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通用9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9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 篇1
雨从铅灰色的空中散落人间。
我望着天,望着雨,望着雨中的一切,感受风,感受雨,感受雨中的心情……
听着窗外时紧时疏的雨声,便满心都会贮起了诗情词意,往常的世俗喧嚣一时消失,天地间只剩下了被雨声一统的宁静,被雨声勾动的寂寥。
黯淡的灯光映射着密密的雨脚,隔着玻璃窗,冰冷冰冷的,一片迷雾,能看清的景物很少,我的思绪却似乎飘的很远……
风不大,轻轻的一阵,却又立即转换成淅淅沥沥的雨声,转换成溪中细密的涟漪,转换成遥远的浮想……
静谧的意境。
凄凉、孤寂的感觉。
江南多雨,也多爱情,尤其是那些悱恻缠绵的爱情故事,含蓄、静谧地在江南的烟雨中,飘散着遥远的古香和淡淡的幽怨。
雨和爱情也许本就是融为一体的吧……
雨天。伤感。
悲凉的心情化作雨水,滴落在眼中,与泪混为一体。
雨中浮想,思绪飞向遥远的古代……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
——《孔雀东南飞》
“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时人伤之,为诗云尔。”
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焦仲卿与刘兰芝一对情谊深重的小夫妻,却因为婆婆的骄横而落的一个“举身赴清池”。另一个是“自挂东南枝”。
刘兰芝“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焦仲卿闻此事,“心知长别离。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两人皆徇情而死。
呜呼,怎不让人在千年以后仍然扼腕叹息。
常说最悲惨的爱情莫过于有情人不能成眷属,却不知已成眷属的有情人被活活拆散才是最让人伤心,惋惜的。因为,他们之间已经不仅仅有爱情,而且已经有了亲情,他们已经是不可分开的亲人了。亲人之间的生离死别自然是最让人断肠,最让人痛心的。
东南庭树下,刘兰芝,那个美丽聪慧的女子,含泪回首。你依然放不下谁吗?是那临别与你殷殷重寄意的仲卿吗?
兰芝,你遥遥地望向红尘深处那一座座富贵苍凉的朱门庭院,想你的仲卿将如何为你而伤心哭泣,想他将如何携一身风尘来追随你——那是你最奢华的梦啊: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
兰芝的誓言尤在耳边回响,芳人已不知踪迹……
窗外依旧是烟雨蒙蒙的一片。
细雨纷飞,飘然而莅临人间……
天也在为那段凄美的爱情而哭泣……
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一杯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陆游《钗头凤》
思绪继续在雨中飘浮。
我恍惚看见“美人终作土”的宋词女子,从八百年不堪的幽梦中缓缓走来,向我倾诉着她的痴情和万般怨哀。
陆游初娶表妹唐婉,伉俪相得,琴瑟甚和。然而不如陆母之意,以至听信谗言,强迫夫妻离异。后陆游另娶,唐氏也改嫁赵士程。
几年后的一个春日,陆游心怀郁闷踽踽独行,至城南禹迹祠附近的沈园,恰遇唐婉与其后夫亦来游览。唐遣人送酒肴致意,陆游满怀伤感,借酒消愁愁更愁,挥毫在园壁上题下这首《钗头凤》。唐婉见后曾和词一首,不久便抑郁而死。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
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
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妆欢。瞒、瞒、瞒!
——唐婉《钗头凤》
如果说孔雀东南飞的故事离我太远,那么沈园就近在咫尺,可不知何故,几次经过,却从未徜徉其中,只知道其中有:
亭台轩榭,池塘荷花……
还有那一堵墙,那一堵写着钗头凤的断墙残垣……
雨寂寂的落着,在水中荡起点点涟漪。
也许是怕失望,惟恐心底的那一份期待无法从沈园中找到。
也许是怕惊扰,那年轻的诗人,正在沈园蒙蒙的细雨中,无声的凝望着他爱着的女子,却无缘再执子之手,泪如雨下。
也许……
我已无语。
惟能抄录一词。
欲叩苍冥,却怕是,非聋即哑。
苔壁畔,春波无恙,柳绵犹挂。
人海未曾成隔绝,人心毕竟多牵惹。
笑鲛绡蘸泪写悲欢,恁挥洒。
情欲问,愁无暇。
情欲赎,愁无价。
只诗魂激荡,一千年者。
字也何堪消蚀矣,魂应不吝归来罢。
看山盟重拾凤钗头,惊鸿下。
——沙子石子《满江红·绍兴沈园见唐陆题钗头凤》
雨依旧在下。
零乱的文,零乱的心,零乱的发,
都源于窗外的风和雨……
后记:
三月多雨,春意多情,两者皆在心,无以遣泄,唯写此文以寄。
钗头凤———陆游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杯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悒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钗头凤—唐婉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陆游二十岁(绍兴十四)与唐婉结合,不料唐婉的才华横溢与陆游的.亲密感情,引起了陆母的不满(女子无才便是德),在封建礼教的压制下,虽种种哀告,终归走到了“执手相看泪眼”的地步,孰料,缘深情浅的这一对恋人竟在绍兴二十年,与城南禹迹寺的沈园意外邂逅,陆游“怅然久之”,于沈园内壁上题一首《钗头凤》,沧然而别。唐婉读此词后,和其词,不久即郁闷愁怨而死。此后,陆游北上抗金,又转川蜀任职,几十年的风雨生涯,依然无法排遣诗人心中的眷恋,在他六十七岁的时候,重游沈园,看到当年题《钗头凤》的半面破壁,事隔四十年字迹虽然已经模糊,他还是泪落沾襟,写一首诗以记此事,诗中小序曰:“禹迹寺南有沈氏小园,四十年前尝题小阕壁间,偶复一到,而园主已三易其主,读之怅然”,在诗中哀悼唐婉:“泉路凭谁说断肠?断云幽梦事茫茫。”后陆游七十五岁,住在沈园的附近,“每入城,必登寺眺望,不能胜情”,写下绝句《沈园》:“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此自行作稽土上,尤吊遗踪一泫然”,就在陆游去世的前一年,他还在写诗怀念:“沈家园里花如锦,半是当年识放翁,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这是一种深挚无告,令人窒息的爱情,令我垂泪,而垂泪之余,竟有些嫉妒唐婉了,毕竟,能在死后六十年里仍然不断被人真心悼念,真是一种幸福了!!
我无法按捺自己和词的欲望,尽管我知道我的文采远远无法望陆翁之项背,可我还是想小心谨慎的说出我对这一段爱情的凭吊。
语文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1、认识“万、复”等13个生字,会写“万、丁”等5个字。
2、能主动积累有关春天的词语。
3、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丰富自己的见闻和感受。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难点: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丰富自己的见闻和感受。
三、教学方法 以读代讲、读中感悟
四、教具准备 挂图、生字卡片、
五、课时安排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 看图说话,出示词语
1、出示课文插图或播放根据课文插图制作的多媒体课件。
2、看图说话,出示词语。
你看到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都有什么特点?(随学生的介绍,随机出示词语)
(二)读词识字
1、出示卡片“我会认”,激发学生自主说认识的字。
谁会认生字条中的哪些字?能说说你是怎样记住的吗? (学生复习已学生字,交流自主认识的生字)
2、打开课本,让学生自主学词学字。
(1)拼一拼,读词语,画出词语中的生字,认一认,读一读。
(2)发现容易读错的字,并正音:
看清韵母读:冰、丁、争、鸣(后鼻韵母)
看清声母读:苏、争(读准平舌音和翘舌音)
3、出示词语卡片,领读。
老师领读;学生当小老师领读。
4、看图,照例句说句子、找词语、读字。(方法:一人描述说句,
一人根据意思取词语字条认读。)
(1)出示例句:春天来了,大地好像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找词语:万物复苏 认读生字:万 复 苏
(2)照样子说句,找词读字
句:“春天来了, 。
词:柳绿花红 (柳) 莺歌燕舞 (歌 舞)
冰雪融化 (冰) 泉水丁冬 (泉 丁)
百花齐放 (百 齐) 百鸟争鸣(争 鸣)
5、分析字形结构,记字。
偏旁联想识字:柳 冰 泉 鸣(想想偏旁跟字义有什么关系)
部件组合识字:歌(哥 + 欠) 百(一 + 白)
6、指导写字,巩固生字
(1)观察字形,让学生发现字的特点。
(2)老师范写,让学生看清笔画的.位置。
“冬”和“齐”的点写在竖中线上,撇笔和捺笔要舒展开。
“丁”的“亅”要写在竖中线上。
“万”字注意笔顺是“一、?、丿”;“丿”在竖中线上起笔。
“百”字的横写得长一点。
(三)读词想象
1、用适中的速度朗读词语。
2、读出词语的韵味。
朗读时,每行的两个词语之间可接得紧些,读完末尾的“苏、舞、冬、鸣”后要稍作停顿,以显示韵脚。
3、看图,听老师读,感受词语描绘的情景。
4、自己读词语,想象词语描绘的情景。
(四)实践活动
出示课后的问题,让学生先在小组里讨论交流。
说一说:你听到春天的声音了吗?你看见春天的色彩了吗?
画一画:美丽的春天图
找一找:春天在哪里呢?
七、作业设计
1、回家跟爸爸妈妈说一说你眼里的春天是什么样的。
2、画一幅《美丽的春天》。
3、写字练习。
八、板书设计
柳绿花红 (柳) 莺歌燕舞 (歌 舞) 冰雪融化 (冰) 泉水丁冬 (泉 丁) 百花齐放 (百 齐) 百鸟争鸣 (争 鸣)
语文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本课是第一单元的第二课,本单元以“爱国”为主题,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祖国真大,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2。 认识7个字,学写6个字。并能积累语言,选择喜欢的词说话。
3。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诗歌,使学生了我们的祖国真大,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1。 学习生字、新词。
2。了解祖国真大。
教学难点:
借助本课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我们的祖国真大”是本课的难点。
教法:诵读法
学法:比较法 欣赏法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一、扣题探读,找准入口
1、出示中国各地美景图。
2、这节课,我们就学习第2课《我们的祖国真大》。板书课题,重点讲解“真”,表达骄傲的心情。齐读。
二、初读感知,提炼主旨
1。自读诗歌。 请同学们借助拼音自由读诗歌,注意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遇到你认为难读的字多读几遍,不认识的字做个记号。
2。小组一人一句合作读。合作读的'过程中,互相帮助纠正读错的字音。 选一小组汇报读。
3。检查字音和认字情况。(多媒体课件) 让学生以“开火车”的形式读生字,用生字卡片反复读,要用字组词,选词说话。重点教学:鲜、飘、候 滑雪、游泳
三、研读理解,深情感悟
1。选择自己喜欢的诗句反复读。
2。学生自由读。读后讨论:你认为祖国有多大?你有什么感受?
3。全班交流,加深理解。
★我们习惯把祖国分成南方和北方,同学们也分成两部分,坐在南边的读“南方”这一部分,坐在北边的读“北方”这一部分,我们比比哪组读得好。练习读。 分南北两个组比赛读课文。(多媒体课件)
★黑龙江属于哪方呢?“北方”先读,开火车读,分组读,齐读(看书中图),领另一组读。 到底南方好还是北方好呢?说各自好的地方
4。齐读第三句话,骄傲的心情 边读边想,我们的祖国有多大。我和爸爸去南方(海口),坐了三天火车才到。”“我和妈妈去——,坐了好久飞机才到。以此说明中国之大。(多媒体课件)
四、精读内化,品味赏析
1。对比:我们的祖国和别的国家比大小。介绍拿来的照片。
2。带着自豪之情朗读诗歌。
五、拓展延伸,积累运用
1。搜集祖国各地的图片进行展示。
2。小练笔:仿写句子。
六、达标测评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七、作业
1。把诗歌读给爸爸、妈妈听。
2。预习快乐读书屋一《家》。
板书设计:
我们的祖国真大
北方 飘雪花
南方 开鲜花
有的滑雪有的游泳有的围着火炉吃西瓜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6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认识3个偏旁。
2、初步了解一些象形字的来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有感情地朗读儿歌,体会儿歌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能认识本课的生字,并能在田字格内正确、美观地书写。
2、能有感情地朗读儿歌,并能想象相应的画面,陶冶情操。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演示汉字的演变过程
1、很久很久的以前,我们的祖先生活、劳动都在一起。他们看到很多的`东西,遇到了很多的事情。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1)出现“船”的实物图,这是什么?
(2)出现“竹”的实物图,这是什么?
(3)出现“石头”的实物图,这又是什么?
(4)依次出现“泉水、河川、燕子”的实物图,引导学生认识。
3、有时他们需要把看到的东西、遇到的事情记下来,可那时还没出现文字,这怎么办呢?我们的祖先非常勤劳、聪明、能干,于是他们想出一个办法,把看到的东西照样子画下来。
4、多媒体课件以动画形式在实物图的旁边,一一出现相对应的象形文字。他们画的像吗?这些字就叫象形字,是由我们祖先用画图的方式创造出来的,是我国最早的一种造字方法。
5、为了便于书写,人们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又造出了现在的汉字。多媒体课件逐一展示出生字及词语出现在相应的象形字旁,点拨词语的意思:
(1)这是一艘小船,船也叫什么?小船就叫什么?
(2)竹子就是“竹“,读一读,注意“子”在这里读轻声。齐读,分小组读。
(3)从泉里流出来的水就是 ?齐读两遍。
(4)显而易见,这就是石头,读准“头”是轻声,指名读,开火车读。
(5)古时候河流也叫“川”,读一读。“川指的是河流,河流也叫“河川”。读一读。我国四川省的“川”就是这个“川”,想一想,通过这个名字,你知道那里什么多?
二、加深记忆
1、学生自由读书,体会这些象形字是怎样产生,又是怎样变成现在的汉字的。2、说说现在的汉字与原来的图画有什么相似之处?汉字是怎样创造出来的?
(1)学生互相讨论,交流。
(2)指名说,互相补充。
3、读一读生字和表右面一行的词语。注意看准音节,读准字音,找到“石头、竹子、燕子”词中的轻声。
三、教学生字
1、多媒体显示:舟 竹 石 川 燕(1) 读准字的字音,前4个生字都是翘舌音。(2) 带拼音认读,去掉拼音认读。2、“燕”中有个新偏旁是“四点底”,跟老师读一读。这“四点底”像燕子身上的哪个部分?记一记。3、其他的生字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4、看课后生字笔顺表,记忆生字笔顺。指名书写生字的笔顺。教师点拨笔画较多的字。四、指导写字1、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怎样才能把这些生字写美观?2、学生互相交流,老师重点指导。3、老师范写生字,学生描红。4、学生仿影,描红,老师巡视指导。教学后记: 1.学会了本课的生字。
2.初步了解了一些象形字的来历,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较浓。
3.能够有感情地朗读儿歌,体会儿歌表达的情感。“泉水”这一词的配图学生 较难把握。
语文教案 篇5
知识目标:
1、学会理解本课“假想”等词语的意思。
2、通过阅读,了解古代黄河象骨骼化石保存完整的特点,以及它的形成过程、被发现、发掘、命名的过程。
3、找出课文中推想的内容,根据课文内容说说这样推想的依据。
4、抓住主要内容,简要复述课文。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
2、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践,展开想象,从而理解和领会科学家关于黄河象化石形成过程的假想,增长科学知识。
教学准备
黄河象骨骼化石的图片、学生搜集的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去过北京自然博物馆吗?那里有一具古代黄河象的骨骼化石。那么这具象化石是在什么地方发现的?它的来历又是怎样的呢?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来一起学习第19课“黄河象”。(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处理生字词
1.教师范读,学生听读时注意生字的读音
2.正确理解下列词语:
陈列、发掘、古生物大厅、化石、砾石、冲积、一瞬间、碧空、挣扎、炙烤、万里无云、骨骼、尾椎、下颌、假想
3.分别找个别学生朗读课文,教师出示要求:(1)读准字音,拿不准的可或请教同学和老师。(2)画出带有生字的生词;反复读一读并试着理解。(3)思考这篇课文讲了什么?
明确:这篇课文讲的是陈列在北京自然博物馆古生物大厅里的一具古代黄河象的骨骼化石。它是一九七三年在甘肃省发现的。科学家依据象化石假想了它的来历。
三、练读课文,熟悉文章内容
四、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课文的`叙述顺序是什么?(学生:骨骼的样子——假想来历——发掘化石。)
2.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19课黄河象。(板书课题:黄河象)
3、下面,我们先来学习课文的第一段。
(二)学习第一段(○1自然段)
1.合作学习第1自然段。
(l)静静地读第1自然段,边读边想:从这些语言中你体会出这具古代黄河象骨骼化石具有什么特点?把使你产生这种感受的词句标出来。
(2)小组交流讨论。
(3)全班交流。
讨论的重点句子:
a.这具大象骨架高4米,长8米,除了尾椎以外,全部是由骨骼化石安装起来的。
b.前端是三米多长的大象牙,接着是头骨和下颌,甚至连很难发现的舌骨也保存着。
c.在一百多块脚趾骨中,连三四厘米长的末端趾骨也没有失掉。
d.古代黄河象的骨架能够这样完整地保存下来,在象化石的发现史上是很少见的。
(4)朗读体会特点。师问:你觉得它有什么特点?
(学生:高大 完整。师归纳板书:骨骼样子 高大 完整)
2、齐读这些语句,再次体会黄河象化石的特点。
3、(再看图片)看着这具化石的样子,你有什么想了解的?
4、学生自由提问。师引导提出:黄河象化石是怎样被挖掘出来的?为什么能被保存得这样完整?
5、古代黄河象的化石能够这样完整地保存下来,在象化石的发现史上是罕见的,人们是怎样发掘的呢?请快速、轻声地朗读最后两个自然段、找出答案。
(三)学习第三段(最后两个自然段)
1、师问:这具象化石是如何发现并挖掘的?[学生:1973年 甘肃(发现 挖掘)]。
2、师问:人们是怎样挖掘出这样高大、完整的象化石的?(学生回答:读第○7、○8自然段。)
3、此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学生:化石的发现——化石的挖掘——化石被挖掘出时样子。教师归纳板书:发掘化石)
4、象化石被挖掘出来时是什么样子的,请从文中找出有关语句。(学生:在第○8自然段的第4句。) 5、待学生找到后,师出示句子,生齐读这句话。
师板书:斜插沙土 脚踩砾石。
6、师提问:文章开头向我们介绍了象化石的特点和样子,结尾介绍了象化石的发掘和刚发掘出来时的样子,那么中间部分介绍了什么呢?
(生答:科学家假想黄河象化石的来历。)师板书:假想来历。
(四)学习第二段(○2—○6自然段)
1、师问:什么是假想?
生答:假设、想象。
2、对于发生在几百万年前事,我们现代人根本不可能亲眼所见,也不可能找到现成的资料查询,人们只能根据一些历史性的东西来进行想象、假设。那么,科学家是根据什么来想象、假设黄河象化石的来历的?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着重肯定两点:一是从它站立的姿势,推断是失足落水;二是从骨头关联的情况,推断它死后一直没被移动过。)
3、科学家从哪几步假想了黄河象的来历?
讨论得出四层:
(1)当时的时间、气候和地理环境。
(2)黄河象怎样来到小河边。
(3)老象失足落水的情景。
(4)黄河象是怎样变成化石的。
4、师:科学家根据黄河象化石被挖掘出来时的样子,想象了化石的来历,下边,我们就来看看科学家是怎样来想象的。
(天气酷热,动物干渴,需要喝水,就会来到河边。再加上看到“脚踩着石头”,作者就会完全可以想象出,大象不小心踩在一块椭圆形的石头上,深深地陷了进去。就会有了前面那悲惨的一幕。日子一天天过去,老象被冲积的泥沙掩盖起来。象的尸体腐烂了,骨骼和大牙又经过了漫长的时间,却漫漫地变成了石头一样的东西——化石)
3、你认为科学家的假想最生动的一幕是哪里?(生自由回答)
4、如果不是科学家想象的这样,还可能是什么样?(生自由回答)
(五)拓展延伸,陶冶学生情操
1、刚才大家学得很认真,老师真为大家高兴。你们知道大象的生活习性吗?
2、生自由谈。并上台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
3、今天,我们今天认识的大象化石是在甘肃发现的,现在,我们再来看一组老师收集的关于甘肃地貌的资料。(出示甘肃地貌)
4、待学生看完后,师问:看了以上资料,你有什么不能理解的?
(引导学生谈到环保的话题)
(六)回顾课文,巩固练习
对于课文的写作顺序,你有不同的见解吗?能按另外的顺序重新叙述这篇课文吗?(只要学生的见解合理,都应该予以肯定。)
(七)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篇有关黄河象的文章。科学家们即生动又合理的想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以说每一个古生物化石中,都蕴含着深奥的科学道理。如果你感兴趣可以找来这方面的资料读读,也可以推荐给老师和同学。
语文教案 篇6
一、活动背景
文学世界里,有着丰富的宝藏。而这些宝藏,要靠我们自己去发现,去挖掘,去品味。书会让你知道怎样的人让人敬重;书会让你知道怎样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书会让你知道自己的祖国有怎样的壮丽;书会让你知道怎样去体验人生、品味生活;书会让你知道你未曾发现的精彩和神奇;书会让你知道……这是一种诱人的享受!
二、活动目的
在文学的田地里,让我们一起发现、一起体验、一起享受、……一起享受人生中不可缺的文学味道。能在活动中品尝文学的滋味,喜欢文学,热爱文学,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
三、活动准备
回顾一下自己以前读过的书籍,可以列出一个曾看过的书目,想想自己读书的感受怎样,想想哪本书让你受益匪浅,让你最有感触,让你爱不释手,让你……可写一篇读书体验或感受。并向大家推荐一本你喜欢的书,想好怎样推荐给别人。
四、活动过程
1.“比”读书
a.比比大家谁的`见识广(你读过多少书)
b.抢答文学常识(答对者发奖品)
c.老师介绍一些学生没有提及的可供学生阅读的书籍
2.“谈”读书
a.想想哪本书对你影响最大、或你自己最喜欢、或你自己最有感触……,跟大家交流一下。
b.谈谈你下一阵子打算去读哪一类书或哪一本书,说说为什么(同时交流一下查阅的方法)。
3.“品”读书
品品读书给你带来的感受,或感觉,或某种情感。
4.“写”读书
向大家介绍或推荐一本书或一类书,写写读书的趣事或乐趣(与同学交流)。
*以上这些活动细节展开的同时,大家交流各自读书看报的习惯,更好地使自己养成科学的良好的读书看报的好习惯(圈点勾画评)。
*与此同时,班团委负责其中的各项活动(如,我所了解的一位大作家,比比谁最了解文学——文学常识比赛等等。老师给予他们帮助。)
五、活动成果
1.以“我与书”为主题出一期黑板报。
2.四人小组出一份手抄报(主题:“我的挚友——文学”)。
3.我喜欢的一位大文豪(a.小文章“我喜欢的中国大文豪”b.班刊“大文豪”)。
4.写写“读书的味道”(读书心得体会)。
六、活动总结
1. 学生谈活动的收获。
2. 老师的展望(重读书习惯的养成)。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3种查字典的方法.养成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学会辨析词语的感情色彩
2.通过背诵积累名言,教育学生要学会尊重他人,与他人友好相处,通过关注生活,关注社会,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3.创设情境,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更好的积累语文知识
教学重难点
1.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学会辨析词语的感情色彩
2.积累有关尊重他人的名言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听
激趣导入
二.练
1.查字典
A 4人一组合作完成"练"中第一题
B.交流总结不同情况下如何选用合适的查字方法
2.给词语分类
A.小黑板出示词语自己读一读,有什么发现?
B.小组合作,先查字典弄清楚这些词语的`意思,再按要求分两类写在书上
C.让学生知道都是"自"打头的词语,意思却不同,感情色彩有褒贬之分
3.小结
三.背
1.找学生读名言
2.熟读成诵
3.交流课前搜集的相关名言
四.读
1.谁知道有关诸葛亮的故事,给大家讲讲
2.自由读一读"知识窗"
五.议
1.小组内交流当前人们最关注的事情
2.全班交流,表达观点.
六.总结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绝招是练出来的,要练有用的绝招的道理。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
教学难点
感受童真童趣,刻苦求知的.愿望。
教具准备
字词卡片
导学过程
二次备课
预习提纲
能较熟练地朗读课文,解决不理解的词语。
读一读课文,想一想几个孩子都比了哪些绝招,你最佩服谁的绝招。
一、谈话导入课题
1、师:你们都喜欢看动画片吗?
喜欢谁啊?他有什么本领呀?
生:我喜欢……,他有……
2、师:同学们,这些都是他们的绝招。接下来我们开始上课吧。
3、师板书课题:《绝招》,齐读
4、提问:什么叫绝招?
是一个人怎样的本领呢?能具体说说吗?
(师小结:绝招是一个人很难练成的,了不起的本领。)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过渡语:课文中有一群小孩子也有自己的绝招。想不想去看看?那就赶快打开课文64页,自由读读课文,注意把课文读通顺,遇到难读的字词,多读几次。现在开始吧。
1、学生自由读。
2、读准下列字音:
憋气 腮帮子 蔫蔫 铲馅
攥饺子 攥得快 尴尬 撇到
下巴颏 咧开 羡慕 握拳
语文教案 篇9
一、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说明文字,明确交际的内容。
2、使学生了解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话要说得清楚明白,语句要通顺。
3、使学生运用口语交际的要求,进行不同形式的评价。
二、教学重点:
使学生叙述事情要说得清楚明白,语句要通顺连贯。
三、教学难点:
使学生能够把握评价标准,进行多种形式的评价。
四、教具准备:
电脑、小黑板。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流程:
(一)阅读教材,积累准备。
1、出示课题,激发兴趣。
看到这个课题,你想到了什么,说一说。
2、阅读教材,明确交际内容、要求。
那么我们到底要说什么内容?具体的要求又是什么呢?
(学生自主读书,发表自己读书后的收获: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和要求是什么?)
3、学生汇报:(内容与要求),引导学生进行评价,谁说得最好。
(教学理念:让学生看到课题说说想到了什么,使学生很自然地进入本次口语交际课;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明确交际内容、要求,体现了学生是口语交际的主体,从而体现了本次学习内容要学生自挖掘,能激发学生的口语交际的兴趣,同时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则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具体内容,目标一目了然,从而乐于从事这项活动。)
(二)情境拓展,强化实践。
1、出示两种情境:
(1)一天,你看妈妈忙,要自己钉本子,妈妈不同意,你会怎样说服妈妈呢?如果你是妈妈,你又会怎样阻止孩子呢?
(2)晚上,你发现你的小台灯突然坏了,你要自己修理,爸爸不允许,你会怎样说,爸爸又会怎样说呢?
2、小组任选一个交际话题,想像情境,讨论交流。
(1)选择你喜欢的一种情境,想像当时的场面,想想应该怎样说。那么在说前,看谁知道与人交际时要注意什么?(学生讨论汇报)
(2)根据交际的要求,评一评,谁说得最好,最有礼貌。
3、小组同学合作,模拟表演。
(1)请各小组的同学分配好角色,进行模拟表演。那么谁知道在与人交际、或者情境表演时,要注意些什么呢?(学生讨论交流)
(2)想像一下当时的情境,每个人物会说什么呢?小组内练习。
4、各组学生汇报表演,结合学生的表演,师生参与评价,评出哪组同学表演得真实,看哪组的`同学能做到仪态自然大方,有礼貌。
(教学理念:此环节教师创设学生所熟知的情境,使学生喜欢本次话题,并在具体的情境,学生有话可说,有情可表,有戏可演。同时,通过多次的评价,使学生感受到:“说得好,还要有礼貌,仪态还要自然大方”等口语交际的实际要求,进一步培养学生与人文明交际,和谐共处的交往原则。)
(三)拓展延伸:
1、认真回忆一下,最近你自己做了哪些力所能及的事,怎么做的,有什么感受,和同学讲一讲,注意要把话说清楚,语句要通顺。
2、班交流,评出谁说得最好为“表达星”,谁做得做好为“自立星”。
(教学理念:调动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帮助建构和强化与人交际的具体要求。同时通过评价,强调好的榜样作用,来带动差的,给学生以正确的导向,进一步指导学生的实际行动。)
(四)总结评价,享受快乐。
1、同学们,在这节口语交际课中,你快乐吗?你有哪些收获?
2、总结本课学习情况,组织评选出“交际小能手”“最佳合作奖”,让学生享受参与交际的快乐。
(教学理念: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收获,更使学生感到学习的无比快乐,从而乐于从事给他以快乐的口语交际活动,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
(五)板书设计:
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
做了什么说得清楚明白
怎么做的文明礼貌
什么感受演得真实大方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1-09
语文的教案11-05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4-02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1-10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04-05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4-06
小学语文教案常用 小学教案语文教案08-20
语文古诗教案01-25