7个生字,能熟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用拟人写法的句子的意思,读准多音字“看”,理解“看家”的意思。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学习课文第1句。
2.学会生字“雪”,认识新偏旁雨字头。
教学过程:
一、看图说话,揭示课题
1、出示投影,看图说话。
图上画的是什么季节?你是怎么知道的?按“从上到下”的顺序说说图上的景色。指“雪人”问:这是什么?他的样子像个小孩子,所以课文里叫他“娃娃”。
2、出示课题,学习“雪”,认识“雨”(雨字头),读准“雪”字的音。读题,注意“娃娃”的第二个“娃”读轻声。
二、听录音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中的'“我”是指谁?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数一数有几句话?
三、自学课文,要求边读文边学字。方法:看拼音,读准音;读课文,想想字义。
四、检查自学,学习字词
1、示卡读生字。注音正音,尤其是“找、看、着”。
2、读带读字、词:下雪啦、堆、抱走。
3、读准多音字“看”:找一找课文中“看”读什么?练习根据词语选读音:看见(kān kàn) 看着家(kān kàn)
4、分句读文,注意正音。
五、学习课文第一句话
1、指名读第一句。
2、想一想,什么时候才有雪娃娃?
3、下雪了,你们高兴吗?丁丁高兴吗?(从哪里知道?)他为什么高兴?
4、指导朗读第1句:“下雪啦,下雪啦”要用喜悦的语气朗读,近乎叫喊,速度稍炔点。
5、有感情朗读这句话。
6、句式训练,出示:下雪啦 。要求学生按课文内容补充完整。
六、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读生字及新学的偏旁。
2、启发学生记字形。
3、指导书写:雪。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第H句,使学生懂得雪被太阳晒了要融化的道理。
2.学会6个生字。理解“看着家、找”等词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认读生字开小火车读,练习用“雪”口头扩词。
2、练习课后1:读一读,连一连。
3、朗读第一句话。
二、学习课文第2、3两句话。
1、自己读这两句话。想一想:读了这两句话,知道了什 么?
2、交流反馈。
3、看投影2,想一想,丁丁上学时会对娃娃怎么说?雪娃娃又会怎么说?
4、读第2句话,练习用“谁干什么去”的句式说话。
5、引读第3句话,看投影片3。
6、指导朗读第2、3句话。第2句话要用天真高兴的语气来读,第3句要读出惊奇、着急的语气。
7、试读第2、3句话。(自由读、指读、齐读)
三、学习课文第4句话。
1、轻声读这句话,思考:娃娃到哪儿去啦?
2、讨论:雪娃娃哪儿去啦?雪娃娃真的让太阳公公抱走了吗?看投影片2,说说雪在太阳照射下怎么样了?懂得雪在太阳照射下会融化的道理。
3、找一找,这句话中哪个词写得特别好?用——划出来,说一说,为什么“抱”用得好?(理解拟人写法)
4、指导朗读第4句。用神秘而喜悦的语气读课文第4句话。
四、模仿录音读全文。
五、复习巩固,指导书写。
1、小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2、读生字、词。
3、启发学生记字形。
4、找出自己认为最难写或最容易写错的字
语文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屏”的有关知识。
2、品味文中生动、富有文采的语言,体会作者对“屏”的感情。
二、课前自学
(一)读一读,识记下列字词的读音、写法和意义。
屏风(Píng fēng):室内陈设。用以挡风或遮蔽的器具,上面常常有字画。
纳凉(nà liāng)乘凉。
帷幕(wéi mù):悬挂起来用于遮挡的大块布、绸、丝绒等。
缓冲(huǎn chōng):减缓冲击力。
伧俗(cāng sú):粗俗鄙陋。
雅俗之别(yǎ sú zhī bié):高雅和低俗的区别。
(二)了解关于屏风的知识。
三、课时安排 :一课时
四、课堂活动
(一)、导入:
1、介绍课前了解到的有关“屏”的知识。
2、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
(二)、研习课文。
1、整体感知:朗读课文,
(1)说说介绍了有关“屏”的哪些知识?(说明:什么是“屏” ;“屏”特点、作用 ;“屏”的分类 ;和写“屏”的目的)
(2)划出文中作者对“屏”的感情的.词语。
2、句段品读:
(1)文中开头写母亲纳凉时总有背诵唐诗有什么作用?(点明说明对象、引起读者的兴趣、引出作者对屏的感情)
(2 )文中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试各举一例分析其作用?
3、探究质疑:
(1)根据课文内容,给“屏”下一个定义。
“屏”即屏风,是室内挡风或作为屏障的用具。
(从文中“屏” 可以分隔室内室外,既是起分隔作用,又是艺术点缀,而且可以挡风;和“屏者,障。也可以概括)
(2)文中为什么说“进来我也注意到了,屏在许多餐厅、宾馆中用得很普遍,可是总是勾不起我的注意。”?
(因为餐厅、宾馆中的“屏”造型不够轻巧,色彩有伧俗,绘画尚少诗意。制作者和使用者没有认识到它在建筑美中应起的作用。)
(3)文章结尾说“我写这小文章,也就不为徒劳了”,想一想:怎样做才能让作者不徒劳?
(制作者和使用者认识到它在建筑美中应起的作用。)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学会7个生字。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句子,了解海洋颜色富于变化。
4. 学习文章的表达方法,体会重点句子的写法。
(二)过程与方法:
1. 充分预习,搜集资料,积累感受和体验。
2. 初读,整体感知,了解课文大致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3. 精读,结合精彩语段,引导发现表达特点,领悟不同表达方法的不同表达效果。
4. 情味读,传达自己的感受和情感。
5. 总结,回归整体,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了解海洋富于变化(重点)
结合精彩语段,引导发现表达特点,领悟不同表达方法的不同表达效果。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难点)
教学准备
布置预习,搜集有关海水颜色的资料,积累感受与体验。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说道海水的颜色,大家可能毫不犹豫的说“蓝色”,而作者,正是对这司空见惯的命题提出了质疑。海水究竟是什么颜色呢?作者又是怎样得出自己的结论的呢?
二、初读,整体感知,了解课文大致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1. 自由读文,学习生字词说说课文围绕“海的颜色”说了哪些内容。
2. 互动交流,,明确体裁(说明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完成课后练习2
作者观察海洋的地点分别在哪儿?海的颜色又有怎样的不同?作者的感受怎样?
二、结合精彩语段,引导发现表达特点,领悟不同表达方法的不同表达效果。
1. 默读,看看你对哪里的海水有感受?抓关键词句品一品,说一说,再美美地读一读。
2. 全班交流反馈,引导发现表达特点。
提供交流句式,引导有序表达。
(一)渤海的颜色与感受
1. 渤海的颜色令人觉得温暖,亲切,随和,让人愿意接近。
2. 联系上下文,体会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读出情感来。
(二)西沙群岛的海:
1. ……这深深的蓝色让人肃然起敬。
2. 联系上下文,体会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读出情感来。
(三)意大利西西里岛的`海:
1. 只是游到深处的时候,往下一看,一片漆黑,漆黑中似乎有几根乱草在水中浮动,不由得让人汗毛倒竖。
2. 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读出情感来。
(四)小结表达的方法,比较着感情朗读这一部分。
(五)自己读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谈谈读书的体会和感受。
三、总结,回归整体,拓展延伸。
本文通过提出问题,用实例证实,和最后回答“海水是没有颜色的”。字字句句紧扣课题《海水的颜色》,读来条理清晰,真实可信。但读来又不是枯燥单调的,在表达方法上你有了哪些收获?对我们认识和了解世界又有了怎样的启示?
四、布置课堂作业。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
1、了解本文是怎样摆事实,讲道理的。
2、本文讲了哪些道理?
3、分析议论文论点提出的几种方式,准确把握论点。
4、学习从生活中常会遇到的现象提出论题,进而提出论点的写法。
第二课时
1、了解课文运用对照的方法来阐述道理。
2、课文阐述论点时,在哪些地方运用了对照的方法?
3、学习议论文中准确、严密、生动的论述语言。
4、阅读议论文,能找出文中表述作者观点主张的议论句,并从中找出论点。
教学建议
段落结构内容
第一部分:(1—5段)列举并评述空想和死做的具体表现,提出中心论点。
第二部分:(6—7段)分析想和做的辩证关系,阐述怎样把想和做联结起来。
第三部分:(8段)联系实际,论述学生应当学会把想和做联结起来。
第四部分:(9段)总结全文,强调想的重要。
论证特点
本文的特色之一是摆事实讲道理。文中在摆事实讲道理时富于变化。如第一部分先摆事实,后讲道理;第二部分的第一层(6—7段),先说道理后举例子,第二层(8段)举例与说理交叉进行,有时先举例后说理,有时先说理后举例,这样正反对照,论证有力。
本文说理脉络很清晰:先论述为什么一定要把想和做联系起来,再论述如何联结,然后联系学校学习生活现状,论述学生应当学会把想和做联结起来,最后是简要的总结。由于联系了学生的学习情况,现实性、针对性更强。
指导口语训练方法建议
两课时读懂课文,以口语训练为主。开始读课文,选择默读或散读的方式比较恰当,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来认真思考和学习。要求学生在阅读时使用工具书,弄懂自己所不熟悉的字词的音、形、义。为了督促检查学生的自学,教师可以抽查若干学生。初读课文之后,指导学生进一步领会它的内容和写法,概括段落大意,体会作者批评这两种态度的语气和感情。可以让多一些学生发表看法,相互启发,补充意见,通过比较对照,从课文中吸取营养,丰富自己学习的兴趣。
引导学生自学教法建议
针对学生议论文基础薄弱、缺乏兴趣的弱点,引导他们自己读书,学习的积极性在独立思考的过程中,才能逐步调动。
根据课文写得通俗,题材为学生熟悉的特点,启发学生自学联系感性材料,正确理解课文所阐明和主要道理。
文中的举例论证
这篇课文用举例说理的方法,论证想和做的`辩证关系。
文章夹叙夹议,正反比较,说理辩证。事例证明道理,道理来自事例。举例是叙,说理是议,夹叙夹议,用通俗易懂的事例深入浅出的来证明道理。举例则有正例(如记住动植物的分类等),也有反例(如学语文硬读课文等),正反对比鲜明。从正反对比中,把想和做一定要联结起来的道理作了辩证的论述。
本文的分论点
一篇议论文只有单一论点,学起来较为容易,如果有中心论点,又有几个分论点,学起来就有较大的难度了。《想和做》一文就是这样。所以列出本文的分论点,便可以突破难点了。其分论点如下:
A、一面做一面想是非常重要的。
B、在行动中去想,才能把想和做联结起来。
C、想和做紧密结合很有现实意义。
D、想和做相脱离是要不得的。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学习从生活中常遇到的现象提出论题,进而提出论点的写法。
2、明确想和做是紧密地联结在一起的道理,并用以指导学习和生活。
3、在议论文中运用说理和举例相互配合的写法
4、指导并启发学生把读书和表达的训练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理解议论文,仿作议论体短文的能力。
教学设计示例
一、评现象引论点(为什么?)
概述两种人的表现(第1—2段)
简要评析两种人,着重分析后一种人(第3—4段)
归纳上文,提出中心论点:想和做是分不开的,一定要联结起来(第5段)
二、具体论述(怎么样?)
想和做的关系,怎样联结从实际出发(第6—7段)
幻灯片设计
把本文列举的七个事例用幻灯片等媒体打出文字或图像:
1、有的人只读不想,只记不想。
2、有的人空想不做。
3、有的人死做不想。
4、有的人在学习上能想出有效而且省力的办法。
5、人类文化是怎样进步的。
6、人怎样才能学会游泳。
7、课外活动怎样会劳而无功。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认识12个生字,会写3个字。认识1种笔画:撇折,认识两个偏旁八和鸟。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读好问话的语气。
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特点。
教学重点
认识12个字,会写3个字。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读好文中的.问句。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学习词语
师:咱们班的小朋友一直都很聪明,今天朱老师特意带来了几个谜语给大家猜!愿意吗?请听老师把谜面说完再举手回答,好吗?
谜语1:三瓣嘴,胡子翘,一动一动总在笑。(课件:兔子图片)认识生字兔子
谜语2:小老鼠,真奇怪,降落伞,随身带。(课件:松鼠图片)认识词语松鼠
谜语3:脑袋聪明,手脚灵巧,喜欢爬树,最爱吃桃。(课件:猴子图片)认识词语猴子
师:看到大家表现这么棒,公鸡、孔雀、鸭子也赶过来凑热闹了,跟它们打个招呼吧!学习词语:公鸡、孔雀、鸭子。
4、动物们今天要进行一场比赛,想请大家做评委,可它们比什么呢?猜猜看。(课件:比尾巴)板书课题
二、学习生字
1、观察图片,说说这些动物尾巴的特点。(相机出示生字卡片:短、把、扁、最)
2、学习生字
①指名读卡片上生字
②请读得好的孩子当小老师带读
③齐读生字
3、识记字形,学习部首
矢字部、曰字头
4、说短、扁的反义词
5、认读生字(课件:不带拼音的生字)
三、学习课文
1、师:动物们到底比尾巴的什么呢?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前三问句)
2、指名读、教师范读、评价、齐读
3、指名说答案,(课件:猴、兔、松鼠图片)
4、分男女生以问答形式对读。
师:这组动物比得可真起劲!看另一组在比什么呢?
5、(课件出示三问句,齐读)
6、指名说答案,指导把话说完整(课件相机出示)
7、分大组以问答形式对读。
四、课中休息
五、指导背诵课文
1、开书自由读课文。
2、老师范读课文
3、学生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4、配乐背诵课文。
六、拓展
1、看图编儿歌
2、说说你还知道哪些动物的尾巴的特点和用处。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巧妙地引导学生体会诗的意境,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对诗歌意境的体会。
一、导入
1、杜甫是我国唐代一位有名的大诗人,他写的诗脍炙人口,千古传唱。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写的──
2、齐读诗题《绝句》。
二、自由读诗
要求:
1、坐姿端正,注意保护眼睛。
2、想办法读准每个字的读音。
三、检查读诗情况
1、指名读,生评价。
2、再指名读。
3、男生读、女生读。
4、齐读。
四、学习生字
1、诗句中的生字宝宝都会读了吗?
⑴ 指名当小老师带读。
⑵ 开火车读。
⑶ 齐读。
⑷ 组词。
2、学写生字:
小朋友仔细看看,这些生字宝宝中有两个生字长得非常像,是谁呀?它们又有什么不一样?指导学写:含、岭。
五、再读古诗,理解诗意
1、生字宝宝读好了,古诗是不是会读得更好呢?
2、指名读。
3、师生合作读。
3、齐读。
4、我们已经反反复复将这首诗读了好几遍了,不知小朋友读懂了些什么?
5、自由汇报:
随机指导读好第一、二句。黄鹂、白鹭、翠柳、青天,多么美的色彩、多么美的画面啊!谁来读读这两句。再齐读。
6、小朋友,这首诗还有什么不懂的吗?(学生质疑、借助图画突破难点。)
⑴ 千秋雪:
(图片)大家看,这就是西岭(岷山),你们觉得它与别的山有什么不一样?对,这座山海拔高,气温低,因此山上的积雪终年不化,杜甫称它为──千秋雪。
⑵ 窗含:
请小朋友看课文插图,诗人这时候是在哪里看皑皑白雪呀?是啊,诗人这时候坐在窗前,远望西岭上那千年不化的积雪。请大家读──窗含西岭千秋雪。
⑶ 东吴:
东吴是一个地名,它离诗人现在住的这个地方可远了,你看,(指图)好像有一万里。所以说是万里船。
⑷ 齐读:
门泊东吴万里船。
⑸ 再读:
窗含西岭千秋雪,泊东吴万里船。
7、诗句的.意思理解了,我们读古诗一定会更棒的!齐读。
六、体会意境
1、通过画面理解竟境:
⑴ 师配乐朗诵:
小朋友,请大家闭上眼睛,听老师读诗句,边听边想像,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
⑵ 学生自由汇报。
⑶ 从这你可以看出这是哪个季节的景色?
⑷ 看到这样的画面,你的心情怎样?
2、师:(配乐)是的,诗人杜甫出生在战乱时期,生活漂泊不定。直到48岁来到草堂的这段时间,生活才比较安定,心情也格外舒畅。阳春三月的一天,日光柔和,微风徐徐,诗人杜甫正在桌案前研读诗文,忽然听到屋外传来一阵阵清脆婉转的鸟鸣声,他循声望去,看到了树枝上嬉戏的黄鹂,翠绿的柳树,飞翔的白鹭,高山的积雪,待发的船只。这是一幅多么和谐优美的图画呀,诗人杜甫被眼前的美景拔动了诗弦,不禁在心中吟诵──齐读。(动态课件)
3、让我们再一次与杜甫大诗人的心情融合到一块,拿起书来大声地读读这首诗吧。
七、背诵古诗
1、指名背。
2、齐背。
八、拓展
诗人杜甫一生忧国忧民,写下了许许多多优秀的诗篇。希望小朋友课后去找一找,读一读,背一背。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1-09
语文的教案11-05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4-02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1-10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04-05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4-06
小学语文教案常用 小学教案语文教案08-20
语文古诗教案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